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9250B -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9250B
CN111369250B CN202010151167.3A CN202010151167A CN111369250B CN 111369250 B CN111369250 B CN 111369250B CN 202010151167 A CN202010151167 A CN 202010151167A CN 111369250 B CN111369250 B CN 111369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ferred
data volume
user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1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69250A (zh
Inventor
黄力平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min Insurance Agenc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min Insurance Agenc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min Insurance Agenc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min Insurance Agenc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11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9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9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9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69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9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7Use of message has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获取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将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从联盟链子链中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并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用户,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数据管理节点通过目标通道进行转发。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提升节点间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数据安全性。

Description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各种的行为活动往往会伴随多环节的数据处理流程。现有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基于传统中心化机构的模式,数据处理依赖于中心化机构,多机构多节点之间存在较多的数据时不能进行实时性的数据处理。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处理链路较长,一旦发生单点故障或恶意行为的情况,会导致数据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数据安全性成为继续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提升节点间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数据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
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上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
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从上述联盟链子链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数据管理节点通过上述目标通道进行转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上述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业务信息;
根据上述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
通过上述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节点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上述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上述业务信息;
当接收到上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上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从上述联盟链子链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数据管理节点通过上述目标通道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以及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述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第一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类型以及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述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第二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上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从上述联盟链子链的上述区块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上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上述用户信息确定出上述用户的账户,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账户;
验证单元,用于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上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上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上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上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账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上述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业务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通过上述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节点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上述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上述业务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上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与数据管理节点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中确定出与上述目标业务节点相关联的第二通道;
第十确定单元,用于将上述第二通道确定为目标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的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
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将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以使上述用户对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行有效性验证;
第四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与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相等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一转移数据量由上述用户在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为有效数据量时提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该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上述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该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上述程序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业务节点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可确保目标业务节点与数据管理节点之间数据处理效率,也可提升数据安全性。另一方面,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区块并存储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可避免其他业务节点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可确保数据安全,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盟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数据量提交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道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转移数据量的发送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盟链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节点A和节点B分别为联盟链200中的部分节点,其中节点A为数据管理节点,节点B为目标业务节点。当数据管理节点(节点A)接收到用户100发送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数据管理节点可根据用户100发送的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用户100的第一转移数据量,其中,用户100提交的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有用户100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等信息。数据管理节点(节点A)可根据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的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节点B),并在联盟链200中确定出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从而可通过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
