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0288A - 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0288A
CN110740288A CN201811426561.2A CN201811426561A CN110740288A CN 110740288 A CN110740288 A CN 110740288A CN 201811426561 A CN201811426561 A CN 201811426561A CN 110740288 A CN110740288 A CN 110740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screen projection
screen
user equipment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6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0288B (zh
Inventor
陈杰
吴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il Holdings Cayman Co Ltd
Dingtalk Holding Caym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il Holdings Cay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il Holdings Cay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il Holdings Cay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4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0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0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0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该管理方法可以包括: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Description

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网络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对手机、电脑上的显示内容进行投屏,可以显著增大该显示内容的展示规格,以便于用户对显示内容进行查看,尤其是便于多个用户对显示内容进行共同查看和探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修改单元,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方法,包括:
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
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响应,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
提示单元,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切换单元,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响应,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包括:
在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
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在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
指示单元,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含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当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表明所述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网络设备提供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含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发送单元,当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表明所述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网络设备提供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C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D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室投屏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投屏网络进行接入管理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管理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网络切换的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展示网络切换的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议室投屏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投屏状况实施网络切换的交互示意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的框图。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装置的框图。
图1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的框图。
图1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网络12、用户设备13、显示设备14、网络15和服务器16。
网络设备11可以为具有独立网络管理能力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该网络设备11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点与针对该无线接入点进行管理控制的无线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AC),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网络设备11可以提供网络12,以及网络设备11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如通过服务器16)将网络12采用的接入参数提供至用户设备13,使得用户设备13可以自动接入网络12,以实现向显示设备14的投屏操作。
网络12可以为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使得用户设备13可以通过该网络12向显示设备14传输需要投屏的显示内容。例如,网络12可以采用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协议实现,或者网络12可以采用WAPI((Wireless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协议实现,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用户设备13可以包括诸如下述类型的电子设备: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设备13可以接入网络12,通过该网络12将显示内容传输至显示设备14,以在显示设备14上进行投屏展示。
显示设备14可以包括诸如下述类型的电子设备:电视、显示器、投影仪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显示设备14可以接入网络12,通过该网络12接收用户设备13传输的显示内容,并对该显示内容进行投屏展示。
服务器16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6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器16可以运行某一应用的服务器侧的程序,并通过与网络设备11(具体指独立AP,或者AC)、用户设备13上运行的客户端进行配合,以将网络12的接入参数提供至用户设备13,使得用户设备13可以自动接入网络12、无需用户手动输入。
而对于网络设备11(具体指独立AP,或者AC)、用户设备13与服务器16之间进行交互的网络12,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在一实施例中,该网络12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和因特网。
图2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例如具有独立网络管理能力的AP,或者AC),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A,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可以包括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等。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对周围的无线网络进行搜索,向用户呈现搜索到的无线网络,这些无线网络存在各自对应的SSID,以便于用户据此识别出投屏网络,该投屏网络由上述的网络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根据用户对投屏网络的选取操作,用户设备可以向用户展示密码输入界面,使得用户可以手动输入该投屏网络的接入密码,以接入该投屏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如投屏网络的SSID、接入密码等)反馈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所述投屏网络,而无需用户主动识别投屏网络和输入接入密码,以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网络接入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从而直接将第一接入参数返回至用户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并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所述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其中,上述的近场通讯类型可以包括诸如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ZigBee(紫峰协议)、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类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向服务端(例如可以部署于图1所示的服务器16上)发起投屏请求,而网络设备通过将第一接入参数上传至服务端,使得服务端可以针对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步骤204A,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投屏操作结束后修改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使得用户设备即便保存了第一接入参数,在后续过程中也无法基于该第一接入参数而自动接入投屏网络。