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5993A -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5993A
CN112035993A CN201910409018.XA CN201910409018A CN112035993A CN 112035993 A CN112035993 A CN 112035993A CN 201910409018 A CN201910409018 A CN 201910409018A CN 112035993 A CN112035993 A CN 112035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dimensionless
reservoir
constant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9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5993B (zh
Inventor
庞伟
杜娟
艾爽
吴琼
张同义
毛军
邸德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090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5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5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5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5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5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包括n个溶洞,溶洞的下方为定压边界;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当n>1时,溶洞之间通过裂缝区连接;步骤2,对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进行无量纲化,并求解得到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步骤3,根据第一个裂缝区内的压力获得无量纲井底压力;步骤4,对所述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步骤5,根据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绘制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步骤6,进行动态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油藏在世界已发现油藏中占据重要位置,全世界256个大型油田中,碳酸盐岩油田115个,占45%,已发现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和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65%,在油田开发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国外碳酸盐岩油藏主要分布在中东和美洲地区。
国内塔河油田的发现是碳酸盐岩油藏新的重大突破,揭开了我国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新阶段。塔河油田的主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储层类型为缝洞型储层,是多期岩溶改造作用的结果,储集空间主要有溶洞、孔洞、裂缝等,由这些特征明显不同的储集空间组合形成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以及洞穴型储集体,其在三维空间分布的边界形态极不规则;储集空间分布不连续,孔隙度变化巨大、规律性差,非均质性非常严重。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和裂缝,洞穴(包括大洞、巨洞)储集空间巨大,加之裂缝对沟通洞穴和改善渗流性能的作用,形成了储集空间巨大、储渗能力极好的有利储层类型。试井分析可以反演得到缝洞储层的溶洞体积、连通性、储量等关键信息,对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量、指导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缝洞型油藏主要有两大类试井分析模型:第一类是连续介质模型,主要包括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或等效三重介质模型、双重复合模型,如“变井筒储存的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试井解释新模型”、“井打在大尺度溶洞内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模型”等文献中公开的模型。第二类是离散介质模型试井模型,如“塔河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新技术应用”、“井打在溶洞外的缝洞型油藏数值试井模型”、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06599449A“一种溶洞体积计算的试井解释方法”公开的模型。
但现有模型和方法仅适用于溶洞和裂缝平面径向分布的碳酸盐储层。而很多碳酸盐岩储层为串珠型溶洞,溶洞之间靠垂向裂缝连通,流动主要为垂直方向的流动。因此,现有的试井分析方法对垂向流动的缝洞储层(如串珠型溶洞)适用性较差。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试井分析方法进行垂向缝洞里流体流动的缝洞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和压力动态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形成一种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分析方法,即储层中有1个或多个溶洞,这些溶洞通过其上部垂向的裂缝或高渗带向井筒供液,而溶洞的下部定压储层还通过垂向裂缝或高渗带向溶洞供液。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中溶洞、裂缝及基岩的地质特征出发,建立耦合溶洞、裂缝垂向流动的试井分析模型,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确定准确可靠的溶洞体积、高渗或裂缝带流动能力及地质储量提供依据,为该类油藏动态评价提供基础信息,对保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步骤1,建立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包括n个溶洞,溶洞的下方为定压边界;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当n>1时,溶洞之间通过裂缝区连接;
步骤2,对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进行无量纲化,并求解得到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
步骤3,根据第一个裂缝区内的压力获得无量纲井底压力;
步骤4,对所述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