目标业务节点从目标通道中获取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之后,可获取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所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并根据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业务信息所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此时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区块以将区块添加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实现对待转移数据量的存储。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节点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数据管理节点可调用智能合约将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从而目标业务节点可从相应区块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并将该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用户100的账户中。
其中,上述联盟链200可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领域中,如游戏联盟链中的游戏数据处理,保险联盟链中的医疗理赔等,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所示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S208。
S201、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根据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在需要向数据管理节点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时,用户可向数据管理节点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以使数据管理节点获取用户提交的第一转移数据量。其中,用户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可携带智能设备以及电脑终端等完成第一转移数据量的提交。其中,用户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的具体场景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如用户(患者)出院时需要向医院结算治疗费用,此时医院即为数据管理节点,用户可向医院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结算费用请求)以向医院付清治疗费用。如用户为游戏玩家时,当玩家需要通过游戏拍卖行拍卖装备时,玩家可向游戏拍卖行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装备拍卖请求)以使拍卖行接收玩家装备。
其中,用户发送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等。当患者向医院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时,该请求可携带患者的患者信息(如病例、费用详情)、患者付费方式(社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现金支付,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等)以及患者于保险公司签订的医疗保险业务信息。当玩家向拍卖行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时,该请求可携带玩家的玩家信息(如游戏ID)、装备拍卖方式(竞价拍卖、限时拍卖等)以及玩家与拍卖行的拍卖收入结算方式等。
可选的,当数据管理节点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数据管理节点可根据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用户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如患者通过社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现金支付,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方式进行付费时医院可进行分类核算,并根据不同支付方式核算比例确定用户需要付清的医疗费用。如玩家通过竞价拍卖、限时拍卖等不同方式需要向拍卖行支付的拍卖手续费(如一定量的游戏币)等。其中,数据管理节点在确定用户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时,可通过调用智能合约实现相关预计转移数据量的计算,具体智能合约对应的计算规则可根据具体的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当数据量管理节点确定出用户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之后,数据量管理可将用户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发送至联盟链中的共识节点以再次验证用户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是否正确。数据管理节点可在用户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通过共识验证的情况下将其发送至用户以使用户确认该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是否无误。若用户确认无误,用户可向数据管理节点提交与其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相等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以完成相关数据量的提交。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在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之后,为了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数据管理节点需要具有用户授予的数据传输权限。具体的,数据管理节点可以在用户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时,在用户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的终端向用户推送授权协议信息以获取用户相关数据的传出权限。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数据量提交场景示意图。在图3中,用户发送数据量提交请求时,可选择相对应的业务信息,如保险公司编号、保单编号、游戏拍卖行ID等,以使数据管理节点对用于需要提交的预计转移数据量。同时,用户还可选择其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时所选择的业务提交信息,如电子发票、费用清单、装备拍卖方式等等,从而数据管理节点可在用户确认其需要提交的额预计转移数据量无误并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时向用户获取数据传输权限,具体可通过与用户签署电子授权协议、或者基于当前游戏规则实现,在此不做限制。当数据管理节点获取到用户的数据传输权限之后,数据管理节点可将用户信息、业务信息以及数据量提交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在联盟链中进行广播以使联盟链中的共识节点对上述进行共识验证,确保上述信息真实有效。可选的,数据管理节点还可将上述信息存储至联盟链中,以便联盟链中的任意节点需要上述信息时可直接从联盟链中获取。
S202、根据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数据管理节点在用户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之后,可在联盟链中确定出目标通道以向目标业务节点发送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其中,由于在联盟链中可能存在有多个数据管理节点以及多个业务节点,并且一个数据管理节点可能与一个或者多个业务节点存在关联,因此数据管理节点需要根据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的业务信息确定出与业务信息相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进而确定出数据管理节点与目标业务节点之间在联盟链中的目标通道。其中,联盟链中的一个通道包含至少一个数据管理节点与至少一个业务节点,在同一通道内的数据管理节点和业务节点可实现相关信息以及数据的互通,并且数据管理节点和业务节点提交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存储于该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不同通道间的数据管理节点和业务节点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互通以及数据传输,基于上述实现方式,数据管理节点需要确定出与数据管理节点和目标业务节点相关联的目标通道才能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
具体的,数据管理节点可先根据业务信息确定出目标业务节点,其中业务信息与目标业务节点一一对应。如上述业务信息为患者于保险公司签订的医疗保险业务时,医院可根据医疗保险业务的保单号、保司编号等信息确定出对应的保险公司(目标业务节点)。当上述业务信息为玩家与拍卖行确定的拍卖所得游戏币结算方式时,拍卖行可根据结算方式确定出拍卖所得游戏币发送方(目标业务节点)。进一步地,数据管理节点可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与数据管理节点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如当前医院可传输信息的相关通道,当前拍卖行拍卖装备以及发放游戏币的相关通道。数据管理节点可在与数据管理节点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中确定出与目标业务节点相关联的第二通道,并将该第二通道确定为目标通道。即医院可从与其相关联的多个通道中确定出与目标保险公司的通道,拍卖行可从与其相关联的通道中确定出与装备买家的相关通道等。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道组成示意图。在图4中,医疗机构1、医疗机构2以及医疗结构3分别为联盟链中的数据管理节点,保险公司1、保险公司2以及保险公司分别为联盟链中的业务节点。其中,医疗机构1与保险公司1、保险公司2以及保险公司3之间存在通道1、通道2和通道3,表示医疗机构1可通过通道1与保险公司1实现数据共享,通过通道2与保险公司2实现数据共享以及通过通道3与保险公司3实现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医疗机构2通过通道4与保险公司2实现数据共享,医疗机构3通过通道5与保险公司3实现数据共享,由于医疗机构2余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对应的通道,因此医疗机构2无法与保险公司1实现数据共享。因此数据管理节点在向目标业务节点发送任何信息时需要确定出相应的通道才能实现信息发送。假设医疗机构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管理节点,保险公司1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业务节点,医疗机构1可将从与其相关联的通道(通道1、通道2以及通道3)中确定出与保险公司1相关联的通道1,此时通道1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通道。
S203、通过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数据管理节点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上述目标通道之后,数据管理节点可生成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并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通过目标通道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其中,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用于使目标业务节点确定需要向用户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如保险公司在面对用户提出的医疗理赔时所需要向用户赔付的相关费用,游戏购买玩家在从拍卖行购买装备后需要向提出拍卖玩家结算的虚拟资产(游戏币等),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的具体表现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可选的,数据管理节点在生成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之后,也可通过调用智能合约或者直接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联盟链中的共识节点对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进行共识,以确保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为合法请求。
