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715A -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715A
CN108809715A CN201810595619.XA CN201810595619A CN108809715A CN 108809715 A CN108809715 A CN 108809715A CN 201810595619 A CN201810595619 A CN 201810595619A CN 108809715 A CN108809715 A CN 108809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data
data center
management platform
service node
virtu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56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956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9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本发明实施例提升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复用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云计算技术,尤指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OpenStack(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由几个主要的组件组合起来完成具体工作,其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云环境)是一个旨在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由计算、存储、网络等几个主要的组件构成,用于完成云计算管理工作,其目标是为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实施简单、可大规模扩展、丰富、标准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
近年来,对基于异构硬件设备、特定业务需求搭建的不同异构云数据中心及其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已成为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管理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通常异构云数据中心都拥有自身的一套构建管理机制,不同云数据中心在部署、使用、维护过程中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交集和互通;因此,相关技术对于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往往是分工分类管理;或是,通过投入大量研发人力,开发搭建针对多个指定结构云数据中心的定制化云管理平台;然而,对异构云数据中心进行分工分类管理的方法不能有效的实现虚拟资源的整合调度与合理,造成了大量人力和资源的高成本投入、低效率管理;定制化云管理平台管理异构云数据中心,耗费了大量研发人力和资金,且由于针对场景特定,定制化开发也无法实现开源复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综上,上述对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方法,资源投入较高、利用率低,无法实现异构云数据中心的复用管理。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实现异构云数据中心的复用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包括:
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
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
可选的,所述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管理平台的资源池的对接。
可选的,所述虚拟资源的属性包括:云数据中心的所属类型、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及数目。
可选的,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
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信息部署管理平台。
可选的,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
在各业务节点上进行管理平台的镜像安装,并完成互信文件;
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
由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进行各业务节点上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
可选的,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先设置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管理界面,对管理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的业务管理。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装置,包括:配置单元和部署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用于: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
部署单元用于: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
可选的,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管理平台的资源池的对接。
可选的,所述部署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
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信息部署管理平台。
可选的,所述部署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
在各业务节点上进行管理平台的镜像安装,并完成互信文件;
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
由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进行各业务节点上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管理单元,用于:
通过预先设置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管理界面,对管理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的业务管理。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本发明实施例提升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复用管理。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部署管理平台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示例管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示例的部署管理平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管理平台的资源池的对接。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虚拟资源的属性包括:云数据中心的所属类型、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及数目。
步骤102、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
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信息部署管理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规模大、数据访问量大时,本发明实施例需对各类型的业务节点部署多个,openstack自身携带的负载均衡机制会合理下发大规模用户大数据访问量的请求;本发明实施例所有部署的业务节点都要把通过互信文件和全局配置文件建立相互之间的通信。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
在各业务节点上进行管理平台的镜像安装,并完成互信文件;
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
由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进行各业务节点上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
可选的,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后,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先设置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管理界面,对管理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的业务管理。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本发明实施例提升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复用管理。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部署管理平台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包括:配置单元和部署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用于: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
部署单元用于: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管理平台的资源池的对接。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部署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
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信息部署管理平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部署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
在各业务节点上进行管理平台的镜像安装,并完成互信文件;
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
