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6673B -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6673B
CN107046673B CN201610083842.7A CN201610083842A CN107046673B CN 107046673 B CN107046673 B CN 107046673B CN 201610083842 A CN201610083842 A CN 201610083842A CN 107046673 B CN107046673 B CN 107046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objec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alling
call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38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6673A (zh
Inventor
王健
钱畅
聂军军
贾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ans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le Coo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le Coo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le Coo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838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66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2950 priority patent/WO20171336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6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6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存在通话请求时,接收来自主叫对象的所述通话请求;对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进行分析,提取目标对象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查找该目标对象对应的通信端口;通过所述通信端口将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转发至目标对象,并接收所述目标对象的回应;当所述目标对象同意进行通话时,查找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通信参数,并根据这些通信参数,在所述主叫对象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建立媒体通道,使得所述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通过所述媒体通道以设定速率实时传输媒体数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降低维持通话的功耗,提供流畅、及时的移动呼叫体验。

Description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交流作为人类基本需求之一,其及时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始终是人们评估各种通讯模式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人们也希望通讯模式能够尽可能地便捷、易操作。
传统的通讯模式中,比如通过固定或移动电话进行通信,在保证通信网络信号良好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主叫方与被叫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响应和反馈都非常及时。但是,在建立通话之前,主叫方需要先拨打多个数字键来输入被叫方的电话号码,而且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间隔直到被叫方接听之后才能进行通话。如果遇到对方正在通话还不知道何时可以通话,主叫方除了等待别无他法。这种全双工的通讯模式虽然能够在建立通话之后提供即时的语音通信,在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实现较为通畅的即时通讯,然而建立通话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等待时间,且一旦无法接通,则没有任何方法通过该通讯模式传达信息。
为了简化通讯的操作程序,缩短建立连接的等待时间,另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例如无线对讲机,同时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主叫方按住通话键,即可采集话音,当松开通话键时,所采集的话音数据将通过设定的无线电频率发送至具有相同通信频率的任一台接收方设备中。在这种通信方式中,主叫方仅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主叫数据的采集和发送,且无需等待被叫方接听,具有较好的操作便捷性。然而,由于主被叫双方无从得知对方何时开始通信,而且常规对讲设备的有限待机时间使得其无法一直保持开机状态,因此这种通信方式仅适用于在双方确认开启的有限时间段,这就使得该通信方式无法实现随时呼叫,并且,该种通讯模式也受到无线电频率资源和距离的限制。此外,这种通信方式需要配备额外的设备,例如对讲机,提高了使用的成本门槛,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宽。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提供无线对讲的服务。申请号为CN201410158859.5、名称为“对讲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对讲数据的收发的技术方案。参考图1,该技术方案根据在用户界面3中检测到的对对讲按钮的操作控制麦克风录制对讲数据,接着通过发射机通过无线网络向对讲服务器2发送对讲数据以及接收方标识,对建服务器2将对讲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转发给接收方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接收方对讲装置6。具体来说,对讲数据可通过第三方通信服务器5、或经由接口服务器4转发至第三方通信服务器5,并进而传输至接收方对讲装置6。
然而,这种现有技术方案中,需要将对讲数据先行进行录制之后,再进行传输。由于受到缓存容量大小有限,对讲数据的录制时长也会受到限制,使得对讲通话的用户体验变得很差。
考虑到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对缓存需求较小且响应及时、操作简便的移动呼叫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缓存需求小且响应及时、操作简便的移动呼叫机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呼叫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式,包括:当检测到存在通话请求时,接收来自主叫对象的所述通话请求;对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进行分析,提取目标对象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查找该目标对象对应的通信端口;通过所述通信端口将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转发至目标对象,并接收所述目标对象的回应;当所述目标对象同意进行通话时,查找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通信参数,并根据这些通信参数,在所述主叫对象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建立媒体通道,使得所述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通过所述媒体通道以设定速率实时传输媒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呼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适于发送描述通信能力的通信参数以完成注册,发送通话请求或同意通话请求的指令,以及通过媒体通道与另一个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中间设备,适于联通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在所联通的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所述媒体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通过注册机制,在中间设备S端以注册表的形式,对与其进行连接的终端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记录和保存,每一次终端设备与中间设备建立连接时,仅需为其分配对应的通信端口以及建立其对应的标识与所述通信端口的关联即可,提高了通信的效率。