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417B -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1417B
CN108141417B CN201680057434.2A CN201680057434A CN108141417B CN 108141417 B CN108141417 B CN 108141417B CN 201680057434 A CN201680057434 A CN 201680057434A CN 108141417 B CN108141417 B CN 108141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ode
data
equalizer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74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1417A (zh
Inventor
松本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1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1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04L25/0301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 H04L25/0305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adaptive, i.e. capable of adjustment during data reception with a recursiv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433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equaliser structure
    • H04L2025/03439Fixed structures
    • H04L2025/03445Time domain
    • H04L2025/03471Tapped delay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433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equaliser structure
    • H04L2025/03535Variable structures
    • H04L2025/03547Switching between time domain structures
    • H04L2025/03566Switching between time domain structures between different tapped delay line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总线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设备,并且设置有三个以上设备,其以时分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以及总线,三个以上设备耦接到该总线并且通过该总线传输数据信号。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包括:具有第一操作模式的均衡器,用于通过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均衡;存储多个系数组的存储单元,以及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使均衡器使用所选择的系数组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执行数据交换的总线系统,以及在这种总线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多功能化,电子设备包括各种设备,例如半导体芯片,传感器和显示设备。在这些设备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交换,并且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功能性和多功能性,这些数据的量也在增加。因此,例如,通过使用允许以几Gbps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高速接口来频繁交换数据。
在通信系统中,经常使用均衡器以提高通信质量。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均衡器的接收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73278号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通信系统中,期望高通信质量,并且预期通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希望提供一种允许提高通信质量的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总线系统包括:三个以上设备和总线。三个以上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设备,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三个以上设备耦接到总线,并且通过总线传输数据信号。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包括均衡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控制器。均衡器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均衡接收信号。存储单元存储多个系数组。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且使得均衡器使用选择的系数组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均衡器、存储单元和通信控制器。均衡器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均衡接收信号。存储单元存储多个系数组。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且使得均衡器使用选择的系数组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中,均衡器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以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均衡接收信号。存储单元存储多个系数组。在均衡器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器选择多个系数组中的一个。此后,均衡器使用所选择的系数组进行均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存储多个系数组,并且从多个系数组中选择一个系数组并进行均衡。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应该注意,上述效果不必受到限制,并且可以包括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图像传感器的收发器单元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4]图4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应用处理器的收发器单元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5]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收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6]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接收器单元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7]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8]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示例的另一时序图。
[图9A]图9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9B]图9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9C图9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9D]图9D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9E]图9E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0A]图10A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10B]图10B是示出图2所示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11]图11是示出设置了均衡器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的波形图。
[图12]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3A]图13A是示出图12所示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3B]图13B是示出图12所示的总线系统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3C]图13C是示出图12所示的总线系统的另一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4]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的总线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5]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6]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接收器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7]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18]图1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时序图。
[图19]图19是应用了根据任一实施例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的配置示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应该注意,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第一实施例
2.第二实施例
3.应用示例
<1.第一实施例>
[配置示例]
(整体配置示例)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智能电话1)的配置示例。应该注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由本实施例体现并因此一起描述。智能电话1包括显示单元11、图像传感器12和13、总线100、无线通信器14、扬声器15、麦克风16、操作单元17和应用处理器18。
显示单元11显示图像,并且使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来构造。显示单元11连接到总线100。显示单元11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图像。
图像传感器12和13各自对物体成像,并且使用例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来构成。在该示例中,图像传感器12布置在智能电话1中的与设置有显示单元1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具有高分辨率。此外,图像传感器13布置在智能电话1中的设置有显示单元11的表面上,并且具有低分辨率。图像传感器12和13耦接到总线100。在该示例中,图像传感器12和13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控制数据执行成像操作,并且通过总线100将成像数据提供到应用处理器18。
总线100在耦接到总线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总线100耦接到显示单元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18。
无线通信器14与移动电话基站执行无线通信。应该注意,无线通信器14可以进一步具有通过例如无线LAN(局域网)、蓝牙(注册商标)、NFC(近场通信)等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但并不限于此。在该示例中,无线通信器14与应用处理器18执行通信数据的交换。
扬声器15输出声音,麦克风16接收声音。在该示例中,扬声器15从应用处理器18中接收声音数据,并且麦克风16将声音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
操作单元17是接收用户的操作的用户接口,并且例如使用触摸面板、各种按钮等来构成。在该示例中,操作单元17向应用处理器18提供与用户操作有关的操作数据。
应用处理器18控制智能电话1中的每个设备的操作。应用处理器18耦接到总线100。此外,应用处理器18通过例如总线100将控制数据和图像数据提供给显示单元11。另外,应用处理器18通过总线100将控制数据提供给图像传感器12和13,并且通过总线100从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成像数据。此外,应用处理器18还具有以下功能:与无线通信器14执行通信数据的交换,将声音数据提供给扬声器15,接收来自麦克风16的声音数据,以及从操作单元17接收操作数据。
(总线系统2)
总线100与显示单元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1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2。下面详细描述总线系统2。
图2示出了总线系统2的配置示例。总线系统2包括总线100、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显示单元11、应用处理器18以及图像传感器12和13。总线系统2将显示单元11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并将图像传感器13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显示单元11包括接收器单元11R和处理器11C。应用处理器18包括收发器单元18T和通信控制器18C。图像传感器12包括收发器单元12T和处理器12C。图像传感器13包括收发器单元13T和处理器13C。
总线100包括传输路径100P和100N。传输路径100P和100N传输差分信号,并且传输路径100P和100N各自包括例如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图案。在该实施例中,各个传输路径100P和100N的特征阻抗约为50Ω。
