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1129B -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1129B
CN111161129B CN201911167082.8A CN201911167082A CN111161129B CN 111161129 B CN111161129 B CN 111161129B CN 201911167082 A CN201911167082 A CN 201911167082A CN 111161129 B CN111161129 B CN 111161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view
instruction
section
coordin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670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1129A (zh
Inventor
薛冠衡
马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Oushennuo Yunshang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Oceano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Oushennuo Yunshang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Oceano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Oushennuo Yunshang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Oceano Cer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Oushennuo Yuns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670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1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1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1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1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1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08Projecting images onto non-planar surfaces, e.g. geodetic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生成物体的剖面图;S102:对剖面图上每个点添加垂直于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S1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指令将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三维视图中,并对剖面轮廓的每个点添加垂直于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本发明能够通过在物体剖面图上添加纵向坐标的方式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从而使用户能够直观的理解物体的三维结构,无需用户切换视图即可确认物体设计后的效果,从而防止用户分散注意力和降低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尤其涉及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建筑或室内设计方案来说,一般会采用三个简单的二维视图来表达一个实物的立体结构。这些二维视图包括:顶面视图、侧面视图、正面视图。每个视图画面分别展示了一个实物的不同角度。
用户通过软件界面在顶面视图、侧面视图、正面视图中多次切换实现对一个实物结构进行多次修改编辑,从而得到期望的结果。
但是,由于三视图是独立分开的,用户需要同时理解实物的三个不同角度的结构才能对物体的整个结构做出整体了解,导致用户忽略了三个不同角度之间所存在的关键结构联系,不能直观理解整个三维立体结构。
且,由于三视图的操作界面孤立分开,用户为了完整修改一个实体结构,需要在顶视图、侧视图、正视图的功能界面之间频繁切换操作,非常繁琐,使用户难以专注于自身的设计意图,大大降低了设计效率,容易出现设计错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能够通过在物体剖面图上添加纵向坐标的方式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从而使用户能够直观的理解物体的三维结构,无需用户切换视图即可确认物体设计后的效果,从而防止用户分散注意力和降低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所述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坐标生成所述物体的剖面图;S102:对所述剖面图上每个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视图;S1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所述三维视图中,并对所述剖面轮廓的每个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
进一步地,所述剖面图对应的剖切方向与所述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步骤之后还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修改指令和点击指令,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与所述三维视图中与所述点击指令对应的对象进行修改。
进一步地,所述修改指令包括颜色或材质修改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所述第二预设纵向坐标相同。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所述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包括:通信电路、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通信电路、存储器耦合连接;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传输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下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S2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坐标生成所述物体的剖面图;S202:对所述剖面图上每个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视图;S2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所述三维视图中,并对所述剖面轮廓的每个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
进一步地,所述剖面图的剖切方向与所述剖面轮廓的剖切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修改指令和点击指令,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与所述三维视图中与所述点击指令对应的对象进行修改。
进一步地,所述修改指令包括颜色或材质修改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所述第二预设纵向坐标相同。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在物体剖面图上添加纵向坐标的方式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从而使用户能够直观的理解物体的三维结构,无需用户切换视图即可确认物体设计后的效果,从而防止用户分散注意力和降低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
图6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加入角线模型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加入角线模型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
