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8008B -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8008B
CN109548008B CN201710697315.XA CN201710697315A CN109548008B CN 109548008 B CN109548008 B CN 109548008B CN 201710697315 A CN201710697315 A CN 201710697315A CN 109548008 B CN109548008 B CN 109548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remote user
remote
address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73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8008A (zh
Inventor
于游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973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80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7769 priority patent/WO2019033920A1/zh
Priority to EP21196217.0A priority patent/EP3986010A1/en
Priority to EP18846660.1A priority patent/EP359878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548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8008A/zh
Priority to US16/672,246 priority patent/US10735948B2/en
Priority to US16/898,084 priority patent/US10979893B2/en
Priority to US17/207,255 priority patent/US1152859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8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8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1Routing in networks with a plurality of addressing schemes, e.g. with both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会话管理设备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基于该标识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所述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并将该策略发送给用户面功能设备,用户面功能设备基于该策略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并基于该策略对远端用户设备实施策略控制,该方法使得网络侧可以兼容远端用户设备的业务接入并能够对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管理和策略控制。

Description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无线宽带技术的挑战,保持3GPP网络的领先优势,3GPP标准组在2016年底制定了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即5G网络架构。该架构不但支持3GPP标准组定义的无线技术,如LTE,5G RAN等接入核心网络(core network,CN),而且支持non-3GPP接入技术通过non-3GPP转换功能(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N3IWF)或下一代接入网关(nextgeneration packet data gateway,NGPDG)接入核心网络。
其中核心网功能分为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与控制面功能(control plane function,CPF)。用户面功能主要负责分组数据包的转发、QoS控制、计费信息统计等。控制面功能主要负责用户注册认证、移动性管理及向用户面功能(UPF)下发数据包转发策略、QoS控制策略等。
后续5G核心网(5G CN)除了支持移动运营商的用户设备(UE)以外还需支持第三方用户设备,也称远端用户设备,如可穿戴用户设备,固网终端设备,电视(TV),个人电脑(PC)等。上述远端用户设备,可能不支持移动运营商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网络侧无法感知无SIM卡的远端用户设备,不支持5G CN对上述远端用户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包括:会话管理设备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根据该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生成该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该策略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并将生成的策略下发给用户面功能,该策略用于用户面功能对该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该方法能够使得网络侧设备支持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提升了网络侧设备的兼容性。
可选的,所述会话管理设备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包括控制面方式和用户面方式,其中:控制面方式中所述会话管理设备接收来自中继用户设备的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所述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用户面方式中,所述会话管理设备接收来自所述UPF的接口消息,所述接口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具体的,接口消息可以是N4接口消息。
可选的,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用户面数据包。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该会话管理设备还接收该远端用户设备的:线路标识、设备类型和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会话管理设备接收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线路标识、设备类型和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所述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中包括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或者,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发送的会话消息,所述会话消息中包含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具体的该会话请求消息可以是N11接口消息;或者,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接收所述UPF发送的接口消息,所述接口消息中包含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具体的,该接口消息可以是N4接口消息。其中线路标识(Circuit ID,CID)主要用来标识用户接入线路信息,比如框、槽、端口等,运营商就是根据这个来识别用户并进行接入控制的;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用来将多个不同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关联在一起,表明这多个不同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指的同一个远端用户设备。
可选的,所述策略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会话管理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该IP地址用于指示UPF将匹配数据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替换成该IP地址;
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UPF删除或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
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UPF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所述匹配数据包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UPF分配的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包括:
会话管理设备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所述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将所述策略发送给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所述策略用于所述UPF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所述UPF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用户面功能基于所述策略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
