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53510A -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53510A
CN108053510A CN201711432500.2A CN201711432500A CN108053510A CN 108053510 A CN108053510 A CN 108053510A CN 201711432500 A CN201711432500 A CN 201711432500A CN 108053510 A CN108053510 A CN 108053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arget
enterprise
car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25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a Jia 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a Jia 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a Jia 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a Jia 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25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535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53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53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0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 G07C1/1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ing, indicating or registering of other data, e.g. of signs of ident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用户终端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并实时监测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以及在监测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时实时采集用户终端的打卡位置,并将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进行上传;服务器用于采集的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及用于根据上传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目标企业,并判断打卡位置是否位于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获得的判断结果,获取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在用户的数量在以十万或百万级以上且对应的企业也不相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考勤的效率。

Description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考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人员的增多,考勤技术从原始的上班签到、指纹考勤、发展到现在的移动考勤,自动生成考勤报表的发展历程,使得考勤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现有的移动考勤通常采用移动终端定位加拍照的方式来进行考勤,员工可以随时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打卡考勤,打卡时会实时上传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和拍照信息,后台根据移动终端上传的定位信息和拍照信息进行考勤。
但是现有的移动考勤需要人工来审核移动终端上传的定位信息和拍照信息,在用户的数量在以十万或百万级以上且如此多数量的用户对应的大量的企业时,其需要审核的数量非常多,从而使得通过人工审核的方式的会导致出现考勤的效率极其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至少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获取操作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并实时监测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以及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时实时采集所述用户终端的打卡位置,并提供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
所述服务器,用于采集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以及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根据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用于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包括:
若所述用户信息仅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其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用于在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之前,还用于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并将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区域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用于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具体包括:
所述服务器用于判断所述多个坐标中是否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针对每个企业,还用于从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中提取未位于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打卡位置集合,并获取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筛选出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用于在实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之后,还包括:
用于记录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根据记录的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预设时长,获得检测结果;以及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考勤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包括:
采集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其中N为不小于2 的整数;
接收用户终端提供的目标用户的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操作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
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信息仅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在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并将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区域范围。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坐标中是否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中提取未位于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打卡位置集合,并获取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
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筛选出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实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之后,所方法还包括:
记录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
根据记录的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
