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9755A -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9755A
CN111499755A CN202010218478.7A CN202010218478A CN111499755A CN 111499755 A CN111499755 A CN 111499755A CN 202010218478 A CN202010218478 A CN 202010218478A CN 111499755 A CN111499755 A CN 111499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antibody
leu
thr
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8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J·弗里曼
A·H·夏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vard College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rvard College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vard College,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filed Critical Harvard College
Publication of CN111499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97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2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B7 molecules, e.g. CD80, CD8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7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vertebrates
    • A01K67/0275Genetically modified vertebrates, e.g. transgenic
    • A01K67/0278Knock-in vertebrates, e.g. humanised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ulcers, gastritis or reflux esophagitis, e.g. antacids, inhibitors of acid secretion, mucosal prote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6Antipsoria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61P21/0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for myasthenia grav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4Immunostimu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1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thyroid hormones, e.g. T3, T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3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suprarenal horm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6Antiana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 G01N33/57484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 G01N33/57492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cancer involving compounds serving as markers for tumor, cancer, neoplasia, e.g. cellular determinants, receptors, heat shock/stress proteins, A-protein, oligosaccharides, metabolites involving compounds localized on the membrane of tumor or cancer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72Intracellular protein regulatory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e.g. including ion chann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227/00Anima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es
    • A01K2227/10Mammal
    • A01K2227/105Mur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2267/00Animals characterised by purpose
    • A01K2267/01Animal expressing industrially exogenous prote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705Assays involving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G01N2333/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e.g. VCAMs, PECAM, LFA-3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56Staging of a disease; Further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部分地基于对PD‑L1和PD‑L2都具有结合亲和性的新型抗体的鉴定以及使用其的方法。在一个方面,公开了特异性的与PD‑L1和PD‑L2两者结合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PD‑L1和PD‑L2都是人PD‑L1和人PD‑L2。

Description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80052053.1、申请日为2013年8月2日、发明名称为“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为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3/053392的国家阶段申请,该国际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2年8月3日,申请号为61/679,190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均通过该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权利声明
本发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号P01 AI056299的政府支持下进行。美国政府享有本发明的某些权利。仅仅是为了符合37C.F.R.§401.14(a)(f)(4)的规定而包括本声明并且不应将其理解为是主张或承认本申请仅公开和/或主张一项发明。
发明背景
为了使免疫细胞如T细胞针对外源蛋白产生应答,必须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向静息的T淋巴细胞提供两个信号(Jenkins,M.和Schwartz,R.(1987)J.Exp.Med.165:302-319;Mueller,D.L.et al.(1990)J.Immunol.144:3701-3709)。第一个信号赋予对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背景下提呈的外源抗原肽被识别之后,通过T细胞受体(TCR)转导该信号。第二个信号称为共刺激,其诱导T细胞增殖并使之具有功能(Lenschow等,(1996)Annu.Rev.Immunol.14:233)。共刺激既不是抗原特异性的,也不受MHC的限制,认为其由APC表达的一个或多个独特的细胞表面多肽提供(Jenkins,M.K.等,(1988)J.Immunol.140:3324-3330;Linsley,P.S.等,(1991)J.Exp.Med.173:721-730;Gimmi,C.D.等,1991Proc.Natl.Acad.Sci.USA 88:6575-6579;Young,J.W.等,(1992)J.Clin.Invest.90:229-237;Koulova,L.等,(1991)J.Exp.Med.173:759-762;Reiser,H.等,(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271-275;van-Seventer,G.A.等,(1990)J.Immunol.144:4579-4586;LaSalle,J.M.等,(1991)J.Immunol.147:774-80;Dustin,M.I.等,(1989)J.Exp.Med.169:503;Armitage,R.J.等,(1992)Nature 357:80-82;Liu,Y.等,(1992)J.Exp.Med.175:437-445)。
除了公知的共刺激通路以外,存在共抑制通路以下调T细胞活化和免疫应答,并且调节此类共抑制通路能够用于有效调节免疫应答。例如,阻断共抑制通路提供了一种通过阻断负信号刺激免疫应答的方法,并且其对治疗疾病如癌症和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疟疾和肺结核(TB)具有治疗潜能。然而,至少由(a)与PD-1相互作用的PD-L1和PD-L2;(b)与B7-1相互作用的PD-L1;和(c)与PD-L1和/或PD-L2相互作用的其他受体组成的网络构成了一个用于靶向的复杂的共抑制通路集合。目前的试剂仅阻断这些相互作用的亚组。事实上,为产生调节这些共抑制通路的试剂,已集中精力开发单一试剂以特异性调节相互作用的亚组。例如,现有的PD-1单克隆抗体(mAb)可以阻断PD-1和PD-1配体、PD-L1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不阻断PD-L1和B7-1或PD-1配体以及其他受体(例如PD-L2和RGMb)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此类抗-PD-1mAb仅能够阻断相互作用的一个亚组。而且,生成此类试剂的方法(如使用PD-L1或PD-L2多肽免疫动物模型)不能产生PD-L1和PD-L2双结合剂,因为宿主PD-L1和PD-L2导致生产此类试剂的B细胞的耐受和缺失。而且,使用大的PD-L1和PD-L2多肽用于免疫目的时,其在功能上掩蔽了可以产生能结合这两个靶点的抗体的共同表位。例如,野生型小鼠将缺少与小鼠PD-L1和PD-L2反应的抗体并且因此除去与在人和小鼠PD-L1或PD-L2之间保守的结构结合的大量抗体。
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开发一种对同时调节共抑制通路具有增强的能力的组合物以及使用此类组合物有效地诊断、预测和针对某些应用提供治疗的方法,在所述应用中此类增强的共抑制通路调节能力是有益的。
发明概述
本发明部分地基于对PD-L1和PD-L2都具有结合亲和性的新型抗体的鉴定以及使用其的方法。
在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地与PD-L1和PD-L2两者结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PD-L1和PD-L2两者是人PD-L1和人PD-L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人PD-L1包含与SEQ ID NO:4或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和人PD-L2包含与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例如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e)、(f)、(g)或(h)中的一个或多个共免疫抑制信号)。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增强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例如所述共免疫抑制信号是(e)、(f)、(g)或(h))。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PD-1、B7-1或RGMb是融合蛋白。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结合肽序列CFTVTVPKDLYVVEYGSN或CYRSMISYGGADYKRITV。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以杂交瘤克隆的形式保存并被分配了登录号。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a)重链序列,所述重链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重链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或b)轻链序列,所述轻链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轻链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a)重链CDR序列,所述重链CDR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重链CDR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或b)轻链CDR序列,所述轻链CDR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轻链CDR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a)重链序列,所述重链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或b)轻链序列,所述轻链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a)重链CDR序列,所述重链CDR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或b)轻链CDR序列,所述轻链CDR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嵌合的、人源化的、复合的、啮齿动物的或人源的。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F(ab')2片段、Fab片段、scFv、双特异性scFv、三特异性scFv、双价抗体、单域抗体(dAb)、微抗体或分子识别单位(MRU)。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市售抗体与PD-L1或PD-L2的结合。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与不存在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相比,存在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降低或抑制至少一种PD-L1或PD-L2的活性。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本申请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运载体。
在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在严格条件下杂交编码本申请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多肽的核酸的互补链,或编码与本申请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多肽的核酸具有至少约95%同源性的序列的互补链。
在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本申请所述的分离的核酸。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本申请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和/或表达本申请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基因动物,所述转基因动物包含本申请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和/或表达本申请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产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培养从细胞培养物中生产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细胞。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置或试剂盒,所述装置或试剂盒包括本申请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装置或试剂盒任选地包括标签,所述标签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者包含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复合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通过使用三明治测定或竞争性测定检测样品中PD-L1和/或PD-L2多肽的存在情况。
在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PD-L1和/或PD-L2多肽的存在情况或水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样品并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检测样品中的所述多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PD-L1和/或PD-L2多肽形成复合物并且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性免疫测定(RIA)或免疫化学的形式检测所述复合物。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样品来自受试者。
在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受试者中监测疾病的过程或复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复合物的形成在来自所述受试者的样品中确定PD-L1和/或PD-L2多肽的水平,所述复合物包含根据本申请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所述PD-L1和/或PD-L2多肽,其中所述PD-L1和/或PD-L2的水平指示所述疾病的过程或复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性免疫测定(RIA)、免疫化学或使用细胞内流测定进行。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疾病选自下组:癌症、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是否给予受试者PD-L1和/或PD-L2抑制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复合物的形成在来自所述受试者的样品中确定PD-L1和/或PD-L2多肽的水平,所述复合物包含根据本申请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所述PD-L1和/或PD-L2多肽;并且基于所检测的PD-L1和/或PD-L2多肽的水平确定是否给予所述PD-L1和/或PD-L2抑制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步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性免疫测定(RIA)、免疫化学或使用细胞内流测定进行。
在又一个方面,一种再活化已耗竭的T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胞群与有效量的组合物接触,其中至少一些细胞表达PD-L1和/或PD-L2,所述组合物包含本申请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又一个方面,一种治疗受试者的方法,所述受试者具有能够从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中获益的状况,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所述受试者有效量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本申请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状况是感染(例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原生动物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状况是癌症(例如实体肿瘤、血液癌症、膀胱癌、脑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神经胶质瘤、头癌、白血病、肝癌、肺癌、淋巴瘤、骨髓瘤、颈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胰腺癌、肾癌、唾液腺癌、胃癌、胸腺上皮癌或甲状腺癌)。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状况是炎性疾病(例如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艾迪生氏病、强直性脊柱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肝炎、关节炎、贝切特氏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乳糜泻、查加斯氏病、克罗恩病、皮肌炎、I型糖尿病、古德帕斯彻氏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格雷夫斯病、格林巴利综合征、桥本氏病、高IgE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天疱疮、恶性贫血、多肌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斯耶格伦氏综合征、颞动脉炎、脉管炎或韦格纳肉芽肿)。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状况是移植排斥(例如器官排斥、骨髓移植排斥或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排斥)。
发明详述
目前的药剂不足以调节共抑制通路的亚组,因为其仅能够结合和调节单一靶点的活性(例如CTLA4、B7-1、RGMb、PD-1、PD-L1或PD-L2)。这对开发有用的诊断和治疗剂带来了问题,因为调节其他共抑制通路所需的其他试剂(例如抗-CTLA4、抗-B7-1、抗-RGMb、抗-PD-1、抗-L1和/或抗-PD-L2抗体)明显使得诊断和治疗方案复杂化并且增加了临床管理需求的负担。因此,本发明至少部分地基于与PD-L1和PD-L2两者结合的新型抗体组合物。此外,通过免疫具有PD-L1和PD-L2的敲除突变的宿主动物,已经解决了生产此类所需组合物的宿主B细胞存在的耐受化和缺失的问题,因为这些小鼠缺乏这些蛋白,所以生产与PD-L1或PD-L2结合的抗体的任何B细胞均不会耐受化或缺失。在这些已产生的抗体中,已分离出了优选的双结合抗体,所述抗体是能够阻断多条抑制性通路的单克隆双重阻断抗体。实现生成所述的双结合抗体是因为发现了PD-L1和PD-L2的结构具有非常相似的区域,特别是在参与同PD-1结合的IgV结构域的区域中。此外,基于对PD-L1和PD-L2之间的结构和序列保守性分析,以及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之间的结合关系,已发现肽CFTVTVPKDLYVVEYGSN和CYRSMISYGGADYKRITV代表生成所需双结合抗体的免疫原性表位。
为了使本发明能够更加易于理解,首先对某些术语进行定义。其他定义如整个详细的说明书所示。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冠词一个(“a”和“an”)指一个或一个以上(即至少一个)所述冠词的语法对象。通过示例的方式,“一个元素”指一个元素或一个以上元素。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活性”当用于描述多肽时,例如人PD-L1和/或PD-L2多肽,包括在如上文所述的蛋白结构中固有的活性。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抗体”包括完整的抗体及其任意抗原结合片段(即“抗原结合部分”)或单链。“抗体”指包含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的至少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的糖蛋白,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各条重链由重链可变区(在本申请中缩写为VH)和重链恒定区组成。重链恒定区由三个结构域CH1、CH2和CH3组成。各条轻链由轻链可变区(在本申请中缩写为VL)和轻链恒定区组成。轻链恒定区由一个结构域CL组成。可以将VH和VL区进一步分成称为互补性决定区(CDR)的高变区,其散布在更为保守的、称为框架区(FR)的区域中。各VH和VL由三个CDR和四个FR组成,其从氨基末端到羧基末端按照下述顺序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含有与抗原相互作用的结合结构域。“失活抗体”指不能诱导补体系统的抗体。抗体可以是多克隆的或单克隆的;异种的、同种异体的或同基因的;或其经修饰的形式(例如人源化的、嵌合的等)。抗体还可以是全人源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特异性地或基本上特异性地与人PD-L1和人PD-L2结合。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或“抗原结合片段”指保留特异性地与抗原(例如人PD-L1和/或PD-L2)结合能力的抗体的一个或多个片段。已发现抗体的抗原结合功能能够由全长抗体的片段实现。术语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中包含的结合片段的示例包括(i)Fab片段,由VH、VL、CL和CH1结构域组成的单价片段;(ii)F(ab')2片段,包含由二硫键在铰链区连接的两个Fab片段的二价片段;(iii)由VH和CH1结构域组成的Fd片段;(iv)由抗体单一臂的VH和VL结构域组成的Fv片段,(v)dAb片段(Ward等,(1989)Nature 341:544 546),其由VH结构域组成;和(vi)分离的互补性决定区(CDR)或(vii)两个或多个分离的CDR的组合,其可以任选地通过合成的接头连接在一起。而且,尽管Fv片段的两个结构域VH和VL由单独的基因编码,可以使用重组的方法通过合成的接头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头能够使其成为单一的蛋白链,VH和VL区域在其中配对形成单价分子(称为单链Fv(scFv);参见例如Bird等,(1988)Science 242:423 426;和Huston等,(1988)Proc.Natl.Acad.Sci.USA 85:5879 5883)。此类单链抗体也旨在包括在术语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中。这些抗体片段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技术获得,并且使用与同完整抗体相同的方法筛选所述片段。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抗原提呈细胞”包括专门的抗原提呈细胞(例如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以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例如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寡突胶质细胞)。术语“T细胞”包括CD4+T细胞和CD8+T细胞。术语T细胞还包括T辅助1型T细胞、T辅助2型T细胞、T辅助17型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结合亲和性”指试剂与靶分子结合的参数。如果与预先确定的抗原的结合足够强,那么结合亲和性是“特异性的”。典型地,当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在例如BIACORE 3000仪器上使用重组靶蛋白(例如人PD-L1和/或人PD-L2)作为待测物和抗体作为配体测定时,所述抗体以大约低于10-7M的亲和性(KD)结合,如大约低于10-8M、10-9M或10-10M或者甚至更低,并且所述抗体结合至预先确定抗原的亲和性是其结合至预先确定抗原或非常相关抗原以外的非特异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的亲和性的至少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6.0-、7.0-、8.0-、9.0-或10.0-倍或者更高。短语“识别抗原的抗体”和“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在本申请中可以与术语“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抗体”互换使用。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体液”指由机体排泄或分泌的液体以及正常情况下机体不排泄或不分泌的液体(例如羊水、房水、胆汁、血液、血浆、脑脊液、耵聍、耳垢、考珀液或预射精液、乳糜、食糜、粪便、女性喷射液、间质液、细胞内液、淋巴液、月经、乳汁、黏液、胸膜液、腹膜液、脓、唾液、皮脂、精液、血清、汗液、滑液、泪液、尿液、阴道润滑液、玻璃体液和呕吐物)。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癌症”或“肿瘤”指存在具有导致癌症细胞的典型特征的细胞,如无法控制的增殖、永生化、转移潜能、具有较快的生长和增殖速率和某些特征性的形态特征。癌细胞通常以肿瘤形式存在,但是此类细胞可以单独在动物中存在,或者可以是非致瘤性癌细胞,如白血病细胞。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癌症”包括癌前病变以及恶性癌症。癌症包括但不限于淋巴瘤包括灰色区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T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例如,外套层淋巴瘤、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组织的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结边缘区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也称为瓦尔登斯特的巨球蛋白血症))、鳞状细胞癌、B细胞癌,例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疾病,例如α链病、γ链病和μ链病、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免疫细胞性淀粉样变性病、黑色素瘤(例如转移性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例如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例如转移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卵巢癌、尿膀胱癌、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癌症,外周神经系统癌症、食道癌、子宫颈癌、子宫或子宫内膜癌、口腔癌或咽癌、肝癌、肾癌(例如肾细胞癌)、睾丸癌、胆管癌、小肠或阑尾癌、唾液腺癌、甲状腺癌、肾上腺癌、骨肉瘤、软骨肉瘤、血液组织的癌症等。
术语“CDR”及其复数“CDRs”指互补性决定区(CDR),其由三个表示轻链可变区的结合符号(CDRL1、CDRL2和CDRL3)和三个表示重链可变区的结合符号(CDRH1、CDRH2和CDRH3)组成。CDR使得抗体分子具有功能性活性并且其被包含支架或框架区的氨基酸序列所分隔。采用不同的分类和编号系统精确定义CDR的边界和长度。因此,CDR可能是由Kabat、Chothia、接触或任意其他边界定义所定义的。尽管采用不同的边界,但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重叠,其构成可变序列中所谓的“高变区”。因此,对于相邻的框架区而言,根据这些系统的CDR定义在长度和边界区域上可能是不同的。参见例如Kabat、Chothia和/或MacCallum等(Kabat等,in“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Interest,”第5版,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2;Chothia等,(1987)J.Mol.Biol.196,901;和MacCallum等,J.Mol.Biol.(1996)262,732,其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分类”包括将某样品与某种疾病状态“关联”或将某样品“归类为”某种疾病状态。在某些例子中,“分类”基于统计学证据、经验证据或这两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和系统称为具有已知疾病状态的样品训练集(training set)。一旦建立,将训练数据集作为相对于所比较的未知样品特征的基础、模型或模板,以便将所述样品的未知疾病状态分类。在某些例子中,将样品分类类似于诊断所述样品的疾病状态。在某些其他例子中,将样品分类类似于将所述样品的疾病状态与其他疾病状态加以区分。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复合抗体”指具有包含来自两个或多个不相关的可变区的种系或非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区的抗体。此外,术语“复合人源抗体”指具有来源于人种系或非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恒定区和包含来自两个或多个不相关的人源可变区的人种系或非种系序列的可变区的抗体。可以将复合人源抗体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治疗剂中的有效成分,因为所述复合人源抗体在人体中的抗原性较低。
本发明还包括“保守性序列修饰”,其包括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修饰,所述修饰不会显著影响或改变由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或含有所述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的结合特征。此类保守性序列修饰包括核苷酸和氨基酸取代、插入和缺失。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标准技术引入修饰,如位点定向诱变和PCR介导的诱变。保守性氨基酸取代包括其氨基酸残基被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取代。在现有技术中已对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家族进行了定义。这些家族包括具有碱性侧链(例如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酸性侧链(例如天冬氨酸、谷氨酸)、不带电荷的极性侧链(例如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非极性侧链(例如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β-分支的侧链(例如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芳香侧链(例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的氨基酸。因而,在本发明的抗体中的预测的非必需氨基酸残基优选地被来自相同侧链家族的其他氨基酸残基取代。或者,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编码与PD-L1和/或PD-L2结合的抗体的全部或部分核酸序列上随机地引入突变,如通过饱和诱变,并且可以针对结合活性对所得到的经修饰的抗体进行筛选。
此外,根据遗传密码的定义(如下文所示),在特定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能够编码所述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已知的和明确的对应关系。同样地,根据遗传密码的定义,在特定核酸的核苷酸序列与由所述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已知的和明确的对应关系。
遗传密码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101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111
遗传密码的一个重要的和公知的特性是其具有简并性,因此对于用于制备蛋白的大部分氨基酸而言,可以使用一个以上的编码核苷酸三联体(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解释)。因此,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给定的氨基酸序列。认为此类核苷酸序列是功能上的等效物,因此其结果为在所有生物体内产生了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尽管某些生物体在与翻译其他的序列相比可以更有效率地翻译一些序列)。而且,有时,在给定的核苷酸序列中可以存在嘌呤或嘧啶的甲基化变体。此类甲基化不会影响三核苷酸密码子与相应氨基酸之间的编码关系。
对于核酸而言,术语“基本上同源”表示当进行最佳比对和比较时,具有适宜的核苷酸插入或缺失的两个核酸或其指定序列的至少约80%的所述核苷酸,通常至少约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或更多的所述核苷酸,和更优选地至少约97%、98%、99%或更多的所述核苷酸是一致的。或者,当所述区段基本上同源时,其在选择性杂交条件下与互补链杂交。
两条序列之间的一致性百分率是所述序列共有的相同位点的数量的函数(即%一致性=相同位点的数量/位点总数x 100),考虑了为进行两条序列之间的最佳比对而需要引入的缺口数量以及各缺口的长度。如在下述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可以使用数学算法进行序列比较并确定两条序列之间的一致性百分率。
可以使用GCG软件包中的GAP程序确定两条核苷酸序列之间的一致性百分率(可以从万维网GCG公司的网站上获得),使用NWSgapdna.CMP矩阵,缺口权重40、50、60、70或80和长度权重1、2、3、4、5或6。还可以使用E.Meyers和W.Miller(CABIOS,4:1117(1989))算法确定两条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之间的一致性百分率,已将其整合至ALIGN程序(2.0版)中,其使用PAM120权重余数表、缺口长度罚分为12和缺口罚分为4。此外,可以使用Needleman和Wunsch(J.Mol.Biol.(48):444 453(1970))算法确定氨基酸序列之间的一致性百分率,已将其整合至GCG软件包中的GAP程序(可以从万维网GCG公司的网站上获得),其使用Blosum62矩阵或PAM250矩阵,缺口权重为16、14、12、10、8、6或4和长度权重为1、2、3、4、5或6。
还可以将本发明的核酸和蛋白序列作为“查询序列”对公共数据库进行检索例如以鉴定相关序列。可以使用Altschul等,(1990)J.Mol.Biol.215:403 10的NBLAST和XBLAST程序(2.0版)进行此类检索。可以使用NBLAST程序进行BLAST核苷酸检索,评分=100,字长=12,以获得与本发明的核酸分子同源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使用XBLAST程序进行BLAST蛋白检索,评分=50,字长=3,以获得与本发明的蛋白分子具有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为了获得用于比较目的的具有缺口的比对,可以使用Altschul等,(1997)Nucleic Acids Res.25(17):3389 3402中描述的具有缺口的BLAST。当使用BLAST和具有缺口的BLAST程序时,可以使用各程序(例如XBLAST和NBLAST)的缺省参数(可以从万维网NCBI的网站上获得)。
核酸可以存在于全细胞中、细胞裂解物中或以部分纯化的或基本上纯的形式存在。当采用标准技术包括碱/SDS处理、CsCl分带、柱层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本领域公知的其他技术将其从其他细胞成分或其他污染物例如其他细胞的核酸或蛋白中纯化分离时,核酸是“分离的”或“基本上纯的”(参见F.Ausubel等编写,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Biology,Greene Publishing and Wiley Interscience,New York(1987))。
本发明的核酸组合物,尽管通常是来自cDNA、基因组或其混合物的天然序列(除了经修饰的限制性位点等以外),但是可以根据标准技术对其进行突变以获得基因序列。对于编码序列而言,这些突变可能对氨基酸序列产生所需要的影响。特别地,涉及与天然V、D、J恒定、转化和本申请所述的其他此类序列基本上同源的或来源于其的DNA序列(此处的“来源于”表示某序列与另一条序列相同或由另一条序列修饰得到)。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双结合抗体”指针对一个以上具有不同的多肽序列的物理上不同的多肽具有结合亲和性的抗体。此类双结合抗体能够例如识别和结合共同的表位,所述共同的表位由在结合表位序列以外的区域具有不同多肽序列的两个物理上不同的多肽所共享。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结合抗体是“抗-PD-L1/PD-L2抗体”,在本申请中也称为“抗-PD-L1和抗-PD-L2抗体”和“抗-PD-L1/PD-L2双结合抗体”等。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本申请的术语“Fc区”用于定义免疫球蛋白重链的C-末端区,包括天然序列的Fc区和变体Fc区。尽管免疫球蛋白重链Fc区的边界可能改变,但是通常将人IgG重链Fc区定义为从在位置Cys226或从Pro230的氨基酸残基至其羧基末端。在本发明的抗体中使用的适宜的天然序列Fc区包括人IgG1、IgG2(IgG2A、IgG2B)、IgG3和IgG4。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如果其共价或非共价地与基材结合,则分子“固定”或“附着”于基材,以使得可以使用流体(例如标准柠檬酸盐溶液,pH 7.4)对所述基材进行洗涤,而不会使所述分子的大部分与所述基材分离。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框架”或“FR”残基指不同于根据本申请所定义的HVR残基的那些可变结构域残基。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Fc受体”或“FcR”描述了与抗体的Fc区结合的受体。优选的FcR是人FcR的天然序列。而且,优选的FcR与IgG抗体(γ受体)结合并且包括FcγRI、FcγRII和FcγRIII亚类的受体,其包括这些受体的等位变体和替代性剪接形式,FcγRII受体包括FcγRIIA(“活化受体”)和FcγRIIB(“抑制受体”),其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差异主要在其胞质结构域上。活化受体FcγRIIA在其胞质结构域中含有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作用基序(ITAM)。抑制受体FcγRIIB在其胞质结构域中含有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作用基序(ITIM)。参见M.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131
Annu.Rev.Immunol.15:203-234(1997)。对FcR的综述参见Ravetch和Kinet,Annu.Rev.Immunol.9:457-92(1991);Capel等,Immunomethods 4:25-34(1994);和de Haas等,J.Lab.Clin.Med.126:330-41(1995)。其他FcR,包括在将来鉴定的那些,均包括在本申请所述的术语“FcR”中。
