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2717A -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2717A
CN111062717A CN201911265215.5A CN201911265215A CN111062717A CN 111062717 A CN111062717 A CN 111062717A CN 201911265215 A CN201911265215 A CN 201911265215A CN 111062717 A CN111062717 A CN 111062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digital asset
terminal
signatur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52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2717B (zh
Inventor
李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pay Pay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52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62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62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2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2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2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5Use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4Payment circuits
    • G06Q20/06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 G06Q20/065Private payment circuits, e.g. involving electronic currency used among participants of a common payment scheme using e-cas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6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 G06Q20/367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involving electronic purses or money saf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6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 G06Q20/367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involving electronic purses or money safes
    • G06Q20/3676Balancing accou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采用本申请,可提高针对交易业务的执行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资产转移(可以称为线上资产转移)。其中,线上资产转移方式通常是由交易双方的终端设备中安装的转移类型应用所提供的,具体为,线上资产转移方式是通过转移交易双方分别在该转移类型应用中的数字资产得以实现。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A向用户B执行资产转移业务时,用户A可以通过所持的终端设备以互联网的方式向用户B的终端设备转移相应数量的数字资产,以完成与用户B之间的资产转移业务。但是,此间过程中,若用户A所持的终端设备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用户A的终端设备向用户B的终端设备转移对应数量的数字资产失败。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难以保证针对数字资产的转移成功率。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提高数据转移的成功率。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交易同步信息是由转移终端根据接收终端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所生成的;订单业务信息为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转移目标数字资产的依据信息;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从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货币载体;
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将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包括:
转移终端离线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转移终端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转移终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
接收终端离线获取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
接收终端从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接收终端将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其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还包括:
圈存响应模块,用于若转移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响应针对圈存账户的圈存操作,获取圈存操作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圈存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大于或等于目标数字资产的资产量;
圈存获取模块,用于从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圈存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签名;圈存签名为根据交易管理后台的私钥所得到的签名;
圈存添加模块,用于通过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圈存签名进行验证,当对圈存签名验证成功时,将圈存数字资产添加至圈存账户中。
其中,获取模块,还用于:
对接收终端所展示的第一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订单业务信息;
则,数据转移处理装置,还用于:
根据交易同步信息生成第二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用于指示接收终端通过扫描操作获取交易同步信息。
其中,第一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订单编号,获取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
第一签名单元,用于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和目标数字资产进行签名,得到订单签名;
封装单元,用于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目标数字资产以及订单签名进行封装,得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其中,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包含圈存账户对应的圈存签名;第二生成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订单编号、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转移终端的终端标识、目标数字资产以及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标识,确定为与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要素信息;
第二签名单元,用于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得到要素签名;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确定为交易同步信息;交易同步信息中的订单签名、圈存签名和要素签名用于指示交易管理后台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接收终端的公钥;
加密子单元,用于通过接收终端的公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进行加密,得到交易同步信息。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交易同步信息是由转移终端根据接收终端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所生成的;订单业务信息为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转移目标数字资产的依据信息;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载体获取模块,用于从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货币载体;
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将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其中,载体获取模块,还用于:
基于接收终端的私钥对交易同步信息进行解密,得到交易同步信息中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其中,交易同步信息还包括交易要素信息和要素签名;交易要素信息是由转移终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和转移终端的终端本地信息所得到的;要素签名为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所得到的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包括转移终端对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数据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订单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还包括交易管理后台对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圈存签名;
发送模块,还用于:
将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在对要素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订单签名或圈存签名验证失败时,修正交易管理后台所配置的系统数据。
其中,数据转移处理终端,还包括:
签名获取模块,用于从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交易管理后台对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圈存签名;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圈存签名的签名合法性进行验证;
