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8602B -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8602B
CN112158602B CN202010990228.5A CN202010990228A CN112158602B CN 112158602 B CN112158602 B CN 112158602B CN 202010990228 A CN202010990228 A CN 202010990228A CN 112158602 B CN112158602 B CN 112158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moving
film
spacing
st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02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8602A (zh
Inventor
林佳继
戴佳
葛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place Wux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place Wux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place Wux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place Wux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02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8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8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8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8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3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26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transverse stationary or adjustable bar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4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from or with transvers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 B65H35/06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from or with transvers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from or with blade, e.g. shear-blade, cutters or perfo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包括串间距调整装置和片间距调整装置,所述串间距调整装置串间距输送机构、串间距调整机构、串间距定位机构和串间距驱动机构,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控制设备对产品的贴膜,所述片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片间距输送机构、片间距调整机构、片间距定位机构和片间距驱动机构,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所述片间距调整机构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片间距定位机构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片间距驱动机构控制设备对产品的贴膜,本发明可满足不同直径的横移齿轮横移齿条啮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伏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采用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若干产品的组装方式,并在覆盖产品各间隙采用反光贴膜,光伏组件利用在产品各间隙处覆盖的反光贴膜,将照射到产品间隙的光能反射到玻璃板上,再通过玻璃板反射至产品上,以充分利用产品间隙处的光能,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在太阳能产品贴膜生产中,需要驱动装置驱动贴膜机构对产品进行贴膜,现有的驱动装置或只能单一控制贴膜机构横向贴膜或只能纵向贴膜,同时不能对版型不同的进行贴膜,存在功能单一,运动无法集成的问题,且在贴膜工序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定位,现有的定位设备或只能定点定位或只能单向定位,存在定位不及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在对产品进行片间距以及串间距贴膜生产中,采用相同的定位方式,而在实际生产中,片间距相比串间距需要进行定位的点不同,两者采用相同的定位方式成本增加,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间距调整装置和片间距调整装置,所述串间距调整装置包括串间距输送机构、串间距调整机构、串间距定位机构和串间距驱动机构,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控制设备对产品的贴膜,所述片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片间距输送机构、片间距调整机构、片间距定位机构和片间距驱动机构,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所述片间距调整机构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片间距定位机构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片间距驱动机构控制设备对产品的贴膜,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包括横移装置、纵移装置、膜带送给装置以及偏移装置,所述纵移装置与横移装置连接,所述膜带送给装置和偏移装置设置于纵移装置上,所述横移装置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横向贴膜,所述纵移装置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纵向贴膜,所述膜带送给装置为产品的贴膜提供膜带,所述偏移装置控制产品的膜带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组件和记录机构,所述记录机构与安装组件连接,所述记录机构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移动组件与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驱动定位组件移动,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采用三点定位方式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三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X轴定位和出线孔定位,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移动组件并沿X轴方向定位,所述出线孔定位包括两组垂直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移动组件,定位组件安装于其中一组移动组件上,通过两组移动组件间的共同运动驱动定位组件平面移动对产品的出线孔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包括上框架组件、下框架、回转装置和滑移装置,所述回转装置连接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所述滑移装置设置于下框架,所述回转装置包括回转连接组件和回转动力组件,所述回转装置驱动上框架组件回转,所述滑移装置控制串间距输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回转装置控制串间距输送机构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传输带、输送机机架和输送机驱动组件,所述输送机驱动组件驱动输送机传输带传动,所述输送机机架设置有输送机限制板,所述输送机限制板间固设有输送机限制柱,所述输送机限制柱控制输送机传输带的纵向偏移,所述输送机机架下侧设置有串间距储气罐和串间距风机,所述串间距风机为串间距输送机构提供真空吸附力,所述串间距储气罐平衡气压并为串间距风机提供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横移后垫块和横移前垫块,所述横移后垫块固设有横移齿条,所述横移后垫块和横移前垫块设置有横移滑轨,所述横移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横移滑块,所述横移滑轨前设置有用于阻挡的横移硬挡块,所述横移滑块固设有横移连接板,所述横移连接板设有横移动力电机,所述横移动力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与所述横移齿条啮合连接的横移齿轮,另一侧的所述横移滑块固设有横移固定板,所述横移连接板以及横移固定板上固设有横移固定架,所述横移动力电机驱动所述横移齿轮与横移齿条的啮合动力传动,控制进横移固定架的横向移动,所述纵移装置包括与横移固定架滑动连接的纵移下安装架,所述纵移下安装架上侧固设有纵移上安装架,所述纵移上安装架上固设有T型螺帽,所述T型螺帽上螺纹连接设置有纵移丝杆,所述纵移丝杆由纵移装置的驱动结构进行驱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式采用电机与同步带驱动或电机与转轴驱动,所述驱动结构控制纵移装置的纵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膜带送给装置包括膜带盘安装板,所述膜带盘安装板与纵移上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膜带盘安装板下侧固设有转膜电机,所述转膜电机输出轴转动贯穿膜带盘安装板,所述转膜电机输出轴固设有膜带盘转轴,所述膜带盘转轴外表面固设有膜带盘,所述膜带盘安装板上固设有位于所述膜带盘前侧的导膜轴,所述导膜轴对膜带盘上的膜带进行限位和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偏移装置包括偏移滑轨,所述偏移滑轨滑动连接设置有偏移滑块,所述偏移滑轨两端设置有偏移挡板,所述偏移装置的驱动方式采用电机与丝杆驱动或电机与齿轮齿条驱动,采用电机与丝杆的驱动结构包括固设于纵移上安装架上的偏移电机,所述偏移电机输出轴固设有偏移丝杆,所述偏移丝杆上连接有丝杆安装座,所述偏移电机驱动丝杆安装座移动,采用电机与齿轮齿条的驱动结构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上固设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上连通设置有偏移贯穿腔,所述定位框上固设有偏移调节槽,所述定位框上连接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输出轴贯穿偏移贯穿腔朝向纵移上安装架,所述安装底板一侧设置有顶板,另一侧设置有上限制板和下限制板,通过固件依次固设连接顶板、移动电机、安装底板、上限制板以及下限制板,所述顶板、上限制板以及下限制板用于对移动电机进行限制,所述纵移上安装架固设有偏移齿条,所述移动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与偏移齿条啮合连接的偏移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还包括限位感应装置,所述限位感应装置包括固设于移动座侧面的原位传感器、复位传感器以及限制传感器,所述原位传感器以及限制传感器位于平移组件的两端,所述复位传感器位于原位传感器与限制传感器之间且位于限制传感器侧面,所述移动组件中侧固板上固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移动至原位传感器、限制传感器的感应板之间控制电机连接板停止工作,所述挡板移动至复位传感器的感应板之间控制定位组件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片间距调整机构、片间距定位机构和片间距驱动机构分别与串间距输送机构、串间距调整机构、串间距定位机构和串间距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片间距定位机构采用两点定位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两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和X轴定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采用三点定位对产品进行信息记录和定位,而在片间距贴膜机构中,采用两点定位产品进行信息记录和定位,实现了产品精确定位的目的,提高定位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并通过设置复位传感器对定位组件进行自动复位,同时设置原位传感器和限制传感器检测并控制定位组件的极限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定位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本发明通过调整安装件在齿轮调节槽上的位置,可满足不同直径的横移齿轮横移齿条啮合,从而调整横移装置的移动速率,采用偏移装置调整膜带间距,使设备适用不同版型的膜带,增大设备的适用范围,同时采用感应结构确认产品在纵向贴膜的完整性,精度高,记录准确,提高了产品贴膜的效率和质量。
