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9819A -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9819A
CN111999819A CN202010852565.8A CN202010852565A CN111999819A CN 111999819 A CN111999819 A CN 111999819A CN 202010852565 A CN202010852565 A CN 202010852565A CN 111999819 A CN111999819 A CN 111999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label
fiber connector
adapter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25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健
林钦贤
闻已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25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9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9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9819A/zh
Priority to EP21857160.2A priority patent/EP4191300A4/en
Priority to BR112023003126A priority patent/BR112023003126A2/pt
Priority to MX2023002131A priority patent/MX2023002131A/es
Priority to CA3190293A priority patent/CA3190293A1/en
Priority to JP2023512387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7786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08985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48432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311 priority patent/WO2022037057A1/zh
Priority to US18/172,13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0487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identification of connection, e.g. right plug to the right socket or full engagement of the mat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31D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02B6/3849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using mechanical protective elements, e.g. caps, hoods, sealing membra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3Push-pull type, e.g. snap-in, push-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4Screw-lock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8Patch-cords; Connector arrangements in the system or in the box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其用于提高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光网络中包括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包括多个适配器,每个适配器用于插设固定光纤连接器组件。网络节点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保证光信号能够准确地从源节点传输至目标节点,则需要准确地将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准确地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
现有技术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方式插设在适配器上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具体地,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处增加RFID标签,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识别光纤连接器组件的RFID标签,即可识别出具体地光纤连接器组件。
但是,通过RFID的方式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需要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增加了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成本,而且在网络节点包括大量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识别装置对大量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逐一的识别,降低了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其用于提高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可见,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模块设置有标签信息,通过该标签信息即可唯一地标识光纤连接器本体,且标签信息位于摄像范围或视线范围内,通过标签信息即可准确的识别光纤连接器本体。
而且通过所述标签信息还能够识别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准确地插入对应的适配器内,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准确地插入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因插设在插框上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均位于摄像范围内,则在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对插框进行拍摄即可获取包括各个标签信息的目标图像,通过该目标图像即可识别目标图像中的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无需采用专用的装置进行识别,有效地降低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成本和复杂度,而且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而且光纤连接器组件可以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的时候完成标签信息的设置,简化施工现场操作步骤。在施工现场直接将光纤连接器插设入对应的适配器即可,提高了将光纤连接器组件安装至插框上的效率。可选地,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时可不设置标签信息,在施工现场将标签信息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目标表面上。
而且插框会形成标签阵列,所述标签阵列包括已插设在插框上的所有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因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均位于标签阵列中,且标签阵列整体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则通过对标签阵列进行查看或拍照的方式即可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识别的过程不会受到其他光纤连接器组件或光缆的干涉,从而提高了识别的效率以及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插头、中间件以及尾套,所述中间件连接在所述插头和所述尾套之间。
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连接件、标签模块以及插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连接件、标签模块、所述插头以及所述中间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连接件、标签模块以及所述中间件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成型结构形成外壳,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的稳定,从而使得在网络节点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不会出现位置的偏移的情况,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能够始终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提高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中间件和尾套,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安装槽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可见,在所述中间件插设入所述插设空间内的状态下,有效地保证所述标签模块的标签信息始终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而且通过所述插设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整体结构的稳固。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杆和所述标签模块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容纳所述尾套和部分所述光缆。
可见,通过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设置的容纳通道,有效地避免在摄像范围内对标签模块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的清楚和完整,提高了通过标签信息对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设置卡持凹槽,所述中间件经由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
可见,通过卡持凸起和卡持凹槽结构的匹配,有效地提高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的稳固。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盖,所述槽口的外侧形成滑轨,所述卡盖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处形成滑道,在所述滑道插设于所述滑轨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盖设于所述槽口处。
可见,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状态下,因所述卡盖对所述中间件的抵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安装槽之间结构的稳固,避免标签组件从光纤连接器本体上脱离的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始终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有效地保证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为所述延伸杆;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形成所述安装槽。
可见,在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设在插框上的适配器的情况下,若需要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安装用于标识该光纤连接器本体的标签信息,则可在无需将光纤连接器本体从适配器上插拔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以及所述第三构件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组合以形成所述标签组件,从而使得在将标签组件安装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过程中,无需中断光纤连接器本体所传输的光信号。
因此,在插框布局有高密度的适配器的场景,操作空间有限,而且要求不能断网的情况下,本方面可以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一直保持插入在适配器内的状态下,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组装,有效地避免了在安装标签组件的过程中出现断网的情况。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可见,所述安装槽可由弹性材质制成,进而可使得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的稳固。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连接,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多个弹性臂插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中间件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口沿朝向所述插头的方向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安装槽进行旋转。
可见,通过多个弹性臂容纳光纤连接器本体,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整体结构的稳固。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光缆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弹臂,所述弹臂的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所述弹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抵持端和作用端,所述抵持端和所述作用端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臂,所述作用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目标表面的位置处,所述作用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端对所述弹臂施加作用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旋转凸起,所述过渡杆设置有旋转孔,在所述旋转凸起插设于所述旋转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以所述旋转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可见,通过解锁件实现远程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入至适配器中的目的,还能够实现远程将光纤连接器组件从适配器中拔出的目的,在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插拔的过程,无需施工人员的手部在插头的区域施加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插拔的操作效率,而且因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远程操作,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的手部接触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及光缆的情况,避免了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及光缆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故障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
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可见,所述过纤通道能够对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的延伸方向进行避让,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之间出现硬接触的可能,有效地提高了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的安全性。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系统,所述标签系统包括插框,所述插框包括多个适配器,所述多个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内,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本方面所示的有益效果的说明,请详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适配器包括第二适配器,所述标签系统还包括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包括防尘插头、延伸件和标识模块,所述防尘插头插设于所述第二适配器内,所述延伸件分别与所述防尘插头和所述标识模块连接,所述标识模块具有标识表面,所述标识表面与所述第二适配器位置相背,所述标识表面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适配器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延伸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标签系统还包括标记结构,所述标记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标识、所述第一适配器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标签信息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中间件和尾套,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安装槽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杆和所述标签模块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容纳所述尾套和部分所述光缆。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设置卡持凹槽,所述中间件经由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盖,所述槽口的外侧形成滑轨,所述卡盖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处形成滑道,在所述滑道插设于所述滑轨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盖设于所述槽口处。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为所述延伸杆;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形成所述安装槽。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连接,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多个弹性臂插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中间件连接。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口沿朝向所述插头的方向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安装槽进行旋转。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光缆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弹臂,所述弹臂的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所述弹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抵持端和作用端,所述抵持端和所述作用端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臂,所述作用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目标表面的位置处,所述作用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端对所述弹臂施加作用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旋转凸起,所述过渡杆设置有旋转孔,在所述旋转凸起插设于所述旋转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以所述旋转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标签组件,应用于光纤连接器本体,所述标签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连接件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本方面所示的有益效果的说明,请详见第一方面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安装槽插设固定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杆和所述标签模块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容纳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尾套和部分光缆。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设置卡持凹槽,所述中间件经由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盖,所述槽口的外侧形成滑轨,所述卡盖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处形成滑道,在所述滑道插设于所述滑轨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盖设于所述槽口处。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为所述延伸杆;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形成所述安装槽。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槽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连接,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光缆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标签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抵持端和作用端,所述抵持端和所述作用端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弹臂,所述作用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目标表面的位置处,所述作用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端对所述弹臂施加作用力,以改变所述弹臂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间隙的大小。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旋转凸起,所述过渡杆设置有旋转孔,在所述旋转凸起插设于所述旋转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以所述旋转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基于第三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为摄像头对插框进行拍摄所获取到的图像;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所述插框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用于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所述标签信息。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识别方法,能够通过目标图像对插框所包括的所有第一目标适配器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进行识别,通过识别出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以便于对插框的适配器以及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批量的录入和数字化的处理。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标签信息存在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相同;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为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
可见,采用本方面所示的方法,能够识别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所插入的第一目标适配器,是否为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应该插入的准确地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能够通过目标图像对插框所包括的所有适配器是否已插入准确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批量识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在识别的过程中,无需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对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降低了识别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识别效率。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标签信息在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所述标签阵列为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至少部分标识表面和所述标签信息所形成的阵列,所述标签阵列所包括的任一行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标签信息或所述标识表面,所述标签阵列所包括的任一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标签信息或所述标识表面,所述插框还包括第三目标适配器,所述第三目标适配器用于插设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的所述标识表面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目标适配器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包括: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所述适配器阵列为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至少部分适配器所形成的阵列;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包括: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存在对应的目标标签信息,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和所述目标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标签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标签信息相同;若是,则确定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目标标签信息。
