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6751B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6751B
CN107566751B CN201710917557.5A CN201710917557A CN107566751B CN 107566751 B CN107566751 B CN 107566751B CN 201710917557 A CN201710917557 A CN 201710917557A CN 107566751 B CN107566751 B CN 107566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effect
shooting
target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7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6751A (zh
Inventor
黃智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upi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ingsoft Internet Security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ingsoft Internet Security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ingsoft Internet Security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175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6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6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6751A/zh
Priority to US16/121,723 priority patent/US1074826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6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6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06T15/20Perspective compu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50Lighting effects
    • G06T15/506Illumination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50Lighting effects
    • G06T15/60Shadow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11Transformation of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viewpoints, e.g. spatial image interpo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5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or colour aspects of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7Circuits for processing the brightness signal and the chrominance signal relative to each other, e.g. adjusting the phase of the brightness signal relative to the colour signal, correcting differential gain or differential ph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24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8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factors external to the apparatus
    • H04N1/6086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factors external to the apparatus by scene illuminant, i.e. conditions at the time of picture capture, e.g. flash, optical filter used, evening, cloud, daylight, artificial lighting, white point measurement, colou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拍摄目标图像;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获取所需素材;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该方法能够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用户越来越喜欢利用电子设备的拍照功能进行拍照或者记录生活。而且为了使得所拍摄的图像更加有趣,开发了各种用于对图像进行美化或者增加特效的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应用程序自带的所有素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来处理图像,使得图像生动有趣。实际应用时,由于应用程序中的素材为预先设计好的,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图像处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提出一种图像处理方法,以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用于解决现有由于应用程序中的素材为预先设计好的,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图像处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提出一种图像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地第四个目的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地第五个目的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获取所需素材;
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拍摄环境信息,包括:
识别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
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方向相反;
若测量得到的光强高于阈值光强,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
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
获取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时,所述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获取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时,所述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
根据所述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之后,还包括:
当测量得到的光强不高于所述阈值光强时,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若所述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拍摄角度,所述检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
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所述拍摄角度,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可选地,作为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拍摄角度,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包括: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视角为所述拍摄角度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可视区域;
根据所述可视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拍摄目标图像,而后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接着获取所需素材,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最后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由此,可以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应用程序中的素材为预先设计好的,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图像处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拍摄模块,用于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需素材;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识别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方向相反;若测量得到的光强高于阈值光强,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获取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时,所述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根据所述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当测量得到的光强不高于所述阈值光强时,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拍摄角度,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获取用户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所述拍摄角度,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可选地,作为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视角为所述拍摄角度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可视区域;根据所述可视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拍摄目标图像,而后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接着获取所需素材,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最后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由此,可以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应用程序中的素材为预先设计好的,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图像处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针对现有由于应用程序中的素材为预先设计好的,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图像处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待拍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改变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拍摄目标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或者智能摄像机等,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的硬件设备。
