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1209A -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1209A
CN111311209A CN202010079180.2A CN202010079180A CN111311209A CN 111311209 A CN111311209 A CN 111311209A CN 202010079180 A CN202010079180 A CN 202010079180A CN 111311209 A CN111311209 A CN 111311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t
blockchain
server node
transfer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91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1209B (zh
Inventor
张建俊
卢智刚
张金隆
陈湖佳
郑罗海
藏军
冯士乘
莫洋
郭明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89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7048B/zh
Priority to CN202010079180.2A priority patent/CN111311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1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2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650 priority patent/WO202115568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1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209B/zh
Priority to US17/716,907 priority patent/US2022023947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45Payment circuits using payment protocols involving tickets
    • G06Q20/0457Payment circuits using payment protocols involving tickets the tickets being sent electron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085Payment architectures involving remote charge determination or related pay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2Bill distribution or pay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5Use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56Financial cryptography, e.g. electronic payment or e-cash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采用本申请可以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Description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不同的区块链之间的规范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区块链之间进行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过程,需要依赖于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中介来进行数据的中转,即不同区块链之间目前是无法直接进行跨区块链的资产转移,这里的资产具体可以包含电子货币、电子票据等电子资源数据。
比如,当区块链A上的第一用户请求向区块链B上的第二用户转移电子资源数据时,第一用户需要先将电子资源数据发给区块链A和区块链B所共同认可的第三方中介,以使第三方中介将该电子资源数据通知到第二用户,此时,第二用户可以从第三方中介中提取该转换后的电子资源数据。由此可见,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第三方中介进行中转,进而降低了资产转移的效率。另外,现有技术在进行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必然会受限于第三方中介组织的信用问题,进而降低了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方法由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方法由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发送的跨链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系统签名信息是由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指令所确定的;待转移资产为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资产转移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节点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将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资产发布通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装置运行于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包括:
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转移请求确定模块,用于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转移接口调用模块,用于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资产冻结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其中,指令获取模块包括:
转移指令生成单元,用于响应第一用户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操作,确定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指令;资产转移指令中携带与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预转移单元,用于根据资产转移指令中所携带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资产和第一用户的公钥生成预转移请求,将预转移请求广播至第一区块链上的M1个共识节点,以使M1个共识节点基于预转移请求验证第一用户的资产转移权限;M1为大于2的正整数;
资产锁定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一用户具备转移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权限时,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其中,转移请求确定模块包括:
系统签名单元,用于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通过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对用户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进行签名,得到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跨链请求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系统签名信息、用户签名信息、待转移资产和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生成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
其中,转移接口调用模块包括:
转移接口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二区块链上的统一接入接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一个转移接口对应于第二区块链上的一个服务器节点;
资产转移接口确定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中确定用于接收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资产转移接口,在第二区块链上将资产转移接口对应的服务器节点确定为第二服务器节点;
转移接口调用单元,用于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
其中,资产冻结模块包括:
资产冻结单元,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将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
资产回收单元,用于获取与第一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回收地址,将具有冻结状态的待转移资产添加至资产回收地址;
通知发布单元,用于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其中,装置还包括:
反馈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服务器节点针对第二资产发送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转移完成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资产映射关系用于描述第一资产的第一资产类型和第二资产的第二资产类型之间进行资产转换时的转换关系。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装置运行于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发送的跨链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系统签名信息是由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指令所确定的;待转移资产为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资产转移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节点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签名提取模块,用于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应答发送模块,用于将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资产发布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资产发布通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其中,签名提取模块包括:
签名提取单元,用于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将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广播至第二区块链中的M2个共识节点,以使M2个共识节点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M2为大于2的正整数;
验签结果接收单元,用于接收M2个共识节点返回的验签结果;一个共识节点对应一个验签结果;
验签成功单元,用于若M2个验签结果中存在超过M2/2的验签结果为成功验签结果,则确定验签成功,在验签成功时,获取与第二服务器节点相关联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包含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首个请求确定单元,用于若在历史转移列表查找到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则确定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为针对待转移资产的首个资产转移请求,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其中,签名提取模块还包括:
目标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地址、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用户的第二账号地址以及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请求转移时间戳,作为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历史参数查找单元,用于在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查找与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历史关键参数为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的对应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的关键参数;
查找确定单元,用于若查找到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则确定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其中,资产发布模块包括:
发布通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将资产发布通知中的具有锁定状态的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类型确定为第一资产类型;
资产类型识别单元,用于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类型,对第一资产类型和第二资产类型进行识别;
第一资产发布单元,用于若识别到第一资产类型与第二资产类型相同,则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相同的第二资产;
第二资产发布单元,用于若识别到第一资产类型不同于第二资产类型,则调用第二服务器节点中的智能合约,将具有第一资产类型的待转移资产转换为具有第二资产类型的第二资产。
其中,资产发布模块还包括:
资产转移单元,用于将第二资产转移至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账号地址;
反馈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生成针对第二账号地址中的第二资产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将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第一服务器节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网络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网络接口相连,其中,网络接口用于提供网络功能,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调用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上述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在获取到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时,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用第二区块链上的资产转移接口,可以直接在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比如,可以将在第一区块链上生成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快速给到第二区块链,以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高效性。另外,在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的资产转移接口用作资产转移的桥梁,从而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对第一资产进行资产冻结的同时,直接通过该资产转移接口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新的资产(即第二资产),由于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无需第三方中介的参与,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交互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电子票据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生成预转移请求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转移完成反馈信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时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签收应答信息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区块链。区块链是指一套去中心化、具备分布式存储特点的基础架构,具体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用类似链表的方式组成的数据结构,能够安全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进行验证的数据,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块链网络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图可以包含图1所示的节点设备10a、节点设备10b、节点设备10c、节点设备10d。其中,节点设备10a、节点设备10b、节点设备10c、节点设备10d均为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区块链节点(简称为节点),这些节点可以为接入该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等。该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节点(即节点设备10a、节点设备10b、节点设备10c、节点设备10d)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的形式连接形成的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b,该区块链网络100a所对应的区块链可以称之为第一区块链。