可见,能够通过目标图像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所有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插设入对应的适配器进行批量识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在识别的过程中,无需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对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降低了识别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识别效率。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目标图像中获取标记结构;在所述目标图像中确定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标记结构之间具有目标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对应,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与所述标记结构之间具有所述目标相对位置关系;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标签信息。
基于第四方面,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相对位置关系,在标签阵列中确定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获取到所述标签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为未插设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适配器。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方法。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处理器所执行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网络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网络节点在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网络节点在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已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网络节点在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应用场景示例图;
图1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例图;
图1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实施例爆炸结构示例图;
图1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例图;
图1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三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三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三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1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三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例图;
图2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例图;
图2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实施例爆炸结构示例图;
图2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2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例图;
图2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五中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例图;
图3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五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五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五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六中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例图;
图3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六中的一种实施例爆炸结构示例图;
图3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六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六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六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3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六中的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例图;
图3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七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已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网络节点在实施例七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八中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例图;
图4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八中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例图;
图4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八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八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八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标签系统在实施例九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适配器在实施例九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8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已插设入适配器中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九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4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已插设入适配器中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实施例九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50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识别方法在实施例十中的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图51A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包括插框的坐标系在实施例十中的一种实施例示例图;
图51B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包括插框的坐标系在实施例十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示例图;
图5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标签系统在实施例十一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5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标识组件在实施例十一中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5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标识组件在实施例十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55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标识组件在实施例十一中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
图5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识别方法在实施例十二中的一种实施例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基于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准确且高效率的识别光纤连接器组件,有效地保证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实现对光信号的准确传输。为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以下首先对该光纤连接器组件所应用的光网络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中,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网络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例图。由图1所示可知,本申请以光纤连接器组件应用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系统中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PON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101,OLT101用于为光接入网(optical access network,OAN)提供网络侧接口。OLT101连接上层的网络侧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下层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102。
ODN102包括用于光功率分配的无源光分光器、连接在无源光分光器和OLT101之间的主干光缆,所述主干光缆用于实现所述OLT101和所述ODN102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所述ODN102还包括连接在无源光分光器和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103之间的分支光缆,所述分支光缆用于实现所述ODN102和所述ONU103之间的光信号的传输。
在OLT101需要向ONU103传输下行光信号时,ODN102将来自OLT101的下行光信号通过无源分光器传输到各个ONU。同样的,在ONU103需要向OLT101传输上行光信号时,ODN将来自ONU103的上行光信号汇聚后传输到OLT101。
ONU103为OAN提供用户侧接口,同时与ODN102相连。如果ONU103同时提供用户端口功能,如ONU提供以太网(Ethernet)用户端口或者传统电话业务(plain old telephoneservice,POTS)用户端口,则称为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ONT)。本申请将ONU或ONT统一称为光网络单元ONU。
为实现光信号传输,则从OLT101输出的光缆连接到ODN102所包括的光缆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DF)单元104,ODF单元1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ODF。
通过ODF单元104的分配,输出的光缆连接至光缆交接箱(fiber distributionterminal,FDT)单元105,FDT单元10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FDT。
FDT单元105是用来对光缆进行二次分配,一个FDT单元105的管理范围可能是一个小区,或者一个街道,或一栋楼宇,且可根据FDT单元105需要管理的用户数来选择FDT单元105所连接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数量的多少。
FDT单元105通过光缆与光缆分纤箱(fiber access terminal,FAT)单元106连接,FAT单元106包括一个或多个FAT。
FAT单元106与ONU103连接,其中,FAT单元106是用来连接入户光缆的用户接入点,入户段光缆指的是从FAT单元106到用户家的这一段光缆。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可连接至跳纤或尾纤等场景,本示例以光纤连接器组件应用至跳纤的两侧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即一根跳纤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述跳纤可应用至ODF单元104、FDT单元105或FAT单元106,具体不做限定。
例如,所述跳纤连接在如下所示的任一场景:
连接在所述ODF单元104所包括的两个相互连接的ODF之间、连接在同一ODF的不同适配器之间、连接在所述OLT101和所述ODF之间、连接在所述FDT单元105所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FDT之间、连接在同一FDT的不同适配器之间、连接在FAT单元106所包括的两个相互连接的FAT之间、连接在FAT单元106和光纤终端盒(access terminal box,ATB)之间或连接在FAT单元106和所述ONU103之间。
以下以跳纤的两端连接在同一FDT的不同适配器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跳纤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和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可知,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和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在同一FDT的不同适配器上,例如适配器A和适配器B。
在所述跳纤的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准确地插设于所述适配器A中,且在所述跳纤的第二光纤连接器准确地插设于适配器B中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光信号经由所述跳纤的传输。
若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未插设于所述适配器A中,和/或,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未插设于所述适配器B中,则会导致跳纤无法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而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准确地插设于对应的适配器中进行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本申请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具有多种实现的实施例,为更好的理解,以下对各个实施例进行逐一说明。
需要明确地是,本申请所示的各个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下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实施例一
首先参见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2、图3以及图4所示的网络节点,为所述网络节点在不同的视角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网络节点可为OLT、ONU、ODF、FDT或FAT,本实施例对网络节点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网络节点包括插框200,所述插框200上固定多个适配器,所述适配器用于插设固定光纤连接器组件,例如图4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203、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以及光纤连接器组件402。
具体地,以插框所包括的一个适配器201为例,该适配器201具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用于插设并固定光纤连接器组件203。在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203插设于所述适配器201内的状态下,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203和所述网络节点之间即可进行光信号的交互。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插框200可为高密插框,其中,高密度插框是指插框面板的单位区域内,插设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且相邻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之间的间隙很小。以下对所述高密度插框的排布方式进行说明:
所述插框200所包括的多个适配器形成适配器阵列,所述适配器阵列包括沿所述插框200的横向204排列的N行适配器,所述适配器阵列还包括沿所述插框200的竖向205排列的M列适配器。其中,横向204与竖向205相互垂直,本实施例对M以及N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
可见,高密度插框中,位置相邻的光纤连接器之间的间隙很小,从而导致对各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过程,易受到其他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干涉,从而导致无法准确地识别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而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识别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干涉,提高了对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准确性,以下对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20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参见图5至图7所示,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5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501、连接件502和标签模块503。
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具有插头504、中间件512和尾套505,所述中间件512连接在所述插头504和所述尾套505之间,尾套505与光缆506连接,其中,所述光缆506与位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内部的光缆连接,从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所述插头504用于插设于适配器内,以实现光纤连接器组件500与适配器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所示的连接件502、标签模块503以及插头504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连接件502、标签模块503、所述插头504以及所述中间件512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连接件502、标签模块503以及所述中间件51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连接件502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和所述标签模块503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件502的第一端与所述插头504连接,所述连接件502的第二端与所述标签模块503连接。而且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连接件502的第二端位于靠近所述尾套505的位置,且所述插头504、所述连接件502和所述标签模块503之间形成有容纳通道507(如图6所示),所述容纳通道507用于容纳所述尾套505和与所述尾套505连接的部分光缆506。
本实施例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类型不做限定,例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类型为如下所示的任一项:
金属接头(ferrule connector,FC)型光纤连接器、客户端接头(subscriberconnector,SC)型光纤连接器、小头(lucent connector,LC)型光纤连接器、直尖(straighttip,ST)型光纤连接器或光缆分布式数据接口(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型光纤连接器等。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以所述插头504、所述连接件502和所述标签模块503之间形成有容纳通道507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示例中,如图8所示,尾套505未容纳于所述插头504、所述连接件502和所述标签模块503之间。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模块503用于对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进行指示,具体地,所述标签模块503具有目标表面601,所述目标表面601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601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
首先,对所述目标表面601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位置相背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模块503具有内侧表面602,所述内侧表面602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位置相对设置,即内侧表面602面向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设置,所述目标表面601和所述内侧表面602为所述标签模块503所具有的位置相背的两个侧面。从朝向的角度进一步进行说明可知,所述内侧表面602相对于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位置,朝向朝内;目标表面601相对于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位置的朝向朝外。
为更好的理解所述目标表面601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位置相背的位置关系,以下结合图9所示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可知,若标签模块503位于人眼901的视线范围内,则朝向朝外的目标表面601,为人眼901可视的表面,而朝向朝内的内侧表面602,为人眼901不可视的表面。
可见,所述目标表面601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位置相背,由于目标表面601对人眼901视线的遮挡作用,则导致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全部或部分为人眼901不可视的。
本实施例以目标表面601对人眼901造成遮挡,导致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全部或部分为人眼901不可视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不做限定,也可如图8所示,所述目标表面601对人眼901不构成遮挡,从而使得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可位于人眼的可视范围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目标表面601的朝向为朝外的即可。
本实施例中,若插框200整个均位于人眼901的可视范围内,则插框200所插设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目标表面均位于人眼901的可视范围内。
上述以目标表面601位于人眼901的视线范围内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所示的目标表面601还位于摄像头的摄像范围内。
如图10所示,若插框200的表面位于摄像头1000的摄像范围内,具体是指,若插框200还未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则摄像头1000对插框200的表面进行拍照,所获取到的目标图像中包括插框200所包括的各个适配器。
若插框200已插设一个或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则摄像头1000对插框200的表面进行拍照,所获取到目标图像能够完整且清楚的拍摄出各个目标表面601上所设置的标签信息。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所示的目标表面601位于人眼的可视范围和/或位于摄像头的摄像范围内,以下以本实施例所示的目标表面601位于摄像头的范围内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为实现目标表面601位于摄像头的摄像范围内,则本实施例以所述目标表面601与所述插框200表面之间平行(如图4所示)。在其他示例中,所述目标表面601与所述插框200表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为钝角,本实施例对具体地角度不做限定,只要目标表面601位于摄像范围内即可。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以目标表面601为平面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示例中,所述目标表面601也可呈曲面或其他任意形状,只要目标表面601上所设置的标签信息位于摄像范围内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框200可插设有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本实施例以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模块503的目标表面601与所述插框200表面之间的夹角均相等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目标表面601均具有统一的朝向,例如,各个目标表面601均与所述插框200的表面平行,且各个目标表面601位于同一表面上,从而便于摄像头进行拍摄。有效地保证了摄像头对插框200所拍摄的照片,能够拍摄出清楚且完整的各个标签信息。在其他示例中,不同的标签模块的目标表面601与所述插框200表面之间的夹角也可不相等,只要各个目标表面601均位于摄像范围内即可。
具体地,各个目标表面601均具有统一的朝向还可指,已插设入所述插框200上的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多个目标表面601位于同一表面上,所述同一表面可为平面结构、曲面结构或为凹凸结构等,具体不做限定,只要位于同一表面上的多个标签信息均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即可。
可选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信息可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的时候,将标签信息设置在目标表面601,还可选地,可在后续使用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将标签信息设置在所述目标表面601上。
