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6850B -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6850B
CN108696850B CN201810387430.1A CN201810387430A CN108696850B CN 108696850 B CN108696850 B CN 108696850B CN 201810387430 A CN201810387430 A CN 201810387430A CN 108696850 B CN108696850 B CN 108696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code
authent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74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6850A (zh
Inventor
黄江华
肖婉钰
李志杰
万爽
曾文圣
张旭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8103874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96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96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6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6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6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认证码,并将认证码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接收认证码,并根据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第二终端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近场通信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将接收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由此在未携带目标感应物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解决需要使用目标感应物完成感应认证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路程时间及成本。

Description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感应物涉及人们的方方面面。比如,使用门禁卡进出、通过公交卡乘坐公共交通等。目前,在用户忘记随身携带或没有某种感应卡,但必须使用这种感应卡时,用户只能回去取或者找别人送,这种方式极大地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其能够通过第二终端利用NFC获取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进而将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使得第一终端将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由此解决需要使用目标感应物完成感应认证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路程时间及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感应方法,应用于同步感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认证码,并将所述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所述第二终端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近场通信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认证群族中每个电子设备都存储有标准认证码,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相同时,第二终端判定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第二终端判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不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同的提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重复获取认证码,并将重复获取的认证码再次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再次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重复判断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停止重复接收输入的认证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所述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将接收的语音及所述目标感应数据进行编译操作,得到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包括一数据包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信息,所述数据包信息包括序号及时间戳;
所述第二终端将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多个数据包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后,将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在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前发送的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传以接收完整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
在判定不需要进行重传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同步感应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它终端设备发送的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其它终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同步感应模块,用于将其它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同步感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获取认证码,并将所述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需要目标感应数据的第一终端将获取的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在判定需要进入传输模式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进行同步感应以完成认证。由此,利用通信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NFC解决了需要使用目标感应物完成感应认证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路程时间及成本。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是图3中步骤S12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是图3中步骤S13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数据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步骤S14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10-同步感应系统;100-终端设备;101-存储器;102-存储控制器;103-处理器;110-第一终端;120-第二终端;200-同步感应装置;210-接收模块;220-发送模块;230-同步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系统10的方框示意图。所述同步感应系统10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110及第二终端120。所述第一终端110的用户在发现未带或没有目标感应物时,可以通过操作第一终端110向所述第二终端120发送获取所述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的请求,所述第二终端120则可以通过第二终端120的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单元利用NFC获取所述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所述第一终端110则可以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由此,在忘带或者没有目标感应物时,可以通过第二终端120读取并发送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的方式,解决需要使用目标感应物完成感应认证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路程时间及成本。
请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方框示意图。所述第一终端110及第二终端120均为所述终端设备100。所述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等。所述终端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01、存储控制器102及处理器103。
所述存储器101、存储控制器102及处理器103各元件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储器101中可以存储有同步感应装置200,所述同步感应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01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03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步感应装置200,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步感应方法。
其中,所述存储器10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0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03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所述处理器103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101的访问可在所述存储控制器102的控制下进行。
所述处理器1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1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终端设备1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所述方法应用于同步感应系统10,所述同步感应系统10可以包括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终端110及第二终端120。下面对同步感应方法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10,所述第一终端110获取认证码,并将所述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1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110的用户在需要使用某种感应物进行感应认证,发现忘记携带或者没有这种目标感应物时,该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终端110、第二终端120与有这种目标感应物的用户进行联系。在联系过程中,所述第一终端110获取认证码,然后将该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120。其中,获取认证码的方式可以是用户输入。用户输入认证码的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用户手动直接输入认证码、用户选择发送认证码的功能选项以使所述第一终端110根据预先设置自动输入认证码等。
步骤S120,所述第二终端120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所述第一终端110是否可信,以避免在不安全的情况下,直接发送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造成信息泄露。
可选地,可以预先建立一认证群族,所述认证群族中的每个电子设备都是通过认证的,也就是说,所述认证群族中的每个电子设备都是可信的。认证群族中的每个电子设备可以得到一组具有时效性的标准认证码,比如,8225531,该标准认证码表示此电子设备是可信的。所述第二终端120属于所述认证群族。
请参照图4,图4是图3中步骤S12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120可以包括子步骤S121、子步骤S122及子步骤S123。
子步骤S121,所述第二终端120将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110是否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
