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1337B -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1337B
CN106961337B CN201610013847.2A CN201610013847A CN106961337B CN 106961337 B CN106961337 B CN 106961337B CN 201610013847 A CN201610013847 A CN 201610013847A CN 106961337 B CN106961337 B CN 106961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pulse signal
line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38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1337A (zh
Inventor
曾智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 Corp filed Critical Ali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0138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1337B/zh
Priority to US15/288,762 priority patent/US1005066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961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1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8Testing of lines, cables o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8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cable transmission, e.g. using a cable mod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2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 H04N7/163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by receiver mean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09Monitoring of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bandwidth vari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45Monitoring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its availability, band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所述网络连接装置用以连接并检测连接线。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包括接口模块、物理层传输电路及线路检测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用以连接所述连接线。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用以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发送信号至所述连接线或从所述连接线接收信号。所述线路检测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并在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时,检测所述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藉此,本发明所提出的网络连接装置可经由所连接的连接线来传输数据信号并可对此连接线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实体连接接口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支持实体网络连线的电脑装置都会配置有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Card,NIC)等实体连接接口装置。电脑装置可以透过此实体连接接口装置来连接至网络线等实体连接线。若实体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数据机或路由器等网络闸道装置,则电脑装置可以透过这条实体连接线发送信号至网络或从网络接收信号。实体连接线的品质会影响到在此实体连接线上传输的信号的品质。
一般来说,实体连接线的品质并无法从外观上判定。因此,当电脑装置对于网络信号的收发不佳时,用户往往无从判断问题是出在信号传送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若欲检测某一条实体连接线,则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测装置。一台用以检测实体连接线的状况的专业检测装置往往价格不斐,个人用户并不太会有意愿自行购买这样的检测装置。而将实体连接线拿到店家或工厂进行检测也不符合成本效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其利用配置于网络连接装置内的线路检测模块来对连接线进行检测,从而使得网络连接装置兼具信号传输与连接线检测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装置,其用以连接并检测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包括接口模块、物理层传输电路及线路检测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用以连接所述连接线。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接口模块并且用以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发送信号至所述连接线或从所述连接线接收信号。所述线路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与所述接口模块,其中所述线路检测模块更用以接收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并在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时,检测所述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检测模块包括产生电路、接收电路、检测电路及报告电路。所述产生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接口模块并且用以产生第一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被传送至所述连接线。所述接收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接口模块并且用以接收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检测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接收电路并且用以检测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一差异。所述报告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检测电路并且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差异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更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被传送至所述接收电路,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是检测由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所述第一差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模块包括复合收发电路,其中所述复合收发电路用以通过第一路径接收由所述产生电路产生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所述连接线,其中所述复合收发电路更用以从所述连接线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并且通过第二路径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传送至所述接收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收发电路更用以将所述第一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导引至所述第二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包括多个通道组,其中所述通道组中的第一通道组包括第一输出通道与对应于所述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一输入通道,其中所述线路检测模块更包括输出复用器与输入复用器。所述输出复用器电性连接至所述产生电路并且用以响应于选择信号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通道。所述输入复用器电性连接至所述接收电路并且响应于所述选择信号而从所述第一输入通道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电路包括直流消除电路与通道补偿电路。