存储模块,用于当验证出圈存签名具备签名合法性时,确定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具备资产合法性,存储交易同步信息。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通过转移终端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由此可见,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在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实现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交易业务,因此,提高了针对交易业务的执行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针对圈存签名的验签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处理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线交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对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不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它的价值被肯定,使它能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不局限在网络游戏中。其价值既不锚定某种大宗商品,也不锚定某种法定货币;价值锚定黄金的数字货币,是一种以黄金重量命名的电子货币形式;价值锚定法定货币的数字货币,又被称为稳定币。
数字货币表达式:即数字货币的数字形式,也是数值货币价值的载体;数字货币价值转移是通过传递数字货币表达式和其所有者的签名。
非对称加密:是一种密钥的保密方法。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简称私钥)。公钥与私钥是一对密钥对,如果用公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是使用了非对称加密领域的技术实现,用于鉴别数字信息的方法。一套数字签名通常定义两种互补的运算,一个用于签名,另一个用于验证。数字签名,就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信息的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有效证明。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服务器100、终端设备200a以及终端设备200b。终端设备200a与终端设备200b在离线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业务交易。其中,终端设备200a与终端设备200b在离线情况下是指,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均处于离线状态的情况(即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都未联网),或者,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中任一方处于离线状态的情况(即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中任意一方未联网)下。在终端200a与终端200b在离线情况下完成某个交易业务之后,当服务器100与终端200a之间联网时,服务器100与终端200a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可以进行终端200a在离线情况下所完成的交易业务的在线同步;当服务器100与终端200b之间联网时,服务器100与终端200b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可以进行终端200b在离线情况下所完成的交易业务的在线同步。离线执行交易业务和执行在线同步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下述图2对应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线数据处理的场景示意图。终端设备200a中可以安装钱包应用x,终端设备200b中可以安装钱包应用200y。其中,钱包应用x和钱包应用y为不同用户账号对应的同一应用,该同一应用可以是支付类软件。以下过程均以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为执行主体完成对应的业务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实质上是终端设备通过所安装的钱包应用(包括钱包应用x和钱包应用y)完成对应的业务操作。
此处,可以将终端设备200a中的钱包应用x对应的用户称之为付款方,将终端设备200b中的钱包应用y对应的用户称之为收款方。下述过程中,终端应用200a和终端应用200b均为离线状态(即未联网状态)。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200b的终端页面116a中包括菜单栏“离线收款码”和菜单栏“扫一扫”,终端设备200b可以响应收款方针对终端页面116a中的菜单栏“离线收款码”的点击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双击操作或者长按操作等,对此不作限制),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1a。终端页面101a中显示有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收款方可以在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中输入自己想要从付款方处收取的资金的金额。终端设备200b可以响应收款方针对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的输入操作,获取收款方在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中所输入的金额,此处以终端设备200b在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中输入的金额为20为例。当收款方在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中输入金额完毕时,终端设备200b可以响应收款方针对终端页面101a中的“确认”按钮117a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2a。终端页面102a中包括离线收款码m1,该离线收款码m1是通过交易金额(即上述收款方在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中所输入的金额)、钱包应用y的公钥、交易单号(钱包应用y自动生成)以及钱包应用y的钱包标识(收款方在注册钱包应用y时,系统所生成的钱包应用y的唯一标识)所生成的。上述系统可以理解为是钱包应用(包括钱包应用x和钱包应用y)的后台服务器。收款方可以将终端页面102a中的离线收款码m1提供给付款方。同理,终端设备200a的终端页面103a中也包括菜单栏“离线收款码”和菜单栏“扫一扫”,终端设备200a可以响应付款方针对终端页面103a中的菜单栏“扫一扫”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4a。终端页面104a中包括扫码框。付款方可以使用终端设备200a的终端页面104a中的扫码框扫描终端页面102a中的离线收款码m1,通过该扫描操作,终端设备200a可以获取到离线收款码m1中包含的交易金额(收款方在交易金额输入框118a中输入的)、钱包应用y的公钥、交易单号以及钱包应用y的钱包标识。
接着,终端设备200a可以执行步骤框105a中的各个步骤:步骤a是指终端设备200a可以记录下此次交易的交易要素并在本地存储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该交易要素可以包括交易单号、钱包应用x的钱包标识(付款在注册钱包应用x时,系统所生成的钱包应用x的唯一标识)、钱包应用y的钱包标识、圈存数字货币标识以及交易金额。此处,需要对圈存数字货币标识进行解释:本方案主要描述的是离线交易的方式,在进行离线交易之前,需要付款方预先在钱包应用x的圈存账户中圈存(圈存的过程需要终端设备200a为在线状态,即联网状态,因此,也叫在线圈存)一部分资金,并且,付款方在离线交易时所支付的资金的金额不能大于所圈存的资金的金额。圈存是指付款方将银行户头(例如银行卡)或者是钱包应用x的钱包余额中的钱直接圈存(存入)至钱包应用x中,可以理解为是将钱圈存至钱包应用x所在的终端设备200a中。在钱包应用x中圈存的资金可以称之为数字货币,例如,圈存有1块钱指圈存有1个数字货币。实质上,在钱包应用(例如钱包应用x和钱包应用y)中的(包括钱包应用的钱包余额中的以及圈存账户中的)资金都可以称之为数字货币,因为,当资金被转入到钱包应用时,被转入的资金是以钱包应用所签发的数字货币(可以理解为是钱包应用所发行的一种货币)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真实的金钱存在。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圈存数字货币标识即是指付款方在对数字货币圈存成功时,系统自动生成的付款方所圈存的数字货币在系统中的唯一标识。步骤b是指终端设备200a可以生成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可以将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称之为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该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为钱包应用x中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的载体,可以将该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理解为是付款方支付收款方此次交易金额的凭证。步骤c是指终端设备200a可以用钱包应用x的私钥对上述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进行签名,得到该交易要素的签名,可以将对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的签名称之为要素签名。步骤d是指终端设备200a可以用钱包应用y的公钥(该公钥为终端设备200a使用上述终端页面104a中的扫码框扫描离线收款码m1后所获取到的)对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进行加密。终端设备200a可以通过加密后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生成离线付款码m2,如终端页面106a所示。实际上,步骤框105a中的各个步骤都是在终端设备200a的后台完成的,也就是说,在付款方的视角,当使用终端页面104a中的扫码框扫描离线收款码m1之后,终端设备200a会从终端页面104a直接跳转显示为终端页面106a。
之后,付款方可以将终端页面106a中的离线付款码m2提供给收款方。终端设备200b可以响应收款方针对终端页面107a中的菜单栏“扫一扫”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为终端页面108a,终端页面108a中显示有扫码框。收款方可以使用终端设备200b的终端页面108a中的扫码框扫描终端页面106a中的离线付款码m2,通过该扫描操作,终端设备200b可以获取到被加密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接着,终端设备200b可以执行步骤框109a中的各个步骤:步骤e是指终端设备200b可以使用钱包应用y的私钥对获取到的被加密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进行解密,从而得到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终端设备200b也会记录交易要素,终端设备200b所记录的交易要素可以与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相同,也可以不同。终端设备200b可以通过自己所记录的交易要素对所获取到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进行对比,该对比包括对比交易订单是否相同以及交易金额是否相同等。步骤f是指,终端设备200b可以从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中获取到系统对钱包应用x的圈存账户中所圈存的数字货币的机构签名(即系统签名,也就是图2中的数字货币签名),终端设备200b可以使用系统的公钥对该机构签名进行验证。步骤g是指,当终端设备200b对该机构签名验证通过时,终端设备200b可以在本地存储获取到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表明此次与终端设备200b之间的(实际上是钱包应用x与钱包应用y之间的)离线交易成功,至此,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之间的此次离线交易过程结束。