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还可以包含图1所示的节点设备20a、节点设备20b、节点设备20c、节点设备20d。其中,节点设备20a、节点设备20b、节点设备20c、节点设备20d均属于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区块链节点(简称为节点),这些节点可以包含接入该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等。此时,这些节点(即节点设备20a、节点设备20b、节点设备20c、节点设备20d)之间可以通过网络通信的形式连接形成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b,该区块链网络100b所对应的区块链可以称之为第二区块链。
应当理解,该系统架构中的这些节点之间可以组成图1所示的点对点(P2P,PeerTo Peer)网络,这里的P2P协议可以是一个运行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在区块链网络100b和区块链网络100a所对应的系统架构中,任何机器如服务器、终端都可以加入而成为节点,节点可以具体包括硬件层、中间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区块链网络100a可以为不同于区块链网络100b的区块链网络,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节点设备统称为第一节点,并将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节点设备统称为第二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每个第一节点均可以用于维护同一区块链账本(即图1所示的区块链账本10e),该区块链账本10e对应的区块链(即第一区块链)上可以预先部署多个智能合约,比如,可以预先部署:代理合约、权限管理合约、业务合约、数据合约、代理管理合约等具有不同数据处理功能的智能合约。同理,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每个第二节点均可以用于维护同一区块链账本(即图1所示的区块链账本20e),该区块链账本20e对应的区块链(比如,第二区块链)上也可以部署多个智能合约,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跨链交互时,可以根据跨链交互所跨越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的不同,将跨链交互时所涉及的区块链划分为同构链和异构链。
其中,同构链之间的安全机制、共识算法、网络拓扑、区块生成和验证逻辑都基本一致,所以,在进行同构链之间的跨链交互会相对比较容易,即同构连之间进行跨链资产交互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相应的资产转移接口进行资产转移。
其中,由于异构链所涉及的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平台的不同,导致异构链的跨链交互会相对比较复杂,比如,联盟链中的一些节点所对应的区块链1可以采用PoW算法,而联盟链中的一些其他节点所对应的区块链2可以采用传统确定性共识算法,当在这两条区块链上进行跨链资产转移时,考虑到区块的组成形式和确定性保证机制的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调用相应的智能合约进行资产转换,比如,可以根据第二区块链上已经写好的智能合约将上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转换为第二资产。由此可见,为避免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所造成的跨链交互的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区块链上建立统一接入接口(一个同一接入接口可以对应多个转移接口,这样可以确保负载均衡),可以在需要进行跨链交互时直接调用与该统一接入接口相关联的某个转移接口(即资产转移接口)进行资产跨链转移,以提高跨链资产转移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可以应用于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系统,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包含区块链电子票据系统(简称电子票据系统)、区块链电子资产转移系统等,这里将不对其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限定。
其中,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所涉及的区块链的类型具体可以包括: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其中,公有链是指可以对外公开,任何人可以加入并访问的区块链;公有链上的区块可以被任何人查看,任何人也可以在公有链上发起交易,还可以随时参与公有链的共识过程。私有链是指可以在私有组织内部使用,在区块链上的读写权限、参与记账权限可以按照私有组织的规则来制定;通常用于企业内部的数据管理、审计等。联盟链是指参与联盟链的联盟成员在区块链上的读写权限、参与记账权可以按照联盟规则来制定;一般用于机构间的交易、结算或清算等场景。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两条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可以有各自的管理规范,例如:公有链中的共识机制一般是工作量证明(PoW)或权益证明(PoS),而联盟链中的共识机制一般是权益证明或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RAFT(一种共识算法)等共识算法。还可以理解的是,相同类型的两条区块链也会有各自管理规范的差异,例如:同为联盟链,一条联盟链的共识机制可以是权益证明,而另一条联盟链的共享机制可以为PBFT共识机制。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的,请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链交互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1可以在图2所示的用户终端30a上,针对第一区块链(例如,上述区块链网络100a所对应的区块链)上的资产P执行转移操作,这里的转移操作可以包含接触性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可选的,这里的转移操作还可以包含非接触性操作,例如,手势操作或者语音等,这里将不对该用户1所执行的具体的转移操作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区块链为上述联盟链中的一条区块链为例,以阐述在不同区块链上进行跨链资产转移的具体过程。
其中,该资产P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虚拟数字资产(例如,游戏币、金豆、商城积分等)、电子票据(例如,电子发票、财政发票等)、电子货币(例如,比特币、以太币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资产P可以为图2所示的用户1(即第一用户)的账号地址1(即第一账号地址)下的资产,为了将该用户1的账号地址1下的资产P与后续用户2(即第二用户)的账号地址2(即第二账号地址)下的资产P’进行区别,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该账号地址1下的资产P称之为第一资产,并将账号地址2下的资产P’称之为第二资产。
其中,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与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相同;可选的,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也可以与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相同,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限定。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资产和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是否相同,主要取决于上述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的区块链类型是否相同,还可以等效理解为用于构建第一区块链的区块链底层技术与用于构建第二区块链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是否相同。
如图1所示,用户终端30a在获取到用户1(即第一用户)在资产P所属的操作界面上执行的转移操作之后,可以执行图2所示步骤S1,即可以向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即图2所示的节点30a)发送的资产转移指令。如图2所示,第一节点30a在获取到资产转移指令之后,可以提取该资产转移指令中所携带的该用户1的用户签名信息,这里的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用户终端30a通过该用户1的私钥对资产P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如图2所示,为了判断出该用户1是否具备针对该资产P的资产转移权限,第一节点30b可以根据用户签名信息、资产P和该用户1的公钥生成预转移请求,以将该预转移请求给到图2所示的共识网络1中的其他第一节点,以使其他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该用户1的公钥对该用户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应当理解,第一节点30b可以在验签成功时,确定该用户1具备转移该资产P的权限,从而可以执行图2所示的步骤S3,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对该资产P进行锁定。
如图2所示,当第一节点30b完成对该资产P的锁定之后,可以生成针对该资产P的跨链转移请求,进而可以执行步骤S4,即可以调用第二区块链上的转移接口E,将该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给到用户2所属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即图2所示的第二节点30c)。其中,该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可以携带与第一节点30b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第一节点30b的第一公钥。所以,如图2所示,第二节点30c可以从该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出系统签名信息,并可以将该系统签名信息和第一公钥广播给图2所示的共识网络2,以使共识网络2中的多个第二节点可以执行图2所示的步骤S6,即这些第二节点可以根据该第一公钥对该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如图2所示,在验签成功时,第二节点30c可以确定获取到的该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可以执行图2所示的步骤S7,即可以向第一节点30b返回同意签收该资产P的签收应答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30b在获取到签收应答信息之后,可以在区块链上对该资产P进行冻结,比如,可以将具有锁定状态的资产P的资产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以将具有锁定状态的资产P转移至第一区块链上的回收地址,以便于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销毁这笔资产P。与此同时,第一节点30b在完成对该资产P的冻结之后,可以通知节点30c在第二区块链上生成与该资产P相互映射的资产P’,即可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该第一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如图2所示,该第二节点30c还可以执行图2所示的步骤S8,以将发布的第二资产转移至图2所示的账号地址2(即第二账号地址),此时,用户2可以在图2所示的资产P’对应的显示界面上显示该账号地址2下的资产P’。应当理解,第二节点30c在完成跨链资产转移之后,还可以向图2所示的第一节点30b返回反馈信息(即转移完成反馈信息),以表征当前已经完成在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跨链交互。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节点30c获取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时,识别到资产P的资产类型不同于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类型时,例如,第一区块链上的资产P(例如,比特币)的资产类型,不同于第二区块链上的以太币的资产类型时,则需要在发布相应数量的以太币(即资产P’)之前,调用第二节点30c上的智能合约(比如,用于将资产P转换映射为资产P’的业务合约)对资产P进行资产转换,以得到与资产P的资产数量1具有等同价值的资产P’的资产数量2。换言之,第二节点30c可以根据智能合约中的资产转移处理规则对不同资产类型下的资产进行转换,以得到图2所示的资产P’。
其中,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可以是两条不同类型的区块链,例如第一区块链可以是私有链,第二区块链可以是联盟链。可选的,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还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区块链,例如:第一区块链可以是联盟链,第二区块链也可以是联盟链。
可选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节点30c中也可以具备上述第二节点30c中的智能合约,这样,在第一节点30c收到上述第二区块链发送的新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时,也可以根据上述资产转移处理规则,将上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资产反向转换得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比如,当上述用户2需要将第二区块链上的一定数量的以太币(即新的第一资产)反向转移给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1时,也可以通过上述第二节点30c向第一节点30b发送新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该新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可以用于请求第一节点30b在第一区块链上发布与新的第一资产相关联的新的第二资产。换言之,第一节点30b可以根据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所携带的新的第一资产,调用第一节点30b中的智能合约进行资产转换,以得到相应数量的比特币(即上述新的第二资产)。
其中,应当理解,部署在第一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和部署在第二区块链上智能合约,是指运行在相应区块链的节点设备中的去中心化、可信息共享的程序化代码。应当理解,签署合约的各参与方在就合约内容达成一致时,可以以智能合约的形式部署在相应区块链上的节点设备中,进而可以在检测到存在满足触发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例如,上述获取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时)时,不依赖任何中心机构的、自动化地代表各参与方执行合约。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节点中所运行的智能合约称之为第一智能合约,将在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节点中所运行的智能合约称之为第二智能合约。其中,第一智能合约与第二智能合约之间可以具备相应的资产映射关系(比如,汇率兑换关系、数据结构映射关系等)。其中,上述资产转移处理规则是指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与第二区块链上的用户所共同认可并遵循的资产转换规则。其中,第一智能合约是按照上述第一区块链的规范对资源转移处理规则进行编译后形成的,且第一智能合约可以运行在第一区块链的每个第一节点(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节点10a、...、节点10d)上;其中,第二智能合约是按照第二区块链的规范对资源转移处理规则进行编译后形成的,且第二智能合约可以运行在第二区块链的每个第二节点(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节点20a、...、节点20d)上。
