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0540B -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0540B
CN108270540B CN201810043952.XA CN201810043952A CN108270540B CN 108270540 B CN108270540 B CN 108270540B CN 201810043952 A CN201810043952 A CN 201810043952A CN 108270540 B CN108270540 B CN 108270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user equipment
cell
primary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39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0540A (zh
Inventor
廖培凯
陈义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FI Innov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270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0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0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0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的方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UE以及主小区中主基站之间使用第一UE‑ID建立主连接。在该UE以及次小区中第二基站之间,使用第二UE‑ID建立第二连接。配置来自主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的成分载波以及聚合。在主链接上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UE数据从主连接,使用UE连接到第一基站而被接收,第二UE数据从第二基站接收。该第一UE数据以及该第二UE数据进行合并。来自网络实体的第三UE数据分布在第一以及第二基站之间。

Description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于移动通信网络,更具体地,有关于LTE多点载波聚合(multi-point carrier aggregation)配置(configuration)以及数据转发(forwarding)。
背景技术
移动用户以及智能手机应用的指数型增长需要实质上增加无线频宽。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是一个可以提供更高数据率、更低延迟(latency)以及提高系统容量(capacity)的改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在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包含多个基站,称作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B),与称作用户设备(UE)的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UE可以透过下行链路DL以及上行链路UL与基站或者eNB进行通信。DL指从基站到UE的通信。而UL指从UE到基站之间的通信。为了提供更高峰值速率,LTE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以提供支持高数据速率的更高频宽。
在CA系统中,多个成分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以及联合用于单一装置之间的发送和接收。最简单的实现聚合的方法为使用相同频段内的多个连续成分载波,称作频段内(intra-band)连续(contiguous)载波聚合。频段内载波聚合也可以用于相同频段内的非连续CC。频段间(inter-band)载波聚合允许不同频段的成分载波聚合。在LTE R10中,载波聚合运作定义了多个服务小区,每一个成分载波用于一个小区。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可以不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只由一个小区处理,定义为主成分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服务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Cell,PCell)(DL PCC以及UL PCC)。分配一个或者多个次服务小区(Secondary ServingCell,SCell)以增加更多频宽。对于更高频段的需求可能需要进一步利用CA运作,以聚合不同基站的小区以服务一个UE,这称作eNB间(inter-eNB)的载波聚合。
eNB间CA只能够提供增强吞吐量,提供其他好处,例如空间分集(spatialdiversity)(或者称作多点分集(multi-site diversity))增益以及减少异构(heterogeneous)网络中移动性管理开销。空间分集为一个有效方法对抗无线系统中衰落(fading)以及同信道(co-channel)干扰。eNB间CA提供空间分集增益。举例说明,在小微微(pico)小区的附近范围内移动的UE,可以与已连接的宏小区,透过eNB间聚合而保持RRC连接。UE可以从多于一个数据传输路径接收,以及获得空间分集。相似地,在小区边缘移动的UE可以透过来自两个相邻小区的聚合成分载波获得空间分集,其中,该UE可以连接到该两个相邻小区。进一步说,eNB间载波聚合也可以潜在地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性管理(mobilitymanagement)。举例说明,在小小区(small cell)的范围内移动的UE,小小区例如微微小区,该UE可以与当前宏小区保持连接,以及可以利用载波聚合避免频率切换。宏小区以及微微小区可以运作在不同频段以提供用于UE的更高吞吐量。同时,UE避免了代价高的小区间反复切换。
虽然eNB间载波聚合为频宽增加提供更多灵活性以及其他益处,当前LTE系统具有几个需要解决的限制条件。当前LTE的问题包含UE识别处理(identity handling)、控制层面(control-plane)功能处理、用户层面(user-plane)数据传输以及物理层信令。
第一问题是UE识别(identification)。当前LTE载波聚合设计具有如下工作假设:所有小区,主小区以及次小区连接到相同基站。eNB为UE分配小区无线网络临时识别符(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以在空中接口上所有信息交换过程中专门识别该UE。C-RNTI在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分配,以及只对于该RRC连接有效。一旦UE离开了eNB的覆盖范围区域,那么RRC连接必须移动到新eNB上,以及该新eNB将会分配一个新C-RNTI给该UE。因此,对于L2调度以及以及用于eNB间CA的RRM管理只具有一个C-RNTI是合理的。但是对于eNB间CA,第二eNB会在包含在另一个通信会话中。当前每一eNB独立分配C-RNTI。因此,C-RNTI的UE识别符可以引起eNB间的混淆,因为在第一基站中用于UE的C-RNTI可能已经分配给另一个已经连接到第二基站的UE,其中,该第二基站中存在eNB间CC。因此,需要UE识别符的新机制以用于eNB间载波聚合。
第二问题为控制层面功能处理,包含RRC连接保持(connection maintenance)以及RRC连接管理。RRC连接为UE从空闲状态转换为连接状态时建立。当前系统中应用一个RRC原则,所以只有一个RRC连接,该连接由Pcell所保持,从而用于通信会话。对于eNB间载波聚合,使用相同原则产生如下问题:Scell配置处理的问题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处理的问题。
第三问题为用户层面数据路径处理。eNB透过S1连接,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以及透过S1-U连接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对于eNB间载波聚合,用于通信会话的两个分离的数据路径承载数据。需要解决聚合以及分配信号信息从/至多个eNB的支持。
第四问题为对于eNB间载波聚合的物理层支持,包含DL调度(scheduling)、UL授权(grant)以及用于反馈信息的反馈信道配置,其中反馈信息包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当前载波聚合使用两类调度:跨载波调度(cross carrier scheduling)或者非跨载波调度(non-cross carrier scheduling)。跨载波调度的使能透过用于每一UE的RRC连接而独立获得。当没有安排(arranged)跨载波调度时,DL调度分配存在于承载了数据的成分载波中。对于UL,在一个DL CC以及一个UL CC之间建立一个相关。因此,来自DL CC的UL授权指已链接(linked)的UL CC作为UL成分载波。当跨载波调度被激活时,CC可以调度不同CC承载数据。对于eNB间载波聚合,需要解决不同eNB之间CC调度的协调。进一步说,HARQ以及CSI为从UE发送给基站的反馈信息,以保证数据流可靠地在通信信道上发送。当前载波聚合设计中有两个方法配置反馈信道。第一个为UL反馈信道用于每一CC。第二个为具有主UL CC承载用于所有DL CC的反馈信息。为了支持eNB间载波聚合,现存方案需要更新以支持跨eNB载波聚合,或者需要引入新配置方法以更好使用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示了用于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forwarding)的方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eNB在主小区中使用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UE-ID)与UE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主小区包含DL CC以及UL CC。eNB进一步在属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中配置与该UE的第二连接。该第二小区包含DL CC以及可选的UL CC。该eNB聚合来自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成分载波。该eNB透过主连接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UE与第一基站使用第一UE-ID建立主连接,以及使用第二UE-ID与第二基站建立第二连接。该UE基于第一以及第二UE-ID聚合来自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成分载波。该UE在该主连接上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eNB配置为锚(anchor)eNB,负责用于在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与网络连接。该锚eNB与UE建立第一连接,以及从第一连接接收数据信号。该UE也与第二eNB建立第二连接。该第二eNB为锚eNB转发来自与该UE的第二连接的数据信号。该锚eNB合并数据信号。该锚eNB也从网络实体接收数据信号,网络实体例如MME。该锚eNB将来自网络实体的数据信号分配给第二eNB。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锚eNB对数据信号实施复用(multiplexing)。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锚eNB实施数据信号的软合并(softcombining)。
本发明提供用于物理层多点载波聚合以及多点反馈配置的方法。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接收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上层配置。该配置包含与第一组DL以及UL CC的相关的第一UE-ID。该UE透过一个或者多个DL控制信道,在一个或者多个DL CC上接收DL控制信息。该UE使用第一UE-ID以及第二UE-ID解码DL控制信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DL以及UL成分载波连接到第一基站,以及第二组DL以及UL CC连接到第二基站。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到第一基站的DL成分载波可以调度连接到第二基站的另一成分载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UE接收用于UL反馈信息的上层配置。第一UL反馈成分载波与一组DL成分载波相关,以及第二UL反馈成分载波与第二组DL成分载波相关。该UE收集用于DL成分载波的一组反馈信息,其中,DL成分载波与第一UL反馈成分载波以及第二UL反馈成分载波相关。该UE生成反馈信道以承载用于第一以及第二UL反馈成分载波的已聚合反馈信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DL成分载波与第一基站相关,以及第二组DL成分载波与第二基站相关。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以及有益效果。发明内容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限。本发明提供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可以获得分集增益以及吞吐量可以提升。
附图说明
附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似元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以及UE、eNB以及MME的简化方块示意图。
图2A为UL以及D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小区到宏小区情况下的示例场景,其中,两个宏小区均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
图2B为UL以及D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小区到宏小区情况下的示例场景,其中,一个宏小区在F1传送信号,另一个宏小区在F2上传送信号。
图3A为D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微微小区情况下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宏小区在F1上使用小区ID0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在F2上使用小区ID1传送信号。
图3B为D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微微小区情况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宏小区在F1上只使用小区ID0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分别在F1以及F2上使用小区ID1以及小区ID2传送信号。
图3C为D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微微小区情况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宏小区在F1上使用小区ID0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在F2上使用小区ID1以及在F2上使用相同小区ID0传送信号。
图4为U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微微基站情况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宏基站在F1上,以及微微小区上在F2上分别使用小区ID0以及小区ID1传送信号。
图5为eNB间Scell的配置方块示意图。
图6A为用于PeNB以及SeNB的协议栈(protocol stack)方块示意图,其中,其中该PeNB以及SeNB为用于RRC消息的配置,以及其中该RRC消息的配置可以在上述PeNB以及SeNB之间传输。.