“功能保守性变体”是在蛋白或酶中被改变但不会改变所述多肽的总体构象和功能的那些给定的氨基酸残基,其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具有相似性质的氨基酸进行的氨基酸取代(例如极性、氢键合的可能性、酸性、碱性、疏水性、芳香性等)。除了那些显示为保守的氨基酸以外,其他的氨基酸在蛋白中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具有相似功能的任意两个蛋白之间的蛋白或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百分率可能发生改变,其可以是例如从70%至99%,根据如利用Cluster法的比对方案确定,其中相似性是基于MEGALIGN算法的。“功能保守性变体”还包括根据BLAST或FASTA算法确定具有至少60%氨基酸一致性的多肽,优选地至少75%、更优选地至少85%、再优选地至少90%和甚至更优选地至少95%,其与同其进行比较的天然或母体蛋白具有相同的或基本相似的性质或功能。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将术语“糖基化模式”定义为与蛋白共价连接的碳水化合物单元模式,更具体地与免疫球蛋白连接。当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为,与转基因的CH基因来源的物种相比,异源性抗体的糖基化模式更类似于非人转基因动物物种中的糖基化模式,那么可以认为异源性抗体的糖基化模式与由非人转基因动物物种产生的抗体中天然存在的糖基化模式基本上相似。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将术语“异源性抗体”定义为由转基因非人生物体产生的抗体。该术语指一种抗体,其氨基酸序列或编码核酸序列对应于在不是由转基因非人动物组成的生物体中存在氨基酸序列或编码核酸序列,而且所述抗体通常来自不同于所述转基因非人动物的物种。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人源化抗体”指由来源于人以外的哺乳动物抗体的CDR以及人源抗体的FR区和恒定区组成的抗体。将人源化抗体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治疗剂的有效成分使用,因为所述人源化抗体在人体内的抗原性降低。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高变区”、“HVR”或“HV”指在序列上是高度可变的和/或形成结构确定的环的抗体可变结构域区域。在通常情况下,抗体包含6个HVR;3个在VH中(H1、H2、H3)和3个在VL中(L1、L2、L3)。在天然抗体中,在6个HVR中H3和L3显示出最高的多样性,特别是据信H3在赋予抗体的精密特异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参见例如Xu等,(2000)Immunity 13,37-45;Johnson和Wu的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48,1-25(Lo,ed.,Human Press,Totowa,NJ,2003)。事实上,仅由重链组成的天然存在的骆驼抗体在不存在轻链的情况下是具有功能的和稳定的(参见例如Hamers-Casterman等,(1993)Nature 363:446-448(1993)和Sheriff等,(1996)Nature Struct.Biol.3,733-736)。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和/或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其受到T细胞共刺激的调节的影响。示例性的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应答,例如细胞因子产生和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术语免疫应答包括间接受到T细胞活化影响的免疫应答,例如抗体产生(体液应答)和细胞因子应答细胞的活化,例如巨噬细胞。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抑制”包括降低、限制或阻断例如特定的作用、功能或相互作用。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抑制信号”指经由免疫细胞上的多肽的抑制受体(例如CTLA4、PD-1或RGMb)传递的信号。此类信号经由活化受体(例如经由TCR或CD3多肽)拮抗信号并且能够导致例如第二信使产生的抑制;增殖的抑制;在免疫细胞中效应器功能的抑制,例如吞噬作用减弱、抗体产生减少、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免疫细胞无法产生调节剂(如细胞因子(例如IL-2)和/或变态反应的调节剂);或发展成无反应性。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相互作用”当涉及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指分子彼此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例如结合)。在通常情况下,此类相互作用结果使得所述分子中的一个或全部两个活化(其产生生物效应)。所述活性可以是一个或全部两个所述分子的直接活性(例如信号转导)。或者,在相互作用中的一个或全部两个分子可以被与配体的结合所阻止,从而其产生与配体结合活性相关的失活(例如与其配体结合并触发或抑制共刺激)。抑制此类相互作用结果使得参与所述相互作用的一个或多个分子的活性的破坏。增强此类相互作用是为了延长或增加所述物理接触的可能性和延长或增加所述活性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分离的抗体”旨在指基本上不含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其他抗体的抗体(例如特异性与人PD-L1和/或PD-L2结合并且基本上不含不与人PD-L1和/或PD-L2结合的抗体的分离的抗体)。但是,特异性与人PD-L1和/或PD-L2的表位结合的分离的抗体可能分别与来自不同物种的其他人PD-L1和/或PD-L2蛋白具有交叉反应性。然而,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抗体对人PD-L1和/或PD-L2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此外,分离的抗体通常基本上不含其他细胞材料和/或化学物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对人PD-L1和/或PD-L2具有不同特异性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的组合组合在明确定义的组合物中。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同种型”指由重链恒定区基因编码的抗体分类(例如IgM或IgG1)。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KD”旨在指特定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解离平衡常数。可以采用标准的抗体-抗原测定检测或确定本发明公开的抗体的结合亲和性,例如竞争性测定、饱和测定或标准免疫测定如ELISA或RIA。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试剂盒”是包含至少一种试剂例如探针的任意制品(例如包装或容器),其用于特异性检测或调节本发明的标记物表达。可以以单位形式的推广、分发或销售所述试剂盒,以实施本发明的方法。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调节”包括上调和下调,例如增强或抑制应答或生物活性。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单克隆抗体”指针对特定表位显示出单一结合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抗体。因此,术语“人源单克隆抗体”指显示出单一结合特异性并且其具有来源于人种系或非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和恒定区的抗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人源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生产,所述杂交瘤包括与永生化细胞融合的来自转基因非人源动物例如转基因小鼠的B细胞,所述转基因非人源动物具有包含人源重链转基因和轻链转基因的基因组。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天然存在的”当应用于物品时表示能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品。例如,存在于生物体(包括病毒)中的多肽或多核苷酸序列是天然存在的,其能够从天然来源分离得到并且不是在实验室中被人为地故意修饰的。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核酸分子”旨在包括DNA分子和RNA分子。核酸分子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但是优选是双链的DNA。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分离的核酸分子”,当涉及编码与PD-L1和/或PD-L2结合的抗体或抗体部分(例如VH、VL、CDR3)的核酸时,旨在指其编码抗体或抗体部分的核苷酸序列不含编码与PD-L1和/或PD-L2之外的抗原结合的抗体或抗体部分的其他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在人基因组DNA中这种其他序列可以天然地位于所述核酸的翼侧。
当将核酸放置于与另一个核酸序列的功能性关系中时,其是“可操作地连接的”。例如,如果其影响序列的转录,则启动子或增强子与编码序列是可操作地连接的。当涉及转录调控序列时,可操作地连接指连接的DNA序列是邻近的,并且其对于将两个蛋白编码区相邻连接在阅读框架中是必要的。对于开关序列而言,可操作地连接表示所述序列能够有效开关重组。
标记物的“过表达”或“显著较高水平的表达”指在测试样品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评估表达所使用检测的标准误差,并且其优选地比标记物在对照样品中(例如来自健康受试者的并且不具有疾病相关标记物的样品)的表达活性或水平以及优选地在若干对照样品中标记物的平均表达水平高至少两倍,更优选地高2.1、2.2、2.3、2.4、2.5、2.6、2.7、2.8、2.9、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2、13、14、15、16、17、18、19、20倍。标记物的“显著较低水平的表达”指在待测样品中的表达水平比标记物在对照样品中(例如来自健康受试者的并且不具有疾病相关标记物的样品)的表达水平以及优选地在若干对照样品中标记物的平均表达水平低至少两倍,更优选地低2.1、2.2、2.3、2.4、2.5、2.6、2.7、2.8、2.9、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2、13、14、15、16、17、18、19、20倍。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患者”包括存在提示一个或多个诊断结果的一种或多种特定症状的临床集合的人受试者。患者可能需要由本领域医师采用公知的临床程序进一步分类(或者其可能不具有进一步的疾病指征并且看起来任意或全部方面均是正常的)。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的诊断结果可能改变,如疾病症状进一步发展或疾病缓解,其是自发的或在治疗方案或治疗过程中。术语“诊断”不排除针对任意特定患者或受试者早期或晚期诊断是不同的。术语“预测”指对受试者或患者发展成状况的概率的评估,所述状况与在生物样品中存在一种或多种酶相关或者由其指示。
术语“PD-1”指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的成员,其作为共抑制受体发挥功能,其已知的配体有PD-L1和PD-L2。此前已通过使用基于减法克隆的方法以选择参与凋亡性细胞死亡的蛋白,鉴定出了PD-1。由于其能够与PD-L1结合,PD-1是CD28/CTLA-4分子家族成员。与CTLA4类似,在对抗-CD3产生应答后,PD-1在T细胞表面被迅速诱导(Agata等,25(1996)Int.Immunol.8:765)。然而,与CTLA4不同,PD-1还在B细胞表面诱导(对抗-IgM产生应答)。PD-1还在胸腺细胞和髓系细胞亚组上表达(Agata等,(1996),同上;Nishimura等,(1996)Int.Immunol.8:773)。
公众可以从GenBank数据库获得代表性的人PD-1生物标记物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其分别为NM_005018.2和NP_005009.2,如表1所示(亦参见Ishida等,(1992)20EMBO J11:3887;Shinohara等,(1994)Genomics 23:704;美国专利号5,698,520)。PD-1具有含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结构域、跨膜结构域的细胞外区,以及包括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ITIM)的细胞内区域(Ishida等,(1992)EMBO J.11:3887;Shinohara等,(1994)Genomics23:704;美国专利号5,698,520)。这些特征还定义了更大的多肽家族,称为免疫抑制性受体,其还包括gp49B、PIR-B和杀伤抑制性受体(KIR)(Vivier和Daeron(1997)Immunol.Today18:286)。通常假定这些受体的酪氨酰磷酸化ITIM基序与含有磷酸酶的SH2结构域相互作用,其导致了抑制信号。这些免疫抑制受体亚组与MHC多肽结合,例如KIR和CTLA4与B7-1和B7-2结合。预计在MHC和B7基因之间存在系统发育相互作用(Henry等,(1999)Immunol.Today 20(6):285-8)。人类以外生物体中的PD-1直系同源物的核酸和多肽序列是公知的并且包括例如小鼠PD-1(NM_008798.2和NP_032824.1)、大鼠PD-1(NM_001106927.1和NP_001100397.1)、犬PD-1(XM_543338.3和XP_543338.3)、奶牛PD-1(NM_001083506.1和NP_001076975.1)和鸡PD-1(XM_422723.3和XP_422723.2)。
PD-1多肽是能够向免疫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以抑制免疫细胞效应器功能的抑制性受体,或者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共刺激(例如通过竞争性抑制),例如当以可溶性、单体形式存在时。优选的PD-1家族成员与PD-1具有序列一致性并且与一个或多个B7家族成员例如B7-1、B7-2、PD-1配体和/或抗原提呈细胞上的其他多肽结合。
术语“PD-1的活性”包括PD-1多肽在活化的免疫细胞中调节抑制性信号的能力,例如通过与抗原提呈细胞上的天然PD-1配体结合。PD-1以同CTLA4相似的方式向免疫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在免疫细胞中对抑制性信号的调节使得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或细胞因子的分泌产生了调节。因此,术语“PD-1的活性”包括PD-1多肽与其天然配体结合的能力,调节免疫细胞共刺激或抑制性信号的能力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术语“PD-1配体”指PD-受体的结合配偶体并且包括PD-L1(Freeman等,(2000)J.Exp.Med.192:1027)和PD-L2(Latchman等,(2001)Nat.Immunol.2:261)。存在至少两种类型的人PD-1配体多肽。PD-1配体蛋白包括信号序列、IgV结构域、IgC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短的胞质尾。PD-L1(序列数据参见Freeman等,(2000)J.Exp.Med.192:1027)和PD-L2(序列数据参见Latchman等,(2001)Nat.Immunol.2:261)两者均是B7多肽家族成员。PD-L1和PD-L2在胎盘、脾脏、淋巴结、胸腺和心脏中均表达。仅PD-L2在胰脏、肺和肝脏中表达,而仅PD-L1在胎儿肝脏中表达。这两种PD-1配体在活化的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均上调。
PD-1配体包含具有某些保守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多肽家族。如在本申请中所定义的,当用于指蛋白或核酸分子时,术语“家族”旨在指具有共同结构域或基序并且具有足够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的两种或多种蛋白或核酸分子。此类家族成员可以是天然的或非天然的并且可以来自相同的或不同的物种。例如,家族可以含有人源的第一蛋白,以及其他人源的不同蛋白,或者可以含有非人源的同源物。家族成员还可以具有共同的功能特征。PD-1配体是B7多肽家族成员。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B7家族”或“B7多肽”包括与B7多肽例如与B7-1、B7-2、B7h(Swallow等,(1999)Immunity 11:423)和/或PD-1配体(例如PD-L1或PD-L2)具有序列同源性的共刺激多肽。例如,当在NCBI使用设置为缺省参数的BLAST程序进行比较时(具有缺口罚分集合的Blosum62矩阵,存在11和延长1(参见NCBI的网站)),人B7-1和B7-2具有约26%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术语B7家族还包括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这些多肽的变体。B7分子家族具有多个保守区,包括信号结构域、IgV结构域和IgC结构域。IgV结构域和IgC结构域是本领域公知的Ig超家族成员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对应于具有称为Ig折叠的独特折叠类型的结构单元。Ig折叠包含两个β片层的夹层,其在大部分,而非全部的Ig的IgC结构域的两个片层之间均含有具有保守性二硫键的5-10个氨基酸的反向平行β链,TCR和MHC分子具有相同类型的序列模式并且称作Ig超家族中的C1-集合。其他IgC结构域均在其他集合中。IgV结构域也共享序列模式并且称为V集合结构域。IgV结构域长于IgC结构域并且还含有一对额外的β链。
优选的B7多肽能够对免疫细胞提供共刺激或抑制性信号,以促进或抑制免疫细胞应答。例如,与共刺激受体结合的B7家族成员增加T细胞活化和增殖,而与抑制性受体结合的B7家族成员降低共刺激。而且,相同的B7家族成员可能增加或降低T细胞共刺激,其取决于与其相互作用的受体。例如,当与共刺激受体结合时,PD-1配体能够诱导免疫细胞的共刺激或能够抑制免疫细胞共刺激,例如当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时。当与抑制性受体结合时,PD-1配体多肽能够向免疫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优选的B7家族成员包括B7-1、B7-2、B7h、PD-L1或PD-L2及其可溶性片段或衍生物。在一个实施方式中,B7家族成员与免疫细胞上的一个或多个受体例如CTLA4、CD28、ICOS、PD-1和/或其他受体结合,并且取决于受体,B7家族成员向免疫细胞优选地T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或共刺激信号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7家族的B7-1和/或B7-2成员是优选的。B7-1(CD80)和B7-2(CD86)蛋白是关键的共刺激分子(Freeman等,(1991)J.Exp.Med.174:625;Freeman等,(1989)J.Immunol.143:2714;Azuma等,(1993)Nature 366:76;Freeman等,(1993)Science262:909)。B7-2在初次免疫应答中起主导作用,而在随后的免疫应答过程中B7-1上调,其可能对于延长初次T细胞应答或共刺激继发T细胞应答是重要的(Bluestone(1995)Immunity 2:555)。PD-L1与PD-1和B7-1这两者结合。T细胞表达的B7-1与PD-L1的结合和T细胞表达的PD-L1与B7-1的结合均使得T细胞抑制(Butte等,(2007)Immunity27:111)。公众可以从GenBank数据库获得代表性的人B7-1生物标记物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其分别为NM_005191.3和NP_005182.1(如表1中的SEQ ID NO:11和12所示)。此外,人类以外生物体中的B7-1直系同源物的核酸和多肽序列是公知的并且包括例如黑猩猩B7-1(XM_001163234.2和XP_001163234.1)、犬B7-1(NM_001003147.1和NP_001003147.1)、奶牛B7-1(NM_001206439.1和NP_001193368.1)、小鼠B7-1(NM_009855.2和NP_033985.3)和大鼠B7-1(NM_012926.1和NP_037058.1)。
共刺激信号的调节对免疫细胞的效应器功能产生了调节。因此,术语“PD-1配体的活性”包括PD-1配体多肽与其天然受体(例如PD-1或B7-1)结合的能力、调节免疫细胞共刺激或抑制性信号的能力和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术语“PD-L1”指特异性的PD-1配体。已鉴定出了两种形式的人PD-L1分子。一种形式是天然存在的PD-L1可溶性多肽,即在COOH-末端具有短的亲水性结构域并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在本申请中将其称为PD-L1S(如表1中的SEQ ID NO:4所示)。第二种形式是与细胞结合的多肽,即具有跨膜和胞质结构域,在本申请中称为PD-L1M(如SEQ ID NO:6所示)。公众可以从GenBank数据库获得代表性的人PD-L1生物标记物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分别为NM_014143.3和NP_054862.1。PD-L1蛋白包含信号序列以及IgV结构域和IgC结构域。SEQ IDNO:4的信号序列为从约氨基酸1至约氨基酸18。SEQ ID NO:6的信号序列为从约氨基酸1至约氨基酸18。SEQ ID NO:4的IgV结构域为从约氨基酸19至约氨基酸134和SEQ ID NO:6的IgV结构域为从约氨基酸19至约氨基酸134。SEQ ID NO:4的IgC结构域为从约氨基酸135至约氨基酸227和SEQ ID NO:6的IgC结构域为从约氨基酸135至约氨基酸227。如SEQ ID NO:4所示PD-L1的亲水性尾包括从约氨基酸228至约氨基酸245的亲水性尾。如SEQ ID NO:6所示的PD-L1多肽包括SEQ ID NO:6从约氨基酸239至约氨基酸259的跨膜结构域和SEQ ID NO:6从约氨基酸260至约氨基酸290约30个氨基酸的胞质结构域。此外,人类以外生物体中的PD-L1直系同源物的核酸和多肽序列是公知的并且包括例如小鼠PD-L1(NM_021893.3和NP_068693.1)、大鼠PD-L1(NM_001191954.1和NP_001178883.1)、犬PD-L1(XM_541302.3和XP_541302.3)、奶牛PD-L1(NM_001163412.1和NP_001156884.1)以及鸡PD-L1(XM_424811.3和XP_424811.3)。
术语“PD-L2”指另一种特异性的PD-1配体。PD-L2是在多种APC上表达的B7家族成员,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Zhong等,(2007)Eur.J.Immunol.37:2405)。APC表达的PD-L2能够通过与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和通过独立于PD-1的机制共刺激T细胞活化(Shin等,(2005)J.Exp.Med.201:1531)。此外,结合树突状细胞表达的PD-L2使得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和细胞的存活增强(Radhakrishnan等,(2003)J.Immunol.37:1827;Nguyen et al.(2002)J.Exp.Med.196:1393)。典型的人PD-L2生物标记物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是本领域公知的(例如SEQ ID NO:7和8),公众也可以从GenBank数据库获得,分别为NM_025239.3和NP_079515.2。PD-L2蛋白的特征为具有共同的结构元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PD-L2蛋白包括下述结构域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信号肽结构域、跨膜结构域、IgV结构域、IgC结构域、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结构域。例如,SEQ ID NO:8的氨基酸1-19包含信号序列。在本申请中使用的“信号序列”或“信号肽”的作用为将含有此类序列的多肽定向至脂质双层,并且其在分泌的和膜结合的多肽中被剪切,并且其包括出现在分泌性的和膜结合多肽的N-末端的含有约15个或更多个氨基酸的肽,所述肽含有大量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例如,信号序列含有至少约10-30个氨基酸残基,优选地约15-25个氨基酸残基,更优选地约18-20个氨基酸残基,以及甚至更优选地约19个氨基酸残基,并且具有至少约35-65%、优选地约38-50%和更优选地约40-45%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例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或苯丙氨酸)。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天然的人PD-L2多肽的氨基酸残基220-243和成熟多肽的氨基酸残基201-243包含跨膜结构域。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跨膜结构域”包括跨质膜的长度为约15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更优选地,跨膜结构域包括约至少20、25、30、35、40或45个氨基酸残基并且跨质膜。跨膜结构域富含疏水性残基并且通常具有α-螺旋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跨膜结构域至少50%、60%、70%、80%、90%、95%或更多的氨基酸是疏水性的,例如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或色氨酸。在例如Zagotta,W.N.等,(1996)Annu.Rev.Neurosci.19:235-263中对跨膜结构域进行了描述。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天然的人PD-L2多肽的氨基酸残基20-120和成熟多肽的氨基酸残基1-101包含IgV结构域。天然的人PD-L2多肽的氨基酸残基121-219和成熟多肽的氨基酸残基102-200包含IgC结构域。在本申请中使用的IgV和IgC结构域均是本领域公知的Ig超家族成员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与称为Ig折叠的具有独特的折叠类型的结构单元相对应。Ig折叠由两个β片层的夹心组成,每一个均含有反向平行的3个5-10个氨基酸的链,在大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结构域中,两个片层之间具有保守的二硫键。Ig、TCR和MHC分子的IgC结构域具有相同类型的序列模式,称为Ig超家族中的C1集合。其他的IgC结构域落入其他集合中。IgV结构域也具有共同的序列模式,称为V集合结构域。IgV结构域比C-结构域长并且另外形成一对链。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天然的人PD-L2多肽的氨基酸残基1-219和成熟多肽的氨基酸残基1-200包含细胞外结构域。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细胞外结构域”表示N-末端结构域,其是从细胞表面伸出的尾部。本发明的细胞外结构域包括IgV结构域和IgC结构域,其可以包括信号肽结构域。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天然的人PD-L2多肽的氨基酸残基244-273和成熟多肽的氨基酸残基225-273包含胞质结构域。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胞质结构域”表示C-末端氨基酸,其是伸进细胞的胞质中的尾部。此外,在人类以外的生物体中的PD-L2直系同源物的核酸和多肽序列是公知的并且包括例如小鼠PD-L2(NM_021396.2和NP_067371.1)、大鼠PD-L2(NM_001107582.2和NP_001101052.2)、犬PD-L2(XM_847012.2和XP_852105.2)、奶牛PD-L2(XM_586846.5和XP_586846.3)和黑猩猩PD-L2(XM_001140776.2和XP_001140776.1)。
术语“PD-L2的活性”、“PD-L2的生物活性”或“PD-L2的功能性活性”指通过标准技术在体内或体外确定的PD-L2蛋白、多肽或核酸分子在PD-L2应答性细胞或组织或者在PD-L2多肽结合伴侣上显示出的活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PD-L2的活性是直接活性,如与PD-L2结合伴侣结合。在本申请中使用的“靶分子”或“结合伴侣”是PD-L2多肽天然地结合或相互作用的分子,以便实现PD-L2介导的功能。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PD-L2靶分子是受体RGMb。或者,PD-L2的活性是间接活性,如由PD-L2多肽与其天然结合伴侣例如RGMb的相互作用介导的细胞信号活性。在本申请中对PD-L2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描述。例如,本发明的PD-L2多肽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下述活性:1)结合至和/或调节受体RGMb、PD-1或其他PD-L2天然结合伴侣的活性,2)调节细胞内或细胞间信号,3)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例如T淋巴细胞和4)调节生物体的免疫应答,例如小鼠或人类生物体。
术语“外周血细胞亚型”指通常存在于外周血中的细胞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粒细胞和B细胞。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重排的”指重链或轻链免疫球蛋白基因座的构象,其中在分别编码基本上完整的VH和VL结构域的构象中V区段被安置在与D-J或J区段紧邻。可以通过与种系DNA进行比较鉴定重排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重排的基因座将具有至少一个重组的七聚体/九聚体同源性元件。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重组的宿主细胞”(或简称“宿主细胞”)旨在指引入了重组表达载体的细胞。应理解,此类术语不仅仅是旨在指特定的对象细胞还指此类细胞的后代。由于在后续传代过程中因突变或环境的影响可能发生某些修饰,因而此类后代实际上可能与其亲代细胞并不相同,但是仍将其包括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宿主细胞”的范围内。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重组的人源抗体”包括通过重组的方式制备、表达、形成或分离的所有人源抗体,如(a)从动物(例如小鼠)中分离的抗体,所述动物是由人免疫球蛋白基因或由其制备的杂交瘤转基因的或转染色体的(下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b)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的抗体,所述宿主细胞被转化以表达抗体,例如来自转染瘤,(c)从重组体、组合的人源抗体库分离的抗体和(d)通过其他方式制备、表达、形成或分离的抗体,所述方法涉及将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剪接至其他DNA序列。此类重组的人源抗体具有来源于人源种系和/或非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然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此类重组的人源抗体进行体外诱变(或者当使用针对人Ig序列的动物转基因时进行体内体细胞诱变),从而使得所述重组抗体VH和VL区的氨基酸序列,虽然是来源于并且关联于人源种系VH和VL序列,可以不是在体内的人源抗体种系库中天然存在的。
术语“RGMb”指排斥导向分子家族中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成员。Samad等在JBC Papers 2005,Vol.280,14122-14129中描述了RGMb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I型和II型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RGMb与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前是未知的。典型的人RGMb生物标记物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是本领域公知的(例如SEQ ID NO:9和10)并且公众可以在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分别为NM_025239.3和NP_079515.2。RGMb蛋白的特征为具有共同的结构元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GMb蛋白包含与notch-3、II型β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血小板反应蛋白、肝配蛋白B型受体3前体和Slit-2具有同源性的保守性结构域,已知其均影响轴突导向、神经突向外生长和其他神经元发育功能。RGMb的C-末端还含有具有21个氨基酸的细胞外GPI锚定的疏水性结构域。此外,在人类以外的生物体中RGMb直系同源物的核酸和多肽序列是本领域公知的并且包括例如小鼠RGMb(NM_178615.3和NP_848730.2)、黑猩猩RGMb(XM_517848.3和XP_517848.2)、奶牛RGMb(XM_002689413.1和XP_002689459.1)、鸡RGMb(XM_42860.3和XP_424860.3)和斑马鱼RGMb(NM_001001727.1和NP_001001727.1)。
用于检测或确定至少一种生物标记物的存在或水平的术语“样品”通常是全血、血浆、血清、唾液、尿液、粪便(例如便)、泪液和任意其他体液(例如,如上文在“体液”的定义项下所描述的),或者组织样品(例如活组织检查)如小肠、结肠样品,或手术切除组织。在某些例子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在样品中检测或确定至少一种标记物的存在或水平之前,从个体中获得所述样品。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特异性结合”指与预先确定的抗原结合的抗体。在通常情况下,当使用人PD-L1和/或PD-L2作为待测物,抗体作为配体,在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31
检测仪上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进行检测时,抗体以约低于10-7M的亲和性(KD)结合,如约低于10-8M、10-9M或10-10M或者甚至更低的亲和性,并且其以与预先确定的抗原或与之密切相关的抗原之外的非特异性抗原(例如BSA、酪蛋白)结合的亲和性相比,高至少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0-、4.5-、5.0-、6.0-、7.0-、8.0-、9.0-或10.0倍或者更高的亲和性与预先确定的抗原结合。短语“识别抗原的抗体”和“特异性针对抗原的抗体”在本申请中可以与“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抗体”互换使用。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受试者”包括需要诊断或预测或者对某种状况易感的任意活的动物或人,特别是由如下文所述的PD-L1和/或PD-L2介导的状况。术语“非人动物”包括所有脊椎动物,例如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如非人灵长类、绵羊、犬、奶牛、鸡、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如果获得了一种或多种有益的或所需的结果包括所需的临床结果,则受试者或非人动物被治疗。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而言,有益的或所需的临床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减轻一种或多种由所述疾病导致的症状、提高罹患所述疾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所述疾病所需的其他药物的剂量、推迟所述疾病的进展和/或延长个体的存活期。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未经重排的”或“种系构造”当涉及V区段时,是指其中所述V区段未被重组、从而与D或J区段紧邻的构造。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载体”旨在指能够转运与其连接的另一个核酸的核酸分子。一种类型的载体是“质粒”,其指环状双链DNA环,在其中可以连接附加的DNA区段。另一种类型的载体是病毒载体,其中附加的DNA区段可以连接至病毒基因组。某些载体能够在引入其的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例如具有细菌复制原点的细菌载体和游离型哺乳动物载体)。其他载体(例如非游离型哺乳动物载体)在引入宿主细胞后能够整合至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从而随同宿主的基因组一起复制。而且,某些载体能够指导与其可操作地连接的基因的表达。在本申请中将此类载体称为“重组表达载体”(或简称为“表达载体”)。在通常情况下,在重组DNA技术中使用的表达载体通常是质粒形式的。在本说明书中,“质粒”和“载体”可以互换使用,因为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形式。然而,本发明旨在包括表达载体的此类其他形式,如病毒载体(例如复制缺陷的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其具有等效的功能。
从上文可以看出,可以使用编码本发明的融合蛋白或多肽(或其任意部分)的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获得所述融合蛋白或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其使用遗传密码将DNA或RNA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同样地,对于融合蛋白或多肽氨基酸序列而言,可以从遗传密码推断出能够编码所述融合蛋白或多肽的相应核苷酸序列(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针对任意给定的氨基酸序列将产生多种核酸序列)。因此,应将本申请对编码融合蛋白或多肽的核苷酸序列的描述和/或披露考虑为还包括对由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描述和/或披露。类似地,应将对本申请的融合蛋白或多肽氨基酸序列的描述和/或披露考虑为还包括对能够编码所述氨基酸序列的所有可能的核苷酸序列的描述和/或披露。
最后,本发明中使用的核酸和多肽分子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信息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并且是从公众能够访问的数据库中易于获得的,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例如,来源于公共序列数据库的示例性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如下表1所示。表1中还列出了本申请中涉及的最新描述的抗体可变区和相关的CDR序列。
表1
SEQ ID NO:1 人PD-1 cDNA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51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61
SEQ ID NO:2 人PD-1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62
SEQ ID NO:3 人PD-L1S cDNA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63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71
SEQ ID NO:4 人PD-L1S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72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81
SEQ ID NO:5 人PD-L1M cDNA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82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91
SEQ ID NO:6 人PD-L1M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92
SEQ ID NO:7 人PD-L2cDNA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293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01
SEQ ID NO:8 人PD-L2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02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11
SEQ ID NO:9 人RGMb cDNA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12
SEQ ID NO:10 人RGMb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13
SEQ ID NO:11 人B7-1 cDNA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14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21
SEQ ID NO:12 人B7-1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22
1B9轻链可变(vK)DNA和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23
1B9重链可变DNA和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24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31
4H1轻链可变(vK)DNA和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32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41
4H1重链可变DNA和氨基酸序列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342
在下述章节中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I.分离的核酸分子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分离的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生物活性部分,以及足以用作鉴定编码这些多肽和片段的核酸分子的杂交探针的核酸片段,其用作扩增或突变所述核酸分子的PCR引物。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核酸分子”旨在包括DNA分子(例如cDNA或基因组DNA)和RNA分子(例如mRNA)以及使用核苷酸类似物产生的DNA或RNA的类似物。所述核酸分子可以是单链的或双链的,但是优选是双链DNA。
术语“分离的核酸分子”包括与天然来源的核酸中存在的其他核酸分子分离的核酸分子。例如,对于基因组DNA而言,术语“分离的”包括与同基因组DNA天然结合的染色体分离的核酸分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离的”核酸分子不含作为所述核酸来源的生物体基因组DNA中所述核酸的天然翼侧序列(即位于所述核酸分子5'和3'末端的序列)。例如,当通过重组技术生产时,“分离的”核酸分子如cDNA分子可以基本上不含其他细胞物质或培养基,或者当化学合成时,基本上不含化学前体或其他化学物质。
可以使用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本申请中提供的序列信息分离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基于表1中所示的序列设计的合成寡核苷酸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分离包括表1中所示的全部或部分序列的核酸分子。
