CN112363219A -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3219A
CN112363219A CN202011130838.4A CN202011130838A CN112363219A CN 112363219 A CN112363219 A CN 112363219A CN 202011130838 A CN202011130838 A CN 202011130838A CN 112363219 A CN112363219 A CN 112363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data
seismic data
carbonate
fra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08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3219B (zh
Inventor
李相文
毕姣莹
刘永雷
但光箭
张明
王子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1308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321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13083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363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3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3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3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3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并进行孔隙度充填;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距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及天然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奥陶系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其储层非均质性强,以缝洞储集层为主。在油气藏开发前期,需要对油气藏进行评价,通过测井、钻井数据分析流体性质及分布,油水界面等,再结合地震数据对储集体进行刻画,计算评估探明地质储量,指导开发方案设计井网的部署。而随着开发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塔里木油田的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开发井网进行优化,通过对老井进行改造或加密井网,对已投入开发的油层、油藏或油田中尚未采出的剩余油进行潜力挖掘,提高产量。
对于剩余油进行评价,就需要以钻井动态数据为主要依据,结合地震资料,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精细化、定量化、动态化的描述。目前主要是对静态地震数据进行雕刻,通过立体雕刻出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体积计算,再结合钻井信息确定油水界面,最后计算出地质储量。但是,对于已开发动用的储层,难以结合井上动态开采信息进行剩余油的预测,油田中后期开发进程面临严峻挑战。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剩余油的预测是油田开发中后期面临的一大难点,也是关键。对于进一步有效动用剩余储量和老区的综合治理都需要以此为依据,因而,亟需提出一种剩余油的预测流程,以指导井网部署,满足油田后期开发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剩余油的分布范围预测,为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及井位优选,井网部署提供有力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中,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优选地,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包括:
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可以包括对地层、岩性、油气水界面等进行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为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奠定基础;
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其中,确定的数据阈值可以指基于地震数据所预测的孔隙度数据体阈值;可以通过波阻抗反演方法获取波阻抗数据体,通过建立井上的孔隙度曲线与声波阻抗曲线的关系式,将波阻抗数据体转为孔隙度体,基于精细井-震标定确定表征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孔隙度体阈值。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中,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中,优选地,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包括:
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更优选地,所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其中,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确定即可;例如,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储量单元的油柱高度数据、采油气产量数据、油压数据、油嘴出口油温数据、钻井孔隙数据、地层压力数据等等,通过物质平衡法等综合分析获取动用地质储量数据。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中,通过根据钻井试采段,将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进行空间搜索,求得与已动用储量相匹配的有效储层体积,实现已动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的确认。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中,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分布即为剩余油气聚集的场所,其可以直接反应剩余油气空间分布位置。优选地,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包括: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更优选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更优选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储层雕刻模块:用于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孔隙度充填模块:用于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已动用地震数据体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未动用地震数据体元确定模块:用于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剩余油气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中,储层雕刻模块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优选地,储层雕刻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井-震标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可以包括对地层、岩性、油气水界面等进行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为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奠定基础;
测井解释子模块:用于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储层雕刻子模块:用于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中,优选地,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储层体积及地质储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中,优选地,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模块包括:
生产动态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动态地质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更优选地,所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中,通过根据钻井试采段,将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进行空间搜索,求得与已动用储量相匹配的有效储层体积,实现已动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的确认。
在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中,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分布即为剩余油气聚集的场所,其可以直接反应剩余油气空间分布位置。优选地,剩余油气分布确定模块包括:
未动用储层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子模块:用于分析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更优选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更优选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雕刻的方式确定碳酸盐岩缝洞体单元,然后合理分配已动用储量到碳酸盐岩缝洞体单元,从而确定未动用的碳酸盐岩缝洞体单元,预测出剩余油的分布范围,为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及井位优选,井网部署提供有力依据。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碳酸盐岩剩余油气预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A地区WELL1井精细井震标定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WELL2-3动用储量为21.5×104m3时未动用储层雕刻图。
图6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WELL2-3动用储量为13.5×104m3时未动用储层雕刻图。
图6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WELL2-3初始有效储层雕刻图。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研究区原始油气平面分布图。
图7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剩余油气平面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参考本发明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
参见图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步骤S2: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步骤S3: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步骤S4: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步骤S5: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步骤S6: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其中,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包括:
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可以包括对地层、岩性、油气水界面等进行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为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奠定基础;
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进一步地,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包括:
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进一步地,所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其中,通过根据钻井试采段,将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进行空间搜索,求得与已动用储量相匹配的有效储层体积,实现已动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的确认。