传输路径100P耦接到在传输路径100P中的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的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收发器单元18T的正输入输出端、收发器单元12T的正输入输出端、以及收发器单元13T的正输入输出端。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耦接到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3T的正输入输出端。类似地,传输路径100N耦接到在传输路径100N中的彼此不同的相应位置处的接收器单元11R的负输入端、收发器单元18T的负输入输出端、收发器单元12T的负输入输出端、以及收发器单元13T的负输入输出端。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耦接到接收器单元11R的负输入端,而另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3T的负输入输出端。
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器111P和传输路径121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并且其负输入端通过电阻器111N和传输路径121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如稍后所述,电阻器111P和111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单元18T的正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2P和传输路径122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并且其负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2N和传输路径122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N。如稍后所述,电阻器112P和112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单元12T的正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3P和传输路径123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并且其负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3N和传输路径123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N。如稍后所述,电阻器113P和113N抑制信号的反射。
收发器单元13T的正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4P和传输路径124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的另一端,而其负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4N和传输路径124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N的另一端。如稍后所述,电阻器114P和114N抑制信号的反射。
(图像传感器12和13)
图3示出了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单元12T的配置示例。收发器单元12T包括驱动器21、接收器31、终端控制器23、开关24和25、电阻器26以及焊盘27和28。
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有效的情况下,驱动器21发送数据信号SD和训练信号ST。数据信号SD是具有例如几Gbps的比特率、并且具有大约200mV的差分幅度的差分信号。由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发送的数据信号SD包括例如由图像传感器12捕获的图像的数据(成像数据)。训练信号ST例如是具有预定的训练模式(诸如交替模式(“1010...”))、并且具有与数据信号SD的比特率和差分幅度类似的比特率和差分幅度的信号。应该注意,训练模式不限于这种替代模式,并且可以是例如伪随机模式(PRBS;伪随机比特序列)。在通过驱动器21传输信号时,在该示例中,驱动器21的每个输出端处的输出阻抗大约为50Ω。另外,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无效的情况下,驱动器21使输出阻抗为高。
接收器31接收数据信号SD和信号SLP(稍后描述)。要由图像传感器12的接收器31接收的数据信号SD包括例如用于控制图像传感器12的操作的控制数据。
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无效并且收发器单元12T的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终端控制器23使开关24和25接通,并且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24和25。预定值Vth设定为比数据信号SD的幅度值大、并且比稍后描述的信号SLP的幅度值小的值。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有效的情况下,终端控制器23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而不考虑输出的使能信号EN和收发器单元12T的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
开关24和25是基于来自终端控制器23的指令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开关24的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并且其另一端耦接到电阻器26的一端。开关25的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2T的负输入输出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电阻器26的另一端。
电阻器26用作收发器单元12T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的一端耦接到开关24的另一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开关25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电阻器26的电阻值约为100Ω。
焊盘27是收发器单元12T的正输入输出端处的输入输出焊盘,并且焊盘28是收发器单元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处的输入输出焊盘。在该图中,焊盘27示出为插入在收发器单元12T的正输入输出端与地之间的电容器,并且焊盘28示出为插入在收发器单元12T的负输入输出端和地之间的电容器。
在收发器单元12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被设定为有效。换句话说,由于收发器单元12T未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如图2所示,终端控制信号Toff设置为在收发器单元12T中有效,如稍后所述。这强制断开开关24和25,其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像传感器12的处理器12C(图2)基于包括在由接收器31接收的数据信号SD中的控制数据执行预定处理。此外,处理器12C还具有产生输出的使能信号EN的功能。
虽然上面已经将图像传感器12作为示例进行了描述,但这也适用于图像传感器13。换句话说,图像传感器13的收发器单元13T类似于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单元12T,并且图像传感器13的处理器13C类似于图像传感器12的处理器12C。然而,与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单元12T不同,在图像传感器13的收发器单元13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设置为无效。换句话说,由于收发器单元13T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终端控制信号Toff在收发器单元13T中设置为无效,如稍后所述。结果,在收发器单元13T中,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无效并且收发器单元13T的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开关24和25接通,这使得能够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而且,在其他情况下,开关24和25断开,这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应用处理器18)
图4示出了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单元18T的配置示例。收发器单元18T包括驱动器22和接收器32。
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有效的情况下,驱动器22发送数据信号SD和信号SLP。要由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1发送的数据信号SD包括例如要在显示单元11上显示的图像的数据(图像数据)。信号SLP例如是具有低频和大约1V的幅度的信号。在由驱动器22输出信号时,在该示例中,驱动器22的每个输出端处的输出阻抗大约为50Ω。另外,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无效的情况下,驱动器21使输出阻抗为高。
接收器32接收数据信号SD。要由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的数据信号SD包括例如由图像传感器12和13捕获的图像的数据(成像数据)。接收器32具有基于控制信号EQ均衡所接收的数据信号SD的功能。
在收发器单元18T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设定为有效。换句话说,由于收发器单元18T未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如图2所示,终端控制信号Toff在收发器单元18T中设定为有效。结果,在收发器单元18T中,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5示出了接收器32的配置示例。接收器32包括放大器41、均衡器50和存储单元42。
放大器41是将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相信号并输出单相信号的线性放大器。
均衡器50均衡放大器41的输出信号,并且是所谓的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均衡器50包括减法单元51、放大器52、延迟单元53~55、放大器56~58以及控制器59。
减法单元51从放大器41的输出信号中减去放大器56~58的输出信号。放大器52放大减法单元51的输出信号。延迟单元53将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延迟一个单位间隔。换句话说,延迟单元53的延迟量对应于由接收器32接收的数据信号SD的比特率的倒数。延迟单元54将延迟单元53的输出信号延迟一个单位间隔。延迟单元55将延迟单元54的输出信号延迟一个单位间隔。放大器56通过增益C1放大延迟单元53的输出信号,并输出由此放大的信号。放大器57通过增益C2放大延迟单元54的输出信号,并输出由此放大的信号。放大器58通过增益C3放大延迟单元55的输出信号,并输出由此放大的信号。
控制器59基于控制信号EQ来控制均衡器50的操作。均衡器50具有两个操作模式M1和M2。在操作模式M1中,控制器59将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中的每一个设定为从存储单元42中提供的增益。此外,在操作模式M2中,控制器59监视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eye opening),调整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以加宽眼图开口,然后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存储单元42将均包括增益C1~C3的多个系数组SET存储在均衡器50中。在该示例中,存储单元42存储四个系数组SET1~SET4。系数组SET1包括要在图像传感器12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使用的增益C11、C21和C31。系数组SET2包括要在图像传感器12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使用的增益C12、C22和C32。系数组SET3包括要在图像传感器13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使用的增益C13、C23和C33。系数组SET4包括要在图像传感器13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的情况下使用的增益C14、C24和C34
应用处理器18的通信控制器18C(图2)控制总线系统2的操作。具体地,通信控制器18C使收发器单元18T发送信号SLP并发送作为数据信号SD的控制数据,从而控制总线系统2的操作,如稍后所述。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允许通信控制器18C向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出通信频带、图像分辨率等的指令。而且,通信控制器18C还具有生成输出的使能信号EN和控制信号EQ的功能。
利用该配置,例如,在智能电话1通电或从睡眠模式返回到正常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在应用处理器18中,通信控制器18C使用控制信号EQ指示均衡器50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具体而言,通信控制器18C首先使图像传感器12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在均衡器50接收训练信号ST的同时,均衡器50调整增益C1至C2以加宽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并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1至C31(系数组SET1)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同样地,通信控制器18C使图像传感器12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均衡器50调整增益C1~C3并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2至C32(系数组SET2)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此外,通信控制器18C使图像传感器13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均衡器50调整增益C1~C3并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3~C33(系数组SET3)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另外,通信控制器18C使图像传感器13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均衡器50调整增益C1~C3并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4至C34(系数组SET4)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此后,通信控制器18C利用控制信号EQ指示均衡器50在操作模式M1下操作,并使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59根据控制信号EQ从系数组SET1~SET4中选择与接收到的数据信号SD对应的系数组SET,设定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由此,均衡器50在保持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恒定的同时均衡放大器41的输出信号。
