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694A -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694A
CN111246694A CN202010015295.5A CN202010015295A CN111246694A CN 111246694 A CN111246694 A CN 111246694A CN 202010015295 A CN202010015295 A CN 202010015295A CN 111246694 A CN111246694 A CN 111246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electronic device
shell
hole
sid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5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龙
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ntinental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52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6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6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显示功能的主机、功能组件、壳体,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前壳连接于后壳,壳体具有贯穿孔,贯穿孔贯穿前壳与后壳,主机设置于贯穿孔的所在位置处且可拆卸连接于壳体,前壳与后壳还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与贯穿孔连通,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功能组件。本申请提供的可拆卸式电子设备通过前壳和后壳的相互配合,来收容且固定主机和功能组件。进一步的,因设置有贯穿孔,从而可以利用前壳与后壳上的贯穿孔来实现取出(或装入)主机的操作;也可以将前壳与后壳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拆卸前壳与后壳两者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取出(或装入)主机的操作。

Description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厂商研发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上具有显示功能的主体(简称主机)与承载主机的本体通常制作为一体。然而,这种设计形式,使得主机和本体不易拆分开,当两者中任意一个损坏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对其维修,进而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和包含其的电子系统,该电子设备可实现主机与壳体的拆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显示功能的主机、功能组件、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连接于所述后壳,所述壳体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所述主机设置于所述贯穿孔的所在位置处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还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功能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系统。所述电子系统包括充电座和电子设备,所述充电座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容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容纳槽底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当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时,所述充电座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本申请提供的可拆卸式电子设备通过前壳和后壳的相互配合,来收容且固定主机和功能组件。进一步的,因设置有贯穿孔,从而可以利用前壳与后壳上的贯穿孔来实现取出(或装入)主机的操作;也可以将前壳与后壳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拆卸前壳与后壳两者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取出(或装入)主机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图。
图2为本申请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壳体在A-A截面上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壳体在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壳体和主机在A-A截面上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主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图6所示的结构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充电座的A向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系统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上具有显示功能的主体(简称主机)与承载主机的本体通常制作为一体。然而,这种设计形式,使得主机和本体不易拆分开,当两者中任意一个损坏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对其维修,进而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请参照图1至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图。图2为本申请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电子设备10。所述电子设备10包括具有显示功能的主机110、功能组件120、及壳体130。所述壳体130包括前壳131、及后壳132。所述前壳131连接于所述后壳132。所述壳体130具有贯穿孔140。所述贯穿孔140贯穿所述前壳131与所述后壳132。所述主机110设置于所述贯穿孔140的所在位置处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130。所述前壳131与所述后壳132还形成收容空间170。所述收容空间170与所述贯穿孔140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70用于收容所述功能组件120。
具体的,壳体130包括了前壳131和后壳132,前壳131与后壳132都具有贯穿孔140,且两者的贯穿孔140至少部分重合。进一步的,通过前壳131和后壳132的相互配合来固定主机110,且主机110上可显示画面的一侧对应前壳131的贯穿孔140设置。
进一步的,前壳131与后壳132的贯穿孔140的径向尺寸小于主机110外周缘的径向尺寸,也就是说,主机110在前壳131上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区域覆盖贯穿孔140所在的区域,主机110在后壳132上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区域覆盖贯穿孔140所在的区域,即所述投影区域与前壳131/后壳132有重叠,从而将主机110固定。
