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1463A - 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1463A
CN109831463A CN201910252036.1A CN201910252036A CN109831463A CN 109831463 A CN109831463 A CN 109831463A CN 201910252036 A CN201910252036 A CN 201910252036A CN 109831463 A CN109831463 A CN 109831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mobile phone
phone terminal
login authentication
log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20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1463B (zh
Inventor
聂奇彪
王皓
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Jiulock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Jiulock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Jiulock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Jiulock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20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1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1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1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至少包括:服务器端,身份的绑定及验证,生成绑定码;所述服务器端至少包括设备注册与绑定模块以及身份验证模块;客户端,登录所述系统并实现解锁;所述客户端至少包括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解锁请求模块;以及手机端,生成PIN码辅助解锁;所述手机端至少包括PIN码生成模块、PIN码登录验证模块、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申请的方式不需要记住操作系统的复杂密码,在联网状态下只需要手机上按一个按键即可登录,离线状态下也只需要输入手机上显示的几个一次性数字即可登录,既保护了电脑安全,也不需要再去记忆复杂的密码。

Description

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政府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的电脑中或多或少都存储着一些与公司相关的重要信息,但是很多办公用的电脑却没有设置密码或者是设置非常简单的密码,而且也没有定期更换密码的机制要求,这个并非是用户不愿意设置足够复杂的密码,主要是因为复杂的密码特别是定期更换的密码难以记忆,特别是定期更换密码的话,就更难记住,忘记密码之后由于操作系统密码还没有便捷的找回密码机制,所以无法登录操作系统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
现有的PIN码登录、远程登录、网络认证等等相关的技术暂时都没有用在登录操作系统的环境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输入不同的密码可以进入到不同的手机桌面中,或者通过远程接入的体系结构,包括网络架构的分层、如何部署各个网关和交换机等等方式实现文件或电脑的加密,但是现有的加密手段都不能实现实时的且多次的更换密码以起到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同时能够加大管理的成本及时间。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至少包括:
服务器端,身份的绑定及验证,生成绑定码;服务器端至少包括设备注册与绑定模块以及身份验证模块;客户端,登录系统并实现解锁;客户端至少包括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解锁请求模块;以及手机端,生成PIN码辅助解锁;手机端至少包括PIN码生成模块、PIN码登录验证模块、一键登录验证模块。
进一步地,客户端采集本地的硬件特征并上传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根据硬件特征生成客户端特征储存至数据库,并且生成客户端的可识别的ID;服务器端将绑定码及的可识别的ID发送至客户端,客户端根据绑定码与的可识别的ID拼接请求地址生成二维码并显示在客户端;通过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当手机端未在服务器端注册时,则提示手机端进行注册;当手机端已经在服务器端注册时,则将扫码得到的客户端识别ID、以及手机端识别ID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验证客户端ID以及手机端ID两者的有效性之后,将客户端和手机端的对应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客户端ID-手机端ID对应表中。
更进一步地,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替换登录方式的选择切换以及根据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完成身份验证,判断是否允许登录进入系统桌面的功能。
进一步地,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按照调用规范设置操作系统登录凭据动态链接库模块,至少包括调用入口函数、调用主体函数以及调用释放函数;在操作系统的注册表数据项中移除操作系统默认的登录凭据模块注册信息;系统重新启动时,自动加载并且启动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显示自定义的登录方式选择界面,执行自定义的登录人验证操作。
进一步地,客户端在操作启动过程中显示自定义登录凭据界面之后,如果主机联网,则会执行手机端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执行登录验证操作,具体包括:
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跟随操作系统自动加载并启动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进行网络连接;当网络连接成功时,则向服务器端发送登录验证请求,请求中带有客户端的识别ID号;
服务器端收到登录验证请求后,根据客户端的识别ID到数据库的客户端ID-手机端ID对应表中查询,确认客户端ID在本数据表中确实存在之后,生成用于本次登录的一次性随机登录验证码,发送至客户端中;
启动手机端的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模块在启动时会自动与服务器端建立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建立完毕之后,还会通过服务器端的中转,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链路;
