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2074B - 变速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2074B
CN110822074B CN201810922691.9A CN201810922691A CN110822074B CN 110822074 B CN110822074 B CN 110822074B CN 201810922691 A CN201810922691 A CN 201810922691A CN 110822074 B CN110822074 B CN 110822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shift
shift lever
link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26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2074A (zh
Inventor
金东愿
朱炯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ng Ch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ng Ch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ng Ch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ung Ch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226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2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2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2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2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2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26Detail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casing or lev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包括变速杆、连杆及啮合杆。变速杆包括杆主体,以杆主体为中心向换挡方向旋转;连杆与变速杆连接;啮合杆与连杆连接,形成有销。并且,连杆的一侧与变速杆连接,连杆的另一侧与啮合杆连接。用户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啮合杆以连杆为媒介与变速杆一同旋转。

Description

变速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利用多个杆进行操作使得变速杆较少地移动的变速杆装置。
背景技术
以铰链中心轴为基准构成变速系统的现有的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杆(shift lever)是将铰链轴中心部配置于下侧,因此,把手(knob)的行程(stroke,轨迹)较大,在外壳内部需要配置较多部件。
把手的较大行程使得变速操作感降低,并且,因与较多部件的运转关联,使得变速杆装置的耐久性降低,变速杆装置的生产费用上升。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使得把手的行程较小,并且,能够最小化外壳内部的部件的数量的变速杆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变速操作感及装置的耐久性,能够节省产品生产费用的变速杆装置。
只是,本发明的目的并非限定于上述目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扩张。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变速杆装置,包括变速杆、连杆、啮合杆。变速杆包括杆主体,以杆主体为中心向换挡方向旋转;连杆与变速杆连接;啮合杆与连杆连接,形成有销。并且,连杆的一侧与所述变速杆连接,连杆的另一侧与啮合杆连接。用户将变速杆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啮合杆以连杆为媒介与变速杆一同旋转。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变速杆装置,还包括:外壳,包括第1容纳部和第2容纳部。在杆主体的一面配置第1换挡叉,在杆主体的另一面配置第2 换挡叉。在第1容纳部配置所述第1换挡叉,在第2容纳部配置所述第2换挡叉。并且,用户将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变速杆以第1换挡叉和所述第2换挡叉为旋转轴旋转。
根据一实施例,外壳还包括第3容纳部。在啮合杆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孔,在第3容纳部和孔配置有啮合轴,啮合杆以啮合轴为旋转轴旋转。
根据一实施例,杆主体包括从杆主体延伸形成的杆连接部,连杆的一侧与杆连接部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杆连接部配置第1连接部件,
所述第1连接部件将所述连杆的一侧与所述杆连接部进行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啮合杆的一侧与连杆的另一侧连接,在啮合杆的另一侧配置销,在啮合杆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孔,孔配置有啮合轴。并且,啮合杆以啮合轴为旋转轴旋转,根据啮合杆的旋转使得与销连接的线缆移动,而能够选择由用户选择的变速挡。
根据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包括辊子部。
根据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包括插塞部。
根据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包括螺线管。
根据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包括传感器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能够使得把手的行程较小,并且,能够最小化外壳内部的部件的数量。
