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4980B -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4980B
CN110644980B CN201910856959.8A CN201910856959A CN110644980B CN 110644980 B CN110644980 B CN 110644980B CN 201910856959 A CN201910856959 A CN 201910856959A CN 110644980 B CN110644980 B CN 110644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crude oil
coefficient
compressibility
perme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69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4980A (zh
Inventor
高武彬
王博
宋鹏
屈雪峰
谢启超
刘建
陈小东
陈霖
马静
路敏
程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69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4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4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4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藏储层研究及油藏分类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通过对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的岩石断裂力学、原油的流动特征和地质储量规模等各项参数分析,建立地层岩石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统计同类油藏开发区已完钻井的各项相关参数,建立不同单井产能大小下的原油储层岩石的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图版,利用图版可开展油藏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该综合分类评价图版的建立,为同类超低渗透油藏快速选区及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从而为实现新区产建与高效开发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本发明具有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可应用于其它超低渗透油藏分类评价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储层研究及油藏分类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储量资源潜力巨大,随着近年的规模开发,开发区储层物性逐年变差,开发对象也由初期的相对高孔、高渗的超低渗Ⅰ、Ⅱ类油藏转向了低孔、低渗的超低渗透Ⅲ类或者致密油藏。该类油藏由于具有更低的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等典型特征,地层原油开采难度也随之加大,油井必须依靠于一定规模的压裂改造增产才能获得工业油流。根据国内外致密油开发经验表明,压裂增产技术在致密储层的开发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同时“工程甜点区”的优选对效益开发该类油藏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工程甜点区”是指在有利开发区内可通过压裂增产形成有效缝网、有效实现经济开采的区域。
以往的储层分类研究主要偏向于“地质甜点区”(即开发有利区)的优选,然而如何在普遍较差的超低渗油藏或致密储层中,优选出既满足“地质甜点区”的特征,也符合“工程甜点区”优选的油藏区块,实现油藏的效益开发,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目前还未形成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同时目前国内外对储层评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以往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单一因素或者单一方面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如“地质甜点”或者“工程甜点”的单一方面研究分析中,由于考虑因素单一、不全面,使得整体得出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开发相差较大,很难应用于实际的开发过程中。
储层分类评价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储层整体储集能力优劣和储层岩石可压性的客观、概括性的表达。不同类别的储层,其储集条件和储层岩石本身的特征不同,导致其内部渗流机制及储层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因而储层分类评价对油气勘探、开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储层的评价已由单一地质学向多学科、多方向的评价发展,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向定量发展。随着评价技术的不断深入,储层评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如何综合这些评价因素,筛选出关键的储层参数,并建立相应的识别标准,得出综合的储层分类评价方法,从而有效指导储层的综合“甜点”筛选,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实现油藏的效益开发,提高油藏的开发水平。
结合前期的研究可以看出,综合“地质甜点区”和“工程甜点区”的优选,可将储层评价因素分为地质、工艺两大类。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地质类因素主要选择可有效表征原油储渗特征的参数,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储层综合压缩系数。储层工程类因素主要考虑目前工艺技术条件下岩石的可压裂、破碎性能和复杂裂缝扩张的特征,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可压性参数具体包括油藏岩石的脆性指数、黏土矿物含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及岩石断裂韧性。此外,油井产能大小是油田现场最为直接的评估储层“甜点区”优劣的基本参数,综合考虑研究区的各类储层因素,可用单井产能的大小来进行有效的划分。
