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2150B -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2150B
CN112032150B CN202010878957.1A CN202010878957A CN112032150B CN 112032150 B CN112032150 B CN 112032150B CN 202010878957 A CN202010878957 A CN 202010878957A CN 112032150 B CN112032150 B CN 112032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luid
component
aerosol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89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2150A (zh
Inventor
汪泉
龙太君
左权
杜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89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2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2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2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2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2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3/00Colloid chemistry, e.g. the production of colloidal materials or their solu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king microcapsules or microballoons
    • B01J13/0095Preparation of aeroso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包括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端头;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构件内部以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所述流体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点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延长线继续延伸,并在延伸一定长度后折回,与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一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构件、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容易导入外部气体、多孔发热体上液体较为充足。

Description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形成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原理是通过储油仓中的液体传输至多孔发热体使其雾化产生气溶胶。上述液体传输消耗后会使储油仓内空腔负压增大,当达到一定负压值后外界空气便通过多孔发热体回气或补充到储油仓空腔内以平复负压,同时储油仓液体会再次传输至多孔发热体,完成再次雾化,并如此循环。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上述多孔发热体由于其回气阻力较大,现有的回气管道的结构通常是直线或折线结构,这使得外界空气较难回气以弥补储油仓内负压,导致上述储油仓中的液体较难传输至多孔发热体,从而造成多孔发热体因液体不足产生糊味甚至干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由于难于弥补储油仓内的负压而导致上述多孔发热体上的液体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容易导入外部气体、多孔发热体上液体较为充足的构件、用于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构件,具有流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包括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端头;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构件内部以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所述流体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点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延长线继续延伸,并在延伸一定长度后折回,与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一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实现其延伸方向转变的折回部分,所述折回部分呈圆弧形或半圆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道的折回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二夹角相交,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三通道的折回部分在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夹角时,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
更进一步地,所述流体通道包括多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多个流体传输单元在所述构件中分别通过其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首尾相连,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流体传输单元通过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和另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二出入口连接而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或者相邻的流体传输单元通过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和另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连接而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所述部件包括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储油仓接触的零件或组件,所述部件具有要求的性能或形状以实现在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中的设定功能;所述部件包括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体接触的发热体密封件、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体、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体支架、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用于密封液体的液体密封件或所述储油仓的侧壁;所述部件还是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构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发热体密封件和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密封件或所述发热体支架是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密封件上设置有一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密封件的顶面上,其第二出入口设置在与发热体接触的所述发热体密封件的底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串接的流体传输单元形成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出入口和一个第二出入口与外部空气连接;所述第一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架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架的外表面上。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构件、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有第三通道,当流体由第二出入口向第一出入口流动时,其经过第三通道后在第一通道上汇集的流体的冲击力较小,故其流动较为顺畅;而在流体由第一出入口向第二出入口流动时,其在第二通道中汇集的冲击力较大,使得流体较难流出该流体传输单元;同时,对于气溶胶形成装置而言,由第二出入口流向第一出入口的流体是外部的空气,而由第一出入口流向第二出入口的流体是油,加上上述通道的直径较小,这就能够使得油基本不会流出。