步骤5,根据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绘制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
步骤6,利用所述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进行动态分析。
所述步骤1建立的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31
p(z,t=0)=pi (2)
pn(z=ze,t)=pi (3)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32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33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41
其中,p为压力,Pa;
pi为第i个裂缝区中的压力,i=1,2,...,n+1,Pa;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个裂缝区、第二个裂缝区……、第n+1个裂缝区;
z为垂向坐标位置,z轴为以井筒的底端面圆心为原点向下建立的一维坐标轴;
ρ为流体密度,kg/m3
g为重力加速度,m/s2
cf为流体压缩系数,1/Pa;
φ为孔隙度,无量纲;
μ为流体粘度,Pa·s;
Ct为综合压缩系数,1/Pa;
k为渗透率,md;
t为时间,s。
pi为原始地层压力,Pa;
H2n-1为第n个溶洞的上边界距离原点的位置,m;
h2n为第n个溶洞的下边界距离原点的位置;
pvn为第n个溶洞中的压力,Pa;
式中:
rf为溶洞的半径,m;
Cvn为第n个溶洞的储集系数,m3/Pa;
q为日产量,m3/s;
B为流体体积系数。
所述步骤2中的对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进行无量纲化的操作包括:
利用下面的无量纲参数对公式(1)到(6)进行无量纲化得到无量纲化后的模型:
无量纲压力pD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51
无量纲时间tD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52
无量纲距离zD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53
无量纲井筒系数CD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54
无量纲溶洞储集系数CvD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55
C为井筒存储常数,m3/Pa。
无量纲重力系数GD
GD=2ρgcf·rf
所述步骤2中的求解得到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的操作包括:
对所述无量纲化后的模型进行Laplace变换,得到在Laplace空间上的n+1个裂缝区中的无量纲的渗流控制方程;
对所述在Laplace空间上的n+1个裂缝区中的无量纲的渗流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Laplace空间上无量纲的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
所述步骤3的操作包括:
在ZD=0时,所述Laplace空间上无量纲的第一个裂缝区内的压力即为拉式空间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
所述步骤4的操作包括:
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对所述拉式空间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即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
所述步骤6的操作包括:
判断储层中是否存在溶洞:如果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中存在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则判定储层中存在溶洞,否则判定储层中不存在溶洞;
如果n>1,所述步骤6的操作还包括获取储层中的溶洞的数量:在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中统计出现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的次数,统计得到的次数即为溶洞的数量;
所述过渡流段是指压力导数曲线中骤降的部分;
所述溶洞存储段是指压力导数曲线中与所述过渡流段相连的斜率为1的部分。
所述步骤6的操作包括:
判断溶洞以下的定压储层是否垂向供液:如果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中存在边界流段,则判定溶洞以下的定压储层垂向供液,否则判定溶洞以下的定压储层不垂向供液;
所述边界流段是指压力曲线趋向于水平,同时压力导数曲线趋向于0的部分。
所述步骤6的操作包括:根据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得到底部供液的深度、溶洞的大小和高渗带导流能力参数;所述模拟数据是利用所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获得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所述实测数据是指在压力恢复测试中实际测量得到的压力和压力导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形成了一种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流动的试井分析方法,储层中有多个溶洞,这些溶洞通过其上部垂向的裂缝(或高渗透带)向井筒供液,而溶洞的下部深处储层还通过垂向裂缝(或高渗透带)向溶洞供液。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中溶洞、裂缝及基岩的地质特征出发,建立耦合溶洞、裂缝垂向流动的试井分析模型。该方法可通过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判断是否存在溶洞及溶洞的个数,对定性判断溶洞的存在提供了技术手段;考虑了垂向流动中的重力影响,可更准确的反映底部定压储层供液特征;对于1个溶洞的储层,可反映溶洞下部某深处的定压储层向溶洞供液的碳酸盐岩油井呈现的6个完整流态,对于多个溶洞的储层,可反映底部定压储层向溶洞供液的碳酸盐岩油井呈现的9个完整流态,有效的反映了井筒存储、溶洞向井筒供液、溶洞里流动、底部地层向溶洞供液等流动的全过程,因此对底部供液型的碳酸盐岩油井适应性好,能用于定量确定该类储层溶洞体积等关键参数。因此该方法反映溶洞中的垂向流体流动和垂向供液特征,进行裂缝和溶洞垂向分布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动态分析,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确定准确可靠的溶洞体积、高渗带流动能力及地质储量提供依据,为该类油藏动态评价提供基础信息,对保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模型示意图,当n=1时,图1中仅仅有高渗区1、溶洞和高渗区2;
图2-1本发明实施例1中得到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
图2-2本发明实施例2中得到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
