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9311A -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9311A
CN111669311A CN201910171589.4A CN201910171589A CN111669311A CN 111669311 A CN111669311 A CN 111669311A CN 201910171589 A CN201910171589 A CN 201910171589A CN 111669311 A CN111669311 A CN 111669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ic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iscussion
a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15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国宁
鲍丰
刘典
张黎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Dingtalk Holding Caym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15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9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69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9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可以包括:服务端在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客户端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Description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可以通过通讯应用实现消息收发,譬如该通讯应用可以为即时通讯应用或企业即时通讯应用,从而实现用户之间的高效沟通。通讯应用可以支持多种通讯形式,比如在用户与用户之间创建单聊会话,以实现用户之间的两两通讯,或者在多个用户之间建立群组,并基于该群组创建群聊会话,以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多方通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服务端在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客户端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
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
所述服务端用于在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所述客户端用于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第一请求单元,用于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
创建单元,用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端侧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侧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会话界面的示意图。
图5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通讯会话界面中示出话题入口的示意图。
图5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在通讯会话界面中示出话题入口的示意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话题讨论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话题讨论界面的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出功能菜单的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话题入口展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话题转发的示意图。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话题转发的示意图。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辑话题内容的示意图。
图1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群组内话题管理的示意图。
图1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1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网络12、若干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3、手机14和手机15等。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器11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服务器侧的程序,以实现该应用的相关业务功能,比如当该服务器11运行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的程序时,可以实现为该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的服务端。而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可由服务器11通过与手机13-15上运行的客户端进行配合,从而在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以及实现下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其他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不仅可以实现通讯功能,还可以作为诸多其他功能的集成化功能平台,比如对于审批事件(如请假、办公物品申领、财务等审批事件)、考勤事件、任务事件、日志事件等团体内部事件的处理,再比如订餐、采购等团体外部事件的处理,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较为具体地,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可以承载于相关技术中的即时通讯应用,比如企业即时通讯(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应用,例如Skype For
Figure BDA0001988109680000051
Microsoft
Figure BDA0001988109680000052
Figure BDA0001988109680000053
等。当然,即时通讯功能仅为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支持的通讯功能之一,该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还能够实现更多诸如上述的其他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手机13-15只是用户可以使用的一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实际上,用户显然还可以使用诸如下述类型的电子设备: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客户端侧的程序,以实现该应用的相关业务功能,比如当该电子设备运行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的程序时,可以实现为该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而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可由手机13-15通过与服务器11上运行的服务端进行配合,从而针对服务端创建的话题,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可以被预先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使得该客户端可以在该电子设备上被启动并运行;当然,当采用诸如HTML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时,无需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而对于手机13-15与服务器11之间进行交互的网络12,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在一实施例中,该网络12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和因特网。同时,手机13-15等电子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该网络12进行通讯交互,比如在任意两台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单聊会话;或者,若干电子设备可以参与至同一群聊会话,使得任一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电子设备向该群聊会话中的其他所有用户发送通讯消息。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端侧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手机13~15等),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运行某一应用的客户端程序,以配置为该应用的客户端。该客户端与上述的服务端相互配合,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服务器上运行上述应用的服务端程序,可以将该服务器配置为上述的服务端。例如,该应用可以为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或者普通的通讯应用,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尤其是在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所适用的团体办公场景下,团体成员之间经常涉及到各种工作内容的沟通,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适应于相关场景,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到针对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用户触发操作时,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生成相应的话题创建请求,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例如,用户触发操作可以包括对通讯消息的长按、重压等操作,或者选取针对通讯消息的“创建话题”功能选项,只要区别于其他操作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通讯方在基于通讯会话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通讯会话界面所含的每条通讯消息都可能涉及到新的话题,因而通讯方可以针对通讯会话界面中的任意通讯消息进行触发,以请求服务端创建相应的话题。通过对不同的通讯消息分别进行触发,可以分别创建相应的多个话题,即每一通讯会话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话题。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方可以对自己发送的通讯消息进行触发,也可以对收到的来自其他通讯方的通讯消息进行触发,均可以创建相应的话题。