(显示单元11)
图6示出了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单元11R的配置示例。接收器单元11R包括接收器31、控制器33、开关34和35、电阻器36以及焊盘37和38。
在接收器单元11R的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器33接通开关34和35,并在其他情况下断开开关34和35。此外,在终端控制信号Toff有效的情况下,控制器33强制断开开关34和35,而不考虑接收器单元11R的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
开关34和35是基于来自控制器33的指令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开关34的一端耦接到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电阻器36的一端。开关35的一端耦接到接收器单元11R的负输入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电阻器36的另一端。
电阻器36用作接收器单元11R的输入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的一端耦接到开关34的另一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开关35的另一端。在该示例中,电阻器36的电阻值约为100Ω。
焊盘37是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处的输入焊盘,并且焊盘38是接收器单元11R的负输入端处的输入焊盘。
在接收器单元11R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设置为无效。换句话说,由于接收器单元11R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如图2所示,在接收器单元11R中,终端控制信号Toff设置为无效,如稍后所述。因此,在接收器单元11R的输入端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在接收器单元11R中,接通开关34和35,这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另外,在接收器单元11R的输入端的信号的幅度值大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断开开关34和35,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
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图2)基于包括在由接收器31接收的数据信号SD中的控制数据来执行预定处理。
这里,应用处理器18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一设备”的具体示例。操作模式M1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一操作模式”的具体示例。操作模式M2对应于本公开中的“第二操作模式”的具体示例。训练信号ST对应于本公开中的“模式信号”的具体示例。
[操作和工作]
接下来,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智能电话1的操作和工作的描述。
(整体操作概要)
首先,参照图1描述智能电话1的整个操作概要。显示单元11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图像传感器12和13基于通过总线100从应用处理器18提供的控制数据来执行成像操作,并将成像数据通过总线100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无线通信器14与移动电话基站执行无线通信并与应用处理器18执行通信数据的交换。扬声器15接收来自应用处理器18的声音数据,并输出声音。麦克风16将输入的声音作为声音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操作单元17接收用户的操作并将操作数据提供给应用处理器18。应用处理器18控制智能电话1中的每个设备的操作。
(详细操作)
在总线系统2中,终端电阻器在耦接到总线100两端的每个设备中动态地接通或断开。具体地,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单元11R中,在输入端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以下时,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被启用,并在其他情况下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被禁用。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图像传感器13的收发器单元13T中,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无效并且在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被启用,而在其他情况下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被禁用。此外,在应用处理器18的收发器单元18T和图像传感器12的收发器单元12T中,强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的均衡器50均衡从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的数据信号SD。具体地,在智能电话1通电或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正常操作模式时,应用处理器18首先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并使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训练信号ST。此后,均衡器50基于训练信号ST生成四个系数组SET1~SET4。此后,应用处理器18在操作模式M1下操作,并使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此后,均衡器50使用从四个系数组SET1~SET4中选择的系数组来均衡数据信号SD。
下面详细描述这种总线系统2的操作。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总线100中的信号的波形图。图9A至图9E示出了总线系统2在各个时期的操作状态。在图9A至图9E中,由实线示出的驱动器21和22均指示传输信号的驱动器,并且由虚线示出的驱动器21和22各自指示不传输信号的驱动器。指示输出阻抗的电阻器示出为在传输信号的驱动器中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在该示例中,电阻器的电阻值约为100Ω。类似地,由实线示出的接收器31和32的每一个都指示接收信号的接收器,并且由虚线示出的接收器31和32都指示未接收信号的接收器。另外,为了便于描述,在图9A至图9E中,仅示出启用的终端电阻器,并且未示出禁用的终端电阻器。
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首先向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给出通信顺序、通信频带等的指令。然后,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均按照指示的顺序进行通信。这个操作在下面详细描述。
首先,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复位时间段P1)的时段内发送信号SLP,如图7所示。具体地说,通信控制器18C将输出的使能信号EN设置为有效,并控制驱动器22发送信号SLP。
在复位时间段P1中,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信号SLP,并且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信号SLP,如图9A所示。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单元11R中,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大于预定值Vth,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大于预定值Vth,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这样的信号SLP。然后,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在此后的时段(指令时段P2)中为来自应用处理器18的指令做准备。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时间段(指令时段P2)内发送包括控制数据的数据信号SD,如图7所示。具体地说,通信控制器18C将输出的使能信号EN设置为有效,并且控制驱动器22发送包括控制数据的数据信号SD。因此,应用处理器18向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给出通信顺序、通信频带等的指令。
在指令时段P2中,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数据信号SD,并且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数据信号SD,如图9B所示。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单元11R中,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无效的,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应当注意,在该示例中,应用处理器18将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同时发送给三个设备(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应用处理器18可以以时分方式将数据信号SD(控制数据)依次地发送到三个设备。
在该示例中,应用处理器18指示图像传感器12在第一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3)内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在此后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5)内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此外,应用处理器18指示图像传感器13在此后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5)中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在此后的训练时段(period,周期)(训练时段P6)中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此后,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根据该指令进行通信。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的时段中发送信号SLP,如图7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此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图9A)的操作状态相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3)的开始。然后图像传感器12为在该训练时段中传输训练信号ST做准备。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2C的指令,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的时段(训练时段P3)中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如图7所示。具体地,处理器12C控制驱动器21将输出的使能信号EN设置为有效并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
在训练时段P3中,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发送训练信号ST,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训练信号ST,如图9C所示。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单元11R中,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如上所述,尽管没有接收到数据信号SD,接收器单元11R仍能启用终端电阻器。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无效的,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使得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能够启用。如上所述,尽管不发送和不接收数据信号SD,收发器单元13T仍能启用终端电阻器。
在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中,均衡器50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并且调整增益C1~C3以加宽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同时均衡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此后,均衡器50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1至C31(系数组SET1)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5到时刻t6的时段内发送信号SLP,如图7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此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图9A)的操作状态相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4)的开始。然后图像传感器12的处理器12C为在该训练时段中传输训练信号ST做准备。
接下来,在从时刻t6到时刻t7的时段(训练时段P4)中,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2C的指令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训练信号ST,如图7所示。此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训练时段P3的操作状态(图9C)相似。
