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3402A -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3402A
CN110163402A CN201810147658.3A CN201810147658A CN110163402A CN 110163402 A CN110163402 A CN 110163402A CN 201810147658 A CN201810147658 A CN 201810147658A CN 110163402 A CN110163402 A CN 110163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u
production
sale
order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76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斌
徐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76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3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3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3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05Supply or demand aggre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本公开能够提升订单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库存量单位的缺货率,从而提升用户的下单体验。

Description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网站应用、系统、装置、服务后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是库存管理中的最小可用单元,例如纺织品中一个SKU通常表示规格、颜色、款式,而在连锁零售门店中有时称单品为一个SKU。
最小库存管理单元可以区分不同商品销售的最小单元。对于一种商品而言,当它的品牌、型号、配置、花色、容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价格、产地等属性与其它商品存在不同时,就是一个不同的最小存货单元。
发明内容
发明人认为,线上前台的某个商品详情页所对应的SKU供采销进行设置,含有销售属性的用于前台销售的SKU编号可以命名为销售SKU,用于后台生产环节的SKU编号可以命名为生产SKU。传统的技术中相当于销售SKU等于生产SKU,也就是一个SKU即包含销售属性(例如价格,促销方式等),也包含生产环节所需的SKU属性(例如规格、颜色、款式等)。这样的情况导致订单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较低,库存量单位的缺货率较高,用户的下单体验较差。由于每个生产SKU都需要在前台页面以一个单独的销售SKU为销售单元进行展示和售卖,由于长尾商品销售周期长单位时间销售量少,为了保证商品现货库房不得不给每个SKU备上相应的安全库存量,这样就导致这些长尾商品的库存持有成本较高。另外,生鲜品类商品保质期短易于过期不易保存,这样还会长期造成生鲜库存的一定浪费。对于长尾商品而言,如果每个配送中心都备货会导致库房储藏成本过高,导致仓库中长尾商品的周转天数无法进一步优化,滞销率也无法下降,一些滞销商品库存长期无法消化。
本公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订单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库存量单位的缺货率,提升用户的下单体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包括: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包括: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数量小于预设值的生产SKU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利用生产SKU的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以及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包括:将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与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所包含的各个生产SKU的数量包括:利用每个生产SKU的总量小于等于库存量的各个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组合,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作为该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显示给订单用户,其中,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有货、预订、无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包括:对应关系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数量小于预设值的生产SKU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权重值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利用生产SKU的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以及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与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每个生产SKU的总量小于等于库存量的各个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组合,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库存状态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将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作为该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显示给订单用户,其中,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有货、预订、无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其中,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本公开能够提升订单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库存量单位的缺货率,从而提升用户的下单体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包括步骤S102~步骤S106。
在步骤S102中,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
在步骤S104中,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步骤S106中,将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作为该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显示给订单用户。其中,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有货、预订、无货。
上述实施例通过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在用户选择相同销售SKU的情况下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生产SKU,从而提升订单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库存量单位的缺货率,进而提升用户的下单体验。
下面结合图2介绍如何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图2示出了本公开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步骤S104具体包括步骤S2042~步骤S2046。
步骤S2042,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
例如,可以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数量小于预设值的生产SKU组合。
步骤S2044,利用生产SKU的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以及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