其中,第一节点30b对第一资产进行锁定,通过资产转移接口向第二节点30c发送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以及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对第一资产进行冻结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下述图3-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执行,该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任一个节点设备(例如,节点设备10c)。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4:
步骤S101,获取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响应第一用户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操作,确定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指令;其中,资产转移指令中可以携带与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其中,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资产转移指令中所携带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资产和第一用户的公钥生成预转移请求,并可以将预转移请求广播至第一区块链上的M1个共识节点,以使M1个共识节点可以基于预转移请求验证第一用户是否具备转移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权限;其中,M1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在确定第一用户具备转移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权限时,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跨链转移的虚拟资产(简称资产)可以包含电子票据、电子货币、虚拟数字资产等电子资产数据。其中,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在不同区块链(即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需要转移的虚拟资产为电子票据为例,以阐述通过资产转移接口实现跨链转移电子票据的具体过程。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电子票据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当如图4所示的用户M(即第一用户)与A市的企业(例如,图4所示的企业1)之间存在业务交易时,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用户终端40a(即用户M对应的用户终端)中的目标应用(例如,微信),调用内置在该用户终端40a中的摄像头扫描该企业1所提供的二维码(例如,企业1的收款码),以向该企业1发起图4所示的业务交易请求,此时,图4所示的企业终端40b(即该企业1对应的用户终端)在确认该业务交易请求中所请求的交易信息之后,可以生成相应的交易凭证,并可以将该交易凭证返回给图4所示的用户终端40a。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交易凭证中可以携带与该企业1相关联的开票服务商(例如,图4所示的开票服务器40c对应的开票用户)的开票服务接口。这样,当用户M需要开具当前业务交易对应的电子票据时,可以通过该开票服务接口向该A市下的开票服务器商所对应的服务器(即开票服务器40c)发起用于开具电子票据A的开票请求。如图4所示,开票服务器40c可以将基于用户终端40a所发送的开票请求中所携带的业务关键信息(例如,购买方信息、销售方信息等票据关键信息),生成图4所示的电子票据A。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电子票据A从开票服务器40c的开票地址(区块链地址1)流转到该用户M的个人地址(例如,区块链地址2)时,意味着开票服务器40c可以将该电子票据A(例如,PDF格式的电子票据)返回给图4所示的用户终端40a。其中,区块链地址1和区块链地址2均为上述第一区块链上的账号地址,其中,区块链地址2可以为上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地址。可以理解的是,该用户终端40a可以从上述区块链地址2中获取该电子票据A,并将该电子票据A存储在上述目标应用中,例如,可以存储在该用户M的个人账号(例如,微信卡包)中,以便于用户后续可以对存储在该微信卡包中的该电子票据A进行报销处理。
应当理解,该开票服务器40c在上述第一区块链上发布(即开具)图4所示的电子票据A时,可以将与该电子票据A相关联的开票交易记录上传至与该开票服务器40c相关联的税务链(即第一区块链),以便于A市的税务局可以在该第一区块链上对该电子票据A进行风险审计和安全监管。应当理解,由于不同地址位置区域处的税务局所选用的区块链开发商的不同,会致使在这些地理位置区域上所采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不同,进而导致在这些地理位置区域上所构建的税务链的不同。
比如,若区块链开发商1在A市采用的底层区块链技术是X1技术,区块链开发商2在B市采用的底层区块链技术是X2技术,则区块链开发商1为A市所搭建税务链1(即上述第一区块链)可以不同于区块链开发商2为B市所搭建的税务链2(即上述第二区块链)。其中,应当理解,开票服务器40c可以为上述税务链1上的节点设备,该税务链1上还可以包含其他开票服务商所对应的节点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开票服务商可以代理一个或者多个企业执行开票服务,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限定。
其中,为便于理解,进一步的,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生成预转移请求的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该用户M需要向B市的企业(比如,企业2,该用户M属于该企业2的员工)报销该电子票据A时,可以在上述第一区块链上将该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进行锁定。
比如,该用户M可以在上述用户终端40a中针对微信卡包中的电子票据A(即图5所示的显示界面200a中的电子票据A)执行资产转移操作(这里的资产转移操作具体可以为针对图5所示的“确认报销”按钮执行的触发操作),以向与该电子票据A(第一资产)相关联的第一区块链上的节点设备(即图5所示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发送资产转移指令。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为在上述税务链1中的A市税务局所对应的节点设备,比如,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a中节点设备10a。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户终端40a在发送资产转移指令之前,可以通过用户M(即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该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得到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签名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与该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签名信息统称为用户签名信息。换言之,该资产转移指令中可以携带与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以及需要转移的电子票据A。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在获取到该用户终端40a发送的资产转移指令时,可以根据该电子票据A(第一资产)、用户签名信息和该用户M(即第一用户)的公钥生成图5所示的预转移请求,并可以根据该第一服务器节点所存储的第一区块链(即上述税务链1)上的M1个共识节点的路由信息,向这M1个共识节点发送该预转移请求,以使这些共识节点可以根据该预转移请求中所携带的数据信息进行共识,以判断上述用户M(即第一用户)是否具备转移该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的权限。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用户具备转移第一资产的权限称之为资产转移权限。
其中,如图5所示的M1个共识节点可以包含图5所示的节点设备50a、节点设备50b、节点设备50c和节点设备50d。这些共识节点所构成的网络可以称之为共识网络(例如,图5所示的共识网络300)。可以理解的是,共识网络300中的这些节点在收到预转移请求时,可以根据该用户M的公钥对预转移请求中的用户签名信息进行验签,以确保发起该资产转移指令的用户M的可靠性。此外,这些共识节点还可以对获取到的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进行散列计算,以得到该第一资产的哈希值1,进而可以将该计算得到的第一资产的哈希值1和第一区块链上所存储的电子票据A的哈希值2进行比较,以确保该用户M所需要转移的电子票据A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M1个共识节点返回给第一服务器节点的共识结果表明,验签通过且计算所得到的哈希值1与链上所存储的哈希值2一致时,可以确定该第一用户具备转移该电子票据A的权限,进而可以在确定该用户M(即第一用户)具备转移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权限时,在上述税务链1(即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以便于可以进一步执行下述步骤S102。
步骤S102,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通过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对用户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进行签名,得到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系统签名信息、用户签名信息、待转移资产和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生成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需要在税务链1和税务链2之间流转的电子票据统称为待转移资产,并可以将在不同区块链之间所进行的数据交互统称为跨链资产转移。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发送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区块链(比如,上述税务链1)称之为第一区块链时,并可以将用于接收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区块链(比如,上述税务链2)称之为第二区块链。其中,该第二区块链上可以包含上述B市的税务局所对应的节点设备。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用户M(第一用户)为隶属于上述B市的企业(即上述企业2)下的员工时,与该企业2对应的地方税务局可以为上述B市的税务局,所以,当上述用户M请求向该B市的企业2进行报销时,需要将上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转移至该第二区块链。由于第一区块链为不同于第二区块链的区块链,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获取到第二区块链上的统一接入接口时,快速确定出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可以在不同区块链上进行数据交互,进而可以降低跨链交互的复杂性,从而可以增强跨链交互的易用性和高效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区块链所使用的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不同,所以,为提高跨链交互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在生成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过程中,需要附带上该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系统签名信息,以便于后续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该系统签名信息确定该跨链资产转移请求是否来自于第一区块链。这里的系统签名信息是前述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自己的私钥(即第一私钥),对上述用户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即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步骤S103,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二区块链上的统一接入接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一个转移接口对应于第二区块链上的一个服务器节点;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在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中确定用于接收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资产转移接口,在第二区块链上将资产转移接口对应的服务器节点确定为第二服务器节点;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用于接收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第二区块链上的节点设备称之为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第一区块链与上述第二区块链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之前,二者可以约到相应的通信协议和通信规范,以构建两者之间的通信映射关系。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映射关系,快速确定与当前税务链1相关联的第二区块链(即上述税务链2)上的统一接入接口,进而可以获取与该统一接入接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转移接口。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转移接口可以对应第二区块链上的一个节点设备(即一个服务器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这些节点设备中选择一个节点设备作为第二服务器节点;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在这些节点设备中,获取每个节点设备未被占用的时长(即闲置时长),从而可以将闲置时长大于预设闲置阈值的转移接口作为资产转移接口,进而可以将该资产转移接口对应的服务器节点称之为第二服务器节点。所以,当用户M向B市的企业2进行报销时,与该用户M相关联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通过调用前述资产转移接口将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B市的企业2的区块链地址(例如,区块链地址3)是在第二区块链上,且第二区块链上并不存在上述用户M的区块链地址2,为了可以进行跨链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在获取到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之后,可以从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前述系统签名信息,并可以通过广播至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即签名验证),从而可以在验签成功时生成确定签收上述电子票据A的签收应答信息,并可以将该签收应答信息返回给第一服务器节点,以进一步执行下述步骤S104。