可选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为IPv6interface ID,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包括所述IPv6interface ID,所述UPF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所述UPF将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的IPv6interface ID与所述数据包IP头中的源IP地址进行匹配,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包括所述端口号,所述UPF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包括:所述UPF将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的端口号与所述数据包传输层中的端口号进行匹配,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为MAC地址,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包括所述MAC地址,所述UPF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包括:
所述UPF根据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的MAC地址与所述数据包的L2MAC地址进行匹配,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会话管理设备,包括收发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可读指令包括: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指令;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的指令,所述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的标识;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将所述策略发送给用户面功能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所述UPF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面功能设备,包括收发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可读指令包括: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会话管理设备发送的与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的指令,所述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的指令,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策略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的指令。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装置,包括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网络接入请求;处理器,用于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标识;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的标识上报给网络侧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可选的,所述收发器将所述处理器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的标识上报给网络侧设备包括: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会话消息或者注册消息,所述会话消息或者注册消息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收发器还接收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处理器将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封装到所述数据包中后,所述收发器将封装有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会话管理设备,该会话管理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方法中会话管理设备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户面功能设备,该用户面功能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用户面功能设备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会话管理设备和用户面功能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执行程序代码,其中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会话管理设备可执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执行程序代码,其中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用户面功能设备可执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如上所述的会话管理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如上所述的用户功能面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如上所述的装置、会话管理设备和用户面功能设备实现如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根据该标识生成远端用户设备的策略,将该策略下发给用户面功能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通信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过上述方面,可以使得网络侧可以兼容远端用户设备的业务接入,对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管理和策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系统架构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架构图的一个实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交互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协议层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交互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交互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面功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A所示,该系统包括会话管理设备10和用户面功能设备20。会话管理设备10主要用于负责会话建立,位置管理、业务控制、策略生成和下发等功能,用户面功能设备20主要负责数据包转发,策略执行等功能。
具体的,会话管理设备10用于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根据该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生成该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该策略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并将生成的策略下发给用户面功能,该策略用于用户面功能对该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用户面功能设备2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还用于接收会话管理设备下发的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基于所述策略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
可选的,图1A中的会话管理设备和用户面功能设备可以由一个实体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实体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实体设备内的一个逻辑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1A中的会话管理设备和用户面功能设备分别对应图1B中的SMF和UPF。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另一系统架构图,该系统架构可以是图1A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子,如图1B所示,该系统包括: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101a,101b,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102a,102b,其中Relay UE102a为无线用户设备,可通过无线接入网络(radioaccess network,RAN)103接入核心网(core network,CN),Relay UE102a还可通过N1接口与AMF104通信。Relay UE102b可通过固定接入网络105(fixed access network,Fixed AN)接入CN。Relay UE102b也可通过N1接口与AMF104通信。固定接入网络105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1051和接入网关功能(access gateway function,AGF)1052,AGF1052通过N3接口与UPF106通信。