由于储层分类和甜点优选技术在超低渗及致密油储层开发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新开发区储层品质的优劣,决定着油藏在目前经济条件下能否实现效益开发。因此如何评价储层的品质好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评价方法的准确、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开发中开发方案的设计、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单井产能的预测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对油藏“地质甜点区”和“工程甜点区”的认识,所提出的超低渗油藏致密储层中储层有效分类和甜点优选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运用地层岩石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储层的岩石断裂力学、原油的流动特征和地质储量规模等各项油藏基础参数,建立不同单井产能大小下的原油储层地层的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图版,利用图版可开展油藏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该综合分类评价图版的建立,为同类超低渗透油藏快速选区及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从而为实现新区产建与效益开发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先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类型;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中的不同类别的可压性参数值的大小,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可压性参数对储层岩石可压性影响的权重值,并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步骤三: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储渗特征参数类型;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的各类型储渗特征参数值的大小,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将归一化处理获得的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
步骤五:统计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资料,根据利用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的值,以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作为横轴,以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作为纵轴,绘制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建立油藏不同产能区间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之间的定量关系;
步骤六:针对同一个开发油藏中的新完钻井,在通过相同步骤一和步骤三中的方法获取新完钻井的各类型地层可压性参数和原油储渗特征参数资料,然后通过相同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将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对应到步骤五中所建立的图版中所对应的区间,从而进行油藏新开发区的储层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所述的步骤二中求取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是将归一化值与确定的步骤一中的相对应的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可压性参数类型包括正向指标参数和负向指标参数,
正向指标参数包括: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BI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DF
负向指标参数包括:黏土矿物含量Wmc、水平两向地应力差Δσ和岩石断裂韧性KC
所述的步骤二中所采用的归一化处理是对步骤一中的各类可压性参数进行计算,表达式如下:
对于正向指标:S=(X-Xmin)/(Xmax-Xmin)
对于负向指标:S=(Xmax-X)/(Xmax-Xmin)
式中,S为参数标准化值,X为参数值,Xmax为参数最大值,Xmin为参数最小值。
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各类原油储渗特征参数包括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
储层原油流动系数=k kro h/μo
地层原油存储系数=φSo/Ct
其中,k为储层有效渗透率,kro为原油相对渗透率,h为地层有效厚度,μo为地层原油粘度,φ为地层孔隙度,So为地层原油饱和度,Ct储层综合压缩系数。
所述的步骤二中所采用的各类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是在选取同一油藏储层中储层压裂改造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生产井的储层岩石参数进行统计的,即压裂排量为1.8~2.0m3/min,加砂量为30~35m3,然后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判断矩阵分析法来进行确定。
所述的步骤四中所采用步骤三的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的权重值相等,且权重值都为0.5,即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对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的影响都是一致的。
所述的步骤五中不同产能区间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当数值点越靠近坐标轴0点,储层的越差,单井初期产能越低;当数值点越远离坐标轴0点,储层的品质越好,单井的初期产能越高,且不同产能大小区间是按照不同生产井的单井初期产能大小,将储层分为四类,即0.1~0.5t/d的I类区、0.5~1.0t/d的Ⅱ类区、1.0~2.0t/d的Ⅲ类区,以及2.0t/d以上的Ⅳ类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基于对油藏地质和增产工艺一体化的认识,所提出的超低渗油藏致密储层中储层有效分类和甜点优选的方法。解决了超低渗致密储层分类方法难以建立和甜点优选困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地层岩石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单井产能大小下的原油储层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与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之间的关系图版,利用图版可有效开展油藏的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鄂尔多斯盆地YC地区长6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
图2为本发明的中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可压性影响因素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鄂尔多斯盆地YC地区H300井阵列声波测井解释成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鄂尔多斯盆地YC地区H300井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成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鄂尔多斯盆地YC地区H300井电成像测井解释成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YC地区长6超低渗透油藏可压系数FI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YC地区长6超低渗透油藏储渗系数PI平面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先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类型;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中的不同类别的可压性参数值的大小,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可压性参数对储层岩石可压性影响的权重值,并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步骤三: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储渗特征参数类型;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的各类型储渗特征参数值的大小,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将归一化处理获得的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