S204、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目标业务节点可通过智能合约对目标通道进行实施监听,当监听到目标通道内有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时,目标业务节点可直接从目标通道中获取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可选的,目标业务节点还可对获取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进行有效性验证,如是否携带有数据管理节点的数字签名,待转移数据量中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携带有用户的数据签名,以及待转移数据量是否经过用户授权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其中,目标业务节点也可通过联盟链中的共识节点或者调用相关智能合约进行验证,在此也不做任何限制。
S205、获取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目标业务节点可获取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等,进而可根据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出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以在接收到携带相同用户信息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将待转移数量发送至该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其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以及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即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一个第二转移数据量,且所有第二转移数据量之和等于用户向数据管理节点提交的第一转移数据量。进一步地,目标业务节点可确定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并根据每个第一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而将所有第二转移数据量对应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之和确定为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或者,也可进一步根据各种数据量提交方式所占权重将每个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业务信息对应的最终待转移数据量。其中,每个第一智能合约对应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下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的计算规则,具体规则可根据具体的数据量提交方式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当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患者向用户支付结算费用时采用的多种付费方式,如社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现金支付以及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险公司可根据相应的医疗保单确定用户分别采用社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现金支付以及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支付金额所对应的智能合约,以通过调用智能合约的方式直接确定出每种支付金额所对应的赔付金额。不难看出,每种支付金额所对应的赔付金额之和可看作保险公司需要预计赔付至用户的赔付金额,即上述预计转移数据量。可选的,当上述医疗保单中还月底每种支付金额对应的赔付金额分别对应不同的计算比例,保险公司可再次调用智能合约对各项赔付金额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预计赔付至用户的赔付金额。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可以携带游戏玩家向拍卖行出售装备以及在售出情况下对装备的估计(一定量的虚拟资产)。对于拍卖行而言,拍卖行可以确定出装备估计智能合约以对玩家准备向拍卖行出售装备进行估价,得到的估价即为拍卖行预计向玩家返回的虚拟资产。
可选的,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类型以及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由于每种数据量类型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此时目标业务节点可确定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并根据每个第二智能合约确定出相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基于上述实现方式,目标业务节点可对每个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行求和,或者根据不用的比重进行权重求和得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当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不同就诊渠道以及相对应的医疗费用,如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分别对应不同的赔付比例,保险公司可根据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对应的智能合约分别核算门诊费用对应的预计赔付金额和住院费用对应的预计赔付金额,进而根据不同费用对应的赔付金额得到保险公司最终预计所要赔付的赔付金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也可由目标管理节点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进行确定,具体确定方式可参见上述所示的实现方式,并在确定出待转移数据量之后通过与目标节点之间的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可选的,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还可以是发票信息、用户支付信息以及缴费单等等,进而目标业务节点可对发票信息进行核验等,以快速确定出相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S206、将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目标业务节点在确定出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或者数据管理节点接收到待转移数据量之后,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在联盟链中进行广播,以使联盟链中各个共识节点对待转移数据量进行有效性验证,如重新根据数据量提交信息重新核算待转移数据量,或者验证待转移数据量的合法性等,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当待转移数据量通过一定数量(如联盟链中一般数量以上)的共识节点的验证之后,目标业务节点可确定转移数据量为有效数据量并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区块。由于目标业务节点和数据管理节点之间基于目标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对应目标业务节点确定出的待转移数据量来说,可将其对应的区块添加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以使目标业务节点和数据管理节点在任何时刻均可查询或者获取待数据转移数据量,同时也可避免待转移数据量被其他业务节点和数据管理节点获取,提升数据安全性。
其中,由于联盟链中存在有多个通道且不同通道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互通,因此对于每一个通道来说,均对应一个联盟链子链以存储一个通道内所有节点之间的需要存储的数据。因此,在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区块时需要根据目标业务节点所对应的联盟链子链进行。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的结构示意图。每个联盟链子链由包含多个区块组成,每一区块中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默克尔树根、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等信息,区块主体中存储有输入信息;每一区块以上一区块为父区块,下一区块中同样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当前区块的默克尔树根、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并以此类推,使得每个联盟链子链中每个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均与父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存在关联,保证了区块中输入信息的安全性。在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一个新区块时,可基于待转移数据量得到新区块的默克尔树根的哈希值;之后,将更新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输入信息的时间,并尝试不同的随机数,多次进行特征值计算,使得计算得到的特征值可以满足下述公式:
SHA256(SHA256(version+prev_hash+merkle_root+ntime+nbits+x))<TARGET
其中,version(版本号)为联盟链中相关区块协议的版本信息;prev_hash为新区块的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merkle root为默克尔树根;ntime为更新时间戳的更新时间;nbits为当前难度,在一段时间内为定值,并在超出固定时间段后再次进行确定;x为随机数;TARGET为特征值阈值,该特征值阈值可以根据nbits确定得到。这样,当计算得到满足上述公式的随机数时,便可将信息对应存储,生成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得到新区块。
其中,当需要单独存储待转移数据量时,可将待转移数据量的哈希值单独作为新区块的默克尔树根。当此时该联盟链子链中同时需要存储多个待转移数据量(由目标业务节点根据其他数据管理节点提交的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可将待转移数据量1和待转移数据量2通过默克尔树的形式组织在一起。以待转移数据量1和待转移数据量2为例,通过哈希计算可以计算得到待转移数据量1对应的哈希值1;同样,通过哈希计算可以计算得到待转移数据量2对应的哈希值2。进一步的,将哈希值1和哈希值2串联起来,继续做散列变换,可以得到图5所示的哈希值12。此时,可以将该最后得到的所有待转移数据量的哈希值(哈希值12)作为新区块的默克尔树根。
S207、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用户提交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同样携带上述用户信息和业务信息,因此数据管理节点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数据管理节点可直接调用智能合约确定出业务信息对应的通道,即可通过调用智能合约直接将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通过数据管理节点和目标业务节点之间的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