可以使用cDNA、mRNA或者可选地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和适宜的寡核苷酸引物根据标准PCR扩增技术扩增本发明的核酸分子。可以将这样扩增的核酸分子克隆至适宜的载体中并且采用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而且,可以通过标准合成技术例如使用自动DNA合成仪制备对应于本发明的核酸序列的寡核苷酸。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包含一核酸分子,其为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的互补链或其部分。与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互补的核酸分子或其部分是足以与表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充分互补的核酸分子,以使得其能够与表1中所示的各核苷酸序列杂交,从而形成稳定的双螺旋。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包含与表1中所示的全长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约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一致性的核苷酸序列,或者任意这些核苷酸序列的一部分。
而且,本发明的核酸分子可以仅包含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的一部分或其部分,例如能够用作探针或引物的片段,或者编码本发明的多肽的一部分的片段,本发明的多肽例如表1中的那些。所述探针/引物通常包含基本上纯的寡核苷酸。所述寡核苷酸通常包含一个核苷酸序列区域,所述核苷酸序列区域在严谨条件下杂交本发明核酸分子(例如包括在表1中的序列)的、本发明核酸分子(例如包括在表1中的序列)的反义序列的、或本发明核酸分子(例如包括在表1中的序列)的突变体的至少约12或15个,优选地约20或25个,更优选地约30、35、40、45、50、55、60、65或75个连续的核苷酸。
基于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的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编码相同或同源多肽的转录本或基因组序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探针还包含与其连接的标记基团,例如所述标记基团可以是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化合物、酶或酶的辅因子。
编码“本发明多肽的生物活性部分”的核酸片段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分离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的一部分核苷酸序列,其编码具有本发明的多肽的生物活性(例如能够与其抗原靶点结合)的多肽,表达本发明多肽的编码部分(例如通过体外重组表达)和评估本发明多肽的编码部分的活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编码“本发明的肽表位”的核酸片段可以通过分离本发明核酸分子(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的一部分核苷酸序列制备,其编码一多肽,针对所述多肽产生的抗体是特异性的(例如表1中所示的人PD-L1和PD-L2肽表位)。
本发明还包括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不同于表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但是其编码的多肽与表1中所示的各核苷酸序列编码的那些相同。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具有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可以基于其与本申请公开的核酸的同源性分离与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同源物对应的核酸分子,使用本申请公开的cDNA或其部分作为杂交探针,在严谨杂交条件下采用标准杂交技术进行分离。
因此,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分离的核酸分子的长度为至少15、20、25、30个或更多个核苷酸,并且其在严谨条件下与包含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核酸分子杂交。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在严谨条件下杂交”旨在描述杂交和洗涤条件,在这一条件下彼此显著相同或同源的核苷酸序列彼此之间保持杂交。优选地,所述条件使得彼此具有至少约70%、更优选地至少约80%、甚至更优选地至少约85%或90%的一致性的序列彼此之间保持杂交。此类严谨条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并且能够在Current Protocolsin Molecular Biology,Ausubel等编著,John Wiley&Sons,Inc.(1995),第2、4和6部分中找到。其他的严谨条件可以参见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Sambrook等,Cold Spring Harbor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1989),第7、9和11章。严谨杂交条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在4x或6x氯化钠/柠檬酸钠(SSC)中,在约65-70℃下杂交(或者在加入50%甲酰胺的4x SSC中,在约42-50℃下杂交),随后在1x SSC中,在约65-70℃下洗涤1次或多次。严谨杂交条件进一步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在6x SSC中在45℃下杂交,随后在含0.1%SDS的0.2x SSC中在65℃下洗涤1次或多次。高度严谨杂交条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在1x SSC中在约65-70℃下杂交(或者在加入50%甲酰胺的1x SSC中在约42-50℃下杂交),随后在0.3x SSC中,在约65-70℃下洗涤1次或多次。低严谨杂交条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在4x或6x SSC中,在约50-60℃下杂交(或者替代地在含50%甲酰胺的6x SSC中,在约40-45℃下杂交),随后在2x中,在约50-60℃下洗涤1次或多次。在上述值之间的范围,例如65-70℃或42-50℃,也旨在包括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SSPE(1x SSPE是0.15M NaCl、10mM NaH2PO4和1.25mM EDTA,pH 7.4)代替杂交和洗涤缓冲液中的SSC(1x SSC是0.15M NaCl和15mM柠檬酸钠);在每次杂交完成后均洗涤15分钟。长度低于50个碱基对的杂交的杂交温度应比杂交的熔解温度(Tm)低5-10℃,其中Tm根据下述方程确定。对于长度低于18个碱基对的杂交而言,Tm(℃)=2(A+T碱基的数量)+4(G+C碱基的数量)。对于长度为18至49个碱基对之间的杂交而言,Tm(℃)=81.5+16.6(log10[Na+])+0.41(%G+C)-(600/N),其中N是杂交中碱基的数量,和[Na+]是杂交缓冲液中钠离子的浓度(1x SSC中[Na+]=0.165M)。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在杂交和/或洗涤缓冲液中加入其他试剂以减少核酸分子与膜例如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的非特异性杂交,所述试剂包括但不限于封闭剂(例如BSA或者鲑鱼或鲱鱼精运载体DNA)、去垢剂(例如SDS)、螯合剂(例如EDTA)、Ficoll、PVP等。当使用尼龙膜时,特别地,严谨杂交条件的附加的非限制性示例是在含7%SDS的0.25-0.5M NaH2PO4中在约65℃下杂交,随后在含1%SDS的0.02M NaH2PO4中在约65℃下洗涤。参见例如Church和Gilbert(1984)Proc.Natl.Acad.Sci.USA 81:1991-1995(或者替代地0.2x SSC,1%SDS)。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意识到通过在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中引入突变,从而导致编码本发明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不改变所述多肽的功能。例如,可以在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中进行导致在“非必需”氨基酸残基部位的氨基酸取代的核苷酸取代。“非必需”氨基酸残基是能够通过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而改变、但不改变生物活性的残基,而“必需”氨基酸残基是生物活性所需要的。例如,在本发明的多肽之间是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例如所述多肽与其靶抗原结合所需要的那些,预计是特别地不适宜改变的。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在表1中的序列)的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含有不是活性所必需的氨基酸残基改变。此类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与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不同,但仍保持生物活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核酸分子包含编码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多肽包含的氨基酸序列与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具有至少约71%、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的一致性。
编码与表1中的多肽序列或其部分相同的多肽的分离的核酸分子能够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取代、插入或缺失引入表1中的核苷酸序列或其部分而形成,从而将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引入所编码的多肽中。可以通过标准技术将突变引入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表1中包括的序列)中,如位点定向诱变和PCR介导的诱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或多个预计的非必需氨基酸残基进行保守的氨基酸取代。“保守性氨基酸取代”是氨基酸残基被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取代的取代。具有相似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家族已在现有技术中定义。这些家族包括具有碱性侧链(例如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酸性侧链(例如天冬氨基酸、谷氨酸)、不带电荷的极性侧链(例如天冬酰胺、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非极性侧链(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β支链侧链(例如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芳香侧链(例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的氨基酸。因此,在本发明的多肽中(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预计非必需氨基酸残基可以被相同侧链家族的另一个氨基酸残基取代。或者,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沿着本发明的全部或部分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随机引入突变,如通过饱和突变,并且可以筛选所得到的突变的生物活性以鉴定仍保留活性的突变。在将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诱变后,可以重组表达所编码的多肽并且可以确定所述多肽的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测定本发明的突变多肽与PD-L1和/或PD-L2结合和/或调节其活性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编码融合蛋白的分离的核酸分子。此类核酸分子可以通过标准重组DNA技术制备,所述核酸分子包括至少与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第二核苷酸序列可操作地连接的、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第一核苷酸序列。
可以通过将异源性DNA调控元件插入稳定的细胞系或克隆的微生物的基因组中对在细胞系或微生物中的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表达特征进行修饰,以使得所述插入的调控元件与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可操作地连接。例如,使用如靶向的同源重组等技术,可以将异源性的调控元件插入稳定的细胞系或克隆的微生物中,以使得其与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可操作地连接,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并且在例如Chappel,美国专利号5,272,071;1991年5月16日公开的PCT公开号WO 91/06667中进行了描述。
II.分离的多肽分子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分离的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及其生物活性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标准蛋白纯化技术通过适宜的纯化方案从细胞或组织来源分离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及其生物活性部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多肽(例如表1中包括的序列)及其生物活性部分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或者,可以使用标准肽合成技术化学合成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及其生物活性部分。
“分离的”或“纯化的”多肽或其生物活性部分基本上不含来自作为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细胞或组织来源的细胞材料或其他污染蛋白,或者当化学合成时基本上不含化学前体或其他化学物质。表述“基本上不含细胞材料”包括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制品及其生物活性部分,其中所述多肽分离自通过分离或重组生产的细胞的细胞成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表述“基本上不含细胞材料”包括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制品及其生物活性部分,其具有低于约30%(以干重计)的非本发明的蛋白(在本申请中也称为“污染蛋白”)、更优选地低于约20%的非本发明的蛋白、亦更优选地低于约10%的非本发明的蛋白和最优选地低于约5%的非本发明的蛋白。当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或其生物活性部分是重组生产的时,其还优选地基本上不含培养基,即存在的培养基低于蛋白制品体积的约20%、更优选地低于约10%和最优选地低于约5%。
表述“基本上不含化学前体或其他化学物质”包括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制品或其生物活性部分,其中所述多肽分离自所述多肽合成中所涉及的化学前体或其他化学物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表述“基本上不含化学前体或其他化学物质”包括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制品或其生物活性部分,其具有低于约30%(以干重计)的化学前体或非本发明的蛋白、更优选地低于约20%的化学前体或非本发明的蛋白、亦更优选地低于约10%的化学前体或非本发明的蛋白和最优选地低于约5%的化学前体或非本发明的蛋白。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生物活性部分”包括参与PD-L1与其受体和PD-L2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多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PD-L1和/或PD-L2是人的直系同源物。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生物活性部分包括包含与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足够的一致性或来源于其的氨基酸序列的肽,其包括的氨基酸少于本发明的各个全长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并且显示出本发明的各个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至少一个活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生物活性部分包含结构域或基序,根据其产生时使用的抗原或者设计来结合的抗原,所述结构域或基序能够分别特异性地与PD-L1和/或PD-L2结合。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具有表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肽基本上与表1所示的多肽一致,并且保留表1中所示的各个多肽的功能性活性,但是由于如本申请中详细描述的诱变作用,其氨基酸序列是不同的。因此,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多肽是包含与表1中所示的多肽具有至少约71%、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99.9%或者更高的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为确定两条氨基酸序列或两条核酸序列的一致性百分率,出于最佳比较目的对序列进行比对(例如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氨基酸序列中的一个或全部两个中引入缺口以便进行最佳比对,并且出于比较的目的可以忽略不一致的序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出于比较目的进行比对的对照序列的长度是对照序列长度的至少30%、优选地至少40%、更优选地至少50%、甚至更优选地至少60%和甚至更优选地至少70%、80%、90%、95%、96%、97%、98%、99%、99.5%或99.9%。然后比较相应氨基酸位置或核苷酸位置的氨基酸残基或核苷酸。当在第一条序列中的某一位置被与第二条序列中相应位置的相同的氨基酸残基或核苷酸所占据时,则所述分子在该位置是相同的(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氨基酸或核酸的“一致性”等同于氨基酸或核酸的“同源性”)。两条序列之间的一致性百分率是所述序列共享的相同位点数量的函数,考虑缺口数和各个缺口的长度,需要将其引入以便对两条序列进行最佳比对。
本发明还提供了嵌合或融合蛋白。在本申请中使用的“嵌合蛋白”或“融合蛋白”包含与非本发明的多肽可操作地连接的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本发明的多肽”指具有对应于表1中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而“非本发明的多肽”指不具有对应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所述多肽基本上不与表1中的多肽具有同源性,例如不同于表1中的多肽且来源于相同或不同生物体的多肽。在融合蛋白中,术语“可操作地连接”旨在指本发明的多肽和非本发明的多肽彼此之间框内融合。非本发明的多肽可以与本发明的多肽的N-末端或C-末端融合并且对应于改变本发明的多肽的溶解性、结合亲和性、稳定性或化合价的部分。
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融合蛋白是本发明的多肽的GST融合蛋白。此类融合蛋白可以便于本发明的重组的多肽的纯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融合蛋白在其N-末端含有异源性信号序列。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融合蛋白含有细胞毒性部分(例如毒素)。在某些宿主细胞(例如哺乳动物宿主细胞)中,可以通过使用异源性信号序列增加本发明的多肽的表达和/或分泌。
可以通过标准重组DNA技术生产嵌合或融合的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例如,根据常规技术将编码不同于多肽序列的DNA片段在框架中连接在一起,例如使用平末端和交错末端用于连接,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提供适宜的末端,酌情填入粘性末端,使用碱性磷酸酶处理以避免不需要的连接,和酶促连接。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常规技术合成所述融合基因,包括自动DNA合成仪。或者,可以使用锚定引物进行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其在两个连续的基因片段之间产生互补的悬垂,其随后可以被退火和重扩增以产生嵌合基因序列(参见例如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Ausubel等编著,John Wiley&Sons:1992)。而且,多种已经编码融合部分(例如GST多肽)的表达载体是市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使用本申请鉴定的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生产与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对应的多肽。可以在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中通过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在表1中包括的序列)的多核苷酸的表达生产此类多肽。或者,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合成此类多肽。在重组宿主中表达异源性多肽、化学合成多肽和体外翻译的方法均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并且在Maniatis等,Molecular Cloning:ALaboratory Manual(1989),2nd Ed.,Cold Spring Harbor,N.Y.;Berger和Kimmel,Methods in Enzymology,Volume 152,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1987),Academic Press,Inc.,San Diego,Calif.;Merrifield,J.(1969)J.Am.Chem.Soc.91:501;Chaiken I.M.(1981)CRC Crit.Rev.Biochem.11:255;Kaiser等,(1989)Science 243:187;Merrifield,B.(1986)Science 232:342;Kent,S.B.H.(1988)Annu.Rev.Biochem.57:957;和Offord,R.E.(1980)Semisynthetic Proteins,Wiley Publishing中进行了进一步描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III.与PD-L1和PD-L2两者结合的抗体
不受理论的束缚,并且为增进对所公开的发明的理解,据信本发明的抗体相对于已知的PD-L1或PD-L2结合抗体而言在至少一个CDR(互补性决定区)内是独特的,其参与同PD-L1和PD-L2多肽的结合,至少因为现有的PD-L1或PD-L2结合抗体不能对PD-L1和PD-L2两者都具有结合亲和性。这种想法部分地基于众所周知的抗体结构的要素的结构布置,其包括含有高变区的CDR。本发明的抗体还可以在一个以上的CDR和/或在一个或多个CDR中的一个以上氨基酸位置不同于已知的PD-L1和/或PD-L2结合抗体。与此前针对PD-L1和/或PD-L2的抗体相比,这些差异可能为本发明的抗体提供了与PD-L1和PD-L2两者的保守性表位结合的特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特异性地与保守性PD-L1和PD-L2肽序列CFTVTVPKDLYVVEYGSN和CYRSMISYGGADYKRITV结合,其代表用于产生所需双结合抗体的免疫原性表位,基于PD-L1和PD-L2之间的结构和序列保守性分析以及PD-1与其配体、PD-L1和PD-L2之间的结合关系。因此,与已知的PD-L1或PD-L2抗体相比,本发明的抗体以较高的特异性和/或敏感性识别PD-L1和PD-L2。此类抗体除了其他用途以外适用于Western印记(或免疫印记)、免疫组织化学(IHC)、变性或固定形式PD-L1和/或PD-L2的检测、ELISA测定和RIA测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还可以抑制(阻断)PD-L1和/或PD-L2的活性并且因此作为PD-L1和/或PD-L2的抑制剂。此类抗体和片段可以用于检测PD-L1和/或PD-L2的存在和抑制PD-L1和/或PD-L2的活性,无需引入附加的PD-L1和/或PD-L2抑制剂。或者,PD-L1和/或PD-L2抑制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可以与另一种PD-L1和/或PD-L2抑制剂联用,如在用于抑制PD-L1和/或PD-L2活性的组合物中或者作为抑制PD-L1和/或PD-L2活性的方法的一部分单独地或联合给予受试者。
可以使用多种已知技术生产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如Kohler和Milstein,Nature256:495(1975)描述的标准体细胞杂交技术。尽管原则上体细胞杂交程序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使用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其他技术,例如B淋巴细胞的病毒或癌基因转化、使用人源抗体基因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用于产生生产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的一种方法是鼠源性系统。在小鼠中生产杂交瘤是本领域熟知的,包括免疫方案以及分离和融合经免疫的脾细胞的技术。
可以通过使用多肽免疫原(例如表1中列出的那些)免疫适宜的受试者制备多克隆抗体。然而,常规的免疫方案,如迄今为止在本领域中使用的那些,将不能以任何成功的合理预期产生所需的抗-PD-L1/PD-L2抗体。特别地,免疫正常的野生型宿主动物将缺失与宿主PD-L1和/或PD-L2反应的抗体并且从而缺失大量B细胞和由其形成的抗体,所述抗体结合宿主PD-L1和/或PD-L2与用于免疫的PD-L1和/或PD-L2序列之间的保守性结构。因此,本申请发现,免疫具有PD-L1和PD-L2两者基因敲除(即双基因敲除)以使得PD-L1和PD-L2多肽不被表达的宿主动物,抑制或阻止了B细胞的耐受和缺失,这些B细胞产生结合至PD-L1和PD-L2免疫序列的交叉反应性抗体。
可以使用多种免疫接种和强化方法产生含有所需的PD-L1/PD-L2抗体的免疫应答,包括传统的免疫接种方案(通常在前四或五周内免疫接种两次,如果没有达到所需的滴度随后再进行附加的免疫接种),在收集用于克隆和抗体分离的细胞之前三或四天进行最终强化。附加的方法包括在多个位点快速免疫,或者RIMMS免疫接种方案(参见Kilpatrick等,(1997)Hybridoma 16(4):381-9和Bynum等,(1999)Hybridoma 19(5):407-11)。此外,免疫接种/加强的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抗原的组合物进行调整,包括PD-L1和/或PD-L2的可溶性胞外结构域片段、经过工程改造在其表面上表达高水平的PD-L1和/或PD-L2的细胞、纯化的溶解的PD-L1或PD-L2和来源于PD-L1和/或PD-L2的肽(例如参见表1)。
可以采用标准技术监测多肽抗体在经免疫对象中的滴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适用固化多肽的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如有必要,可以将针对所述抗原的抗体从哺乳动物中分离(例如从血液中)并采用公知的技术进一步纯化,如蛋白A层析,以获得IgG成分。在免疫接种后适宜的时间,例如当抗体滴度最高时,可以从所述对象中获得产生抗体的细胞并且采用标准技术使用其制备单克隆抗体,如最初由Kohler和Milstein(1975)Nature256:495-497描述的杂交瘤技术(亦参见Brown等,(1981)J.Immunol.127:539-46;Brown等,(1980)J.Biol.Chem.255:4980-83;Yeh等,(1976)Proc.Natl.Acad.Sci.76:2927-31;和Yeh等,(1982)Int.J.Cancer 29:269-75),更近期的人B细胞杂交瘤技术(Kozbor等,(1983)Immunol.Today 4:72),EBV-杂交瘤技术(Cole等,(1985)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CancerTherapy,Alan R.Liss,Inc.,pp.77-96)或三源杂交瘤技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技术是公知的(通常参见Kenneth,R.H.in Monoclonal Antibodies:A NewDimension In Biological Analyses,Plenum Publishing Corp.,New York,New York(1980);Lerner,E.A.(1981)Yale J.Biol.Med.54:387-402;Gefter,M.L.等,(1977)Somatic Cell Genet.3:231-36)。简言之,将永生化的细胞系(通常是骨髓瘤)与淋巴细胞融合(通常是脾细胞),所述淋巴细胞来自使用上文所述的免疫原免疫的哺乳动物,并且对所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进行筛选,以鉴定产生与多肽抗原结合、优选地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用于将淋巴细胞与永生化细胞系融合的多种公知方案中的任意一种均能够用于产生抗-PD-L1和/或PD-L2单克隆抗体的目的(参见例如Galfre,G.等,(1977)Nature 266:55052;Gefter等,(1977)同上;Lerner(1981)同上;Kenneth(1980)同上)。而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也可以使用此类方法的多种变体。典型地,永生化的细胞系(例如骨髓瘤细胞系)与淋巴细胞来源于相同的哺乳动物物种。例如,可以通过将来源于使用本发明的免疫原制品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与永生化的小鼠细胞系融合制备鼠源性的杂交瘤。优选的永生化细胞系是对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HAT培养基”)敏感的小鼠骨髓瘤细胞系。根据标准技术,可以使用多种骨髓瘤细胞系中的任意一种作为融合伴侣,例如P3-NS1/1-Ag4-1、P3-x63-Ag8.653或Sp2/O-Ag14骨髓瘤细胞系。这些骨髓瘤细胞系可以从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Rockville,Md获得。典型地,使用聚乙二醇(“PEG”)将HAT敏感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融合。然后使用HAT培养基选择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所述培养基杀死未融合的和非生产性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未融合的脾细胞在几天后死亡,因为其未被转化)。针对与给定多肽结合的抗体,例如使用标准ELISA测定,通过筛选杂交瘤培养基上清液对生产本发明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检测。
作为制备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的替代方案,可以通过使用适宜的多肽筛选重组组合免疫球蛋白库(例如抗体噬菌体展示库)鉴定和分离对上文所述多肽之一的单克隆特异性抗体,从而分离与所述多肽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文库成员。用于产生和筛选噬菌体展示文库的试剂盒是市售的(例如Pharmacia Recombinant Phage Antibody System,目录号27-9400-01;和Stratagene SurfZAPTM Phage Display Kit,目录号240612)。此外,特别适于产生和筛选抗体展示文库的方法和试剂的示例可以参见例如Ladner等,美国专利号5,223,409;Kang等,国际公开号WO 92/18619;Dower等,国际公开号WO 91/17271;Winter等,国际公开号WO 92/20791;Markland等,国际公开号WO 92/15679;Breitling等,国际公开号WO 93/01288;McCafferty等,国际公开号WO 92/01047;Garrard等,国际公开号WO 92/09690;Ladner等,国际公开号WO 90/02809;Fuchs等,(1991)Biotechnology(NY)9:1369-1372;Hay等,(1992)Hum.Antibod.Hybridomas 3:81-85;Huse等,(1989)Science 246:1275-1281;Griffiths等,(1993)EMBO J.12:725-734;Hawkins等,(1992)J.Mol.Biol.226:889-896;Clarkson等,(1991)Nature 352:624-628;Gram等,(1992)Proc.Natl.Acad.Sci.USA 89:3576-3580;Garrard等,(1991)Biotechnology(NY)9:1373-1377;Hoogenboom等,(1991)Nucleic Acids Res.19:4133-4137;Barbas等,(1991)Proc.Natl.Acad.Sci.USA 88:7978-7982;和McCafferty等,(1990)Nature 348:552-554。
此外,可以产生重组的抗-PD-L1/PD-L2双结合抗体,如嵌合、复合和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使用标准重组DNA技术制备所述抗体。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重组DNA技术生产此类嵌合、复合和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例如使用下述方法:Robinson等,国际专利公开号PCT/US86/02269;Akira等,欧洲专利申请号184,187;Taniguchi,M.欧洲专利申请号171,496;Morrison等,欧洲专利申请号173,494;Neuberger等,PCT申请号WO 86/01533;Cabilly等,美国专利号4,816,567;Cabilly等,欧洲专利申请号125,023;Better等,(1988)Science240:1041-1043;Liu等,(1987)Proc.Natl.Acad.Sci.USA 84:3439-3443;Liu等,(1987)J.Immunol.139:3521-3526;Sun等,(1987)Proc.Natl.Acad.Sci.84:214-218;Nishimura等,(1987)Cancer Res.47:999-1005;Wood等,(1985)Nature 314:446-449;和Shaw等,(1988)J.Natl.Cancer Inst.80:1553-1559);Morrison,S.L.(1985)Science 229:1202-1207;Oi等,(1986)Biotechniques 4:214;Winter美国专利号5,225,539;Jones等,(1986)Nature 321:552-525;Verhoeyan等,(1988)Science 239:1534;和Beidler等,(1988)J.Immunol.141:4053-4060。
此外,可以按照标准方案制备人源化的抗体如在美国专利号5,565,332中公开的那些。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本领域公知的技术,通过包含编码特异性结合对的成员的多肽链和可复制的通用展示包装组分的融合的核酸分子的载体,与含有编码单一结合对成员的第二多肽链的核酸分子的载体之间的重组,生产抗体链或特异性结合对的成员,例如如美国专利号5,565,332、5,871,907或5,733,743中所描述的。细胞内抗体具有抑制细胞内蛋白功能的用途也是本领域公知的(参见例如Carlson,J.R.(1988)Mol.Cell.Biol.8:2638-2646;Biocca,S.等,(1990)EMBO J.9:101-108;Werge,T.M.等,(1990)FEBSLett.274:193-198;Carlson,J.R.(1993)Proc.Natl.Acad.Sci.USA 90:7427-7428;Marasco,W.A.等,(1993)Proc.Natl.Acad.Sci.USA 90:7889-7893;Biocca,S.等,(1994)Biotechnology(NY)12:396-399;Chen,S-Y.等,(1994)Hum.Gene Ther.5:595-601;Duan,L等,(1994)Proc.Natl.Acad.Sci.USA 91:5075-5079;Chen,S-Y.等,(1994)Proc.Natl.Acad.Sci.USA 91:5932-5936;Beerli,R.R.等,(1994)J.Biol.Chem.269:23931-23936;Beerli,R.R.等,(1994)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4:666-672;Mhashilkar,A.M.等,(1995)EMBO J.14:1542-1551;Richardson,J.H.等,(1995)Proc.Natl.Acad.Sci.USA 92:3137-3141;Marasco等,PCT公开号WO 94/02610;和Duan等,PCT公开号WO 95/03832。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携带部分人免疫系统而非小鼠系统的转基因或转染色体小鼠产生直接针对PD-L1和PD-L2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转基因小鼠,在本申请中称为“HuMAb小鼠”,其含有编码未经重排的人源重链(μ和γ)和κ轻链免疫球蛋白序列的人源免疫球蛋白基因微基因座以及使内源性μ和κ链基因座失活的靶向突变(Lonberg,N.等,(1994)Nature 368(6474):856 859)。因此,所述小鼠显示出小鼠IgM或κ的表达降低,并且在对免疫接种产生应答时,所引入的人源重链和轻链转基因经历类别转换和体细胞突变以产生高亲和性的人源IgGκ单克隆抗体(Lonberg,N.等,(1994),同上;Lonberg,N.的综述(1994)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113:49 101;Lonberg,N.和Huszar,D.(1995)Intern.Rev.Immunol.Vol.13:65 93以及Harding,F.和Lonberg,N.(1995)Ann.N.Y Acad.Sci 764:536 546)。在下述中描述了HuMAb小鼠的制备Taylor,L.等,(1992)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6287 6295;Chen,J.等,(1993)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5:647 656;Tuaillon等,(1993)Proc.Natl.Acad.Sci USA90:3720 3724;Choi等,(1993)Nature Genetics 4:117 123;Chen,J.等,(1993)EMBOJ.12:821 830;Tuaillon等,(1994)J.Immunol.152:2912 2920;Lonberg等,(1994)Nature368(6474):856 859;Lonberg,N.(1994)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113:49 101;Taylor,L.等,(1994)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6:579 591;Lonberg,N.和Huszar,D.(1995)Intern.Rev.Immunol.Vol.13:65 93;Harding,F.和Lonberg,N.(1995)Ann.N.Y.Acad.Sci 764:536 546;Fishwild,D.等,(1996)Nature Biotechnology 14:845851。进一步参见美国专利号5,545,806;5,569,825;5,625,126;5,633,425;5,789,650;5,877,397;5,661,016;5,814,318;5,874,299;和5,770,429;其均是针对Lonberg和Kay以及GenPharm International;Surani等的美国专利号5,545,807;1998年6月11日公开的国际公开号WO 98/24884;1994年11月10日公开的WO 94/25585;1993年6月24日公开的WO 93/1227;1992年12月23日公开的WO 92/22645;1992年3月19日公开的WO 92/03918。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本发明的抗体是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在单一抗体多肽中具有针对两个不同抗原的结合位点。抗原结合可以是同时的或顺序的。三源杂交瘤和杂交杂交瘤是能够分泌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系的两个示例。在美国专利号4,474,893中公开了由杂交杂交瘤或三源杂交瘤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的示例。已通过化学方法(Staerz等,(1985)Nature 314:628和Perez等,(1985)Nature 316:354)和杂交瘤技术(Staerz和Bevan(1986)Proc.Natl.Acad.Sci.USA,83:1453,以及Staerz和Bevan(1986)Immunol.Today 7:241)构建了双特异性抗体。在美国专利号5,959,084中也对双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描述。在美国专利号5,798,229中描述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片段。
还可以通过制备异源杂交瘤来产生双特异性试剂,通过将产生不同抗体的杂交瘤或其他细胞融合,随后鉴定生产及共组装这两种抗体的克隆。所述试剂还能够通过将完整的免疫球蛋白链或其部分如Fab和Fv序列化学或基因缀合产生。所述抗体组分能够与PD-L1和PD-L2结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除了与其他所需的靶点如其他共免疫抑制多肽(例如CTLA4、B7-1、PD-1等)结合以外,所述双特异性抗体能够与PD-L1和PD-L2特异性地结合。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抗-PD-L1/PD-L2多肽的抗体,所述抗体能够通过包括下述的工艺获得:使用免疫原性PD-L1和PD-L2多肽或其免疫源性部分(例如表1中显示的多肽)免疫动物,然后从与所述多肽特异性结合的动物抗体中分离所述抗体。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可以使用部分或已知的抗体序列产生和/或表达新抗体。抗体与靶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位于6个重链和轻链互补性决定区(CDR)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的。由于这个原因,与CDR以外的序列相比,CDR中的氨基酸序列在各抗体之间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由于CDR序列负责大部分抗体-抗原的相互作用,因而通过构建包括来自特定的天然存在的抗体的CDR序列的表达载体,该CDR序列移植到来自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抗体的框架序列上,有可能可以表达模拟特定的天然存在抗体的性质的重组抗体。(参见例如Riechmann,L.等,1998,Nature 332:323 327;Jones,P.等,1986,Nature 321:522 525;和Queen,C.等,1989,Proc.Natl.Acad.See.U.S.A.86:10029 10033)。此类框架序列可以来自公共DNA数据库,其包括种系或非种系抗体基因序列。这些种系序列将不同于成熟的抗体基因序列,因为其不包括完全组装的可变基因,所述可变基因在B细胞成熟过程中通过V(D)J连接形成。种系基因序列还将不同于在个体中均匀地分布于可变区的高亲和性次级库抗体的序列。例如,体细胞突变在框架区的氨基末端部分是相对不常见的。例如,体细胞突变在框架区1的氨基末端部分和框架区4的羧基末端部分是相对不常见的。而且,多种体细胞突变不会显著改变所述抗体的结合性质。由于这个原因,不必要获得特定抗体的整个DNA序列以重新形成具有与原始抗体的那些类似的结合性质的完整的重组抗体。跨CDR区的部分重链和轻链序列通常就足够实现这个目的。所述部分序列用于确定对所述重组的抗体可变基因做出贡献的种系和/或非种系可变和连接基因区段。然后使用所述种系和/或非种系序列填入所述可变区失去的部分。在蛋白成熟过程中重链和轻链的先导序列被切割并且其对最终抗体的性质不具有作用。为了添加失去的序列,可以通过连接或PCR扩增将克隆的cDNA序列与合成的寡核苷酸组合。或者,可以将整个可变区作为一系列短的、重叠的寡核苷酸合成并且通过PCR扩增将其组合以形成完整的合成的可变区克隆。这一过程具有某些优势如消除或引入特定的限制性酶切位点,或者优化特定的密码子。该过程还能够用于在一个物种(例如人)中筛选特定免疫球蛋白编码序列库以便通过另一个物种(例如小鼠)中的已知抗体序列设计同源的免疫球蛋白编码序列。