步骤S104,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将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获取与第一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回收地址,将具有冻结状态的待转移资产添加至资产回收地址;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器在获取到签收应答信息时,可以对上述具有锁定状态的电子票据A进行冻结,比如,可以将上述具有锁定状态的电子票据A的票据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进而可以将具有冻结状态的电子票据A转移至上述第一区块链上的回收地址,以便于后续可以销毁回收地址中的电子票据A。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电子票据A的票据状态为锁定状态是指当前的电子票据A正处于待报销的状态;电子票据A的票据状态为冻结状态是指当前的电子票据A正处于已报销的状态。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对该电子票据(即上述电子票款A)进行锁定时,为该电子票据A设置锁定时长(例如,5分钟),在该锁定时长内上述用户M可以选择是否撤销对具有锁定状态的电子票据A的跨链转移,比如,当用户M在上述显示界面200a上对“取消报销”按钮执行触发操作(即上述用户终端40a监测到取消报销操作)时,可以撤销对具有锁定状态的电子票据A的跨链转移,这样,第二服务器节点将无需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具有相同票据信息内容的电子票据A’(即第二资产)。反之,当在上述锁定时长内,上述用户终端40a未监测到上述用户M执行的取消报销操作,且第一服务器节点已将上述电子票据A的票据状态由锁定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时,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电子票据A(即第一资产)具有相同票据信息内容的电子票据A’(即第二资产)。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第二区块链上的资产转移接口,可以实现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数据通信。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票据的跨链转移是指在第一区块链上冻结第一资产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于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链上发布新的虚拟资产,该新的虚拟资产可以为与上述第一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电子票据A与电子票据A’虽然具有相同的票据信息内容,但是由于上述税务链1与税务链2所采用的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不同,比如,税务链1采用Go语言搭建运行底层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平台,税务链2采用Java语言搭建运行另一底层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平台,会导致存储在相应区块链账本中的数据结构的不同。所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第一资产具有不同数据结构的第二资产时,可以调用第二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即上述用于进行资产转换的业务合约)生成与该第一资产具有资产映射关系的第二资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智能合约,可以快速在第二区块链上生成与第一资产具有资产映射关系的第二资产,整个过程中无需第三方中介的参与,进而可以确保第二资产发布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可选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在执行完上述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执行下述步骤:获取第二服务器节点针对第二资产发送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其中,转移完成反馈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其中,资产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描述第一资产的第一资产类型和第二资产的第二资产类型之间进行资产转换时的转换关系。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的,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转移完成反馈信息的场景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区块链网络400a可以为上述第一区块链所对应的区块链网络。该区块链网络400a中可以包含图6所示的节点设备60a、节点设备60b、节点设备60c和节点设备60d。其中,如图6所示的节点设备60d可以为与上述用户M相关联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同理,如图6所示的区块链网络400b可以为上述第二区块链所对应的区块链网络。该区块链网络400b中可以包含图6所示的节点设备70a、节点设备70b、节点设备70c和节点设备70d。其中,如图6所示的节点设备70d可以为用于接收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如图6所示,当第二服务器节点通过图6所示的智能合约发布与上述第一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例如,上述电子票据A’)之后,可以向图6所示的区块链网络400b中的M2个共识节点(例如,节点设备70a、节点设备70b、节点设备70c)发送上述新的资产发布记录(例如,图6所示的资产发布记录D4),并可以在这些共识节点对该资产发布记录进行共识之后,将该资产发布记录D4添加到图6所示的第二区块链上。
其中,应当理解,第二服务器节点在将资产发布记录D4进行上链之前,处于同一区块链网络中的M2个共识节点可以获取到由第二服务器节点所发送的资产发布记录D4,该资产发布记录D4中可以携带由第二服务器节点的第二私钥对第二资产进行签名后的签名信息,进一步的,M2个共识节点可以基于第二服务器节点的第二公钥对该第二服务器节点的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并在验签成功之后,允许第二服务器节点将该资产发布记录D4写入第二区块链。
可以理解的是,当图6所示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在发布完第二资产之后,可以生成图6所示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并可以将该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图6所示的第一服务器节点,以通知该第一服务器节点当前已经完成上述跨链资产转移。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将与该第二资产相关联的资产发布记录(简称发布记录)写入第二区块链之后,可以帮助上述B市的税务局后续可以通过第二区块链上的所存储的资产发布记录D4,对上述电子票据A’(即第二资产)进行风险管控和安全审计。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与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相同,可选的,第二资产的资产类型可以与第一资产的资产类型不相同,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限定。应当理解,第二服务器节点后续还可以将该第二资产转入上述企业2(即第二用户)账号地址(即上述区块链地址3),以便于该企业2后续可以作为报销企业在上述第二区块链上对该电子票据A’进行票据流转,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限定。
应当理解,这里的第一资产还可以为上述电子货币(例如,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资产P),其中,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将上述资产P(即第一资产)跨链转移至上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中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跨链转移电子票据A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用第二区块链上的资产转移接口,可以直接在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比如,可以将在第一区块链上生成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快速给到第二区块链,以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高效性。另外,在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的资产转移接口用作资产转移的桥梁,从而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对第一资产进行资产冻结的同时,直接通过该资产转移接口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新的资产(即第二资产),由于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无需第三方中介的参与,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时序图。其中,该方法可以由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与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链节点交互执行。其中,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任一个节点设备(例如,上述节点设备10a);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任一个节点设备(例如,上述节点设备20a)。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S213:
步骤S201,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响应第一用户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操作,确定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指令;
其中,资产转移指令中携带与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步骤S202,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资产转移指令中所携带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资产和第一用户的公钥生成预转移请求,将预转移请求广播至第一区块链上的M1个共识节点,以使M1个共识节点基于预转移请求验证第一用户的资产转移权限;
其中,M1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
步骤S203,第一服务器节点在确定第一用户具备转移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权限时,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应当理解,这里的第一资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资产、电子票据、电子货币等虚拟资产,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资产为电子货币为例进行举例。该电子货币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资产P。所以,当用户X需要将第一区块链上的该资产P转移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用户Y时,则需要进行上述跨链交互。为防止这笔资产P继续在第一区块链上进行流通,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检测到该用户X具备转移该资产P的权限时,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即资产P)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比如,在签名验证时确定转移该资产P的用户X为本人,且第一区块链上的用户X的账号地址下的资产余额数量大于该资产P的资产数量时,可以确定该用户X具备上述资产转移权限。
步骤S204,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
其中,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可以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步骤S205,第一服务器节点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
步骤S206,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具体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将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广播至第二区块链中的M2个共识节点,以使M2个共识节点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M2为大于2的正整数;进一步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M2个共识节点返回的验签结果;一个共识节点对应一个验签结果;进一步的,若M2个验签结果中存在超过M2/2的验签结果为成功验签结果,则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确定验签成功,在验签成功时,获取与第二服务器节点相关联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包含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进一步的,若在历史转移列表查找到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则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确定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为针对待转移资产的首个资产转移请求,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的,请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签收应答信息的场景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30b,即该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获取上述用户X针对上述资产P发送的资产转移指令。如图8所示,该第一服务器节点在根据上述资产转移指令将该资产P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之后,可以将具有锁定状态的资产P(即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称之为待转移资产,从而可以向图8所示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发送图8所示的跨链转移请求1,该跨链转移请求1可以为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该跨链转移请求1中所携带的关键参数统称为目标关键参数,其中,目标关键参数至少可以包含以下关键参数:上述系统签名信息、与上述用户X(即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用户X在上述第一区块链上的区块链地址(即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地址)、用户Y(即第二用户)在第二区块链上的区块链地址(即第二用户的第二账号地址)以及与资产P(即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请求转移时间戳等,这里将不对该目标关键参数的具体内容进行一一列举。其中,该请求转移时间戳可以为用户X针对上述第一资产所在的显示界面执行触发操作的时间戳(例如,时间戳T1)。可以理解的是,当上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对应的资产转移接口(例如,转移接口E)获取到跨链转移请求1时,可以在该第二服务器节点的本地记录该跨链转移请求1,并提取该跨链转移请求1中所携带的系统签名信息,以通过上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该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其中,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对该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的具体过程可以描述为:如图8所示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将该系统签名信息和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广播至图8所示的共识网络900。该共识网络900中可以包含图8所示的M2(比如,M2=4)个共识节点。换言之,图8所示的节点设备90a、节点设备90b、节点设备90c和节点设备90d均为上述第二区块链上的共识节点。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共识节点在获取到系统签名信息之后,可以基于上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该系统签名信息进行签名验证,以得到4个验签节点。
可以理解的是,图8所示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这4个共识节点返回的验签结果,并可以在这些验签节点中存在超过一半的验签结果属于成功验签结果的情况下,确定验签成功。应当理解,这里验签成功意味着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确认上述跨链转移请求1是来自于第一区块链中的第一服务器节点。此时,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在本地交互记录库中获取图8所示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400。
如图8所示,该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可以包含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上述资产P的锁定时长内所获取到的所有历史转移请求。比如,该历史资产转移列表400中可以包含图8所示的历史转移请求80a、历史转移请求80b、...、历史转移请求80c。为便于与当前接收到的跨链转移请求1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区别,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这些历史转移请求中所携带的关键参数统称为历史关键参数。其中,历史转移请求80a中所携带的历史关键参数可以为图8所示的历史关键参数A1,历史转移请求80b中所携带的历史关键参数可以为图8所示的历史关键参数A2、...、历史转移请求80c中所携带的历史关键参数可以为图8所示的历史关键参数A3。
