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4883B -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4883B
CN112134883B CN202011005548.7A CN202011005548A CN112134883B CN 112134883 B CN112134883 B CN 112134883B CN 202011005548 A CN202011005548 A CN 202011005548A CN 112134883 B CN112134883 B CN 112134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hain
chain node
trust
cluster
tr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55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4883A (zh
Inventor
王佳帅
阮安邦
魏明
陈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cta Innov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55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348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4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4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4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根据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根据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本申请可以保证整个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数据安全。

Description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 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区块链系统本质上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或者大数据信任系统)、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模式,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传统互联网无法实现的信任和价值传递。其基于密码学原理而非信用的特征,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另一方面,区块链中几乎不存在单点故障,链上的数据存储在全球无数台机器节点上,使得数据“稳定”、“可信”且“不可篡改”,这重新赋予了网络上的数据一种可以被信任的价值。
但是,如何使得区块链系统中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的快速认证,以保证整个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其包括: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包括:
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包括:
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装置,其包括:
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第二认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若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传递机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第一传递层级解析单元,用于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传递机制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第二传递层级解析单元,用于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大数据信任系统,其包括:若干个区块链节点,所述若干个区块链节点本划分为若干个区块链族,每个区块链簇至少包括两个区块链节点,所述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层级为第一传递层级;且所述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层级为第二传递层级;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进行认证,所述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进行认证,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从而可区块链系统中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的快速认证,以保证整个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数据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大数据信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第一传递层级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第二传递层级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大数据信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大数据信任系统包括:若干个区块链节点,所述若干个区块链节点本划分为若干个区块链族,每个区块链簇至少包括两个区块链节点,所述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层级为第一传递层级;且所述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层级为第二传递层级;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进行认证,所述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进行认证,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大数据信任系统中存储有海量的数据,该数据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要求来确定。比如,对于银行来说,该数据可以关联于银行运营的财务数据、用户数据等。
本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可以为通过互联网相连的电脑或者服务器或者任意电子终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节点间信任关系使得大数据信任系统中的所有区块链节点之间建立信任机制,从而保证存储到大数据信任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两个区块链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基于可信计算实现。具体地,在任一个区块链节点上配置有可信计算模块,该可信计算模块根据该区块链节点的系统在实时启动过程中对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和/或库文件分别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实时哈希值,通过这些哈希值计算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
进一步地,该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在安全启动过程中对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和/或库文件分别进行哈希运算也会得到一个参考哈希值,通过实时哈希值与参考哈希值进行比对,从而计算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再将该可信根度量广播到大数据信任系统中,由其他区块链节点对可信根度量进行验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以此类推最终形成节点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可信的所有区块链节点中。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节点间可信链进行分析,确定上述第一认证层级。
进一步地,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作为该区块链节点簇的代表,向其他区块链节点簇发送其可信根度量以及其所在区块链节点簇的可信链,由他区块链节点簇对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所在的区块链节点簇进行认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簇整体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簇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投过票且认证通过的区块链节点簇本地。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簇间可信链进行分析,确定上述第二认证层级。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包括:
S201、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本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基于所述区块链节点实际所处物理位置的远近进行界定。所述区块链节点之间的逻辑距离基于所述区块链节点实际处理业务时的先后顺序进行界定。
本实施例中,“分簇”又可以称之为“分组”。
本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若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本实施例中,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的比如为普通节点、共识节点,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可以对区块链节点过往在处理业务时的起到的功能决定,比如,如果某区块链节点在过往处理业务时都作为共识节点或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作为共识节点,则在可将该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直接定位共识节点;如果某区块链节点在过往处理业务时都作为共识节点或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作为普通节点,则在可将该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直接定位普通节点。