使用来自杂交瘤的重链和轻链转录本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寡核苷酸的重叠集合以形成与天然序列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编码能力的合成的V序列。合成的重链和κ链序列在三个方面可能不同于天然序列:重复的核苷酸碱基串被中断以便于寡核苷酸合成和PCR扩增;根据Kozak规则(Kozak,1991,J.Biol.Chem.266L19867019870)引入最佳翻译起始位点;和在翻译起始位点上游工程化改造引入HindIII位点。
对于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二者而言,将优化的编码和相应的非编码链序列分解成30-50个核苷酸,其大致为相应非编码寡核苷酸的中点。因而,对于各链而言,可以将所述寡核苷酸组装成跨150-400个核苷酸区段的重叠的双链集合。然后使用该混合物作为模板生产150-400个核苷酸的PCR扩增产物。通常地,单一可变区寡核苷酸集合将被分解成两个混合物,其独立地扩增以生成两个重叠的PCR产物。然后通过PCR扩增将这些重叠产物组合以形成完整的可变区。在PCR扩增中,可能需要包括重链或轻链恒定区的重叠片段以生成能够易于克隆进入表达载体构建体的片段。
然后将重新构建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与克隆的启动子、先导序列、翻译起始、先导序列、恒定区、3'非翻译区、多聚腺苷酸和转录终止序列组合以形成表达载体构建体。可以将重链和轻链表达构建体组合至单一载体中,共转染、顺序转染或分别转染进入随后融合的宿主细胞中以形成表达这两条链的宿主细胞。
用于该用途的质粒是本领域公知的。本发明的全人源和嵌合抗体还包括IgG2、IgG3、IgE、IgA、IgM和IgD抗体。可以构建类似的质粒以表达其他重链同种型或表达包含λ轻链的抗体。
因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以使用已知的、非人源或人源抗体(例如小鼠抗-人PD-L1/PD-L2抗体)的结构特征形成结构上相关的人源抗-人PD-L1/PD-L2抗体,其保留了本发明抗体的至少一种功能性性质,如与PD-L1和PD-L2结合。另一个功能性性质包括在竞争性ELISA测定中抑制原始已知的、非人源或人源抗体的结合。此外,可以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CDR或可变区(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与已知的人源框架区和CDR重组地组合以形成附加的、重组工程的本发明的人源抗-PD-L1/PD-L2抗体。
由于本领域所公知,抗体的重链和轻链CDR3结构域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特异性/亲和性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上文所示,制备的本发明的重组抗体优选地包含了本发明重链和轻链可变区(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的CDR3。所述抗体还可以包含本发明可变区(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的CDR2。所述抗体还可以包含本发明可变区(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的CDR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抗体可以包含CDR的任意组合。
上文所述的经工程改造抗体的CDR1、2和/或3区域可以包含如本申请所公开的本发明可变区(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的那些精确的氨基酸序列。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仍保持所述抗体能够与PD-L1和/或PD-L2有效地结合的前提下,有可能与精确的CDR序列存在一些偏差(例如保守性序列修饰)。因此,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经工程改造的抗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CDR组成,所述CDR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CDR(例如包括表1中的序列或其部分)具有例如50%、60%、70%、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99.5%的一致性。
本申请所述的非人源或人源抗体的结构特征可以用于形成结构相关的人源抗体,所述人源抗体保留了本发明抗体的至少一种功能性性质,如与人PD-L1和PD-L2两者结合。另一种功能性性质包括在竞争性ELISA测定中抑制原始已知的、非人源或人源PD-L1和/或PD-L2抗体的结合。表1中列出了含有多种CDR的多种vK和vH序列,其能够以任意组合混合和配对,只要所述重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保持与PD-L1和PD-L2结合的能力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能够与人PD-L1和PD-L2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包含重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的序列与表1中的重链可变结构域CDR的组具有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100%的一致性。
类似地,本申请还提供了能够与人PD-L1和PD-L2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包含轻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的序列与表1中的轻链可变结构域CDR的组具有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100%的一致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能够与人PD-L1和PD-L2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包含重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的序列与表1中的重链可变结构域CDR的组具有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100%的一致性;并且包含轻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的序列与表1中的轻链可变结构域CDR的组具有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100%的一致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注意到,此类同源性百分率相当于并且能够通过在给定CDR中引入1、2、3、4、5、6、7、8、9、10个或更多个保守性氨基酸取代实现。
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包含重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选自由表1中所示的重链可变结构域的CDR组成的组的序列,和轻链,其中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选自由表1中所示的轻链可变结构域的CDR组成的组的序列。
此类单克隆抗体可以包含轻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选自下组的序列:如本申请所述的CDR-L1、CDR-L2和CDR-L3;和/或重链,其中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选自下组的序列:如本申请所述的CDR-H1、CDR-H2和CDR-H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能够与人PD-L1和PD-L2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包含或由如本申请所述的CDR-L1、CDR-L2、CDR-L3、CDR-H1、CDR-H2和CDR-H3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结构域可以包含或由如表1中所示的vH氨基酸序列组成和/或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结构域可以包含或由表1中所示的vκ氨基酸序列组成。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单克隆抗体的片段,所述片段包括但不限于Fv、Fab、F(ab')2、Fab'、dsFv、scFv、sc(Fv)2和双价抗体;并且多特异性抗体由抗体片段形成。例如,很多免疫抑制分子(例如CTLA-4等)可以以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方式结合。
也想到了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的其他片段。例如,提供了单个免疫球蛋白重链和/或轻链,其中其可变结构域包含如表1所示的至少一个CDR。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包含至少一个CDR,所述CDR具有的序列与表1中的轻链或重链可变结构域CDR的组具有至少80%、85%、90%、91%、92%、93%、94%、95%、96%、97%、98%、99%、99.5%或100%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免疫球蛋白重链和/或轻链包含可变结构域,所述可变结构域包含如本申请所述的CDR-L1、CDR-L2、CDR-L3、CDR-H1、CDR-H2和CDR-H3中的至少一个。该免疫球蛋白重链可以包含或由CDR-L1、CDR-L2和CDR-L3中的至少一个组成。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或轻链分别包含或由表1中所示的vH或vκ可变结构域序列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多肽,所述多肽具有选自下组的序列:本申请所述的vH可变结构域、vκ可变结构域、CDR-L1、CDR-L2、CDR-L3、CDR-H1、CDR-H2和CDR-H3序列。
本发明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和多肽可以以分离的(例如纯化的)形式或包含在载体如膜或脂囊泡(例如脂质体)中使用。
本申请还涉及本申请所述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修饰。例如,其可能是改善所述抗体的结合亲和性和/或其他生物学性质所需的。已知当通过仅简单地将来源于非人动物抗体VH和VL中的CDR移植入人源抗体VH和VL的FR中生产人源化的抗体时,与来源于非人动物的原始抗体相比其抗原结合活性降低。认为所述非人抗体VH和VL的若干氨基酸残基,不仅仅是在CDR中的还有在FR中的,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抗原结合活性相关。因此,将这些氨基酸取代为具有来源于所述人源抗体VH和VL的FR的不同氨基酸残基将会导致结合活性的降低,并且能够通过使用来源于非人动物原始抗体的氨基酸残基取代所述氨基酸对其进行校正。
在本发明的抗体结构和编码其的DNA序列中可以进行修饰和改变,并且仍能够获得编码具有所需特性的抗体和多肽的功能性分子。例如,可以使用其他氨基酸取代蛋白结构中的某些氨基酸,但不会出现明显的活性丧失。由于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和性质定义了蛋白的生物功能活性,因而可以在蛋白序列中,以及当然也可以在其DNA编码序列中进行某些氨基酸的取代,并且仍然能够获得具有类似性质的蛋白。因此,可以预见到可以在本发明的抗体序列或编码所述多肽的相应DNA序列中进行多种改变,其不会出现明显的生物活性丧失。
在改变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时,可以考虑氨基酸的亲水性指数。亲水性氨基酸指数在赋予蛋白相互作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重要性是本领域所普遍知晓的。一般认为,氨基酸相对的亲水性性质有助于所得到的蛋白的二级结构,其反过来定义蛋白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酶、底物、受体、DNA、抗体、抗原等。基于其疏水性和电荷性质已对各个氨基酸分配的亲水性指数为:异亮氨酸(+4.5);缬氨酸(+4.2);亮氨酸(+3.8);苯丙氨酸(+2.8);半胱氨酸/胱氨酸(+2.5);甲硫氨酸(+1.9);丙氨酸(+1.8);甘氨酸(-0.4);苏氨酸(-0.7);丝氨酸(-0.8);色氨酸(-0.9);酪氨酸(-1.3);脯氨酸(-1.6);组氨酸(-3.2);谷氨酸(-3.5);谷氨酰胺(-3.5);天冬氨酸(<RTI 3.5);天冬酰胺(-3.5);赖氨酸(-3.9);和精氨酸(-4.5)。
本领域公知,某些氨基酸可以被具有类似亲水性指数或评分的其他氨基酸取代并且所得到的蛋白仍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即仍获得生物学功能等效的蛋白。
如上所述,因此氨基酸取代通常基于氨基酸侧链取代基的相对相似性,例如其疏水性、亲水性、电荷、尺寸等。具有前述多种特性的示例性取代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并且包括:精氨酸和赖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本发明抗体另一种类型的氨基酸修饰可能用于改变所述抗体的原始糖基化类型,例如以增加稳定性。“改变”指缺失所述抗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糖类部分,和/或加入所述抗体中不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糖基化位点。抗体的糖基化通常是N-连接的。“N-连接的”指糖类部分与天冬酰胺残基的侧链连接。三肽序列天冬酰胺-X-丝氨酸和天冬酰胺-X-苏氨酸,其中X是除了脯氨酸以外的任意氨基酸,是所述糖类部分与天冬酰胺侧链酶促连接的识别序列。因此,在多肽中存在这些三肽序列之一就能够形成潜在的糖基化位点。通过改变氨基酸序列以使得其含有一个或多个上文所述的三肽序列(针对N-连接糖基化位点)能够容易地实现将糖基化位点加入所述抗体。另一种类型的共价修饰涉及将糖苷化学性或酶促性地与抗体偶联。这些程序是有利的,因为其不要求在宿主细胞中生产具有N-连接或O-连接糖基化的糖基化能力的抗体。根据所使用的偶联模式,可以将糖连接至(a)精氨酸和组氨酸,(b)游离的羧基,(c)游离的巯基如在半胱氨酸中的那些,(d)游离的羟基如在丝氨酸、苏氨酸或羟基脯氨酸中的那些,(e)芳香残基如在苯丙氨酸、酪氨酸或色氨酸中的那些,或者(f)谷氨酰胺的酰胺基。例如,在WO87/05330中对此类方法进行了描述。
类似地,可以通过化学或酶促的方法实现除去抗体上存在的任意糖类部分。化学去糖基化需要将抗体暴露于化合物三氟甲磺酸或等效化合物。该处理使得除了连接的糖(N-乙酰葡糖胺或N-乙酰半乳糖胺)以外的大部分或全部的糖裂解,同时保留完整的抗体。Sojahr等(1987)和Edge等(1981)对化学去糖基化进行了描述。可以使用如Thotakura等(1987)描述的多种内切和外切糖苷酶实现抗体上糖类部分的酶促裂解。
可以引入形成免疫缀合物的其他修饰。例如,在一种类型的共价修饰中,抗体或蛋白与多种非蛋白类聚合物中的一种共价连接,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氧化烯,其方法参见美国专利号4,640,835;4,496,689;4,301,144;4,670,417;4,791,192或4,179,337。
可以使用多种双功能蛋白偶联剂将本发明的抗体或其他蛋白与异源性试剂缀合,其包括但不限于N-琥珀酰亚胺基(2-吡啶基二硫)丙酸酯(SPDP)、琥珀酰亚胺基(N-马来酰亚胺基甲基)环己烷-1-羧酸酯、亚氨基硫烷(IT)、亚氨酯的双功能衍生物(如盐酸己二酰亚胺二甲酯)、活性酯(如二琥珀酰亚胺辛二酸酯)、醛类(如戊二醛)、双叠氮化合物(如双(对-叠氮苯甲酰基)己二胺)、双-重氮衍生物(如双(对-重氮苯甲酰基)-乙二胺)、二异氰酸酯(如亚甲代2,6二异氰酸酯)和双活性氟化合物(如1,5-二氟-2,4-二硝基苯)。例如,碳标记的1-异硫氰酸基苯基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五乙酸(MX-DTPA)是一种用于将放射性核素与抗体缀合的示例性螯合剂(WO 94/11026)。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与治疗性部分缀合的抗体,如细胞毒素、药物和/或放射性同位素。当与细胞毒素缀合时,将这些抗体缀合物称为“免疫毒素”。细胞毒素或细胞毒剂包括对细胞有害(例如杀死)的任意试剂。示例包括紫杉醇、细胞松弛素B、短杆菌肽D、溴化乙锭、吐根碱、丝裂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碱、阿霉素、柔红霉素、二羟基炭疽菌素二酮、米托蒽醌、光神霉素、放线菌素D、1-去氢睾酮、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和嘌呤霉素及其类似物或同源物。治疗剂包括但不限于抗代谢物(例如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6-硫鸟嘌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达卡巴嗪)、烷化剂(例如氮芥、噻替派苯丁酸氮芥、美法仑、卡莫司汀(BSNU)和洛莫司汀(CCNU)、环磷酰胺、白消安、二溴甘露醇、链脲菌素、丝裂霉素C和顺-二氯二胺铂(II)(DDP)顺铂)、蒽环类抗生素(例如柔红霉素(以前称为道诺霉素)和阿霉素)、抗生素(例如,放线菌素D(以前称为放线菌素)、博来霉素、光神霉素和氨茴霉素(AMC))以及抗有丝分裂剂(例如长春新碱和长春碱)。本发明的抗体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例如放射性的碘缀合以生成用于治疗相关疾病如癌症的细胞毒性放射性药物。
缀合的抗体可以作为临床检测程序的一部分用于诊断或预测,以监测组织中的多肽水平,例如以确定给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将所述抗体与可检测底物偶联(即物理连接)能够容易的进行检测。可检测底物的示例包括多种酶、辅基、荧光物质、发光物质、生物发光物质和放射性物质。适宜的酶的示例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P-半乳糖苷酶或乙酰胆碱酯酶;适宜的辅基复合物的示例包括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和亲和素/生物素;适宜的荧光物质的示例包括伞形酮、荧光素、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罗丹明、二氯三嗪基胺荧光素、丹磺酰氯或藻红蛋白(PE);发光物质的示例包括鲁米诺;生物发光物质的示例包括荧光素酶、萤光素和水母发光蛋白以及适宜的放射性物质的示例包括125I、131I、35S或3H。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标记”涉及抗体时旨在包括通过偶联(即物理连接)可检测的底物对抗体的直接标记,如将放射性试剂或荧光团(例如荧光素酶异硫氰酸酯(FITC)或藻红蛋白(PE)或吲哚菁(Cy5))与抗体连接,以及通过与可检测底物的反应对抗体的间接标记。
本发明的抗体缀合物可以用于改变给定的生物应答。不能将治疗性部分解释为将其限定为经典的化学治疗剂。例如,药物部分可以是具有所需的生物活性的蛋白或多肽。此类蛋白可以包括例如酶促活性毒素或其活性片段,如相思豆毒素、蓖麻毒素A、假单胞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蛋白如肿瘤坏死因子或干扰素-γ;或者生物应答改良剂例如淋巴激活素、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者其他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
将此类治疗性部分与抗体缀合的技术是公知的,参见例如Arnon等,“MonoclonalAntibodies For Immunotargeting Of Drugs In Cancer Therapy”,在Monoclonal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中的,Reisfeld等(编著),pp.243 56(Alan R.Liss,Inc.1985);Hellstrom等,“Antibodies For Drug Delivery”,在Controlled DrugDelivery(第2版)中的,Robinson等(编著),pp.623 53(Marcel Dekker,Inc.1987);Thorpe,“Antibody Carriers Of Cytotoxic Agents In Cancer Therapy:A Review”,在Monoclonal Antibodies'84: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中的,Pinchera等(编著),pp.475 506(1985);“Analysis,Results,And Future Prospective Of TheTherapeutic Use Of Radiolabeled Antibody In Cancer Therapy”,在MonoclonalAntibodies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Therapy中的,Baldwin等(编著),pp.303 16(Academic Press 1985)以及Thorpe等,“The Preparation And Cytotoxic PropertiesOf Antibody-Toxin Conjugates”,Immunol.Rev.,62:119 58(198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可裂解的接头”制备缀合物以便于在细胞中释放细胞毒性剂或生长抑制剂。例如,可以使用酸不稳定的接头、肽酶敏感的接头、光不稳定的接头、二甲基接头或含有二硫键的接头(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208,020)。或者,可以通过重组技术或肽合成,制备包含抗体和细胞毒性剂或生长抑制剂的融合蛋白。DNA的长度可以包括编码所述缀合物的两部分的各个区域,其或者彼此之间邻近或者由编码接头肽的区域所分隔,所述接头肽不破坏所述缀合物的所需性质。
除了与PD-L1和PD-L2简单地结合以外,可以根据对PD-L1和PD-L2功能的影响来选择如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那些抗体,如调节FoxP3表达、调节ERK1或ERK2的磷酸化、调节PKC-θ的磷酸化、调节SHP-2的磷酸化、调节细胞因子产生以及调节细胞增殖和/或转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待测化合物具有选自下组的作用:(a)上调PD-L2/RGMb信号并且从而下调ERK 1或ERK 2的磷酸化;(b)下调PD-L2/RGMb信号并且从而上调ERK 1或ERK 2的磷酸化;(c)上调PD-L2/RGMb信号并且从而下调PKC-θ的磷酸化;(d)下调PD-L2/RGMb信号并且从而上调PKC-θ的磷酸化;(e)上调PD-L2/RGMb信号并且从而上调SHSP-2的磷酸化;以及(f)下调PD-L2/RGMb信号并且从而下调SHP-2的磷酸化。
FoxP3、ERK1/ERK2、PKC-θ和SHP-2是本领域公知的。例如,FOXP3具有调节B细胞、T细胞和CD25+/CD4+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作用。其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中表达并且被广泛地用作调节性T细胞(Tregs)群的标记物,所述调节性T细胞控制免疫耐受并且能够使肿瘤细胞逃避宿主应答(Bignone和Banham(2008)EOBT 8:1897-1920)。SHP-2(也称为Syp、SHPTP2、PTP2C、PTPN11、PTP1D和BPTP3)是非膜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成员(美国专利号5,589,375和美国专利号5,831,009)。SHP-2蛋白含有两个src同源性2(SH2)结构域,其为最初被鉴定为Src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约100个氨基酸的保守性区域,其通过磷酸酪氨酸残基的结合促进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Neel,Semin.Cell.Bioi.4:419-432(1993))。已发现这两个结构域在SHP-2磷酸酶的调节中显示出不同功能并且从而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N-末端SH2结构域是调控和募集结构域,其通过与内部催化磷酸酶结构域之间的分子内相互作用产生自抑制作用。而C-末端SH2结构域的作用仅为募集用于信号转导所必须的分子内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Pei等,Proc.Natl.Acad.Sci.US.A.93:1141-1145 20(1996))。SHP-2分子的磷酸化状态调节其磷酸酶活性。包括含有SH2的磷酸酶在内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从这些多样性的物种如哺乳动物包括人到酵母和爪蟾的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SHP-2已显示出在异常免疫应答中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过敏性应答中(Pazdrak等,J.Exp.30Med.186:561-568(1997)))。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能够容易地检测SHP-2的磷酸化,包括但不限于在PAGE凝胶上检测SHP-2分子改变的迁移率、磷酸化测定和检测SHP-2分子活性的测定。SHP-2磷酸化的检测可以是直接地或者可替代的可以是间接的,例如检测下游的活性或事件。
ERK1和ERK2(也称为MAPK1和MAPK2)本身就是激酶(Boulton等,Cell 65:663-675,(1991))。ERK分子是通过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或酪氨酸磷酸化而活化的。ERK1和2活化的抑制可以是ERK 1和2分子上游磷酸化的抑制的结果,或者可以是磷酸酶活化的结果,其使得ERK1和2去磷酸化以降低活性。已知ERK蛋白通过双特异性激酶MEK分子的磷酸化而被活化。活化后,ERK1和ERK2转位至核,在核中其能够直接磷酸化并且活化多种转录因子包括c-Myc、C/EBP~、p62、TCF/Elk-1、ATF-2和c-Jun。T细胞活化后,ERK1和2的磷酸化状态/活化状态是经由PD-1的信号的指示。ERK 1和2的磷酸化状态/活化状态能够容易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本领域易于获得的测定方法确定。例如,可以使用对p42/44 ERK.l/2蛋白(磷酸化-Thr202/Tyr204特异性)的磷酸化形式特异的抗体,确定ERK125和2分子的磷酸化状态,所述抗体中的一些是市售的。或者,可以使用识别ERK1和2的抗体,不论其识别磷酸化状态与否,通过ERK.1和2分子在凝胶上的迁移率确定其磷酸化状态。或者,可以通过检测ERK.1和2分子的激酶活性确定ERK.1和2的活化状态。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确定ERK1和2磷酸化/活化状态,例如检测下游的活性或事件。
PKC同工酶在多种细胞信号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PKC-θ(也称为PKC-θ、PKCT、PRKCT、nPKC-θ和PRKCQ)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PKC家族中的不依赖于钙的同工酶。在鼠源性胸腺瘤细胞中,瞬时过表达PKC-θ蛋白使得白介素-2启动子驱动的构建体转录活化(Baier等,Eur.15J Biochem.225:195-203(1994)),这显示了PKC-θ在T细胞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在T细胞受体介导的T细胞活化过程中已显示了PKC-θ活化,并且这种活化与PKC-θ分子转位至在APC接触位点上的质膜相关(美国专利号6,040,152)。PKC-θ还参与其他细胞过程,包括凋亡(Datta等,J Biol.Chern.272:20317-20320(1997))、细胞骨架排布(Pietromonaco等,J Biol.Chern.273:7594-7603(1998);Simons等,Biochem.Biop~ys.Res.Commun.253:561-565(1998))、增殖(Passalacqua等,Biochem.J 337:113-118(1999))以及血管生成和创伤修复(Tang等,J Bioi.Chern.272:28704-25 28711(1997))。磷酸化状态反映了由磷酸化指示活化的PKC-θ分子的活化状态。PKC-θ的磷酸化状态/活化状态能够容易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本领域易于获得的测定方法确定。例如,可以使用对PKC-θ蛋白的磷酸化形式特异的抗体(例如抗-磷酸T538)确定PKC-θ分子的磷酸化状态,所述抗体是市售的。或者,使用识别PKC-θ的抗体(不论所识别的磷酸化状态如何),可以通过其PKC-θ分子在凝胶上的迁移率来确定其磷酸化状态。或者,可以通过测定PKC-θ分子的激酶活性(Kupfer等,美国专利号6,040,152),或者通过对转位至在APC接触点的膜进行测定(Kupfer等,美国专利号6,040,152)确定PKC-θ的活化状态。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确定PKC-θ的磷酸化/活化状态,例如检测下游的活性或事件。
IV.重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载体,优选地表达载体,所述载体包含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的核酸分子。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载体”指能够转运与其连接的另一种核酸的核酸分子。一种类型的载体是“质粒”,其指环状双链DNA环,在其中可以连接附加的DNA区段。另一种类型的载体是病毒载体,其中附加的DNA区段可以连接至病毒基因组。某些载体能够在引入其的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例如具有细菌复制原点的细菌载体和游离型哺乳动物载体)。其他载体(例如非游离型哺乳动物载体)在引入宿主细胞后能够整合至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从而随同宿主的基因组一起复制。而且,某些载体能够指导与其可操作地连接的基因的表达。在本申请中将此类载体称为“表达载体”。在通常情况下,在重组DNA技术中使用的表达载体通常是质粒形式的。在本说明书中,“质粒”和“载体”可以互换使用,因为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形式。然而,本发明旨在包括表达载体的此类其他形式,如病毒载体(例如复制缺陷的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其具有等效的功能。
本发明的重组表达载体包括以适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所述核酸的形式存在的本发明的核酸,这意味着所述表达载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控序列,所述调控序列基于用于表达的宿主细胞进行选择,其与所要表达的所述核酸序列可操作地连接。在重组表达载体中,“可操作地连接”旨在指目标核苷酸序列与调控序列以允许所述核苷酸序列表达的方式连接(例如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中或者当将载体引入宿主细胞时在宿主细胞中)。术语“调控序列”旨在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其他表达控制元件(例如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例如在Goeddel(1990)Methods Enzymol.185:3-7中对此类调控序列进行了描述。调控序列包括那些在多种类型的宿主细胞中指导组成性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和那些仅在某些宿主细胞中指导表达的核苷酸序列(例如组织特异性调控序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对表达载体的设计可以取决于这些因素,如选择待转化的宿主细胞、所需蛋白的表达水平等。可以将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引入宿主细胞中从而生产由本申请所述的核酸编码的蛋白或肽,包括融合蛋白或肽。
可以对本发明的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设计以使其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例如,可以在细菌细胞如大肠杆菌、昆虫细胞(使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酵母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所述多肽。在Goeddel(1990)如上所述中进一步讨论了适宜的宿主细胞。或者,可以在体外转录和翻译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例如使用T7启动子调控序列和T7聚合酶。
多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最通常在大肠杆菌中实施,通过使用含组成性或诱导性启动子来指导融合或非融合蛋白表达的载体。融合载体将多个氨基酸添加至在其中编码的多肽上,通常是在重组多肽的氨基末端。此类融合载体通常用于三个目的:1)增加重组多肽的表达;2)增加重组多肽的溶解度;和3)通过作为亲和纯化中的配体辅助重组多肽的纯化。通常,在融合表达载体中,在融合部分与重组多肽的连接处引入蛋白水解裂解位点以使得在纯化融合蛋白后能够将所述重组多肽所述融合部分分离。此类酶及其同源识别序列包括因子Xa、凝血酶和肠激酶。典型的融合表达载体包括pGEX(Pharmacia Biotech Inc;Smith,D.B.和Johnson,K.S.(1988)Gene 67:31-40)、pMAL(New England Biolabs,Beverly,Mass.)和pRIT5(Pharmacia,Piscataway,NJ),其分别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麦芽糖E结合蛋白或蛋白A与靶重组多肽融合。
适宜的诱导性非融合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示例包括pTrc(Amann等,(1988)Gene69:301-315)和pET 1Id(Studier等,(1990)Methods Enzymol.185:60-89)。pTrc载体上的靶基因的表达依赖于混合的trp-lac融合启动子启动的宿主RNA聚合酶转录。pET 11d载体对靶基因的表达依赖于由共表达的病毒RNA聚合酶(T7 gn1)介导的T7 gn10-lac融合启动子启动的转录。在lacUV 5启动子转录控制的条件下,该病毒聚合酶由宿主菌株BL21(DE3)或HMS174(DE3)中驻留的携带T7 gn1基因的原噬菌体提供。
使重组多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达到最大化的一个策略是,在蛋白水解裂解重组多肽的能力受损的宿主细菌中表达所述多肽(Gottesman,S.(1990)Methods Enzymol.185:119-128)。另一种策略是改变插入表达载体的核酸的核酸序列,以使得各个氨基酸的各密码子是在大肠杆菌中优先利用的那些(Wada等,(1992)Nucleic Acids Res.20:2111-2118)。本发明核酸序列的此类改变可以通过标准DNA合成技术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表达载体是酵母表达载体。在酿酒酵母中表达的载体的示例包括pYepSec1(Baldari等,(1987)EMBO J.6:229-234)、pMFa(Kurjan和Herskowitz(1982)Cell 30:933-943)、pJRY88(Schultz等,(1987)Gene 54:113-123)、pYES2(Invitrogen Corporation,San Diego,Calif.)和picZ(Invitrogen Corp,San Diego,Calif.)。
或者,可以使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用于在培养的昆虫细胞(例如Sf9细胞)中表达多肽的杆状病毒载体包括pAc系列(Smith等,(1983)Mol.Cell Biol.3:2156-2165)和pVL系列(Lucklow和Summers(1989)Virology 170:31-39)。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哺乳动物表达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本发明的核酸(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的示例包括pCDM8(Seed,B.(1987)Nature 329:840)和pMT2PC(Kaufman等,(1987)EMBO J.6:187-195)。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使用时,通过由病毒调控元件提供表达载体的控制功能。例如,常用的启动子来源于多瘤病毒、腺病毒2、巨细胞病毒和猿病毒40。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他适宜的表达系统参见Sambrook,J.等,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2版,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1989的第16章和第17章。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重组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能够指导核酸在特定细胞类型中优先表达(例如使用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表达核酸)。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是本领域公知的。适宜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非限制示例包括白蛋白启动子(肝特异性;Pinkert等,(1987)Genes Dev.1:268-277)、淋巴特异性启动子(Calame和Eaton(1988)Adv.Immunol.43:235-275)、特定的T细胞受体(Winoto和Baltimore(1989)EMBO J.8:729-733)和免疫球蛋白(Banerji等,(1983)Cell 33:729-740;Queen和Baltimore(1983)Cell33:741-748)的启动子、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神经丝启动子;Byrne和Ruddle(1989)Proc.Natl.Acad.Sci.USA 86:5473-5477)、胰脏特异性启动子(Edlund等,(1985)Science230:912-916)以及乳腺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牛奶乳清启动子;美国专利号4,873,316和欧洲申请公开号264,166)。发育调控启动子还包括例如鼠源性hox启动子(Kessel和Gruss(1990)Science249:374-379)和甲胎蛋白启动子(Campes和Tilghman(1989)Genes Dev.3:537-546)。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宿主细胞,在所述宿主细胞中,本发明的核酸分子(例如表1)被引入重组表达载体中,或被引入含有允许其同源重组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特定位点的序列的核酸分子中。术语“宿主细胞”和“重组宿主细胞”在本申请中可以互换使用。应理解此类术语不仅仅指特定的对象细胞也指此类细胞的后代或潜在后代。由于在后续传代过程中因突变或环境的影响可能发生某些修饰,因而此类后代实际上可能与其亲代细胞不同,但是仍将其包括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该术语的范围内。
宿主细胞可以是任意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例如,可以在细菌细胞如大肠杆菌、昆虫细胞、酵母或哺乳动物(如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或COS细胞)细胞中表达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其他适宜的宿主细胞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
可以通过常规的转化或转染技术将载体DNA引入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转化”和“转染”旨在指用于将外源性核酸(例如DNA)引入宿主细胞的多种本领域公认的技术,包括磷酸钙或氯化钙共沉淀、DEAE-葡聚糖介导的转染、脂质体转染或电穿孔。用于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的适宜方法可以见于Sambrook等,(Molecular Cloning:ALaboratory Manual.第2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1989)和其他实验室手册。
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稳定转染而言,已知依赖于所使用的表达载体和转染技术,仅少数细胞可以将外源性DNA整合至其基因组。为了鉴定和选择这些整合体,通常将编码选择性标记物(例如对抗生素具有抗性)的基因与目标基因一起引入宿主细胞。优选的选择性标记物包括对药物具有抗性的那些,如G418、潮霉素和甲氨蝶呤。可以将编码选择性标记物的核酸引入宿主细胞中与编码PD-L1和/或PD-L2多肽或者抗-PD-L1和/或PD-L2抗体多肽相同的载体上,或者可以引入到分开的载体上。可以通过药物选择鉴定具有所引入的核酸的稳定转染的细胞(例如已掺入选择性标记物基因的细胞将存活,而其他细胞死亡)。
本发明的宿主细胞,如在培养基中的原核或真核宿主细胞,可以用于生产(即表达)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本发明的宿主细胞生产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本发明的宿主细胞(编码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的重组表达载体已引入其中),以使得其生产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培养基或宿主细胞中分离本发明的多肽(例如包括表1的序列或其部分)。
如下文所述,本发明的宿主细胞还用于生产非人源转基因动物。
V.抗体缀合物/免疫毒素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与治疗性部分缀合的抗-PD-L1/PD-L2抗体,如细胞毒素、药物(例如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性同位素。当与细胞毒素缀合时,将这些抗体缀合物称为“免疫毒素”。细胞毒素或细胞毒剂包括对细胞有害(例如杀死)的任意试剂。示例包括紫杉醇、细胞松弛素B、短杆菌肽D、溴化乙锭、吐根碱、丝裂霉素、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碱、阿霉素、柔红霉素、二羟基炭疽菌素二酮、米托蒽醌、光神霉素、放线菌素D、1-去氢睾酮、糖皮质激素、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和嘌呤霉素及其类似物或同源物。治疗剂包括但不限于抗代谢物(例如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6-硫鸟嘌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达卡巴嗪)、烷化剂(例如氮芥、噻替派苯丁酸氮芥、美法仑、卡莫司汀(BSNU)和洛莫司汀(CCNU)、环磷酰胺、白消安、二溴甘露醇、链脲菌素、丝裂霉素C和顺-二氯二胺铂(II)(DDP)顺铂)、蒽环类抗生素(例如柔红霉素(以前称为道诺霉素)和阿霉素)、抗生素(例如,放线菌素D(以前称为放线菌素)、博来霉素、光神霉素和氨茴霉素(AMC))以及抗有丝分裂剂(例如长春新碱和长春碱)。本发明的抗体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例如放射性的碘缀合以生成用于治疗相关疾病如癌症的细胞毒性放射性药物。