CN主要分为控制面功能(control plane function,CPF)和用户面功能(userplane function,UPF)106。用户面功能106主要负责分组数据包的转发、QoS控制、计费信息统计等。UPF106可通过N4接口与SMF105通信,还可通过N6接口与DN107通信。
控制面功能主要负责用户注册认证、移动性管理及向UPF106下发数据包转发策略、QoS控制策略等。控制面功能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core 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104与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105。具体的,AMF104负责用户接入时的注册流程及用户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管理。SMF105负责用户发起业务时在网络侧建立相应的会话连接,为用户提供具体服务,SMF105还通过N4接口向UPF106下发数据包转发策略、QoS策略等。
本系统还进一步包括: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107,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如提供移动运营商业务,Internet服务或第三方服务等。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unified datamanagement,UDM)108,主要用来存储用户设备签约数据。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server function,AUSF)109,主要负责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确定用户设备合法性。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110,主要用来下发业务相关的策略给AMF104或SMF105。
图1B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名字可能为其他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B的远端用户设备、中继用户设备、AMF、SMF、UDSF、AUSF、UDM、UPF等仅是一个名字,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远端用户设备、中继用户设备、AMF、SMF、AUSF、UDM、UPF和所对应的网元或实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该UDM还有可能被替换为用户归属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或者用户签约数据库(user subscription database,USD),等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下面以远端用户设备从固定网络场景接入核心网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在其他的网络场景中,接入网关功能(access gateway function,AGF)可替换成non-3GPP转换功能(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N3IWF)或者RAN。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交互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Relay UE侦测Remote UE上线,并建立与Remote-UE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Remote UE可以通过蓝牙接口建立与Relay UE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Relay UE还可获取Remote UE的设备类型,比如,Remote UE在与Relay UE建立连接过程中可主动上报自身的设备类型给Relay UE。可选的,Remote UE还可将RemoteUE的永久标识,如MAC地址或业务类型指示上报给Relay UE。
当然,Remote UE还可以通过其他接入方式与relay UE建立连接,本实施例不对Relay UE与Remote UE之间的连接建立方式、及设备类型获取方式做限制。
202、Relay UE为Remote UE分配临时标识。
可选的,Relay UE为Remote UE分配IPv6Interface ID,将该IP v6Interface ID作为Remote UE的临时标识。
可选的,Relay UE也可将端口号作为remote UE临时标识。
可选的,如果Relay UE收到Remote UE发送的永久标识,如Remote UE的MAC地址,则Relay UE也可将上述永久标识作为该remote UE临时标识。
203、Relay UE向AGF或者RAN发送PDU会话请求消息,该PDU会话请求消息中携带remote UE的临时标识。
具体的,Relay UE可基于remote UE的设备类型或remote UE发送的业务类型指示中的至少一个判断现有PDU会话是否可以为remote UE服务。如果没有,则Relay UE发起新的PDU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否则,Relay UE基于remote UE设备类型或remote-UE发送的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个选择合适的PDU会话,发送PDU会话更新请求消息。该PDU会话更新请求消息中含有PDU会话标识,数据网络名(Data Network Name,DNN)标识等参数。其中,DDN标识由Remote UE设备类型或Remote UE请求的业务类型决定。
以PDU会话更新请求为例,Relay UE向AGF发送PDU会话更新请求消息,该PDU会话更新请求消息中含有PDU会话标识,如Relay UE的临时标识,Relay UE的MAC地址或RelayUE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中的至少一个。此外,上述消息中还包括上述Relay UE为Remote UE分配的临时标识,可选的,PDU会话更新请求消息还可携带Remote UE的设备类型和线路标识(Circuit ID,CID)和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CID主要用来标识远端用户设备接入线路信息,比如框、槽、端口等。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用来将多个不同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关联在一起,表明这多个不同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指的同一个远端用户设备。
204、AGF将收到的PDU会话请求消息通过N2接口转发给AMF。
205、AMF将收到的PDU会话请求消息通过N11接口转发给给SMF。
206、SMF或者AUSF对该远端用户设备鉴权认证。
需要注意的是,该步骤为可选步骤。
具体的,SMF基于远端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线路标识或远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对远端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可选的,SMF可先从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获取业务相关的策略信息,并基于上述策略信息匹配远端设备的临时标识、线路标识或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当匹配成功时,鉴权认证成功。
可选的,SMF可将远端设备的临时标识、线路标识或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远端用户设备的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发送给鉴权认证功能实体(AUSF)进行鉴权。鉴权成功后,SMF接收AUSF发送的鉴权认证成功指示。
207、SMF基于remote UE的临时标识或者基于remote UE的临时标识和Remote UE的设备类型下发策略给UPF。
具体的,SMF先基于remote UE的临时标识,或者基于remote UE的临时标识和Remote UE的设备类型生成针对该远端用户设备的相关策略,并通过N4接口发送给UPF。该相关策略可包括:数据流探测策略(packet detection rule,PDR)及数据包转发策略(forwarding action rule,FAR)。可选的,相关策略还可进一步包括:使用情况上报策略(usage reporting rule,URR)、QoS执行策略(QoS enforcement rule,QER)、缓存策略(buffering action rule,BAR)。
进一步的,数据流探测策略中还包含该远端用户设备的临时标识。
可选的,当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IPv6Interface ID时,PDR策略中含有该IPv6interface ID,UPF可基于IPv6interface ID与接收的数据包IP头中的源或目的IP地址进行匹配,识别不同的remote UE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端口号时,PDR策略中含有该端口号。UPF可基于端口号与接收的数据包的传输层中的端口号进行匹配,识别不同的Remote UE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Remote UE MAC地址,则PDR策略中含有上述MAC地址,UPF可基于接收的数据包中的L2MAC地址匹配上述MAC地址标识,识别不同的remote UE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SMF还可为remote UE分配新的IP地址,并将该新的IP地址通过FAR策略发送给UPF。或者,SMF指示UPF为remote UE分配新的IP地址。