步骤204,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话题存在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该话题讨论界面区别于上述的通讯会话界面,使得通讯方在该话题讨论界面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所产生的讨论信息仅存在于该话题讨论界面、不展示于通讯会话界面中,从而避免多个话题的内容同时出现在通讯会话界面时,造成针对不同话题的通讯消息相互穿插而影响正常通讯,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当同一通讯会话界面产生了多个话题时,每一话题分别存在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使得不同话题所产生的话题信息分别存在于不同的话题讨论界面中,从而避免不同话题所产生的话题信息之间相互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可以为群聊会话,该群聊会话的通讯方为相应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由于群聊场景下的通讯方往往数量较多,使得这些通讯方在实施通讯的过程中,相比于单聊会话而言可能产生更多的讨论主题,因而通过创建针对各个讨论主题的上述话题,可以避免不同讨论信息同时甚至穿插出现于同一通讯会话界面中,防止产生相互干扰,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可以为单聊会话,该单聊会话的通讯方为本端用户和对端用户,即单聊场景下的通讯方为两人。虽然单聊场景下的通讯方数量相对较少,但通讯方仍然可能同时涉及多个讨论主题,因而同样可以通过创建针对各个讨论主题的上述话题,避免不同讨论信息同时甚至穿插出现于同一通讯会话界面中,防止产生相互干扰,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包括上述通讯方(即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比如群聊场景下的通讯方为相应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单聊场景下的通讯方为本端用户和对端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包括该话题下的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其他参与者。例如,当上述通讯方针对话题产生相应的讨论信息时,服务端可以识别出讨论信息涉及的用户,如果涉及的用户为区别于通讯方的其他用户时,可以将该其他用户添加为上述的其他参与者。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讨论信息中包含“@用户X”或其他形式的内容时,服务端可以识别为该讨论信息涉及到“用户X”,如果该用户X为上述通讯方,则该用户X已经属于相关话题的参与者,如果该用户X并非上述通讯方,则服务端可以将该用户X添加为相关话题的参与者。
对于群聊场景而言,即便用户原本并非相关群组的群组成员,也可以在不加入该群组的情况下,直接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而省去了添加至群组的相关操作。同时,当该用户参与某一话题的讨论时,并不会接触到群聊会话产生的其他话题的讨论信息、该群聊会话内产生的通讯消息(包括历史通讯消息和该用户参与到话题后产生的通讯消息),可以避免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
对于单聊场景而言,譬如当用户A与用户B进行单聊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创建话题,并将诸如用户C(或更多用户)添加为该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在无需建立包含用户A、用户B和用户C的群组的情况下,使得用户A~用户C之间能够快捷地实现多方沟通,而省去了群组创建的相关操作。同时,当该用户C参与某一话题的讨论时,并不会接触到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单聊会话产生的其他话题的讨论信息、该单聊会话内产生的通讯消息(包括历史通讯消息和该用户参与到话题后产生的通讯消息),可以避免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创建话题的上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群聊会话对应的群组管理员或群主、单聊会话的任意通讯方等,可以具有对上述其他参与者的管理权限,从而根据需求(例如在完成讨论后)将上述的其他参与者踢出话题的讨论,避免长期参与讨论而增加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上述的其他参与者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退出话题,以降低对该其他参与者的干扰与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对应于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话题的关联信息。例如,该关联展示区域可以包括通讯消息的周边区域,比如通讯消息的底部、侧边处等。关联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讨论信息的总数量、未读讨论信息的数量、最近预设数量(比如最近一条、最近三条等)的讨论信息的预览内容(预览内容相比于全文信息而言,所含信息量可能相对较少,比如预览内容可能被限制为不超过10个字,而超出的部分可以不显示或通过如“…”的形式进行替代)、参与者的数量、参与者的名称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通过在通讯消息的关联展示区域中示出话题的关联信息,使得通讯方在不进入话题讨论界面的情况下,即可快速了解话题的参与情况、讨论情况等,从而据此确定是否进入话题讨论界面,可以减少对话题讨论界面的进入次数。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展示针对所述话题的预置快捷回复选项,比如该预置快捷回复选项可以包含诸如文字、表情符号(如emoji等)、图片等一种或多种元素,使得通讯方可以对相关话题进行快速回复,这一快速回复可以表达譬如通讯方对相关话题是否认同、是否关注等信息。进一步地,可以展示每一预置快捷回复选项被各个通讯方实施选择操作的统计结果,比如每一预置快捷回复选项的被选中次数等,使得通讯方可以在不进入话题讨论界面的情况下,基于该统计结果快速了解各个通讯方对相关话题的回复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话题入口,以在所述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换言之,当通讯会话界面中的某一通讯消息被创建了相应的话题后,通讯方可以通过触发(如点击)该通讯消息而快捷地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会话界面可以存在对应的话题入口展示列表,譬如通讯方可以通过触发该通讯会话界面所含的某一选项,以唤出该话题入口展示列表。那么,当通讯会话界面中的某一通讯消息被创建了相应的话题后,可以在上述的话题入口展示列表中生成针对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换言之,该话题入口展示列表用于展示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已产生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使得通讯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的任一话题入口,从而在该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提供会话入口列表界面,该会话入口列表界面包含本端用户已参与的所有通讯会话对应的会话入口,并且可以基于该会话入口进入相应的通讯会话界面。那么,客户端可以在会话入口列表界面中添加一界面入口,使得基于该界面入口可以进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用于展示本端用户已参与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因此,当通讯会话界面中的某一通讯消息被创建了相应的话题后,可以在上述的话题入口展示界面中生成针对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使得话题的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的任一话题入口,从而在该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当话题的参与者处于话题讨论界面时,可以参看到该话题讨论界面中产生的讨论信息;该参与者可以在话题讨论界面中发送讨论信息,使得其他参与者查看到该讨论信息。当话题的参与者并未处于话题讨论界面时,如果客户端收到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比如另一参与者发送了该新讨论信息,那么客户端可以针对该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例如,未读提醒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响铃、振动、在屏幕上显示提醒消息、在针对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可参见上述多个实施例所描述的多种情况)处显示预设图标或未读的新讨论信息的数量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本端用户关注所述话题时,客户端可以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当确定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时,客户端可以终止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其中,当本端用户属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时,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默认关注所述话题,而该本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对该话题取消关注,以避免受到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后,当所述话题产生与所述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时,可以自动为所述本端用户恢复关注所述话题。例如,所述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发送与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假定本端用户为“用户X”,那么该当讨论信息包含“@用户X”或其他预设形式的内容时,可以判定为与本端用户相关,从而自动为本端用户恢复对该话题的关注,使得本端用户可以收到针对上述话题的新讨论信息的未读提醒,还可以收到该话题下的历史讨论信息,以便于本端用户进行查看后,快速了解话题的讨论进度,并参与到针对该话题的后续讨论中。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话题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话题讨论界面中展示快捷跳转选项,使得参与者可以通过触发该快捷跳转选项,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快捷地跳转至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当然,如果该参与者并非相关通讯会话的通讯方,那么该参与者可能无法跳转至所述通讯会话界面,或者客户端可以自动向相关通讯会话的通讯方发送加入申请,并在申请通过后能够基于上述方式快捷跳转至所述通讯会话界面。