在客户端收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通过与手机端建立的通信链路将本验证码传输到手机端;手机端收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在手机端界面中出现申请一键登录的提示,用户点击确认登录的按钮后,手机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用户登录确认申请,而此登录确认申请中会带有手机端之前从客户端收到的随机登录验证码;
服务器端收到手机端登录确认申请后,取出其中的随机登录验证码,与发给客户端的随机登录验证码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如果两组随机登录验证码经验证完全一致,则向客户端发送允许登录操作系统的指令,否则向客户端发送不允许登录操作系统的指令。
进一步地,客户端在操作启动过程中显示自定义登录凭据界面之后,当主机处于离线状态时,则手机端PIN码登录验证模块执行登录验证操作:
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跟随操作系统自动加载并启动后,客户端端向服务器端进行网络连接;如果连接失败,则根据零知识认证的原理进行无网络通信状态下的用户身份验证;客户端的登录界面中首先显示一串随机生成的数字;客户端根据本随机数字代入到零知识认证公式中进行计算,并保存本次计算的结果;用户在手机端的PIN码登录界面输入客户端生成的数字,并且手机端会将本数字代入到手机端中与客户端相同的零知识认证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后会显示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将手机端的计算结果输入到客户端中,然后客户端继续将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和客户端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一致,则自定义登录凭据模块会通过用户的验证,引导用户进入到操作系统桌面中;如果两者比较结果不一致,则向用户反馈相应的错误提示。
更进一步地,其中手机端的PIN码生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S1:手机端的PIN码生成模块,本质上是通过和绑定客户端中相同的零知识认证公式来完成的;
S2:在需要进行手机端PIN码验证时,客户端首先随机生成一串数字;
S3:然后手机端和绑定的客户端两者之间同时根据此数字进行零知识认证计算;
S4: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则作为客户端登录的PIN码;
S5: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登录的PIN码进行登录验证。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主要用应用背景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授权的方式代替手工录入系统密码,可以有效的防止账户密码被盗,并且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也可以为员工电脑设置复杂的登录密码而无需员工记住密码,并且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灵活的授权企业种的计算机账户启用、锁定等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客户端手机端绑定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联网状态时客户端解锁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离线状态时客户端解锁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3所示表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其系统至少包括:服务器端、客户端以及手机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服务器端可实现身份的绑定及验证,生成绑定码。服务器端至少包括:设备注册与绑定模块以及身份验证模块。在本申请中,客户端可实现登录系统并实现解锁。其中,客户端至少包括: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解锁请求模块。其中手机端可实现生成PIN码辅助解锁。手机端至少包括PIN码生成模块、PIN码登录验证模块、一键登录验证模块。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客户端采集本地的硬件特征并上传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根据硬件特征生成客户端特征储存至数据库,并且生成客户端的可识别的ID,进一步的,服务器端将绑定码及的可识别的ID发送至客户端,进而客户端根据绑定码与的可识别的ID拼接请求地址生成二维码并显示在客户端。用户使用时,通过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当手机端未在服务器端注册时,则提示手机端进行注册;当手机端已经在服务器端注册时,则将扫码得到的客户端识别ID、以及手机端识别ID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验证客户端ID以及手机端ID两者的有效性之后,将客户端和手机端的对应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客户端ID-手机端ID对应表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系统登录凭据模块实现替换登录方式的选择切换以及根据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完成身份验证,判断是否允许登录进入系统桌面的功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按照调用规范设置操作系统登录凭据动态链接库模块,至少包括调用入口函数、调用主体函数以及调用释放函数;在操作系统的注册表数据项中移除操作系统默认的登录凭据模块注册信息;系统重新启动时,自动加载并且启动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显示自定义的登录方式选择界面,执行自定义的登录人验证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客户端在操作启动过程中显示自定义登录凭据界面之后,如果主机联网,则会执行手机端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执行登录验证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跟随操作系统自动加载并启动后,客户端端向服务器端进行网络连接;当网络连接成功时,则向服务器端发送登录验证请求,请求中带有客户端的识别ID号。进而服务器端收到登录验证请求后,根据客户端的识别ID到数据库的客户端ID-手机端ID对应表中查询,确认客户端ID在本数据表中确实存在之后,生成用于本次登录的一次性随机登录验证码,发送至客户端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面的只是请求状态码,为固定状态,不能实现实时的变更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因此本申请同时根据请求状态码再生成一个随机验证码,能够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启动手机端的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模块在启动时会自动与服务器端建立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建立完毕之后,还会通过服务器端的中转,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链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客户端收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通过与手机端建立的通信链路将本验证码传输到手机端。