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5610B -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 Google Patents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5610B
CN110575610B CN201910919875.4A CN201910919875A CN110575610B CN 110575610 B CN110575610 B CN 110575610B CN 201910919875 A CN201910919875 A CN 201910919875A CN 110575610 B CN110575610 B CN 1105756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le
gastrointestinal
hose
hol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98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5610A (zh
Inventor
饶洪英
杨艳洪
兰花
叶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09198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5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5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5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5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5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5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for introducing tubes or catheters, e.g. gastrostomy tubes, drain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M1/0023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7/00Drainage appliance for wounds or the like, i.e. wound drains, implanted drains
    • A61M27/002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7/00Drainage appliance for wounds or the like, i.e. wound drains, implanted drains
    • A61M27/002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 A61M2027/004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with at least a part of the circuit outside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42Alimentary trac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包括PTCD组件、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组件、第二体外导管和胃肠植入组件;PTCD组件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一微创开口、肝脏后穿刺胆道,并将胆汁引流至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组件用于将胆汁从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至第二体外导管;胃肠植入组件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二微创开口、胃后植入肠道,并将胆汁从第二体外导管回输入肠道;胃肠植入组件包括导丝、支撑套、胃肠软管和穿刺件。本发明可以引流得到胆汁并将其排入肠道,免去支架手术或者口服胆汁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相较于支架手术的可行性更高,并提供了一种胃肠植入组件的结构,填补了现有技术在体外胆汁回输领域的空白。

Description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背景技术
胆道具有将胆囊中的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功能,促进脂肪、胆固醇和维生素的吸收,刺激肠蠕动。临床医学中,胆管癌、肝癌、胰腺癌及转移癌等恶性肿瘤可引起恶性胆道梗阻,这使得胆汁无法自然排入肠道。
现有技术提供了两种应对恶性胆道梗阻造成的胆汁输送问题的手术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患者的胆管和十二指肠乳头中分别植入支架,并在腹腔内建立管道通路连接两端的支架,从而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然而向胆管内植入支架的手术难度较大,还容易造成胆管炎,患者痛苦大,并且随着胆管内癌细胞的增殖,支架仍会被挤压阻,可行性差;另一种方法是:通过PTCD(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将胆汁引流至体外的引流袋保存,再经患者口服进入肠道,然而口服体验极差,大多患者都无法接受,影响生存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可以引流得到胆汁并将其排入肠道,免去支架手术或者口服胆汁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相对支架手术可行性更高,并且提供了一种胃肠植入组件的具体结构,可用于实现胆汁回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所述套件包括PTCD组件、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组件、第二体外导管和胃肠植入组件,所述PTCD组件通过第一体外导管连通于单向导流组件的前端,所述单向导流组件的后端通过第二体外导管连通于胃肠植入组件,其中:
所述PTCD组件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一微创开口、肝脏后穿刺胆道,并将胆汁引流至第一体外导管;
所述单向导流组件用于将胆汁从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至第二体外导管,所述单向导流组件置于体外;
所述胃肠植入组件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二微创开口、胃后植入肠道,并将胆汁从第二体外导管回输入肠道;
所述胃肠植入组件包括导丝、支撑套、胃肠软管和穿刺件,所述导丝为柔性金属丝,所述支撑套为硬质管状;所述导丝穿设于支撑套中,所述支撑套穿设于胃肠软管中;所述穿刺件用于穿刺腹部皮肤形成所述第二微创开口,进而经所述第二微创开口穿刺胃壁;所述支撑套用于支撑起胃肠软管的后端以形成通道;所述导丝用于引导胃肠软管的前端经胃植入肠道;所述胃肠软管的前端植入肠道后取下穿刺件、导丝和支撑套,并将胃肠软管的后端连接第二体外导管,所述胃肠软管用于输送胆汁。
可选的,所述穿刺件为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穿设于支撑套中;所述支撑套后端的侧壁上形成有导丝孔,所述导丝从导丝孔内穿入支撑套;所述胃肠软管前端的轴心处开设有供穿刺针伸出的针孔。
可选的,所述穿刺件为穿刺鞘,所述穿刺鞘外套于胃肠软管,所述穿刺鞘的前端为楔形的中通针尖。
可选的,所述胃肠软管包括软管部及其后端的管头部;所述软管部前端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流出孔,所述软管部前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水囊,所述管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水阀,所述软管部的内管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囊与注水阀的输水通道;所述软管部的外管壁上套设有气囊,所述管头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充气阀,所述软管部的外管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连接气囊与充气阀的充气套。
可选的,所述注水阀包括第一橡胶阀芯,所述第一橡胶阀芯形成有供注水针头插入的注水孔;所述充气阀包括第二橡胶阀芯,所述第二橡胶阀芯形成有供充气针头插入的充气孔;所述第二体外导管后端设有与胃肠软管的管头部配合的第二插接头。
可选的,所述PTCD组件包括置于体内的猪尾导管和置于体外的引流管头,所述猪尾导管的前端开设有进入孔;所述第一体外导管前端设有与引流管头配合的第一插接头。
可选的,所述猪尾导管与引流管头之间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止水阀。
可选的,所述单向导流组件包括单向导流阀,所述单向导流阀包括阀体、塑料球、牵引线、塑料挡盘、冲孔圆盘以及定位销;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轴向的阀门孔和锥形内腔,所述阀门孔与锥形内腔连通,导流时胆汁从阀门孔流向锥形内腔;所述冲孔圆盘设置于锥形内腔,其外周面与锥形内腔的内壁贴合,其中部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阀体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插接配合,用于将冲孔圆盘固定于阀体上;所述塑料球设置于锥形内腔,且位于阀门孔与冲孔圆盘之间,所述塑料球的直径大于阀门孔和通孔的孔径;
所述塑料球上设有接线头,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于接线头,其另一端固定于塑料挡盘,所述牵引线穿设于冲孔圆盘的其中一个通孔;当所述塑料球滚动至挡住阀门孔时,所述牵引线正好将塑料挡盘拉至与冲孔圆盘贴合,且所述塑料挡盘挡住冲孔圆盘的所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单向导流组件还包括堵头块和第二锁紧销,所述堵头块连接于阀体的后端,所述堵头块的前端形成有与锥形内腔连通的漏斗腔;所述堵头块的内部还形成有轴向的块内导流管道,所述块内导流管道的前端与漏斗腔连通,所述第二体外导管插入块内导流管道的后端并与其连通;所述堵头块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孔与块内导流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锁紧销与第二锁紧孔插接配合,用于将第二体外导管固定于堵头块上;
所述塑料挡盘靠近漏斗腔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杆,用于阻止塑料挡盘封住漏斗腔。
可选的,所述套件还包括三通管头和引流袋组件,所述三通管头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引流袋组件包括引流袋本体,及其前端的引流袋接头,及其后端的出水阀;所述引流袋接头与三通管头的其中一个出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体外导管前端设有与三通管头的另一个出口配合的第一插接头;
所述PTCD组件包括置于体内的猪尾导管和置于体外的引流管头,所述猪尾导管的前端开设有进入孔,所述引流管头与三通管头的进口配合连接。