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预设时长,获得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服务器获取用户终端提供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然后根据用户终端提供的用户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并判断打卡位置是否位于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获取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由此可知,通过打卡位置是否位于目标企业所在区域得到的判断结果来对员工进行考勤,其判断过程和判断结果均能通过系统自行判断,而无需人工审核,从而实现了智能化的考勤管理,在用户的数量在以十万或百万级以上且对应的企业也不相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考勤的效率,降低考勤审核的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考勤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用户终端上进行注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打卡位置与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添加打卡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考勤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在用户的数量在以十万或百万级以上且对应的企业也不相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考勤的效率。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提供了智能考勤系统,包括服务器10和用户终端20,其中,服务器10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硬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用户终端2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0可以为1个或多个,服务器10能够服务数以十万或百万级及以上的用户终端20,下面以一个用户终端20为例进行叙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用户终端20,用于获取操作用户终端20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并实时监测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以及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时实时采集用户终端20的打卡位置,并提供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给服务器10;
服务器10,用于采集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以及用于获取用户终端20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根据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通过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计算出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月或每周或每年的考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用户信息为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时,用户终端20用于获取操作用户终端20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终端20接收所述目标用户下载所述智能考勤系统对应的APP的下载指令,下载所述APP;用户终端20在下载所述APP之后,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目标用户打开所述APP的打开指令;用户终端20在接收到所述打开指令时,打开所述APP,并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输入的注册信息,并将所述注册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在接收到用户终端20发送的所述注册信息时,生成验证信息,并将所述验证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20。
其中,用户终端20接收所述验证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输入的所述验证信息,并将所述目标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 接收到用户终端20发送的验证信息之后,将用户终端20发送的验证信息和服务器10根据所述注册信息生成的验证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出两个验证信息相同,则服务器10生成与用户终端20对应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账号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接收到所述账号信息之后,获取并保存所述账号信息,即用户终端20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信息;若比对出两个验证信息不同,则服务器10返回验证错误给用户终端20。
针对每个用户执行上述操作,从而能够确保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均为该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
具体地,如图2所示,以目标用户为A用户和用户终端20为智能手机为例,A用户在打开用户终端20的APP的注册页面后,所述注册页面中显示有手机号(注册信息)的输入框30,验证码的输入框31,获取验证码的按键32,登录按键33和注册按键34,A用户在输入框30中输入用户终端20的手机号码,点击按键32获取验证码;服务器10响应点击按键32的请求,然后生成4 位随机数字,并将生成的4位随机数字反馈至用户终端20,此时,服务器10 会将用户终端20的手机号码和4位随机数字保存的缓存中,过期时间为10分钟。
其中,用户终端20接收到服务器10发送的4位随机数字,且在接收到A 用户将其填入输入框31中并点击注册按键34时,用户终端20将其手机号码及A用户在输入框31中输入的验证码发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将接收到的手机号码和A用户输入的验证码与缓存中的手机号码和4位随机数字进行比对;若完全相同,则服务器10自动为用户终端20分配用户ID(数据库生成的一串复杂的且全库唯一的字符串),所述用户ID为用户终端20的账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ID返回给用户终端20;若不完全相同,则直接返回错误给用户终端20。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10响应用户终端20发送的获取验证码的请求时生成的4位随机数字仅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生成的随机数字的位数可以取3、5、 6等不小于2的值;当然,生成的随机数字的位数也可以取1或2,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此时,服务器10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用户信息为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时,获取与所述账号信息对应的用户所进入的企业,如此,可以利用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关联。
具体来讲,服务器10在自身的数据库中生成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之后,可以将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与该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关联;然后在每个用户进入对应的企业时,通过身份证识别设备扫描每个用户的身份证,从而获取到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此时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
如此,可以通过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到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对应的企业,此时,可以利用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关联。
当然,也可以将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与该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然后在每个用户进入对应的企业时,通过每个用户提交的通讯号码,将每个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与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如此,可以通过每个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获取到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对应的企业,此时,可以利用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关联。
当然,还可以通过每个用户的姓名将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和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A用户操作用户终端20在APP的注册页面中进行注册操作时,服务器10响应该注册操作,为A用户分配一个用户ID1001(即账号信息);然后将用户ID1001返回给用户终端20;此时,服务器10可以根据A用户上传的身份证照片或身份证号码得到A用户的身份信息为身份证号码 421XXXXXX,将1001与421XXXXXX进行关联。
其中,A用户进入B企业时身份识证识别设备会扫描A用户的身份证,从而读取到A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会为B企业分配一个企业编码101,然后将B企业的企业编码101和421XXXXXX进行关联;通过 421XXXXXX可以将B企业的企业编码与用户ID进行关联,从而实将A用户与对应的B企业进行关联。
如此,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上述操作,从而将每个用户及其对应企业的关联关系存储到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用户ID 关联企业编码
1001 101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用户信息为用户的身份信息时,用户终端20 用于获取操作用户终端20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终端20获取所述目标用户上传的身份证照片或身份证号码,将上传的身份证照片中提取的身份证号码或上传的身份证号码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针对每个用户执行上述操作,从而能够确保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均为该用户的身份证号码。
此时,服务器10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用户信息为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在每个用户进入对应的企业时,会通过身份证识别设备扫描每个用户的身份证;从而将每个用户与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然后将关联关系存储到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