本实施例中,对每个区块链节点在往往的功能角色进行动态记录并形成一个功能角色列表,以便于快速的进行上述功能角色的统计。为此,可以在大数据信任系统中选出或者授权一个区块链节点动态记录所有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并形成功能角色列表。或者,也可以将每个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实时在大数据信任系统内部进行广播并被其他区块链节点接收,由其他区块链节点对接收到的某个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记录在该其他区块链节点本地。当需要重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时,每个区块链节点从其本地获取其他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列表并进行功能角色的再次投票和认证,从而实现区块链节点的功能角色的动态监控,以及分簇的动态处理,从而保证了可根据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动态的调整分簇,从而保证了不同运行情形下信任关系传递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分到同一簇的区块链节点之间存在资源冲突,在一实施例中,从区块链节点中提取交易集合,并遍历交易集合,根据每个交易调用的智能合约函数和智能合约地址获取智能合约函数的元数据,以确定交易占用的资源集合;根据资源集合构建资源依赖无向图,在此无向图中,区块链节点为一种资源,如果在一个交易中的智能合约函数访问了两种资源,即访问了两个区块链节点,则这两个区块链节点直接就存在一条边;在进行分组时,将存在一条边的两个区块链节点视为存在资源冲突,则不分在同一区块链节点簇中。
可替代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大数据信任系统中配置的共识节点的数量来对进行区块链节点的分簇,该数量一般根据应用场景预先已配置好。
或者,本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具体地,若干个区块链节点簇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中配置的共识节点的数量,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中各个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对所述可信根度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可信根度量排序队列;对所述可信根度量排序队列进行区间划分,使得划分的区间数量与共识节点的数量相等;将每个区间的第一个区块链节点作为每个簇的初始节点,共计得到若干个初始节点,该初始节点的数量与共识节点的数量相等;其他非初始节点向该若干个初始节点发送探测信息,确定与该若干个初始节点的物理距离;其他非初始节点选择与其最近的初始节点并加入到该最近的初始节点所在的组,从而最终将大数据信任系统中的区块链节点进行分簇处理得到若干个区块链节点簇。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分组的过程中分簇失败,可以设置加入的时间间隔和节点变化阈值,如果在时间间隔内,对于其中一个区块链节点族来说,加入任一个区块链节点族的数量与离开任一个区块链节点族的数量之差大于节点变化阈值时,则对该区块链节点族重新进行分组。
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对所述节点间信任链进行解析得到节点间信任关系;根据该节点间信任关系确定第一传递层级。
S202、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对所述簇间信任链进行解析得到簇间信任关系;根据该簇间信任关系确定第二传递层级。
S203、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递层级表示了区块链节点间的信任关系传递或者扩展的先后顺序,而第一认证层级则表示区块链节点间的信任关的认证先后。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传递层级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可以动态调整,对应地,所述第一认证层级也是按照适应第一传递层级的动态调整进行动态调整的。
另外,由于信任关系的传递是有先后的,且这种信任关系的传递是在不断扩展,因此,实际上第一传递层级在信任关系传递的过程中是动态更新的,直至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完成了信任关系的传递后最终的第一传递层级,步骤S203中的第一传递层级实际上对应区块链节点簇中区块链节点完成了信任关系的传递后最终的第一传递层级。
S204、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204可实现对同一个区块链节点簇中信任关系的逐级认证。
S205、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类似地,可以将每个区块链节点簇看成一个大的区块链节点,实际上多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传递与多个区块链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传递类似。为此,第二传递层级的确定过程类似第一传递层级的确定过程,第二认证层级的确定也类似第一认证层级。
S206、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206可实现对不同区块链节点簇之间信任关系的逐级认证。
本实施例中,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执行先后仅仅是示例,实际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对上述步骤的执行先后进行优化。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第一传递层级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包括:
S213、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为单位,在其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按照设定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的传递,该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可以存储在上述节点间可信链中,因此,通过对节点间链进行解析,可以从中确定出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按照设定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的传递时,待验证的区块链节点将其可信根度量在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进行广播,收到该可信根度量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对收到的可信根度量进行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表明待验证的区块链节点其他区块链节点来说可信,并将该信任关系记录到其他区块链节点本地,该其他区块链节点中任一区块链节点作为下一个待验证的区块链节点时,除了要向其他其他区块链节点广播其可信根度量,还要广播其记录的信任关系,以此类推,直到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完成将各自的可信根度量以及信任关系在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进行广播。
S223、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本实施例中,通过节点信任传递机制,即可确定出第一传递层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确定第二传递层级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包括:
S215、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本实施例中,按照设定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在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因此,将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也保存在簇间可信链中,通过对该簇间可信链进行分析得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本实施例中,按照设定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在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时候,任一区块链节点簇的最后一个被验证通过的区块链节点保存了该区块链节点簇内部所有的信任关系,并将该信任关系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到另一区块链节点簇中的一个区块链节点,以信任关系从一个区块链节点簇到另外一个区块链节点簇的快速扩展或者传递。
本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S225、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本实施例中,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具体地,在以无冲突复制方式进行节点间或者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时,所有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都以固定结构的数据在节点之间、簇间之间进行传递。
具体地,在选主复制方式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的传递时,分别在一个区块链节点簇中通过投票选出一个领导者节点,同一区块链节点簇中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分别向领导者节点广播信任关系,该领导者节点对信任关系进行验证,验证通过的信任关系直接被其他区块链节点复制,从而快速的实现了同一区块链节点簇内部信任关系的快速传递。
类似地,在选主复制方式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时,在多个区块链节点簇中通过投票选出一个领导者节点簇,其他区块链节点簇向领导者节点广播信任关系,该领导者节点簇对信任关系进行验证,验证通过的信任关系直接被其他区块链节点簇复制,从而快速的实现了不同区块链节点簇内部信任关系的快速传递。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认证层级从处理的逻辑顺序上可以与第一传递层级相反,第二认证层级从处理的逻辑顺序上可以与第二传递层级相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包括:
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单元501,用于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502,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第一认证单元503,用于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第二认证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本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或者,本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若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有关本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记载可参见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包括:
第一传递机制获取单元511,用于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第一传递层级解析单元521,用于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有关本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记载可参见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传递机制获取单元512,用于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第二传递层级解析单元522,用于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可选地,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或者,可选地,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有关本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记载可参见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包括:存储器801以及处理器802,所述存储器801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802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可替代地,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时,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计算机可读介质903和通信总线904;
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计算机可读介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通信接口90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
其中,处理器901具体可以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上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从而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所有处理步骤或者其中部分处理步骤。
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710、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当然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XXX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XXX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XXX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其中,该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在安全启动过程中对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和/或库文件分别进行哈希运算也会得到一个参考哈希值,通过实时哈希值与参考哈希值进行比对,从而计算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再将该可信根度量广播到大数据信任系统中,由其他区块链节点对可信根度量进行验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以此类推最终形成节点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可信的所有区块链节点中;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作为该区块链节点簇的代表,向其他区块链节点簇发送其可信根度量以及其所在区块链节点簇的可信链,由他区块链节点簇对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所在的区块链节点簇进行认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簇整体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簇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投过票且认证通过的区块链节点簇本地;从区块链节点中提取交易集合,并遍历交易集合,根据每个交易调用的智能合约函数和智能合约地址获取智能合约函数的元数据,以确定交易占用的资源集合;根据资源集合构建资源依赖无向图,在此无向图中,区块链节点为一种资源,如果在一个交易中的智能合约函数访问了两种资源,即访问了两个区块链节点,则这两个区块链节点直接就存在一条边;在进行分组时,将存在一条边的两个区块链节点视为存在资源冲突,则不分在同一区块链节点簇中;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之间的物理距离或者逻辑距离位于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包括:至少两个区块链节点,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内的区块链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角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包括:
获取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信任关系传递使用的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包括:
获取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的传递使用的簇间信任传递机制;
根据簇间信任传递机制,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复制机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簇间信任传递机制为无冲突复制机制或者选主突复制机制。
8.一种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其中,该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在安全启动过程中对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和/或库文件分别进行哈希运算也会得到一个参考哈希值,通过实时哈希值与参考哈希值进行比对,从而计算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再将该可信根度量广播到大数据信任系统中,由其他区块链节点对可信根度量进行验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以此类推最终形成节点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可信的所有区块链节点中;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作为该区块链节点簇的代表,向其他区块链节点簇发送其可信根度量以及其所在区块链节点簇的可信链,由他区块链节点簇对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所在的区块链节点簇进行认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簇整体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簇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投过票且认证通过的区块链节点簇本地;从区块链节点中提取交易集合,并遍历交易集合,根据每个交易调用的智能合约函数和智能合约地址获取智能合约函数的元数据,以确定交易占用的资源集合;根据资源集合构建资源依赖无向图,在此无向图中,区块链节点为一种资源,如果在一个交易中的智能合约函数访问了两种资源,即访问了两个区块链节点,则这两个区块链节点直接就存在一条边;在进行分组时,将存在一条边的两个区块链节点视为存在资源冲突,则不分在同一区块链节点簇中;
第二传递层级确定单元,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第二认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每个区块链节点簇中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其中,该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在安全启动过程中对运行的可执行文件和/或库文件分别进行哈希运算也会得到一个参考哈希值,通过实时哈希值与参考哈希值进行比对,从而计算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再将该可信根度量广播到大数据信任系统中,由其他区块链节点对可信根度量进行验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的可信根度量,以此类推最终形成节点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可信的所有区块链节点中;区块链节点簇中的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作为该区块链节点簇的代表,向其他区块链节点簇发送其可信根度量以及其所在区块链节点簇的可信链,由他区块链节点簇对最后一个被标记为可信的区块链节点所在的区块链节点簇进行认证并投票,如果投票的统计结果所占的比例达到预设的比例,则标记该区块链节点簇整体为可信并记录该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簇间可信链,并保存在标记为投过票且认证通过的区块链节点簇本地;从区块链节点中提取交易集合,并遍历交易集合,根据每个交易调用的智能合约函数和智能合约地址获取智能合约函数的元数据,以确定交易占用的资源集合;根据资源集合构建资源依赖无向图,在此无向图中,区块链节点为一种资源,如果在一个交易中的智能合约函数访问了两种资源,即访问了两个区块链节点,则这两个区块链节点直接就存在一条边;在进行分组时,将存在一条边的两个区块链节点视为存在资源冲突,则不分在同一区块链节点簇中;