图6B为用于PeNB以及SeNB的协议栈方块示意图,其中,其中该PeNB以及SeNB为用于RRC消息的配置,以及其中该RRC消息的配置只可以在上述PeNB上传输。.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UE-ID透过来自Pcell的RRC信令分配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cell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过程中,透过MAC信令分配第二UE-ID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配置控制层面参数以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流程图。
图10A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MME配置作为聚合实体的示意图。
图10B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配置作为聚合实体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两个MME-eNB连接建立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流程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有一个MME-eNB连接透过主eNB建立的流程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eNB配置作为锚实体以处理eNB间载波聚合系统的多个数据流的流程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E接收多个数据流的流程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非跨载波调度用于DL CC调度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只用于eNB内CC,从而用于DL CC调度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用于eNB间CC,从而用于DL CC调度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非跨载波调度用于UL CC授权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只用于eNB内ULCC授权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用于eNB间UL CC授权的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L以及DL CC调度的流程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L CC配置用于承载UL反馈信息的流程图。
图23A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一个UL CC用于所有DL CC的方块示意图。
图23B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一个UL CC用于相同eNB的所有DL CC的方块示意图。
图23C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一个UL CC用于与其相关的每一DL CC的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其示例如附图所示。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新颖性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示例UE、eNB以及MME的方块示意图。宏小区131以及宏小区132为分别由eNB111以及eNB112服务的相邻小区。eNB111以及eNB112彼此透过X2链路而连接。微微小区133在宏小区132范围内,以及由eNB113所服务。eNB112以及eNB113彼此透过X2链路连接。多个eNB,eNB111、eNB112以及eNB113中每一者透过X2链路连接。多个eNB,eNB111、eNB112以及eNB113,每一者透过S1链路连接到MME实体MME121。UE101在小区131以及小区132的小区边缘。可能UE101可以从eNB111透过L1接收信号,以及透过L2从eNB112。不是切换到另一个小区,UE101可以利用eNB间载波聚合以保持与eNB111以及eNB112的L1以及L2连接。聚合L1以及L2的初始配置可以由初始服务小区所完成,以及对应的eNB间载波聚合CC的配置,可以由每一小区所完成所有由一个小区所完成。为了协调eNB间配置以及/或者数据传输,eNB 111以及eNB112之间的X2接口可以配置为传输额外控制信号或者数据以支持连接L1以及L2上的eNB间载波聚合。UE 102在微微小区133中,透过链路L4连接到eNB113,其中,在宏小区132中透过L3保持与eNB112的连接。eNB间聚合可以利用来自L3以及L4的信号以服务UE102。为了协调eNB间配置以及/或者数据传输,eNB112以及eNB113之间的X2接口可以配置为传输额外控制信号或者数据以支持连接L3以及L4上的eNB间载波聚合。
图1为UE141、eNB142以及MME143的协议栈的简化方块示意图。UE141具有物理层栈(physical layer stack,PHY)、MAC层(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acket Data Control Protocol,PDCP)、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以及非接入状态(Non Access Stratum,NAS)层。eNB142具有与UE141通信的对应协议栈,包含PHY、MAC、RLC、PDCP以及RRC。NAS协议栈对于eNB142是透明的。对应NAS协议栈在MME143上。图1给出了支持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UE141以及eNB142的简化方块示意图。
UE141以及RF收发器模块150耦接到天线171,以及RF收发器模块150从天线171接收RF信号,将其转换为基频信号,以及发送给处理器151。RF收发器150也将从处理151接收的基频信号转换为RF信号,以及发送给天线171。处理器151处理已接收基频信号以及激活不同功能模块实施UE141中功能。存储器152存储程序指令以及数据以控制UE141的运作。图1进一步给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7个功能模块153至159的示意图。链路连接模块153(图中标记为LINK CONN)与多个点或者多个eNB建立连接以支持多点载波聚合。聚合模块154(图中标记为AGGREGATE)聚合来自不同eNB的多个成分载波。MM功能模块155(图中标记为MMFUNC)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配置(Configuration)模块156(图中标记为CONFIG)实施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必要配置,包含配置多个UE-ID。解码模块157(图中标记为DECODE)解码已接收数据流。反馈模块158(图中标记为FEEDBACK)生成反馈信息以及反馈信道。合并模块159(图中标记为COMBING)合并多个数据流,其中,该多个数据流来自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多个数据路径。
eNB142具有RF收发器模块160,其中,RF收发器模块160耦接到天线172,用于从天线172接收RF信号,将其转换为基频信号以及发送给处理器161。RF收发器160也将从处理器161接收的基频信号,以及将其转换为RF信号,以及发送给天线172。处理器161处理已接收基频信号,以及激发不同功能模块以实施eNB142中的功能。存储器162存储程序指令以及数据以控制eNB142的运作。图1给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eNB142中的6个功能模块163至168。链路连接模块163管理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来自不同eNB的多个连接。配置模块164实施用于多点载波聚合的配置,包含成分载波配置以及UE-ID配置。聚合模块165聚合多个数据流。MM功能模块166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合并模块16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合并多个数据流。分配(Distributing)模块168(图中标记为DISTRIBUTING)将多个数据分配给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的其他eNB。
如图1所示,eNB间载波聚合应用在很多场景下。举例说明,当UE在两个相邻宏小区的边缘,或者当UE在与宏小区保持连接的前提下处于微微小区时。下面的附图给出上述情况的一些示例场景。图2A以及图2B给出宏小区到宏小区UL以及DL情况下的一些示例场景。图3A到图3C给出了宏-微微小区情况下,用于DL载波聚合的一些示例场景,以及图4给出了宏-微微情况下用于UL载波聚合的示例场景。
图2A给出了宏小区到宏小区情况下,UL以及DL载波聚合应用的示例场景,其中,两个宏小区均在F1以及F2上传输信号。由eNB202所服务的小区206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由eNB203服务的相邻小区207也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驻留在小区206中的UE204可以检测F1以及F2。小区207中的UE205可以检测F1以及F2。小区206以及小区207的边缘上的UE201,可以在F1上从小区206中的eNB202接收更好信号,以及在F2上,接收小区207中eNB203的更好信号。假设UE201由小区206中的F1所服务,对于UE201而言,聚合来自小区206以及小区207中F1上的CC,使用eNB载波聚合有益处。UE201可以聚合来自小区206的F1以及来自小区207的F2上的UL以及DL CC。图2A中相似的改变的频率层可以应用相同原则。举例说明,当前服务UE201的小区小区206可以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以及相邻小区207可以在F2上传送信号。因为小区206中连接到eNB202上,小区边缘的UE201可以从小区206的F1上,以及从小区207的F2上接收更好的信号。小区206的F1上小区207的F2上的UL以及/或者DL CC聚合对于UE201而言是有益的。
图2B给出了应用在宏小区到宏小区的情况下,UL以及DL载波聚合的示例场景,其中,一个小区在F1上传送信号,另一个小区在F2上传送信号。由eNB212所服务的小区216在F1上传送信号。由eNB213所服务的相邻小区217在F2上传送信号。驻留在小区216中的UE214检测F1。小区217中的UE215检测F2。在小区216以及小区217的小区边缘的UE211,可以从小区216中eNB212的F1上,以及从小区217的eNB213的F2上接收更好的信号。假设小区216中F1服务UE211,对于UE211而言,透过聚合来自小区216的F1上以及小区217的F2上的成分载波使用eNB载波聚合是有益的。UE211可以聚合小区216的F1,以及小区217的F2上,两者或者任何一者上的UL以及DL CC。
不同宏小区配置的相似场景可以从eNB间载波聚合受益。当UE在小区边缘,以及从两个不同基站接收更好信号时,聚合不同基站的CC,不仅仅扩展了UE的频宽,也避免了UE的频繁切换。进一步说,透过合并不同路径的数据,可以获得分集增益以及吞吐量可以提升。eNB间载波聚合不仅对于宏小区边缘的UE有用,对于其他情况下,例如下图所示宏-微微小区情况也有用。图3A至图3C给出了宏-微微小区DL载波聚合情况的示例示意图。图4给出了宏-微微小区UL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3A给出宏-微微小区情况下DL载波聚合示例场景示意图,其中,宏小区在F1上使用ID0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在F2上使用ID1传送信号。UE301在微微小区305的范围内,微微小区305在宏小区304范围内。宏小区304的eNB302只在F1上使用小区ID0传信号。微微小区305的eNB303只在F2上使用小区ID1传送信号。在该配置中,UE301从eNB间载波聚合中受益,因为从小区304的F1以及小区305的F2上接收好信号。一个示例配置可以使用F1作为移动性层(mobility layer)以及F2作为吞吐量/容量增强层(throughput/capacityenhancement layer)。移动性管理功能只在F1上承载,所以可以避免频繁切换,以及F2上的已聚合载波可以提高UE 301的吞吐量。宏-微微小区的其他相似配置场景可以相似地使用。
图3B给出了DL载波聚合应用在宏-微微小区情况下的示例场景,其中,宏小区只在F1上使用小区ID0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分别使用小区id1以及小区id2,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UE311在微微小区315的范围内,微微小区315在宏小区314范围内,宏小区314的eNB312只使用小区ID0在F1上传送信号,微微小区315分别使用小区ID1以及小区ID2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在该配置中,UE311从eNB间载波聚合受益,因为其从小区314的F1以及小区315的F2上接收好信号。一个示例配置是使用宏小区314的F1作为移动性层(mobilitylayer),以及微微小区315的F2作为吞吐量/容量增强层。移动性管理功能只在F1上承载,所以可以避免频繁切换,以及已F2上已聚合CC可以增强UE311的吞吐量。CoMP可以应用于F1以解决宏小区314以及微微小区315之间的干扰问题。宏-微微小区场景的其他相似配置可以相似地使用。
图3C为DL载波聚合应用于宏-微微小区情况的示例场景,其中,宏小区使用小区ID0在F1上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使用小区ID1在F2上以及使用小区ID0在F1上传送信号。微微小区325范围内的UE321在宏小区324内。宏小区324的eNB322只使用小区ID0在F1上传送信号。微微小区325分别使用小区ID0以及小区ID1在F1以及F2上传送信号。在该配置中,UE321从eNB间载波聚合受益,因为其从小区324中F1上以及小区325的F2上接收好信号。一个示例配置为使用宏小区324的F1作为移动性层,以及微微小区325的F2作为吞吐量/容量增强层。移动性管理功能只在F1上承载,所以可以避免频繁切换,以及F2上已聚合CC可以增强UE 321的吞吐量。既然宏小区324以及微微小区325在F1上传送信号,CoMP可以用于F1以解决宏小区324以及微微小区325之间的干扰问题。宏-微微小区场景的其他相似配置相似地应用。
用于UL CC的eNB之间载波聚合具有相似场景。图4给出Ul载波聚合应用在在宏-微微小区情况下的示例场景,其中,宏小区使用小区ID0在F1上传送信号,以及微微小区使用小区ID1在F2上传送信号。宏小区404的eNB402只适用小区ID0在F1上传送信号。微微小区405的eNB403只使用小区ID1在F2上传送信号。该配置中,UE401从eNB间载波聚合受益,因为其从小区404的F1上小区405的F2上接收好信号。一个示例配置可以将F1用作移动性层,以及F2作为吞吐量/容量增强层(capacity enhancement layer)。
控制层面运作