缀合的抗-PD-L1/PH-L2抗体可以作为临床检测程序的一部分用于诊断或预测以监测组织中的多肽水平,例如以确定给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将所述抗体与可检测底物偶联(即物理连接)能够容易的进行检测。可检测底物的示例包括多种酶、辅基、荧光物质、发光物质、生物发光物质和放射性物质。适宜的酶的示例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P-半乳糖苷酶或乙酰胆碱酯酶;适宜的辅基复合物的示例包括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和亲和素/生物素;适宜的荧光物质的示例包括伞形酮、荧光素、荧光素异硫氰酸酯、罗丹明、二氯三嗪基胺荧光素、丹磺酰氯或藻红蛋白;发光物质的示例包括鲁米诺;生物发光物质的示例包括荧光素酶、萤光素和水母发光蛋白以及适宜的放射性物质的示例包括125I、131I、35S和3H。
本发明的抗体缀合物可以用于改变给定的生物应答。不能将治疗性部分解释为将其限定为经典的化学治疗剂。例如,药物部分可以是具有所需的生物活性的蛋白或多肽。此类蛋白可以包括例如酶促活性毒素或其活性片段,如相思豆毒素、蓖麻毒素A、假单胞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蛋白如肿瘤坏死因子或干扰素-γ;或者生物应答改良剂例如淋巴激活素、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者其他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
将此类治疗性部分与抗体缀合的技术是公知的,参见例如Arnon等,“MonoclonalAntibodies For Immunotargeting Of Drugs In Cancer Therapy”,在Monoclonal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中的,Reisfeld等(编著),pp.243 56(Alan R.Liss,Inc.1985);Hellstrom等,“Antibodies For Drug Delivery”,在Controlled DrugDelivery(第2版)中的,Robinson等(编著),pp.623 53(Marcel Dekker,Inc.1987);Thorpe,“Antibody Carriers Of Cytotoxic Agents In Cancer Therapy:A Review”,在Monoclonal Antibodies'84: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中的,Pinchera等(编著),pp.475 506(1985);“Analysis,Results,And Future Prospective Of TheTherapeutic Use Of Radiolabeled Antibody In Cancer Therapy”,在MonoclonalAntibodies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Therapy中的,Baldwin等(编著),pp.30316(Academic Press 1985)以及Thorpe等,“The Preparation And Cytotoxic PropertiesOf Antibody-Toxin Conjugates”,Immunol.Rev.,62:119 58(1982)。
VI.发明的用途和方法
本申请所述的组合物(包括双结合抗体及其衍生物和缀合物)可以用于多种诊断和预测应用。例如,很多人类疾病能够从调节免疫应答中获益(例如上调或下调免疫应答),并且其能够以有效的方式使用单一试剂通过同时调节通过PD-L1和PD-L2介导的共免疫抑制性信号通路的网络实现。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调节经由PD-L1和PD-L2介导的共免疫抑制性信号通路的结合和/或信号传递的方法(例如调节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性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性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性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性信号)。此外,本发明涉及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调节PD-L1和PD-L2的生物活性的方法。特别地,将本申请所述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例如抗-PD-L1/PD-L2抗体)用于与PD-L1和PD-L2介导的特定状况相关的诊断和预测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体与组件或装置结合,所述组件或装置用于在ELISA或RIA中使用所述抗体。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在这些测定中使用的固化于固体表面上的抗体(例如与如上文所述的基于光或辐射发射的可检测的标记连接和/或缀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抗体与用于检测PD-L1和/或PD-L2的装置或试纸结合,其通过如在“双夹心”或竞争性测定中使用的免疫层析或免疫化学测定进行。此类装置或试纸的其他示例是设计用于家庭测试或快速定点照护测试的那些。进一步的示例包括设计用于在单一样品中对多个待测物进行同时分析的那些。例如,未标记的本发明的抗体可以用于“捕获”生物样品中的PD-L1和/或PD-L2多肽并且所捕获的(或固化的)PD-L1和/或PD-L2多肽可以与待检测的本发明抗体的标记形式结合。免疫测定其他标准的实施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包括基于例如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免疫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的测定。
1.筛选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筛选测定,包括非基于细胞的测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定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定抗体的方法,所述抗体调节PD-L1/PD-L1受体和/或PD-L2/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定提供了一种鉴定抗体的方法,所述抗体调节PD-L1和/或PD-L2的生物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筛选候选或待测抗体的测定,所述抗体结合至或调节PD-L1和/或PD-L2的生物活性,例如调节所述多肽与其同源结合伴侣相互作用(例如结合)的能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鉴定抗体调节免疫应答的方法,所述方法需要确定所述抗体调节例如增强或抑制PD-L1/PD-L1受体和/或PD-L2/PD-L2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测定是无细胞测定,包括将PD-L1或PD-L2与待测抗体接触并且确定所述待测抗体调节(例如刺激或抑制)PD-L1/PD-L1受体和/或PD-L2/PD-L2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可以例如通过检测直接结合或通过检测间接的参数(如下文所述)实现确定对PD-L1/PD-L1受体和/或PD-L2/PD-L2受体之间相互作用(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的调节。
例如,在直接结合测定中,可以将PD-L1或PD-L2蛋白(或者其各自的靶向多肽或分子)与放射性同位素或酶促标记偶联结合以使得能够通过检测复合物中的标记蛋白或分子确定结合情况。例如,可以使用125I、35S、14C或3H直接或间接地标记所述靶点并通过直接计数射线发射或通过闪烁计数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检测。或者,可以使用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荧光酶酶促标记所述靶点并通过确定适宜的底物向产物的转化情况对酶促标记进行检测。
还可以使用技术如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IA)(Sjolander,S.和Urbaniczky,C.(1991)Anal.Chem.63:2338-2345以及Szabo等(1995)Curr.Opin.Struct.Biol.5:699-705)实现确定PD-L1/PD-L1受体和/或PD-L2/PD-L2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在本申请中使用的“BIA”是实时研究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技术,其不对任何相互作用物进行标记(例如BIAcore)。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中光学现象的改变可以用于指示生物多肽之间的实时反应。可以将多肽或分子固化于BIAcore芯片上并且可以针对与固化的多肽或分子的结合对抗体进行检测。Fitz等,(1997)Oncogene 15:613描述了使用BIA技术的示例。
在上文所述测定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能需要将多肽或分子固化以便于将一种或全部两种蛋白或分子的复合形式与非复合形式分离以及使其适应测定的自动化。待测抗体与靶点(例如PD-L1或PD-L2)的结合可以在任意适于盛放反应物的容器中完成。此类容器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酶标板、试管和微量离心管。本发明抗体的固化形式还可以包括与固相如多孔的、微孔的(平均孔径小于约1微米)或大孔的(平均孔径大于约10微米)材料结合的抗体,如膜、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或玻璃纤维;小珠如由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或乳胶制备的小珠;或者皿、板或孔的表面,如由聚苯乙烯制备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加入了一个结构域,其使得一个或全部两个所述蛋白能够与基质结合。例如,可以将谷胱甘肽-S-转移酶/PD-L1或PD-L2融合蛋白或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靶融合蛋白吸附于谷胱甘肽琼脂糖小珠(Sigma Chemical,St.Louis,MO)或经谷胱甘肽衍生化的酶标板上,然后将其与待测化合物组合,并且将混合物在有益于复合物形成的条件下孵育(例如在盐和pH的生理条件下)。孵育后,对所述小珠或酶标板的孔进行洗涤以除去全部未结合的组分,在所述基质固化在小珠中的情况下,对复合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检测,例如如上文所述。或者,可以将所述复合物从所述基质上解离,并且可以使用标准技术确定PD-L1和/或PD-L2结合或活性水平。
在一个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确定待测抗体调节对PD-L1和/或PD-L2的下游具有功能(例如共免疫抑制性相关信号)的多肽或产物的能力实现确定本发明的抗体调节PD-L1/PD-L1受体和PD-L2/PD-L2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例如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
在一个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确定待测抗体调节PD-1-、B7-1-或RGMb-Ig融合蛋白与经PD-L1-或PD-L2-转染的细胞结合的能力实现确定本发明的抗体调节PD-L1/PD-L1受体和PD-L2/PD-L2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例如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
本发明还涉及由上文所述的筛选测定鉴定的新型抗体。因此,在适当的动物模型中进一步使用如本申请所述的经鉴定得到的抗体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可以在动物模型中使用如本申请所述的经鉴定得到的抗体以确定使用此类抗体治疗的效能、毒性或副作用。或者,可以在动物模型中使用如本申请所述的经鉴定得到的抗体以确定此类抗体的作用机制。而且,本发明涉及使用通过上文所述的筛选测定鉴定得到的新型抗体进行如本申请所述的治疗。
2.预测医学
本发明还涉及预测医学领域,在该领域中将诊断测定、预测测定和监测临床试验用于预示(预测)性目的,从而对个体进行预防性治疗。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在生物样品背景下(例如血液、血清、细胞或组织)确定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表达和/或活性水平的诊断测定,从而确定是否个体罹患与异常或有害的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疾病或病症,或处于发展成病症的风险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确定是否个体处于发展成与生物标记物多肽、核酸的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病症的风险之中的预示(预测)性测定。例如,可以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生物标记物基因的突变。
此类测定可以用于预示或预测目的,从而在病症发病之前或复发之后对个体进行预防性治疗,所述病症的特征为生物标记物多肽、核酸的表达或活性或者与之相关。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在临床试验中监测试剂(例如药物、化合物和基于小核酸的分子)对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表达或活性的影响。在下述章节中将对这些和其他试剂进行详细的描述。
3.诊断测定
本发明部分地提供了用于对生物样品是否与同PD-L1和/或PD-L2的异常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相关的准确分类的方法、系统和代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用于使用统计学算法和/或经验数据(例如PD-L1和/或PD-L2的存在或水平)对与PD-L1和/或PD-L2介导的疾病或病症相关或者处于其风险之中的样品(例如来自受试者)进行分类(称为PD-L1样品和/或PD-L2样品)。
用于检测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水平或活性并且因此用于对样品是否与PD-L1和/或PD-L2介导的疾病或病症或其临床亚型相关进行分类的示例性方法涉及,从待测受试者中获得生物样品,并且将所述生物样品与本发明的能够检测PD-L1和/或PD-L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接触,以便检测所述生物样品中的PD-L1和/或PD-L2的表达或活性的水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至少一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可以将2、3、4、5、6、7、8、9、10个或者更多个此类抗体或抗体片段组合(例如在双夹心ELISA中)或顺次使用。在某些例子中,所述统计学算法是单一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例如,可以使用单一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基于预测或概率值以及PD-L1和/或PD-L2的存在或水平将样品分类为PD-L1样品和/或PD-L2样品。使用单一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通常以至少约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或总体准确度将样品分类为PD-L1样品和/或PD-L2样品(例如慢性感染)。
其他适宜的统计学算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例如,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包括能够适用于复杂数据集合(例如目标标记物嵌板)并且基于此类数据集合做出决策的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单一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如分类树(例如随机森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2、3、4、5、6、7、8、9、10个或者更多个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的组合,优选串联的。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归纳学习(例如决策/分类树如随机森林,分类和回归树(C&RT)、加速树等)、概率近似正确(PAC)学习、连接学习(例如神经网络(NN)、人工神经网络(ANN)、模糊神经网络(NFN)、网络结构、感知器如多层感知器、多层前反馈网络、神经网络的应用、在信念网络中的贝叶斯学习等)、强化学习(例如在已知环境中的被动学习如天然学习、自适应动态学习和即时差分学习、在未知环境中的被动学习、在未知环境中的主动学习、学习动作值函数、强化学习的应用等)和遗传算法以及进化编程的那些。其他学习统计学分类器系统包括支持向量机(例如核方法)、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列文博格-马夸特算法、高斯-牛顿算法、高斯混合模型、梯度下降算法和学习向量量化(LVQ)。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PD-L1样品和/或PD-L2样品的分类结果发送至临床医师,例如胃肠病医师或全科医师。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个体患有与PD-L1和/或PD-L2的异常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状况或病症的概率形式的诊断。例如,所述个体可能具有约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者更高的概率患有所述状况或病症。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还提供了在个体中对所述状况或病症的预测。在一些例子中,将样品分类为PD-L1样品和/或PD-L2样品的方法进一步基于获得所述样品的个体的症状(例如临床因素)。所述症状或症状群可以是例如腹泻、腹痛、痉挛、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焦虑、抑郁及其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向个体施用治疗有效量的用于治疗与所述状况或病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药物(例如化疗剂)后,对具有与PD-L1和/或PD-L2的异常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状况或病症的个体做出诊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涉及获得对照生物样品(例如来自不具有由PD-L1和/或PD-L2所介导的状况或病症的受试者的生物样品)、来自免于或进展成由PD-L1和/或PD-L2介导的状况或病症之前的受试者的生物样品或者来自对进展中的由PD-L1和/或PD-L2介导的状况或病症进行治疗中的受试者的生物样品。
4.预测测定
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本申请所述的诊断方法对具有或处于发展成与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异常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风险之中的受试者进行鉴定。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异常的”包括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或活性水平偏离了在对照中的正常表达或活性。
可以利用本申请中所述的测定,如上文所述的诊断测定或下述测定,对具有或处于发展成与PD-L1和/或PD-L2的活性或表达误调节相关的病症如癌症的风险之中的受试者进行鉴定。或者,可以利用所述预测测定,对具有或处于发展成与PD-L1和/或PD-L2的活性或表达误调节相关的病症如癌症的风险之中的受试者进行鉴定。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与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异常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疾病进行鉴定和/或分类的方法。而且,本申请所述的预测测定还用于确定是否能够给予受试者试剂(例如激动剂、拮抗剂、拟肽、多肽、肽、核酸、小分子或其他药物候选物)以治疗与异常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疾病或病症。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确定是否使用用于与异常的PD-L1和/或PD-L2的表达或活性相关的疾病的药剂能够有效地对受试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获得了待测样品并检测了PD-L1和/或PD-L2的表达或活性(例如,其中与对照相比,生物标记物多肽或核酸的表达或活性的显著增加或降低可以诊断针对能够给予所述试剂以治疗与异常的PD-L1和/或PD-L2的表达或活性相关病症的受试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或活性的显著增加或降低包括与在对照样品中标记物的表达活性或水平相比分别升高或降低至少2、2.1、2.2、2.3、2.4、2.5、2.6、2.7、2.8、2.9、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2、13、14、15、16、17、18、19、20倍或更多。
5.在临床试验期间的效果监测
不仅仅在基础药物筛选时还可以在临床试验中监测试剂(例如药物)对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表达或活性(例如调节癌症)的影响。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抗体,检测在PD-L1和/或PD-L2的表达和/或活性中的相对于对照的调节作用(即增加或减少),以确定试剂的有效性。在此类临床试验中,可以将PD-L1和/或PD-L2的表达和/或活性作为特定细胞表型或状况的“读取”结果或标记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使用试剂(例如激动剂、拮抗剂、拟肽、多肽、肽、核酸、小分子或其他药物)对受试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i)在给予所述试剂前从受试者中获得给药前的样品;(ii)在给药前的样品中检测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表达和/或活性水平;(iii)从受试者中获得一个或多个给药后的样品;(iv)在给药后的样品中检测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表达和/或活性水平;(v)将给药前的样品中PD-L1和/或PD-L2或其片段的表达或活性水平与给药后样品中的该生物标记物进行比较;和(vi)相应地改变向受试者施用的所述试剂。例如,增加所述试剂的施用可能是所需的以便将PD-L1和/或PD-L2的表达或活性降至低于检测得到的水平。根据此类实施方式,可以使用PD-L1和/或PD-L2的表达或活性作为试剂有效性的指示剂,即使在不存在可观察到的表型应答的情况下。
6.治疗方法
本申请所述的组合物(包括双结合抗体及其衍生物和缀合物)可以用于多种体外和体内的治疗性应用(例如通过上调或下调免疫应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阻断PD-L1/PD-L1受体和/或PD-L2/PD-L2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PD-L1和PD-L2(例如(a)PD-L1与PD-1的结合;(b)PD-L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的抗体能够阻止抑制性信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阻断PD-1配体共刺激信号的抗体阻断了对免疫细胞的共刺激信号。而且,PD-L2的配体能够诱导细胞因子分泌和树突状细胞的存活。因此,阻断PD-L2结合的抗体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存活和减少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并且通过这些机制抑制免疫应答。特别地,本申请所述的抗体用于与PD-L1和PD-L2介导的特定状况相关的治疗性应用,例如在Keir等,(2008)Annu.Rev.Immunol.26:677;Sharpe等,(2007)Nat.Immunol.8:239;Freeman等,(2007)J.Exp.Med.10:2223中讨论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用于治疗性应用,此外还用于诊断、预测和预防应用,其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老年精神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唐氏综合症、帕金森氏病、克雅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帕金森综合征、亨廷顿氏病、马查多-约瑟夫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用于治疗性应用,此外还用于诊断、预测和预防应用(如治疗和推迟疾病的发病或进展)以抑制上调免疫反应的疾病,例如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扩张性心肌病变样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干燥综合征、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银屑病、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多肌炎、皮肤肥厚、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风湿热、寻常型白癜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白塞氏病、桥本氏病、艾迪森氏病、皮肌炎、重症肌无力、赖特综合征、格雷夫斯氏病、恶性贫血、肺出血-肾炎综合征、不育症、慢性活动性肝炎、天疱疮、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活动性慢性肝炎、艾迪森氏病、抗磷脂综合征、特应性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性胃酸缺乏自身免疫症(achlorhydra autoimmune)、乳糜泻、库兴氏综合征、皮肌炎、盘状红斑、红斑狼疮、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桥本氏甲状腺炎、特发性肾上腺萎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狼疮样肝炎、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一些情况、混合的结缔组织病、类天疱疮、寻常型天疱疮、恶性贫血、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多腺体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雷诺氏综合征、复发性多软骨炎、施密特氏症、局限性硬皮病(或crest综合征)、交感性眼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颞动脉炎、甲状腺毒症、b型胰岛素抵抗、溃疡性结肠炎和韦格纳肉芽肿)。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用于治疗性应用,此外还用于诊断、预测和预防应用(如治疗和推迟疾病的发病或进展),其针对持续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性疾病包括HPV、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逆转录病毒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HIV-2)、疱疹病毒如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HSV-1和HSV-2以及流感病毒)。如本申请所述能够使用的与病原体相关的其他抗原是多种寄生虫的抗原,包括疟疾,优选地基于NANP重复的疟疾肽。此外,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性疾病均包括在内,如曲霉、丝虫、念珠菌、衣原体、球虫、隐球菌、恶丝虫、淋球菌、组织胞浆菌、利什曼原虫、分枝杆菌、支原体、草履虫、百日咳、疟原虫、肺炎球菌、肺囊虫、立克次氏体、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弓形体和霍乱弧菌。示例性的种属包括淋病奈瑟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阴道毛滴虫、阴道嗜血杆菌、B群链球菌属、人型支原体、杜克雷嗜血杆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梅毒螺旋体、流产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胎儿弯曲菌、胎儿弯曲菌肠、波摩那钩端螺旋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绵羊布鲁氏菌、鹦鹉热衣原体、胎儿毛滴虫、刚地弓形虫、大肠杆菌、马驹放线杆菌、绵羊流产沙门氏菌、马流产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马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羊放线杆菌、牛生殖道支原体、烟曲霉、分枝犁头霉菌、马媾疫锥虫、驽巴贝斯虫、破伤风梭菌、肉毒杆菌;或者真菌例如巴西拟球孢子菌;或其他病原体,例如恶性疟原虫。还包括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优先级病原体。这些包括A类,如典型天花(天花)、炭疽杆菌(炭疽)、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肉毒杆菌毒素(肉毒中毒)、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病)、丝状病毒(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沙粒病毒(拉沙(拉沙热)、胡宁(阿根廷出血热)及相关病毒);B类,如贝纳氏立克次体(Q热)、布鲁氏菌属(布氏杆菌病)、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鼻疽)、甲病毒(委内瑞拉脑脊髓炎、东部和西部马脑脊髓炎)、来自蓖麻的蓖麻毒素(蓖麻籽)、产气荚膜梭菌的ε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B、沙门氏菌属、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菌株O157:H7、霍乱弧菌、隐孢子虫;C类,如尼帕病毒、汉坦病毒、蜱传播出血热病毒、蜱传播脑炎病毒、黄热病和多药耐药结核病;蠕虫,如血吸虫和绦虫;和原生动物,如利什曼原虫(例如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和疟原虫。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抗体和抗原结合片段用于治疗性应用,除了用于诊断、预测和预防应用,其涉及器官移植排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过敏性疾病和由PD-L1和PD-L2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衰减导致的疾病之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需要下调免疫应答。例如,使用抗-PD-L1/PD-L2抗体能够下调所述免疫应答,所述抗体通过PD-1配体如PD-L1阻断共刺激,或者其促进PD-L1和/或PD-L2与PD-1的结合(例如但是不影响或通过PD-1配体抑制共刺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共同给予抗原以及阻断B7介导的和/或PD-1配体介导的共刺激的抗体,可诱导针对特异性抗原的耐受。例如,可以针对特异性的蛋白诱导耐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抑制针对过敏原或其免疫应答是不需要的外源性蛋白的免疫应答。例如,使用因子VIII的患者通常会产生针对这种凝血因子的抗体。将阻断B7介导的和/或PD-1配体介导的共刺激信号的抗体,或刺激CTLA4-、PD-1-和/或RGMb-介导的抑制性信号的抗体,联合重组的因子VIII共同给予(或者通过物理上与因子VIII连接,例如通过交联),结果能够下调免疫应答。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治疗方法可以进一步使用阻断共刺激通路活性的试剂,如其他B淋巴细胞抗原如B7-1、B7-2或B7-3,以便进一步下调免疫应答。可以将下调免疫应答的两个单独的试剂以单一组合物联合给予或分别给予(同时或顺序),以便在受试者中更加有效地下调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且,可以将治疗活性量的一种或多种对象抗体与其他下调试剂联用,以影响免疫应答。其他免疫调节试剂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阻断共刺激信号的抗体(例如针对CD28或ICOS的)、作为CTLA4激动剂的抗体和/或针对其他免疫细胞标记物的抗体(例如针对CD40、针对CD40配体或针对细胞因子的)、融合蛋白(例如CTLA4-Fc)和免疫抑制性药物(例如雷帕霉素、环孢素A或FK5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本发明的PD-L1/PD-L2双阻断抗体与放疗和/或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例如伏立诺他、罗米地辛、帕比司他、丙戊酸、贝利司他、mocetinostat、abexinostat、恩替诺特、SB-939、resminostat、givinostat、quisinostat等)联用以增强治疗作用。
下调或抑制PD-L1配体共刺激,或者促进PD-1配体和PD-1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下调免疫应答是有用的,例如在组织、皮肤和器官移植的情况下、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或者在炎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中。例如,阻断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在组织移植中的组织破坏降低。典型地,在组织移植中,移植物的排斥由其被免疫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起始,随后发生破坏该移植物的免疫反应。在移植前或移植时仅给予抑制PD-1配体共刺激的抗体或者将其与另一种下调剂联用,能够促进抑制性信号的产生。而且,PD-1配体共刺激信号的抑制或者PD-1配体或PD-1抑制性信号的促进也可能足以激活免疫细胞,从而在受试者中诱导耐受。通过阻断PD-1配体介导的共刺激信号诱导的长期耐受可以使得不必重复给予这些阻断剂。
为了在受试者中获得足够的免疫抑制或耐受,可能需要阻断其他多肽的共刺激功能。例如,在移植之前或移植时,可能需要通过给予可溶性形式的具有各个这些抗原活性的肽的组合,针对这些抗原的阻断抗体或阻断性小分子(分别地或都在单一组合物中)阻断B7-1、B7-2或者B7-1和B7-2的功能。或者,可能需要促进PD-1配体或PD-1的抑制性活性和抑制B7-1和/或B7-2的共刺激活性。可以与本发明的下调方法联用的其他下调剂包括,例如通过CTLA4传递抑制性信号的试剂、可溶性形式的CTLA4、通过CTLA4活化抑制性信号的抗体、针对其他免疫细胞标记物或可溶性形式的其他受体配体对的阻断抗体(例如破坏CD40和CD40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试剂(例如抗CD40配体抗体))、针对细胞因子的抗体或免疫抑制性药物。
下调免疫应答在治疗多种状况中是有用的,例如在组织、皮肤和器官移植的情况下、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或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过敏症、移植、超敏反应、需要增加CD4+T细胞的产生或功能的病症、需要改进疫苗接种效率的病症、需要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或功能的病症和需要改进疫苗接种效率的病症中例如,例如,阻断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在组织移植中的组织破坏降低。典型地,在组织移植中,移植物的排斥由其被免疫细胞识别为外来物起始,随后发生破坏该移植物的免疫反应。在移植前或移植时给予本申请所述的试剂能够促进抑制性信号的产生。而且,抑制也可能足以激发免疫细胞,从而在受试者中诱导耐受。诱导长期耐受使得不必重复给予这些阻断剂。
下调免疫应答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细胞不当活化的结果,免疫细胞与自身组织反应,并促进参与疾病病理过程的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阻止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的活化可以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给予本申请所述的试剂对于阻止可能参与疾病过程的自身抗体或细胞因子的产生是有用的。此外,促进由RGMb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的抑制性功能的试剂能够诱导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的抗原特异性耐受,这能够导致疾病的长期缓解。可以使用多种已经良好表征的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确定试剂在阻止或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效能。示例包括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在MRL/lpr/lpr小鼠或NZB杂交小鼠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鼠自身免疫性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在NOD小鼠和BB大鼠中的糖尿病以及鼠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参见例如Paul ed.,Fundamental Immunology,Raven Press,New York,第三版,1993,第30章)。
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在过敏症和过敏性反应的治疗中也是有用的,例如通过抑制IgE产生。过敏性反应的性质可以是全身的或局部的,其取决于过敏原进入的路径和IgE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沉积的模式。因此,通过给予本申请所述的促进RGMb和PD-L2介导的抑制性功能的试剂局部或全身性地抑制了免疫细胞介导的的过敏性应答。
免疫细胞活化的抑制也可能对免疫细胞的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例如,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免疫细胞的活化刺激了病毒的复制。这些相互作用的调节可能导致病毒复制的抑制,从而改善AIDS的病程。这些相互作用的调节还可能在促进妊娠的维持中是有用的。可以使用调节这些相互作用的试剂治疗处于因胚胎或胎儿的免疫排斥而处于自发性流产风险中的雌性(例如此前已出现过自发性流产的那些或受孕困难的那些)。
通过调节RGMb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调免疫应答在治疗自体组织的自身免疫性攻击中也可能是有用的。因此,调节由自身免疫性攻击导致恶化的状况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状况如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同时阻断PD-L1和PD-L2与共免疫抑制性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一种上调免疫应答的方法也是一种有用的治疗。上调免疫应答可以是增强现有免疫应答或激发初始免疫应答的形式。例如,使用所述对象组合物和方法增强免疫应答在微生物感染(例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情况下是有用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阻断PD-L1和PD-L2与共免疫抑制性受体相互作用的抗体用于增强免疫应答。此类抗体(例如阻断PD-L1和PD-L2与PD-1结合的阻断(非活化)抗体,其同时阻断或不阻断PD-L2与RGMb结合)在上调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应答将是有益的情况下(例如在治疗癌症、感染性疾病(例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与受损的气道耐受相关的哮喘、神经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是一种有用的治疗。示例性的病症包括病毒性皮肤疾病,如疱疹或带状疱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此类试剂局部递送至皮肤。此外,可以通过全身给予此类试剂减轻全身性的病毒疾病如流感、普通感冒和脑炎。
或者,在感染患者中可以通过离体方法增强免疫应答,例如从所述患者中除去免疫细胞,在体外将免疫细胞与调节RGMb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试剂接触和将经过体外刺激的免疫细胞再重新引入所述患者中。
在某些例子中,可能需要进一步给予上调免疫应答的其他试剂,例如通过共刺激受体转导信号的其他B7家族成员的形式,以便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
可以将上调免疫应答的试剂预防性地用于针对多种多肽(例如来源于病原体的多肽)的疫苗中。可以通过使用在适宜佐剂中的病毒蛋白和上调免疫应答的试剂免疫接种诱导针对病原体(例如病毒)的免疫。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调或增强如本申请所述的免疫应答功能在诱导肿瘤免疫中是有用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法刺激所述免疫应答,以便克服预先存在的耐受、克隆缺失和/或耗竭(例如T细胞耗竭)。例如,可以通过给予本申请所述的上调免疫应答的适宜试剂诱导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其中受试者不能针对所述抗原激发显著的免疫应答,例如针对自体抗原,如肿瘤特异性抗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同时给予自体抗原如肿瘤特异性抗原。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针对抗原(例如自体抗原)刺激免疫应答以治疗神经病症。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活性免疫接种过程中,可以将所述对象试剂作为加强针对外源性抗原的应答的佐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受试者中获取免疫细胞,并在存在如本申请所述试剂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离体培养,以扩增免疫细胞群和/或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化。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然后将所述免疫细胞给予受试者。可以通过例如向免疫细胞提供原始的活化信号和共刺激信号在体外刺激免疫细胞,其是本领域公知的。还可以使用多种试剂共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PCT申请号WO 94/29436中描述的方法离体培养免疫细胞。共刺激性多肽可以是可溶性的、附着于细胞膜上的或附着于固体如小珠表面上的。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本领域公知的技术例如交联或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本申请所述的用于上调免疫应答的试剂进一步与毒素连接或可操作地附着于其上。此类试剂可以导致所需细胞的细胞破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毒素可以与抗体缀合,如双特异性抗体。此类抗体对于靶向特异性的细胞群是有用的,例如使用仅在某种类型的细胞中存在的标记物,例如表达RGMb-和/或PD-L2的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免疫毒素的制备是本领域公知的(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4,340,535和EP 44167)。已知多种类型含有二硫键的接头能够成功地用于将毒素部分与多肽缀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含的二硫键在空间上存在“位阻”的接头是优选的,因为其在体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从而阻止其在与作用位点结合之前释放毒素部分。可以与本发明的多肽或抗体缀合的多种多样的毒素是已知的。示例包括:多种有用的植物、真菌或甚至是来源于细菌的毒素,其以举例的方式包括不同的A链毒素,特别是蓖麻毒素A链、核糖体灭活的蛋白如皂素或白树毒素、α-八叠球菌、曲霉菌素、局限曲霉素、核糖核酸酶如胎盘核糖核酸酶、血管生成素、白喉毒素和假单胞菌外毒素等。与本发明结合使用的优选的毒素部分是毒素A链,已对其进行处理以修饰或除去糖基残基,其为去糖基的A链(美国专利号5,776,427)。向患者输注此类细胞毒剂的一个或组合(例如输注蓖麻毒素)可能导致免疫细胞死亡。