其中,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分布即为剩余油气聚集的场所,其可以直接反应剩余油气空间分布位置;进一步地,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包括: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进一步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进一步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于确定塔里木盆地某油田A地区的剩余油分布;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开发井网部署成熟,动态数据充足,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好;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试采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步骤二、进行精细井-震标定:
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确定钻井资料与地震数据的匹配关系,包括对地层、岩性、油气水界面等进行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为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以及确定缝洞型储层静态储量奠定基础;
选择声波测井曲线完整的斜度井、水平井作为标定井(WELL1井),保证数据分析精度;首先对选择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建立合成记录进行精细井-震标定,确定井轨迹,地层分层信息,钻井液漏失,油气水界面数据与地震振幅的有效阈值,为下一步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并确定缝洞型储层静态储量进行预测奠定基础(如图5所示)。
步骤三、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步骤四、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在已标定的地震数据上,根据确认的数据阈值和测井解释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步骤五、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并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确定的研究区缝洞储层的地质储量为860万吨。
步骤六、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步骤6.1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包括试采资料),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步骤6.2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为雕刻动用体积提供数据支撑;
确定的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为430万吨。
步骤七、基于钻井轨迹,根据钻井试采段,将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进行空间搜索,求得与已动用储量相匹配的有效储层体积:
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步骤八: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具体而言,从初始的缝洞储层雕刻体中扣除上一步雕刻出的已动用储层体积,剩余部分进行雕刻统计,得到的即为未动用储层部分的体元数据(如图6A、图6B、图6C所示)。
步骤九: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储层有效厚度确定;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结果如图7A、图7B所示。
该实施例中,结合储层顶面构造及储层厚度,预测出构造部位较高,储层较厚的剩余油优势分布区域,进一步刻画了该区域剩余油气的分布特征,有效地指导了该区油气开发部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优选地,该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方法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储层雕刻模块21:用于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孔隙度充填模块22:用于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模块23:用于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已动用地震数据体元确定模块24:用于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未动用地震数据体元确定模块25:用于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剩余油气分布确定模块26:用于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其中,储层雕刻模块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进一步地,储层雕刻模块21包括:
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井-震标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可以包括对地层、岩性、油气水界面等进行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为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奠定基础;
测井解释子模块:用于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储层雕刻子模块:用于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进一步地,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储层体积及地质储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进一步地,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模块包括:
生产动态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动态地质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进一步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其中,通过根据钻井试采段,将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进行空间搜索,求得与已动用储量相匹配的有效储层体积,实现已动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的确认。
其中,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分布即为剩余油气聚集的场所,其可以直接反应剩余油气空间分布位置;进一步地,剩余油气分布确定模块包括:
未动用储层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子模块:用于分析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进一步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进一步地,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装置为通用数据处理装置,其包含通用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其至少包含处理器1000、存储器1111;所述处理器100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反演程序,以实现各方法实施例所述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具体方法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各方法实施例所述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具体方法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许多特征和优点根据该详细的说明书是清楚的,因此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这些实施方式的落入其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特征和优点。此外,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很多修改和改变,因此不是要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限于所例示和描述的精确结构和操作,而是可以涵盖落入其范围内的所有合适修改和等同物。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包括:
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
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包括:
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所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包括:
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测方法,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9.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储层雕刻模块:用于进行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孔隙度充填模块:用于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孔隙度充填;
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已动用地震数据体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以钻井试采井段为中心,以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基础,按照距离钻井试采井段由近到远的顺序对所充填的孔隙度值进行搜索,对于距离钻井试采井段远近相同的按照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搜索,并将已搜索孔隙度进行体积积分作为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直到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等于已动用地质储量数值时,停止搜索;其中,已搜索的缝洞型储层的体积对应的地震数据体元为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
未动用地震数据体元确定模块:用于将已动用地质储量的地震数据体元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的地震数据体元中扣除,得到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
剩余油气分布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确定剩余油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储层雕刻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地震数据、钻井资料以及测井资料;
井-震标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进行精细井-震标定(可以包括对地层、岩性、油气水界面等进行标定),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为精细雕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奠定基础;
测井解释子模块:用于基于测井资料进行测井解释,确定油气水界面以及地层界面数据;
储层雕刻子模块:用于根据精细井-震标定确定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数据阈值以及测井解释确定的油气水界面、地层界面数据进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该系统进一步包括:
储层体积及地质储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雕刻结果以及孔隙度充填结果,确定研究区缝洞储层的体积和地质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模块包括:
生产动态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
动态地质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已钻井生产动态数据,根据物质平衡或者水驱法确定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
已动用地质储量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结合油田采收率、地层温度数据,确定研究区已动用地质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所述研究区动态地质储量根据下述公式进行确定:
NPBo=NBoiceffΔP