具体实现时,可以将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对准被摄对象,从而用户可以触发电子设备上的拍摄按钮拍摄目标图像,或者,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自拍杆固定电子设备拍摄目标图像,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触发自拍杆上的按钮拍摄目标图像。
其中,被摄对象可以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需要对其进行拍摄的场景、人物、景物等。
步骤102,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环境信息包括光源照射角度和/或拍摄角度等。其中,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包括平拍、俯拍和仰拍;拍摄方向包括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摄距离指电子设备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例如,当拍摄环境信息为光源照射角度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获取被摄对象所处拍摄环境信息中的光强,而后根据获取的光强,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或者,当拍摄环境信息为拍摄角度时,同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获取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角度。
步骤103,获取所需素材。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中可以存储有用于对目标图像进行调整的素材库,该素材库中存储有多个素材,例如素材可以为贴纸、海报、滤镜等。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从服务器上实时下载新的素材,新下载的素材可以存储到素材库中。
具体地,当用户拍摄目标图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目标图像进行美化或者增加特效。例如,用户可以点击电子设备的屏幕,从素材库中来选择一个素材作为自身所需素材。电子设备可以实时对用户的点击操作进行监控,当监控到点击操作后,可以识别出该点击操作所对应的区域,后台可以分析该区域中所对应的素材,进而确定出该素材为用户所需素材。
步骤104,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不同时,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例如,当被摄对象面向光源时,所拍摄的目标图片可能存在明显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而素材的显示效果为系统默认的,无法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自动调整素材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或者,当被摄对象背向光源时,所拍摄的目标图片的色彩较柔和,亮度较低,素材的显示效果同样无法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
因此,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素材的显示效果与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匹配,用户可以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例如,当被摄对象面向光源时,此时光线较为强烈,所拍摄的目标图片可以包括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对素材进行3D建模,得到素材的立体模型,而后在虚拟的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该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从而可以获取素材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而后,可以根据所述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或者,当被摄对象背向光源时,此时光线较为柔和,所拍摄的目标图片中,背景部分亮度可能较高,但被摄对象的亮度较低,色彩也较柔和,此时,可以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环境的光强,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步骤105,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本实施例中,在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后,可以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能够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拍摄目标图像,而后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接着获取所需素材,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最后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由此,可以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应用程序中的素材为预先设计好的,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图像处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拍摄目标图像。
步骤201的执行步骤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202,识别拍摄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
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例如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用户可以利用前置摄像头进行自拍。或者,第二摄像头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用户可以利用后置摄像头拍摄景物、人物等。
实际应用时,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拍摄目标图像时,电子设备可以自动识别拍摄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即识别第一摄像头具体为前置摄像头还是为后置摄像头。
步骤203,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其中,第二摄像头与第一摄像头的拍摄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摄像头为前置摄像头时,第二摄像头可以为后置摄像头,或者,当第一摄像头为后置摄像头时,第二摄像头可以为前置摄像头。这是由于用于进行拍摄的摄像头是与被摄对象相对的,同时,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中,一般会设置两个拍摄方向相反的摄像头,从而当一个摄像头朝向被摄对象进行拍摄时,另一摄像头的朝向是与被摄对象的被摄面相似的,从而另一摄像头所感测到的环境更加接近被摄对象的拍摄环境。
具体实现时,可以调用第二摄像头,利用第二摄像头中的感光元件测量光强。感光元件可以接收拍摄环境的光信号,而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根据电信号的强弱识别出拍摄环境的光强。
步骤204,判断测量得到的光强是否高于阈值光强,若是,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12。
本发明实施例中,阈值光强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内置程序预先设置的,或者,阈值光强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205,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顺光。
可选地,当测量得到的光强高于阈值光强时,表明被摄对象面向光源,此时,可以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顺光。
步骤206,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当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顺光时,存在光源照射角度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预先存储不同的光强与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的对应关系,从而在测量得到的光强后,可以查询上述对应关系,获取光强对应的光源照射角度。
步骤207,获取所需素材。
步骤207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208,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用于设置素材。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确定素材所需放置的目标位置。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操作或者移动等方式来选定一个目标位置,该目标位置可以一个点也可以为一区域。例如用户可以点击一下屏幕,然后根据预先设定一个半径形成一个圆形区域,该圆形区域就是用户选定的目标位置。再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指在屏幕上进行连续移动,比方画一个方形、圆形、椭圆形等,根据手指移动的轨迹得到用户选定的目标位置。
在用户选定目标位置后,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用户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
步骤209,根据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
由于每个素材自身均携带默认显示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在屏幕中选定好目标位置后,可以根据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
步骤210,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素材。
为了使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可以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而后以与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素材。
步骤211,获取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素材时,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
实际应用时,当被摄对象面向光源时,所拍摄的目标图片可能存在明显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可能发生素材的显示效果与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不匹配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素材的显示效果与待拍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匹配,可以根据拍摄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自动调整素材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具体地,可以根据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时,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从而可以根据确定出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默认显示效果,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步骤212,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光线的方向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侧顺光、侧逆光、顶光、底光等,本实施例中,非顺光包括逆光、侧光、侧顺光、侧逆光、顶光、底光等。
可选地,当测量得到的光强低于等于阈值光强时,表明被摄对象背向光源,此时,可以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步骤213,根据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目标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时,所拍摄的目标图片的色彩较柔和,亮度较低,此时,可能导致素材的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与拍摄的目标图片不匹配。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具体地,光强与阈值差值越大,调整程度越大,光强与阈值差值越小,调整程度越小,而后可以得到调整后的显示效果,并作为目标显示效果。