接下来是在在线同步的过程,终端设备200a和终端设备200b均会进行在线同步的过程。其中,对于终端设备200a的在线同步是指,当终端设备200a处于在线状态(即联网状态)时,如步骤h所示,终端设备200a会将自己所记录的交易要素发送至(同步至)服务器100(即系统的后台服务器,可以理解为就是系统),服务器100会根据终端设备200a所发送的交易要素对钱包应用x中的数字货币进行更新,更新结果为结果110a。结果110a表示:终端设备200a中的钱包应用x本来圈存账户余额(即圈存的数字货币的数量)为100(如终端页面112a所示),由于终端设备200a与终端设备200b进行了离线交易,终端设备200a中的钱包应用x给了终端设备200b中的钱包应用y 20个数字货币,因此,在线同步时,系统会将钱包应用x的圈存账户中的余额减去20,还剩80(如终端页面113a所示)。实际上,当终端设备200a生成上述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之后,终端设备200a中的圈存账户中的余额就已经从100变为了80,但是这是为了不让付款方将已经进行过离线交易的数字货币再用于其他的交易所作的手段,实质上,终端设备200a在与终端设备200b进行离线交易之后,钱包应用x中用于支付给钱包应用y的20个数字货币依旧在钱包应用x中,但是这20个数字货币已经不能再使用,可以理解为,当钱包应用x与钱包应用y完成离线交易之后,该20个数字货币已经在钱包应用x中被冻结。当终端设备200a在联网状态时,通过服务器100执行了在线同步的过程,该20个数字货币才真正从钱包应用x的圈存账户中清除。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设备200a在与终端设备200b进行离线交易之后,且终端设备200b还未执行在线同步的过程时,终端设备200b还并未真正获取到了终端设备200a向其支付的20个数字货币,当终端设备200b完成在线同步之后,终端设备2000b中的钱包应用y才真正得到了钱包应用x向其支付的20个数字货币。换句话说,在终端设备200b还未进行在线同步时,收款方还不能通过终端设备200b中的钱包应用y使用钱包应用x向其支付的20个数字货币。如步骤j所示,终端设备200b可以将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发送给服务器100,服务器100可以对获取到的终端设备200a所记录的交易要素、要素签名以及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进行验证(具体验证过程请参见下述步骤S106),进而向终端设备200b中的钱包应用y下发20个数字货币,即对钱包应用y的账户余额进行更新,更新结果为结果111a。结果111a是指,原本在终端设备200a与终端设备200b进行离线交易之前,钱包应用y的钱包余额为0个数字货币(如终端页面115a所示),当终端设备200a与终端设备200b进行离线交易,并且终端设备200b执行了在线同步之后,钱包应用y中的余额变为了20个数字货币(如终端页面114a所示)。
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当需要进行转账的双方(例如两个终端)均处于离线状态,或者是需要进行转账的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处于离线状态时,该双方仍然能进行相互转账。即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支持双离线支付方式,并且,该双离线的支付方式是通过软件执行的,并不会对执行离线支付交易的终端设备的硬件构造有所限定,拓宽了离线支付的实现场景。
请参见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转移终端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的离线交易(具体为离线支付交易)方法,不对执行离线交易业务的转移终端或者是接收终端的硬件结构造成限定。具体为,可以在支付类型软件中添加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离线支付方法相关的离线支付功能,或者是在支付类型软件中增加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离线支付方法相关的离线支付插件。因此,上述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即进行离线交易的双方的终端设备)均可以安装该支付类型软件,并且,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均已经被添加有上述离线支付功能或者离线支付插件。例如,上述图2中的钱包应用x可以作为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钱包应用y可以作为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实际上,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为同一个软件,但是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与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对应于不同的用户账号,换句话说,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与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对应于同一个后台服务器,该后台服务器为支付系统对应的服务器,即运营该支付类型软件的机构(就是支付系统)的后台服务器。可以将在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中所注册的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称之为付款方,可以将在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中所注册的用户账号对应的用户称之为收款方。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此处的收款方和付款方其实是相对的,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相互进行转账(即离线支付),因此,当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进行转账,那么,转移终端对应的用户就为付款方,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就为收款方,反之,当接收终端向转移终端进行转账,那么,转移终端对应的用户就为收款方,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就为付款方。在本申请,以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进行转账为例进行说明,即以转移终端对应的用户为付款方,以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为收款方为例进行说明。当接收终端需要向转移终端进行转账时,原理相同。另外,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实质上是通过其分别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所执行的,因此,所涉及到的数据转移(例如转账所涉及到的资金的转移)也是针对其分别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的(例如可以体现在支付类型软件中的账户余额的增减)。可以理解的是,若是需要进行安全加固,也可以使用终端设备(包括上述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所配置的硬件来进行安全加固,例如,通过终端设备中所配置的硬件来管理上述支付类型软件(例如上述图2中的钱包应用x和钱包应用y)的证书公钥以及证书私钥,以保全支付类型软件的证书公钥以及证书私钥的安全性。
在进行离线支付交易之前,还需要转移终端进行在线圈存,即需要转移终端在联网状态下完成圈存。其中,圈存原本是指消费者将银行户头中的钱直接圈存(存入)IC卡上,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可以刷卡消费,而在本申请中,即是指付款方将银行户头或者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中的软件账户余额中的部分或者全部钱圈存至该支付类型软件的圈存账户中,可以理解为,是付款方将钱圈存在支付类型软件所在的转移终端中,后续,可以通过转移终端进行消费。其中,可以将在支付类型软件中的钱称之为数字货币,例如,可以将支付类型软件中的软件账户余额中的钱或者是圈存账户中的钱称之为数字货币。因为,当钱被转入到支付类型软件中时,被转入的钱是以支付类型软件所签发的数字货币(可以理解为是支付类型软件所发行的一种货币)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真实的金钱存在。因此,上述圈存可以指付款方对数字货币进行圈存。本申请中,只需要付款方进行在线圈存,不需要收款方进行在线圈存。
具体为,若转移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转移终端可以响应针对圈存账户的圈存操作,获取圈存操作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圈存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大于或等于目标数字资产的资产量;从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圈存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签名;圈存签名为根据交易管理后台的私钥所得到的签名;通过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圈存签名进行验证,当对圈存签名验证成功时,将圈存数字资产添加至圈存账户中:
若转移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即联网状态中,非离线),转移终端可以响应付款方针对圈存账户对应的圈存操作,获取该圈存操作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例如,可以在支付类型应用中设置一个“圈存”按钮,当付款方点击该“圈存”按钮时,转移终端可以在终端页面中输出圈存框,该圈存框中还包括一个输入框,付款方可以在该输入框中输入需要圈存的数字货币的数量(即圈存金额),一个数字货币可以对应于一块钱,因此,圈存20块钱相当于圈存20个数字货币。上述圈存框中还可以包括一个“确认”按钮,转移终端可以响应付款方针对圈存框中的“确认”按钮的点击操作,获取付款方在圈存框的输入框中输入的圈存金额。上述付款方针对“圈存”按钮的点击的操作、付款方在圈存框的输入框中输入圈存金额的操作以及付款方针对圈存框中的“确认”按钮的点击的操作,均可以称之为上述付款方针对圈存账户的圈存操作。转移终端可以根据上述圈存操作生成圈存请求,该圈存请求中携带付款方输入的圈存余额。转移终端可以将该圈存请求发送给交易管理后台(即上述支付系统,也可以称之为机构或者运营商),交易管理后台可以根据该圈存请求生成付款方所圈存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载体。其中,数字资产即是数字货币,数字资产载体又可以称之为数字资产表达式、数字货币表达式或者数字货币载体。因此,可以将付款方所圈存的数字货币称之为圈存数字资产,可以将圈存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载体称之为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该圈存数字资产载体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下述表1:
Figure BDA0002312605630000161
表1
如表1所示,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可以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ID(标识):该ID为一串字符串,该ID是交易管理后台为付款方圈存的数字货币所生成在交易管理后台中的唯一标识,通过该唯一标识可以在交易管理后台中唯一识别付款方所圈存的数字货币。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面值:该面值为无符号数字,该面值可以使用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来表示,该面值是交易管理后台根据获取到的圈存请求中的圈存金额所生成的。例如,若圈存金额为20元,则该面值可以是2000,表示人民币的2000分。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机构编号:该机构编号为一串字符串,该机构编号可以根据业务指定,该机构编号为圈存数字货币的运营机构(即上述交易管理后台)编号。第四个组成部分是机构签名:该机构签名即是上述圈存签名,该机构签名可以是交易管理后台通过自己的私钥对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即上述第一个组成部分ID、第二个组成部分面值和第三个组成部分机构编号)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若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还包括其他交易信息,则对应的该机构签名也包含对其他交易信息的签名部分,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表中所描述的纳入签名的域包含并不限于以上所列出的“域”,是指机构签名不仅仅可以对上述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签名得到,还有可能会包含其他的组成部分,这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决定,一个组成部分代表一个“域”。该机构签名生成之后,那么圈存数字资产的机构签名就确定了,不会再改变了,即纳入该机构签名的“域”不变。