为判断当前所获取到的跨链转移请求中的第一资产是否属于首次转移的资产(即是否存在双花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8所示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查找与上述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若查找到存在与上述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则间接表明该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已被恶意攻击,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即第一资产的锁定时长内)存在重复发送请求的现象,此时,该第一服务器节点将可以拒绝上述第一服务器节点所发送的针对该资产P的跨链转移请求1,以避免造成第一区块链或者第二区块链上的资产的损失,进而可以确保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
可选的,若在图8所示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查找到不存在与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则可以确定在上述第一资产的锁定时长内部存在重复发送请求的现象,即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确定当前所获取到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为针对上述资产P的首个资产转移请求,进而可以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如图8所示,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确认签收该资产P之后,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207,以向图8所示的第一服务器节点返回签收应答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器节点与第二服务器节点之间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进行的数据交互的记录可以分别记录在第一服务器节点的本地和第二服务器节点的本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生成针对上述待转移资产(即具有锁定状态的资产P)签收应答信息之前,在第二区块链上对获取到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进行核查,以防止恶意攻击。具体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地址、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用户的第二账号地址以及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请求转移时间戳,作为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其中,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进一步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在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查找与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历史关键参数为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的对应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的关键参数;进一步的,若查找到不存在与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则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确定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步骤S207,将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节点;
步骤S208,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具体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将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进一步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获取与第一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回收地址,并可以将具有冻结状态的待转移资产添加至资产回收地址。
步骤S209,第一服务器节点生成用于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的资产发布通知,并将该资产发布通知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节点。
换言之,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
步骤S210,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资产发布通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具体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将资产发布通知中的具有锁定状态的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类型确定为第一资产类型;进一步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类型,对第一资产类型和第二资产类型进行识别;可以理解的是,若识别到第一资产类型与第二资产类型相同,则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直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相同的第二资产;可选的,若识别到第一资产类型不同于第二资产类型,则第二服务器节点需要调用第二服务器节点中的智能合约,将具有第一资产类型的待转移资产转换为具有第二资产类型的第二资产。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加密货币为比特币,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加密货币为以太币为例,以阐述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第二资产的具体过程。其中,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上述待转移资产(即具有锁定状态的资产P)为在第一区块链上锁定的5个比特币(即第一加密货币的资产数量为5)为例,在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获取到上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例如,上述图8所示的跨链转移请求1)时,可以确定是否签收该跨链转移请求1中所携带的在第一区块链上锁定的5个比特币。若确定签收,则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则可以调用运行在该第二服务器节点上的智能合约进行资产转换(即可以根据上述第一加密货币的资产数量进行资产换算),以确定出期望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的第二加密货币的数量,比如,第二加密货币的数量可以为10个以太币。
此时,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调用该第二服务器底层的资产发布接口,在第二服务器节点发布10个以太币,并可以将发布的10个以太币称之为第二资产。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成功发布上述第二资产之后,可以生成与该第二资产相关联的资产发布记录,并可以将该资产发布记录写入第二区块链。可以理解的是,该资产发布记录中可以具体包含:上述第二加密货币的数量(即第二资产的资产量)、发布时间戳、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第二服务器节点的第二公钥、参与共识的M2个节点等。与此同时,该第二服务器节点还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211-步骤S213,即可以基于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生成上述转移完成反馈信息,以将该资产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上述第一服务器节点。
步骤S211,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将第二资产转移至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账号地址;
步骤S212,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生成针对第二账号地址中的第二资产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
步骤S213,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将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第一服务器节点。
应当理解,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确认完成跨链资产转移时,可以生产针对第二资产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进而可以将该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第一服务器节点,以通知第一服务器节点目前已经成功完成资产转移,即目前已经成功将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用户账号地址第一资产通过该资产转移接口转移至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用户的第二账号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资产还可以包含上述电子票据(例如,上述电子票据A),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应当理解,当第二服务器节点完成本次跨链资产转移之后,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销毁上述回收地址中的第一资产(例如,上述电子票据A、上述资产P),这样就可以彻底杜绝该第一资产继续在第一区块链上的流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用第二区块链上的资产转移接口,可以直接在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比如,可以将在第一区块链上生成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快速给到第二区块链,以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高效性。另外,在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之间的资产转移接口用作资产转移的桥梁,从而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对第一资产进行资产冻结的同时,直接通过该资产转移接口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新的资产(即第二资产),由于整个跨链资产转移的过程中无需第三方中介的参与,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跨链资产转移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运行于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该第一服务器节点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任一个节点设备(例如,上述节点设备10a);其中,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为运行于上述节点设备10a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节点设备10a中的一个应用软件;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其中,如图9所示,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指令获取模块10,转移请求确定模块20,转移接口调用模块30,资产冻结模块40;进一步的,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还可以包含:反馈信息获取模块50;
指令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第一用户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其中,指令获取模块10包括:转移指令生成单元101,预转移单元102和资产锁定单元103;
转移指令生成单101,用于响应第一用户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操作,确定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指令;资产转移指令中携带与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预转移单元102,用于根据资产转移指令中所携带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资产和第一用户的公钥生成预转移请求,将预转移请求广播至第一区块链上的M1个共识节点,以使M1个共识节点基于预转移请求验证第一用户的资产转移权限;M1为大于2的正整数;
资产锁定单元103,用于在确定第一用户具备转移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权限时,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其中,转移指令生成单元101,预转移单元102和资产锁定单元1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1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转移请求确定模块20,用于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其中,转移请求确定模块20包括:系统签名单元201和跨链请求生成单元202;
系统签名单元201,用于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通过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对用户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进行签名,得到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跨链请求生成单元202,用于根据系统签名信息、用户签名信息、待转移资产和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生成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
其中,系统签名单元201和跨链请求生成单元2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转移接口调用模块30,用于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其中,转移接口调用模块30包括:转移接口确定单元301,资产转移接口确定单元302和转移接口调用单元303;
转移接口确定单元301,用于根据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二区块链上的统一接入接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一个转移接口对应于第二区块链上的一个服务器节点;
资产转移接口确定单元302,用于在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中确定用于接收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资产转移接口,在第二区块链上将资产转移接口对应的服务器节点确定为第二服务器节点;
转移接口调用单元303,用于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
其中,转移接口确定单元301,资产转移接口确定单元302和转移接口调用单元3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资产冻结模块40,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其中,资产冻结模块40包括:资产冻结单元401,资产回收单元402和通知发布单元403;
资产冻结单元401,用于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将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
资产回收单元402,用于获取与第一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回收地址,将具有冻结状态的待转移资产添加至资产回收地址;
通知发布单元403,用于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其中,资产冻结单元401,资产回收单元402和通知发布单元4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反馈信息获取模块50,用于获取第二服务器节点针对第二资产发送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转移完成反馈信息中包含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资产映射关系用于描述第一资产的第一资产类型和第二资产的第二资产类型之间进行资产转换时的转换关系。
