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4003A -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4003A
CN108734003A CN201810495784.8A CN201810495784A CN108734003A CN 108734003 A CN108734003 A CN 108734003A CN 201810495784 A CN201810495784 A CN 201810495784A CN 108734003 A CN108734003 A CN 108734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al image
witness
display screen
identity
te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5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军
刘毅
马堃
刘杰
徐妙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957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4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4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的方法由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获取所述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分别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身份验证实现方式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

Description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尤其是涉及身份验证方法、身份验证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在电信营业厅、网吧、银行营业厅、酒店、机场、车站及医院等场合,存在身份验证的需求。如何提高身份验证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其中一方面,提供一种身份验证方法,所述方法由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获取所述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分别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发送至外部终端。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成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获取所述待验证人的属性,并根据所述属性获取推送内容;将所述推送内容发送至第一显示屏显示。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身份验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显示预定屏幕图案。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包括: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待验证人证卡上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芯片识别器读取芯片型证卡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从外部设备上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外部设备上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包括:通过网络获取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获取所述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预先生成的标识码。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所述当前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包括: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将所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所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所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包括:分别计算所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每组所述第二人脸特征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将所述相似度作为比对结果。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得到身份验证结果,包括:将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为身份验证成功;将所述相似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确定为身份验证失败。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其中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身份验证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中,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并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显示模块,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发送至外部终端。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推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验证模块获取到的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成功时,根据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获取所述待验证人的属性,并根据所述属性获取推送内容,将所述推送内容发送至第一显示屏显示。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身份验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使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显示预定屏幕图案。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用于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待验证人证卡上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第二子模块,用于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芯片识别器读取芯片型证卡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第三子模块,用于从外部设备上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子模块包括:第一单元,用于通过网络获取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并根据所述标识码获取所述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预先生成的标识码。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模块包括:第一提取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第二提取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验证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所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子模块进一步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每组所述第二人脸特征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将所述相似度作为比对结果。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验证子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为身份验证成功;将所述相似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确定为身份验证失败。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方法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方法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方法实施方式。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本申请通过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使本申请可以根据该第一人脸图像和当前基于拍摄获得的待验证人的第二人脸图像,针对该待验证人进行身份验证,从而本申请可以实现身份核验。