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220B -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9220B
CN110719220B CN201810757610.4A CN201810757610A CN110719220B CN 110719220 B CN110719220 B CN 110719220B CN 201810757610 A CN201810757610 A CN 201810757610A CN 110719220 B CN110719220 B CN 110719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ommunication message
communication
user
s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76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9220A (zh
Inventor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il Holding Caym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576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9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9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9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Description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讯应用可使用户之间相互发送通讯消息,可以提升用户之间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发送方用户将通讯消息发送至接收方用户后,如果发现通讯消息中包含不恰当的通讯内容,可以通过触发撤回流程,使得通讯消息在接收方用户处被删除,避免不恰当的通讯内容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包括:
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发送的第一通讯消息,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响应于所述第二对象向第三对象发送的第二通讯消息,并在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时,将所述第三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对象针对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相应的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或所述第二通讯消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消息撤回装置,包括:
第一记录单元,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二记录单元,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一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消息撤回装置,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根据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发送的第一通讯消息,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四记录单元,响应于所述第二对象向第三对象发送的第二通讯消息,并在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时,将所述第三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四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对象针对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相应的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或所述第二通讯消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撤回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撤回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起撤回请求的示意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关联对象进行选择性撤回的示意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三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转发提醒的示意图。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四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五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撤回装置的框图。
图1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撤回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网络12、若干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3、手机14和手机15等。
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器11可以运行通讯应用的服务器侧的程序,以实现为该通讯应用的服务端,从而实现本说明书的消息撤回功能。
手机13-15只是用户可以使用的一种类型的电子设备。实际上,用户显然还可以使用诸如下述类型的电子设备: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在运行过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运行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侧的程序,以实现为该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从而实现本说明书的消息撤回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通讯应用的客户端侧的程序可以被预先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使得该客户端可以在该电子设备上被启动并运行;当然,当采用诸如HTML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时,无需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而对于手机13-15与服务器11之间进行交互的网络12,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在一实施例中,该网络12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和因特网。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撤回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比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方可以通过与目标对象之间的单聊通讯会话,向该目标对象发送通讯消息,即该通讯消息为发送方与目标对象之间的单聊通讯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方与目标对象处于同一群组或讨论组内,发送方可以通过相应的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向目标对象发送通讯消息,即该通讯消息为群聊通讯消息或讨论组通讯消息。因此,当发送方在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中发送通讯消息时,该群组或讨论组中的所有成员均被作为上述的目标对象,从而均被记录为该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方可以为通讯消息的创建者,并将该通讯消息发送至目标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方可以为通讯消息的接收者,并将该通讯消息转发至目标对象。
步骤204,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当目标对象收到通讯消息后,可以通过触发针对该通讯消息的转发操作,将该通讯消息转发至相应的转发对象;其中,目标对象可以通过自身与转发对象之间的单聊通讯会话,将该通讯消息转发至转发对象,或者目标对象与转发对象处于同一群组或讨论组内,使得目标对象可以通过相应的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向转发对象转发该通讯消息。