S208、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从联盟链子链中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并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目标业务节点接收到携带用户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待转移数量获取请求时,目标业务节点可确定与数据管理节点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中的各个区块中是否存储有该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上述联盟链子链中的各个区块中未存储有该业务信息对的待转移数据量,说明数据管理节点或者目标业务节点未确定过该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也可说明用户并未向数据管理节点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在此情况下,目标业务节点可向用户发送转移数据量提交通知以使用户向数据管理节点提交第一转移数据量。若上述联盟链子链中的各个区块中存储有该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此时目标业务节点可从区块中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并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该用户的账户,其中该用户的账户可由该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联盟链子链中的各个区块中存储有该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的情况下,虽然目标业务节点可直接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用户的账户中,但是当待转移数据量较大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量损失,提升待转移数据量的安全性,目标业务节点可再次确定是否向用户账户发送待转移数据量。具体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转移数据量的发送场景示意图。目标业务节点可确定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并将待转移数据量与该数据量阈值进行比较,若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数据量阈值,说明待转移数据量的数据量较小,目标业务节点可直接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用户的账户。若待转移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阈值时,说明待转移数据量的数据量较大,此时目标业务节点可调用智能合约以使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当待转移数据量满足预设发送条件时,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用户的账户,其中,上述预设发送条件可以是验证节点验证该用户的账户为高信用用户,也可以是验证待转移数据量经过共识节点的共识验证等,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业务节点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可确保目标业务节点与数据管理节点之间数据处理效率,也可提升数据安全性。另一方面,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区块并存储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可避免其他业务节点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可确保数据安全,适用性高。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1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
第二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第一处理模块13,用于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上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
第二处理模块14,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从上述联盟链子链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数据管理节点通过上述目标通道进行转发。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以及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二获取模块1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1,用于确定上述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第二确定单元122,用于根据每个第一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
第三确定单元123,用于根据每个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类型以及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二获取模块12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124,用于确定上述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第五确定单元125,用于根据每个第二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
第六确定单元126,用于根据每个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处理模块14包括:
第七确定单元141,用于确定上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
第一发送单元142,用于从上述联盟链子链的上述区块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上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上述用户信息确定出上述用户的账户,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账户;
验证单元143,用于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上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上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上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
第二发送单元144,用于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上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账户。
具体实现中,上述装置1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2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21,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上述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业务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
第三处理模块23,用于通过上述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节点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上述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上述业务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24,用于当接收到上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22包括:
第八确定单元221,用于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与数据管理节点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第九确定单元222,用于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中确定出与上述目标业务节点相关联的第二通道;
第十确定单元223,用于将上述第二通道确定为目标通道。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2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25,还用于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的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
第二发送模块26,还用于将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以使上述用户对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行有效性验证;
第四获取模块27,还用于获取与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相等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一转移数据量由上述用户在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为有效数据量时提交。
具体实现中,上述装置2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业务节点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可确保目标业务节点与数据管理节点之间数据处理效率,也可提升数据安全性。另一方面,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区块并存储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可避免其他业务节点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可确保数据安全,适用性高。
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9所示的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
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上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
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从上述联盟链子链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数据管理节点通过上述目标通道进行转发。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以及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确定上述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根据每个第一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
根据每个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类型以及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确定上述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根据每个第二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
根据每个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确定上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
