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3118B -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 Google Patents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3118B
CN106663118B CN201580036469.3A CN201580036469A CN106663118B CN 106663118 B CN106663118 B CN 106663118B CN 201580036469 A CN201580036469 A CN 201580036469A CN 106663118 B CN106663118 B CN 106663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fied
tool
workspace
original
partici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64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3118A (zh
Inventor
张伟东
林俊孝
蓝士承
张皓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el Global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el Global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324,06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134963B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325,46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727391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577,77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62615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bel Global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Abel Global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63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3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3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3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1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via adapters, e.g. between incompatible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2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 G06F16/1834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implemented based on peer-to-peer networks, e.g. gnutell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5Synchronous re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1Collaborative creation, e.g. joint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应一工作需求而组合多个统一化元素于用以建置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接着投影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予多个协同工作者,且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应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而装载多个统一化元素,以供至少一个协同工作者进行操作而与至少另一协同工作者协同工作。本发明令任一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皆可依据实际工作需求而自由组合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于协同工作环境中,同时所有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皆可对协同工作环境中的任一内容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尤其是关于一种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协同工作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背景技术
在生活便利的现代,人们习惯使用具有运算能力的电子设备来进行如工作、文字处理、休闲娱乐、社交通信等各类应用,而随着科技渐进的发展,信息更快速地传播,各式各样的网页平台、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工具被开发出来供人们使用,为人们带来更有效率的生活;特别是在“后电脑时代”,除了传统的桌上型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装置的出现造就了人们可随时随地地进行作业,同时藉由互联网还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串连以进行信息传递与分享。
然而,现有的科技,无论是硬件或是软件,大都是从“个人设备(如电脑)”的思维角度所发展出的产物,导致网络上像是存在着为数众多但壁垒分明的信息站,反而形成人跟人藉由连网协同工作的一种障碍,如此与网络无国界的初衷相违背。进一步而言,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所谓的协同工作应同时存在下列三种作业条件:人员的参与、通讯管道以及作业内容的同步呈现。但是,当多个准备协同工作的人们欲在不同的地方分别使用自己的个人设备(如电脑)并透过网络来进行协同工作时,要同时满足上述三种作业条件是具有困难的,特别是在第三点的实现上更具挑战,原因在于,基于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考虑上,让所有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同时连进其中某一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的个人设备(如电脑)中进行观看并操作(如Team
Figure BDA0001201852510000011
远程控制软件)并不是恰当的作法。
是以,目前业界开发者正极力开发让人们可以透过网络进行协同工作的环境。举例来说,
Figure BDA0001201852510000012
网络实时通讯软件即提供了一种沟通与讨论的管道,其具有下述特色:第一、只要是在个人设备(如电脑)上装设有
Figure BDA0001201852510000013
网络实时通软件的使用者皆可被邀请加入协同工作的人员名单中一起进行协同工作;第二、进行协同工作的人员可藉由文字(massage)、声音(audio)或视讯(video)的方式跟其他协同工作的人员进行通信与讨论;第三、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可藉由分享自己的屏幕画面来呈现所进行作业的内容。
虽然
Figure BDA0001201852510000021
网络实时通软件看似满足了进行协同工作所需的三种作业条件,但实际应用上仍具有缺陷:第一、欲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的个人设备(如电脑)中必需要装设
Figure BDA0001201852510000022
网络实时通软件才能够进行协同工作;第二、任一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皆无法依自己的需求而自行于
Figure BDA0001201852510000023
网络实时通软件上配置其他所需的工具,如录像记录工具;第三、虽然可藉由分享自己的屏幕画面来呈现所进行作业的内容,但其有些缺陷,例如,仅有分享者可对其分享的作业内容进行操作程序,而被分享者只能观看、发言以及进行讨论,换言之,虽然协同工作的内容可同步呈现,但仅有单一人员具有操作权;第四、由于每一位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的个人设备(如电脑)的屏幕不尽相同,使得分享者所分享的屏幕画面并不一定会完整地呈现在被分享者的屏幕上,例如当分享者的屏幕远小于被分享者时,被分享者所观看到的屏幕画面将是模糊不清;第五、透过分享自己的屏幕画面来呈现所进行作业的内容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造成网络效能低落,如音频延迟、视讯延迟等。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人们期望的是一种能够符合下述需求的协同工作环境来进行协同工作:第一、任一身份者皆可被邀请加入协同工作环境中以进行协同工作;第二、任一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皆可依据实际工作需求而自由组合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于协同工作环境中;第三、所有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可对协同工作环境中的任一内容进行操作,且任一协同工作的人员皆能够同步观看到其他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因在协同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而产生的变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藉由该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任一身份者皆可被邀请加入协同工作环境中以进行协同工作,且该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令任一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皆可依据实际工作需求而自由组合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于协同工作环境中,同时所有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皆可对协同工作环境中的任一内容进行操作,并且任一协同工作的人员也都能够同步观看到其他参与协同工作的人员因在协同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而产生的变化。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该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应至少一工作发启者的一工作需求而组合多个统一化元素(matter)于用以建置(model)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projectable spaceinstance)。然后,投影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予至少一参与者,且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应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而装载(equip)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以供该至少一参与者进行操作(access)而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及/或至少另一参与者协同工作。