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077B -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077B
CN111356077B CN202010156632.2A CN202010156632A CN111356077B CN 111356077 B CN111356077 B CN 111356077B CN 202010156632 A CN202010156632 A CN 202010156632A CN 111356077 B CN111356077 B CN 111356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te
station
terminal
target
predi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66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077A (zh
Inventor
刘善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66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6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4717 priority patent/WO202117984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6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e.g. comp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人工智能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目标AP是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第一数据包包括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第一预测站点由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站点匹配结果由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根据第一预测站点和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由于基站更新延迟导致的站点更新不及时,提高了站点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可以避免单纯利用AP预测站点时需要高频率扫描AP的情况,降低了功耗。

Description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们在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需要时刻注意当前停靠站点是否为自己的目标站点,而到站提醒功能则是一种提醒乘客在到达目标站时及时下车的功能。
相关技术中,终端通常利用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和磁力传感器等)采集的数据,通过加速与减速计算交通工具是否进站或出站,并结合地图进行站点预测,或者通过语音识别交通工具的报站信息,识别当前所在的站点。
然而,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站点预测或识别时,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并非始终匀速行驶,乘客的握持终端的姿态、动作以及在交通工具内部的行走也会对终端的传感器产生一定影响,且交通工具内噪声较大,无法通过语音识别准确获取站点信息,这些因素会导致终端的站点预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预测方法,所述方法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Point,AP)的目标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ty Document,BSSID),所述目标AP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
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由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所述站点匹配结果由所述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扫描到的AP的BSSID,以及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出的第二预测站点;
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和所述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预测装置,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所述目标AP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由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所述站点匹配结果由所述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扫描到的AP的BSSID,以及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出的第二预测站点;
站点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和所述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站点预测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面所述的站点预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进站时将第一预测站点和扫描到的AP的BSSID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收集大量终端上传的数据,筛选出各个BSSID对应的站点匹配结果,并将该站点匹配结果下发至终端,预测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容易实现且准确率高;终端首先利用当前注册基站获取第一预测站点,再根据大量其他终端的第二预测站点进行修正,得到当前站点,避免了由于基站更新延迟导致的站点更新不及时,提高了站点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避免了单纯利用AP预测站点时高频率扫描AP造成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地铁模式系统框架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站及对应站点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的分布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相关技术中,终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地铁的加速度方向和加速度值,当加速度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提示消息,提醒用户即将进站;或者通过麦克风获取地铁的报站语音,从报站语音中提取站点信息,将站点信息与预先获取的目的站点信息进行对比,若该站点信息与目的站点信息一致,则对用户进行到站提醒。
然而,相关技术中单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无法准确分析出地铁的运动速度、方向和位置,终端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精确度较低,获取的数据误差较大,并且乘客的握持终端的姿态、动作以及在交通工具内部的行走也会对终端的传感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对于识别报站语音提取站点信息的方式,交通工具内环境噪声很大,终端利用降噪技术也无法准确识别语音播报内容,对于利用屏幕显示的站点信息,则需要摄像头拍摄,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点预测方法,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中包括第一终端101、服务器102和第二终端103。
第一终端101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当检测到地铁进站时,通过扫描站点内的AP,获取目标BSSID,并将包含目标BSSID和事先得到的第一预测站点的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102,再接收来自服务器102的站点匹配结果,从而更新当前站点。
可选的,第二终端102与第一终端101具备相同的功能,或安装有相同的客户端,将包含第二预测站点和对应的BSSID的第二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102,并接收来自服务器102的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图1中仅示出了四个终端,但在不同实施例中存在多个其它第二终端103可以接入服务器102。