步骤206,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对象、转发对象均记录为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使得发送方针对该通讯消息发起撤回请求时,虽然仅目标对象直接收到了发送方发出的通讯消息、转发对象并未直接收到发送方发出的通讯消息,但是仍然能够将目标对象、转发对象收到的该通讯消息均删除,从而确保该通讯消息被完全“撤回”。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向所述发送方反馈与所述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比如,该描述信息可以包括转发操作的发生时刻、转发对象的信息、转发对象与目标对象之间的关系等,以使得发送方能够据此确定是否需要发起撤回请求或采取其他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应用可以向发送方发送提醒消息,以反馈上述与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当发送方获得与任一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并基于该描述信息认为相应的转发对象不适于查看到相关通讯消息时,该发送方可以针对该任一转发操作实施触发操作;相应地,服务器可以根据所述发送方对与任一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的触发操作,向所述任一转发操作的转发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从而实现对通讯消息的精准撤回,无需同时撤回所有通讯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向所述发送方通告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以供发送方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关联对象;然后,向所述发送方选取的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例如,可以周期性或触发性(比如发送方触发了查看功能)地向发送方通告当前的所有关联对象,从而由发送方进行选择。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撤回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比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1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根据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发送的第一通讯消息,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可以通过与第二对象之间的单聊通讯会话,向该第二对象发送第一通讯消息,即该第一通讯消息为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单聊通讯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处于同一群组或讨论组内,第一对象可以通过相应的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向第二对象发送第一通讯消息,即该第一通讯消息为群聊通讯消息或讨论组通讯消息。因此,当第一对象在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中发送第一通讯消息时,该群组或讨论组中的所有成员均被作为上述的第二对象,从而均被记录为该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可以为第一通讯消息的创建者,并将该第一通讯消息发送至第二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可以为第一通讯消息的接收者,并将该第一通讯消息转发至第二对象。
步骤304,响应于所述第二对象向第三对象发送的第二通讯消息,并在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时,将所述第三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讯消息可以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转发消息。例如,当第二对象收到第一通讯消息后,可以通过触发针对该第一通讯消息的转发操作,将该第一通讯消息转发至第三对象,相应的转发消息即上述的第二通讯消息,该第二通讯消息与第一通讯消息的内容相同;其中,第二对象可以通过自身与第三对象之间的单聊通讯会话,将该第二通讯消息发送至第三对象,或者第二对象与第三对象处于同一群组或讨论组内,使得第二对象可以通过相应的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向第三对象发送该第二通讯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讯消息可以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同的关联消息。例如,第二对象可以通过复制第一通讯消息,并粘贴生成上述的第二通讯消息,因而基于该复制操作与粘贴操作之间的关联性可以确定出第二通讯消息与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关且存在内容差异的关联消息。例如,第二对象可以手动输入第二通讯消息,该第二通讯消息与第一通讯消息可以并非具有完全相同的内容,但通过内容分析可以确定出该第二通讯消息与第一通讯消息之间是否在内容上相关联。
步骤306,根据所述第一对象针对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相应的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或所述第二通讯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对象、第三对象均记录为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使得第一对象针对第一通讯消息发起撤回请求时,虽然仅第二对象收到了第一对象发出的第一通讯消息、第三对象并未收到该第一通讯消息,但是仍然能够将第二对象收到的第一通讯消息、第三对象收到的第二通讯消息均删除,从而确保相应的消息内容被完全“撤回”。
为了便于理解,以即时通讯应用“微信”为例,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假定手机13上运行有微信客户端1、该微信客户端1登录有用户A的注册账号,手机14上运行有微信客户端2、该微信客户端2登录有用户B的注册账号,手机15上运行有微信客户端3、该微信客户端3登录有用户C的注册账号,服务器11上运行有微信服务端。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微信客户端1~3与微信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当微信客户端1需要向用户B发送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1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客户端1首先将消息1上传至微信服务端,由微信服务端协助发送至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
步骤402,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B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用户B为消息1发送的目标对象,因而该用户B可以被记录为该消息1的关联用户,该关联关系可以表示为消息1-用户B。
步骤403,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客户端2响应于微信服务端发送的消息1,可以向用户B发起相应的接收提醒,比如播放提示音、产生振动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基于接收提醒,用户B可以触发微信客户端2展示消息1,以对该消息1的消息内容进行查看。
步骤404,当微信客户端2需要向用户C转发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2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可以对微信客户端2展示的消息1进行触发,以实施针对该消息1的转发操作,比如将该消息1转发至微信客户端3。
步骤405,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C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用户B针对消息1实施了转发操作,因而微信服务端可以确定用户B希望发送至用户C的通讯消息为上述的消息1。同时,由于用户C为消息1的转发对象,因而该用户C可以被记录为该消息1的关联用户,该关联关系可以表示为消息1-用户C。
步骤406,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客户端3响应于微信服务端发送的消息1,可以向用户C发起相应的接收提醒,比如播放提示音、产生振动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基于接收提醒,用户C可以触发微信客户端3展示消息1,以对该消息1的消息内容进行查看。