在一实施例中,当收到针对所述话题的第一转发指令时,可以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发起转发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转发指令用于将所述话题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比如该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区别于所述话题对应的通讯会话,因而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需要由通讯消息的发送方予以确认;相应的,根据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返回的确认信息,执行所述第一转发指令,否则拒绝执行该第一转发指令。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由通讯消息的发送方予以确认之外,譬如在群聊场景下可以由群组的群主或管理员予以确认,在单聊场景下由通讯双方予以确认。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执行收到的针对所述话题下的任一讨论信息的第二转发指令,以将所述任一讨论信息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比如该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可以包含或者区别于所述话题对应的通讯会话,因而通过对讨论信息进行转发,便于已参与但未查看讨论信息或未参与讨论的用户进行快速查看。
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发起群组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话题“转换”为群组。在创建新的群组后,可以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使得上述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基于被创建群组继续进行讨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可以被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使得被创建群组的成员可以通过查阅群组的历史通讯消息,便捷地查看先前产生的讨论信息,使得对相关话题内容的讨论得以持续,不会由于群组的创建而产生中断。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侧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1等),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运行某一应用的客户端程序,以配置为该应用的客户端。该客户端与上述的服务端相互配合,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服务器上运行上述应用的服务端程序,可以将该服务器配置为上述的服务端。例如,该应用可以为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或者普通的通讯应用,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尤其是在移动化团体办公平台所适用的团体办公场景下,团体成员之间经常涉及到各种工作内容的沟通,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适应于相关场景,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在检测到针对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用户触发操作时,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生成相应的话题创建请求,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使得服务端可以据此确定相应的通讯消息被触发。例如,用户触发操作可以包括对通讯消息的长按、重压等操作,或者选取针对通讯消息的“创建话题”功能选项,只要区别于其他操作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方可以对自己发送的通讯消息进行触发,也可以对收到的来自其他通讯方的通讯消息进行触发,均可以创建相应的话题。
步骤304,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通讯方在基于通讯会话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通讯会话界面所含的每条通讯消息都可能涉及到新的话题,因而通讯方可以针对通讯会话界面中的任意通讯消息进行触发,以请求服务端创建相应的话题。通过对不同的通讯消息分别进行触发,可以分别创建相应的多个话题,即每一通讯会话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话题。
在一实施例中,话题存在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该话题讨论界面区别于上述的通讯会话界面,使得通讯方在该话题讨论界面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所产生的讨论信息仅存在于该话题讨论界面、不展示于通讯会话界面中,从而避免多个话题的内容同时出现在通讯会话界面时,造成针对不同话题的通讯消息相互穿插而影响正常通讯,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当同一通讯会话界面产生了多个话题时,每一话题分别存在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使得不同话题所产生的话题信息分别存在于不同的话题讨论界面中,从而避免不同话题所产生的话题信息之间相互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可以为群聊会话,该群聊会话的通讯方为相应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由于群聊场景下的通讯方往往数量较多,使得这些通讯方在实施通讯的过程中,相比于单聊会话而言可能产生更多的讨论主题,因而通过创建针对各个讨论主题的上述话题,可以避免不同讨论信息同时甚至穿插出现于同一通讯会话界面中,防止产生相互干扰,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可以为单聊会话,该单聊会话的通讯方为本端用户和对端用户,即单聊场景下的通讯方为两人。虽然单聊场景下的通讯方数量相对较少,但通讯方仍然可能同时涉及多个讨论主题,因而同样可以通过创建针对各个讨论主题的上述话题,避免不同讨论信息同时甚至穿插出现于同一通讯会话界面中,防止产生相互干扰,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将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即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包括上述通讯方,比如群聊场景下的通讯方为相应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单聊场景下的通讯方为本端用户和对端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获取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并将所述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用户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例如,当上述通讯方针对话题产生相应的讨论信息时,服务端可以识别出讨论信息涉及的用户,如果涉及的用户为区别于通讯方的其他用户时,可以将该其他用户添加为上述的其他参与者。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讨论信息中包含“@用户X”或其他形式的内容时,服务端可以识别为该讨论信息涉及到“用户X”,如果该用户X为上述通讯方,则该用户X已经属于相关话题的参与者,如果该用户X并非上述通讯方,则服务端可以将该用户X添加为相关话题的参与者。
对于群聊场景而言,即便用户原本并非相关群组的群组成员,也可以在不加入该群组的情况下,直接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而省去了添加至群组的相关操作。同时,当该用户参与某一话题的讨论时,并不会接触到群聊会话产生的其他话题的讨论信息、该群聊会话内产生的通讯消息(包括历史通讯消息和该用户参与到话题后产生的通讯消息),可以避免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
对于单聊场景而言,譬如当用户A与用户B进行单聊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创建话题,并将诸如用户C(或更多用户)添加为该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在无需建立包含用户A、用户B和用户C的群组的情况下,使得用户A~用户C之间能够快捷地实现多方沟通,而省去了群组创建的相关操作。同时,当该用户C参与某一话题的讨论时,并不会接触到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单聊会话产生的其他话题的讨论信息、该单聊会话内产生的通讯消息(包括历史通讯消息和该用户参与到话题后产生的通讯消息),可以避免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创建话题的上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群聊会话对应的群组管理员或群主、单聊会话的任意通讯方等,可以具有对上述其他参与者的管理权限,从而根据需求(例如在完成讨论后)将上述的其他参与者踢出话题的讨论,避免长期参与讨论而增加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上述的其他参与者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退出话题,以降低对该其他参与者的干扰与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当本端用户属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时,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默认关注所述话题,而该本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对该话题取消关注,以避免受到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后,当所述话题产生与所述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时,可以自动为所述本端用户恢复关注所述话题。例如,所述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发送与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假定本端用户为“用户X”,那么该当讨论信息包含“@用户X”或其他预设形式的内容时,可以判定为与本端用户相关,从而自动为本端用户恢复对该话题的关注,使得本端用户可以收到针对上述话题的新讨论信息的未读提醒,还可以收到该话题下的历史讨论信息,以便于本端用户进行查看后,快速了解话题的讨论进度,并参与到针对该话题的后续讨论中。