eNB间载波聚合提供很多好处。但是,当前LTE系统不完全支持。第一个问题是控制层面(control plane)运作。当前LTE系统中,主小区(Pcell)只服务一个RRC连接。Pcell为UE建立RRC连接的第一个小区。然后,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次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对于eNB间载波聚合,Scell可以来自相同eNB(在此情况下,Scell作为Pcell),或者可以来自不同eNB。eNB间载波聚合场景的Scell配置可以解决。
图5为eNB间Scell配置的示例示意图。UE501在小区521以及小区522的小区边缘。eNB502服务小区521以及eNB503服务小区522。UE501从小区521透过eNB502接收好信号,以及透过小区eNB503从小区522接收好信号。UE501与小区521透过eNB502建立连接,以及透过eNB503与小区522建立连接。UE501透过eNB502与小区531建立连接。一个RRC连接在UE501以及小区521之间建立。在步骤511,连接到eNB502的链路中成分载波#1由eNB502配置。既然只有一个RRC连接,那么连接到eNB503的链路中成分载波#2需要X2信息交换。因此,在步骤512,eNB503配置成分载波#2。在步骤513,eNB503将CC#2的信息透过X2接口转发给eNB502。eNB502,在步骤514,发送配置消息给UE501以做用于CC#2的初始配置。在配置的初始步骤之后,eNB502,主eNB(PeNB)以及eNB503,次eNB(SeNB),可以进一步独立配置自己的Scell。为了配置eNB间CC,可以应用多个时序提前(Timing Advance,TA)概念。举例说明,属于相同eNB的小区可以配置为一个TA组。可替换地,网络可以配置为,不同eNB的成组小区避免(refrain)成为一个TA组。
当UE配置为具有eNB间CA时,可以从PeNB以及SeNB接收信号,以用于RRC连接管理消息。既然UE只有一个RRC连接,那么对于CA的配置有两类。
图6A为PeNB以及SeNB的协议栈方块示意图,其中,配置RRC消息可以在上述两个eNB之间传输。UE601透过链路604连接到eNB602。UE601也透过链路605连接到eNB603。eNB602为PeNB以及eNB603为SeNB。eNB602以及eNB603透过X2接口连接。对于UE601只有一个RRC连接。UE601从PeNB以及SeNB,在链路604以及链路605上接收RRC消息。PeNB以及SeNB处理用于此连接的PHY、MAC、RLC、PDCP以及RRC栈。虽然eNB602以及eNB603均承载RRC消息,但是移动性管理功能只在PeNB实施,因为UE只从Pcell维持(maintain)NAS文本(contexts)。因此,PeNB为唯一一个处理所有移动性管理有关消息的eNB。因此链路604为唯一承载MM消息(message,MSG)的链路,其中,MM消息包含测量上报以及切换命令。即使与UE601具有RRC连接的SeNB,eNB603可以直接发送RRC命令给UE601,不可以发送移动性相关消息。如果连接到SeNB的多个Scell中的一个遇到坏的信道条件,不需要RRC重建。一般说来,上述情况下,不允许自发(spontaneous)UL传输。相反,可以应用Scell上的轻权重无线链路监视(RadioLink Monitor)功能。也就是说,UE可以在Scell上发生不良连接(bad connection)情况下,延迟UL传输。只要PCell连接保持在Scell出错时不需要小区重选(reselection)。一般说来,主链路上的UL CC可以配置作为反馈信道,用于两个eNB的DL CC。反馈信息在主UL CC上承载,只有无线链路监视(Radio Link Monitoring,RLM)功能在主连接上实施。当无线链路在主连接上失败时,只实施小区重选。可替换地,配置一个UL CC用于每一承载了反馈信息的eNB,从而用于每一承载了反馈信息的eNB的对应DL CC。RLM功能可以在主连接以及第二连接上实施。但是,小区重选功能,当主无线链路失败时,只在主连接上实施。
图6B为PeNB以及SePNB的协议栈示意图,其中,配置RRC消息只在PeNB上传输。UE611透过了链路614与eNB612连接。UE611也透过链路615连接到eNB613。eNB612为PeNB以及eNB613为SeNB。eNB612以及eNB613透过X2接口连接。在链路614上用于UE611只有一个RRC连接。UE611只从PeNB接收RRC消息。PeNB处理用于该连接的的PHY、MAC、RLC、PDCP以及RRC栈。SeNB只处理用于该连接的PHY、MAC以及RLC层。在该配置中,需要额外X2交换。既然RRC连接只在链路614承载给PeNB,移动性管理消息以及其他RRC消息只在链路614上承载。
控制层面的eNB间CA的另一个问题是UE识别符(UE identification,UE-ID)配置。当前,当UE驻留在服务小区(即,Pcell)时,C-RNTI为分配的UE-ID。对于Pcell以及多个Scell只有一个C-RNTI。当所有成分载波连接到相同eNB时,这样的配置起作用。但是,当成分载波从不同eNB聚合而来,期望多个C-RNTI,因为Pcell中分配的C-RNTI可能已经由Scell中另一个UE所使用。因此,需要为一个UE分配不同UE-ID。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从Pcell透过RRC信令分配第二UE-ID的流程图。UE701连接到主eNB702以及次eNB703。UE701配置用于eNB间载波聚合。主eNB702以及次eNB703透过S1链路连接到MME704。在步骤711,UE701透过RACH过程与主eNB702建立连接。主eNB702分配第一C-RNTI给UE701。步骤712,UE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Connection Requestmessage.)给主eNB702。步骤713,主eNB702使用RRC连接建立消息(Connection Setupmessage)回复。建立UE701和eNB702之间的RRC连接。在步骤714,透过发送S1数据路径请求给MME704,主eNB702与MME704继续(proceed)建立数据路径。在接收到该请求之后,步骤715中,MME704使用S1路径切换确认(Path Switch ACK message)消息作为回复。在步骤716,主eNB702与次eNB703透过X2接口进行通信以实施eNB间通信。该通信可以包含协商过程以协调第二C-RNTI号码给UE701,用于UE701与次eNB703的连接。各种其他协商以及配置可以在该协商过程中完成,以建立主eNB702以及次eNB703之间的CA。在步骤717,主eNB702发送RRC重配置消息给UE701,用于eNB间CA配置。步骤718,UE701透过RACH过程连接次eNB703。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cell RACH过程中,透过MAC信令分配第二UE-ID的方法流程图。UE801连接到主eNB802以及次eNB803,以及UE801配置用于eNB间载波聚合。主eNB802以及次eNB803透过S1链路连接到MME804。在步骤811中,UE801与主eNB802透过RACH过程建立连接。主eNB802为UE801分配第一C-RNTI。步骤812中,UE发送连接请求消息给主eNB802。步骤813中,主eNB802使用RRC连接建立消息回复。建立UE801以及eNB802之间的RRC连接。在步骤814主eNB802继续透过发送S1数据路径请求给MME7804而与MME804建立数据路径。在接收到请求之后,步骤815中,MME804使用S1路径切换确认消息(S1Path SwitchACK message)做为响应。步骤816中,主eNB802发送重配置消息给UE801用于eNB间CA配置。步骤817中,UE801透过RACH过程连接到次eNB803。次eNB803使用第二C-RNTI以及时序信息配置UE801。步骤818中,主eNB802以及次eNB803交换已配置RRC参数以完成eNB间UE识别符配置。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配置控制层面参数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示例流程图。eNB在步骤901使用第一UE-ID与UE在主小区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其中该主小区包含一个DL CC以及一个UL CC。该eNB在步骤902,在第二小区中配置与UE的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其中,该次小区包含一个DL CC以及一个可选的UL CC。步骤903中,eNB配置以及聚合主小区以及次小区的CC,用于主连接以及次连接。步骤904中,移动性管理功能透过主连接而实施。
U层面运作
与eNB间CA的第二问题为U层面(U-plane)配置。在eNB间CA中,当UE或者网络从多个频率层接收数据,或者发送信号给多个频率层,需要解决配置以及信号合并或者复用(multiplexing)问题。主要有两类问题。第一类为哪个实体终止(terminate)数据路径。第二类为如何聚合已接收数据。
图10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MME配置作为聚合实体,也称作锚实体的示意图。既然数据在Pcell连接以及Scell的连接上传送,所以需要锚实体。UE1001分别透过连接1005以及1006连接到eNB1002以及eNB1003。载波聚合在连接1005以及连接1006上配置,其中连接1005在F1以及连接1006在F2上。eNB1002以及eNB1003彼此透过X2接口彼此互连。MME1004透过S1链路连接到eNB1002以及eNB1003。在该配置中,MME建立两个专用(dedicated)S1链路1007以及1008。eNB1002和eNB1003分别在没有协调情况下处理数据分组。在该第一配置中,网络实体,例如MME1004,配置作为锚实体处理来自eNB1002以及eNB1003的数据分组的聚合。MME1004,作为锚实体,需要处理额外信令开销,以及处理来自UE1001的多于一个数据路径。举例说明,在改变Scell之后,MME1004需要重新与新Scell建立新数据路径。这样的运作,尽管如此对于eNB而言是透明的,以及对于eNB运作具有较少影响。
图10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NB配置作为聚合实体,也称作锚实体的示意图。UE1011透过连接1015以及1016分别与eNB1012以及eNB1013连接。载波聚合在连接1015以及连接1016上配置,其中连接1015在F1上以及连接1016在F2上。eNB 1012以及eNB 1013透过X2接口与彼此连接。网络实体,像MME1014透过S1链路与eNB1012以及eNB1013连接。eNB1012配置作为锚实体。请注意,在该例子中eNB1012作为UE1011的PeNB。在该配置中MME建立一个专用S1链路1017,其中,链路1017与eNB1012连接。eNB1013使用X2接口将数据流转发给锚eNB1012。该运作对于MME1014是透明。锚eNB,eNB1012需要处理透过X2接口的数据转发功能。对于S1接口具有较少影响,以及对于MME具有较少影响。尽管如此,需要X2接口上的额外数据传输以及处理。在小小区部署场景下,eNB锚定(anchoring)是优选解法,因为S1连接建立引发更多信令开销(overhead)。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两个MME-eNB连接建立用于eNB间载波聚合。UE1101连接到主eNB1102以及次eNB1103用于eNB间载波聚合。主eNB1102以及次eNB1103透过S1链路连接到网络实体,例如MME实体1104。在该配置中,建立两个S1数据链路,因为网络实体配置作为锚实体。步骤1111中,UE1101在主小区上建立与主eNB1102的连接。步骤1112中,UE1101在次小区上建立与次eNB1103的连接。也建立与UE1101的RRC连接。步骤1113中,主eNB1102发送S1数据路径请求(Data Path Request)给MME1104。步骤1114中,MME1104使用S1数据路径确认(S1Data Path Ack)作为响应。在步骤1115中,UE开始与主eNB1102的数据传输。步骤1116中,次eNB1103发送S1数据路径请求给MME1104。步骤1117中,MME1104发送S1数据路径确认给次eNB1103。次eNB1103以及MME1104之间的数据路径建立用于UE1101。步骤1118中,UE1101开始与次eNB1103的数据传输。
图12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透过主eNB只建立一个MME-eNB连接的流程图。UE1201与主eNB1202、次eNB1203连接用于eNB间载波聚合。主eNB1202以及次eNB1203透过S1链路连接到网络实体,例如MME1204。在该配置中,只建立一个S1数据链路,因为主eNB1202配置作为锚实体。步骤1211中,UE1201在主小区上与eNB1202建立连接。步骤1212中,UE1201在次小区上与次eNB1203建立连接。步骤1213中,主eNB1202发送S1数据路径请求给MME1204。步骤1214中,MME1204使用S1数据路径确认回复。主eNB1202和MME1204之间的数据路径建立用于UE1201。步骤1215中,在主eNB1202和次eNB1203之间透过X2接口建立X2数据路径。步骤1216中,UE1201以及主eNB1202之间的数据传输开始。步骤1217,UE1201以及次eNB1203中数据传输开始。在此配置中,主eNB1202会将来自自己的数据以数及来自eNB1203的数据合并,以及转发给网络实体,例如MME1204。请注意,数据合并发生在链路层(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或者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在从MME1204接收到数据之后,主eNB1202将数据分配(distribute)给次eNB1203以及自己。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以及配置两种数据传输/接收方案以用于eNB间载波聚合。上述两种方案应用于PeNB作为锚实体的配置,以及应用于网络实体作为锚实体的配置。
第一种方案为复用(multiplexing)方案,当比特级别(bit-level)不同数据内容为用到不同小区或者来自不同小区。对于DL传输在UE从两个连接接收到数据分组之后,在链路控制层不实施数据合并,以重组(reassemble)原始数据流。在这样的方案中,原始数据流(例如,应用产生的分组)分割(partitioned)以及分配在PeNB以及SeNB之间。当从PeNB以及SeNB接收到的UL数据不同时,当PeNB配置作为锚实体,其使用复用方案。在这样的配置中,PDCP功能在PeNB处理。PeNB以及SeNB的RLC处理数据组合(assembling)功能,用于分别独立的连接。PeNB RLC组合来自eNB的不同数据流,以及转发给网络实体。相似地,当从网络实体接收DL数据流,PeNB RLC或者PDCP处理分组分段(segmentation)。PeNB将已分段数据流转发给次eNB。当MME配置作为锚实体时,MME完成组合(assembly)和分段。
第二种方案为软合并(soft combining)。当数据内容与发给不同连接的比特级别,或者来自不同连接的比特级别是相同时应用该方案。在该方案中,可以应用比特级别的软合并。对于DL传输,UE从两个连接接收到比特之后,实施软合并以解码数据分组。虽然数据比特从不同频率曾接收到,但是可能应用比特级别合并以增强已接收信号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对于UL传输,当主eNB配置作为锚实体,合并来自eNB的多个数据比特流以及实施比特级别软合并。PeNB然后将数据转发给网络实体,例如MME。当MME配置作为锚实体,对从eNB的不同路径连接的接收多个比特流实施软合并。一般说来,使用这样的方案,可以具有合并增益。如果应用选择性的合并,可以获得分集增益。