步骤五:统计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资料,根据利用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的值,以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作为横轴,以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作为纵轴,绘制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建立油藏不同产能区间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之间的定量关系;
步骤六:针对同一个开发油藏中的新完钻井,在通过相同步骤一和步骤三中的方法获取新完钻井的各类型地层可压性参数和原油储渗特征参数资料,然后通过相同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将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对应到步骤五中所建立的图版中所对应的区间,从而进行油藏新开发区的储层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本发明通过上述步骤方法解决了超低渗致密储层分类方法难以建立和甜点优选困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地层岩石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不同单井产能大小下的原油储层岩石的可压系数与原油的储渗系数之间的关系图版,利用图版可有效开展油藏的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先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类型;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可压性参数类型包括正向指标参数和负向指标参数;
所述的正向指标参数包括: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BI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DF
负向指标参数包括:黏土矿物含量Wmc、水平两向地应力差Δσ和岩石断裂韧性KC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中的不同类别的可压性参数值的大小,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可压性参数对储层岩石可压性影响的权重值,并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所述的步骤二中求取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是将归一化值与确定的步骤一中的相对应的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所述的步骤二中所采用的归一化处理是对步骤一中的各类可压性参数进行计算,表达式如下:
对于正向指标:S=(X-Xmin)/(Xmax-Xmin)
对于负向指标:S=(Xmax-X)/(Xmax-Xmin)
式中,S为参数标准化值,X为参数值,Xmax为参数最大值,Xmin为参数最小值。
步骤三: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储渗特征参数类型;
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各类原油储渗特征参数包括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
储层原油流动系数=k kro h/μo
地层原油存储系数=φSo/Ct
其中,k为储层有效渗透率,kro为原油相对渗透率,h为地层有效厚度,μo为地层原油粘度,φ为地层孔隙度,So为地层原油饱和度,Ct储层综合压缩系数。
所述储层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为油藏的基本特征,其中储层原油流动系数大小决定了储层原油的流动能力,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直接反应着油藏的原油地质储量规模,两者共同表征出超低渗透油藏原油的储渗系数大小。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的各类型储渗特征参数值的大小,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将归一化处理获得的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
所述的步骤四中所采用步骤三的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的权重值相等,且权重值都为0.5,即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对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的影响都是一致的,且目前研究分析所认为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对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的影响都是一致的,该权重值可通过后期不断的添加新完钻井,从而完善图版所最终确定。
步骤五:统计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资料,根据利用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的值,以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作为横轴,以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作为纵轴,绘制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建立油藏不同产能区间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之间的定量关系;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建立完成后,通过图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储层与单井初期产能的高低之间具有明显的关系性,当数值点越靠近坐标轴0点,储层的越差,单井初期产能越低;当数值点越远离坐标轴0点,储层的品质越好,单井的初期产能越高。因此,结合所建立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按照步骤五中统计的不同产能大小区间,再按照不同生产井的单井初期产能大小,将储层分为四类,即0.1~0.5t/d的I类区、0.5~1.0t/d的Ⅱ类区、1.0~2.0t/d的Ⅲ类区,以及2.0t/d以上的Ⅳ类区。