例如A用户进入B企业时身份识证识别设备会扫描A用户的身份证,从而读取到A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会为B企业分配一个企业编码,然后将B企业的企业编码和A用户的身份证号码进行关联,从而实现了将A用户与B企业关联的操作;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上述操作,从而将每个用户及其对应企业的关联关系存储到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用户信息(身份信息) 关联企业编码
421XXXXXX 101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用户信息为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时,用户终端20用于获取操作用户终端20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终端20识别出自身的通讯号码,将识别出的通讯号码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针对每个用户执行上述操作,从而能够确保每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均为该用户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20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之后,实时监测所述目标用户操作用户终端20的打卡操作,在监测到所述打卡操作时实时采集打卡位置,并将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实时传输给服务器10;当然,也可以是服务器10实时采集用户终端20获取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此时,服务器10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用户信息为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时,在每个用户进入对应的企业时,会需要每个用户提交自己的通讯号码;根据每个用户提交的通讯号码将每个用户与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然后将关联关系存储到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
例如A用户进入B企业时提交了用户终端20的手机号码136XXX,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会为B企业分配一个企业编码,然后将B的企业编码和A用户提交的136XXX进行关联,从而实现了将A用户与B企业关联的操作;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上述操作,从而将每个用户及其对应企业的关联关系存储到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具体如下表3所示:
表3
用户信息(通讯号码) 关联企业编码
136XXX 101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0用于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包括:
若所述用户信息仅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服务器10还用于在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服务器10在自身的数据库中生成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和获取到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后,可以将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身份信息和该用户进行注册的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然后在每个用户进入对应的企业时,通过身份证识别设备扫描每个用户的身份证,从而获取到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此时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与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如此,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在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账号信息、身份信息、该用户进行注册的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和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
以上述用户终端20对应的A用户为例,服务器10的数据库中存储的A 用户的数据具体如下表4所示:
表4
用户ID 身份信息 通讯号码 关联企业编码
1001 421XXXXXX 136XXX 101
其中,参见表4,A用户下载APP,使用用户终端20的手机号码136XXX 实现注册登录,并上传A用户的身份证照片;如此,服务器10会为A用户分配用户ID1001,并获取到A用户的手机号码136XXX和从身份证照片中提取的A用户的身份证号码421XXXXXX;由此,可以将A用户的账号信息、身份信息和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进一步地,A用户进入B企业时,用身份证识别设备扫描A用户的身份证识别出A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从而实现A用户的身份证号码421XXXXXX 与B企业101进行关联;如此,可以得到表4中A用户的所有关联数据。
进一步地,在数据库中可以将用户ID或身份信息或通讯号码作为主键;优选地,将用户ID作为主键,由于用户ID具有唯一性且保密性能远高于身份信息和通讯号码,因而将用户ID作为主键其查找效率和保密性能均能够得到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0在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会获取与每个用户对应的企业;再获取每个用户对应的企业之后,可以将每个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作为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也可以根据每个企业所在位置的坐标点集合作为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还可以将每个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和外延区域作为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所述外延区域为与企业的所占区域相邻的一个区域。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0用于在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之前,还用于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点,并将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点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区域范围。
具体地,在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点时,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的最外围坐标点中选取所述多个坐标点;也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随机选取所述多个坐标点;还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距离不大于两倍所述预设距离的所有坐标点作为所述多个坐标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坐标点对应的区域具体包括以每个坐标点为中心点形成的区域;形成的区域可以是圆形区域、椭圆区域、长方形区域等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区域;优选地,形成的区域具体为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的半径优选为所述预设距离;当然,所述圆形区域的半径也可以大于或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服务器10针对每个企业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从而得到每个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10在通过上述任一种方法得到每个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之后,判断所述打卡位置的坐标是否在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从而判断出所述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所述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表征所述打卡位置的坐标在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即表征打卡成功,此时,获取的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表征所述目标用户的此次考勤有效;若所述判断结果表征所述打卡位置的坐标不在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即表征打卡失败,此时,获取的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表征所述目标用户的此次考勤无效。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0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时,还可以判断所述多个坐标点中是否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预设距离,得到所述判断结果。
具体来讲,若判断出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预设距离,则可以确定所述判断结果表征所述打卡位置位于所述区域范围内,即表征打卡成功;若判断出不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预设距离,则可以确定所述判断结果表征所述打卡位置不在所述区域范围内,即表征打卡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也可以由系统或用户自行设定,例如所述预设距离可以设置为400米(m),600m或800m 等值。