UE可以配置为以相似方式使用上述两种数据接收/传输方案任意一者。当UE配置为从不同eNB,在比特级别接收不同数据内容,应用上述复用方案。当UE配置为从不同eNB在比特级别接收相同数据内容,应用上述软合并方案。在一个例子中,UE首先透过软合并来自不同数据路径的多个比特流产生一个比特流,以及然后透过解码已软合并比特流而重组数据流。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配置作为锚实体处理eNB间载波聚合系统的多个数据流的流程图。锚eNB在步骤1301透过UE在第一小区中从主连接接收第一UE数据,其中,该第一UE数据旨在发送给(destined)一网络实体,该第一小区属于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配置作为锚实体。锚eNB在步骤1302从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连接接收第二UE数据,其中第二UE数据旨在发送给(destined)一网络实体,其中属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中连接到该UE,第一小区以及第二小区中的成分载波聚合用于服务该UE。然后合并第一UE数据以及第二UE数据。该锚eNB可以将从网络实体接收的第三UE数据分配给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其中,该第三数据旨在发送给(destined)UE。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E接收多个数据流的流程图。UE,在步骤1401中,主小区中使用第一UE-ID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其中,该主小区包含一个DL成分载波以及一个UL成分载波。步骤1402中,UE使用第二UE-ID在第二小区建立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以及该次小区包含一个DL CC以及一个可选的UL CC。该UE在步骤1403,基于第一UE-ID以及第二UE-ID聚合成分载波。步骤1404中,UE在主连接上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成分载波调度
用于eNB间载波聚合的第三问题是DL以及UL CC调度。在当前系统中,只有一个UE-ID(例如,C-RNTI)用于载波聚合运作,其中,一个UE-ID用于所有CC调度。在eNB载波聚合系统中,不同CC聚合用于不同基站,以及不同UE-ID可以应用于不同CC以及不同调度器(scheduler)。如果UE允许持有(hold)多个小区特定UE-ID,或者不同C-RNTI,用于DL CC连接到不同基站,DL方案需要对应修改。UE需要保存多个UE-ID以搜索DL调度器以及DL CC。对于多个UE-ID配置,有两个选项。第一个是分配相同UE-ID用于所有链接到相同基站的CC。在该选项中,哪组CC属于相同基站对于UE而言是透明的。网络可以透过高层信令只配置给UE,哪组CC使用相同UE-ID,或者C-RNTI,以及UE可以只遵循高层配置,以用于DL控制信息的检测以及数据接收或者传输。第二个选项是分配不同UE-ID给不同CC。在上述任何选项中,需要对当前系统在物理层作出改进以实现eNB间CA。下面的部分描述DL以及UL CC调度的一些示例配置。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非跨载波(non-cross-carrier)调度(scheduling)用于DL CC调度时的示例示意图。UE1501配置用作eNB间载波聚合。UE配置有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UE需要存储已配置UE-ID。UE1501连接到eNB1502以及eNB1503。来自eNB1502的DL CC在F1上传送。RNTI-0分配给F1上DL CC的数据域(data region)。来自eNB 1503的DL CC在F2上传送。RNTI-1分配给F2上的DL CC的数据域。在该示例配置中,每一DL CC的控制域调度数据域DL CC。在F1上,控制域(control region)RNTI-0调度器指向位于相同DL CC的数据域中具有相同RNTI-0的数据域。F2上,控制域RNTI-1调度器指向位于相同DL CC的数据域中具有相同RNTI-1的数据域。在此情况下,没有跨载波调度。UE1502只需要知道小区特定UE-ID之间的耦接,像RNTI以及CC。每一基站可以可选择地分配不同UE-ID给自己的DL CC。UE1501在F1以及F2上接收已聚合DL CC。UE1501不能假设用于所有DL CC的UE-ID是相同的。UE1501可以使用对应已配置UE-ID在每一DL CC上搜索DL调度器。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用于DL CC调度的跨载波调度仅用于eNB间载波成分的示例示意图。UE1601配置用作eNB间载波聚合。该UE配置有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UE需要存储上述已配置UE-ID。UE1601连接到eNB1602以及1603。来自eNB1602的DL CC在F1以及F3上传输。RNTI-0分配给F1以及F3上DL CC的数据域。来自eNB1603的DL CC在F2上传输。RNTI-1分配给F2上DLCC的数据域的数据域。在此情况下,跨载波调度只用于eNB内情况。在F1上,控制域RNTI-0调度器调度具有RNTI-0的F1上的一个DL CC,以及具有RNTI-0的F3上的另一个CC。F1的DL CC调度相同DL CC上的CC,以及F3传送的另一个DL CC。跨载波调度只用于连接到相同eNB的DL CC。在eNB1603上,具有RNTI-1的F2上DL CC的控制域调度具有相同RNTI-1的相同DL CC。在此情况下,跨载波调度限制在eNB内DL CC。优选地,eNB可以分配不同UE-ID给不同CC。在该例子中,eNB1602可以分配RNTI-0给F1上的DL CC,以及分配RNTI-0用于F3上的DL CC。如果应用eNB内跨载波调度,那么具有RNTI-0的F1上的DL CC的控制域可以调度具有RNTI-0的F3上DL CC。UE将存储所有已配置UE-ID。在后者的较优配置中,UE1601将存储RNTI-0、RNTI-1。UE在F1、F2以及F3上接收已聚合CC。UE1601不能假设用于所有DL CC的UE-ID是相同的。UE1601基于已分配UE-ID在每一DLCC上搜索以及检测至少一个DL调度器。
图1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用于DL CC调度的eNB间载波成分示例示意图。UE1701配置用作eNB间载波聚合。UE1701配置有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UE需要存储上述UE-ID。UE1701连接到eNB1702以及eNB1703。来自eNB1702的成分载波在F1上传送。RNTI-0分配给F1上Dl CC的数据域。来自eNB1703的DL成分载波在F2上传送。RNTI-1分配给F2的DL CC的数据域。在此情况下,跨载波调度用于eNB间情况。在F1上,控制域RNTI-0调度器,调度具有RNTI-0的F1上的DL CC,以及具有RNTI-1的F2上的DL CC,其中,具有RNTI-1的F2上的DL CC连接不同的eNB。F1的Dl CC调度相同Dl CC上的CC,以及另一DL CC上的CC,其中另一DL CC连接到不同eNB。跨载波调度应用于eNB间DL CC。在此情况下,跨载波调度用于eNB间DL CC。可选地eNB可以分配不同UE-ID给不同CC。UE将需要存储所有已配置UE-ID。UE1701不能假设用于所有DL CC的UE-ID是相同的。UE1701在每一DL CC上基于已分配UE-ID而搜索以及检测DL调度器。在这样的配置中,UE-ID分配上的eNB间协调是不需要的以避免UE-ID混淆。
除了DL调度,eNB间载波聚合的Ul授权需要修正(modification)。UL授权承载在DLCC控制域中。UL CC链接(linked with)到DL CC上的情况存在。在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L授权存在的以及用于DL CC的UE-ID可以与用于UL CC的UE-ID不同。可以使用不同配置。下列会话给出了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用于UL授权的一些示例配置。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用于UL CC授权的示例示意图。UE1801配置用作eNB间载波聚合。UE1801配置有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UE1801需要存储上述已配置UE-ID。UE1801连接到eNB1802和eNB1803。eNB1802在F1上传送DL以及在F3上传送UL。透过UL-DL链接(linking)F1上的DL CC链接到(linked with)F3上的UL CC。F1上的DL CC以及F3上的Ul CC分配RNTI-0的UE-ID。eNB1803在F2上传送DL以及在F4上传送UL。F2上的DL CC透过Ul-DL链接(linking)链接到F4上的UL CC。F2上的DL CC以及F4上的Ul CC分配RNTI-1的UE-ID。在此配置中,存在UL授权的DL CC链接到的基站,与存在已授权UL数据业务并与DL CC相关联的UL CC链接到的基站相同。每一UL CC由已链接的DL CC所授权。如图18所示,在eNB1802中,用于F3上的UL CC的UL授权存在于F1上的已链接Dl CC中。两个已链接CC分配有相同UE-ID,RNTI-0。相似地,eNB1803中,用于F4的UL授权存在于已链接的F3上的DL CC中。两个已链接CC分配有相同UE-ID,RNTI-1。在此配置中没有跨载波调度。UE1801存储已配置UE-ID,RNTI-0以及RNTI-1。基于每一DL CC上已配置UE-ID,UE1801搜索已经检测UL授权。UE1801使用F3以及F4上承载的UL CC进行传送。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只用于eNB内ULCC授权的示例示意图。UE1901配置用作eNB间载波聚合。UE1901配置有两个UE-ID,RNTI-1以及RNTI-2。UE1901需要存储上述已配置UE-ID。UE1901连接eNB1902以及eNB1903。eNB1902在F1上传送DL,以及在F3上传送UL。F1上的DL CC透过UL-DL链接(linking)链接到(linked)F3上的Ul CC。F1上的DL CC以及F3上的UL CC分配RNTI-0的UE-ID。eNB1903在F1上传送DL以及在F3上传送UL。F1上的DLCC透过UL-DL链接链接到F3上的UL CC。F1上的DL CC以及F3上的ULCC分配RNTI-0的UE-ID。eNB1903也在F2上传送DL以及在F4上传送Ul。F2上的DL CC透过UL-DL链接链接到F3上的UL CC。F2上的DL CC以及F4上的UL CC分配有RNTI-2的UE-ID。在此配置中,UL授权所存在的DL CC连接到的基站,与已授权UL数据业务存在的UL CC所连接的基站相同。UL授权所存在的DL CC,可以不与承载UL数据的ULCC关联。如图19所示,在eNB1903中,具有RNTI-1的F1上的DL CC具有UL授权,其中,该UL授权用于与该DL CC关连的且具有RNTI-1的F3上的UL CC。该DL CC也承载用于具有RNTI-2的F4上的UL CC的UL授权,其中,具有RNTI-2的F4上的UL CC并没有与该DL CC相关连。在该配置中,跨载波调度限制在相同eNB中。UE1901存储上述已配置UE-ID、RNTI-1以及RNTI-2,以用于UL授权。基于每一DL CC上的已分配UE-ID,UE1901搜索以及检测UL授权。UE1901传送F3以及F4上承载的UL CC。在该例子中,相同eNB,eNB1903,分配两个不同UE-ID给CC。进一步说,虽然UE1901配置用于eNB间CA,以及链接到eNB1902以及eNB1903,UE1901只传送给eNB1903。UE1901可以聚合来自eNB1902以及eNB1903的CC,用于DL CC,同时只在一个eNB的小区上传送。这样的配置在某些情况下是可用的,例如宏-微微(macro-微微)小区配置。UE1901可以存储RNTI-0也用于DL CC,虽然只有RNTI-1以及RNTI-2用于UL CA。
图20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跨载波调度只用于eNB间UL授权的示例示意图。UE2001配置用作eNB间载波聚合。UE2001配置有两个UE-ID,RNTI-1以及RNTI-1。UE2001需要存储上述已配置UE-ID。UE2001链接到eNB2002以及eNB2003。eNB2002在F1上传送DL以及在F3上传送UL。F1上的DLCC透过UL-DL链接链接到F3上的UL CC。F1上的DLCC以及F3上的UL CC分配有RNTI-0的UE-ID。eNB2003在F2上传送DL以及在F4上传送UL。F2上的DL CC透过UL-DL链接链接到F4上的UL CC。F2上的DL CC以及F4上的ULCC分配有RNTI-1的UE-ID。在该配置中,UL授权所存在的DL CC可以连接到一基站,其中该基站与已授权UL数据业务存在的UL CC所连接的基站不同。UL授权存在的DL CC可以不与承载UL数据的UL CC相关连(linked to)。如图20所示,eNB2002中,具有RNTI-0的F1上的DL CC具有用于RNTI-0的F3上已链接UL CC的UL授权。DL CC也承载用于具有RNTI-1的F4上ULCC的UL授权。该DL CC也承载用于具有RNTI-1的F4上的UL CC的UL授权,其中具有RNTI-1的F4上的UL CC连接到另一个eNB,eNB2002。在该配置中,跨载波调度应用于不同eNB。UE2001存储已配置UE-ID,RNTI-0以及RNTI-1,用于UL授权。基于每一DL CC上的已分配UE-ID,UE2001搜索已经检测UL授权。UE2001也传送F3以及F4上的承载的UL CC。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L以及DL CC调度的流程图。UE在步骤2101接收上层(upper layer)配置,其中,第一UE-ID与第一组DL以及UL CC相关,以及第二UE-ID与第二组DL以及UL CC相关。UE在步骤2102,透过一个或者多个DLCC上的一个或者多个DL控制信道接收DL控制信息。该UE在步骤2103使用第一UE-ID以及第二UE-ID解码DL控制信息。
UL反馈信息
第四个问题是用于反馈信息的UL反馈CC的配置,其中反馈信息例如HARQ以及CSI。如果支持eNB间载波聚合,UE可能需要保存用于DL以及UL CC的多个UE-ID。HARQ以及CSI反馈方案需要对应改变。一般说来,反馈信道可以在几个不同方法中传送以实现eNB间载波聚合。第一个选项方法为一个UL CC用于所有反馈信道。通常(Normally)承载所有反馈信道的UL CC为主(primary)UL CC。当使能eNB间CA时,这样的方案需要eNB间数据转发透过X2接口。X2接口的延迟可能是问题。第二选项是每个基站具有一个UL CC用于反馈信道。在该方法中,来自基站的反馈信道可以承载一个或者多个UL CC上,其中,上述一个或者多个UL成分载波据相同基站相关。使用该方法不需要在X2接口中额外数据转发。但是从UE角度,UE不必知道UL CC以及基站之间的精确的相关。UE只需要知道哪个成分载波透过高层(higher-layer)信令配置用作UL反馈信道。第三选项是具有一个UL CC用于一个或者多个相关的DLCC。该相关可以透过高层信令发送给UE。该方法不需要eNB间数据转发,以及反馈聚合没有复杂度。但是,因为用于UL反馈具有多个UL CC,UL传输功率效能可能严重降低,因为OFDM/OFDMA系统中如果单一RF模块用于多个UL CC上同时信道传输,所引入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下面的部分给出上述不同选项的一些示例配置。
图2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UL CC配置用于承载UL反馈信息的流程图。UE在步骤2201接收上层配置,其中,第一UL反馈CC与第一组DL CC相关,以及第二UL反馈CC与第二组DL CC相关。UE在步骤2202聚合一组DL CC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DLCC的反馈信息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二UL反馈CC相关。步骤2203中,UE产生UL反馈信道以承载用于第一以及第二UL反馈CC的已聚合反馈信息。
