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2127A -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2127A
CN108242127A CN201611220024.3A CN201611220024A CN108242127A CN 108242127 A CN108242127 A CN 108242127A CN 201611220024 A CN201611220024 A CN 201611220024A CN 108242127 A CN108242127 A CN 108242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rared sensor
region
acquisi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20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2127B (zh
Inventor
朱华敏
陈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200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2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2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2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4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 G08B21/0407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based on behaviour analysis
    • G08B21/0423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non-activity, e.g. of elderly persons based on behaviour analysis detecting deviation from an expected pattern of behaviour or schedu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rontology & Geriatric Medicin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由于本发明中只需要能够检测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即可,因此需要安装的红外传感器数量大大减少,方便了红外传感器的安装,并且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加剧,家庭结构小型化、住房及养老观念的改变,独居老人越来越多。独居老人是老人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自身控制环境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下降,身边又无人照顾,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安全就成为一个家庭关注的大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独居老人的安全,可以在独居老人的家中安装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监测独居老人的安全。为了保证独居老人的安全,摄像头需要实时采集视频,这样独居老人的隐私将会泄露,为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另外,还可以基于热红外传感器阵列来监测到独居老人的安全,热红外传感器阵列根据监测到的独居老人的移动轨迹,监测独居老人的安全,因为该方法是基于移动轨迹的,因此需要在独居老人经过的所有地方都安装热红外传感器,安装不方便,并且大量热红外传感器同时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监控存在的泄露用户隐私、安装不方便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
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区域包括用户家中的每个房间,及室外区域。
进一步地,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预先学习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包括:
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
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
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
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
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触发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学习模块,用于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系统,所述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红外传感器和服务器;其中,
每个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区域包括用户家中的每个房间,及室外区域。
进一步地,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网关;
每个红外传感器,具体用于向所述网关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网关,用于接收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并将所述采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设备;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针对所述用户预先保存的报警设备,向所述报警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
所述报警设备,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由于本发明中根据预先学习的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如果用户在发送采集信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超过预先学习的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则发送告警信息,因此只需要能够检测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即可,无需在用户活动的所有地方都安装红外传感器,因此需要安装的红外传感器数量大大减少,方便了红外传感器的安装,并且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各监控区域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区域之间是否连通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预先学习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时长的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安全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安全监控存在的泄露用户隐私、安装不方便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监测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以接收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消息,所述采集消息是由每个红外传感器在获取到相应的信号后发送给服务器的,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是预先为每个红外传感器设定的编号,也可以是每个红外传感器的设备编号等。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将每个红外传感器预先安装在不同的区域,每个红外传感器可以是单向红外传感器,也可以是双向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如果是室内,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每个房间的入口处或者每个房间用户经常活动的区域,例如客厅的沙发旁,卧室的床的旁边;如果是室外,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用户家中的入户门外侧或走廊旁。
如果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监测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独居老人,也可以应用于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为独居老人,或孩子,当然也可以是用于监测的其他用户。
S102: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所述每个区域包括用户家中的每个房间,及室外区域。