需说明的是,前壳131与后壳132可以是不可拆分的一体式结构;当然前壳131与后壳132也可以是单独的两部分。前壳131与后壳13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材质可以为硬胶、软胶、皮质、塑料、金属等,本申请对前壳131与后壳132的结构与材质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前壳131与后壳132是不可拆分的一体式结构。前壳131与后壳132两者中至少一个的材质为软胶。当在需要将主机110装入壳体130,或者将主机110从壳体130取出的情况下,利用软胶的形变能力,可以迫使上述贯穿孔140的径向尺寸暂时增大,从而可以实现将主机110装入壳体130或者从壳体130取出的操作。其中,所谓的软胶是指变形能力较强的材料,比如,软胶TPSIU(热塑性聚氨酯有机硅弹性体),TPSIU具有弹性好、耐磨、丝滑触感等特性,软硬程度符合人体工程学,适用于与人体皮肤有接触的产品。而且在这种设置方式下,上述的贯穿孔140还可以带来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因贯穿孔140的存在,用户可以在后壳132的一侧,往前壳131方向上顶压主机110,使得主机110从前壳131一侧取出;或者,用户可以在前壳131的一侧,往后壳132方向上顶压主机110,使得主机110从后壳132一侧取出。综上所述,在取出主机110过程中,因贯穿孔140的存在,可以实现顶压操作,从而有利于取出主机110。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前壳131与后壳132是单独的两部分,且可拆卸的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拆卸前壳131或后壳132来取出或装入主机110。比如说,当需要装入主机110时,将后壳132取离前壳131,再装入主机110,最后再将后壳132盖合于前盖。可以理解的,这种可拆卸的设置方式,使得壳体130的材质不仅限于软胶,也可以是硬胶、皮质、塑料、金属等材质。
进一步的,前壳131与后壳132还形成有收容空间170,收容空间170可以收容功能组件120。功能组件120可以是各类电子器件的集成体,包括但不仅限于各类可连接其它设备的插接接口(比如充电接口、数据通信接口等)、触控模块、扬声器等,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配置,本申请对功能组件120的可实现功能不做限定,即本申请对功能组件120所包含的电子器件类型不做限定。
其中,收容空间170与贯穿孔140并列且连通。功能组件120设置在收容空间170内,主机110设置在贯穿孔140处,即功能组件120与主机110并列设置在前壳131与后壳132中,如此设置,合理利用了空间,还使得电子设备10功能多样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可拆卸式电子设备10通过前壳131和后壳132的相互配合,来收容且固定主机110和功能组件120。进一步的,因设置有贯穿孔140,从而可以利用前壳131与后壳132上的贯穿孔140来实现取出(或装入)主机110的操作。也可以将前壳131与后壳132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拆卸前壳131与后壳132两者中的任意一个来实现取出(或装入)主机110的操作。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可以但不仅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播放站(Play Station Portable,PSP)、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显示功能且可拆卸的设备。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形态进行示例性说明,且手机也是一种示例性称呼,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更形象的阐述本申请技术方案,不应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对电子设备1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
请进一步参照图3至图4。图3为图2所示的壳体在A-A截面上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壳体在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3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310、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0弯折相连的第一限位部1311。所述后壳132包括第二连接部1320、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0弯折相连的第二限位部1321。所述第一连接部131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2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310、所述第一限位部1311、所述第二连接部1320及所述第二限位部1321相互配合以固定所述主机110。
具体而言,在主机110已装配至壳体130的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311在主机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主机110所在的区域内,换而言之,当主机110往背离后壳132的方向运动时,第一限位部1311可以限制主机110在该方向的运动。
同样的,在主机110已装配至壳体130的状态下,第二限位部1321在主机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主机110所在的区域内,换而言之,当主机110往背离前壳131的方向运动时,第二限位部1321可以限制主机110在该方向的运动。
可以理解的,上述的第一限位部1311与第二限位部1321均是往贯穿孔140中心轴所在位置延伸,延伸方向可以是倾斜延伸,也可以是水平延伸,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311与第二限位部1321可以是倾斜布置,也可以是水平布置,可实现对主机110进行限位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5至图7。图5为本申请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壳体和主机在A-A截面上的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结构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10可以包括背盖113、侧边框112、及显示屏111。所述侧边框112连接于所述背盖113的周缘以形成开口。所述显示屏111收容于所述开口。所述侧边框112包括边框本体1120、及自所述边框本体1120的内侧壁弯折延伸的承载部1121。所述显示屏111承载于所述承载部1121背离所述背盖113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1311抵接边框本体1120背离所述背盖113的端面。其中,显示屏11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点胶、背胶等形式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121。
具体而言,背盖113、侧边框112、及显示屏111依次相连。所述显示屏111在所述承载部11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承载部1121所在的区域内,即,显示屏111可以承载于所述承载部1121。可选的,所述边框本体1120突出于承载部1121所述靠近所述显示屏111的一侧,即,边框本体1120与承载部1121形成台阶槽,所述显示屏111设置于台阶槽内。可以理解的,由于台阶槽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显示屏111往侧边框112的周缘方向窜动,从而起到了限位作用。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1311可以抵接于边框本体1120背离所述背盖113的端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限位部1311不遮挡显示屏111。
