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4947A -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4947A
CN109284947A CN201710595508.4A CN201710595508A CN109284947A CN 109284947 A CN109284947 A CN 109284947A CN 201710595508 A CN201710595508 A CN 201710595508A CN 109284947 A CN109284947 A CN 109284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transport carrier
transport
server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55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4947B (zh
Inventor
刘杰
陈俊波
衷诚星
方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iniao Smart Logistics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iniao Smart Logistics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iniao Smart Logistics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Cainiao Smart Logistics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955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4947B/zh
Priority to JP2020502419A priority patent/JP7007456B2/ja
Priority to US16/039,101 priority patent/US20190026688A1/en
Priority to PCT/US2018/042729 priority patent/WO2019018550A1/en
Priority to EP18834749.6A priority patent/EP3655897A4/en
Publication of CN109284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4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4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4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32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esting and analysing marked record carriers, used for examinations of the multiple choice answer ty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方法。该方法中,运输载具上设置的物品存放单元内可以放置一个或多个物品,提高了物品存放单元的利用率。另外,本申请中物品上设置有标签,运输载具上设置有标签信息采集单元,可以采集物品存放单元内各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运输载具到达某物品的收货地点后,服务器通过比对运输载具运送物品前及用户在该收货地点取走物品后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可以确定出被用户取走的物品,再将取走的物品与该收货地点对应的待取物品进行比对,以确定用户取走的物品是否准确。可见,本申请可以在提高物品存放单元的利用率的基础上,保证用户取件的准确性。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物品运送方法相关的设备。

Description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物流领域中,物流包裹一般需要经过揽件、发货、运送、派件及签收等几个环节。其中派件也可以称为配送,指的是物流包裹到达收件人所在地区的物流网点后,由快递人员将物流包裹送至收件人的收货地址。快递人员人工配送的方式较为灵活,但耗费人力成本。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送件的人工成本,一些场所内设置有自提柜,快递人员将物流包裹放置在快递柜内,通常地自提柜的一个柜格内放置一个快递包裹,然后通知该快递包裹的收件人到自提柜收取物流包裹。但该种方式存在自提柜周转较慢、柜格空间利用率较低等诸多不确定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其他的解决方案,来降低人工配件成本。目前一些场所如工业园区、办公楼等内配置有物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上设置有抽屉,物流包裹被放置在抽屉内,物流机器人将物流包裹从物流网点运送至收件人的收货地点。然而,该种方式中物流机器人到达收货地点后,收件人收取的物流包裹可能并非该收件人的,即出现取件错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方法,用以保证从物流机器人上取走的物品的准确性。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提供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
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确定目标物品;
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方法,应用于运输载具,该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并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发送至服务器;
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并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对应的目标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及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差异物品,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以及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方法,应用于运输载具,该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
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确定目标物品;
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输出判断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存储器,用于提供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生成与判断结果信息;
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结果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载具,包括: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用于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发送至服务器;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还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还用于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对应的目标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及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差异物品,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以及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载具,包括: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以及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得到判断结果;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判断结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物品运送方法中,服务器预先记录有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第一物品集合用于表示运输载具派送一物品前所承载的物品集合;服务器可以接收运输载具发送的第二物品集合,该物品集合是运输载具派送一物品后的物品集合,服务器根据第二物品集合可以确定出派送的目标物品,确定第一物品集合与第二物品集合中不一致的物品,并判断不一致的物品是否为目标物品,根据判断结果便可以确定运输载具上被取走的物品是否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物品运送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物品运送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运输载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运输载具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运输载具的另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运输载具的又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物流领域中,物流包裹需要经过派件环节。为了降低人工派件成本,在一些场所内设置有运输载具,用于将物流包裹运送至物流包裹预设的收货地点。运输载具可能运送多个物流包裹,当运输载具运送到达一个收货地点后,可能出现用户取走的物流包裹并非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流包裹的情况。
因此,为了提高物流包裹的投递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系统。需要说明的是,物品运送系统的应用场景并不局限于运送物流包裹,还可以运送其他物品。
本申请提供的物品运送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运输载具、信息采集终端及服务器。其中,运输载具是一种可以移动且具有承载装置的设备,一种具体形式为移动机器人。运输载具及信息采集终端分别与服务器相连。
物品在被运送前,可以被放置在预设地点。运输载具到达预设地点后可以执行物品运送任务,运送任务中包含待运送的物品,物品具有唯一对应的标签信息及唯一对应的扫描码信息。其中,物品运送任务可以简称为运送任务,标签信息可以称为物品标签。
信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运送任务中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并将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建立并保存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运输载具上设置有用于存放物品的物品存放单元。物品上设置有标签,物品存放单元内设置有标签采集单元,标签采集单元可以采集存放在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的标签信息。
运输载具执行运送任务之前,将所装载的物品的标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保存该标签信息。运输载具运动至某物品的收货地点后,用户可以取走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运输载具再次采集物品存放单元内物品的标签信息,将再次采集的标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再次采集的标签信息与保存的标签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被用户取走的物品的标签信息。然后,根据标签信息与扫描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取走的标签信息对应的扫描码信息,并判断该扫描码信息是否为收货地点对应的该物品的扫描码信息。根据判断结果便可以确定,用户从运输载具上取走的物品是否准确。
基于上述物品运送系统,本申请还提供了物品运送方法。如图2所示,物品运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S232。
S201:信息采集终端采集运送任务包含的所有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
其中,在运送前,物品可以被放置在预设地点。运输载具到达预设地点后可以执行运送任务,但预设地点可能放置多个物品,此种情况下,需要为运输载具确定此次运送任务运送的物品。确定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可以由服务器完成。