步骤S2046,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例如,可以将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与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步骤S2048,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例如,可以利用每个生产SKU的总量小于等于库存量的各个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组合,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上述实施例能够在保证存货可得性的前提下,提升用户的满意度,降低长尾商品的库存持有成本,增加长尾商品的利润,降低库房的滞销比,提高长尾商品的销量。
下面介绍本公开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系统的一个应用例,来实现本公开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些名词解释。
商家前台: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结算页统称为商家前台,面向用户的页面,需要调用库存状态服务获取销售SKU的库存状态。
库存状态服务负责实时计算库存状态(有货,预订,无货),供商家整个网站和其它业务系统进行库存展示和库存校验(包括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结算页)。
订单下单系统:用户点击结算页的提交订单按钮时,结算页将结算页数据拼装后调用订单下单系统接口推送数据,订单下单系统生成新订单。
下传系统:接收上游推送的订单,订单进入库房前,控制订单数据的业务流程并获取订单生产需要的数据,推送订单数据至全国各库房的仓储生产系统。
仓储生产系统:接受下传系统的订单数据进行订单生产
订单中间件系统:订单处理相关系统(包括转移、下传、仓储生产、配送等)都会将相关订单信息同步到订单中间件系统中的订单中间件库,其它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则调用订单中间件系统获取订单数据。
订单转移系统主要目标:为订单做生产计划,快速准确的将不同类别的订单,转移到对应的生产系统。核心系统分为:订单转移服务和订单计划引擎。
订单转移服务系统:主要功能为订单快速下传,如果订单无法当前时间现货转移,则存入转移库,供订单计划引擎系统抓取处理。
订单计划引擎系统(以下称作转移worker):主要解决非现货及预约订单的转移。
现货库存:占用商家物理仓库的商品,即仓库的实际库存数量。
在途库存:内配单出库,扣减库内现货,产生目的仓的在途库存;中小件的在途库存一般会很快到到达目的仓,到达目的仓后,该在途库存就变为现货库存。
目前所涉及的库存状态:现货、在途、可预订。
库房属性信息:指的是SKU的库房属性,即SKU在哪些配送中心的哪些库房备货以及各库存项的具体数量(比如现货、在途、内配入等)。
在原有的订单系统下,发明人新增了候选生产SKU设置系统、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生产SKU确定系统。并对库存状态服务系统、订单下单系统、转移服务、转移worker、下传系统、订单中间件系统、仓储生产系统进行了修改。具体解释如下:
候选生产SKU设置系统:提供候选生产SKU设置系统供采销或运营人员进行销售SKU与候选生产SKU的关联。
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提供接口供其它系统进行调用,目的是获取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
生产SKU确定系统:此系统为本专利最核心所在。确定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
库存状态服务:判断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时需要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接着判断销售SKU的库存状态。
订单下单系统:订单下单时,需要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计算销售SKU的库存状态。转移服务:转移服务通过辨别sendpay的标识,发现该订单为多候选订单则直接存入转移库,由转移worker抓取处理。
转移worker:进行订单处理时,需要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计算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接着调用生产SKU确定系统,确定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及需生产的数量。
订单中间件系统:需要在明细表新增字段保存确定的生产SKU及需生产的数量。
下传系统:调用转移服务推数据,接受转移worker推送的数据,最后需要传确定的生产SKU及需生产的数量信息给仓储生产系统。
仓储生产系统:需要接受确定的生产SKU及需生产的数量信息进行订单生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应用例为了便于描述所做的限制是:一个销售SKU最终对应的生产SKU可以是多个SKU并且在同一个仓生产,但是这些对应的生产SKU不能定位在不同仓生产。比如销售SKU:SKU1对应候选生产SKU为[SKUB、SKUC、SKUD],销售SKU购买量为10,经过计算后,有可能1个生产SKU在一个仓满足购买量进行生产,有可能2个生产SKU在一个仓相加满足购买量进行生产,有可能3个生产SKU在一个仓相加满足购买量进行生产。一个销售SKU可以有n个候选生产SKU(n大于等于1),同时一个候选生产SKU也可以作为多个销售SKU的候选生产SKU。
下面对各个系统分别进行描述。
(一)候选生产SKU设置系统。
提供候选生产SKU设置系统,供采销或运营人员进行设置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
比如销售SKU:SKU1将SKUB、SKUC、SKUD作为其候选生产SKU,SKU:SKU2将SKUD、SKUE作为其候选生产SKU。则候选生产SKU设置系统将该设置信息存入数据库的销售与候选生产SKU映射表SKUMap表中。
需要注意的是,允许SKU存在多个销售SKU下的候选生产SKU中。允许SKU即是其它SKU的候选生产SKU,也是其自己本身的销售SKU,但是不允许该SKU是其它SKU的销售SKU。
同时,提供采销或运营人员进行设置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将设置好的值更新到候选SKU信息表candidateSku表,因为生产SKU确定系统计算SKU权重值时需要获取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
(二)候选SKU数据库
销售与候选生产SKU映射表SKUMap表结构如下:
id自增主键;saleSKU销售SKU;candSKU候选生产SKU。
候选SKU信息表candidateSku表结构如下:
candSKU候选生产SKU,主键;自定义权重值selfvalue。
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提供接口供其它系统进行调用,目的是获取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入参是SKU编号,出参是该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
具体处理逻辑是:
第一步:根据入参的SKU编号作为数据库表SKUMap的字段saleSKU值也就是销售SKU去查找对应的候选生产SKU也就是candSKU。
第二步:判断是否找出相应的候选生产SKU记录;
如果找出相应的候选生产SKU也就是candSKU,则将得出的candSKU组成候选生产SKU列表返回给接口的调用方;如果找不到相应的候选生产SKU也就是candSKU,则代表该销售SKU为现有模式下的SKU,也就是销售SKU就是候选生产SKU(一对一关系),则将该销售SKU编号生成候选生产SKU列表返回给接口的调用方。
(三)生产SKU确定系统
此系统为本应用例的核心,目的是计算该订单下各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被选中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也即是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其中,入参是订单号、订单定位的配送中心仓、该订单下各销售SKU的购买量、各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出参为一个集合,是该订单下各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被选中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主要作用及数据交互如下:
第一步:循环订单下各个销售SKU,依次计算出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
这一步是计算每个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所有候选情况,组成该订单下各个销售SKU的候选列表。
第二步:计算出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
这一步是计算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中含有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需要第一步的该订单下各个销售SKU的候选列表,将列表中所有候选生产SKU去重并提取出来,组成该订单下的需计算SKU权重值的各候选生产SKU列表。循环该列表,计算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最终生成该订单的候选SKU权重值列表。