交易管理后台可以将生成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发送给转移终端,转移终端可以从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到圈存签名(即上述机构签名),转移终端可以通过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该圈存签名进行验证,验证的过程即是对圈存签名进行验签的过程。此处,对圈存签名的具体验签过程可以是:转移终端可以使用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该圈存签名进行解密,得到一个哈希值,假设该哈希值为哈希值1。接着,转移终端可以计算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的第一个组成部分ID、第二个组成部分面值和第三个组成部分机构编号(若圈存签名不止对这三个组成部分签名得到,还包括对其他交易信息签名得到,则此处也包括此其他交易信息)的哈希值,假设该哈希值为哈希值2。转移终端可以对比哈希值1和哈希值2,当对比出哈希值1和哈希值2相同时,表明转移终端对上述圈存签名验证成功,当对比出哈希值1和哈希值2不相同时,表明转移终端对上述圈存签名验证失败。若转移终端对上述圈存签名验证成功,表明转移终端获取到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是合法的,则转移终端可以在圈存账户中添加自己所圈存的圈存数字资产。由于圈存数字资产载体是圈存数字资产的载体,若转移终端获取到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并验证出该圈存数字资产载体是合法的,则表明转移终端获取到交易管理后台为其颁发(签发)的圈存数字资产,换句话说,也就是转移终端从交易管理后台处获取到了圈存数字资产,具体表现在,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的圈存账户中的圈存余额对应增加了圈存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即圈存金额)。转移终端会在本地存储所获取到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在一个时间点,一个圈存账户对应有一个圈存数字资产载体。
当转移终端已经在线圈存完成,则后续即使转移终端在断网(即离线,未联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接收终端进行离线支付交易。可以将上述支付类型软件称之为钱包,可以将该钱包理解为是承载在终端设备中的钱包,因此,可以将上述转移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称之为付款方钱包,将上述接收终端所安装的支付类型软件称之为收款方钱包。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转移终端的公钥和私钥是指付款方钱包的公钥和私钥,所描述的接收终端的公钥和私钥是指收款方钱包的公钥和私钥。当付款方注册付款方钱包时,付款方钱包会对应有一个交易管理后台为其生成的在交易管理后台中的唯一标识,可以将该标识称之为付款方钱包ID。同理,当收款方注册收款方钱包时,收款方钱包会对应有一个交易管理后台为其生成的在交易管理后台中的唯一标识,可以将该标识称之为收款方钱包ID。下述为离线支付交易具体过程,期间,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均处于离线(即断网)状态,或者,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中可以有任意一方处于离线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主要是为离线的用户所提供的一种离线支付交易方式,实际上,双方均处于在线状态,也可以使用本方案所提供的方法,无论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是否处于离线状态,通过本申请所提用的方式进行支付交易的过程都与下述相同,只是在线同步(针对支付交易的在线同步)的时间不同。举个例子,若接收终端处于离线状态,并与转移终端完成了离线支付交易,那么,只有等到接收终端联网(即处于在线状态)时,接收终端才能通过与交易管理后台之间的通信完成在线同步。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并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与转移终端完成了离线支付交易,那么,由于接收终端处于在线状态,因此转移终端立马就能通过与交易管理后台之间的通信完成在线同步。
转移终端可以主动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该订单业务信息可以包含收款方钱包的公钥、收款方钱包ID、交易金额以及订单编号。其中,订单业务信息中的交易金额可以是收款方通过接收终端所录入的,例如上述图2中付款方在终端页面101a中所录入的交易金额20。订单编号是收款方通过接收终端发起离线交易(例如上述图2中收款方针对终端页面116a中的菜单栏“离线收款码”的点击操作以及针对终端页面101a中的“确认”按钮117a的点击操作可以表明收款方发起了离线交易)时,收款方钱包自动生成的。这里对接收终端如何向转移终端提供订单业务信息进行说明,接收终端可以对上述订单业务信息进行编码,若采用二维码编码方式,则接收终端对上述订单业务信息进行编码之后,可以生成一个二维码(例如上述图2中的离线收款码m1),可以将该二维码称之为收款码(可以将该收款码称之为第一标识码)。付款方可以将接收终端所生成的收款码展示给收款方,收款方可以通过转移终端的收款方钱包中的“扫一扫”功能扫描该收款码(例如通过上述图2中的终端页面104a中的扫码框扫描),通过该次扫描,转移终端即可获取到上述订单业务信息。其中,接收终端对订单业务信息的编码方式不局限于二维码编码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编码方式,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决定。转移终端可以从所获取到的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交易金额,根据该交易金额得到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即需要向接收终端支付的数字货币)。举个例子,若交易金额为20块钱,一块钱对应于一个数字货币,则目标数字资产的资产量为20,可以将交易金额理解为就是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就是交易金额。该目标数字资产是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即在离线支付交易过程中,转移终端只能使用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并且,目标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必须要小于或者等于圈存账户中的圈存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即离线交易的交易金额不能大于圈存账户中的圈存余额。其中,上述交易金额也可以是付款方通过转移终端所录入的,例如,在付款方使用转移终端扫描了接收终端中的收款码之后,转移终端可以输出一个输入框,转移终端可以获取到付款方在该输入框中所录入的金额作为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交易金额。
步骤S102,转移终端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具体的,转移终端可以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订单编号,获取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和目标数字资产进行签名,得到订单签名;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目标数字资产以及订单签名进行封装,得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转移终端可以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到订单编号,转移终端可以在本地获取到圈存账户中的圈存数字资产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转移终端在本地记录的如上述表1所描述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转移终端可以使用付款方钱包的私钥对上述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以及目标数字资产进行签名,得到订单签名。转移终端可以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目标数字资产(即交易金额)以及订单签名进行组合封装,得到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该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即是上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下述表2:
组成部分 说明
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 表达式的整体,包含机构签名
载体交易要素 包含并不限于,本次交易单号、交易金额
签名 本钱包私钥签名
表2
如表2所示,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即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为完整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如上述表1所描述的表达式),该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包括交易管理后台对付款方钱包的圈存账户中的圈存数字资产的签名(即机构签名,也就是表1中的第四个组成部分机构签名)。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载体交易要素,该载体交易要素可以包括订单编号和目标数字资产(即交易金额),载体交易要素中还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添加其他交易信息,对此不作限制。第三个组成部分是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签名为通过付款方钱包的私钥,对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以及载体交易要素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该签名即是上述订单签名。当转移终端生成该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之后,付款方钱包的圈存账户中的圈存余额也会对应减少,即在圈存账户中扣除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金额,因此,已经用于支付交易的目标数字资产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的交易业务中。
步骤S103,转移终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
具体的,转移终端还可以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将订单编号、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转移终端的终端标识、目标数字资产以及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标识,确定为与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要素信息;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得到要素签名;将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确定为交易同步信息:
转移终端还可以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该终端标识实质上是收款方钱包ID,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转移终端的终端标识实质上是付款方钱包ID。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标识即是上述表1所描述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的第一组成部分ID。转移终端可以将上述订单编号、收款方钱包ID、付款方钱包ID、目标数字资产(即交易金额)以及数字资产标识,作为与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要素信息(简称交易要素),并将该交易要素信息在本地记录下来。可选的,转移终端也可以在交易要素信息中不记录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标识,而是记录完整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其中,转移终端所需要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为交易管理后台预先就已经规定好的,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规定转移终端中的付款方钱包需要记录哪些交易要素信息,对此不作限制。转移终端可以通过付款方钱包的私钥对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得到要素签名。