由于每个红外传感器是预先安装在不同的区域的,所以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中携带的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具体的,服务器中保存有每个标识信息的红外传感器与其安装区域的对应关系,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携带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的采集信息后,根据该标识信息及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红外传感器所安装的区域,该区域也就是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S103: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进行S104。
每个用户都存在对应的生活规律,通过预先学习可以生成每个用户的生活规律,该生活规律具体为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例如每天用户在某一区域最大的滞留时长。
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用户的生活规律预先进行了学习,并保存了所述用户的生活规律,所述生活规律包括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因此通过判断用户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是否达到预先学习的该用户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来判断该用户是否异常,如果用户在目标区域滞留时长超过了预先学习的用户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则用户可能出现了晕倒、摔倒等意外情况而无法从目标区域走出来,因此此时需要进行告警。
具体在判断是否告警时,因为预先学了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因此根据预先学习的该用户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可以根据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如果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接收到了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认为用户不存在异常情况;如果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没有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认为用户存在异常情况。
S104:发送告警信息。
如果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没有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认为用户存在异常情况。
所述告警信息可以是由服务器发送给针对所述用户预设的报警设备,报警设备可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所述告警信息可以为“长时间滞留告警”。
所述报警设备可以是所述用户的监护人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能够接收告警信息并报警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安装有能够接收告警信息的应用。
由于本发明中根据预先学习的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如果用户在发送采集信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超过预先学习的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则发送告警信息,因此只需要在用户活动的区域安装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即可,无需在用户活动的所有地方都安装红外传感器,因此需要安装的红外传感器数量大大减少,方便了红外传感器的安装,并且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用户,在每个区域中安装了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根据目标的红外信号,识别出当前是否存在目标,从而确定是否发送采集信息。为了进一步准确的识别出用户所在的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并且,为了保证采集信息的准确,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将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预先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如果是室内,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每个房间的入口或者每个房间中用户经常活动的区域。为了保证采集信息的准确,如果将用户经常活动的区域按照每个房间来进行划分的话,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每个房间沿进出门方向的门框上。如果在室外,双向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用户家中的入户门外侧或走廊旁,为了保证采集信息的准确,以及准确地监测用户从室外区域进入室内区域,可以将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入户门沿着进出门方向的门框外侧。
服务器中保存有双向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其安装的区域的对应的关系,接收到的携带双向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的采集信息后,根据该标识信息及保存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用户当前所在的目标区域,并且可以识别是哪个区域到该目标区域的。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果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为了使得所述双向红外传感器可以准确采集用户的信息,更优的做法是将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沿着进出方向安装在每个房间的门框上。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监控区域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区域都预先设定对应的标识信息,具体地,室外区域对应的标识信息为0、用户家中的客厅和餐厅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1、用户家中的主卧室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2、用户家中的卧室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3、用户家中的厨房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4、用户家中的卫生间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5、用户家中的阳台一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6和用户家中的阳台二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为7。所述用户家中的客厅和餐厅为入户门对应的区域。
如果每个房间中门框入口处都安装有一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因为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有两个感应区域,其中一个感应区域可以感应到用户离开的房间,另一个感应区域可以感应用户进入的房间,可以设置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为其对应的两个房间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
具体的,根据上述每个房间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及每个房间对应的区域之间是否连通,确定安装的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域之间是否连通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1为客厅和餐厅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2为主卧室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3为卧室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4为厨房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5为卫生间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6为一个阳台即阳台一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和7为另一个阳台即阳台二对应区域的标识信息,0表示对应的两个区域之间不连通,即所述两个房间入口处无需安装双向红外传感器,1表示对应的两个区域之间连通,即所述两个房间能够直接通过房间的入口处到达,需要安装双向红外传感器。例如标识信息为1的区域和标识信息为2的区域连通,即房间1和房间2连通,则通过房间2的入口处能够达到房间1,则在该图3中标识信息为1所在的行或列,与标识信息为2所在的列或行的重叠位置对应1,标识信息为2的区域和标识信息为3的区域不连通,即房间2和房间3不连通,则通过房间2的入口处不能达到房间3,则在该图3中标识信息为2所在的行或列,与标识信息为3所在的行或列的重叠位置对应0。