第三步:计算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中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
这一步作用是依次计算订单下的各销售SKU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中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需要第二步的该订单的候选SKU权重值列表,来计算出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得出订单下每个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
第四步:选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
这一步作用是最终选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也就是各个销售SKU最优的生产SKU组合的汇总。需要第三步得到的该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进行逻辑处理。
下面分步骤来进行详细举例介绍。
第一步:循环订单下各个销售SKU,依次计算出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
(1)如果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之和小于等于销售SKU的购买量,则计算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为在该仓的可使用量大于0的候选生产SKU,并且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为在该仓的可使用量。
比如销售SKU:SKU1的候选生产SKU为SKUB、SKUC、SKUD,其中各生产SKU的可使用量分别为2,1,0,SKU1的购买量为4,则计算出该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为SKUB、SKUC;SKUB需生产数量2个;SKUC需生产数量1个。则此时的SKU1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为[{SKUB:2,SKUC:1}]。
(2)如果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中可使用量之和大于销售SKU的购买量的候选生产SKU,并且可使用量大于0的候选生产SKU只有1个,则计算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为该可使用量大于0的候选生产SKU,并且该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为销售SKU的购买量。
比如销售SKU:SKU1的候选生产SKU为SKUB、SKUC、SKUD,其中各生产SKU的可使用量分别为6,0,0,SKU1的购买量为4,则计算出该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为SKUB;SKUB需生产数量4个。则此时的SKU1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为[{SKUB:4},]
(3)如果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中可使用量之和大于销售SKU的购买量的候选生产SKU,并且可使用量大于0的候选生产SKU有2个及2个以上,则进行下面逻辑计算。
首先,新建列表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1。穷举出1个候选生产SKU的可使用量满足购买量或者2个候选生产SKU可使用量之和满足购买量的情况,将穷举出的情况添加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1。然后,判断候选列表List1是否为空。如果候选列表List1不为空,则不再继续计算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1。如果候选列表List1为空,则判断可使用量大于0的候选生产SKU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3个,如果不是,则不再计算,该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为空。如果是,则计算3个或4个候选生产SKU可使用量之和满足购买量的情况,将穷举出的情况添加进候选列表List1。再次,判断候选列表List1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不再继续计算。如果候选列表List1为空,则判断可使用量大于0的候选生产SKU的个数是否大于等于5个,如果不是,则不再计算,该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为空。如果是,计算5个及5个以上候选生产SKU可使用量之和满足购买量的情况,将穷举出的情况添加进候选列表List1。
在第(3)种情况下计算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要分为3层次计算,主要考虑到库房拣货时间成本,尽量使最终的生产SKU控制在1个或2个SKU,但是又兼顾了必须n个生产SKU(n>2)相加才能满足的情况。比如订单order1中含有销售SKU1、SKU2.销售SKU1中对应候选生产SKUA、SKUB、SKUC。销售SKU1购买数量为5个,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为[SKUA:5,SKUB:1,SKUC:0],得出销售SKU1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SKUA:5},{SKUA:4,SKUB:1}]。
第二步:计算出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
计算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中含有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逻辑是根据上一步该订单下各个销售SKU的候选列表,将列表中所有候选生产SKU去重并提取出来,组成该订单下的需计算SKU权重值的各候选生产SKU列表。循环该列表计算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最后将计算出的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组成新列表,也就是该订单的各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列表。计算SKU权重值的具体逻辑如下:
客户满意度:调接口获取该订单相关的客户满意度,包括该用户之前对候选生产SKU的评分scoreS(1-5分),该用户之前对该品牌的评分scoreB(1-5分),以及候选生产SKU的客户好评率favoRate(0%-100%)。如果用户之前没有购买过该候选生产SKU,则scoreS返回空值。如果用户之前没有购买过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品牌的商品,则scoreB返回空值。目的是通过计算,使最终的生产SKU组合可以更好提升客户满意度。因此,客户满意度权重值如下:
供应商:对供应商分等级ABC 3等,对供应商等级A的候选生产SKU的权重更大。因为商家的供应商有上万计,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划分,对大客户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就是调接口获取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供应商编号,再根据供应商编号调接口获取该供应商的等级(等级有ABC),将供应商等级赋值到下方的x中,求出供应商权重值。因此,供应商权重值如下:
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越低的候选生产SKU权重值越高。因为需要考虑各候选生产SKU库存平衡。具体逻辑如下:
(1)调接口获取该候选生产SKU的上月库存周转率SkuTurnover,而库存周转率的计算为库存周转率=(销售数量/库存数量)×100%;
(2)接着调接口获取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三级分类下的上月平均库存周转率MeanTurnover;
(3)将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三级分类下的上月平均库存周转率除以该候选生产SKU的上月库存周转率。如果三级分类的平均库存周转率比该候选生产SKU的库存周转率的比值越高,代表该SKU周转慢,则权重值越高;
因此,库存周转率权重值如下:
库存周转率权重值=MeanTurnover/SkuTurnover
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越多的候选生产SKU权重越高。因为需要考虑尽量处理掉临期可售库存,保证库存的流动性。具体逻辑如下:
(1)调用接口获取该候选生产SKU在该配送中心仓下的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SKURatio,则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临期可售库存量/可售现货量)×100%;
(2)接着调接口获取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三级分类下的临期可售库存量平均占比meanRatio;