7.试剂盒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检测PD-L1和/或PD-L2多肽的试剂盒。例如,所述试剂盒可以在一个适宜的容器中包括至少一个本发明的抗-PD-L1/PD-L2抗体和/或对照试剂(例如PD-L1和/或PD-L2蛋白标准品)。
如本申请所提供的,本发明的试剂盒还可以包括说明性材料,所述说明性材料披露或描述了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中本发明公开的试剂盒或抗体的使用方法。试剂盒还可以包括附加的组分以便于实施所述试剂盒设计的特定应用。例如,试剂盒还可以含有检测所述标记的工具(例如用于酶促标记的酶底物、检测荧光标记的滤光镜套件、适宜的第二标记如绵羊抗-小鼠-HRP等)和对照所需的试剂(例如对照生物样品或者PD-L1和/或PD-L2蛋白标准品)。试剂盒还可以包括公认的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中使用的缓冲剂和其他试剂。非限制性的示例包括降低非特异性结合的试剂,如运载体蛋白或去垢剂。
VII.试剂的施用
将本发明的免疫调节剂以适于在体内给药的生物相容性形式给予受试者,以增强或抑制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适于在体内给药的生物相容性形式”指其任意毒性作用均未超出蛋白的治疗效果的待给予的蛋白形式。术语“对象”旨在包括能够在其中激发免疫应答的活的生物体,例如哺乳动物。对象的示例包括人、犬、猫、小鼠、大鼠及其转基因物种。本申请所述的试剂可以以任意药学形式给予,包括仅给予治疗活性量的试剂或将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运载体联合给予。
将给予治疗活性量的本发明的治疗性组合物定义为在必要的剂量和时间段有效达到所需结果的量。例如,可以根据因素如疾病状态、年龄、性别和个体的体重以及肽在个体中激发所需应答的能力改变试剂的治疗活性量。可以对剂量方案进行调整以提供最佳治疗性应答。例如,每日可以分若干次给药或者根据治疗情况急迫性的指示可以按比例降低所述剂量。
可以以方便的方式给予本申请所述的试剂或发明如通过注射(皮下、静脉内等)、口服给药、吸入、透皮应用或直肠给药。根据给药途径,可以使用材料将所述活性化合物包衣以保护所述化合物使其免于受到可能使所述化合物失活的酶、酸和其他自然条件的作用。例如,对于通过胃肠外给药以外的方式给予试剂而言,可能需要使用阻止其失活的材料将所述试剂包衣或将其与所述试剂共同给予。
可以在适当的运载体、稀释剂或佐剂中将试剂给予个体,将其与酶抑制剂共同给予或者在适当的运载体如脂质体中给予。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包括生理盐水和水性缓冲溶液。佐剂使用其最广泛的含义并且包括任意免疫刺激化合物如干扰素。本申请中涉及的佐剂包括间苯二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油烯基醚和n-十六烷基聚乙烯醚。酶抑制剂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二异丙基氟磷酸(DEEP)和抑肽酶。脂质体包括水包油包水的乳剂以及常规的脂质体(Sterna等,(1984)J.Neuroimmunol.7:27)。
还可以胃肠外或腹腔内给予所述试剂。还可以在甘油、液态聚乙二醇及其混合物中和在油中制成分散剂。在通常的贮存和使用条件下,这些制剂可以含有防腐剂以阻止微生物生长。
适于注射使用的试剂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无菌水性溶液(水溶性的)或分散剂,和用于临用时制备的无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剂的无菌粉末。在所有情况下,所述组合物将优选地是无菌的并且必须是达到易于注射程度的液体。其将优选地在生产和贮存条件下是稳定的,并且能够以避免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污染作用的方式保存。所述运载体可以是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和液体聚乙二醇等)及其适宜的混合物的溶剂或分散介质。例如通过使用包衣如卵磷脂,在分散剂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所需粒径和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维持适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抗细菌和抗真菌剂实现阻止微生物的作用,例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氯丁醇、苯酚、抗坏血酸、硫柳汞等。在很多情况下,在所述组合物中包括等张剂是优选的,例如糖,多元醇如甘露醇、山梨醇,氯化钠。可以通过在所述组合物中加入延迟吸收的试剂例如单硬脂酸铝和明胶,使得所述可注射组合物的吸收延长。
可以在适宜的溶剂中将所需量的本发明的试剂(例如抗体、肽、融合蛋白或小分子)加入上文所述的一种成分或多种成分的组合中(根据需要),随后再过滤除菌制备无菌可注射溶液。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将所述活性剂加入无菌载剂中制备分散剂,所述载剂含有基本的分散介质和所需的来自上文所述那些的其它成分。在用于制备无菌可注射溶液的无菌粉剂的情况下,优选的制备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其产生来自其之前的无菌过滤溶液的所述试剂和任意所需的附加成分的粉末。
如上文所述,当所述试剂被适宜的保护时,可以口服给予所述蛋白,例如使用惰性稀释剂或可同化吸收、可食用的运载体。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运载体”包括任意和全部溶剂、分散介质、包衣、抗细菌和抗真菌剂、等张剂和吸收延迟剂等。将此类介质和试剂用于药学上的活性物质是本领域公知的。除了与所述活性化合物不具有相容性的以外,可以在所述治疗性组合物中使用任意常规的介质或试剂。还可以在所述化合物中加入补充的活性化合物。
配制单位剂型的胃肠外组合物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易于给药和含量均一。在本申请中使用的“单位剂型”指适于作为用于待治疗的哺乳动物受试者的单位剂量的物理上不连续的单位;各单位均含有预先确定的量的活性化合物,其经计算以产生与所需的药物运载体相关的所需治疗作用。本发明单位剂型的标准取决于和直接依赖于(a)所述活性化合物独特的特征和将达到的特定治疗作用,和(b)针对在个体中的治疗灵敏度而在现有技术中组合此类活性化合物的固有局限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试剂是抗体。如本申请中所定义的,抗体治疗有效量(即有效剂量)的范围为从约0.001至30mg/kg体重、优选地约0.01至25mg/kg体重、更优选地约0.1至20mg/kg体重和甚至更优选地约1至10mg/kg、2至9mg/kg、3至8mg/kg、4至7mg/kg或5至6mg/kg体重。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某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有效地治疗受试者所需的剂量,包括但不限于疾病或病症的严重程度、既往治疗、受试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或年龄和存在的其他疾病。而且,使用治疗有效量的抗体治疗受试者可以包括单次治疗或者优选地可以包括一系列治疗。在一个优选的示例中,使用范围在约0.1至20mg/kg体重之间的抗体治疗受试者,每周一次进行约1至10周,优选地2至8周、更优选地约3至7周和甚至更优选地约4、5或6周。还将理解在特定治疗过程中可以增加或减少治疗所使用的抗体的有效剂量。剂量的改变可能是诊断测定结果的改变导致的。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一种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地与PD-L1和PD-L2两者结合。
实施方式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PD-L1和PD-L2两者是人PD-L1和人PD-L2。
实施方式3.根据实施方式2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人PD-L1包含与SEQ ID NO:4或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和人PD-L2包含与SE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
实施方式4.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
实施方式5.根据实施方式4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e)、(f)、(g)或(h)中的一种或多种共免疫抑制信号。
实施方式6.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增强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
实施方式7.根据实施方式6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共免疫抑制信号是(e)、(f)、(g)或(h)。
实施方式8.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PD-1、B7-1或RGMb是融合蛋白。
实施方式9.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结合肽序列CFTVTVPKDLYVVEYGSN或CYRSMISYGGADYKRITV。
实施方式10.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以杂交瘤克隆的形式保存并被分配了登录号。
实施方式11.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
a)重链序列,所述重链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重链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或
b)轻链序列,所述轻链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轻链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
实施方式1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
a)重链CDR序列,所述重链CDR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重链CDR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或
b)轻链CDR序列,所述轻链CDR序列与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的轻链CDR序列具有至少约95%的一致性。
实施方式13.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
a)重链序列,所述重链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或
b)轻链序列,所述轻链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
实施方式14.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包含:
a)重链CDR序列,所述重链CDR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或
b)轻链CDR序列,所述轻链CDR序列选自由表1中所列的序列组成的组。
实施方式15.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嵌合的、人源化的、复合的、啮齿动物的或人源的。
实施方式16.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F(ab')2片段、Fab片段、scFv、双特异性scFv、三特异性scFv、双价抗体、单域抗体(dAb)、微抗体或分子识别单位(MRU)。
实施方式17.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市售抗体与PD-L1或PD-L2的结合。
实施方式18.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与不存在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相比,存在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降低或抑制至少一种PD-L1或PD-L2活性。
实施方式19.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运载体。
实施方式20.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在严格条件下杂交编码根据实施方式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多肽的核酸的互补链,或编码根据实施方式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多肽的核酸具有至少约95%同源性的序列的互补链。
实施方式21.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实施方式20所述的分离的核酸。
实施方式22.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表达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实施方式23.一种转基因动物,所述转基因动物包含实施方式20所述的核酸。
实施方式24.一种生产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培养从细胞培养物中生产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细胞。
实施方式25.一种装置或试剂盒,所述装置或试剂盒包括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装置或试剂盒任选地包括标签,所述标签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者包含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复合物。
实施方式26.根据实施方式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通过使用三明治测定或竞争性测定检测样品中PD-L1和/或PD-L2多肽的存在情况。
实施方式27.一种检测PD-L1和/或PD-L2多肽的存在情况或水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样品并通过使用根据实施方式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检测样品中的所述多肽。
实施方式28.根据实施方式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PD-L1和/或PD-L2多肽形成复合物并且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性免疫测定(RIA)或免疫化学的形式检测所述复合物。
实施方式29.根据实施方式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样品来自受试者。
实施方式30.一种在受试者中监测疾病的过程或复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复合物的形成在来自所述受试者的样品中确定PD-L1和/或PD-L2多肽的水平,所述复合物包含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所述PD-L1和/或PD-L2多肽,其中所述PD-L1和/或PD-L2的水平指示所述疾病的过程或复发。
实施方式31.根据实施方式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性免疫测定(RIA)、免疫化学或使用细胞内流测定进行。
实施方式32.根据实施方式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疾病选自下组:癌症、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
实施方式33.一种确定是否给予受试者PD-L1和/或PD-L2抑制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复合物的形成在来自所述受试者的样品中确定PD-L1和/或PD-L2多肽的水平,所述复合物包含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以及所述PD-L1和/或PD-L2多肽;并且基于所检测的PD-L1和/或PD-L2多肽的水平确定是否给予所述PD-L1和/或PD-L2抑制剂。
实施方式34.根据实施方式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放射性免疫测定(RIA)、免疫化学或使用细胞内流测定进行。
实施方式35.一种再活化已耗竭的T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细胞群与有效量的组合物接触,其中至少一些细胞表达PD-L1和/或PD-L2,所述组合物包含根据实施方式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实施方式36.一种治疗受试者的方法,所述受试者具有能够从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中获益的状况,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所述受试者有效量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根据实施方式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实施方式37.根据实施方式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况是感染。
实施方式38.根据实施方式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感染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原生动物感染或寄生虫感染。
实施方式39.根据实施方式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况是癌症。
实施方式40.根据实施方式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选自下组:实体肿瘤、血液癌症、膀胱癌、脑癌、乳腺癌、结肠癌、胃癌、神经胶质瘤、头癌、白血病、肝癌、肺癌、淋巴瘤、骨髓瘤、颈癌、卵巢癌、黑色素瘤、胰腺癌、肾癌、唾液腺癌、胃癌、胸腺上皮癌和甲状腺癌。
实施方式41.根据实施方式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况是炎性疾病。
实施方式42.根据实施方式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炎性疾病选自下组: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艾迪生氏病、强直性脊柱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肝炎、关节炎、贝切特氏病、大疱性类天疱疮、乳糜泻、恰加斯氏病、克罗恩病、皮肌炎、I型糖尿病、古德帕斯彻氏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格雷夫斯病、格林巴利综合征、桥本氏病、高IgE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天疱疮、恶性贫血、多肌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斯耶格伦氏综合征、颞动脉炎、脉管炎和韦格纳肉芽肿。
实施方式43.根据实施方式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况是移植排斥。
实施方式44.根据实施方式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植排斥选自下组:器官排斥、骨髓移植排斥和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排斥。
通过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不应将其解释为限制。本申请通篇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专利和公开的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及附图均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在下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通过下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不应将其解释为进一步的限制。
实施例
实施例1:阻断PD-L1和PD-L2与PD-1相互作用的抗体的发现和表征
使用分别与小鼠IgG2a恒定区融合的人PD-L1或PD-L2的细胞外结构域(分别为PD-L1-mIgG2a和PD-L2-mIgG2a)作为免疫原。在多点快速免疫接种(RIMMS)方案中使用传统而快速的免疫接种方法将雌性BALB/c或C57BL/6PD-L1/PD-L2双敲除小鼠(Bu等,(2011)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31(5):1100-7)免疫。
传统免疫接种
传统免疫接种方案使用BALB/c双敲除小鼠并且在第1天时使用在完全弗氏佐剂(CFA)中的PD-L2-mIgG2a进行免疫接种,随后在第15和29天使用在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中的PD-L2-mIgG2a进行免疫接种,随后在第43和57天使用在IFA中的PD-L1-mIgG2a进行免疫接种。在第67天时对滴度进行评估并且在第74天时使用寡聚组氨酸标记的PD-L1和PD-L2细胞外结构域蛋白对动物进行加强免疫。在第78天是收集脾细胞并且进行融合。
采用SP 2/0小鼠骨髓瘤细胞作为融合伴侣使用PEG介导的融合形成杂交瘤。以克隆密度将杂交瘤铺板在含MRC-5人二倍体肺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多孔培养板上,并在HAT培养基(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核苷,ATCC 69x)中培养,然后逐渐更换成HT培养基(ATCC 71x)。使用基于FACS的染色测定筛选针对PD-L1、PD-L2和无关抗原的杂交瘤。
表1中提供了分离的单克隆抗体如1B9和4H1单克隆抗体的序列。简言之,对所述mAb轻链和重链的可变结构域进行测序并提供其互补性决定区(CDR)。根据核酸位置和相应氨基酸残基显示编号,例如相应的CDR能够容易地基于所提供的翻译进行标识。
亚克隆后,在附加的基于FACS的染色测定中对来自传统免疫接种策略的杂交瘤1B9和4H1(现在分别命名为1B9.2E11.3和4H1.G10.15)进行进一步表征。将杂交瘤上清液与表达人PD-L1或PD-L2的300.19细胞或未经转染的300.19细胞混合,并且在4℃下搅拌孵育30分钟。离心收集细胞,使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PBS洗涤,然后使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抗体进行孵育,在4℃下搅拌30分钟。再次离心收集细胞,洗涤,然后在FACS分析前将其保存在含2%甲醛的PBS中。对照为同种型对照抗体(MOPC31C)和无抗体(“空白”)。结果(平均荧光强度,或MFI)汇总于表2;注意在该测定中,MFI与抗体的结合成正比。
表2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41
使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滴度和附加的阴性对照进行了与如表2所示的实验结果类似的结合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并且这些结果确证了表2所示的结果。
表3
表达人PD-L1的300细胞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42
表达人PD-L2的300细胞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43
阴性对照300.19细胞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44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51
还使用通过基于FACS的测定对PD-L1/PD-1或PD-L2/PD-1结合的阻断进行检测的测定方法,对1B9.2E11.3和4H1.G10.15进行了表征。将抗体与表达人PD-L1或PD-L2的300.19细胞混合并且4℃下搅拌孵育30分钟。然后使用人PD-1胞外结构域/人IgG1融合蛋白将细胞在4℃下搅拌孵育30分钟。离心收集细胞,使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PBS洗涤。通过使用PE标记的山羊-抗人IgG抗体(经吸附除去与小鼠Ig的反应性)孵育测定PD-1/PD-L1或PD-1/PD-L2的结合,4℃下搅拌孵育30分钟。再次离心收集细胞,洗涤,然后在FACS分析前将其保存在含2%甲醛的PBS中。对照为同种型对照抗体(MOPC31C)和PD-1(-)对照(无PD-1胞外结构域/人IgG1融合蛋白)。结果(MFI)汇总于表4;注意在该测定中,MFI与PD-1/PD-L结合的阻断成反比。
表4
抗体 表达PD-L1的300.19细胞 表达PD-L2的300.19细胞
同种型对照 26671 19203
PD-1(-)对照 47 19
1B9.2E11.3 51 20248
4H1.G10.15 44 21100
使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滴度和附加的阴性对照进行了与如表4所示的实验结果类似的竞争性结合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并且这些结果确证了表4所示的结果。
表5
表达人PD-L1的300细胞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52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61
表达人PD-L2的300细胞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62
此外,采用FACS分析测定了双重和仅结合PD-L1的单克隆抗体阻断人B7-1与人PD-L1结合的能力,实验结果见表4和5。简言之,使用mAb预先孵育300-hPD-L1细胞30分钟。以1ug.mL的浓度加入人B7-1-人IgG融合蛋白(R&D systems)并孵育30分钟,之后洗涤1次。以2.5ug/mL的浓度加入被小鼠Ig吸附的Fab2山羊抗-人IgG-PE(Southern Biotech 2043-09)30分钟,然后洗涤2次。结果如表6所示,其表明抗体1B9和4H1阻断B7-1与PD-L1的结合。
表6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63
RIMMS免疫接种
按照RIMMS方案对B16小鼠进行免疫。如表7所示,通过皮下/腹腔内(SC/IP)或足垫注射使用在佐剂中的人PD-L1-mIgG2a和/或PD-L2-mIgG2a对小鼠进行免疫。在第18天时评估滴度并且在第21天时收集脾细胞。
表7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71
按照传统免疫接种策略所述进行融合,并且针对与人PD-L1和PD-L2的结合对杂交瘤上清液进行筛选。
筛选测定检测了杂交瘤上清液与未经转染的300.19鼠源性前-B细胞、表达人PD-L1的300.19细胞和表达人PD-L2的300.19细胞的混合物的结合(比例分别约为20%、40%、40%)。将抗体(杂交瘤上清液或对照抗体)与细胞混合物孵育,4℃下搅拌30分钟,然后离心收集细胞,使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PBS洗涤并使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抗体孵育,4℃下搅拌30分钟。再次离心收集细胞,洗涤,然后在FACS分析前将其保存在含2%甲醛的PBS中。对照为(a)对人PD-L1具有特异性的抗体,(b)对人PD-L2具有特异性的抗体,(c)抗-PD-L1和PD-L2的抗体和同种型对照(MOPC31C)的混合物。
通过划出活细胞周围的门(“细胞”)对FACS数据进行分析-“细胞,总的平均荧光强度”显示了其染色强度。设置门(“P1”)以分析高于同种型对照MFI的细胞MFI。%P1显示了在P1中的细胞百分率,其表示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P1中值荧光显示了在P1门中的细胞的MFI。认为%P1高于70%和P1荧光信号在5000以上的杂交瘤是亚克隆的目标并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表征。来自RIMMS方案的29个杂交瘤的FACS数据如表8所示。
表8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81
Figure BDA0002425237920000891
实施例2:使用体外抗体库技术对阻断PD-L1和PD-L2与PD-1相互作用的抗体的发 现和表征
使用PD-L1和PD-L2可溶性胞外结构域蛋白和经PD-L1或PD-L2蛋白转染的细胞在体外抗体库中进行选择,以发现与PD-L1和PD-L2二者结合并阻断其与PD-1相互作用的抗体。用于库选择的可溶性PD-L1和PD-L2靶蛋白是全胞外结构域构建体或仅包含IgV结构域的构建体。
使用多个库以发现阻断PD-L1和PD-L2与PD-1相互作用的抗体,包括Metha1,其为具有1.2x 1010个成员的库,所述库由来自分离自57个未经免疫的人类志愿者外周血的随机配对的重链和轻链基因构建而成,Metha2,其为具有1.5x 1010个成员的库,所述库由从57个未经免疫的人类志愿者外周血捕获的随机配对的重链和λ轻链构建而成,和Griffin1,其为基于lox库的具有1.2x 109个成员的半合成库(Herschorn等,(2010)J.Immunol.185(12):7623-32)。通过使用固化的靶蛋白淘选,或通过使用添加标签的靶蛋白孵育,随后使用标签回收(例如使用包被链霉亲和素的磁性小珠收集生物素化的靶蛋白),对库进行选择。通过多轮选择、回收和噬菌体挽救富集所需的抗体。
使用多重选择策略发现所需的抗体,包括使用靶蛋白中的一种进行选择,随后针对与其他靶蛋白的结合对选定的抗体进行筛选并且进行多轮选择变换所述靶蛋白。此外,在一些策略中使用对表达靶蛋白的全细胞进行多轮选择。
从选定的噬菌体中分离编码特异性与人PD-L1和人PD-L2两者结合的抗体的DNA并使用其构建全IgG形式的抗体。针对与所述靶蛋白(人PD-L1和人PD-L2)以及小鼠和短尾猴同源物的结合情况对所述抗体进行表征。此外,在PD-L1/PD-1和PD-L2/PD-1相互作用阻断测定中对所述抗体进行检测(参见例如实施例1)。
通过引用并入
本申请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就如同各出版物、专利或专利申请明确特别地和单独地通过引入并入。在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以本申请包括本申请中的任意定义为准。
以登录号的形式与公共数据库中的条目相关联的任意多核苷酸和多肽的序列也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如在万维网上由基因组研究所(TIGR)和/或在万维网上由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所维护的那些。
等同物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或者能够确定使用不超过常规的实验就能够得到本申请所述发明特定实施方式的多种等同物。此类等同物旨在包括在权利要求中。
序列表
<110>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哈佛大学校长及研究员协会
<120>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130> DFS-111.25
<140> PCT/US2013/053392
<141> 2013-08-02
<150> 61/679,190
<151> 2012-08-03
<160> 22
<170> PatentIn 3.5版
<210> 1
<211> 921
<212> DNA
<213> 智人
<400> 1
cactctggtg gggctgctcc aggcatgcag atcccacagg cgccctggcc agtcgtctgg 60
gcggtgctac aactgggctg gcggccagga tggttcttag actccccaga caggccctgg 120
aaccccccca ccttctcccc agccctgctc gtggtgaccg aaggggacaa cgccaccttc 180
acctgcagct tctccaacac atcggagagc ttcgtgctaa actggtaccg catgagcccc 240
agcaaccaga cggacaagct ggccgccttc cccgaggacc gcagccagcc cggccaggac 300
tgccgcttcc gtgtcacaca actgcccaac gggcgtgact tccacatgag cgtggtcagg 360
gcccggcgca atgacagcgg cacctacctc tgtggggcca tctccctggc ccccaaggcg 420
cagatcaaag agagcctgcg ggcagagctc agggtgacag agagaagggc agaagtgccc 480
acagcccacc ccagcccctc acccaggtca gccggccagt tccaaaccct ggtggttggt 540
gtcgtgggcg gcctgctggg cagcctggtg ctgctagtct gggtcctggc cgtcatctgc 600
tcccgggccg cacgagggac aataggagcc aggcgcaccg gccagcccct gaaggaggac 660
ccctcagccg tgcctgtgtt ctctgtggac tatggggagc tggatttcca gtggcgagag 720
aagaccccgg agccccccgt gccctgtgtc cctgagcaga cggagtatgc caccattgtc 780
tttcctagcg gaatgggcac ctcatccccc gcccgcaggg gctcagctga cggccctcgg 840
agtgcccagc cactgaggcc tgaggatgga cactgctctt ggcccctctg accggcttcc 900
ttggccacca gtgttctgca g 921
<210> 2
<211> 288
<212> PRT
<213> 智人
<400> 2
Met Gln Ile Pro Gln Ala Pro Trp Pro Val Val Trp Ala Val Leu Gln
1 5 10 15
Leu Gly Trp Arg Pro Gly Trp Phe Leu Asp Ser Pro Asp Arg Pro Trp
20 25 30
Asn Pro Pro Thr Phe Ser Pro Ala Leu Leu Val Val Thr Glu Gly Asp
35 40 45
Asn Ala Thr Phe Thr Cys Ser Phe Ser Asn Thr Ser Glu Ser Phe Val
50 55 60
Leu Asn Trp Tyr Arg Met Ser Pro Ser Asn Gln Thr Asp Lys Leu Ala
65 70 75 80
Ala Phe Pro Glu Asp Arg Ser Gln Pro Gly Gln Asp Cys Arg Phe Arg
85 90 95
Val Thr Gln Leu Pro Asn Gly Arg Asp Phe His Met Ser Val Val Arg
100 105 110
Ala Arg Arg Asn Asp Ser Gly Thr Tyr Leu Cys Gly Ala Ile Ser Leu
115 120 125
Ala Pro Lys Ala Gln Ile Lys Glu Ser Leu Arg Ala Glu Leu Arg Val
130 135 140
Thr Glu Arg Arg Ala Glu Val Pro Thr Ala His Pro Ser Pro Ser Pro
145 150 155 160
Arg Ser Ala Gly Gln Phe Gln Thr Leu Val Val Gly Val Val Gly Gly
165 170 175
Leu Leu Gly Ser Leu Val Leu Leu Val Trp Val Leu Ala Val Ile Cys
180 185 190
Ser Arg Ala Ala Arg Gly Thr Ile Gly Ala Arg Arg Thr Gly Gln Pro
195 200 205
Leu Lys Glu Asp Pro Ser Ala Val Pro Val Phe Ser Val Asp Tyr Gly
210 215 220
Glu Leu Asp Phe Gln Trp Arg Glu Lys Thr Pro Glu Pro Pro Val Pro
225 230 235 240
Cys Val Pro Glu Gln Thr Glu Tyr Ala Thr Ile Val Phe Pro Ser Gly
245 250 255
Met Gly Thr Ser Ser Pro Ala Arg Arg Gly Ser Ala Asp Gly Pro Arg
260 265 270
Ser Ala Gln Pro Leu Arg Pro Glu Asp Gly His Cys Ser Trp Pro Leu
275 280 285
<210> 3
<211> 968
<212> DNA
<213> 智人
<400> 3
gcttcccgag gctccgcacc agccgcgctt ctgtccgcct gcagggcatt ccagaaagat 60
gaggatattt gctgtcttta tattcatgac ctactggcat ttgctgaacg catttactgt 120
cacggttccc aaggacctat atgtggtaga gtatggtagc aatatgacaa ttgaatgcaa 180
attcccagta gaaaaacaat tagacctggc tgcactaatt gtctattggg aaatggagga 240
taagaacatt attcaatttg tgcatggaga ggaagacctg aaggttcagc atagtagcta 300
cagacagagg gcccggctgt tgaaggacca gctctccctg ggaaatgctg cacttcagat 360
cacagatgtg aaattgcagg atgcaggggt gtaccgctgc atgatcagct atggtggtgc 420
cgactacaag cgaattactg tgaaagtcaa tgccccatac aacaaaatca accaaagaat 480
tttggttgtg gatccagtca cctctgaaca tgaactgaca tgtcaggctg agggctaccc 540
caaggccgaa gtcatctgga caagcagtga ccatcaagtc ctgagtggta agaccaccac 600
caccaattcc aagagagagg agaagctttt caatgtgacc agcacactga gaatcaacac 660
aacaactaat gagattttct actgcacttt taggagatta gatcctgagg aaaaccatac 720
agctgaattg gtcatcccag gtaatattct gaatgtgtcc attaaaatat gtctaacact 780
gtcccctagc acctagcatg atgtctgcct atcatagtca ttcagtgatt gttgaataaa 840
tgaatgaatg aataacacta tgtttacaaa atatatccta attcctcacc tccattcatc 900
caaaccatat tgttacttaa taaacattca gcagatattt atggaataaa aaaaaaaaaa 960
aaaaaaaa 968
<210> 4
<211> 245
<212> PRT
<213> 智人
<400> 4
Met Arg Ile Phe Ala Val Phe Ile Phe Met Thr Tyr Trp His Leu Leu
1 5 10 15
Asn Ala Phe Thr Val Thr Val Pro Lys Asp Leu Tyr Val Val Glu Tyr
20 25 30
Gly Ser Asn Met Thr Ile Glu Cys Lys Phe Pro Val Glu Lys Gln Leu
35 40 45
Asp Leu Ala Ala Leu Ile Val Tyr Trp Glu Met Glu Asp Lys Asn Ile
50 55 60
Ile Gln Phe Val His Gly Glu Glu Asp Leu Lys Val Gln His Ser Ser
65 70 75 80
Tyr Arg Gln Arg Ala Arg Leu Leu Lys Asp Gln Leu Ser Leu Gly Asn
85 90 95
Ala Ala Leu Gln Ile Thr Asp Val Lys Leu Gln Asp Ala Gly Val Tyr
100 105 110
Arg Cys Met Ile Ser Tyr Gly Gly Ala Asp Tyr Lys Arg Ile Thr Val
115 120 125
Lys Val Asn Ala Pro Tyr Asn Lys Ile Asn Gln Arg Ile Leu Val Val
130 135 140
Asp Pro Val Thr Ser Glu His Glu Leu Thr Cys Gln Ala Glu Gly Tyr
145 150 155 160
Pro Lys Ala Glu Val Ile Trp Thr Ser Ser Asp His Gln Val Leu Ser
165 170 175
Gly Lys Thr Thr Thr Thr Asn Ser Lys Arg Glu Glu Lys Leu Phe Asn
180 185 190
Val Thr Ser Thr Leu Arg Ile Asn Thr Thr Thr Asn Glu Ile Phe Tyr
195 200 205
Cys Thr Phe Arg Arg Leu Asp Pro Glu Glu Asn His Thr Ala Glu Leu
210 215 220
Val Ile Pro Gly Asn Ile Leu Asn Val Ser Ile Lys Ile Cys Leu Thr
225 230 235 240
Leu Ser Pro Ser Thr
245
<210> 5
<211> 1553
<212> DNA
<213> 智人
<400> 5
cgaggctccg caccagccgc gcttctgtcc gcctgcaggg cattccagaa agatgaggat 60
atttgctgtc tttatattca tgacctactg gcatttgctg aacgcattta ctgtcacggt 120
tcccaaggac ctatatgtgg tagagtatgg tagcaatatg acaattgaat gcaaattccc 180
agtagaaaaa caattagacc tggctgcact aattgtctat tgggaaatgg aggataagaa 240
cattattcaa tttgtgcatg gagaggaaga cctgaaggtt cagcatagta gctacagaca 300
gagggcccgg ctgttgaagg accagctctc cctgggaaat gctgcacttc agatcacaga 360
tgtgaaattg caggatgcag gggtgtaccg ctgcatgatc agctatggtg gtgccgacta 420
caagcgaatt actgtgaaag tcaatgcccc atacaacaaa atcaaccaaa gaattttggt 480
tgtggatcca gtcacctctg aacatgaact gacatgtcag gctgagggct accccaaggc 540
cgaagtcatc tggacaagca gtgaccatca agtcctgagt ggtaagacca ccaccaccaa 600
ttccaagaga gaggagaagc ttttcaatgt gaccagcaca ctgagaatca acacaacaac 660
taatgagatt ttctactgca cttttaggag attagatcct gaggaaaacc atacagctga 720
