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2621B -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2621B
CN106812621B CN201510856018.6A CN201510856018A CN106812621B CN 106812621 B CN106812621 B CN 106812621B CN 201510856018 A CN201510856018 A CN 201510856018A CN 106812621 B CN106812621 B CN 106812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engine
spray
advance
crank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60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2621A (zh
Inventor
苏博浩
刘占强
邬偌青
王一望
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560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2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12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2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2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2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包括:使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因而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可以抑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冷焰反应,延迟燃油的着火时刻、滞燃期以及整个燃烧行程,进而改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目前,发动机通常会配备一个喷油装置,以向发动机内喷射燃油。传统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通常通过喷油装置在活塞的每次循环中一次性将该次循环中所需求的燃油喷射至发动机的气缸中,而此时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均较高,因而燃油来不及与空气均匀混合就发生燃烧,导致燃油的燃烧不充分,从而造成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较差和燃油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开始采用预混合充气压缩点火方法,即先采用预喷的方式,通过喷油装置将一小部分的燃油喷射至气缸内,先喷入的燃油与气缸内的空气均匀混合,然后采用主喷射的方式,通过喷油装置将其余部分的燃油喷射至气缸内,后喷入的燃油与先喷入的燃油以及空气混合并燃烧,以改善燃油在气缸中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进而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较差,并减少燃油的浪费。
目前,现有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通常采用两次预喷的方式,即将先喷入的一小部分燃油分两次喷射至气缸内,但是,由于现有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未对两次预喷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曲轴转角间隔)进行设计,导致燃油在气缸中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较差,造成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包括:
使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
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一步的,在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所述第一次预喷之前,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建立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所述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使所述喷油装置分别进行所述第一次预喷;
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
根据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所述放热率曲线,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根据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所述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一步的,所述放热率曲线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确定曲轴转动时不同时刻分别对应的所述气缸内的缸压和温度;
根据曲轴转动时不同时刻分别对应的所述气缸内的缸压和温度,绘制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所对应的所述放热率曲线。
进一步的,在建立所述数据库之后、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所述第一次预喷之前,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当前工况;
提取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当前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一步的,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第一次预喷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且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与第一次预喷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的角度差为3°。
进一步的,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所述第二次预喷之后,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主喷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中,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两次预喷,即先进行的第一次预喷和后进行的第二次预喷,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即第二次预喷在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之前进行,因而第二次预喷所述喷射的燃油可以抑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冷焰反应,降低气缸内的温度,因而可以延迟燃烧行程中的着火时刻、滞燃期以及整个燃烧行程,延长了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主喷射时所喷射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时间,进而改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喷油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使所述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及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所述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的数据库;
提取模块,所述提取模块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当前工况,提取所述数据库中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当前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与上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仅进行第一次预喷时放热率和缸压分别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两次预喷时放热率和缸压分别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使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
步骤200、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举例来说,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先通过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获取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然后根据当前工况确定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电子控制单元向喷油装置发送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的指令,喷油装置则向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向发动机的气缸内喷射第一次预喷所需要喷射的燃油,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与气缸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第一次混合气,如图4所示,喷油装置相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在气缸内与空气进行混合的过程中,随着曲轴的转动,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以及气缸内的缸压会发生变化,例如在图4中,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上存在一个波峰,即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在放热率曲线上的波峰的起始位置处开始发生冷焰反应,因而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有一个增加的过程,此时气缸内的温度增加。
然后电子控制单元向喷油装置发送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的指令,喷油装置则向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向发动机的气缸内第二次预喷燃油,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与气缸内的第一次混合气混合形成第二次混合气,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等于或者小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也就是说,第二次预喷在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之前进行,即第二次预喷在图4中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上的波峰开始之前进行,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为-180°(-180deg),第一次预喷所述喷射的燃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则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为-32°(-32deg),或者,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32°(-32deg),例如-29°(-29deg)。如图5所示,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后,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与气缸内的第一次混合气混合的过程中,放热率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波谷,即放热率减小的过程,此时气缸内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中,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两次预喷,即先进行的第一次预喷和后进行的第二次预喷,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即第二次预喷在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之前进行,因而第二次预喷所述喷射的燃油可以抑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冷焰反应,降低气缸内的温度,因而可以延迟燃烧行程中的着火时刻、滞燃期以及整个燃烧行程,延长了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主喷射时所喷射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时间,进而改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可以抑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冷焰反应,因而可以防止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和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在活塞处于压缩行程时产生燃烧,即防止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和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在活塞上行时产生燃烧,从而可以对主喷射的时刻进行控制,例如,可以使喷油装置在活塞下行时进行主喷射,主喷射所喷射的燃油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以及空气混合并燃烧,此时,由于活塞正在下行,因而气缸内的缸压上升较平缓,从而可以减少燃烧噪声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或者双燃料发动机等。