具体地,物品具有预设的收货地点,为了提高运送效率,服务器将收货地点在同一区域内的物品作为一次运送任务的物品。当然,同一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将同一楼层或将同一栋楼作为同一区域等等。
一次运送任务中的物品是分配给一个运输载具执行,考虑到运输载具上的物品存放单元(如抽屉)具有重量、尺寸及数量等方面要求,服务器在确定运送任务中的物品时,还需要保证运送任务中所有物品的总重满足运输载具对应的重量条件,且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尺寸均要满足移动运输载具对应的尺寸条件,且运送任务中所有物品的总数满足运输载具对应的数量条件。当然,服务器在确定运送任务中的物品时,可以将收货地点、重量、尺寸及数量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作为运送条件,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运送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不论何种形式的运送条件,只要服务器确定出的物品满足这些运送条件即可。
服务器确定出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后,将运送任务发送给运输载具。当然,为了实现方式的简单化,还可以由人工确定运输载具需要运送哪些物品。
确定待运送的物品后,需要在这些物品上设置标签,例如操作员在待运送的物品上粘贴标签。标签内的信息具有唯一性。在一个示例中,标签为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当然,标签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其他采用无线射频技术的标签。信息采集终端内可以设置标签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标签信息。
物品上还设置有扫描码,如二维码或条形码等。信息采集终端内还可以设置扫描码采集模块,用采集扫描码信息。扫描码信息包含物品的基本信息,如物品的唯一性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物品上设置标签可以并非局限于确定待运送的物品之后,还可以是其之前,也就是说,物品上已经设置有扫描码及标签,确定本次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后,操作员直接使用信息采集终端采集这些物品上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即可。
S202:信息采集终端将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信息采集终端采集到同一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后,将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一同或分别发送至服务器。若分别发送至服务器,则需要指明该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对应同一物品,以告知服务器分别发送的该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为同一物品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同一标签被多次采集的情况,如采集了某物品的标签信息后,再采集另一物品的标签信息时,错误地采集了前一物品的标签信息。因此,在发送前,为了保证物品与标签信息的一致性,采集到标签信息后,检验是否采集到与该标签信息相同的标签信息,若未采集到,才将标签信息与扫描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另外,信息采集终端可以一次发送一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也可以一次发送多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例如信息采集终端一次将运送任务中的所有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均发送至服务器。
例如,运送任务中包含7个物品,7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分别为:[001,aaa]、[002,bbb]、[003,ccc]、[004,ddd]、[005,eee]、[006,fff]及[007,ggg]。
S203:服务器保存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若服务器接收到一并发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则可以建立该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的对应关系,若服务器接收到分别发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则确定同一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并建立该同一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建立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后进行保存。
当然,标签信息与扫码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信息采集终端发送至服务器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1中,操作员会使用信息采集终端,对运输载具本次运送任务中的所有物品均采集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且步骤S202中信息采集终端也会将每个物品对应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均发送至服务器,这样步骤S203中服务器会建立每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若运送任务中包含多个物品,则会建立每个物品的扫描码信息与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例如,服务器为7个物品建立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的对应关系分别为:001-aaa、002-bbb、003-ccc、004-ddd、005-eee、006-fff及007-ggg。
这些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在运输载具装件完成后,检验运送任务中的所有物品是否均已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内,以及可以用于在收件人收取物品时进行准确性验证,具体过程参见下文。
S204:运输载具获得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并采集该物品存放单元内存放的物品的标签信息。
在运输载具现场,操作员采集每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后,会将物品放入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内。具体地,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可以设置为需要指令打开及关闭的形式,相应地,运输载具上还可以设置人机交互接口,操作员可以根据人机交互接口向运输载具输入抽屉打开或关闭指令,以打开或关闭物品存放单元。
运输载具上设置的物品存放单元的一种形式如图3所示,运输载具上设置有3个抽屉,分别为抽屉A、抽屉B及抽屉C。3个抽屉按层排列,抽屉用于存放物流包裹,每个抽屉内设置有一个标签采集单元。另外,运输载具上还可以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可以显示该运输载具上设置的所有抽屉的图示,操作员可以点击某抽屉的图示,运输载具打开被点击的抽屉图示对应的抽屉,操作员便可以将物流包裹放入抽屉内。操作员放入完毕,需要关闭抽屉时,也可以按照上述操作流程再次点击该抽屉的图示,以关闭该抽屉。当然,物品存放单元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抽屉,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且排列方式也不局限于图3所示。另外,显示屏也可以是独立的终端如平板电脑,使用机械固定方式将该终端固定在运输载具上。
操作员将物品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后,便可以向运输载具输入采集指令,以使运输载具采集每个物品存放单元内所存放的物品的标签信息。该采集指令可以为上述关闭物品存放单元的指令,即物品存放单元被关闭后,便可以执行采集动作。当然,采集指令也可以并非关闭指令而是独立的指令。
具体地,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内设置有标签信息采集单元,当物品被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后,标签信息采集单元可以采集放入该物品存放单元的物品上所设置的标签信息。例如,物品上设置的标签为RFID标签,运输载具的抽屉内设置的标签信息采集单元为RFID标签采集单元,操作员将物品放入抽屉并关闭后,RFID标签采集单元可以采集物品上的RFID标签的标签信息。为了保证标签信息采集单元能够准确地采集到放入物品存放单元的每个物品的标签信息,操作员向物品存放单元放入物品时,可以根据标签信息采集单元的位置,向物品设置有标签的一面朝向标签信息采集单元。
运输载具上设置的物品存放单元均各自对应一个唯一性标识,以图3中的运输载具为例,其上设置的三个抽屉的标识分别为A、B及C。当然,标识形式可以是其他,并不局限于字母。运输载具在采集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时,还需要获得该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
运输载具采集的每个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与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是对应的,该对应关系用于表示物品存放单元内存放有哪些物品。例如,某抽屉的标识为A,采集到的该抽屉内的物品的标签信息包括001及002,标识A与标签信息001及002是对应的,该对应关系可以表示出抽屉A中存放有两个物流包裹,该两个物流包裹是设置有标签信息001及标签信息002的两个物流包裹。
需要说明的是,运输载具设置的物品存放单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物品存放单元为一个,则运输载具便可以作为物品存放单元。若运输载具设置有多个物品存放单元,则需要以上方法采集每个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每个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的标签信息。若某物品存放单元内并未放置物品,则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的标签信息为空。
S205:运输载具将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该物品存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若运输载具上设置的物品存放单元为一个,也就是说,运输载具即物品存放单元,则发送的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即运输载具的标识。若运输载具上有多个物品存放单元,则需要将每个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该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均发送至服务器。
运输载具可以一次发送一个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该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当然,也可以一次发送多个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每个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例如运输载具一次性将所有的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例如,运输载具上设置有三个抽屉,分别抽屉A、抽屉B及抽屉C。抽屉A对应的标签信息包括001及002,抽屉B对应的标签信息包括004、006及007,抽屉C对应的标签信息包括003,则运输载具向服务器发送A[001,002]、B[004,006,007]及C[003]。
需要说明的是,运输载具将所有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后,表示运输载具完成装件。
