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6257B - 用于基于本体论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基于本体论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6257B
CN110046257B CN201811622075.8A CN201811622075A CN110046257B CN 110046257 B CN110046257 B CN 110046257B CN 201811622075 A CN201811622075 A CN 201811622075A CN 110046257 B CN110046257 B CN 110046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el
source
device data
semantic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20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6257A (zh
Inventor
M.哈尼施费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0046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6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6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6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2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 G06N5/022Knowledge engineer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6Creation of semantic tools, e.g. ontology or thesauri
    • G06F16/367Ontolo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基于本体论(SR,OR,OM)使源域(SDO)的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匹配于目标域(TDO)的方法和设备。为了能够使设备数据模型灵活地匹配于不同的自动化域使得可以跨系统地理解并处理由设备提供的数据的语义和结构,规定:借助在源设备(SD)中实现的处理单元(SOE)基于本体论(SR,OR,OM)自动地将语义信息(SMP,SMI)以语义‑元数据‑点(SMP)形式插入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中以便产生至少一个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并且通过源设备(SD)为目标域(TDO)的目标设备(CD)提供至少一个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

Description

用于基于本体论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于本体论来匹配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被存储在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源中,而且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以及所述本体论被加载到所述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自动化设备,如现场设备或网关。
背景技术
一开始提到的类型的方法和设备由DE 10 2008 008 500 B3已知。描述了一种用于基于配置信息来计算机支持地配置技术系统的方法,其中,预给定用于一般性地描述所述技术系统的行为的多个样本。配置信息在此作为众多样本中的一个或多个样本存在的以及给存在的样本的可变部分分配值的条件来建模。基于本体论来描述样本以及配置信息并且借助“推理机”由本体论得出如下结论:将众多样本中的哪些样本用于配置信息以及给这些样本的可变部分分配哪些值。
在Datta Soumya Kanti等人所著的文章“Smart M2M gateway basedarchitecture for M2M device and endpoint management(用于M2M设备和端点管理的基于智能M2M网关的架构”(2014年,物联网IEEE国际会议)中描述一种基于智能M2M-网关的架构,该架构能够实现:处理大数目的不同的M2M设备和M2M端点。该架构不仅与ETSI兼容而且与oneM2M-标准建议兼容。在使用CoRE Link-Format(受限的RESTful环境链路格式)的情况下描述M2M设备和M2M端点的资源和属性。
Zhang Quan Dui和其他人的文章“Ontology-based fast deviceconfigurationin 3D-configuration Software(3D配置软件中的基于本体论的快速设备配置)”(2009年,智能人机系统和控制论IEEE国际会议)致力于配置软件中的3D-用户界面,其中,用户界面应是接近现实的和用户友好的。借助用户界面应尽可能现实地显示工业领域中的设备状态。为此,提出基于本体论的快速的通过附加语义信息到设备模型的配置方法。
WO 2016/110356 Al涉及在设备、尤其自动化技术的现场设备中整合语义的数据处理。在此,使用一般性的用于定义语义库的描述语言模式作为基础。借助本体论的内容来丰富描述语言模式以便语义地表示设备的功能方式。在此,本体论的类和/或子类连同配属给类和/或子类的至少一个特性从本体论中得出,并且被转换成相应的模板申明并且将模板申明插入到描述语言模式中。
根据现有技术,接着由描述语言模式产生一个或多个语法、优选根据经标准化的数据格式“Efficient XML Interchange(高效XML互换)”(缩写EXI)的语法,所述语法被整合在设备中。由此应实现更紧凑的语义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
根据现有技术,将这样的数据处理一次性地实现在设备中。根据现有技术没有设置:使语义的数据处理匹配于不同的目标域,以便可以在无耗费的匹配的情况下将该设备应用在不同的域中。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扩展一开始提到的类型的方法和设备,使得可以使设备数据模型灵活地匹配于不同的自动化域,从而可以跨系统地理解和处理由设备提供的数据的语义和结构。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案来解决所述任务。