步骤407,微信客户端1向微信服务端发起针对消息1的撤回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A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1对消息1实施触发操作,以发起针对该消息1的撤回请求。例如,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起撤回请求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通讯会话界面500中,微信客户端1可以向用户A呈现出已发送的上述消息1,比如图5中该消息1的消息内容可以为“下午的会议提前到2点开始”。当检测到用户A对消息1的触发操作时,比如该用户A实施的触发操作可以包括对该消息1进行点击、长按、重压等,微信客户端1可以唤出如图5所示的功能菜单502,该功能菜单502可以包括“全部撤回”、“撤回”、“复制”、“转发”等针对该消息1的操作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A选取功能菜单502中的“撤回”选项时,微信客户端1可以向微信服务端发起撤回请求,且该撤回请求仅针对直接由用户A发出的消息1实施撤回操作,比如当用户A仅通过微信客户端1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B时,该撤回请求仅用于使得微信服务端向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发送撤回命令,以使得微信客户端2删除消息1、实现消息撤回。
在一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A选取功能菜单502中的“全部撤回”选项时,微信客户端1可以向微信服务端发起撤回请求,且该撤回请求用于对消息1的所有关联对象实施撤回操作,比如当消息1对应的关联对象包括作为目标对象的用户B、作为转发对象的用户C时,微信服务端可以分别向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以使得微信客户端2、微信客户端3分别删除消息1、实现消息撤回。
步骤408,微信服务端根据微信客户端1发起的撤回请求,确定用户B、用户C为消息1对应的关联对象。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可以通过查询上述步骤402、步骤405等创建的“消息1-用户B”、“消息1-用户C”等关联关系,确定出消息1对应的关联对象为用户B、用户C。
步骤409,微信服务端分别向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
步骤410,微信客户端2、微信客户端3分别删除消息1,实现消息撤回。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客户端2、微信客户端3需要分别确定自身收取消息1对应的通讯会话,比如微信客户端2从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通讯会话收到消息1、微信客户端3从用户B与用户C之间的通讯会话收到消息1,然后分别从相应通讯会话对应的历史消息中删除消息1。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A可以通过群聊通讯会话1将消息1同时发送至相应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这些群组成员均为该消息1的关联对象;比如,用户B可以为上述的群组成员之一,用户B可以将该消息1通过群聊通讯会话2同时转发至相应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用户C为该群组成员之一。那么,当微信客户端2收到微信服务端发送的针对消息1的撤回命令时,微信客户端2需要确定收到该消息1的群聊通讯会话1,并从该群聊通讯会话1对应的历史消息中删除消息1;类似地,当微信客户端3收到微信服务端发送的针对消息1的撤回命令时,微信客户端3需要确定收到该消息1的群聊通讯会话2,并从该群聊通讯会话2对应的历史消息中删除消息1。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微信客户端1~3与微信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当微信客户端1需要向用户B发送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1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602,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B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603,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
步骤604,当微信客户端2需要向用户C转发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2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605,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C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606,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601~606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步骤401~406,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07,微信客户端1向微信服务端发起针对消息1的撤回请求。
步骤608,微信服务端根据微信客户端1发起的撤回请求,确定用户B、用户C为消息1对应的关联对象,并将关联对象的信息返回至微信客户端1。
步骤609,微信客户端1确定被选中的关联对象,比如用户C,并将选择结果发送至微信服务端。
在一实施例中,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关联对象进行选择性撤回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通讯会话界面700中,当检测到用户A对消息1的撤回需求时,比如检测到用户A选取了如图5所示的功能菜单502中的“全部撤回”功能选项,微信客户端1可以向微信服务端发起撤回请求,以获得微信服务端返回的关联对象的信息,并展示于图7所示的关联对象展示窗口702中,比如该关联对象展示窗口702可以示出用户B、用户C的姓名等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分别示出每一关联对象对应的选择框,比如该选择框可以为关联对象展示窗口702中的“□”矩形框或其他样式,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以供用户A实施选择。假定用户A触发了用户C对应的选择框,可以在该选择框中示出诸如“√”标识,以表明该用户C被用户A选中。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A可以选取关联对象展示窗口702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对象,甚至选取所有关联对象,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对于用户A选取的关联对象,表明用户A希望针对这些关联对象实施消息撤回,以避免这些关联对象查看到消息1中不恰当的内容或避免留下文字证据。
步骤610,微信服务端在选择结果为用户C被选中时,向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
步骤611,微信客户端3删除消息1,实现消息撤回。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客户端3可以确定收到该消息1的通讯会话,并从该通讯会话对应的历史消息中删除消息1,该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步骤410,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用户A仅选取了用户C,而并未选取用户B,因而用户A可以使得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删除消息1,而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并不需要删除消息1、可以保留该消息1。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三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微信客户端1~3与微信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当微信客户端1需要向用户B发送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1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802,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B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803,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