因此,虽然多个用户使用的用户设备可能都分别接入过投屏网络并保存了投屏网络当时使用的接入参数,但由于网络设备在每次投屏操作结束后都对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进行修改,导致这些用户设备保存的接入参数被废止,使得即便这些用户同时进入投屏网络的覆盖范围,相应的用户设备也会由于保存的接入参数被废止而无法自动接入投屏网络,避免这些用户设备同时或几乎同时对投屏网络实施接入操作而造成网络设备的瞬时压力过大,防止网络设备出现卡顿(例如真正需要进行投屏操作的用户设备在接入时发生卡顿,或者投屏操作发生卡顿等),有助于优化投屏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检测所述用户设备是否终止投屏;例如,当用户设备主动从投屏网络中退出,或者用户设备发送终止投屏消息(例如用户触发用户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终止投屏”选项时,用户设备发出该终止投屏消息),或者发生其他事件时,可以判定为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终止投屏,则网络设备可以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获取预设的投屏终止时刻。例如,当网络设备位于会议室时,网络设备可以从服务端处获取会议安排信息或会议室预定信息等,则网络设备可以将该会议室内的当前会议的终止时刻作为上述预设的投屏终止时刻,从而在该投屏终止时刻到达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该投屏状况可以用于表明该投屏操作是否存在卡顿、卡顿程度等信息;其中,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比如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时,网络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通过由网络设备自动监测用户设备基于其他网络的投屏状况,可以在未发生卡顿或卡顿程度不严重的情况下,避免由网络设备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防止干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以及,在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时,通过由网络设备自动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可以协助用户设备快速切换至投屏网络,以消除卡顿现象、优化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对服务端发送的提示信息进行确认响应,可使用户设备由其他网络切换至投屏网络,而无需用户手动输入针对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即可自动接入投屏网络,从而实现由其他网络向投屏网络的快捷切换。
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提供所述投屏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投屏网络。譬如,用户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起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并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其中,上述的近场通讯类型可以包括诸如BLE、ZigBee、NFC等类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再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投屏网络;其中,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投屏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譬如,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上传至服务端,并指示服务端将投屏网络标记为投屏网络;又例如,服务端可以在收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后,向网络设备进行询问,并接收网络设备上传的该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并将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发送至服务端,使得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相应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比如在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换言之,网络设备仅需采集用户设备在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无需判断是否存在预设情况(如是否卡顿或卡顿程度等),而是交由服务端进行判断,因而尤其是当采用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的用户设备较多时,可以极大地减轻网络设备的处理压力,并确保用户设备能够及时完成网络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入所述其他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以便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所述投屏状况。投屏状况指示参数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投屏状况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参数,例如延迟时长、丢包率、数据传输速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关闭投屏网络,而在确定存在预设的情况的情况下,才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从而避免多个网络之间形成相互干扰。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开启投屏网络,使得用户设备可以随时接入。
图2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B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用户设备13等),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B,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向用户展示投屏选项,并在检测到该投屏选项被触发时,确定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表明用户希望进行投屏操作。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发出投屏指令,比如通过发出“开始投屏”或类似内容的控制语音、按下用户设备上的预设按键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204B,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比如该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文字“是否切换至XX网络(即上述的第二网络)”或其他内容。当然,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用户交互该提示信息,比如通过播放“是否切换至XX网络”等内容的提示语音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可以为投屏专用网络。通过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可以在每次投屏操作结束后被修改,并且只有通过发起投屏请求来获取第二网络最新的接入参数,而无法随意接入该第二网络,使得该第二网络实质上仅能够专用于进行投屏操作,因而可以避免不需要进行投屏操作的用户设备接入第二网络,防止对第二网络的资源占用而造成对投屏操作的不良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主动搜索周围的无线网络。例如,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网络之外的其他网络,且确定所述其他网络为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时,用户设备可以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其中,用户设备在检测到该其他网络时,可以通过向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发起确认请求,该确认请求中包含该其他网络的SSID等信息,而网络设备或服务端可以在返回的请求反馈中指示该其他网络是否为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或者,用户设备上可以记录有投屏专用网络列表,该列表可以由用户设备定期与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进行同步,并基于该列表对搜索到的上述其他网络进行核对,以确定该其他网络是否为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无需对周围的无线网络进行搜索,或者用户设备可能搜索后并未发现其他网络,该用户设备可以向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发起询问请求,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服务端返回的应答结果;当所述应答结果表明存在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时,用户设备可以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步骤206B,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响应,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向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起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并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其中,上述的近场通讯类型可以包括诸如BLE、ZigBee、NFC等类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向服务端(例如可以部署于图1所示的服务器16上)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上传至服务端,并指示服务端将第二网络标记为投屏网络;又例如,服务端可以在收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后,向网络设备进行询问,并接收网络设备上传的该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可以在投屏操作结束后被修改。通过在投屏操作结束后修改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使得用户设备即便保存了第二网络修改前的接入参数,在后续过程中也无法基于该修改前的接入参数而自动接入第二网络。因此,虽然多个用户使用的用户设备可能都分别接入过第二网络并保存了第二网络当时使用的接入参数,但由于网络设备在每次投屏操作结束后都对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进行修改,导致这些用户设备保存的接入参数被废止,使得即便这些用户同时进入第二网络的覆盖范围,相应的用户设备也会由于保存的接入参数被废止而无法自动接入第二网络,避免这些用户设备同时或几乎同时对第二网络实施接入操作而造成网络设备的瞬时压力过大,也可以避免部分用户设备产生较大的数据交互量(比如发送包含大附件的邮件、观看在线视频或者下载文件等)而造成网络设备的压力过大,防止网络设备出现卡顿(例如真正需要进行投屏操作的用户设备在接入时发生卡顿,或者投屏操作发生卡顿等),有助于优化投屏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可以包括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可以针对上述接入参数中至少之一进行修改。