转移终端可以将上述自己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该交易要素信息的签名(即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作为交易同步信息。该交易同步信息是需要给到接收终端的,接收终端可以根据该交易同步信息完成此次离线支付交易。转移终端可以使用收款方钱包的公钥(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到的)对上述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该交易要素信息的签名(即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进行加密,将加密之后的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该交易要素信息的签名(即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作为交易同步信息。其中,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还用于后续当转移终端在联网状态时,与交易管理后台完成此次离线支付交易的在线同步。具体为,转移终端可以将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发送给交易管理后台,使得交易管理后台可以记录此次离线支付交易的交易信息,以完成交易信息的更新。
步骤S104,接收终端获取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
具体的,收款方可以通过接收终端主动获取转移终端向其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提供交易同步信息的方式可以与接收终端向转移终端提供订单业务信息的方式相同,即转移终端可以对交易同步信息进行编码,若编码方式为二维码编码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编码方式),则转移终端对交易同步信息进行编码之后,可以得到交易同步信息对应的一个二维码,可以将该二维码称之为付款码(例如上述图2中的离线付款码m2),可以将该付款码称之为第二标识码。付款方可以将转移终端生成的付款码展示给收款方,收款方可以通过接收终端中的“扫一扫”功能扫描该付款码,从而得到被收款方钱包的公钥进行加密的交易同步信息。
步骤S105,接收终端从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具体的,接收终端可以通过收款方钱包的私钥对获取到的加密的交易同步信息进行解密,从而得到交易同步信息中的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该交易要素信息对应的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实际上,接收终端自己也会记录此次交易的交易要素信息,接收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可以与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通常接收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中也会包括订单编号、交易金额、付款方钱包ID和收款方钱包ID等信息,因此,接收终端可以对获取到的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与自己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进行对比,对比结果需要是转移终端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中的订单编号、交易金额、付款方钱包ID和收款方钱包ID与自己所记录的交易要素信息中的订单编号、交易金额、付款方钱包ID和收款方钱包ID相同。接收终端还可以从获取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的机构签名(即交易管理后台对付款方钱包的圈存账户中的圈存数字资产的签名,也就是圈存签名),接收终端可以使用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该圈存签名进行验签(即验证该圈存签名的签名合法性),验签成功之后,表明该圈存签名具备签名合法性,则进一步可以表明转移终端中的圈存数字资产具备资产合法性。因此,接收终端可以在本地存储所获取到的交易同步信息,至此,此次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离线支付交易结束,即此次付款方钱包与收款方钱包之间的离线支付交易成功完成。后续,接收终端可以通过所记录的交易同步信息在交易管理后台处作在线同步。
请参见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针对圈存签名的验签的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接收终端可以通过收款方钱包的私钥100c对获取到的交易同步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接着,接收终端可以从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中获取到圈存签名以及圈存数据,此处,圈存数据是指圈存签名所签名的数据,例如,圈存数据可以包括上述表1中的第一组成部分ID、第二组成部分面值和第三组成部分机构签名。接收终端可以通过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101c对圈存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哈希值1。接收终端可以计算圈存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得到哈希值2。接收终端可以对比哈希值1和哈希值2,当接收终端对比出哈希值1和哈希值2相同时,则表明对圈存签名验签成功,认可此次交易,存储交易同步信息,当接收终端对比出哈希值1和哈希值2不相同时,则表明对圈存签名验签不成功,不认可此次交易,丢弃交易同步信息。
步骤S106,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接收终端将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具体的,当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即处于联网状态)时,接收终端可以将本地所记录的交易同步信息中的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给交易管理后台。交易管理后台可以从获取到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到订单签名(例如上述表2中的签名),交易管理后台可以从获取到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到圈存签名。交易管理后台可以分别对要素签名、订单签名(即付款方签名)以及圈存签名(即机构签名)进行验签(验签的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描述的方式),验签均通过,表明此次交易成功。若存在验签不通过,则表明需要对交易管理后台的安全性进行维护(例如检测是否被攻击等)或者是需要对交易管理后台的数据进行更新(例如各个钱包的公钥是否有变动等),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是交易管理后台需要对所配置的系统数据(即后台数据)进行修正(即更新或者更改),包括修正存在漏洞或者病毒的系统数据以及修正系统数据中过期的数据(例如已经变更的钱包的公钥)。实际上,不论交易管理后台对上述要素签名、订单签名(即付款方签名)以及圈存签名(即机构签名)的验签是否通过,交易管理后台都会将目标数字资产签发给接收终端(即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即接收终端中的收款方钱包会收到交易管理后台向其签发的目标数字资产。当接收终端中的收款方钱包收到交易管理后台向其签发的目标数字资产时,表明接收终端的在线同步过程执行完毕,之后,接收终端可以通过获取到的交易管理后台向其签发的目标数字资产进行其他支付交易。
本申请通过转移终端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由此可见,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在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实现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交易业务,因此,提高了针对交易业务的执行成功率。
其中,上述数字货币(即数字资产)还可以是游戏应用中的虚拟资产,例如游戏金币。上述转移终端和接收终端均可以安装游戏类型应用(该游戏类型应用对应于上述支付类型软件),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游戏金币的离线赠送的应用场景中。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处理的场景示意图。如图5所示,接收终端200b中安装了竞赛游戏1,转移终端200a中安装了竞赛游戏2。接收终端200a和转移终端200b均可以处于离线状态(即断网状态)。此处,竞赛游戏1和竞赛游戏2即为上述游戏类型应用,竞赛游戏1和竞赛游戏2为不同用户账号对应的同一游戏类型应用。可以将接收终端200b中所安装的竞赛游戏1对应的用户称之为玩家1,将转移终端200a中所安装的竞赛游戏2对应的用户称之为玩家2。此处大致描述转移终端200a如何向接收终端200b转移游戏金币,此间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钱包应用x向钱包应用y转移目标数字货币的过程。接收终端200b的终端页面100e中包括菜单栏“离线赠送游戏金币”和菜单栏“扫一扫”。接收终端200b可以响应玩家1针对终端页面100e中的菜单栏“离线赠送游戏金币”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1e。接收终端200b可以响应玩家1针对终端页面101e中的“确认”按钮103e的点击操作,获取到玩家1在终端页面101e的输入框109e中输入的金币数量(此处以100个为例),并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2e,终端页面102e中包括二维码w1(对应于图2中的离线收款码m1)。同样,转移终端200a的终端页面104e中包括菜单栏“离线赠送游戏金币”和菜单栏“扫一扫”。转移终端200a可以响应玩家2针对终端页面104e中的菜单栏“扫一扫”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5e。玩家2可以使用转移终端200a的终端页面105e中的扫码框扫描终端102e中的二维码w1,扫描成功之后,转移终端200a可以从终端页面105e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6e,终端页面106e中包括二维码w2(对应于图2中的离线付款码m2)。接收终端200b可以响应玩家1针对终端页面107e(等同于上述终端页面100e)中的菜单栏“扫一扫”的点击操作,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08e。当玩家1通过接收终端200b的终端页面108e中的扫码框成功扫描终端页面106e中的二维码w2时,终端设备200b可以从终端页面108e跳转显示到终端页面110e。终端页面110e中包括提示框111e,提示框111e中的提示信息可以是“已成功获取到100个游戏金币!”,表明转移终端200b成功离线获取到了接收终端200a所赠送的100个游戏金币,此次离线赠送游戏金币的交易结束。
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付款方钱包发送圈存请求到运营机构;
具体的,付款方向运营机构(即上述交易管理后台)发送圈存请求,以向付款方请求在圈存账户中圈存数字货币。该圈存请求中携带圈存金额。
步骤S202,运营机构生成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
具体的,运营机构根据接收到的圈存请求生成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该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中存在上述圈存金额。具体的,运营机构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钥对需要圈存的数字货币进行签名,得到圈存数字货币的签名,并通过该签名以及圈存金额生成上述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其中,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的具体内容也可以参见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表1所描述的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203,运营机构发送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到付款方钱包;
具体的,运营机构将生成的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发送给付款方钱包。
