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0340A -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0340A
CN111340340A CN202010096972.0A CN202010096972A CN111340340A CN 111340340 A CN111340340 A CN 111340340A CN 202010096972 A CN202010096972 A CN 202010096972A CN 111340340 A CN111340340 A CN 111340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sub
event
service system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69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0340B (zh
Inventor
韩时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69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0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0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0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0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0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政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重复利用原有系统,减少资源浪费,方法包括: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所述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根据所述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所述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所述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Description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政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和界面。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如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目前,企业或个人可通过事件系统申办电子政务,随着政务改革的推进,以及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亟待进行统筹规划、打破壁垒、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压缩办事时限,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政务“掌上办”、“就近办”、“一窗办”。
为了统一处理一件事,一般为另外建立一套政务处理平台,该政务处理平台集成了多套业务系统,可以处理一个事件的每个环节。但由于该政务处理平台为另行建立,造成了业务系统的重复建立,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重复利用原有系统,减少资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所述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
根据所述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所述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所述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
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事件处理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所述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所述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所述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可选的,还包括配置单元,用于:
通过统一接口,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调用请求;
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确定并存储所述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统一接口,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补充通知消息;
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补充通知消息;
接收所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补充信息;
将所述事件补充信息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数据,确定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状态标识;
根据所述状态标识,确定所述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
若所述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所述事件的失败结果。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子流程与所述第二处理子流程为顺序执行的关系。
可选的,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包括处理顺序为并行处理的多个并行子流程;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针对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将每个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分别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根据每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均为成功,则确定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
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事件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事件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系统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该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事件处理系统根据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事件设计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根据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项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该业务系统反馈的处理结果。接收到所有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后,向操作终端反馈处理结果通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系统与处理每个处理子流程的业务系统相连,具体处理每个处理子流程的业务系统为已有的业务系统,因此事件处理系统与已存在的业务系统之间直接通信,重复利用了原有的业务系统,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事件处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事件处理方法的界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事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系统的执行顺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业务系统处理顺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事件处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7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事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事件处理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部分概念进行介绍。
事件目录:政务部门开展工作的依据,由国家编办编制,然后逐级下发到省,然后由省编办根据情况细化或新增,再下发到市,县区,街道等。
事件目录系统:实现事件目录编制的应用。
一件事:举例来说,开办企业是一件事,这件事在事件目录里细分为很多个事件组成,这些事件的负责业务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目前申办一件事,需要经过很多业务部门,耗时非常长才能办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方法使用户可以只与事件处理平台一个系统进行交互即可完成。
流水号:一般指某活动参加人的号码,也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每个产品有其唯一的流水号。多用在银行编码上,即银行流水,记录个人相关业务来往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企业或个人申请处理事件时,获取的一个统一的标识号即为流水号。
雪花(Snow Flake)算法:是一种开源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用于生成分布式ID(纯数字,时间顺序)、订单编号等。其核心思想是:使用一个64bit的long型的数字作为全局唯一I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ID引入了时间戳,基本上保持自增。
业务系统:政务服务业务系统,一般负责处理企业或个人申办的事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与处理子流程相对应,用于处理对应的处理子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方法,可以用于事件处理平台,该事件处理平台一方面与用户的操作终端连接,另一方面与处理子流程的业务系统相连接,用于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根据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的事件标识确定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根据接收到的处理结果向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其中,业务系统可以为政府机构等自行维护的系统,业务系统可以通过注册,成为与事件处理平台相连的系统,从而拥有利用本申请实施例中事件处理平台进行处理子流程处理的权利。即业务系统向事件处理平台注册成功后与事件处理平台连接,可以利用事件处理平台接收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也可以利用事件处理平台向操作终端发送事件的处理结果通知。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事件处理方法的系统架构图,该系统中包括操作终端11、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以及业务系统服务器13。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业务系统服务器13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是多个服务器所形成的服务器集群。优选地,业务系统服务器13可以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云计算中心。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与业务系统服务器13之间的网络可以为局域网、广域网或移动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中的任意一种。