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设定开启对网络的自动切换功能,使得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投屏指令后,可以自动由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而无需每次都单独通过提示信息征求用户的意见,即默认为用户对提示信息进行了确认响应,从而有助于提升网络切换效率。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该自动切换功能进行开启或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可以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来自于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而发出;其中,所述通知消息表明基于所述第一网络实施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比如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通过由网络设备自动监测用户设备基于第一网络的投屏状况,可以在不存在预设情况(如未发生卡顿或卡顿程度)时,避免由网络设备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防止干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以及,在存在预设情况(如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时,通过由网络设备自动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可以协助用户设备快速切换至第二网络,以消除卡顿现象、优化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用户设备可以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基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发出;其中,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来自于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换言之,网络设备仅需采集用户设备在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无需判断是否存在预设情况(如是否卡顿或卡顿程度等),而是交由服务端进行判断,因而尤其是当采用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的用户设备较多时,可以极大地减轻网络设备的处理压力,并确保用户设备能够及时完成网络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以便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所述投屏状况。投屏状况指示参数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投屏状况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参数,例如延迟时长、丢包率、数据传输速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关闭第二网络,而在确定存在预设的情况的情况下,才启动所述第二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从而避免多个网络之间形成相互干扰。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开启第二网络,使得用户设备可以随时接入。
图2C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C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C,在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状况可以用于表明该投屏操作是否存在卡顿、卡顿程度等信息。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入所述其他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然后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投屏状况指示参数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投屏状况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参数,例如延迟时长、丢包率、数据传输速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204C,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通过由网络设备自动监测用户设备基于其他网络的投屏状况,可以在不存在预设情况(如未发生卡顿或卡顿程度不严重)时,避免由网络设备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防止干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以及,在存在预设情况(如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时,通过由网络设备自动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可以协助用户设备快速切换至投屏网络,以消除卡顿现象、优化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对服务端发送的提示信息进行确认响应,可使用户设备由其他网络切换至投屏网络,而无需用户手动输入针对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即可自动接入投屏网络,从而实现由其他网络向投屏网络的快捷切换。
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提供所述投屏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投屏网络。譬如,用户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起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并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其中,上述的近场通讯类型可以包括诸如BLE、ZigBee、NFC等类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再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投屏网络;其中,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投屏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譬如,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上传至服务端,并指示服务端将投屏网络标记为投屏网络;又例如,服务端可以在收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后,向网络设备进行询问,并接收网络设备上传的该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关闭投屏网络,而在确定存在预设程度的卡顿的情况下,才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从而避免多个网络之间形成相互干扰。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开启投屏网络,使得用户设备可以随时接入。
图2D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D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端(例如配置于图1所示的服务器16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D,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含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接入其他网络,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以便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所述投屏状况。投屏状况指示参数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投屏状况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参数,例如延迟时长、丢包率、数据传输速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204D,当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表明所述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网络设备提供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仅需采集用户设备在基于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无需判断是否存在预设情况(如是否卡顿或卡顿程度等),而是交由服务端进行判断,因而尤其是当采用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的用户设备较多时,可以极大地减轻网络设备的处理压力,避免由于处理压力过大而使得用户设备无法及时发现卡顿问题,有助于确保用户设备及时完成网络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对服务端发送的提示信息进行确认响应,可使用户设备由其他网络切换至投屏网络,而无需用户手动输入针对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即可自动接入投屏网络,从而实现由其他网络向投屏网络的快捷切换。
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提供所述投屏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投屏网络。譬如,用户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起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并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其中,上述的近场通讯类型可以包括诸如BLE、ZigBee、NFC等类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再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投屏网络;其中,所述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投屏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譬如,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将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上传至服务端,并指示服务端将投屏网络标记为投屏网络;又例如,服务端可以在收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后,向网络设备进行询问,并接收网络设备上传的该投屏网络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关闭投屏网络,而在确定存在预设情况(如存在预设程度的卡顿)时,才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从而避免多个网络之间形成相互干扰。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默认开启投屏网络,使得用户设备可以随时接入。