请进一步参照图8。图8为图6所示的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背盖113包括盖板本体1130、及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1130的配合部1131。所述配合部1131相较于所述盖板本体1130更邻近于所述显示屏111,且配合部1131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321更邻近于所述显示屏111。所述配合部1131远离所述盖板本体1130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边框本体1120。所述配合部1131具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部1321收容于所述限位槽,且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
具体而言,所述配合部1131与所述盖板本体1130弯折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1321收容于限位槽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二限位部1321在所述配合部113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配合部1131所在的区域内,即,通过配合部1131和第二限位部1321的配合关系,可以限定所述主机110往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311方向窜动。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311与所述侧边框112的配合关系,主机110则可以固定于所述壳体130中。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120可以包括电池121。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连接器150。所述第一连接器150用于电连接所述功能组件120与所述主机110。当所述功能组件120与所述主机110电连接时,所述电池121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150对所述主机110充电。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可以增加主机110的续航能力。
需说明的是,上述通过第一连接器150实现的功能组件120与主机110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是有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电连接。
其中,所谓的有线电连接是指第一连接器150包括但不仅限于为POGO PIN(弹簧顶针)、I/O(Input/Output)插接口等可插接的物理性电连接。其连接类型可以仅实现功能组件120给主机110充电的功能,也可以是实现充电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主机110与功能组件120间的数据传输功能。可以理解的,有线电连接有利于主机110和功能组件120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其中,所谓的无线电连接是主机110与功能组件120间是非接触式的非物理性电连接。这里的无线电连接可以是无线充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是两者共存。可以理解的,无线电连接使得主机110与功能组件120间的连接更便捷、更灵活。
进一步的,其中,无线充电的形式可以是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场耦合式或者无线电波式。举例来说明,功能组件12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充电发射线圈,主机110的内部也相应的设置充电接收线圈。当主机110靠近功能组件120后,即充电发射线圈与充电接收线圈两者靠近,充电发射线圈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充电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功能组件120转移到主机110中,进而实现电池121给主机110充电。
进一步的,其中,无线通信连接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分别在主机110和功能组件120中设置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来建立通信连接,进行实现主机110与功能组件120的数据交互。
综上所述,第一连接器150的可行实施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实现有线电连接,也可以是实现无线电连接。第一连接器150可以是公端,也可以是母端。第一连接器150可以集成于功能组件120中,即第一连接器150固连于功能组件120。第一连接器150也可是单独的部件,即独立于主机110与功能组件120之外。由于相关的可行实施方式的组合例较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本申请对上述第一连接器150的各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12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22、电量监测模块123、及指示灯组件124。所述处理器122均与所述电量监测模块123、及所述指示灯组件124电连接。所述电量监测模块123用于获取所述电池121的电量信息,并产生电量监测信号。所述处理器122响应于所述电量监测信号,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指示灯组件124的显示状态。
具体的,所谓的控制所述指示灯组件124的显示状态是指,指示灯组件124所呈现的状态会随电池121的电量变化而变化。举例来示例性说明,当电池121的电量为70%时,电量监测模块123会获取当前电量的电量信息,进而产生电量监测信号,并发送到处理器122。处理器122根据接收到电量监测信号,进而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指示灯组件124。指示灯组件124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进而呈现出与70%电量相对于的显示状态。可以理解的,这里的70%电量仅是示例性电量,也可以是其它百分比电量,比如10%、30%、55%、89%、95%等,此处不一一例举。
上述的指示灯组件124的显示状态可实现形式有多种,包括但不仅限于指示灯组件124的明暗程度、指示灯组件124的当前发光区域占总发光区域的百分比(以下简称为发光百分比)、指示灯组件124的颜色变化等。明暗程度是指指示灯组件124的明暗程度会随着电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当电量由100%降低到0%过程中,指示灯组件124的显示亮度也由最高亮度降低到最低亮度。发光百分比是指指示灯组件124的发光区域会随着电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当电量由100%降低到0%过程中,指示灯组件124的发光区域也由最大发光区域降低到最小发光区域(即指示灯组件124所在区域全部发光降低到指示灯组件124所在区域全部不发光)。颜色变化是指指示灯组件124的发光颜色会随着电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当电量由100%降低到0%过程中,指示灯组件124的发光颜色也由100%电量对应的颜色变化到0%电量对应的颜色。
可以理解的,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指示灯组件124的显示状态可以随电池121电量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用户可以随时了解电池121的电量信息,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充电。
需说明的是,以上描述的是一些与指示灯组件124相关的可能性示例,当然,也存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都应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由于可行的实施方式较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本申请对相关特征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11至图12。图11为本申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12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22。所述电子设备10还包括触控组件160。所述处理器122均与所述触控组件160、及主机110电连接。所述触控组件160用于感测触摸操作,并产生触摸信号。所述处理器122响应于所述触摸信号,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主机110执行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功能。