所述服务器针对每个用户预先学习,每个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时长并保存,例如服务器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标识信息为4的区域的滞留时长为1小时,当服务器接收到位于标识信息为1的区域和标识信息为4的区域之间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确定用户进入了标识信息为4的区域,将标识信息为4的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判断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1小时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没有,则可以认为用户存在异常情况,如果有,则可以认为用户不存在异常情况。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双向红外传感监测用户的安全,只要在每个房间入口处安装少量的双向红外传感器或只需要安装一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可以判断出用户是从哪个区域到目标区域的,进一步准确的识别出用户所在的区域,从而使得安全监测结果更加准确,而且安装的双向红外传感器的数量少,可以进一步节省资源。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监控方法,一般应用于独居的用户,例如可以是独居老人,可以是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为了进一步监测用户的安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如果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并且服务器接收到位于用户家中入户门的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可以为“人数异常告警”,则所述用户的监护人可以在接收到告警信息后提高防范意识。
如果红外传感器是单向红外传感器,如果服务器接收到的最后一条采集信息是位于室外区域的红外传感器发送的,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外区域,如果未接收到位于室外区域的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内区域。
如果红外传感器是双向红外传感器,双向红外传感器有两个感应区域,一个区域可以感应用户离开的区域,另一个区域可以感应用户进入的区域,如果服务器没有接收到位于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或者,接收到位于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但是该采集信息中用户离开的区域为室外区域及用户进入的区域为室内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内区域,如果接收到位于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该采集信息中用户离开的区域为室内区域及用户进入的区域为室外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外区域。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方法的示意图,服务器中预先保存的室内人数P为1,当前房间即用户的目标区域的初始值R为1。如图4所示,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采集信息映射为对应的三维向量(time,from,to),其中time为服务器接收到采集信息的当前时间,from为用户离开的区域,to为用户进入的区域,具体的该区域可以是室内区域,也可以是室外区域,如果是室内区域时,该区域具体的可以为房间。
服务器接收到采集信息后,确定该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如果该三维向量中用户离开的区域为室外区域,进入的区域为室内区域,则可知用户当前进入室内,根据当前保存的室内人数,对室内人数进行更新,如果更新后的室内人数大于1,发送“人数异常告警”信息。
具体地,根据当前保存的室内人数,如果所述室内人数P大于1,则忽略该采集信息,对该采集信息不进行处理;如果所述室内人数P不大于1,则在接收到第一个采集信息时,根据该采集信息确定第一三维向量,根据第一三维向量中的from参数确定用户离开的区域是否为室外区域,如果否,根据第一三维向量中的to参数确定用户进入的目标区域,并根据预先学习的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根据预先学习到的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设置定时器,判断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是,则关闭定时器,并且根据该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确定第二三维向量,判断第二三维向量中from参数是否与第一三维向量中to参数相同,如果相同,根据第二三维向量中的to参数确定用户进入的目标区域,重复上述过程。如果在定时时长内未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向报警设备发送“长时间滞留告警”信息,使得报警设备接收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
根据第一三维向量中的from参数确定用户离开的区域如果为室外区域,进入的目标区域为室内区域,或,如果判断第二三维向量中from参数与第一三维向量中to参数不相同,但如果所述from参数对应的是室外区域,则可以说明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将当前的室内人数P++,即根据当前保存的室内人数,对室内人数进行更新,将室内人数P+1,发送“人数异常告警”信息。
进一步地,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即室内人数P为1,安装在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服务器接收到采集信息中,确定该采集信息对应的第三三维向量(t,1,0),则可以认为所述用户在时间t时,从标识信息为1的区域进入的目标区域为室外区域,此时为了进一步监测用户的安全,可以向报警设备发送“出门告警”信息,并根据预先学习的用户在所述室外区域的滞留时长,根据预先学习到的所述室外区域的滞留时长设置定时器,判断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是,则关闭定时器,并且根据该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确定第四三维向量,判断第四三维向量中from参数是否与第三三维向量中的to参数相同,如果相同,根据第四三维向量中的to参数确定用户进入的目标区域,重复上述过程。如果在定时时长内未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向报警设备发送“出门超时告警”信息,使得报警设备接收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
此外,如果针对相邻两个时间,当前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的from与前一个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的to不同,例如服务器接收到当前采集信息后确定当前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为(t0,1,2),并查询到当前采集设备相邻的时间的前一个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为(t1,3,1),对于一个用户来说,针对相邻两个的采集信息,当前采集信息的离开的区域和前一个采集信息的进入区域一般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则可以认为所述用户家中当前的室内人数大于1。
由于本发明中服务器根据接收到在安装在所述用户家中入户门的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则发送告警信息,只需要在入户门出安装红外传感器,只需要安装少量的红外传感器,既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3:
为了能够准确的针对每个用户预先确定每个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获取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先学习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时长的过程,该过程包括:
S501: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
所述采集消息是由每个红外传感器在获取到相应的信号后发送给服务器的,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是预先为每个红外传感器设定的编号,也可以是每个红外传感器的设备编号等。
