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0555A -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0555A
CN108200555A CN201711446633.5A CN201711446633A CN108200555A CN 108200555 A CN108200555 A CN 108200555A CN 201711446633 A CN201711446633 A CN 201711446633A CN 108200555 A CN108200555 A CN 108200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communication node
information
energy transmission
predetermin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66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洋
张亦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7114466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0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0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0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包括:S1、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第一通信节点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并发出能量管理信息;S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能量管理信息后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S3、第一通信节点收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S4、第二通信节点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后按照能量方向传输能量;S5、第一通信节点接收能量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信息;S6、判断第一通信节点反馈信息的类别;本方法解决了终端的能耗非常高且能量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用户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讯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即便在密集住宅区、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桌面、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5G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移动宽带 (MBB, Mobile Broadband)和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其中,移动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需求是高容量,提供高数据速率,以满足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物联网主要是受机器通信(MTC,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需求的驱动,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低速率的海量机器通信(MMC,Massive Machine Communication)和低时延高可靠的机器通信。其中,对于低速率的海量机器通信,海量节点低速率接入,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较小,间隔时间会相对较长,这类节点的成本和功耗通常也会很低;对于低时延高可靠的机器通信,主要面向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机器通信,例如实时警报、实时监控等。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需要深入研究的核心场景就是机器通信,例如工业4.0、车联网、机器人等等未来的热点领域都是这种物联网场景的典型应用,如果基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来支持机器通信,会带来使终端的能耗非常高且能量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旨在解决机器通信中终端的能耗非常高且能量无法及时补充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所述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第一通信节点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并发出能量管理信息;
S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能量管理信息后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
S3、第一通信节点收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S4、第二通信节点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后按照能量方向传输能量;
S5、第一通信节点接收能量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信息;
S6、判断第一通信节点反馈信息的类别;若反馈信息为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则判断能量获取效率是否小于第三预定值或大于第四预定值,如小于第三预定值,则第二通信节点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大于第四预定值,则第二通信节点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反馈信息为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第二通信节点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并停止能量发送。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第一通信节点在对自身电量检测中判断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如是,则发送能量管理信息,如否,则反之。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二通信节点激活携带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对获取的N*1的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
S42、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的传输能量方向;
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10%,所述预定时间段为30天,所述第二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5%,所述第三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1%/小时,所述第四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3%/小时。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序列生成方式、序列个数X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等于20ms, X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续Y次收到的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得到能量传输效率都小于第三预定值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给异常控制数据中心发送第一通信节点工作异常信息指示, Y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工作异常信息中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类型信息、位置信息、使用时间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Z等于协方差矩阵的N个奇异值不小于0.9*最大奇异值的奇异值个数;当第一通信节点的太阳能充电模块启动工作大于1小时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当第一通信节点的电量达到90%以上,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的发送周期信息在周期性地发送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所述发送周期大于等于6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解决了终端的能耗非常高且能量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用户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率,达到“绿色通信”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详述如下:
步骤S1,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第一通信节点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并发出能量管理信息;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第一通信节点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能量管理信息;所述第一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10%,所述预定时间段为30天,所述第二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5%,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能量管理信息的时频资源是多个第一通信节点共享的,不同第一通信节点有不同的码字。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位置信息。
步骤S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能量管理信息后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序列生成方式,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序列个数X,其中,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等于20ms, X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步骤S3、第一通信节点收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步骤S4, 第二通信节点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后按照能量方向传输能量;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所述Z值等于所述协方差矩阵的N个奇异值中,不小于0.9*最大奇异值的奇异值个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太阳能充电模块启动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电量达到90%以上,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步骤S5,第一通信节点接收能量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所述能量,并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步骤S6,判断第一通信节点反馈信息的类别;若反馈信息为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则判断能量获取效率是否小于第三预定值或大于第四预定值,如小于第三预定值,则第二通信节点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大于第四预定值,则第二通信节点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反馈信息为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第二通信节点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并停止能量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所述第三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1%/小时,所述第四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3%/小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与第二通信节点的协商的发送周期信息周期性地发送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其中,所述发送周期大于等于6小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续Y次收到的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得到能量传输效率都小于第三预定值,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工作异常的信息给异常控制数据中心,其中Y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工作异常的信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类型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使用时间信息。
实施例1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2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值为终端电量最大值的10%,所述预定时间段为30天,所述第二预定值为终端电量最大值的5%。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优选地,所述第三预定值为终端电量最大值的1%/小时,所述第四预定值为终端电量最大值的3%/小时。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3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优选地,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的时频资源是多个第一通信节点共享的,不同第一通信节点有不同的码字,节约控制资源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区分用户。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4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优选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终端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序列生成方式,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序列个数X,其中,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等于20ms, X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如图2所示,终端通过时分方式使用不同的序列作为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解决用户间干扰的问题。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5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优选地,所述Z值等于所述协方差矩阵的N个奇异值中,不小于(0.9*最大奇异值)的奇异值个数。例如,一共有5个奇异值(10,9.5,9.3,6,2),则符合条件的奇异值为(10,9.5,9.3),Z的取值为3。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6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优选地,如果终端的太阳能充电模块启动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则终端发送所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或者如果终端的电量达到90%以上,则终端发送所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7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优选地,如果基站连续Y次收到的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得到能量传输效率都小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发送指示终端工作异常的信息给异常控制数据中心,其中Y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如果基站接收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基站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停止能量发送。