为了便于理解,以在会议室进行投屏为例,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室投屏的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假定某一会议室内装配有投屏设备31、会议平板32,投屏设备31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33进行交互配合。用户A~用户E需要在该会议室对某一议题进行商讨,其中用户A使用笔记本电脑34、用户B使用笔记本电脑35、用户C使用笔记本电脑36、用户D使用笔记本电脑37、用户E使用笔记本电脑38,并由用户A通过将笔记本电脑34接入投屏设备31提供的投屏专用网络,将笔记本电脑34上的显示内容投屏至会议平板32上,便于用户A~用户E对所需商讨的议题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查看和讨论。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投屏专用网络进行接入管理的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针对投屏专用网络进行接入管理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投屏设备31对提供的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进行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设备31可以创建并提供投屏专用网络,并且该投屏设备31对该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具备管理能力,譬如可以配置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接入密码等接入参数。譬如,该投屏设备31可以为无线路由器或者具有无线路由功能的其他设备,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假定投屏设备31为投屏专用网络配置的SSID为“会议室202-001”、接入密码为“Hys123456”;实际上,投屏设备31可以将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配置为任意取值,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402,投屏设备31将配置的接入参数上报至服务器33,以使服务器33对该接入参数进行保存。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场景中的会议室归属于企业AA,即投屏设备31、会议平板32等均为该企业AA所拥有的资产。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33上可以运行团体办公平台的服务器侧的程序,使得该服务器33被配置为该团体办公平台的服务端。该团体办公平台可以实现通讯功能,还可以作为诸多其他功能的集成化功能平台,比如对于审批事件(如请假、办公物品申领、财务等审批事件)、考勤事件、任务事件、日志事件、投屏事件等团体内部事件的处理,再比如订餐、采购等团体外部事件的处理,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较为具体地,团体办公平台可以承载于相关技术中的即时通讯应用,比如企业即时通讯(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应用,例如Skype For
Figure BDA0001881768510000161
Microsoft
Figure BDA0001881768510000162
Figure BDA0001881768510000171
等。当然,即时通讯功能仅为团体办公平台支持的通讯功能之一,该团体办公平台还能够实现更多诸如上述的其他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企业AA的管理员可以预先将投屏设备31、会议平板32关联至企业AA。相应地,当投屏设备31上报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后,服务器33可以将该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与企业AA进行关联记录。
在一实施例中,企业AA的管理员可以将投屏设备31的所处位置上报至服务器33,譬如服务器33可以记录为投屏设备31位于该企业AA中的会议室202。
步骤403,笔记本电脑34确认接收到投屏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上可以示出如图5所示的投屏管理界面500,该投屏管理界面500中包含投屏选项501,当检测到用户A对该投屏选项501的触发操作后,表明用户A希望进行投屏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接收用户A的投屏指令。例如,笔记本电脑34可以采集并分析来自用户A的语音命令,当该语音命令包含“开始投屏”、“投屏”等内容时,可以判定为收到用户A发出的投屏指令。
步骤404,笔记本电脑34确认用户A存在网络切换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会议室以及企业AA的其他场所并不仅覆盖有投屏设备31提供的投屏专用网络;实际上,这些场所还覆盖有自由使用的公用网络,例如笔记本电脑34原本就连接至该公用网络。虽然可以利用公用网络实现投屏操作,但是由于公用网络的接入参数保持不变,可能同时存在很多使用公用网络的用户设备,甚至利用该公用网络进行大数据量的下载或上传操作,从而导致提供该公用网络的网络设备的运行压力较大,容易在投屏过程中发生卡顿等异常情况。因此,当收到用户A发起的投屏指令时,笔记本电脑34可以确定用户A是否需要从公用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可以对附近的无线网络进行搜索,譬如该笔记本电脑34可以搜索到投屏设备31提供的上述投屏专用网络,但是笔记本电脑34需要对搜索到的无线网络进行识别,以确定其是否为投屏专用网络。其中:
在一种情况下,笔记本电脑34可以自行判定搜索到的无线网络是否为投屏专用网络。例如,笔记本电脑34可以预先记录投屏专用网络的相关信息,比如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配置投屏专用网络的地理位置区域、投屏专用网络覆盖区域的BLE信标ID等,使得该笔记本电脑34可以基于搜索到的无线网络的SSID、自身所处地点的GPS信息、附近的BLE信标等,确定搜索到的无线网络是否为投屏专用网络。再例如,当笔记本电脑34搜索到多个无线网络时,该笔记本电脑34可以将信号强度最优的无线网络确认为投屏专用网络。又例如,当笔记本电脑34搜索到多个无线网络时,可以向用户A展示所有无线网络、以由用户A基于各个无线网络的SSID名称进行选取,并将被选中的无线网路判定为投屏专用网络。还例如,当笔记本电脑34除公用网络之外仅搜索到1个无线网络时,该笔记本电脑34可以将该无线网络判定为投屏专用网络。
在另一种情况下,笔记本电脑34可以向投屏设备31或者服务器33进行询问,并根据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搜索到的无线网络是否为投屏专用网络。例如,笔记本电脑34可以将搜索到的无线网络的SSID发送至服务器33,以由服务器33确定其是否为投屏专用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当笔记本电脑34确定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为“会议室202-001”时,可以向用户A示出如图6所示的询问消息502,比如该询问消息502可以包括“检测到投屏专用网络‘会议室202-001’,是否切换”等内容。其中,当检测到用户A选取“立即切换”选项时,可以确定该用户A存在网络切换需求;当检测到用户A选取“不了”选项时,可以确定该用户A不存在网络切换需求,此时可以直接利用公用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专用网络可能为不可见状态(无法被搜索到)而导致笔记本电脑34无法搜索到公用网络之外的其他无线网络,或者笔记本电脑34可以不对周围的无线网络进行搜索,而直接向用户A示出如图7所示的询问消息503,比如该询问消息503可以包括“尝试切换至投屏专用网络?”等内容。其中,当检测到用户A选取“立即切换”选项时,可以确定该用户A存在网络切换需求;当检测到用户A选取“不了”选项时,可以确定该用户A不存在网络切换需求,此时可以直接利用公用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当然,即便笔记本电脑34已经搜索并确定出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为“会议室202-001”,仍然可以向用户A示出如图7所示的询问消息503,而并不一定需要向用户A告知所需使用的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笔记本电脑34先前并未接入过投屏专用网络,因而即便笔记本电脑34确定了“会议室202-001”为投屏专用网络,也会因为没有记录关于该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密码,使其无法自动接入该投屏专用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可以提供“自动切换至投屏专用网络”的设置功能,用户A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开启或关闭该功能。当该功能被设置为开启状态时,基于用户A对诸如图5所示的投屏选项501的触发操作,笔记本电脑34可以默认为用户A存在网络切换需求,而略去通过如图6或图7所示的方式向该用户A发起询问的过程,可以简化用户操作、提升处理效率。
步骤405,笔记本电脑34向服务器33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服务器33返回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通过向服务器33发起投屏请求,以获取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密码等接入参数,实现对该投屏专用网络的自动接入。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上运行有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侧的程序,使得该笔记本电脑34被配置为该团体办公平台的客户端,而该笔记本电脑34可以基于该客户端向服务器33上运行的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服务端返回的接入参数,以及基于该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投屏专用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当笔记本电脑34已经获知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等相关信息时,可以在投屏请求中包含该SSID等相关信息,使得服务器33可以据此查找并返回相应的接入参数。
当然,笔记本电脑34获知的“投屏专用网络”可能并不正确,尤其是笔记本电脑34自主对投屏专用网络进行识别的情况下,那么服务器33将无法根据投屏请求包含的SSID等相关信息查找到相应的接入参数,服务器33可以返回错误通知,使得笔记本电脑34可以更换为其他无线网络的SSID(自动更换,或由用户A重新选取,或通过其他方式重新识别)并重新发起请求、直至服务器33查找到相应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当笔记本电脑34并未搜索周围的无线网络,或者笔记本电脑34未能成功搜索到周围的无线网络时,笔记本电脑34可能并不了解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或其他相关信息。那么,笔记本电脑34可以通过在投屏请求中包含其他信息,以使得服务器33确定出该笔记本电脑34能够接入的投屏专用网络。
例如,笔记本电脑34可以确定所处的位置信息,譬如该位置信息可以为GPS的位置坐标、附近的BLE信标的ID、会议室名称“会议室202”等,并将该位置信息添加至投屏请求中发送至服务器33,以便服务器33可以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笔记本电脑34处于会议室202,从而根据会议室202与投屏设备31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该会议室202相关联的投屏专用网络为投屏设备31提供的无线网络,并将该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接入密码等接入参数返回笔记本电脑34。