在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中,均衡器50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并且调整增益C1~C3以扩大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同时均衡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此后,均衡器50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2至C32(系数组SET2)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7到时刻t8的时段内发送信号SLP,如图7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在该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的操作状态(图9A)相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5)的开始。图像传感器13的处理器13C然后为在该训练时段中传输训练信号ST做准备。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13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3C的指令,在从时刻t8到时刻t9的时段(训练时段P5)中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如图7所示。具体地,处理器13C控制驱动器21以将输出的使能信号EN设置为有效并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
在训练时段P5中,图像传感器13的驱动器21发送训练信号ST,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训练信号ST,如图9D所示。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单元11R中,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使得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能够启用。如上所述,尽管没有接收到数据信号SD,接收器单元11R仍能启用终端电阻器。相比,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有效的,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句话说,在收发器单元13T中,驱动器21的输出阻抗起到输出端电阻器的作用,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在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中,均衡器50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并且将增益C1调整为C3以扩大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同时均衡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此后,均衡器50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3至C33(系数组SET3)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9到时刻t10的时间段内发送信号SLP,如图7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该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的操作状态(图9A)相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6)的开始。然后图像传感器12的处理器12C为在该训练时段中传输训练信号ST做准备。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13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3C的指令,在从时刻t10到时刻t11的时段(训练时段P6)中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训练信号ST,如图7所示。此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训练时段P5的操作状态(图9D)相似。
在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中,均衡器50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并且调整增益C1~C3以扩大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同时均衡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此后,均衡器50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4至C34(系数组SET4)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1到时刻t12的时段(复位时段P11)中发送信号SLP,如图7和图8所示。此后,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信号SLP。该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的操作状态(图9A)相似。然后,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在此后的时段(指令时段P12)中为来自应用处理器18的指令做准备。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2到时刻t13的时段(指示时段P12)中发送包括控制数据的数据信号SD,并且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数据信号SD,如图8所示。该时段的总线系统的操作状态与指令时段P2的操作状态(图9B)相似。
在该示例中,应用处理器18指示图像传感器12在第一数据通信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3)内以高比特率发送成像数据。此外,应用处理器18指示图像传感器13在此后的数据通信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4)内以高比特率发送成像数据。此外,应用处理器18指示显示单元11在此后的数据通信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5)中接收图像数据。此后,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根据该指令进行通信。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3到时刻t14的时段内发送信号SLP,如图8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和P1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该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和P11的操作状态(图9A)相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数据通信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3)的开始。然后图像传感器12在该数据通信时段中准备传输成像数据。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2C的指令在从时刻t14到时刻t15的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3)内以高比特率发送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如图8所示。此后,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数据信号SD。在此时段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训练时段P3和P4的操作状态(图9C)相似。
在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中,均衡器50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操作模式M1中操作,并且首先基于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的系数组SET2中包括的增益C12至C32设置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此后,均衡器50执行均衡,同时保持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恒定。因此,应用处理器18从图像传感器12接收成像数据。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5到时刻t16的时段内发送信号SLP,如图8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和P1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此时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和P11中的操作状态(图9A)相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数据通信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4)的开始。然后图像传感器13的处理器13C准备在该数据通信时段中传输成像数据。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13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3C的指令在从时刻t16到时刻t17的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4)中以高比特率发送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DS,如图8所示。此后,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数据信号SD。此时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类似于训练时段P5和P6中的操作状态(图9D)。
在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中,均衡器50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操作模式M1中操作,并且首先基于在存储于存储单元42中的系数组SET4中包括的增益C14至C34,设置放大器56的增益C1~C3。此后,均衡器50执行均衡,同时保持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恒定。因此,应用处理器18从图像传感器12接收成像数据。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7到时刻t18的时段中发送信号SLP,如图8所示。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和P1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此时段中的总线系统2的操作状态与复位时段P1和P11中的操作状态(图9A)类似。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数据通信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5)的开始。然后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准备在数据通信时段中接收图像数据。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18C的指令在从时刻t18到时刻t19的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15)中发送包括图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如图8所示。
在该数据通信时段P15中,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数据信号SD,并且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接收该数据信号SD,如图9E所示。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接收器单元11R中,输入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使得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能够启用。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无效的,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使得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能够启用。如上所述,尽管不发送和不接收数据信号SD,收发器单元13T仍能启用终端电阻器。
在总线系统2中,此后重复类似于从时刻t11到时刻t19的时段中的操作的操作。总线系统2以这种方式执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如上所述,在总线系统2中,多个设备(显示单元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18)耦接到总线100,这使得与设备以一对一的方式相互耦接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配线空间。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接收器单元11R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和收发器单元13T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能够在发送训练信号ST和数据信号SD的时段启用,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换句话说,接收器单元11R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并且收发器单元13T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因此,使接收器单元11R和收发器单元13T中的相应终端电阻器能够减少总线100中的反射。结果,可以增强总线系统2中的通信质量。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接收器单元11R中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和收发器单元13T中的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在传输信号SLP的时段中被禁用,这使得可以减少电力消耗。换句话说,在这个时段内信号的频率很低;因此,对通信质量的反射的影响小。因此,在这样的时段中禁用接收器单元11R和收发器单元13T中的相应终端电阻器,使得可以在保持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电力消耗。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设置在总线100与各个设备之间。