操作终端11上安装有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支持的客户端或者浏览器,操作终端11基于安装的客户端或者浏览器与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进行通信,客户端或者浏览器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与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等移动通信系统与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进行通信。企业或个人在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上注册后,用自己的账号信息登录客户端,或者通过浏览器用自己的账号在网站登陆。操作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专用的手持设备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笔记本电脑等有线接入方式连接上网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以操作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介绍。图2示例性示出了操作终端11的一种可能的界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操作终端中可安装多个APP,比如视频、时钟、通话记录、信息、安全邮箱、手机、S备忘录、设置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预先在操作终端11中安装客户端,比如事件处理APP110,用以与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通讯。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提及的应用场景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而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相反,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适用的任何场景。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事件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事件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其中事件处理方为事件处理平台的服务器,方法包括:
步骤S301: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其中,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
这里,事件标识即为该事件的唯一编号。对于事件处理平台中,企业或个人申办的一个事件对应一个编号,用于标识该事件。
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件处理平台中一个事件对应于一个事件标识。例如,个人申请开具住址证明为一个事件,个人申请开具社保证明为另一个事件,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为又一个事件,同一个事件对应相同的处理流程,不同事件对应不同的处理流程,因此,在确定了事件标识后,用户直接通过操作终端上传需要提交的资料即可。
此外,企业或个人在通过操作终端申请事件处理时,会获取一个统一申办流水号,该统一申办流水号利用雪花算法生成,同一个用户一次可以获取一个流水号,也可以获取多个流水号,其中一个流水号可以对应于一个事件,也可以对应于多个事件。简单来说,事件标识与流水号不同,事件标识与事件相对应,流水号与企业或个人相对应。
步骤S302: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根据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
其中,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
不同的事件对应不同的处理流程,又包括不同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例如,个人申请开具住址证明包括5个子流程,分别为处理子流程a、处理子流程b、处理子流程c、处理子流程d和处理子流程e。其中,处理子流程a在业务系统A中处理,处理子流程b在业务系统B中处理,处理子流程c在业务系统C中处理,处理子流程d在业务系统D中处理,处理子流程e在业务系统E中处理。又比如,个人申请开具社保证明包括3个子流程,分别为处理子流程b、处理子流程f和处理子流程g。其中,处理子流程b和处理子流程f在业务系统B中处理,处理子流程g在业务系统G中处理。
也就是说,处理子流程与业务系统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处理子流程与业务系统也可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此时,不同处理子流程可以在同一个业务系统中处理。
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事件标识确定同一个事件中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处理顺序可以包括顺序处理和并行处理,图4示出了多个处理子流程对应的业务系统的执行顺序。如图4所示,其中的业务系统A与业务系统B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A与业务系统C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A与业务系统D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与业务系统D之间为并行处理;业务系统B与业务系统E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C与业务系统E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D与业务系统E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E与业务系统F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E与业务系统G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F与业务系统G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F与业务系统H之间为顺序处理,业务系统G与业务系统H之间为顺序处理。
步骤S303: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根据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数据为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操作终端发送的个人或企业的信息,以及相关的信息确定的。例如,企业或个人申办时,相关数据的数据结构可以包括统一申办流水号、事件编码、事件名称、申请人类型、申请人名称、申请人证件号码、联系人姓名、联系人证件类型、联系行身份证件号码、联系人手机、联系人邮箱、申办项目名称、申办材料清单、提交方式、申办回执号、申办时间、申办具体网点、行政区划、备用字段、备注、备用字段、父事件编码、父事件名称、入库时间、最后修改时间、申请人证件类型、处理状态、处理结果、预受理处理状态、预受理处理索引错误信息、代码、部门名称、网上申办渠道、错误代码。
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确定处理子流程后,依据处理顺序,依次将相关数据向每一个业务系统发送。每个业务系统处理完成后,都将处理结果发送给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
步骤S304: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根据处理结果向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系统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该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根据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事件设计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处理子流程与业务系统相对应。根据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项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该业务系统反馈的处理结果。接收到所有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后,向操作终端反馈处理结果通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与处理每个处理子流程的业务系统相连,具体处理每个处理子流程的业务系统为已有的业务系统,因此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与已存在的业务系统之间直接通信,重复利用了原有的业务系统,避免了资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平台为了支持事件处理,需要预先配置信息。即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之前,还包括:
通过统一接口,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调用请求;
根据调用请求,确定并存储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
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业务系统均需要在事件处理平台发送调用请求,以申请调用事件处理平台中数据的权限。具体需要配置的核心基本信息包括:业务系统ID、业务系统名称、对应的处理子流程描述、接收新处理通知地址等。对应的基本表可以设计如下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385741890000101
举例来说,关于处理子流程申办社保账户,其在事件处理平台配置的核心基本信息如下:
业务系统ID:1234;
流程描述:申办社保账户;
业务系统名称:X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接收新处理通知地址:https://www.xzwfw.gov.cn。
除了业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平台中还配置有事件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编码、实施单位名称和事件处理流程等。
其中,事件处理流程可以参考流程图的设计,把事件和业务系统集中在一个画布上,形成如图4所示的流程示意图。
关于事件的基本信息,以X省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处理为例,包括以下内容:
事件名称:X省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处理;
事件编码:11440000553612461J22111272000;