图8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执行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7,其中,图1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图6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加入角线模型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中吊顶加入角线模型一实施例的三维视图。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作详细说明。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生成物体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物体的剖面为物体三视图中的其中一个视图方向的剖面,其中,剖切位置和剖切方向可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平面绘制窗口内的工具绘制物体的平面图并输入该平面图中物体上每个点的坐标。根据该平面图获取物体在各个剖面上的顶点的坐标。用于绘制物体的工具包括:矩形、圆形、直线、辅助线、圆角工具等。通过设置绘制出来的点、线、面组成所需设计的物体剖面的所有顶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生成物体的剖面及获取各个顶点的坐标。还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物体剖面图片、照片等其他表示物体形状的物体生成物体图像,根据该图像生成剖面图并通过用户输入或读取图像的方式获取各顶点的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的设备可以为云平台、电脑以及其他能够现实物体的剖面图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执行相应操作的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执行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的设备可以为云平台,物体为吊顶,用户进入编辑界面,通过平面绘制窗口绘制吊顶的平面图,云平台通过该平面图获取吊顶在某一侧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该坐标生成吊顶的剖面图。
S102:对剖面图上每个点添加垂直于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可以为一个固定的纵向坐标数值,还可以为用户在形成剖面图后输入的数值,其中,每个顶点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剖面图的设备生成三维视图后自动调节该三维视图的显示方式和显示画面,该显示画面以用户能够查看物体的纵向部分为准。其中,用户也可根据需求调节该三维视图的显示方式和显示画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物体为吊顶,设备为云平台,云平台在吊顶的剖面图的顶点坐标数值上增加了一个固定的纵向坐标数值,从而在纵向方向上生成了一系列新的多边形。用户在画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三维视图结果。
S1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指令将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三维视图中,并对剖面轮廓的每个点添加垂直于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角线模型是利用第三方建模软件制作,例如:3DMax,数据格式为行业标准Wavefront公司提出的OBJ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可接收用户通过键盘输入、鼠标点击以及点击触摸屏等方式输入的指令,根据该指令确认角线模型需要添加到三维视图中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剖面图的对应剖切方向与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方向相同,且剖面图对应的剖切位置和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位置也相应。
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备也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该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第二预设纵向坐标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第二预设纵向坐标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坐标和第二预设坐标可以为设备自动创建的,数值大小固定的常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坐标和第二预设坐标也可以为设备根据平面图或物体三维模型获取的物体垂直于该剖面方向上的坐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物体为吊顶,设备为云平台,角线模型为石膏线条,云平台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从左侧产品库中拖出石膏线条的角线模型,并将该角线模型移入吊顶的三维视图中,云平台会实时计算该角线模型剖面轮廓的所有顶点在二维空间上的坐标数值,然后对每个顶点坐标数值增加一个固定的纵向坐标数值,从而在纵向方向上生成了属于角线模型的新多边形。用户在云平台显示的画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个吊顶加入石膏线条后的立体三维视图。
当向物体的三维视图中添加角线模型后,还可以继续对该三维视图进行进一步修改。具体步骤如下:
接收用户输入的修改指令和点击指令,根据修改指令对与三维视图中与点击指令对应的对象进行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修改指令可以为颜色或材质修改指令。
在其他实施例中,修改指令还可以为三维视图中顶点坐标的修改指令、三维视图的透明度修改指令等修改三维视图的造型结构、尺寸、颜色以及显示画面的指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物体为吊顶,设备为云平台,云平台接收用户在左侧产品库中输入的颜色或材质产品修改指令,根据用户输入的点击指令确定三维视图中需要修改的目标物体时,云平台根据颜色或材质产品修改指令读取到用户选择的颜色和材质的数据,然后修改物体多边形面上的颜色数值,达到修改颜色或材质的效果。
在对物体的三维视图编辑、修改完成后,执行该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的设备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保存或放弃编辑结果,并根据用户的退出指令退出三维视图的编辑界面。
以上方法在二维视图模式基础上通过变换立体顶点渲染技术,在二维坐标系中增加了一个纵向维度,从而生成物体的三维视图,生成方式简单,且减少了设备的计算量和降低了对设备的性能需求。
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在物体剖面图上添加纵向坐标的方式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从而使用户能够直观的理解物体的三维结构,无需用户切换视图即可确认物体设计后的效果,从而防止用户分散注意力和降低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请参阅图8、图9,图8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9为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执行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包括:通信电路、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处理器与通信电路、存储器耦合连接;通信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传输给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根据该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下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
S2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生成所述物体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物体的剖面为物体三视图中的其中一个视图方向的剖面,其中,剖切位置和剖切方向可根据用户需求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进入编辑界面,通过平面绘制窗口内的工具绘制物体的平面图并输入该平面图中物体上每个点的坐标。处理器根据该平面图获取物体在各个剖面上的顶点的坐标。用于绘制物体的工具包括:矩形、圆形、直线、辅助线、圆角工具等。通过设置绘制出来的点、线、面组成所需设计的物体剖面的所有顶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也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物体的三维模型生成物体的剖面及获取各个顶点的坐标。还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物体剖面图片、照片等其他表示物体形状的物体生成物体图像,根据该图像生成剖面图并通过用户输入或读取图像的方式获取各顶点的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可以为云平台、电脑以及其他能够现实物体的剖面图并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执行相应操作的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为云平台,物体为吊顶,用户通过平面绘制窗口绘制吊顶的平面图,云平台通过该平面图获取吊顶在某一侧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该坐标生成吊顶的剖面图。