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基于本体论来匹配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被存储在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源中,而且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以及所述本体论被加载到所述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其特征在于:为了匹配与源域相应的设备数据模型以便将所述源设备应用在不同的目标域,通过管理接口配置所述处理单元,其方式是,通过所述管理接口导入和/或更新如下形式的本体论: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目标域的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基于所述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所述目标域的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在所述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分析与源域相应的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其中以语义-元数据-点的形式生成语义信息,这些语义-元数据-点参考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点,在所述数据点中存储有配属给语义的真实值,通过借助所述源设备中的处理单元将所述语义信息插入到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中来产生所述目标域的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源设备借助通信模块提供所述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以用于所述目标域的目标设备的访问,其中在所述通信模块中实现增强通信协议,所述协议具有显示经扩展的数据模型的能力,以及在通过客户端-设备或客户端-软件形式的目标设备访问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时,搜索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的结构, 其中通过所述通信模块 发回包含语义-元数据-点的数据,其中由所述目标设备的读取过程来调用数据点,以及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读取所述设备数据源中的数据点的真实值,并连同其相应的语义-元数据-点一起发回到所述目标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基于本体论来匹配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被存储在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源中,而且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以及所述本体论被加载到所述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其特征在于:为了匹配与源域相应的设备数据模型以便将所述源设备应用在不同的目标域,通过管理接口配置所述处理单元,其方式是,通过所述管理接口导入和/或更新如下形式的本体论: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按照标准化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基于所述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域特定的和/或经标准化的本体论,在所述源设备的处理单元中分析与源设备的源域相应的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并将其变换成所述目标域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通过所述源设备借助通信模块提供经变换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变换的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以用于所述目标域的目标设备的访问,其中在所述通信模块中实现增强通信协议,所述协议具有显示经扩展的数据模型的能力,以及在通过客户端-设备或客户端-软件形式的目标设备访问所述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时,从所述目标域搜索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的结构, 其中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回包含结构点/对象点的数据,其中通过所述结构点/对象点来调用所述设备数据源中形式为具有真实值的变量的数据点,以及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具有真实值的变量连同相应的语义-元数据-信息一起发回到所述目标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源设备,其具有处理单元和设备数据源,所述设备数据源中存储有具有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的设备数据模型以及本体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能通过管理接口被配置成匹配与源域相应的设备数据模型以便将所述源设备应用在不同的目标域,其方式是,通过所述管理导入和/或更新如下形式的本体论: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目标域的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或经标准化的本体论,所述处理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所述域特定的本体论分析所述设备数据模型;并以语义-元数据-点或语义-元数据-信息的形式生成语义信息和/或本体论信息,这些语义-元数据-点或语义-元数据-信息参考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点,在所述数据点中存储有配属给语义的真实值;以及将所述语义信息和/或本体论信息自动地插入到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中和/或将所述设备数据模型变换成所述目标域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以及所述处理单元在输入侧通过接口与所述设备数据源耦合并且在输出侧具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具有客户端接口/服务器接口用于提供通过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其中,在所述客户端接口/服务器接口中实现增强通信协议,其具有显示具有不同的等级和结构的数据模型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借助在源设备中实现的处理单元基于本体论自动地将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插入到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中以便产生至少一个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
替代地,可以借助处理单元基于本体论来自动地变换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以便产生至少一个经变换的设备数据模型。