attggtcatc ccagaactac ctctggcaca tcctccaaat gaaaggactc acttggtaat 780
tctgggagcc atcttattat gccttggtgt agcactgaca ttcatcttcc gtttaagaaa 840
agggagaatg atggatgtga aaaaatgtgg catccaagat acaaactcaa agaagcaaag 900
tgatacacat ttggaggaga cgtaatccag cattggaact tctgatcttc aagcagggat 960
tctcaacctg tggtttaggg gttcatcggg gctgagcgtg acaagaggaa ggaatgggcc 1020
cgtgggatgc aggcaatgtg ggacttaaaa ggcccaagca ctgaaaatgg aacctggcga 1080
aagcagagga ggagaatgaa gaaagatgga gtcaaacagg gagcctggag ggagaccttg 1140
atactttcaa atgcctgagg ggctcatcga cgcctgtgac agggagaaag gatacttctg 1200
aacaaggagc ctccaagcaa atcatccatt gctcatccta ggaagacggg ttgagaatcc 1260
ctaatttgag ggtcagttcc tgcagaagtg ccctttgcct ccactcaatg cctcaatttg 1320
ttttctgcat gactgagagt ctcagtgttg gaacgggaca gtatttatgt atgagttttt 1380
cctatttatt ttgagtctgt gaggtcttct tgtcatgtga gtgtggttgt gaatgatttc 1440
ttttgaagat atattgtagt agatgttaca attttgtcgc caaactaaac ttgctgctta 1500
atgatttgct cacatctagt aaaacatgga gtatttgtaa aaaaaaaaaa aaa 1553
<210> 6
<211> 290
<212> PRT
<213> 智人
<400> 6
Met Arg Ile Phe Ala Val Phe Ile Phe Met Thr Tyr Trp His Leu Leu
1 5 10 15
Asn Ala Phe Thr Val Thr Val Pro Lys Asp Leu Tyr Val Val Glu Tyr
20 25 30
Gly Ser Asn Met Thr Ile Glu Cys Lys Phe Pro Val Glu Lys Gln Leu
35 40 45
Asp Leu Ala Ala Leu Ile Val Tyr Trp Glu Met Glu Asp Lys Asn Ile
50 55 60
Ile Gln Phe Val His Gly Glu Glu Asp Leu Lys Val Gln His Ser Ser
65 70 75 80
Tyr Arg Gln Arg Ala Arg Leu Leu Lys Asp Gln Leu Ser Leu Gly Asn
85 90 95
Ala Ala Leu Gln Ile Thr Asp Val Lys Leu Gln Asp Ala Gly Val Tyr
100 105 110
Arg Cys Met Ile Ser Tyr Gly Gly Ala Asp Tyr Lys Arg Ile Thr Val
115 120 125
Lys Val Asn Ala Pro Tyr Asn Lys Ile Asn Gln Arg Ile Leu Val Val
130 135 140
Asp Pro Val Thr Ser Glu His Glu Leu Thr Cys Gln Ala Glu Gly Tyr
145 150 155 160
Pro Lys Ala Glu Val Ile Trp Thr Ser Ser Asp His Gln Val Leu Ser
165 170 175
Gly Lys Thr Thr Thr Thr Asn Ser Lys Arg Glu Glu Lys Leu Phe Asn
180 185 190
Val Thr Ser Thr Leu Arg Ile Asn Thr Thr Thr Asn Glu Ile Phe Tyr
195 200 205
Cys Thr Phe Arg Arg Leu Asp Pro Glu Glu Asn His Thr Ala Glu Leu
210 215 220
Val Ile Pro Glu Leu Pro Leu Ala His Pro Pro Asn Glu Arg Thr His
225 230 235 240
Leu Val Ile Leu Gly Ala Ile Leu Leu Cys Leu Gly Val Ala Leu Thr
245 250 255
Phe Ile Phe Arg Leu Arg Lys Gly Arg Met Met Asp Val Lys Lys Cys
260 265 270
Gly Ile Gln Asp Thr Asn Ser Lys Lys Gln Ser Asp Thr His Leu Glu
275 280 285
Glu Thr
290
<210> 7
<211> 819
<212> DNA
<213> 智人
<400> 7
atgatcttcc tcctgctaat gttgagcctg gaattgcagc ttcaccagat agcagcttta 60
ttcacagtga cagtccctaa ggaactgtac ataatagagc atggcagcaa tgtgaccctg 120
gaatgcaact ttgacactgg aagtcatgtg aaccttggag caataacagc cagtttgcaa 180
aaggtggaaa atgatacatc cccacaccgt gaaagagcca ctttgctgga ggagcagctg 240
cccctaggga aggcctcgtt ccacatacct caagtccaag tgagggacga aggacagtac 300
caatgcataa tcatctatgg ggtcgcctgg gactacaagt acctgactct gaaagtcaaa 360
gcttcctaca ggaaaataaa cactcacatc ctaaaggttc cagaaacaga tgaggtagag 420
ctcacctgcc aggctacagg ttatcctctg gcagaagtat cctggccaaa cgtcagcgtt 480
cctgccaaca ccagccactc caggacccct gaaggcctct accaggtcac cagtgttctg 540
cgcctaaagc caccccctgg cagaaacttc agctgtgtgt tctggaatac tcacgtgagg 600
gaacttactt tggccagcat tgaccttcaa agtcagatgg aacccaggac ccatccaact 660
tggctgcttc acattttcat cccctcctgc atcattgctt tcattttcat agccacagtg 720
atagccctaa gaaaacaact ctgtcaaaag ctgtattctt caaaagacac aacaaaaaga 780
cctgtcacca caacaaagag ggaagtgaac agtgctatc 819
<210> 8
<211> 273
<212> PRT
<213> 智人
<400> 8
Met Ile Phe Leu Leu Leu Met Leu Ser Leu Glu Leu Gln Leu His Gln
1 5 10 15
Ile Ala Ala Leu Phe Thr Val Thr Val Pro Lys Glu Leu Tyr Ile Ile
20 25 30
Glu His Gly Ser Asn Val Thr Leu Glu Cys Asn Phe Asp Thr Gly Ser
35 40 45
His Val Asn Leu Gly Ala Ile Thr Ala Ser Leu Gln Lys Val Glu Asn
50 55 60
Asp Thr Ser Pro His Arg Glu Arg Ala Thr Leu Leu Glu Glu Gln Leu
65 70 75 80
Pro Leu Gly Lys Ala Ser Phe His Ile Pro Gln Val Gln Val Arg Asp
85 90 95
Glu Gly Gln Tyr Gln Cys Ile Ile Ile Tyr Gly Val Ala Trp Asp Tyr
100 105 110
Lys Tyr Leu Thr Leu Lys Val Lys Ala Ser Tyr Arg Lys Ile Asn Thr
115 120 125
His Ile Leu Lys Val Pro Glu Thr Asp Glu Val Glu Leu Thr Cys Gln
130 135 140
Ala Thr Gly Tyr Pro Leu Ala Glu Val Ser Trp Pro Asn Val Ser Val
145 150 155 160
Pro Ala Asn Thr Ser His Ser Arg Thr Pro Glu Gly Leu Tyr Gln Val
165 170 175
Thr Ser Val Leu Arg Leu Lys Pro Pro Pro Gly Arg Asn Phe Ser Cys
180 185 190
Val Phe Trp Asn Thr His Val Arg Glu Leu Thr Leu Ala Ser Ile Asp
195 200 205
Leu Gln Ser Gln Met Glu Pro Arg Thr His Pro Thr Trp Leu Leu His
210 215 220
Ile Phe Ile Pro Ser Cys Ile Ile Ala Phe Ile Phe Ile Ala Thr Val
225 230 235 240
Ile Ala Leu Arg Lys Gln Leu Cys Gln Lys Leu Tyr Ser Ser Lys Asp
245 250 255
Thr Thr Lys Arg Pro Val Thr Thr Thr Lys Arg Glu Val Asn Ser Ala
260 265 270
Ile
<210> 9
<211> 1437
<212> DNA
<213> 智人
<400> 9
atgataagga agaagaggaa gcgaagcgcg ccccccggcc catgccgcag ccacgggccc 60
agacccgcca cggcgcccgc gccgccgccc tcgccggagc ccacgagacc tgcatggacg 120
ggcatgggct tgagagcagc accttccagc gccgccgctg ccgccgccga ggttgagcag 180
cgccgcagcc ccgggctctg ccccccgccg ctggagctgc tgctgctgct gctgttcagc 240
ctcgggctgc tccacgcagg tgactgccaa cagccagccc aatgtcgaat ccagaaatgc 300
accacggact tcgtgtccct gacttctcac ctgaactctg ccgttgacgg ctttgactct 360
gagttttgca aggccttgcg tgcctatgct ggctgcaccc agcgaacttc aaaagcctgc 420
cgtggcaacc tggtatacca ttctgccgtg ttgggtatca gtgacctcat gagccagagg 480
aattgttcca aggatggacc cacatcctct accaaccccg aagtgaccca tgatccttgc 540
aactatcaca gccacgctgg agccagggaa cacaggagag gggaccagaa ccctcccagt 600
tacctttttt gtggcttgtt tggagatcct cacctcagaa ctttcaagga taacttccaa 660
acatgcaaag tagaaggggc ctggccactc atagataata attatctttc agttcaagtg 720
acaaacgtac ctgtggtccc tggatccagt gctactgcta caaataagat cactattatc 780
ttcaaagccc accatgagtg tacagatcag aaagtctacc aagctgtgac agatgacctg 840
ccggccgcct ttgtggatgg caccaccagt ggtggggaca gcgatgccaa gagcctgcgt 900
atcgtggaaa gggagagtgg ccactatgtg gagatgcacg cccgctatat agggaccaca 960
gtgtttgtgc ggcaggtggg tcgctacctg acccttgcca tccgtatgcc tgaagacctg 1020
gccatgtcct acgaggagag ccaggacctg cagctgtgcg tgaacggctg ccccctgagt 1080
gaacgcatcg atgacgggca gggccaggtg tctgccatcc tgggacacag cctgcctcgc 1140
acctccttgg tgcaggcctg gcctggctac acactggaga ctgccaacac tcaatgccat 1200
gagaagatgc cagtgaagga catctatttc cagtcctgtg tcttcgacct gctcaccact 1260
ggtgatgcca actttactgc cgcagcccac agtgccttgg aggatgtgga ggccctgcac 1320
ccaaggaagg aacgctggca cattttcccc agcagtggca atgggactcc ccgtggaggc 1380
agtgatttgt ctgtcagtct aggactcacc tgcttgatcc ttatcgtgtt tttgtag 1437
<210> 10
<211> 478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0
Met Ile Arg Lys Lys Arg Lys Arg Ser Ala Pro Pro Gly Pro Cys Arg
1 5 10 15
Ser His Gly Pro Arg Pro Ala Thr Ala Pro Ala Pro Pro Pro Ser Pro
20 25 30
Glu Pro Thr Arg Pro Ala Trp Thr Gly Met Gly Leu Arg Ala Ala Pro
35 40 45
Ser Ser Ala Ala Ala Ala Ala Ala Glu Val Glu Gln Arg Arg Ser Pro
50 55 60
Gly Leu Cys Pro Pro Pro Leu Glu Leu Leu Leu Leu Leu Leu Phe Ser
65 70 75 80
Leu Gly Leu Leu His Ala Gly Asp Cys Gln Gln Pro Ala Gln Cys Arg
85 90 95
Ile Gln Lys Cys Thr Thr Asp Phe Val Ser Leu Thr Ser His Leu Asn
100 105 110
Ser Ala Val Asp Gly Phe Asp Ser Glu Phe Cys Lys Ala Leu Arg Ala
115 120 125
Tyr Ala Gly Cys Thr Gln Arg Thr Ser Lys Ala Cys Arg Gly Asn Leu
130 135 140
Val Tyr His Ser Ala Val Leu Gly Ile Ser Asp Leu Met Ser Gln Arg
145 150 155 160
Asn Cys Ser Lys Asp Gly Pro Thr Ser Ser Thr Asn Pro Glu Val Thr
165 170 175
His Asp Pro Cys Asn Tyr His Ser His Ala Gly Ala Arg Glu His Arg
180 185 190
Arg Gly Asp Gln Asn Pro Pro Ser Tyr Leu Phe Cys Gly Leu Phe Gly
195 200 205
Asp Pro His Leu Arg Thr Phe Lys Asp Asn Phe Gln Thr Cys Lys Val
210 215 220
Glu Gly Ala Trp Pro Leu Ile Asp Asn Asn Tyr Leu Ser Val Gln Val
225 230 235 240
Thr Asn Val Pro Val Val Pro Gly Ser Ser Ala Thr Ala Thr Asn Lys
245 250 255
Ile Thr Ile Ile Phe Lys Ala His His Glu Cys Thr Asp Gln Lys Val
260 265 270
Tyr Gln Ala Val Thr Asp Asp Leu Pro Ala Ala Phe Val Asp Gly Thr
275 280 285
Thr Ser Gly Gly Asp Ser Asp Ala Lys Ser Leu Arg Ile Val Glu Arg
290 295 300
Glu Ser Gly His Tyr Val Glu Met His Ala Arg Tyr Ile Gly Thr Thr
305 310 315 320
Val Phe Val Arg Gln Val Gly Arg Tyr Leu Thr Leu Ala Ile Arg Met
325 330 335
Pro Glu Asp Leu Ala Met Ser Tyr Glu Glu Ser Gln Asp Leu Gln Leu
340 345 350
Cys Val Asn Gly Cys Pro Leu Ser Glu Arg Ile Asp Asp Gly Gln Gly
355 360 365
Gln Val Ser Ala Ile Leu Gly His Ser Leu Pro Arg Thr Ser Leu Val
370 375 380
Gln Ala Trp Pro Gly Tyr Thr Leu Glu Thr Ala Asn Thr Gln Cys His
385 390 395 400
Glu Lys Met Pro Val Lys Asp Ile Tyr Phe Gln Ser Cys Val Phe Asp
405 410 415
Leu Leu Thr Thr Gly Asp Ala Asn Phe Thr Ala Ala Ala His Ser Ala
420 425 430
Leu Glu Asp Val Glu Ala Leu His Pro Arg Lys Glu Arg Trp His Ile
435 440 445
Phe Pro Ser Ser Gly Asn Gly Thr Pro Arg Gly Gly Ser Asp Leu Ser
450 455 460
Val Ser Leu Gly Leu Thr Cys Leu Ile Leu Ile Val Phe Leu
465 470 475
<210> 11
<211> 867
<212> DNA
<213> 智人
<400> 11
atgggccaca cacggaggca gggaacatca ccatccaagt gtccatacct caatttcttt 60
cagctcttgg tgctggctgg tctttctcac ttctgttcag gtgttatcca cgtgaccaag 120
gaagtgaaag aagtggcaac gctgtcctgt ggtcacaatg tttctgttga agagctggca 180
caaactcgca tctactggca aaaggagaag aaaatggtgc tgactatgat gtctggggac 240
atgaatatat ggcccgagta caagaaccgg accatctttg atatcactaa taacctctcc 300
attgtgatcc tggctctgcg cccatctgac gagggcacat acgagtgtgt tgttctgaag 360
tatgaaaaag acgctttcaa gcgggaacac ctggctgaag tgacgttatc agtcaaagct 420
gacttcccta cacctagtat atctgacttt gaaattccaa cttctaatat tagaaggata 480
atttgctcaa cctctggagg ttttccagag cctcacctct cctggttgga aaatggagaa 540
gaattaaatg ccatcaacac aacagtttcc caagatcctg aaactgagct ctatgctgtt 600
agcagcaaac tggatttcaa tatgacaacc aaccacagct tcatgtgtct catcaagtat 660
ggacatttaa gagtgaatca gaccttcaac tggaatacaa ccaagcaaga gcattttcct 720
gataacctgc tcccatcctg ggccattacc ttaatctcag taaatggaat ttttgtgata 780
tgctgcctga cctactgctt tgccccaaga tgcagagaga gaaggaggaa tgagagattg 840
agaagggaaa gtgtacgccc tgtataa 867
<210> 12
<211> 288
<212> PRT
<213> 智人
<400> 12
Met Gly His Thr Arg Arg Gln Gly Thr Ser Pro Ser Lys Cys Pro Tyr
1 5 10 15
Leu Asn Phe Phe Gln Leu Leu Val Leu Ala Gly Leu Ser His Phe Cys
20 25 30
Ser Gly Val Ile His Val Thr Lys Glu Val Lys Glu Val Ala Thr Leu
35 40 45
Ser Cys Gly His Asn Val Ser Val Glu Glu Leu Ala Gln Thr Arg Ile
50 55 60
Tyr Trp Gln Lys Glu Lys Lys Met Val Leu Thr Met Met Ser Gly Asp
65 70 75 80
Met Asn Ile Trp Pro Glu Tyr Lys Asn Arg Thr Ile Phe Asp Ile Thr
85 90 95
Asn Asn Leu Ser Ile Val Ile Leu Ala Leu Arg Pro Ser Asp Glu Gly
100 105 110
Thr Tyr Glu Cys Val Val Leu Lys Tyr Glu Lys Asp Ala Phe Lys Arg
115 120 125
Glu His Leu Ala Glu Val Thr Leu Ser Val Lys Ala Asp Phe Pro Thr
130 135 140
Pro Ser Ile Ser Asp Phe Glu Ile Pro Thr Ser Asn Ile Arg Arg Ile
145 150 155 160
Ile Cys Ser Thr Ser Gly Gly Phe Pro Glu Pro His Leu Ser Trp Leu
165 170 175
Glu Asn Gly Glu Glu Leu Asn Ala Ile Asn Thr Thr Val Ser Gln Asp
180 185 190
Pro Glu Thr Glu Leu Tyr Ala Val Ser Ser Lys Leu Asp Phe Asn Met
195 200 205
Thr Thr Asn His Ser Phe Met Cys Leu Ile Lys Tyr Gly His Leu Arg
210 215 220
Val Asn Gln Thr Phe Asn Trp Asn Thr Thr Lys Gln Glu His Phe Pro
225 230 235 240
Asp Asn Leu Leu Pro Ser Trp Ala Ile Thr Leu Ile Ser Val Asn Gly
245 250 255
Ile Phe Val Ile Cys Cys Leu Thr Tyr Cys Phe Ala Pro Arg Cys Arg
260 265 270
Glu Arg Arg Arg Asn Glu Arg Leu Arg Arg Glu Ser Val Arg Pro Val
275 280 285
<210> 13
<211> 3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1B9 vK DNA
<400> 13
gacattgtga tgacccagtc tcacaaattc atgtccacat cactaggaga cagggtcacc 60
atcacctgca aggccagtca ggatgtgggt atttctgtag tttggtatca acagaaacca 120
gggcaatctc ctaaactact gatttactgg gcatccaccc ggcacactgg agtccctgat 180
cgcttcacag gcagtggatc tgggacagat ttcactctga ccattaacaa tgtgcagtct 240
gaagacttgg cagattattt ctgtcagcaa tatagcagct atccgctcac ggtcggtgct 300
gggaccaagc tggagctgaa a 321
<210> 14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1B9 vK 蛋白
<400> 14
Asp Ile Val Met Thr Gln Ser His Lys Phe Met Ser Thr Ser Leu Gly
1 5 10 15
Asp Arg Val Thr Ile Thr Cys Lys Ala Ser Gln Asp Val Gly Ile Ser
20 25 30
Val Val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Gly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Tyr Trp Ala Ser Thr Arg His Thr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Th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Asn Asn Val Gln Ser
65 70 75 80
Glu Asp Leu Ala Asp Tyr Phe Cys Gln Gln Tyr Ser Ser Tyr Pro Leu
85 90 95
Thr Val Gly Ala Gly Thr Lys Leu Glu Leu Lys
100 105
<210> 15
<211> 36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1B9 vH DNA
<400> 15
gatgtgcagc ttcaggagtc gggacctggc ctggtgaaac cttctcagtc tctgtccctc 60
acctgcactg tcactggcta ctcaatcacc agtgatcatg cctggaactg gatccggcag 120
gttccaggaa acaaactgga gtggatgggc tacataacct accgtggtag cactacctat 180
agcccatctc tcaaaagtcg aatttctatc actcgagaca catccaagaa ccagttcttc 240
ctgcagttga attctgtgac tactgaggac acagccacat attactgtgc aagatctatg 300
attacgacgg ggtactatgt tatggactac tggggtcaag gaacctcagt caccgtctcc 360
tca 363
<210> 16
<211> 1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1B9 vH 蛋白
<400> 16
Asp Val Gln Leu Gln Glu Ser Gly Pro Gly Leu Val Lys Pro Ser Gln
1 5 10 15
Ser Leu Ser Leu Thr Cys Thr Val Thr Gly Tyr Ser Ile Thr Ser Asp
20 25 30
His Ala Trp Asn Trp Ile Arg Gln Val Pro Gly Asn Lys Leu Glu Trp
35 40 45
Met Gly Tyr Ile Thr Tyr Arg Gly Ser Thr Thr Tyr Ser Pro Ser Leu
50 55 60
Lys Ser Arg Ile Ser Ile Thr Arg Asp Thr Ser Lys Asn Gln Phe Phe
65 70 75 80
Leu Gln Leu Asn Ser Val Thr Thr Glu Asp Thr Ala Thr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Ser Met Ile Thr Thr Gly Tyr Tyr Val Met Asp Tyr Trp Gly
100 105 110
Gln Gly Thr Ser Val Thr Val Ser Ser
115 120
<210> 17
<211> 3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4H1 vK DNA
<400> 17
gacattgtga tgacccagtc tcacaaattc atgtccacat cagtaggaga cagggtcagc 60
atctcctgca aggccagtca ggatgtgggt atttctgtag cctggtatca acagaaacca 120
gggcaatctc ctaaactact gatttactgg gcatccaccc ggcacactgg agtccctgtt 180
cgcttcacag gcagtggatc tgggacagat ttcactctca ccataagcaa tgtgcagtct 240
gaagacttgg cagattattt ttgtcagcag tatagcagtt atccgcccac gttcggtgct 300
gggaccaagc tggagctgaa a 321
<210> 18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4H1 vK 蛋白
<400> 18
Asp Ile Val Met Thr Gln Ser His Lys Phe Met Ser Thr Ser Val Gly
1 5 10 15
Asp Arg Val Ser Ile Ser Cys Lys Ala Ser Gln Asp Val Gly Ile Ser
20 25 30
Val Ala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Gly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Tyr Trp Ala Ser Thr Arg His Thr Gly Val Pro Val Arg Phe Th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Ser Asn Val Gln Ser
65 70 75 80
Glu Asp Leu Ala Asp Tyr Phe Cys Gln Gln Tyr Ser Ser Tyr Pro Pro
85 90 95
Thr Phe Gly Ala Gly Thr Lys Leu Glu Leu Lys
100 105
<210> 19
<211> 36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4H1 vH DNA
<400> 19
gatgtgcagc ttcaggagtc gggacctggc ctggtgaaac cttctcagtc tctgtccctc 60
acctgcactg tcactgacta ctcaatcacc agtgattatg cctggacctg gatccggcag 120
tttccgggaa acaaactgga gtggatgggc tacataacct acagaggtac cactcgctac 180
aacccatctc tcacaagtcg aatctctttc actcgagaca catccaagaa ccagctcttc 240
ctgcagttga attctgtgac tactgaggac acaggcacat attgctgtgc aagatctatg 300
attacgacgg ggtactatgc tatggactac tggggtcaag gaacctcagt caccgtctcc 360
tca 363
<210> 20
<211> 12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抗体 4H1 vH 蛋白
<400> 20
Asp Val Gln Leu Gln Glu Ser Gly Pro Gly Leu Val Lys Pro Ser Gln
1 5 10 15
Ser Leu Ser Leu Thr Cys Thr Val Thr Asp Tyr Ser Ile Thr Ser Asp
20 25 30
Tyr Ala Trp Thr Trp Ile Arg Gln Phe Pro Gly Asn Lys Leu Glu Trp
35 40 45
Met Gly Tyr Ile Thr Tyr Arg Gly Thr Thr Arg Tyr Asn Pro Ser Leu
50 55 60
Thr Ser Arg Ile Ser Phe Thr Arg Asp Thr Ser Lys Asn Gln Leu Phe
65 70 75 80
Leu Gln Leu Asn Ser Val Thr Thr Glu Asp Thr Gly Thr Tyr Cys Cys
85 90 95
Ala Arg Ser Met Ile Thr Thr Gly Tyr Tyr Ala Met Asp Tyr Trp Gly
100 105 110
Gln Gly Thr Ser Val Thr Val Ser Ser
115 120
<210> 21
<211> 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保守的 PD-L1 肽
<400> 21
Cys Phe Thr Val Thr Val Pro Lys Asp Leu Tyr Val Val Glu Tyr Gly
1 5 10 15
Ser Asn
<210> 22
<211> 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保守的 PD-L2 肽
<400> 22
Cys Tyr Arg Ser Met Ile Ser Tyr Gly Gly Ala Asp Tyr Lys Arg Ile
1 5 10 15
Thr Val

Claims (10)

1.一种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地与PD-L1和PD-L2两者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PD-L1和PD-L2两者是人PD-L1和人PD-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人PD-L1包含与SEQ ID NO:4或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和人PD-L2包含与SEQ IDNO:6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一致性的氨基酸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e)、(f)、(g)或(h)中的一种或多种共免疫抑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增强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相互作用:(a)PD-L1与PD-1的结合;(b)PD-1与B7-1的结合;(c)PD-L2与PD-1的结合;(d)PD-L2与RGMb的结合;(e)由PD-L1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f)由PD-L1与B7-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g)由PD-L2与PD-1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和(h)由PD-L2与RGMb的结合介导的共免疫抑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共免疫抑制信号是(e)、(f)、(g)或(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PD-1、B7-1或RGMb是融合蛋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结合肽序列CFTVTVPKDLYVVEYGSN或CYRSMISYGGADYKRITV。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以杂交瘤克隆的形式保存并被分配了登录号。
CN202010218478.7A 2012-08-03 2013-08-02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4997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79190P 2012-08-03 2012-08-03
US61/679,190 2012-08-03
CN201380052053.1A CN104936982B (zh) 2012-08-03 2013-08-02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053.1A Division CN104936982B (zh) 2012-08-03 2013-08-02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9755A true CN111499755A (zh) 2020-08-07

Family

ID=5002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8478.7A Pending CN111499755A (zh) 2012-08-03 2013-08-02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80052053.1A Active CN104936982B (zh) 2012-08-03 2013-08-02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053.1A Active CN104936982B (zh) 2012-08-03 2013-08-02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845356B2 (zh)
EP (1) EP2890715B1 (zh)
JP (2) JP6403166B2 (zh)
CN (2) CN111499755A (zh)
ES (1) ES2848052T3 (zh)
HK (1) HK1210481A1 (zh)
WO (1) WO20140227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A109108C2 (uk) 2008-12-09 2015-07-27 Дженентек, Інк. Антитіло до pd-l1 та його застосування для посилення функції t-клітин
WO2013013188A1 (en) 2011-07-21 2013-01-24 Tolero Pharmaceuticals, Inc. Heterocyclic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CN103566377A (zh) 2012-07-18 2014-02-12 上海博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癌症的靶向免疫治疗
CN111499755A (zh) 2012-08-03 2020-08-07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EP2885424B1 (en) * 2012-08-17 2016-10-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yclopentane-peptide nucleic acids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KR102158924B1 (ko) 2013-03-15 2020-09-22 제넨테크, 인크. Pd-1 및 pd-l1 관련 상태를 치료하기 위한 바이오마커 및 방법
WO2014194293A1 (en) 2013-05-30 2014-12-04 Amplimmune, Inc. Improved methods for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pd-1 or b7-h4 targeted therapies, and combination therapies thereof
EP3049442A4 (en) 2013-09-26 2017-06-28 Costim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for treating hematologic cancers
US10202454B2 (en) * 2013-10-25 2019-02-12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Anti-PD-L1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fragments thereof
WO2015103989A1 (en) 2014-01-10 2015-07-16 Shanghai Birdie Biotech, Inc.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for immunotherapy
JOP20200094A1 (ar) 2014-01-24 2017-06-16 Dana Farber Cancer Inst Inc جزيئات جسم مضاد لـ pd-1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JOP20200096A1 (ar) 2014-01-31 2017-06-16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 جزيئات جسم مضاد لـ tim-3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EP3149042B1 (en) 2014-05-29 2019-08-28 Spring Bioscience Corporation Pd-l1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TWI693232B (zh) 2014-06-26 2020-05-11 美商宏觀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與pd-1和lag-3具有免疫反應性的共價結合的雙抗體和其使用方法
EP3166976B1 (en) 2014-07-09 2022-02-23 Birdie Biopharmaceuticals Inc. Anti-pd-l1 combinations for treating tumors
RU2715038C2 (ru) 2014-07-11 2020-02-21 Дженентек, Инк. Антитела анти-pd-l1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о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KR102524920B1 (ko) 2014-07-22 2023-04-25 아폴로믹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항-pd-1 항체
EP3177649B1 (en) 2014-08-05 2024-02-28 Apollomics Inc. Anti-pd-l1 antibodies
JP6945444B2 (ja) 2014-08-08 2021-10-06 ザ ボード オブ 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ザ レランド スタンフォード ジュニア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高親和性pd−1薬剤とその使用方法
CN112587672A (zh) * 2014-09-01 2021-04-02 博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肿瘤的抗-pd-l1结合物
US9993551B2 (en) 2014-09-13 2018-06-12 Novartis Ag Combination therapies of EGFR inhibitors
TWI716362B (zh) 2014-10-14 2021-01-21 瑞士商諾華公司 針對pd-l1之抗體分子及其用途
WO2016094273A1 (en) * 2014-12-08 2016-06-16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Methods for up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using combinations of anti-rgmb and anti-pd-1 agents
KR102457921B1 (ko) 2014-12-09 2022-10-25 리제너론 파마슈티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인간화 분화 클러스터 274 유전자를 갖는 비인간 동물
WO2016124558A1 (en) 2015-02-03 2016-08-11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Histochemical assay for evaluating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
MA41460A (fr) 2015-02-03 2017-12-12 Oncomed Pharm Inc Agents de liaison à la tnfrsf et leurs utilisations
MX2017011644A (es) 2015-03-13 2017-12-04 Cytomx Therapeutics Inc Anticuerpos anti-pdl1, anticuerpos anti-pdl1 activables y me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SI3303394T1 (sl) 2015-05-29 2020-10-30 Agenus Inc. Protitelesa proti-CTLA-4 in postopki njihove uporabe
TWI773646B (zh) 2015-06-08 2022-08-11 美商宏觀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結合lag-3的分子和其使用方法
MX2018001227A (es) 2015-07-30 2018-03-26 Macrogenics Inc Moleculas de union a pd-1 y metodos de uso de las mismas.