S202:对剖面图上每个点添加垂直于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可以为一个固定的纵向坐标数值,还可以为用户在形成剖面图后输入的数值,其中,每个顶点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显示剖面图的设备生成三维视图后自动调节该三维视图的显示方式和显示画面,该显示画面以用户能够查看物体的纵向部分为准。其中,用户也可根据需求调节该三维视图的显示方式和显示画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物体为吊顶,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为云平台,处理器在吊顶的剖面图的顶点坐标数值上增加了一个固定的纵向坐标数值,从而在纵向方向上生成了一系列新的多边形。用户在画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三维视图结果。
S2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指令将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三维视图中,并对剖面轮廓的每个点添加垂直于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角线模型是利用第三方建模软件制作,例如:3DMax,数据格式为行业标准Wavefront公司提出的OBJ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可通过通信电路接收用户通过键盘输入、鼠标点击以及点击触摸屏等方式输入的指令,根据该指令确认角线模型需要添加到三维视图中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剖面图的对应剖切方向与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方向相同,且剖面图对应的剖切位置和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位置也相应。
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也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确定该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第二预设纵向坐标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第二预设纵向坐标也可以不同。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坐标和第二预设坐标可以为处理器自动创建的,数值大小固定的常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坐标和第二预设坐标也可以为设备根据平面图或物体三维模型获取的物体垂直于该剖面方向上的坐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物体为吊顶,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为云平台,角线模型为石膏线条,云平台的处理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从左侧产品库中拖出石膏线条的角线模型,并将该角线模型移入吊顶的三维视图中,处理器会实时计算该角线模型剖面轮廓的所有顶点在二维空间上的坐标数值,然后对每个顶点坐标数值增加一个固定的纵向坐标数值,从而在纵向方向上生成了属于角线模型的新多边形。用户在云平台显示的画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个吊顶加入石膏线条后的立体三维视图。
当向物体的三维视图中添加角线模型后,还可以继续对该三维视图进行进一步修改。具体步骤如下:
接收用户输入的修改指令和点击指令,根据修改指令对与三维视图中与点击指令对应的对象进行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修改指令可以为颜色或材质修改指令。
在其他实施例中,修改指令还可以为三维视图中顶点坐标的修改指令、三维视图的透明度修改指令等修改三维视图的造型结构、尺寸、颜色以及显示画面的指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物体为吊顶,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为云平台,云平台接收用户在左侧产品库中输入的颜色或材质产品修改指令,根据用户输入的点击指令确定三维视图中需要修改的目标物体时,处理器根据颜色或材质产品修改指令读取到用户选择的颜色和材质的数据,然后修改物体多边形面上的颜色数值,达到修改颜色或材质的效果。
在对物体的三维视图编辑、修改完成后,执行该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的设备根据用户输入的指令保存或放弃编辑结果,并根据用户的退出指令退出三维视图的编辑界面。
本实施例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在二维视图模式基础上通过变换立体顶点渲染技术,在二维坐标系中增加了一个纵向维度,从而生成物体的三维视图,生成方式简单,且减少了设备的计算量和降低了对设备的性能需求。
有益效果:本发明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能够通过在物体剖面图上添加纵向坐标的方式形成物体的三维视图,从而使用户能够直观的理解物体的三维结构,无需用户切换视图即可确认物体设计后的效果,从而防止用户分散注意力和降低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坐标生成所述物体的剖面图,其中,所述坐标为平面图中物体的坐标,所述物体为吊顶;
S102:对所述剖面图上每个顶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视图;
S1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所述三维视图中,并对所述剖面轮廓的每个顶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所述剖面图对应的剖切方向与所述剖面轮廓对应的剖切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修改指令和点击指令,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与所述三维视图中与所述点击指令对应的对象进行修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指令包括颜色或材质修改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所述第二预设纵向坐标相同。
6.一种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包括:通信电路、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通信电路、存储器耦合连接;
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下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
S201:获取物体的剖面上每个顶点的坐标,根据所述坐标生成所述物体的剖面图,其中,所述坐标为平面图中物体的坐标,所述物体为吊顶;
S202:对所述剖面图上每个顶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图的第一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的三维视图;
S203:接收输入的角线模型和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角线模型的剖面轮廓添加到所述三维视图中,并对所述剖面轮廓的每个顶点添加垂直于所述剖面轮廓的第二预设纵向坐标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剖面图的剖切方向与所述剖面轮廓的剖切方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所述物体设计后的三维视图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修改指令和点击指令,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与所述三维视图中与所述点击指令对应的对象进行修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改指令包括颜色或材质修改指令。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纵向坐标与所述第二预设纵向坐标相同。