所述直流消除电路用以对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执行直流偏压消除。所述通道补偿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直流消除电路并且用以对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执行通道补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取样电路与比较电路。所述取样电路用以取样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比较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取样电路并且用以比较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值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更用以比较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相位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相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更用以判断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所述反馈取样值是否大于预设值,其中所述比较电路仅比较所述脉冲取样值与大于所述预设值的所述反馈取样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为开路、短路、不吻合及吻合的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检测模块更包括状态机电路。所述状态机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产生电路、所述接收电路及所述检测电路,其中所述状态机电路响应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被传送而启动计时器并且判断在一时间范围内所述接收电路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其中若在所述时间范围内所述接收电路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状态机电路指示所述检测电路输出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产生电路更用以产生第二脉冲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被传送至所述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第二振幅值小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振幅值,其中所述接收电路更用以接收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二反馈信号,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更用以检测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二差异,其中所述报告电路更用以根据所述第二差异更新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检测方法,其用于连接至连接线的网络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网络连接装置用以发送信号至所述连接线或从所述连接线接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检测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以及在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时,由配置在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线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所述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产生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所述连接线;接收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一反馈信号;检测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一差异;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差异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产生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所述连接线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一路径接收所产生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所述连接线,其中接收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从所述连接线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并且通过第二路径传送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检测方法更包括:将所述第一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导引至所述第二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包括多个通道组,其中所述通道组中的第一通道组包括第一输出通道与对应于所述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一输入通道,其中产生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所述连接线的步骤包括:响应于选择信号将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输出通道,其中接收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响应于所述选择信号而从所述第一输入通道接收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检测方法更包括:对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执行直流偏压消除及通道补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所述第一差异的步骤包括:取样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以及比较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值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所述第一差异的步骤更包括:比较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相位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相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检测所述第一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所述第一差异的步骤更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的所述反馈取样值是否大于预设值,其中比较所述脉冲取样值与所述反馈取样值的步骤仅在所述反馈取样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执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为开路、短路、不吻合及吻合的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检测方法更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被传送而启动计时器;判断在一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以及若在所述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直接输出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检测方法更包括:产生第二脉冲信号并传送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至所述连接线,其中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第二振幅值小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振幅值;接收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二反馈信号;检测所述第二脉冲信号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二差异;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差异更新所述连接线的所述检测结果。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网络连接装置中用以收发信号的物理层传输电路可被禁能。在侦测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之后,网络连接装置可检测所连接的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藉此,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即可兼具信号传输与连接线检测的功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网络连接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接口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脉冲信号与反馈信号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脉冲信号与反馈信号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网络连接系统