再例如,笔记本电脑34可以在投屏请求中添加用户A的身份标识,而服务器33可以根据用户A相关联的会议通知、会议室预定信息等,确定当前处于用户A的会议时段、会议地点为会议室202,因而可以根据会议室202与投屏设备31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该会议室202相关联的投屏专用网络为投屏设备31提供的无线网络,并将该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接入密码等接入参数返回笔记本电脑34。
步骤406,笔记本电脑34根据获得的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投屏专用网络,并向会议平板32进行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获得接入参数后,可以自动基于该接入参数而接入投屏专用网络,无需用户A手动输入和接入。在整个网络接入过程中,用户A仅需要发出投屏指令,或者至多需要选取投屏专用网络,其他上述过程均由笔记本电脑34自动完成,对用户A而言不可见且无需关注,可以实现或接近实现“一键接入”的使用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在接入投屏专用网络后,还需要与会议平板32进行关联,以实现投屏操作。例如,会议平板32存在对应的投屏码,笔记本电脑34通过输入正确的投屏码后,可以完成关联并实现投屏操作。在一种情况下,可由用户A手动输入投屏码;在另一种情况下,服务器33可以预先获知会议平板32的投屏码(可以由企业AA的管理员预先配置关联),并且可以在步骤405或其他独立步骤将该投屏码发送至笔记本电脑34,使得笔记本电脑34能够自动输入投屏码,则结合上述的网络接入过程,使得用户A能够实现或接近实现“一键投屏”的使用效果。
步骤407,笔记本电脑34向服务器33发送终止投屏通知,使服务器33进而向投屏设备31发送终止投屏通知。
在一实施例中,虽然笔记本电脑34停止投屏,但是可能需要由用户D通过笔记本电脑37继续投屏,因而笔记本电脑34不应当发送终止投屏通知;而如果用户A~用户E均不再需要投屏,那么笔记本电脑34可以发送终止投屏通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可能忘记发送终止投屏通知,那么投屏设备31可以在投屏专用网络连续未检测到接入设备(不包括会议平板32)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默认为需要终止投屏,并强制转入步骤408。
步骤408,投屏设备31修改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设备31可以修改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比如将该SSID修改为“会议室202-002”、区别于先前采用的“会议室202-001”。投屏设备31还可以对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密码进行修改,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当笔记本电脑34通过上述步骤接入投屏专用网络后,该笔记本电脑34通常会自动保存该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即SSID为“会议室202-001”、接入密码为“Hys123456”等。那么,如果投屏设备31不对接入参数进行修改,由于用户A~用户E可能经常在会议室202开会,并且会更换不同的用户进行投屏,使得笔记本电脑34~38都会自动保存对上述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那么当用户A~用户E进入会议室202后,笔记本电脑34~38都会自动通过“SSID=会议室202-001”、“接入密码=Hys123456”的接入参数实施接入操作,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笔记本电脑都需要被用于进行投屏操作,但笔记本电脑34~38的自动接入会导致投屏设备31的处理压力瞬时增大,造成投屏设备31发生卡顿;例如,当另一笔记本电脑正在进行投屏操作时,可能造成投屏画面卡顿等,对投屏操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如果在投屏过程中,一些用户设备被用于实施播放在线视频、发送大附件的邮件等交互数据量较大的操作,也会对投屏设备31造成较大压力,从而对投屏操作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通过修改投屏专用网络的SSID,使得笔记本电脑34~38自动保存的接入参数在投屏操作结束后失效,从而在后续再次进入会议室202时,笔记本电脑34~38不会主动触发对投屏专用网络的自动接入,如果某一笔记本电脑需要投屏,可以通过步骤403~406实现“一键接入”或“一键投屏”,既不会增加用户操作的复杂度,又能够有效地解决投屏设备31可能出现的卡顿问题。
步骤409,投屏设备31向服务器33上报修改后的接入参数,使服务器33对先前存储的接入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设备31通过及时将修改后的接入参数告知服务器33,确保后续进行投屏的用户设备能够从服务器33处获得正确的接入参数,并顺利接入投屏专用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4中由投屏设备31将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上传至服务器33,而笔记本电脑34向服务器33请求获取相应的接入参数,但这并非唯一的实施方式。实际上,投屏设备31可以直接对接入参数进行维护,而笔记本电脑34可以通过诸如BLE、ZigBee、NFC等近场通讯方式向投屏设备31发起投屏请求,使得投屏设备31同样通过上述近场通讯方式返回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而投屏设备31可以通过该接入参数自动接入相应的投屏专用网络,该过程中无需涉及对服务器33的依赖。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会议室投屏的场景示意图。在图3所示场景的基础上,图8所示的场景中还可以包括无线路由器39,该无线路由器39与投屏设备31分别用于提供不同的无线网络,比如投屏设备31用于提供投屏专用网络,而无线路由器39用于提供公用网络,这在针对图4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也有涉及,此处不再赘述。
针对图8所示的会议室投屏场景,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投屏状况实施网络切换的交互示意图。如图9所示,相关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投屏设备31对提供的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进行配置。
步骤902,投屏设备31将配置的接入参数上报至服务器33,以使服务器33对该接入参数进行保存。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901-902可以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1-4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3a,笔记本电脑34接入无线路由器39提供的公用网络,并基于公用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接入无线路由器39提供的公用网络,笔记本电脑34可以通过公用网络将投屏内容发送至无线路由器39,并由无线路由器39转发至会议平板32进行展示。
步骤903b,投屏设备31接入无线路由器39提供的公用网络。
步骤904,投屏设备31监测笔记本电脑34的投屏操作,以获取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在一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34在通过公用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可以向服务器33上报该投屏行为;而服务器33可以将相关信息告知投屏设备31,使得投屏设备31接入公用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设备31可以支持双工网络功能,即该投屏设备31可以在接入公用网络的同时,自身还提供投屏专用网络,使得投屏设备31可以随时接入公用网络(比如默认为长期接入公用网络),以针对笔记本电脑34的投屏操作进行监测。
在一实施例中,投屏状况指示参数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投屏状况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参数,例如延迟时长、丢包率、数据传输速率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905,投屏设备31将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上报至服务器33,以由服务器33确定相应的投屏状况。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33可以将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与预定义的参数阈值或参数取值范围进行比较,以确定笔记本电脑34是否存在卡顿以及卡顿程度。例如,当延迟时长达到预定义的时长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存在卡顿,或者当数据传输速率小于预定义的速率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存在卡顿。当判定为存在卡顿时,可以进一步根据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与预定义的参数阈值或参数取值范围的边界值之间的差值大小,确定卡顿程度;该卡顿程度通常与差值大小之间呈正相关。
步骤906,当确定存在卡顿或卡顿程度达到预设程度时,服务器33可以向笔记本电脑34发送提示信息。
例如,笔记本电脑34上可以示出诸如图5-7所示的投屏管理界面500,并在该投屏管理界面500上示出诸如“当前网络卡顿严重,是否切换至投屏专用网络”等内容,以提示用户实施网络切换。
步骤907,笔记本电脑34确认用户A存在网络切换需求。
步骤908,笔记本电脑34向服务器33发起投屏请求,并接收服务器33返回的接入参数。
步骤909,笔记本电脑34根据获得的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投屏专用网络,并向会议平板32进行投屏操作。
步骤910,笔记本电脑34向服务器33发送终止投屏通知,使服务器33进而向投屏设备31发送终止投屏通知。
步骤911,投屏设备31修改投屏专用网络的接入参数。
步骤912,投屏设备31向服务器33上报修改后的接入参数,使服务器33对先前存储的接入参数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907-912可以参考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4-409,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0,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002、内部总线1004、网络接口1006、内存10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0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0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0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0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1,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101,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修改单元1102,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1103,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