请参阅图2,在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之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使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使喷油装置相气缸内分别进行第一次预喷,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测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并将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的信息形成数据库。当汽车在行驶时,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先获取发动机的当前工况,然后将发动机的当前工况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匹配,进而获取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请参阅图3,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步骤100’a、在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使喷油装置分别进行第一次预喷;
步骤100’b、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
步骤100’c、根据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步骤100’d、根据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具体实施时,汽车在行驶时,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采用两次预喷的方式,且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等于或小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了确定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在实际测试标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单次预喷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测试和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分别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进而确定采用两次预喷时,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在对发动机的工况以及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进行测试标定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通常采用其它方式即可得出,例如,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预喷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通常可以确定为-180°(-180deg)。当采用单次预喷时,使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与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预喷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相同,因而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在气缸中与空气混合的过程和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在气缸中与空气混合的过程应当相同,也就是说,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与采用两次或两次以上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相同。
例如,通过测试标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时,可以将发动机置于检测标定平台,对发动机的参数进行调试;然后根据汽车的性能和可能的实际工作状况使发动机处于某种工况,例如低负荷工况,即使发动机按照该种工况运行;然后在发动机具有较佳的排放性能和较低的燃烧噪声的前提下,确定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即确定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并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即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
喷油装置完成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即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获取发动机处于该种工况时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随曲轴转动的变化规律,即获取发动机处于该种工况时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随曲轴转动的变化规律,并绘制放热率曲线,如图5所示。
然后根据发动机处于该种工况时对应的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即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确定发动机处于该种工况时对应的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即确定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例如,如图4所示,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与气缸内的空气在混合的过程中,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上存在一个波峰,放热率曲线上存在的波峰的起始点对应的曲轴转角即为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也就是说,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与气缸内的空气在混合的过程中,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上存在一个波峰,放热率曲线上存在的波峰的起始点对应的曲轴转角即为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例如图4中放热率曲线上的波峰的起始点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则采用单次预喷时的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即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
当确定在发动机在某种工况下采用两次预喷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后,然后确定发动机处于该种工况时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例如,如图4所示,发动机处于某种工况时,例如低负荷工况,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为-180°(-180deg),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如图5所示,则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为-32°(-32deg),或者,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32°(-32deg),例如-29°(-29deg)。
当确定完发动机处于一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后,使发动机处于另一种工况,以确定发动机处于另一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如此重复上述步骤,以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形成包括发动机的工况、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的信息的数据库,方便汽车在行驶时对数据的调用。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第一次预喷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通过检测标定平台上的标定控制器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将标定控制器记录的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第一次预喷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中;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第一次预喷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也可以直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检测并记录,电子控制单元将记录的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第一次预喷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中。其中,若电子控制单元中存储有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时,第一次预喷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不用存储;若电子控制单元中存储有第一次预喷油在气缸内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时,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不用存储,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后获得。
上述实施例中,放热率曲线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在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确定曲轴转动时不同时刻分别对应的气缸内的缸压和温度;
根据曲轴转动时不同时刻分别对应的气缸内的缸压和温度,绘制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所对应的放热率曲线。
举例来说,使发动机处于某种工况下,例如低负荷工况,然后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然后通过温度传感器测试气缸内温度随曲轴转动的变化规律,即气缸内温度随曲轴转角的变化,通过压力传感器测试气缸内缸压随曲轴转动的变化规律,即气缸内缸压随曲轴转角的变化,然后根据气缸内缸压和温度分别随曲轴转动的变化规律,绘制发动机处于该种工况时所对应的放热率曲线。当对发动机处于一种工况时所对应的放热率曲线绘制完成后,使发动机处于另一种工况,并重复上述步骤,以确定发动机处于另一种工况时所对应的放热率曲线,最终确定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分别对应的放热率曲线。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与发动机的工况相对应,即发动机所处的每一种工况时均相应有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且数据库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中,当需要确定发动机处于某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时,直接提取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建立数据库之后、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之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获取发动机的当前工况;
步骤100”’、提取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举例来说,电子控制单元预先存储有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电子控制单元获取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后,将发动机的当前工况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匹配,确定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并提取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当曲轴转动至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时,电子控制单元向喷油装置发送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一次预喷的指令,喷油装置则进行第一次预喷,当曲轴转动至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时,喷油装置则进行第二次预喷。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在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一次预喷之前进行提取,在实际应用中,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在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一次预喷之前进行提取,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在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一次预喷之前进行提取,也可以在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一次预喷之前进行提取之后提取,举例来说,电子控制单元获取发动机的当前工况后,将发动机的当前工况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匹配,并提取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下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当曲轴转动至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时,向喷油装置发送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一次预喷的指令,喷油装置则进行第一次预喷;然后,电子控制单元提取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下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当曲轴转动至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时,向喷油装置发送使喷油装置进行第二次预喷的指令,喷油装置则进行第二次预喷。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次预喷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即第二次预喷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相同,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为-180°(-180deg),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可以为-32°(-32deg)。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且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的角度差为3°。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为-180°(-180deg),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为-32°(-32deg),则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为-29°(-29deg)。