10、90:网络连接装置
101、901:接口模块
102、902:物理层传输电路
103、903:线路检测模块
11:连接线
12:数据机
13:网络
21:传输器
22:复合收发电路
23、25:信号转换电路
24:滤波电路
201:第一路径
202:第二路径
31:产生电路
32:接收电路
321:直流消除电路
322:通道补偿电路
33:检测电路
331:取样电路
332:比较电路
333:反馈检测电路
34:状态机电路
35:输出复用器
36:输入复用器
S601~S603、S701~S706、S801~S805:步骤
904:复用器
9021:物理层发送器
9022:物理层接收器
9023:寄存器
9024:物理层状态机
910、920、930、940:通道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网络连接系统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网络连接系统100包括网络连接装置10、连接线11、数据机12及网络13。
网络连接装置10是网络接口卡等用以连接至连接线11的实体连接接口。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连接装置10是千兆位物理层(gigabit physical layer)乙太网络(ethernet)晶片。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连接装置10也可是其他类型的实体连接接口。连接线11是实体连接线。例如,连接线11是用以传递信号的网络线。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11的一端连接至网络连接装置10,并且连接线11的另一端连接至数据机12。数据机12为网络通讯装置并且用以与网络13有线或无线地通讯。在另一实施例中,数据机12也可以是指路由器(router)、交换机(switch)或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具有进阶网络管理功能及/或网络分享功能的网络通讯装置。网络13可以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其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连接装置10除了可以经由连接线11连接至数据机12来与网络13通讯之外,还可以用来检测所连接的连接线11。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皆是假设网络连接装置10被配置于一电脑装置中。藉此,网络连接装置10可以获得电力供应并且可连接至此电脑装置的处理器。在供应电力至网络连接装置10之后,此电脑装置可以藉由网络连接装置10与网络13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连接装置10包括接口模块101、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及线路检测模块103。接口模块101用以连接连接线11。例如,接口模块101可能电性连接至网络连接装置10上的一个实体插槽(未绘示),并且连接线11的一端可插入至此实体插槽来与接口模块101通讯。在一实施例中,接口模块101亦可称为类比前端(Analog Front End,AFE)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个通道组。每一个通道组包括一个输入通道与对应于此输入通道的输出通道。输入通道用以接收连接线11传送至接口模块101的信号,而输出通道则用以将信号从接口模块101传送至连接线11。
物理层传输电路102电性连接至接口模块101并且用以通过接口模块101发送信号至连接线11或从连接线11接收信号。例如,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可将欲传输至网络13的数据转换为相对应的信号,并且接口模块101可发送此信号至传输线11以经由数据机12将此信号传送至网络13;此外,物理层传输电路102也可经由数据机12、传输线11及接口模块101接收来自网络13的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数据。在连接线11包含多个通道组的一实施例中,物理层传输电路102会从此些通道组中选择一个特定的通道组来执行信号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物理层传输电路102传送至连接线11的信号以及物理层传输电路102从连接线11接收的信号统称为数据信号。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数据信号是指带有欲传输的位元数据的信号。
线路检测模块103电性连接至接口模块101与物理层传输电路102。线路检测模块103用以经由接口模块101对已连接的连接线11进行检测。例如,在连接线11已正确地连接于某一电子装置(例如,数据机12)与网络连接装置10之间后,线路检测模块103会经由接口模块101传送一检测用脉冲信号至连接线11。此检测用脉冲信号是用来检测此连接线11的连结状态。在连接线11已正确连接的情况下,连接线11可能会反射此检测用脉冲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回接口模块101,而线路检测模块103可分析此反射信号从而获得连接线11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用来检测连接线11的检测用脉冲信号亦称为检测信号。在一实施例中,此检测信号不是用来传输数据,故不会带有位元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检测模块103会在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处于禁能状态时对连接线11进行检测,从而避免物理层传输电路102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信号与线路检测模块103用来检测连接线11的检测信号混淆。例如,当欲检测连接线11时,物理层传输电路102会被线路检测模块103或网络连接装置10所在的电脑装置中的一控制电路(例如,处理器)所禁能。尔后,当物理层传输电路102被禁能而处于禁能状态时,线路检测模块103会从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或者上述控制电路接收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在接收到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之后,线路检测模块103会开始检测连接线11并产生连接线11的检测结果。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若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未处于禁能状态,则线路检测模块103不会对连接线11进行检测。其中,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未处于禁能状态,指的是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处于可以即时地收发数据信号的状态(例如,致能状态或正常工作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可以有效识别物理层传输电路102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信号与线路检测模块103用来检测连接线11的检测信号,则当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未处于禁能状态时,线路检测模块103也可以执行对于连接线11的检测。例如,物理层传输电路102用于传输数据的资讯信号与线路检测模块103用来检测连接线11的检测信号可能会被交错地传输至连接线11或从连接线11接收。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接口模块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接口模块101包括传输器21、复合收发电路22、信号转换电路23、滤波电路24及另一信号转换电路25。复合收发电路22电性连接至传输器21、信号转换电路23及滤波电路24。信号转换电路25电性连接至滤波电路24。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转换电路23会从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或线路检测模块103接收信号(例如,信号Tx)。例如,若信号Tx是来自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则此信号Tx为数据信号;若信号Tx是来自线路检测模块103,则此信号Tx为检测信号。信号转换电路23会对接收到的信号执行数位类比转换(Digital-to-Analog converting)操作并输出处理过的信号至复合收发电路22。复合收发电路22会接收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并且将此信号传送给传输器21。传输器21会将来自复合收发电路22的信号传送至连接线11。
另一方面,传输器21会接收来自连接线11的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送至复合收发电路22。复合收发电路22会将来自传输器21的信号传送至滤波电路24。滤波电路24会对来自复合收发电路22的信号执行滤波操作并输出处理过的信号至信号转换电路25。信号转换电路25会对来自滤波电路24的信号执行类比数位转换(Analog-to-Digital converting)操作并且输出处理过的信号(例如,信号Rx)至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或线路检测模块103。