因此,其容易导入外部气体、多孔发热体上液体较为充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构件、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实施例中一种情况下构件中流体传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另一种情况下构件中流体传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再一种情况下构件中流体传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一种情况下构件中多个流体传输单元连接形成流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实施例中另一种情况下构件中多个流体传输单元连接形成流体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中图1所示构件的正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7是所述实施例中图1所示构件的反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8是所述实施例中图2所示构件的正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9是所述实施例中图2所示构件的反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10是所述实施例中图3所示构件的正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11是所述实施例中图3所示构件的反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12是所述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流体通道的正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13是所述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流体通道的反向流动速度矢量图;
图14是所述实施例中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所述实施例中设置有流体通道的发热体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所述实施例中设置有流体通道的发热体密封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所述实施例中设置有流体通道的发热体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所述实施例中设置有流体通道的发热体支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所述实施例中发热体支架中的流体传输单元之间形成流体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构件、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实施例中,构造一种构件,该构件是一种具有设定的功能的零件或部件,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中,使得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得以实现其现有的功能。除了上述作用外,该构件还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包括第一出入口001和第二出入口006,所述第一出入口001和第二出入口006分别为第一通道004和第二通道002的端头;所述第一通道004和第二通道002在所述构件内部以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所述流体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003,所述第三通道003在所述第一通道004和第二通道002的相交点沿所述第一通道004的延长线继续延伸,并在延伸一定长度后折回,与所述第二通道002以第一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通道003在沿上述第一通道004的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在其所在的构件内部转变延伸方向;因此,所述第三通道003包括实现其延伸方向转变的折回部分,所述折回部分呈圆弧形或半圆形,请参见图1、图2和图3中的圆弧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道003沿所述第一通道004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002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小于或等于90度。而所述第三通道003的折回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002以第二夹角β相交,所述第二夹角β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三通道003的折回部分在所述第二夹角β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夹角α时,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第一夹角α大于第二夹角β的情况下,该流体传输单元的具体形状,此时,可以看到,第三通道003的折弯部分是一个半圆弧和一条直线通道的组合;图2示出了第一夹角α等于于第二夹角β的情况下,该流体传输单元的具体形状,此时,可以看到,第三通道003的折弯部分刚好是一个半圆弧;图3示出了第一夹角α小于第二夹角β的情况下,该流体传输单元的具体形状,此时,可以看到,第三通道003的折弯部分是一个半圆弧中的一部分,即小于一个半圆弧。
在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中时,上述流体传输通道将面临两个方向的流体传输,通常被定义为有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之分,流体从第二出入口006流至第一出入口001为正向流动,流体从第一出入口001流至第二出入口006为反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中,流体正向流动时,流体从第二出入口006通过第二通道002和第三通道003的交汇点后大部分流体由第二通道002输送,然后在第一通道004和第三通道003的交汇点以较小的冲击汇合,最后从第一出入口001流出,整个过程流体压力损失较小,流体较易通过整个通道。而在流体反向流动时,流体从第一出入口001,经第一通道004,通过第一通道004和第三通道003的交汇点后流体在第二通道002和第三通道003均有输送,然后在第二通道002和第三通道003的交汇点处以较大的冲击汇合,最后从第二出入口006流出,反向流动的整个过程流体压力损失较大,流体较难通过整个通道。
故将流体传输通道的正向流动选择为空气流动时(即回气过程),便能够使空气较易通过整个通道回到油仓内;此时储油仓内的液体在流体传输通道内即为反向流动,这样便使得油仓内液体较难流出,达到阻止液体流出的目的。
此外,流体传输通道本身宽度尺寸较小,由于储油仓内液体粘性远远大于空气粘性(粘性越大流动阻力越大),从而导致液体较难在整个通道内流动,而空气却因储油仓内的负压作用而较易流动。
表1是对图1、图2及图3中三种结构的正反向流动性能对比结果,具体实施条件为使这三种结构通过相同流量6ml/min的液体,监测通道两端口所需的压差大小,压差越大代表着流动阻力越大,越难流通。
表1三种结构的正反向流动性能对比结果
Figure GDA0003665923050000061
表中数据可说明,此三种流体传输通道的同种流体介质的正反向流通性能均有较大差异,正向流通所需压差力较小,更易流通,而反向流通所需压差力较大,较难流通,以此验证其都具备优良的阻液回气性能。同时此三种流体传输通道结构正向差压力相差不大,说明正向回气性能相当,然而反向压差力相差较大,说明其阻液性能有不同,图1中的结构的阻液性能最优,图2中的结构的阻液性能次之,再者是图3中的结构。此三种流体传输通道正向流动时,侧通道流量占比小,流体汇合时压力损失小,较易流通;反向流动时,侧通道流量占比高,流体汇合时压力损失大,较难流通。上述结果还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具体流动速度的矢量图而得到。在本实施例中,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构件结构在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时的流动速度矢量图,图中分别用箭头示出了其流动方向;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图2中的构件结构在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时的流动速度矢量图,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图3中的构件结构在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时的流动速度矢量图,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了图4中的构件结构在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时的流动速度矢量图。从上述图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上述所有的结构和流体通道中,流体在其中正向流动时(如图6、图8、图10和图12所示),其压力损失较小,流体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过;而流体在其中反向流动时(如图7、图7、图11和图13所示),其压力损失较大,流体较难通过。这一结果充分第支持了上述表1中的结论。这样,在选择正向流动是由外部吸入空气(即回气),能够使得外部空气能够较为容易地通过正规通道到油仓内;而当油仓内的液体经过该通道向外流动时,是反向流动,这就使得油仓内的液体较难流出,达到阻液防漏的效果。