S206:服务器保存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若服务器管理的运输载具为多个,且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可能相同,则运输载具还需要发送运输载具的标识,这样,服务器并非仅保存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该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而是该两者与运输载具的标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服务器保存上述所有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可以表示出服务器在运输载具装件完成后,记录放入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的物品都有哪些。仍以上一示例为例,服务器保存的抽屉标识与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为A[001,002]、B[004,006,007]及C[003]。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保存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标签信息可以表示物品,因此可知服务器预先记录有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物品集合,该物品集合可以称为第一物品集合。当然,第一物品集合可以并非预存在该服务器上,而是预存在其他设备上。在执行物品运送方法时,该服务器从其他设备上获得该第一物品集合。物品集合可以并非是标签信息,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唯一性表示物品的标识。
第一物品集合是可以变化的,每当运输载具成功派送一个物品,则可以将该物品从物品集合中删除。
S207:服务器比对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及扫描码信息对应的标签信息,若不同,则执行步骤S208,若相同,则执行步骤S210。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操作员忘记将运送任务的某物品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内或者多将某物品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情况,为了在出现这种情况后对操作员进行提醒,可以比对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是否与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相同。
具体地,服务器在步骤S203中保存有扫描码信息与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得所有的对应关系,便可以确定出本次运送任务中需要运送的物品有哪些。另外,服务器在步骤S206中保存有运输载具全部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这些标签信息可以表示运输载具所装载的物品有哪些。进而,比对所有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所有标签信息是否与所有扫描码对应的所有标签信息相同,若前者的标签信息个数少于后者的标签信息个数,则表示运输载具装载的物品个数少于运送任务中的物品。
例如,所有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所有标签信息为[001,aaa]、[002,bbb]、[003,ccc]、[004,ddd]、[005,eee]、[006,fff]及[007,ggg]中的标签信息,所有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所有标签信息为A[001,002]、B[004,006,007]及C[003]中的标签信息,比对后发现,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中缺少标签信息005,则表示标签信息005对应的物品并未被放入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内。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标签信息的个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情况,因此比对并不局限于比对标签信息的个数,还可以比对标签信息的内容,若标签信息的内容不同,也执行步骤S208。
S208:服务器向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运输载具上装载的物品未通过校验。
其中,服务器生成提示信息并将提示信息发送至运输载具,为了便于与其他提示信息区分,可以将该提示信息称为第一提示信息。
S209:运输载具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接收到更正完成指令,则返回执行步骤S204,直至步骤S207的判断结果为相同。
其中,运输载具接收到第一提示信息后,按照与第一提示信息的形式对应的输出方式,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例如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等,则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又如第一提示信息为声音,则通过声音输出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操作员装载的物品未通过校验。
当然,第一提示信息中还可以提示未通过校验的原因,例如比对结果为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的个数少于扫描码信息对应的标签信息,则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的原因为未并将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全部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内;若比对结果为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与扫描码信息对应的标签信息个数相同,但内容不同,则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的原因为放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与运送任务中的物品有误;若比对结果为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多于扫描码信息对应的标签信息,则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的原因为在物品存放单元内放入的物品多于运送任务中的物品。
更进一步地,服务器的第一提示信息中还可以包含出现错误的物品的信息。例如对于并未放入物品存放单元的物品,根据该物品的标签信息确定出该物品的扫描码信息或其他标识,将二维码信息或其他标识包含在第一提示信息中发送。仍以上述示例为例,确少的标签信息为005,根据标签信息与扫描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出该标签信息对应的扫描码信息为eee,从而可以将该扫描码信息包含在第一提示信息中发送至运输载具,以方便操作员快速确定出错的物品。
操作员根据提示信息,若发现确实是错放、多放或者少放了物品,则根据错误情况对放入物品存放单元的物品进行更正。更正完成后,操作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向运输载具输入更正完成指令,运输载具接收到更正完成指令后,可以被设置为返回步骤S204重新对更正后的物品进行校验。或者,为了实现方式的简单化,运输载具也可以被设置为直接执行步骤S210。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操作员接收到提示信息后,确定不需要对物品进行更正,运输载具可以直接运送物品。操作员可以直接通过人机交互接口输入更正完成指令,接收到该更正完成指令后,运输载具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提示信息,以使服务器执行步骤S210。
另外,若运输载具被配置为接收到更正完成指令后返回步骤S204,则运输载具上还可以设置用于输入装件完成指令的人机交互接口,操作员可以通过该人机交互接口向运输载具输入装件完成指令,运输载具接收到装件完成指令后,执行步骤S210。
S210:服务器根据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址规划运送路线。
其中,服务器确定运送任务中包含哪些物品,并确定该些物品的收货地点。根据物品的收货地点,以及收货地点所在的场所的地图,规划运输载具的运送路线。运送路线中包括所有物品对应的收货地点,其中,一个收货地点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物品,若一个收货地点对应多个物品,则表示该多个物品的收货地点为同一个。
S211:服务器将运送路线发送至运输载具。
其中,服务器将为此次运送任务规划的运送路线发送至运输载具。
S212:运输载具按照运送路线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向服务器发送运动位置。
其中,运输载具上可以导航模块及运动部件,导航模块可以指示运动部件按照运送路线表示的路径进行运动。另外,运输载具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上报运动过程中的实时位置。
S213:服务器根据运输载具发送的运动位置,判断运输载具是否到达物品的收货地点。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214,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仍执行步骤S213。
其中,服务器可以对运输载具的运动过程进行监测,以判断运输载具是否到达运送任务包含的物品对应的收货地点。当然,运输载具可以对自身的运动过程进行监测。具体地,运送路线中还可以包含多个停留点,停留点对应的是物品的收货地点,这样,步骤S212中运输载具可以判断自身是否到达物品的收货地点,若是,则停止运动,并向服务器发送到达收货地点的通知信息,以使服务器执行步骤S214中为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生成验证码及其后续步骤。
S214:服务器向运输载具发送停止运动指令,为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生成验证码,并向该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取件通知,取件通知中包含该验证码。
其中,在运输载具到达一收货地点后,服务器确定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有哪些,并为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生成唯一性验证码。若同一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有多个,则首先为其中一个物品生成验证码,并将验证码包含在取件通知中发送至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通信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台式计算机等各种设备。取件通知可以是短信、应用程序内的通信等各种形式。取件通知用于通知收件人收取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取物品流程可以设置为,一个收货地点的多个收件人依次取件,因此,若一个收货地点对应多个待收取的物品,则服务器为该多个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依次发送验证码,待前一物品的取件流程结束后,再向另一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验证码。这样,可以保证运输载具在一个收货地点时,服务器仅为该运输载具保留一个验证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称为待取物品。为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生成验证码,并向该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取件通知的步骤可以并不局限于向运输载具发送停止运动指令后执行,还可以是在确定运输载具的运动位置与收货地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后执行,这样可以提前向收件人发送取件通知,预留给取件人到达收货地点的时间。
S215:运输载具接收到停止运动指令后停止运动,并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
其中,服务器向物品的收件人发送取件通知后,收件人获得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后,可以通过运输载具上设置的人机交互接口,向运输载具输入该验证码。
S216:运输载具将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运输载具接收到该验证码后,将验证码发送至服务器。
S217:服务器接收到验证码后,判断该验证码与生成的验证码是否相同,获得验证码判断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在步骤S214中为某个物品的收件人生成验证码,在接收到收件人通过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后,会将接收到的验证码与步骤S214中生成的验证码进行比对,以验证收取物品的收件人身份是否合法。
具体地,若比对结果为相同,则生成验证成功的判断结果,若比对结果为不同,则生成验证失败的判断结果。另外,若比对结果表示验证成功,服务器还可以确定该验证码对应的物品的标签信息,根据标签信息与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该物品所在的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并将该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包含在验证码判断结果中,一同发送至运输载具。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对验证码的验证还包括时间的验证。具体地,服务器判断接收到验证码的时间与生成验证码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若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再判断验证码与生成的验证码是否相同,若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则不再判断验证码的内容,且生成验证失败的判断结果。