图23A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用于所有DL CC的一个UL CC的方块示意图。UE2301连接到eNB2302以及eNB2303。eNB2302以及eNB2303彼此透过X2接口链接。UE2301配置为具有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的eNB间载波聚合,其中,RNTI-0以及RNTI-1分别与eNB2302以及eNB2303相关。eNB2302配置有两个DL CC,具有RNTI-0的DL-PCC-0以及具有RNTI-0的DL-PCC-1。DL-PCC为主DL CC,与具有RNTI-0的UL主CC UL-PCC连接。一个DL CC配置用于eNB2303:使用RNTI-1的DL-CC-2。使用RNTI-1的UL成分载波UL-CC-2配置用于eNB2303。在第一选项中,只有UL-PCC承载PUCCH,其中,只有该UL-PCC承载用于所有DL CC的反馈信息,其中,所有DL CC包含DL-PCC、DL-CC-1以及DL-CC-2。既然只有一个ULCC承载反馈信息,那么就需要X2接口数据转发。
图23B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一个UL CC用于相同eNB的全部DL CC的方块示意图。UE2311连接到eNB2312以及eNB2313。eNB2312以及eNB2313彼此透过X2接口连接。UE2311被配置eNB间载波聚合,使用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其中,RNTI-0以及RNTI-1分别与eNB2312以及eNB2313相关連。在eNB2312上配置有两个DL CC,使用RNTI-0的DL-PCC以及使用RNTI-0的DL-CC-1。DL-PCC为主成分载波,连接到使用RNTI-0的UL主成分载波UL-PCC。一个DL CC配置用于eNb2313:使用RNTI-1的DL-CC-2。使用RNTI-1的UL成分载波UL-CC-2被配置在eNB2313上。在该选项中,一个UL CC配置作为承载与相同eNB链接的所有DL CC的反馈信息。eNB2312中的UL-PCC承载用于DL-PCC與DL-CC-1的反馈信息。eNB2313中的UL-CC-2承载用于eNB2313的DL-CC-2的反馈信息。UL-PCC以及UL-CC-2被配置可承载反馈信道的PUCCH,其中,PUCCH中分别承载对应eNB的反馈信道。
图23C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eNB间载波聚合系统中,对于多个已相关Dl CC的一个UL CC的方块示意图。UE2321链接到eNB2322以及eNB2323。eNB2322以及eNB2323彼此透过X2接口链接。使用两个UE-ID,RNTI-0以及RNTI-1,UE2321配置为具有eNB间载波聚合,其中,RNTI-0以及RNTI-1分别与eNB2322以及eNb2323相关。在eNB2322上配置有两个DL CC,具有RNTI-0的DL-CC-0,以及具有RNTI-0的DL-CC-1。两个DL CC配置用于eNB2323。具有RNTI-1的DL-CC-2以及具有RNTI-1的DL-CC-3。eNB2313上配配置有一个具有RNTI-1的UL CC UL-CC-2。在该选项中,一个UL CC配置作为承载反馈信息一个或者多个相关DL CC,其中该一个或者多个DLCC链接到相同eNB。eNB2322中UL-CC-0与DL-CC-0相关。UL-CC-0承载用于eNB2322中的DL-CC-0的反馈信息。eNB2322中的UL-CC-1与DL-CC-1相关。UL-CC-1承载用于eNB2322中的DL-CC-1的反馈信息。eNB2323中UL-CC-2与DL-CC-2以及DL-CC-3相关。UL-CC-2承载用于eNB2313中的DL-CC-2以及DL-CC-3的反馈信息。UL-CC-0、UL-CC-1以及UL-CC2配置具有承载反馈信道的PUCCH,其中,该反馈信道用于UL-CC-0、UL-CC-1以及UL-CC2分别eNB中的CC。
虽然联合特定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然上述实施例用于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本发明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相应地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发明的精神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包含:
在主小区中使用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与用户设备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该主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以及上行链路成分载波;
在第二小区中配置与该用户设备的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该第二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该主连接的该上行链路成分载波被配置作为该第二连接的该下行链路成分载波的反馈信道;
配置以及聚合该主小区以及该第二小区的成分载波,用于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以及
透过该主连接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透过该主连接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在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上承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只在该主连接上承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基站与该第二基站通过回程连接交换该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程连接为透过该主基站以及该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透过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分配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给该第二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分配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给该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从该第二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得到。
9.一种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包含:
在主小区中使用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与用户设备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该主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以及上行链路成分载波;
在第二小区中配置与该用户设备的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该第二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和上行链路成分载波,该第二连接的该上行链路成分载波被配置作为该第二连接的该下行链路成分载波的反馈信道;
配置以及聚合该主小区以及该第二小区的成分载波,用于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以及
透过该主连接和该第二连接实施移动性管理功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透过该主连接配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在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上承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只在该主连接上承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基站与该第二基站通过回程连接交换该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程连接为透过该主基站以及该第二基站之间的X2接口的连接。
15.一种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包含:
在主小区中使用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该主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以及上行链路成分载波;
在第二小区中使用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建立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该第二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和上行链路成分载波;
基于该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聚合成分载波;
接收用于将该第二小区的该上行链路成分载波配置为该第二连接的该下行链路成分载波的反馈信道的配置;
对该第二连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功能;以及
当该第二连接的无线链路失败发生时,暂停该第二连接的上行链路传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透过该主连接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在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上承载;或者该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只在该主连接上承载。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从该主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数据,并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第二用户设备数据;
独立解码该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数据;以及
透过合并已解码的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第二用户设备数据而重组数据流。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从该主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数据,并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第二用户设备数据;
透过软合并该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数据而产生比特流;以及
透过解码该比特流而重组数据流。
20.一种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包含:
在主小区中使用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该主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
在第二小区中使用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建立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该第二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该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从该第二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得到;
基于该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聚合成分载波;以及
通过该主连接进行移动管理功能。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透过该主连接配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在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上承载;或者该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只在该主连接上承载。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从该主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数据,并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第二用户设备数据;
独立解码该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数据;以及
透过合并已解码的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第二用户设备数据而重组数据流。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从该主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数据,并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第二用户设备数据;
透过软合并该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数据而产生比特流;以及
透过解码该比特流而重组数据流。
25.一种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包含:
在主小区中使用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建立主连接,其中该主小区属于主基站,该主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和上行链路成分载波;
在第二小区中使用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建立第二连接,其中该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基站,该第二小区包含下行链路成分载波和可选的上行链路成分载波;
基于该第一用户设备识别符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识别符聚合成分载波;
接收用于将该主小区的该上行链路成分载波配置为该第二连接的该下行链路成分载波的反馈信道的配置;以及