其中,指令获取模块10,转移请求确定模块20,转移接口调用模块30,资产冻结模块40和反馈信息获取模块5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节点设备1000可以为上述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30b,该节点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1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0所示的节点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针对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资产转移接口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接收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节点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3和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和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作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节点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节点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节点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节点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2可以运行于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该第二服务器节点可以是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任一个节点设备(例如,节点设备20a)。其中,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节点设备20a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节点设备20a中的一个应用软件;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1所示,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2包括:请求获取模块100,签名提取模块200,应答发送模块300和资产发布模块400;
请求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发送的跨链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系统签名信息是由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指令所确定的;待转移资产为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资产转移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节点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签名提取模块200,用于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其中,签名提取模块200包括:签名提取单元2001,验签结果接收单元2002,验签成功单元2003,首个请求确定单元2004,进一步的,该签名提取模块200还包括:目标参数确定单元2005,历史参数查找单元2006,查找确定单元2007;
签名提取单元2001,用于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将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广播至第二区块链中的M2个共识节点,以使M2个共识节点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M2为大于2的正整数;
验签结果接收单元2002,用于接收M2个共识节点返回的验签结果;一个共识节点对应一个验签结果;
验签成功单元2003,用于若M2个验签结果中存在超过M2/2的验签结果为成功验签结果,则确定验签成功,在验签成功时,获取与第二服务器节点相关联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包含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首个请求确定单元2004,用于若在历史转移列表查找到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则确定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为针对待转移资产的首个资产转移请求,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可选的,目标参数确定单元2005,用于将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用户签名信息、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地址、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用户的第二账号地址以及与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请求转移时间戳,作为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用户签名信息是由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历史参数查找单元2006,用于在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查找与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历史关键参数为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的对应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的关键参数;
查找确定单元2007,用于若查找到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则确定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不存在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其中,签名提取单元2001,验签结果接收单元2002,验签成功单元2003,首个请求确定单元2004,目标参数确定单元2005,历史参数查找单元2006,查找确定单元20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对生成签收应答信息的具体过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赘述。
应答发送模块300,用于将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资产发布模块400,用于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资产发布通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其中,资产发布模块400包括:发布通知接收单元4001,资产类型识别单元4002,第一资产发布单元4003和第二资产发布单元4004;进一步的,资产发布模块400还包括:资产转移单元4005和反馈信息生成单元4006;
发布通知接收单元4001,用于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将资产发布通知中的具有锁定状态的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类型确定为第一资产类型;
资产类型识别单元4002,用于获取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类型,对第一资产类型和第二资产类型进行识别;
第一资产发布单元4003,用于若识别到第一资产类型与第二资产类型相同,则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相同的第二资产。
第二资产发布单元4004,用于若识别到第一资产类型不同于第二资产类型,则调用第二服务器节点中的智能合约,将具有第一资产类型的待转移资产转换为具有第二资产类型的第二资产;
可选的,资产转移单元4005,用于将第二资产转移至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账号地址;
反馈信息生成单元4006,用于根据第一资产与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生成针对第二账号地址中的第二资产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将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第一服务器节点。
其中,发布通知接收单元4001,资产类型识别单元4002,第一资产发布单元4003,第二资产发布单元4004,资产转移单元4005和反馈信息生成单元40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发布第二资产的具体过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其中,请求获取模块100,签名提取模块200,应答发送模块300和资产发布模块4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1-步骤S21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节点设备3000可以为上述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30c,该节点设备3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004,用户接口3003,存储器3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002。其中,通信总线3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3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3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3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0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3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2所示的节点设备3000中,网络接口3004主要用于提供网络通信功能;而用户接口3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3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发送的跨链转移请求;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系统签名信息是由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指令所确定的;待转移资产为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资产转移指令用于指示第一服务器节点在第一区块链上将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从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系统签名信息,根据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将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节点,以使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签收应答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对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接收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资产发布通知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节点设备3000可执行前文图3和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11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2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和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作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节点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节点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节点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节点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示意图。该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系统3可以包含第一服务器节点2a、第二服务器节点2b;其中,第一服务器节点2a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30b,该第一节点30n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a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其中,第二服务器节点2b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30c,该第二节点30c可以为上述图1所示的区块链网络100b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所述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所述资产转移接口将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所述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对所述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包括:
响应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操作,确定与所述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指令;所述资产转移指令中携带与所述第一用户相关联的用户签名信息;所述用户签名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根据所述资产转移指令中所携带的用户签名信息、所述第一资产和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生成预转移请求,将所述预转移请求广播至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M1个共识节点,以使所述M1个共识节点基于所述预转移请求验证所述第一用户的资产转移权限;M1为大于2的正整数;
在确定所述第一用户具备转移所述第一资产的所述资产转移权限时,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所述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包括:
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通过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对所述用户签名信息和所述待转移资产进行签名,得到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根据所述系统签名信息、所述用户签名信息、所述待转移资产和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生成所述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所述资产转移接口将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通信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统一接入接口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一个转移接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一个服务器节点;
在所述至少一个转移接口中确定用于接收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的资产转移接口,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将所述资产转移接口对应的服务器节点确定为第二服务器节点;
调用所述资产转移接口将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对所述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同的第二资产,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状态变更为冻结状态;
获取与所述第一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回收地址,将具有所述冻结状态的待转移资产添加至所述资产回收地址;
通知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二服务器节点针对所述第二资产发送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所述转移完成反馈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资产与所述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所述资产映射关系用于描述所述第一资产的第一资产类型和所述第二资产的第二资产类型之间进行资产转换时的转换关系。