另外,服务器对验证码的验证还可以包括输入次数的验证。具体地,前已述及,运输载具在一个收货地点,服务器为该运输载具保留一个验证码。这样,服务器在生成该验证码后,且在确定该验证码对应的物品的取件流程完成之前,所接收到的该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均认为是对该物品的取件的验证码。因此,服务器在生成该验证码后,且在确定该验证码对应的物品的取件流程完成之前,每次接收到该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时,均统计该运输载具发送验证码的次数,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则不再判断验证码的内容,且生成验证失败的判断结果,若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则可以判断验证码的内容。关于输入次数的验证及时间的验证的先后执行顺序,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先执行输入次数的验证,也可以先执行时间的验证,也可以同时执行。
S218:服务器将验证码判断结果发送至运输载具。
其中,根据步骤S217的说明可知,根据实际情况,服务器向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判断结果可能为验证成功,也可能为验证失败。
S219:若验证码判断结果为验证成功,则运输载具根据验证码判断结果中的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打开该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对应的物品存放单元,若验证码判断结果为验证失败,则运输载具输出验证失败的信息。
其中,运输载具接收到验证码判断结果后,根据验证码判断结果是验证成功还是验证失败,执行不同的动作。若验证码判断结果为验证成功,则运输载具可以根据验证码判断结果中的物品存放单元标识,打开物品存放单元,以使收件人可以取走物品。
例如,运输载具到达某收货地点,该收货地点对应的一个待收取物品的标签信息为007,根据步骤S207中的举例可知,该物品被放置在抽屉B中,因此,运输载具在接收到判断成功的验证码判断结果后,会打开抽屉B,以使收件人可以取走物品。
若验证码判断结果为验证失败,则运输载具会输出提示信息,如显示屏文字输出、声音输出设备语音输出等各种形式。运输载具可以返回步骤S215接收用户再次输入的验证码以执行后续步骤。
S220:运输载具监测到该物品存放单元关闭后,采集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
由于一个物品存放单元内可以存放多个物品,为了防止收件人取件错误的情况,可以对收件人取走的物品进行验证。具体地,收件人在取走物品后,可以向运输载具输入关闭物品存放单元的指令,运输载具只要接收到物品存放单元的关闭指令,可以触发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采集单元重新采集该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的标签信息。具体的采集方式可以参见上文,此处并不赘述。
S221:运输载具将该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采集到的该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本步骤中发送的物品存放单元标识及标签信息可以仅包括打开的该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及其对应的标签信息。仍以上一示例为例,本步骤中运输载具发送的抽屉标识及标签信息为B[004,006]。
需要说明的是,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标签信息可以用于表示物品,因此可以认为运输载具发送的标签信息的集合用于表示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物品集合。
步骤S206中的物品集合称为第一物品集合,为了便于区分,本步骤中的物品集合可以称为第二物品集合。第一物品集合为打开某物品所在的物品存放单元之前的物品集合,第二物品集合为打开该物品所在的物品存放单元之后的物品集合,通过比较两个物品集合,可以确定出被取走的物品为哪个物品。
S222:服务器确定该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对应的标签信息,将确定的标签信息与接收到的标签信息进行比对,获得不一致的标签信息。
前已述及,步骤S206中服务器记录有物品存放单元的标识与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是运输载具在装件时生成的,可以表示运输载具在每个物品存放单元内装入了哪些物品。另外,在步骤S222中服务器接收到的物品存放单元与标签信息的对应关系,是在收件人完成一次取件流程后生成的,可以表示出一次取件完成后物品存放单元内还剩余哪些物品。因此,服务器将两者进行比对后,得到的不一致的标签信息便可以表示出收件人所取走的物品为哪个或哪些。
例如,步骤S222中服务器接收到的抽屉标识及标签信息为B[004,006],服务器根据该抽屉标识B,在步骤S206中记录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该抽屉标识B对应的标签信息为[004,006,007],然后,比对接收到的标签信息[004,006]与查找到的标签信息[004,006,007]可以确定出,不一致的标签信息为007,则表示取件人取走的物品为设置有标签信息007的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的标签信息即表示确定目标物品,目标物品用于表示与运输载具的位置对应的物品,运输载具的位置可以是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该位置可以称为目标位置。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可以是收货地点,也可以是运动路线中接近收货地点的位置,接近收货地点的位置可以是与收货地点距离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位置。
确定目标物品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运输载具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来确定。具体地,确定运输载具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目标位置,根据预先记录的运输载具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物品。或者,确定目标物品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运输载具输入的验证码确定目标物品。具体地,获得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根据验证码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定该验证码对应的目标物品。为保证这种方式的实现,在生成验证码时,可以建立验证码与物品的对应关系。或者并不建立验证码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而是根据验证码与用户的对应关系及用户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定验证码对应的目标物品。
S223:服务器将该不一致的标签信息与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的标签信息进行比对,若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224,若相同,则执行步骤S226。
其中,步骤S214中已经说明,服务器会确定出在收货地点的待取物品为哪个或哪些物品,且待取物品上设置有标签信息,因此,服务器将上一步骤确定出的不一致的标签信息与待取物品的标签信息进行比对,若相同,则表示收件人取走的物品准确,从而执行步骤S225,若不相同,则表示收件人取走的物品不准确,从而执行步骤S224。
仍以上一示例为例,比对后得到的不一致标签信息为007,且步骤S219中确定的待取物品的标签信息也为007,因此,服务器执行步骤S226。
需要说明的是,若两个标签信息相同,则表示运输载具成功派件,进而可以将标签信息从第一物品集合中删除。
S224:服务器向运输载具发送报警信息。
其中,服务器生成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用于提示收件人取件错误。
S225:运输载具按照报警信息的提示进行报警,直至接收到报警解除指令。
其中,运输载具报警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声音等各种形式。例如,运输载具的声音输出设备输出警报声音。一个示例中,运输载具可以一直报警,直至接收到报警解除指令。报警解除指令可以是由收件人通过运输载具的人机交互接口输入的,也可以是在运输载具检测到物品被放回物品存放单元后生成的。运输载具检测物品是否被放回物品存放单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其中一种检测方式可以是按照上述步骤S220及后续步骤进行检测。
S226:服务器判断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是否全部完成取件流程,若是,则执行步骤S227,若否,则执行步骤S232。
其中,步骤S214至步骤S223为收货地点对应的一个物品的取件流程,因此步骤S226先判断该收货地点对应的所有物品是否均完成取件流程,若全部的物品均已完成取件流程,则可以执行步骤S227,以使运输载具向下一收货地点运动。若该收货地点对应的物品并未全部完成取件流程,则可以执行步骤S232,以使服务器为该收货地点对应的其他物品生成验证码。
S227:服务器判断收货地点是否为运送路线中的最末收货地点,若否,执行步骤S228,若是,则执行步骤S230。
其中,运送路线的终点可以是最末收货地点,即运送路线仅仅将运输载具指引至各个收货地点即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运送路线还可以包含返航路线,返航路线用于指引运输载具返回预设返航位置点。
S228:服务器向运输载具发送运动指令。
其中,运动指令用于指示运输载具按照运送路线继续运动。
S229:运输载具接收到运动指令后,继续按照运送路线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向服务器发送运动位置,并返回执行步骤S213。
S230:服务器向运输载具发送返航指令。
其中,若运送路线中并未包含返航路线,则服务器确定运输载具从收货地点到预设返航位置点的路线,该路线即返航路线,服务器将返航路线包含在返航指令中。若运送路线中包含返航路线,则返航指令中并不需要包含返航路线。
S231:运输载具接收到返航指令后,依据返航指令确定返航路线,并按照返航路线运动至预设返航位置点。
其中,若返航指令中包含返航路线,则运输载具将返航指令中的返航路线作为确定的返航路线,若返航指令中并未包含返航路线,则运输载具将运送路线中的返航路线作为确定的返航路线。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含退件流程,即服务器确定运输载具的物品存储单元内包含未被收取的物品,则向运输载具发送退件指令,并向操作员的信息采集终端发送退件列表。运输载具接收到退件指令后,运动至退件指定地点,操作员可以根据信息采集终端显示的退件列表,收取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内的物品,从而完成退件流程。
S232:服务器为该收货地点对应的其他物品生成验证码,,并向该其他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取件通知,取件通知中包含该验证码;返回执行步骤S215中的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及后续步骤。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运送方法。该方法中,运输载具上设置的物品存放单元内可以放置一个或多个物品,提高了物品存放单元的利用率。另外,本申请中物品上设置有标签,运输载具上设置有标签信息采集单元,可以采集物品存放单元内各个物品的标签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运输载具到达某物品的收货地点后,服务器通过比对运输载具运送物品前及用户在该收货地点取走物品后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可以确定出被用户取走的物品,再将取走的物品与该收货地点对应的待取物品进行比对,以确定用户取走的物品是否准确。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物品运送方法可以在提高物品存放单元的利用率的基础上,保证用户取件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运输载具到达某物品的收货地点后,需要等收件人取走物品后,再次采集物品存放单元内的标签信息。以上实施例的步骤S220中,通过监测物品存放单元是否被关闭,来确定收件人是否取走物品。但是,物品是否被取走的判定方法并非局限于以上,还可以是判断运输载具在收货地点的停留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这种情况更适合应用在运输载具的物品存放单元并不需要开启和关闭的场景中。当然,预设时长仅仅是一种示例说明,还可以是其他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预设时长作为一种预设条件,且一个收货地点对应有多个物品,则每个物品具有各自的预设时长,各个物品的预设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见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如图4所示,该服务器包括:存储器401、通信接口402、处理器403及总线404。