3)、本发明通过调节调节杆实现了通过不同张紧轮调节同步带张紧程度的目的,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同时设置防护罩避免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4)、本发明采用输送机自动对产品进行输送,并在输送机上设置输送机限制柱,限制了输送机传输带的纵向偏移,使输送机传输带在传输中保持平稳状态。
5)、本发明采用电机+滚珠丝杆的动力驱动方式实现了机构的回转和移动功能,并通过滚珠丝杆的移动行程控制机构的回转角度,提高了机构回转和移动的高精度控制,提高了机构的生产效率;本发明通过回转环内环和外环的相对转动,操作方便,从而通过简单紧凑的结构实现回转目的,降低了机构的成本,提高了机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贴膜系统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贴膜系统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串间距贴膜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装置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的装置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G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回转动力组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回转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回转底板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中回转底板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中相对底板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H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串间距输送机构、串间距调整机构、串间距驱动机构以及串间距贴膜机构组装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串间距驱动机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发明中串间距驱动机构示意图二。
图17为图15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压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串间距贴膜机构示意图一。
图22为本发明中串间距贴膜机构示意图二。
图23为本发明中膜带进给装置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进给安装板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压紧组件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中上压片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中裁切固定座示意图一。
图28为本发明中裁切固定座示意图二。
图29为本发明中出风板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中定位组件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中移动组件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中定位组件和移动组件安装示意图一。
图33为本发明中定位组件和移动组件安装示意图二。
图34为图32中E的放大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中串间距定位机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中片间距贴膜装置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中片间距输送机构、片间距调整机构、片间距驱动机构以及片间距贴膜机构组装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中片间距定位机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中对接机构示意图一。
图40为本发明中对接机构示意图二。
图41为本发明中从安装板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中主安装板示意图。
图43为图39中F的放大示意图。
图44为实施例二的装置示意图一。
图45为实施例二的装置示意图二。
图46为图45中M的放大示意图。
图47为实施例二中安装底板和移动电机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识: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箱体机架101、机架上侧板102、机架顶板103、机架下门板104、机架前门板105、第一玻璃106、机架底板107、触摸屏门板108、片间距贴膜箱体110、线穿孔120、串间距贴膜内腔121、片间距贴膜内腔122、脚垫安装板123、转向板124、脚垫组件125、转向件126、脚轮127、脚杯128、调节螺柱129、机架侧门板130、第二玻璃131、传输通道132、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串间距调整机构202、串间距定位机构203、串间距驱动机构204、串间距贴膜机构205、输送机传输带212、输送机从动轮213、输送机主动轮214、输送机驱动组件215、输送机限制板216、输送机限制柱217、输送机机架218、串间距储气罐201-1、串间距风机201-2、横移硬挡块220、横移后垫块221、横移前垫块222、横移滑轨223、横移齿条224、横移滑块225、横移连接板226、横移动力电机227、横移限位板229、横移拖链槽230、横移拖链231、驱动拖链安装板232、横移固定架233、横移电机安装板234、横移齿轮235、横移固定板236、齿轮调节槽237、导向轴支座240、纵移导向轴241、纵移下安装架242、纵移装板243、纵移丝杆244、纵移纵杆245、纵移上安装架246、防护罩247、纵移横杆248、纵移传感器250、纵移板251、弧齿同步轮252、纵移转轴253、T型螺帽254、纵移固定调节板256、纵移滑动腔257、纵移惰轮安装板258、纵移移动调整槽259、纵移惰轮260、纵移惰轮转轴261、纵移惰轮限位板262、调节杆263、纵移主动轮264、纵移驱动电机265、同步惰轮266、横板267、元件安装板268、膜带盘270、膜带盘转轴271、膜带盘安装板272、导膜轴273、转膜电机274、偏移挡板280、偏移传感器281、丝杆安装座283、偏移电机284、偏移滑轨285、偏移滑块286、偏移丝杆287、滑轨安装板288、齿条腔290、垫块隔板291、滑轨腔292、定移腔293、垫块侧板294、垫块开腔295、片间距贴膜装置300、片间距输送机构301、片间距调整机构302、片间距定位机构303、片间距驱动机构304、片间距贴膜机构305、片间距储气罐301-1、压料组件400、压料气缸402、压板403、横压板404、纵压板405、压料气缸安装板406、透明线407、对接机构500、对接托板501、传输安装板502、传输电机503、传输从动轮505、传输轴506、传输调整槽507、从安装板508、对接下安装架510、对接横杆511、对接纵杆512、对接上安装架513、驱动纵杆514、对接连接块515、主安装板516、对接主动轮517、对接连接杆518、联轴器519、传输从轮520、传输同步带521、限制隔板522、对接气缸523、对接固定板524、对接滑块525、对接滑轨526、驱动横杆527、定位隔板530、定位腔531、通孔532、卡位腔533、卡位隔板534、加强杆535、传输主轮536、宽腔540、对接垫条541、装连接板601、安装底板602、安装调整块603、导向安装板604、导向滚轮605、直杆606、限制腔607、缓存轮安装板608、遮挡片609、缓存安装架610、上缓存传感器611、中缓存传感器612、下缓存传感器613、缓存轮614、进给组件615、压紧组件616、第一安装板617、第二安装板618、进给腔620、进给气缸621、进给安装板622、进给连接板623、进给槽624、压紧气缸625、压紧安装座626、压块627、上导板628、下导板629、上压片630、下压片631、通槽632、压腔633、压孔634、穿腔635、裁切气缸640、裁切推槽641、裁切固定座642、上刀刃643、上腔644、裁切腔645、下刀刃646、裁切沉槽648、导槽649、固定连接件650、压轮缸地板651、压轮气缸652、压轮653、保温套654、出风座655、出风板656、热风枪657、压轮安装块658、裁切推槽641、裁切气缸640、出风口661、密封圈662、进风口663、支座安装腔664、斜槽665、光源701、侧腔702、光源支架703、连接板704、安装支架705、记录仪708、记录仪安装板710、安装腔711、光源安装板712、穿孔713、定位电机720、电机连接板721、上板722、移动块723、封板724、导槽725、卡腔726、移动底板727、移动座728、移动内腔729、平移组件730、侧固板731、限制传感器740、复位传感器741、原位传感器743、挡板744、定位拖链板745、平面连接板750、连接框架850、横向框架860、竖向框架870、下框架880、滑动件800、调节连接板801、调节板802、侧向底板803、连接定板804、回转底板805、相对底板806、连接沉孔807、动力底板808、连板809、调节滑轨811、调节滑块812、定块813、侧腔814、回转电机815、回转安装座816、垫底板817、回转支座818、回转丝杆819、回转垫块820、回转支撑座821、回转安装板822、回转滑块823、回转滑轨824、内环830、外环831、外环沉孔832、内环沉孔833、定位腔834、对接孔835、回转环836、凸台840、回转侧面841、回转对称面842、移动滑块900、移动滑轨901、移动支座902、移动安装座903、移动电机904、移动连接块905、移动丝杆906、移动支撑座907、移动底板908、转角器910、转轴911、双驱动电机912、偏移齿条915、定位框916、顶板918、移动电机919、偏移调节槽920、上限制板921、偏移挡片922、偏移齿轮923、下限制板924、偏移贯穿腔92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纵向……)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实施例一:
如图1-43所示,一种光伏电池片的贴膜系统,包括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片间距贴膜装置300以及位于串间距贴膜装置200和片间距贴膜装置间300的对接机构500,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包括串间距调整装置和串间距贴膜机构205,所述串间距调整装置包括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串间距调整机构202、串间距定位机构203和串间距驱动机构204,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用于输送产品,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202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203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204控制串间距贴膜机构205的移动,所述串间距贴膜机构205用于对产品的串间距贴膜,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包括片间距调整装置和片间距贴膜机构305,所述片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片间距输送机构301、片间距调整机构302、片间距定位机构303和片间距驱动机构304,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301用于输送产品,所述片间距调整机构302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片间距定位机构303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片间距驱动机构304控制片间距贴膜机构305的移动,所述片间距贴膜机构305用于对产品的片间距贴膜,所述对接机构500用于将串间距贴膜后的产品从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移动至片间距贴膜装置300进行片间距贴膜。