在一实施例中,复合收发电路22还会将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传送至滤波电路24。在一实施例中,复合收发电路22会将所有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都传送至滤波电路24。在另一实施例中,复合收发电路22只会将部分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传送至滤波电路24。例如,在传输检测信号时,复合收发电路22会将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传送至滤波电路24;而在传输数据信号时,复合收发电路22则只会将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传送至传输器21。在一实施例中,复合收发电路22可根据物理层传输电路102是否已处于禁能状态来决定是否将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信号传送至滤波电路24。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模块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线路检测模块103至少包括产生电路31、接收电路32及检测电路33。产生电路31电性连接至接口模块101。接收电路32电性连接在接口模块101与检测电路33之间。
在本实施中,产生电路31用以产生脉冲信号S_P。例如,脉冲信号S_P可视为上述检测信号。脉冲信号S_P会通过接口模块101被传送至连接线11。例如,脉冲信号S_P会被作为信号Tx输入至信号转换电路23。复合收发电路22会通过接口模块101内部的一传导路径(以下称为第一路径201)接收脉冲信号S_P。例如,信号转换电路23位于此第一路径201上,如图2所示。然后,复合收发电路22会将从第一路径201接收到的脉冲信号S_P经由传输器21传送至连接线11。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电路32用以接收连接线11响应于脉冲信号S_P而反馈(feedback)的反馈信号S_F。例如,当连接线11接收到来自传输器21的检测信号(即,脉冲信号S_P)时,根据连接线11的状态,连接线11可能会反射脉冲信号S_P的至少一部分回传输器21。反馈信号S_F即是指连接线11基于此检测信号而反射的信号。复合收发电路22会经由传输器21接收此反馈信号S_F。然后,复合收发电路22会通过接口模块101内部的另一传导路径(以下称为第二路径202)将此反馈信号S_F传送至接收电路32。例如,滤波电路24与信号转换电路25皆位于此第二路径202上,如图2所示。然后,反馈信号S_F会被作为信号Rx传送至接收电路32。
在一实施例中,由产生电路31产生的脉冲信号S_P也会经由接口模块101被传送给接收电路32。例如,当复合收发电路22通过第一路径201接收脉冲信号S_P时,复合收发电路22还会将第一路径201上的脉冲信号S_P导引至第二路径202,以传送脉冲信号S_P至接收电路32。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复合收发电路22会先将来自信号转换电路23的脉冲信号S_P导引至第二路径202。尔后,当接收到来自传输器21的反馈信号S_F时,复合收发电路22会将来自传输器21的反馈信号S_F导引至第二路径202。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电路32包括直流消除电路321与通道补偿电路322。直流消除电路321与通道补偿电路322相互串接。直流消除电路321用以对接收到的信号执行直流偏压消除。通道补偿电路322用以对接收到的信号执行通道补偿。在另一实施例中,接收电路32亦可以仅包含直流消除电路321与通道补偿电路322的其中之一。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接收电路32亦可以更包含其他的接收电路(例如,各式滤波器等)。藉此,接收电路32可对接收到的信号(例如,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执行直流偏压消除、通道补偿及/或信号放大等各式信号处理操作并且输出处理过的信号至检测电路33。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33用以检测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差异。例如,检测电路33会检测接收电路32经由接口模块101接收到的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差异。在另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33亦可以不经由接口模块101而直接从产生电路31接收脉冲信号S_P。例如,检测电路33可直接经由线路检测模块103内部的一传导路径(未绘示)从产生电路31接收脉冲信号S_P。根据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差异,检测电路33会产生连接线11的检测结果S_R。例如,检测结果S_R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连接状态为短路(short circuit)、开路(open circuit)、不吻合(un-match)及吻合(match)的其中之一。前述的吻合指的是连接线11的阻抗(约为100欧姆)与网络连接装置10之间或连接线11与数据机12之间的阻抗一致,反之则为不吻合。
在一实施例中,若连接线11的状态为开路与短路的其中之一,则接收到的反馈信号S_F的振福与脉冲信号S_P的振幅会较为接近。其中,若反馈信号S_F的相位与脉冲信号S_P的相位同相,则可进一步判定连接线11的状态为开路;反之,若反馈信号S_F的相位与脉冲信号S_P的相位反相,则可进一步判定连接线11的状态为短路。
在一实施例中,若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表示连接线11的信号传输品质很好。例如,当接收到的反馈信号S_F的振幅相对于脉冲信号S_P的振幅小到几乎可以忽略或者未检测到有效的(valid)反馈信号时,可判定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在一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开路、短路及吻合之外,其余的状况皆可视为连接线11的状态为不吻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线11的检测结果也可以是任意客制化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33包括取样电路331与比较电路332。比较电路332电性连接至取样电路331。取样电路331用以取样来自接收电路32的脉冲信号S_P以获得脉冲信号S_P的取样值(以下亦称为脉冲取样值)并且取样来自接收电路32的反馈信号S_F以获得反馈信号S_F的取样值(以下亦称为反馈取样值)。
在本实施例中,脉冲取样值可以反映出脉冲信号S_P的振幅与相位,并且反馈取样值可以反映出反馈信号S_F的振幅与相位。例如,信号的振幅可对应至此信号的峰值电压(peak voltage)(或,取样电压),而信号的相位则可对应至此信号的振幅为正(positive)或负(negative)。例如,若某一信号的脉冲取样值为「+1」伏特(volt),则「+」表示此信号的相位为正,「1」表示此信号的振幅。或者,若某一信号的脉冲取样值为「-0.6」伏特,则「-」表示此信号的相位为负,「0.6」表示此信号的振幅。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脉冲取样值亦可以仅包括振幅的部分,而不包含用以表示相位的正负号(sign)。
根据取样电路331的取样结果,比较电路332会比较脉冲信号S_P的脉冲取样值与反馈信号S_F的反馈取样值。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比较电路332会根据脉冲取样值与反馈取样值的一比例值来输出相对应的检测结果S_R。例如,比较电路332可以根据以下方程式(1)来计算此比例值。
VR/VI=ρ (1)
其中VR是反馈信号S_F的反馈取样值,VI是脉冲信号S_P的脉冲取样值,并且ρ是上述比例值。根据方程式(1),若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振幅相近且相位相同,则ρ的值会趋近于「1」;若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振幅相近但相位相反,则ρ的值趋近于「-1」;而若反馈信号S_F的振幅相对于脉冲信号S_P的振幅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则ρ的值会趋近于「0」。
在本实施例中,若计算出来的ρ值趋近于「1」,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开路的检测结果S_R。若计算出来的ρ值趋近于「-1」,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短路的检测结果S_R。若计算出来的ρ值趋近于「0」,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的检测结果S_R。若计算出来的ρ值不趋近于「1」、「-1」或「0」,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不吻合的检测结果S_R。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定一个第一值来识别ρ的值是否趋近于「1」,设定一个第二值来识别ρ的值是否趋近于「-1」并且设定一个数值范围来识别ρ的值是否趋近于「0」。例如,此第一值为「0.8」,此第二值为「-0.8」,并且此数值范围为「0.1至-0.1」。也就是说,若计算出来的ρ值大于「0.8」(例如,计算出来的ρ值介于「0.8至1」之间),则可判定计算出来的ρ值趋近于「1」;若计算出来的ρ值小于「-0.8」(例如,计算出来的ρ值介于「-0.8至-1」之间),则判定计算出来的ρ值趋近于「-1」;若计算出来的ρ值介于「0.1至-0.1」之间,则判定计算出来的ρ值趋近于「0」;若计算出来的ρ值不大于「0.8」、不小于「-0.8」并且不介于「0.1至-0.1」之间,则判定计算出来的ρ值不趋近「1」、「-1」及「0」中的任一者。