第一终端101和第二终端103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102相连。
服务器102包括一台服务器、多台服务器、云计算平台和虚拟化中心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102用于为支持虚拟场景的客户端提供后台服务。可选地,服务器102承担主要计算工作,终端承担次要计算工作;或者,服务器102承担次要计算工作,终端承担主要计算工作。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服务器102接收各个终端上传的数据包,并根据数据包中的BSSID和时间信息筛选符合条件的其它数据包,保证这些数据包对应的终端在相近的时间内处于同一地铁站中,服务器102利用筛选出的数据包的预测站点确定该BSSID对应的站点匹配结果,并将站点匹配结果下发至对应的终端。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站点预测方法用于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第一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目标AP是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
其中,AP是无线网络的无线交换机,包含无线网关、无线网桥等设备,能够把各个无线终端连接起来。为了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能够正常连接网络,地铁站中通常设置有一台或多台AP设备。
BSSID是指站点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1999无线局域网规范定义的,用于指示一个AP的覆盖范围,在BSS的服务区域内,终端可以相互通信。BSSID是一个本地管理的IEEEMAC地址,从一个46位的任意编码中产生,地址的个体/组位被设置为0,通用/本地地址位被设置为1,所以一个BSSID可以唯一标识一台AP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BSSID可以唯一标识地铁站内的一台AP设备,因此可以利用第一终端进站后扫描到的目标AP的目标BSSID表示当前所在的站点。
步骤202,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第一数据包包括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第一预测站点由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
由于地铁站内的AP设备更新和变动比较频繁,因此第一终端无法直接根据扫描到的AP得到对应的站点,而站点周围的基站比较固定,通常不会移动或更换,可选的,第一终端首先根据当前注册基站预测当前站点,即将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作为第一预测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将包含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的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一步判断第一终端的预测结果是否正确。
步骤203,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站点匹配结果由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
其中,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二终端扫描到的AP的BSSID,以及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出的第二预测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终端,服务器接收到其上传的第一数据包后,根据目标BSSID查询第二终端的预测站点,基于该目标BSSID对应的第二预测站点确定站点匹配结果。
步骤204,根据第一预测站点和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预测站点后,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第一预测站点,当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时,根据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可选的,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预测站点后,并不更新当前站点,当接收到站点匹配结果时,再根据第一预测站点和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进站时将第一预测站点和扫描到的AP的BSSID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收集大量终端上传的数据,筛选出各个BSSID对应的站点匹配结果,并将该站点匹配结果下发至终端,预测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容易实现且准确率高;终端首先利用当前注册基站获取第一预测站点,再根据大量其他终端的第二预测站点进行修正,得到当前站点,避免了由于基站更新延迟导致的站点更新不及时,提高了站点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避免了单纯利用AP预测站点时高频率扫描AP造成的功耗。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站点预测方法用于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第一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开启AP扫描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内设置有AP扫描功能,当检测到地铁进站时,开启该AP扫描功能。
可选的,第一终端开启AP扫描功能后,按照固定的频率扫描附近的AP设备,当一定时长(例如3秒钟)内没有新增的AP设备时,停止扫描;或者,第一终端按照固定的频率扫描附近的AP设备,直到地铁出站或当前站点更新完成。
示意性的,第一终端内设置有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扫描工具,在用户进站乘车时,第一终端通过消息提示提醒用户开启WiFi扫描工具的相应控件。当检测到地铁进站时,第一终端通过WiFi扫描工具扫描地铁站内的WiFi设备。
步骤302,将扫描到的信号强度属于预设区间的AP确定为目标AP。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终端只扫描到一台AP设备,则直接将该AP设备确定为目标AP;若第一终端扫描到多台AP设备,则进一步获取各台AP设备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属于预设区间的AP确定为目标AP。
可选的,第一终端从扫描到的AP中筛选信号强度属于-30dBm至-120dBm的AP作为目标AP,若描到的AP中不存在信号强度属于该预设区间的AP,则将信号强度最接近该预设区间的AP确定为目标AP。
示意性的,第一终端开启AP扫描功能后,扫描到四台AP,其信号强度分别为-100dBm、-70dBm、-25dBm和-10dBm,则第一终端将信号强度为-100dBm和-70dBm的两台AP确定为目标AP。
步骤303,获取目标AP的目标BSSID。
BSSID可以唯一标识一台AP的地址,因此第一终端确定出目标AP后,获取各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
示意性的,基于步骤302中的示例,第一终端获取信号强度为-100dBm的目标AP的目标BSSID06:69:6c:2f:d2:95,以及信号强度为-70dBm的目标AP的目标BSSID06:14:4b:72:2f:f8。
步骤304,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第一数据包包括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第一预测站点由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
可选的,第一数据包除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之外,还包括第一识别时刻和信号强度,其中第一识别时刻是第一终端获取目标BSSID的时刻。例如,第一终端获取06:69:6c:2f:d2:95的第一识别时刻为11月28日15:46:45.323,获取06:14:4b:72:2f:f8的第一识别时刻为11月28日15:46:45.324。示意性的,请参考表1,其示出了一种第一数据包所包含的数据。
第一识别时刻 目标BSSID 信号强度 第一预测站点
11月28日15:46:45.323 06:69:6c:2f:d2:95 -100dBm 龙华中路
11月28日15:46:45.324 06:14:4b:72:2f:f8 -70dBm 龙华中路
表1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一种地铁模式的框架图,第一终端通过数据上传机制402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
步骤305,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站点匹配结果由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