此外,在终端设备断线之前,终端设备仅需通过定期发送极小字节的保活信号即可保持与中间设备的连通,从而降低长时间保持连通的通信成本。而且,采用轻量化的传输信号作为建立媒体通道的请求信号,有效地降低了维持通话的功耗,通过建立媒体通道,使得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能够以类似打电话的形式进行实时通话,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先录制再转发的呼叫传输模式,提供了流畅、及时的移动呼叫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讲的系统框图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无线呼叫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无线呼叫方法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无线呼叫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无线呼叫方法一种实施方式中注册表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无线呼叫方法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7至图10是本发明无线呼叫方法不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公开内容,其中在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可以用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例以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将全面地向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表达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系统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发明所使用术语“移动终端”旨在于覆盖支持发起或者接听呼叫的任何适当类型的电子设备,包括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各种非移动通信设备或者其组合形式。移动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子通讯终端(比如手机)、移动计算机、移动电话、便携数据通信设备、便携web浏览器、便携游戏设备、便携数字相机/摄像机、便携音频/视频播放器、便携无线电接收机、便携数字视频记录器、具有通信功能的定位设备、具有通信功能的穿戴式设备,但不限于此。
术语“中间设备”适于描述具有一定的处理、数据存储以及网络互联的设备,可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等非x86服务器,也可包括其它x86服务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呼叫系统100,其中,系统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10,用于向中间设备120发送描述通信能力的通信参数,完成注册,并通过向中间设备120发送通话请求或同意通话请求的指令,通过中间设备120搭建的媒体通道完成媒体数据传输;以及中间设备120,用于分别连通至少两个终端设备110,传递终端设备110之间的通话请求并在至少两个终端设备110之间建立媒体通道,使得相连接的终端设备110能够通过媒体通道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媒体数据传输。
终端设备110将用于描述其通信能力的通信参数传输至中间设备120,在中间设备120上进行注册,获取信令通道的通信端口;通过该所分配的通信端口,终端设备110与中间设备120进行信令传输,发送或回应通话请求。终端设备110周期性向中间设备120发送存活信号,直至断开与中间设备120的连接。根据某些实施方式,该终端设备120可通过TCP/IP协议,或者SIP协议,与中间设备110建立连接。
中间设备120接收到终端设备110的通信参数后,为其分配信令通道的通信端口,并建立和保存该终端设备110的通信参数与该通信端口的关联,实现终端设备110的注册,并通过该关联的通信端口与该终端设备110进行信令传输。中间设备120为至少两个终端设备110建立媒体通道,使终端设备110能够通过媒体通道实现实时通信。中间设备120监听终端设备110是否存活,当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110的存活信号时,更新其对应的注册信息;当检测到某个终端设备不再存活时,仅删除该不再存活的终端设备对应的通信端口及该通信端口与其标识的关联信息,并不影响其它正处于存活状态的终端设备;当且仅检测到有其它终端设备向该不再存活的终端设备发出通话请求时,才反馈该终端设备当前不在线的信息。
其中,中间设备120可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执行数据交互的处理器121,以及一个或多个对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库122。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可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可设置于云端,或者由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部分与设置于云端的部分共同构成。其中,所述移动终端110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数据库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参考图3至图10,按照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呼叫方法,包括:
步骤S110,当检测到存在通话请求时,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所述通话请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4,主叫对象,例如终端设备A,向中间设备S发送通话请求。例如,终端设备A可采用TCP/IP协议与中间设备S建立连接;当握手成功之后,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S之间建立TCP通道。其中,具体来说,建立TCP通道可包括:中间设备S为终端设备A分配用于传输信令的通信端口aa,并通过该通信端口aa接收来自终端设备A的通话请求或传输其它信令,也就是说,将该TCP通道作为信令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为了降低对通信资源的占用以及提高通信效率,可采用注册机制,提前在通信初始就将与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相关的通信参数通知中间设备S。例如,随着TCP通道的建立,终端设备A可将描述其通信能力的通信参数,例如,终端设备A的设备型号、编解码器、操作系统、通信网络、版本号、渠道号等各通信参数,发送至中间设备S,中间设备S为其分配对应的通信端口并采用对应的标识信息标记该终端设备,完成终端设备A的注册。参考图5,中间设备S保存与其相连接的各个终端设备的通信参数,形成注册表。