若FAF策略中包含该新的IP地址,对于发送给该远端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UPF将目的IP地址替换为PDU会话对应的原IP地址,并检测目的端口号是否为remote UE的临时标识。如果不是,则将目的端口号更新为remote UE的临时标识。
若UPF接收到SMF指示UPF为remote UE分配新的IP地址,则UPF为该远端用户设备分配新的IP地址,对于该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UPF将Remote UE的源IP地址替换为该新的IP地址。对于发送给该远端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UPF将目的IP地址替换为PDU会话对应的原IP地址,并检测目的端口号是否为remote UE的临时标识。如果不是,则将目的端口号更新为remote UE的临时标识。
208-210、SMF发送PDU会话响应消息给AMF。AMF通过AGF将该PDU会话响应消息消息转发给Relay UE。
具体的,该会话响应消息中可包括会话更新成功指示。
可选的,SMF还通过AMF发送会话信息(SM information)给AGF或者RAN。该会话信息中包括QoS文件,PDU会话标识参数,UPF的隧道标识(Tunnel Identifier TID)等。AGF或者RAN在收到会话信息后,解析该会话信息,获得并存储UPF的隧道标识。
211-212、AGF或RAN给自己分配隧道标识,并发送给AMF。AMF将AGF或者RAN的隧道标识通过N11接口发送给SMF,SMF将AGF或RAN的隧道标识通过N4接口通知给UPF。
至此,UPF也获得了RAN的相关隧道标识,UPF存储该隧道标识,根据该隧道标识建立UPF与RAN之间的PDU连接。
213:Remote UE发送数据包给Relay UE,如Remote UE通过蓝牙接口传递数据包给Relay UE
214、Relay UE为Remote UE上传的数据包封装Remote UE临时标识。
具体的,若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IPv6interface ID时,Relay UE将该数据包源IP prefix设置为对应的Relay UE IPv6prefix,将IPv6Interface ID设置为Remote UE对应的IPv6interface ID。
可选的,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当端口号时,Relay-UE将该数据包源IP设置为对应的Relay UE IP地址,将传输层端口号设置为Remote UE对应的端口号。
215、Relay UE将封装好的数据包通过N3接口发送给UPF。
216、UPF收到Relay UE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PDR策略和数据包中的Remote UE临时标识识别Remote UE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IPv6Interface ID时,PDR策略中含有该IPv6interface ID,UPF可基于IPv6interface ID与接收的数据包IP头中的源或目的IP地址进行匹配,识别不同的remote UE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端口号时,PDR策略中含有该端口号。UPF可基于端口号与接收的数据包的传输层中的端口号进行匹配,识别不同的Remote UE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当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Remote UE MAC地址,则PDR策略中含有上述MAC地址,UPF可基于接收的数据包中的L2MAC地址匹配上述MAC地址标识,识别不同的remote UE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UPF还可根据事先接收的与该Remote UE对应的相关策略,对该数据包进行相关处理。如:根据QER,URR或BAF策略对该数据包进行相应处理。
217、UPF统计该远端用户设备的计费信息,并将计费信息上报给SMF,SMF基于该计费信息对该远端用户设备进行策略调整。
本实施例中,Remote U可通过Relay UE接入核心网,基于Relay UE为Remote UE分配的临时标识,可以实现网络侧对Remote UE的识别。并且,网络侧可以基于Remote UE设备类型或者业务类型配置不同的QoS管理机制、定义不同的计费信息上报策略等,UPF可以针对识别出的Remote UE的数据流进行相应的策略控制。从而实现了5G核心网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管理和控制。
下面介绍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需要在Relay UE与UPF之间新增协议层,如图3所示,在现有的协议层之间,新增Remote UE ID协议层,通过该协议层携带remote UEID,使得UPF可通过remote UE ID识别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保证远端用户设备与UPF之间可以通信。
该实施例中,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通过控制面发送给网络侧。图4为本实施例信令交互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包括:
401、Relay UE侦测Remote UE上线,并建立两者之间的连接。
该步骤具体实现可参考步骤201,在此不再赘述。
402、Relay UE为该Remote UE分配临时标识。
可选的,临时标识可以是逻辑标识,如定义Int格式的数值作为设备临时标识,或定义字符串格式的标识作为设备临时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逻辑标识的实现格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限制。
403-413步骤具体实现可参考步骤203-213,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Remote UE的临时标识为逻辑标识,UPF并不能直接识别,因此,需要在Relay UE与UPF之间新增一层协议层,以便于两者进行通信。
下面对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作说明,本实施例中需要在Relay UE与UPF之间新增协议层,本实施例中需要在Relay UE与UPF之间新增协议层,如图3所示,在现有的协议层之间,新增Remote UE ID协议层,通过该协议层携带remote UE ID,使得UPF可通过remote UEID识别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保证远端用户设备与UPF之间可以通信。
另外,本实施例中,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通过用户面发送给网络侧,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包括:
501-503、Relay UE向AGF或者RAN发起PDU会话建立请求,AGF或者RAN将所述PDU会话建立请求通过AMF转发给SMF。
504、SMF发送N4接口消息给UPF,该N4接口消息中包含首包检测策略。
具体的,SMF下发PDR策略给UPF,该PDR策略中含有Remote UE ID通配符。用以指示UPF将匹配上通配符的数据包,或数据包头信息转发给SMF。
505-507、网络侧完成PDU会话建立流程。
508、Relay UE与Remote UE建立连接,接收Remote UE上传的数据包。
509、Relay UE为Remote UE分配临时标识Remote UE ID。
具体可参考步骤402。
510、Relay UE将上述分配的临时标识封装到数据包包头中,将该数据包转发给UPF。
可选的,该临时标识可以通过接口消息的参数携带,也可以通过消息中包括的用户面数据包中携带。
可选的,Relay UE也可将Remote UE设备类型封装到数据包头中发送给UPF。
511、UPF基于首包检测策略发现Remote UE发送的首包。即UPF确认数据包包头中携带的Remote UE ID只能匹配通配符。
512、UPF基于相应的FAR策略,将数据包转发给SMF,或UPF获取数据包头中的Remote UE ID及Remote UE设备类型发送给SMF。
513、SMF获取Remote UE ID与Remote UE的设备类型,生成并下发与远端用户设备相应的策略。
后续UPF再收到Relay UE转发的该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后,即可根据该远端用户设备响应的策略对收到的数据包执行对应的策略处理,具体内容可参见图2实施例部分。
以上方法实施例中SMF和UPF涉及的步骤和功能均可由图1A和图1B各自对应的会话管理设备(或SMF)和用户面功能设备(或UPF)执行。
本实施例通过用户面将远端用户的标识信息和设备类型或业务类型发送给网络侧,网络侧可以基于Remote UE设备类型或者业务类型配置不同的QoS管理机制、定义不同的计费信息上报策略等,UPF可以针对识别出的Remote UE的数据流进行相应的策略控制。从而实现了5G核心网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管理和控制。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执行对远端用户设备识别和控制的网络侧设备600的示意框图。该设备600可包括多个入端口610和/或接收器单元(Rx)620,用于接收数据;逻辑单元或处理器630,用于处理信号;多个出端口640和/或发射器单元(Tx)650,用于将数据发送到其它部件;以及存储器660。该网络侧设备600可适于实施如上所述的任意所公开的特征、方法和设备。例如,该网络侧设备600可适于实施会话管理设备、用户面功能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逻辑单元630(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可与入端口610、接收器单元620、出端口640、发射器单元650和存储器660通信。逻辑单元630可以实施为一个或多个CPU芯片、核(例如,多核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ASIC的一部分。