由于身份验证结果可以通过身份验证设备的双显示屏分别显示,因此,使待验证人以及核验工作人员等不同身份的用户均可以方便直接的获知身份验证结果。由此可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身份验证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方法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过程中的一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过程中的另一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方法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过程中的再一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过程中的又一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示例性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以及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当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及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其可与众多其它通用或者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者配置一起操作。适于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以及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众所周知的终端设备、计算系统、环境和/或配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系统、瘦客户机、厚客户机、手持或膝上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系统﹑大型计算机系统和包括上述任何系统的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环境,等等。
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以及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在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系统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的一般语境下描述。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例程、程序、目标程序、组件、逻辑以及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系统/服务器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任务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或远程计算系统存储介质上。
示例性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由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实现,其中的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即第一显示屏面向待验证人。可选的,该方法由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例如,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一体机)实现。也就是说,该方法中的各步骤由具有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执行。该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中的两个显示屏可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连接。本申请也不排除两个显示屏采用无线连接方式连接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110、步骤S120、步骤S130以及步骤S140。图1中的各步骤分别为:
S100、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
S110、获取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
S120、根据第一人脸图像以及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S130、根据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S140、分别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
本申请通过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使本申请可以根据该第一人脸图像和当前基于拍摄获得的待验证人的第二人脸图像,针对该待验证人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结果可以通过身份验证设备的双显示屏分别显示,因此,使待验证人以及核验工作人员等不同身份的用户均可以方便、直接地获知身份验证结果,从而提高了身份验证的便利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如摄像头)获取待验证人证卡(如身份证、工作证、准考证或者入门卡等)上的第一人脸图像。
本申请也可以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芯片识别器(如用于自动读取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芯片中的信息的芯片识别器等),读取芯片型证卡中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
本申请还可以从外部设备上获取第一人脸图像。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如通过网络获取基于公安的身份证信息系统的设备中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再例如,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扫描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并根据该标识码获取外部设备(如身份验证服务器等)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本申请中的标识码可以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通常是根据第一人脸图像预先生成的。例如,在办理相应的证卡的时候,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生成相应的标识码。再例如,在执行相应的注册操作(如考生注册操作、员工入职注册操作等)的过程中,根据第一人脸图像生成相应的标识码。本申请不限制生成标识码的具体实现过程。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对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并对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例如,在第二人脸图像包括多个人脸的情况下,针对每一个人脸分别得到一组人脸特征数据),将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可选的,本申请可以分别计算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每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并将计算出的相似度作为比对结果。如果其中一个相似度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则认为身份验证成功,且可以将相似度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所对应的人脸图像作为待验证人的人脸图像。如果计算出的所有的相似度均不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则可以认为本次身份验证失败。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中的预定相似度要求可以具体为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也就是说,如果计算出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本次身份验证成功;而如果计算出的相似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本次身份验证失败。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如果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成功,则本申请可以根据第二人脸图像获取待验证人的属性,并根据该属性获取推送内容,将推送内容发送至第一显示屏显示。待验证人的属性可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本申请不限制待验证人的属性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本申请中的推送内容通常为与待验证人的属性相适合的内容,且推送内容可以包括广告或者提示信息等。例如,推送内容可以包括:与待验证人的年龄和/或性别相适合的广告。本申请不限制推送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通过对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属性识别,从而获得待验证人的属性,例如,将第二人脸图像输入相应的神经网络,由神经网络执行属性预测处理,从而根据神经网络输出的信息获得待验证人的属性。本申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待验证人的属性,例如,通过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获得待验证人的属性。本申请不限制获得待验证人的属性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在身份验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使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显示预定屏幕图案。预定屏幕图案可以为屏保图案或者广告图案等。例如,随机选取广告,并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均显示随机选取出的广告。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将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发送至外部终端。该外部终端可以为相应业务的终端设备(例如,准入或者登记或者考勤等业务的终端设备)等。