手机端收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在手机端界面中出现申请一键登录的提示,用户点击确认登录的按钮后,手机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用户登录确认申请,而此登录确认申请中会带有手机端之前从客户端收到的随机登录验证码。可以理解为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收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手机端通信链路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将本验证码传输到手机端的方式均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服务器端收到手机端登录确认申请后,取出其中的随机登录验证码,与发给客户端的随机登录验证码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如果两组随机登录验证码经验证完全一致,则向客户端发送允许登录操作系统的指令,否则向客户端发送不允许登录操作系统的指令。可以理解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多次输入错误的功能,根据人为预设的次数,当随机登录验证码,与发给客户端的随机登录验证码验证次数过多时,系统锁定屏幕无法进行解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客户端在操作启动过程中显示自定义登录凭据界面之后,当主机处于离线状态时,则手机端PIN码登录验证模块执行登录验证操作:
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跟随操作系统自动加载并启动后,所述客户端端向服务器端进行网络连接;如果连接失败,则根据零知识认证的原理进行无网络通信状态下的用户身份验证;客户端的登录界面中首先显示一串随机生成的数字;客户端根据本随机数字代入到零知识认证公式中进行计算,并保存本次计算的结果;用户在手机端的PIN码登录界面输入客户端生成的数字,并且手机端会将本数字代入到手机端中与客户端相同的零知识认证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后会显示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将手机端的计算结果输入到客户端中,然后客户端继续将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和客户端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一致,则自定义登录凭据模块会通过用户的验证,引导用户进入到操作系统桌面中;如果两者比较结果不一致,则向用户反馈相应的错误提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这里的自定义的含义就是通过替换操作系统自带的默认登录凭据模块,这样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就会自动执行此自定义登录凭据模块,根据实际使用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设定,只要能够满足能够支持使用的系统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安全防护即可。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手机端的PIN码生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S1:手机端的PIN码生成模块,本质上是通过和绑定客户端中相同的零知识认证公式来完成的;
S2:在需要进行手机端PIN码验证时,客户端首先随机生成一串数字;
S3:然后手机端和绑定的客户端两者之间同时根据此数字进行零知识认证计算;
S4: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则作为客户端登录的PIN码;
S5: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登录的PIN码进行登录验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客户端在显示的自定义登录凭据模块里的PIN码输入框,输入这个PIN码,然后登录即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至少包括:
服务器端,身份的绑定及验证,生成绑定码;所述服务器端至少包括设备注册与绑定模块以及身份验证模块;
客户端,登录所述系统并实现解锁;所述客户端至少包括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解锁请求模块;
以及手机端,生成PIN码辅助解锁;所述手机端至少包括PIN码生成模块、PIN码登录验证模块、一键登录验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客户端采集本地的硬件特征并上传至所述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所述硬件特征生成客户端特征储存至数据库,并且生成客户端的可识别的ID;所述服务器端将绑定码及所述的可识别的ID发送至所述客户端,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绑定码与所述的可识别的ID拼接请求地址生成二维码并显示在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手机端扫描所述二维码,当所述手机端未在所述服务器端注册时,则提示所述手机端进行注册;当所述手机端已经在所述服务器端注册时,则将扫码得到的客户端识别ID、以及手机端识别ID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验证客户端ID以及手机端ID两者的有效性之后,将客户端和手机端的对应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客户端ID-手机端ID对应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替换登录方式的选择切换以及根据用户输入的登录信息完成身份验证,判断是否允许登录进入系统桌面的功能;
所述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按照调用规范设置操作系统登录凭据动态链接库模块,至少包括调用入口函数、调用主体函数以及调用释放函数;在操作系统的注册表数据项中移除操作系统默认的登录凭据模块注册信息;系统重新启动时,自动加载并且启动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显示自定义的登录方式选择界面,执行自定义的登录人验证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客户端在操作启动过程中显示自定义登录凭据界面之后,如果主机联网,则会执行手机端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执行登录验证操作,具体包括:
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跟随操作系统自动加载并启动后,所述客户端端向服务器端进行网络连接;当所述网络连接成功时,则向服务器端发送登录验证请求,请求中带有客户端的识别ID号;