例如,以上述A用户和B企业为例,参见图3,将B企业在地图40上的所占区域51的最外围坐标中选取多个坐标点52,B企业的区域范围包括以每个坐标点52为中心点形成的圆形区域;A用户使用用户终端20进行打卡操作时,将A用户的用户ID1001和打卡位置53发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根据 A用户的用户ID1001从表4中查找到目标企业为B企业,而打卡位置53位于以某个坐标点52为中心点且以所述预设距离为半径形成圆形区域521内,如此,可以判断出打卡位置53与该坐标点5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
其中,由于判断出打卡位置53与该坐标点5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从而确定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表征打卡成功,进而确定A用户在打卡位置 53的考勤数据表征考勤有效。
此时,由于仅需要将所述打卡位置与所述多个坐标点中的全部或部分坐标点进行对比,即可以判断出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区域范围内;与所述打卡位置与B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的每个坐标点进行对比相比,其比对的次数大量减少,从而缩短了对比时间且提高了计算效率,使得后续对用户进行考勤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参见表4和图4,用户终端20中的APP启动并登录之后,实时监测A用户是否点击了所述APP中的打卡按键;若监测到了A用户点击了所述打卡按键的操作,即监测到A用户的打卡操作,然后响应所述点击操作,采集打卡位置53,并将A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53实时发送给服务器10,其中,A用户的用户信息包括表4中的用户ID、通讯号码和身份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服务器10,用于接收用户终端20提供的A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53;根据A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服务器10的数据库的表4中查找到与A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为B企业;判断打卡位置53是否位于B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由于打卡位置53与某个坐标点5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从而判定打卡位置53位于B企业的区域范围内,进而确定获取的A用户在打卡位置53 的考勤数据表征考勤有效。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服务器10利用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用户终端20在监测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时,将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发送给服务器10;服务器10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查找到对应的目标企业;然后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在所述目标企业的区域范围内,利用得到的判断结果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考勤;而上述操作均能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操作,而无需人工参与审核,进而实现了智能化的考勤管理,在用户的数量在以十万或百万级以上且对应的企业也不相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考勤的效率,有效降低考勤审核的人力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0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还包括:服务器10针对每个企业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401、从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中提取未位于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打卡位置集合,并获取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
S402、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筛选出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
其中,在步骤S401中,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包括与该企业对应的每个用户在每次打卡操作时采集的打卡位置,服务器10利用获取到的针对每个打卡位置的判断结果,获取到所述判断结果表征打卡失败的所有打卡位置,由所述打卡失败的部分或所有打卡位置组成所述打卡位置集合,优选将所述打卡失败的所有打卡位置组成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然后对所述打卡位置集合中的打卡位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到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
接下来执行步骤S402,可以利用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获取打卡分布密度较大的一个或多个打卡区域,然后从所述一个或多个打卡区域中筛选出大于所述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并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所述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其中,筛选出的打卡区域可以为0或1或多个,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当然,也可以直接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查找到所述打卡位置集合中的打卡分布密度最高的打卡区域;并将所述最高的打卡区域与所述预设密度进行比对;若比对出所述最高的打卡区域大于所述预设密度,则将所述最高的打卡区域作为筛选出的打卡区域;若比对出所述最高的打卡区域小于所述预设密度,则对所述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不作修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也可以由系统或用户自行设定,所述预设密度例如可以是每平方米3个、4个、5个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参见图4,B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包括圆形区域522和圆形区域523,服务器10中查找到B企业对应的所有显示打卡失败的打卡位置组成的打卡位置集合;若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查找到打卡区域54的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所述预设密度,则将打卡区域54添加到B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此时,可以将打卡区域54中的中心点添加到所述多个坐标点中。
如此,通过将打卡失败的打卡位置分布密度高的区域添加到对应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能够进一步完善每个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使得用户的打卡位置与对应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的匹配的精准度提高,使得考勤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0用于判断出所述多个坐标点中每个坐标点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均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在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内;若在,则将所述打卡位置对应的区域添加到所述区域范围中;若不在,则对此不进行操作。
具体来讲,由于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点对应的区域未完全包含所述所占区域,因此,在检测到到某个打卡位置打卡失败时,通过打卡位置的坐标在地图上的位置确定所述打卡位置是否在所述所占区域内,若在,则将所述打卡位置对应的区域添加到所述区域范围中,进一步完善每个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此时,可以将所述打卡位置的坐标点添加到所述多个坐标点中。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10用于在实时获取用户终端20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之后,还包括:
服务器10用于记录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根据记录的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预设时长,获得检测结果;以及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每个用户在实际工作中的打卡情况,可以将所述预设时间周期设置为不小于12小时(hour简称,h)且不大于24h的周期;优选地,每个时间周期为每天的0h-24h。当然,所述预设时间周期也可以设置为小于12h的周期,或者设置为大于24h的周期,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长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工作时长来确定,也可以由系统或用户进行设定,例如所述预设时长例如可以是8h,9h或10h等;所述预设时长小于所述预设时间周期。
具体来讲,由于所述目标用户在一个预设时间周期内可以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打卡操作,从而会出现一个预设时间周期内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时间也会出现3个或3个以上;由此,为了更准确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可以将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作为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工作时长。