并且,能够提高变速操作感及装置的耐久性,能够节省产品生产费用。
只是,本发明的目的并非限定于上述目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扩张。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附图;
图1b为表示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杆运转的方向的附图;
图2为图1的变速杆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3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外壳的附图;
图4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变速杆的附图;
图5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连杆的附图;
图6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啮合杆的附图;
图7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变速杆、连杆及啮合杆的连动关系的附图;
图8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辊子部的附图;
图9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插塞和弹性部件的附图;
图10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螺线管的运转方式的附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铁和感知部件的附图;
图12为概略表示图11的磁铁和感知部件的运转方式的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 110:左侧外壳
113:第1容纳部 115:第3容纳部
120:右侧外壳 123:第2容纳部
125:第4容纳部 130:模式孔
200:变速杆 210:杆主体
220-1:第1换挡叉 220-2:第2换挡叉
230:杆连接部 231:孔(hole)
240:第1连接部件 250:第1部件
260:第2部件 270:螺线管连接部
273:闭锁槽 300:连杆
310,320:孔(hole) 330:第2连接部件
400:啮合杆 410,420:孔(hole)
430:啮合轴 440:销
500:辊子部 510:辊子
520:辊子支撑部 530:弹性部件
540:辊子外壳 550:凹槽
570:插塞部 571:插塞
573:插塞支撑部 575:弹性部件
577:弹性部件支撑部 600:螺线管
610:杆 650:释放按钮
700:传感器部 710:磁铁
720:感知部件 73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不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省却本发明的构成要素中关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现有技术明确了解并容易实现的详细的说明。
以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变速杆装置。
图1a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附图;图1b为表示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杆运转的方向的附图;图2为图1的变速杆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参照图1a、图1b及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包括:变速杆200(shift lever)、连杆300(link lever)及啮合杆400(engaging lever)。
用户将变速杆200沿着狭槽(slot)向换挡(shift)方向移动,而选择P(Pa rking)挡、R(Reverse)挡、N(Neutral)挡、及D(Drive)挡等。
变速杆200包括杆主体210(lever body),以杆主体210为中心向换挡 (shift)方向选择。在此,换挡方向是指变速杆200旋转(移动的)方向。更详细地,换挡方向是变速杆200在沟槽从P挡向D挡移动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可包括:辊子(roller)部500、插塞(bullet)部570、螺线管600(solenoid)及传感器(sensor)部700。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可包括外壳100(housing)及把手 254(knob)。以下详细地说明各个构成要素。
<外壳100>
图3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外壳的附图;图3的(a)为表示外壳100的剖视图;(b)表示左侧外壳110,(c)表示右侧外壳120。
外壳100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外部。
外壳100安装在车辆内,形成有容纳变速杆装置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内外部空间。
外壳100由构成外壳100的各个部件的结合而形成。例如,外壳100可由上部外壳(未图示)和下部外壳(未图示)的结合或由左侧外壳110和右侧外壳120的结合等各个部件的结合而形成。结合的方式并非特别限定,可适用螺栓集合方式等各种方式。并且,外壳100可由一体的一个构件形成。
外壳100的内部形状并非特别限定,在外壳100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容纳构成变速杆装置的各种构成要素的容纳部,并且,为了固定和结合各种构成要素,以各种形状形成。
外壳100的外部形状并非特别限定,为了固定和结合构成变速杆装置的各种构成要素,可由各种形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外壳100包括:上面和多个侧面,在所述上面可形成有模式孔130(mode-hole),在多个侧面可形成有多个容纳部。
外壳100的上面及多个侧面可由平整的面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形成包括弯曲、阶梯差或孔(hole)的面。
在模式孔130可贯通配置下面说明的变速杆200。