7.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发送的跨链转移请求;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所述系统签名信息是由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指令所确定的;所述待转移资产为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所述资产转移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所述锁定状态;
从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所述系统签名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所述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将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以使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对所述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所述资产发布通知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所述系统签名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所述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包括:
从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所述系统签名信息,将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广播至所述第二区块链中的M2个共识节点,以使所述M2个共识节点对所述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M2为大于2的正整数;
接收所述M2个共识节点返回的验签结果;一个共识节点对应一个验签结果;
若M2个验签结果中存在超过M2/2的验签结果为成功验签结果,则确定验签成功,在验签成功时,获取与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相关联的历史资产转移列表;所述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包含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若在所述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查找到不存在与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则确定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为针对所述待转移资产的首个资产转移请求,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用户签名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账号地址、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用户的第二账号地址以及与所述第一资产相关联的请求转移时间戳,作为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的目标关键参数;所述用户签名信息是由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第一资产进行签名后所得到的;
在所述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所述历史关键参数为所述历史资产转移列表中的对应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的关键参数;
若查找到不存在与所述目标关键参数相同的历史关键参数,则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历史资产转移请求中不存在与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相匹配的历史资产转移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所述资产发布通知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将所述资产发布通知中的具有锁定状态的待转移资产的资产类型确定为第一资产类型;
获取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第二资产类型,对所述第一资产类型和所述第二资产类型进行识别;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资产类型与所述第二资产类型相同,则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相同的第二资产;
若识别到所述第一资产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二资产类型,则调用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中的智能合约,将具有所述第一资产类型的待转移资产转换为具有所述第二资产类型的第二资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资产转移至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账号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资产与所述第二资产之间的资产映射关系,生成针对所述第二账号地址中的所述第二资产的转移完成反馈信息,将所述转移完成反馈信息返回给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
12.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包括:
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针对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资产触发的资产转移指令,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锁定状态;
转移请求确定模块,用于将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确定为待转移资产,确定所述待转移资产对应的跨链资产转移请求;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
转移接口调用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资产转移接口,调用所述资产转移接口将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以使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所述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
资产冻结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验签成功时所发送的签收应答信息,根据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对所述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且通知所述第二服务器节点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13.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服务器节点,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服务器节点通过资产转移接口所发送的跨链转移请求;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携带与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私钥相关联的系统签名信息和待转移资产;所述系统签名信息是由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获取到的第一资产的资产转移指令所确定的;所述待转移资产为具有锁定状态的第一资产;所述资产转移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将所述第一资产的资产状态配置为所述锁定状态;
签名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跨链资产转移请求中提取所述系统签名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的第一公钥对所述系统签名信息进行验签,在验签成功时,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资产的签收应答信息;
应答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以使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根据所述签收应答信息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对所述待转移资产进行冻结;
资产发布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节点在完成冻结时所发送的资产发布通知,根据所述资产发布通知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发布与所述待转移资产相关联的第二资产。
14.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网络接口相连,其中,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79180.2A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11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8984.0A CN112837048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2010079180.2A CN111311209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20/124650 WO2021155680A1 (zh) 2020-02-03 2020-10-29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7/716,907 US20220239470A1 (en) 2020-02-03 2022-04-08 Cross-blockchai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9180.2A CN111311209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8984.0A Division CN112837048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209A true CN111311209A (zh) 2020-06-19
CN111311209B CN111311209B (zh) 2021-03-16

Family

ID=711509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9180.2A Active CN111311209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2110188984.0A Active CN112837048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8984.0A Active CN112837048B (zh) 2020-02-03 2020-02-03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9470A1 (zh)
CN (2) CN111311209B (zh)
WO (1) WO2021155680A1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8792A (zh) * 2020-07-10 2020-08-14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联盟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63743A (zh) * 2020-07-15 2020-08-2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的转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681003A (zh) * 2020-07-07 2020-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跨链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770102A (zh) * 2020-07-01 2020-10-1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跨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5313A (zh) * 2020-08-07 2020-11-1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转移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2118292A (zh) * 2020-08-13 2020-12-22 北京新盛云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2163034A (zh) * 2020-09-03 2021-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共享方法、节点及区块链系统
CN112258184A (zh) * 2020-10-28 2021-01-22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冻结区块链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91305A (zh) * 2020-10-09 2021-01-29 全球码链科技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统一标识的码链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529706A (zh) * 2020-12-10 2021-03-19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中心化异构公有链资产交换方法
CN113191756A (zh) * 2021-06-04 2021-07-30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安全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05418A (zh) * 2021-05-06 2021-08-03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55680A1 (zh) * 2020-02-03 2021-08-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673991A (zh) * 2021-03-30 2021-11-1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766294A (zh) * 2023-01-05 2023-03-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云服务器资源认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14243A (zh) * 2021-08-17 2023-04-0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6975158A (zh) * 2023-09-25 2023-10-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82807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多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2291305B (zh) * 2020-10-09 2024-05-14 全球码链科技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统一标识的码链构建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6327B1 (en) * 2021-07-07 2022-11-08 Ava Labs, Inc. Secure and trustworthy bridge for transferring assets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s
US11836714B2 (en) * 2021-07-07 2023-12-05 Ava Labs, Inc. Secure and trustworthy bridge for transferring assets across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data architecture
CN113822763A (zh) * 2021-10-11 2021-12-21 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 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积分跨链方法及系统
CN115022366B (zh) * 2022-06-02 2023-11-03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资产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2608A (zh) * 2017-07-11 2017-11-24 北京博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字资产交易方法及区块链系统