确定大数据信任系统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进行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
根据所述节点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一传递层级,生成第一认证层级;
根据每个区块链节点簇对应的第一认证层级对每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内部的各个区块链节点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根据所述簇间信任关系传递的第二传递层级,生成第二认证层级;
根据每两个区块链节点簇之间对应的第二认证层级对多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簇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认证。
CN202011005548.7A 2020-09-22 2020-09-22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21348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548.7A CN112134883B (zh) 2020-09-22 2020-09-22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548.7A CN112134883B (zh) 2020-09-22 2020-09-22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883A CN112134883A (zh) 2020-12-25
CN112134883B true CN112134883B (zh) 2023-05-30

Family

ID=73841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5548.7A Active CN112134883B (zh) 2020-09-22 2020-09-22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34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117B (zh) * 2020-12-30 2023-04-28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在互联网节点上的认证系统、区块链系统及相关产品
CN113905096B (zh) * 2021-06-25 2024-02-23 安徽炬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网络、链重构方法、共识方法及数据同步方法
CN116545724B (zh) * 2023-05-25 2024-02-06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292A (zh) * 2017-07-26 2018-01-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节点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255619A (zh) * 2018-09-26 2019-01-22 北京亚联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设备
CN110008686A (zh) * 2018-11-16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
CN110188563A (zh) * 2019-06-02 2019-08-30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任数据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0958229A (zh) * 2019-11-20 2020-04-0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身份认证方法
CN111447055A (zh) * 2019-01-17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账本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475530A (zh) * 2020-04-08 2020-07-31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 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信息验证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8865B2 (en) * 2017-11-20 2020-12-15 Moshe Shadm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data us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and the blockchai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292A (zh) * 2017-07-26 2018-01-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节点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255619A (zh) * 2018-09-26 2019-01-22 北京亚联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设备
CN110008686A (zh) * 2018-11-16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
CN111447055A (zh) * 2019-01-17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账本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188563A (zh) * 2019-06-02 2019-08-30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任数据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0958229A (zh) * 2019-11-20 2020-04-0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身份认证方法
CN111475530A (zh) * 2020-04-08 2020-07-31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 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信息验证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4883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4883B (zh)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KR102652551B1 (ko) 분산 조정을 사용한 스마트 계약 실행
CN108270874B (zh) 应用程序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8923909B (zh) 区块链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00364B (zh) 区块链网络的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8876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imilarity betwee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76567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联邦学习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880285B2 (en) Self-driving vehicle test authentication
CN108769230B (zh) 交易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634615B (zh) 应用安装包的发布方法、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1275438B (zh) 区块链网络的共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4216077A1 (en) Blockchain network-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device
CN112163412B (zh) 数据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629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733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高校毕业生智能招聘信息推送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91011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Ma et al. Stochastic performance modeling for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consensus in the blockchain
CN112261427B (zh) 恶意节点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131602B (zh) 基于可信计算进行节点间信任关系快速扩展的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243406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073514A (zh) 基于预言机的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291336A (zh) 游戏平台中游戏的注册方法、装置
CN110766407A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验证方法、记账节点及介质
CN111507734B (zh) 作弊请求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936706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要素辅助交易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