从上面观察的模式孔130并非限定于特定形状。变速杆200可由能够自由地向换挡方向移动的各种形状形成。
外壳100可包括多个容纳部。多个容纳部包括:第1容纳部113、第2容纳部123、第3容纳部115及第4容纳部125。所述容纳部可形成于外壳100的侧面。
在第1容纳部113和第2容纳部123可配置有下面说明的换挡叉220。详细地,在构成外壳100的左侧外壳110形成有配置第1换挡叉220-1的第1容纳部 113,在构成外壳100的右侧外壳120形成有配置第2换挡叉220-2的第2容纳部 123。
图3的第1容纳部113的形状是能够配置第1换挡叉220-1的一端的沟槽的形状,但,也可为贯通左侧外壳110的孔(hole)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配置第1 换挡叉220-1的一端,沟槽或孔均可。
图3的第2容纳部123的形状为能够配置第2换挡叉220-2的一端的孔(hole) 的形状。在第2换挡叉220-2的一端要配置下面说明的传感器部700,而形成孔的形状,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不配置传感器部700,可形成如同第1容纳部113的沟槽的形状。
在第3容纳部115可配置下面说明的啮合轴430(engaging bar)。详细地,在构成外壳100的左侧外壳110可形成有配置啮合轴430的第3容纳部115。
图3的第3容纳部115的形状为能够配置啮合轴430的一端的孔(hole)的形状。只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啮合轴430在形成第3容纳部115的位置从左侧外壳110的内面突出而形成,可不包括第3容纳部115。
在第4容纳部125可配置下面说明的螺线管600。详细地,在构成外壳100 的右侧外壳120可形成有配置螺线管600的第4容纳部125。
图3的第4容纳部125的形状为能够配置螺线管600的孔(hole)或沟槽的形状。孔或沟槽的形状并非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只要能够配置螺线管600,可以各种形状形成。
<变速杆200>
图4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变速杆的附图;图4的(a)为表示变速杆200的剖视图;(b)为主视图;(c)为一侧面图。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杆200包括杆主体 210,以所述杆主体210为中心,由换挡方向旋转。
变速杆200包括:杆主体210、第1部件250及第2部件260。
第1部件250由杆主体210向第1方向突出形成,第2部件260由杆主体210 向第2方向突出形成。在此,第1方向可为上方向,第2方向可为下方向。
第1部件250及第2部件260的各个形状并非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可以各种形状形成。例如,第1部件250及第2部件260可分别为包括圆柱、多角柱、圆筒或多角筒形状的各种形状。
第1部件250及第2部件260分别从杆主体210突出而形成,也可单独制造,而与杆主体210结合。
第1部件250及第2部件260可分别以既定的长度形成为一个,也可以两个以上分离制造后相互结合。图2中图示与第1部件250不同的另一个第1部件 253,其表示被分离为两个而制造的情况,可相互连接。
在第1部件250的一端配置有把手254。用户可抓住把手254移动变速杆 200而选择所需的变速挡。
杆主体210的形状并非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可形成为各种形状。
杆主体210位于变速杆200的第1部件250与第2部件260之间,用户将变速杆200由换挡方向旋转时,杆主体210成为换挡方向的旋转中心。
在形成杆主体210的一面211及另一面212分别配置换挡叉220。更详细地,在杆主体210的一面211配置第1换挡叉220-1,在杆主体210的另一面212配置第2换挡叉220-2。杆主体210的所述一面211和所述另一面212是相互相反的面。在此,相互相反的面是例如一面211为向左侧的面时,另一面212为向右侧的面。
第1换挡叉220-1的一端可配置在外壳100的第1容纳部113,第2换挡叉220-2的一端可配置在外壳100的第2容纳部123。
用户将变速杆200由换挡方向旋转时,变速杆200以第1换挡叉220-1及第 2换挡叉220-2为旋转轴旋转。
第1换挡叉220-1及第2换挡叉220-2可具有以既定的长度形成的杆形状。详细地,换挡叉220为圆柱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杆主体210可形成有贯通杆主体210的一面211 和另一面212的孔(hole)(未图示)。在贯通杆主体210的一面211和另一面212 的孔可配置一个换挡叉220。所述换挡叉220的一端可配置在外壳100的第1容纳部113,所述换挡叉220的另一端可配置在外壳100的第2容纳部123。当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变速杆200以所述换挡叉220为旋转轴旋转。
杆主体210包括从杆主体210延伸形成的杆连接部230。杆连接部230与下面说明的连杆300的一侧连接。
杆连接部230从形成于杆主体210的一面211与另一面212之间的侧面延伸而形成。并且,杆连接部230可与杆主体210单独地制造后,与杆主体210结合。
杆连接部230并非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可以各种形状。
在杆连接部230可配置第1连接部件240。详细地,在杆连接部230可形成有孔231(hole),在所述孔231可配置第1连接部件240。第1连接部件240起到将变速杆200与下面说明的连杆300连接的作用。
第1连接部件240可配置在形成于杆连接部230的孔231,可配置在形成于连杆300的一侧的孔310(hole)。详细地,第1连接部件240的一端可配置在形成于杆连接部230的孔231,第1连接部件240的另一端可配置在形成于连杆 300的一侧的孔310。从而,第1连接部件240能够连接杆连接部230与连杆300 的一侧。
第1连接部件240可包括以既定的长度形成的如同杆的形状。详细地,第 1连接部件240可包括圆柱形状。
用户将变速杆200由换挡方向旋转时,连杆300通过第1连接部件240与变速杆200连接,由此,连杆300能够与变速杆200一同移动。此时,变速杆200 和连杆300以第1连接部件240为基准相互相对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1连接部件240可未与杆连接部230单独地制造,而与杆连接部230一体地形成。详细地,在杆连接部230未形成有孔231,在形成所述孔231的位置从杆连接部230的一面突出形成第1连接部件240。此时,从杆连接部230的一面突出形成的第1连接部件240可插入配置在形成于连杆 300的一侧的孔310。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1连接部件240未与连杆300单独地制造,而与连杆300一体地形成。详细地,在连杆300的一侧未形成有孔310,而在形成所述孔310的位置从连杆300一侧的一面突出形成第1连接部件240。此时,从连杆300一侧的一面突出形成的第1连接部件240可插入配置在形成于杆连接部230的孔231。