(3)将该候选生产SKU在该配送中心仓下的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SKURatio除以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三级分类下的临期可售库存量平均占比meanRatio。如果比值越高,代表该SKU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越高,则SKU权重值越高,系统越倾向于生产该SKU。
因此,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如下:
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SKURatio/meanRatio
利润率:利润率越高的候选生产SKU权重越高。因为利润率越高的商品销售的多,公司就获利越多。具体逻辑如下:
(1)调用接口获取该候选生产SKU在该配送中心仓下的利润率SKUProfitRate,则利润率=((商家价-仓报价)/商家价)×100%;
(2)调接口获取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三级分类下平均利润率meanProfitRate;
(3)将该候选生产SKU在该配送中心仓下的利润率SKUProfitRate除以该候选生产SKU对应的三级分类下的平均利润率meanProfitRate。如果比值越高,代表该SKU利润率越高,则SKU权重值越高,系统越倾向于生产该SKU;
因此,利润率权重值如下:
利润率权重值=SKUProfitRate/meanProfitRate
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对各候选生产SKU设置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以便采销或运维根据各业务场景自定义进行权重增减。比如,对候选生产SKU进行竞价排名收费服务,对缴纳广告费的候选SKU的权重值提高;对某违背规定的候选生产SKU进行惩戒,将该候选SKU的权重值进行降低等。可以从候选SKU数据库中获取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
最终计算该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的方法是,候选生产SKU的SKU权重值=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比如订单order1中含有销售SKU1、SKU2。根据第一步得出销售SKU1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SKUA:5},{SKUA:4,SKUB:1}]。候选生产SKUA的情况如下:该订单用户购买过SKUA,评分为4分;SKUA对应的供应商等级为B,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为1.1,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0.9,利润率权重值1.2,候选SKU自定义因素权重值0.9。则SKUA的SKU权重值=(0.2*4)*1.0*1.1*0.9*1.2*0.9=0.85536。同理,也得出SKUB的SKU权重值为0.9。
第三步:计算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中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
循环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中各生产SKU组合,依次计算订单下的各销售SKU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List中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具体逻辑是,将生产SKU组合中各生产SKU的SKU权重值乘以分配的数量得出各生产SKU的总权重,然后将各生产SKU的总权重相加得出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最终,根据计算出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得出该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key为生产SKU组合,value为该生产组合的优先值
比如订单order1中含有销售SKU1、SKU2,其中销售SKU1的候选列表List为[{SKUA:5},{SKUA:4,SKUB:1}],根据第二步得出SKUA的权重值为0.85536,SKUB权重值为0.9,则计算生产SKU组合{SKUA:5}的优先级值为数量5个*SKUA的SKU权重值=5*0.85536=4.2768;{SKUA:4,SKUB:1}的优先级值为:数量4个*SKUA的SKU权重值+数量1个*SKUB的SKU权重值=4*3.1+1*0.9=4.32144。销售SKU1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为:{"{SKUA:5}":4.2768,"{SKUA:4,SKUB:1}":4.32144}。
第四步:选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
这一步作用是最终选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也就是各个销售SKU最优的生产SKU组合的汇总。主要就是根据上一步得到的该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进行判断。具体逻辑如下:计算是否有某一SKU编号出现在该订单下任意两个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中,如果没有,则进入第一种情况逻辑。如果有,则进入第二种情况逻辑。
第一种情况:没有任何SKU编号出现在该订单下任意两个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中。具体计算逻辑为:每个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最优选项都是取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中优先级值最高的一项,最后汇总返回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也就是该订单下各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被选中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
比如订单order1中含有销售SKU1、SKU2。根据第三步得出销售SKU1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为{"{SKUA:5}":4.2768,"{SKUA:4,SKUB:1}":4.32144};销售SKU2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为{"{SKUD:2}":1.8,"{SKUD:1,SKUC:1}":2.5};则根据计算,可得SKU1的生产SKU组合最优选项为{SKUA:4,SKUB:1};SKU2的生产SKU组合最优选项为{SKUD:1,SKUC:1}。则最后汇总返回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为{SKU1:"{SKUA:4,SKUB:1}",SKU2:"{SKUD:1,SKUC:1}"}。
第二种情况:也就是有某一SKU编号出现在该订单下任意两个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中。具体计算逻辑为:
(1)根据订单下所有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列举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的各种情况;
(2)然后计算各种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也就是将各销售SKU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相加得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按照优先级值从高到低排序,写入订单生产SKU组合列表List2;
(3)循环订单生产SKU组合列表List2的元素。计算元素也就是某个订单生产SKU组合中各生产SKU的分配数量之和是否小于等于该生产SKU的可使用量。如果是小于等于该生产SKU的可使用量,则该订单生产SKU组合为最优选项,该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做为出参返回。如果不是小于等于该生产SKU的可使用量,则继续计算List2的下一个元素。当然存在一种情况,循环完List2,发现仍没有找到最优选项,则代表订单在该配送中心仓下是无法生产的,出参返回空集合。
比如订单order1中含有销售SKU1、SKU2。同时入参中SKU1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可使用量为SKUA:5,SKUB:1,SKU2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可使用量为SKUB:1,SKUD:2。SKU1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为{"{SKUA:5}":4.2768,"{SKUA:4,SKUB:1}":4.32144},SKU2的生产SKU组合的候选列表优先级值集合为{"{SKUD:2}":1.9,"{SKUD:1,SKUB:1}":2.2}。所以列举出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的各种情况,分别为:
L1={SKU1:"{SKUA:5}",SKU2:"{SKUD:2}"},
L2={SKU1:"{SKUA:5}",SKU2:"{SKUD:1,SKUB:1}"},
L3={SKU1:"{SKUA:4,SKUB:1}",SKU2:"{SKUD:2}"},
L4={SKU1:"{SKUA:4,SKUB:1}",SKU2:"{SKUD:1,SKUB:1}"},
然后计算各种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值。如L1的优先级值为4.2768+1.9=6.1768;L2的优先级值为4.2768+2.2=6.4768;L3的优先级值为4.32144+1.9=6.22144;L4的优先级值为4.32144+2.2=6.52144。根据优先级值排序,得出List2=[L4,L2,L3,L1]
循环订单生产SKU组合列表List2,计算订单生产SKU组合中各生产SKU的分配数量之和是否小于等于该生产SKU的可使用量。按照优先级值先计算L4:SKUb的分配数量之和大于可使用量1+1>1,不符合条件;接着计算L2,符合条件,则L2为最优选项。所以订单级别的生产SKU组合最终计算为{SKU1:"{SKUA:5}",SKU2:"{SKUD:1,SKUB:1}"}。
(四)库存状态服务改造
库存状态服务负责实时计算库存状态(有货,预订,无货),供商家整个网站和其它业务系统进行库存展示和库存校验,供商家前台包括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结算页进行调用获取销售SKU的库存状态。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结算页等会调用库存状态服务获取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有货,预订,无货)。入参是销售SKU,出参是销售SKU的库存状态。库存状态服务具体逻辑如下:
第一步: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查询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入参是销售SKU,出参返回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列表。当然有种情况是,销售SKU等于生产SKU,则这种情况也会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接口,接口返回对应的候选生产SKU,比如传入销售SKU:12345,返回候选生产SKU:12345;
第二步:接着根据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循环计算各候选生产SKU的库存状态;
(1)根据三级地址加上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信息获取各候选生产SKU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
(2)循环各候选生产SKU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计算候选生产SKU在各个仓的库存状态。
(3)接着根据库存暂停优先级:有货>预订>无货,取该候选生产SKU库存状态最优的状态作为候选生产SKU的库存状态。
第三步:计算销售SKU的库存状态。销售SKU的库存状态取得是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中库存状态最优的候选生产SKU的库存状态。
比如商家前台调用库存状态服务传入销售SKU1,销售SKU1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获取对应的候选生产SKU有SKUA、SKUB;其中SKUA对应的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为:[配送中心8仓1;配送中心6仓4];SKUB对应的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为:[配送中心8仓4;配送中心6仓10];SKUA在配送中心8仓1为无货,在配送中心6仓4为预订;SKUB在配送中心8仓4为预订,在配送中心6仓10为有货。根据以上可得,SKUA的库存状态为预订,SKUB的库存状态为有货,销售SKU1取得是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中库存状态最优的候选生产SKU的库存状态,所以SKU1库存状态为有货。
(五)订单下单系统改造
订单下单系统:用户点击结算页的提交订单按钮时,结算页将结算页数据拼装后调用订单下单系统接口推送数据,订单下单系统生成新订单。主要逻辑修改如下:
第一步:获取每个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根据订单的所有的销售SKU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获取每个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列表;
第二步:判断是否是多候选订单。循环判断订单下每个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个数,如果有某个销售SKU对应2个及2个以上候选生产SKU,则该订单就为本次专利所要说明的订单,起名为多候选订单,同时生成的sendpay含有相应标识(供后面的系统辨识);不管是不是多候选订单,都是走后面的流程。因为销售SKU对应一个候选生产SKU并且是自己SKU的情况也可以相当于一种特殊场景,也是可以走后面流程;
第三步:调用库存接口获取该订单下所有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入参是该订单下销售SKU对应的所有的候选生产SKU;
第四步:调用配送中心库房配置服务获取该订单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入参是该订单的三级地址加上该订单下销售SKU对应的所有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
第五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每个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合并,生成销售SKU的库房属性。具体逻辑如下:比如销售SKU:SKU1对应的候选生产SKU有SKUB、SKUC。其中SKUB的库房属性为:在配送中心6仓1下现货数量10个;SKUC的库房属性为:在配送中心6仓1下现货数量5个,在配送中心4仓0下现货数量4个;则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合并后可得销售SKU:SKU1的库房属性为在配送中心6仓1下现货数量15个,在配送中心4仓0下现货数量4个;
第六步:计算订单定位的配送中心以及各个销售SKU定位的仓以及在该仓的库存状态。逻辑如下:循环第4步得到的该订单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计算各个销售SKU在该配送中心库房下的库存状态(包含现货、在途、可预订、无库存信息)具体计算为原有逻辑,不做扩展。接着计算各个销售SKU在各个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取得是销售SKU在该配送中心下所有仓下最优的库存状态(库存状态优先级为现货>在途>可预订>无库存信息)。接着循环计算订单在各个可生产的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订单在各个可生产的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取得是在该配送中心下订单下各销售SKU最差的库存状态。接着停在库存状态优先级最高的配送中心(库存状态优先级为现货>在途>可预订>无库存信息)。最后得出在定位的配送中心下各个销售SKU定位的仓以及在该仓的库存状态。
比如订单含有SKU1、SKU2。订单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为[dc=6,sid=1;dc=6,sid=0;dc=5,sid=0]其中dc为配送中心,sid为仓库号。先计算各个销售SKU在该配送中心库房下的库存状态,得出SKU1在dc=6,sid=1为预订,在dc=6,sid=0为在途,在dc=5,sid=0为现货;SKU2在dc=6,sid=1为预订,在dc=6,sid=0为现货,在dc=5,sid=0为预订;接着各个销售SKU在各个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得出:SKU1在dc=6为在途,在dc=5为现货;SKU2在dc=6为现货,在dc=5为预订;所以订单在在dc=6为在途,在dc=5为预订,因为dc=6库存优先级高,所以订单停在配送中心6。最后得出在配送中心6下销售SKU1的库存状态为在途,定位仓库号0,销售SKU2的库存状态为现货,定位仓库号0。
第七步:将订单定位的配送中心以及各个销售SKU定位的仓以及在该仓的库存状态赋值到订单xml中生成订单,接着将订单推送给下传系统。
(六)转移服务改造
下传系统会调用转移服务传入该订单信息。转移服务接受到多候选订单(辨别sendpay的多候选订单标识)则直接存入转移库,由转移worker抓取处理。
(七)转移worker改造
具体作用就是对非现货及预约订单及特殊场景订单的转移,此次主要改动处理多候选订单的转移。具体逻辑如下:
第一步:转移worker处理订单时调用获取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根据订单的所有的销售SKU调用候选生产SKU查询系统获取每个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比如订单为一单两品,含有销售SKU:SKU1、SKU2,其中根据SKU1获取到对应的候选生产SKU为[SKUA,SKUB];SKU2对应的候选生产SKU为[SKUD,SKUC];