通过所述源设备为目标域的目标设备提供所述至少一个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变换的设备数据模型。
因为在设备中实现用于匹配或转换设备数据模型的处理单元,所以可以将所述设备灵活地并且在无大的编程耗费的情况下用于不同的目标域。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应用,其中,可以跨域地由每个其他系统使用、理解和处理数据。
应用例如是在“物联网”“工业4.0”以及“主机-域/业务线(LoB)-解决方案”领域中的任意域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尤其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显著简化了将第三提供商的设备和系统整合到现有的自动化域中以及显著简化了将制造商的设备整合到第三提供商的系统或客户特定的系统中。
所述方法尤其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 提供本体论作为目标域的域特定的本体论和/或作为经标准化的本体论,
- 将设备数据或设备数据模型以及域特定的本体论或经标准化的本体论加载到处理单元中,
- 通过基于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域特定的和/或经标准化的本体论模型分析所述设备数据或所述设备数据模型来产生语义信息,
- 通过将所述语义信息插入到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中来产生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和/或
- 将所述设备数据模型变换成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以及
- 通过源设备提供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经变换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和/或经变换的、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
根据一种优选的方法途径规定,通过通信模块提供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变换的设备数据模型,在所述通信模块中实现协议(ECP=增强通信协议)如OPC UA,所述协议具有显示经扩展的或复杂的数据模型的能力,尤其可以显示等级数据或经结构化的且复杂的结构和对象。由此开创一种可能性:目标域的目标设备可以访问数据模型。
优选地,将语义信息以语义-元数据-点形式插入到设备数据模型中。语义-元数据-点参考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点——在所述数据点中存储有配属给语义的真实值,或者描述结构点,所述结构点显示数据的等级结构。语义-元数据-点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结构点,例如通过测量设备的测量数据信息的分组或者关于以下位置的准确信息:在哪里检测数据。
优选地,在通过客户端-设备或客户端-软件访问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时提供语义-元数据-点。在调用语义-元数据-点之后通过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源提供配属给所述语义-元数据-点的真实值。
一种替代的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具有所述语义-元数据-点的语义-元数据-视图连同设备-数据-视图提供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其中,通过语义-元数据-参考使所述语义-元数据-点参考设备数据。
优选地,在设备数据或所述设备数据模型变化时自动地将所述语义-元数据-点插入到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中,由此,简化该应用。所述变化优选涉及结构变化或数据点的添加或去除。
优选通过所述源设备的设备数据源来提供所述设备数据的配属给所述语义-元数据-点的真实值。
通过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和/或本体论-规则来执行所述设备数据模型的变换。也存在以下可能性:产生经标准化的设备数据模型,然后由经标准化的设备数据模型可以产生或导出另外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
所述方法的一种另外的特征在于,根据问询,将所述语义-和/或本体论-信息嵌入到由所述源设备发送的网络协议消息中。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尤其是自动化设备、如现场设备,其具有数据处理单元和设备数据源,所述设备数据源具有根据设备数据模型的设备数据。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设备中实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构造用于,基于本体论将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自动地插入到所述设备数据模型中和/或变换和提供所述设备数据模型。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在输入侧通过接口与所述设备数据源耦合并且在输出侧具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具有客户端/服务器接口用于提供通过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在所述客户端/服务器接口中实现协议、优选增强通信协议、如OPC UA,其具有显示不同的数据模型的能力。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可以通过管理界面通过加载语义规则、本体论规则和/或本体论模型来配置。由此,能够实现:提供一个或多个本体论模型以及语义的或本体论的规则收集。该加载可以在本地通过存储介质、如USB棒或远程地例如通过网络服务来进行。
所述设备可以构造为现场设备或网关。
根据本发明规定,要么在构造为数据源的设备、如现场设备中要么在构造为数据宿的设备、诸如网关中实施或实现用于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在数据宿中进行实现的情况下,将设备数据和/或设备模型加载到数据宿中并且通过处理单元来处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优点和特征可以单独地和/或组合地使用,而且从由以下对附图的描述中得出的优选的实施例得出。其中:
图1示出一种具有用于基于本体论产生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的处理单元的现场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用于通过插入语义的元数据来产生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的第一方法途径的示意图,所述第一方法途径借助参考将语义的元数据与设备数据关联;
图3示出用于实施根据图2的第一方法途径的通信图;
图4示出用于通过显示设备数据-视图和语义-元数据-视图来产生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的第二方法途径的示意图;