本实施例中,在目标表面601设置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所述标签信息,本实施例对标签信息不做限定,只要标签信息能够起到对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唯一的标识作用即可。即不同的标签信息用于标识不同的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即可。例如,所述标签信息可为用于唯一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二维码、唯一标识符、条形码或数字文本信息等。
由上述可知,各个标签模块503的目标表面601均位于摄像范围内,则通过摄像头对插框200进行拍摄所获取到的目标图像,即可通过该目标图像获取包括已插设在插框200上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基于标签信息即可确定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可见,通过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信息对光纤连接器本体501进行识别,有效地提高了识别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效率。
因本实施例所示的位于目标表面601上的标签信息用于唯一地标识光纤连接器本体501,则需要标签信息完整而且清楚,在摄像范围内,标签信息不能被遮挡,否则在标签信息被遮挡的情况下,摄像头无法获取到清楚、完整的标签信息,将直接导致无法准确地确定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501,而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地避免对标签信息的遮挡,具体地本实施例可通过如下所示的两个方式实现避免对标签信息的遮挡:
方式1
与尾套505连接的光缆506,经由容纳通道507的导向进行延伸,对容纳通道507的具体说明,请详见上述图6所示,具体不做赘述,可见,继续参见图6所示,光缆506具有第一延伸部分603和第二延伸部分604,所述第一延伸部分604一端与所述尾套505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分60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604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分604在所述容纳通道507内部,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50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分603和第二延伸部分604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分604能够从容纳通道507内伸出,且第一延伸部分603和第二延伸部分604均为所述标签模块503具有内侧表面6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第一延伸部分603和第二延伸部分604的延伸路径,均与目标表面601是隔离的,即第一延伸部分603和第二延伸部分604的延伸路径均与目标表面601之间处于不共面的状态,可见,在摄像范围内,光缆506不会对标签信息造成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摄像头所获取到的标签信息的清晰和完整。
方式2
本方式能够实现在插框200上已插设有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与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的光缆不会遮挡插框200上的另一个光纤连接器组件,即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
以图4所示的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位于光纤连接器组件阵列中的第1列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光纤连接器组件阵列包括已插设在插框上的所有光纤连接器组件。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在光纤连接器组件阵列中的位置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即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可位于光纤连接器组件阵列中的任意位置。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是指,该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连接的光缆的路径经由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例如,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位于光纤连接器组件阵列中的同一列,且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位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上方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地,在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也可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位于光纤连接器组件阵列中的同一行。
以图11所示为例,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的所述连接件406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407,所述过纤通道407用于对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的延伸方向进行避让,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与所述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401之间出现硬接触的可能,有效地提高了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的安全性。
且因过纤通道407能够将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限制在过纤通道407内,从而有效地避免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402所连接的光缆对标签信息408造成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408的清晰和完整。
本实施例对所述过纤通道的形成方式不做限定,只要所述过纤通道能够对其他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连接的光缆进行避让即可,图11所示以所述连接件406沿方向409内凹以形成所述过纤通道407为例,其中,方向410为光纤连接器本体411的轴向方向为例,而方向409为与方向410相垂直的方向。在其他示例中,所述连接件406也可沿方向410进行内凹以形成所述过纤通道。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模块设置有标签信息,通过该标签信息即可唯一地标识光纤连接器本体,且标签信息位于摄像范围或视线范围内,通过标签信息即可准确的识别光纤连接器本体。
而且通过所述标签信息还能够识别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准确地插入对应的适配器内,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准确地插入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插设在插框上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均位于摄像范围内,则在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对插框进行拍摄即可获取包括各个标签信息的目标图像,通过该目标图像即可识别目标图像中的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无需采用专用的装置进行识别,有效地降低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成本和复杂度,而且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设置的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了在摄像范围内,光缆对标签信息的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的清楚和完整,提高了通过标签信息对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连接件、标签模块以及插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连接件、标签模块、所述插头以及所述中间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连接件、标签模块以及所述中间件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成型结构形成外壳,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的稳定,从而使得在网络节点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不会出现位置的偏移的情况,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能够始终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提高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而且光纤连接器组件可以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的时候完成标签信息的设置,简化施工现场操作步骤。在施工现场直接将光纤连接器插设入对应的适配器即可,提高了将光纤连接器组件安装至插框上的效率。可选地,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时可不设置标签信息,在施工现场将标签信息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目标表面上。
在已有方案中,插框会插设大量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则导致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之间的位置很靠近,则通过已有的RFID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会受到靠近的其他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干涉,例如,在识别的过程中,会碰到相邻的其他光纤连接器组件,又如,会受到插框中的光缆的干涉等,从而降低了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的效率;
而本实施例所示的插框会形成标签阵列,所述标签阵列包括已插设在插框上的所有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因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均位于标签阵列中,且标签阵列整体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则通过对标签阵列进行查看或拍照的方式即可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识别,识别的过程不会受到其他光纤连接器组件或光缆的干涉,从而提高了识别的效率以及识别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而实施例二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可根据需要对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之间进行自由的搭配和安装,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装配的自由度。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2至图14所示。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2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和标签组件1202。
以下对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的类型的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具体地,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1203、中间件1204和尾套1405。其中,所述插头1203用于插设于插框中的适配器中,对插框和适配器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中间件1204连接在插头1203和尾套1405之间,对所述尾套1405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以下对标签组件1202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组件1202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标签模块1206,其中,对所述标签模块1206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1207和延伸杆1208,所述延伸杆120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207连接,所述延伸杆1208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1206连接。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1207用于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1204。
以下对结合所述安装槽1207的具体结构,对所述安装槽1207具体是如何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1204,以实现所述标签组件和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之间的连接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1207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1209,所述插设空间1209用于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1204。
在所述中间件1204插设于所述安装槽1207内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槽1207、所述延伸杆1208和所述标签模块1206之间形成容纳通道1210,所述容纳通道1210用于容纳所述尾套1405和与尾套1405连接的部分光缆1211。
本实施例所示的安装槽1207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的轴向1212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1213和第二通道口1214。可知,所述第一通道口1213和第二通道口1214均与所述插设空间1209连通,所述插头1203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口1213从所述安装槽1207中伸出,所述第二通道口1214与所述容纳通道1210连通,进而使得从所述第二通道口1214伸出的所述尾套1405能够容纳于所述容纳通道1210内。
具体地,所述安装槽1207具有槽口1215,具体地,所述安装槽1207背离所述连接件的端面设置所述槽口1215,所述槽口1215与所述插设空间1209连通。所述槽口1215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的轴向1212延伸。
在将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与标签组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可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1201的中间件1204相对于安装槽1207,沿朝向所述槽口1215的方向1220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中间件1204插入所述安装槽1207内,以实现所述中间件1204和所述安装槽1207之间的连接。且在中间件1204插设入所述插设空间1209内的状态下,所述插头1203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口1213从所述安装槽1207中伸出,所述尾套1405经由所述第二通道口1214从所述安装槽1207中伸出,以便于所述尾套1405和与所述尾套1405连接的部分光缆能够容纳于所述容纳通道1210内。
以下对所述中间件1204和所述安装槽1207是如何实现固定的进行说明:
所述安装槽1207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1301,所述中间件1204设置卡持凹槽1302,在所述中间件1204经由所述安装槽1207的槽口1215插设入所述插设空间1209内的状态下,所述卡持凸起1301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1302内。
本实施例以所述安装槽1207和所述中间件1204通过卡合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为例,在其他示例中,所述安装槽1207和所述中间件1204也可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任意方式。
具体地,所述磁性连接的方式可为,在所述安装槽1207的内侧壁设置第一磁性件,在所述中间件1204的外侧壁设置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极相异,从而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吸以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中间件1204插设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207内。
所述弹性连接的方式可为,所述安装槽1207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所述安装槽1207的槽口1215的间隙可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在所述中间件1204插设入所述安装槽1207内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槽1207和所述中间件1204之间胀紧配合。
所述粘结的方式可为,所述安装槽1207和所述中间件1204之间可设置有胶层,通过胶层实现了所述安装槽1207的内侧壁和所述中间件1204的外侧壁之间的连接。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所述安装槽1207和所述中间件120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所述安装槽1207和所述中间件120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件1204插设入所述插设空间1209内的状态下,所述标签模块1206的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对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以及摄像范围内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设置的容纳通道1210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在摄像范围内对标签模块1206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对容纳通道1210以及过纤通道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模块设置有标签信息,通过该标签信息即可唯一地标识光纤连接器本体,且标签信息位于摄像范围或视线范围内,通过标签信息即可识别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准确地插入对应的适配器内,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准确地插入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插设在插框上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均位于摄像范围内,则在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对插框进行拍摄即可获取包括各个标签信息的目标图像,通过该目标图像即可识别目标图像中的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无需采用专用的装置进行识别,有效地降低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成本和复杂度,而且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各个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设置的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了在摄像范围内光缆对标签信息的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的清楚和完整,提高了通过标签信息对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可在出厂时或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将标签组件连接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提高了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之间连接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在将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插设入所述安装槽内,即可实现标签组件和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连接,降低了将标签组件连接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效率。
而且因标签组件与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结构的稳固,则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的稳定,从而使得在网络节点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不会出现位置的偏移的情况,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能够始终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提高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图15到图28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可以通过用手捏持标签组件目标表面两边的面,将插拔力通过延伸杆传递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实现远程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入至适配器中的目的,还能够实现远程将光纤连接器组件从适配器中拔出的目的,可见,在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插拔的过程,无需施工人员的手部在插头的区域施加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插拔的操作效率,而且因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远程操作,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的手部接触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及光缆的情况,避免了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及光缆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故障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三
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稳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5至图19所示。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5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具体结构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标签模块1501,对标签模块1501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1502和延伸杆1503,所述延伸杆150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502连接,所述延伸杆1503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1501连接。对所述安装槽1502和所述延伸杆1503的具体结构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为提高所述安装槽1502和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结构的稳固,则所述标签组件还包括卡盖1504。
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1505插设于所述安装槽1502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1504盖设在所述安装槽1502的槽口处,对所述中间件1505、安装槽1502的槽口以及对所述中间件1505和所述安装槽1502之间的固定方式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1505插设于所述安装槽1502内的状态下,因所述卡盖1504对所述中间件1505的抵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所述中间件1505和所述安装槽1502之间结构的稳固,避免标签组件从光纤连接器本体上脱离的情况的出现。
以下对卡盖1504和所述安装槽1502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所述槽口的外侧内凹形成滑轨1506,所述卡盖1504与所述滑轨1506位置相对处凸设有滑道1507,在所述滑道1507插设于所述滑轨1506内的状态下,所述滑道1507能够沿所述滑轨1506进行滑动,直至所述卡盖1504盖设于所述安装槽1502的槽口处。
以下对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安装至所述标签组件上的具体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1505插设入所述安装槽1502内,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其次,如图15所示,将所述卡盖1504的滑道1507插设于所述滑轨1506靠近插头1508的端部,以使所述滑道1507能够沿方向1509,在所述滑道1507内滑动。其中,方向1509为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方向。
再次,如图16所示,继续推动所述滑道1507,直至所述卡盖1504覆盖所述安装槽1502的所述槽口。