由于每个红外传感器是预先安装在不同的区域的,所以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中携带的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具体的,服务器中保存有每个标识信息的红外传感器与其安装区域的对应关系,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红外携带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的采集信息后,根据该标识信息及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红外传感器所安装的区域,该区域也就是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每个第一特征向量中包括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或该红外传感器对应的区域,及所述用户进入该区域的时间。
所述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可以为映射为每个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例如如果所述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根据采集信息,确定该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可以为(time,from,to),其中time为服务器接收到采集信息的当前时间,from为用户离开的区域,to为用户进入的区域,具体的该区域可以是室内区域,也可以是室外区域,如果是室内区域时,该区域具体的可以为房间。
针对一个用户,所述设定时间长度可以为7天、15天、30天或半年等,为了能够准确的针对每个用户预先确定每个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可以将所述设定时间长度设置为30天。
S502: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
根据对大量用户的统计,并且根据人的生活规律可知,大部分人一般在一些时间段时处于活动状态的,进行活动的时间段称为活动时间段,
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活动时间段可以是不同的,例如针对老年人一天内用户活动时间段为上午7点到上午9点、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和下午4点到晚上8点,其余的时间段老人可能处于休息或睡眠阶段。
如果用户为儿童或婴儿,一天内活动时间段为上午8点到上午11点,下午3点到下午4点和下午6点到晚上9点,其余的时间段儿童或婴儿可能处于休息或睡眠阶段。
当然,为了能够准确的针对用户预先确定该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可以将一天内的24小时分为固定的几个时间段,从而能够将用户每个时间段内的活动情况都进行采集。例如可以将一天内的24小时分为四个活动时间段,预设的活动时间段可以为上午0点到上午10点、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下午2点到晚上8点和晚上8点到晚上12点四个活动时间段,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特征向量来说,根据该相邻两个第一特征向量可以用户在进入某个区域的时间且离开该区域的时间,如果用户进入该区域的时间和离开该区域的时间均位于预设的活动时间段内,可以确定该两个第一特征向量为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第一目标特征向量。
S503: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
针对每个第一特征向量,如果该第一特征向量位于预先设定的活动时间段内,确定该第一特征向量为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服务器中保存的第一目标特征向量,可以按照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采集信息的时间进排序,根据某一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采集信息的时间和其相邻的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采集信息的时间,可以确定所述用户在该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
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可以确定第二特征向量,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中包括用户在该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如果对于相邻时间的两个第一特征向量来说,用户在进入某个区域的时间和离开该区域的时间的时间长即为在该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例如对于相邻的两个采集信息,如果相邻的两个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分别为(t0,1,4)和(t1,4,7),t0、t1为前后相邻的两个时间,则对于房间4来说,用户在房间4对应的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为(t1-t0)。
根据第一停留时长确定的第二特征向量中可以包括第一停留时长,以及该第一停留时长对应的区域的信息。
此外,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还可以统计出用户每个区域内的活动次数。
S504: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
时长阈值预先设定的,例如可以是10分钟或者15分钟等。
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停留时长,及预设的聚类算法k-means,将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分为两类,将所述两类第二特征向量中不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一类作为“经过”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将所述两类第二特征向量中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一类作为“滞留”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并将这一类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
采用聚类算法将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划分为两类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S505: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将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经过预设的拟合算法进行计算后,可以确定该区域滞留的时长,从而确定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具体地,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对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与预设的正态分布拟合算法,从而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所述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学习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使得对用户的安全进行检测时更加准确。
实施例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系统,所述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61、第二红外传感器62和服务器63;其中,
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61,用于向所述服务器63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61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62,用于向所述服务器63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62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63,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61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61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61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红外传感器62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
为了解决安全监控存在的泄露用户隐私、安装不方便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在该系统中,部署了第一红外传感器61、第二红外传感器62和服务器63,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不局限于2个,也可以是3个或5个等,具体的红外传感器的数量可以具体由用户家中的户型图确定。所述服务器可以接收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消息,所述采集消息是由每个红外传感器在获取到相应的信号后发送给服务器的,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是预先为每个红外传感器设定的编号,也可以是每个红外传感器设备编号等。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将每个红外传感器预先安装在不同的区域,每个红外传感器可以是单向红外传感器,也可以是双向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如果是室内,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每个房间的入口处或者每个房间用户经常活动的区域,例如客厅的沙发旁,卧室的床旁边;如果是室外,红外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用户家中的入户门外侧或走廊旁。