步骤214,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步骤214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拍摄目标图像,而后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接着获取所需素材,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最后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由此,可以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拍摄角度,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拍摄光线状态为顺光还是非顺光,用户均可以根据拍摄角度,对素材中的可视区域进行视角调整。下面结合图3,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3,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用于设置素材。
步骤302,根据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
步骤301和302的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303,在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拍摄角度,对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可以理解的是,当以不同的拍摄角度拍摄被摄对象时,得到的目标图像的亮度、色彩饱和度、高光区域和/或阴影区域均不一致,为了使素材的显示效果与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匹配,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拍摄角度,对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作为一种示例,当拍摄角度为俯拍时,用户通过俯视拍摄被摄对象,得到目标图像后,若从素材库中的选取的素材为一群人物合照,此时,为了避免素材与目标图片融合后发生格格不入的情况,使目标图像与素材融合后的效果不突兀,可以将素材中的一群人物也调整为俯视。
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通过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而后根据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拍摄角度,对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由此,可以实现用户可以根据拍摄角度,对素材中的可视区域进行视角调整,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图像处理装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图像处理装置400包括:拍摄模块410、检测模块420、获取模块430、调整模块440,以及融合模块450。其中,
拍摄模块410,用于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模块420,用于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具体实现时,检测模块420,具体用于识别拍摄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其中,第二摄像头与第一摄像头的拍摄方向相反;若测量得到的光强高于阈值光强,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可选地,检测模块420,还用于当测量得到的光强不高于阈值光强时,确定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获取模块430,用于获取所需素材。
调整模块440,用于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调整模块440,具体用于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用于设置素材;根据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素材;获取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素材时,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
可选地,调整模块440,具体用于根据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虚拟光源以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时,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根据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默认显示效果,得到目标显示效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调整模块440,具体用于在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时,根据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目标显示效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拍摄角度,调整模块440,具体用于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用于设置素材;根据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拍摄角度,对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可选地,调整模块440,具体用于根据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视角为拍摄角度时,立体模型中的可视区域;根据可视区域,调整默认显示效果,得到目标显示效果。
融合模块450,用于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图像处理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400,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拍摄目标图像,而后检测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接着获取所需素材,根据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最后将素材以目标显示效果与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由此,可以实现根据被摄对象所处的拍摄环境信息,自动调整素材的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素材的显示效果与拍摄环境匹配,提升图像的处理效果,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含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图5为本发明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实现本发明图1-3所示实施例的流程,如图5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51、处理器52、存储器53、电路板54和电源电路55,其中,电路板54安置在壳体51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52和存储器53设置在电路板54上;电源电路55,用于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53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52通过读取存储器53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获取所需素材;
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52还可以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处理器52对上述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以及处理器52通过运行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进一步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见本发明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获取所需素材;
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够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以下步骤:
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
获取所需素材;
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其中,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拍摄光源照射角度和/或拍摄角度;
获取所需素材;
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其中,当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所述拍摄角度时,获取用户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所述拍摄角度,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包括:
识别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
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方向相反;
若测量得到的光强高于阈值光强,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
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
获取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时,所述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时,所述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
根据所述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之后,还包括:
当测量得到的光强不高于所述阈值光强时,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包括:
若所述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角度,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包括: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视角为所述拍摄角度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可视区域;
根据所述可视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8.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模块,用于拍摄目标图像;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信息;其中,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拍摄光源照射角度和/或拍摄角度;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需素材;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对所述素材的默认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匹配的目标显示效果;
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素材以所述目标显示效果与所述目标图像融合,得到合成图像;