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当上述油仓内的液体进入上述构件或通道时,较多的通道也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进一步提高了防止液体漏出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一些情况下,所述流体通道也可以包括多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多个流体传输单元在所述构件中分别通过其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首尾相连,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具体来讲,相邻的流体传输单元通过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和另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二出入口连接而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如图5所示或者相邻的流体传输单元通过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和另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连接而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如图4所示。这样的流体通道可以进一步调节上述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之间的平衡,例如,虽然减少了空气进入的数量,但是同时也加大了防止液体流出的可能。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所述部件包括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储油仓中液体接触的零件或组件,所述部件具有要求的性能或形状以实现在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中的设定功能;所述部件包括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体接触的发热体密封件、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体、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发热体支架、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用于密封液体的液体密封件或所述储油仓的侧壁;所述部件还是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构件。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构件一词指的是具有前述的流体传输单元或多个连接的流体传输单元的部件,部件则是与所述气溶胶形成装置的储油仓中液体接触的零件或组件;部件上未设置上述流体传输单元或多个连接的流体传输单元时,是一个单纯的部件,完成其在气溶胶形成装置中的设定功能;当一个部件上设置有上述流体传输单元或多个连接的流体传输单元时,其不仅仅完成其在气溶胶形成装置中的设定功能,还实现通过上述流体单元进行回气和阻液等功能,也就是说,此时该部件不仅仅是一个用于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由于流体传输单元的存在,也构成了一个前述的构件。即构件可以是上述部件本身、上述部件的组合或上述部件的一部分,总之,只要设置有上述流体传输单元,一个零件、组件或部件均可以认为是构件。换句话说,上述气流通道、流体传输单元或多个连接的流体传输单元可以设置到气溶胶形成装置中的所有与储油仓相关的或与储油仓中液体接触的零件或组件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发热体密封件和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密封件或所述发热体支架是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构件。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具体结构,而图15和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发热密封件的具体结构,在图15和图16中,所述发热体密封件上设置有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密封件的顶面上,其第二出入口设置在与发热体接触的所述发热体密封件的底面上。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存储液体的油杯1、密封液体的密封件2、发热体支架3、底座4、吸油棉5、金属罩6、电极7、密封圈8、发热体密封件9以及发热体10。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情况下,流体传输单元如图15和图16所示,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密封件9中,位于在发热体密封件9和发热体10之间。如图15和图16所示,发热体密封件9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流体传输单元。二者结构相同,仅仅所在的位置有所不同。每个流体传输单元结构包括:密封件第一出入口901、密封件第二通道902、密封件第三通道903、密封件第一通道904、密封件第三通道交汇点905和密封件第二出入口906。更为具体的是,上述流体传输单元的结构为图1中所示的结构,其中第一夹角α为48°,第二夹角β为18.5°,出入口的横截面积为0.04平方毫米。
本实施例的阻液方向和回气方向(即反向流动和正向流动方向)如图16所示,由于流体传输单元的存在,可防止储油仓中的液体从流体传输单元中漏出,回气从与空气相通的密封件第二出入口906流向与液体相通的密封件第一出入口901。当储油仓负压增加时,外界空气便能通过阻液回气通道弥补负压,从而储油仓中的液体便能顺畅传输至发热体10中,以此解决了因发热体补油不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糊味或干烧、TPM减小或为零、寿命变短等。
在本实施例中的另外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置多个串接的流体传输单元形成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出入口和一个第二出入口与外部空气连接;所述第一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架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架的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具有流体通道的发热体支架的结构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流体通道设置在发热体支架3中,其出入口的位置位于密封液体的密封件2和发热体支架3之间。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情况下,流体通道包括1个11级流体传输单元,每级流体传输单元交错排列,如图19所示。每级流体传输单元结构为图1中所示的结构,其中第一夹角α为48°,第二夹角β为18.5°,流体传输单元的出入口的端口横截面积为0.08平方毫米。每级流体传输单元结构包括:支架第一出入口301、支架第二通道302、支架第三通道303、支架第一通道304、支架第三通道交汇点305和支架第二出入口306。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情况中,阻液方向和回气方向(即反向流动和正向流动方向)如图17和图18所示,由于流体通道的存在,可防止储油仓中的液体从阻液回气通道中漏出,回气从与空气相通的支架第二出入口306流向与液体相通的支架第一出入口301。当储油仓负压增加时,外界空气便能通过阻液回气通道弥补负压,从而储油仓中的液体便能顺畅传输至发热体10中,以此解决了因发热体补油不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糊味或干烧、TPM减小或为零、寿命变短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述发热体支架3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时,其发热体密封件9就不用设置流体通道或流体传输单元;反之亦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包括储油仓和发热体,所述储油仓中的液体可传输到所述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构件,所述构件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储油仓连通,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包括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端头;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构件内部以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所述流体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点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延长线继续延伸,并在延伸一定长度后折回,与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一设定角度相交并贯通,从而使所述第一出入口到所述第二出入口的方向为阻液方向,所述第二出入口到所述第一出入口的方向为回气方向,所述阻液方向用于防止所述储油仓中的液体沿所述阻液方向漏出,所述回气方向用于在所述储油仓负压增加时弥补负压从而使所述储油仓中的液体能顺畅传输至所述发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实现其延伸方向转变并与第二通道相交的折回部分,所述折回部分包括圆弧形或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的折回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道以第二夹角相交,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三通道的折回部分在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夹角时,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多个流体传输单元,所述多个流体传输单元在所述构件中分别通过其第一出入口和第二出入口首尾相连,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部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流体传输单元通过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和另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二出入口连接而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或者相邻的流体传输单元通过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和另一个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连接而形成贯通的流体通道。