步骤804,当微信客户端2需要向用户C转发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2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805,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C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806a,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801~806a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步骤401~406,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6b,微信服务端向微信客户端1发送转发提醒。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806a与步骤806b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顺序,例如两个步骤可以同时发生,或者可以先执行步骤806a、然后执行步骤806b,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可以在步骤805完成后,无故意延迟地触发实施步骤806b。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可以在步骤806a完成后,无故意延迟地触发实施步骤806b。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A为消息1的创建者,因而当用户B将消息1转发至用户C时,微信服务端可以向用户A发送转发提醒,以使得用户A及时了解关于该消息1的转发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虽然并非消息1的创建者,但是如果用户B将消息1转发至用户C后,用户C进一步将该消息1转发至其他用户,那么微信服务端除了向用户A发送转发提醒之外,同样可以向用户B发送转发提醒,以使得用户B及时了解关于该消息1的转发情况。
例如,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转发提醒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用户A与用户B之间的通讯会话界面900中,可以通过在消息1的消息内容附近(比如图9中为消息内容下方)示出转发提醒消息902,以表明用户B将消息1转发至用户C;以及,可以通过在消息1的消息内容附近示出转发提醒消息904,以表明用户C将消息1转发至用户D。
步骤807,微信客户端1向微信服务端发起针对消息1的撤回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A可以通过对收到的转发提醒实施触发操作,以使得微信客户端1向微信服务端发起相应的撤回请求。例如图9所示,转发提醒消息902、转发提醒消息904均可以包含“点击撤回”选项,使得用户A可以通过触发任一转发提醒消息包含的“点击撤回”选项,对相应的转发消息实施撤回。譬如,当用户A触发转发提醒消息902包含的“点击撤回”选项时,微信客户端1可以针对“用户B向用户C转发消息1”这一转发操作向微信服务端发起撤回请求;又譬如,当用户A触发转发提醒消息904包含的“点击撤回”选项时,微信客户端1可以针对“用户C向用户D转发消息1”这一转发操作向微信服务端发起撤回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转发提醒可使用户A及时发现消息1的转发情况,并进一步通过对该转发提醒进行触发,从而及时对相应的转发操作实施撤回处理,尽快删除相关微信客户端上的消息1。
在一实施例中,假定用户A触发转发提醒消息902包含的“点击撤回”选项,以触发下述的步骤808-809。
步骤808,微信服务端向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
步骤809,微信客户端3删除消息1,实现消息撤回。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客户端3可以确定收到该消息1的通讯会话,并从该通讯会话对应的历史消息中删除消息1,该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步骤410,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四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0所示,微信客户端1~3与微信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当微信客户端1需要向用户B发送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1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1002,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B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1003,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001~1003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步骤401~40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4,当微信客户端2需要向用户C发送消息2时,该消息2被微信客户端2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1005,微信服务端确定消息2与消息1之间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微信客户端2向微信服务端表明,该消息2为基于消息1的转发消息,那么微信服务端可以判定该消息2与消息1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在收到微信客户端2上传的消息2后,可以主动将该消息2与微信客户端2已收到的通讯消息进行比较,如果消息2与消息1包含的字符完全相同,那么可以判定为消息2与消息1之间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在收到微信客户端2上传的消息2后,可以主动将该消息2与微信客户端2已收到的通讯消息进行比较,如果消息2与消息1的内容或所表达的含义相匹配,可以判定为消息2与消息1之间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可以通过关键词匹配或语义分析,排除一些用于表达问候、寒暄等含义的通讯消息,比如当消息2和消息1均为“你好”时,应当避免判定消息2与消息1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微信服务端可以通过关键词匹配或语义分析,仅针对包含时间、地点、事件等含义的通讯消息进行处理,比如当消息2和消息1均表达了“下午的会议提前到2点”时,可以判定为消息2与消息1相关联。
步骤1006,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消息2与用户C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1007,微信服务端将消息2发送至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
在一实施例中,当用户A针对消息1触发撤回请求时,微信服务端可以根据消息1、消息2与用户C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C确定为消息1的关联对象,并进而删除微信客户端3上的消息2。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用户A通过微信客户端1发起撤回请求后,微信服务端可以确定出消息1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并分别向相应的微信客户端发送撤回命令;例如,微信服务端可以分别向微信客户端2、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使得微信客户端2删除消息1、微信客户端3删除消息2。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考图6所示的实施例,用户A通过微信客户端1发起撤回请求后,微信服务端可以确定出消息1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以供用户A进行选择;例如,当用户A选择用户C时,微信服务端可以向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使得微信客户端3删除消息2。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参考图8所示的实施例,根据用户B向用户C发送的消息2,微信服务端可以向微信客户端1发送提醒消息,并在用户A触发该提醒消息后,由微信服务端向微信客户端3发送撤回命令,使得微信客户端3删除消息2。
图1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五提供的一种撤回通讯消息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1所示,微信客户端1~3与微信服务端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当微信客户端1需要向用户B发送消息1时,该消息1被微信客户端1上传至微信服务端。
步骤1102,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与用户B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1103,微信服务端将消息1发送至用户B对应的微信客户端2。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101~1103可以参考上述图4所示的步骤401~40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104,微信客户端2生成与消息1相关联的消息2。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在微信客户端2上生成消息2时,微信客户端2可以确定该消息2与消息1之间的关联性。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可以在生成消息2后,手动将该消息2设定为与消息1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可以通过触发消息1,唤起关联消息输入功能,使得用户B输入与该消息1相关联的通讯消息,以作为上述的消息2。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可以对消息1进行复制,并粘贴于消息输入框后,生成消息2,那么基于该复制、粘贴操作,可以判定为消息2与消息1相关联。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B可以直接在消息输入框中输入消息2,而微信客户端2可以将该消息2与已收到的历史消息进行比较,从而当消息2与消息1包含的字符完全相同,或者消息2与消息1的内容或所表达的含义相匹配时,判定为消息2与消息1相关联。