实施单位名称: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统一接口,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通过统一接口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解决了事件处理平台与每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统一和认证问题。其中,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也为统一格式,其数据结构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2385741890000111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子流程之间的处理方式包括顺序执行和并行执行。下面分别介绍两种处理方式。
若处理流程中包括第一处理子流程与第二处理子流程,其中,第一处理子流程与第二处理子流程为顺序执行的关系。则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包括:
根据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
将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
具体来说,若两个处理子流程之间的执行关系为顺序执行的关系,这种情况下,需要依据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对第二处理子流程进行处理。则服务器先将第一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第一处理子流程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处理子流程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的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后,在确定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后,根据该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然后将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第二处理子流程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
若处理流程包括处理顺序为并行处理的多个并行子流程,则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包括:
针对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则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将每个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分别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包括:
针对多个并行子流程,将每个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分别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
具体来说,若两个处理子流程之间的执行关系为并行执行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任意两个并行子流程之间的处理互不干涉,即不存在依赖关系。则服务器可分别确定每个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并将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这里,不同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也互不影响,即可以为某些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其它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但在这种情况下该多个并行子流程的总的处理结果为失败。
也就是说,针对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根据每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均为成功,则确定多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即多个并行子流程中,需要所有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均为成功,才认为总的处理结果为成功;任一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总的处理结果即为失败。
一般情况下,一个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中,既存在处理子流程之间为顺序执行的关系,又存在处理子流程之间为并行执行的关系。举例来说,由图4中事件处理流程涉及到的业务系统可以看出,若图4中业务系统A对应的处理子流程为a,业务系统B对应的处理子流程为b,其它以此类推。则处理子流程a与处理子流程b,处理子流程a与处理子流程c,处理子流程a与处理子流程d均为顺序执行的关系;而处理子流程b、处理子流程c、和处理子流程d之间为并行执行的关系。
则图4中,业务系统A将处理子流程a的处理结果发送至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若该处理结果为成功,则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根据处理结果,确定处理子流程b的相关数据1、处理子流程c的相关数据2、处理子流程d的相关数据3,并将相关数据1发送至业务系统b,将相关数据2发送至业务系统c,将相关数据3发送至业务系统d。之后,事件处理接收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和业务系统D发送的处理结果,在所有处理结果均为成功的情况下,根据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和业务系统D发送的处理结果,确定处理子流程e的相关数据。
上述过程中,由于各个业务系统对于事件处理的流程状态码可能不一致,本申请实施例中统一了状态码,从而确保事件处理平台可以根据状态码决定下一个处理流程。上述,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数据,确定处理子流程的状态标识;
根据状态标识,确定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
若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向操作终端发送所述事件的失败结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状态标识,即状态码,表示不同的处理结果。例如若处理结果为成功,将对应的状态码设置为0,可以是表示总的事件处理结果为成功,也可以为每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业务系统处理完处理子流程后,根据处理子流程的结果,在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的通知消息中携带一个状态码字段,若该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则携带一个0的字段。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可以根据处理子流程对应的成功的状态码,确定下一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并将相关数据推送至对应的业务系统。另一方面,事件处理平台也可以根据事件处理的成功状态码,确定事件办结,向操作终端反馈成功的处理结果通知,可以还包括出证,或者电子证明书等。
若处理结果为失败,则将对应的状态码设置为1,此时,可以是表示总的事件处理结果为失败,也可以为每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业务系统处理完处理子流程后,根据处理子流程的结果,在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的通知消息中携带一个状态码字段,若该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携带一个1的字段。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可以根据处理子流程对应的失败的状态码,确定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可直接确认总的事件处理结果也为失败,结果事件处理流程,向操作终端反馈不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识别,则事件处理结果为失败。
进一步,若业务系统接收到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的相关数据后,确定该处理子流程缺少材料,则需要用户再次提供相应信息。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之后,还包括:
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补充通知消息;
向操作终端发送补充通知消息;
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补充信息;
将事件补充信息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
具体实施过程中,业务系统确定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缺少材料后,会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补充通知消息。该补充通知消息的形式可以为业务系统直接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一个消息,用于通知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该处理子流程需要进行补充;也可以是业务系统在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的通知消息中携带一个状态码字段,状态码设置为2,表明该处理子流程处于补充状态。事件处理平台服务根据补充通知消息,可以将该处理子流程的状态码设置为2,表明该处理子流程处于补充状态,需要用户上传缺少的材料信息。则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向操作终端发送事件补充信息,以使操作终端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发送事件补充信息,并将事件补充信息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业务系统可以根据事件补充信息,处理子流程,从而保证处理子流程以及整个事件的顺利处理。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中的事件包括处理子流程a、处理子流程b、处理子流程c和处理子流程d,4个处理子流程分别由4个业务系统处理审批,4个业务系统为业务系统A、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和业务系统D。业务系统A、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和业务系统D之间的处理顺序如图5所示,其中,业务系统B和业务系统C为并行处理,之后发送到业务系统D执行最后的处理子流程,完成事件处理。
具体实施例中,系统构架包括操作终端、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和4个业务系统。用户A通过操作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或浏览器,向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发送申请,下面以通过操作终端上的浏览器为例进行介绍。图6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图,如图6所示,事件处理平台包括政务服务网、并联申请系统和处理数据中心,事件处理平台一方面与申请人的操作终端相连,事件处理平台另一方面连接有业务系统A、B、C和D。其中,每个业务系统还连接有审批系统。