所述服务器端收到所述登录验证请求后,根据客户端的识别ID到数据库的客户端ID-手机端ID对应表中查询,确认客户端ID在本数据表中确实存在之后,生成用于本次登录的一次性随机登录验证码,发送至客户端中;
启动手机端的一键登录验证模块,模块在启动时会自动与服务器端建立网络连接,网络连接建立完毕之后,还会通过服务器端的中转,与客户端建立通信链路;
在客户端收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通过与手机端建立的通信链路将本验证码传输到手机端;所述手机端收到所述随机登录验证码后,在所述手机端界面中出现申请一键登录的提示,用户点击确认登录的按钮后,手机端向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用户登录确认申请,而此登录确认申请中会带有手机端之前从客户端收到的随机登录验证码;
所述服务器端收到所述手机端登录确认申请后,取出其中的随机登录验证码,与所述发给客户端的随机登录验证码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如果两组随机登录验证码经验证完全一致,则向客户端发送允许登录操作系统的指令,否则向客户端发送不允许登录操作系统的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客户端在操作启动过程中显示自定义登录凭据界面之后,当主机处于离线状态时,则使用所述手机端PIN码登录验证模块执行登录验证操作:
自定义系统登录凭据模块跟随操作系统自动加载并启动后,所述客户端端向服务器端进行网络连接;如果连接失败,则根据零知识认证的原理配合手机端的PIN码登录验证模块进行无网络通信状态下的用户身份验证;所述客户端的登录验证界面中首先显示一串随机生成的数字;所述客户端根据本随机数字代入到零知识认证公式中进行计算,并保存本次计算的结果;用户在手机端的PIN码登录验证界面输入客户端生成的数字,并且手机端会将本数字代入到手机端中与客户端相同的零知识认证公式中进行计算,计算后会显示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将手机端的计算结果输入到客户端中,然后客户端继续将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和客户端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一致,则自定义登录凭据模块会通过用户的验证,引导用户进入到操作系统桌面中;如果两者比较结果不一致,则向用户反馈相应的错误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其中手机端的PIN码生成模块包括如下步骤:
S1:手机端的PIN码生成模块,本质上是通过和绑定客户端中相同的零知识认证公式来完成的;
S2:在需要进行手机端PIN码验证时,客户端首先随机生成一串数字;
S3:然后手机端和绑定的客户端两者之间同时根据此数字进行零知识认证计算;
S4:所述手机端的计算结果,则作为所述客户端登录的PIN码;
S5: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登录的PIN码进行登录验证。
CN201910252036.1A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Active CN109831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036.1A CN109831463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036.1A CN109831463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463A true CN109831463A (zh) 2019-05-31
CN109831463B CN109831463B (zh) 2021-02-12

Family

ID=6687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2036.1A Active CN109831463B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146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5174A (zh) * 2019-09-23 2020-02-07 南京泰治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离线的spc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0995416A (zh) * 2019-10-12 2020-04-10 武汉信安珞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移动端与客户端关联的方法
CN111027036A (zh) * 2019-12-09 2020-04-17 武汉信安珞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关联方法
CN111125668A (zh) * 2019-09-30 2020-05-08 武汉信安珞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端增强Linux操作系统登录安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12367339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安全登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44591A (zh) * 2021-12-07 2022-03-25 大连九锁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的操作系统关机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2879A (zh) * 2014-03-17 2014-05-21 广州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网络应用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208013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张方华 一种跨设备的高安全性无密码登录方法
CN106131047A (zh) * 2016-08-12 2016-11-1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账号登录方法及相关设备、账号登录系统
CN106254560A (zh) * 2016-10-12 2016-12-21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578027B1 (en) * 2005-04-21 2017-02-21 Seven Networks, Llc Multiple data store authentication
CN106452738A (zh) * 2016-09-21 2017-02-22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设备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17813A (zh) * 2017-06-30 2017-11-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8027B1 (en) * 2005-04-21 2017-02-21 Seven Networks, Llc Multiple data store authentication