在一实施例中,所取样的脉冲信号S_P的相位亦称为脉冲取样相位,并且所取样的反馈信号S_F的相位亦称为反馈取样相位。若脉冲取样相位与反馈取样相位同相,则根据上述方程式(1)所计算出来的ρ值会大于「0」。若脉冲取样相位与反馈取样相位反相,则根据上述方程式(1)所计算出来的ρ值会小于「0」。
除了根据上述方程式(1)的ρ值来决定连接线11的状态之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比较电路332还可以根据脉冲取样值与反馈取样值来判断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振幅差是否小于一临界值并且根据脉冲取样相位以及反馈取样向位来判断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是否反相(或,同相)。根据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振幅差是否小于此临界值以及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是否反相(或,同相),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相对应的检测结果S_R。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若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振幅差小于此临界值且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同相(类似于ρ值趋近于「1」),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开路的检测结果S_R;若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之间的振幅差小于此临界值但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反相(类似于ρ值趋近于「-1」),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短路的检测结果S_R;若反馈信号S_F与脉冲信号S_P之间的振幅差大于此临界值但反馈信号S_F的振幅不趋近于「0」(类似于ρ值不趋近于「1」、「-1」及「0」中的任一者),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不吻合的检测结果S_R;此外,若反馈信号S_F的振幅趋近于「0」(类似于ρ值趋近于「0」),则比较电路332会输出用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的检测结果S_R。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某一个反馈信号是否为有效的(valid)反馈信号来判断此反馈信号的振幅是否趋近于「0」。例如,若某一个反馈信号为有效的反馈信号,则可判定此反馈信号的振幅不趋近于「0」;反之,若某一个反馈信号非为有效的反馈信号,则可判定此反馈信号的振幅趋近于「0」。在一实施例中,可设定一个预设值来判断某一个反馈信号是否为有效的反馈信号。例如,若某一个反馈信号的振幅大于此预设值,则此反馈信号会被视为有效的反馈信号;若某一个反馈信号的振幅不大于此预设值,则此反馈信号会被视为无效的(invalid)反馈信号。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脉冲信号与反馈信号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4,脉冲信号S_P1与反馈信号S_F1被依序接收到。反馈信号S_F1的振幅(即,电压VF1)大于预设值VDef。反馈信号S_F1的振幅与脉冲信号S_P1的振幅(即,电压VP1)相当(例如,VF1与VP1的差值小于一临界值)。反馈信号S_F1与脉冲信号S_P1反相。因此,比较电路332会对应产生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短路的检测结果S_R。
或者,脉冲信号S_P2与反馈信号S_F2被依序接收到。反馈信号S_F2的振幅(即,电压VF2)大于预设值VDef。反馈信号S_F2的振幅与脉冲信号S_P2的振幅(即,电压VP2)相当(例如,VF2与VP2的差值小于一临界值)。反馈信号S_F2与脉冲信号S_P2同相。因此,比较电路332会产生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开路的检测结果S_R。
或者,脉冲信号S_P3与反馈信号S_F3被依序接收到。反馈信号S_F3的振幅(即,电压VF3)远小于脉冲信号S_P3的振幅(即,电压VP3)。甚至,反馈信号S_F3的振幅不大于预设值VDef。因此,比较电路332会产生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的检测结果S_R。
在图4的另一实施例中,若反馈信号S_F1与脉冲信号S_P1的振幅差大于一临界值,则比较电路332会产生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不吻合的检测结果S_R。或者,若反馈信号S_F2与脉冲信号S_P2的振幅差大于一临界值,则比较电路332也会产生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不吻合的检测结果S_R。
再回到图3,在一实施例中,线路检测模块103还包括状态机电路34。状态机电路34电性连接至产生电路31、接收电路32及检测电路33。状态机电路34会响应于脉冲信号S_P被传送(或,被产生)而启动一计时器(counter)并且判断在一时间范围内接收电路32是否接收到反馈信号S_F。例如,此时间范围指的是计时器被启动之后开始计时的一时间范围。若在此时间范围内接收电路32有接收到反馈信号S_F,则检测电路33会执行上述取样、比对并产生检测结果的操作。反之,若在此时间范围内接收电路32未接收到反馈信号S_F,则状态机电路34会指示检测电路33(例如,比较电路332)直接输出一个预设检测结果。例如,此预设检测结果会对应于上述ρ值趋近于「0」的状况并且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此外,在此提及的直接输出是指检测电路33至少略过上述比对操作而直接产生预设检测结果的操作。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若连接线11的信号传输品质很好,则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吻合的结果信号S_R会被直接产生,从而减少因线路检测模块103等待反馈信号的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超时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33还包括反馈检测电路333。反馈检测电路333串接于取样电路331与比较电路332之间。反馈检测电路333用以判断取样电路331产生的反馈取样值是否大于一预设值。例如,若某一个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值大于此预设值,此反馈信号会被视为有效的反馈信号。反之,若某一个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值不大于此预设值,则此反馈信号会被视为无效的反馈信号。在一实施例中,判断当前是否接收到有效的反馈信号,可能会比单纯判断是否接收到任何反馈信号来得准确。在一实施例中,比较电路332仅会将脉冲取样值与大于上述预设值的反馈取样值进行比对。换言之,在一实施例中,比较电路332仅会针对有效的反馈信号进行比对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若反馈检测电路333判定取样电路331产生的某一个反馈取样值大于预设值(即,对应于此反馈取样值的反馈信号为有效的反馈信号),则反馈检测电路333会通知状态机电路34。若在上述时间范围内状态机电路34接收到来自反馈检测电路333的通知,则状态机电路34会等待比较电路332执行上述比对并产生检测结果S_R的操作。反之,若在上述时间范围内状态机电路34未接收到来自反馈检测电路333的通知,表示在上述时间范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有效的反馈信号,则状态机电路34会指示检测电路33直接输出上述预设检测结果。
请再次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线路检测模块103还包括输出复用器35与输入复用器36。输出复用器3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产生电路31并且输出复用器3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多个输出通道。例如,输出复用器35的每一个输出通道都用以连接至连接线11的一个输出通道。输入复用器3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多个输入通道并且输入复用器3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接收电路32。例如,输入复用器36的每一个输入通道都用以连接至连接线11的一个输入通道。
在此实施例中,状态机电路34会决定当前要检测连接线11的某一个通道组。假设当前要检测连接线11的多个通道组中的第一通道组,则输出复用器35会响应于选择信号S_S而将接收到的脉冲信号S_P传送至其输出端的某一输出通道。此输出通道连接至所述第一通道组中的第一输出通道。藉此,脉冲信号S_P会被传送至连接线11的第一输出通道。根据连接线11的状况,一个反馈信号S_F可能会从所述第一通道组中对应于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一输入通道传送回来。输入复用器36会响应于选择信号S_S而从其输入端中连接至此第一输入通道的某一输入通道接收此反馈信号S_F。接收到反馈信号S_F后,输入复用器36会将此反馈信号S_F传送至接收电路32。
在连接线11包含多个通道组的一实施例中,连接线11的每一个通道组可依序地被检测。例如,在产生对应于连接线11的某一个通道组的检测结果S_R之后,状态机电路34可藉由选择信号S_S来控制对连接线11的下一个通道组进行检测。此外,状态机电路34亦可以选择仅检测连接线11中一部分的通道组。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亦可以在完成整个连接线11中所有通道组的检测后再产生相应的检测结果S_R。