图2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同样由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实现,其中的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即第一显示屏面向待验证人。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方法包括: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图2中的各步骤分别为:
S201、获取待验证人的留存图像。
S202、根据上述留存图像以及当前基于拍摄获得的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对该待验证人进行身份验证,以生成该待验证人的身份验证结果,该身份验证结果由身份验证设备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显示。
本申请通过获取待验证人的留存图像,可以根据该留存图像和当前基于拍摄获得的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对该待验证人进行身份验证,从而本申请可以实现身份核验。由于每次获得的身份验证结果均可以通过身份验证设备的两个显示屏分别显示,因此,可以使待验证人以及工作人员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均方便的获知身份验证结果。由此可知,本申请有利于提高身份验证实现方式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
本申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到待验证人的留存图像(该留存图像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人脸图像),下面以两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个例子:本申请可以通过对待验证人的身份芯片进行读取操作,获取身份芯片中存储的留存图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中的身份芯片可以为:RFID芯片等具有信息存储以及信息读写功能的电子元件。另外,该身份芯片可以设置于身份证以及乘车卡等多种证卡中。本申请不限制身份芯片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身份芯片所在的证卡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在检测到身份芯片的情况下,通过与身份芯片进行信息交互,从身份芯片中读取出其存储的留存图像。例如,在待验证人将身份证放在芯片识别器上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可以检测到身份证中的RFID芯片进入磁场,本申请可以基于芯片识别器发射射频信号,从而使芯片识别器上的RFID芯片产生感应电流,RFID芯片基于该感应电流发送其存储的留存图像,从而本申请从身份芯片中读取出留存图像。当然,在RFID芯片发送其存储的留存图像的同时,还可以发送其存储的待验证人身份标识等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身份标识包括身份证件号码、姓名、住址等。例如,RFID芯片发送其存储的身份证件号码、姓名以及留存图像等,从而本申请可以获得除留存图像之外的更多信息。本申请不限制从身份芯片中读取留存图像的具体实现过程。
第二个例子:本申请可以采用基于待验证人身份标识发送请求的方式,获取到待验证人的留存图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基于待验证人输入的信息,从外部设备获取待验证人身份标识;也可以通过读取待验证人的身份芯片(如身份证或者乘车证或者员工证等中的身份芯片)中存储的信息,获取待验证人身份标识;也可以通过文字识别方式(如利用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识别准考证或者员工证等证件上的文字获取到待验证人身份标识;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方式获取到待验证人身份标识。
本申请还可以通过条形码/二维码(例如,纸件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再例如,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条形码/二维码)识别方式,获取到待验证人身份标识。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通过输入框,来获取待验证人输入的待验证人身份标识。一个可选例子:本申请可以在身份验证设备的第一显示屏上显示包含有至少一个选项的页面,该页面中的选项通常包括:表征手动输入待验证人身份标识的第一选项。当然,该页面除了包括第一选项之外,还可以包括表征通过芯片识别器读取待验证人身份标识的第二选项。本申请的选项(如第一选项和/或第二选项)可以表现为按钮等形式,例如,显示的页面中包含有文案为“手动输入”的第一按钮以及文案为“自动读卡”的第二按钮(如图3所示)。在待验证人选择了表征手动输入待验证人身份标识的第一选项(如待验证人点击了屏幕显示页面中的相应按钮)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显示用户身份标识输入框(如图4所示),待验证人可以在该输入框中手动输入用户身份标识,例如,逐数字、逐字母或者逐汉字的输入用户身份标识;从而本申请可以通过该用户身份标识输入框,接收到待验证人手动输入的用户身份标识,从而获取到待验证人输入的待验证人身份标识。
本申请通过读取待验证人的身份芯片中存储的信息,获取到用户身份标识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方式描述中的从身份芯片中读取留存图像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另外,本申请可以采用现有的文字识别方式以及条形码/二维码识别方式,来获取用户身份标识,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的用户身份标识通常是指:可以唯一标识出一个用户的信息。例如,用户身份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件号码、护照号码、驾照号码、医疗保险号码、银行卡号码、准考证号码中的至少一种。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是上述号码中至少一种与姓名的组合。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仅是以用户身份标识表现为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在本申请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的情况下,如果待验证人选择了手动输入用户身份标识的选项,则显示身份证件号码以及姓名输入框,待验证人可以在身份证件号码输入框中输入身份证件号码,并在姓名输入框中输入姓名(如中文姓名或者外文姓名等)。从而本申请可以通过当前页面中的身份证件号码输入框,和姓名输入框,接收到待验证人手动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采用向身份信息系统发送请求的方式,获得待验证人手动输入的用户身份标识所对应的留存图像。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访问身份信息系统(例如,通过网络远程访问身份信息系统),且该身份信息系统提供留存图像查询功能,从而本申请可以基于该留存图像查询功能,获取到上述获得的用户身份标识所对应的留存图像。例如,身份信息系统中存储有用户身份标识及其留存图像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在获取到用户身份标识后,生成用于查询留存图像的请求,并发送该请求,该请求中承载有用户身份标识。身份信息系统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利用该请求中承载的用户身份标识,在其存储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以查找与该用户身份标识相匹配的对应关系,如果查找的结果为存在相匹配的对应关系,则身份信息系统获取该对应关系中对应的留存图像,反馈至身份验证设备终端,从而获取用户身份标识所对应的留存图像。如果查找的结果为不存在相匹配的对应关系,即用户身份标识与身份信息系统存储的用户身份标识不相符,则身份信息系统反馈查询失败的信息,发送至身份验证设备终端形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例如,显示表征用户身份标识有误的提示信息,以告知待验证人其输入的用户身份标识可能存在错误。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上述实施例的用户身份标识及其留存图像的对应关系,可以具体为数据库中的记录,例如,身份信息系统中的身份证数据库中的记录。