需说明的是,触控组件160可以设置于壳体130的任意一侧,仅需满足触控组件160电连接于处理器122即可,具体可根据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以触控组件160设置于前壳131所在位置处进行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处理器122与主机110电连接,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一连接器150来实现,请参照图9及其相关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当触控组件160感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后,触控组件160会产生触摸信号,并发送给处理器122。处理器122根据接收到的触摸信号,进而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给主机110。主机11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进行执行与触摸操作对应的功能。比如说,当用户在触控组件160上滑动时,主机110当前所显示的图标相应的切换到下一个图标。
可以理解的,可通过触控组件160来控制主机110,更便捷于用户对主机110进行操作。比如说,主机110的显示屏111为触摸屏,若用户在主机110上直接点击相应的图标进行触摸操作,其手指会遮挡住屏幕的一部分区域,进而可能产生误操作的现象。而且,进一步的,在触控组件160上进行触摸操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长期剐蹭屏幕而对屏幕造成的划伤。
请参照图13至图14。图13为本申请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的主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10包括侧边框112、扬声器115、及防水膜116。所述侧边框112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音孔1123。所述扬声器115对应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设置。所述侧边框112具有平衡孔1124。所述防水膜116贴附于所述侧边框112的内壁,且覆盖于所述平衡孔1124。
可选的,所述主机110具有防水功能,可以理解的,具有防水功能的主机110的密封程度较高。进一步的,当扬声器115工作时,由于扬声器115内部器件的振动,会使得主机110内部压力增高。而主机110的密封程度较高,内部较高的压力不能得以释放,进而可能会对主机110内的各器件造成不利影响。当设置有平衡孔1124及防水膜116后,则可以使得主机110内外的压力实现平衡,也就是说,内部的压力可以释放出来,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水。
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在水汽的状态下,水颗粒非常细小,根据毛细运动的原理,可以顺利渗透到毛细管到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子之间互相“拉扯抗衡”),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使透汽膜有了防水的功能。
需说明的是,防水膜116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EPTFE)。所述防水膜116也可以对应平衡孔1124贴附于所述侧边框112的外壁,且所述平衡孔1124可以设置于主机110的任意一侧,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请进一步参照图15。图15为图6所示的结构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30具有第二出音孔133。所述第二出音孔133对应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设置。所述平衡孔1124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设置于侧边框112的同一侧。所述侧边框112设置有平衡孔1124和第一出音孔112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对应的壳体130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出音孔133对应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设置,则有利于声音传播出来。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孔1124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位于侧边框112的同一侧,且所述侧边框112设置有平衡孔1124和第一出音孔112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对应的壳体130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换句话说,所述平衡孔1124与所述第一出音孔1123所在处的侧边框112,与所述第二出音孔133所在处的壳体130之间形成间隙,如此设置,有利于使得平衡孔1124得以通过第二出音孔133与外界连通,进而实现压力平衡功能。
请参照图16至图18。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的充电座的A向视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系统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系统1。所述电子系统1包括充电座20和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10。所述充电座20具有容纳槽220。所述容纳槽220用于收容所述电子设备10。所述容纳槽220底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器210。当所述电子设备10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20时。所述充电座20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210对所述电子设备10充电。
可以理解的,第二连接器210设置于容纳槽220的底部,有利于电子设备10在重力作用下更稳固的连接于第二连接器210。
进一步的,充电座20中可以设置有电池121。当使用充电座20为电子设备10充电时,所述电池121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210,所述第二连接器210电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10,进而实现充电功能。可以理解的,由于受电子设备10体积的限制,本身配备的电池的容电量小,续航能力差。可以理解的,充电座20可以随身携带,可以便于用户在任意情景下使用充电座20为电子设备10充电,比如,外出旅游、乘坐交通工具等情景下,都可以及时的为电子设备10充电,进而给用户带来了便利。
需说明的是,充电座20可通过第二连接器210电连接于电子设备10,其中,所述的电连接可以是有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电连接。
其中,所谓的有线电连接是指第二连接器210包括但不仅限于为POGO PIN(弹簧顶针)、I/O(Input/Output)插接口等可插接的物理性电连接。其连接类型可以仅实现充电座20给电子设备10充电的功能,也可以是实现充电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电子设备10与充电座20间的数据传输功能。可以理解的,有线电连接有利于电子设备10和充电座20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其中,所谓的无线电连接是电子设备10与充电座20间是非接触式的非物理性电连接。这里的无线电连接可以是无线充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是两者共存。可以理解的,无线电连接使得电子设备10与充电座20间的连接更便捷、更灵活。
