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4519B -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4519B
CN110824519B CN201911085772.9A CN201911085772A CN110824519B CN 110824519 B CN110824519 B CN 110824519B CN 201911085772 A CN201911085772 A CN 201911085772A CN 110824519 B CN110824519 B CN 110824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network element
user
information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5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4519A (zh
Inventor
潘树国
刘力玮
高旺
乔龙雷
王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ompass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ompass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ompass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ompass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857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4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4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4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4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01S19/43Determining position using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s, e.g. kinematic positioning; using long or short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0Correct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可以在所有基准站正常运行的初始状态,生成网形唯一的基准站三角网,将基线与网元独立,采用并行技术实现多基线并行处理、多网元并行处理的双层自动快速解算策略,当控制中心添加删除基准站,或者基准站的数据连通状态发生改变时,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最新的基准站状态按照狄洛尼三角网构网准则进行重新组网,同时对比重新组网后与重新组网前的多基线和多网元信息,保留组网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多基线和多网元信息;采用该方法,用户进行作业且基准站运行状态发生变动时,能够保持最优组网,有效保证区域大气延迟内插精度,保障用户稳定高精度定位。

Description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不断完善,GNSS产品不断丰富,基准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RTK测量中,GNSS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极大拓展了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虚拟参考站技术(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为代表的基准站RTK应用最为广泛,它利用多个基准站构成一个基准站网,控制中心根据用户发送的初始位置,计算出流动站出的观测值改正数,并通过控制中心播发给流动站用户,对该地区内的用户进行实时改正。
随着基准站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受到网络可靠性和供电的稳定性限制,数据处理中心运行过程中基准站数据中断的情况无法避免,能够实时快速地进行网元自动更新将极大提升基准站网运行效率,目前基准站RTK使用的组网技术一般是一次构网,全部初始化重组网和局部更新组网。一次构网,即数据处理中心运行的初始阶段,进行组网,之后的过程中,无论基准站是否停止运行,组网的网形不变,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基线信息的连续性,但用户所在网元发生基准站停止运行时,用户定位精度大大降低;全部初始化组网,即根据基准站运行状态重新进行组网,重新组网的同时重新初始化各条基线,影响用户作业的实时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S20,用户接入到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用户上传的GGA信息中的用户概略坐标,根据所述用户概略坐标在所述狄洛尼三角网选取网元;
S30,建立大气内插模型,根据用户位置计算大气延迟改正数,根据所述大气延迟改正数将观测值播发给用户;
S40,在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时,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41,在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时,在基准站集合B={b1,b2,...,bi,bi+1,...}中,将删除的基准站bi剔除,通过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步骤4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S50,在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时,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51,在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时,在添加基准站界面完成新增基准站数据的填写,然后基准站集合B={b1,b2,...,bm,bm+1,...}中增加填写的基准站bm数据,通过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步骤5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S60,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61,判断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后,仍在运行的基准站总数,若少于3,则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原始数据;
步骤62,更新基准站运行状态,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包括:
获取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L1={l1,l2,...,lp,lp+1,...},新生成的基线信息集合L2={l1,l2,...,lq,lq+1,...},且L1≠L2,确定两者的并集L=L1∪L2,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21
为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初始化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22
为停止使用的基线信息集合,同时将L1更新为L2的数据,将L2清空;
获取原有的网元信息集合C1={c1,c2,...,cp,cp+1,...},新生成的网元信息集合C2={c1,c2,...,cq,cq+1,...},且C1≠C2,确定两者的并集为C=C1∪C2,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23
为当前新增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24
停止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同时将C1更新为C2的数据,将C2清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还包括:
S70,实时地根据已有基线及其运行状态判断当前所有基线的运行状态是否需要改变,改变需要改变运行状态的基线;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71,循环遍历所有的新生成基线,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且处于运行状态时,继续保持该状态;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但处于暂停状态时,则根据之前暂停时间进行判别是否需要初始化,并初始化需要进行的基线;
步骤72,初始化新加入基线信息集合中的基线,将基线的状态设为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线运行状态更新后,还包括:
S80,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依据构成网元的基准站号与运行状态下的基线进行匹配;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81,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将网元的状态设为运行,根据构成网元的三个基准站号,遍历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与所有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互相匹配;
步骤82,判断用户所在网元是否发生变化,若未发生变化,则用户所在网元仍为固定,用户端不受任何影响;
步骤83,若用户所在网元发生变化,用户所在网元新生成基线由初始化至固定,三条基线全部固定后,网元即为固定,播发新生成网元改正大气误差后的观测值给用户,网元未固定前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数据,网元未固定至网元固定时间约为30秒。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出现基准站上下线时,还包括:
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步骤S50至步骤S80。
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可以在所有基准站正常运行的初始状态,按照狄洛尼三角网构网准则,生成网形唯一的基准站三角网,将基线与网元独立,采用并行技术实现多基线并行处理、多网元并行处理的双层自动快速解算策略,当控制中心添加删除基准站,或者基准站的数据连通状态发生改变时,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最新的基准站状态按照狄洛尼三角网构网准则进行重新组网,同时对比重新组网后与重新组网前的多基线和多网元信息,保留组网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多基线和多网元信息;采用该方法,用户进行作业且基准站运行状态发生变动时,无需重新启动数据处理中心软件,能够保持最优组网,有效保证区域大气延迟内插精度,保障用户稳定高精度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流程图;
图2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流程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某基准站网全部运行的实例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基准站网运行过程中停用一个基准站后动态更新的基准站网实例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基准站网运行过程中再次停用一个基准站后动态更新的基准站网实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基准站网运行过程中重新启用一个基准站后动态更新的基准站网实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基准站网运行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考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S20,用户接入到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用户上传的GGA信息中的用户概略坐标,根据所述用户概略坐标在所述狄洛尼三角网选取网元。
上述步骤中,GGA是一种数据输出格式语句,比如GPS的格式语句是GPGGA,北斗的是BDGGA,一般GPGGA使用最多,是NMEA格式中使用最广的数据之一,主要用于获取用户的位置坐标。
步骤S10构建的狄洛尼三角网,就已经组成了网元。三角网中的所有最小三角形都是一个网元。选取相应网元之后,这个网元就是最佳的网元,对这个网元的大气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播发给用户,可以使用户获得最佳的定位效果。
S30,建立大气内插模型,根据用户位置计算大气延迟改正数,根据所述大气延迟改正数将观测值播发给用户。
上述步骤可以通过网络播发给用户,首先处理中心在计算机给出一个播发出去的端口,用户使用ntrip协议,输入用户名,密码,和所需要的数据类型挂载点,就能获取数据。大气延迟改正数的精确度与用户定位的效果关系密切。大气改正的精确度和选取的网元关系密切。
S40,在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时,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41,在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时,在基准站集合B={b1,b2,...,bi,bi+1,...}中,将删除的基准站bi剔除,通过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即执行步骤S10);
步骤4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上述基准站集合B={b1,b2,...,bi,bi+1,...}中,b、b2、……、bi、bi+1、……表示各个基准站。