第一发送单元1104,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103具体用于:
在接入所述其他网络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单元1105,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第二发送单元1106,将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发送至服务端,使得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相应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启动单元1107,当确定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
可选的,还包括:
反馈单元1108,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所述投屏网络。
可选的,所述反馈单元1108具体用于:
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
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所述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接入参数。
可选的,所述反馈单元1108具体用于:
向服务端上传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使所述服务端针对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的,对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下述接入参数中至少之一进行修改:
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
可选的,还包括:
结束确认单元1109,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终止投屏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或者,当预设的投屏终止时刻到达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
可选的,
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投屏网络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提供;
或者,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控制器,所述投屏网络由所述无线控制器管理的无线接入点设备所提供。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2,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202、内部总线1204、网络接口1206、内存12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2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2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2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2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投屏网络的接入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3,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投屏网络的接入装置可以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1301,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
提示单元1302,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切换单元1303,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响应,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在所述投屏操作结束后被修改。
可选的,被修改的接入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
可选的,所述第二网络为投屏专用网络。
可选的,所述提示单元1302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一网络之外的其他网络,且确定所述其他网络为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
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提示单元1302具体用于:
向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发起询问请求;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服务端返回的应答结果;
当所述应答结果表明存在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时,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请求单元1304,向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
第二参数接收单元1305,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请求单元1306,向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
第二参数接收单元1307,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提示接收单元1308,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来自于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而发出;其中,所述通知消息表明基于所述第一网络实施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提示接收单元1309,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基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发出;其中,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来自于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
图1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4,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402、内部总线1404、网络接口1406、内存14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4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4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4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4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5,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1501,在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
指示单元1502,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可选的,还包括:
启动单元1503,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
可选的,所述指示单元1502具体用于:
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501具体用于:
在接入所述其他网络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
图1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6,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602、内部总线1604、网络接口1606、内存16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6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6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6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6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17,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1701,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含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发送单元1702,当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表明所述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网络设备提供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52)

1.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
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包括:
在接入所述其他网络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将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发送至服务端,使得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相应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确定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所述投屏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
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所述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接入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向服务端上传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使所述服务端针对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下述接入参数中至少之一进行修改:
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终止投屏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
或者,当预设的投屏终止时刻到达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投屏网络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提供;
或者,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控制器,所述投屏网络由所述无线控制器管理的无线接入点设备所提供。