其中,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识别时刻、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第一识别时刻是第一终端获取目标BSSID的时刻,第二数据包还包括第二识别时刻,第二识别时刻是第二终端获取BSSID的时刻,站点匹配结果为第二数据包中第二识别时刻属于目标时间段,且目标BSSID对应的出现次数最多的第二预测站点,目标时间段根据第一识别时刻和预定时长确定。
可选的,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数据包后,获取第一数据包中的数据。首先根据第一识别时刻,确定出目标时间段内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目标时间段为第一识别时刻之前预时长对应的时间段,例如,第一识别时刻为11月28日15:46:45.323,预定时长为10s,则目标时间段为11月28日15:46:35.323至11月28日15:46:45.323;服务器再根据目标BSSID,筛选出目标时间段内的第二数据包中,BSSID与目标BSSID一致的数据包,统计这些数据包中各个第二预测站点出现的次数,将出现次数最多的第二预测站点确定为站点匹配结果,其中,第二预测站点是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的。
示意性的,服务器针对第一数据包筛选出10个第二数据包,并统计各个第二预测站点及其站点出现次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三种第二预测站点的比例为14:3:2,因此依据最大匹配原则,确定龙华中路为目标BSSID对应的站点匹配结果。
目标BSSID 第二预测站点 站点出现次数
06:69:6c:2f:d2:95 龙华中路 8
06:69:6c:2f:d2:95 后滩 2
06:14:4b:72:2f:f8 龙华中路 6
06:14:4b:72:2f:f8 东安路 3
表2
步骤306,响应于站点匹配结果与第一预测站点相同,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第一预测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接收到站点匹配结果后,与第一预测站点比较,若二者相同,则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第一预测站点,示意性的,基于步骤305中的示例,第一预测站点和站点匹配结果均为龙华中路,因此第一终端将当前站点更新为龙华中路。
可选的,第一终端确定出第一预测站点后,直接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第一预测站点,服务器确定出站点匹配结果后,若与第一终端上传的第一预测站点相同,则不作处理,即不向第一终端下发站点匹配结果。
步骤307,响应于站点匹配结果与第一预测站点不同,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站点匹配结果。
示意性的,第一预测站点为龙华中路,而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站点匹配结果为东安路,则第一终端将当前站点更新为东安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筛选信号强度属于预设区间的AP,得到目标BSSID,服务器根据目标BSSID查询目标时间段内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二预测站点的统计结果反馈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同站点内大量第二终端的预测结果对预测站点进行修正,提高了站点预测的准确率,并且精确的站点匹配工作由服务器完成,降低了第一终端的功耗。
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第一终端只在检测到地铁进站时进行AP扫描并上传数据,因此第一终端需要准确判断地铁的运行状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利用传感器数据判断地铁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当前注册基站以及基站和站点的对应关系进行初步的预测,得到第一预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图3的基础上,请参考图5,上述步骤301之前,还包括步骤308至313:
步骤308,处于地铁模式时,获取当前注册基站。
示意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终端中预先设置有地铁模式40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在第一终端进入地铁模式401后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采用基站定位站点的方式确定第一预测站点。由于基站的覆盖范围有限,通常在2至5公里,并且由于地铁内信号质量较差,各大运营商会在地铁线路中部署更多的基站,确保地铁内的信号,因此在不同的站点,终端会注册到不同的基站。
当第一终端接收到地铁模式开启指令时,实时获取当前注册基站。可选的,用户通过手动触发地铁模式的控件,使第一终端进入地铁模式;第一终端可以利用系统埋点,在检测到当前界面切换为刷码进站成功的界面时自动进入地铁模式;第一终端可以通过麦克风获取环境音,当检测到地铁开门或关门的警铃声时,自动进入地铁模式。
步骤309,响应于当前注册基站改变,获取映射表,映射表中包含站点与站点周侧基站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终端内存储有映射表,如表3所示,该映射表中包含各个站点与站点周侧基站间的对应关系。当第一终端检测到当前注册基站改变时,通过地铁模式401下的基站-站点查询机制403,访问数据库404,获取该映射表。
基站 地铁站
mcc-460-mnc-00-ci-25935874-pci-435-tac-6270 上海地铁_12号线_龙华中路
mcc-460-mnc-00-ci-142503585-pci-435-tac-6237 上海地铁_浦江线_东城一路
mcc-460-mnc-00-ci-142503585-pci-435-tac-6237 上海地铁_浦江线_汇臻路
表3
步骤310,根据映射表和当前注册基站的基站信息,确定第一预测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获取当前注册基站的基站信息,在映射表中查询对应的基站,从而获得对应的站点,该站点为第一预测站点。例如,终端当前注册基站为mcc-460-mnc-00-ci-25935874-pci-435-tac-6270,根据映射表确定第一预测站点为上海地铁_12号线_龙华中路。
由于一个基站可能对应的站点数量大于1,此时无法直接根据映射表确定第一预测站点,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310包括如下步骤一和二:
一、响应于从映射表中查找到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且站点数量为一个,将查找到的站点确定为第一预测站点。
若映射表中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唯一,则该站点可以确定为第一预测站点。
二、响应于从映射表中查找到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且站点数量为至少两个,获取上一站点的相邻站点。将查找到的站点与相邻站点的交集站点确定为第一预测站点。
若映射表中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数大于1,则无法直接确定第一预测站点。考虑到一条地铁线路中各个站点的邻近关系是固定的,并且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预测站点之前,显示的站点为上一站点,因此可以通过取当前基站对应的站点与上一站点的相邻站点的交集确定第一预测站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内存储有当前线路各个站点的信息,包括各站点对应的相邻站点,当第一终端从映射表中获取的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数量大于1时,获取上一站点(即当前终端所显示的站点)的相邻站点。
可选的,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储有各个城市的地铁线路,第一终端可以将上一站点的名称上传至服务器,由服务器从数据库中查询相邻站点,并反馈至第一终端。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6,第一终端当前所在的地铁线路中,基站601的覆盖范围内对应有站点A,基站602的覆盖范围内对应有站点B,基站603的覆盖范围内对应有站点C和D,基站604的覆盖范围内对应有站点E。用户所在地铁正在由站点B驶往站点C,当前第一终端显示的站点为站点B,当第一终端检测到地铁进站时,根据当前注册基站603获得的站点为站点C和站点D,无法确定第一预测站点,因此第一终端获取站点B的相邻站点,得到相邻站点为站点A和C,通过对相邻站点A和C与当前注册基站603对应的站点C和D取交集,得到第一预测站点为站点C。
步骤311,处于地铁模式时,获取加速度传感器数据。
由于第一终端在进站状态时开启AP扫描功能获取目标AP的BSSID,因此第一终端需要判断地铁的运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利用传感器数据确定地铁的运行状态。如图4所示,终端内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地铁启停识别算法405,将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根据传感器数据确定地铁的运行状态。