进一步的,其中,无线充电的形式可以是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场耦合式或者无线电波式。举例来说明,充电座2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充电发射线圈,电子设备10的内部也相应的设置充电接收线圈。当电子设备10装入充电座20后,充电发射线圈与充电接收线圈两者靠近,充电发射线圈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充电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充电座20转移到电子设备10中,进而实现电池121给电子设备10充电。
进一步的,其中,无线通信连接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分别在电子设备10和充电座20中设置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来建立通信连接,进行实现电子设备10与充电座20的数据交互。
综上所述,第二连接器210的可行实施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实现有线电连接,也可以是实现无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210可以是公端,也可以是母端。第二连接器210可以集成于充电座20中,即第二连接器210固连于充电座20。第二连接器210也可是单独的部件,即独立于电子设备10与充电座20之外。由于相关的可行实施方式的组合例较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本申请对上述第二连接器210的各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不做限定。
请结合图5参照图19。图19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10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器117。所述第三连接器117穿设于所述背盖113。所述背盖113远离所述显示屏111的一侧具有收容槽1132。所述收容槽1132用于收容所述第三连接器117。
可以理解的,主机11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器117与其它电子设备电连接,比如,主机11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器117进行充电,通过第三连接器117与其它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等,如此设置可以丰富主机110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使得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使用主机110。
需说明的是,其中所述的电连接可以是有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电连接。具体的,请参照上述第一连接器150和第二连接器210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器117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132内,使得用户佩戴所述手表时,不会触碰到所述第三连接器117。
请进一步参照图20。图20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10还可以包括磁性件118。所述磁性件118设置于背盖113靠近所述显示屏111的一侧。所述磁性件118紧邻所述第三连接器117设置。所述磁性件118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背胶、点胶等形式连接于所述背盖113上。
可以理解的,当使用同样具有磁性件的充电线的连接于所述主机110时,充电线则可以快速定位并连接到所述第三连接器117,而且,通过磁性件118的吸附作用,还可以使得充电线与所述主机110的连接更加牢固。
请参照图21。图21为本申请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10可以包括承载体114。侧边框112的一侧具有台阶孔1122。所述承载体114通过所述台阶孔1122穿设于所述侧边框112,且抵接于所述台阶孔1122的侧壁。可选的,所述承载体11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侧边框112。所述承载体114可以用于承载电话卡、存储卡,从而合理利用了空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显示功能的主机、功能组件、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连接于所述后壳,所述壳体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所述主机设置于所述贯穿孔的所在位置处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还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功能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相连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后壳包括第二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相连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固定所述主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背盖、侧边框、及显示屏,所述侧边框连接于所述背盖的周缘以形成开口,所述显示屏收容于所述开口,所述侧边框包括边框本体、及自所述边框本体的内侧壁弯折延伸的承载部,所述显示屏承载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背盖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边框本体背离所述背盖的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包括盖板本体、及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相较于所述盖板本体更邻近于所述显示屏,且配合部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更邻近于所述显示屏,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边框本体,所述配合部具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部收容于所述限位槽,且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电池,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电连接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主机,当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主机电连接时,所述电池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所述主机充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处理器、电量监测模块、及指示灯组件,所述处理器均与所述电量监测模块、及所述指示灯组件电连接,所述电量监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电量信息,并产生电量监测信号,所述处理器响应于所述电量监测信号,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指示灯组件的显示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还包括处理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控组件,所述处理器均与所述触控组件、及主机电连接,所述触控组件用于感测触摸操作,并产生触摸信号,所述处理器响应于所述触摸信号,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主机执行所述触摸操作对应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侧边框、扬声器、及防水膜,所述侧边框的一侧具有第一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对应所述第一出音孔设置,所述侧边框具有平衡孔,所述防水膜贴附于所述侧边框的内壁,且覆盖于所述平衡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对应所述第一出音孔设置,所述平衡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设置于侧边框的同一侧,所述侧边框设置有平衡孔和第一出音孔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出音孔对应的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10.