在杆主体210可配置凹槽550。详细地,在杆连接部230可形成有凹槽550。凹槽550形成于形成杆连接部230的多个面中的某一面。
凹槽550在多个沟槽和沟槽与沟槽之间形成有阶梯棱。
用户将变速杆200沿着沟槽向换挡方向移动,而选择变速挡(P挡、R挡、 N挡及D挡等)时,下面说明的辊子510或插塞571以接触形成于凹槽550的沟槽和阶梯棱的状态经过,而向用户提供变速节制感。
在变速杆200的第2部件260可配置有螺线管连接部270。螺线管连接部 270可与第2部件260一体地形成,也可个别地制造后相互结合。
螺线管连接部270的形状并非特别限定,可以各种形状形成。
在螺线管连接部270可形成有闭锁槽273。闭锁槽273可为沟槽,也可为孔 hole。在闭锁槽273可插入下面说明的螺线管600的杆610(rod)。
<连杆300>
图5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连杆的附图。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连杆300可与变速杆200 连接,并与下面说明的啮合杆400连接。详细地,连杆300的一侧与变速杆 200连接,连杆300的另一侧与啮合杆400连接。
连杆300为具有既定厚度的板形状,并非限定为特定的形态,可以各种形状形成。形成连杆300的面可包括弯曲、阶梯棱、孔(hole)或沟槽。
在连杆300的一侧和另一侧可分别形成有孔310,320(hole)。在连杆300 的一侧形成的孔310可配置第1连接部件240,在连杆300的另一侧形成的孔 320可配置第2连接部件330。
第2连接部件330配置在形成于连杆300的另一侧的孔320和形成于啮合杆的一侧的孔410(hole),而起到连接连杆300与啮合杆400的作用。
第2连接部件330可包括以既定的长度形成的杆形状。详细地,第2连接部件330可包括圆柱形状。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因变速杆200通过第1连接部件240 与连杆300连接,在此,连杆300能够与变速杆200一同移动。并且,连杆300 通过第2连接部件330与啮合杆400连接,因此,啮合杆400能够与连杆300一同移动。此时,变速杆200和连杆300能够以第1连接部件240为基准相互相对旋转,连杆300和啮合杆400以第2连接部件330为基准相互相对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2连接部件330可未与连杆300单独地制造,而与连杆300一体地形成。详细地,在连杆300的另一侧可未形成有孔320,而在形成有所述孔320的位置从连杆300另一侧的一面突出而形成第2连接部件 330。此时,从连杆300另一侧的一面突出形成的第2连接部件330可插入配置在形成于啮合杆400的一侧的孔410。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2连接部件330可未与啮合杆400单独地制造,而与啮合杆400一体地形成。详细地,在啮合杆400的一侧未形成有孔 410,在形成所述孔410的位置从啮合杆400一侧的一面突出而形成第2连接部件330。此时,从啮合杆400一侧的一面突出形成的第2连接部件330可插入配置在形成于连杆300的另一侧的孔320。
<啮合杆400>
图6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啮合杆的附图。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啮合杆400可与连杆300 连接,并形成有销440(pin)。
啮合杆400为具有既定厚度的板形状,并非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可形成为各种形状。在构成啮合杆400的面可形成有弯曲、阶梯差、孔(hole)或沟槽。
在啮合杆400的一侧形成有孔410。在形成于啮合杆400的一侧的孔410可配置有第2连接部件330。所述孔410可包括狭槽(slot)。所述孔410为狭槽 (slot)时,可提高向线缆(cable)传送的荷重比。从而,提高杠杆比(lever ratio)。
在啮合杆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可形成有孔420(hole)。在形成于啮合杆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所述孔420可配置啮合轴430。
啮合轴430可包括以既定的长度形成的杆形状。详细地,啮合轴430可包括圆柱形状。
啮合轴430配置在形成于啮合杆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孔,啮合轴430的一端可配置在外壳100的第3容纳部115。
啮合杆400由换挡方向旋转时,啮合轴430可成为换挡方向的旋转轴。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借助于第1连接部件240及第2连接部件330,变速杆200、连杆300及啮合杆400可一同移动。变速杆200和连杆 300以第1连接部件240为基准相互相对旋转,连杆300和啮合杆400以第2连接部件330为基准相互相对旋转。此时,啮合杆400以啮合轴430为旋转轴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啮合轴430可未与外壳100单独地制造,而与外壳 100一体地形成。详细地,在外壳100未形成有第3容纳部115,在形成有第3 容纳部115的位置从外壳100的内面突出形成有啮合轴430。此时,从外壳100 的内面突出形成的啮合轴430可插入配置在形成于啮合杆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孔420。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啮合轴430可未与啮合杆400单独地制造,而与啮合杆400一体地形成。详细地,在啮合杆400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未形成有孔420,而在形成所述孔420的位置从啮合杆400的一面突出形成啮合轴 430。此时,从啮合杆400的一面突出形成的啮合轴430可插入配置在形成于外壳100第3容纳部115。
在啮合杆400的另一侧可配置销440。
销440并非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可形成为各种形状。
销440可从啮合杆400另一侧的一面突出形成,也可单独地制造后结合。