如此,通过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所述预设时长,得到的所述检测结果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出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工作时长,进而使得通过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的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会更准确,使得对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的准确度也会随之提高。
具体地,若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最长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预设时长且所述判断结果表征与所述最长时间间隔对应的两个打卡位置均在所述目标企业的区域范围内,则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此次考勤有效;否则,则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此次考勤无效。
例如,用户终端20对应的A用户的打卡时间和打卡位置具体如下表5所示:
表5
其中,如表5所示,A用户在2017年10月24日进行了3次打卡操作进而在2017年10月25日进行了4次打卡操作;若每个预设时间周期为每天的 0h-24h且预设时长为8h,由此,可以确定2017年10月24日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为8:59-16:55共7.56h<8,则可以确定A用户在2017年10月24日的考勤无效;以及可以确定2017年10月25日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为 8:55-18:02共9.07h>8,然后获取2017年10月25日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对应的打卡位置C11和C41是否均在B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表征C11在B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而C41不在或C41在而 C11不在,则判定A用户在2017年10月25日的考勤无效;若所述判断结果表征C11和C41均在B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则判定A用户在2017年10 月25日的考勤有效。
基于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系统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考勤方法,应用于服务器10中,如图5所示,包括:
S501、采集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
S502、接收用户终端提供的目标用户的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操作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
S503、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
S504、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判断结果;
S505、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信息仅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在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优选地,在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并将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区域范围。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坐标中是否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优选地,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中提取未位于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打卡位置集合,并获取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
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筛选出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
优选地,在实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之后,所方法还包括:
记录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
根据记录的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
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预设时长,获得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
基于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系统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考勤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20中,包括:
S601、获取操作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并实时监测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
S602、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时实时采集所述用户终端的打卡位置,并提供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给服务器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实施中,若用户信息为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在执行步骤S601过程中,发送注册请求给服务器10,接收服务器10 基于所述注册请求返回的所述账号信息,并将返回的所述账号信息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账号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中,若用户信息为用户的身份信息,在执行步骤S601过程中,接收用户上传的身份证号码或身份证照片,识别出上传的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作为所述目标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中,若用户信息为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在执行步骤 S601过程中,获取用户终端20的手机号码作为所述目标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服务器获取用户终端提供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然后根据用户终端提供的用户信息,确定目标企业,并判断打卡位置是否位于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获取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由此可知,通过打卡位置是否位于目标企业所在区域得到的判断结果来对员工进行考勤,其判断过程和判断结果均能通过系统自行判断,而无需人工审核,从而实现了智能化的考勤管理,在用户的数量在以十万或百万级以上且对应的企业也不相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考勤的效率,降低考勤审核的人力成本。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4)

1.一种智能考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获取操作所述用户终端的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并实时监测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以及在监测到所述目标用户的打卡操作时实时采集所述用户终端的打卡位置,并提供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给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采集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以及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根据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用于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包括:
若所述用户信息仅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其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用于在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之前,还用于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并将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区域范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用于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具体包括:
所述服务器用于判断所述多个坐标中是否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针对每个企业,还用于从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中提取未位于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打卡位置集合,并获取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筛选出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用于在实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之后,还包括:
用于记录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根据记录的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预设时长,获得检测结果;以及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