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在获取到待验证人的身份证件号码(如待验证人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等)的情况下,生成用于查询留存图像的请求,并通过网络(无线或者有线网络)发送该请求。该请求中承载有身份证件号码。身份信息系统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利用该请求中承载的身份证件号码,在身份证数据库中进行查找,以查找与该身份证件号码相匹配的记录,如果查找的结果为存在相匹配的记录,则身份信息系统将该相匹配的记录中的留存图像,承载于该请求对应的响应中,并返回该响应,从而本申请可以从接收到的响应中,获取到请求中承载的身份证件号码对应的留存图像。如果查找的结果为不存在相匹配的记录,即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与身份证数据库中的所有记录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均不相同,则身份信息系统可以将表征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与身份证数据库中的身份证件号码不相符的信息,承载于该请求对应的响应中,并返回;从而本申请可以根据响应中承载的表征身份证件号码与预先存储的身份证件号码不相符的信息,形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例如,显示表征身份证件号码有误的提示信息,以告知待验证人其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可能存在错误。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在获取到待验证人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如待验证人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的情况下,生成用于查询留存图像的请求,并通过网络(如互联网或者局域网等)发送该请求。该请求中承载有待验证人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身份信息系统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利用该请求中承载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在身份证数据库中进行查找,以查找与该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均相匹配的记录,如果查找的结果为存在相匹配的记录,则身份信息系统将该相匹配的记录中的留存图像,承载于该请求对应的响应中,并返回该响应,从而本申请可以从接收到的响应中,获取到请求中承载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所对应的留存图像。如果查找的结果为不存在相匹配的记录,即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与身份证数据库中的所有记录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均不相同(例如,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与一记录中的身份证件号码相同,然而,请求中的姓名与该记录中的姓名不相同;再例如,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与身份证数据库中的所有记录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均不相同),则身份信息系统可以将表征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与身份证数据库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不相符的信息,承载于该请求对应的响应中,并返回该响应,从而本申请可以根据响应中承载的表征请求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与身份证数据库中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不相符的信息,形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并显示,例如,显示表征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有误的提示信息,以告知待验证人其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或者姓名可能存在错误。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在本申请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身份证件号码或者护照号码等情况下,本申请中的身份信息系统可以包括:基于公安的身份证信息系统(如公安快速查询综合信息系统,即公安CCIC系统),或者,相应的业务系统。本申请中的业务系统可以是准入业务或者登记业务或者考勤业务等。在本申请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准考证号码或者医疗保险号码等情况下,身份信息系统也可以为基于相关教育部门的考试信息系统或者基于医疗保险部门的社保信息系统或者相应的业务系统等。本申请不限制身份信息系统以及业务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中的留存图像通常为包含有清晰的人脸的图像,例如,包含有清晰的正脸的图像。可选的,该留存图像可以包括:身份证照片、护照照片、驾照照片、医疗保险卡照片、准考证照片、门禁照片或者员工证照片等等。本申请不限制留存图像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在成功获取到留存图像的情况下,可以触发摄像装置执行拍摄操作,从而获得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该现场图像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人脸图像。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中的摄像装置可以在执行拍摄操作之前以及执行拍摄操作之后,持续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摄像装置在执行了拍摄操作后,应继续处于工作状态,而不会跳转到休眠状态,也不会被关闭,这样,在执行下一次的拍摄操作时,不需要先触发摄像装置由休眠状态跳转到处于工作状态,也不需要开启摄像装置,而直接触发摄像装置执行拍摄操作即可。在待验证人数量较多,需要频繁身份验证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通过使摄像装置持续处于工作状态,有利于提高身份验证的效率。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中的摄像装置并不需要持续处于工作状态,而是在需要执行拍摄操作的情况下,才处于工作状态。例如,在成功读取出留存图像时,触发摄像装置由休眠状态跳转到工作状态,或者开启摄像装置;在摄像装置执行了拍摄操作之后,触发摄像装置由工作状态跳转到休眠状态,或者关闭摄像装置。从而有利于减少摄像装置的能源消耗,并有利于降低摄像装置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致大量发热的现象。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根据留存图像以及当前基于拍摄获得的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对待验证人进行身份验证的一个实现方式可以为:
首先,获取留存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以及现场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例如,本申请可以将留存图像和现场图像分别输入一卷积神经网络中,由该卷积神经网络针对留存图像和现场图像分别进行人脸特征数据提取操作,从而本申请可以根据该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获得留存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以及现场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该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可以根据特征提取的实际需求灵活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该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网络结构;例如,本申请的该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卷积层、非线性Relu层、池化层以及全连接层等,该卷积神经网络所包含的层数越多,则网络越深;再例如,本申请的该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ALexNet、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Network,ResNet)或VGGnet(Visual Geometry Group Network,视觉几何组网络)等神经网络所采用的网络结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现场图像包括多个人脸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获得多组人脸特征数据。
其次,针对上述获得的留存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和现场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进行相似度计算。例如,利用相应的相似度算法计算两人脸特征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本申请不限制相似度计算的具体实现方式。另外,在获得多组人脸特征数据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将留存图像的人脸特征数据与每一组人脸特征数据分别进行相似度计算,从而获得多个相似度。