步骤S204,付款方钱包验机构签名;
具体的,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中包括运营机构使用自己的私钥对圈存数字货币进行加密得到的机构签名,付款方钱包中固化有运营机构的公钥,付款方钱包可以通过所固化的运营机构的公钥对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中的机构签名进行验证。
步骤S205,付款方钱包校验圈存余额;
具体的,当付款方钱包对圈存数字货币表达式中的机构签名验证成功时,付款方钱包可以校验圈存金额,并在圈存账户中的圈存余额中对应增加所圈存的圈存金额。到此,付款方钱包即完成了在线圈存,当付款方钱包处于离线状态时,也可以通过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进行,使用圈存账户中的圈存数字货币进行离线交易(例如离线支付交易)。
步骤S206,付款方钱包生成生成支付数字货币表达式并存储;
具体的,当付款方钱包需要向收款方钱包支付数字货币,并且,获取到了付款方钱包的订单业务信息时,付款方钱包可以根据该订单业务信息以及圈存账户生成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即上述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并存储该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表2。
步骤S207,付款方钱包发送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到收款方钱包;
具体的,付款方钱包发送所生成的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到收款方钱包。
步骤S208,收款方钱包验机构签名;
具体的,收款方钱包可以通过运营机构的公钥对获取到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中的机构签名进行验证。
步骤S209,收款方钱包本地存储;
具体的,当收款方钱包对机构签名验证成功时,可以在本地存储获取到的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
步骤S2010,收款方钱包发送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交易要素以及交易要素的签名到运营机构;
具体的,收款方钱包可以将获取到的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交易要素以及交易要素的签名发送给运营机构。此处交易要素以及交易要素的签名也是付款方钱包发送给收款方钱包的。交易要素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103。
步骤S211,运营机构验机构签名、付款方签名以及要素签名;
具体的,运营机构会对获取到的机构签名、付款方签名以及要素签名进行验证。其中,机构签名和付款方签名都存在与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中。付款方签名即是上述订单签名,要素签名即是交易要素的签名。
本申请通过转移终端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由此可见,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在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实现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交易业务,因此,提高了针对交易业务的执行成功率。
请参见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线交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收款方钱包app(即应用)以及付款方钱包app均处于离线状态。步骤2.1:收款方可以向付款方提供交易信息(即上述订单业务信息),该交易信息可以包括收款方钱包ID、收款方钱包app的公钥、订单编号以及交易金额。收款方可以使用二维码编码算法得到该交易信息的一个二维码,便于付款方钱包app扫描该二维码以读取到对应的交易信息。步骤1.1:付款方可以主动获取收款方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步骤1.2:收款方可以在本地存储交易要素,该交易要素可以包含但不仅限于收款方钱包ID、付款方钱包ID、圈存数字货币ID以及交易金额,该交易要素可以用作付款方钱包app后续在线同步的信息。步骤1.3:付款方可以生成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即上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并从圈存账户的余额中扣除本次交易的金额,表明该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不能再用于其他交易。步骤1.4:付款方可以通过付款方钱包app的私钥生成交易要素的签名,该签名可以是对收款方钱包ID、付款方钱包ID、圈存数字货币ID以及交易金额的签名。步骤1.5:付款方可以使用收款方钱包app的公钥对上述记录的交易要素、交易要素的签名以及用于支付的数字货币表达式进行加密,得到一个密文。付款方可以使用二维码编码算法得到该密文的一个二维码,便于收款方钱包app扫描该二维码以读取到对应的密文。步骤2.2:收款方主动获取付款方提供的密文。步骤2.3:收款方app使用本钱包app(即收款方app)的私钥对该密文进行解密,得到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步骤2.4:收款方钱包app使用固话在钱包中的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验证支付数字货币(即付款方钱包app的圈存账户中的圈存数字货币)的机构签名(即圈存签名),验证通过,此次离线支付交易成功。步骤2.5:将获取到的付款方钱包ID、交易数字货币表达式、付款方私钥签名(即上述订单签名)以及其他交易信息(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可以增加其他交易信息)记录到本地,作为本钱包在线同步的信息。
请参见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例如转移终端)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第一生成模块12和第二生成模块13;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第一生成模块12,用于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第二生成模块13,用于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第一生成模块12和第二生成模块1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6,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还包括:圈存响应模块14、圈存获取模块15和圈存添加模块16;
圈存响应模块14,用于若转移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响应针对圈存账户的圈存操作,获取圈存操作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圈存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大于或等于目标数字资产的资产量;
圈存获取模块15,用于从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圈存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签名;圈存签名为根据交易管理后台的私钥所得到的签名;
圈存添加模块16,用于通过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圈存签名进行验证,当对圈存签名验证成功时,将圈存数字资产添加至圈存账户中。
其中,圈存响应模块14、圈存获取模块15和圈存添加模块16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还用于:
对接收终端所展示的第一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订单业务信息;
则,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还用于:
根据交易同步信息生成第二标识码;第二标识码用于指示接收终端通过扫描操作获取交易同步信息。
其中,第一生成模块12,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21、第一签名单元122和封装单元123;
第一获取单元121,用于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订单编号,获取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
第一签名单元122,用于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和目标数字资产进行签名,得到订单签名;
封装单元123,用于对圈存数字资产载体、订单编号、目标数字资产以及订单签名进行封装,得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121、第一签名单元122和封装单元1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包含圈存账户对应的圈存签名;第二生成模块13,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31、第一确定单元132、第二签名单元133和第二确定单元134;
第二获取单元131,用于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132,用于将订单编号、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转移终端的终端标识、目标数字资产以及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标识,确定为与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要素信息;
第二签名单元133,用于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得到要素签名;
第二确定单元134,用于将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确定为交易同步信息;交易同步信息中的订单签名、圈存签名和要素签名用于指示交易管理后台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其中,第二获取单元131、第一确定单元132、第二签名单元133和第二确定单元13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第二确定单元134,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1341和加密子单元1342;
第一获取子单元1341,用于从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接收终端的公钥;
加密子单元1342,用于通过接收终端的公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进行加密,得到交易同步信息。
其中,第一获取子单元1341和加密子单元134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通过转移终端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由此可见,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在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实现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交易业务,因此,提高了针对交易业务的执行成功率。
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2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例如接收终端)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2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该数据转移处理装置2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21、载体获取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
第二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交易同步信息是由转移终端根据接收终端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所生成的;订单业务信息为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转移目标数字资产的依据信息;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载体获取模块22,用于从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货币载体;