图5a)和5b)示出用于基于本体论产生一个经变换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的第三方法途径的示意图;
图6a)和6b)示出用于基于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产生多个经变换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的第四方法途径的示意图;
图7示出用于实施根据图5a)、5b)、6a)和6b)的方法途径的通信图;
图8a)和8b)示出用于将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元数据嵌入到待在设备之间交换的消息中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用于实施根据图8a)和8b)的方法的通信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纯示意性地示出设备SD、尤其自动化设备、如现场设备,在所述设备中实现用于分析和匹配或转换在设备数据源DDS中存储的设备数据模型DDM的处理单元SOE。处理单元SOE通过接口API与设备数据源DDS、如数据存储器或在设备上运行的程序、应用程序或逻辑电路来耦合。该接口被构造用于能够将设备数据DD或设备数据模型DDM加载到处理单元SOE中。处理单元SOE可以通过设备数据源的接口API直接访问设备数据源或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接口API与设备的程序或逻辑电路关联,从而设备程序或设备逻辑电路可以访问处理单元SOE的所需的调用。
在输出侧,处理单元SOE通过另外的接口API与具有客户端/服务器-接口的通信模块CM耦合,在所述客户端/服务器-接口中实现通信协议ECP(ECP-增强通信协议)、诸如OPCUA,所述通信协议具有以下能力:显示所产生的不同的数据模型,可以例如通过外部的客户端-设备CD或外部的客户端-软件CSW借助服务器-客户端-连接或按照“发布/订阅-方法”来访问所述数据模型。
处理单元SOE可通过管理界面MI配置,其中,可以通过管理界面MI、根据域特定的本体论来导入、导出、定义、分配和/或更新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和/或本体论模型OM。本体论作为目标域的、域特定的本体论来提供。基于所提供的本体论配置处理单元SOE。优选地,将规则和/或模型存储在设备SD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内部存储器或数据库中,使得可以通过处理单元SOE在运行期间访问所述规则和/或模型。也存在以下可能性:可以在运行期间更新和/或改变在未进一步示出的存储器中存储的规则和模型。
通信模块CM的接口API与设备数据源DDS耦合,使得所参考的数据值可以被提供给通信模块CM或者被查询或者内部的数据结构可以被给出。
处理单元SOE被构造用于将基于语义规则SR和/或本体论规则OR的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SMP插入到设备数据模型DDM中和/或用于基于本体论模型OM变换设备数据模型DDM。
图2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方法途径。设备数据DD或设备数据模型DDM被加载到处理单元SOE中并且被分析。在分析时,分析设备数据DD的或设备数据模型DDM的语义、语法和结构并且将其与域特定的本体论的语义、语法和结构进行比较。基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数据模型的不同的语义和结构,在考虑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规则SR、OR的情况下产生语义的信息SMP并且将其添加至设备数据模型DDM,使得产生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EDM。
在通信模块CM中提供源设备SD的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其中,通过处理单元SOE将所产生的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作为语义-元数据-点SMP来插入。在通信模块CM中提供如此产生的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用于目标域的外部设备CD、CSW的访问。
图3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将语义的元数据SMP静态地添加到设备数据模型DDM中的方法的通信序列。
通过管理界面MI可以产生、安装并且配置设备数据源DDS。此外,通过管理界面MI初始化处理单元SOE,也即提供或加载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以及本体论模型OM。
在设备SD启动之后,在通信模块CM中显示设备数据DD或设备数据模型DDM。然后将设备数据模型DDM加载到处理单元SOE中,并且,在处理单元SOE中基于语义规则SR分析设备数据模型DDM。在分析设备数据模型DDM时产生语义信息并且将语义信息以语义-元数据-点SMP形式添加至设备数据模型DDM,使得在通信模块CM中显示或提供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
借助客户端-设备CD或客户端-软件CSW,可以彻底搜寻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的结构。由通信模块ECP将数据发送回给客户端-设备CD,所述数据包含语义-元数据-点SMP。数据点可以通过客户端-设备CD的读取过程来问询/读入,其中,通过通信模块ECP读取设备数据源DDS中数据点的真实值。设备数据源DDS发送数据点的真实值,所述真实值与语义-元数据-点SMP一起被发送回给客户端-设备CD。
图4示意性地示出第二方法,据此,通过语义-元数据-视图提供语义信息。
根据该方法,在通信模块CM中显示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包括设备-数据-视图DDV以及语义-元数据-视图SMV。基于语义规则SR借助处理单元SOE产生语义-元数据-视图SMV并且在通信模块CM中显示语义-元数据-视图SMV。
设备数据DD和语义-元数据SMP之间的配属通过语义-元数据-参考SMR来进行,所述语义-元数据-参考分别参考设备数据DD。
图5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基于域特定的本体论模型OM将源域SDO的设备数据模型SDM的显示转换或变换成目标域TDO的目标数据模型TDM的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域特定的本体论模型具有用于定义和提供本体论规则OR的、本体论的规则定义ORD。
在处理单元SOE中基于本体论规则OR分析源域SDO的设备数据模型SDM并且将其变换成目标域TDO的目标数据模型TDM。通过该变换,不仅实现设备数据的语义转换而且实现设备数据的结构转换,使得在完全的转换之后在目标域TDO中不再包含语义-元数据-点SMP。经扩展的或经转换的目标数据模型TDM关于语义和结构不同于源数据模型SDM,其中,语义-元数据-点SMP仅仅间接地包含在经扩展的或经转换的模型中,视在目标域TDO中是否包含或定义元数据-描述而定。
从在图5b)中示出的数据结构可以得出,不仅实现语义的完全转换而且实现数据结构的完全转换。在目标数据模型TDM中以名称“T”和单位“℃”示出在源数据模型中表示的具有名称“温度”和单位开尔文“K”的测量值。