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在收到针对所述话题的第一转发指令时,可以生成相应的转发请求,使得服务端可以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发起该转发请求,并将该通讯消息的发送方返回的确认消息或拒绝消息发送至客户端。其中,根据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返回的确认信息,客户端可以执行所述第一转发指令,从而将已创建的话题转发至该第一转发指令所指示的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否则,客户端可以拒绝执行该第一转发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通过执行收到的针对所述话题下的任一讨论信息的第二转发指令,从而请求服务端配合将所述任一讨论信息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比如该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可以包含或者区别于所述话题对应的通讯会话,因而通过对讨论信息进行转发,便于已参与但未查看讨论信息或未参与讨论的用户进行快速查看。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根据收到的群组创建请求,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话题“转换”为群组。在创建新的群组后,可以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使得上述话题的参与者可以基于被创建群组继续进行讨论。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将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使得被创建群组的成员可以通过查阅群组的历史通讯消息,便捷地查看先前产生的讨论信息,使得对相关话题内容的讨论得以持续,不会由于群组的创建而产生中断。
为了便于理解,以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为例,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会话界面的示意图。用户A使用的电子设备被配置为企业即时通讯应用T的客户端,并向用户A呈现如图4所示的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包括用户A所处群组“X项目组”对应的通讯会话界面40,该通讯会话界面40用于展示群组“X项目组”对应的通讯会话中产生的通讯消息,比如用户D发出的通讯消息401、用户E发出的通讯消息402、用户F发出的通讯消息403等,该群组“X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同样可以在自身使用的电子设备上查看到上述的通讯消息401~403。用户A作为群组“X项目组”的成员,也可以通过通讯会话界面40发送通讯消息,并展示于通讯会话界面40中,以及其他成员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上。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讯消息401-402的内容与“例会”相关,而通讯消息403的内容与“产品功能”相关,这些不同内容的通讯消息交杂出现在通讯会话界面40中,容易产生相互影响,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沟通。因此,用户A可以通过对通讯消息403进行触发,比如通过鼠标进行点击等,唤出如图4所示的功能选项菜单404,并通过触发该功能选项菜单404所含的创建话题选项405,创建针对通讯消息403的话题。
图5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通讯会话界面中示出话题入口的示意图。在针对通讯消息403的话题被创建后,可以将上述的通讯消息403转换为如图5A所示的话题入口50,该话题入口50可以包含上述通讯消息403的内容,同时可以连接至该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使得譬如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话题入口50而快捷地进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图5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在通讯会话界面中示出话题入口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在话题入口50的关联区域(如底部或其他周边位置)可以示出添加表情选项502,使得群组“X项目组”的成员可以通过触发该添加表情选项502,为话题入口50添加相应的表情,以表达成员对该话题的态度、心情、支持情况等信息,并且客户端可以在话题入口50的关联区域展示成员对表情的选择情况的统计信息,比如图5B中由用户A和用户C选择了表情“大笑”、用户F选择了表情“捂嘴”等。上述的“表情”可以为一种预置的快捷回复图案,而除了这种形式之外,还可以使用文字、符号、图片等其他类型的预置快捷回复选项,以便群组成员能够据此快速生成类似于上述“表情”的快捷回复信息。
此外,还可以在话题入口50的关联区域展示针对该话题产生的讨论信息的数量,比如图5B中通过“6条回复”表明讨论信息的数量为6条。当然,还可以对诸如参与讨论的用户数量、用户名称、最近一条讨论信息的预览内容等进行展示,以便用户A或其他用户快速了解该话题的讨论情况,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话题讨论界面的示意图。当检测到用户A触发上述的话题入口50后,客户端可以进入如图6所示的话题讨论界面60;当然,用户A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入该话题讨论界面60,下文将对此进行描述,此处暂不赘述。除了用户A之外,群组“X项目组”中的其他成员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用户A的操作,以进入类似于图6所示的话题讨论界面60。
如图6所示,话题讨论界面60可以为叠加显示于上述的通讯会话界面40“上方”的悬浮窗口,仅覆盖通讯会话界面40的一部分区域,当然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当用户A使用手机等屏幕尺寸较小的电子设备时,为了对话题讨论界面60的内容进行清晰展示,可以将该话题讨论界面60作为正常界面进行全屏展示,而非图6所采用的悬浮窗口。
话题讨论界面60可以包括主题内容601,该主题内容601默认与用于生成该话题的通讯消息相同,比如图6所示的主题内容601与上述通讯消息403的内容相同。
话题讨论界面60可以包括添加表情选项602,其功能类似于上述的添加表情选项502,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用户A对添加表情选项502的触发结果,可以透入话题讨论界面60中,且用户A对添加表情选项602的触发结果,也可以透入上述的通讯会话界面40中,使得用户A可以随意选择对添加表情选项502或添加表情选项602进行触发。
群组“X项目组”的成员被默认配置为上述话题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可以在话题讨论界面60中针对该话题发送讨论信息,比如用户A可以在话题讨论界面60中查看到用户E发送的讨论信息603、用户B发送的604等。话题讨论界面60可以包括输入框605,用户A可以通过该输入框605生成并发送讨论信息,使得该讨论信息被展示于话题讨论界面60中。当用户A通过输入框605生成讨论信息时,话题讨论界面60中可以示出选项606:如果用户A选中该选项606,那么生成的讨论信息除了在话题讨论界面60中被发送之外,还被发送至上述的通讯会话界面40中;如果用户A未选中该选项606,那生成的讨论信息仅在话题讨论界面60中被发送。
例如,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话题讨论界面的示意图。当用户A生成并发送讨论信息后,该话题讨论界面60中可以示出如图7所示的讨论信息607,以供话题的其他参与者进行查看。根据各个参与者对该讨论信息607的查看情况,可以生成相应的“未读”或“已读”标记,比如图7中显示有32人未读、64人已读。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出功能菜单的示意图。当检测到用户A触发如图6所示的扩展选项70后,客户端可以示出如图8所示的功能菜单80,该功能菜单80中包含若干功能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对已创建的话题实施预设操作。
功能菜单80可以包括“取消关注”选项。由于用户A属于群组“X项目组”的成员,而上述话题是基于该群组内的通讯消息403而创建,因而包括该用户A在内的所有群组成员均可以被服务端默认配置为关注该话题,从而能够收到针对该话题的未读提醒。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话题入口展示界面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客户端可以包含会话入口列表界面90,该会话入口列表界面90在相关技术中用于展示通讯会话对应的会话入口,比如通过触发会话入口“X项目组”可以进入如图4所示的通讯会话界面40,而本说明书中在会话入口列表界面90中添加了界面入口901,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界面入口901的方式,转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用于展示用户A已参与的所有话题的话题入口。
在一实施例中,当用户A关注的话题产生新讨论信息时,如果用户A并未处于如图6所示的话题讨论界面60,那么客户端可以在譬如界面入口901处生成提醒消息,该提醒消息可以为未读消息的数量,比如通过“②”表示存在2条未读状态的讨论信息(类似于相关技术中对通讯消息进行未读提醒的操作)。而当用户A触发进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后,可以具体查看未读状态的新讨论信息所属的话题、该新讨论信息的内容等。例如图9所示,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可以对话题入口903、话题入口904进行展示,该话题入口903-904均为上述话题“X项目组”对应的入口,即用户A通过触发该话题入口903或话题入口904可以转入诸如图6所示的话题讨论界面60,而话题入口903与话题入口904的差异在于:话题入口903用于展示用户E发送的讨论信息、话题入口904用于展示用户B发送的讨论信息。
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还可以对话题入口905进行展示,该话题入口905对应于话题“软件部门”,且该话题入口905包含用户C发送的讨论信息,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可以示出“下面的内容你都看过啦”,从而告知用户A其已经阅读过相应话题入口对应的讨论信息。
由于用户A被默认配置为关注话题“X项目组”、“软件部门”等,因而可以在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接收和查看到上述的话题入口903~905等;而如果用户A对某一话题不感兴趣,可以点击相应话题入口处的“取消关注”,或者上述功能菜单80中包含的“取消关注”,从而取消对相关话题的关注,那么用户A将不会在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接收和查看到相应的话题入口,也不会收到相关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的未读提醒。