由于每个红外传感器是预先安装在不同的区域的,所以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中携带的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具体地,服务器中保存有每个标识信息的红外传感器与其安装区域的对应关系,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红外携带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的采集信息后,根据该标识信息及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红外传感器所安装的区域,该区域也就是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所述每个区域包括用户家中的每个房间,及室外区域。
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每个用户都存在对应的生活规律,通过预先学习可以生成每个用户的生活规律,该生活规律具体为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例如每天的某一时间段所述用户在某一区域最大的滞留时长。
所述服务器针对所述用户的生活规律进行了预先学习,并保存了所述用户的生活规律,所述生活规律包括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因此通过判断用户在每个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是否达到预先学习的该用户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来判断该用户是否异常,如果用户在目标区域滞留时长超过了预先学习的该用户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则用户可能出现了晕倒、摔倒等意外情况而无法从目标区域走出来,因此此时需要进行告警。
具体的在判断是否告警时,因为预先学了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因此根据预先学习的该用户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可以是判断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在其他区域产生了行为动作,进而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如果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接收到了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认为用户不存在异常情况;如果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没有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认为用户存在异常情况。
如果用户在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没有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认为用户存在异常情况。
所述告警信息可以是由服务发送给针对所述用户预设的报警设备,报警设备可以在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所述告警信息可以为“长时间滞留告警”。
所述电子报警设备可以是所述用户的监护人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终端神可以是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能够接收告警信息并报警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可以预先安装有能够接收告警信息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独居老人,也可以应用于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为独居老人,或孩子,当然也可以是用于监测的其他用户。
由于本发明中根据预先学习的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如果用户在发送采集信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在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超过预先学习的在该目标区域的滞留时长,则发送告警信息,因此只需要在用户活动的区域安装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即可,无需在用户活动的所有地方都安装红外传感器,因此需要安装的红外传感器数量大大减少,方便了红外传感器的安装,并且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5: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红外传感器74,用于向所述服务器63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74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63,还用于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红外传感器74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74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如果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并且服务器接收到位于用户家中入户门的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可以为“人数异常告警”,则所述用户的监护人可以在接收到告警信息后提高防范意识,如果所述其他用户为所述用户的监护人,则所述用户的监护人接收告警信息。
如果红外传感器是单向红外传感器,如果服务器接收到的最后一条采集信息是位于室外区域的红外传感器发送的,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外区域,如果未接收到位于室外区域的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内区域。
如果红外传感器是双向红外传感器,双向红外传感器有两个感应区域,一个区域可以感应用户离开的区域,另一个区域可以感应用户进入的区域,,如果服务器没有接收到位于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或者,接收到位于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但是该采集信息中用户离开的区域为室外区域及用户进入的区域为室内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内区域,如果接收到位于入户门的双向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但是该采集信息中用户离开的区域为室内区域及用户进入的区域为室外区域,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位于室外区域。
由于本发明中服务器根据接收到在安装在所述用户家中入户门的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则发送告警信息,只需要在入户门出安装红外传感器,只需要安装少量的红外传感器,既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6: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63,还用于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所述采集消息是由每个红外传感器在获取到相应的信号后发送给服务器的,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所述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是预先为每个红外传感器设定的编号,也可以是每个红外传感器的设备编号等。
由于每个红外传感器是预先安装在不同的区域的,所以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中携带的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可以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具体的,服务器中保存有每个标识信息的红外传感器与其安装区域的对应关系,因此当服务器接收到红外携带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的采集信息后,根据该标识信息及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红外传感器所安装的区域,该区域也就是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每个第一特征向量中包括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或该红外传感器对应的区域,及所述用户进入该区域的时间。