子步骤S122,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相同时,第二终端120判定所述第一终端110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子步骤S123,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第二终端120判定所述第一终端110不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不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认证群族中的每个电子设备都存储有一相同的标准认证码,因此可以通过判断某电子设备是否有标准认证码,判断该电子设备是否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从而判断该电子设备是否可信。
在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的所述认证码与所述第二终端120存储的标准认证码相同时,表示所述第一终端110也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终端110是可信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以通过传输模式满足第一终端110的用户的需求。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向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相同的提示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110处于接收状态以接收所述第二终端120发送的数据。
在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的所述认证码与所述第二终端120存储的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表示所述第一终端110不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终端110不是可信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判定不需要启动传输模式,避免将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不可信的人造成信息泄露。
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51及步骤S152。
步骤S151,所述第二终端120向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同的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120在所述第一终端110不可信时,可以向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同的提示信息,便于所述第一终端110将所述提示信息进行播放或显示等以告知所述第一终端110的用户。
步骤S152,所述第一终端110重复获取认证码,并将重复获取的认证码再次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120以再次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用户由于手误等原因输错认证码导致不能得到所述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因此,所述第一终端110可以在接收到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同的提示信息后,再次接收用户重新输入的认证码,并将再次接收的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120。所述第二终端120根据重新输入的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并根据判断结果向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提示信息。关于步骤S15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文对步骤S110、S120及步骤S15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照图5,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53。
步骤S153,所述第一终端110在重复判断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停止重复接收输入的认证码。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终端120重复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终端110可以记录所述第二终端120的重复判断次数。将所述重复判断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比较,若重复判断次数小于所述预设次数,在所述第二终端120判定认证码与标准认证码相同及需要启动传输模式时,所述第一终端110则将对应的提示信息告知用户,使用户不再输入认证码。若重复判断次数小于所述预设次数,表示直到当前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的认证码均与所述第二终端120的标准认证码不同,所述第一终端110不是可信的,可以直接向第一终端110发送不再接收认证码的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次数可以实际需求设定,比如,3次。
步骤S130,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所述第二终端120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120开启传输模式后,可以通过自带的NFC单元读取所述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110与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是处于通话状态,也可以是处于网络连接状态。其中,通话状态表示第一终端110与所述第二终端120正在进行通话。网络连接状态表示第一终端110通过2G、3G、4G、WIFI等与所述第二终端120实现数据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终端110与所述第二终端120处于网络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直接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这种方式具有比较方便的特点。可选地,在发送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前,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采用一般的编码及加密方式对所述目标感应数据进行处理。由于编码及加密方式均不是特殊的,所述第一终端110在接收处理后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后,可以对其进行解密、译码以得到所述目标感应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终端110与所述第二终端120处于通话状态时,请参照图6及图7,图6是图3中步骤S13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数据单元的示意图。步骤S130可以包括子步骤S131、子步骤S132及子步骤S133。
子步骤S131,所述第二终端120将接收的语音及所述目标感应数据进行编译操作,得到多个数据单元。
子步骤S132,所述第二终端120将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多个数据包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
子步骤S133,所述第二终端120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110反馈的确认信息后,将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120可以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与语音一起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在发送前,先对语音及所述目标感应数据进行编码、加密等处理后得到多个数据单元。其中,每个数据单元包括一数据包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信息,所述数据包可以是包括有所述目标感应数据的语音封包。所述数据包信息包括序号及时间戳。
在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前,所述第二终端120将每个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包信息同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所述第一终端110在接收到多个数据包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终端120反馈收到所述多个数据信息的确认信息。所述第二终端120在接收所述确认信息后将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
在通话状态下获取所述目标感应数据时,可以通过第一终端110、第二终端120的双方用户的交流,更能保证及时性及安全性。
步骤S140,所述第一终端110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请参照图8,图8是图3中步骤S140包括的子步骤的流程示意图。步骤S140可以包括子步骤S141及子步骤S142。
子步骤S141,所述第一终端110根据所述第二终端120在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前发送的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传以接收完整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120在发送给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前,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所述第一终端110在接收完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后,可以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判断是否接收完所有的数据单元。若判定没有接收完所有的数据单元,则需要重传,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110则向所述第二终端120发送重新传输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得到重传信息。若判定已接收完成所有的数据单元,则不需要重传。比如,所述第一终端110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信息包括序号1、2、3、4及结束,所述第一终端110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包括序号1、2,经过比对可知,所述第一终端110没有接收到所有的数据单元,需要重传。
子步骤S142,在判定不需要进行重传时,所述第一终端110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所有的数据单元后,所述第一终端110可以进行数据译码、解密、数据转换等操作,再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包括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所述第一终端110与认证设备建立通信,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认证设备,进行同步感应,从而完成认证。
通过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的认证码进行安全认证,以确定所述第一终端110是否可信。在所述第一终端110可信时,所述第二终端120启动传输模式,利用NFC读取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110,以使所述第一终端110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完成认证。其中,所述第一终端110在得到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后,可以先判断是否接收到完成的数据,若没有,则需要进行重传,由此保证所述目标感应数据的完整性。
请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感应装置200的方框示意图。所述同步感应装置200应用于终端设备100。苏搜狐同步感应装置2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0及发送模块220。
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其它终端设备100发送的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发送模块220,用于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其它终端设备100。
请再次参照图8,所述同步感应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同步感应模块230。