如图2-4所示,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还包括串间距贴膜箱体100,所述串间距调整装置和串间距贴膜机构205位于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内,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包括箱体机架101和脚垫组件125,所述箱体机架101为六面体的框架结构,所述箱体机架101的六面由回形结构的横杆和竖杆组装而成,所述箱体机架101内部形成串间距贴膜内腔121,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安装于串间距贴膜内腔121内,所述箱体机架101上下面分别固设有机架顶板103和机架底板107,其中一组所述机架顶板103上固设有用于连通线缆的线穿孔120,所述箱体机架101侧面设置为上部区域、中部区域以及下部区域,所述箱体机架101侧面的上部区域固设有若干用于密封的机架上侧板102,所述箱体机架101侧面的下部区域转动连接有若干机架下门板104,所述机架下门板104上固设有把手(图未标记),手动拉动把手将所述机架下门板104打开,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所述机架下门板104前后侧面的中部区域固设置有触摸屏门板108,通过所述触摸屏门板108控制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的开启和关闭以及运行的各项数据,比如产品运行速度、移动角度、贴膜速度等等,同时监控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的运行状况,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减少人力成本,所述机架下门板104前后侧面的中部区域转动设置有若干机架前门板105,所述机架前门板105上固设有第一玻璃106和把手(图未标记),手动拉动把手将所述机架前门板105打开,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所述第一玻璃106作为观察口,用于观察产品的贴膜情况,所述机架下门板104左右侧面的中部区域分隔为中上区域以及传输通道132,所述机架下门板104的中上区域转动设置有若干机架侧门板130,所述机架侧门板130上固设有用于观察的第二玻璃131和把手(图未标记),手动拉动把手将所述机架侧门板130打开,便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所述传输通道132左右贯穿并与所述串间距贴膜内腔121连通,所述传输通道132作为产品的输送通道,具体来说,产品经外部输送线通过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左侧的传输通道132进入位于串间距贴膜内腔121内的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的产品经由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204以及串间距贴膜机构205的贴膜工作进行贴膜后由所述对接机构500通过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右侧的传输通道132输送至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内进行贴膜。
如图4所示,所述脚垫组件125固设于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的下底面,作为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移动、转向和支撑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固设有六组脚垫组件125,具体来说,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底面四角位置分别固设一组,在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固设一组,从而保证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受到均匀的支撑力,所述脚垫组件125包括与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固设连接的脚垫安装板123,所述转向件126下侧连接有转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脚垫安装板123固设连接的转向板124,所述转向板124转动连接有转向件126,所述转向件126用于调节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的转动方向,所述转向件126上转动连接有脚轮127,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通过所述脚轮127的滚动实现移动,通过脚轮127将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在移动时与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移动时的摩擦力,方便移动;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调节螺柱129以及与调节螺柱129连接的脚杯128,所述调节螺柱129与脚垫安装板123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柱129调节所述脚杯128与脚垫安装板123之间的距离,设备处于不移动状态时,所述脚杯128与脚垫安装板123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脚轮127距离脚垫安装板123的距离,使所述脚杯128与接触面相抵,此时所述脚杯128对设备进行支撑,当设备进行移动时,转动所述调节螺柱129调节高度,使所述脚杯128与脚垫安装板123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脚轮127距离脚垫安装板123的距离,此时所述脚轮127与接触面相抵,从而通过脚垫组件125实现了对设备的移动、转向和支撑功能,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
如图3、5-13所示,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202下侧与所述机架底板107固设连接,上侧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固设连接,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202包括上框架组件、下框架880、回转装置和滑移装置,所述回转装置连接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880,所述滑移装置设置于下框架880,所述回转装置包括回转连接组件和回转动力组件,所述回转装置驱动上框架组件回转,所述滑移装置驱动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880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上框架组件包括连接框架850、横向框架860和竖向框架8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框架850设置为三组,所述横向框架860和竖向框架870设置为两组,所述竖向框架870与所述横向框架860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框架850设置于横向框架860上侧,所述上框架组件下侧设置有位于左右两边的动力底板808和侧向底板803。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动力组件的动力驱动装置设置为电机+滚珠丝杆,具体包括依次固设于所述动力底板808上的回转电机815、回转安装座816、垫底板817和回转垫块820,所述动力底板808上固设有开口朝外的侧腔814,所述垫底板817和回转垫块820上分别固设有回转支座818和回转支撑座821,所述回转安装座816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回转安装座816水平成型面与动力底板808固设,所述回转安装座816竖直成型面、所述回转支座818以及所述回转支撑座821上分别固设有穿孔,所述各穿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回转电机815的输出轴固设贯穿所述回转安装座816上的穿孔并在端面固设连接回转丝杆819,所述回转丝杆819转动贯穿所述回转支座818上的穿孔并与所述回转支撑座821上的穿孔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丝杆819上螺纹转动设置有位于侧腔814内的定块813,所述定块813上固设有调节滑轨811,所述调节滑轨811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滑块812,所述调节滑块812上固设有回转安装板822,所述回转安装板822上连接有连板809,所述连板809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连板809的水平成型面与所述回转安装板822转动连接,所述连板809的竖直成型面与所述竖向框架870固设,所述侧腔814侧面固设有回转滑轨824,所述定块813上固设有与回转滑轨824滑动连接的回转滑块823,所述定块813在回转滑轨824上的滑动行程控制上框架组件的回转角度。
如图5、9-12所示,所述回转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组件的中心位置,所述回转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定板804、回转底板805、相对底板806和回转环836,所述连接定板804设置为L型结构且位于所述回转底板805对称的两侧,所述连接定板804的水平成型面与回转底板805固设连接,所述连接定板804的竖直成型面与所述横向框架860固设连接,所述回转底板805包括平行设置的回转侧面841和回转对称面842,所述回转侧面841上固设有凸台840,所述回转对称面842中部设置有环形阵列且贯穿凸台840的连接沉孔807,所述相对底板806上固设有定位腔834,所述定位腔834上固设有环形阵列的对接孔835,所述回转环836包括内环830和与所述内环830转动连接的外环831,所述内环830上固设有环形阵列的内环沉孔833,所述内环沉孔833数量和位置与所述连接沉孔807数量和位置相配,所述外环831上固设有环形阵列的外环沉孔832,所述外环沉孔832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对接孔835数量和位置相配。
所述回转底板805、相对底板806和回转环836安装时,所述定位腔834作为定位结构,便于所述回转环836的放置,同时提高安装效率,安装件依次通过所述外环沉孔832和对接孔835,进而将回转环836安装在相对底板806上,所述凸台840与内环830相接,连接件依次通过连接沉孔807和内环沉孔833,进而将回转底板805固设于内环830上,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回转底板805带动内环830相对于外环831发生转动,结构简单紧凑,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机构回转的目的。
如图5所示,所述回转装置还包括回转支撑组件,所述回转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侧向底板803和动力底板808前后对称位置,所述回转支撑组件由上至下包括固设于所述上框架组件的调节连接板801、固设于调节连接板801的调节板802以及固设于调节板802的滑动件800,所述滑动件800与侧向底板803相接位置设置有滚珠,即所述滑动件800通过滚珠与所述侧向底板803接触,减少摩擦力,提高回转效率和质量。
在回转装置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回转电机815驱动所述定块813沿回转丝杆819移动,而回转安装板822沿调节滑轨811滑动,结合上述两个方向的运动以及回转连接组件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连板809绕着回转环836中心作圆周转动,同时所述回转支撑组件的滚珠在所述侧向底板803和动力底板808上滑动,使整体结构保持平稳状态,实现了机构的整体转动。
如图6、13所示,所述滑移装置包括固设于下框架880上的移动底板908,所述移动底板908上侧依次设有固设于外部设备的移动支撑座907、移动支座902、移动安装座903和移动电机904,所述移动支撑座907、移动支座902和移动安装座903上分别固设有空孔,所述各空孔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移动电机904的输出轴固设贯穿所述移动安装座903上的空孔并在端面固设连接有移动丝杆906,所述移动丝杆906转动贯穿所述移动支座902上的空孔并与所述移动支撑座907上的空孔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丝杆906上螺纹转动设置有固设于移动底板908上的移动连接块905,所述移动底板908左右对称设置有固设于动力底板808和侧向底板803上下对称位置的移动滑块900,所述外接设备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移动底板908左右对称位置的移动滑轨901,所述移动滑轨901与移动滑块900滑动连接。
在滑移装置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移动电机904驱动所述移动连接块905移动,带动固设于上框架组件的移动底板908移动,从而驱动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880的移动。
所述滑移装置带动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位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的产品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保证了产品在前后方向贴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所述回转装置带动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发生转动,从而使位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的产品发生角度偏移,保证了处于该方向上产品的全方位贴膜。