由上可见,本发明先通过PTCD组件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再通过单向导流组件限制胆汁的流向以避免反流,最后通过胃肠植入组件将胆汁从体外回输肠道,从而实现在发生恶性胆道梗阻时将胆汁经体外建立的通道排入肠道,免去现有技术采用支架手术或者口服胆汁方式所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可行性更高;并且,胃肠植入组件中,通过穿刺件穿刺腹部皮肤、胃壁,通过导丝引导胃肠软管植入肠道,通过胃肠软管输送胆汁,提供了一种实现胆汁回输的具体结构,填补了现有技术在体外胆汁回输领域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套件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胃肠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胃肠软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导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单向导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动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向导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PTCD组件、101-猪尾导管、102-进入孔、103-引流管头、104-止水阀;200-单向导流组件、201-第一插接头、202-第一体外导管、203-第二插接头、204-第二体外导管、205-单向导流阀、206-阀体、207-阀门孔、208-锥形内腔、209-塑料球、210-冲孔圆盘、211-通孔、212-接线头、213-牵引线、214-塑料挡盘、215-支撑杆、216-定位孔、217-定位销、218-安装环槽、219-手动泵、220-泵体、221-泵内导流管道、222-按压行程腔、223-活塞、224-复位弹簧、225-传动杆、226-按键、227-挤压件、228-固定销、229-凹陷部、230-出口嘴、231-内(外)螺纹、232-密封圈、233-进口嘴、235-第一安装孔、236-第一安装销、237-进口套、238-套内导流管道、239-第一锁紧孔、240-第一锁紧销、241-堵头块、242-块内导流管道、243-第二锁紧孔、244-漏斗腔、245-第二锁紧销、246-第一外壳、247-第三锁紧孔、248-第四锁紧孔、249-第二安装孔、250-第一凸台、251-第二外壳、252-第三安装孔、253-第二安装销、254-第二凸台;
300-胃肠植入组件、301-导丝、302-支撑套、303-导丝孔、304-胃肠软管、305-软管部、306-管头部、307-流出孔、308-针孔、309-输水通道、310-水囊、311-第一橡胶阀芯、312-注水孔、313-充气套、314-气囊、315-充气阀、316-第二橡胶阀芯、317-充气孔、318-穿刺针、319-穿刺鞘、320-注水阀;
400-引流袋组件、401-引流袋本体、402-引流袋接头、403-出水阀;
500-三通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位词前和后对应图3中箭头所标识的两个方向,方位词轴向和径向对应图7、图8、图9中箭头所标识的两个方向。
请参阅图1和图3,如图所示的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包括PTCD组件100、第一体外导管202、单向导流组件200、第二体外导管204和胃肠植入组件300,所述PTCD组件100通过第一体外导管202连通于单向导流组件200的前端,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的后端通过第二体外导管204连通于胃肠植入组件300,其中:
所述PTCD组件100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一微创开口、肝脏后穿刺胆道,并将胆汁引流至第一体外导管202。其中,引流胆汁至体外的方法,可参考PTCD引流术,第一微创开口在PTCD引流术中形成。
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用于将胆汁从第一体外导管202单向导流至第二体外导管204,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置于体外。顾名思义地,第一体外导管202和第二体外导管204置于体外。也就是说,此过程中胆汁处于体外,这区别于现有技术位于体内的导流。
所述胃肠植入组件300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二微创开口、胃后植入肠道,并将胆汁从第二体外导管204回输入肠道。由于肠道相对胃较小,且不能鼓气,穿刺难度大,一般需要通过开放性手术完成,因此本申请采取经胃植入肠道的方式,这区别于现有技术,避免了开放性手术带来的恢复慢、术后疼痛、后遗症多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肝的位置要高于胃的位置,因此第一微创开口的位置要高于第二微创开口的位置,也就是说,胆汁在自然状态下,会由高处流向低处,即从PTCD组件100流向胃肠植入组件300。即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人平躺时(临床中一般会将病床头设置得高于床尾,很少出现该情况),由于单向导流组件200限制了流向,也不会出现胆汁反流入胆道的情况。
由上可见,本发明先通过PTCD组件100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再通过单向导流组件200限制胆汁的流向以避免反流,最后通过胃肠植入组件300将胆汁从体外回输肠道,从而实现在发生恶性胆道梗阻时将胆汁经体外建立的通道排入肠道,免去现有技术采用支架手术或者口服胆汁方式所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可行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PTCD组件100包括置于体内的猪尾导管101和置于体外的引流管头103,所述猪尾导管101的前端开设有进入孔102。所述第一体外导管202前端设有与引流管头103配合的第一插接头201。具体的,胆汁从进入孔102流入猪尾导管101,再经引流管头103、第一插接头201流至第一体外导管202。
可选的,所述猪尾导管101与引流管头103之间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止水阀104,通过止水阀104可以控制胆汁的流通、关断。该实施方式利于在无需引流时,如更换医疗耗材时,阻止胆汁流至体外,待需引流时再开启。