12.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已接入投屏网络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入参数接入所述投屏网络,以通过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修改单元,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后,将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接入参数由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修改为第二接入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
第一发送单元,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接入所述其他网络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所述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第二发送单元,将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发送至服务端,使得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相应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启动单元,当确定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馈单元,响应于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反馈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接入参数自动接入所述投屏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近场通讯类型的投屏请求;
向所述用户设备返回所述近场通讯类型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接入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
向服务端上传所述第一接入参数,使所述服务端针对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设备发起的投屏请求,将所述第一接入参数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投屏网络采用的下述接入参数中至少之一进行修改:
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结束确认单元,当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终止投屏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或者,当预设的投屏终止时刻到达时,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操作结束。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接入点设备,所述投屏网络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设备所提供;
或者,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控制器,所述投屏网络由所述无线控制器管理的无线接入点设备所提供。
23.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
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响应,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在所述投屏操作结束后被修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修改的接入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投屏专用网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网络之外的其他网络,且确定所述其他网络为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
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包括:
向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发起询问请求;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服务端返回的应答结果;
当所述应答结果表明存在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时,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
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来自于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而发出;其中,所述通知消息表明基于所述第一网络实施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基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发出;其中,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来自于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
33.一种投屏网络的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收到用户发出的投屏指令;
提示单元,显示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切换单元,根据所述用户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响应,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以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在所述投屏操作结束后被修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被修改的接入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服务集标识、接入密码。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投屏专用网络。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一网络之外的其他网络,且确定所述其他网络为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
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单元具体用于:
向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或服务端发起询问请求;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服务端返回的应答结果;
当所述应答结果表明存在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时,向所述用户交互从已接入的第一网络切换至投屏专用的第二网络的提示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请求单元,向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发起投屏请求;
第二参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请求单元,向服务端发起投屏请求;
第二参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以接入所述第二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的接入参数由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提示接收单元,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来自于提供投屏专用网络的网络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而发出;其中,所述通知消息表明基于所述第一网络实施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
42.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提示接收单元,在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所述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由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而确定基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发出;其中,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来自于提供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设备。
43.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
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包括:
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包括:
在接入所述其他网络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
47.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在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投屏状况;
指示单元,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切换至本端设备创建的所述投屏网络进行投屏操作。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启动单元,当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启动所述投屏网络,以供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接入。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单元具体用于:
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接入所述其他网络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投屏状况。
51.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含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当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表明所述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网络设备提供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52.一种投屏网络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来自网络设备的上报数据,所述上报数据包含用户设备通过区别于投屏网络的其他网络进行投屏操作时的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
发送单元,当所述投屏状况指示参数的取值表明所述投屏操作存在预设的情况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由所述其他网络切换至所述网络设备提供的所述投屏网络的提示信息。