8.一种智能考勤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并将其关联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接收用户终端提供的目标用户的的用户信息和打卡位置,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操作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从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企业;
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获得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使用对应用户终端进行注册得到的账号信息、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N个用户的用户信息将每个用户与其对应的企业进行关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信息仅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在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将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账号信息和对应用户终端的通讯号码进行关联。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目标企业在地图上的所占区域中选取多个坐标,并将选取的所述多个坐标对应的区域作为所述区域范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打卡位置是否位于所述目标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多个坐标中是否存在一个坐标与所述打卡位置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考勤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与该企业对应的所有打卡位置中提取未位于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的打卡位置集合,并获取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
根据所述打卡位置集合的分布参数,筛选出打卡位置分布密度大于预设密度的打卡区域,将筛选出的打卡区域添加到该企业所在的区域范围中。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提供的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打卡位置之后,所方法还包括:
记录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
根据记录的每次打卡操作对应的打卡时间,获取到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两次打卡的最长时间间隔;
检测所述最长时间间隔是否不小于预设时长,获得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和所述检测结果,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每个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考勤数据。
CN201711432500.2A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80535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2500.2A CN108053510A (zh)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2500.2A CN108053510A (zh)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3510A true CN108053510A (zh) 2018-05-18

Family

ID=6212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2500.2A Pending CN108053510A (zh)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535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8227A (zh) * 2019-04-26 2019-08-20 武汉欧铭达科技有限公司 测绘工程项目自动考勤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3642984A (zh) * 2021-07-30 2021-11-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员工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2404A (zh) * 2013-09-10 2014-03-12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通信技术实现的多企业考勤方法及系统
CN104899952A (zh) * 2015-06-18 2015-09-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讯应用的考勤方法及装置
CN105008959A (zh) * 2013-03-05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由gps定位利用分布的分析产生地理围栏
CN106204776A (zh) * 2016-06-21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考勤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7015260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Api Healthcare Corporation A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ck time & attendance of an individual at a workpla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8959A (zh) * 2013-03-05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由gps定位利用分布的分析产生地理围栏
CN103632404A (zh) * 2013-09-10 2014-03-12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通信技术实现的多企业考勤方法及系统
CN104899952A (zh) * 2015-06-18 2015-09-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即时通讯应用的考勤方法及装置
WO2017015260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Api Healthcare Corporation A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ck time & attendance of an individual at a workplace
CN106204776A (zh) * 2016-06-21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考勤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8227A (zh) * 2019-04-26 2019-08-20 武汉欧铭达科技有限公司 测绘工程项目自动考勤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3642984A (zh) * 2021-07-30 2021-11-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员工考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9956B (zh) 一种用户行为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Becker et al. Fraud detec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History and lessons learned
CN110100429A (zh) 实时检测并防止欺诈和滥用
CN108989150A (zh) 一种登录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090835B (zh) 基于eID和谱理论的跨平台虚拟资产交易审计方法
CN107993056A (zh) 结合周薪和月薪的薪酬发放系统及方法
CN105357195A (zh) web访问的越权漏洞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214784A (zh) 一种消防检查管理的方法、客户端、服务器与系统
CN111709603B (zh) 基于风控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00154A (zh) 一种政务远程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6779278A (zh) 资产信息的评价系统及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09992A (zh) 一种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及其与目标系统的关联方法
CN107944841A (zh) 薪酬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10083808A (zh) 基于用户答案的作弊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4075B (zh) 一种自动发现关键影响力指标的方法
CN108053510A (zh) 智能考勤系统及方法
CN108009752A (zh) 薪酬批量发放系统及方法
CN108460633A (zh) 一种广告音频采集识别系统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CN109242658B (zh) 可疑交易报告生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47276A (zh) 监护方法及装置
CN108108901A (zh) 周薪发放系统及方法
CN108053181A (zh) 周薪批量发放系统及方法
CN106571971A (zh) 检测空壳网站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010013A (zh) 风险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9544179B (zh) 基于重要产品追溯数据服务的运行支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