具体地说,电阻器111P和111N插入在总线100和接收器单元11R之间,电阻器112P和112N插在总线100和收发器单元18T之间,电阻器113P和113N插在总线100和收发器单元12T之间,以及电阻器114P和114N插入在总线100和收发器单元13T之间。这样可以增强如下所述的通信质量。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某个接收器的输入端的差分信号的眼图,其中,图10A例示了未设置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的情况下的示例(比较例),图10B示出了设置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的情况下的示例。在未设置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的情况下,信号被反射,并且其波形被大大地扰乱,如图10A所示。相反,插入这些电阻器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如图10B所示。此外,例如,在均衡器设置在接收器中的情况下,可以如图11所示打开眼图,并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在总线系统2中,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以这种方式设置在总线100与各个设备之间,这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另外,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提供了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通信顺序的指令。这允许各个设备以时分方式使用总线100,从而提高了总线系统2中的通信的灵活性。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除了成像数据和图像数据之外,用于这种指令的控制数据也通过总线100发送和接收,与为控制数据单独设置布线的情况相比,其能够减少配线空间。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应用处理器18发送信号SLP的时间段的长度是变化的。具体而言,应用处理器18在各个指令时段P2和P12之前发送信号SLP的时段(复位时段P1和P11)的长度与应用处理器18在各个训练时段P3到P6之前发送信号SLP的时段的长度、以及应用处理器18在各个数据通信时段P13到P15之前发送信号SLP的时段的长度是不同的。这使得显示单元1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能够掌握在接收到信号SLP此后的数据信号SD是否是控制数据,并且掌握通信设备将要改变。这使得可以通过总线系统2中的简单方法来控制通信。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在接收到包括从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的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时,应用处理器18使用存储的系数组SET来均衡数据信号SD。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换句话说,在每次接收数据信号SD时调整增益C1和C3而不存储系数组SET的情况下,需要时间来调整增益C1~C3,这导致存在不可能适当地均衡数据信号SD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质量下降。相反,在总线系统2中,利用训练信号ST预先调整增益C1~C3,并且存储调整后的增益C1~C3。因此,在总线系统2中,可以在接收数据信号SD时使用所存储的增益C1~C3,这可以增强通信质量而不需要每次接收数据信号SD进行训练。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存储用于接收从两个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的数据信号SD的各个系数组,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两个图像传感器12和13在总线100中布置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因此,一般而言,优选使从图像传感器12发送的数据信号SD均衡化的增益C1~C3不同于优选使从图像传感器13发送的数据信号SD均衡化的增益C1~C3。在总线系统2中,存储多个系数组SET,这使得可以为两个图像传感器12和13设置优选增益C1~C3,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此外,在总线系统2中,存储用于接收具有彼此不同的比特率的两个数据信号SD的系数组,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换句话说,在图像传感器12和13中,例如,可以改变拍摄图像的分辨率,并且可以相应地改变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的比特率。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优选均衡具有高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的增益C1~C3与优选均衡低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的增益C1~C3不同的可能性。在总线系统2中,存储多个系数组SET,这使得可以设置与每个比特率对应的优选增益C1~C3,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设备耦接到总线,这使得可以减少布线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指令时段和数据通信时段启用耦接到总线的端部的各个设备的终端电阻器,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耦接到总线的端部的各个设备的终端电阻器在复位时段等中被禁用,这使得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器插在总线和各个设备之间,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发送信号SLP的时段的长度是变化的,这使得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控制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存储的系数组对数据信号进行均衡,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而无需在每次接收数据信号时进行训练。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用于接收从多个图像传感器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各个系数组,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用于接收具有彼此不同的比特率的多个数据信号的各个系数组,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变形例1-1]
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1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图像传感器13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然而,可以选择性地设置设备,但不限于此。下面介绍其他配置的示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变形例的总线系统2A的配置示例。在总线系统2A中,应用处理器18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并且图像传感器13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
传输路径100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中的各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的收发器单元18T的正输入输出端、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收发器单元12T的正输入输出端、以及收发器单元13T的正输入输出端。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8T的正输入输出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3T的正输入输出端。类似地,传输路径100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中的各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的收发器单元18T的负输入输出端、接收器单元11R的负输入端、收发器单元12T的负输入输出端、以及收发器单元13T的负输入输出端。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8T的负输入输出端,而其另一端耦接到收发器单元13T的负输入输出端。
收发器单元18T的正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1P和传输路径121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的一端,并且其负输入输出端通过电阻器111N和传输路径121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N的一端。接收器单元11R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器112P和传输路径122P耦接到传输路径100P,并且其负输入端通过电阻器112N和传输路径122N耦接到传输路径100N。
收发器单元12T和13T类似于根据前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2(图2)中的那些收发器单元。
在该示例中,由于收发器单元18T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因此终端控制信号Toff在收发器单元18T中设置为无效。因此,在收发器单元18T中,在输出的使能信号EN无效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的情况下,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能够启用,并且在其他情况下,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禁用。
相反,在该示例中,由于接收器单元11R没有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或另一端,因此终端控制信号Toff在接收器单元11R中设置为有效。因此,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接收器单元11R中被强制禁用。
图13A示出了复位时段P1和P11中的总线系统2A的操作状态。在复位时段P1和P11中,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信号SLP,并且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信号SLP。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8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有效的,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大于预定值Vth,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13B示出了总线系统2A在指令时段P2和P12中的操作状态。在指令时段P2和P22,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发送包括控制数据的数据信号SD,并且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8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有效的,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换句话说,在收发器单元18T中,驱动器22的输出阻抗起到输出终端电阻器的作用,其禁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相反,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无效的,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其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
图13C示出了总线系统2A在训练时段P3和数据通信时段P13的操作状态。在训练时段P3,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发送训练信号ST,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训练信号ST。此外,在数据通信时段P13中,图像传感器12的驱动器21发送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并且应用处理器18的接收器32接收该数据信号SD。此时,在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8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无效的,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使得能够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此外,在耦接到总线100的另一端的收发器单元13T中,输出的使能信号EN是无效的,并且输入输出端处的信号的幅度值等于或小于预定值Vth,这使得能够启用终端电阻器(电阻器26)。如上所述,尽管不发送和不接收信号,收发器单元13T仍能启用终端电阻器。
如上所述,总线系统2A也可以实现与根据前述实施例的总线系统2的效果类似的效果。换句话说,本技术使得可以灵活地处理设备的布置被改变以改变总线结构的情况。
[变形例1-2]
在前述实施例中,电阻器111P至114P和111N至114N设置在总线100和各个设备之间,如图2所示;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如同图14所示的总线系统2B,可以在通信质量满足规格的范围内去除一些电阻器。在该示例中,总线100和接收器单元11R之间的电阻器111P和111N从总线系统2中移除(图2)。换句话说,由于接收器单元11R耦接到总线100的一端,因此终端电阻器(电阻器36)在指令时段P2和P12(图9B)、训练时段P3到P6、以及数据通信时段P13至P15(图9C至9E)内能够启用。结果,信号的反射被抑制。因此,可以在通信质量满足规格的范围内去除电阻器111P和111N。
[变形例1-3]
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一条总线100;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的智能电话1C,除了总线100之外,还可以提供发送时钟信号的时钟总线200。智能电话1C包括显示单元111、图像传感器112和113、以及应用处理器118。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耦接到总线100和时钟总线200。
[变形例1-4]
在前述实施例中,除了成像数据和图像数据之外,用于指令这种通信顺序的控制数据也通过总线100发送和接收;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控制数据可以通过另一条线路发送和接收。