在销440连接有传送变速操作力的线缆(cable)。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啮合杆400以连杆300为媒介与变速杆200一同移动。此时,与销440连接的线缆根据啮合杆400的移动而移动,而能够选择用户选择的变速挡(例如,P挡、R挡、N挡、D挡)。
<变速杆200、连杆300及啮合杆400的关系>
图7为表示在图2中图示的变速杆、连杆及啮合杆的连动关系的附图;图 7的(a)表示变速杆200、连杆300及啮合杆400的结合关系,(b)表示变速杆 200向换挡方向(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300和啮合杆400的移动,(c)表示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反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300和啮合杆400的移动。
参照图7,换挡叉220和啮合轴430与外壳100连接。更详细地,第1换挡叉220-1配置在形成于外壳100的第1容纳部113,第2换挡叉220-2配置在形成于外壳100的第2容纳部123。啮合轴430的一端配置在形成于外壳100的第3容纳部115。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变速杆200以换挡叉220为旋转轴旋转,以连杆300为媒介与变速杆200一同移动的啮合杆400以啮合轴430为旋转轴旋转。
第1连接部件240将变速杆200与连杆300的一侧连接,第2连接部件330将连杆300的另一侧与啮合杆400的一侧连接。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借助于第1连接部件240及第2连接部件330,变速杆200、连杆300及啮合杆400一同移动。变速杆200和连杆300 以第1连接部件240为基准相互相对旋转,连杆300和啮合杆400以第2连接部件330为基准相互相对地旋转。
变速杆200以换挡叉220为旋转轴向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300向上方向上升,啮合杆400以啮合轴430为旋转轴向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变速杆200 以换挡叉220为旋转轴向反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杆300向下方向下降,啮合杆 400以啮合轴430为旋转轴向反时针方向旋转。此时,与在啮合杆400的另一侧配置的销440连接的线缆移动,而能够选择由用户选择的变速挡(例如,P 挡、R挡、N挡、D挡)。
<辊子部500>
图8为在图2中图示的辊子部的附图;图8的(a)为表示辊子部500的剖视图;(b)为辊子部(500)的分解剖视图;(c)为表示辊子510与凹槽550接触的状态的附图。
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变速杆装置的辊子部500,包括:辊子 510、辊子支撑部520、弹性部件530及辊子外壳540。
辊子510在接触形成凹槽550的多个沟槽和形成于沟槽与沟槽之间的阶梯棱的状态下移动。
辊子支撑部520支撑辊子510。辊子支撑部520的形状并非特别限定,可以各种形状形成。
弹性部件530可弹性支撑辊子支撑部520。是向弹性部件530施加外部力量时发生变形,去除外部力量时,恢复原来的状态的具有弹性的物体。
弹性部件530可为弹簧(spring)。弹簧可弹性支撑辊子支撑部520。
辊子外壳540可容纳辊子510、辊子支撑部520及弹性部件53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在外壳100形成有容纳辊子510、辊子支撑部520及弹性部件530的容纳部(未图示),可未形成有辊子外壳540。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辊子510沿着凹槽550移动,而生成变速节制感。
辊子510通过弹性部件530的弹性力(复原力)而移动,辊子510通过弹性力沿着凹槽550移动还保持与凹槽550接触的状态。
用户将变速杆200由换挡方向移动时,辊子510借助于弹性部件530而接触在形成凹槽550的沟槽与沟槽之间的阶梯棱并移动。此时,弹性部件530能够以沟槽的深度或阶梯棱的深度收缩松弛(复原),弹性部件530的收缩及松弛(复原)过向用户提供变速节制感。
<插塞部570>
插塞部570可代替上述的辊子部500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
图9为表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插塞和弹性部件的附图。
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插塞部570包括插塞571 及弹性部件575。
插塞571可在接触形成凹槽550的多个沟槽和形成于沟槽与沟槽之间的阶梯棱的状态下移动。
插塞571的一端与凹槽550接触,插塞571的另一端与弹性部件575接触。
插塞571可包括支撑插塞571的插塞支撑部573。如果形成有插塞支撑部573时,弹性部件575可配置在插塞支撑部573。
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移动时,插塞571沿着凹槽550移动。插塞571的一端可形成球形,以使能够沿着凹槽550柔和地移动。
弹性部件575可配置在插塞571的另一端,如果形成有插塞支撑部573,可配置在插塞支撑部573。
弹性部件575可弹性支撑插塞571。弹性部件575是在施加外部力量时发生变形,外部力量被解除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具有弹性的物体。
弹性部件575可包括弹性部件支撑部577。弹性部件支撑部577配置在插塞支撑部573而支撑弹性部件57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未形成有插塞支撑部573及弹性部件支撑部 577,而只形成有插塞571和弹性部件575。
弹性部件575可为弹簧(spring)。弹簧能够弹性支撑插塞57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外壳100可形成有容纳插塞571和弹性部件575 的容纳部未图示。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外壳100可未形成有容纳插塞571和弹性部件575的容纳部,而形成有容纳插塞571和弹性部件575的外壳(未图示),所述外壳配置在外壳100。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插塞571沿着凹槽550移动而生成变速节制感。