其中,存储器401、通信接口402及处理器403通过总线404相连。
存储器401,用于提供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402,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处理器403,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生成与判断结果信息;
通信接口402,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结果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具体为第一物品标签集合,所述第二物品集合具体为第二物品标签集合;
则所述处理器403在执行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的步骤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物品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标签集合中的差异物品标签;所述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包括: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标签对应的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包括多个子集,不同子集与设置在所述运输载具的不同物品存放单元对应。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通信接口402在执行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的步骤时,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的目标物品存放单元所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则所述处理器403在执行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的步骤时,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目标物品存放单元所对应的目标子集;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子集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在执行确定目标物品的步骤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第二物品集合的目标位置;以及根据预先记录的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物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生成物品运送任务;
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发送至信息采集终端或运输载具;其中所述物品运送任务用于所述信息采集终端或运输载具进行显示,以供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存放入所述运输载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比对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
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不一致,则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消息,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所述运输载具装载的物品未通过校验。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少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则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缺少的物品;
所述通信接口402在执行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消息的步骤时,具体用于将所述缺少的物品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运输载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根据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点规划运送路线;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运送路线。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运动位置;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生成停止运动指令;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停止运动指令。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包含验证码的取件通知;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向所述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所述取件通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在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与所述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相同的情况下,生成打开指令;所述通信接口402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打开指令。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403还用于若所述差异物品并非所述目标物品,则生成报警信息;则所述通信接口402在执行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结果信息的步骤时,具体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报警信息。
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运输载具的结构示意。如图5所示,该运输载具具体包括: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通信接口502、输出单元503及总线504。
其中,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通信接口502及输出单元503通过总线504相连。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502,用于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发送至服务器;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还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502,还用于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对应的目标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及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差异物品,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以及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输出单元503,用于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
其中,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设置在运输载具上,可以具体为标签信息采集单元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采集单元。输出单元503可以是音频输出器、视频输出器或显示器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在执行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的步骤时,具体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物品的物品标签,将所述物品标签的集合作为第一物品集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运输载具具有多个物品存放单元,则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在执行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的步骤时,具体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上各个物品存放单元各自对应的物品子集,并将各个所述物品子集组成的集合作为第一物品集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501执行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的步骤时,具体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上目标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物品子集,并将所述物品子集作为所述第二物品集合。
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运输载具的结构示意。如图6所示,该运输载具在包含图5所示的结构基础上,还包括:处理器505、显示器506、输入单元507及开启单元508。
处理器505,用于监测所述运输载具是否关闭,或者监测所述运输载具的停留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其中,所述运输载具关闭或者所述运输载具的停留时长达到预设时长用于表示满足预设条件。
显示器506,用于显示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物品运送任务,以供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存放入所述运输载具。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505、显示器506、输入单元507及开启单元508可以并非全都设置在同一运输载具上。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通信接口502,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运送路线,其中所述运送路线是根据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点规划的。则所述处理器505可以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处理器505在执行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步骤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动路线运动,且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运动位置。
所述通信接口502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停止运动指令;其中所述停止运动指令是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发送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运送路线包含收货地点对应的停留标记点;
则所述处理器505在执行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步骤时,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运动,且在运动至所述停留标记点对应的位置处后停止运动。
输入单元507,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所述通信接口502,还用于将所述验证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验证码以供所述服务器:在所述验证码与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相同的情况下,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打开指令;以及接收打开指令;开启单元508,用于接收到所述打开指令后,打开所述运输载具。其中,运输载具上可以设置有锁器,开启单元508可以是开锁部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输出单元503在执行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的步骤时,具体用于接收报警信息并输出;其中所述报警信息是所述服务器在所述差异物品并非所述目标物品的情况下发送的。