申请人通过政务服务网申请,并联审批系统生成统一工单流水号,申请人填写事件处理所需基本信息,然后通过政务服务网提交给并联审批系统。并联审批系统根据事件配置的处理流程,把申办信息转给业务系统A进行业务处理。业务系统A受理完成后,如果不需要审批,则更新申办审批结果信息并发送给并联审批系统;如果有审批流程,则由业务系统A和政务侧审批系统A完成审批交互,业务系统A只要把申办审批结果信息发送给并联审批系统即可。并联审批系统根据当前申办处理结果状态码决定是否分转发到下一个业务流程业务系统B和业务系统C。若业务系统A的申办处理结果为通过,则将申办信息分别向业务系统B和业务系统C发送;若业务系统A的申办处理结果为不通过,则通知申请人不通过结果,并结束申办流程;如果是需要补充,或发起特别程序申请,则并联审批系统通过政务服务网向操作终端发送补充通知。申请人可以由政务服务网用户中心待办查看处理状态,也可以通过发邮件或短信获知处理当前状态。当业务系统B和业务系统C都成功受理后将申办结果发送回并联审批系统,如果都是正常办结,则并联审批系统把处理转到最后一个业务系统D。每一个环节均会把处理结果通知并联审批系统,由并联审批系统进行决策,是流程终止还是中止,或者转发到下一个流程。其中,任一业务系统受理不成功,都将受理不通过的结果发送给并联审批系统,并联申请系统确定后,通过政务服务网通知申请人不通过的申办结果。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和业务系统D受理完成后,如果不需要审批,则直接更新申办审批结果信息并发送给并联审批系统;如果需要申请,则与对应的审批系统完成审批交互。同时,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和业务系统D如果需要补充,也可向并联审批系统发送补充通知,并联审批系统通过政务服务网向操作终端发送补充通知。
具体实施例中的事件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如图7所示。并联审批系统与业务系统B、业务系统C、业务系统D之间的流程被简化了,实际和A是一样的,其中,业务系统B的处理和业务系统C的处理是并行执行的,且业务系统B和业务系统C都返回正常办结时,并联审批系统才会向业务系统D发送处理信息。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一一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事件处理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事件处理装置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图1中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801、处理单元802、配置单元803。
收发单元801,用于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
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
收发单元801,还用于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根据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收发单元801,还用于根据处理结果向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可选的,配置单元803,用于:
通过统一接口,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调用请求;
根据调用请求,确定并存储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
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统一接口,将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可选的,收发单元801,还用于:
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补充通知消息;
向操作终端发送补充通知消息;
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补充信息;
将事件补充信息向业务系统发送。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业务系统发送的数据,确定处理子流程的状态标识;
根据状态标识,确定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
若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向操作终端发送事件的失败结果。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根据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
收发单元801,还用于将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其中,第一处理子流程与第二处理子流程为顺序执行的关系。
可选的,多个处理子流程包括处理顺序为并行处理的多个并行子流程;
收发单元801,还用于针对多个并行子流程,将每个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分别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针对多个并行子流程,根据每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均为成功,则确定多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方框图。该服务器900实现为图1中的事件处理平台服务器12。具体来讲:
服务器9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9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902和只读存储器(ROM)903的系统存储器9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904和中央处理单元901的系统总线905。所述服务器9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9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913、应用程序914和其他程序模块9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907。
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9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9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909。其中所述显示器908和输入设备9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9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9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901。所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9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9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9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9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9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9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9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服务器9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9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子系统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9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9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所述服务器9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服务器9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9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911连接到网络9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9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签到方法的指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签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签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所述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
根据所述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所述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所述事件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
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之前,还包括:
通过统一接口,接收业务系统发送的调用请求;
根据所述调用请求,确定并存储所述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
所述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接口,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之后,所述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补充通知消息;
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补充通知消息;
接收所述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补充信息;
将所述事件补充信息向所述业务系统发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数据,确定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状态标识;
根据所述状态标识,确定所述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
若所述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失败,则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所述事件的失败结果。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包括:
根据第一处理子流程的处理结果,确定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
将所述第二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子流程与所述第二处理子流程为顺序执行的关系。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包括处理顺序为并行处理的多个并行子流程;
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包括:
针对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将每个并行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分别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
所述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之后,还包括:
针对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根据每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均为成功,则确定所述多个并行子流程的处理结果为成功。