图6a)示出一种用于将源数据模型SDM变换成一个或多个目标数据模型TDM1、TDM2、TDM3的另外的替代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一个或多个目标数据模型代表待支持的不同的域-数据模型TDOl、TDO2、TDO3。在所述方法中,将源数据模型SDM变换成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在处理单元SOE中基于经标准化的本体论模型NOM和/或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分析和变换源数据模型SDM。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然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转换成一个或多个域特定的数据模型的TDOl、TDO2、TDO3作为目标数据模型。
经标准化的模型事先在系统设计时被定义或者可以是已经存在的域-模型。为此,开发或定义从被支持的不同的域-模型的变换和到被支持的不同的域-模型的变换。到经标准化的域-模型的变换以及到特殊的目标域TDO/TDM的变换由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本体论模型OM或者它们的组合组成。
为了由两个不同的域-模型导出变换或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需要由专家提供的技术诀窍或智能。规则和/或变换SR、OR、OM的定义以及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被创建并且由处理单元SOE应用。
变换或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的求取也可以例如借助人工智能自动地在设备上或者远程地通过例如云服务如IBM-Watson来进行。人工智能也可以在设备上的AI/KI芯片上实现。
替代地存在以下可能性:将设备数据模型SDO直接变换成目标数据模型TDO1、TDO2、TDO3。但是,必须对于每个变换存储规则手册(Regelwerk)或本体论。
图6b)示出相应的数据结构,其中,将源设备的数据结构关于语义和结构变换成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并且基于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可以执行多个另外的、域特定的变换以便产生经变换的数据模型TDM1、TDM2、TDM3。
图7示出根据图5a)、5b)、6a)和6b)的基于本体论规则OR的变换方法的通信序列。
在设备SD启动之后,借助处理单元SOE根据本体论规则OR来分析和变换设备数据模型SDM。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TDM在通信模块CM中显示并且与目标域TDO一致,在所述目标域中应使用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TDM。
在通过目标域中的目标设备的客户端-设备CD或客户端-软件CSW访问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TDM时,可以彻底搜寻经变换的数据模型TDM的结构。由通信模块CM发送回数据,所述数据包含结构点/对象点SP。通过结构点/对象点SP可以调取设备数据源DDS中具有真实值的变量形式的数据点DP。从设备数据源DDS向通信模块CM发送数据点-值。通过通信模块CM提供具有值的变量连同相应的语义-元数据-信息SMI。
图8a)、8b)和9示出另一种替代的方法,其中,根据调取(“On demand:根据要求”)将语义的元数据嵌入到由源设备SD传送给目标设备TD的网络协议消息NPM中,如在图8b)中示出的那样。尤其将语义-元数据-点SMP附加至所谓的协议-消息-体PMB中的设备数据,所述设备数据与协议-消息-头PMH一起被嵌入在网络协议消息NPM中。
图9示出在客户端-设备CD或客户端-软件CSW与设备SD之间的通信序列,其中,由客户端-设备对通信模块SCP、ECP提出数据点DP的问询。通信模块SCP、ECP对设备数据源DDS提出问询。通过处理单元SOE基于语义的和本体论的规则SR、OR分析被问询的数据点,其中,产生语义-元数据-点SMP,所述语义-元数据-点被添加至所述数据点上,如这在图8b)中在协议-消息-体PMB中示出的那样。在进行问询的客户端-设备CD中示出所述数据点和所产生的语义-元数据-点SMP。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基于本体论来匹配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被存储在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源(DDS)中,而且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以及所述本体论被加载到所述源设备(SD)的处理单元(SOE)中,其特征在于:
为了匹配与源域(SD)相应的设备数据模型(DDM)以便将所述源设备(SD)应用在不同的目标域,通过管理接口(MI)配置所述处理单元(SOE),其方式是,通过所述管理接口(MI)导入和/或更新如下形式的本体论: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和/或目标域(TDO)的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OM),
基于所述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和/或所述目标域(TDO)的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OM),在所述源设备(SD)的处理单元(SOE)中分析与源域(SDO)相应的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其中以语义-元数据-点的形式生成语义信息,这些语义-元数据-点参考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中的数据点,在所述数据点中存储有配属给语义的真实值,
通过借助所述源设备(SD)中的处理单元(SOE)将所述语义信息插入到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中来产生所述目标域(TDO)的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EDM),
通过所述源设备(SD)借助通信模块(CM)提供所述经扩展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EDM)以用于所述目标域(TDO)的目标设备(CD)的访问,其中在所述通信模块中实现增强通信协议,所述协议具有显示经扩展的数据模型的能力,以及