CN201911167082.8A 2019-11-25 2019-11-25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Active CN111161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082.8A CN111161129B (zh) 2019-11-25 2019-11-25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67082.8A CN111161129B (zh) 2019-11-25 2019-11-25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1129A CN111161129A (zh) 2020-05-15
CN111161129B true CN111161129B (zh) 2021-05-25

Family

ID=7055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67082.8A Active CN111161129B (zh) 2019-11-25 2019-11-25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1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0158A (zh) * 2020-12-23 2021-03-26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装设计中的台面预览体生成方法和台面设计系统
CN112802198A (zh) * 2020-12-25 2021-05-14 佛山欧神诺云商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图像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终端以及存储装置
CN112950664B (zh) * 2021-03-31 2023-04-07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滑动剖面的目标物定位和标注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241A (zh) * 2008-04-17 2008-10-15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立体像对的一种三维建筑物快速建模方法
CN101308583B (zh) * 2008-07-16 2010-07-14 永凯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视图的曲面体线框模型重建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41780B (zh) * 2008-11-05 2012-01-11 武汉大学 三维网格模型的剖切方法
US8650005B2 (en) * 2011-04-07 2014-02-11 Dolphin Imaging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maxillofacial surgical simulation and planning
CN103327357A (zh) * 2012-03-19 2013-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三维画面呈现方法及装置
KR101932537B1 (ko) * 2013-01-08 2019-03-15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3차원 전자지도상에 촬영영상을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03590B (zh) * 2015-11-25 2017-06-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带属性三维矿体的块体模型切割生成二维剖面图的方法
CN105787226B (zh) * 2016-05-11 2018-11-20 上海理工大学 四边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参数化模型重建
CN106296783B (zh) * 2016-07-28 2019-01-11 众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空间全局3d视图和全景图片的空间展示方法
CN106485642B (zh) * 2016-09-30 2019-05-24 北京交通大学 在三维网格模型中嵌入可见水印的方法
CN108182699B (zh) * 2017-12-28 2019-11-08 北京天睿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图像局部变形的三维配准方法
CN109242903B (zh) * 2018-09-07 2020-08-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三维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85914B (zh) * 2018-11-06 2021-02-05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基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剖切轮廓自动补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1129A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1129B (zh) 二维图像的立体交互设计方法、系统
US7346408B2 (en) Two-dimensional graphics for incorpora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10664628B2 (en) Interactive surface alignment
KR101591427B1 (ko) 3차원 지형 영상 가시화에서의 적응형 렌더링 방법
JPH05342310A (ja) 線要素データの3次元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JP3744039B2 (ja) 透視図作成支援方法
JPH08194840A (ja) 図形入出力装置
CN109863467B (zh) 虚拟现实输入的系统、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210023671A (ko) 2d 이미지를 활용하여 3d 컨텐츠의 텍스처를 생성하는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영상 처리 장치
CN105630378A (zh) 基于双触摸屏的三维虚拟场景设计装配系统及方法
US11074747B2 (en) Computer-aided techniques for designing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KR101568403B1 (ko) 스케치 커튼 월 그리드 생성 방법
CN115861547A (zh) 一种基于投影的模型表面样条线生成方法
JP2011107889A (ja) 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設計支援装置
JPH0636013A (ja) 地形データの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247398B2 (ja) 表示調整装置、表示調整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H02150968A (ja) 3次元カーソル制御装置
CN117576359B (zh) 基于Unity网页平台的3D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Sinenko et al. Visualization of process maps for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works
US20230267696A1 (en) Responsive Video Canvas Generation
US11893314B2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a 3D object by using a virtual 3D grid and hand drawn sketches
US20220100929A1 (en) Multi surface patterning driven by curve(s)
Shijie et al. A cutting remesh method based on barycentric coordinates for 2D triangulation mesh
KR20220161445A (ko) 3d 기하구조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033710A (ja) 非透視投影の設計方法及び設計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