发送模块23,用于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将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21、载体获取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6,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载体获取模块2,还用于:
基于接收终端的私钥对交易同步信息进行解密,得到交易同步信息中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其中,交易同步信息还包括交易要素信息和要素签名;交易要素信息是由转移终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和转移终端的终端本地信息所得到的;要素签名为通过转移终端的私钥对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所得到的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包括转移终端对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数据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订单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还包括交易管理后台对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圈存签名;
发送模块23,还用于:
将交易要素信息、要素签名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在对要素签名、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订单签名或圈存签名验证失败时,修正交易管理后台所配置的系统数据。
其中,数据转移处理终端2,还包括:签名获取模块24、验证模块25和存储模块26;
签名获取模块24,用于从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交易管理后台对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圈存签名;
验证模块25,用于根据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圈存签名的签名合法性进行验证;
存储模块26,用于当验证出圈存签名具备签名合法性时,确定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具备资产合法性,存储交易同步信息。
其中,签名获取模块24、验证模块25和存储模块26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通过转移终端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由此可见,本申请提出的方法可以在转移终端以及接收终端未联网或者是网络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实现转移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交易业务,因此,提高了针对交易业务的执行成功率。
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1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前文图3和图6中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1000也可执行前文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的描述,以及前文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转移处理装置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数据转移处理装置1和数据转移处理装置2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和图6中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转移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程序可存储于区块链中,或者,上述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所述目标数字资产为所述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根据所述圈存账户和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根据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所述接收终端获取到所述交易同步信息时,所述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转移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响应针对所述圈存账户的圈存操作,获取所述圈存操作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所述圈存数字资产的资产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资产量;
从所述圈存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所述圈存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签名;所述圈存签名为根据交易管理后台的私钥所得到的签名;
通过所述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所述圈存签名进行验证,当对所述圈存签名验证成功时,将所述圈存数字资产添加至所述圈存账户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包括:
对所述接收终端所展示的第一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第一标识码对应的所述订单业务信息;
还包括:
根据所述交易同步信息生成第二标识码;所述第二标识码用于指示所述接收终端通过扫描操作获取所述交易同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圈存账户和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包括:
从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订单编号,获取所述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对应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
通过所述转移终端的私钥,对所述圈存数字资产载体、所述订单编号和所述目标数字资产进行签名,得到订单签名;
对所述圈存数字资产载体、所述订单编号、所述目标数字资产以及所述订单签名进行封装,得到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圈存数字资产载体包含圈存账户对应的圈存签名;所述根据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包括:
从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
将所述订单编号、所述接收终端的终端标识、所述转移终端的终端标识、所述目标数字资产以及所述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的数字资产标识,确定为与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要素信息;
通过所述转移终端的私钥,对所述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得到要素签名;
将所述交易要素信息、所述要素签名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确定为所述交易同步信息;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中的所述订单签名、所述圈存签名和所述要素签名用于指示交易管理后台为所述接收终端分配针对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交易要素信息、所述要素签名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确定为所述交易同步信息,包括:
从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中,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公钥;
通过所述接收终端的公钥,对所述交易要素信息、所述要素签名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进行加密,得到所述交易同步信息。
7.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所述交易同步信息是由所述转移终端根据所述接收终端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所生成的;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为所述转移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转移目标数字资产的依据信息;所述目标数字资产为所述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从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用于作为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货币载体;
若所述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将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所述交易管理后台根据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所述接收终端分配针对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为通过所述接收终端的公钥进行加密的交易信息;所述从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包括:
基于所述接收终端的私钥对所述交易同步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中的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同步信息还包括交易要素信息和要素签名;所述交易要素信息是由所述转移终端根据所述订单业务信息和所述转移终端的终端本地信息所得到的;所述要素签名为通过所述转移终端的私钥对所述交易要素信息进行签名所得到的签名;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包括所述转移终端对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相关联的交易数据进行签名所得到的订单签名;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还包括交易管理后台对所述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圈存签名;
所述将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所述交易管理后台根据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所述接收终端分配针对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包括:
将所述交易要素信息、所述要素签名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所述交易管理后台,以使所述交易管理后台根据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所述接收终端分配针对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在对所述要素签名、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的所述订单签名或所述圈存签名验证失败时,修正所述交易管理后台所配置的系统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中,获取交易管理后台对所述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进行签名所得到的圈存签名;
根据所述交易管理后台的公钥,对所述圈存签名的签名合法性进行验证;