在通过客户端-设备(CD)或客户端-软件(CSW)形式的目标设备 (TD)访问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时,搜索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的结构, 其中通过所述通信模块 (EPC) 发回包含语义-元数据-点 (SDP) 的数据,其中由所述目标设备 (TD) 的读取过程来调用数据点 (DP),以及通过所述通信模块 (EPC) 读取所述设备数据源 (DDS) 中的数据点 (DP) 的真实值,并连同其相应的语义-元数据-点 (SDP) 一起发回到所述目标设备 (T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通信协议是OPC U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具有所述语义-元数据-点的语义-元数据-视图连同设备-数据-视图(DDV)提供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其中,通过语义-元数据-参考使所述语义-元数据-点参考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DD)的真实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设备数据(DD)或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变化时自动地将所述语义-元数据-点插入到所述经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中,其中,所述变化涉及结构变化或数据点(DP)的添加或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源(DDS)来提供所述设备数据(DD)的配属给所述语义-元数据-点的真实值。
6.一种用于基于本体论来匹配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被存储在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源(DDS)中,而且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以及所述本体论被加载到所述源设备(SD)的处理单元(SOE)中,其特征在于:
为了匹配与源域(SD)相应的设备数据模型(DDM)以便将所述源设备(SD)应用在不同的目标域,通过管理接口(MI)配置所述处理单元(SOE),其方式是,通过所述管理接口(MI)导入和/或更新如下形式的本体论: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和/或按照标准化的本体论(NOM)的本体论模型(OM),
基于所述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和/或域特定的和/或经标准化的本体论(OM,NOM),在所述源设备(SD)的处理单元(SOE)中分析与源设备(SD)的源域(SDO)相应的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并将其变换成所述目标域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
通过所述源设备(SD)借助通信模块(CM)提供经变换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或经变换的经标准化的数据模型(NDM)以用于所述目标域(TDO)的目标设备(CD, CSW)的访问,其中在所述通信模块中实现增强通信协议,所述协议具有显示经扩展的数据模型的能力,以及
在通过客户端-设备(CD)或客户端-软件(CSW)形式的目标设备 (TD)访问所述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时,从所述目标域(TDO)搜索经变换的目标数据模型的结构, 其中通过所述通信模块 (EPC) 发回包含结构点/对象点 (SP) 的数据,其中通过所述结构点/对象点(SP) 来调用所述设备数据源 (DDS) 中形式为具有真实值的变量的数据点 (DP),以及通过所述通信模块 (EPC) 将所述具有真实值的变量连同相应的语义-元数据-信息 (SDI)一起发回到所述目标设备 (T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通信协议是OPC U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经标准化的设备数据模型(NDM)产生另外的设备数据模型。
9.一种源设备(SD),其具有处理单元(SOE)和设备数据源(DDS),所述设备数据源中存储有具有所述源设备(SD)的设备数据(DD)的设备数据模型(DDM)以及本体论(OM),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SOE)能通过管理接口(MI)被配置成匹配与源域(SD)相应的设备数据模型(DDM)以便将所述源设备(SD)应用在不同的目标域,其方式是,通过所述管理接口(MI)导入和/或更新如下形式的本体论:语义规则(SR)、本体论规则(OR)和/或目标域(TDO)的域特定的本体论的本体论模型(OM)或经标准化的本体论(NOM),
所述处理单元(SOE)被构造成:基于所述域特定的本体论分析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并以语义-元数据-点或语义-元数据-信息(SMI)的形式生成语义信息和/或本体论信息,这些语义-元数据-点或语义-元数据-信息参考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中的数据点,在所述数据点中存储有配属给语义的真实值;以及将所述语义信息和/或本体论信息自动地插入到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中和/或将所述设备数据模型(DDM)变换成所述目标域(TDO)的域特定的设备数据模型,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SOE)在输入侧通过接口与所述设备数据源(DDS)耦合并且在输出侧具有通信模块(CM),所述通信模块具有客户端接口/服务器接口用于提供通过语义的和/或本体论的信息扩展的设备数据模型(EDM),其中,在所述客户端接口/服务器接口中实现增强通信协议,其具有显示具有不同的等级和结构的数据模型的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源设备(SD),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通信协议是OPC UA。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源设备(SD),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设备是现场设备或网关。
CN201811622075.8A 2017-12-28 2018-12-28 用于基于本体论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046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210818.5A EP3506175A1 (de) 2017-12-28 2017-12-28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anpassung eines gerätedatenmodells auf der basis einer ontologie
EP17210818.5 201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6257A CN110046257A (zh) 2019-07-23
CN110046257B true CN110046257B (zh) 2024-03-19

Family

ID=60971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2075.8A Active CN110046257B (zh) 2017-12-28 2018-12-28 用于基于本体论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506175A1 (zh)