最后,判断上述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例如,计算出的相似度是否大于相应的预设阈值;在确定出计算出的相似度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如任一相似度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本次该待验证人的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成功;在确定出计算出的相似度不满足预定相似度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本次该待验证人的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失败。
本申请通过基于人脸特征数据的相似度,来实现身份验证,可以快速且准确实现身份验证,例如,不超过1秒可以完成一次身份验证。从而有利于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以及效率。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在通过拍摄获得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并获得现场图像中的人脸特征数据之后,可以根据该人脸特征数据判断现场图像中的人脸是否符合预定人脸要求。预定人脸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例如,预定人脸要求可以包括:人脸清晰度要求、人脸偏转要求(也可以称为正脸要求)以及人脸表情要求等中的至少一个。上述人脸清晰度要求可以包括:人脸的曝光强度要求以及人脸的虚化程度要求等。上述正脸要求可以包括:人脸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旋转角度要求等。上述人脸表情要求可以包括:上下嘴唇的开合程度要求、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开合程度要求、以及表情的夸张程度要求等中的至少一个。在判断出现场图像中的人脸不符合预定人脸要求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通过文字或者语音等提示方式,告知待验证人需要重新拍摄。例如,提示待验证人站在预定的位置,看向预定方位。之后,再次触发摄像装置执行拍摄操作,从而本申请再次获得该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本申请再次获取该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后,可以再次执行上述根据留存图像以及当前基于拍摄获得的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对待验证人进行身份验证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本申请通过针对现场图像中的人脸是否符合预定人脸要求进行判断,可以避免由于拍摄光线问题、待验证人侧脸、待验证人说话或者打哈欠等因素而导致的身份验证失败的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身份验证的鲁棒性以及准确性。
本申请中的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可以为具有摄像头、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双显示屏以及用于自动读取身份芯片中的信息的芯片识别器的一体机。另外,该身份验证设备还可以具有补光灯、扬声器以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等元件。其中的摄像头可以用于拍摄现场图像。其中的HDMI可以将两个显示屏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其中的一个屏幕可以面对待验证人,另一个屏幕可以面对工作人员,使待验证人和工作人员都可以方便的获知身份验证的结果。本申请对两个显示屏的大小无要求,例如,两个显示屏大小可以不相同。其中的补光灯可以用于,在环境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补充光线,以保证现场图像的拍摄质量。其中的扬声器可以用于向待验证人发出语音提示信息。
本申请中的身份验证设备还可以设置有网络接口。该网络接口可以用于接入网络,例如,使身份验证设备可以与身份信息系统连接等。当然,该身份验证设备不设置网络接口,也是完全可行的。在身份验证设备设置有网络接口以及芯片识别器的情况下,本申请不仅能够根据自动读取的留存图像实现有证情况下的身份验证,还能够根据待验证人手动输入的身份标识信息实现无证情况下的身份验证。无证情况下的身份验证过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本申请的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单元、连接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通过连接单元连接在一起。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包含有显示屏。连接单元可以为基于HDMI的连接线。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由一体机实现。例如,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均由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网络接入能力以及摄像能力等能力的两个一体机实现,这两个一体机均可以单独使用。两个一体机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芯片识别器。两个一体机均可以单独完成身份验证操作。在一个可选示例中,两个一体机均具有主板、数据处理器(如CPU)、摄像头、HDMI、网络接口、补光灯、扬声器以及USB接口等元件,且两个一体机通过HDMI连接,形成双屏分体形式的身份验证设备。可选的,两个一体机还可以均具有芯片识别器。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中的一个由一体机实现,另一个可以为显示屏。例如,第一单元是具有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网络接入能力等能力的一体机,该一体机可以单独使用,单独完成身份验证操作。而第二单元不能单独使用,第二单元可以根据第一单元传输来的显示信息呈现相应的画面。另外,第一单元或者第二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有芯片识别器以及摄像头,芯片识别器读取的信息以及摄像头摄取到的信息可以由第一单元进行处理。
本申请中的身份验证设备可以设置于电信营业厅、网吧、银行营业厅、酒店、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行政机关办事大厅、医院或者旅游景点入口处等诸多需要人证核验的场合。另外,本申请的身份验证结果可以上报给相应的业务系统,从而使业务系统可以基于身份验证结果执行后续的处理流程,如考勤处理或者出入登记等。
图5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该实施例以待验证人所持证卡为身份证为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0、开始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过程。例如,身份验证设备加电启动,身份验证设备显示相应的身份验证页面。在一个可选示例中,该页面中设置有文案为“手动输入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的按钮(如图6所示)。在检测到该按钮被待验证人点击的情况下,到步骤S210。在通过摄像头对证件进行扫描,并通过文字识别或者条形码/二维码识别,获得证件中记载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的情况下,到步骤S220。在通过芯片识别器检测到身份证,并通过芯片识别器从身份证中读取出留存图像的情况下,到步骤S240。
S210、显示身份证件号码输入框以及姓名输入框,例如,在身份验证页面中展现一个新窗口,该新窗口中包含有身份证件号码输入框和姓名输入框(如图7所示)。本申请通过身份证件号码输入框可以获得待验证人手动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并通过姓名输入框可以获得待验证人手动输入的姓名。
S220、将当前获得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承载于用于查询身份证照片的请求中,并通过互联网向基于公安的身份证信息系统发送该请求。在接收到基于公安的身份证信息系统针对该请求返回的响应的情况下,到步骤S230。
S230、根据接收到的响应,判断是否成功获取到待验证人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对应的身份证照片,如果未成功获取到待验证人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对应的身份证照片,则到步骤S231;如果成功获取到待验证人输入的身份证件号码和姓名对应的身份证照片,则到步骤S240。
S231、显示身份证件号码或者姓名有误的提示信息。待验证人通过相应的操作返回步骤S200。例如,在待验证人关闭该提示信息或者按返回按钮时,返回步骤S200。
S240、触发摄像装置执行拍摄操作,从而获得该待验证人的现场图像。在摄像装置执行了拍摄操作之后,摄像装置持续处于工作状态。
S250、判断是否成功获取到现场图像,如果成功获取到现场图像,则到步骤S260,如果未成功获取到现场图像,则返回步骤S240。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步骤S250中的成功获取到现场图像可以是指,摄像装置执行了拍摄操作,产生了相应的现场图像。也可以是指,摄像装置执行了拍摄操作,产生了相应的现场图像,且检测到该现场图像中包含有人脸。还可以是指,摄像装置执行了拍摄操作,产生了相应的现场图像,且检测到该现场图像中包含有人脸,进一步的,检测到该人脸符合预定人脸要求。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本申请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来检测现场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例如,利用神经网络对现场图像进行人脸外接框检测,从而根据人脸外接框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现场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本申请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来检测人脸是否符合人脸要求,例如,利用神经网络对人脸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从而根据人脸关键点检测结果确定现场图像中的人脸是否为正脸以及是否属于夸张表情等。本申请不限制成功获取到现场图像的具体含义,也不限制成功获取到现场图像的具体判断方式等。