本实施例对所述卡盖1504和所述安装槽1502之间的连接方式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所述卡盖1504和所述安装槽150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例如,所述卡盖1504和所述安装槽1502之间还可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任意方式,具体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件1505插设入所述安装槽1502内的状态下,所述标签模块1501的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对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以及摄像范围内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设置的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对标签模块1501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对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模块的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基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状态下,因所述卡盖对所述中间件的抵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安装槽之间结构的稳固,避免标签组件从光纤连接器本体上脱离的情况的出现。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始终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有效地保证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一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设在插框的状态下,无需将光纤连接器本体从插框中拔出,即可直接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安装标签组件,可见,本实施例所示,在将标签组件安装至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过程中,不会中断光纤连接器本体与中光信号的传输,提高了光信号传输的安全性。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0至图28所示。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20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具体结构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标签模块2001,对标签模块2001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2002、第二构件2003以及第三构件2004,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以及所述第三构件2004组合以形成连接件。
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端部形成安装槽的槽口2005,所述槽口2005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2006延伸,对所述安装槽的槽口2005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2001,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二端部之间为延伸杆2007,对所述延伸杆2007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端部形成有位置相对的第一抵持壁2008和第二抵持壁2009,在所述标签组件安装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和第二抵持壁2009用于与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2010相抵持,对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2010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抵持壁2009的第一端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镂空区域2101,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的第二端部和第二抵持壁2009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镂空区域2102。可见,所述第一镂空区域2101和所述第二镂空区域2102位置相对。
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位于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端部的位置相对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第二构件2003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镂空区域2101上,所述第三构件2004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二镂空区域2102上,以实现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以及所述第三构件2004组合以形成所述连接件的目的。
可见,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位于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2004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2005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2010的安装槽。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设在插框上的适配器的情况下,若需要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安装用于标识该光纤连接器本体的标签信息,则可在无需将光纤连接器本体从适配器上插拔的情况下,直接将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以及所述第三构件2004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组合以形成所述标签组件,对所述适配器和标签信息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可见,本实施例所示在将标签组件安装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过程中,无需中断光纤连接器本体所传输的光信号。
以下结合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之间的组合过程,对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为将标签组件安装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时,则首先在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尾套2104装入至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和第二抵持壁2009之间,对所述尾套2104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其次,在所述第一镂空区域2101上扣上所述第二构件2003,以使第二构件2003覆盖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2101之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构件2003具有第三抵持壁2103和第四抵持壁2104,在所示第二构件2003覆盖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2101之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抵持壁2103与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相抵持,所述第四抵持壁2104与所述第二抵持壁2009相抵持。
所述第二构件200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抵持壁2103和第四抵持壁2104之间的覆盖件2105,在所述第三抵持壁2103与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相抵持,所述第四抵持壁2104与所述第二抵持壁2009相抵持的状态下,所述覆盖件2105盖设在所述第一镂空区域2101之上。
再次,在所述第二镂空区域2102上扣上所述第三构件2004,以使所述第三构件2004覆盖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2102之上。
具体地,所述第三构件2004的两侧凹设有轨道2106,所述第三抵持壁2103和所述第四抵持壁2104与所述轨道2106位置相对处设置滑轨2107,在所述滑轨2107插设于所述轨道2106内的状态下,实现了所述第三构件2004覆盖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2102之上的目的,而且在所述滑轨2107沿所述轨道2106的导向进行滑动时,实现了所述第三构件2004在所述第二镂空区域2102之上进行滑动的目的。
再次,在完成了对标签模块的组装之后,将已实现连接的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整体向靠近光纤连接器本体的插头2108的方向移动,直至实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间件2010的连接。
对所述插头2108的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在所述第一构件2002向靠近光纤连接器本体的插头2108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呈弹性的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抵持壁2009之间的间隙扩大,则可使得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整体由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尾套2104区域,移动至中间件2010的位置,对所述插头2108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第一抵持壁2008和第二抵持壁2009设置有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2010设置卡持凹槽,在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的状态下,实现了中间件2010和第一构件2002之间的连接,对所述卡持凸起和所述卡持凹槽的具体说明,请具体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以中间件2010和第一构件2002通过卡合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为例,在其他示例中,也可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任意方式,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为实现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之间结构的稳固,避免标签组件从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掉落的情况,则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构件2003还设置有抵持台阶2109,在所述滑轨2107移动至与所述抵持台阶2109相互抵持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的周向约束下,使得所述第一构件2002的第一抵持壁2008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抵持壁2009位置固定于所述中间件2010上,实现组合的所述第一构件2002、所述第二构件2003和所述第三构件2004对所述中间件2010进行抱紧的目的。
可见,在需要将标签组件从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拆卸的情况下,可执行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具体拆卸过程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件插设入所述安装槽内的状态下,所述标签模块的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对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以及摄像范围内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设置的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对标签模块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对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有益效果的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将标签组件安装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过程中,无需将光纤连接器本体从适配器中拔出,即可实现将标签组件安装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目的,因此,在插框布局有高密度的适配器的场景,操作空间有限,而且要求不能断网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以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一直保持插入在适配器内的状态下,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组装,有效地避免了在安装标签组件的过程中出现断网的情况。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设在插框的状态下,无需将光纤连接器本体从插框中拔出,即可直接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安装标签组件,可见,本实施例所示,在将标签组件安装至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过程中,不会中断光纤连接器本体与中光信号的传输,提高了光信号传输的安全性,而且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安装标签组件的效率。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9至图32所示。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29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
本实施例以光纤连接器本体的类型为FC型光纤连接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地,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2902、中间件和尾套2903。其中,所述插头2902用于插设于插框中的适配器中,对插框、适配器、插头2902、中间件和尾套2903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标签模块2901,对标签模块2901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2904和延伸杆2905,所述延伸杆290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2904连接,所述延伸杆2905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2901连接。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2904用于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本实施例所示的安装槽2904整体结构呈两顶面均镂空的圆柱形结构,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安装槽2904的整体结构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安装槽2904能够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即可。
以下对结合所述安装槽2904的具体结构,对所述安装槽2904具体是如何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1204,以实现所述标签组件和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连接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2904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2906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2906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2907和第二通道口2908。可知,所述第一通道口2907和第二通道口2908均与所述通道连通。
在所述中间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2904内的状态下,所述插头2902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口2907从所述安装槽2904中伸出,且从所述第二通道口2908伸出的所述尾套2903能够容纳于所述容纳通道2909内,对所述容纳通道2909的具体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为实现安装槽2904对所述中间件的安装,则所述安装槽2904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2906设置有切槽2910,所述切槽2910与所述安装槽2904的通道连通。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2904可由弹性材质制成,进而可使得所述切槽2910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904内。
在将光纤连接器本体与标签组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将所述安装槽2904的通道套设在所述尾套2903上,而后可对切槽2910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切槽2910的间隙变大,并将所述安装槽2904向所述插头2902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中间件插设于所述安装槽2904的通道内。
为提升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安装槽2904的通道之间结构的稳固,则所述中间件的外周壁可环设有凹槽,在所述安装槽2904的通道套设在所述中间件的凹槽内的状态下,实现了所述安装槽2904和所述中间件之间的固定。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安装槽2904之间的固定方式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所述中间件和所述安装槽290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即可。例如可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任意方式,具体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件插设入所述安装槽2904的通道中的状态下,所述标签模块2901的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对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以及摄像范围内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设置的容纳通道2909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对标签模块2901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对容纳通道2909以及过纤通道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有益效果的说明可参见实施例四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而且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则在需要将标签组件安装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情况下,可直接将标签组件安装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提高了安装的效率,而且本实施例所示的安装过程,无需对标签模块和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进行对准操作即可实现连接,有效地降低将标签组件安装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上的操作难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结合图33至图38所示对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另一种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33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
本实施例以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类型为FC光纤连接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地,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3301、中间件3306和尾套3302。其中,所述插头3301用于与适配器连接,从而实现光纤连接器组件3300插设于插框上的目的,对插框、适配器、插头3301、中间件3306和尾套3302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标签模块3303,对标签模块3303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3304和延伸杆3305,所述延伸杆330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3304连接,所述延伸杆3305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3303连接。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3304用于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3306。
本实施例所示的安装槽3304整体结构呈两顶面均镂空的圆柱形结构,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安装槽3304的整体结构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安装槽3304能够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3306即可。
以下对结合所述安装槽3304的具体结构,对所述安装槽3304具体是如何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3306,以实现所述标签组件和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连接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安装槽3304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3307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3307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3308和第二通道口3309。可知,所述第一通道口3308和第二通道口3309均与所述通道连通。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3310,多个弹性臂33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3308连接,多个弹性臂3310的第二端相互靠近。
具体地,多个弹性臂3310的第二端在自然状态下,呈相互靠近的状态,从而使得相互靠近的多个弹性臂3310覆盖所述第二通道口3308设置,且相互靠近的多个弹性臂3310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3311,所述容纳空间3311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3306。
在将安装槽3304安装至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过程中,可将所述中间件3306从所述第一通道口3308插入至所述安装槽3304通道内,在所述中间件3306移动至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3310之间时,多个弹性臂3310沿所述安装槽3304通道的径向张开,从而使得各个弹性臂3310具有向所述安装槽3304通道的轴心线回弹的弹力。
为实现所述安装槽3304和所述中间件3306之间的固定,则所述中间件3306的外周壁凹设有环形凹槽3312,且所述环形凹槽3312位于所述中间件3306远离所述插头3301的端部外周壁。在所述环形凹槽3312移动至多个弹性臂3310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3311内部时,多个弹性臂3310的至少部分弹力在所述环形凹槽3312上释放,从而实现了多个弹性臂3310卡持固定在所述环形凹槽3312的目的,进而实现了所述中间件3306与所述安装槽3304之间的固定。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所述中间件3306和所述安装槽3304之间的固定方式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所述中间件3306和所述安装槽330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即可。例如可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任意方式,具体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件3306插设入所述安装槽3304的通道中的状态下,所述标签模块3303的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对标签信息位于可视范围以及摄像范围内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可知,为提高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则需要尽可能的对标签信息的位置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尽可能的避免所述安装槽3304以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心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以固定所述标签信息的位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识别。
所述第一通道口3308沿朝向所述插头3301的方向设置有限位凸起3313,所述中间件3306与所述限位凸起33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凹槽3314,在所述中间件3306插设固定于所述安装槽3304内的状态下,所述限位凸起3313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3314内。
在所述限位凸起3313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3314内的状态下,所述限位凹槽3314能够通过所述限位凸起3313限制所述安装槽3304进行旋转,从而实现了对所述标签信息的位置的固定。
可选地,在所述中间件3306插设入所述安装槽3304的通道中的状态下,可将所述尾套3302套设于多个弹性臂3310的外周壁,以实现对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
本实施例对所述尾套3302具体是如何套设于多个弹性臂3310的外周壁的不做限定,例如,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尾套3302可由弹性材质制成,在尾套3302套设于所述中间件3306的外周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尾套3302和所述环形凹槽3312之间胀紧配合以实现连接,在所述尾套3302和所述环形凹槽3312连接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弹性臂3310位于所述尾套3302内。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设置的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对标签模块3303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对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采用标签信息的有益效果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设置的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了光缆对标签信息的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的清楚和完整,提高了通过标签信息对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可在出厂时或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将标签组件连接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提高了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标签组件之间连接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在将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插设入所述安装槽内,即可实现标签组件和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连接,降低了将标签组件连接至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效率。