由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进行各业务节点上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管理单元,用于:
通过预先设置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管理界面,对管理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的业务管理。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本发明实施例提升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异构云数据中心的复用管理。
以下通过应用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进行清楚详细的说明,应用示例仅用于陈述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用示例
本发明应用示例提供了一种融合异构云数据中心的OpenStack管理平台,以下对融合多个不同异构云数据中心的OpenStack管理平台的模型、业务流程、构建方法进行示例说明。利用OpenStack管理平台的高融合性、易扩展性实现对多个不同异构云数据中心的集中式管理和跨场景复用,本发明应用示例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降低云计算中心的管理运维成本。
图3为本发明应用示例管理平台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应用示例将管理平台划分为云数据中心层、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层、云管理层;云数据中心层可以由多个互不连通、结构各异的云数据中心组成;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层由各云数据中心提供的相互间独立的虚拟资源构成,虚拟资源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云管理层以OpenStack管理平台的各业务组件为主要结构,充分利用其可接入多云后端的适配特性;本发明应用示例通过OpenStack提供的一套标准化的适配接入机制,通过驱动将各异构的云数据中心提供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OpenStack的各类资源池进行对接;这里,OpenStack本身就是管理平台,可以管理各种类型虚拟化的云数据中心下的虚拟机,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XEN(XEN是一个开放源代码虚拟机监视器,由剑桥大学开发,它打算在单个计算机上运行多达100个满特征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必须进行显式地修改,以在XEN上运行)等类型;相关技术中,OpenStack代码中已包含了针对各种类虚拟化云计算中心的资源进行对接的驱动程序,只需按照OpenStack开源的驱动,在驱动中设置相应信息;如、KVM即设置驱动类型为KVM并调用代码中KVM下的相关驱动,也可以按照OpenStack代码提供的驱动的规范进行扩展以支持未包含在代码中的虚拟化云中心类型;本发明应用示例还通过OpenStack平台的各业务管理模块对相关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的配置、分配、调度,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基于上述融合异构云数据中心的OpenStack管理平台,本发明应用示例处理云数据中心的管理平台的构建包括:
步骤1、整合异构的云数据中心,以确定各云数据中心的所属类型及数目;本发明应用示例可以根据已有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参数对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进行统计、整合、归纳,确定出各云数据中心的所属类型及数目;如、基于KVM的云数据中心、基于XEN的云数据中心、基于特定厂商的云数据中心的数目);
步骤2、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分别为各云数据中心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即根据不同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特性开发相应的OpenStack端适配的对接驱动;本发明应用示例,适配的对接驱动可以包括:根据整合后的云数据中心,如基于KVM的云数据中心、基于XEN的云数据中心、基于特定厂商的云数据中心,在融合对接到OpenStack管理平台时,在OpenStack代码中配置加入相应的对接驱动;参照相关技术,适配的包括KVM、XEN等在内的对接驱动,OpenStack代码中本身已存在相应的代码入口及调用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只需根据OpenStack提供的文档在适配程序进行适配接口的调用,而对接厂商的云数据中心,都会提供给OpenStack管理平台相关虚拟资源(如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对接入口,只需依照OpenStack驱动代码的对接开发规范进行对应的开发及调用即可完成与OpenStack平台的对接;
步骤3、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确定OpenStack各业务节点的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等,根据确定的OpenStack各业务节点的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等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具体的,本发明应用示例可以根据需接入的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各云数据中心下计算、网络、存储等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数目、大小及特性确定OpenStack平台各种业务节点所要部署的数目;通常对某一云数据中心下各类型的资源池对应OpenStack平台的一个业务节点,为了容灾或高可用处理,会为各类型的资源池增加一个相应业务节点的备份;确定控制通信方式,即确定OpenStack的控制节点及全局调度管理节点的数目,进行全局控制调度是通过在所有OpenStack节点的Hosts(Hosts是一个没有扩展名的系统文件,可以用记事本等工具打开,其作用就是将一些常用的网址域名与其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建立一个关联“数据库”,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需要登录的网址时,系统会首先自动从Hosts文件中寻找对应的IP地址,一旦找到,系统会立即打开对应网页,如果没有找到,则系统会再将网址提交域名系统(DNS)域名解析服务器进行IP地址的解析。)配置文件中都加入所有节点的名称及唯一标识(ID)建立彼此间的互信和业务通信,由控制节点统一调度管理,如果OpenStack平台的用户规模较大,访问量高,业务处理频繁,则为了提高性能,降低负载,同时兼备容灾,通常可以部署多个控制节点,由OpenStack提供的负载均衡策略合理下发用户请求到相应的控制节点,并由控制节点调度相应的业务节点);
图4为本发明应用示例的部署管理平台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1)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确定OpenStack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即指定的一个或多个业务节点如计算节点对应指定的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与某业务下多个节点的对应关系为一对多;节点可以包括计算节点、网络节点及存储节点。
(2)在确定部署方案后,在各业务节点上安装OpenStack管理平台的镜像iso并完成互信文件,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对接驱动包括网络驱动、计算驱动、存储驱动。
(3)由OpenStack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OpenStack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OpenStack管理平台进行全局配置;即各业务节点的部署情况及映射关系;
(4)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与各业务节点,进行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这里,控制节点作为OpenStack管理平台的业务部署节点,
(5)通过控制节点完成OpenStack管理平台的安装部署后,通过设置在OpenStack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UI)管理界面对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的业务管理;本发明应用示例,OpenStack管理平台提供了一套可视化(horizon)商业智能仪表盘(dashbord)的界面管理工具,通过界面进行多租户认证与管理、数据中心管理、租户下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管理;通过该平台进行业务管理时,对各接入的云数据中心的资源情况是通明的即各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已整合到了一个OpenStack管理平台中,用户只需按照OpenStack提供的一套业务机制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对资源进行定义、创建、业务处理即可,如创建网络、创建虚拟机等。
本发明应用示例,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了云数据中心的OpenStack管理平台的构建;利用OpenStack的高融合性、易扩展性实现对多个不同异构的云数据中心的集中式管理和跨场景复用。简化了对异构云数据中心下虚拟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配置、部署和调度步骤,降低资源管理的成本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应用示例以OpenStack管理平台的各业务组件为核心,充分利用其可接入多云后端的适配特性,通过OpenStack提供的一套标准化的适配接入机制,以驱动程序的形式将各异构云数据中心提供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OpenStack的各类型资源池进行对接融合,并通过OpenStack平台的各业务管理模块对相关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的配置、分配、调度,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由于OpenStack管理平台融合了多个异构云数据中心,并对用户进行了通明,用户不必在考虑各数据中心的资源情况和业务使用方法,只需通过OpenStack管理平台界面按照OpenStack提供的操作流程进行虚拟资源如虚拟机的配置、部署、使用,并不需要关注到各异构云数据中心中,因此简化了用户的使用操作,由于以OpenStack管理平台的方式集中整合管理了各云数据中心下的资源了,也降低了用户分别管理各个云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集中管理使用相比于松散的、不便于统计的分散规划使用资源而言,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应用示例简化了用户对异构云数据中心下虚拟资源的配置、部署和调度步骤,降低资源管理的成本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例如处理器)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其相应功能,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其相应功能。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