S50,在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时,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51,在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时,在添加基准站界面完成新增基准站数据的填写,然后基准站集合B={b1,b2,...,bm,bm+1,...}中增加填写的基准站bm数据,通过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即执行步骤S10);
步骤5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S60,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61,判断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后,仍在运行的基准站总数,若少于3,则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原始数据;
步骤62,更新基准站运行状态,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可以在所有基准站正常运行的初始状态,按照狄洛尼三角网构网准则,生成网形唯一的基准站三角网,将基线与网元独立,采用并行技术实现多基线并行处理、多网元并行处理的双层自动快速解算策略,当控制中心添加删除基准站,或者基准站的数据连通状态发生改变时,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最新的基准站状态按照狄洛尼三角网构网准则进行重新组网,同时对比重新组网后与重新组网前的多基线和多网元信息,保留组网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多基线和多网元信息;采用该方法,用户进行作业且基准站运行状态发生变动时,无需重新启动数据处理中心软件,能够保持最优组网,有效保证区域大气延迟内插精度,保障用户稳定高精度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即步骤42、步骤52、步骤62)包括:
获取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L1={l1,l2,...,lp,lp+1,...},新生成的基线信息集合L2={l1,l2,...,lq,lq+1,...},且L1≠L2,确定两者的并集L=L1∪L2,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61
为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初始化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62
为停止使用的基线信息集合,同时将L1更新为L2的数据,将L2清空;
获取原有的网元信息集合C1={c1,c2,...,cp,cp+1,...},新生成的网元信息集合C2={c1,c2,...,cq,cq+1,...},且C1≠C2,确定两者的并集为C=C1∪C2,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63
为当前新增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设置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64
停止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同时将C1更新为C2的数据,将C2清空。
上述基线信息集合L1={l1,l2,...,lp,lp+1,...}中,l1,l2,...,lp,lp+1,...表示各个基线信息。上述网元信息集合C1={c1,c2,...,cp,cp+1,...}中,c1,c2,...,cp,cp+1,...表示各个网元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还包括:
S70,实时地根据已有基线及其运行状态判断当前所有基线的运行状态是否需要改变,改变需要改变运行状态的基线;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71,循环遍历所有的新生成基线,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且处于运行状态时,继续保持该状态;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但处于暂停状态时,则根据之前暂停时间进行判别是否需要初始化,并初始化需要进行的基线;其中,暂停时间可以设置为10秒;初始化就是将基线中所有的数据都清空掉或者赋值为0,类似于重新开始,这里就是如果一个基线被暂停了10秒以上,就初始化。
步骤72,初始化新加入基线信息集合中的基线,将所初始化的基线的状态设为运行。
本实施例是步骤S40、S50、S60的关键所在;比如,步骤S40中描述,实际就是原有的所有网元中的基线和新生成的所有网元中的基线作对比,如果之前的某些基线到新生成的时候不在了,那么将这些基线暂停运行(但不是删除,因为之后基站状态发生变化,这些暂停运行的还会重新运行)。新生成的基线如果在原有的基线中不存在,那么这些基线需要初始化,然后加入到基线集合中,或者新生成的基线包含之前暂停的,那么暂停的也要重新初始化,但不需要加入到集合中了,因为已经存在。
本实施例将所初始化的基线的状态设为运行,不用将所有的基线都初始化,节省计算机计算量;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重新初始化已存在并且正在运行的基线,加快用户定位的速度和提高精度;相比一般的初始化方式是将所有的基线全部初始化,大大提高了精度和实时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线运行状态更新后,网元与基线匹配,播发改正大气后的观测值给用户,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还包括:
S80,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依据构成网元的基准站号与运行状态下的基线进行匹配;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81,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将网元的状态设为运行,根据构成网元的三个基准站号,遍历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与所有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互相匹配;
步骤82,判断用户所在网元是否发生变化,若未发生变化,则用户所在网元仍为固定,用户端不受任何影响;
步骤83,若用户所在网元发生变化,用户所在网元新生成基线由初始化至固定,三条基线全部固定后,网元即为固定,播发新生成网元改正大气误差后的观测值给用户,网元未固定前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数据,网元未固定至网元固定时间约为30秒。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出现基准站上下线时,还包括:
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步骤S50至步骤S80。