对该主连接进行无线链路监测功能,并在该主连接的无线链路失败发生时进行小区重选。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透过该主连接配置。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在该主连接以及该第二连接上承载;或者该无线资源控制的控制信令消息只在该主连接上承载。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从该主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数据,并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第二用户设备数据;
独立解码该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数据;以及
透过合并已解码的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第二用户设备数据而重组数据流。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从该主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数据,并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第二用户设备数据;
透过软合并该第一用户设备数据以及该第二用户设备数据而产生比特流;以及
透过解码该比特流而重组数据流。
30.一种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使得用户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5-2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点载波聚合配置方法的步骤。
CN201810043952.XA 2012-03-23 2013-03-22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Active CN108270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15062P 2012-03-23 2012-03-23
US61/615,062 2012-03-23
CN201380009219.1A CN104170494B (zh) 2012-03-23 2013-03-22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219.1A Division CN104170494B (zh) 2012-03-23 2013-03-22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0540A CN108270540A (zh) 2018-07-10
CN108270540B true CN108270540B (zh) 2021-03-09

Family

ID=4921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219.1A Active CN104170494B (zh) 2012-03-23 2013-03-22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CN201810043952.XA Active CN108270540B (zh) 2012-03-23 2013-03-22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CN201380009452.XA Active CN104170484B (zh) 2012-03-23 2013-03-22 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反馈配置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219.1A Active CN104170494B (zh) 2012-03-23 2013-03-22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452.XA Active CN104170484B (zh) 2012-03-23 2013-03-22 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反馈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5) US9125197B2 (zh)
EP (5) EP3197220B1 (zh)
JP (2) JP5890062B2 (zh)
CN (3) CN104170494B (zh)
ES (3) ES2636014T3 (zh)
WO (2) WO20131393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3235A1 (en) * 2012-01-10 2014-11-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a radio bearer on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US9232503B2 (en) * 2012-04-27 2016-01-0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ell information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509191B (zh) * 2012-07-27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9036603B2 (en) 2012-08-03 2015-05-1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ance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US8913518B2 (en) 2012-08-03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80782B8 (en) 2012-08-03 2021-01-13 Apple Inc. Device trigger recall/replace feature for 3gpp/m2m systems
EP2880955B1 (en) 2012-08-03 2021-03-31 Apple Inc. Method for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191828B2 (en) 2012-08-03 2015-11-17 Intel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access
TW201414346A (zh) * 2012-09-19 2014-04-0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EP2898620B1 (en) * 2012-09-21 2020-08-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 user equipment to use cells hav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EP3883170B1 (en) 2012-09-28 2022-11-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enhancements to flexible subframes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2156233B1 (ko) * 2012-10-02 2020-09-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집성 그룹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64083B1 (ko) * 2012-10-31 2019-04-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간 반송파 집적을 통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38704B (zh) * 2012-12-11 2019-02-2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获取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38518B (zh) 2012-12-31 2016-12-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rrc信令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JP6071571B2 (ja) * 2013-01-17 2017-02-01 Kddi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14138302A (ja) * 2013-01-17 2014-07-28 Kddi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14110813A1 (en) * 2013-01-18 2014-07-24 Mediatek Inc. Mechanism of rlf handling in small cell networks
CN104919871B (zh) * 2013-01-25 2019-08-30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eNB之间CA的UL时间对齐维持增强机制
KR20170012580A (ko) 2013-02-28 2017-02-02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국, 무선 단말,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비일시적인 컴퓨터 가독 매체
US9078241B2 (en) 2013-03-22 2015-07-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radio connections
KR102037389B1 (ko) * 2013-04-05 2019-10-28 주식회사 팬택 이중 연결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링크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6289818B2 (ja) * 2013-05-09 2018-03-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149928B2 (ja) * 2013-05-10 2017-06-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局
EP2806689B1 (en) * 2013-05-21 2016-07-20 Alcatel Lucent A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rimary node, secondary node and use equipment
US9479230B2 (en) 2013-05-31 2016-10-25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offload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615803B1 (ko) * 2013-07-25 2016-04-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캐리어 병합을 제어 및 설정하는 방법과 그 장치
KR101615804B1 (ko) * 2013-07-26 2016-04-2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스몰 셀 환경에서 캐리어 병합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5012900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assistance
CN109548108B (zh) 2013-08-05 2021-05-28 富士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配置方法、基站和系统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WO2015047149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ggregation groups for aggregating heterogeneous carriers
EP3061309B1 (en) * 2013-10-21 2020-04-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dual connectivity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4770033B (zh) * 2013-10-23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450809B2 (en) * 2013-10-28 2016-09-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73404B2 (en) * 2013-10-30 2018-05-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nectivity robustness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637763B2 (en) 2013-10-30 2023-04-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nectivity robustness in wireless systems
JP6035227B2 (ja) * 2013-10-31 2016-1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US9661657B2 (en) * 2013-11-27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TCP traffic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5900521B (zh) * 2014-01-08 2020-0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9674727B2 (en) 2014-01-17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of cell mode and CSI feedback rules for cell on-off procedure
CN112564875A (zh) * 2014-01-28 2021-03-26 索尼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5937629B2 (ja) * 2014-01-28 2016-06-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デュアルコネクティビティ設定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CN104811929B (zh) * 2014-01-29 2020-01-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处理基站间载波聚合的激活/去激活的方法及设备