CN201811426561.2A 2018-07-20 2018-11-27 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740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6489 2018-07-20
CN201810806489X 2018-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0288A true CN110740288A (zh) 2020-01-31
CN110740288B CN110740288B (zh) 2022-02-01

Family

ID=69236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6561.2A Active CN110740288B (zh) 2018-07-20 2018-11-27 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02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6553A (zh) * 2020-05-11 2020-08-18 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投屏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6990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设备及发送端设备
CN113382457A (zh) * 2021-05-17 2021-09-10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223452A1 (zh) * 2020-05-06 2021-11-11 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765903A (zh) * 2021-08-26 2021-12-07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及相关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22028124A1 (zh) * 2020-08-05 2022-0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状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4350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664A (zh) * 2011-03-04 2012-09-05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无缝切换网络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EP2560361A2 (en) * 2011-08-18 2013-02-20 Ricoh Company, Ltd. Network system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3476030A (zh) * 2013-08-29 2013-12-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
CN105657711A (zh) * 2015-03-24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73093A (zh) * 2015-12-03 2016-08-1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连接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70141A (zh) * 2016-09-05 2016-11-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222898A (zh) * 2017-08-07 2017-09-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664A (zh) * 2011-03-04 2012-09-05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无缝切换网络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EP2560361A2 (en) * 2011-08-18 2013-02-20 Ricoh Company, Ltd. Network system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3476030A (zh) * 2013-08-29 2013-12-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连接网络的方法、移动终端与终端设备
CN105657711A (zh) * 2015-03-24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73093A (zh) * 2015-12-03 2016-08-1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连接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70141A (zh) * 2016-09-05 2016-11-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222898A (zh) * 2017-08-07 2017-09-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990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设备及发送端设备
US20230083485A1 (en) 2020-02-26 2023-03-16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receiving end device, and sending end device
US11778442B2 (en) 2020-02-26 2023-10-03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receiving end device, and sending end device
WO2021223452A1 (zh) * 2020-05-06 2021-11-11 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778006B2 (en) 2020-05-06 2023-10-03 Shanghai Ho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56553A (zh) * 2020-05-11 2020-08-18 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投屏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28124A1 (zh) * 2020-08-05 2022-0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投屏状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54396B2 (en) 2020-08-05 2024-04-09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Screen projection status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4350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382457A (zh) * 2021-05-17 2021-09-10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WiFi P2P连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65903A (zh) * 2021-08-26 2021-12-07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及相关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0288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0288B (zh) 投屏网络的管理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171113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US10051648B2 (en) Selective prioritization of voice over data
EP3151628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network
US9723482B2 (en) Anti-theft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ular phone
US8620337B2 (en) Selective establishment of radio access bearers to support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812506B2 (en) Enterprise remote management for cellular services
US999907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221484B (zh) 投屏方法及装置
US11601817B2 (en) Postponed eSIM delivery to secondary mobile wireless device for cellular wireless service subscription
US11012852B2 (en) Cellular service account transfer error recovery mechanisms
US932589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60142854A (ko) 서버를 통한 p2p-가능 클라이언트 디바이스들 간의 데이터의 선택적 교환
WO2019119421A1 (zh) 小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197851B1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 대상 발견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013644A1 (en) Network override of device volte setting
CN113825120B (zh) 用于辅助移动无线设备的蜂窝服务管理
US11470469B2 (en)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anaging subscription profile
US998614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7037469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at endpoints accessible via more than one network
US20230081421A1 (en) DIRECT eSIM TRANSFER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20240007848A1 (en) eSIM PROFIL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240007847A1 (en) eSIM PROFIL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140164569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16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