CN108876370A (zh) * 2018-06-12 2018-1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异构多链架构下跨区块链共享开放数据的体系架构
CN109087080A (zh) * 2018-07-13 2018-12-25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87204A (zh) * 2018-07-27 2018-12-25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校验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59959A (zh) * 2018-09-29 2019-02-19 衢州学院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08686A (zh) * 2018-11-16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
CN110288344A (zh) * 2019-06-25 2019-09-2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
US20190340586A1 (en) * 2018-05-04 2019-11-07 Smart Worldwide Financial Technology Conducting optimized cross-blockchain currency transaction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0555765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厦门本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种区块链之间进行资产流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11130808A (zh) * 2020-03-26 2020-05-08 杭州智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跨链资产映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9475B (zh) * 2017-07-17 2020-08-14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许可链之间的跨链交易
CN108009811B (zh) * 2017-11-30 2021-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云际计算环境价值交换的跨链通信方法
CN108229958A (zh) * 2017-12-27 2018-06-29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系统及方法
US11194837B2 (en) * 2018-05-01 2021-1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lockchain implementing cross-chain transactions
CN109146448B (zh) * 2018-07-13 2021-02-09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20860B (zh) * 2019-04-09 2023-09-05 湖南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链资产转移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655B (zh) * 2019-05-30 2021-11-1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链互联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1311209B (zh) * 2020-02-03 2021-03-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2608A (zh) * 2017-07-11 2017-11-24 北京博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字资产交易方法及区块链系统
US20190340586A1 (en) * 2018-05-04 2019-11-07 Smart Worldwide Financial Technology Conducting optimized cross-blockchain currency transaction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10555765A (zh) * 2018-06-01 2019-12-10 厦门本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种区块链之间进行资产流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08876370A (zh) * 2018-06-12 2018-11-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异构多链架构下跨区块链共享开放数据的体系架构
CN109087080A (zh) * 2018-07-13 2018-12-25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87204A (zh) * 2018-07-27 2018-12-25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校验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59959A (zh) * 2018-09-29 2019-02-19 衢州学院 跨链资产转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08686A (zh) * 2018-11-16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客户端、区块链系统
CN110288344A (zh) * 2019-06-25 2019-09-2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11130808A (zh) * 2020-03-26 2020-05-08 杭州智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区块链的跨链资产映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5680A1 (zh) * 2020-02-03 2021-08-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70102A (zh) * 2020-07-01 2020-10-1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跨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81003A (zh) * 2020-07-07 2020-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跨链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538792A (zh) * 2020-07-10 2020-08-14 卓尔智联(武汉)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联盟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63743A (zh) * 2020-07-15 2020-08-2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的转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563743B (zh) * 2020-07-15 2020-11-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的转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JP2021157851A (ja) * 2020-07-15 2021-10-07 バイドゥ オンライン ネットワーク テクノロジー (ベイジン)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の送金処理方法、装置、設備、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915313A (zh) * 2020-08-07 2020-11-1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转移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1915313B (zh) * 2020-08-07 2024-03-2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转移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2118292A (zh) * 2020-08-13 2020-12-22 北京新盛云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12163034A (zh) * 2020-09-03 2021-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共享方法、节点及区块链系统
CN112163034B (zh) * 2020-09-03 2023-06-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共享方法、节点及区块链系统
CN112291305B (zh) * 2020-10-09 2024-05-14 全球码链科技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统一标识的码链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291305A (zh) * 2020-10-09 2021-01-29 全球码链科技合作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统一标识的码链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258184A (zh) * 2020-10-28 2021-01-22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冻结区块链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29706B (zh) * 2020-12-10 2024-04-09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中心化异构公有链资产交换方法
CN112529706A (zh) * 2020-12-10 2021-03-19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中心化异构公有链资产交换方法
CN113673991A (zh) * 2021-03-30 2021-11-1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2205960A1 (zh) * 2021-03-30 2022-10-06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跨链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05418B (zh) * 2021-05-06 2022-09-13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05418A (zh) * 2021-05-06 2021-08-03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交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91756A (zh) * 2021-06-04 2021-07-30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安全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91756B (zh) * 2021-06-04 2022-07-19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跨链资产安全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14243A (zh) * 2021-08-17 2023-04-04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4082807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多区块链的资产转移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5766294A (zh) * 2023-01-05 2023-03-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云服务器资源认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66294B (zh) * 2023-01-05 2023-04-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云服务器资源认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75158B (zh) * 2023-09-25 2024-01-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975158A (zh) * 2023-09-25 2023-10-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209B (zh) 2021-03-16
WO2021155680A1 (zh) 2021-08-12
US20220239470A1 (en) 2022-07-28
CN112837048A (zh) 2021-05-25
CN112837048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1209B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977632B2 (en) Electronic bill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unyaev et al.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US11188874B2 (en) Block chain-based claim settl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716140B (zh) 基於區塊鏈的資料處理方法和裝置
EP3776441A1 (en) Digital asset exchange
CN110659906B (zh) 票据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US10693646B2 (en) Event execution using a blockchain approach
US20210158455A1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102768A1 (en) Blockchain-based transaction methods
CN111383114A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402033A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340628A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64000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货押贷款方法和装置
CN113689216A (zh) 跨链事务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CN111915308A (zh)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交易处理方法及区块链网络
KR102333811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카드 결제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27459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2256799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347750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13103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权益数字藏品的核销方法及设备
CN115099800A (zh) 基于区块链的用于对不良资产数据进行转让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66451A (zh) 管理资金交易的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
CN112163917A (zh) 基于区块链的票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ntal et al.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Review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Guidelines. Future Internet 2021, 13, 62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46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