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可以包括图9所示的邀请消息906,使得用户A即便并非群组“项目Y”的成员,也可以在该群组“项目Y”中创建了某一话题后,通过由用户H(用户H为群组“项目Y”的成员)发送包含“@用户A”的讨论信息,使得用户A能够收到邀请消息906,从而通过触发邀请消息906对应的“关注”选项,实现对相关话题的关注;当然,用户A也可以触发“忽略”或不处理,从而避免关注相关话题。在其他场景下,当用户H发出包含“@用户A”的讨论信息后,甚至可以自动将用户A配置为关注相关话题,而无需用户A手动触发“关注”选项,使得用户A能够快速加入对相关话题的讨论,以满足高效沟通的需求。
在一些情况下,用户A与用户H之间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用户H才能够邀请用户A关注上述话题。例如,这一条件可以与相应群组的类型相关:当群组“项目Y”为内部群时,用户A与用户H应当属于同一企业;当群组“项目Y”为合作群时,用户A与用户H属于同一企业,或者两者分属的企业之间具有合作关系;当群组“项目Y”为普通群时,用户A与用户H可以属于同一企业、属于具有合作关系的不同企业、存在好友关系等。
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可以包括“我参与的话题”筛选选项907,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筛选选项907,筛选出自身已参与的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而将诸如邀请消息906等非话题入口的内容筛除,便于用户A进行查看。
上述的功能菜单80可以包括“权限设置”选项、“转发”选项。通过触发“转发”选项,用户A可以对话题讨论界面60对应的话题进行转发,以便被转发的用户快捷地进入该话题讨论界面60。在一种情况下,用户A可以对话题进行随意转发,但可能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权限设置”选项对话题进行权限设置,从而限制对相应话题的转发操作。例如,可由发出通讯消息403的用户F或者群组“X项目组”的群主、管理员等,通过上述的“权限设置”选项对话题进行权限设置,比如限制为仅能够转发至群组“X项目组”、能够转发至特定的企业员工或企业内群组、能够转发至所有的企业员工或企业内部群组、能够转发至任意群组或个人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话题转发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客户端可以包含会话入口列表界面1000,本说明书中的会话入口列表界面1000除了用于展示通讯会话对应的会话入口之外,还在会话入口列表界面1000中添加了界面入口1001,使得用户F可以通过触发该界面入口1001的方式,转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1002,该话题入口展示界面1002用于展示用户A已参与的所有话题的话题入口,比如话题入口1005-1006等。
当用户C(或其他的话题参与者)将上述话题“X项目组”转发至群组“软件部门”时,如果该群组“软件部门”属于用户F已设定的允许转发的群组,那么用户F可以收到如图10所示的通知消息1003,使得用户F可以获知相关转发情况。当用户C(或其他的话题参与者)希望将上述话题“X项目组”转发至某一个人或群组,但该个人或群组并非用户F已设定的允许转发的对象时,用户F可以收到如图10所示的权限申请消息1004,该权限申请消息1004可以包含用户C的留言,以向用户F说明其转发的缘由等,使得用户F可以确定是否允许实施本次转发。用户F对权限申请消息1004的处理结果,可以为临时性的、不影响后续产生的其他转发操作(比如用户F选择“同意”时,后续针对同一对象转发时仍需发送权限申请);或者,该处理结果可以为针对转发权限的设置操作,会影响后续产生的其他转发操作(比如当用户F选择“同意”时,后续针对相同的对象可以直接转发、无需申请)。例如,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话题转发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用户F同意用户C将话题转发至群组“软件部门”时,用户A可以在该群组“软件部门”对应的通讯会话界面1100中查看到相应的通讯消息1101,该通讯消息1101可以包括被转发的话题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包括用户C添加的通讯消息内容(如“@所有人这个事情大家一起参与一下”)。该通讯消息1101可以作为话题入口,使得用户A或其他群组成员可以通过触发该通讯消息1101,快捷地转入如图6所示的话题讨论界面60。
另外,用户F还可以通过触发“我参与的话题”筛选选项1007,筛选出自身已参与的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而将诸如通知消息1003、权限申请消息1004等非话题入口的内容筛除,便于用户F进行查看。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编辑内容”选项,使得诸如用户A或其他参与者,可以基于该选项对话题的内容进行编辑。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辑话题内容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当任一参与者对话题的内容进行编辑后,可以标示为“编辑过”;同时,当用户A实施触发操作时,譬如点击“编辑过”或将鼠标的光标悬停在“编辑过”上方时,可以示出如图12所示的提示框1201,该提示框1201可以包含“用户E在2019.3.5编辑过”等内容,以表明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名称、编辑时刻(该编辑时刻可以更加精确,譬如精确至分或秒等)等信息。
此外,当发出讨论信息的用户发生状态变化时,比如当用户B已离职时,可以通过在其名称后添加离职标识1202,使得其他用户能够快速了解;当然,除了离职之外,上述状态还可以包括职位变化、是否休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群内查看”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选项而快速跳转至群组“X项目组”的通讯会话界面40;尤其是,当用户A并非通过触发话题入口50进入话题讨论界面60,而是通过诸如话题入口903或904进入话题讨论界面60时,可以快捷地实现上述的界面跳转。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DING”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选项而快捷地发送提醒消息,该提醒消息的接收方可以为相关话题的参与者,该提醒消息的类型可以为即时通讯消息、短信和电话(接通后播放语音)中至少之一,该提醒消息的内容可以包括相关话题的内容及其讨论信息等。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任务”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选项而快捷地创建任务,该任务的执行者可以为相关话题的参与者,任务内容可以包括相关话题的内容及其讨论信息等。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日程”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选项而快捷地创建日程,该日程的内容可以包括相关话题的内容及其讨论信息等。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复制”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选项而快捷地复制相关话题的内容。
上述的功能菜单可以包括“翻译”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该选项而快捷地翻译相关话题的内容。
除了在通讯会话界面40内包含话题入口50,或者在话题入口展示界面902内包含话题入口903-904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入上述的话题讨论界面60。例如,图1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群组内话题管理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用户A可以在群组“X项目组”的通讯会话界面40中,通过触发诸如设置选项1300而唤出相应的群组设置界面1301,该群组设置界面1301中包含列表入口1302,使得用户A可以进一步触发该列表入口1302而唤出话题入口展示列表,该话题入口展示列表包含在群组“X项目组”内已创建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便于用户A对群组“X项目组”内创建的话题进行查看或管理,比如快速进入某一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等。
图1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4,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402、内部总线1404、网络接口1406、内存14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4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4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4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4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客户端侧的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5,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请求单元1501,用于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生成单元1502,用于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单元1501具体用于:
检测到针对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用户触发操作;
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生成相应的话题创建请求,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话题的参与者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其他参与者。
可选的,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为群聊会话或单聊会话。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展示单元1503,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对应于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话题的关联信息。
可选的,所述关联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讨论信息的总数量、未读讨论信息的数量、最近预设数量的讨论信息的预览内容、参与者的数量、参与者的名称。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展示单元1504,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展示针对所述话题的预置快捷回复选项;