US10721720B2 (en) * 2014-01-30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On-Off procedure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15120605A1 (zh) 2014-02-13 2015-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5127294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Broadcom Corporation Carrier aggregation over lte and wifi
US9888469B2 (en) 2014-03-19 2018-02-06 Ne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US20150312893A1 (en) * 2014-03-19 2015-10-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ignal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CN104980894A (zh) * 2014-04-14 2015-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闭成员组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25465B (zh) * 2014-04-25 2019-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位置上报方法、基站、移动管理实体及系统
GB201412264D0 (en) * 2014-07-10 2014-08-27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230507B2 (en) 2014-09-25 2019-03-12 Ne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US10224986B2 (en) 2014-09-25 2019-03-05 Ne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WO2016045038A1 (zh) * 2014-09-25 2016-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相关设备以及系统
CN104581816A (zh) * 2014-12-18 2015-04-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多流传输方法、装置、锚点及系统
US10129811B2 (en) 2015-01-20 2018-11-13 Parallel Wireless, Inc. Multi-RAT heterogenous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057979B1 (ko) * 2015-01-26 2019-12-20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핸드오버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46493B1 (ko) * 2015-01-27 2021-04-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셀 네트워크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JP2018512788A (ja) 2015-03-10 2018-05-1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トラフィックフロー分割方法およびトラフィックフロー分割装置
US11178558B2 (en) * 2015-05-22 2021-11-16 Parallel Wireless, Inc. Wireless backhaul resiliency
JP6366545B2 (ja) * 2015-06-29 2018-08-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トラフィック制御装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U2697267C1 (ru) 2015-12-18 2019-08-13 Фраунхофер-Гезелльшафт Цур Фердерунг Дер Ангевандтен Форшунг Е.Ф. Передача сигнала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уменьшенной сквозной задержкой
CN107040346B (zh) * 2016-02-03 2020-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传输通道处理方法及基站
US10873422B2 (en) * 2016-02-26 2020-12-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xecuting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420104B2 (en) * 2016-12-20 2019-09-17 Google Llc Carrier aggregation on combined user equipment
US10341225B2 (en) * 2016-12-30 2019-07-0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Bonding of satellite terminals
CN112218350B (zh) * 2017-05-04 2022-10-2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2354587B1 (ko) 2017-09-08 2022-01-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340976B2 (en) 2017-10-16 2019-07-0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utilization of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pectrum
JP7035180B2 (ja) * 2017-10-25 2022-03-1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データ伝送モードの決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US10841828B2 (en) * 2017-10-30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ambiguation of random access response for random access support on supplemental uplink
CN110474735B (zh) * 2018-05-11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980025B2 (en) 2019-01-31 2021-04-1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transition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129171B2 (en) 2019-02-27 2021-09-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signal max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350304B1 (en) * 2019-03-19 2022-05-31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backhaul load as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dual-connectivity
US10555211B1 (en) 2019-05-01 2020-02-0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that uses multi-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374779B2 (en) 2019-06-30 2022-06-28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Wireless enabled distributed data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1438771B2 (en) 2019-07-11 2022-09-0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eterogeneous coverage and use cases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28748B2 (en) 2019-09-11 2022-12-1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rrier unlicensed heterogeneous channel access
US11317296B2 (en) 2019-10-02 2022-04-2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handling and switching operating frequencies for devices being supported by a wireless access node
US11026205B2 (en) 2019-10-23 2021-06-0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registra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81911B2 (en) 2019-10-28 2023-02-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hase nois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457485B2 (en) 2019-11-06 2022-09-27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in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s
US11363466B2 (en) 2020-01-22 2022-06-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optimiza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483715B2 (en) 2020-07-06 2022-10-25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JP2021044833A (ja) * 2020-11-25 2021-03-18 フラウンホー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ツール・フェルデルング・デル・アンゲヴァンテン・フォルシュング・アインゲトラーゲネル・フェライン エンド・ツー・エンド・レイテンシが縮小され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信号送信
US11877344B2 (en) 2020-12-14 2024-01-1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verage enhancement using technology detection
CN112968758B (zh) * 2021-02-03 2023-01-31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的ofdm系统分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5255A2 (en) * 2009-03-13 2010-09-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s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998550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rnti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692A (zh) * 2010-05-03 2011-11-09 英特尔公司 配置载波聚合中的分量载波
WO2012021030A2 (en) * 2010-08-13 2012-02-16 Pantech Co.,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ue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4919B2 (en) * 2002-07-01 2007-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of data transmission for terminals with variable scheduling delays
EP1690372B1 (en) * 2003-12-01 2009-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ffic control method
KR101111515B1 (ko) 2005-02-02 2014-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WO2007043459A1 (ja) * 2005-10-07 2007-04-19 Nec Corporation 複数の基地局と移動局による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07074841A1 (ja) * 2005-12-28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KR20110135425A (ko) * 2006-10-03 2011-12-16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임시적 ue id들의 재-동기화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JP4965958B2 (ja) * 2006-10-03 2012-07-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Rrc接続時のセル/キャリア切り換えおよび切り戻し制御