所述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可以为映射为每个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例如如果所述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根据采集信息,确定该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可以为(time,from,to),其中time为服务器接收到采集信息的当前时间,from为用户离开的区域,to为用户进入的区域,具体的该区域可以是室内区域,也可以是室外区域,如果是室内区域时,该区域具体的可以为房间号。
所述设定时间长度可以为7天、15天或30天等,为了能够准确的针对每个用户预先确定每个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可以将所述设定时间长度设置为30天。
根据对大量用户的统计,并且根据人的生活规律可知,大部分人一般在一些时间段时处于活动状态的,进行活动的时间段称为活动时间段,
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活动时间段可以是不同的,例如针对老年人一天内用户活动时间段为上午7点到上午9点、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和下午4点到晚上8点,其余的时间段老人可能处于休息或睡眠阶段,
如果用户为儿童或婴儿,一天内活动时间段为上午8点到上午11点,下午3点到下午4点和下午6点到晚上9点,其余的时间段儿童或婴儿可能处于休息或睡眠阶段。
当然,为了能够准确的针对用户预先确定该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可以将一天内的24小时分为固定的几个时间段,从而能够将用户每个时间段内的活动情况都进行采集,例如可以将一天内的24小时分为四个活动时间段,所述设定时间长度为24小时,所述预设的活动时间段可以为上午0点到上午10点、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下午2点到晚上8点和晚上8点到晚上12点四个活动时间段,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特征向量来说,根据该相邻两个第一特征向量可以用户在进入某个区域的时间且离开该区域的时间,如果用户进入该区域的时间和离开该区域的时间均位于预设的活动时间段内,可以确定该两个第一特征向量为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第一目标特征向量。
针对每个第一特征向量,如果该第一特征向量位于预先设定的活动时间段内,确定该第一特征向量为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服务器中保存的第一目标特征向量,可以按照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采集信息的时间进排序,根据某一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采集信息的时间和其相邻的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采集信息的时间,可以确定所述用户在该第一目标特征向量的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
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可以确定第二特征向量,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中包括用户在该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如果对于相邻时间的至少两个第一特征向量来说,用户在进入某个区域的时间和离开该区域的时间的时间长即为在该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例如对于相邻时间的两个采集信息,如果相邻的两个采集信息对应的三维向量分别为(t0,1,4)和(t1,4,7),t0、t1为前后相邻的两个时间,则对于房间4来说,用户在房间4对应的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为(t1-t0)。
根据第一停留时长确定的第二特征向量中可以包括第一停留时长,以及该第一停留时长对应的区域的信息。
此外,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还可以统计出用户每个区域内的活动次数。
时长阈值预先设定的,例如可以是10分钟或者15分钟等。
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停留时长,及预设的聚类算法k-means,将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分为两类,将所述两类第二特征向量中不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一类作为“经过”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将所述两类第二特征向量中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一类作为“滞留”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并将这一类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
采用聚类算法将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划分为两类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将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经过预设的拟合算法进行计算后,可以确定该区域滞留的时长,从而确定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具体地,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对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与预设的正态分布拟合算法,从而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所述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预先学习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使得对用户的安全进行检测时更加准确。
实施例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网关85;
每个红外传感器,具体用于向所述网关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网关85,用于接收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并将所述采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63。
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子报警设备86;
所述服务器63,还用于根据针对所述用户预先保存的电子报警设备86,向所述电子报警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
所述电子报警设备86,用于接收服务器63发送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
所述电子报警设备可以是所述用户的监护人所使用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能够接收告警信息并报警的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中可以预先安装有能够接收告警信息的应用。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监测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系统中的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采集信息后向所述网关发送采集信息,所述网关接收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并发送所述采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接收的所述采集信息,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根据针对所述用户预先保存的电子报警设备,向所述电子报警设备发送告警信息,所述电子报警设备,用户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
由于本发明中服务器根据接收到在特定的区域内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以及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如果判断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所在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没有接收到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发送告警信息,只需要在特定的区域内安装红外传感器,只需要安装少量的红外传感器,既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测装置的示意图,应用于服务器,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判断模块103,用于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触发发送模块73。