第二步:调用库存接口获取该订单下所有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入参是该订单下销售SKU对应的所有的候选生产SKU;
第三步:调用配送中心库房配置服务获取该订单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入参是该订单的三级地址加上该订单下销售SKU对应的所有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
第四步:将每个销售SKU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合并,生成销售SKU的库房属性。具体逻辑如下:比如销售SKU:SKU1对应的候选生产SKU有SKUB、SKUC。其中SKUB的库房属性为:在配送中心6仓1下现货数量10个;SKU C的库房属性为:在配送中心6仓1下现货数量5个,在配送中心4仓0下现货数量4个;则对应的候选生产SKU的库房属性合并后可得销售SKU:SKU1的库房属性为在配送中心6仓1下现货数量15个,在配送中心4仓0下现货数量4个;
第五步:计算订单定位的配送中心以及各个销售SKU定位的配送中心仓及在定位的配送中心仓的分配的购买数量以及在该配送中心仓的库存状态。按照现有逻辑,循环该订单可生产的配送中心库房列表,计算各个销售SKU在该配送中心库房下的库存状态(库存优先级:现货>在途>可预订>无库存信息)。接着计算各个销售SKU在各个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接着循环计算订单在各个可生产的配送中心的库存状态,停在库存状态优先级最高的配送中心(库存状态优先级为现货>在途>可预订>无库存信息)。接着得出在定位的配送中心下各个销售SKU定位的配送中心仓及在定位的配送中心仓的分配的购买数量以及在该配送中心仓的库存状态。如果各个销售SKU定位的配送中心仓不是同一个,则转移worker会触发拆单,进入现有其它逻辑,不继续进入后面的第六步逻辑;如果各个销售SKU定位的配送中心仓是同一个,则进入第六步;
第六步:循环各个销售SKU,计算调用生产SKU确定系统的入参中的每个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根据第五步得到的各个销售SKU在定位的仓的库存状态进行计算。逻辑如下:如果库存状态为现货,则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为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用现货量;如果库存状态为在途,则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为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用在途量(可用在途量=在途量+可用现货量);如果库存状态为可预订,则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为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用现货量;
第七步:调用生产SKU确定系统,获取订单下各销售SKU在定位仓下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入参是订单号和订单定位的配送中心仓和该订单下各销售SKU的购买量和各销售SKU对应的所有候选生产SKU在该仓的可使用量;
第八步:判断返回的集合是否为空。如果返回空集合,则代表订单无法定位在该配送中心仓下。转移worker则按照回溯法思想,将订单在该配送中心仓的库存状态置为-100(也就是无库存信息,目的是不让订单定位在该配送中心仓下),然后返回到第五步重新进行库存计算相关逻辑,这样订单就会定位在其它配送中心仓下。如果定位在其它配送中心仓下,生产SKU确定系统还是返回空集合,则继续返回第五步继续,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配送中心仓,或者订单循环计算完所有配送中心仓列表仍无法定位。如果返回的集合不为空,则集合中内容为该订单下各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被选中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集合如{SKU1:"{SKUA:5}",SKU2:"{SKUD:1,SKUB:1}"},则调中间件系统接口修改中间件库的明细表字段生产SKU信息字段productSkus,修改的内容为订单的明细表中销售SKU1的productSkus字段修改为{SKUA:5},销售SKU2的productSkus字段修改为{SKUD:1,SKUB:1};
第九步:判断订单是否现货转移。如果不是现货转移,则结束。如果该订单是现货转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订单在定位的配送中心仓下的库存状态是现货),则给下传系统推送数据时,在原有的节点products中每个销售SKU下新增子节点allocation,写明该销售SKU在每个定位仓下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具体格式如下:{"orderId":400000,"orgId":6,"dcid":8,"storeId":0,"products":{"SKU1":{"allocation":"{SKUB:2,SKUC:5}"},"SKU2":{"allocation":"{SKUD:5}"}},}。
(八)下传系统改造
下传系统接收上游推送的订单,订单进入库房前,控制订单数据的业务流程并获取订单生产需要的数据,推送订单数据至全国各库房的仓储生产系统。改造如下:下传系统推送给仓储生产系统时订单信息中包括订单下每个销售SKU对应的被选中的生产SKU编号及各生产SKU需生产的数量。
(九)仓储生产系统改造
接受下传系统推送的订单数据进行生产,并将相应的信息推送给配送系统。
(十)订单中间件系统改造
现有情况商家内部生产系统查询需生产的SKU情况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接受上游推送的数据,比如仓储生产系统接受下传系统推送数据,配送系统接受仓储生产系统推送数据;另一种是查询中间件库信息获取该订单最新的状态。订单中间件库明细表中新增生产SKU信息字段productSkus,比如销售SKU1购买数量7个,经过计算后SKUB分配数量2个,SKUC分配数量为5个,格式如下{SKUB:2,SKUC:5}。商家内部生产系统调用中间件库查询销售SKU具体生产信息时,不再查看明细表的购买量,而是查看生产SKU信息字段productSkus。该字段首先由中间件系统根据cartxml信息写入中间件库明细表,经过转移后,转移判断需要更新,会调用中间件接口进行更新。订单经过转移之后,就不可修改该字段。如果该订单下有生产SKU无法在库房生产,则按照现有逻辑直接拉回到上游,重新会经过转移系统处理。
上述应用例中,用户购买销售SKU时表示认可该销售SKU对应的任何候选生产SKU都可接受,并且接受一销售SKU最终由两个生产SKU进行生产。通过一个销售SKU对应多个候选生产SKU的中心思想,随时可以使用同规格的替代品,不会因单一生产SKU而造成断货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由于一个销售SKU可能对应多个候选生产SKU,可以促使供货来源互相竞价,从而减少成本增大利润。因此,上式实施例能够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长尾商品和生鲜商品的库存持有成本,增加长尾商品和生鲜商品的利润,降低库房的滞销比,提高长尾商品的竞争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降低长尾商品订单的缺货率。
下面结合图3介绍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30包括对应关系确定模块302、生产SKU确定模块304。
对应关系确定模块302,被配置为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
生产SKU确定模块304,被配置为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304被配置为: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304被配置为: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数量小于预设值的生产SKU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30还包括权重值确定模块303,被配置为利用生产SKU的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以及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304被配置为:将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与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产SKU确定模块304被配置为:利用每个生产SKU的总量小于等于库存量的各个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组合,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30还包括库存状态显示模块305,被配置为将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作为该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显示给订单用户,其中,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有货、预订、无货。