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利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判断地铁的运行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312,响应于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指示第一终端加速移动或减速移动,获取振动传感器数据。
当加速度传感器指示第一终端加速或减速移动时,说明地铁可能正在减速进站或加速出站,然而,用户握持终端在车厢内走动,或者在地铁站内换乘同样会使第一终端的加速度产生变化,从而影响第一终端对地铁运行状态的判断结果,因此需要通过振动传感器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用户走动造成的振动状态,从而确定地铁的运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振动传感器可以是第一终端内的计步器,第一终端在地铁启停识别算法405的基础上结合计步器算法406,当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指示第一终端加速或减速移动时,再根据计步器记录的步数判断用户是否走动,可选的,当计步器的步数低于阈值(例如10步)时,确定第一终端处于非振动状态,当前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值变化是由地铁运行产生的。
步骤313,响应于振动传感器数据指示第一终端处于非振动状态,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数据确定地铁的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包括进站状态、出站状态、停止状态和站间行驶状态。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分布图,该段数据为800s内的地铁加速度值,采样率为100Hz,共80000个数据点,图中加速度较平稳的部分对应地铁的停止状态,较密集且变化幅度小的部分对应地铁的站间行驶状态,而加速度剧烈变化的部分对应地铁出站状态或进站状态。
步骤308至310与步骤311至313并无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同步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获取当前注册基站以及该基站对应的站点确定第一预测站点,无需通过语音识别模型获取报站语音,功耗低且准确率高;结合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和振动传感器数据判断地铁的运行状态,避免了用户行走对地铁运行状态判断的影响,防止终端错误判断地铁运行状态而进行不必要的站点预测操作。
结合上述实施例,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站点预测方法的流程如图8所示。
步骤801,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第一预测站点。
步骤802,检测到进站时,开启AP扫描功能。
步骤803,确定目标AP。
步骤804,将第一数据包上报至服务器。其中,第一数据包包括目标AP的目标BSSID、第一识别时刻和第一预测站点。
步骤805,服务器根据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确定站点匹配结果。
步骤806,判断第一预测站点与站点匹配结果是否一致。若是,则第一终端直接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第一预测站点,并返回步骤801,直至退出地铁模式;若否,则执行步骤807。
步骤807,第一终端将当前站点更新为站点匹配结果。并返回步骤801,直至退出地铁模式。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站点预测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901,用于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所述目标AP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
数据发送模块902,用于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由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
数据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所述站点匹配结果由所述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扫描到的AP的BSSID,以及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出的第二预测站点;
站点更新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和所述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包还包括第一识别时刻,所述第一识别时刻是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目标BSSID的时刻,所述第二数据包还包括第二识别时刻,所述第二识别时刻是所述第二终端获取BSSID的时刻,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所述第二识别时刻属于目标时间段,且所述目标BSSID对应的出现次数最多的第二预测站点,所述目标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一识别时刻和预定时长确定。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901,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响应于地铁处于所述进站状态,开启AP扫描功能;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扫描到的信号强度属于预设区间的AP确定为所述目标AP;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AP的所述目标BSSID。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基站获取模块,用于处于地铁模式时,获取所述当前注册基站;
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当前注册基站改变,获取映射表,所述映射表中包含站点与站点周侧基站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表和所述当前注册基站的基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到所述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且站点数量为一个,将查找到的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到所述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且站点数量为至少两个,获取上一站点的相邻站点;将查找到的站点与所述相邻站点的交集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可选的,所述站点更新模块904,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与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相同,将所述当前站点更新为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与所述第一预测站点不同,将所述当前站点更新为所述站点匹配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处于地铁模式时,获取加速度传感器数据;
第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加速移动或减速移动,获取振动传感器数据;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振动传感器数据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处于非振动状态,根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数据确定地铁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进站状态、出站状态、停止状态和站间行驶状态。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0的结构方框图。该终端10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安装并运行有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终端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020、存储器1010和屏幕1030。