发送模块104,用于发送告警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101,还用于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所述发送模块104,还用于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学习模块105,用于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由于本发明中服务器根据接收到在特定的区域内的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以及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滞留的时长,如果判断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所在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没有接收到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则发送告警信息,只需要在特定的区域内安装红外传感器,只需要安装少量的红外传感器,既保护了用户的隐私,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对于系统/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
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区域包括用户家中的每个房间,及室外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学习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包括:
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
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
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
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
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
6.一种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触发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告警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学习模块,用于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
9.一种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红外传感器和服务器;其中,
每个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的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所在的目标区域;根据预先学习的所述用户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判断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滞留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位于其他区域的第二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如果否,发送告警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区域包括用户家中的每个房间,及室外区域。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红外传感器为双向红外传感器,每个双向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用户家中每个房间的入口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如果在所述用户未位于室外区域时,接收第三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用户家中的入户门;
确定当前存在进入室内的其他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预先收集红外传感器在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采集信息,根据每个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及所述采集信息的时间,根据所述用户进入每个区域的时间确定每个第一特征向量;根据预设的每个活动时间段,确定位于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针对对应活动时间段的每个第一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用户在每个区域的第一停留时长确定每个第二特征向量;将第一停留时长大于设定时长阈值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针对每个区域的每个第二目标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拟合算法,确定在每个区域的滞留时长。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网关;
每个红外传感器,具体用于向所述网关发送采集信息,其中所述采集信息中携带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标识信息;
网关,用于接收每个红外传感器发送的采集信息,并将所述采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设备;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针对所述用户预先保存的报警设备,向所述报警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
所述报警设备,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告警信息并报警。
CN201611220024.3A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8242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0024.3A CN108242127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0024.3A CN108242127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127A true CN108242127A (zh) 2018-07-03
CN108242127B CN108242127B (zh) 2020-05-12

Family

ID=62702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0024.3A Active CN108242127B (zh) 2016-12-26 2016-12-26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212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345A (zh) * 2018-11-29 2019-05-28 北京佰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异常行为的检测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0262436A (zh) * 2019-07-17 2019-09-20 北京数通魔方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N111568427A (zh) * 2020-04-07 2020-08-25 来邦养老科技有限公司 老人活动状态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3391369A (zh) * 2021-06-24 2021-09-14 深圳国实智能有限公司 活动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42497B (zh) * 2019-12-27 2021-10-11 友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監控系統與方法
CN114484807A (zh) * 2022-03-11 2022-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规划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净化系统
CN116071888A (zh) * 2021-10-29 2023-05-05 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异常移动行为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1285A (ja) * 2002-06-12 2004-01-22 Denso Corp 人体異常検知装置
CN1564219A (zh) * 2004-03-25 2005-01-12 浙江工业大学 独居老人家庭安保装置
CN2916792Y (zh) * 2005-06-01 2007-06-27 金钢 一种老人监护报警系统
CN102646320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北京恒通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老人起居智能看护实现的方法