步骤S120,中间设备S对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进行分析,提取目标对象的标识,并根据所述标识查找该目标对象对应的通信端口。
其中,所述通话请求可包括主叫对象的标识信息,即终端设备A的标识信息,以及请求信号。当终端设备A已在中间设备S中注册过,则终端设备A将其标记信息以及请求信号发送至中间设备S时,中间设备S根据终端设备A的标记信息从注册表中获取其对应的通信参数,以及从所述请求信号中获取待通信的目标对象,例如终端设备B,的标识信息,并进一步根据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从注册表中获取终端设备B对应的通信参数。
步骤S130,中间设备S通过与目标对象对应的通信端口将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转发至目标对象,并接收来自该目标对象的回应。当目标对象忙碌或拒绝进行通话,参考图6,目标对象向中间设备S返回忙碌信号,中间设备S根据该忙碌信号,拒绝主叫对象的通话请求。
当目标对象同意进行通话时,则进入步骤S140。在步骤S140中,参考图4,当中间设备S接收到来自目标对象的同意信号之后,在注册表中查找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通信参数,并根据这些通信参数,在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建立媒体通道,使得该主叫对象和该目标对象通过所述媒体通道进行媒体数据的实时交互。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设备S通过信令通道向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分别发送SSDP信号,通过SSDP协议传输媒体数据。例如,当终端设备A发出通话请求时,其向特定的多播地址的SSDP端口使用M-SEARCH方法发送“ssdp:discover”消息,当中间设备S监听到这个保留的多播地址上由终端设备A发送的请求通话的消息时,会分析终端设备A请求的服务并响应该请求。例如,将来自终端设备A的媒体数据传递至终端设备B。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通话尽可能的轻量化,减少所需传输和分析的数据,加快数据传输的速率,以及减少待机的功耗,还可以采用轻量化的传输信号作为用以建立媒体通道的请求信号,并由中间设备S分别发送至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其中,通过过滤该轻量化的传输信号可包括例如音频流、IP端口、编码方式、采样率等参数,使得在保证通话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待机的功耗,加快数据传输的速率。
其中,当建立媒体通道之后,经由终端设备A发出的媒体数据通过媒体通道,以设定速率,例如50次/秒,实时传输至终端对象B,而无需录制后再上传至服务器之后经由终端设备B下载并播放,从而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对待传输的媒体数据大小或时长的限制,使得通话双方,即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之间能够以类似打电话的形式进行实时的通信,大大提升了移动呼叫的通话体验。
其中,参考图7,步骤S140进一步可包括,步骤S141,主叫对象或目标对象对媒体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作为主叫的终端设备A在采用设定传输速率发送语音数据之前,对语音数据进行拆分压缩,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流畅性。又例如,作为目标的终端设备B接收到所传输的语音数据之后,对其进行解压缩还原。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间设备S可根据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的通信参数,获取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的通信参数,例如获取作为主叫对象的终端设备A的操作系统为ios8和G729编码器,以及作为被叫对象的终端设备B的操作系统Andriod L和iLBC编码器。其中,参考图8,步骤S140进一步还包括,步骤S142,中间设备S根据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的通信参数,对双方通信的数据进行转码。
参考图9,当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通过所述媒体通道进行媒体数据的实时交互时,进一步还可包括步骤S150,中间设备S检测终端设备是否保持连通状态。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当终端设备A/B保持连通状态时,定期向中间设备S发送保活信号,中间设备S接收到该保活信号时,对终端设备A/B的注册信息进行更新。具体来说,步骤S150可包括:步骤S151,在设定时间T1内,检测是否收到保活信号;当收到保活信号时,原有计时清零并返回步骤S151,重新开始检测;当没有收到保活信号时,执行步骤S160。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A或终端设备B采用SSDP协议进行数据通信时,其向特定的多播地址的SSDP端口使用NOTIFY方法发送“ssdp:alive”消息,中间设备S监听该消息;考虑到终端设备有可能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停止服务或者从网络上卸载,“ssdp:alive”消息必须在HTTP协议头CACHE-CONTROL里面指定超时值,终端设备必须在约定的超时值到达以前重发“ssdp:alive”消息,如果中间设备S在指定的超时值内没有再次收到终端设备A或终端设备B所发送的“ssdp:alive”消息,中间设备S将认为终端设备A或终端设备B已经断开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当终端设备A断开连接时,执行步骤S160,中间设备S从注册表中删除其对应的注册信息,例如删除为其分配对应的通信端口以及删除用于标记该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等。然而,不同于现有技术中,中间设备S并不将终端设备A的断线事件通知给与终端设备A进行过通信的其它终端设备,其与其它终端设备之间仍旧保持正常连接。当其它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B或C发出通话请求,且通话请求的目标对象为终端设备A时,中间设备S再向终端设备B或C,反馈无法送达的回复信息。对于断线事件采用查询-反馈的机制,而不进行广播,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用户无谓的干扰,提升通话体验。
以上仅为说明便利,以终端设备A作为通信的主叫对象以及终端设备B作为通信的目标对象,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终端设备A与终端设备B的角色可以互换,即终端设备B可以作为通信的主叫对象,而终端设备A也可以作为通信的目标对象。其中,终端设备A或者终端设备B,均可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支持发起或者接听所述移动呼叫的电子设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注册机制,在中间设备S端以注册表的形式,对与其进行连接的终端设备的通信参数进行记录和保存,每一次终端设备与中间设备建立连接时,仅需为其分配对应的通信端口以及建立其对应的标识与所述通信端口的关联即可,提高了通信的效率。此外,在终端设备断线之前,终端设备仅需通过定期发送极小字节的保活信号即可保持与中间设备的连通,从而降低长时间保持连通的通信成本。而且,采用轻量化的传输信号作为建立媒体通道的请求信号,有效地降低了维持通话的功耗,通过建立媒体通道,使得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能够以类似打电话的形式进行实时通话,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先录制再转发的呼叫传输模式,提供了流畅、及时的移动呼叫体验。