因标签组件与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结构的稳固,则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的稳定,从而使得在网络节点后续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不会出现位置的偏移的情况,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标签信息能够始终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提高了对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的准确性。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则在需要将标签组件安装在光纤连接器本体上的情况下,可直接将标签组件安装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上,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实施例七
由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所示可知,为避免对标签信息的遮挡,从而无法准确地识别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则需要标签组件设置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从而通过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对光缆的延伸路径进行限制,从而使得光缆的延伸路径不会在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遮挡标签信息。
而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无需额外设置容纳通道以及过纤通道,即可实现光缆的延伸路径不会在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遮挡标签信息的目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图39以及图40所示。
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39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和标签组件,对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的类型的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组件具体包括连接件3902和标签模块3903。
所述连接件3902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和所述标签模块3903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件3902的第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连接,所述连接件3902的第二端与所述标签模块3903连接。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模块3903的目标表面设置有标签信息3904,对所述目标表面以及所述标签信息3904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连接件3902的内部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3903的内部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从而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的光缆3905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如图39所示,本实施例以所述标签模块3904的整体结构呈正方体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标签模块3904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可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所述标签模块3904内的第二通道能够与连接件3902内部的第一通道连通,且保证所述标签模块3904所设置的标签信息位于摄像范围内即可。
本实施例以光纤连接器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可包括插头和中间件,对所述插头和所述中间件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连接件3902可为尾套,可选地,本实施例所示的尾套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使得尾套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改变位置,在将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插框上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即可对尾套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标签信息3904位于摄像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尾套的结构还可不能够发生改变,则在出厂阶段即保证尾套的结构能够使得标签信息3904位于摄像范围内。
需明确地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连接件3902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例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可包括插头、中间件以及尾套,对所述插头、所述中间件以及所述尾套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连接件3902可套设于所述尾套外周面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光缆3905能够沿所述连接件3902内部的第一通道进行延伸。
在此种示例中,不对所述连接件3902和所述尾套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例如,所述连接件3902和所述尾套之间可通过胀紧配合的方式、卡合连接的方式、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任意方式,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连接件3902不会在摄像范围内对标签信息进行遮挡的原因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的光缆3905能够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即光缆3905在连接件3902以及标签模块3903的内部进行延伸,可见,光缆3905的延伸路径与标签信息3904之间处于不共面的状态,进而使得在摄像范围内,光缆3905不会对标签信息3904造成遮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摄像头所获取到的标签信息的清晰和完整。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3900插设于如图40所示的插框3906上,对所述插框3906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由图40所示可知,在所述插框3906上已插设有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与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的光缆不会遮挡插框3906上的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对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和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例如,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光缆可经由第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连接件3902、光纤连接器本体3901和标签模块3903之间的区域进行延伸,从而使得第一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光缆不会遮挡标签信息3904。
又如,为避免已插设在插框3906上的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连接的光缆出现缠绕的可能,则可使得每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连接件3902均朝向同一方向进行弯折,例如,本实施例以每个连接件3902均朝向左侧进行弯折,本实施例对所述连接件3902所弯折的角度不做限定,只要连接件3902弯折后能够保证标签信息3904位于摄像范围内即可。
在每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连接件3902均朝向左侧进行弯折的情况下,与每个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的光缆即可均从标签模块3904的左侧引出,从而使得每个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连接的光缆的延伸路径均不会对已插设在插框3906上的任一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造成遮挡。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的有益效果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在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的时候完成标签信息的设置,简化施工现场操作步骤。在施工现场直接将光纤连接器插设入对应的适配器即可,提高了将光纤连接器组件安装至插框上的效率。可选地,光纤连接器组件出厂时可不设置标签信息,在施工现场将标签信息设置在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目标表面上。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连接件的具体位置可调节,则可在施工阶段,由施工人员根据光缆在插框内的延伸情况对连接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光缆对标签信息的遮挡。也可根据摄像头的位置对连接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标签信息能够始终位于摄像范围内,从而准确地识别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
因光纤连接器组件是一体成型结构,则有效地提高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结构的稳定,而且降低了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插框内的难度,提高了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插框内的效率。
实施例八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在光纤连接器组件使用阶段,需要根据需要,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入至插框对应的适配器内,也需要将光纤连接器组件从适配器中拔出。
本实施例提供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能够降低在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插框中的适配器的过程中,以及在将光纤连接器组件从适配器中拔出的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以及标签模块,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以及标签模块的具体说明,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以光纤连接器本体为LC型光纤连接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以下结合图41至图45所示,对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连接件4302以及标签模块4303。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还包括弹臂4304,具体地,所述弹臂4304的第一端4305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的插头4313连接,对所述插头4313的说明,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之间具有间隙,即在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受到朝向所述插头4313方向的作用力的状态下,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之间的间隙被压缩,在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未受到朝向所述插头4313方向的作用力的状态下,所述弹臂4304回弹,进而导致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之间的间隙变大,直至恢复至初始状态。
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4302连接的解锁件4307,所述解锁件4307包括抵持端4308和作用端4309,所述抵持端4308和所述作用端4309之间通过过渡杆4310连接。
具体地,所述解锁件4307靠近所述抵持端4308的端部形成有卡持凹槽4311,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插设于所述卡持凹槽4311内设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解锁件4307和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之间结构的稳定,避免所述解锁件4307从所述连接件4302上脱离的情况。
所述卡持凹槽4311沿朝向所述插头4313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抵持端4308,在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插设于所述卡持凹槽4311内的状态下,所述抵持端4308与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相互抵持。
所述作用端4309延伸至靠近所述标签模块4303的目标表面4312的位置处,对所述目标表面4312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在所述作用端4309延伸至靠近所述标签模块4303的目标表面4312的位置处的状态下,施工人员即可无需对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的插头4313施加作用力,从而远程对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从适配器中插拔的目的。
以下对远程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从适配器中拔出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插设于适配器中的状态下,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的结构可参见图43所示,即所述弹臂4304和所述插头4313之间具有间隙L1,所述弹臂4304卡持固定在适配器的内周壁上,从而实现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与所述适配器之间的固定。且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抵持端4308位于所述适配器和所述抵持端4308之间。且此时的所述作用端4309处于未受力状态。
为实现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从适配器中拔出的目的,则如图43所示对所述作用端4309施加用于带动所述解锁件4307进行旋转的作用力,例如,对所述作用端4309施加向下(即如图43所示的方向4314)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解锁件4307进行旋转,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作用端4309所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该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解锁件4307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所述作用端4309对所述弹臂4304施加作用力,从而压缩所述弹臂4304的第二端4306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4301之间的间隙即可。
具体地,为实现所述解锁件4307的旋转,则所述连接件4302设置有旋转凸起4315,所述过渡杆4310设置有旋转孔4316,所述旋转凸起4315和所述旋转孔4316之间间隙配合,在所述旋转凸起4315插设于所述旋转孔4316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4307以所述旋转孔4316为中心进行旋转。
可见,如图44所示,对所述作用端4309施加的沿方向4314的作用力,会导致所述弹臂4304和所述插头4313之间的间隙变为L2,且L2小于L1。
在所述弹臂4304和所述插头4313之间的间隙为L2的状态下,所述弹臂4304与适配器的内周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所述弹臂4304无法继续抵持固定在所述适配器内,此时可对所述连接件4302施加远离所述适配器方向的作用力(即如图44所示的方向4317),因此时的所述弹臂4304无法继续抵持固定在所述适配器,则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可在远离所述适配器方向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从所述适配器中拔出。
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插入至适配器中的过程,为上述所示的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300从适配器中拔出的逆过程,具体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请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可通过解锁件实现远程将光纤连接器组件插入至适配器中的目的,还能够实现远程将光纤连接器组件从适配器中拔出的目的,可见,在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插拔的过程,无需施工人员的手部在插头的区域施加作用力,从而提高了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插拔的操作效率,而且因对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远程操作,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的手部接触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及光缆的情况,避免了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及光缆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故障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系统4600,以下结合图46至图49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4600包括插框4601,对所述插框4601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插框4601包括多个适配器4602,具体地,所述插框4601设置多个端口,所述适配器4602的第一端4603用于插设固定于插框4601端口内部,以实现适配器4602与插框之间的固定。所述适配器4602的第二端4604用于与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连接。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适配器4602的第一端4603的侧壁设置有弹性卡扣4606,所述端口的内周壁与所述弹性卡扣4606位置相对处设置有卡槽,在所述弹性卡扣4606卡合固定于所述卡槽内的状态下,实现所述适配器4602与插框4601的端口之间的固定。
本实施例对适配器4602与插框4601的端口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所述适配器4602与插框4601的端口之间,可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的方式等,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二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外壳体设置有定位凸起4607,所述适配器4602的第二端4604与所述定位凸起4607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定位凹槽4608。在所述定位凸起4607插设固定于所述定位凹槽4608内的状态下,实现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与所述适配器4602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对所述定位凸起4607和所述定位凹槽4608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定位凹槽4608和所述定位凸起4607形状匹配,以提高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和所述适配器4602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固即可。例如,所述定位凸起4607呈锥形结构,与所述定位凸起4607形状匹配的所述定位凹槽4608可呈喇叭开口结构。又如,所述定位凸起4607和所述定位凹槽4608可均呈矩形结构等。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适配器460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所述适配器4602能够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连接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即可。
如图46所示,在所述插框4601上通过适配器4602已插设有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情况下,在插框4601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插框4601已插设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信息可均具有统一的朝向,且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信息均位于视线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对所述标签信息、视线范围以及摄像范围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所述插框4601已插设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信息可均具有统一的朝向可指,所述插框4601已插设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信息形成标签阵列,标签阵列所包括的各个标签信息可位于同一表面,所述标签阵列所位于的表面可为平面结构、曲面结构或为凹凸结构等,只要标签阵列所包括的每个标签信息均位于可视范围或摄像范围内即可。
可见,在通过摄像头对插框4601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所获取到的目标图像能够包括插框4601上已插设的所有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信息,从而通过标签信息能够对插框4601上已插设的各个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识别,对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在所述插框4601已插设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情况下,为避免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引出的光缆出现相互缠绕且便于对标签系统中的光缆进行梳理,则本实施例所示的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引出的光缆均可沿相同的方向在所述插框4601中进行延伸。
例如,各个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所连接的光缆沿方向4609从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模块中引出,所述方向4609为插框4601的横向方向,且方向4609还为各个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左侧方向。
随后,从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的标签模块中引出的光缆沿方向4610从插框4601中引出,所述方向4610为插框4601的竖向方向。
需明确地是,本实施例对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所连接的光缆,在插框4601中的延伸路径的说明,为一种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组件4605所连接的光缆能够不出现相互缠绕以便于对光缆进行梳理即可。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还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已插入至对应的适配器中。
为更好的理解,以下首先对已有的方案具体是如何实现对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入至其对应的适配器中的过程进行说明:
光网络中,为保证光信号能够准确地从源节点传输至目标节点,则需要准确地将各个光纤连接器组件准确地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已有方案可通过RFID的方式识别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准确地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
具体地,在适配器处和光纤连接器组件处增加配对的RFID标签,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识别适配器的RFID标签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RFID标签,若所检测的适配器的RFID标签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RFID标签已配对,则识别出该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
但是,通过RFID的方式进行识别,需要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增加了识别的成本,而且在标签系统包括大量的适配器和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识别装置进行逐一的识别,大大降低了识别的效率。