实施例8
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终端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如果电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的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则终端发送能量管理信息。优选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包含终端的位置信息。
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管理信息后,激活自己携带的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基站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给终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终端收到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后,发送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基站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得到一个N*1的信道矢量,对所述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基站基于所述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传输的能量方向,基站通过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按照所述能量方向传输能量,其中,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终端接收所述能量,并向基站反馈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或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如果基站接收到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如果能量获取效率低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果能量获取效率大于第四预定值,则基站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优选地,如果基站连续Y次收到的所述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得到能量传输效率都小于第三预定值,则基站发送指示终端工作异常的信息给异常控制数据中心,其中Y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优选地,所述指示终端工作异常的信息中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类型信息,终端的位置信息,终端的启用时间信息,异常控制数据中心根据这些信息生成异常处理方案并发送给维护人员。
需要说明,上述实施例中,基站与终端通过频率f进行上下行通信,能量传输单元通过频率f向终端传输能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在时分双工模式下的第一通信节点对自身电量消耗情况进行检测并发出能量管理信息;
S2、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能量管理信息后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
S3、第一通信节点收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并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
S4、第二通信节点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接收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后按照能量方向传输能量;
S5、第一通信节点接收能量并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信息;
S6、判断第一通信节点反馈信息的类别;若反馈信息为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则判断能量获取效率是否小于第三预定值或大于第四预定值,如小于第三预定值,则第二通信节点增加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大于第四预定值,则第二通信节点降低所述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发送的能量;如反馈信息为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则第二通信节点关闭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并停止能量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第一通信节点在对自身电量检测中判断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定值或在预定时间段内电量消耗高于第二预定值,如是,则发送能量管理信息,如否,则反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第二通信节点激活携带包含N根天线的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N为大于等于128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对获取的N*1的信道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右奇异矩阵;
S42、第二通信节点基于右奇异矩阵的前Z列确定能量传输天线集合模块的传输能量方向;
Z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N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10%,所述预定时间段为30天,所述第二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5%,所述第三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1%/小时,所述第四预定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电量最大值的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能量传输方向获取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序列生成方式、序列个数X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时域资源的长度大于等于20ms, X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续Y次收到的能量获取效率信息得到能量传输效率都小于第三预定值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给异常控制数据中心发送第一通信节点工作异常信息指示, Y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工作异常信息中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的标识信息、类型信息、位置信息、使用时间信息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等于协方差矩阵的N个奇异值不小于0.9*最大奇异值的奇异值个数;当第一通信节点的太阳能充电模块启动工作大于1小时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停止能量发送信息;当第一通信节点的电量达到90%以上,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停止能量发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的发送周期信息在周期性地发送能量获取效率信息,所述发送周期大于等于6小时。
CN201711446633.5A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8200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633.5A CN108200555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633.5A CN108200555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0555A true CN108200555A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8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6633.5A Pending CN108200555A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05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8071A (zh) * 2020-12-31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能量提供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1135A (zh) * 2011-03-28 2012-10-03 北京邮电大学 收发机联合抑制干扰的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3326819A (zh) * 2013-05-20 2013-09-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共信道干扰的抑制方法
CN105099003A (zh) * 2015-07-28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对应装置
US20160285517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26234A (zh) * 2016-06-06 2016-10-12 薛寿贞 无线充电系统
US20170077736A1 (en) * 2015-09-16 2017-03-16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CN106685554A (zh) * 2016-11-29 2017-05-1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速率的方法和系统、安全通信系统
CN106788641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信息与能量联合传输系统的预编码传输方法
CN107171764A (zh) * 2017-04-24 2017-09-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无线携能异构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1135A (zh) * 2011-03-28 2012-10-03 北京邮电大学 收发机联合抑制干扰的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3326819A (zh) * 2013-05-20 2013-09-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共信道干扰的抑制方法
US20160285517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99003A (zh) * 2015-07-28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对应装置
US20170077736A1 (en) * 2015-09-16 2017-03-16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CN106026234A (zh) * 2016-06-06 2016-10-12 薛寿贞 无线充电系统
CN106685554A (zh) * 2016-11-29 2017-05-1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速率的方法和系统、安全通信系统
CN106788641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信息与能量联合传输系统的预编码传输方法
CN107171764A (zh) * 2017-04-24 2017-09-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无线携能异构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8071A (zh) * 2020-12-31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能量提供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9878B (zh) 用户设备覆盖增强资源的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439222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340240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o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06712B (zh) 一种基于协作的业务传输方法
CN109714735A (zh) 一种物联网中鲁棒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8111616A (zh) 一种物联网中节点之间的能量传输方法
CN108200556B (zh) 一种高可靠的业务传输方法
CN109861805B (zh) 一种基于波束感知的窄带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方法
CN109309957A (zh) 确定是否继续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5323832A (zh) Wban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58730A (zh) 一种低控制开销的传输方法
Li et al. A novel energy-balanced routing algorithm in energy harvesting sensor networks
CN106658729A (zh) 一种灵活的传输方法
CN108093370B (zh) 一种频分双工物联网中基于位置的能量传输方法
CN108200555A (zh) 一种物联网中时分双工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CN108174367A (zh) 一种时分双工物联网中基于位置的能量传输方法
CN112055338B (zh) 一种物联网中终端数据传输方法
CN104158575A (zh) Zf预编码策略下的多小区mimo系统用户调度方法
CN112055337B (zh) 一种物联网中的环境自适应终端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CN108093381B (zh) 一种物联网中频分双工的终端能量传输方法
CN109547173A (zh)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14338332B (zh) 一种智能工业物联网中的高效数据发送方法
CN103428767B (zh) 基于分式规划和罚函数方法的高能效资源优化方法
CN103795674B (zh) 一种降低mimo‑ofdm系统的papr的方法
CN106304305A (zh) 协作物联网能量采集节点的功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