本实施例中,所述胃肠植入组件300包括导丝301、支撑套302、胃肠软管304和穿刺件(实现方式详见下文),所述导丝301为柔性金属丝,可以弯曲前进也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支撑套302为硬质管状,利于支撑。所述导丝301穿设于支撑套302中,所述支撑套302穿设于胃肠软管304中。所述穿刺件用于穿刺腹部皮肤形成所述第二微创开口,进而经所述第二微创开口穿刺胃壁;所述支撑套302用于支撑起胃肠软管304的后端以形成通道,该通道可供穿刺件和导丝301的送入。所述导丝301用于引导胃肠软管304的前端经胃植入肠道,即胃肠软管304进入胃之后,需在导丝301的引导下植入肠道。所述胃肠软管304的前端植入肠道后取下穿刺件、导丝301和支撑套302,并将胃肠软管304的后端连接第二体外导管204,所述胃肠软管304用于输送胆汁。也就是说,穿刺件、导丝301和支撑套302仅在进行穿刺、植入操作时使用,完成穿刺、植入操作之后即可卸下,仅保留胃肠软管304连接第二体外导管204,减少患者的异物感,提升患者体验。可见,本申请通过穿刺件穿刺腹部皮肤、胃壁,通过导丝301引导胃肠软管304植入肠道,通过胃肠软管304输送胆汁,提供一种胃肠植入组件300的具体结构,填补了现有技术在体外胆汁回输领域的空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穿刺件为穿刺针318,所述穿刺针318穿设于支撑套302中;所述支撑套302后端的侧壁上形成有导丝孔303,所述导丝301从导丝孔303内穿入支撑套302;所述胃肠软管304前端的轴心处开设有供穿刺针318伸出的针孔308。具体的,在穿刺针318穿设于支撑套302之后,将胃肠软管304的前端回撸,使得穿刺针318伸出针孔308,此时使用穿刺针318穿刺腹部皮肤形成第二微创开口,进而经第二微创开口穿刺胃壁,在胃壁穿刺完成后,再将导丝301从导丝孔303内穿入支撑套302,并通过导丝301的引导将胃肠软管304的前端植入肠道,最后依次抽出穿刺针318、导丝301和支撑套302。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穿刺针318的直径相对较小,使得胃部创口较小,在今后取出胃肠软管304之后,伤口自然愈合较快;而本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胃壁的韧性相对较高,穿刺针318难以穿刺。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穿刺件为穿刺鞘319,所述穿刺鞘319外套于胃肠软管304,所述穿刺鞘319的前端为楔形的中通针尖。具体的,在穿刺鞘319外套于胃肠软管304之后,穿刺腹部皮肤形成第二微创开口,进而经第二微创开口穿刺胃壁,在胃壁穿刺完成后,再将导丝301从支撑套302后端穿入,并通过导丝301的引导将胃肠软管304的前端植入肠道,最后依次抽出导丝301、支撑套302和穿刺鞘319。本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穿刺鞘319的强度高,便于受力,容易穿刺胃壁;而本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穿刺鞘319直径相对较大,使得胃部创口较大,在今后取出胃肠软管304之后,伤口自然愈合较慢。但应理解的,穿刺鞘319只是相对较粗,实际上直径也控制在4mm以下,胃部创口仍能够自然愈合,并且就临床经验而言,胆道梗阻发生时一般是癌症晚期,胃肠软管304会伴随患者一直佩戴,基本不会取出,故该实施方式为更优选。
请参阅图2和图3,如图所示的另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还包括三通管头500和引流袋组件400,所述三通管头500包括一个进口(未图示出)和两个出口(未图示出);所述引流袋组件400包括引流袋本体401,及其前端的引流袋接头402,及其后端的出水阀403,出水阀403用于胆汁的排泄、加药或取样;所述引流袋接头402与三通管头的其中一个出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体外导管202前端设有与三通管头500的另一个出口配合的第一插接头201。
相应的,所述引流管头103与三通管头500的进口配合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好处在于,当需要减少胆汁回输量,或者需要对胆汁进行采样送检,又或者需要对肠道加药时,可以通过三通管头500连接一个引流袋400,便于胆汁的收集与管理。
请参阅图4,如图所示的胃肠软管304包括软管部305及其后端的管头部306;所述软管部305前端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流出孔307,供胆汁流入肠道,所述软管部305前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水囊310,所述管头部306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水阀320,所述软管部305的内管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囊310与注水阀320的输水通道309;所述软管部305的外管壁上套设有气囊314,所述管头部30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充气阀315,所述软管部305的外管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连接气囊314与充气阀315的充气套313。
请参阅图5,在植入手术过程中,首先,将胃管经食道深入胃部,对胃鼓气,使得胃部涨大,减小胃壁与腹部皮肤之间的距离,如图距离由d1+d2变为d2,同时使得胃壁紧绷,便于穿刺;接着,穿刺腹部皮肤形成第二微创开口,进而经第二微创开口穿刺胃壁,在胃壁穿刺完成后,通过导丝301将胃肠软管304的前端伸入胃内;接着,通过注水阀320向水囊310注水,使得胃肠软管304的前端受重力下坠,到达胃与肠的交界处,即幽门,必要时可以使用远端带钳子的胃管将胃肠软管304的前端送到幽门;接着,通过导丝301引导胃肠软管304的前端达到肠道的空肠处,应理解的,由于肠道的蠕动是单向的,一旦胃肠软管304的前端达到空肠,便不会再回到胃内,除非通过外力回拉;然后,通过充气阀315向气囊314充气,形成限位结构,防止胃肠软管304向体外回退;最后,通过胃管放气,胃部缩小还原,此后取出胃管,植入手术完成。经临床验证,该植入手术完全可行,胃肠软管304的前端能够精准植入到肠道的空肠处,且稳定、持久。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水阀320包括第一橡胶阀芯311,所述第一橡胶阀芯311形成有供注水针头插入的注水孔312;所述充气阀315包括第二橡胶阀芯316,所述第二橡胶阀芯316形成有供充气针头插入的充气孔317;所述第二体外导管204后端设有与胃肠软管304的管头部306配合的第二插接头203。应理解的,由于橡胶具有膨胀性,在未插入注水针头和充气针头时,第一橡胶阀芯311和第二橡胶阀芯316向内膨胀,形成密封结构,避免气囊314漏气和水囊310漏水,该结构简单可行,成本低廉。