在一实施例中,取样电路331所使用的取样时脉可对应于连接线11的长度来进行调整。此取样时脉是用来取样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在一实施例中,取样电路331所使用的取样时脉的频率的最大值会正相关于欲检测的连接线11的长度。在一实施例中,若从原先检测的长度较长的连接线11改为检测长度较短的连接线11,则取样电路331所使用的取样时脉的频率会被从一个第一频率改为一个第二频率,其中第二频率大于第一频率。例如,若连接线11的长度为1公尺,则取样电路331所使用的取样时脉中任意连续的两个脉波的上升缘之间的时间间隔较佳是小于或等于10.1奈秒(ns);若连接线11的长度为200公尺,则取样电路331所使用的取样时脉中任意连续的两个脉波的上升缘之间的时间间隔较佳则是小于或等于2020.2奈秒。藉此,可减少因连续两次取样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而无法取样到脉冲信号S_P或反馈信号S_F的峰(peak)的机率。
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机电路34还用以控制线路检测模块103的检测程序。例如,当接收到物理层传输电路102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时,状态机电路34会指示产生电路31产生脉冲信号S_P,以开始检测连接线11。
在一实施例中,在利用具有某一个振幅值(以下亦称为第一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完成连接线11的检测之后,线路检测模块103会进一步利用具有另一个振幅值(以下亦称为第二振幅值)的另一脉冲信号S_P来再次执行同一条连接线11的检测。其中,第二振幅值会小于第一振幅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振幅值可被设定为等于第一振幅值的一半。例如,使用振幅为多少的脉冲信号S_P可由状态机电路34指示。关于如何利用具有某一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检测连接线11已详述于上,在此便不赘述。尔后,利用具有第二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执行的检测所产生的检测结果(以下亦称为第一检测结果)可被用来更新利用具有第一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执行的检测所产生的检测结果(以下亦称为第二检测结果)。
在获得第二检测结果之后,线路检测模块103(例如,状态机电路34)会判断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是否相同。例如,若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皆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短路、断路、吻合及不吻合的其中一者,表示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相同。反之,则表示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不同。若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相同,则线路检测模块103可输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反之,若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结果不同,则线路检测模块103会将连接线11的检测结果更新为第二检测结果并且输出更新后的检测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利用具有第一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检测长度较短及/或信号反射速度较快的连接线11可能会使得线路检测模块103接收到的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至少部分重迭,并使得后续的取样与比对出现异常。因此,透过降低脉冲信号S_P的振幅并再次执行检测,即便接收到的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发生重迭,取样结果也可以被较准确地分析。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使用具有第一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执行的检测程序被称为第一检测程序,并且使用具有第二振幅值的脉冲信号S_P来执行的检测程序被称为第二检测程序。在第一检测程序中,比较电路332会使用第一规则来产生第一检测结果。在第二检测程序中,比较电路332则会使用第二规则来产生第二检测结果。其中,第二规则与第一规则不同。例如,第二规则相对于第一规则进一步考虑到了信号重迭的样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脉冲信号与反馈信号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5,在第二检测程序中,若接收到的信号为重迭信号S_D1,则比较电路332可以根据第二规则来识别并且产生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短路的检测结果S_R。或者,若接收到的信号为重迭信号S_D2,则比较电路332可以根据第二规则来识别并且产生用以表示连接线11的状态为开路的检测结果S_R。其中,重迭信号S_D1的最大振幅为VP,而重迭信号S_D2的最大振幅为2VP。其中,重迭信号S_D1是对应于反相的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部分迭加,而重迭信号S_D2则是对应于同相的脉冲信号S_P与反馈信号S_F部分迭加。在第二检测程序中,所使用的脉冲信号S_P的振幅为VP。相对于图4的实施例,图5中的VP会小于图4中的VP1、VP2及VP3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6,在步骤S601中,禁能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物理层传输电路。在步骤S602中,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若判定未接收到所述通知,重复执行步骤S602。若判定接收到所述通知,则在步骤S603中,由配置在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线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7,在步骤S701中,产生用来检测一连接线的脉冲信号。在步骤S702中,启动计时器。在步骤S703中,判断在一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脉冲信号而反馈的反馈信号。若判定在所述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脉冲信号而反馈的所述反馈信号,则直接执行步骤S705。若判定在所述时间范围内有接收到所述连接线响应于所述脉冲信号而反馈的所述反馈信号,在步骤S704中,分析所述脉冲信号与所述反馈信号。在步骤S705中,根据分析结果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在图7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703亦可以是判断是否接收到有效的反馈信号。例如,有效的反馈信号的振幅会大于一预设值。在步骤S706中,判断是否还有未检测的通道。在此,所提及的通道是指连接线中的通道(或,通道组)。若判定还有未检测的通道,则步骤S701可被重复执行。例如,在重复执行的步骤S701中,连接线中的另一个通道(或,通道组)会被检测。此外,若判定所有的通道都已被检测,则可结束检测程序。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线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8,在步骤S801中,基于具有第一振幅值的第一脉冲信号来检测所述连接线并获得第一检测结果。在步骤S802中,基于具有第二振幅值的第二脉冲信号来检测所述连接线并获得第二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二振幅值小于所述第一振幅值。在步骤S803中,判断第一检测结果和第二检测结果是否相同。若是,直接执行步骤S805。若否,在步骤S804中,利用步骤S802获得的第二检测结果来更新步骤S801获得的第一检测结果。在步骤S805中,输出连接线11的检测结果。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网络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9,网络连接装置90包括接口模块901、物理层传输电路902、线路检测模块903及复用器904。
在本实施例中,物理层传输电路902包括物理层发送器9021、物理层接收器9022、寄存器(register)9023及物理层状态机9024。物理层发送器9021用以经由接口模块901发送数据信号至一连接线(例如,图1的连接线11)。物理层接收器9022用以经由接口模块901接收来自所述连接线的数据信号。
寄存器9023用以记录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以及检测信号等相关的资讯。例如,寄存器9023可记录与物理层传输电路902当前的状态(例如,致能或禁能状态)有关的资讯、与线路检测模块903当前的状态(例如,致能或禁能状态)有关的资讯、与连接线是否已连接有关的资讯、与检测信号的振幅与频率有关的资讯及/或与当前检测通道组910~940中的哪一个通道组有关的资讯等等。物理层接收器9022与线路检测模块903皆可以存取寄存器9023。
物理层状态机9024用以控制接口模块901、物理层发送器9021、物理层接收器9022及寄存器9023。例如,物理层状态机9024可发送各种参数资讯至接口模块901以供接口模块901使用。