插塞571可借助于弹性部件575的弹性力(复原力)而移动,插塞571借助于弹性力沿着凹槽550移动也保持与凹槽550接触的状态。
用户将变速杆200由换挡方向移动时,插塞571借助于弹性部件575与形成于形成凹槽550的沟槽与沟槽之间的阶梯棱接触并移动。此时,弹性部件 575以沟槽的深度或阶梯棱的深度收缩及松弛(复原),弹性部件575的收缩及松弛过程向用户提供变速节制感。
<螺线管600>
图10是表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的螺线管的运转方式的附图;图10的(a)表示螺线管600的杆610从闭锁槽273脱离的状态;(b) 表示螺线管600的杆610被插入至闭锁槽273的状态;(c)表示螺线管600限制变速杆200的移动的另一实施例,(d)简略表示用户加压释放按钮 650(release button)而将螺线管600的杆610从闭锁槽273强制性2脱离的方式。
参照图1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可包括螺线管600。螺线管600从变速杆200分隔既定距离而配置。详细地,螺线管600可配置在外壳的第4容纳部125。
在变速杆200可形成有闭锁槽273。详细地,在变速杆200的第2部件260 可配置有螺线管连接部270,在螺线管连接部270可形成有闭锁槽273。
变速杆200位于P挡时,螺线管600的杆610被插入至闭锁槽273,而限制变速杆200的移动,向螺线管600施加电源时发生电磁力,螺线管600的杆610 从闭锁槽273脱离而能够使得变速杆200移动。
螺线管600的运转原理如下。在螺线管600的内部配置有弹簧(spring)、线圈(coil)及永久磁铁等,安装弹簧时使得杆610向变速杆200的方向发生弹性力,向线圈施加电流时,发生电磁力,而使得杆610向与变速杆200远离的方向移动。
用户将变速杆200移动而使其位于P挡时,螺线管600的杆610借助于弹簧的弹性力被插入至变速杆200的闭锁槽273,从而,限制变速杆200的移动(参照图10的(a),(b))。
通过刹车片(brake)或释放按钮650的电性信号使得螺线管600运转时,向螺线管600的线圈施加电流而发生电磁力,螺线管600的杆610通过电磁力移动,从闭锁槽273脱离。从而,变速杆200能够移动。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将变速杆200向P挡旋转时,螺线管 600的杆610位于螺线管连接部270的一侧面(以在图10中图示的实施例为示例,与形成有螺线管连接部270的闭锁槽273的侧面直交的侧面),此时,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使得螺线管600的杆610移动,而限制变速杆200的移动(可发生闭锁)(参照图10的(c))。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按压释放按钮650而将螺线管600的杆 610从闭锁槽273强制性地脱离,而使得变速杆200移动(参照图10的(d))。
<传感器部700>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铁和感知部件的附图;图12为概略表示图11的磁铁和感知部件的运转方式的附图。
参照图11及图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还可包括传感器部 700。
传感器部700包括形成磁场的磁铁710(magnet)和测定磁场的感知部件 720。
磁铁710可配置在第1换挡叉220-1或第2换挡叉220-2。
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变速杆200以第1换挡叉220-1及第2换挡叉220-2为旋转轴旋转。
用户将变速杆200向换挡方向旋转时,第1换挡叉220-1及第2换挡叉220- 2与变速杆200一同旋转,而使得磁铁710旋转,并且,根据磁铁710的旋转,感知部件720测定变化的磁场,并利用测定的磁场能够变更车辆的变速挡。
传感器部700包括基板730PCB,感知部件720可配置在基板730上。
感知部件720可感知从磁铁710发生的磁场,从磁铁710分隔既定距离而配置在相对磁铁710的位置。感知部件720可配置在外壳100内部或外部。
磁铁710配置在第1换挡叉220-1或第2换挡叉220-2,并以第1换挡叉220- 1及第2换挡叉220-2为旋转轴旋转,感知部件720将根据磁铁710的旋转的磁束的方向以角度值输出。
详细地,感知部件720可配置两个孔传感器(Hall sensor),而分别测定根据磁铁710的旋转的磁束的方向变化。感知部件720可将分别测定的磁束的方向变化以角度值变换,并将两个角度值的差异变换为输出值输出。利用所述输出的信号,可变更车辆的变速挡。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将成为变速杆200的旋转中心的杆主体210配置在变速杆200的中间部分,而使得把手254的行程较小,并将外壳100内部的部件的数量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杆装置,在把手254与变速杆200之前可配置有球(sphere)形滑块(slider)255。通过变速杆200、连杆300、啮合杆400 的连接关系及球形滑块255,能够使得把手254的行程较小。其能够提高变速操作感,并使得变速杆装置的大小较小,而最小化变速杆装置在中心面占据的空间。
并且,配置辊子部500或插塞部570而提高变速节制感。
并且,能够最小化外壳100内部的部件,从而,提高变速杆装置的耐久性,节省产品生产费用。
在以上实施形态中说明的特征、结构、效果等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形态中包括,并非限定于一个实施形态。并且,在各个实施形态中示例的特征、结构、效果等也可由实施形态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于其他实施形态进行组合或变形实施。因此,关于上述组合和变形的内容应当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并且,以上以实施形态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其只是示例,并非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施形态的本质性的特征的前提下,可进行以上未示例的各种变形和应用。即,在实施形态中详细表示的各个构成要素可变形实施。并且,关于此类变形和应用的差异点应当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杆,包括杆主体,以所述杆主体为中心向换挡方向旋转 ;
连杆,与所述变速杆连接;及
啮合杆,与所述连杆连接,形成有销,
并且,所述连杆的一侧与所述变速杆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侧与所述啮合杆连接,