本实施例中,基准站网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由于通讯、供电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基准站上下线的情况,此时,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步骤S50至步骤S80,以上步骤在任何一个基准站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立即进行,能够实现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
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数据处理中心无需人工干预,可以用于连续运行基准站RTK部署;数据处理中心对基准站运行状态发生改变的反应迅速,能够实时进行重新组网,同时采用基线信息保留的形式,保证了用户快速高精度定位;算法结构简单,容错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也可以参考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如图3所示,所有基准站均为运行状态,所有基准站状态、基线状态和网元状态分别见下表(包括表1、表2和表3),
表1
基准站名 运行状态
A 使用
B 使用
C 使用
D 使用
E 使用
表2
基线号 连接基准站 运行状态
1 AB 运行
2 AC 运行
3 AE 运行
4 BC 运行
5 BD 运行
6 CD 运行
7 CE 运行
8 DE 运行
表3
网元号 连接基准站 连接基线 运行状态
1 ABC AB AC BC 运行
2 BDC BC BD CD 运行
3 CDE CD DE CE 运行
4 CEA AC AE CE 运行
步骤2,用户接入到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用户上传的GGA信息中的用户概略坐标,选取网元;
步骤3,建立大气内插模型,根据用户位置计算大气延迟改正数,播发给用户;
步骤4,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在基准站集合B={b1,b2,...,bi,bi+1,...}中,将删除的基准站bi剔除,重复步骤1;
步骤42,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为L1={l1,l2,...,lp,lp+1,...},新生成的基线信息集合为L2={l1,l2,...,lq,lq+1,...},且L1≠L2,两者的并集为L=L1∪L2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91
为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初始化该部分基线,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92
为停止使用的基线信息集合,同时将L1更新为L2的数据,将L2清空;
步骤43,原有的网元信息集合为C1={c1,c2,...,cp,cp+1,...},新生成的网元信息集合为C2={c1,c2,...,cq,cq+1,...},且C1≠C2,两者的并集为C=C1∪C2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93
为当前新增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94
为停止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同时将C1更新为C2的数据,将C2清空;
如图3,基准站C停止使用,更新后的基准站状态、基线状态和网元状态分别见下表(表4、表5和表6),
表4
基准站名 运行状态
A 使用
B 使用
C 暂停
D 使用
E 使用
表5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095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101
表6
网元号 连接基准站 连接基线 运行状态
1 ABC AB AC BC 暂停
2 BDC BC BD CD 暂停
3 CDE CD DE CE 暂停
4 CEA AC AE CE 暂停
5(新增) ADE AD DE AE 运行
6(新增) ABD AB BD DE 运行
步骤44,停止使用基准站A,如图4,重复步骤41,步骤42,步骤43,更新后的基准站状态、基线状态和网元状态分别见下表(表7、表8和表9),
表7
基准站名 运行状态
A 暂停
B 使用
C 暂停
D 使用
E 使用
表8
基线号 连接基准站 运行状态
1 AB 暂停
2 AC 暂停
3 AE 暂停
4 BC 暂停
5 BD 运行
6 CD 暂停
7 CE 暂停
8 DE 运行
9 AD 暂停
10(新增) BE 运行
表9
网元号 连接基准站 连接基线 运行状态
1 ABC AB AC BC 暂停
2 BDC BC BD CD 暂停
3 CDE CD DE CE 暂停
4 CEA AC AE CE 暂停
5 ADE AD DE AE 暂停
6 ABD AB BD DE 暂停
7(新增) BDE BD DE BE 运行
步骤5,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在添加基准站界面完成新增基准站数据的填写,然后基准站集合B={b1,b2,...,bm,bm+1,...}中增加填写的基准站bm数据,重复步骤1;
步骤5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即重复步骤42和步骤43的更新步骤;
如图5,重新启用基准站C,更新后的基准站状态、基线状态和网元状态分别见下表(表10、表11和表12),
表10
基准站名 运行状态
A 暂停
B 使用
C 使用
D 使用
E 使用
表11
基线号 连接基准站 运行状态
1 AB 暂停
2 AC 暂停
3 AE 暂停
4 BC 运行
5 BD 运行
6 CD 运行
7 CE 运行
8 DE 运行
9 AD 暂停
10 BE 运行
表12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121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131
步骤6,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判断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后,仍在运行的基准站总数,若少于3,则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原始数据;
步骤62,更新基准站运行状态,重复步骤42和步骤43,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如图2,基准站A重新运行,更新后的基准站状态、基线状态和网元状态分别见下表(表13、表14和表15),
表13
基准站名 运行状态
A 使用
B 使用
C 使用
D 使用
E 使用
表14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132
Figure BDA0002265358530000141
表15
网元号 连接基准站 连接基线 运行状态
1 ABC AB AC BC 运行
2 BDC BC BD CD 运行
3 CDE CD DE CE 运行
4 CEA AC AE CE 运行
5 ADE AD DE AE 暂停
6 ABD AB BD DE 暂停
7 BDE BD DE BE 暂停
8(新增) BCE BC CE BE 暂停
步骤7,实时地根据已有基线及其运行状态判断当前所有基线的运行状态是否需要改变;
步骤71,循环遍历所有的新生成基线,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且处于运行状态时,继续保持该状态;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但处于暂停状态时,则根据之前暂停时间进行判别是否需要初始化,本例中设置为10秒;
步骤72,新加入基线信息集合中的基线,需要进行初始化,然后将基线的状态设为运行;