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包括单向导流阀205,如图所示的单向导流阀205,包括阀体206、塑料球209、冲孔圆盘210以及定位销217;所述阀体206的内部形成有轴向的阀门孔207和锥形内腔208,所述阀门孔207与锥形内腔208连通,导流时胆汁从阀门孔207流向锥形内腔208;所述冲孔圆盘210设置于锥形内腔208,其外周面与锥形内腔208的内壁贴合,其中部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211;所述阀体206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定位孔216,所述定位销217与定位孔216插接配合,用于将冲孔圆盘210固定于阀体206上,其中冲孔圆盘2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容纳定位销217的凹槽;所述塑料球209设置于锥形内腔208,且位于阀门孔207与冲孔圆盘210之间,所述塑料球209的直径大于阀门孔207和通孔211的孔径。具体的,当胆汁从阀门孔207流入时,推动塑料球209到达冲孔圆盘210处,由于塑料球209与冲孔圆盘210之间未贴合,胆汁此时仍能从冲孔圆盘210上的通孔211流出,达到锥形内腔208的后端;但当胆汁从锥形内腔208的后端反流时,推动塑料球209到达阀门孔207处,由于塑料球209的直径大于通孔211的孔径,使得塑料球209堵住通孔211,胆汁无法继续反流,从而实现了单向导流的功能,避免了胆汁反流到胆道引起炎症。
可选的,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牵引线213和塑料挡盘214,所述塑料球209上设有接线头212,所述牵引线213的一端固定于接线头212,其另一端固定于塑料挡盘214,所述牵引线213穿设于冲孔圆盘210的其中一个通孔211;当所述塑料球209滚动至挡住阀门孔207时,所述牵引线213正好将塑料挡盘214拉至与冲孔圆盘210贴合,且所述塑料挡盘214挡住冲孔圆盘210的所有通孔211。该实施方式利于进一步阻止反流,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8,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用于加快胆汁流速的手动泵219,如图所示的手动泵219包括泵体220、按键226、传动杆225、活塞223、挤压件227和固定销228;所述泵体22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的泵内导流管道221,所述第一体外导管202与泵内导流管道221的前端导通;所述泵体220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按压行程腔222,所述按压行程腔222与泵内导流管道221连通;所述传动杆225从外部径向穿入按压行程腔222,所述传动杆225位于按压行程腔222外的一端与按键226连接,所述传动杆225位于按压行程腔222内的一端与活塞223连接;所述挤压件227的一端通过固定销228固定安装于泵内导流管道221的内壁上,所述挤压件227弹性材料,所述活塞223抵触于挤压件227;当所述按键226被按压时,所述传动杆225带动活塞223径向抵压挤压件227,所述挤压件227发生形变并绕固定销228转动,进而挤压泵内导流管道221中的胆汁使其加速流动;当所述按键226被松开时,所述挤压件227恢复形态并绕固定销228还原,所述挤压件227抵压活塞223以带动传动杆225还原,进而使得所述按键226还原。可见,通过实施本申请,患者可以通过体外的手动泵自行调节胆汁流速、流量,操作简单可行。应理解的,胆汁在自然状态下,会由高处流向低处,即从PTCD组件100流向胃肠植入组件300,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人平躺时(临床中一般会将病床头设置得高于床尾,很少出现该情况),虽然单向导流组件200可以避免出现胆汁反流入的情况,但还是可能会出现胆汁流动不畅的情况,此时患者采用手动泵219也可以促进胆汁的流动。当然,患者也不必持续使用手动泵219,因为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回输胆汁,并不会特别影响身体状况,只需在必要时使用一会儿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泵219还包括复位弹簧224,所述复位弹簧224呈直筒状并设置于按压行程腔222内,所述传动杆225内套于复位弹簧224,所述复位弹簧2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塞223,所述复位弹簧2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按压行程腔222的内壁;当所述按键226被按压时,所述复位弹簧224处于拉伸状态,当所述按键226被松开时,所述复位弹簧224处于回缩状态。本实施例利于按键226的快速复位,便于二次按压,提高按压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内导流管道221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挤压件227对应的凹陷部229;当所述挤压件227绕固定销228转动时,其远离定位销217的另一端从凹陷部229滑过。该实施例增大了挤压件227的扇动幅度,利于对胆汁的推送,且按动更加流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行程腔222靠近泵内导流管道221的一端内壁形成小径段,所述活塞223在移动过程中其外周面始终与小径段紧密接触。该实施例避免了在活塞223还原过程中,胆汁进入按压行程腔222,进而造成泄漏和污染。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流阀205的阀门孔207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231;所述手动泵219的泵体220的后端形成有外凸的出口嘴230,所述出口嘴230的外周面形成有与阀门孔207的内螺纹231相配合的外螺纹,该结构实现了单向导流阀205前端的装配。所述阀门孔207与出口嘴23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32,通过设置密封圈232,再加上螺纹挤压结构,基本可以避免胆汁泄漏。所述阀体206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安装环槽218,所述泵体220上开设有与安装环槽218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35,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安装销236,所述第一安装销236插接于第一安装孔235和安装环槽218。应理解的,该实施例的结构公开了一种装配方式,具有稳定性高,密封性能好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泵体220的前端形成有外凸的进口嘴233,所述进口嘴233与泵内导流管道221的前端连通。