而在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根据摄像头对插框进行拍照以获取到的目标图像,判断出目标图像所包括的每一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入至对应的适配器中,且识别过程中无需专用的识别装置,而且无需对每个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单独的操作,降低了识别的难度,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为实现识别过程,则需要预先获取预设排布信息,所述预设排布信息为适配器阵列在世界坐标系中的排布情况,所述预设排布信息为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N行适配器以及M列适配器中,N和M的具体取值,以及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各个适配器在所述世界坐标系中的具体坐标,其中,所述适配器阵列包括已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多个适配器。
即通过所述预设排布信息确定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总数,所述插框上的所有适配器的行列排布情况,且每一行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数量以及每一列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数目,以及每个适配器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可通过如下所示确定出预设排布信息: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插框4601的表面设置标记结构4611,所述标记结构4611用于指示所述预设排布信息。
具体地,在通过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或网络节点内的处理器等对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入至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预先在电子装置内存储所述标记结构4611、所述预设排布信息的对应关系,在需要识别时,电子装置可根据标记结构4611获取所述标记结构4611对应的所述预设排布信息。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预设排布信息还包括在所述世界坐标系中,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每一适配器与所述标记结构46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电子装置在获取到所述目标图像以及所述适配器阵列排布信息的情况下,即可识别所述目标图像所包括的每一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入对应的适配器中。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记结构4611可为二维码、唯一标识符、条形码、数字文本信息、预设颜色或预设结构等,其中,所述预设结构为所述标记结构的整体呈矩形、方形、圆形等任意形状,预设颜色可为红色、蓝色等任意颜色,只要具有预设结构的所述标记结构4611,具有预设颜色的所述标记结构,能够便于被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识别即可,以图46所示为例,所述预设结构为方形。
本实施例对所述标记结构4611具体的数量以及在所述插框4611的表面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只要在摄像头对所述插框4601进行拍摄时,所述标记结构4611位于所述摄像头的摄像范围内即可。
本实施例对所述标记结构4611具体是如何固定在所述插框4601上的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所述标记结构4611可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弹性连接的方式或粘结等任意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框4601的表面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以标记结构4611和所述插框4601的表面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示例中,所述标记结构4611还可为插框4601的一部分,例如,所述插框4601的表面延伸以形成所述标记结构4611,也可为插框本身易于识别的结构特征,如插框的边缘、适配器结构特征等。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的说明,还可参见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而且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能够识别出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设入对应的适配器内,且识别过程操作简单,效率高。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还能够实现对插框所包括的所有适配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可指,通过对插框进行拍摄即可获取到目标图像,通过对目标图像的图像分析,即可获取到插框所包括的多个适配器中,哪些适配器是已经连接了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哪些适配器处于空闲状态、插框具体包括哪些适配器、不同的适配器之间所连接的跳纤的路由,从而使得插框所包括的所有适配器的具体情况能够实现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数字化管理有效地降低网络节点的运维成本。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九提供了一种识别方法,对本实施例所示的识别方法所应用的标签系统的具体结构请详见实施例九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以下结合图50对本实施例所示的识别方法的执行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5001、电子装置获取目标图像。
本实施例中,插框上的适配器阵列已插设有光纤连接器组件,则所述摄像头在对适配器阵列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即可获取到目标图像。
由实施例九的说明可知,在插框上已插设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所有已插设在插框上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所组成标签阵列位于摄像范围内。可见,在摄像头对适配器阵列进行拍摄以获取到的目标图像包括所述标签阵列。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执行主体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可为包括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装置也可为计算机或者标签系统所包括的网络节点内的处理器等,若执行主体为计算机或者标签系统所包括的处理器,则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的摄像头对插框进行拍摄以获取目标图像的情况下,所述计算机或者标签系统所包括的处理器即可获取该目标图像,从而根据该目标图像进行识别。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执行主体的说明为可选地示例,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执行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即可。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以目标图像为摄像头对插框的全部区域进行拍摄以形成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示例中,所述目标图像也可为摄像头对插框的部分区域进行拍摄以形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步骤5002、电子装置在目标图像中获取标记结构。
对所述标记结构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九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5003、电子装置根据标记结构获取预设排布信息。
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已预先存储标记结构和预设排布信息的对应关系,可见,在电子装置在所述目标图像中,获取出标记结构的情况下,即可获取对应的预设排布信息,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九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由实施例九所示可知,所述预设排布信息为适配器阵列在世界坐标系中的排布情况,具体参见图51A,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的世界坐标系的观察方向是世界坐标系的Z轴正方向。
如图51A所示可知,所述预设排布信息包括插框4601未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状态下,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总数,所述插框4601上的所有适配器的行列排布情况,且每一行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数量以及每一列所包括的适配器的数目、每个适配器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在所述世界坐标系中,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每一适配器与所述标记结构46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5004、电子装置将目标图像转换至世界坐标系中。
所述电子装置可将目标图像通过转换矩阵转换至如图51B所示的世界坐标系中,对世界坐标系的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九所示的世界坐标系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具体地,所述电子装置可根据所述目标图像所包括的标记结构4611,将所述目标图像转换至所述世界坐标系中,且保证所述标记结构4611在所述预设排布信息中和在图51B所示的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姿态、角度等均相同。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同一适配器,在所述预设排布信息中与所述标记结构46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在图51B所示的所述世界坐标系中与所述标记结构4611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
步骤5005、电子装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确定目标区域。
具体地,在电子装置将所述目标图像转换至如图51B所示的世界坐标系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装置即可在世界坐标系中,按照预设排布信息所包括的适配器阵列的排布情况,对世界坐标系所显示的插框表面进行分割以形成多个区域,其中,多个区域的排布方式与所述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多个适配器的排布方式相同,且一一对应。
例如,适配器阵列所包括的多个适配器按照N行M列的方式进行排布,则多个区域在世界坐标系中,也按照N行M列的方式进行排布以形成区域阵列,且每个区域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该区域对应的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相同。
例如,区域5301在区域阵列中,位于第2行第1列,则与区域5301对应的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也位于第2行第1列。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所获取到的所述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为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本实施例所示的目标区域可为所述区域阵列所包括的任一区域。
步骤5006、电子装置判断在目标区域中是否成功获取标签信息,若否,则执行步骤5007,若是,则执行步骤5008。
本实施例中,若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则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会显示在目标区域内,则所述电子装置即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成功获取所述标签信息。
例如,本实施例以标签信息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括图形信息,本实施例所示可在所述目标区域内,获取所述图形信息。
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电子装置还能够实现对插框的数字化管理过程,即,电子装置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成功获取到标签信息,则说明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所插设入的第一目标适配器,电子装置即可通过目标图像,确定出各个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从而实现了插框的适配器资源的数字化录入和管理,无需人工现场对光纤连接器组件和适配器之间的插设关系进行逐一的查看和录入,有效地提高了对插框的适配器资源进行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若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未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则所述电子装置无法在所述目标区域中,成功获取所述标签信息。
步骤5007、电子装置生成空闲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确定未从目标区域内成功获取所述标签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为未插设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空闲适配器。
所述电子装置即可生成空闲指示信息,所述空闲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例如,所述空闲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位于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第几行第几列。
本实施例对所述空闲指示信息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只要维护人员能够根据所述空闲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空闲适配器的具体位置即可。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通过目标图像即可确定出适配器阵列中,未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空闲适配器,以便于后续对空闲适配器分配对应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以实现光信号新的传输路径的配置,有效地提高了对光信号传输路径进行配置的效率。
步骤5008、电子装置根据第二预设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目标适配器对应的目标标签信息。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电子装置预先存储有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标签信息与不同的适配器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为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则需要将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插设入所述对应的适配器,才会实现光信号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只有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本体,为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和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才能够成功的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预设对应关系,存储了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和所述目标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即只有在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成功插入至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才会成功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步骤5009、电子装置判断标签信息是否与目标标签信息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5010,若否,则执行步骤5011。
本实施例所示的目的在于,识别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所插设的光纤连接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标签信息相同;
例如,若所述标签信息为二维码,则所述电子装置判断标签信息所包括的图形信息和所述目标标签所包括的图形信息是否相同。
若所述标签信息与目标区域中的标签信息相同,则说明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本体,为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
如所述标签信息与目标区域中的标签信息不相同,则说明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本体,不是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而说明在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获取到的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插入了错误的适配器。
步骤5010、电子装置生成识别成功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已确定所述标签信息与目标区域中的标签信息相同,即可生成所述成功指示信息,所述成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本体,为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事件。
维护人员即可根据所述识别成功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内已成功插入准确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步骤5011、电子装置生成识别失败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已确定所述标签信息与目标区域中的标签信息不相同,即可生成所述失败指示信息,所述失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中所插入的光纤连接器本体,不是所述目标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事件。
维护人员即可根据所述识别失败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已插入错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可选地,为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则所述失败指示信息还可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位置信息,可见,维护人员根据识别失败信息所包括的第一目标适配器的位置信息,在适配器阵列中,准确的对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进行定位。
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识别方法,能够通过目标图像对插框所包括的所有适配器是否已插入准确的光纤连接器本体进行批量识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在识别的过程中,无需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对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降低了识别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识别效率。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需明确的是,本应用场景仅用于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所示具体的描述仅为一种示例:
首先,将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插框,从而使得插框的整个面板均位于智能手机的摄像范围内,通过智能手机对插框进行拍照以获取目标图像。
具体地,由位于插框表面的右上角位置处的摄像头对插框的整个面板进行拍摄。
该目标图像可为图46所示,目标图像包括插框4601的整个面板,也包括插框4601的左上角、右上角以及左下角均贴合设置的标记结构4611。
其次,智能手机将目标图像传输给计算机。
再次,计算机在目标图像中识别出标记结构以及预设排布信息。
具体地,计算机的存储器已预先存储标记结构A和预设排布信息A的对应关系,标记结构B与预设排布信息B的对应关系,依次类推,标记结构N与预设排布信息N的对应关系,其中,标记结构A、标记结构B至标记结构N的区分,可为标记结构的形状的不同。
例如,标记结构A整体结构呈方形,标记结构B整体结构呈圆形,至标记结构N整体结构呈五角形。
如图46所示,标记结构呈方形,则计算机可获取与呈方形的标记结构A对应的预设排布信息A。
本示例中,预设排布信息A(如图51A所示)具体为:插框4601包括12列适配器以及12行适配器,以及12列适配器以及12行适配器中每个适配器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具体坐标。
该预设排布信息A还包括位于插框4601的左上角、右上角以及左下角均贴合设置的标记结构4611。
再次,计算机将目标图像转换至世界坐标系中。
具体地,如图46所示,计算机所获取到的目标图像在图像坐标系中,呈三维结构。
计算机将目标图像由图像坐标系转换至世界坐标系中,从而标记结构在图51A所示的预设排布信息A中相对插框表面的位置、姿态、角度与标记结构在世界坐标系中相对插框表面的位置、姿态、角度均相同。
本示例中,标记结构在预设排布信息和世界坐标系中,均位于插框表面的左上角、右上角以及左下角,标记结构的结构均呈正方形,每个标记结构在预设排布信息中与每个适配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预设排布信息和世界坐标系中均相同。
再次,计算机将包括插框表面的世界坐标系进行划分以确定多个区域。
具体地,在电子装置将所述目标图像转换至如图51B所示的世界坐标系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装置即可在世界坐标系中,按照预设排布信息所包括的适配器阵列的排布情况(12行12列),对世界坐标系所显示的插框表面进行分割以形成多个区域(12行12列)。
且在预设排布信息中位于第1行第1列的适配器与世界坐标系中位于第1行第1列的区域对应,在预设排布信息中位于第N行第M列的适配器与世界坐标系中位于第N行第M列的区域对应。
具体地,预设排布信息中位于第1行第1列的适配器与世界坐标系中位于第1行第1列的区域对应是指,在预设排布信息中,位于第1行第1列的适配器的中心点,与各个标记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所述世界坐标系中,位于第1行第1列的目标区域的中心点与各个标记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均相同。
再次,计算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确定目标区域。
例如,计算机确定位于世界坐标系中,位于第2行第1列的区域5301为目标区域。该目标区域5301对应的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也位于第2行第1列。
再次,若计算机在目标区域5301中成功读取二维码,则确定该目标区域5301对应的适配器已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若计算机在目标区域5301中未读取出二维码,则确定该目标区域5301对应的适配器为未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空闲适配器。
本示例以计算机在目标区域5301中成功读取二维码A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本示例所示的计算机的存储器还存储有二维码A所包括的图形信息A与适配器的标识A的对应关系。
其中,计算机可存储有工单系统,所述工单系统存储为实现光信号的成功的传输,则需要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
若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未插设于工单系统所指示的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错误的适配器中,则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无法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可见,本保证光信号的成功传输,则需要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对应的适配器A中,则本示例所示即可校验在世界坐标系中,目标区域5301对应的适配器是否为适配器A,若是,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设入准确地适配器中,若否,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未插设入准确地适配器中。
本示例中的计算机即可对目标区域对应的适配器的标识,与工单系统中二维码A对应的适配器的标识A是否相同。
即计算机判断对目标区域对应的适配器的标识是否为标识A。
若是,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工单系统所示的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有效地保证了光信号传输路径的导通。
计算机生成识别成功指示信息,其用于指示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工单系统所示的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的事件。
若否,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错误的适配器中,光信号传输路径未导通。
计算机生成识别失败指示信息,其用于指示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错误的适配器中的事件。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系统5200,以下结合图52至图55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5200包括插框5201,对所述插框5201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插框5201包括多个适配器,对所述适配器以及所述适配器如何固定设置在插框5201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九所示,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根据适配器所插设的器件的不同,对适配器进行区分,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插框5201的第一适配器5206为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5205的适配器,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5205的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插框5201的第二适配器5207为插设标识组件5208的适配器,以下对标识组件5208进行说明:
首先,对所述标识组件5208的作用进行说明:
以图46所示为例可知,在标签系统的使用过程中,插框中的所有适配器并不是时刻保持满配,其中,满配是指插框中的所有适配器均插设有光纤连接器组件。
为避免插框中的第二适配器5207的插接口进入灰尘,则本实施例可在第二适配器5207中插设入标识组件5208,有效地避免了第二适配器5207的插接口进入灰尘。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标识组件5208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标识组件5208包括防尘插头5209、延伸件5210和标识模块5211,所述防尘插头5209插设于所述第二适配器5207的插接口内,从而避免外部灰尘进入至所述第二适配器5207的插接口内。
所述延伸件5210分别与所述防尘插头5209和所述标识模块5211连接,所述延伸件5210的具体结构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的连接件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述标识模块5211具有标识表面5212,对所述标识表面5212的位置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的对目标表面的位置的说明,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标识表面5212位于摄像范围或可视范围内,对所述摄像范围以及可视范围的具体说明,请详见实施例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标识表面5212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适配器5207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例如,所述标识表面5212上可通过所设置的二维码、唯一标识符、条形码、颜色色块等指示所述第二适配器5207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又如,所述标识表面5212可处于空白的状态以指示所述第二适配器5207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又如,所述标识表面5212的整体结构呈特定的形状,如所述标识表面5212整体结构呈圆形、方形、矩形等任意形状。本实施例对标识表面5212不做限定,只要电子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标识表面5212确定出标识模块5211所插设入的所述第二适配器5207在插框中的位置。
本实施例所示的延伸件5210具有过纤通道,有效地避免插框上已插设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连接的光缆与延伸件5210之间出现硬接触,提高了光缆的安全,对所述延伸件5210设置过纤通道的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所示的连接件设置所述过纤通道的说明,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的有益效果的说明,请参见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而且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系统,能够在插框未满配的情况下,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第二适配器的插接口中。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十一提供了一种识别方法,对本实施例所示的识别方法所应用的标签系统的具体结构请详见实施例十一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以下结合图56对本实施例所示的识别方法的执行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5601、电子装置获取目标图像。
本实施例所示的步骤5601的具体执行过程,请详见图50所示的步骤5001所示,具体执行过程,不做赘述。
步骤5602、电子装置在所述目标图像中获取标签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可在所述目标图像中确定待识别的标签信息。
本实施例对如何确定所述标签信息的不做限定,例如,可连续获取两张所述目标图像,并分别对两个目标图像进行比对,若两个目标图像中,位于同一位置处有新增的标签信息,则确定对该标签信息进行识别。又如,电子装置可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多个标签信息逐一或随机进行识别。
步骤5603、电子装置根据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判断标签信息是否存在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若是,则执行步骤5605,若否,则执行步骤5604。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获取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标签信息与不同的第二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为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需要插设入的适配器。
具体地,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是指,为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则需要将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插设入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才会实现光信号的连通。
例如,本实施例以标签信息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包括图形信息,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所述图形信息与不同的第二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
可见,在电子装置从目标图像中获取到所述标签信息后,即可根据所述标签信息所包括的图形信息,在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中确定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
在电子装置确定出标签信息在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中,存在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则执行步骤5605,若电子装置确定出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则执行步骤5604。
步骤5604、电子装置生成提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确定出,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不存在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则说明未对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分配对应的适配器,即无需通过该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则电子装置即可生成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存在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的事件。
可选地,所述提示信息还可包括所述标签信息,维护人员根据该提示信息即可确定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无需被使用,则维护人员即可将该光纤连接器本体从所述插框中拔出。
步骤5605、电子装置根据目标图像确定标签信息在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电子装置为实现确定标签信息在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的目的,则所述电子装置首先需要根据目标图像确定出目标图像中的标签阵列。
本实施例所示的标签阵列为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至少部分标识表面和所述标签信息所形成的阵列,具体地,本实施例在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在所述插框上,且在所述标识组件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状态下,摄像头对所述插框进行拍摄所形成的目标图像即可包括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标签信息和所述标签组件的标识表面。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获取标签阵列的几种可选地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1
本实施例所示的插框可处于满配状态,即所述插框所包括的任一适配器均插设有光纤连接器组件或标识组件,则所述电子装置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分析即可确定出标签阵列中,每一行所包括的标签信息的数量以及标识表面的数量,还能够确定出所述标签阵列中,每一列所包括的标签信息的数量以及所述标识表面的数量,进而确定出所述适配器阵列的排布情况。
本实施例所示的设置于插框上的第三目标适配器用于插设所述标识组件,对所述第三目标适配器的具体说明,请详见上述实施例十一所示的第二适配器的说明,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例如,所述电子装置在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分析,可确定标签阵列的第1行包括8个标签信息以及2个标识表面。所述电子装置即可确定适配器阵列的第1行包括有10个适配器,对所述适配器阵列的说明,请详见上述实施例九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方式2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插框可不处于满配的状态,但电子装置为确定出所述标签阵列,则需要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每一列,插设一个或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或标识组件,还需要在所述适配器中的每一行,插设一个或多个光纤连接器组件或标识组件。
可见,所述标签阵列中的每一行均存在至少一个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所述标签阵列中的每一列均存在至少一个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
所述电子装置根据所述目标图像中的所述标签阵列,确定出所述标签阵列中,每一行所包括的标签信息的数量以及标识表面的数量,还能够确定出所述标签阵列中,每一列所包括的标签信息的数量以及所述标识表面的数量,进而确定出所述适配器阵列的排布情况。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标签阵列所包括的各标签信息以及所述标识表面的具体排布情况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电子装置能够基于目标图像中的标签阵列确定出标签阵列的具体排布情况即可。
在此种方式中,通常要借助电子装置内部的位姿传感器,获取对插框进行拍摄时的角度和位置信息,对已获取到的目标图像通过转换拒转转换至世界坐标系,实现目标图像中的标签阵列横竖方向准确,从而提高根据目标图像所获取到的标签阵列的准确性。
将世界坐标系的具体过程的说明,可实施例十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装置基于目标图像中的标签阵列横竖方向准确的状态,将目标图像转换至世界坐标系,并在世界坐标系中,对目标图像进行分割以形成包括多个区域的区域阵列,进而即可根据区域阵列准确的确定出标签阵列。
本实施例所示的划分而成的区域阵列所包括的多个区域的排布方式与所述标签阵列所包括的多个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的排布方式相同,且一一对应即可。
例如,标签阵列所包括的多个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按照N行M列的方式进行排布,则多个区域也按照N行M列的方式进行排布以形成区域阵列,且每个区域在区域阵列中的位置与该区域对应的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在标签信息中的位置相同。
方式3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插框可设置行数指示信息以及列数指示信息,所述行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在标签阵列中所位于的具体行数,所述列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对应的标签信息或标识表面在标签阵列中所位于的具体列数。
可见,所述标签信息对应的行数指示信息以及列数指示信息,即可确定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具体位置,标识表面对应的行数指示信息以及列数指示信息,即可确定出所述标识表面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具体位置。
例如,图52所示,所述插框的具有12列适配器以及12行适配器,则在所述插框每一列适配器的起始位置5214处,设置列数指示信息,具体如,列数指示信息可为字符“12”,字符“12”表示该字符位于同一列的适配器,均位于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第12列。还在所述插框每一行的起始位置5215处,设置行数指示信息,具体如,行数指示信息可为字符“6”,字符“6”表示该字符位于同一行的适配器,均位于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第6行。
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确定出目标图像中的标签阵列的具体排布情况,即可确定标签信息在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为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坐标,例如,所述标签信息具体位于第几行以及第几列。
步骤5606、电子装置根据标签信息在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根据如下所示的任一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对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说明,请详见实施例十一所示的第一适配器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方式1
首先,电子装置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该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所插入的第一目标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相同。
例如,若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为第1行第3列,则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所插入的第一目标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也为第1行第3列。
其次,电子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
所述电子装置可预先创建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见,在所述电子装置获取到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即可确定出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与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
方式2
首先,电子装置可预先创建第二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可见,在所述电子装置获取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即可确定出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与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
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电子装置还能够实现对插框的数字化管理过程,即,电子装置在获取到标签信息以及标签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状态下,则说明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所插设入的适配器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从而实现了插框的适配器资源的数字化录入和管理,无需人工现场对光纤连接器组件和适配器之间的插设关系进行逐一的查看和录入,有效地提高了对插框的适配器资源进行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步骤5607、电子装置判断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相同,若是,则执行步骤5608,若否,则执行步骤5609。
步骤5608、电子装置生成识别成功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已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相同,即可生成所述成功指示信息,所述成功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入至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中的事件。
维护人员即可根据所述识别成功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入至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中。
步骤5609、电子装置生成识别失败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子装置已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不相同,即可生成所述失败指示信息,所述失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与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不相同的事件。
维护人员即可根据所述识别失败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已插入错误的适配器中。
可选地,为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则所述失败指示信息还可包括所述标签信息的位置信息,可见,维护人员根据识别失败信息所包括的所述标签信息的位置信息,在标签阵列中,准确的对所述标签信息进行定位。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能够通过目标图像对目标图像所包括的所有标签信息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本体是否插设入对应的适配器进行批量识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在识别的过程中,无需通过专用的识别装置对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是否已插设入其对应的适配器内进行识别,降低了识别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识别效率。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需明确的是,本应用场景仅用于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所示具体的描述仅为一种示例:
首先,将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插框,从而使得插框的整个面板均位于智能手机的摄像范围内,通过智能手机对插框进行拍照以获取目标图像。
具体地,由位于插框表面的右上角位置处的摄像头对插框的整个面板进行拍摄。
首先,通过智能手机对插框进行拍照以获取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可为图52所示,以插框5201第1列所示为例,第1列的第一个适配器至第四个适配器所插设的均为标识模块,而第1列的第五个适配器至第十二个适配器所插设的均为光纤连接器组件。
其次,智能手机将目标图像传输给计算机。
再次,计算机在目标图像中,确定待识别的标签信息(二维码A)。
计算器获取连续接收到的两张目标图像A和B,且计算机接收目标图像A的时间早于接收目标图像B的时间。
若目标图像A中,位于第3行第5列的区域为呈红色的标识表面,则确定在适配器阵列中,位于第3行第5列的适配器所插设的为标识模块。
计算机在图像B中,对第3行第5列的区域进行检测,若在第3行第5列的区域检测到呈红色的标识表面,则说明第3行第5列的适配器依旧插设标识模块。
若在第3行第5列的区域检测到二维码A,则说明在适配器阵列中,位于第3行第5列的适配器,已插设了光纤连接器组件。
计算机即可确定在标签阵列中,位于第3行第5列的二维码A为待识别的标签信息。
其中,计算机可存储有工单系统,所述工单系统存储为实现光信号的成功的传输,则需要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
若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插设于工单系统所指示的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错误的适配器中,则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无法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可见,本保证光信号的成功传输,则需要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对应的适配器A中,则本示例所示即可识别待识别的二维码A,位于标签阵列中的第3行第5列,则计算机即可获取适配器阵列中,位于第3行第5列的适配器的标识。
即计算机已预先存储了适配器阵列中,每个适配器对应的第N行第M列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个适配器的标识。
计算机判断适配器阵列中,位于第3行第5列的适配器的标识是否为标识A。
若是,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工单系统所示的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有效地保证了光信号传输路径的导通。
计算机生成识别成功指示信息,其用于指示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工单系统所示的具有标识A的适配器中的事件。
若否,则说明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错误的适配器中,光信号传输路径未导通。
计算机生成识别失败指示信息,其用于指示二维码A所标识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已插入错误的适配器中的事件。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标签组件,所述标签组件的具体说明,请详见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八任一实施例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基于实施例十和实施例十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十和实施例十二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实施例十和实施例十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十和实施例十二任意一个所涉及的功能。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处理器所执行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Claims (56)

1.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中间件和尾套,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安装槽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杆和所述标签模块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容纳所述尾套和部分所述光缆。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设置卡持凹槽,所述中间件经由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盖,所述槽口的外侧形成滑轨,所述卡盖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处形成滑道,在所述滑道插设于所述滑轨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盖设于所述槽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为所述延伸杆;
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形成所述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连接,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多个弹性臂插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中间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口沿朝向所述插头的方向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安装槽进行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光缆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弹臂,所述弹臂的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所述弹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抵持端和作用端,所述抵持端和所述作用端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臂,所述作用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目标表面的位置处,所述作用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端对所述弹臂施加作用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旋转凸起,所述过渡杆设置有旋转孔,在所述旋转凸起插设于所述旋转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以所述旋转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17.一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系统包括插框,所述插框包括多个适配器,所述多个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光纤连接器组件插设于所述第一适配器内,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本体、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适配器包括第二适配器,所述标签系统还包括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包括防尘插头、延伸件和标识模块,所述防尘插头插设于所述第二适配器内,所述延伸件分别与所述防尘插头和所述标识模块连接,所述标识模块具有标识表面,所述标识表面与所述第二适配器位置相背,所述标识表面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适配器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系统还包括标记结构,所述标记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适配器的标识、所述第一适配器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标签信息的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和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插头、中间件和尾套,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安装槽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杆和所述标签模块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容纳所述尾套和部分所述光缆。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设置卡持凹槽,所述中间件经由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盖,所述槽口的外侧形成滑轨,所述卡盖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处形成滑道,在所述滑道插设于所述滑轨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盖设于所述槽口处。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为所述延伸杆;