参考图10,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该无线呼叫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处理步骤,适于执行终端设备110在中间设备120的注册。其中,终端设备110将用于描述其通信能力的通信参数发送至中间设备120,中间设备120对其进行保存之后,为其分配对应的信令通道的通信端口。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预处理步骤可根据终端设备的网络情况而触发,例如当终端设备连接至wifi或者3G/4G/LTE时,则触发终端设备的注册。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用户在终端设备的特定操作而触发,例如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启动该移动呼叫软件时,触发终端设备的注册。
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由处理器执行时,其使得处理器能够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来实现服务信息的推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为任何有形媒介,例如软盘、CD-ROM、DVD、硬盘驱动器、甚至网络介质等。
已经出于示出和描述的目的给出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但是其并不意在是穷举的或者限制于所公开形式的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公开内容后,还可以想到很多修改和变体。上文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在各种组合中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可以以软件、硬件、固件或其组合实现。
因此,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实际应用以及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中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以下内容而选择和描述的,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做出的所有修改和替换都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呼叫的方法,应用于半双工通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存在通话请求时,接收来自主叫对象的所述通话请求;
对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进行分析,提取目标对象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查找该目标对象对应的通信端口;
通过所述通信端口将所接收到的通话请求转发至目标对象,并接收所述目标对象的回应;
当所述目标对象同意进行通话时,查找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通信参数,并根据这些通信参数,在所述主叫对象和所述目标对象之间建立媒体通道,使得所述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通过所述媒体通道以设定速率实时传输媒体数据,其中,保存所连接的各个终端设备的通信参数,建立注册表,当终端设备断开连接时,从所述注册表中删除其对应的注册信息而不进行广播;
其中,判断终端设备断开的方式包括:
定期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保活信号;以及
当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保活信号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断开;
所述根据通信参数在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建立媒体通道包括:分别向所述主叫对象和所述目标对象发送轻量化的传输信号,以请求建立媒体通道,其中,获取所述轻量化的传输信号的方式包括:过滤所述传输信号的如下参数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音频流、IP端口、编码方式、采样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建立与所述主叫对象或被叫对象之间的TCP通道,并接收来自所述主叫对象或所述被叫对象的通信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当且仅当接收到目标对象为该终端设备的通话请求时,才向发出该通话请求的主叫对象反馈无法送达的回复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根据网络情况触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通信参数,以实现注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设备型号、编解码器、操作系统、通信网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通信参数,对来自主叫对象的媒体数据进行转码,并将转码后的数据发送至目标对象。
7.一种无线呼叫的系统,应用于半双工通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适于发送描述通信能力的通信参数以完成注册,发送通话请求或同意通话请求的指令,以及通过媒体通道与另一个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
中间设备,适于联通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在所联通的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所述媒体通道,保存所连接的各个终端设备的通信参数,形成注册表,当第一终端设备断开连接时,所述中间设备从所述注册表中删除其对应的注册信息而不进行广播;
其中,判断第一终端设备断开的方式包括:
所述中间设备定期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保活信号;以及
当预设时间内所述中间设备没有收到所述保活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断开;
所述中间设备进一步包括:分别向作为主叫对象和目标对象的终端设备发送轻量化的传输信号,以请求建立媒体通道,其中,获取所述轻量化的传输信号的方式包括:过滤所述传输信号的如下参数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音频流、IP端口、编码方式、采样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进一步包括:建立与作为主叫对象或被叫对象的终端设备之间的TCP通道,接收来自所述主叫对象或所述被叫对象的通信参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网络情况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所述通信参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且仅当接收到目标对象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请求时,所述中间设备才向发出该通话请求的第二终端设备反馈无法送达的回复信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进一步包括:建立所述媒体通道之后,接收其中一端终端设备的数据,根据另一端终端设备的解码器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转码,并将转码后的数据发送至另一端终端设备。
CN201610083842.7A 2016-02-06 2016-02-06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046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3842.7A CN107046673B (zh) 2016-02-06 2016-02-06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PCT/CN2017/072950 WO2017133698A1 (zh) 2016-02-06 2017-02-06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3842.7A CN107046673B (zh) 2016-02-06 2016-02-06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6673A CN107046673A (zh) 2017-08-15