步骤六:针对同一个开发油藏中的新完钻井,在通过相同步骤一和步骤三中的方法获取新完钻井的各类型地层可压性参数和原油储渗特征参数资料,然后通过相同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将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对应到步骤五中所建立的图版中所对应的区间,从而进行油藏新开发区的储层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所述步骤一中实际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每个旧完钻井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地层可压性的参数众多,因此针对于本发明选取的是目前研究同一油藏储层中所认为最为关系密切的参数,具体包括油藏岩石的脆性指数BI、黏土矿物含量Wmc、天然裂缝发育程度DF,水平两向地应力差Δσ及岩石断裂韧性KC
所述的步骤二中所采用的各类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是在选取同一油藏储层中储层压裂改造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生产井的储层岩石参数进行统计的,即压裂排量为1.8~2.0m3/min,加砂量为30~35m3,然后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判断矩阵分析法来进行确定。
因此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建立不同单井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原油储层地层可压系数FI与原油储渗系数PI之间的关系图版,加深了对油藏“地质甜点区”和“工程甜点区”的认识,不仅解决了超低渗致密储层分类方法难以建立和甜点优选困难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图版有效开展相关的油藏的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为优选新的建产目标区进行开发提供了依据。
实施例3:
参照图3、图4、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采用鄂尔多斯盆地YC地区长6超低渗油藏探井和评价井生产资料,对储层分类评价效果开展验证。由于探井和评价井取芯资料丰富,且电测资料可靠性强,首先收集研究区内长6层的探井和评价井测井资料,以YC地区H300井长6储层资料为例,长6层岩石的脆性指数BI、水平两向地应力差Δσ=最大水平地应力-最小水平地应力、孔隙压力pp、岩石密度ρ、横波时差ΔT、电测伽马值GR可以通过阵列声波阵列声波测井获得(如图3);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DF主要来源于H300井电成像测井解释成果(如图4),通过电成像测井可清晰看出长6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条数和规模;当油井压裂时地层岩石起裂破碎过程中,岩石的破裂随着储层微裂缝的发育程度分为张开型和划开型两种,分别对应岩石的Ⅰ型断裂韧性KCI和Ⅱ型断裂韧性KCII,两类断裂韧性的获取可以实验测得,结合陈建国在《页岩储层Ⅰ型和Ⅱ型断裂韧性评价方法研究》中的研究,结合前期研究区测试井的巴西圆盘实验资料,拟合得出YC地区长6油藏岩石Ⅰ型断裂韧性KCI和Ⅱ型断裂韧性KCII与岩石密度ρ、横波时差ΔT、电测伽马值GR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Ⅰ型断裂韧性KCI和Ⅱ型断裂韧性KCII值;在探井和评价井中,取芯资料进行分析矿物组分化验可以真实得出岩石中黏土矿物含量Wmc,H300井的黏土矿物含量为25.2%。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储渗特征的参数可以通过岩心分析和地层原油分析化验资料获取,通过查阅得出H300井长6地层原油粘度μo=1.45mPa.s,储层有效渗透率k=0.25mD,原油相对渗透率kro=0.32,地层有效厚度h=8.7m,地层孔隙度φ=8.2%,地层原油饱和度So=23.18%,储层综合压缩系数Ct=14.6×10-4/MPa,根据以上储层和流体参数可计算出H300井长6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流动系数=k kro h/μo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φSo/Ct
结合研究区已完钻开发生产的探井与评价井,统计出不同井点的长6储层各项基础参数,开展岩石的可压系数FI和原油的储渗系数PI的计算,在可压系数计算过程中,首先需对岩石各类可压性特征参数采用归一化处理,同时求取各个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各个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是在结合YC地区超低渗长6油藏中单井的储层改造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即压裂排量1.8~2.0m3/min,加砂量30~35m3,综合利用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
判断矩阵分析法,判断矩阵表示某一层的元素之间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重要性程度,可以利用1-9的比例标度来表示这种重要性程度。层次分析法,此次层次分析采用判断矩阵进行分析,详细的判断矩阵的标度见表1,综合以上所选取各类的地层可压性影响因素,形成的判断矩阵见表2。
表1标度参数表
Figure BDA0002198613200000121
Figure BDA0002198613200000131
表2判断矩阵
Figure BDA0002198613200000132
利用和积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确定可压性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为{0.40,0.32,0.15,0.08,0.05}T,即天然裂缝发育程度DF、岩石断裂韧性KC、岩石的脆性指数BI、水平两向地应力差Δσ、黏土矿物含量Wmc权重值分别为0.4、0.32、0.15、0.08、0.05;将归一化值与各参数的权重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岩石的可压系数FI。绘制出YC地区可压系数分布平面图,如图6所示。
原油储渗系数PI计算中,目前研究分析所认为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对地层原油储渗系数的影响都是一致的,因此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采用相等的权重值,即为0.5。求取出储层的原油储渗系数PI,绘制出YC地区储层系数分布平面图,如图7所示。
按照不同单井初期产能大小,将YC区长6储层分为四类,即0.1~0.5t/d的I类区、0.5~1.0t/d的Ⅱ类区、1.0~2.0t/d的Ⅲ类区,以及2.0t/d以上的Ⅳ类区。结合所计算出的原油储渗系数和地层可压系数值,以原油的储渗系数PI作为横轴,以岩石的可压系数FI作为纵轴,绘制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如图1所示。
通过图版可以看出,不同初期产能大小井的储层差异性明显,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当井点储层的可压系数FI和储渗系数PI数值点越靠近坐标轴0点,单井初期产能越低;当数值点越远离坐标轴0点,单井的初期产能越高。因此,储层的可压系数FI和储渗系数PI数值可以有效的表征储层的优劣,同时利用图版可以有效开展相关的油藏的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或方法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或常用技术手段,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先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类型;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储层岩石可压性参数中的不同类别的可压性参数值的大小,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可压性参数对储层岩石可压性影响的权重值,并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步骤三:针对同一油藏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的已完钻油井,选取表征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储渗特征参数类型;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中的各类型储渗特征参数值的大小,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将归一化处理获得的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