处理器102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2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1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1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02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2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屏幕103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2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01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01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1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1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该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包括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包括基于IOS系统深度开发的系统)或其它系统。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10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屏幕1030可以为电容式触摸显示屏,该电容式触摸显示屏用于接收用户使用手指、触摸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以及显示各个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触摸显示屏通常设置在终端1000的前面板。触摸显示屏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曲面屏或异型屏。触摸显示屏还可被设计成为全面屏与曲面屏的结合,异型屏与曲面屏的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1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0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1000中还包括射频电路、拍摄组件、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组件、电源、蓝牙组件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站点预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站点预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站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无线访问接入点AP的目标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所述目标AP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
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识别时刻、所述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由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所述第一识别时刻是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目标BSSID的时刻;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所述站点匹配结果由所述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二识别时刻、所述第二终端扫描到的AP的BSSID,以及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出的第二预测站点,所述第二识别时刻是所述第二终端获取BSSID的时刻,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所述第二识别时刻属于目标时间段,且所述目标BSSID对应的出现次数最多的第二预测站点,所述目标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一识别时刻和预定时长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和所述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包括:
响应于地铁处于所述进站状态,开启AP扫描功能;
将扫描到的信号强度属于预设区间的AP确定为所述目标AP;
获取所述目标AP的所述目标BSS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于地铁模式时,获取所述当前注册基站;
响应于所述当前注册基站改变,获取映射表,所述映射表中包含站点与站点周侧基站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表和所述当前注册基站的基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映射表和所述当前注册基站的基站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到所述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且站点数量为一个,将查找到的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响应于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到所述当前注册基站对应的站点,且站点数量为至少两个,获取上一站点的相邻站点;将查找到的站点与所述相邻站点的交集站点确定为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和所述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包括:
响应于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与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相同,将所述当前站点更新为所述第一预测站点;
响应于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与所述第一预测站点不同,将所述当前站点更新为所述站点匹配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于地铁模式时,获取加速度传感器数据;
响应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数据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加速移动或减速移动,获取振动传感器数据;
响应于所述振动传感器数据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处于非振动状态,根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数据确定地铁的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包括进站状态、出站状态、停止状态和站间行驶状态。
7.一种站点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地铁处于进站状态,获取至少一个目标AP的目标BSSID,所述目标AP是所述第一终端扫描到的AP;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识别时刻、所述目标BSSID和第一预测站点,所述第一预测站点由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注册基站确定,所述第一识别时刻是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目标BSSID的时刻;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站点匹配结果,所述站点匹配结果由所述服务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二识别时刻、所述第二终端扫描到的AP的BSSID,以及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注册基站确定出的第二预测站点,所述第二识别时刻是所述第二终端获取BSSID的时刻,所述站点匹配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所述第二识别时刻属于目标时间段,且所述目标BSSID对应的出现次数最多的第二预测站点,所述目标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一识别时刻和预定时长确定;
站点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测站点和所述站点匹配结果更新当前站点。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站点预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站点预测方法。