[变形例1-5]
在前述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18发送信号SLP;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图像传感器12和13中的一个可以传输信号SLP。另外,应用处理器18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传输信号SLP。
[变形例1-6]
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图像传感器12和13;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另外,例如,可以提供三个以上图像传感器。另外,可以提供一个图像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处理器18可以存储用于接收从一个图像传感器发送的具有彼此不同的比特率的两个数据信号SD的系数组。
[变形例1-7]
在前述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18包括均衡器50;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可以在显示单元11中进一步提供均衡器,或者可以在两个图像传感器12和13中的每一个中提供均衡器。
[变形例1-8]
在前述实施例中,训练信号ST具有交替模式(“1010...”);然而,该模式不限于此。另外,例如,训练信号ST可以具有例如伪随机模式。此外,从两个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的训练信号ST的模式可以彼此不同。具体而言,远离应用处理器18的图像传感器13可以发送具有伪随机模式的训练信号ST,位于应用处理器18附近的图像传感器12可以发送具有交替模式的训练信号ST。此外,例如,在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的情况下,图像传感器12和13可以发送具有伪随机模式的训练信号ST,并且在图像传感器12和13发送具有低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的情况下,图像传感器12和13可以发送具有交替模式的训练信号。
[变形例1-9]
在前述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2和13配置为使得要发送的数据信号SD和训练信号ST的比特率是可变的;然而,并不限于此。替代比特率或与比特率一起,图像传感器12和13可以配置为使得要发送的数据信号SD和训练信号ST的幅度是可变的。具体而言,位于远离应用处理器18的图像传感器13可以发送具有大幅度的数据信号SD和训练信号ST,并且位于应用处理器18附近的图像传感器12可以发送具有小幅度的数据信号SD和训练信号ST。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应用处理器18存储用于接收具有彼此不同的幅度的多个数据信号SD的系数组。
[其他变形例]
此外,这些变形例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以进行组合。
<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给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括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3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允许系数组SET更新。需要注意,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电话1的那些部件基本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对这些部件的描述。
智能电话3包括应用处理器68,如图1所示。总线100与显示单元11、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68一起构成总线系统4。应用处理器68包括收发器单元68T和通信控制器68C,如图2所示。
如图4所示,收发器单元68T包括接收器62。
图16示出了接收器62的配置示例。接收器62包括均衡器60。均衡器60包括控制器69。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器59,控制器69基于控制信号EQ控制均衡器60的操作。此外,控制器69在操作模式M1中监视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并且还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在眼图开口变得小于预定的开口的情况下,将控制信号CTL提供给通信控制器68C的功能,以将这种情况通知给通信控制器68A。
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器18C,通信控制器68C控制总线系统4的操作。此外,通信控制器68C还具有控制总线系统4的操作,以基于从均衡器60提供的控制信号CTL来更新增益C1~C3(系数组SET)的功能。
图17示出了总线100中的信号的波形图。在该示例中,均衡器60的控制器69确定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变得小于预定开口,例如,在接收到从图像传感器13发送的具有高比特率的数据信号SD时。例如在图像传感器13执行成像操作的情况下,从控制器69接收到这种通知的通信控制器68C在消隐(blanking)时段执行以下操作。
首先,应用处理器68的收发器单元68T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68C的指令在从时刻t21至时刻t22的时段(复位时段P21)中发送信号SLP。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6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68C的指令在从时刻t22到时刻t23的时段(指令时段P22)发送包括控制数据的数据信号SD。此后,显示单元11的接收器31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接收该数据信号SD。因此,应用处理器68指示图像传感器13在第一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23)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
接下来,应用处理器18的驱动器22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68C的指令在从时刻t23到时刻t24的时段发送信号SLP。此时,驱动器22在比复位时段P1短的时段发送信号SLP。显示单元11的处理器11C和图像传感器12和13的处理器12C和13C基于该信号SLP掌握此后的新的训练时段(训练时段P23)的开始。然后,图像传感器13的处理器13C准备在该训练时段中发送训练信号ST。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13的驱动器21基于来自处理器13C的指令,在从时刻t24到时刻t25的时段(训练时段P23)中发送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并且应用处理器68的接收器62接收该训练信号ST。
在应用处理器68的接收器62中,基于来自通信控制器68C的指令,均衡器60首先基于增益C14至C34设置放大器56~58的增益C1~C3,增益C14至C34包括在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的系数组SET4中。此后,均衡器60在操作模式M2中操作,并且调整增益C1~C3以扩大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同时均衡具有高比特率的训练信号ST。然后,均衡器60将调整后的增益C1~C3作为增益C14至C34(系数组SET4)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
此后,总线系统4如第一实施例(图8)中的情况执行数据通信。
如上所述,在总线系统4中,允许更新系数组SET。因此,例如在诸如温度和电源电压的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更新系数组SET,以缩小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这使得可以增强通信质量。具体而言,在总线系统4中,使用存储在存储单元42中的系数组SET中包含的增益C1~C3作为初始值来更新增益C1~C3,这使得可以更新增益C1~C3,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优选的收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允许更新系数组,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变形例2-1]
在前述实施例中,在放大器52的输出信号的眼图开口变小的情况下,执行更新系数组的操作;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另外,例如,可以在图像传感器12和13以及应用处理器68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并且可以在温度变化预定量或者更多的情况下执行更新系数组的操作。此外,例如,可以以预定时间间隔(例如,以几秒的时间间隔)有规律地执行更新系数组的操作。
[变形例2-2]
在上述实施例中,训练时段和数据通信时段与信号SLP分开;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另外,例如,可以在数据通信时段之前立即提供训练时段,如图18所示。在该示例中,应用处理器68在从时刻t34到时刻t35的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33)将包括图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发送到显示单元11。此后,在从时刻t36到时刻t37的时段(训练时段P34),图像传感器12将训练信号ST发送到应用处理器68。此时,应用处理器68的均衡器60更新系数组SET2。此后,图像传感器12在从时刻t37到时刻t38(数据通信时段P35)的后续时段将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发送到应用处理器68。此外,图像传感器13在从时刻t39到时刻t40的时段(训练时段P36)将训练信号ST发送到应用处理器68。此时,应用处理器68的均衡器60更新系数组SET4。此后,图像传感器13在从定时t40到定时t41的后续时段(数据通信时段P37)将包括成像数据的数据信号SD发送到应用处理器68。
<3.应用示例>
接下来,描述根据任何前述实施例和变形例的总线系统的应用示例。
图19示出了应用了根据任何前述实施例等中的总线系统的智能电话的外观。智能电话包括例如显示单元320和主体310。智能电话包括根据任何前述实施例等中的总线系统。
根据任何前述实施例等中的总线系统可应用于包括数字相机、摄像机和各种类型的可佩戴数字相机(诸如眼镜类型和手表类型)的各个领域中的电子设备,除了这种智能电话。换句话说,根据任何前述实施例等中的总线系统可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具有物体成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尽管以上通过参照电子设备的一些实施例、变形例和应用示例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两个图像传感器都耦接到总线;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另外,例如,一个图像传感器可以耦接到总线,或者三个以上图像传感器可以耦接到总线。
此外,例如,两个传输路径100P和100N用于构成总线100;然而,对此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一条传输路径来构成总线,或者可以使用三条或更多条传输路径来构成总线。
此外,例如,在每个前述实施例中显示单元耦接到总线;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并且显示单元可以不耦接到总线。
需要注意,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包括其他效果。
应该注意,本技术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总线系统,包括:
三个以上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设备,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总线,三个以上设备耦接到该总线并且通过该总线发送数据信号,其中,
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包括:
具有第一操作模式的均衡器,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均衡,
存储多个系数组的存储单元,以及
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使用所选择的系数组使得均衡器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2)根据(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均衡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在调整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同时均衡所接收的信号,以及
通信控制器指示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二设备发送具有第一数据模式的第一模式信号,并且使均衡器以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一系数组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3)根据(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信号,并且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系数组中选择所述第一系数组,使所述均衡器使用第一系数组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4)根据(2)或(3)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三设备发送具有第二数据模式的第二模式信号,并使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将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二系数组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5)根据(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式等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式。
(6)根据(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式。
(7)根据(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均衡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调整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同时均衡接收信号,
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二设备具有包括第一发送模式和第二发送模式的多个发送模式,以及