步骤五:统计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资料,根据利用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同一油藏中不同产能大小区间下已完钻油井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的值,以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作为横轴,以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作为纵轴,绘制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图版,建立油藏不同产能区间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之间的定量关系;
步骤六:针对同一个开发油藏中的新完钻井,在通过相同步骤一和步骤三中的方法获取新完钻井的各类型地层可压性参数和原油储渗特征参数资料,然后通过相同步骤二和步骤四的方法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将求取出新完钻井的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和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值对应到步骤五中所建立的图版中所对应的区间,从而进行油藏新开发区的储层综合评价与产能预测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二中求取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值是将归一化值与确定的步骤一中的相对应的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进行加权乘积,求取出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可压性参数类型包括正向指标参数和负向指标参数,
正向指标参数包括: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BI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DF
负向指标参数包括:黏土矿物含量Wmc、水平两向地应力差Δσ和岩石断裂韧性K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二中所采用的归一化处理是对步骤一中的各类可压性参数进行计算,表达式如下:
对于正向指标:S=(X-Xmin)/(Xmax-Xmin)
对于负向指标:S=(Xmax-X)/(Xmax-Xmin)
式中,S为参数标准化值,X为参数值,Xmax为参数最大值,Xmin为参数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各类原油储渗特征参数包括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
储层原油流动系数=k kro h/μo
地层原油存储系数=φSo/Ct
其中,k为储层有效渗透率,kro为原油相对渗透率,h为地层有效厚度,μo为地层原油粘度,φ为地层孔隙度,So为地层原油饱和度,Ct储层综合压缩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二中所采用的各类可压性参数的权重值,是在选取同一油藏储层中储层压裂改造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生产井的储层岩石参数进行统计的,即压裂排量为1.8~2.0m3/min,加砂量为30~35m3,然后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判断矩阵分析法来进行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四中所采用步骤三的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的权重值相等,且权重值都为0.5,即原油流动系数和地层原油存储系数对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的影响都是一致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五中不同产能区间的地层原油储渗系数PI和地层岩石可压系数FI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当数值点越靠近坐标轴0点,储层的越差,单井初期产能越低;当数值点越远离坐标轴0点,储层的品质越好,单井的初期产能越高,且不同产能大小区间是按照不同生产井的单井初期产能大小,将储层分为四类,即0.1~0.5t/d的I类区、0.5~1.0t/d的Ⅱ类区、1.0~2.0t/d的Ⅲ类区,以及2.0t/d以上的Ⅳ类区。
CN201910856959.8A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Active CN110644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6959.8A CN110644980B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6959.8A CN110644980B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980A CN110644980A (zh) 2020-01-03
CN110644980B true CN110644980B (zh) 2022-07-05

Family

ID=6901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6959.8A Active CN110644980B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4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193B (zh) * 2020-01-21 2020-12-01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测井岩石物理相划分的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CN113622901B (zh) * 2020-04-21 202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油储层品质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565495B (zh) * 2020-04-29 2024-0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有效性等级评价方法
CN113863922B (zh) * 2020-06-30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可压性判定方法和压裂方法
CN111832951A (zh) * 2020-07-17 2020-10-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评价小断块特低渗储层油藏开发价值的方法和系统