见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运输载具的结构示意。如图7所示,该运输载具可以具体包括:物品信息采集单元701、处理器702、输出单元703及总线704。
其中,物品信息采集单元701、处理器702及输出单元703通过总线704相连。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701,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以及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处理器702,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得到判断结果;
输出单元703,用于输出所述判断结果。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701可以具体为标签信息采集单元,如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采集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0)

1.一种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提供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
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确定目标物品;
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具体为第一物品标签集合,所述第二物品集合具体为第二物品标签集合;
则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物品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标签集合中的差异物品标签;
所述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包括:
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标签对应的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包括多个子集,不同子集与设置在所述运输载具的不同物品存放单元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包括:
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的目标物品存放单元所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则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包括:
在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目标物品存放单元所对应的目标子集;
确定所述目标子集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物品,包括:
确定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第二物品集合的目标位置;
根据预先记录的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物品运送任务,并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发送至信息采集终端或运输载具;其中所述物品运送任务用于所述信息采集终端或运输载具进行显示,以供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存放入所述运输载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比对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
若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不一致,则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消息,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所述运输载具装载的物品未通过校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消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少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则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缺少的物品;
将所述缺少的物品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运输载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点规划运送路线;
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运送路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运动位置;
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停止运动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向所述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包含验证码的取件通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
在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与所述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相同的情况下,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打开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包括:
若所述差异物品并非所述目标物品,则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报警信息。
14.一种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运输载具,该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并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发送至服务器;
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并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对应的目标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及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差异物品,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以及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包括:
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物品的物品标签,将所述物品标签的集合作为第一物品集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载具具有多个物品存放单元,则所述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包括:
获得所述运输载具上各个物品存放单元各自对应的物品子集,并将各个所述物品子集组成的集合作为第一物品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上目标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物品子集,并将所述物品子集作为所述第二物品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监测到所述运输载具被关闭;或者,监测到所述运输载具的停留时长达到预设时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物品运送任务,以供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存放入所述运输载具。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运送路线,其中所述运送路线是根据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点规划的;
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包括:
按照所述运动路线运动,且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运动位置;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停止运动指令;其中所述停止运动指令是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发送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路线包含收货地点对应的停留标记点;
则所述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包括:
按照所述运送路线运动,且在运动至所述停留标记点对应的位置处后停止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并将所述验证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验证码以供所述服务器:在所述验证码与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相同的情况下,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打开指令;
接收到所述打开指令后,打开所述运输载具。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包括:
接收报警信息并输出;其中所述报警信息是所述服务器在所述差异物品并非所述目标物品的情况下发送的。
25.一种物品运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运输载具,该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
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确定目标物品;
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输出判断结果。
26.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提供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生成与判断结果信息;
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结果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具体为第一物品标签集合,所述第二物品集合具体为第二物品标签集合;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物品标签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标签集合中的差异物品标签;所述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包括: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标签对应的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包括多个子集,不同子集与设置在所述运输载具的不同物品存放单元对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包括:
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所述运输载具的目标物品存放单元所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确定与所述目标物品存放单元所对应的目标子集;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子集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物品,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第二物品集合的目标位置;以及根据预先记录的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二物品集合的位置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目标物品。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物品运送任务;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发送至信息采集终端或运输载具;其中所述物品运送任务用于所述信息采集终端或运输载具进行显示,以供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存放入所述运输载具。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比对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不一致,则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消息,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所述运输载具装载的物品未通过校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的物品少于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则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中缺少的物品;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第一提示消息,包括:
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将所述缺少的物品的标识发送至所述运输载具。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点规划运送路线;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运送路线。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运动位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生成停止运动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停止运动指令。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生成发送包含验证码的取件通知;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物品对应的通信终端发送所述取件通知。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运输载具发送的验证码与所述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相同的情况下,生成打开指令;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打开指令。
3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差异物品并非所述目标物品,则生成报警信息;
则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所述结果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报警信息。
39.一种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用于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一物品集合发送至服务器;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还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通信接口,还用于将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对应的目标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物品集合及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以供所述服务器:确定差异物品,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以及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判断结果信息;
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包括:
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具体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物品的物品标签,将所述物品标签的集合作为第一物品集合。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载具具有多个物品存放单元,则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包括:
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具体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上各个物品存放单元各自对应的物品子集,并将各个所述物品子集组成的集合作为第一物品集合。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包括:
所述物品信息采集单元,具体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上目标物品存放单元对应的物品子集,并将所述物品子集作为所述第二物品集合。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监测所述运输载具是否关闭,或者监测所述运输载具的停留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其中,所述运输载具关闭或者所述运输载具的停留时长达到预设时长用于表示满足预设条件。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物品运送任务,以供将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存放入所述运输载具。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运送路线,其中所述运送路线是根据所述物品运送任务中的物品的收货地点规划的;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包括: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动路线运动,且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运动位置;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停止运动指令;其中所述停止运动指令是在所述运动位置对应所述物品运动任务中物品的收货地点的情况下发送的。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路线包含收货地点对应的停留标记点;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依次运动至所述运送任务中各个物品的收货地点,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载具按照所述运送路线运动,且在运动至所述停留标记点对应的位置处后停止运动。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单元及开启单元;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将所述验证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验证码以供所述服务器:在所述验证码与取件通知中的验证码相同的情况下,向所述运输载具发送打开指令;以及接收打开指令;
开启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打开指令后,打开所述运输载具。
49.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结果信息并输出,包括:
所述输出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报警信息并输出;其中所述报警信息是所述服务器在所述差异物品并非所述目标物品的情况下发送的。
50.一种运输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品信息采集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所运送的第一物品集合;以及在满足预设条件后,获得所述运输载具对应的第二物品集合;
处理器,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确定所述第一物品集合与所述第二物品集合中的差异物品;以及判断所述差异物品是否为所述目标物品,得到判断结果;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判断结果。
CN201710595508.4A 2017-07-20 2017-07-20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9284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5508.4A CN109284947B (zh) 2017-07-20 2017-07-20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0502419A JP7007456B2 (ja) 2017-07-20 2018-07-18 物品運搬方法及び関連デバイス
US16/039,101 US20190026688A1 (en) 2017-07-20 2018-07-18 Article transpor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PCT/US2018/042729 WO2019018550A1 (en) 2017-07-20 2018-07-18 ARTICLE TRANS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18834749.6A EP3655897A4 (en) 2017-07-20 2018-07-18 PROCEDURE FOR TRANSPORTING OBJECTS AND ASSOCI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5508.4A CN109284947B (zh) 2017-07-20 2017-07-20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4947A true CN109284947A (zh) 2019-01-29
CN109284947B CN109284947B (zh) 2022-11-22

Family

ID=6501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5508.4A Active CN109284947B (zh) 2017-07-20 2017-07-20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26688A1 (zh)
EP (1) EP3655897A4 (zh)
JP (1) JP7007456B2 (zh)
CN (1) CN109284947B (zh)
WO (1) WO201901855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452A (zh) * 2019-04-26 2019-07-23 南通大学 一种公寓区外卖配送系统
CN110991570A (zh) * 2019-10-17 2020-04-10 上海双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和图片识别的物品监控方法
CN112288316A (zh) * 2020-11-16 2021-01-29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调度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20543A (zh) * 2021-11-12 2022-03-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派件机器人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1159B2 (en) * 2018-04-20 2022-12-06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geographic coordinates for item delivery
CN109515449A (zh) * 2018-11-09 2019-03-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与车载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47247B (zh) * 2019-11-19 2023-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2434992A (zh) * 2020-11-23 2021-03-02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运输方法、控制设备、运输车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3002A1 (en) * 2004-08-09 2006-04-06 Daifuku Co., Ltd. Article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article transport method
JP2006171900A (ja) * 2004-12-13 2006-06-29 Fuji Xerox Co Ltd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物品管理方法
CN1809849A (zh) * 2003-06-17 2006-07-26 联合安全应用Id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及记录和货物相关的活动和数据的电子安全系统