如图2-3、14所示,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固设于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202上侧,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传输通道132相对,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包括输送机传输带212、输送机机架218和输送机驱动组件215,所述输送机传输带212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机架218上,所述输送机驱动组件215与所述输送机机架218转轴连接,并通过转轴转轴带动输送机传输带212传动,所述输送机驱动组件215包括输送机主动轮214和输送机从动轮213,所述输送机主动轮214与输送机从动轮213通过同步带动力连接,所述输送机从动轮213与所述输送机机架218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机主动轮214通过固设于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的电机驱动,按照图的视觉角度,所述输送机机架218左右侧设置有多组输送机限制板216,所述输送机限制板216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输送机限制板216水平成型面与所述输送机机架218固设连接,所述输送机限制板216竖直成型面间固设有输送机限制柱217,所述输送机限制柱217与所述输送机机架218的宽度相配,所述输送机限制柱217与位于所述输送机机架218下侧的输送机传输带212相抵,避免输送机传输带212运行后发生在纵向上发生偏移,从而使所述输送机传输带212保持平稳状态。
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下侧设置有固设于箱体机架101上的串间距储气罐201-1和串间距风机201-2,所述串间距储气罐201-1与串间距风机201-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串间距储气罐201-1和串间距风机201-2设置为一组,所述串间距风机201-2为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提供真空吸附力,将产品吸附在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便于贴膜,所述串间距储气罐201-1平衡气压并为串间距风机201-2提供稳定的气体。
如图15-19所示,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204包括横移装置、纵移装置、膜带送给装置以及偏移装置,所述纵移装置与横移装置连接,所述膜带送给装置和偏移装置设置于纵移装置上,所述横移装置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横向贴膜,所述纵移装置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纵向贴膜,所述膜带送给装置为产品的贴膜提供膜带,所述偏移装置控制产品的膜带间距。
如图3、15-16所示,所述横移装置包括固设于箱体机架101上的横移后垫块221和横移前垫块222,根据图3的视觉角度,所述横移后垫块221位于所述箱体机架101后侧面,所述横移前垫块222位于所述箱体机架101前侧面,所述横移后垫块221和横移前垫块222的方向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输送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横移后垫块221上依次固设有齿条腔290、定移腔293以及滑轨腔292,所述齿条腔290与所述定移腔293交接位置固设有垫块隔板291,所述横移前垫块222上固设有垫块侧板294,所述垫块侧板294与横移前垫块222间形成垫块开腔295,所述齿条腔290下侧面固设有横移齿条224,所述滑轨腔292以及所述垫块开腔295上固设有横移滑轨223,所述滑轨腔292以及所述横移前垫块222为横移滑轨223的安装进行定位,所述横移滑轨223上滑动设置有横移滑块2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移滑块225设置为两组,所述横移滑块225位于定移腔293内并通过所述垫块隔板291进行限制,避免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所述横移滑轨223前后侧对称设置有固设于所述滑轨腔292上的横移硬挡块220,所述横移硬挡块220在所述横移滑块225滑动至横移滑轨223两端时进行阻挡,避免所述横移滑块225超出行程。
根据图16的视觉角度,位于左侧的所述横移滑块225固设有横移连接板226,所述横移连接板226上侧面固设有横移电机安装板234,所述横移连接板226侧面固设有两组横移限位板229,所述横移限位板229上侧面与所述横移连接板226上侧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横移电机安装板234的高度,所述横移限位板229对所述横移电机安装板234限制了所述横移电机安装板234的水平移动,所述横移电机安装板234上固设有横移动力电机227,所述横移动力电机227输出轴固设有与所述横移齿条224啮合连接的横移齿轮235,所述横移电机安装板234上固设有多组齿轮调节槽237,通过调整安装件在所述齿轮调节槽237上的位置,可调整所述横移动力电机227输出轴与所述横移齿条224间的距离,进而调整不同直径的所述横移齿轮235与所述横移齿条224啮合,从而调整横移装置的移动速率;位于右侧的所述横移滑块225固设有横移固定板236,所述横移固定板236高度与所述横移连接板226高度一致,所述横移连接板226以及横移固定板236上固设有横移固定架233,所述横移固定架233的长度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宽度相配,在实施过程中,所述横移动力电机227启动驱动所述横移齿轮235转动,通过啮合动力传动,所述横移齿轮235沿所述横移齿条224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横移固定架233移动。
所述纵移装置包括纵移下安装架242,所述纵移下安装架242与所述横移连接板226以及横移固定板236间通过导向轴支座240连接,所述导向轴支座240上固设有滑动贯穿所述纵移下安装架242的纵移导向轴241,所述纵移下安装架242上侧固设有纵移上安装架246,所述纵移下安装架242以及纵移上安装架246上固设有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元件安装板268,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长度小于纵移下安装架242长度,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包括有前后对称的两组的纵移横杆248以及垂直连接所述纵移横杆248的两组纵移纵杆245,所述纵移纵杆245上固设有T型螺帽254,所述T型螺帽254上螺纹连接设置有纵移丝杆244,所述纵移丝杆244一端贯穿所述纵移纵杆245,另一端固设连接纵移转轴253,所述横移固定架233上固设有对称的纵移板251以及位于两组纵移板251间的纵移固定调节板256,所述纵移转轴253转动的贯穿所述纵移板251,所述纵移转轴253上固设有弧齿同步轮252,所述纵移固定调节板256与所述纵移板251间固设连接有横板267,所述横板267上固设有纵移驱动电机265,所述纵移驱动电机265输出轴转动贯穿所述横板267并固设有纵移主动轮264,所述横板267上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纵移主动轮264上侧的同步惰轮266,所述弧齿同步轮252、同步惰轮266以及纵移主动轮264通过同步带动力连接,所述纵移固定调节板256上设置有张紧装置,通过张紧装置控制同步带的拉力,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纵移惰轮安装板258,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安装于所述纵移固定调节板256设置的纵移滑动腔257内,所述纵移滑动腔257为纵移惰轮安装板258的安装进行定位,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上固设有多组纵移移动调整槽259,紧固件通过所述纵移移动调整槽259将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和纵移固定调节板256进行安装,从而通过紧固件限制了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在纵向上的移动,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中心位置转动设置有纵移惰轮转轴261,所述纵移惰轮转轴261与所述纵移固定调节板256滑动连接设置,所述纵移惰轮转轴261外表面固设有纵移惰轮260,所述纵移惰轮260对同步带张力进行调节,所述纵移固定调节板256上固设有纵移惰轮限位板262,所述纵移惰轮限位板262上螺纹连接有对称的调节杆263,所述调节杆263端面与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相抵,手动转动所述调节杆263,调节所述纵移惰轮限位板262与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间的距离,进而控制所述纵移惰轮安装板258在所述纵移滑动腔257上的位置,从而实现了通过不同张紧轮调节同步带张紧程度的目的,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所述纵移板251以及纵移固定调节板256上固设有用于遮挡防护的防护罩247,避免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所述纵移装置还包括行程感应结构,所述行程感应结构包括与所述横移连接板226连接的纵移装板243,所述纵移装板243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纵移装板243的水平成型面与所述横移连接板226固设连接,所述纵移装板243的竖直成型面固设有纵移传感器250,本实施例中,所述纵移传感器250设置有三组且为竖直排列,所述纵移传感器250采用感光原理,所述纵移传感器250包括相对设置的感应板,所述纵移下安装架242上固设有挡片(图未显示),所述纵移传感器250通电后一侧感应板发出光束,另一侧感应板感应光束,当挡片随所述纵移下安装架242在纵向移动至感应板之间时,感应端接收不到光束信号,此时将信号记录,本实施例中完成一组行程时,有三组记录,通过信号记录的数量确认设备是否对产品进行完整的贴膜,精度高,记录准确,提高了产品贴膜的效率和质量。
为保护管路,所述纵移装置上设置有横移拖链231,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侧面设置有位于所述横移固定板236上方的驱动拖链安装板232,所述驱动拖链安装板232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驱动拖链安装板232竖直成型面与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固设连接,所述驱动拖链安装板232水平成型面与所述横移拖链231一端固设连接,所述箱体机架101上固设有与所述驱动拖链安装板232平行设置的横移拖链槽230,所述横移拖链231另一端与所述横移拖链槽230固设连接,除保护管路的作用外,所述横移拖链231同时限制了横移装置的移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纵移装置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纵移驱动电机265启动,通过所述同步带作用,所述弧齿同步轮252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纵移丝杆244转动,所述T型螺帽254与所述纵移丝杆244螺纹连接,使所述T型螺帽254带动纵移下安装架242在纵向进行移动,从而对产品进行纵向贴膜。
如图15所示,所述膜带送给装置包括膜带盘安装板272,所述膜带盘安装板272与所述纵移横杆248滑动连接,所述膜带盘安装板272下侧固设有转膜电机274,所述转膜电机274输出轴转动贯穿所述膜带盘安装板272,所述转膜电机274输出轴固设有膜带盘转轴271,所述膜带盘转轴271外表面固设有膜带盘270,所述膜带盘安装板272上固设有位于所述膜带盘270前侧的导膜轴273,大殿导膜轴273对所述膜带盘270上的膜带进行限位和导向,在实施过程中,所述转膜电机274启动,驱动所述膜带盘转轴271转动,所述膜带盘转轴271带动所述膜带盘270转动,此时所述膜带盘270上的膜带通过导膜轴273对产品进行贴膜。
如图15、17所示,所述偏移装置包括偏移滑轨285,所述偏移滑轨285固设于所述纵移横杆248以及纵移下安装架242上,所述膜带送给装置通过所述偏移滑轨285与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滑动连接,位于所述纵移横杆248以及纵移下安装架242上的偏移滑轨285上下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纵移横杆248以及纵移下安装架242上的偏移滑轨285滑动连接设置有偏移滑块28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移滑块286设置为七组,所述偏移滑轨285左右两端设置有偏移挡板280,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上固设有位于两组偏移滑轨285间的偏移电机284,所述偏移电机284数量与所述偏移滑块286相配,所述偏移电机284输出轴固设有偏移丝杆287,所述偏移丝杆287上连接有丝杆安装座283,所述丝杆安装座283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丝杆安装座283竖直成型面与所述偏移丝杆287连接,所述偏移丝杆287与相邻的偏移电机284连接并与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转动连接。