请参阅图9,如图所示的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进口套237和第一锁紧销240,所述进口套237外套于进口嘴233;所述进口套237的内部形成有轴向的套内导流管道238,所述套内导流管道238的后端与进口嘴233连通,所述第一体外导管202插入套内导流管道238的前端并与其连通;所述进口套237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第一锁紧孔239,所述第一锁紧孔239与套内导流管道238连通;所述第一锁紧销240与第一锁紧孔239插接配合,用于将第一体外导管202固定于进口套237上。也就是说,第一体外导管202中的胆汁先流入进口套237的套内导流管道238,再流入手动泵219的泵内导流管道221,接着流入单向导流阀205。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体外导管202与进口套237的套内导流管道238之间通过过盈插接配合,且通过第一锁紧销240定位,具有装卸简单、密封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堵头块241和第二锁紧销245,所述堵头块241连接于阀体206的后端,所述堵头块241的前端形成有与锥形内腔208连通的漏斗腔244;所述堵头块241的内部还形成有轴向的块内导流管道242,所述块内导流管道242的前端与漏斗腔244连通,所述第二体外导管204插入块内导流管道242的后端并与其连通;所述堵头块241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第二锁紧孔243,所述第二锁紧孔243与块内导流管道242连通;所述第二锁紧销245与第二锁紧孔243插接配合,用于将第二体外导管204固定于堵头块241上。也就是说,单向导流阀205中的胆汁先流入堵头块241的块内导流管道242,再流入第二体外导管204。需要指出的是,第二体外导管204与堵头块241的块内导流管道242之间通过过盈插接配合,且通过第二锁紧销245定位,具有装卸简单、密封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应的,所述塑料挡盘214靠近漏斗腔244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杆215,用于阻止塑料挡盘214封住漏斗腔244。应理解的,当胆汁推动塑料挡盘214靠向漏斗腔244时,支撑杆215可以避免塑料挡盘214封住漏斗腔244,进而导致胆汁流动被阻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外壳246,所述第一外壳246上开设有第三锁紧孔247和第四锁紧孔248,所述第一锁紧销240与第三锁紧孔24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销245与第四锁紧孔248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外壳246上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49,所述第一安装销236插接于第二安装孔249;所述第一外壳246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安装时轴向限位的第一凸台250。其中,由于第一锁紧销240与第三锁紧孔247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二锁紧销245与第四锁紧孔248之间为螺纹连接,这利于调节第一锁紧销240压紧第一体外导管202的松紧度,以及调节第二锁紧销245压紧第二体外导管204的松紧度。另外,第一安装销236与第二安装孔249之间通过过盈插接配合。该实施例具有装卸简单、稳定性好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导流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外壳251和第二安装销253,所述第二外壳251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52,所述第二安装销253插接于第三安装孔252;所述第二外壳251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安装时轴向限位的第二凸台254。其中,第二安装销253与第三安装孔252之间通过过盈插接配合。该实施例具有装卸简单、稳定性好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包括PTCD组件、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组件、第二体外导管和胃肠植入组件,所述PTCD组件通过第一体外导管连通于单向导流组件的前端,所述单向导流组件的后端通过第二体外导管连通于胃肠植入组件,其中:
所述PTCD组件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一微创开口、肝脏后穿刺胆道,并将胆汁引流至第一体外导管;
所述单向导流组件用于将胆汁从第一体外导管单向导流至第二体外导管,所述单向导流组件置于体外;
所述胃肠植入组件用于从体外经腹部皮肤的第二微创开口、胃后植入肠道,并将胆汁从第二体外导管回输入肠道;
所述胃肠植入组件包括导丝、支撑套、胃肠软管和穿刺件,所述导丝为柔性金属丝,所述支撑套为硬质管状;所述导丝穿设于支撑套中,所述支撑套穿设于胃肠软管中;所述穿刺件用于穿刺腹部皮肤形成所述第二微创开口,进而经所述第二微创开口穿刺胃壁;所述支撑套用于支撑起胃肠软管的后端以形成通道;所述导丝用于引导胃肠软管的前端经胃植入肠道;所述胃肠软管的前端植入肠道后取下穿刺件、导丝和支撑套,并将胃肠软管的后端连接第二体外导管,所述胃肠软管用于输送胆汁;