第三展示单元1505,用于展示每一预置快捷回复选项被各个通讯方实施选择操作的统计结果。
可选的,还包括:
配置单元1506,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话题入口,以在所述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或者,
第一生成单元1507,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话题入口展示列表中,生成针对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所述话题入口展示列表用于展示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已产生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以在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或者,
第二生成单元1508,用于在话题入口展示界面中生成针对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所述话题入口展示界面用于展示本端用户已参与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以在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可选的,还包括:
提醒单元1509,用于当未处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时,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可选的,当本端用户属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时,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默认关注所述话题;
所述提醒单元1509具体用于:当所述本端用户关注所述话题时,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所述装置还包括:终止单元1510,用于当确定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时,终止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可选的,还包括:
恢复单元1511,用于在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后,当所述话题产生与所述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时,为所述本端用户恢复关注所述话题。
可选的,还包括:
第四展示单元1512,用于根据所述话题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话题讨论界面中展示快捷跳转选项;
跳转单元1513,用于当所述快捷跳转选项被触发时,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跳转至所述通讯会话界面。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请求单元1514,用于当收到针对所述话题的第一转发指令时,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发起转发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转发指令用于将所述话题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
第一执行单元1515,用于根据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返回的确认信息,执行所述第一转发指令。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1516,用于执行收到的针对所述话题下的任一讨论信息的第二转发指令,以将所述任一讨论信息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三请求单元1517,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起群组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并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
可选的,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被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
图1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6,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602、内部总线1604、网络接口1606、内存16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6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6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6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6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服务端侧的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7,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1701,用于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
话题创建单元1702,用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1703,用于将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单元1704,用于获取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第二配置单元1705,用于将所述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用户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
可选的,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为群聊会话或单聊会话。
可选的,还包括:
群组创建单元1706,用于根据收到的群组创建请求,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
成员配置单元1707,用于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
可选的,还包括:
信息配置单元1708,用于将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8)

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端在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客户端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2.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包括:
检测到针对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用户触发操作;
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生成相应的话题创建请求,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其他参与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为群聊会话或单聊会话。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对应于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话题的关联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讨论信息的总数量、未读讨论信息的数量、最近预设数量的讨论信息的预览内容、参与者的数量、参与者的名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展示针对所述话题的预置快捷回复选项;
展示每一预置快捷回复选项被各个通讯方实施选择操作的统计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话题入口,以在所述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或者,
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话题入口展示列表中,生成针对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所述话题入口展示列表用于展示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已产生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以在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或者,
在话题入口展示界面中生成针对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所述话题入口展示界面用于展示本端用户已参与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以在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未处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时,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本端用户属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时,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默认关注所述话题;
所述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包括:当所述本端用户关注所述话题时,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时,终止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后,当所述话题产生与所述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时,为所述本端用户恢复关注所述话题。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话题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话题讨论界面中展示快捷跳转选项;
当所述快捷跳转选项被触发时,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跳转至所述通讯会话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收到针对所述话题的第一转发指令时,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发起转发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转发指令用于将所述话题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