CN102708658A (zh) * 2012-05-23 2012-10-03 陶雨 空巢老人生活规律异常状况的自动报警装置及报警方法
CN103927847A (zh) * 2014-04-18 2014-07-16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养老看护系统
CN103927852A (zh) * 2014-04-18 2014-07-16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老人安全监护系统
CN10404827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一种面向独居老人的智能照明和报警系统
CN204010238U (zh) * 2014-05-22 2014-12-10 北京东方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人体日常生活起居的装置
CN204178506U (zh) * 2014-11-07 2015-02-25 宁波波导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老人看护装置
CN204925662U (zh) * 2015-08-17 2015-12-30 黄可斌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终端及控制系统
CN105976566A (zh) * 2016-06-08 2016-09-28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便于看护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1285A (ja) * 2002-06-12 2004-01-22 Denso Corp 人体異常検知装置
CN1564219A (zh) * 2004-03-25 2005-01-12 浙江工业大学 独居老人家庭安保装置
CN2916792Y (zh) * 2005-06-01 2007-06-27 金钢 一种老人监护报警系统
CN102646320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北京恒通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老人起居智能看护实现的方法
CN102708658A (zh) * 2012-05-23 2012-10-03 陶雨 空巢老人生活规律异常状况的自动报警装置及报警方法
CN10404827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一种面向独居老人的智能照明和报警系统
CN103927847A (zh) * 2014-04-18 2014-07-16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养老看护系统
CN103927852A (zh) * 2014-04-18 2014-07-16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老人安全监护系统
CN204010238U (zh) * 2014-05-22 2014-12-10 北京东方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人体日常生活起居的装置
CN204178506U (zh) * 2014-11-07 2015-02-25 宁波波导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老人看护装置
CN204925662U (zh) * 2015-08-17 2015-12-30 黄可斌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终端及控制系统
CN105976566A (zh) * 2016-06-08 2016-09-28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便于看护的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345A (zh) * 2018-11-29 2019-05-28 北京佰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异常行为的检测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0262436A (zh) * 2019-07-17 2019-09-20 北京数通魔方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TWI742497B (zh) * 2019-12-27 2021-10-11 友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監控系統與方法
CN111568427A (zh) * 2020-04-07 2020-08-25 来邦养老科技有限公司 老人活动状态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3391369A (zh) * 2021-06-24 2021-09-14 深圳国实智能有限公司 活动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91369B (zh) * 2021-06-24 2024-02-23 深圳国实智能有限公司 活动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1888A (zh) * 2021-10-29 2023-05-05 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异常移动行为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71888B (zh) * 2021-10-29 2024-05-28 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异常移动行为预警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84807A (zh) * 2022-03-11 2022-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化规划方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以及净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127B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2127A (zh) 一种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990822B2 (en) Intruder detection using a wireless service mesh network
EP3531350B1 (en)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based securit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Sixsmith et al. A smart sensor to detect the falls of the elderly
EP309041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EP2390820A2 (en) Monitoring Changes in Behaviour of a Human Subject
Novák et al. Unobtrusive anomaly detection in presence of elderly in a smart-home environment
US20080284592A1 (en) Hom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US20170076576A1 (en) Activ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US9361778B1 (en) Hands-free assistive and preventiv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CN1322477C (zh) 独居老人家庭安保装置
JP5115991B2 (ja) 物体の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40183667A1 (en)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versus multiple persons
CN113537009B (zh) 一种居家隔离监管系统
JP5457148B2 (ja) 警備システム
CN103903389A (zh) 应用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居家老人看护系统
Suryadevara et al. Wireless sensors network based safe home to care elderly people: A realistic approach
Peeters Design criteria for an automatic safety-alarm system for elderly
JP2012234371A (ja) 独居者向けの安否確認システム
JP6624668B1 (ja) 要介護者見守り支援システム
Rahal et al. Bayesian filtering and anonymous sensors for localization in a smart home
KR20210090771A (ko) 독거노인 전용 원격 모니터링 IoT 모듈러 하우스 시스템
JP2020053070A5 (zh)
Floeck et al. Monitoring patterns of inactivity in the home with domotics networks
KR20170050469A (ko) 주거 환경 모니터를 위한 시스템, 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