通信控制器指示第二设备在第一发送模式下发送具有第一数据模式的第一模式信号,并且使均衡器以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一系数组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8)根据(7)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所述数据信号,并且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系数组中选择所述第一系数组,并使均衡器使用第一系数组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操作。
(9)
根据(7)或(8)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发送具有第二数据模式的第二模式信号,并且使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二系数组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10)根据(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中的比特率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中的比特率。
(11)根据(10)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第二设备是成像设备,
数据信号包括成像数据,
第二设备以第一发送模式和第二发送模式发送数据信号,以及
包含在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的数据信号中的成像数据的分辨率不同于包含在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的数据信号中的成像数据的分辨率。
(12)根据(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的信号幅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的信号幅度。
(13)根据(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存储所述第一系数组后发送所述第一模式信号,并且使所述均衡器使用第一系数组的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作为初始值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14)根据(13)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在所述数据信号发送之前立即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模式信号,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15)根据(13)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
第二设备是成像设备,
数据信号包括成像数据,以及
通信控制器指示第二设备在消隐时段发送第一模式信号,以更新第一系数组。
(16)根据(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基于由所述均衡器均衡的所述数据信号来确定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的时刻。
(17)根据(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温度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温度一个或两者来确定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的时刻。
(18)根据(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通信控制器指示第二设备通过总线发送第一模式信号。
(19)根据(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系统,其中,在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耦接到所述总线的一端的设备包括可设置为启用或禁用的终端电阻器。
(2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具有第一操作模式的均衡器,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均衡;
存储单元,存储多个所述系数组;以及
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使得均衡器使用所选择的所述系数组以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21)根据(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均衡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调整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同时对接收信号进行均衡,以及
通信控制器指示通信合作方发送具有预定数据模式的模式信号,并且使得均衡器以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一系数组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22)根据(2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通信合作方发送所述数据信号,并且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系数组中选择所述第一系数组,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第一系数组以所述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23)根据(21)或(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在存储所述第一系数组后指示所述通信合作方发送所述模式信号,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所述第一系数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作为初始值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9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5-201459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21)

1.一种总线系统,包括:
三个以上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成像设备,并且以时分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以及
总线,所述三个以上设备耦接到所述总线并且通过所述总线传输数据信号,其中,
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一设备包括:
具有第一操作模式的均衡器,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均衡,
存储多个所述系数组的存储单元,以及
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所选择的系数组以所述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二设备具有包括第一发送模式和第二发送模式的多个发送模式,
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中的比特率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中的比特率,
所述第二设备是成像设备,
所述数据信号包括成像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和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发送所述数据信号,以及
包含在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成像数据的分辨率不同于包含在以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成像数据的分辨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衡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调整所述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同时均衡所接收的信号,以及
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二设备发送具有第一数据模式的第一模式信号,并且使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一系数组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信号,并且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系数组中选择所述第一系数组,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第一系数组以所述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第三设备发送具有第二数据模式的第二模式信号,并使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且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二系数组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模式等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衡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调整所述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同时均衡接收信号,
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发送具有第一数据模式的第一模式信号,并且使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一系数组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数据信号,并且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系数组中选择所述第一系数组,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所述第一系数组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发送具有第二数据模式的第二模式信号,并且使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二系数组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的信号幅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的信号幅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在存储所述第一系数组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模式信号,并且使所述均衡器使用所述第一系数组的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作为初始值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在数据信号即将发送之前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模式信号,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在消隐期间发送所述第一模式信号,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基于由所述均衡器均衡的数据信号来确定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的时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温度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温度中的一者或两者来确定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的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总线发送所述第一模式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以上设备中的耦接到所述总线的一端的设备包括能够设置为启用或禁用的终端电阻器。
18.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具有第一操作模式的均衡器,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系数组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均衡,其中,所述接收信号是由通信对方发送的数据信号;
存储单元,存储多个所述系数组;以及
通信控制器,选择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系数组中的一个,并使得均衡器使用所选择的所述系数组以所述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所述通信对方具有包括第一发送模式和第二发送模式的多个发送模式,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中的比特率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中的比特率,
所述通信对方是成像设备,
所述数据信号包括成像数据,
所述通信对方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和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发送所述数据信号,以及
包含在以所述第一发送模式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成像数据的分辨率不同于包含在以所述第二发送模式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成像数据的分辨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衡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调整所述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的同时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均衡,以及