所述偏移装置还包括偏移感应结构,所述偏移感应结构包括固设于纵移上安装架246上的滑轨安装板288,所述滑轨安装板288上固设有偏移传感器281,所述偏移传感器281的数量与所述丝杆安装座283数量相配,所述丝杆安装座283竖直成型面上固设有偏移挡片(图未显示),所述偏移传感器281采用感光原理,所述偏移传感器281包括相对设置的感应板,所述偏移传感器281通电后一侧感应板发出光束,另一侧感应板感应光束,当偏移挡片随所述丝杆安装座283偏移时移动至感应板之间,感应端接收不到光束信号,所述偏移传感器281将此时的信号传输,进而控制偏移电机284停止运动,此时设备处于设定的位置,从而可通过偏移传感器281确认设备是否处于设定的位置,并将设备控制在设定的位置上,即对设备是否处于原点进行校正,校正精度高。
在实施过程中,设备进行正常贴膜时,所述偏移电机284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当需要切换不同版型即不同的膜带间距时,所述偏移电机284启动,驱动所述丝杆安装座283移动进而控制串间距贴膜机构205的位置进而控制产品的膜带间距,所述偏移电机284启动控制丝杆安装座283回复至初始位置时,通过偏移传感器281与偏移挡片确认安装座283即串间距贴膜机构205是否处于原点位置。
如图21-29所示,所述串间距贴膜机构205包括安装连接板601、膜带导向限位装置、膜带进给装置、切膜装置以及贴膜固定装置,所述膜带导向限位装置、膜带进给装置、切膜装置以及贴膜固定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膜带依次通过膜带导向限位装置、膜带进给装置、切膜装置和贴膜固定装置,所述膜带导向限位装置对膜带进行导向和限位,所述膜带进给装置控制膜带的移动,所述切膜装置对膜带裁切,所述贴膜固定装置对产品贴膜。
如图21所示,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固设有安装底板602,所述安装底板602与所述偏移滑块286以及所述丝杆安装座283水平成型面固设连接,在所述偏移装置启动时,所述间距贴膜装置随所述丝杆安装座283的移动进行滑动,所述安装底板602上固设有安装调整块603,所述安装底板602通过安装调整块603与膜带盘安装板272固设连接,进而驱动所述膜带送给装置的移动,从而实现膜带送给装置以及间距贴膜装置的同步移动。
如图21-22所示,所述膜带导向限位装置包括膜带导向装置和膜带限位装置,所述膜带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安装板604和导向滚轮605,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安装板604设置为两组,所述导向安装板604固设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滚轮605设置为五组,所述两组导向滚轮605与导向安装板604转动连接,所述两组导向滚轮605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的上侧,所述另外一组导向滚轮605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的下侧,所述导向安装板604上的导向滚轮605将膜带导入,并通过另外四组导向滚轮605进行导向将膜带导入到膜带进给装置内。
所述膜带限位装置对导入的膜带进行限位,从而控制膜带的张力,保证膜带导入的稳定性,所述膜带限位装置包括缓存轮614,所述缓存轮614与所述导向滚轮605结构相同,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固设有前后贯穿的限制腔607,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制腔607设置为方形结构,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连接有位于所述限制腔607上下侧对称位置的缓存安装架610,所述缓存安装架610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缓存安装架610竖直成型面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固设连接,所述缓存安装架610水平成型面间固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直杆606,所述直杆606上滑动设置有缓存轮安装板608,所述缓存轮614与所述缓存轮安装板608转动连接,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固设有位于上侧的上缓存传感器611、位于下侧的下缓存传感器613以及位于所上缓存传感器611以及下缓存传感器613之间的中缓存传感器612,所述上缓存传感器611、下缓存传感器613以及中缓存传感器612结构相同,所述缓存轮安装板608上固设有遮挡片609,所述上缓存传感器611采用感光原理,所述上缓存传感器611包括相对设置的感应板,所述上缓存传感器611通电后一侧感应板发出光束,另一侧感应板感应光束,当所述遮挡片609随所述缓存轮安装板608移动至上缓存传感器611的感应板之间时,感应端接收不到光束信号,而此时所述缓存轮614位于直杆606的顶端,膜带的张力处于极限位置,故所述上缓存传感器611传输信号,控制膜带送给装置停止运动并报警,当所述缓存轮安装板608移动至所述遮挡片609位于所述下缓存传感器613上的感应板之间使,所述缓存轮614位于直杆606的底端,膜带的张力处于极限位置,故所述下缓存传感器613传输信号控制膜带送给装置停止运动并报警,当所述缓存轮安装板608从上侧或下侧移动使所述遮挡片609移动至所述中缓存传感器612上的感应板之间使,所述中缓存传感器612传输信号启动膜带送给装置,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感应装置,从而实现对膜带限位的自动控制。
如图23-26所示,所述膜带进给装置包括进给组件615以及压紧组件616,所述进给组件615与压紧组件616连接,所述压紧组件616控制膜带的压紧和松开,所述进给组件615通过压紧组件616的移动控制膜带的送进和缩回。
如图23-24所示,所述进给组件615包括进给安装板622、进给气缸621以及进给连接板623,所述安装连接板601上固设有前后贯穿的进给腔620,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给气缸621安装于安装连接板601的后侧,所述压紧组件616安装于安装连接板601的前侧,所述进给气缸621与压紧组件616通过贯穿所述进给腔620的进给连接板623固设连接,所述进给气缸621通过进给安装板622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安装,具体来说,所述进给安装板62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安装板618以及第一安装板617,所述进给腔620的宽度与第二安装板618相配,进行安装时所述第二安装板618贯穿进给腔620延伸至所述安装连接板601的后侧,所述第二安装板618与所述进给气缸621固设连接,所述进给气缸621的输出轴与所述进给连接板623固设有连接,所述进给连接板623上固设有进给槽624,所述第一安装板617位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的前侧并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固设连接,从而在膜带传输区域内减少零件,避免膜带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提高膜带传输质量和效率。
如图25-26所示,所述压紧组件616包括压紧安装座626,所述压紧安装座626上固设有压腔633,所述压紧安装座626上侧固设有压紧气缸625,所述压紧气缸625输出轴向下延伸至压腔633内,所述压紧气缸625输出轴下端面固设有压块627,所述压块627用于压膜,所述压腔633右侧贯穿设置有通槽632,所述压腔633下侧固设有下压片631,所述下压片631上侧固设有上压片630,所述下压片631以及上压片630的外形结构相同,所述上压片630以及下压片631右侧通过所述通槽632延伸至所述进给槽624内,所述上压片630以及下压片631左侧分别固设有上导板628以及下导板629,所述上压片630内固设有穿腔635,所述穿腔635的宽度与膜带宽度相配,所述上压片630与所述下压片631固设后,所述穿腔635形成左右贯通的膜带进出通道,所述穿腔635上固设有压孔634,所述压孔634的直径与所述压块627相配,当需要对膜带进行压紧时,所述压紧气缸625启动,驱动所述压块627下移至所述压孔634内,从而将位于所述穿腔635内的膜带进行压紧。
膜带与所述压紧组件616内的移动路径具体为,膜带通过导入所述进给槽624内,通过位于所述进给槽624内的穿腔635导入,并通过所述上导板628以及下导板629形成的通路导出。
在实施过程中,膜带进给时,所述压紧气缸625启动,将膜带压紧,此时所述进给气缸621启动,驱动所述压紧组件616移动,从而实现膜带进给,此后,所述压紧气缸625以及进给气缸621复位,形成一次行程,重复上述工序,实现对膜带的自动进给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膜带进给装置倾斜,与水平面所成角度为锐角,进而膜带的进给方向是倾斜的,相较于水平进给方式,该方式中膜带导入方向与通过所述导向滚轮605后膜带导出方向所成角度为钝角,减少了对所述导向滚轮605的负荷,同时减少导向滚轮605对膜带的摩擦,提高了膜带的传输效率。
如图21、27-28所示,所述切膜装置包括上刀刃643、裁切固定座642以及裁切气缸640,所述裁切固定座642和所述裁切气缸640固设于安装连接板601上,所述上刀刃643上固设有上腔644,所述上腔644下侧面转动设置有压紧气缸625,所述上腔644右侧设置为斜面,所述上刀刃643右侧与所述裁切气缸640固设有连接,所述裁切气缸640启动驱动所述上刀刃643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度膜带进行裁切。
所述裁切固定座642上固设有裁切推槽641,所述上刀刃643安装于裁切推槽641内,所述裁切固定座642上设置有裁切沉槽648,所述裁切沉槽648与所述上刀刃643通过固定连接件650滑动连接,即所述裁切气缸640控制上刀刃643在裁切固定座642上滑动连接,所述裁切推槽641连通设置有裁切腔645,所述裁切腔645连通设置有导槽649,所述导槽649整体倾斜设置,所述裁切腔645上固设有下刀刃646,所述下刀刃646与所述导槽649形成左右连通的通道,膜带导入至所述导槽649进行操作,此时所述裁切气缸640启动,驱动所述上刀刃643移动,通过所述上刀刃643与所述下刀刃646相接从而对膜带进行裁切,整体结构紧凑轻巧,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
如图23-24、29所示,所述贴膜固定装置包括热风枪组件和压轮组件,所述热风枪组件包括热风枪657、出风板656以及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固设连接的保温套654和出风座655,所述裁切腔645与出风座655固设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热风枪657贯穿保温套654并延伸至所述出风座655内,所述保温套654作为保温部件,避免所述热风枪657温度散发,降低热风温度,所述出风板656上固设有支座安装腔664,所述支座安装腔664作为所述出风座655的定位以及安装位置,所述支座安装腔664上固设有进风口663,所述支座安装腔664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662,避免热风泄露,降低贴膜效率,所述出风板656内固设有与所述进风口663连通的出风口661,所述出风口661设置为扁平方形结构,从而对热风进行压缩,提高热风喷射的速度和密度,提高贴膜质量,所述出风板656上固设有与所述导槽649倾斜角度一致的斜槽665,便于膜带的移动。
所述压轮组件包括压轮缸地板651,所述压轮缸地板651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压轮缸地板651的水平成型面与所述安装连接板601固设,所述压轮缸地板651的竖直成型面固设有压轮气缸652,所述压轮气缸652输出轴固设有压轮安装块658,所述压轮安装块658上转动设置有压轮653,所述压轮653位于在该位置膜带的上方。
在实施过程中,所述热风枪657启动,加热空气使热风通过所述进风口663,从出风口661喷射到膜带胶面使其熔化,此时所述压轮气缸652启动,通过所述压轮653将膜带压紧并粘贴在产品,两者同时运动,从而使膜带贴敷在产品上,提高了贴膜的效率和质量。
如图30-35所示,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203包括定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组件和记录机构,所述记录机构设置于安装组件上,所述记录机构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驱动定位组件移动。
如图30所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组件和记录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光源支架703和安装支架705,所述光源支架703和安装支架705的材质设置为铝型材,所述光源支架703位于所述安装支架705的上侧,所述光源支架703以及安装支架705均为由铝型材组装的框架结构,具体来说,所述光源支架703由两组相互垂直的铝型材形成的结构,即所述光源支架703为单层框架结构,所述安装支架705设置为方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安装支架705的框架内部形成安装腔711,所述光源支架703框架内部固设有两组铝型材,所述安装支架705上端与上述两组铝型材固设连接,从而将所述光源支架703和安装支架705固设连接,所述光源支架703上侧固设有光源安装板712,所述光源安装板712中心位置固设有贯穿的穿孔713,所述光源安装板712左右两侧对称固设有侧腔702,一侧的所述侧腔702上固设有光源701,所述光源701为记录机构提供照明,提高了记录机构记录的清晰度,所述安装支架705下侧固设有连接板704,所述连接板704作为安装组件与其他设备的连接件。