JP2007164813A (ja) * 2004-01-27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70174136A1 (en) * 2006-01-02 2007-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liv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mart communicator
CN101398484A (zh) * 2007-09-29 2009-04-01 中卫视讯卫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集装箱移动卫星目标跟踪定位数据终端系统实现方法
US20090115609A1 (en) * 2007-07-28 2009-05-07 Frederick Michael Weaver Transaction originating proximate position unattended tracking of asset movements with or witho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verage
WO2011009472A1 (de) * 2009-07-21 2011-01-27 Wärtsilä Ship Design Germany GmbH Behältersystem und logistiksystem für schiffe
JP2012224404A (ja) * 2011-04-14 2012-11-15 Tsubakimoto Chain Co 物品仕分配送装置及び物品仕分配送方法
CN202650071U (zh) * 2012-06-08 2013-01-02 上海翔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藏品安全监测通道装置
CN105006073A (zh) * 2015-07-03 2015-10-28 霍智勇 智能物品管理柜及物品领用管理系统
CN105730950A (zh) * 2014-12-10 2016-07-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货柜与基于智能货柜的配送系统
US20160239802A1 (en) * 2015-02-18 2016-08-18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container having a scale
US20160236778A1 (en) * 2014-07-08 2016-08-18 Google Inc. Bystander Interaction During Delivery from Aerial Vehicle
US20160292945A1 (en) * 2014-03-17 2016-10-06 Roberto Pablo Waller Urban logistics platform
CN106228688A (zh) * 2016-07-26 2016-12-14 无锡三迪工业动画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大型多规格商品售货系统及其方法
CN106327124A (zh) * 2016-08-26 2017-01-11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系统
CN106709678A (zh) * 2016-11-16 2017-05-24 上海卓易云汇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运送方法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6954B2 (en) * 2000-10-16 2004-02-24 Amerasi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Inc. Antenna array for smart RFID tags
US20070150375A1 (en) 2000-12-08 2007-06-28 Ping 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meal delivery
JP2005219857A (ja) 2004-02-04 2005-08-18 Sharp Corp 配信物管理システム、配信物管理プログラム、配信物収容装置および配信管理サーバ
CN114186919A (zh) * 2013-11-29 2022-03-15 联邦快递服务公司 用于无线节点网络中的增强的电力通知的方法和设备
JP6642013B2 (ja) 2016-01-08 2020-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物品管理方法
CN106843201B (zh) * 2016-12-08 2020-09-29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引导车和用于利用自动引导车拣选物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849A (zh) * 2003-06-17 2006-07-26 联合安全应用Id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及记录和货物相关的活动和数据的电子安全系统
JP2007164813A (ja) * 2004-01-27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60073002A1 (en) * 2004-08-09 2006-04-06 Daifuku Co., Ltd. Article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article transport method
JP2006171900A (ja) * 2004-12-13 2006-06-29 Fuji Xerox Co Ltd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物品管理方法
US20070174136A1 (en) * 2006-01-02 2007-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liv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mart communicator
US20090115609A1 (en) * 2007-07-28 2009-05-07 Frederick Michael Weaver Transaction originating proximate position unattended tracking of asset movements with or witho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verage
CN101398484A (zh) * 2007-09-29 2009-04-01 中卫视讯卫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集装箱移动卫星目标跟踪定位数据终端系统实现方法
WO2011009472A1 (de) * 2009-07-21 2011-01-27 Wärtsilä Ship Design Germany GmbH Behältersystem und logistiksystem für schiffe
JP2012224404A (ja) * 2011-04-14 2012-11-15 Tsubakimoto Chain Co 物品仕分配送装置及び物品仕分配送方法
CN202650071U (zh) * 2012-06-08 2013-01-02 上海翔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rfid藏品安全监测通道装置
US20160292945A1 (en) * 2014-03-17 2016-10-06 Roberto Pablo Waller Urban logistics platform
US20160236778A1 (en) * 2014-07-08 2016-08-18 Google Inc. Bystander Interaction During Delivery from Aerial Vehicle
CN105730950A (zh) * 2014-12-10 2016-07-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货柜与基于智能货柜的配送系统
US20160239802A1 (en) * 2015-02-18 2016-08-18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container having a scale
CN105006073A (zh) * 2015-07-03 2015-10-28 霍智勇 智能物品管理柜及物品领用管理系统
CN106228688A (zh) * 2016-07-26 2016-12-14 无锡三迪工业动画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大型多规格商品售货系统及其方法
CN106327124A (zh) * 2016-08-26 2017-01-11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系统
CN106709678A (zh) * 2016-11-16 2017-05-24 上海卓易云汇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运送方法以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0452A (zh) * 2019-04-26 2019-07-23 南通大学 一种公寓区外卖配送系统
CN110991570A (zh) * 2019-10-17 2020-04-10 上海双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和图片识别的物品监控方法
CN112288316A (zh) * 2020-11-16 2021-01-29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调度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20543A (zh) * 2021-11-12 2022-03-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派件机器人的取件方法、派件机器人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18550A1 (en) 2019-01-24
US20190026688A1 (en) 2019-01-24
EP3655897A4 (en) 2021-02-24
JP7007456B2 (ja) 2022-01-24
JP2020528613A (ja) 2020-09-24
CN109284947B (zh) 2022-11-22
EP3655897A1 (en) 2020-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4947A (zh) 物品运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170338B2 (en) Cellula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gistics support
US10055620B2 (en) Baggage handling
CN204667547U (zh) 一种智能快递柜
CN108734231B (zh) 用于报关信息与货物监管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74700A (zh) 一种危险品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675024A (zh) 一种快递最后一公里智慧信息交互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9178724A (zh) 分类回收客户端、回收箱、验收装置、回收系统和方法
CN107089464A (zh) 一种智能仓库的货物自动分拣方法及其系统
CN107273956A (zh) 一种智能化快递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833000A (zh)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运输安全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9255573A (zh) 一种在因特网环境下的快递柜投递方法
CN204010051U (zh) 一种点巡检任务管理系统
CN109064088A (zh) 问题件自助处理系统、方法及自助处理货架
CN113724453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其对应的储物柜、服务器、终端设备
CN110942563A (zh) 快递柜的快件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9598172A (zh) 一种基于移动作业的采集器分拣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12309054A (zh) 一种智能投递柜投递方法、装置及智能投递柜
CN116393376A (zh) 一种货物分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557364A (zh) 一种自动盘库方法和装置
CN112508479B (zh) 一种快递存取方法、系统、智能快递柜及存储介质
CN110310437B (zh) 一种拼团代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884403A (zh) 物品配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68138A (zh) 一种拣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0891453B1 (en) Method of examining the product insp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