其中,当所述拍摄环境信息包括所述拍摄角度时,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获取用户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根据所述拍摄角度,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进行视角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的素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识别拍摄所述目标图像时所采用的第一摄像头;调用第二摄像头进行光强测量,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方向相反;若测量得到的光强高于阈值光强,根据测量得到的光强,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源照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在屏幕中选定的目标位置;所述目标位置用于设置所述素材;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在虚拟立体空间中,布设所述默认显示效果的素材;在所述虚拟立体空间中,建立虚拟光源;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获取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所述素材时,所述素材呈现的目标显示效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所述虚拟光源以所述拍摄光源照射角度照射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根据所述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
当测量得到的光强不高于所述阈值光强时,确定所述拍摄环境信息中的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拍摄光线状态为非顺光,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测量得到的光强,对所述默认显示效果进行亮度和/或色彩饱和度调整,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素材的立体模型进行仿真,以确定视角为所述拍摄角度时,所述立体模型中的可视区域;根据所述可视区域,调整所述默认显示效果,得到所述目标显示效果。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电路板安置在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和存储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源电路,用于为上述电子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CN201710917557.5A 2017-09-30 2017-09-30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07566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7557.5A CN107566751B (zh) 2017-09-30 2017-09-30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16/121,723 US10748266B2 (en) 2017-09-30 2018-09-05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device for processing imag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7557.5A CN107566751B (zh) 2017-09-30 2017-09-30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6751A CN107566751A (zh) 2018-01-09
CN107566751B true CN107566751B (zh) 2019-11-26

Family

ID=6098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7557.5A Active CN107566751B (zh) 2017-09-30 2017-09-30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8266B2 (zh)
CN (1) CN1075667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0320B (zh) * 2018-01-25 2021-04-20 重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35271B (zh) * 2018-01-26 2022-03-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32512A (zh) * 2018-05-17 2018-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19133A1 (zh) * 2018-07-23 2020-01-30 太平洋未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阴影效果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58360B (zh) * 2018-12-25 2021-06-22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52380B (zh) * 2019-04-08 2024-03-19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腕式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及腕式穿戴设备
CN111556255B (zh) * 2020-04-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489115B (zh) * 2020-11-27 2023-09-0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块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6695A (zh) * 2011-09-30 2012-04-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单幅图像场景的虚实光照融合方法
CN104639843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96621A (zh) * 2015-05-22 2017-01-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08536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合成方法及装置
CN106488108A (zh) * 2015-08-31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0802B1 (en) * 2005-02-11 2010-07-06 Parish Warren G Illumination and detection architecture
US10194089B2 (en) * 2016-02-08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eamless zoom function using multiple cameras
US10389948B2 (en) * 2016-12-06 201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pth-based zoom function using multiple camera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6695A (zh) * 2011-09-30 2012-04-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单幅图像场景的虚实光照融合方法
CN104639843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96621A (zh) * 2015-05-22 2017-01-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88108A (zh) * 2015-08-31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08536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图像合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6751A (zh) 2018-01-09
US20190102871A1 (en) 2019-04-04
US10748266B2 (en)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675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Matsuyama et al. 3D video and its applications
CN107920269A (zh)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8983176B2 (en) Image selection and masking using imported depth information
CN104270565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376592A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54130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4170368B (zh) 关于图像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43832A (zh) 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拍摄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952238A (zh)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495032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71373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57438A (zh) 拍照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717422A (zh) 显示设备以及显示方法
CN107682654B (zh) 视频录制方法、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8696682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32543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113373A (zh) 通过基于深度计算摄影的曝光计算
US11048925B1 (en) Active marker device for performance capture
CN105867858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450926A (zh) 拍照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034242B (zh) 图像处理算法的评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53107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666572A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1815B (zh) 图像或视频生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Room 115, area C, 1 / F, building 8, yard 1, yaojiayuan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EM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Road 33, two floor East Xiaoy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KINGSOFT INTERNET SECURITY SOFTWA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8

Address after: 3870A, 3rd Floor, Building 4, Courtyard 49, Badachu Road,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14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upit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5, area C, 1 / F, building 8, yard 1, yaojiayuan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EM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