所述记录机构位于所述安装组件中的安装腔711内,所述记录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连接板704上的记录仪安装板710,所述记录仪安装板710一侧固设有记录仪708,所述记录仪708的信息记录端与所述穿孔713相对,通过所述穿孔713,所述记录仪708的信息记录端与位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的产品相对,所述记录仪708的信息记录端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穿孔713的直径,实现无遮挡记录,提高对产品定位的效率,所述记录仪708对产品定位原理为本领域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记录仪708采用相机,所述记录仪708的信息记录端即为相机的镜头。
如图31所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定位电机720,所述定位电机720连接设置有平移组件730,所述平移组件730包括移动座728,所述移动座728上设置有移动内腔729,所述移动座728上侧设置有上板722,所述移动座728的长度与所述上板722的长度一致,所述移动座728的长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定制,所述上板722的宽度小于移动座728的宽度,所述上板722前后侧面与所述移动座728的前后侧面间形成穿槽,所述移动内腔729设置有移动块723,所述移动块723包括位于移动内腔729内的移动底板727,所述移动底板727的宽度与所述移动内腔729的宽度相配,所述移动底板727两侧对称固设有贯穿所述穿槽的侧固板731,所述侧固板731的上端面位于所述上板722上端面上侧,便于安装,所述移动底板727侧面固设有L型结构的卡腔726,所述卡腔726与所述移动座728配合连接,具体来说,所述卡腔726的水平成型面与所述移动座728上侧面相抵,所述卡腔726的竖直成型面与所述移动内腔729侧面相抵,从而实现所述移动底板727稳定滑动的目的,同时所述移动座728上侧面固设有导槽725,所述导槽725与所述移动座728上侧面所成角度为钝角,所述导槽725与所述移动内腔729侧面所成角度为钝角,所述导槽725减少所述侧固板731滑动时的摩擦力,提高滑动效果,同时为所述侧固板731的滑动导向,也便于所述侧固板731的安装。
所述移动座728以及上板722左右端面分别固设有封板724以及电机连接板721,所述封板724以及电机连接板721控制了所述移动内腔729的长度,即限制了所述移动块723的移动距离,所述电机连接板721与所述定位电机720固设连接,所述电机连接板721上固设有与所述移动内腔729连通的通孔(图未显示),所述定位电机720将动力传递至移动块723,进而控制所述移动块723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电机720通过同步带(图未显示)将动力传递,即在所述移动内腔729靠近封板724的一侧设置从同步带轮(图未显示),所述定位电机720输出轴设置主同步带轮(图未显示),两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移动块723固设在同步带上,随同步带移动而移动。
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203采用三点定位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三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X轴(输送机输送方向)定位和出线孔定位,所述定点定位是将定位组件固设于设定位置,所述X轴定位是将移动组件固设于X轴方向,定位组件安装于移动组件并沿X轴方向定位,所述出线孔定位提高对产品的定位精确度,具体来说,所述出线孔定位包括两组垂直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移动组件,定位组件安装于其中一组移动组件上,通过两组移动组件间的共同运动驱动定位组件的平面移动,产品中心位置有后期组件所用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作为基准可满足贴膜各项精度,所述出线孔定位通过平面出线孔定位组件对出线孔进行定位,从而提高对产品的定位准确性。
如图32-34所示,所述定位组件通过所述移动块723与所述移动组件固设连接,即所述定位电机720驱动移动块723移动进而带动定位组件移动,进一步来说,所述定位电机720控制定位组件的移动,所述定位组件上的连接板704固设有定位拖链板745,所述定位拖链板745固设有原位传感器定位拖链742,所述原位传感器定位拖链742除保护管路的作用外还对所述定位组件在移动组件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避免零件发生碰撞,提高定位装置的可靠性。
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感应装置,所述限位感应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平移组件730侧面的原位传感器743、复位传感器741以及限制传感器740,所述原位传感器743以及限制传感器740位于所述平移组件730的两端,所述复位传感器741位于所述原位传感器743与限制传感器740之间且靠近所述限制传感器740位置,所述原位传感器743、复位传感器741以及限制传感器740结构相同,所述移动组件中侧固板731上固设有挡板744,所述原位传感器743采用感光原理,所述原位传感器743、复位传感器741以及限制传感器740包括相对设置的感应板,所述原位传感器743、复位传感器741以及限制传感器740通电后一侧感应板发出光束,另一侧感应板感应光束,当所述挡板744随所述定位组件移动至所述原位传感器743的感应板之间时,感应端接收不到光束信号,此时将信号记录传输,控制电机连接板721停止工作,同时通过记录可知此时所述定位装置位于极限位置,当所述挡板744随所述定位组件移动至所述复位传感器741的感应板之间时,此时将信号记录传输,控制所述电机连接板721反向传动,进而控制定位组件复位,完成一个完整的行程,若所述复位传感器741出现问题使定位组件继续移动时,所述挡板744移动至所述限制传感器740的感应板之间时,此时通过信号控制电机连接板721停止工作,综上所述,所述复位传感器741用于定位组件的复位,所述原位传感器743和限制传感器740检测并控制定位组件的极限位置,同时所述限制传感器740为对定位组件进行双重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定位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35所示,所述出线孔定位中两组移动组件通过平面连接板750连接,具体来说,一组移动组件(位于X轴方向)的所述侧固板731与所述平面连接板750固设连接,另一组移动组件(位于Y轴方向)与所述平面连接板750固设连接且在其上的侧固板731上固设连接定位组件,在实施过程中,位于X轴方向的移动组件中定位电机720通过侧固板731驱动所述平面连接板750移动,并通过所述平面连接板750驱动另一组移动组件在X轴方向移动,位于Y轴方向的移动组件中定位电机720启动,通过侧固板731驱动定位组件在Y轴方向移动,结合上述两种移动方向,从而实现了所述定位组件的平面移动。
如图20所示,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还包括压料组件400,所述压料组件400设置于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上,所述压料组件400包括固设于输送机机架218侧面的压料气缸安装板406,所述压料气缸安装板406上固设有输出轴朝上的压料气缸402,所述压料气缸402输出轴端面固设有压板403,所述压板403上固设有与输送机机架218水平设置的压板403以及与输送机机架218垂直设置的纵压板405,所述横压板404和纵压板405间连接有透明线407,所述压料气缸402控制压板403在纵向的移动,进而控制事实上透明线407对产品的压制,通过所述透明线407的压制可避免产品发生翘曲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如图36-38所示,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包括片间距贴膜箱体110、片间距输送机构301、片间距调整机构302、片间距定位机构303、片间距驱动机构304和片间距贴膜机构305,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将经过串间距贴膜的产品进行片间距贴膜,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301、片间距调整机构302、片间距定位机构303、片间距驱动机构304和片间距贴膜机构305位于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与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组成结构相同,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内部设置有片间距贴膜内腔122,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的长度和高度与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长度和高度一致,而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的宽度小于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的宽度,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的右侧面与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的左侧面相接,综上可知,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上的传输通道132与所述片间距贴膜箱体110上的传输通道132连通,所述对接机构500位于两者连通区域内,即所述对接机构500一侧位于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的串间距贴膜内腔121内,另一侧位于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内的片间距贴膜内腔122内,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对接传输。
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以及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中的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与串间距输送机构201、片间距调整机构302与串间距调整机构202、片间距定位机构303与串间距定位机构203、片间距驱动机构304与串间距驱动机构204以及片间距贴膜机构305与串间距贴膜机构205结构和安装方位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与串间距输送机构201的传输方向相同;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202控制串间距输送机构201移动方向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传输方向垂直,而所述片间距调整机构302控制片间距输送机构301移动方向与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传输方向平行;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204横移方向与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传输方向平行,所述片间距驱动机构304横移方向与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传输方向垂直,另外根据产品生产需要,所述片间距贴膜机构305的数量多于所述串间距贴膜机构205的数量。
产品需要分别进行串间距贴膜和片间距贴膜,在不同贴膜场合中,采用不同的定位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内的串间距定位机构203采用三点定位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三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X轴(输送机输送方向)定位和出线孔定位,而在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内的片间距定位机构303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两点定位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两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X轴(输送机输送方向)定位,所述定点定位以及X轴(输送机输送方向)定位结构和安装方位与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203的相同。
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下侧设置有固设于片间距贴膜箱体110上的片间距储气罐301-1和片间距风机(图未显示),所述片间距储气罐301-1与片间距风机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片间距储气罐301-1和片间距风机设置为两组,所述片间距风机为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301提供真空吸附力,将产品吸附在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上,便于贴膜,所述片间距储气罐301-1平衡气压并为片间距风机提供稳定的气体。