图3本发明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是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本发明形成了一种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分析方法,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中溶洞、裂缝及基岩的地质特征出发,建立耦合溶洞、裂缝垂向流动的试井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重力影响、高渗带的流动、溶洞里的流动等流动。定义了所需的无量纲参数,通过Laplace变换和数值反演得到模型的解,形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分析方法,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确定准确可靠的溶洞体积及地质储量提供依据,为该类油藏动态评价提供基础信息,对保障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封闭边界(或称为封闭储层)和定压边界(或称为定压储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表示两种差异非常大的油藏。封闭边界表示储层内没有压力供给,储层内的压力只能衰竭式降低;定压边界表示储层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供给,储层内的压力降低但碰到该外部供给边界后不再降低。
(一)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模型物理假设
本发明采用以下假设:
1.地层中有n个溶洞,溶洞之间通过裂缝连接,且溶洞性质保持不变;
2.溶洞为圆柱体,半径为rf,溶洞上边界为h2n-1,下边界为h2n
3.溶洞处的压力处处相等;
4.高渗条带由裂缝表示,裂缝为有限导流能力裂缝,基质渗透率与裂缝渗透率相比可以忽略,裂缝是溶洞与井筒之间、溶洞与溶洞之间、地层与溶洞之间间的唯一流动通道;
5.溶洞间的裂缝系统简化成一个圆柱形区域,区域内的渗透率等效为该区域中的裂缝渗透率;
6.油藏温度不变,原始地层压力处处相等;
7.每个区域内的性质保持不变;
8.地层中的流体为单相流体;
9.流体和岩石均为微可压,且压缩系数均为常数;
10.模型的下边界为垂向上定压边界;。
基于上述假设,该模型中的流动可以简化为一维垂向流动。
(二)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
在一维直角坐标系下,考虑重力的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n+1个裂缝区(即图1中的n+1个高渗区)中的渗流控制方程分别为: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091
式中:
p为压力,Pa;
pi为第i个裂缝区中的压力,i=1,2,...,n+1,Pa;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个裂缝区、第二个裂缝区……、第n+1个裂缝区;
z为垂向坐标位置,z轴为以井筒的底端面圆心为原点向下建立的一维坐标轴;
ρ为流体密度,kg/m3
g为重力加速度,m/s2
cf为流体压缩系数,1/Pa;
φ为孔隙度,无量纲;
μ为流体粘度,Pa·s;
Ct为综合压缩系数,1/Pa;
k为渗透率,md;
t为时间,s。
初始条件为:
p(z,t=0)=pi (2)
式中:pi为原始地层压力,Pa;
外边界条件:垂向上为定压边界为:
pn(z=ze,t)=pi (3)
假设每个溶洞里的压力处处相等,则有: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01
式中:
H2n-1为第n个溶洞的上边界距离原点的位置,m;
h2n为第n个溶洞的下边界距离原点的位置;
pvn为第n个溶洞中的压力,Pa;
设溶洞的储集系数为Cv,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溶洞上下边界处的流量关系: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02
式中:
rf为溶洞的半径,m;
Cvn为第n个溶洞的储集系数,m3/Pa;
根据质量守恒和达西定律,得出在裂缝区域1与井筒相交处的流量关系为: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11
式中:
q为日产量,m3/s;
B为流体体积系数。
公式(1)到(6)为底部定压储层向n个溶洞垂向供液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
(三)无量纲参数定义
无量纲参数定义如下:
无量纲压力: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12
无量纲时间: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13
无量纲距离: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14
无量纲井筒系数: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15
无量纲溶洞储集系数:
Figure BDA0002061608970000121
式中:C为井筒存储常数,m3/Pa。
无量纲重力系数:
GD=2ρgcf·rf
(四)方程无量纲及模型Laplace变换及求解
通过定义的上述无量纲变量,先将试井模型进行无量纲化,再进行Laplace变换,得到在Laplace空间上的n+1个裂缝区中的无量纲的渗流控制方程。
对上述在Laplace空间上的n+1个裂缝区中的无量纲的渗流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Laplace空间上无量纲的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因为在物理建模时是以井底位置(即井筒的底端面、第一裂缝区域的上端面)作为坐标原点的,所以当取ZD=0时,所述Laplace空间上无量纲的第一裂缝区内的压力即为拉式空间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
(五)模型在真实空间求解
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对所述拉式空间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即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基于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可绘制模型曲线,所述模型曲线包括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
本发明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1,建立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包括n个溶洞,溶洞的下方为定压边界;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当n>1时,溶洞之间通过裂缝区连接;
步骤2,对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进行无量纲化,并求解得到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
步骤3,根据第一个裂缝区内的压力获得无量纲井底压力;
步骤4,对所述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