步骤1105,当微信客户端2需要向用户C发送消息2时,该消息2被微信客户端2上传至微信服务端,以及微信客户端2还将消息2与消息1之间的关联关系告知微信服务端。
步骤1106,微信服务端记录消息1、消息2与用户C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1107,微信服务端将消息2发送至用户C对应的微信客户端3。
在一实施例中,与图10所示实施例相类似地,可以通过参考图4、图6或图8所示的实施例,在用户A针对消息1触发撤回请求时,微信服务端可以根据消息1、消息2与用户C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用户C确定为消息1的关联对象,并进而删除微信客户端3上的消息2,此处不再赘述。
图1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12,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202、内部总线1204、网络接口1206、内存12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2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12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2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12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消息撤回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消息撤回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记录单元1301,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二记录单元1302,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一发送单元1303,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可选的,还包括:
反馈单元1304,向所述发送方反馈与所述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1305,根据所述发送方对与任一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的触发操作,向所述任一转发操作的转发对象发送撤回指令。
可选的,还包括:
通告单元1306,向所述发送方通告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
第三发送单元1307,向所述发送方选取的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
可选的,所述通讯消息由所述发送方创建或转发。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消息撤回装置可以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1401,根据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发送的第一通讯消息,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四记录单元1402,响应于所述第二对象向第三对象发送的第二通讯消息,并在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时,将所述第三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四发送单元1403,根据所述第一对象针对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相应的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或所述第二通讯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转发消息。
可选的,
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同的关联消息;
或者,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关且存在内容差异的关联消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由所述第一对象创建或转发。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所述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包括:
当所述发送方在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中发送所述通讯消息时,将所述群组或所述讨论组中的所有成员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方反馈与所述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送方对与任一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的触发操作,向所述任一转发操作的转发对象发送撤回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方通告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
向所述发送方选取的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消息由所述发送方创建或转发。
6.一种消息撤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发送的第一通讯消息,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响应于所述第二对象向第三对象发送的第二通讯消息,并在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时,将所述第三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根据所述第一对象针对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相应的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或所述第二通讯消息;
所述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包括:
当所述第一对象在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中发送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时,将所述群组或所述讨论组中的所有成员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转发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同的关联消息;
或者,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关且存在内容差异的关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由所述第一对象创建或转发。
10.一种消息撤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记录单元,根据发送方向目标对象发送的通讯消息,将所述目标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二记录单元,根据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实施的转发操作,将转发对象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一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发送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所有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通讯消息;
所述第一记录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发送方在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中发送所述通讯消息时,将所述群组或所述讨论组中的所有成员记录为所述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馈单元,向所述发送方反馈与所述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根据所述发送方对与任一转发操作相关的描述信息的触发操作,向所述任一转发操作的转发对象发送撤回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告单元,向所述发送方通告所述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