如图39-43所示,所述对接机构500包括用于对接的对接机构和用于传输的传输机构,所述对接机构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所述对接机构位于传输机构下侧,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下安装架510和对接气缸523,所述对接气缸523与所述对接下安装架510连接,所述对接下安装架510控制对接气缸523移动,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动力组件,所述传输动力组件控制产品传输。
所述对接机构500位于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以及片间距贴膜装置300连通的区域,所述对接机构500一侧位于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的串间距贴膜内腔121内,另一侧位于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内的片间距贴膜内腔122内,将产品从串间距输送机构201对接输送至片间距输送机构301,从而实现不同工序的自动化对接。
所述传输动力组件包括对接上安装架513,所述对接上安装架513设置为由多组对接纵杆512以及对接横杆511组成的框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纵杆512设置为四组,且所述对接纵杆5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相同,位于两侧的相邻两组对接纵杆512间与对称的两组对接横杆511垂直连接,位于中部的相邻两组对接纵杆512间于一组对接横杆511垂直连接,所述对称的两组对接横杆511间垂直连接有加强杆535,通过上述结构,保证所述对接上安装架513整体的稳定性,位于中部的所述对接横杆511与两侧的对接上安装架513间设置有对接连接块515,所述对接连接块515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对接连接块515一组成型面与所述对接横杆511固设连接,所述对接连接块515另一组成型面与所述对接纵杆512固设连接,从而加强了所述对接横杆511的强度和支撑能力,所述对接横杆511连接有传输安装板502,所述传输安装板502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传输安装板502一组成型面与所述对接横杆511固设连接,所述另一组成型面固设连接传输电机503,所述传输电机503输出轴固设有传输主轮536。
所述传输动力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对接纵杆512左右两侧的惰轮侧板组件和驱动轮侧板组件,所述惰轮侧板组件由两组相对设置的从安装板508组成,所述从安装板508上固设有定位隔板530,所述定位隔板530与所述从安装板508间形成定位腔531,所述从安装板508与所述对接纵杆512进行固设安装时,所述对接纵杆512左端面与所述定位隔板530相抵,所述对接纵杆512侧端面与所述定位腔531侧面相抵,所述对接上安装架513对安装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安装,所述从安装板508上贯穿设置有水平方向的传输调整槽507,所述传输调整槽507两侧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两组从安装板508间设置有与所述传输调整槽507滑动连接的传输轴506,所述传输轴506通过在传输调整槽507的滑动调整传输同步带521的张力,所述传输轴506与所述传输调整槽507滑动连接面为平面,所述传输轴506两侧设置为与所述传输调整槽507弧面相配的圆面,有利于传输轴506的移动,所述传输轴506上转动设置有位于两组从安装板508间的传输从动轮505,所述传输从动轮505直径大于所述对接纵杆512高度,所述相邻的两组惰轮侧板组件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对接托板501,所述对接托板501两侧分别与从安装板508固设连接。
所述驱动轮侧板组件由两组相对设置的主安装板516组成,所述主安装板516上固设有卡位隔板534,所述卡位隔板534与所述从安装板508间形成卡位腔533,所述主安装板516与所述对接纵杆512进行固设安装时,所述对接纵杆512左端面与所述卡位腔533相抵,所述对接纵杆512侧端面与所述卡位隔板534侧面相抵,所述对接纵杆512对安装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安装,所述主安装板516上贯穿设置通孔532,所述两组从安装板508间转动设有对接连接杆518,所述驱动轮侧板组件间的对接连接杆518通过联轴器519固设连接,其中位于中部的对接连接杆518上固设有传输从轮520,所述对接连接杆518外表面固设有位于两组主安装板516间的对接主动轮517,所述对接主动轮517直径与所述传输从动轮505相同,从而使两者的转动速率保持一致,即保证产品的输送速率保持一致,所述相邻的两组驱动轮侧板组件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对接托板501,所述对接托板501两侧分别与主安装板516固设连接,所述传输主轮536与传输从轮520以及传输从动轮505与对接主动轮517间动力连接有传输同步带521。
所述对接纵杆512上侧固设有对接垫条541,所述对接垫条541上固设有对称设置的两组限制隔板522,所述限制隔板522与所述对接垫条541间形成宽腔540,所述传输同步带521横向贯穿宽腔540,所述宽腔540宽度大于所述传输同步带521宽度,两者的宽度差满足于所述传输同步带521在所述宽腔540内横向偏移的距离在设定的范围内,同时所述两侧的对接垫条541限制了所述传输同步带521横向偏移的距离。
在所述传输动力组件的实施过程中,所述传输电机503启动驱动所述传输主轮536转动,通过传输同步带521带动所述传输从轮520转动,此时通过所述对接连接杆518作用,所述对接主动轮517转动,此时与所述对接主动轮517动力连接的传输从动轮505转动,从而使产品通过传输带(图未显示)从串间距贴膜装置200移动至片间距贴膜装置300。
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上的串间距调整机构202以及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上的片间距调整机构302具有旋转结构,对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201以及片间距输送机构301进行角度调整,因此所述对接机构500与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之间以及所述对接机构500与片间距贴膜装置300留有用于调整的空间,即所述对接机构500与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以及片间距贴膜装置300无法直接对接,故所述对接机构500设置用于对接的对接结构。
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下安装架510和对接气缸523,字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气缸523设置为气缸,所述对接下安装架510与所述对接上安装架513固设连接,具体来说,所述对接下安装架510设置为由驱动纵杆514以及驱动横杆527组成,所述驱动纵杆514以及驱动横杆527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驱动纵杆514长度方向与所述对接纵杆512垂直,所述驱动横杆527与两组驱动纵杆514垂直连接,所述驱动横杆527上固设有对接滑轨526,所述对接滑轨526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固设的对接滑块525,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上固设有对接固定板524,所述对接固定板524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对接固定板524竖直成型面与所述对接气缸523固设连接,所述对接气缸523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纵杆514固设,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对接气缸523启动控制所述对接下安装架510横向的移动,具体来说,所述对接气缸523控制对接下安装架510向左侧移动使之与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对接,所述对接气缸523控制对接下安装架510向右侧移动使之与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对接。
在所述对接机构500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对接机构中的对接气缸523启动,使对接机构500与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对接,此时启动所述传输机构中的传输动力组件,使所述串间距贴膜装置200上的产品传输至对接机构500上,此时所述对接机构中的对接气缸523启动使对接机构500与所述片间距贴膜装置300对接,通过所述传输机构中的传输动力组件,将位于所述对接机构500上的产品传输至片间距贴膜装置300上进行贴膜。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纵杆512、驱动纵杆514、所述光源支架703安装支架705、上框架组件以及下框架880框架材质设置为铝型材的目的在于:
1)铝型材材料环保,可通过喷涂不同颜色实现多重色彩组合,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官体验,提高设备的美观性;
2)铝型材材质易于切割,从而提高切割效率;
同等条件下,铝型材重量较小,同时使用成本低。
实施例二:
如图44-4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纵移装置通过同步带驱动,所述偏移装置通过电机+丝杆驱动,而本实施例中纵移装置采用电机+转轴的驱动方式,所述偏移装置采用电机+齿轮齿条的驱动方式。
如图44-4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纵移装置的驱动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纵移板251上转角器910以及固设于所述纵移固定调节板256上的双驱动电机912,所述转角器910输出端与所述纵移丝杆244固设连接,所述双驱动电机912输出轴固设有转轴911,所述转轴911与所述转角器910输入端固设连接,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双驱动电机912启动,所述双驱动电机912输出轴将动力通过转轴911传递至转角器910输入端,并通过转角器910输出端驱动所述纵移丝杆244转动,进而驱动所述T型螺帽254带动纵移下安装架242在纵向进行移动,从而对产品进行纵向贴膜,保证动力传递的稳定性。
如图46-4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偏移装置的驱动结构包括移动电机919,所述移动电机919与安装底板602固设连接,具体来说,所述安装底板602上固设有定位框916,所述定位框916上连通设置有偏移贯穿腔925,所述定位框916上固设有偏移调节槽920,所述偏移调节槽920设置为四组且位于所述偏移贯穿腔925四角位置,所述定位框916与所述移动电机919固定端宽度的宽度相配,所述定位框916为移动电机919的安装进行定位,所述移动电机919输出轴贯穿偏移贯穿腔925朝向纵移上安装架246,为避免所述移动电机919长时间运行造成位置出现偏移影响动力传递,所述安装底板602一侧设置有顶板918,另一侧设置有上限制板921和下限制板924,所述移动电机919固定端以及安装底板602位于顶板918、上限制板921以及下限制板924之间,通过固件依次固设连接顶板918、移动电机919、安装底板602、上限制板921以及下限制板924,从而将移动电机919进一步固定在安装底板602上,所述顶板918、上限制板921以及下限制板924用于对移动电机919进行限制,防止偏差,所述上限制板921上固设有偏移挡片922,所述偏移挡片922随安装底板602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纵移上安装架246固设有偏移齿条915,所述移动电机919输出轴固设有与偏移齿条915啮合连接的偏移齿轮923。