S260、将现场图像中的人脸与身份证照片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以判断两个人脸是否为同一个人的人脸,如果判断结果为两个人脸为同一个人的人脸,则到步骤S270;如果判断结果为两个人脸不为同一个人的人脸,则到步骤S280。
S270、确定本次身份验证通过,并显示表征身份验证通过的提示信息。
S280、确定本次身份验证失败,并显示表征身份验证失败的提示信息。
S290、本次身份验证过程结束。
图8为本申请的身份验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设置于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中,且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装置主要包括:第一获取模块300、第二获取模块310、验证模块320以及显示模块330。可选的,该实施例的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模块340以及推送模块350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获取模块300主要用于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
可选的,第一获取模块300可以包括:第一子模块、第二子模块或者第三子模块。其中的第一子模块用于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待验证人证卡上的第一人脸图像;第二子模块用于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芯片识别器读取芯片型证卡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第三子模块,用于从外部设备上获取第一人脸图像。可选的,上述第三子模块可以包括第三子模块包括:第一单元或者第二单元。其中的第一单元用于通过网络获取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扫描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并根据标识码获取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标识码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另外,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包括:根据第一人脸图像预先生成的标识码。第一获取模块300具体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针对图1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第二获取模块310主要用于获取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第二获取模块310具体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针对图1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验证模块320主要用于根据第一人脸图像以及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并根据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可选的,验证模块320包括:第一提取子模块、第二提取子模块以及验证子模块。其中的第一提取子模块用于对第一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第一人脸特征数据。其中的第二提取子模块用于对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得到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其中的验证子模块用于将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至少一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可选的,验证子模块进一步用于分别计算第一人脸特征数据与每组第二人脸特征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并将相似度作为比对结果。验证子模块还用于将其中一个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确定为身份验证成功,将所有相似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为身份验证失败。验证模块320具体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针对图1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显示模块330主要用于分别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显示模块330还用于当身份验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使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显示预定屏幕图案。显示模块330具体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针对图1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传输模块340主要用于将第一人脸图像、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发送至外部终端。传输模块340具体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针对图1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推送模块350主要用于当验证模块320获取到的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成功时,根据第二人脸图像获取待验证人的属性,并根据获取到的属性,获取推送内容,将推送内容发送至第一显示屏显示。推送模块350具体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针对图1至图7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示例性设备
图9示出了适于实现本申请的示例性设备400,设备400可以是汽车中配置的控制系统/电子系统、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移动电话等)、个人计算机(即PC,例如,台式计算机或者笔记型计算机等)、平板电脑以及服务器等。图9中,设备4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通信部等,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401,和/或,一个或者多个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身份验证的图像处理器(GPU)413等,处理器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可执行指令或者从存储部分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可执行指令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通信部4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网卡,所述网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IB(Infiniband)网卡。处理器可与只读存储器402和/或随机访问存储器403中通信以执行可执行指令,通过总线404与通信部412相连、并经通信部412与其他目标设备通信,从而完成本申请中的相应步骤。