式中,Np是动态地质储量;N是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Bo是油藏目前原油体积系数;Boi是油藏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eff是有效压缩系数;ΔP是油藏压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剩余油气分布确定模块包括:
未动用储层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未动用储层的地震数据体元进行储层顶面构造特征分析和/或储层有效厚度确定;
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子模块:用于分析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和/或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根据未动用储层的储层有效厚度,达到研究区油柱高度的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测系统,其中,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剩余油气分布特征分析包括:
结合未动用储层的构造特征,开展油气检测分析,油气检测有利区域可判断为剩余油气分布有利区。
17.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30838.4A 2020-10-21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12363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0838.4A CN112363219B (zh) 2020-10-21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0838.4A CN112363219B (zh) 2020-10-21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3219A true CN112363219A (zh) 2021-02-12
CN112363219B CN112363219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5652A (zh) * 2023-03-30 2023-06-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储量动用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656A (en) * 1998-11-10 2000-07-1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carbonate reservoirs
RU2346148C1 (ru) * 2008-02-01 2009-02-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ТНГ-Групп"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или нефтегазоконденсатн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на поздней стадии
RU2496982C1 (ru) * 2012-03-23 2013-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льметье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ефтяно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кважин оптическими методами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остаточных извлекаемых запасов разрабатываем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US20160123121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oil-gas reservoir based on trap-3d software
CN106096081A (zh) * 2016-05-30 2016-11-09 恒泰艾普(北京)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缝洞型底水油藏的储量估算方法
CN106886046A (zh) * 2017-02-03 2017-06-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缝洞型气藏未投产区块可动用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57785A (zh) * 2018-07-27 2018-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剩余地质储量评价方法
CN111794740A (zh) * 2020-08-07 2020-10-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656A (en) * 1998-11-10 2000-07-1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carbonate reservoirs
RU2346148C1 (ru) * 2008-02-01 2009-02-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ТНГ-Групп"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ых или нефтегазоконденсатн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на поздней стадии
RU2496982C1 (ru) * 2012-03-23 2013-10-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льметье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ефтяно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кважин оптическими методами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остаточных извлекаемых запасов разрабатываем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US20160123121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oil-gas reservoir based on trap-3d software
CN106096081A (zh) * 2016-05-30 2016-11-09 恒泰艾普(北京)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缝洞型底水油藏的储量估算方法
CN106886046A (zh) * 2017-02-03 2017-06-2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缝洞型气藏未投产区块可动用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57785A (zh) * 2018-07-27 2018-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非均质储层剩余地质储量评价方法
CN111794740A (zh) * 2020-08-07 2020-10-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运宏 等: "缝洞体量化技术在塔中碳酸盐岩油气储量研究中的应用", 新疆石油地质 *
陈志海 等: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用储量计算新方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5652A (zh) * 2023-03-30 2023-06-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储量动用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335652B (zh) * 2023-03-30 2023-11-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系统储量动用程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08900C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boundary interface changes in a natural resource deposit
US10495782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AU2001259028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boundary interface changes in a natural resource deposit
CN103821505A (zh) 砂岩油气输导层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Soleimani Wel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for gas lift ope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by fine zonation and different well type integration
CN116299672B (zh) 一种缝洞型储层地质力学非均质-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CN106285642A (zh) 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Dorfman et al. New techniques in lithofacies determination and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in carbonates using well logs
RU2731004C1 (ru) Способ построения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 гид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моделей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нефти и газа
CN112363219A (zh)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CN112363219B (zh) 一种碳酸盐岩剩余油气分布预测方法与装置
Ugryumov et al. Prospectivity assessment of Bazhenov Formation using cutting-edge integrated static model
RU2108600C1 (ru) Способ прямого поиска и разведки нефтегазовых залежей в тектонически осложненных структурах осадочной толщи
Shad et al. Geomechanical analysis of an oil field: Numerical study of wellbore stability and reservoir subsidence
RU2145101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ых свойств нефтегазовой залежи
CN106651638B (zh)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RU2206911C2 (ru) Способ поиска, разведк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и создания модел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Naji et al. Prediction of Sanding Likelihood Intervals 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CN111636866B (zh) 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成藏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Dou et al. Reservoir Modeling of Braided River Reservoirs Based on Geological Knowledge Database: A Case Study of P1x Formation of the Daniudi Gas Field, Ordos Basin, China
CN113325468B (zh) 储层缝洞分布范围预测方法及装置
US2024017604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well placement planning during reservoir simulation
Zhang et al. A Numerical Study of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Geometry in a Layered Shale Reservoir
RU2225020C1 (ru) Способ геофиз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ивности трещинных глинистых коллекторов в межскважинн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AU2012396845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