所述胃肠软管包括软管部及其后端的管头部,所述软管部的外管壁上套设有气囊,所述管头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充气阀,所述软管部的外管壁上还套设有用于连接气囊与充气阀的充气套;所述充气阀包括第二橡胶阀芯,所述第二橡胶阀芯形成有供充气针头插入的充气孔;所述第二体外导管后端设有与胃肠软管的管头部配合的第二插接头;
所述单向导流组件包括单向导流阀,所述单向导流阀包括阀体、塑料球、牵引线、塑料挡盘、冲孔圆盘以及定位销;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轴向的阀门孔和锥形内腔,所述阀门孔与锥形内腔连通,导流时胆汁从阀门孔流向锥形内腔;所述冲孔圆盘设置于锥形内腔,其外周面与锥形内腔的内壁贴合,其中部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阀体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插接配合,用于将冲孔圆盘固定于阀体上;所述塑料球设置于锥形内腔,且位于阀门孔与冲孔圆盘之间,所述塑料球的直径大于阀门孔和通孔的孔径;
所述塑料球上设有接线头,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固定于接线头,其另一端固定于塑料挡盘,所述牵引线穿设于冲孔圆盘的其中一个通孔;当所述塑料球滚动至挡住阀门孔时,所述牵引线正好将塑料挡盘拉至与冲孔圆盘贴合,且所述塑料挡盘挡住冲孔圆盘的所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为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穿设于支撑套中;所述支撑套后端的侧壁上形成有导丝孔,所述导丝从导丝孔内穿入支撑套;所述胃肠软管前端的轴心处开设有供穿刺针伸出的针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为穿刺鞘,所述穿刺鞘外套于胃肠软管,所述穿刺鞘的前端为楔形的中通针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部前端的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流出孔,所述软管部前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水囊,所述管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水阀,所述软管部的内管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水囊与注水阀的输水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阀包括第一橡胶阀芯,所述第一橡胶阀芯形成有供注水针头插入的注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D组件包括置于体内的猪尾导管和置于体外的引流管头,所述猪尾导管的前端开设有进入孔;所述第一体外导管前端设有与引流管头配合的第一插接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猪尾导管与引流管头之间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止水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流组件还包括堵头块和第二锁紧销,所述堵头块连接于阀体的后端,所述堵头块的前端形成有与锥形内腔连通的漏斗腔;所述堵头块的内部还形成有轴向的块内导流管道,所述块内导流管道的前端与漏斗腔连通,所述第二体外导管插入块内导流管道的后端并与其连通;所述堵头块的内部还形成有径向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孔与块内导流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锁紧销与第二锁紧孔插接配合,用于将第二体外导管固定于堵头块上;
所述塑料挡盘靠近漏斗腔的一面设置有支撑杆,用于阻止塑料挡盘封住漏斗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还包括三通管头和引流袋组件,所述三通管头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引流袋组件包括引流袋本体,及其前端的引流袋接头,及其后端的出水阀;所述引流袋接头与三通管头的其中一个出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体外导管前端设有与三通管头的另一个出口配合的第一插接头;
所述PTCD组件包括置于体内的猪尾导管和置于体外的引流管头,所述猪尾导管的前端开设有进入孔,所述引流管头与三通管头的进口配合连接。
CN201910919875.4A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Active CN110575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9875.4A CN110575610B (zh)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9875.4A CN110575610B (zh)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5610A CN110575610A (zh) 2019-12-17
CN110575610B true CN110575610B (zh) 2021-11-09

Family

ID=6881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9875.4A Active CN110575610B (zh)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561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03962A1 (de) * 1984-02-04 1985-08-08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2000 Hamburg Stichkanalvorbereitungsgeraet fuer die perkutane nephroskopie