CN107046673B true CN107046673B (zh) 2020-11-17

Family

ID=5949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3842.7A Active CN107046673B (zh) 2016-02-06 2016-02-06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6673B (zh)
WO (1) WO2017133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9322B (zh) * 2018-03-08 2021-08-17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对讲即时接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23A (zh) * 2012-12-31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电话会议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4935758A (zh) * 2014-12-31 2015-09-23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8304A (en) * 1997-09-17 2000-03-1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 incorporating automatic conferencing service
CN100550753C (zh) * 2006-12-27 2009-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信息传送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1668229A (zh) * 2008-09-03 2010-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铃音业务的呼叫和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83258A (zh) * 2012-06-18 2013-01-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呼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843784B (zh) * 2012-08-13 2015-06-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呼叫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23A (zh) * 2012-12-31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电话会议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4935758A (zh) * 2014-12-31 2015-09-23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33698A1 (zh) 2017-08-10
CN107046673A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33924A1 (en) Reduced latency server-mediated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
US86596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ree-party video call by mobile terminals
US20080076362A1 (en) PTT system,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TT communication, PTT management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CA261536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tt data buffering support indications from mobile devices and ptt data buffering control by wireless networks
KR20050072747A (ko) 위치-기반의 그룹 통신들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32306A1 (zh) 一种位置共享方法、即时通讯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8199950B (zh) 语音通讯方法及系统、宽窄带融合终端
US11290685B2 (en) Call processing method and gateway
WO2018129876A1 (zh) 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方法、服务器和终端
CN107046673B (zh) 无线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US114573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resuming call after network handover
CN103684970A (zh) 媒体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和瘦终端
CN102355713A (zh) 语音通信中的呼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943910A (zh) 一种基于WebSocket的对讲机实现方法
US20200186636A1 (en) Enabling call transfer using headset
US8369270B2 (en) Method and a mobile phone terminal enabling to merge telephony services ove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1975507B1 (ko) 푸시 기반의 영상통화에서의 그룹 내 사용자 전환을 수행하는 연결관리서버 및 연결관리방법
KR100636913B1 (ko) Sip 시그널 처리 시스템
KR101815215B1 (ko) 통화 중 dtmf의 검출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20063462A1 (zh) 一种媒体展示的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JP2004363959A (ja) 通信装置
CN117834374A (zh) 分布式相机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046795A (ko) 통화 중 dtmf의 검출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395619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Xiong et al. A novel IP to 3G multimedia gateway and its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9

Address after: 9 / F, building T2, Baolong City, No.16, Lane 399, Xinlo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ians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4 room a2060, building 2, 555 Dongchua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CHULE (COO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