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40包括:存储器410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410的处理器420,处理器420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410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410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以及其它程序等。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4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430、网络接口440、存储接口470等。这些接口430,440,450以及存储器410和处理器420之间例如可以通过总线460连接。其中,输入输出接口430为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提供连接接口。网络接口440为各种联网设备提供连接接口。存储接口440为SD卡、U盘等外置存储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本公开还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包括:
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
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所述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所述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包括:
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所述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
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数量小于预设值的生产SKU组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生产SKU的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以及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包括:
将所述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与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所包含的各个生产SKU的数量包括:
利用每个生产SKU的总量小于等于库存量的所述各个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组合,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作为该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显示给订单用户,其中,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有货、预订、无货。
8.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包括:
对应关系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销售库存量单位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其中,相同的销售SKU具有相同的销售属性,相同的生产SKU具有相同的规格;
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各个销售SKU的数量、所述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以及所述销售SKU与一个或多个生产SKU的对应关系,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
利用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计算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利用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订单包含的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数量小于预设值的生产SKU组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权重值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利用生产SKU的客户满意度权重值、供应商权重值、库存周转率权重值、临期可售库存量占比权重值、利润率权重值以及自定义因素权重值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各个生产SKU组合中各个生产SKU的预设权重值与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各个生产SKU组合的优先级。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生产SKU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利用每个生产SKU的总量小于等于库存量的所述各个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组合,确定订单包含的生产SKU以及各个生产SKU的数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库存状态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将销售SKU对应的生产SKU组合中优先级最高的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作为该销售SKU的库存状态显示给订单用户,其中,生产SKU的库存状态优先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有货、预订、无货。
15.一种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装置,其中,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
CN201810147658.3A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0163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658.3A CN110163402A (zh)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7658.3A CN110163402A (zh)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3402A true CN110163402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7658.3A Pending CN110163402A (zh) 2018-02-13 2018-02-13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634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697A (zh) * 2020-10-30 2021-01-15 王玉华 基于数字经济和新零售的业务处理方法及大数据服务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1680A (zh) * 1999-05-11 2004-01-28 凯撒基金医院 利用数据网络完成用户产品的订货、履行与交付的集成系统
US20040117243A1 (en) * 2002-04-15 2004-06-17 Anthony Chepil (To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rchandising management
US20060085296A1 (en) * 2004-09-30 2006-04-20 Strickland Travis C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US20130339199A1 (en) * 2012-06-13 2013-12-19 Ebay Inc. Inventory exchange for managing inventory across multiple sales channels
US20150379449A1 (en) * 2014-06-25 2015-12-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sing consumption data and an inventory model to generate a replenishment plan