所述变速杆包括由杆主体向第1方向突出形成的第1部件,以及由杆主体向第2方向突出形成的第2部件,
所述杆主体包括从所述杆主体延伸形成的杆连接部,
将所述连杆的一侧与所述杆连接部进行连接的第1连接部件,所述第1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杆连接部,
在第1部件的一端配置有把手,
在第2部件设置有螺线管连接部,
用户将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所述啮合杆以所述连杆为媒介与所述变速杆一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包括第1容纳部和第2容纳部,
在所述杆主体的一面配置第1换挡叉,在所述杆主体的另一面配置第2换挡叉,
在所述第1容纳部配置所述第1换挡叉,在所述第2容纳部配置所述第2换挡叉,
并且,用户将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所述变速杆以所述第1换挡叉和所述第2换挡叉为旋转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还包括第3容纳部,
在所述啮合杆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孔,
在所述第3容纳部和所述孔配置有啮合轴,
所述啮合杆以所述啮合轴为旋转轴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杆的一侧与所述连杆的另一侧连接,
在所述啮合杆的另一侧配置销,
在所述啮合杆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形成有孔,
所述孔配置有啮合轴,
并且,所述啮合杆以所述啮合轴为旋转轴旋转,
根据所述啮合杆的旋转使得与所述销连接的线缆移动,而能够选择由用户选择的变速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辊子部,包括辊子、支撑所述辊子的辊子支撑部及弹性支撑所述辊子支撑部的弹性部件,
在所述杆主体配置有凹槽,
用户将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所述辊子沿着所述凹槽移动而生成变速节制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塞部,包括插塞及弹性支撑所述插塞的弹性部件,
在所述杆主体配置凹槽,
用户将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所述插塞沿着所述凹槽移动而生成变速节制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螺线管,从所述变速杆分隔既定距离而配置,
在所述变速杆形成有闭锁槽,
并且,当所述变速杆位于P(parking)挡时,所述螺线管的杆被插入至所述闭锁槽,而限制所述变速杆的移动,向所述螺线管施加电源时发生电磁力,而使得所述螺线管的杆从所述闭锁槽脱离,由此,能够使得所述变速杆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部,包括形成磁场的磁铁和测定所述磁场的感知部件,
在所述杆主体的一面配置第1换挡叉,在所述杆主体的另一面配置第2换挡叉,
所述磁铁配置在所述第1换挡叉或所述第2换挡叉,
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所述变速杆以所述第1换挡叉及所述第2换挡叉为旋转轴旋转,
用户将所述变速杆向所述换挡方向旋转时,所述第1换挡叉及所述第2换挡叉与所述变速杆一同旋转而能够使得所述磁铁旋转,并且,所述感知部件根据所述磁铁的旋转测定磁场,并利用测定的所述磁场变更车辆的变速挡。
CN201810922691.9A 2018-08-14 2018-08-14 变速杆装置 Active CN110822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2691.9A CN110822074B (zh) 2018-08-14 2018-08-14 变速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2691.9A CN110822074B (zh) 2018-08-14 2018-08-14 变速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2074A CN110822074A (zh) 2020-02-21
CN110822074B true CN110822074B (zh) 2021-07-20

Family

ID=69547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2691.9A Active CN110822074B (zh) 2018-08-14 2018-08-14 变速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2074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3884A (en) * 1987-09-08 1989-10-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 Kaisha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hift lever for transmission
JPH074518A (ja) * 1993-03-18 1995-01-10 Dr Ing H C F Porsche Ag 自動車の手動変速機用の変速操作装置
KR20030029715A (ko) * 2001-10-08 2003-04-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CN1748100A (zh) * 2003-06-06 2006-03-15 Zf雷姆伏尔德金属制品股份公司 用于将换挡指令机械无连接地传递给一个自动的汽车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201496522U (zh) * 2009-06-25 2010-06-02 上海东风康斯博格莫尔斯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卡车的变速控制操纵器
CA2815895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hifter assembly with decoupling mechanism
WO2015032453A1 (en) * 2013-09-09 2015-03-12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hift lever assembly