当验证出所述圈存签名具备所述签名合法性时,确定所述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具备资产合法性,存储所述交易同步信息。
11.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移终端离线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所述目标数字资产为所述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所述转移终端根据所述圈存账户和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所述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所述转移终端根据所述订单业务信息以及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
所述接收终端离线获取所述转移终端所提供的所述交易同步信息;
所述接收终端从所述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所述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若所述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所述接收终端将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所述交易管理后台根据所述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所述接收终端分配针对所述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12.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终端所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根据订单业务信息确定待转移的目标数字资产;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圈存账户和目标数字资产,生成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订单业务信息以及交易数字资产载体,生成交易同步信息;在接收终端获取到交易同步信息时,交易同步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时获取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13.一种数据转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转移终端所提供的交易同步信息;交易同步信息是由转移终端根据接收终端提供的订单业务信息所生成的;订单业务信息为转移终端向接收终端转移目标数字资产的依据信息;目标数字资产为转移终端的圈存账户中的数字资产;
载体获取模块,用于从交易同步信息中,获取目标数字资产对应的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用于作为订单业务信息的凭证的交易数字货币载体;
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终端处于在线模式,则将交易数字资产载体发送至交易管理后台,以使交易管理后台根据交易数字资产载体,为接收终端分配针对目标数字资产的使用权限。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65215.5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062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5215.5A CN111062717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5215.5A CN111062717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2717A true CN111062717A (zh) 2020-04-24
CN111062717B CN111062717B (zh) 2023-11-03

Family

ID=7029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5215.5A Active CN111062717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271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790A (zh) * 2020-09-23 2021-01-1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393287A (zh) * 2021-05-07 2021-09-14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807959A (zh) * 2021-01-28 2021-12-17 刘高峰 一种防止数字资产近距离重复转移的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1542A (zh) * 2018-05-30 2018-11-3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36383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离网交易方法、系统、一种脱机钱包及终端
CN110097349A (zh) * 2018-01-29 2019-08-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58543A (zh) * 2019-07-31 2019-1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WO2019228564A2 (en) * 2019-09-11 2019-12-0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asset transf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349A (zh) * 2018-01-29 2019-08-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921542A (zh) * 2018-05-30 2018-11-3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资产的离线支付方法、付款端、收款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36383A (zh) * 2018-12-19 2019-04-16 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离网交易方法、系统、一种脱机钱包及终端
CN110458543A (zh) * 2019-07-31 2019-1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WO2019228564A2 (en) * 2019-09-11 2019-12-05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asset transf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790A (zh) * 2020-09-23 2021-01-1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232790B (zh) * 2020-09-23 2023-10-20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807959A (zh) * 2021-01-28 2021-12-17 刘高峰 一种防止数字资产近距离重复转移的方法及终端
CN113393287A (zh) * 2021-05-07 2021-09-14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2717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2546B (zh) 用于数字资产账户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0535065B2 (en) Secure payment transactions based on the public bankcard ledger
US86266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payment instruments
US20160224977A1 (en) Token check offline
US20150324764A1 (en) Enabling a User to Transact Using Cryptocurrency
CN104599408B (zh) 基于动态二维码的第三方账户自动柜员机取款方法及系统
US20120239566A1 (en) Asset storage and transfer system for electronic purses
WO2019020824A1 (en)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 IN CRYPTOMONIA BASED ON BLOCK CHAIN, INTELLIGENT CHIP CARD, AND BLOCK CHAIN AUTHENTICATION INFRASTRUCTURE
US1169418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payment device specific functions
CN109716373B (zh) 密码认证和令牌化的交易
CN101576983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支付方法和系统
Radu Implementing electronic card payment systems
WO2002039391A2 (en) Returning of change in an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CN111062717B (zh) 一种数据转移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52333A (zh) 用于可公开验证的授权的系统和方法
US20180300717A1 (en) Cryptographically secure token exchange
KR20200096400A (ko) 디지털 가상화폐를 qr(또는 bar)코드와 매칭시켜 전송하는 디지털 가상화폐의 전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O2022154789A1 (en) Token-based off-chain interaction authorization
CN112970234B (zh) 账户断言
RU2696953C1 (ru) Способ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уникального номера абонента мобильного телефона для расчетов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латежных систем
US11812260B2 (en) Secure offline mobile interactions
US20240078522A1 (en) Interaction channel balancing
Král Akceptace platebních karet na zařízeních s OS Android
GHOSH et 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PTING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IN PAYMENT NETWORKS
Wafula Muliaro et al. Enhancing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Mechanism To Provide Non-Repudiation Through Use Of Timestamps In Mobile Payment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21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2

Address after: 8 / F, Tencent building, Keji Zhongyi Road, high tech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enpay Pay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Tencent Building, No. 1 High-tech Zon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35 floors

Applicant befor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