存储器660可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或固态驱动器组成;可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和用作溢流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于当选择执行此类程序时存储程序;以及可用于存储程序执行期间读取的指令和数据。存储器660可为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的并且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三重内容寻址内存(TC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其它合适的存储器类型、或其任意组合。
具体的,该网络侧设备用于实施如上所述的会话管理设备时,存储器660存储的可执行程序包括如下可读指令: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的
指令,所述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的标识;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将所述策略发送给用户面功能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所述UPF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所述可读指令还包括: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中继用户设备的会话请求消息或注册请求消息的指令,所述会话请求消息或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或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所述UPF的接口消息的指令,所述接口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可读指令还包括用于使得该会话管理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其他指令。
比如,用于使该会话管理设备执行生成策略,下发策略,策略管理等功能的指令。
具体的,该网络侧设备用于实施如上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时,存储器660存储的可执行程序包括如下可读指令: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会话管理设备发送的与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的指令,所述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的指令,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策略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的指令。
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用户面数据包,所述可读指令还包括: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指令。
可选的,可读指令还包括用于使得该用户面功能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其他指令。
比如,用于用户面功能设备执行数据包识别和策略控制等功能的指令。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包括多个入端口710和/或接收器单元(Rx)720,用于接收数据;逻辑单元或处理器730,用于处理信号;多个出端口740和/或发射器单元(Tx)750,用于将数据发送到其它部件;以及存储器760。
具体的,逻辑单元730可以实施为一个或多个CPU芯片、核(例如,多核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ASIC的一部分。
存储器760可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或固态驱动器组成;可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和用作溢流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于当选择执行此类程序时存储程序;以及可用于存储程序执行期间读取的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60可为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的并且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三重内容寻址内存(TC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其它合适的存储器类型、或其任意组合。
具体的,接收器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网络接入请求;
逻辑单元730,用于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标识;
发射器单元740用于将所述处理器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的标识上报给网络侧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对所述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可选的,发射器单元740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会话消息或者注册消息,所述会话消息或者注册消息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接收器单元720还接收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逻辑单元730将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封装到所述数据包中后,通过发射器单元740将封装有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处理。
如图8所示,提供一种会话管理设备,包括接收单元801、处理单元802和发送单元803,其中,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处理单元802用于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生成与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其中该策略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发送单元803用于将处理单元生成的策略下发给用户面功能设备,用于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该策略对远端用户设备进行业务控制。
接收单元8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中继用户设备的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所述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接收来自所述UPF的接口消息,所述接口消息中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
接收单元801还用于接收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线路标识、设备类型和远端用户设备关联标识的至少一个。具体的,接收单元801接收中继用户设备发送的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所述会话消息或注册消息中包括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发送的会话消息,所述会话消息中包括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接收所述UPF发送的接口消息,所述接口消息中包括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远端用户设备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单元8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线路标识、所述设备类型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关联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相关策略。该策略包括还包括以下至少一个: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UPF将匹配数据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IP地址;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UPF删除或/和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和,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UPF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所述匹配数据包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UPF分配的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提供一种用户面功能设备,包括接收单元901、处理单元902,其中,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会话管理设备发送的与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处理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策略对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执行策略控制。