根据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返回的确认信息,执行所述第一转发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执行收到的针对所述话题下的任一讨论信息的第二转发指令,以将所述任一讨论信息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服务端发起群组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并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被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
18.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
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将所述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用户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为群聊会话或单聊会话。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收到的群组创建请求,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
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
24.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
所述服务端用于在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所述客户端用于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25.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请求单元,用于向服务端发起针对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话题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到针对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的用户触发操作;
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生成相应的话题创建请求,并发送至所述服务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其他参与者。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为群聊会话或单聊会话。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展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对应于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展示区域中,展示所述话题的关联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讨论信息的总数量、未读讨论信息的数量、最近预设数量的讨论信息的预览内容、参与者的数量、参与者的名称。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展示单元,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展示针对所述话题的预置快捷回复选项;
第三展示单元,用于展示每一预置快捷回复选项被各个通讯方实施选择操作的统计结果。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话题入口,以在所述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或者,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话题入口展示列表中,生成针对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所述话题入口展示列表用于展示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中已产生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以在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或者,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在话题入口展示界面中生成针对所述话题讨论界面的话题入口,所述话题入口展示界面用于展示本端用户已参与的所有话题对应的话题入口,以在任一话题入口被触发时转入相应的话题讨论界面。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醒单元,用于当未处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时,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本端用户属于所述话题的参与者时,所述本端用户被配置为默认关注所述话题;
所述提醒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本端用户关注所述话题时,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所述装置还包括:终止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时,终止针对所述话题所产生的新讨论信息进行未读提醒。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恢复单元,用于在所述本端用户对所述话题取消关注后,当所述话题产生与所述本端用户相关的讨论信息时,为所述本端用户恢复关注所述话题。
3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展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话题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话题讨论界面中展示快捷跳转选项;
跳转单元,用于当所述快捷跳转选项被触发时,从所述话题讨论界面跳转至所述通讯会话界面。
3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请求单元,用于当收到针对所述话题的第一转发指令时,向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发起转发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转发指令用于将所述话题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返回的确认信息,执行所述第一转发指令。
3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收到的针对所述话题下的任一讨论信息的第二转发指令,以将所述任一讨论信息转发至一个或多个通讯会话中。
3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请求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起群组创建请求,以指示所述服务端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并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被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
41.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通讯会话界面内的通讯消息被触发;
话题创建单元,用于针对被触发的通讯消息创建相应的话题,所述话题对应的话题讨论界面用于展示通讯方针对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的通讯方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话题的讨论信息;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讨论信息涉及且区别于所述通讯方的用户配置为所述话题的参与者。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会话界面对应的通讯会话为群聊会话或单聊会话。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群组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群组创建请求,针对所述话题创建相应的群组;
成员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话题的参与者配置为被创建群组的成员。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话题下的讨论信息配置为被创建群组中的通讯消息。
4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2-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171589.4A 2019-03-07 2019-03-07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669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1589.4A CN111669311A (zh) 2019-03-07 2019-03-07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1589.4A CN111669311A (zh) 2019-03-07 2019-03-07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9311A true CN111669311A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8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1589.4A Pending CN111669311A (zh) 2019-03-07 2019-03-07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69311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187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华世界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从群聊快捷切换进入话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35188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华世界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群聊信息转化为话题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350924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398727A (zh) * 2020-11-06 2021-02-23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422409A (zh) * 2020-11-06 2021-02-2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435136A (zh) * 2020-11-23 2021-03-02 浙江天眼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在线交流互动平台