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形成所述安装槽。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连接,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在所述多个弹性臂插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中间件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口沿朝向所述插头的方向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中间件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安装槽进行旋转。
3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光缆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33.根据权利要求17至32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弹臂,所述弹臂的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连接,所述弹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抵持端和作用端,所述抵持端和所述作用端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臂,所述作用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目标表面的位置处,所述作用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端对所述弹臂施加作用力,以改变所述间隙的大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旋转凸起,所述过渡杆设置有旋转孔,在所述旋转凸起插设于所述旋转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以所述旋转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35.根据权利要求17至33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36.一种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纤连接器本体,所述标签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标签模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目标表面,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连接件位置相背,所述目标表面用于设置标签信息,所述标签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槽和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标签模块连接,所述安装槽插设固定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中间件。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凹的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插设固定所述中间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杆和所述标签模块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容纳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尾套和部分光缆。
40.根据权利要求37至39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卡持凸起,所述中间件设置卡持凹槽,所述中间件经由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直至所述卡持凸起卡持固定在所述卡持凹槽内,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盖,所述槽口的外侧形成滑轨,所述卡盖与所述滑轨位置相对处形成滑道,在所述滑道插设于所述滑轨内的状态下,所述卡盖盖设于所述槽口处。
42.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第三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标签模块,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为所述延伸杆;
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端部位置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构件覆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相互扣合的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形成所述安装槽。
43.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设置有切槽,所述切槽的间隙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改变,直至所述中间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44.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沿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位置相对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弹性臂,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口连接,所述多个弹性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所述多个弹性臂之间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中间件。
45.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道,所述标签模块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光缆经由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延伸。
46.根据权利要求36至45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抵持端和作用端,所述抵持端和所述作用端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的弹臂,所述作用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目标表面的位置处,所述作用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抵持端对所述弹臂施加作用力,以改变所述弹臂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之间的间隙的大小。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旋转凸起,所述过渡杆设置有旋转孔,在所述旋转凸起插设于所述旋转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解锁件以所述旋转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48.根据权利要求36至44任一项所述的标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内凹形成有过纤通道。
49.一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为摄像头对插框进行拍摄所获取到的图像;
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所述插框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用于插设光纤连接器组件,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用于标识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所述标签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标签信息存在对应的第二目标适配器,所述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标签信息和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是否与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相同;
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为所述第二目标适配器。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图像确定所述标签信息在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所述标签阵列为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至少部分标识表面和所述标签信息所形成的阵列,所述标签阵列所包括的任一行存在至少一个所述标签信息或所述标识表面,所述标签阵列所包括的任一列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标签信息或所述标识表面,所述插框还包括第三目标适配器,所述第三目标适配器用于插设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的所述标识表面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目标适配器在所述插框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所述适配器阵列为插设在所述插框上的至少部分适配器所形成的阵列;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第一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在所述适配器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标签信息在所述标签阵列中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存在对应的目标标签信息,所述第二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的标识和所述目标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标签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标签信息相同;
若是,则确定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目标标签信息。
55.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获取标签信息和第一目标适配器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目标图像中获取标记结构;
在所述目标图像中确定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标记结构之间具有目标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对应,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与所述标记结构之间具有所述目标相对位置关系;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所述标签信息。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相对位置关系,在标签阵列中确定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获取到所述标签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适配器为未插设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适配器。
CN202010852565.8A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Pending CN111999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2565.8A CN111999819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EP21857160.2A EP4191300A4 (en) 2020-08-21 2021-03-23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LABEL SYSTEM, LABEL MODUL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BR112023003126A BR112023003126A2 (pt) 2020-08-21 2021-03-23 Conjunto de conector de fibra óptica, sistema de etiqueta, módulo de etiqueta e método de reconhecimento
MX2023002131A MX2023002131A (es) 2020-08-21 2021-03-23 Montaje de conector de fibra óptica, sistema de etiqueta, módulo de etiqueta y método de reconocimiento.
CA3190293A CA3190293A1 (en) 2020-08-21 2021-03-23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label system, label module, and recognition method
JP2023512387A JP2023537786A (ja) 2020-08-21 2021-03-23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ラベルシステム、ラベルモジュール及び認識方法
KR1020237008985A KR20230048432A (ko) 2020-08-21 2021-03-23 광 섬유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라벨 시스템, 라벨 모듈 및 식별 방법
PCT/CN2021/082311 WO2022037057A1 (zh) 2020-08-21 2021-03-23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US18/172,134 US20230204874A1 (en) 2020-08-21 2023-02-21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label system, label module, and recogni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2565.8A CN111999819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9819A true CN111999819A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2565.8A Pending CN111999819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4874A1 (zh)
EP (1) EP4191300A4 (zh)
JP (1) JP2023537786A (zh)
KR (1) KR20230048432A (zh)
CN (1) CN111999819A (zh)
BR (1) BR112023003126A2 (zh)
CA (1) CA3190293A1 (zh)
MX (1) MX2023002131A (zh)
WO (1) WO202203705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4559A (zh) * 2020-08-21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模块
CN113777718A (zh) * 2021-09-25 2021-12-10 浙江宏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与光纤配线架端口的组装结构
WO2022037057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US11295135B2 (en) 2020-05-29 2022-04-05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sset tracking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US11374808B2 (en) 2020-05-29 2022-06-28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utomated logging of patching operations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WO2023273352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8352A (zh) * 2012-06-07 2012-10-03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配对二维码标签对光纤跳线及光纤端口进行管理方法
EP2528012A1 (de) * 2011-05-27 2012-11-28 Data-Complex GmbH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einer Vielzahl von Aufnahmevorrichtungen
CN203365736U (zh) * 2013-08-07 2013-12-25 苏州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odn网络光纤活动连接器电子标签套件
CN203422501U (zh) * 2013-08-05 2014-02-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光纤连接器
WO2014060416A1 (en) * 2012-10-15 2014-04-24 Tyco Electronics Raychem Bvba Telecommunications fiber optic adapt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50092043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Exfo Inc. Multiple-fiber connector inspection
FR3022389A1 (fr) * 2014-06-17 2015-12-18 Hl Display Ab Porte-etiquette
CN105278061A (zh) * 2014-07-22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7111968A (zh) * 2014-12-18 2017-08-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部阵列的并行标记的制品和方法
JP2019066889A (ja) * 2019-02-01 2019-04-25 岡野電線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0658590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推拉件
CN110703397A (zh) * 2019-09-30 2020-01-17 罗浩瑜 一种光纤远程自动拔插设备及实现方法
CN111103662A (zh) * 2019-12-04 2020-05-05 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 带有在线插拔电子标签的sc光纤连接设备
CN214097870U (zh) * 2020-08-21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8938B2 (en) * 2008-08-21 2013-07-16 Telescent Inc. Braided fiber optic cross-connect switches
US9810859B2 (en) * 2013-08-21 2017-11-07 Mertek Industries, Llc Traceable networking cables with remote-released connectors
EP3732517A4 (en) * 2017-12-30 2021-11-17 Telescent Inc. AUTOMATED PHYSICAL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HIGH-RESOLUTION RFID AND OPTICAL SCANNING FOR THE SPATIAL LOCALIZATION OF RFID LABELS
CN111999819A (zh) * 2020-08-21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8012A1 (de) * 2011-05-27 2012-11-28 Data-Complex GmbH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einer Vielzahl von Aufnahmevorrichtungen
CN102708352A (zh) * 2012-06-07 2012-10-03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配对二维码标签对光纤跳线及光纤端口进行管理方法
WO2014060416A1 (en) * 2012-10-15 2014-04-24 Tyco Electronics Raychem Bvba Telecommunications fiber optic adapt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03422501U (zh) * 2013-08-05 2014-02-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光纤连接器
CN203365736U (zh) * 2013-08-07 2013-12-25 苏州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智能odn网络光纤活动连接器电子标签套件
US20150092043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Exfo Inc. Multiple-fiber connector inspection
FR3022389A1 (fr) * 2014-06-17 2015-12-18 Hl Display Ab Porte-etiquette
CN105278061A (zh) * 2014-07-22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7111968A (zh) * 2014-12-18 2017-08-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部阵列的并行标记的制品和方法
CN110658590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推拉件
JP2019066889A (ja) * 2019-02-01 2019-04-25 岡野電線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0703397A (zh) * 2019-09-30 2020-01-17 罗浩瑜 一种光纤远程自动拔插设备及实现方法
CN111103662A (zh) * 2019-12-04 2020-05-05 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 带有在线插拔电子标签的sc光纤连接设备
CN214097870U (zh) * 2020-08-21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组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5135B2 (en) 2020-05-29 2022-04-05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sset tracking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US11374808B2 (en) 2020-05-29 2022-06-28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utomated logging of patching operations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CN112034559A (zh) * 2020-08-21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模块
CN112034559B (zh) * 2020-08-21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模块
WO2022037057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WO2023273352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CN113777718A (zh) * 2021-09-25 2021-12-10 浙江宏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与光纤配线架端口的组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1300A1 (en) 2023-06-07
US20230204874A1 (en) 2023-06-29
CA3190293A1 (en) 2021-03-23
WO2022037057A1 (zh) 2022-02-24
BR112023003126A2 (pt) 2023-04-04
MX2023002131A (es) 2023-05-18
KR20230048432A (ko) 2023-04-11
JP2023537786A (ja) 2023-09-05
EP4191300A4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9819A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CN111999820B (zh) 一种标签系统、插框以及识别方法
US11940656B2 (en) Compact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11698496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adjustable polarity
CN213122358U (zh) 一种标签系统以及插框
CN112051644A (zh)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11295135B2 (en) Asset tracking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CN214097870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组件
US20230213707A1 (en) Male plug optical connectors configured for mating with dissimilar connector
EP3648002A1 (en) Circuit management systems
CN113396546B (zh) 光网络设备
CN112034559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以及标签模块
CN111213150A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
CN117666037A (zh) 数字标签模组、光纤连接器组件和通信设备
US20190079260A1 (en) Fiber optic multiport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ports for multi-use
CN117479052A (zh) 光网络资源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光网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