步骤5,根据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绘制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
步骤6,利用所述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进行动态分析,包括是否存在溶洞,溶洞的个数,底部储层是否垂向供液,通过压力恢复测试实测数据与模型数据拟合得到溶洞大小、高渗带导流能力等特征参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以某碳酸盐岩油藏中一口井为例,在距离井底50米处有一个溶洞,溶洞通过高渗条带向井供液,而距离溶洞底部以下500米处的定压储层还通过高渗条带向溶洞供液,高渗条带的渗透率为1000md。模拟该井压力恢复,得到压力恢复过程中的压力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曲线,即根据井底压力解绘制出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如图2-1所示。从双对数曲线图2-1可以看出,底部储层向溶洞供液的碳酸盐岩油井呈现6个流态段,分别是井筒存储段、表皮效应段、线性流段、过渡流段、溶洞存储段以及边界流。流态1对应纯井筒存储段,其特征为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斜率均为1;流态2对应表皮效应段,其特征为导数曲线上有一个峰,且表皮越大,峰值越大;流态3对应线性流段,代表在高渗条带中的流动,其特征为压力导数曲线斜率为1/2;流态4对应过渡流段,代表从高渗条带向溶洞流动转变,流动通道的突然改变导致导数曲线的骤降;流态5对应溶洞存储段,代表在溶洞1中的流动,压力导数曲线斜率为1;流态6对应边界流段,指压力曲线趋向于水平,同时压力导数曲线趋向于0的部分,反映了底部定压通过高渗条带向溶洞不断供液的特征。流态4和5是由于溶洞的存在而出现的,因此通过流态4和5的出现可以判断是否有溶洞存在。
通过这6个流态的判断,有效的反映了井筒存储、溶洞向井筒供液、溶洞里流动、底部地层向溶洞供液等流动特征,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进行底部供液溶洞型碳酸盐岩的流动动态分析,可以通过压力恢复测试实测数据与模型数据拟合得到溶洞大小(即根据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具体就是用实测数据的压力和压力导数,分别去拟合模型数据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当得到很好的拟合效果时,就认为模型给定的溶洞大小为实际溶洞大小)、高渗带导流能力等特征参数(和上述溶洞大小的求取方法是类似的,也是通过历史拟合获得。),进而判断储量规模,也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碳酸盐岩油气井产量特征、压力特征预测分析。
实施例2:
以某碳酸盐岩油藏中一口井为例,该井在垂向上连通了2个溶洞,分别在距离井底10米和50米的位置,垂向上100米处碰到封闭边界。溶洞通过高渗条带向井供液,而溶洞以下的储层还通过高渗条带向溶洞供液,高渗条带的渗透率为1000md。模拟该井压力恢复,得到压力恢复过程中的压力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曲线,即根据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绘制的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如图2-2所示。从双对数曲线图2-2可以看出,底部深部储层向溶洞供液的碳酸盐岩油井呈现9个流态,分别是井筒存储段,表皮效应段,第一次线性流段,第一次过渡流段,第一次溶洞存储段,第二次线性流段,第二次过渡流段,第二次溶洞存储段和边界流段。流态1对应纯井筒存储段,其特征为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斜率均为1;流态2对应表皮效应段,其特征为导数曲线上有一个峰,且表皮越大,峰值越大;流态3对应第一次线性流,代表在高渗条带1中的流动,其特征为压力导数曲线斜率为1/2;流态4对应第一次过渡流,代表从高渗条带1向溶洞1流动转变,流动通道的突然改变导致导数曲线的骤降;流态5对应第一次溶洞存储,代表在溶洞I中的流动,压力导数曲线斜率为1;流态6对应为第二次线性流,代表在高渗条带2中的流动;流态7对应第二次过渡流,代表流动从高渗条带2向溶洞2中过渡;流态8对应第二次溶洞存储,即流动到达溶洞2;流态9对应边界流,指压力曲线趋向于水平,同时压力导数曲线趋向于0的部分,反映了底部定压储层通过高渗条带向溶洞供液的特征。
流态4和5是由于溶洞1的存在而出现的,流态7和8是由于溶洞2的存在而出现的,因此通过流态判断是否有溶洞存在,以及有几个溶洞存在。具体的,只有先后出现了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2个流态,才能判断出现了一个溶洞。统计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2个流态出现的次数即可得到溶洞的数量。统计时,第一次出现过度流段和溶洞存储段,则次数加一,第二次出现过度流段和溶洞存储段,则次数再加一,以此类推。
通过这9个流态的判断,有效的反映了井筒存储、溶洞向井筒供液、溶洞里流动、底部地层向溶洞供液等流动特征,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进行底部供液溶洞型碳酸盐岩的流动动态分析(通过9个流态的分析来实现),可以通过压力恢复测试实测数据与模型数据拟合得到溶洞大小(根据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具体是用实测数据中的压力和压力导数,分别去拟合模型数据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当得到很好的拟合效果时,就认为模型给定的溶洞大小为实际溶洞大小)、高渗带导流能力等特征参数(与上述求溶洞大小的方法类似,采用历史拟合获得。),进而判断储量规模,也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碳酸盐岩油气井产量特征、压力特征预测分析。
上述实施例实施后,达到了如下效果:(1)可通过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判断是否存在溶洞以及溶洞个数,对定性判断溶洞的存在提供了技术手段;(2)考虑了垂向流动中的重力影响,可更准确的反映底部定压储层供液特征;(3)该方法可反映底部定压储层向溶洞供液的碳酸盐岩油井呈现的9个完整流态,有效的反映了井筒存储、溶洞向井筒供液、溶洞里流动、底部地层向溶洞供液等流动的全过程,因此对底部供液型的碳酸盐岩油井适应性好,能用于定量确定该类储层溶洞体积等关键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包括n个溶洞,溶洞的下方为定压边界;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当n>1时,溶洞之间通过裂缝区连接;
步骤2,对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进行无量纲化,并求解得到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
步骤3,根据第一个裂缝区内的压力获得无量纲井底压力;
步骤4,对所述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
步骤5,根据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绘制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