上述各指令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此外,在RAM 403中,还可以存储有装置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以及数据。CPU401、ROM402以及RAM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在有RAM403的情况下,ROM402为可选模块。RAM403存储可执行指令,或在运行时向ROM402中写入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使中央处理单元401执行上述物体分割方法所包括的步骤。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通信部412可以集成设置,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多个子模块(例如,多个IB网卡),并分别与总线连接。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4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4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4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409。通信部分4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4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405。可拆卸介质4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4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在存储部分408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的架构仅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图9的部件数量和类型进行选择、删减、增加或替换;在不同功能部件设置上,也可采用分离设置或集成设置等实现方式,例如,GPU413和CPU401可分离设置,再如理,可将GPU U413集成在CPU401上,通信部可分离设置,也可集成设置在CPU401或GPU U413上等。这些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下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步骤的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包括对应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对应的指令。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及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4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4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中记载的实现上述相应步骤的指令。
在一个或多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身份验证方法。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例子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在一个或多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其对应的装置和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身份验证指示,该指示使得第二装置执行上述任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的身份验证方法;第一装置接收第二装置发送的身份验证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身份验证指示可以具体为调用指令,第一装置可以通过调用的方式指示第二装置执行身份验证操作,相应地,响应于接收到调用指令,第二装置可以执行上述身份验证方法中的任意实施例中的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仅是为了区分,而不应理解成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公开中,“多个”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可以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还应理解,对于本公开中提及的任一部件、数据或结构,在没有明确限定或者在前后文给出相反启示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还应理解,本公开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着重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申请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申请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申请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将本申请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申请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申请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申请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
获取所述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分别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发送至外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身份验证结果为身份验证成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获取所述待验证人的属性,并根据所述属性获取推送内容;
将所述推送内容发送至第一显示屏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身份验证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或第二显示屏显示预定屏幕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包括:
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待验证人证卡上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
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芯片识别器读取芯片型证卡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
从外部设备上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外部设备上获取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包括:
通过网络获取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或者
利用身份验证设备中的图像采集设备扫描所述第一人脸图像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获取所述外部设备上存储的第一人脸图像,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
7.一种身份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具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身份验证设备中,所述第一显示屏设置于待验证人侧,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验证人的第一人脸图像;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验证人当前的第二人脸图像;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以及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并根据所述比对结果获取身份验证结果;
显示模块,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显示所述第一人脸图像、所述第二人脸图像以及身份验证结果。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495784.8A 2018-05-22 2018-05-22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Pending CN108734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5784.8A CN108734003A (zh) 2018-05-22 2018-05-22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5784.8A CN108734003A (zh) 2018-05-22 2018-05-22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4003A true CN108734003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3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5784.8A Pending CN108734003A (zh) 2018-05-22 2018-05-22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400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722A (zh) * 2019-01-10 2019-06-11 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学图形码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77361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63120A (zh) * 2019-04-30 2019-08-23 厦门一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网吧实名制应用系统
CN110570568A (zh) * 2019-09-12 2019-12-13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无感人脸识别的办税系统及方法