可选的,该用户面功能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903,可用于将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发送给会话管理设备。
具体的,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为IPv6接口标识(IPv6interface ID),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包括所述IPv6interface ID,处理单元902将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的IPv6interface ID与所述数据包IP头中的源IP地址进行匹配,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包括所述端口号,处理单元902将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的端口号与所述数据包传输层中的端口号进行匹配,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MAC地址,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包括所述MAC地址,处理单元902根据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中的MAC地址与所述数据包的L2MAC地址进行匹配,识别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策略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UPF将匹配数据包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IP地址,处理单元902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替换为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可选的,所述策略还包括: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UPF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处理单元902还用于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的标识替换为所述UPF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管理设备接收来自用户面功能设备的接口消息,所述接口消息中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
所述会话管理设备将所述策略发送给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所述策略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识别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以对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删除或/和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数据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包头:以太包头,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oE包头,用户数据包协议UDP包头,网际协议IP包头,和通用路由封装协议GRE包头。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和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5.一种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面功能设备接收来自会话管理设备的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远端用户设备标识;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识别所述数据包,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识别所述数据包,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与所述数据包的L2 MAC地址进行匹配,识别所述数据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删除或/和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策略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删除或/和增加所述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数据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包头:以太包头,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oE包头,用户数据包协议UDP包头,网际协议IP包头,和通用路由封装协议GRE包头。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10.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为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为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12.一种会话管理设备,包括收发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可读指令包括: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用户面功能设备的接口消息的指令,所述接口消息中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的指令,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将所述策略发送给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的指令,所述策略用于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识别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以对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会话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删除或/和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会话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数据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包头:以太包头,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oE包头,用户数据包协议UDP包头,网际协议IP包头,和通用路由封装协议GRE包头。
15.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会话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和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16.一种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供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可读指令包括: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会话管理设备的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的指令,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
用于使所述收发接口接收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的指令,所述数据包包括远端用户设备标识;
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识别所述数据包,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的指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读指令包括: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与所述数据包的L2 MAC地址进行匹配,识别所述数据包的指令。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删除或/和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