KR100921767B1 (ko) 2006-12-01 2009-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모드 단말의 시스템간 핸드오버 방법
WO2008096959A1 (en) * 2007-02-06 2008-08-14 Lg Electronics Inc. Use of dedicated rach signatures
US8243667B2 (en) * 2008-01-28 2012-08-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 effectivel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13242B (zh) * 2008-07-30 2015-09-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38900B1 (ko) * 2008-08-05 2016-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에 대한 제어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472362B2 (en) * 2008-09-30 2013-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cting radio link failur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R073832A1 (es) * 2008-10-20 2010-1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Senalizacion y adquisicion de canal de control para agregar onda portadora
KR101603651B1 (ko) * 2008-10-30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일 주파수 대역만을 사용하는 제1 사용자 기기와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제2 사용자 기기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KR20100075378A (ko) * 2008-12-24 2010-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777941B (zh) * 2009-01-12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无线系统
US8982801B2 (en) * 2009-02-09 2015-03-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transmitter/receiver unit utilizing multiple carriers
WO2010105145A1 (en) 2009-03-12 2010-09-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ponent carrier-specific reconfiguration
US8934417B2 (en) * 2009-03-16 2015-01-1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528379B1 (en) * 2009-04-15 2016-06-0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 capability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00271970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US20100272091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Motorola, Inc. Uplink Scheduling Supoort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10564B (zh) * 2009-04-29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检测方法
CN101925155A (zh) 2009-06-11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载波分配方法与装置
US20100329200A1 (en) 2009-06-24 2010-12-30 Industrial Te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CN102026377B (zh) * 2009-09-09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076055B (zh) 2009-11-23 2014-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跨载波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
CN104092520B (zh) * 2009-12-03 2018-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772179A (zh) 2010-01-08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下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JP5124028B2 (ja) * 2010-01-08 2013-01-23 創新音▲速▼股▲ふん▼有限公司 ワイヤレ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半持続性の伝送リソースの処理方法と装置
JP5338737B2 (ja) 2010-03-31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音声通話機器
JP5540836B2 (ja) * 2010-03-31 2014-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615241B2 (en) 2010-04-09 2013-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robust forward handover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65442B2 (en) * 2010-05-07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ggregated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73483B2 (en) 2010-06-03 2014-10-2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S2499217T3 (es) 2010-06-21 2014-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dimiento y disposición para señalización de parámetros en una red inalámbrica
US20130176920A1 (en) 2010-09-17 2013-07-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lurality of pieces of receip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21119A (zh) 2010-09-28 2012-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额外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及系统
US8842622B2 (en) * 2011-01-07 2014-09-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ception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US9232418B2 (en) 2011-04-15 2016-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HUE057796T2 (hu) * 2011-06-03 2022-06-2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Lefelé irányú kapcsolati adatforrások ütemezése
KR101763750B1 (ko) * 2011-06-17 2017-08-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19909B2 (en) * 2011-09-29 2016-04-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TW201414346A (zh) * 2012-09-19 2014-04-0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進化b節點間載波聚合的方法和通訊設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5255A2 (en) * 2009-03-13 2010-09-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s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1998550A (zh) * 2009-08-11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rnti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692A (zh) * 2010-05-03 2011-11-09 英特尔公司 配置载波聚合中的分量载波
WO2012021030A2 (en) * 2010-08-13 2012-02-16 Pantech Co.,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ue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me issues on carrier aggregation;NEW POSTCOM;《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2009100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89622B1 (en) 2017-05-03
CN104170494A (zh) 2014-11-26
CN104170484A (zh) 2014-11-26
US9661682B2 (en) 2017-05-23
WO2013139308A1 (en) 2013-09-26
EP3197220A3 (en) 2017-08-02
JP2015511095A (ja) 2015-04-13
EP2689622A4 (en) 2015-10-28
ES2671419T3 (es) 2018-06-06
US9622288B2 (en) 2017-04-11
EP2983427A1 (en) 2016-02-10
CN104170494B (zh) 2018-02-16
EP2689622A1 (en) 2014-01-29
EP2983427B1 (en) 2018-02-28
EP3541005A1 (en) 2019-09-18
CN104170484B (zh) 2018-11-13
CN108270540A (zh) 2018-07-10
US20160143084A1 (en) 2016-05-19
EP2689618A4 (en) 2016-01-20
US20160135248A1 (en) 2016-05-12
US20150333883A1 (en) 2015-11-19
US20130250910A1 (en) 2013-09-26
JP5890062B2 (ja) 2016-03-22
US9125197B2 (en) 2015-09-01
WO2013139305A1 (en) 2013-09-26
EP3197220B1 (en) 2019-07-31
US9258809B2 (en) 2016-02-09
EP3197220A2 (en) 2017-07-26
ES2636014T3 (es) 2017-10-05
EP2689618A1 (en) 2014-01-29
US20130250881A1 (en) 2013-09-26
EP2689618B1 (en) 2017-02-01
ES2623529T3 (es) 2017-07-11
JP2015514346A (ja) 2015-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0540B (zh) 多点载波聚合配置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US112843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ponent carrier-specific reconfiguration
US20180270726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497666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in environment connected to multiple base station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054633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系统
EP2384074A1 (en) Improving data rat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657625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无定形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JPWO2016121916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848292B (zh) 一种辅服务小区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KR20140121050A (ko) 이중 연결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8

Address after: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Atla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Road, Taiwan city of Hsinchu Chinese Dusing 1

Applicant before: MediaTek.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