复用器904的一端连接多个通道组910~940。此些通道组910~940分别用以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一个通道组。复用器904的另一端连接物理层传送器9021、物理层接收器9022及线路检测模块903。当欲传递数据信号时,复用器904会选择性地导通连接线的某一个通道组,以供物理层传送器9021或物理层接收器9022与连接线通讯。当欲检测连接线时,复用器904则会选择性地导通连接线的某一个通道组,以供线路检测模块903检测此导通的通道组。
值得一提的是,图9的范例实施例所提及的网络连接装置90的架构只是一个范例,这样的架构在实务上还可以视不同的连接装置类型及/或功能需求来做调整。此外,图6至图8的范例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各流程可以搭配图1至图7及图9的范例实施例来使用或者单独使用。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欲检测连接至网络连接装置的某一连接线时,网络连接装置中用以收发数据信号的物理层传输电路会被禁能。尔后,在侦测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之后,网络连接装置即可检测所述连接线并产生所述连接线的检测结果。藉此,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即可兼具信号传输与连接线检测的功能。此外,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可以逐一检测连接线中的多个通道或者仅针对某一个通道进行检测。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网络连接装置,用以连接并检测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连接装置包括:
接口模块,用以连接该连接线;
物理层传输电路,电性连接至该接口模块并且用以通过该接口模块发送信号至该连接线或从该连接线接收信号;以及
线路检测模块,电性连接至该物理层传输电路与该接口模块,
其中,该线路检测模块用以接收该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并在该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时,检测该连接线并产生该连接线的检测结果,
其中,该线路检测模块包括接收电路,电性连接至该接口模块并且用以接收该连接线响应于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一反馈信号,
其中,该接收电路包括直流消除电路,用以对该第一反馈信号执行直流偏压消除;以及通道补偿电路,电性连接至该直流消除电路并且用以对该第一反馈信号执行通道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路检测模块更包括:
产生电路,电性连接至该接口模块并且用以产生该第一脉冲信号,其中该第一脉冲信号通过该接口模块被传送至该连接线;以及
检测电路,电性连接至该接收电路并且用以检测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一差异并且根据该第一差异产生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脉冲信号更通过该接口模块被传送至该接收电路,其中该检测电路是检测由该接收电路接收到的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该第一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口模块包括复合收发电路,
其中该复合收发电路用以通过第一路径接收由该产生电路产生的该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接收到的该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该连接线,
其中该复合收发电路更用以从该连接线接收该第一反馈信号并且通过第二路径将接收到的该第一反馈信号传送至该接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收发电路更用以将该第一路径上的该第一脉冲信号导引至该第二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线包括多个通道组,其中该些通道组中的第一通道组包括第一输出通道与对应于该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一输入通道,
其中该线路检测模块更包括:
输出复用器,电性连接至该产生电路并且用以响应于选择信号将该第一脉冲信号输出至该第一输出通道;以及
输入复用器,电性连接至该接收电路并且响应于该选择信号而从该第一输入通道接收该第一反馈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包括:
取样电路,用以取样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以及
比较电路,电性连接至该取样电路并且用以比较该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值与该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比较电路更用以比较该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相位与该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比较电路更包括反馈检测电路,其中该反馈检测电路串接在该取样电路与该比较电路之间,
其中该反馈检测电路用以判断该第一反馈信号的该反馈取样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其中该比较电路仅比较该脉冲取样值与大于该预设值的该反馈取样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为开路、短路、不吻合及吻合的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路检测模块更包括:
状态机电路,电性连接至该产生电路、该接收电路及该检测电路,
其中该状态机电路响应于该第一脉冲信号被传送而启动计时器并且判断在一时间范围内该接收电路是否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号,
其中若在该时间范围内该接收电路未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号,该状态机电路指示该检测电路输出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产生电路更用以产生第二脉冲信号,其中该第二脉冲信号通过该接口模块被传送至该连接线,其中该第二脉冲信号的第二振幅值小于该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振幅值,
其中该接收电路更用以接收该连接线响应于该第二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二反馈信号,
其中该检测电路更用以检测该第二脉冲信号与该第二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二差异,
其中该线路检测模块更用以根据该第二差异更新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
13.一种线路检测方法,用于连接至连接线的网络连接装置,其中该网络连接装置用以发送信号至该连接线或从该连接线接收信号,其特征在于,该线路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该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的通知;以及
在该物理层传输电路处于禁能状态时,由配置在该网络连接装置中的线路检测模块检测该连接线并产生该连接线的检测结果,
其中,检测该连接线并产生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的步骤包括接收该连接线响应于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一反馈信号;以及对该第一反馈信号执行直流偏压消除及通道补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该连接线并产生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的步骤更包括:
产生该第一脉冲信号并将该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该连接线;
检测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一差异;以及
根据该第一差异产生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该第一脉冲信号并将该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该连接线的步骤包括:
通过第一路径接收所产生的该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接收到的该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该连接线,
其中接收该连接线响应于该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该第一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从该连接线接收该第一反馈信号并且通过第二路径传送接收到的该第一反馈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将该第一路径上的该第一脉冲信号导引至该第二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线包括多个通道组,其中该些通道组中的第一通道组包括第一输出通道与对应于该第一输出通道的第一输入通道,
其中产生该第一脉冲信号并将该第一脉冲信号传送至该连接线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选择信号将该第一脉冲信号输出至该第一输出通道,