所述可读指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策略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删除或/和增加所述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的指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数据包头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包头:以太包头,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oE包头,用户数据包协议UDP包头,网际协议IP包头,和通用路由封装协议GRE包头。
20.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所述可读指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处理器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的指令。
21.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所述可读指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为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的指令。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所述可读指令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为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的指令。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网络接入请求,所述远端用户设备通过中继用户设备连接到核心网;
处理器,用于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标识,所述标识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将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上报给网络侧设备,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生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相关的策略,所述策略包括数据包探测参数,所述数据包探测参数包括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于匹配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所述策略用于用户面功能设备根据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策略中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识别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以对来自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执行业务控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用户数据包头更新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删除或/和增加匹配数据包的特定数据包头。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策略还包括分配用户设备网际协议IP地址指示和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分配用户设备IP地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并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分配的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功能设备将匹配数据包中的远端用户设备标识替换成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IP地址。
2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会话管理设备;和
如权利要求16-22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功能设备。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CN201710697315.XA 2017-08-15 2017-08-15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Active CN109548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7315.XA CN109548008B (zh) 2017-08-15 2017-08-15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EP21196217.0A EP3986010A1 (en) 2017-08-15 2018-07-31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user equipment on network side and device
EP18846660.1A EP3598784B1 (en) 2017-08-15 2018-07-31 Method and device enabling network side to identify and control remote user equipment
PCT/CN2018/097769 WO2019033920A1 (zh) 2017-08-15 2018-07-31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US16/672,246 US10735948B2 (en) 2017-08-15 2019-11-01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user equipment on network side
US16/898,084 US10979893B2 (en) 2017-08-15 2020-06-10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user equipment on network side
US17/207,255 US11528598B2 (en) 2017-08-15 2021-03-19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user equipment on network si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7315.XA CN109548008B (zh) 2017-08-15 2017-08-15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8008A CN109548008A (zh) 2019-03-29
CN109548008B true CN109548008B (zh) 2021-09-14

Family

ID=6536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7315.XA Active CN109548008B (zh) 2017-08-15 2017-08-15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735948B2 (zh)
EP (2) EP3598784B1 (zh)
CN (1) CN109548008B (zh)
WO (1) WO2019033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06907A1 (en) * 2018-03-28 2019-10-03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Converged cor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1901242B (zh) * 2019-05-06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规则的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066452A1 (ko) * 2019-10-04 2021-04-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5g 사용자 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3513651A (ja) * 2020-01-07 2023-04-03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サービス品質(QoS)パラメータの構成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CN113438652B (zh) * 2020-03-04 2022-1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授权和策略参数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功能
CN111431882B (zh) * 2020-03-18 2022-06-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893598A1 (en) * 2020-04-09 2021-10-13 Juniper Networks, Inc. Supporting multiple pdu sessions for 5g client devices on wireline access
CN113518319B (zh) * 2020-04-09 2023-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服务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324057B2 (en) * 2020-04-09 2022-05-03 Juniper Networks, Inc. Supporting multiple PDU sessions for 5G client devices on wireline access