步骤6,利用所述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进行动态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n+1个所述裂缝区均为高渗条带,裂缝区是溶洞与井筒之间、溶洞与溶洞之间、地层与溶洞之间的唯一流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建立的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21
p(z,t=0)=pi (2)
pn(z=ze,t)=pi (3)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22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23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24
其中,p为压力,Pa;
pi为第i个裂缝区中的压力,i=1,2,...,n+1,Pa;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个裂缝区、第二个裂缝区……、第n+1个裂缝区;
z为垂向坐标位置,z轴为以井筒的底端面圆心为原点向下建立的一维坐标轴;
ρ为流体密度,kg/m3
g为重力加速度,m/s2
cf为流体压缩系数,1/Pa;
φ为孔隙度,无量纲;
μ为流体粘度,Pa·s;
Ct为综合压缩系数,1/Pa;
k为渗透率,md;
t为时间,s;
pi为原始地层压力,Pa;
H2n-1为第n个溶洞的上边界距离原点的位置,m;
h2n为第n个溶洞的下边界距离原点的位置;
pvn为第n个溶洞中的压力,Pa;
式中:
rf为溶洞的半径,m;
Cvn为第n个溶洞的储集系数,m3/Pa;
q为日产量,m3/s;
B为流体体积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对所述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试井数学模型进行无量纲化的操作包括:
利用下面的无量纲参数对公式(1)到(6)进行无量纲化得到无量纲化后的模型:
无量纲压力pD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41
无量纲时间tD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42
无量纲距离zD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43
无量纲井筒系数CD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44
无量纲溶洞储集系数CvD
Figure FDA0002061608960000045
C为井筒存储常数,m3/Pa。
无量纲重力系数GD
GD=2ρgcf·r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求解得到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的操作包括:
对所述无量纲化后的模型进行Laplace变换,得到在Laplace空间上的n+1个裂缝区中的无量纲的渗流控制方程;
对所述在Laplace空间上的n+1个裂缝区中的无量纲的渗流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Laplace空间上无量纲的n+1个裂缝区内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操作包括:
在ZD=0时,所述Laplace空间上无量纲的第一个裂缝区内的压力即为拉式空间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操作包括:
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对所述拉式空间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进行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即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操作包括:
判断储层中是否存在溶洞:如果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中存在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则判定储层中存在溶洞,否则判定储层中不存在溶洞;
如果n>1,所述步骤6的操作还包括获取储层中的溶洞的数量:在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中统计出现过渡流段和溶洞存储段的次数,统计得到的次数即为溶洞的数量;
所述过渡流段是指压力导数曲线中骤降的部分;
所述溶洞存储段是指压力导数曲线中与所述过渡流段相连的斜率为1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操作包括:
判断溶洞以下的定压储层是否垂向供液:如果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的双对数曲线中存在边界流段,则判定溶洞以下的定压储层垂向供液,否则判定溶洞以下的定压储层不垂向供液;
所述边界流段是指压力曲线趋向于水平,同时压力导数曲线趋向于0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操作包括:根据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得到底部供液的深度、溶洞的大小和高渗带导流能力参数;所述模拟数据是利用所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获得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所述实测数据是指在压力恢复测试中实际测量得到的压力和压力导数。
CN201910409018.XA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Active CN112035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9018.XA CN112035993B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9018.XA CN112035993B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5993A true CN112035993A (zh) 2020-12-04
CN112035993B CN112035993B (zh) 2024-05-14

Family

ID=7357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9018.XA Active CN112035993B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59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2741A (zh) * 2019-07-24 2021-0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储层试井分析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4993785A (zh) * 2022-05-30 2022-09-0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人造岩心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55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US2016036369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experiment device of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hydrocarbon charge