US20160110733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CN106327114A (zh) * 2015-06-25 2017-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仓库资源信息处理、提供库存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5558A (zh) * 2015-08-14 2017-03-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商品对象预售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068973A1 (en) * 2012-12-03 2017-03-09 Dimitri Sink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ntory management
CN106709774A (zh) * 2015-11-12 2017-05-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商品对象交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27146A (zh) * 2017-08-23 2017-12-29 北京惠赢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交易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1680A (zh) * 1999-05-11 2004-01-28 凯撒基金医院 利用数据网络完成用户产品的订货、履行与交付的集成系统
US7177825B1 (en) * 1999-05-11 2007-02-13 Borders Louis H Integrated system for ordering, fulfillment, and delivery of consumer products using a data network
US20040117243A1 (en) * 2002-04-15 2004-06-17 Anthony Chepil (To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rchandising management
US20060085296A1 (en) * 2004-09-30 2006-04-20 Strickland Travis C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US20130339199A1 (en) * 2012-06-13 2013-12-19 Ebay Inc. Inventory exchange for managing inventory across multiple sales channels
US20170068973A1 (en) * 2012-12-03 2017-03-09 Dimitri Sink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ntory management
US20150379449A1 (en) * 2014-06-25 2015-12-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sing consumption data and an inventory model to generate a replenishment plan
US20160110733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CN106327114A (zh) * 2015-06-25 2017-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仓库资源信息处理、提供库存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5558A (zh) * 2015-08-14 2017-03-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商品对象预售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09774A (zh) * 2015-11-12 2017-05-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商品对象交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27146A (zh) * 2017-08-23 2017-12-29 北京惠赢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交易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2697A (zh) * 2020-10-30 2021-01-15 王玉华 基于数字经济和新零售的业务处理方法及大数据服务器
CN112232697B (zh) * 2020-10-30 2021-09-28 江阴市传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经济和新零售的业务处理方法及大数据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in et al.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planning of substitutable products
CN108154322B (zh) 一种库存实时管理的方法及库存系统
US8725594B1 (en) Continuous flow execution
US78139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nning, allocation, and purchasing
CN106709774B (zh) 商品对象交易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85558B (zh) 商品对象预售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1999030259A1 (fr) Appareil, systeme et procede d'echange de biens, et support de donnees
JP7105336B2 (ja) スマート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システム
Naderi et al. A deterministic model for the transshipment problem of a fast fashion retailer under capacity constraints
Silbermayr A review of non-cooperative newsvendor games with horizontal inventory interactions
CN110414880A (zh) 库存管理装置、库存管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22508280A (ja) マルチモーダル貨物サービスの自動生成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KR102192429B1 (ko) 이원화 관리 유저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발주 및 입출고 관리 시스템
Bayliss et al. A two-phase local search with a discrete-event heuristic for the omnichannel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CN110490521A (zh) 一种物流资源调度方法
CN114118503A (zh) 供应链库存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5862A (zh) 定位库存物品的方法和装置
US6850809B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plitting an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plan for use by separate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execution systems
Arikan et al. Risk pooling via unidirectional inventory transshipments in a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CN112396322A (zh) 一种基于生产计划的制程工艺单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109252A (zh) 仓库补货管理方法、装置、仓库管理系统及存储介质
Sharma et al. Multiple sourcing decisions using integrated AHP and knapsack model: a case on carton sourcing
US20210334829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visualizing output from supply chain replenishment simulation
CN110163402A (zh) 确定订单中库存量单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41789A (zh) 商品交换系统、商品交换方法和商品交换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