请继续参阅图2,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之后,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300、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主喷射。
在喷油装置完成第二次预喷后,电子控制单元则可以提取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主喷射对应的曲轴转角,并向喷油装置发送使喷油装置进行主喷射的指令,喷油装置则进行主喷射,向气缸内喷射本循环内所需要的燃油中除去第一次预喷和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后的燃油,主喷射所喷射的燃油在气缸内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以及空气混合,并在气缸内着火、燃烧,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曲轴的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喷油装置,控制器用于使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及使喷油装置向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采用上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时,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即使喷油装置在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之前进行第二次预喷,因而第二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可以抑制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冷焰反应,降低气缸内的温度,因而可以延迟燃油的着火时刻、滞燃期以及整个燃烧行程,延长了喷油装置进行主喷射时向气缸内喷射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时间,进而改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取模块,提取模块根据发动机的当前工况,提取数据库中发动机处于当前工况时,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
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所述第一次预喷之前,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建立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所述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使所述喷油装置分别进行所述第一次预喷;
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放热率曲线;
根据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的所述放热率曲线,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根据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对应的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确定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所述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率曲线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确定曲轴转动时不同时刻分别对应的所述气缸内的缸压和温度;
根据曲轴转动时不同时刻分别对应的所述气缸内的缸压和温度,绘制所述发动机处于每一种工况时所对应的所述放热率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数据库之后、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所述第一次预喷之前,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当前工况;
提取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当前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与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之间的角度差为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所述第二次预喷之后,所述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主喷射。
8.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喷油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使所述喷油装置向发动机的气缸内进行第一次预喷;及使所述喷油装置向所述气缸内进行第二次预喷,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次预喷所喷射的燃油发生冷焰反应时对应的曲轴转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所述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以及所述第二次预喷分别对应的曲轴转角的数据库;
提取模块,所述提取模块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当前工况,提取所述数据库中所述发动机处于所述当前工况时,所述第一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和所述第二次预喷对应的曲轴转角。
CN201510856018.6A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812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6018.6A CN106812621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6018.6A CN106812621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2621A CN106812621A (zh) 2017-06-09
CN106812621B true CN106812621B (zh) 2019-11-22

Family

ID=5915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6018.6A Active CN106812621B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2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2855A (zh) * 2020-06-09 2020-09-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喷发动机燃料喷射的控制方法
CN113250843B (zh) * 2021-06-17 2021-09-1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燃烧系统及柴油机
CN113417753B (zh) * 2021-07-30 2023-02-03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发动机冷起动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85A (zh) * 1996-10-24 1998-05-0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缸内喷射型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升温系统
US6006720A (en) * 1997-01-13 1999-12-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934345A (zh) * 2004-03-24 2007-03-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混合气点火时间估计装置和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7977B2 (ja) * 1999-07-06 2006-09-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縮着火式エンジンの制御方法
JP2007032473A (ja) * 2005-07-28 2007-02-0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筒内噴射自着火式エンジンの燃焼制御装置
JP5029501B2 (ja) * 2008-06-10 2012-09-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85A (zh) * 1996-10-24 1998-05-0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缸内喷射型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升温系统
US6006720A (en) * 1997-01-13 1999-12-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934345A (zh) * 2004-03-24 2007-03-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混合气点火时间估计装置和用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2621A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4492B (zh) 发动机运转方法
CN103161587B (zh) 可变点火型柴油-汽油双燃油动力燃烧发动机、系统和方法
CN101598075B (zh) 燃料点火质量检测
CN105189989B (zh) 预混合压缩点火式发动机的起动控制装置
US2013008003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art of compression self-ignition engine
CN106812621B (zh) 一种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498266B (zh) 车辆中的高压泵致动
CN102108907A (zh) 喷射燃料到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56134A (zh) 喷射燃料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39948A (zh) 促进内燃发动机汽缸中的燃料蒸发的方法
CN102486133B (zh) 用于汽油直喷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CN104005862B (zh) 内燃机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1405497A (zh)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CN103867321A (zh) 用于冷起动期间燃料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JP2018009526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CN104153891A (zh) 柴油、汽油双燃料发动机启动过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894782B (zh) 一种在高原与低温环境下快速起动的发动机及方法
CN104819064B (zh) 用于选择发动机启动的汽缸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03235A (zh) 用于活塞式内燃机的燃烧方法
CN103790723A (zh) 自动发动机重启期间的排放控制
CN103291481A (zh) 一种发动机的预喷控制方法、装置和发动机电控系统
CN102817738A (zh) 一种hcci发动机失火检测与控制方法
EP2765291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pression igni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irect fuel injection
Supen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n diesel HCCI with hydrogen additive-a review
CN110230545A (zh) 用于车辆的混合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