CN111832962B (zh) * 2020-07-23 2023-12-1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探明储量品质快速评价图版的建立方法
CN113719278A (zh) * 2020-09-22 2021-11-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油藏储层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149043B (zh) * 2020-09-23 2023-06-2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互层状岩石可压性评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12443B (zh) * 2020-11-12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超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2502701B (zh) * 2020-12-14 2022-03-2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的分类评价方法
CN113027444B (zh) * 2021-04-25 2023-05-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河湖相页岩油的甜点区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756796B (zh) * 2021-09-08 2023-05-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碎屑岩油藏注水开发地层单元水相渗流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14458310B (zh) * 2022-02-16 2024-05-2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断层低速率运动条件下原油侧向分流定向评价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6702B2 (en) * 2003-02-28 2007-05-15 Yates Petroleum Corporation Methods of evaluating undersaturated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CN101814137B (zh) * 2010-03-25 2013-06-05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红外眼态识别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CN103206207B (zh) * 2013-03-01 2015-06-17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CN103615243B (zh) * 2013-12-17 2016-05-1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利用地化衍生参数图版判断油质类型的方法
CN105069303A (zh) * 2015-08-17 2015-11-1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低渗透储层产能定量评价方法
US10853533B2 (en) * 2016-05-09 2020-12-0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abundance evaluation of subsurface formation based on geomechanical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eof
CN107366538B (zh) * 2016-12-16 2020-07-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反映不同储层渗流能力差异的相渗曲线处理方法
CN106991245A (zh) * 2017-04-14 2017-07-28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
CN108331574B (zh) * 2018-01-08 2019-03-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平井水平段相对出砂亏空剖面预测及防砂分段分级方法
CN109636094A (zh) * 2018-10-30 2019-04-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渗透油田储层类型识别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980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4980B (zh)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CN112561144B (zh) 一种致密油压裂水平井产能主控因素评判与产能预测方法
CN109102180B (zh) 致密砂岩储层双甜点评价的综合参数评价方法
CN107917865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
CN113901681B (zh) 一种全寿命周期页岩气储层双甜点三维可压性评估方法
CN111425193B (zh)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测井岩石物理相划分的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CN112526107B (zh) 裂缝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识别与定量表征的方法
CN111027818B (zh) 一种页岩油分类评价方法
CN108374657B (zh) 井断点自动识别方法
CN104047598A (zh) 非均质古岩溶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方法
CN115030707A (zh) 一种油页岩“甜点”快速评价方法
CN110188388B (zh) 利用核磁压力物性指数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
CN112832738A (zh) 一种碎屑岩累计生烃强度确定方法及甜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CN116451463A (zh) 一种陆相页岩多簇压裂特性综合评价方法
CN111206921A (zh) 一种适用于火山岩溢流相有利储层的描述方法
CN115905917A (zh) 综合静动态数据构建海域低渗气层分类曲线的方法
CN111650651B (zh) 用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天然岩溶裂缝期次的方法
CN110764161B (zh) 一种通过钻探资料判识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的综合方法
CN107291968B (zh) 压裂选段方法与系统
CN114109374A (zh) 页岩气储层靶窗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335871A (zh) 一种基于分层产能评价的查层补孔技术方法
CN113109888B (zh) 一种基于多因素渗透率的火山岩高孔低渗储层储量计算方法
CN113863922B (zh) 可压性判定方法和压裂方法
CN114076991B (zh) 一种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
CN113361111B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模型的划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