从上述联盟链子链的上述区块中获取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上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上述用户信息确定出上述用户的账户,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账户;
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上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上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上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
当上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上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账户。
应当理解,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1000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设备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网络接口1104和存储器1105,此外,上述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1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102。其中,通信总线11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1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1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1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1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1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1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0所示的设备1100中,网络接口11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1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1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1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上述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业务信息;
根据上述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
通过上述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节点确定出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上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上述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上述业务信息;
当接收到上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上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上述目标业务节点将上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用于:
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与数据管理节点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在上述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中确定出与上述目标业务节点相关联的第二通道;
将上述第二通道确定为目标通道。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001还用于:
根据上述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的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上述业务信息对应的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
将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发送至上述用户以使上述用户对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行有效性验证;
获取与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相等的第一转移数据量,上述第一转移数据量由上述用户在上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为有效数据量时提交。
应当理解,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处理器1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具体实现中,上述设备1100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目标业务节点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可确保目标业务节点与数据管理节点之间数据处理效率,也可提升数据安全性。另一方面,目标业务节点可将待转移数据量打包至区块并存储至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可避免其他业务节点获取待转移数据量,可确保数据安全,适用性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方法,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展示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业务节点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所述目标通道为联盟链中与数据管理节点和目标业务节点均相关联的通道,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由所述数据管理节点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中携带的业务信息,从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业务节点确定得到的,所述数据管理节点为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数据管理节点中,与所述业务信息关联的管理节点;
获取所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所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所述联盟链包括多个联盟链子链,一个联盟链子链与一个通道对应,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具有针对所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上所存储的数据的操作权限;
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所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所述数据管理节点通过所述目标通道进行转发;
从所述联盟链子链的所述区块中获取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账户,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
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所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所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提交方式以及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转移数据量包括:
确定所述每种数据量提交方式对应的第一智能合约;
根据每个第一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
根据每个第二转移数据量的第一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量提交信息包括至少一种数据量类型以及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所述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转移数据量包括:
确定所述每种数据量类型对应的第二智能合约;
根据每个第二智能合约确定相对应的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
根据每个第三转移数据量的第二预计转移数据量确定出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4.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数据管理节点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所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所述目标通道为联盟链中与数据管理节点和目标业务节点均相关联的通道,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属于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业务节点,所述数据管理节点为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数据管理节点中,与所述业务信息关联的管理节点;所述联盟链包括多个联盟链子链,一个联盟链子链与一个通道对应,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具有针对所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上所存储的数据的操作权限;
通过所述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节点确定出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所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从所述联盟链子链的所述区块中获取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账户,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所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所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联盟链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包括:
在联盟链中确定出与数据管理节点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中确定出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相关联的第二通道;
将所述第二通道确定为目标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请求携带的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
将所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用户以使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进行有效性验证;
获取与所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相等的第一转移数据量,所述第一转移数据量由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三预计转移数据量为有效数据量时提交。