CN202010156632.2A 2020-03-09 2020-03-09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56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6632.2A CN111356077B (zh) 2020-03-09 2020-03-09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74717 WO2021179849A1 (zh) 2020-03-09 2021-02-01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6632.2A CN111356077B (zh) 2020-03-09 2020-03-09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077A CN111356077A (zh) 2020-06-30
CN111356077B true CN111356077B (zh) 2021-08-03

Family

ID=71196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6632.2A Active CN111356077B (zh) 2020-03-09 2020-03-09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6077B (zh)
WO (1) WO2021179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077B (zh) * 2020-03-09 2021-08-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114752B (zh) * 2021-04-07 2023-0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公共交通场景的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3780978B (zh) * 2021-08-12 2023-12-19 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到站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971891B (zh) * 2021-10-19 2022-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站点信息的识别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55359B (zh) * 2022-03-01 2022-06-24 深圳市北海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运动图像识别的智能报站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16095601B (zh) * 2022-05-3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站小区cell特征库更新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511A (zh) * 2013-03-26 2013-06-26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地铁到站提醒方法
CN103826203A (zh) * 2014-03-10 2014-05-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公交运行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6303975A (zh) * 2016-07-28 2017-0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到站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9151168A (zh) * 2018-07-20 2019-01-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乘车码的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125A (zh) * 2016-03-17 2017-09-26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采集公交车换乘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92402B (zh) * 2018-04-17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及接入点
US20200008095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nectivity and feedback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broadcast services
CN111356077B (zh) * 2020-03-09 2021-08-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511A (zh) * 2013-03-26 2013-06-26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地铁到站提醒方法
CN103826203A (zh) * 2014-03-10 2014-05-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公交运行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6303975A (zh) * 2016-07-28 2017-0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到站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9151168A (zh) * 2018-07-20 2019-01-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乘车码的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9849A1 (zh) 2021-09-16
CN111356077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6077B (zh) 站点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175062A1 (zh) 服务提供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405466B (zh) 站点识别方法、到站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301429B (zh) 有确定免提模式设置的公共交通工具检测的移动通信设备
CN105809959B (zh) 乘客数量统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31689B (zh) 一种数据缓冲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7509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232962A1 (zh) 目的站点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10021665A (ko) 차량 정보 제공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단말기
WO2021190145A1 (zh) 站点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275146A (zh) 一种伪基站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92340B (zh) 直播音频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9307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97533B (zh) 小区重选的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2262445A1 (zh) 获取定位信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8390995B (zh) 闹钟处理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38032B (zh) 地铁出行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472331A (zh) 交通支付图形码的生成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66010A (zh) 基于物联网eMTC技术的公交车到站提醒系统和方法
CN111601362B (zh) 信息的上报方法、信息的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9548028B (zh) 基站类型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911577A (zh) 一种网络定位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7995146B (zh) 登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615176A (zh) 一种小区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510881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