步骤8,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依据构成网元的基准站号与运行状态下的基线进行匹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1,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将网元的状态设为运行,根据构成网元的三个基准站号,遍历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与所有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互相匹配;
步骤82,判断用户所在网元是否发生变化,未发生变化,则用户所在网元仍为固定,用户端不受任何影响;
步骤83,用户所在网元发生变化,用户所在网元新生成基线由初始化至固定,三条基线全部固定后,网元即为固定,播发新生成网元改正大气误差后的观测值给用户,网元未固定前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数据,网元未固定至网元固定时间约为30秒;
步骤9,基准站网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由于通讯、供电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基准站上下线的情况,此时,重复步骤1至步骤3,步骤5至步骤8,以上步骤在任何一个基准站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立即进行,能够实现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
至此,已通过添加删除基准站及根据基准站运行状态实时更新网元及基线信息。
图3是上述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构造的某基准站网全部运行的实例图;图4是图3基准站网运行过程中停用一个基准站后动态更新的基准站网实例图;图5是图4基准站网运行过程中再次停用一个基准站后动态更新的基准站网实例图;图6是图5基准站网运行过程中重新启用一个基准站后动态更新的基准站网实例图;图7是本实例基准站网运行过程示意图。
根据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基于对比重新组网前后的基线与网元信息,当基准站RTK服务范围内出现因基准站网络不稳定或者域内基准站故障无法正常使用等故障时,无需删除故障基准站或者重新启动基准站RTK软件,数据处理中心使用该算法能够实时更新正常运行基准站的最优网形,实现更新后网形的实时固定,进而快速连续播发给流动用户差分改正信息,有效保证区域大气延迟内插精度,从而保证基准站RTK服务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S20,用户接入到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根据用户上传的GGA信息中的用户概略坐标,根据所述用户概略坐标在所述狄洛尼三角网选取网元;
S30,建立大气内插模型,根据用户位置计算大气延迟改正数,根据所述大气延迟改正数将观测值播发给用户;
S40,在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时,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41,在用户手动删除基准站时,在基准站集合B={b1,b2,...,bi,bi+1,...}中,将删除的基准站bi剔除,通过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步骤4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S50,在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时,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51,在控制中心添加基准站时,在添加基准站界面完成新增基准站数据的填写,然后基准站集合B={b1,b2,...,bm,bm+1,...}中增加填写的基准站bm数据,通过网络RTK数据处理中心利用基准站的平面坐标,构建基础的狄洛尼三角网;
步骤52,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S60,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自动更新基准站系统的三角网,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61,判断基准站状态发生改变后,仍在运行的基准站总数,若少于3,则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原始数据;
步骤62,更新基准站运行状态,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
所述更新基线信息集合L1和网元信息集合C1包括:
获取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L1={l1,l2,...,lp,lp+1,...},新生成的基线信息集合L2={l1,l2,...,lq,lq+1,...},且L1≠L2,确定两者的并集L=L1∪L2,设置
Figure FDA0003598849310000011
为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初始化新增的基线信息集合,设置
Figure FDA0003598849310000012
为停止使用的基线信息集合,同时将L1更新为L2的数据,将L2清空;
获取原有的网元信息集合C1={c1,c2,...,cp,cp+1,...},新生成的网元信息集合C2={c1,c2,...,cq,cq+1,...},且C1≠C2,确定两者的并集为C=C1∪C2,设置
Figure FDA0003598849310000021
为当前新增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设置
Figure FDA0003598849310000022
停止使用的网元信息集合,同时将C1更新为C2的数据,将C2清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70,实时地根据已有基线及其运行状态判断当前所有基线的运行状态是否需要改变,改变需要改变运行状态的基线;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71,循环遍历所有的新生成基线,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且处于运行状态时,继续保持该状态;该基线在原有的基线信息集合中包含但处于暂停状态时,则根据之前暂停时间进行判别是否需要初始化,并初始化需要进行的基线;
步骤72,初始化新加入基线信息集合中的基线,将基线的状态设为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线运行状态更新后,还包括:
S80,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依据构成网元的基准站号与运行状态下的基线进行匹配;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81,循环遍历新生成的网元,将网元的状态设为运行,根据构成网元的三个基准站号,遍历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与所有运行状态下的基线互相匹配;
步骤82,判断用户所在网元是否发生变化,若未发生变化,则用户所在网元仍为固定,用户端不受任何影响;