在实施过程中,设备进行正常贴膜时,所述移动电机919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当需要切换不同版型即不同的膜带间距时,所述移动电机919启动,带动所述偏移齿轮923转动,通过所述偏移齿轮923与偏移齿条915的啮合连接作用,所述安装底板602驱动移动进而控制串间距贴膜机构205间距,设备回复初始位置时所述移动电机919启动,所述偏移传感器281以及偏移挡片922的感应结构对安装底板602的位置进行校准,确保安装底板602回复至初始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和片间距贴膜箱体110组成结构以及外形尺寸保持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串间距贴膜箱体100和片间距贴膜箱体110也可作为一体式结构,即所述箱体组件为整体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下门板104与箱体机架101、所述机架前门板105与箱体机架101、所述机架侧门板130与箱体机架101、可设置为滑动连接,即所述机架下门板104通过推拉方式开启和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接机构的动力驱动方式可采用滚珠丝杆或同步带传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块723的驱动方式设置为滚珠丝杆驱动、连杆驱动或气缸驱动。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滑移装置和所述回转动力组件中的动力驱动装置可采用气缸、电机与齿轮或电机与同步带。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间距调整装置和片间距调整装置,所述串间距调整装置包括串间距输送机构、串间距调整机构、串间距定位机构和串间距驱动机构,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控制设备对产品的贴膜,所述片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片间距输送机构、片间距调整机构、片间距定位机构和片间距驱动机构,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所述片间距调整机构控制产品的移动以及角度,所述片间距定位机构用于产品的定位,所述片间距驱动机构控制设备对产品的贴膜,所述串间距驱动机构包括横移装置、纵移装置、膜带送给装置以及偏移装置,所述纵移装置与横移装置连接,所述膜带送给装置和偏移装置设置于纵移装置上,所述横移装置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横向贴膜,所述纵移装置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纵向贴膜,所述膜带送给装置为产品的贴膜提供膜带,所述偏移装置控制产品的膜带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组件和记录机构,所述记录机构与安装组件连接,所述记录机构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移动组件与安装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驱动定位组件移动,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采用三点定位方式对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三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X轴定位和出线孔定位,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移动组件并沿X轴方向定位,所述出线孔定位包括两组垂直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移动组件,定位组件安装于其中一组移动组件上,通过两组移动组件间的共同运动驱动定位组件平面移动对产品的出线孔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间距调整机构包括上框架组件、下框架、回转装置和滑移装置,所述回转装置连接上框架组件和下框架,所述滑移装置设置于下框架,所述回转装置包括回转连接组件和回转动力组件,所述回转装置驱动上框架组件回转,所述滑移装置控制串间距输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回转装置控制串间距输送机构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间距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传输带、输送机机架和输送机驱动组件,所述输送机驱动组件驱动输送机传输带传动,所述输送机机架设置有输送机限制板,所述输送机限制板间固设有输送机限制柱,所述输送机限制柱控制输送机传输带的纵向偏移,所述输送机机架下侧设置有串间距储气罐和串间距风机,所述串间距风机为串间距输送机构提供真空吸附力,所述串间距储气罐平衡气压并为串间距风机提供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装置包括横移后垫块和横移前垫块,所述横移后垫块固设有横移齿条,所述横移后垫块和横移前垫块设置有横移滑轨,所述横移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横移滑块,所述横移滑轨前设置有用于阻挡的横移硬挡块,所述横移滑块固设有横移连接板,所述横移连接板设有横移动力电机,所述横移动力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与所述横移齿条啮合连接的横移齿轮,另一侧的所述横移滑块固设有横移固定板,所述横移连接板以及横移固定板上固设有横移固定架,所述横移动力电机驱动所述横移齿轮与横移齿条的啮合动力传动,控制进横移固定架的横向移动,所述纵移装置包括与横移固定架滑动连接的纵移下安装架,所述纵移下安装架上侧固设有纵移上安装架,所述纵移上安装架上固设有T型螺帽,所述T型螺帽上螺纹连接设置有纵移丝杆,所述纵移丝杆由纵移装置的驱动结构进行驱动,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方式采用电机与同步带驱动或电机与转轴驱动,所述驱动结构控制纵移装置的纵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带送给装置包括膜带盘安装板,所述膜带盘安装板与纵移上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膜带盘安装板下侧固设有转膜电机,所述转膜电机输出轴转动贯穿膜带盘安装板,所述转膜电机输出轴固设有膜带盘转轴,所述膜带盘转轴外表面固设有膜带盘,所述膜带盘安装板上固设有位于所述膜带盘前侧的导膜轴,所述导膜轴对膜带盘上的膜带进行限位和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装置包括偏移滑轨,所述偏移滑轨滑动连接设置有偏移滑块,所述偏移滑轨两端设置有偏移挡板,所述偏移装置的驱动方式采用电机与丝杆驱动或电机与齿轮齿条驱动,采用电机与丝杆的驱动结构包括固设于纵移上安装架上的偏移电机,所述偏移电机输出轴固设有偏移丝杆,所述偏移丝杆上连接有丝杆安装座,所述偏移电机驱动丝杆安装座移动,采用电机与齿轮齿条的驱动结构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上固设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上连通设置有偏移贯穿腔,所述定位框上固设有偏移调节槽,所述定位框上连接有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输出轴贯穿偏移贯穿腔朝向纵移上安装架,所述安装底板一侧设置有顶板,另一侧设置有上限制板和下限制板,通过固件依次固设连接顶板、移动电机、安装底板、上限制板以及下限制板,所述顶板、上限制板以及下限制板用于对移动电机进行限制,所述纵移上安装架固设有偏移齿条,所述移动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与偏移齿条啮合连接的偏移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间距定位机构还包括限位感应装置,所述限位感应装置包括固设于移动座侧面的原位传感器、复位传感器以及限制传感器,所述原位传感器以及限制传感器位于平移组件的两端,所述复位传感器位于原位传感器与限制传感器之间且位于限制传感器侧面,所述移动组件中侧固板上固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移动至原位传感器、限制传感器的感应板之间控制电机连接板停止工作,所述挡板移动至复位传感器的感应板之间控制定位组件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产品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间距输送机构、片间距调整机构、片间距定位机构和片间距驱动机构分别与串间距输送机构、串间距调整机构、串间距定位机构和串间距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片间距定位机构采用两点定位产品进行定位,所述两点定位包括定点定位和X轴定位。
CN202010990228.5A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Active CN112158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0228.5A CN112158602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0228.5A CN112158602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8602A CN112158602A (zh) 2021-01-01
CN112158602B true CN112158602B (zh) 2021-11-09

Family

ID=73862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0228.5A Active CN112158602B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8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425B (zh) * 2023-06-09 2024-02-06 苏州沃特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多相位兼容uv固化压合机构及固化压合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5440B1 (ko) * 2008-09-11 2011-10-24 (주)리드 태양 전지 모듈 제조를 위한 라미네이트 시스템
DE102010015740B4 (de) * 2010-04-21 2013-04-11 Mühlbauer Ag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armoduls mit flexiblen Dünnschicht-Solarzellen
DE202011108836U1 (de) * 2011-12-08 2011-12-29 Grenzebach Maschin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r industriellen Herstellung von photovoltaischen Konzentratormodulen
CN106601867B (zh) * 2016-11-30 2018-01-02 广东思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太阳能板贴膜机
CN110660720A (zh) * 2019-11-01 2020-01-07 大连昊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电池串精密排版及汇流带高效焊接机
CN211265502U (zh) * 2019-12-10 2020-08-14 无锡小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池组件间距贴反光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8602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6878B (zh) Smd載帶通用接料機
CN102975275B (zh) 双面自动封边装置生产线
US4450668A (en) Automatic packaging machine
CN112158602B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贴膜工序的调整装置
CN209038540U (zh) 一种非标器件加工的堆栈机
CN213583818U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的贴膜系统
CN213340399U (zh) 一种间距贴膜装置
CA1318233C (en) Thin film coating method
CN112125039A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的贴膜结构
CN112289885A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的贴膜系统
CN112289886A (zh) 一种间距贴膜装置
WO2023088220A1 (zh) 一种串间距贴膜系统
CN219294732U (zh) 一种亚克力板表面的覆膜装置
CN212934641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的贴膜装置
CN110540087A (zh) 用于pc板材生产线的收卷设备
CN115924612A (zh) 一种方壳电池贴l胶设备
CN202922714U (zh) 双面自动封边装置生产线
CN209479165U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脑触摸屏的自动贴合装置
CN219497816U (zh) 无主栅式电池串串接设备
CN117507053A (zh) 一种eva胶膜自动冲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830328U (zh) 一种用于贴膜系统的驱动装置
CN115783454A (zh) 一种自动贴导光板反光胶条设备
CN213354973U (zh) 一种自动包装机
CN211480104U (zh) 一种动力电池传输装置及应用其的生产线
CN114148810A (zh) 一种用于冰箱回气管的铝箔包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Jiaji

Inventor after: Dai Jia

Inventor after: Ge Weijie

Inventor before: Lin Jiaji

Inventor before: Dai Jia

Inventor before: Ge Weiji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