CN104884845A (zh) * 2012-05-29 2015-09-02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换档杆系统
CN105705364A (zh) * 2013-11-19 2016-06-22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变速杆装置
CN105909784A (zh) * 2015-02-25 2016-08-31 庆昌产业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箱的变速控制设备
CN10618380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变速杆装置
CN106438975A (zh) * 2016-08-25 2017-02-22 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换挡机构总成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3884A (en) * 1987-09-08 1989-10-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 Kaisha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hift lever for transmission
JPH074518A (ja) * 1993-03-18 1995-01-10 Dr Ing H C F Porsche Ag 自動車の手動変速機用の変速操作装置
KR20030029715A (ko) * 2001-10-08 2003-04-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CN1748100A (zh) * 2003-06-06 2006-03-15 Zf雷姆伏尔德金属制品股份公司 用于将换挡指令机械无连接地传递给一个自动的汽车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201496522U (zh) * 2009-06-25 2010-06-02 上海东风康斯博格莫尔斯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卡车的变速控制操纵器
CA2815895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hifter assembly with decoupling mechanism
CN104884845A (zh) * 2012-05-29 2015-09-02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换档杆系统
WO2015032453A1 (en) * 2013-09-09 2015-03-12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hift lever assembly
CN105705364A (zh) * 2013-11-19 2016-06-22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变速杆装置
CN105909784A (zh) * 2015-02-25 2016-08-31 庆昌产业株式会社 手动变速箱的变速控制设备
CN10618380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变速杆装置
CN106438975A (zh) * 2016-08-25 2017-02-22 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换挡机构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2074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5545B2 (ja) 変速機用のシフトないしセレクトレバーのポジションを検知するための装置、並びに自動車の変速機用のシフト装置
CN100422917C (zh) 轨迹球装置
JP5652846B2 (ja)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ギアシフト装置
WO2013061503A1 (ja) 検出センサの製造方法、検出センサ、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EP3118490B1 (en) Lever device
JP6605574B2 (ja) 特に自動車用の制御要素
EP2599943A1 (en) Electronic door lock device for connecting clutch easily
KR102659246B1 (ko) 차량용 변속레버 장치
WO2007146130B1 (en)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822074B (zh) 变速杆装置
JP5871340B2 (ja) 多方向入力操作装置及び該多方向入力操作装置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US9752674B2 (en)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CN110100220B (zh) 位置传感器以及变速杆装置
EP3067663A1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CN110043646B (zh) 电子换挡控制装置
KR102200055B1 (ko) 다이얼 변속 레버 장치
US10502587B2 (en) Shifting-range rotary sensor unit for a vehicle
CN110778699B (zh) 变速杆装置
WO2018016600A1 (ja) 操作装置
KR101186483B1 (ko) 제자리 회전 및 직선 운동이 가능한 시프트 레버 조립체
JP2009009798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9009799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S6142181Y2 (zh)
JP4826606B2 (ja) シフトポジションセンサ
KR102550066B1 (ko) 차량용 자동변속 조작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