CN112616066A (zh) * 2020-12-16 2021-04-06 酷得少年(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播的小组讨论系统及方法
CN112684961A (zh) * 2020-12-30 2021-04-2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会话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3259221A (zh) * 2021-04-01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41441A (zh) * 2021-08-27 2021-11-1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22463A (zh) * 2022-01-17 2022-04-2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95969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5118691A (zh) * 2022-06-22 2022-09-27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134316A (zh) * 2021-03-18 2022-09-30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话题展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6913B1 (en) * 2013-09-09 2014-03-18 LavaRipples, LLC Discussion-topic, social network systems
CN105915436A (zh) * 2015-02-13 2016-08-31 阿瓦亚公司 基于主题的即时消息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78792A (zh) * 2016-05-16 2016-09-28 泉州市协升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多人聊天话题的管理方法
CN108494572A (zh) * 2018-03-19 2018-09-0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群组的话题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9151044A (zh) * 2018-09-06 2019-01-04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6913B1 (en) * 2013-09-09 2014-03-18 LavaRipples, LLC Discussion-topic, social network systems
CN105915436A (zh) * 2015-02-13 2016-08-31 阿瓦亚公司 基于主题的即时消息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78792A (zh) * 2016-05-16 2016-09-28 泉州市协升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多人聊天话题的管理方法
CN108494572A (zh) * 2018-03-19 2018-09-0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群组的话题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9151044A (zh) * 2018-09-06 2019-01-04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187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华世界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从群聊快捷切换进入话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35188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华世界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群聊信息转化为话题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422409B (zh) * 2020-11-06 2022-07-2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2095969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422409A (zh) * 2020-11-06 2021-02-2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398727A (zh) * 2020-11-06 2021-02-23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JP7467775B2 (ja) 2020-11-06 2024-04-15 北京字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情報処理方法、装置、端末及び記憶媒体
CN112350924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435136A (zh) * 2020-11-23 2021-03-02 浙江天眼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在线交流互动平台
CN112616066A (zh) * 2020-12-16 2021-04-06 酷得少年(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播的小组讨论系统及方法
CN112616066B (zh) * 2020-12-16 2022-09-23 酷得少年(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播的小组讨论系统及方法
CN112684961A (zh) * 2020-12-30 2021-04-2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会话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2684961B (zh) * 2020-12-30 2023-06-23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会话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15134316A (zh) * 2021-03-18 2022-09-30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话题展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134316B (zh) * 2021-03-18 2024-03-12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话题展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59221A (zh) * 2021-04-01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41441A (zh) * 2021-08-27 2021-11-1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22463A (zh) * 2022-01-17 2022-04-29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18691A (zh) * 2022-06-22 2022-09-27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 即时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9311A (zh) 通讯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02164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various types of calls including text call, SMS call and media post call
CN109905315B (zh) 群组任务的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EP3105711B1 (en)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in instant communication
CN109005098B (zh) 任务提醒方法及装置、提醒消息的生成和展示方法及装置
US20160014059A1 (en) Presenting one or more types of interface(s) or media to calling and/or called user while acceptance of call
JP2019083565A (ja) 新規の通信およびメッセージシステム
US20130094642A1 (en) Call scheduling system
US20060242234A1 (en) Dynamic group formation for social interaction
WO201516135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lating to visual communications
CN109005517B (zh) 活动提醒方法、活动提醒消息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1301817B2 (en) Live meeting information in a calendar view
US949715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conversations
US11301818B2 (en) Live meeting object in a calendar view
CN109559084B (zh) 任务生成方法及装置
US20150281144A1 (en) Cross-client subscription to groups
US11349960B2 (en) Integration of client system groups
CN112242948B (zh) 群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10191415A1 (en) Communication setup
CN115604212A (zh) 一种邮件发送的方法、相关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64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