WO2021203433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030656A1 (en) * 2020-07-27 2022-01-27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pcrf/pcf selection
CN114339748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鉴权方法及其装置
CN115209397B (zh) * 2021-04-12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潜在用户终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499807A (zh) * 2021-06-18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配置方法、业务配置方法、网元、存储介质
CN115567934A (zh) * 2021-06-30 2023-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472626B (zh) * 2021-07-06 2022-04-05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38806A (zh) * 2022-04-12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pin管理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5277584A (zh) * 2022-06-14 2022-11-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流量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674A (zh) * 2007-10-25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at技术在pcc架构中的实现方法、pcrf及af
CN103596166A (zh) * 2012-08-13 2014-02-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标识映射方法与设备及策略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3813314A (zh) * 2012-11-09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sim卡的启用方法及入网方法及终端及网络接入设备
CN103916253A (zh) * 2014-03-21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信息中心网络的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4902443A (zh) * 2014-03-05 2015-09-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28294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7128756A1 (en) * 2016-01-25 2017-08-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c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698B (zh) * 2006-09-07 201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分组域基于业务的路由选择的系统和方法
EP2818022A4 (en) * 2012-02-21 2016-05-18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SIGNALING INTERFACES IN COMMUNICATIONS
WO2014062853A2 (en) * 2012-10-16 2014-04-24 Lloyd, James Secure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EP2987354A1 (en) * 2013-04-16 2016-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arget network node, sour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GB2528044B (en) * 2014-07-04 2018-08-22 Arc Devices Ni Ltd Non-touch optical detection of vital signs
CN106535083B (zh) * 2015-09-11 2019-07-02 阿尔卡特朗讯 一种用于为远程ue提供服务的方法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674A (zh) * 2007-10-25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Nat技术在pcc架构中的实现方法、pcrf及af
CN103596166A (zh) * 2012-08-13 2014-02-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标识映射方法与设备及策略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3813314A (zh) * 2012-11-09 2014-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sim卡的启用方法及入网方法及终端及网络接入设备
CN104902443A (zh) * 2014-03-05 2015-09-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16253A (zh) * 2014-03-21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信息中心网络的信息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WO2017028294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7128756A1 (en) * 2016-01-25 2017-08-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ccess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lease 14).《3GPP》.2017, *
3GPP工作组.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5948B2 (en) 2020-08-04
EP3598784A4 (en) 2020-05-20
US20210211866A1 (en) 2021-07-08
US20200068385A1 (en) 2020-02-27
US10979893B2 (en) 2021-04-13
US20200304988A1 (en) 2020-09-24
CN109548008A (zh) 2019-03-29
EP3598784A1 (en) 2020-01-22
EP3986010A1 (en) 2022-04-20
US11528598B2 (en) 2022-12-13
EP3598784B1 (en) 2021-10-27
WO2019033920A1 (zh)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8008B (zh) 网络侧对远端用户设备的识别和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US11683087B2 (en) Cloud based access solution for enterprise deployment
US106664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tunne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301191B2 (en) Quality of service to over the top applications used with VPN
US11558879B2 (en) Handling network traffic via a fixed access
KR100967749B1 (ko) 어드레스 관리방법, 어드레스 관리시스템, 이동 단말 및 홈 도메인 서버
KR101029954B1 (ko) 통신 환경에서 다양한 트래픽 흐름에 대한 서비스 품질제공
CN104854576A (zh) 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160990A1 (en) Mechanism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to Over the Top Applications for Use in Commercial Wireless Networks
JP2022511606A (ja) ユーザ機器に供給された構成パラメータのセキュアな更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9536006A (ja) 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ローミングのためのプロファイル変更
CN11295374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9825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02238B2 (ja) ローカルネットワーク相互接続における移動端末に対してネットワークに基づくトンネルを設定する方法
CN105162723A (zh) 处理经固定接入的网络业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