CN110895711A (zh) * 2019-11-05 2020-03-2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入职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014A (zh) * 2015-02-16 2015-06-10 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验设备
CN105553919A (zh) * 2014-10-28 2016-05-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6203294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东微模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属性分析的人证合一身份验证方法
WO2017195051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Infocert S.P.A. Method of remotely identifying a physical person in asynchronous mode, aimed at the release of an advanced electronic signature, qualified electronic signature or digital identity
CN107391992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广州广电卓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身份核验装置
CN107393088A (zh) * 2017-07-28 2017-11-24 北京中航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门票核验、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45177A (zh) * 2017-12-18 2018-03-2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09413A (zh) * 2017-12-27 2018-05-08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助终端的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终端
CN108052814A (zh) * 2017-12-07 2018-05-18 四川大学 一种3d身份验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919A (zh) * 2014-10-28 2016-05-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4700014A (zh) * 2015-02-16 2015-06-10 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验设备
WO2017195051A1 (en) * 2016-05-13 2017-11-16 Infocert S.P.A. Method of remotely identifying a physical person in asynchronous mode, aimed at the release of an advanced electronic signature, qualified electronic signature or digital identity
CN106203294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广东微模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属性分析的人证合一身份验证方法
CN107391992A (zh) * 2017-07-17 2017-11-24 广州广电卓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身份核验装置
CN107393088A (zh) * 2017-07-28 2017-11-24 北京中航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门票核验、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52814A (zh) * 2017-12-07 2018-05-18 四川大学 一种3d身份验证系统
CN107845177A (zh) * 2017-12-18 2018-03-27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09413A (zh) * 2017-12-27 2018-05-08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助终端的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722A (zh) * 2019-01-10 2019-06-11 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学图形码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77361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77361B (zh) * 2019-04-26 2022-02-2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63120A (zh) * 2019-04-30 2019-08-23 厦门一通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网吧实名制应用系统
CN110570568A (zh) * 2019-09-12 2019-12-13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无感人脸识别的办税系统及方法
CN110570568B (zh) * 2019-09-12 2021-10-15 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无感人脸识别的办税系统及方法
CN110895711A (zh) * 2019-11-05 2020-03-2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入职管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4003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N107844748B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833359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US1122222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iveness detectio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US9256795B1 (en) Text entity recognition
US9002066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processor-readable media for designing a license plate overlay decal having infrared annotation marks
WO2018086543A1 (zh) 活体判别方法、身份认证方法、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956369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notes
Marciniak et al. Influence of low resolution of images on reliability of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US20140036099A1 (en) Automated Scanning
WO2016065661A1 (zh) 一种四维码、基于该四维码的图像识别系统及方法、检索系统及方法
WO2015101289A1 (zh) 图片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3673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75582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N110516672A (zh) 卡证信息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16048444A (ja) 帳票識別プログラム、帳票識別装置、帳票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帳票識別方法
CN109784339A (zh) 图片识别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37165A (zh) 实时查看名片扩展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22180492A (ja) チケット発券システム、検札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81720A (zh) 一种人证核验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888675A (zh) 用于生成证件图像的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CN206097251U (zh) 一种法院自助访客机
US20230054354A1 (en)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489072A (zh) 一种访客登记信息提取和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08596127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和身份核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