7.一种事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操作终端发送的事件处理请求,所述事件处理请求中包含事件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事件标识,确定事件对应的处理流程;所述处理流程中包括处理所述事件涉及的多个处理子流程,以及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其中各处理子流程分别对应于各业务系统;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处理子流程,根据所述多个处理子流程的处理顺序,将所述处理子流程的相关数据向对应的业务系统发送,并接收所述业务系统发送的处理结果;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操作终端发送处理结果通知。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96972.0A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340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6972.0A CN111340340B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6972.0A CN111340340B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0340A true CN111340340A (zh) 2020-06-26
CN111340340B CN111340340B (zh) 2023-10-20

Family

ID=71183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6972.0A Active CN111340340B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03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0989A (zh) * 2020-07-14 2020-11-03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88869A (zh) * 2021-03-18 2021-06-18 成都青云之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通办平台
CN113010306A (zh) * 2021-02-24 2021-06-2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00895A (zh) * 2021-10-08 2022-01-07 深圳市欢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3900895B (zh) * 2021-10-08 2024-05-31 深圳市欢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685A (zh) * 2006-07-18 2007-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平台和门户分离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6164967A (zh) * 2015-02-09 2016-11-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业务协作系统以及业务协作方法
CN106408409A (zh) * 2016-09-27 2017-02-15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办理系统及方法
CN108563531A (zh) * 2018-04-18 2018-09-2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59089A (zh) * 2018-10-26 2019-04-0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平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26984A (zh) * 2018-12-20 2019-05-07 深圳智乾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结果生成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726546A (zh) * 2018-12-27 2019-05-07 北京百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45914A (zh) * 2019-05-22 2019-09-1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系统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88255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事务的流程保障方法及装置
CN110378826A (zh) * 2019-07-23 2019-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685A (zh) * 2006-07-18 2007-0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平台和门户分离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6164967A (zh) * 2015-02-09 2016-11-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业务协作系统以及业务协作方法
CN106408409A (zh) * 2016-09-27 2017-02-15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办理系统及方法
CN108563531A (zh) * 2018-04-18 2018-09-2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59089A (zh) * 2018-10-26 2019-04-0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平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26984A (zh) * 2018-12-20 2019-05-07 深圳智乾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结果生成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9726546A (zh) * 2018-12-27 2019-05-07 北京百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45914A (zh) * 2019-05-22 2019-09-17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系统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88255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事务的流程保障方法及装置
CN110378826A (zh) * 2019-07-23 2019-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0989A (zh) * 2020-07-14 2020-11-03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80989B (zh) * 2020-07-14 2024-05-1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项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010306A (zh) * 2021-02-24 2021-06-2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88869A (zh) * 2021-03-18 2021-06-18 成都青云之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通办平台
CN113900895A (zh) * 2021-10-08 2022-01-07 深圳市欢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3900895B (zh) * 2021-10-08 2024-05-31 深圳市欢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0340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0340B (zh) 一种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4519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014475B (zh) 消息推送集成方法、装置
CN112291372B (zh) 区块链的异步落账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10089A (zh) 一种智慧社区工单处理方法及装置、服务器、系统
CN114564294A (zh) 智能服务编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095087A1 (en) Calendar Integration In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CN111181833B (zh) 一种企业互联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112118A (zh) 一种企业服务提供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144407A1 (en) Supplemental electronic note data message distribution in near real-time
CN111866767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US11042514B2 (en) Collaboration computer system
CN111209281A (zh) 年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971224A (zh) 一种签核方法及系统
CN115757356A (zh) 数据迁移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1870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570083A (zh) 设备的运维流程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44691A (zh) 纳税申报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5713295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US2020009012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completion of and transmitting campaign-related content
CN111131438B (zh) 用于访问区块链的方法和装置
US11501263B2 (en) Method to automatically update meeting invites for any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list
US10250762B2 (en) Mobile cloud-based registration ssytem
CN114092021A (zh) 远程办公平台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053337A (ja) 予約代行システム、予約代行方法および予約代行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43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