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管理平台的资源池的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资源的属性包括:云数据中心的所属类型、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及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
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信息部署管理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包括: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
在各业务节点上进行管理平台的镜像安装,并完成互信文件;
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
由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进行各业务节点上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先设置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管理界面,对管理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的业务管理。
7.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单元和部署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用于: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
部署单元用于:对配置对接驱动后的各云数据中心,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进行管理平台的部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的属性,为各云数据中心分别配置相应的对接驱动,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虚拟资源与管理平台的资源池的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类型及数目、控制通信方式、用户规模;
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信息部署管理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云数据中心的规模及虚拟资源的属性,确定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
在各业务节点上进行管理平台的镜像安装,并完成互信文件;
为各业务节点配置对接驱动;
由管理平台上的控制节点,根据确定的管理平台上各业务节点的数目、及各业务节点与各云数据中心的映射关系,对所述管理平台进行配置;
控制节点通过管理网络,进行各业务节点上业务程序的安装与互信。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管理单元,用于:
通过预先设置于管理平台上的用户交互管理界面,对管理平台下的虚拟资源进行的业务管理。
CN201810595619.XA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8809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5619.XA CN108809715A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5619.XA CN108809715A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715A true CN108809715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88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5619.XA Pending CN108809715A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部署管理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97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9686A (zh) * 2019-12-20 2020-04-21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虚拟实验室及其构建方法
CN113886093A (zh) * 2021-12-07 2022-01-04 北京微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云架构的云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710A (zh) * 2012-12-20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虚拟云平台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8028594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平台的组网方法及混合云平台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710A (zh) * 2012-12-20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虚拟云平台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8028594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云平台的组网方法及混合云平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安新等: "《电子商务安全》", 31 October 2016,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陈天等: ""基于OpenStack的异构混合云解决方案"", 《电信科学》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9686A (zh) * 2019-12-20 2020-04-21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虚拟实验室及其构建方法
CN111049686B (zh) * 2019-12-20 2022-07-22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虚拟实验室及其构建方法
CN113886093A (zh) * 2021-12-07 2022-01-04 北京微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云架构的云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8878B (zh) 用于动态地管理虚拟化环境中的工作负荷放置的方法及系统
US909832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provisioning of a user designed virtual private data center in a multi-tenant system
CN104424013B (zh) 在计算环境中部署虚拟机的方法和设备
JP5767646B2 (ja) クラウド・サービス・カタログを用いたサービスの供給
JP6025856B2 (ja) 共有リソース・システム、リソースを割り振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共有リソースをプロビジョニングするための、コストを意識したテンプレート選択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製品)
CN103365725B (zh) 在多个云之间动态分配工作负荷部署单元的方法和系统
CN104854563B (zh) 资源使用的自动分析
US7047177B1 (en) Thin client sizing tool for enterprise server farm solution configurator
US8516495B2 (en) Domain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in a virtualiz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3180823A (zh) 软件产品的多维建模
CN116055283B (zh) 支持全局设置租户应用资源配额的多平台统一云管系统
US9201702B2 (en) Integrated cloud data center management
US20120311523A1 (en) Dependency-based impact analysis using multidimensional models of software offerings
CN103827825A (zh) 虚拟资源对象组件
EP162547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ealm system modeling
CN102447743A (zh) 云企业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4205056A (zh) 跨多个云的工作负荷的动态分配
CN101946258A (zh) 基于计算机的业务过程在专用硬件上的基于模型的部署
US793015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ealm system modeling
US9184982B2 (en) Balancing the alloc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in cloud systems
CN110661842A (zh) 一种资源的调度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Gundu et al. Hybrid IT and multi cloud an emerging trend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cloud computing
US8856332B2 (en) Integrated capacity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tool
El-Omari Cloud IoT as a crucial enabler: a survey and taxonomy
CN108900435A (zh) 一种业务部署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