第三发送单元,向所述发送方选取的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消息由所述发送方创建或转发。
15.一种消息撤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根据第一对象向第二对象发送的第一通讯消息,将所述第二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四记录单元,响应于所述第二对象向第三对象发送的第二通讯消息,并在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相关联时,将所述第三对象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第四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对象针对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发起的撤回请求,向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对应的所有关联对象发送撤回指令,以删除相应的关联对象收到的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或所述第二通讯消息;
所述第三记录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对象在群组通讯会话或讨论组通讯会话中发送所述第一通讯消息时,将所述群组或所述讨论组中的所有成员记录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关联对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的转发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同的关联消息;
或者,所述第二通讯消息为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内容相关且存在内容差异的关联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消息由所述第一对象创建或转发。
CN201810757610.4A 2018-07-11 2018-07-11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719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7610.4A CN110719220B (zh) 2018-07-11 2018-07-11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7610.4A CN110719220B (zh) 2018-07-11 2018-07-11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220A CN110719220A (zh) 2020-01-21
CN110719220B true CN110719220B (zh) 2022-08-26

Family

ID=69208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7610.4A Active CN110719220B (zh) 2018-07-11 2018-07-11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92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3780A (zh) * 2020-08-06 2020-11-27 武汉华中时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即时通信的聊天场景中撤回消息的方法
CN112422735B (zh) * 2020-10-27 2022-06-21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13179204B (zh) * 2021-03-31 2023-02-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撤回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57162B (zh) * 2021-04-23 2022-12-3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撤回会话消息的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745346A (zh) * 2022-04-11 2022-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953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删除消息的方法、即时通信终端及系统
CN106209581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94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删除即时通信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63432A (zh) * 2016-05-20 2016-07-13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消息远程销毁方法
CN106789597B (zh) * 2017-01-17 2021-06-1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消息转发方法及装置、显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953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删除消息的方法、即时通信终端及系统
CN106209581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220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9220B (zh) 消息撤回方法及装置
US11451505B2 (e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ephemeral messages
EP334940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lizing service function
US95159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data among multiple end user devices
JP6577477B2 (ja) インスタント通信における未読メッセージの同期化
US9479469B2 (en) Collaborative drafting of a message
JP6501919B2 (ja) 音声チャットモード自己適応方法及び装置
US2016014288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lating to visual communications
US9083693B2 (en) Managing private information in instant messaging
US20230262015A1 (en) Smart attachment of cloud-based files to communications
US20140164534A1 (en) System for sending a content item through an onlin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TW201836373A (zh) 通訊方法及裝置
US9906479B1 (en) Storage management for ephemeral messages
CN105830391A (zh) 基于存在的内容共享
CN112083978A (zh) 事件分享方法及装置
TWI808936B (zh) 音頻訊息的處理方法及裝置
WO2018068643A1 (zh)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60277570A1 (en) Facilitating controll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N106961375B (zh) 一种资源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157622A (zh) 添加好友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EP2993834B1 (e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retrieval of message attachments in a message conversation
CN115168071A (zh) 一种实现跨系统数据穿透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24865A (zh) 消息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7176448A (zh) 即时通讯应用的服务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2667916A (zh) 信息推送方法、社交服务器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19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