其中接收该连接线响应于该第一脉冲信号而反馈的该第一反馈信号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该选择信号而从该第一输入通道接收该第一反馈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该第一差异的步骤包括:
取样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以及
比较该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值与该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该第一脉冲信号的该脉冲取样值与该第一反馈信号的该反馈取样值的步骤包括:
比较该第一脉冲信号的脉冲取样相位与该第一反馈信号的反馈取样相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该第一脉冲信号与该第一反馈信号之间的该第一差异的步骤更包括:
判断该第一反馈信号的该反馈取样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其中比较该脉冲取样值与该反馈取样值的步骤仅在该反馈取样值大于该预设值时执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为开路、短路、不吻合及吻合的其中之一。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响应于该第一脉冲信号被传送而启动计时器;
判断在一时间范围内是否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号;以及
若在该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号,直接输出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产生第二脉冲信号并传送该第二脉冲信号至该连接线,其中该第二脉冲信号的第二振幅值小于该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振幅值;
接收该连接线响应于该第二脉冲信号而反馈的第二反馈信号;
检测该第二脉冲信号与该第二反馈信号之间的第二差异;以及
根据该第二差异更新该连接线的该检测结果。
CN201610013847.2A 2016-01-08 2016-01-08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Active CN1069613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3847.2A CN106961337B (zh) 2016-01-08 2016-01-08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US15/288,762 US10050667B2 (en) 2016-01-08 2016-10-07 Network connection device and cable status detec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3847.2A CN106961337B (zh) 2016-01-08 2016-01-08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1337A CN106961337A (zh) 2017-07-18
CN106961337B true CN106961337B (zh) 2020-08-28

Family

ID=59276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3847.2A Active CN106961337B (zh) 2016-01-08 2016-01-08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0667B2 (zh)
CN (1) CN106961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8965B2 (en) * 2018-06-18 2021-03-02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Message segmentation
CN111638473B (zh) * 2020-06-08 2022-11-01 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推杆电缆集成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3960496B (zh) * 2021-09-14 2023-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诊断方法以及装置
CN117092555B (zh) * 2023-10-19 2024-01-23 中科信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电缆通断路检测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297A (zh) * 2000-10-06 2002-05-08 王慧 检测电话线路不能运作状态的设备及方法
US6980007B1 (en) * 2002-06-07 2005-12-2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able tester with insertion loss and return loss estimato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297A (zh) * 2000-10-06 2002-05-08 王慧 检测电话线路不能运作状态的设备及方法
US6980007B1 (en) * 2002-06-07 2005-12-2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able tester with insertion loss and return loss estima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50667B2 (en) 2018-08-14
CN106961337A (zh) 2017-07-18
US20170201436A1 (en)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1337B (zh) 网络连接装置与线路检测方法
US7697251B2 (en) Powere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with DC current imbalance compensation
US6346832B1 (en) Multi-channel signaling
US5121482A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input-output configuration through local area network detection
US7900098B2 (en) Receiver for recovering and retiming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data
US9678919B2 (en) Collision detection in EIA-485 bus systems
US11068433B2 (en) Serial bus repeater with low power state detection
CN103312636A (zh) 信息处理装置、串行通信系统和装置以及通信初始化方法
US20210143972A1 (en) Detection of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 of a master device in an ethernet network
US20160132448A1 (en) Hub module with a single bridge shared among multiple connection ports to support role reversal
CN113189470A (zh) 测试电路、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TWI396850B (zh) 用以使用電磁耦合器對高速匯流排作類比驗證的方法及裝置
EP2667518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test signal,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for an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US713706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ing a transmission fault on a data line
US20220345231A1 (en) Time-domain link diagnostic tool
US20160112183A1 (en) Signal sampling timing drift compensation
TWI729053B (zh) 用於調諧通用串列匯流排電力遞送信號之方法及裝置
CN110188477B (zh) 一种高速adc数据传输的位同步方法
JP4310280B2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変換回路、入出力回路及び半導体試験装置
WO2020135354A1 (zh) 一种传输通道阻抗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JPS58215837A (ja) 光受信回路
US9712344B2 (en) Receiving device with error detection circuit
JP2012160992A (ja) クロック同期式シリアル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CN117572018A (zh) 一种测量电路及测量装置
JP2011049968A (ja) 携帯端末用デバイス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