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通信对方发送具有预定数据模式的模式信号,并且使得所述均衡器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并将包括一个或多个调整后的均衡系数的第一系数组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指示所述通信对方发送所述数据信号,并且从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所述系数组中选择所述第一系数组,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所述第一系数组以所述第一操作模式进行操作。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器在存储所述第一系数组后指示所述通信对方发送所述模式信号,并使所述均衡器使用所述第一系数组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均衡系数作为初始值以所述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以更新所述第一系数组。
CN201680057434.2A 2015-10-09 2016-09-15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108141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1459 2015-10-09
JP2015201459 2015-10-09
PCT/JP2016/077275 WO2017061247A1 (ja) 2015-10-09 2016-09-15 バス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1417A CN108141417A (zh) 2018-06-08
CN108141417B true CN108141417B (zh) 2021-01-22

Family

ID=5848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7434.2A Active CN108141417B (zh) 2015-10-09 2016-09-15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2020B2 (zh)
JP (1) JPWO2017061247A1 (zh)
CN (1) CN108141417B (zh)
WO (1) WO20170612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3686B2 (en) * 2018-08-30 2020-06-23 Christopher P. Maiorana DFE open loop training for DDR data buffer and registered clock driver
JP2021048494A (ja) 2019-09-18 2021-03-2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受信装置
CN112698982B (zh) * 2021-03-24 2021-06-29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现场总线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1560A (zh) * 1985-02-13 1986-08-13 北方电信有限公司 自适应均衡器
US6411253B1 (en) * 2000-06-14 2002-06-25 Raytheon Company Equalization system using general purpose filter architecture
US6526101B1 (en) * 1994-06-28 2003-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eiver for QAM digital television signals
CN1716927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均衡器的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39577A (zh) * 2008-11-21 2010-06-16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和信号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6016A (en) * 1981-06-11 1983-11-15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ed receiver
JPH01200727A (ja) * 1988-02-04 1989-08-11 Nec Corp データ伝送装置
EP0512133B1 (de) * 1991-05-03 1997-01-02 Deutsche ITT Industries GmbH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Suchlaufabstimmung von Satelliten-Fernsehtonträgern
JPH066798A (ja) * 1992-06-22 1994-01-14 Fujitsu General Ltd 映像信号の伝送制御方式
ZA965340B (en) * 1995-06-30 1997-01-27 Interdigital Tech Corp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9233001A (ja) * 1996-02-21 1997-09-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Tdmaバースト信号復調装置
JPH1084393A (ja) * 1996-09-09 1998-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ス終端装置
US6480285B1 (en) * 1997-01-28 2002-11-12 Zetetic Institute Multiple layer confocal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using wavenumber domain reflectometry and background amplitude reduction and compensation
US7064498B2 (en) * 1997-08-26 2006-06-20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Light-emitting diode based products
US7221389B2 (en) * 2002-02-15 2007-05-22 Avocent Corporation Automatic equalization of video signals
BRPI0400231A (pt) * 2004-01-13 2005-09-13 Fiberwork Comunicacoees Optica Medidor de parâmetros ópticos e método de caracterização de parâmetros ópticos de dispositivo ópticos multi-portas
US7574146B2 (en) * 2004-07-09 2009-08-11 Infinera Corporation Pattern-dependent error counts for use in correcting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 an optical receiver
JP4480606B2 (ja) * 2005-03-18 2010-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適応等化回路
US8130828B2 (en) * 2006-04-07 2012-03-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Adjusting quantization to preserve non-zero AC coefficients
US7844014B2 (en) * 2006-07-07 2010-11-30 Scintera Networks, Inc. Pre-distortion apparatus
US7961959B2 (en) * 2006-08-24 2011-06-14 Dell Products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torage size
CN103888210B (zh) 2008-05-31 2016-09-14 相干逻辑公司 利用未编码传送隧道向移动设备传输多媒体流
US8306106B2 (en) * 2010-04-27 2012-11-06 Equiphon, Inc. Multi-edge pulse width modulator with non-stationary residue assignment
JP5510297B2 (ja) * 2010-12-06 2014-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回路
US8537171B2 (en) * 2011-05-13 2013-09-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ecewise non-causal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decompression of quantized data for processing of decompressed data in higher precision processing space
US8948596B2 (en) * 2011-07-01 2015-02-03 CetusView Technologies, LLC Neighborhood node mapp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gress mitigation in c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3109640A1 (en) * 2012-01-17 2013-07-2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mmand validation for access to a storage device by a remote client
US8848769B2 (en) * 2012-10-09 2014-09-30 Lsi Corporation Joint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gain optimization for high-speed serial data systems
JP6032247B2 (ja) * 2013-10-09 2016-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歪み補償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US9385740B2 (en) * 2014-11-07 2016-07-05 Mediatek Inc. SAR ADC and method thereof
US9621175B2 (en) * 2015-02-11 2017-04-11 Syntropy Systems, Llc Sampling/quantization converters
US10608780B2 (en) * 2016-02-02 2020-03-3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parse signal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1560A (zh) * 1985-02-13 1986-08-13 北方电信有限公司 自适应均衡器
US6526101B1 (en) * 1994-06-28 2003-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eiver for QAM digital television signals
US6411253B1 (en) * 2000-06-14 2002-06-25 Raytheon Company Equalization system using general purpose filter architecture
CN1716927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均衡器的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39577A (zh) * 2008-11-21 2010-06-16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和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61247A1 (ja) 2018-07-26
US20180276165A1 (en) 2018-09-27
US10762020B2 (en) 2020-09-01
CN108141417A (zh) 2018-06-08
WO2017061247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1417B (zh) 总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6416162B (zh) 传输单元、接收单元以及通信系统
KR102451190B1 (ko)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및, 신호 송신 방법,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통신 방법
CN102224676B (zh) 具有可编程芯片上电阻器端接的低电压差动信令驱动器
US20110032977A1 (en) Dual-Port Input Equalizer
EP2456151B1 (en)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21834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028625A5 (zh)
CN102811265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US9054902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equalization
JP2016122885A5 (ja) 電子機器、アクセサリー機器、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2205237A1 (zh) 链路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409107B (zh) 总线系统和通信装置
US8923170B2 (en) Full-duplex single-ended serial link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33680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97535B (zh) 双输入均衡器
US1049116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rror corr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4013807U (zh) 一种视频前端电路
JP2011130281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CN111630819B (zh) 通信系统与通信方法
CN106797354B (zh) 发射器和通信系统
JP610254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18051622A1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