CN2401150Y (zh) * 1999-12-30 2000-10-18 毛和平 前列腺网状支架置放器
CN2868324Y (zh) * 2006-02-27 2007-0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次性双腔硅胶气囊式胃管
CN204739271U (zh) * 2015-05-20 2015-11-04 天津斯维克阀业有限公司 止回阀
CN105380806A (zh) * 2015-11-25 2016-03-09 赵飞 一种带水囊的空肠营养管
US9561127B2 (en) * 2002-11-01 2017-02-07 Valentx,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CN106798962A (zh) * 2017-03-08 2017-06-06 吴雪松 可选式胆汁回收转流肠内营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270551U (zh) * 2017-03-13 2018-04-2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腹膜透析置管装置
CN109000008A (zh) * 2018-08-24 2018-12-14 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可靠的单向阀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03962A1 (de) * 1984-02-04 1985-08-08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2000 Hamburg Stichkanalvorbereitungsgeraet fuer die perkutane nephroskopie
CN2401150Y (zh) * 1999-12-30 2000-10-18 毛和平 前列腺网状支架置放器
US9561127B2 (en) * 2002-11-01 2017-02-07 Valentx,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morbid obesity
CN2868324Y (zh) * 2006-02-27 2007-0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次性双腔硅胶气囊式胃管
CN204739271U (zh) * 2015-05-20 2015-11-04 天津斯维克阀业有限公司 止回阀
CN105380806A (zh) * 2015-11-25 2016-03-09 赵飞 一种带水囊的空肠营养管
CN106798962A (zh) * 2017-03-08 2017-06-06 吴雪松 可选式胆汁回收转流肠内营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270551U (zh) * 2017-03-13 2018-04-2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腹膜透析置管装置
CN109000008A (zh) * 2018-08-24 2018-12-14 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可靠的单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5610A (zh)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3194A (en) Insertion device for stents and methods for use
US8551043B2 (en) Feeding device and bols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5985468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US6332877B1 (en) Ostomy tube placement tip
JP5955852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US20150057626A1 (en) Ostomy port
JP5763101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US20110082442A1 (en) Externally reinforced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tube with customizable smooth tube length
JP5951620B2 (ja) 回転前進式カテーテル挿入システム
JP2009542349A (ja) 食物を抜き取ることによって肥満を治療する短絡装置
WO2016165593A1 (zh) 肠道内深度植入器械
US20210316120A1 (en) Catheter snugger system and method
US11666696B2 (en) Enterostomy drainage methods and devices
KR101528418B1 (ko) 체내 삽입용 도관
CN110575610B (zh) 基于ptcd引流的胆汁回输肠道的套件
CN110575609B (zh) 胆汁经体外引流后回输肠道的套件
JP2003180821A (ja) 導尿カテーテル
CN210125091U (zh) 一种胆道引流管
WO2011031679A1 (en) Externally reinforced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tube with customizable smooth tube length
CN111249602A (zh) 医用ptcd导管
CN219661648U (zh) 一种可分离式胶囊内窥镜球囊系统
CN108635656B (zh) 一种可预防全膀胱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狭窄装置
CN212347428U (zh) 医用ptcd导管
KR102393312B1 (ko) 의료용 카테터
CN211094536U (zh) 一种膀胱穿刺造瘘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