步骤83,若用户所在网元发生变化,用户所在网元新生成基线由初始化至固定,三条基线全部固定后,网元即为固定,播发新生成网元改正大气误差后的观测值给用户,网元未固定前播发用户所在位置距离最近的基准站数据,网元未固定至网元固定时间约为30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现基准站上下线时,还包括:
重复步骤S10至步骤S30,步骤S50至步骤S80。
CN201911085772.9A 2019-11-08 2019-11-08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Active CN110824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5772.9A CN110824519B (zh) 2019-11-08 2019-11-08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5772.9A CN110824519B (zh) 2019-11-08 2019-11-08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519A CN110824519A (zh) 2020-02-21
CN110824519B true CN110824519B (zh) 2022-09-02

Family

ID=69553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5772.9A Active CN110824519B (zh) 2019-11-08 2019-11-08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4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8540B (zh) * 2020-09-30 2022-07-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网络基站的多模多频载波相位定位方法
CN113848569B (zh) * 2021-11-30 2022-02-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基准站的定位校验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1839B (zh) * 2010-02-14 2015-01-21 天宝导航有限公司 使用区域增强消息的gnss信号处理
CN104680008B (zh) * 2015-02-12 2017-09-26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多参考站的网络rtk区域大气误差建模方法
CN107703525B (zh) * 2016-08-08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rtk基准站网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97126B (zh) * 2017-09-26 2021-02-02 东南大学 基于星型网络的bds/gps广播式网络rtk算法
CN109541542B (zh) * 2018-10-25 2020-12-29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基准站组网解算方法、系统和基准站组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4519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6695B (zh) 基于广播的网格化差分数据播发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08346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network RTK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
WO2017071650A1 (zh) 移动网络中的定位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
JP6735823B2 (ja)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測位方法、サーバ、基地局、モバイル端末、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824519B (zh) 应用于基准站网系统的网元实时自动更新方法
CN109870714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传输装置、定位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KR101787332B1 (ko) 미래의 내비게이션 동작에 대한 예상된 기여도에 기초한 이동국으로의 무선 송신기 얼머낵 정보의 제공
CN109597109B (zh) 一种定位方法、定位装置及定位系统
CN110809317B (zh) 多源动态格网化网络rtk定位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US9161237B2 (en) Checking a validity of coverage area position information
WO2018126869A1 (zh) 用于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51421A (zh) 移动网络中的定位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
EP2979108A1 (en) Utilizing shortened derivatives of identifiers of entitie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retrieving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EP2880887A1 (en) Wireless transmitter identity or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partitioning
CN110213800B (zh) 网络切片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87488B (zh) 一种用户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7771408B (zh) 移动终端及其定位方法
CN107135244B (zh) 基于位置的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621737A (zh) 数据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3220566B (zh) 智能电视终端的定位方法、智能电视及系统
CN109827573B (zh) 坐标系的判断方法、系统及应用
CN112788608B (zh) 定位网络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724632B (zh) 一种地理位置数据的获取方法
CN105704662A (zh) 一种自适应网络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2679A (zh) 辅助定位信息获取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