同步感应模块230,用于将其它终端设备100发送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感应装置200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10~S140及图5中的步骤S151~S153,关于所述同步感应装置20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文对同步感应方法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需要目标感应数据的第一终端将接收的输入的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在判定需要进入传输模式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进行同步感应以完成认证。由此,利用通信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NFC解决了需要使用目标感应物完成感应认证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路程时间及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同步感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同步感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认证码,并将所述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所述第二终端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近场通信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其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认证群族中每个电子设备都存储有标准认证码,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相同时,第二终端判定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第二终端判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不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同的提示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重复获取认证码,并将重复获取的认证码再次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以再次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重复判断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停止重复接收输入的认证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处于网络连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所述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将接收的语音及所述目标感应数据进行编译操作,得到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包括一数据包及每个数据包对应的数据包信息,所述数据包信息包括序号及时间戳;
所述第二终端将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多个数据包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确认信息后,将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在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单元前发送的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传以接收完整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
在判定不需要进行重传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多个数据包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进行数据过滤,得到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
7.一种同步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它终端设备发送的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其它终端设备;
其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认证群族中每个电子设备都存储有标准认证码,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其它终端设备是否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相同时,判定所述其它终端设备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判定所述其它终端设备不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不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同步感应模块,用于将其它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9.一种同步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获取认证码,并将所述认证码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进入传输模式,并将通过NFC获取到的目标感应物的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目标感应数据发送给认证设备,以进行同步感应完成认证;
其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认证群族中每个电子设备都存储有标准认证码,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认证码,并根据所述认证码判断是否需要启动传输模式的方式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进行比对,以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相同时,第二终端判定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在所述认证码与所述标准认证码不相同时,第二终端判定所述第一终端不是所述认证群族中的电子设备,并判定不需要启动传输模式。
CN201810387430.1A 2018-04-26 2018-04-26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696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430.1A CN108696850B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7430.1A CN108696850B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6850A CN108696850A (zh) 2018-10-23
CN108696850B true CN108696850B (zh) 2021-05-07

Family

ID=63845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7430.1A Active CN108696850B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9685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060A (zh) * 2013-11-26 2014-03-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741100A (zh) * 2016-03-23 2016-07-06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nfc pos终端的远程线下金融卡支付系统
CN105844817A (zh) * 2016-03-23 2016-08-10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nfc pos终端的远程线下金融卡支付方法
CN106104604A (zh) * 2015-02-20 2016-11-09 三星支付有限公司 可分离电子支付设备
CN107833047A (zh) * 2017-12-12 2018-03-23 常州爱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安全支付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CN110460864A (zh) * 2019-07-16 2019-11-1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提高在线直播授课画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52323B2 (en) * 2007-11-30 2013-01-08 Blaze Mobile, Inc. Conducting an online payment transaction using an NFC enabl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060A (zh) * 2013-11-26 2014-03-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终端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04604A (zh) * 2015-02-20 2016-11-09 三星支付有限公司 可分离电子支付设备
CN105741100A (zh) * 2016-03-23 2016-07-06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nfc pos终端的远程线下金融卡支付系统
CN105844817A (zh) * 2016-03-23 2016-08-10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nfc pos终端的远程线下金融卡支付方法
CN107833047A (zh) * 2017-12-12 2018-03-23 常州爱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安全支付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CN110460864A (zh) * 2019-07-16 2019-11-1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提高在线直播授课画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6850A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5040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n Automobile
CN111376865B (zh) 车辆数字钥匙激活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03337868A5 (ja)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機器端末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認証装置および方法、サービス提供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9214166B (zh) 智能设备授权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7000629A1 (zh) 云终端接入家庭云系统的方法、系统及云接入控制设备
CN112202747A (zh) 目标设备的绑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871903A (zh) 信息安全管控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KR20110112570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네트워크 접속 제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833063A (zh) 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96850B (zh) 同步感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30572B (zh) 一种eUICC卡、eUICC卡与管理平台的通信方法及其通信系统
WO2021074221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edical system, medical system, and security module
CN109861999B (zh)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18376A (zh) 一种密码设置方法、智能电视、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21487A (zh) 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US200400972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blocked secure storage memory
JP4853870B2 (ja) 中継器、無線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241728B (zh) 密码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60868A (zh) 应用程序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0136176A (ja) 電子署名システム、認証補助サーバおよびicカード、並びに電子署名方法
CN113099453A (zh) 接入服务器的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92960B (zh) 一种车辆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30882B (zh) 安全验证方法及安全验证装置
CN112236803A (zh) 通过计时器的同步来验证车辆所有权的方法
TWI767254B (zh) 金融服務處理系統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