CN107577831A (zh) * 2017-03-17 2018-01-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洞规模大小计算方法
CN109033519A (zh) * 2018-06-22 2018-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0913897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离散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7558A (zh) * 2012-05-1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US2016036369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experiment device of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hydrocarbon charge
CN107577831A (zh) * 2017-03-17 2018-01-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溶洞规模大小计算方法
CN10913897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离散数值试井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033519A (zh) * 2018-06-22 2018-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燕东;: "考虑重力因素的断溶体储层"井-洞-缝"模型试井解释方法", 计算物理, no. 02, 31 December 2018 (2018-12-31), pages 33 - 38 *
邢翠巧;尹洪军;李兴科;赵梓瑜;付京;: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试井分析模型研究", 河北工业科技, no. 01, 31 December 2015 (2015-12-31), pages 48 - 51 *
陈方方;张福祥;邓兴梁;朱永峰;袁玉春;马小平;: "井打在溶洞外的缝洞型油藏数值试井模型", 科技导报, no. 09, 13 May 2015 (2015-05-13), pages 67 - 7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2741A (zh) * 2019-07-24 2021-01-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储层试井分析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82741B (zh) * 2019-07-24 202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目标储层试井分析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4993785A (zh) * 2022-05-30 2022-09-0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人造岩心制备方法
CN114993785B (zh) * 2022-05-30 2023-03-03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人造岩心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5993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0477B (zh) 一种确定缝洞型油藏的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
CN110096718B (zh) 一种获取碳酸盐岩油藏中溶洞的体积的方法
CN105386751B (zh) 一种基于油藏渗流模型的水平井测井产能预测方法
CN106599449A (zh) 一种溶洞体积计算的试井解释方法
CN111794740B (zh) 一种适用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的方法
CN107462936B (zh) 利用压力监测资料反演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的方法
CN110107277B (zh) 一种获取碳酸盐岩油藏中井钻遇溶洞的体积的方法
CN111950112A (zh) 一种适用于底部封闭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
CN104899411B (zh) 一种储层产能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8894777A (zh) 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08518218B (zh) 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单井动态储量确定方法
CN110362931B (zh) 一种基于溶洞点源等效原理的油气藏试井解释模型及方法
CN110656915B (zh) 一种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多工作制度产能预测方法
CN109441415B (zh) 基于邻井干扰的聚合物驱油藏测试井的试井解释方法
CN109242364A (zh) 一种高温高压气井模拟井筒体积置换产能评价法
CN112035993A (zh) 一种底部定压的碳酸盐岩储层测试评价方法
CN111950111B (zh) 一种适用于底部开放的碳酸盐岩储层动态分析方法
CN107451671A (zh) 用于预测页岩地层压裂后初始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8920824B (zh) 一种窄河道储层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CN115559714A (zh) 一种多分支断溶体油藏缝洞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2196510B (zh) 一种分段压裂大斜度气井试井图版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4757017A (zh) 一种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11594113B (zh) 一种致密储层井间裂缝开度动态反演方法
CN112282741B (zh) 目标储层试井分析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3294147A (zh) 一种考虑重力因素影响的单洞型断溶体储层试井解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