7.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业务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目标通道获取数据管理节点发送的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所述目标通道为联盟链中与数据管理节点和目标业务节点均相关联的通道,所述目标业务节点由所述数据管理节点根据所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中携带的业务信息,从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业务节点确定得到的,所述数据管理节点为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数据管理节点中,与所述业务信息关联的管理节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业务信息,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信息确定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存储至所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所述联盟链包括多个联盟链子链,一个联盟链子链与一个通道对应,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具有针对所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上所存储的数据的操作权限;
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所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由所述数据管理节点通过所述目标通道进行转发;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联盟链子链的所述区块中获取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账户,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
验证单元,用于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所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所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
8.一种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管理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数据量提交请求时,根据所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转移数据量,所述数据量提交请求还携带业务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确定目标业务节点,并在联盟链中确定出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对应的目标通道;所述目标通道为联盟链中与数据管理节点和目标业务节点均相关联的通道,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属于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业务节点,所述数据管理节点为所述联盟链中的多个数据管理节点中,与所述业务信息关联的管理节点;所述联盟链包括多个联盟链子链,一个联盟链子链与一个通道对应,所述目标业务节点具有针对所述目标通道对应的联盟链子链上所存储的数据的操作权限;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通道将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节点确定出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待转移数据量,所述待转移数据量确认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量提交信息以及所述业务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的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时,调用第四智能合约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获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业务节点,以使确定所述业务信息的数据量阈值,从所述联盟链子链的所述区块中获取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账户,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大于所述数据量阈值时,调用第三智能合约以使所述联盟链中的验证节点验证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是否满足预设发送条件;当所述待转移数据量满足所述预设发送条件时,将所述待转移数据量发送至所述账户。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51167.3A 2020-03-06 2020-03-06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69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1167.3A CN111369250B (zh) 2020-03-06 2020-03-06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1167.3A CN111369250B (zh) 2020-03-06 2020-03-06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9250A CN111369250A (zh) 2020-07-03
CN111369250B true CN111369250B (zh) 2023-09-05

Family

ID=7120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1167.3A Active CN111369250B (zh) 2020-03-06 2020-03-06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92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6039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账户之间进行业务数据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72568A (zh) * 2018-10-23 2019-03-15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交易方法、装置、管理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5103A (zh) * 2019-05-23 2019-09-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推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597837A (zh) * 2019-09-19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1702B (zh) * 2017-03-08 2020-06-23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SG11201910095VA (en) * 2019-01-31 2019-11-28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Cross-asset trading within blockchai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6039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账户之间进行业务数据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72568A (zh) * 2018-10-23 2019-03-15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交易方法、装置、管理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5103A (zh) * 2019-05-23 2019-09-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推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597837A (zh) * 2019-09-19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9250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3323B1 (en) Autonomous devices
KR101920015B1 (ko) 이종 블록체인 기반의 토큰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토큰 관리 서버
EP3491779B1 (en) Blockchain-implemented method and system
KR101950912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 트랜잭션 검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200091882A (ko) 증분적으로 완성되는 디지털 자산 담보 지갑
EP381985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based on blockchain
CN108229926B (zh) 业务结算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50324764A1 (en) Enabling a User to Transact Using Cryptocurrency
Khalil et al. Tex-a securely scalable trustless exchange
CN109523045B (zh) 一种提供差旅服务的方法及设备
JP2023509573A (ja) 暗号通貨受け入れシステム
US20200320530A1 (en) Maintenance plant management method, system and data management server
CN11144420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001713A (zh) 区块链系统以及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BR112019017372A2 (pt) Correspondência de solicitação de serviço com base no estado de conformidade do provedor
CN11064813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用户近距离数据共享系统及方法
US1172090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learning to replicate peak performance of human decision making
Li et al. Secure electronic ticketing system based on consortium blockchain
CN111369250B (zh) 基于联盟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325858B (zh) 资源流的交易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210109767A (ko) 블록 체인 모니터링 기반 자산 탈취 방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3327257B2 (ja) ネッティング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WO2020103573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交易的签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670812A (zh) 支付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55804B (zh) 基于联盟链的车辆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