CN103812879A (zh) * 2014-03-17 2014-05-21 广州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网络应用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208013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张方华 一种跨设备的高安全性无密码登录方法
CN106131047A (zh) * 2016-08-12 2016-11-1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账号登录方法及相关设备、账号登录系统
CN106452738A (zh) * 2016-09-21 2017-02-22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登录设备的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54560A (zh) * 2016-10-12 2016-12-21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17813A (zh) * 2017-06-30 2017-11-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登录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5174A (zh) * 2019-09-23 2020-02-07 南京泰治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离线的spc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1125668A (zh) * 2019-09-30 2020-05-08 武汉信安珞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端增强Linux操作系统登录安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10995416A (zh) * 2019-10-12 2020-04-10 武汉信安珞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移动端与客户端关联的方法
CN111027036A (zh) * 2019-12-09 2020-04-17 武汉信安珞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关联方法
CN112367339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安全登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367339B (zh) * 2020-11-30 2023-04-18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安全登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44591A (zh) * 2021-12-07 2022-03-25 大连九锁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的操作系统关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14244591B (zh) * 2021-12-07 2024-03-26 大连九锁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的操作系统关机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463B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1463A (zh) 用于操作系统登录验证的智能终端安全防护系统
CN110519062B (zh)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认证系统及存储介质
EP1425645B1 (en) A distributed network system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ccess
CA2591968C (en)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d/or method
US20070177740A1 (en) Encryption key distribution system, key distribution server, locking terminal, viewing terminal, encryption key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EP2894891B1 (en) Mobile token
CN101517562A (zh) 通过多个模式对一次性密码的用户进行注册和验证的方法以及记录有执行该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6209754B (zh) 版本控制系统中对软件包自动签名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51820A (zh) 一种基于“一人一机一卡一号”的安全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1645775A (zh) 基于空中下载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
CN104754582A (zh) 维护byod安全的客户端及方法
CN106936588A (zh) 一种硬件控制锁的托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20919A (zh) 交互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24304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networked data transactions
JP6479723B2 (ja) 秘密鍵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秘密鍵管理方法
CN108900309A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鉴权系统
CN113487321A (zh) 基于区块链钱包的身份识别与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4584479B (zh) 使用CyberID提供安全业务的方法
CN102113229A (zh) 使用用户提供的计算机生成的解锁码解锁锁定的用户装置
CN108121904A (zh) 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09617703B (zh) 密钥管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85040B (zh) 使用密码钥匙登录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00840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669888A (zh) 用于暂停由保护设备实现的对目标的保护的方法
CN105072136B (zh) 一种基于虚拟驱动的设备间安全认证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