CN (1) CN110046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8104A1 (de) * 2019-10-17 2021-04-22 Mhp Management- Und It-Beratung Gmbh Fertigungssteuerungs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291A (zh) * 2003-08-28 2005-03-0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管理服务状态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DE102008008500B3 (de) * 2008-02-11 2009-09-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rechnergestützten Konfiguration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N104135478A (zh) * 2014-07-25 2014-1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xml的元能力管理配置方法
CN107003651A (zh) * 2014-09-25 2017-08-01 西门子公司 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0356A1 (de) 2015-01-08 2016-07-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integration einer semantischen datenverarbeit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291A (zh) * 2003-08-28 2005-03-0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管理服务状态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DE102008008500B3 (de) * 2008-02-11 2009-09-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rechnergestützten Konfiguration eines technischen Systems
CN104135478A (zh) * 2014-07-25 2014-1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xml的元能力管理配置方法
CN107003651A (zh) * 2014-09-25 2017-08-01 西门子公司 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6175A1 (de) 2019-07-03
CN110046257A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vacs et al. Standards-based worldwide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for IoT
US202104056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operable communication of an automation system component with multiple information sources
US10545967B2 (en) Control apparatus of an automation system
US20190129734A1 (en) Data collection workflow extension
JP2016526231A (ja) 技術設備を記述したデータの交換の方法
CN112363695B (zh) Pmml文件及其运行时环境与工业软件的集成方法
KR102662252B1 (ko) 자동화 목적들을 위한 데이터 모델을 타겟 온톨로지로 변환하기 위한 방법
Bodenbenner et al. Domain-specific language for sensors in the internet of production
US20120109708A1 (en) Evaluating pattern-based constraints on business process models
Vandana et al. Semantic ontology based IoT-resource description
Katti et al. Sa-opc-ua: Introducing semantics to opc-ua application methods
US20160092604A1 (en) Method for metamodeling unification
CN110046257B (zh) 用于基于本体论匹配设备数据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076151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a digital twin and a graph-based structure
Bader et al. Towards Enabling Cyber-Physical Systems in Brownfield Environments: Leverag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Derive Virtual Representations of Unconnected Assets
Rahm et al. Efficient automation engineering of modular process equipment assemblies using the digital twin
Frey et al. MAMBA: A measurement architecture for model-based analysis
Heintz et al. Semantic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for stream reasoning
Legat et al. Unified sensor data provisioning with semantic technologies
Hoos et al. Context-aware decision information packages: an approach to human-centric smart factories
Pakala et al. Integration of asset administration shell and Web of Things
Graubmann et al. Semantic annotation of software components
Rehage et al. Perspective on the design of a knowledge-based system embedding Linked Data for process planning
Rosser et al. Full Meta Object profiling for flexible geoprocessing workflows
Both et al. Automat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HVAC components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