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系统包括充电座、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充电座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容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容纳槽底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当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时,所述充电座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CN202010015295.5A 2020-01-07 2020-01-07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Pending CN111246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5295.5A CN111246694A (zh) 2020-01-07 2020-01-07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5295.5A CN111246694A (zh) 2020-01-07 2020-01-07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694A true CN111246694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77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5295.5A Pending CN111246694A (zh) 2020-01-07 2020-01-07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669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243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1489366A (zh) * 2008-12-19 2009-07-22 上海广茂达灯光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防水外壳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82449A (zh) * 2011-02-18 2014-02-12 索泰拉无线公司 用于患者监护的模块化手腕佩戴式处理器
CN10447028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防尘网组件及采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4635290U (zh) * 2015-03-19 2015-09-16 杭州攻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运动手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243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1489366A (zh) * 2008-12-19 2009-07-22 上海广茂达灯光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防水外壳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82449A (zh) * 2011-02-18 2014-02-12 索泰拉无线公司 用于患者监护的模块化手腕佩戴式处理器
CN10447028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防尘网组件及采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4635290U (zh) * 2015-03-19 2015-09-16 杭州攻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运动手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2032B2 (en) Multi-laye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79806B (zh) 包括防水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7436627B (zh) 具有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EP383067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airing with stylus pen and method thereof
US10528006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band
KR20210045668A (ko) 전자 펜을 포함하는 멀티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KR20190006596A (ko) 부수적인 기능들을 가진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관련 방법
KR102476127B1 (ko) 전자 장치와 연결된 스타일러스 펜과 연관된 정보를 출력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US11553068B2 (en) Contac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TW201637376A (zh) 具有可替換功能單元的模組化穿戴式智慧帶
US1130761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stylus pen and method thereof
US119407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peaker structure
EP40872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46694A (zh) 可拆卸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CN111198600A (zh) 壳体组件
CN114070342A (zh) 卡托固定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215932590U (zh) 输入装置
CN105656091A (zh) 具有充电功能的保护壳及电子装置结构
CN21281223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652499U (zh) 背夹
CN208548929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184322A (zh) 可拆卸式手表及电子系统
CN205986225U (zh) 智能手表充电座
CN212208285U (zh) 电子设备配件
CN111064265A (zh) 电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