AR105654A1 (es) 2015-08-24 2017-10-25 Lilly Co Eli Anticuerpos pd-l1 (ligando 1 de muerte celular programada)
EP3352858A4 (en) 2015-09-21 2019-04-17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ANTIBODIES THAT RELATE TO THE HUMAN FORM OF LIGAND-2 OF PROGRAMMED CELLULAR DEATH PROTEIN 1 (PD-L2), AND USE THEREOF
WO2017053823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Pharmacyclics Llc Treatment using hdac inhibitors and immunotherapy
EP3370772A4 (en) * 2015-11-03 2019-04-10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RGMB BLOCKADE TO REDUCE TRANSPLANTATION ASSOCIATED IMMUNE RESPONSES
CN109608544B (zh) 2015-11-17 2022-09-16 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Pd-l1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医药用途
WO2017106061A1 (en) 2015-12-14 2017-06-22 Macrogenics, Inc. Bispecific molecules having immunoreactivity with pd-1 and ctla-4,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P3390653B1 (en) * 2015-12-16 2022-08-10 F. Hoffmann-La Roche AG Improved recombinant production method
EP3399314B1 (en) * 2015-12-28 2024-02-07 Kyoto Universit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ancer,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rmining cancer
CN115554406A (zh) 2016-01-07 2023-01-03 博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肿瘤的抗-cd20组合
CN106943598A (zh) 2016-01-07 2017-07-14 博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肿瘤的抗-her2组合
CN106943597A (zh) 2016-01-07 2017-07-14 博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肿瘤的抗-egfr组合
EP3402823A4 (en) 2016-01-11 2019-09-18 Inhibrx, Inc. MULTIVALENT AND MULTISPECIFIC 41BB BINDING FUSION PROTEINS
CN107922503B (zh) 2016-03-04 2018-08-28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dl-1抗体、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7216389B (zh) * 2016-03-18 2022-03-29 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编码序列和用途
US11549099B2 (en) 2016-03-23 2023-01-10 Novartis Ag Cell secreted min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N109476751B (zh) 2016-05-27 2024-04-19 艾吉纳斯公司 抗tim-3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AU2017283480A1 (en) 2016-06-13 2019-01-24 Torque Therapeutics,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omoting immune cell function
CN107686520B (zh) * 2016-08-04 2023-01-03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抗pd-l1纳米抗体及其应用
AU2017306507B2 (en) * 2016-08-05 2020-05-14 Y-Biologics Inc. Antibody to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and use thereof
WO2018035710A1 (en) 2016-08-23 2018-03-01 Akeso Biopharma, Inc. Anti-ctla4 antibodies
CN106977602B (zh) * 2016-08-23 2018-09-25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抗pd1单克隆抗体、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967172B (zh) 2016-08-23 2019-01-08 康方药业有限公司 抗ctla4-抗pd-1 双功能抗体、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WO2018071500A1 (en) 2016-10-11 2018-04-19 Agenus Inc. Anti-lag-3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18094275A1 (en) 2016-11-18 2018-05-24 Tolero Pharmaceuticals, Inc. Alvocidib prodrugs and their use as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WO2018098352A2 (en) 2016-11-22 2018-05-31 Jun Oishi Targeting kras induced immune checkpoint expression
EP3551225A1 (en) 2016-12-07 2019-10-16 Agenus Inc.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HRP20231579T1 (hr) 2016-12-07 2024-03-15 Agenus Inc. Anti-ctla-4 antitijela i postupci njihove upotrebe
JP7104703B2 (ja) 2016-12-14 2022-07-21 ヤンセン バイオテ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Cd8a結合フィブロネクチンiii型ドメイン
WO2018111978A1 (en) 2016-12-14 2018-06-21 Janssen Biotech, Inc. Cd137 binding fibronectin type iii domains
US10597438B2 (en) 2016-12-14 2020-03-24 Janssen Biotech, Inc. PD-L1 binding fibronectin type III domains
CN106957823A (zh) * 2016-12-28 2017-07-18 无锡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pd‑l2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
CA3049016A1 (en) 2017-01-13 2018-07-19 Agenus Inc. T cell receptors that bind to ny-eso-1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102585848B1 (ko) 2017-02-24 2023-10-11 마크로제닉스, 인크. Cd137 및 종양 항원에 결합할 수 있는 이중특이적 결합 분자, 및 그것의 용도
EP3592769B1 (en) 2017-03-09 2024-05-08 Genmab A/S Antibodies against pd-l1
AU2018242880B2 (en) * 2017-03-27 2024-05-16 Fuso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Anti-PD-L1 antibody for detecting PD-L1
CA3059366A1 (en) 2017-04-13 2018-10-18 Agenus Inc. Anti-cd137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7090042B (zh) * 2017-04-25 2019-03-12 福州大学 一种人源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hPD-L2单克隆抗体
CN108794467A (zh) 2017-04-27 2018-11-13 博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氨基-喹啉衍生物
AR111651A1 (es) 2017-04-28 2019-08-07 Novartis Ag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s que comprenden agonistas del receptor de tipo toll y terapias de combinación
DK3618863T3 (da) 2017-05-01 2023-08-21 Agenus Inc Anti-tigit-antistoff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anvendelse deraf
BR112019025188A2 (pt) 2017-06-01 2020-06-23 Cytomx Therapeutics, Inc. Anticorpos anti-pdl1 ativáveis e métodos de uso dos mesmos
WO2018229715A1 (en) 2017-06-16 2018-12-20 Novartis A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nti-cd32b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A202090104A1 (ru) 2017-06-22 2020-04-09 Новартис Аг Молекулы антител к cd73 и пут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US20200172628A1 (en) 2017-06-22 2020-06-04 Novartis Ag Antibody molecules to cd73 and uses thereof
KR20200019865A (ko) 2017-06-22 2020-02-25 노파르티스 아게 암 치료에 사용하기 위한 il-1베타 결합 항체
WO2018235056A1 (en) 2017-06-22 2018-12-27 Novartis Ag IL-1BETA BINDING ANTIBODIES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A3067268A1 (en) 2017-06-23 2018-12-27 Birdie Biopharmaceuticals, Inc. Crystalline resiquimod monosulfate anhydrat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uses
AU2018292618A1 (en) 2017-06-27 2019-12-19 Novartis Ag Dosage regimens for anti-TIM-3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NZ760841A (en) 2017-07-11 2024-02-23 Compass Therapeutics Llc Agonist antibodies that bind human cd137 and uses thereof
CN111163798A (zh) 2017-07-20 2020-05-15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抗lag-3抗体的给药方案及其用途
BR112020001944A2 (pt) 2017-08-04 2020-08-04 Genmab A/S agente de ligação, ácido nucleico, vetor de expressão, célula, composição, métodos para tratamento de uma doença e para produção de um anticorpo biespecífico, uso de um agente de ligação, e, anticorpo anti-idiotípico.
EP3679062A1 (en) 2017-09-04 2020-07-15 Agenus Inc. T cell receptors that bind to mixed lineage leukemia (mll)-specific phosphopeptid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19055579A1 (en) 2017-09-12 2019-03-21 Tolero Pharmaceuticals, Inc. TREATMENT REGIME FOR CANCERS THAT ARE INSENSITIVE TO BCL-2 INHIBITORS USING THE MCL-1 ALVOCIDIB INHIBITOR
WO2019075097A1 (en) 2017-10-11 2019-04-1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PD-L1 HUMA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19081983A1 (en) 2017-10-25 2019-05-02 Novartis Ag CD32B TARGETING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718679B2 (en) 2017-10-31 2023-08-08 Compass Therapeutics Llc CD137 antibodies and PD-1 antagonists and uses thereof
EP3713961A2 (en) 2017-11-20 2020-09-30 Compass Therapeutics LLC Cd137 antibodies and tumor antigen-targeting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N108218989B (zh) * 2017-11-29 2020-08-18 广西医科大学 抗PD-1的纳米抗体PD-1/Nb18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MX2020005651A (es) 2017-11-30 2020-10-28 Novartis Ag Receptor de antigeno quimerico dirigido a bcma y usos del mismo.
US20200368268A1 (en) 2018-01-08 2020-11-26 Novartis Ag Immune-enhancing rnas for combination with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
WO2019137397A1 (zh) 2018-01-10 2019-07-18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Pd-l1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用途
AU2019215031A1 (en) 2018-01-31 2020-08-20 Novartis Ag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WO2019160956A1 (en) 2018-02-13 2019-08-22 Novartis Ag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il-15r and il15
US11591399B2 (en) 2018-02-14 2023-02-28 Abba Therapeutics Ag Anti-human PD-L2 antibodies
CA3093246A1 (en) 2018-03-05 2019-09-1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atial graph convolu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drug discovery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
EP3768298A4 (en) * 2018-03-23 2021-12-0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HUMAN ANTI-PD-L2 ANTIBODIES AND PROCESSES FOR USE
WO2019182896A1 (en) * 2018-03-23 2019-09-26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Dual specificity antibodies to pd-l1 and pd-l2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for
AU2019239568A1 (en) * 2018-03-23 2020-09-17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Dual specificity antibodies to human PD-L1 and PD-L2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for
US20210147547A1 (en) 2018-04-13 2021-05-20 Novartis Ag Dosage Regimens For Anti-Pd-L1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TW202012430A (zh) 2018-04-26 2020-04-01 美商艾吉納斯公司 熱休克蛋白質-結合之胜肽組成物及其使用方法
JP2021525243A (ja) 2018-05-21 2021-09-24 コンパス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Nk細胞による標的細胞の殺傷を増進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WO2019226658A1 (en) 2018-05-21 2019-11-28 Compass Therapeutics Llc Multispecific antigen-bind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W202015726A (zh) 2018-05-30 2020-05-01 瑞士商諾華公司 Entpd2抗體、組合療法、及使用該等抗體和組合療法之方法
TW202017569A (zh) 2018-05-31 2020-05-16 美商佩樂敦治療公司 用於抑制cd73之組合物及方法
US20210214459A1 (en) 2018-05-31 2021-07-15 Novartis Ag Antibody molecules to cd73 and uses thereof
CA3098420A1 (en) 2018-06-01 2019-12-05 Novartis Ag Binding molecules against bcma and uses thereof
CA3103629A1 (en) 2018-06-15 2019-12-19 Flagship Pioneering Innovations V, Inc. Increasing immune activity through modulation of postcellular signaling factors
AR116109A1 (es) 2018-07-10 2021-03-31 Novartis Ag Derivados de 3-(5-amino-1-oxoisoindolin-2-il)piperidina-2,6-diona y usos de los mismos
FI3820573T3 (fi) 2018-07-10 2023-11-01 Novartis Ag 3-(5-hydroksi-1-oksoisoindolin-2-yyli)piperidiini-2,6-dionijohdannaisia ja niiden käyttö ikaros-perheen sinkkisormi 2 (ikzf2) -riippuvaisten sairauksien hoidossa
CN108997478B (zh) * 2018-08-06 2021-09-21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具有免疫检查点拮抗活性的多肽及其应用
WO2020089811A1 (en) 2018-10-31 2020-05-07 Novartis Ag Dc-sign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CA3118789A1 (en) 2018-11-06 2020-05-14 Genmab A/S Antibody formulation
AU2019379576A1 (en) 2018-11-13 2021-06-03 Compass Therapeutics Llc Multispecific binding constructs against checkpoint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AU2019391097A1 (en) 2018-12-04 2021-05-20 Sumitomo Pharma Oncology, Inc. CDK9 inhibitors and polymorphs thereof for use as agent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US10952996B2 (en) 2018-12-11 2021-03-23 Theravance Biopharma R&D Ip, Llc ALK5 inhibitors
CA3123511A1 (en) 2018-12-20 2020-06-25 Novartis Ag Dosing regimen and pharmaceutical combination comprising 3-(1-oxoisoindolin-2-yl)piperidine-2,6-dione derivatives
KR20210109564A (ko) 2018-12-21 2021-09-06 옹쎄오 신규의 컨쥬게이티드 핵산 분자 및 이의 용도
WO2020128637A1 (en) 2018-12-21 2020-06-25 Novartis Ag Use of il-1 binding antibodies in the treatment of a msi-h cancer
EP3897613A1 (en) 2018-12-21 2021-10-27 Novartis AG Use of il-1beta binding antibodies
CN113227137A (zh) 2018-12-21 2021-08-06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IL-1β抗体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或预防中的用途
EP3898674A1 (en) 2018-12-21 2021-10-27 Novartis AG Use of il-1beta binding antibodies
RU2741095C2 (ru) * 2018-12-29 2021-01-2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 Ломоносова" (МГУ)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леточных линий, стабильно продуцирующих человеческие моноклональные антитела класса igg
WO2020167990A1 (en) 2019-02-12 2020-08-20 Tolero Pharmaceuticals, Inc.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heterocyclic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CA3123519A1 (en) 2019-02-15 2020-08-20 Novartis Ag Substituted 3-(1-oxoisoindolin-2-yl)piperidine-2,6-dione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WO2020165833A1 (en) 2019-02-15 2020-08-20 Novartis Ag 3-(1-oxo-5-(piperidin-4-yl)isoindolin-2-yl)piperidine-2,6-dione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EP3938049A1 (en) 2019-03-12 2022-01-19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cancer
US11793802B2 (en) 2019-03-20 2023-10-24 Sumitomo Pharma Oncology, Inc.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with venetoclax failure
CN111714628B (zh) * 2019-03-22 2024-03-22 上海再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小分子pd-1/pd-l1抑制剂、其与pd-l1抗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EP3941463A1 (en) 2019-03-22 2022-01-26 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 Oncology,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km2 modulator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using the same
WO2020227159A2 (en) 2019-05-03 2020-11-12 Flagship Pioneering Innovations V, Inc. Methods of modulating immune activity
KR20220028075A (ko) 2019-07-03 2022-03-08 스미토모 다이니폰 파마 온콜로지, 인크. 티로신 키나제 비-수용체 1 (tnk1) 억제제 및 그의 용도
JP2022545741A (ja) 2019-08-30 2022-10-28 アジェナ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cd96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TW202124446A (zh) 2019-09-18 2021-07-01 瑞士商諾華公司 與entpd2抗體之組合療法
CN114502590A (zh) 2019-09-18 2022-05-13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Entpd2抗体、组合疗法、以及使用这些抗体和组合疗法的方法
US11781138B2 (en) 2019-10-14 2023-10-10 Aro Biotherapeutics Company FN3 domain-siRNA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
US11628222B2 (en) 2019-10-14 2023-04-18 Aro Biotherapeutics Company CD71 binding fibronectin type III domains
EP4048285A1 (en) 2019-10-21 2022-08-31 Novartis AG Tim-3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CN114786679A (zh) 2019-10-21 2022-07-22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维奈托克和tim-3抑制剂的组合疗法
WO2021102468A1 (en) 2019-11-22 2021-05-27 Theravance Biopharma R&D Ip, Llc Substituted 1,5-naphthyridines or quinolines as alk5 inhibitors
US20230000864A1 (en) 2019-11-22 2023-01-05 Sumitomo Pharma Oncology, Inc. Solid dos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WO2021127217A1 (en) 2019-12-17 2021-06-24 Flagship Pioneering Innovations V, Inc. Combination anti-cancer therapies with inducers of iron-dependent cellular disassembly
CN115175937A (zh) 2019-12-20 2022-10-11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抗TIM-3抗体MBG453和抗TGF-β抗体NIS793与或不与地西他滨或抗PD-1抗体斯巴达珠单抗的组合
CN111105843B (zh) * 2019-12-31 2023-07-21 杭州纽安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hlai型分子与多肽的亲和力预测方法
IL293752A (en) 2020-01-17 2022-08-01 Novartis Ag A combination containing a tim-3 inhibitor and a substance that causes hypomethylation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myeloplastic syndrome or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EP4097234A1 (en) 2020-01-28 2022-12-07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targeting linc00518 for treating melanoma
KR20220160670A (ko) * 2020-03-31 2022-12-06 바이오세우스 인크. 항 pd-l1 및 pd-l2 항체 및 이의 유도체 및 용도
EP4126824A1 (en) 2020-03-31 2023-02-08 Theravance Biopharma R&D IP, LLC Substituted pyrimidines and methods of use
TW202214623A (zh) 2020-06-10 2022-04-16 美商施萬生物製藥研發 Ip有限責任公司 結晶型alk5抑制劑及其用途
AR122644A1 (es) 2020-06-19 2022-09-28 Onxeo Nuevas moléculas de ácido nucleico conjugado y sus usos
JP2023531676A (ja) 2020-06-23 2023-07-25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3-(1-オキソイソインドリン-2-イル)ピぺリジン-2,6-ジオン誘導体を含む投与レジメン
JP2023532339A (ja) 2020-06-29 2023-07-27 フラグシップ パイオニアリング イノベーションズ ブイ,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サノ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を促進するため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されたウイルス及び癌の処置におけるそれらの使用
CN113912733A (zh) * 2020-07-07 2022-01-11 福建医科大学 一种靶向pd-l1的免疫毒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029573A1 (en) 2020-08-03 2022-02-10 Novartis Ag Heteroaryl substituted 3-(1-oxoisoindolin-2-yl)piperidine-2,6-dione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WO2022060986A2 (en) 2020-09-16 2022-03-24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of treating an individual that has failed an anti-pd-1/anti-pd-l1 therapy
IL300314A (en) 2020-10-08 2023-04-01 Affimed Gmbh Coupling materials with triple specificity
EP4240491A1 (en) 2020-11-06 2023-09-13 Novartis AG Cd19 binding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TW202237119A (zh) 2020-12-10 2022-10-01 美商住友製藥腫瘤公司 Alk﹘5抑制劑和彼之用途
US20240141060A1 (en) 2021-01-29 2024-05-02 Novartis Ag Dosage regimes for anti-cd73 and anti-entpd2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JP2024511373A (ja) 2021-03-18 2024-03-13 ノバルティス アーゲー がんのためのバイオマーカーおよびその使用
EP4313109A1 (en) 2021-03-31 2024-02-07 Flagship Pioneering Innovations V, Inc. Thanotransmission polypeptides and their use in treating cancer
TW202304979A (zh) 2021-04-07 2023-02-01 瑞士商諾華公司 抗TGFβ抗體及其他治療劑用於治療增殖性疾病之用途
US20220363696A1 (en) 2021-04-13 2022-11-17 Nuvalent, Inc. Amino-substituted heterocycles for treating cancers with egfr mutations
CN113072620B (zh) * 2021-04-26 2022-07-05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镇痛活性的pd-1靶向肽、其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AR125874A1 (es) 2021-05-18 2023-08-23 Novartis Ag Terapias de combinación
WO2022251359A1 (en) 2021-05-26 2022-12-01 Theravance Biopharma R&D Ip, Llc Bicyclic inhibitors of alk5 and methods of use
CA3224374A1 (en) 2021-06-29 2023-01-05 Flagship Pioneering Innovations V, Inc. Immune cells engineered to promote thanotransmission and uses thereof
CA3216098A1 (en) 2021-07-30 2023-02-02 Uwe Reusch Duplexbodies
WO2023111203A1 (en) 2021-12-16 2023-06-22 Onxeo New conjugated nucleic acid molecules and their uses
WO2023174210A1 (en) 2022-03-14 2023-09-21 Laekna Limit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WO2023178192A1 (en) 2022-03-15 2023-09-21 Compugen Ltd. Il-18bp antagonist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 in mon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W202405011A (zh) * 2022-04-01 2024-02-01 美國德州系統大學評議委員會 針對人類pd-l1及pd-l2之雙重特異性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214325A1 (en) 2022-05-05 2023-11-09 Novartis Ag Pyrazolopyrimidine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as tet2 inhibitors
WO2024077191A1 (en) 2022-10-05 2024-04-11 Flagship Pioneering Innovations V, Inc. Nucleic acid molecules encoding trif and additionalpolypeptides and their use in treating canc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750A (zh) * 2004-03-29 2007-05-09 Pdl生物制药公司 抗cs1抗体的治疗用途
CN101213297A (zh) * 2005-05-09 2008-07-02 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程序性死亡-1(pd-1)的人单克隆抗体及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免疫治疗剂联合使用抗pd-1抗体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US20110033884A1 (en) * 2001-04-02 2011-02-10 Clive Wood PD-1, A Receptor for B7-4, and Uses Therefor
CN102112492A (zh) * 2007-11-14 2011-06-29 株式会社未来创药研究所 使用抗gpr49抗体的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CN102264762A (zh) * 2008-09-26 2011-11-30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公司 人抗pd-1、pd-l1和pd-l2的抗体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6327B2 (ja) * 1999-08-23 2012-03-14 ダナ−ファーバー キャンサー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Pd−1、b7−4の受容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CA2466279A1 (en) * 2001-11-13 2003-05-22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Agents that modulate immune cell activ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4436190A (zh) * 2005-06-08 2015-03-25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公司 通过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途经治疗持续性感染和癌症的方法及组合物
CN101248089A (zh) 2005-07-01 2008-08-20 米德列斯公司 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人单克隆抗体
US8084585B2 (en) * 2005-12-20 2011-12-27 Sbi Biotech Co., Ltd. Anti-ILT7 antibody
ES2629337T3 (es) 2009-02-09 2017-08-08 Inserm -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Anticuerpos contra PD-1 y anticuerpos contra PD-L1 y usos de los mismos
US20130017199A1 (en) 2009-11-24 2013-01-17 AMPLIMMUNE ,Inc. a corporation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pd-l1/pd-l2
CN111499755A (zh) 2012-08-03 2020-08-07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抗-pd-l1和pd-l2双结合抗体单一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3884A1 (en) * 2001-04-02 2011-02-10 Clive Wood PD-1, A Receptor for B7-4, and Uses Therefor
CN1960750A (zh) * 2004-03-29 2007-05-09 Pdl生物制药公司 抗cs1抗体的治疗用途
CN101213297A (zh) * 2005-05-09 2008-07-02 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程序性死亡-1(pd-1)的人单克隆抗体及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免疫治疗剂联合使用抗pd-1抗体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CN102112492A (zh) * 2007-11-14 2011-06-29 株式会社未来创药研究所 使用抗gpr49抗体的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CN102264762A (zh) * 2008-09-26 2011-11-30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公司 人抗pd-1、pd-l1和pd-l2的抗体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LIA A BROWN 等: "Blockade of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s on dendritic cells enhances T cell activation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J IMMUNOL.》 *
陈永井: "可溶性PD-1和PD-L1分子对PD-1/PD-L1途径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48052T3 (es) 2021-08-05
US20180201680A1 (en) 2018-07-19
US10934353B2 (en) 2021-03-02
JP2015527342A (ja) 2015-09-17
EP2890715B1 (en) 2020-12-16
EP2890715A4 (en) 2016-04-27
CN104936982B (zh) 2020-04-24
US9845356B2 (en) 2017-12-19
JP2019038804A (ja) 2019-03-14
EP2890715A1 (en) 2015-07-08
JP6827021B2 (ja) 2021-02-10
CN104936982A (zh) 2015-09-23
HK1210481A1 (zh) 2016-04-22
JP6403166B2 (ja) 2018-10-10
WO2014022758A1 (en) 2014-02-06
US20150197571A1 (en)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4353B2 (en) Single agent anti-PD-L1 and PD-L2 dual binding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0482688C (zh) 抗协同刺激信号转导分子ailim的人单克隆抗体及其药物用途
US6984383B1 (en) Method of transplanting cells by contacting donor cells with B7-1-and B7-2-specific immunoglobulins
TW201833139A (zh) 抗人類vista抗體及其用途
US11505599B2 (en) T cell receptor-like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Foxp3-derived peptides
KR20090078339A (ko) 암의 예방·치료제
JP2023106392A (ja) Cd3抗原結合性断片及びその使用
US20230331847A1 (en) Anti-phosphotyrosinylated programmed death 1 (pd-1) monoclonal antibodies,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reof
KR20180101483A (ko) 치료적 항-cd9 항체
CN101498731A (zh) 抗协同刺激信号转导分子ailim的人单克隆抗体及其药物用途
US10647769B1 (en) Antibody for tre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
KR20230029611A (ko) T 세포를 선택적으로 조절하기 위한 이중특이적 분자
US20200262917A1 (en) Composition for cytotoxic t cell depletion
KR20230006477A (ko) Hsp70을 표적화하는 모노클로날 항체 및 이의 치료학적 용도
CN115175940A (zh) Lilrb3抗体分子及其用途
Swana Generation and chracterisation of anti-LILR antibodies for immunotherapy
JP2003261461A (ja) 副刺激伝達分子ailimに対するヒトモノクローナル抗体及びその医薬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