7.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体密封件和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密封件或所述发热体支架是所述部件的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密封件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流体传输单元,所述流体传输单元的第一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密封件的顶面上,其第二出入口设置在与发热体接触的所述发热体密封件的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串接的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形成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出入口和一个第二出入口与外部空气连接;所述第一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架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出入口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架的外表面上。
CN202010878957.1A 2020-08-27 2020-08-27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Active CN112032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8957.1A CN112032150B (zh) 2020-08-27 2020-08-27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8957.1A CN112032150B (zh) 2020-08-27 2020-08-27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2150A CN112032150A (zh) 2020-12-04
CN112032150B true CN112032150B (zh) 2022-09-30

Family

ID=7358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8957.1A Active CN112032150B (zh) 2020-08-27 2020-08-27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21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2752A1 (de) * 1986-04-16 1987-10-22 Festo Kg Drosselvorrichtung
CN1898015A (zh) * 2003-10-27 2007-01-17 维罗西股份有限公司 歧管设计和多路微通道装置中的流动控制
EP1985321A1 (de) * 2007-04-26 2008-10-29 Tricumed Medizintechnik GmbH Pump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r Inbetriebnahme der Pumpe
CN204082798U (zh) * 2014-08-29 2015-01-07 慎江阀门有限公司 可调大差压节流件
CN210672072U (zh) * 2019-08-30 2020-06-05 杨爽 电子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59513C3 (de) * 1969-12-04 1978-11-30 Volvo Flygmotor Ab, Trollhaettan (Schweden) Bistabiler Fluid-Verstärker
CN200993249Y (zh) * 2006-11-10 2007-12-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无可动部件的微阀
CN204070562U (zh) * 2014-08-12 2015-01-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用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9007980B (zh) * 2018-09-05 2023-12-1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09805460A (zh) * 2019-04-04 2019-05-28 张伟滨 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和主体电源装置
CN110313647A (zh) * 2019-07-30 2019-10-11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150100A (zh) * 2020-01-17 2020-05-15 卓比(东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2752A1 (de) * 1986-04-16 1987-10-22 Festo Kg Drosselvorrichtung
CN1898015A (zh) * 2003-10-27 2007-01-17 维罗西股份有限公司 歧管设计和多路微通道装置中的流动控制
EP1985321A1 (de) * 2007-04-26 2008-10-29 Tricumed Medizintechnik GmbH Pump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r Inbetriebnahme der Pumpe
CN204082798U (zh) * 2014-08-29 2015-01-07 慎江阀门有限公司 可调大差压节流件
CN210672072U (zh) * 2019-08-30 2020-06-05 杨爽 电子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2150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RP20191101T1 (hr) Uređaj za objedinjavanje za jedan ili više spremnika
US9970527B2 (en)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2032150B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的部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112586805A (zh) 带流体单向阀的电子烟弹密封结构、电子烟及应用
WO2022099649A1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03795U (zh) 一种雾化芯和气雾弹
CN112450490A (zh) 带流体单向阀结构的电子烟弹及其应用
US11747097B2 (en) Receiving box for a heat exchanger
CN101929816B (zh) 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87545A (zh) 一种储液器、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12971656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088576U (zh) 一种储液换气元件及雾化器
CN208185744U (zh) R744空调管及其连接结构
CN100385125C (zh) 高精度液压同步比例分流集流器
CN103292529A (zh) 一种空调用气液分离器
KR20140000402U (ko) 이중 배관
CN206094681U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储液器
JP2017516648A5 (zh)
CN22006887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088583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4483234U (zh) 带流体单向阀结构的电子烟弹
WO2022222897A1 (zh) 一种雾化芯和气雾弹
CN205606992U (zh) 一种冰箱用排水管
JP2019183925A (ja) ブリーザ構造及びブリーザカバー
US20210356144A1 (en) Distribut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the first floor, the second floor, the third floor, the fourth floor and the fifth floor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Sanlu,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workshop 4-3,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has a business place to engage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pplicant before: ALD Group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