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二者彼此之间是应该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所进行的至少一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至少一变化是应其同步性设定而使相对应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该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进行该至少一操作行为时产生输出一同步指令;及/或透过一主从式(client-server)架构或一点对点(peer-to-peer)架构将该同步指令传送至相对应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以使相对应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的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参与者包括一机器,及/或该至少另一参与者包括另一机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以一单一使用者对单一使用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单一使用者对多使用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多使用者对多使用者的工作模式进行。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该多个统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及/或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且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是藉由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该统一化元素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一原始元素经由被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统一化后所形成,且每一该统一化元素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的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序、一界面工具集、一代理工具、一应用程序、一服务工具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可执行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及/或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的至少一原始信息包括一文件、一网页、一数据库、一策略、一规则、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运作规范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投影步骤包括下列步骤:经由一路径连结信息取得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及利用一投影手段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并建立一作业环境,以于该作业环境运载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投影手段是被载入至用以提供一兼容性环境以执行该投影手段的一引擎。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引擎包括一Javascript引擎、一视窗应用程序或一Linux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者。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为一对象(object)、一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或以一结构化语言或一结构化协议所例化而成的一实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更提供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该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应一工作需求而组合多个统一化元素于用以建置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然后,投影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予多个协同工作者,且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应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而装载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以供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操作而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另一者协同工作。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二者彼此之间是应该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所进行的至少一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至少一变化是应其同步性设定而使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进行该至少一操作行为时产生输出一同步指令;及/或透过一主从式(client-server)架构或一点对点(peer-to-peer)架构将该同步指令传送至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以使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的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该协同工作者包括一机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以一单一协同工作者对单一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单一协同工作者对多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多协同工作者对多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该多个统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及/或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且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是藉由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该统一化元素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一原始元素经由被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统一化后所形成,且每一该统一化元素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投影步骤包括下列步骤:经由一路径连结信息取得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及利用一投影手段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并建立一作业环境,以于该作业环境运载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亦提供一种机器。该机器包括一投影手段,该投影手段于该机器接收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后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启动相对应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一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在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装载组合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的多个统一化元素之后,该机器与至少一协同工作者进行协同工作,或者,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供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操作而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另一者协同工作。其中,该多个统一化元素是应一工作需求而被组合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该协同工作者包括另一机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所进行的至少一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至少一变化是应其同步性设定而使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被启动于至少另一机器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二者彼此之间是应该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该多个统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及/或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且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是藉由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该统一化元素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一原始元素经由被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统一化后所形成,且每一该统一化元素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的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包括一公用程序、一界面工具集、一代理工具、一应用程序、一服务工具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可执行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及/或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的至少一原始信息包括一文件、一网页、一数据库、一策略、一规则、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运作规范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第一、由于欲参与协同工作的参与者皆可经由自身经常性使用的平台及/或应用频道接收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路径连结信息并进而启动供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因此任一身份者(包含任一人、任一机器)皆可被邀请进行协同工作,而不需特别在自身的个人设备(如电脑)上额外装设应用软件或应用程序。第二、由于藉由统一化程序可使供该些协同工作者协同作业的环境成为统一化的环境,因此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皆可应任一协同工作者的工作需求而被自由组合于其中并彼此兼容。第三、任一协同工作者皆可对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的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进行操作,且由于供该些协同工作者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藉由投影的方式而被运载在所有协同工作者的个人设备(如电脑)上,因此任一协同工作者皆能够同步观看到其他协同工作者在协同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而产生的变化。第四、相对于过去采用屏幕分享的方式来进行协同工作,本发明使同步指令于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之间进行交流而达到同步化的效果,由于被传送的仅是同步指令,并非是整个屏幕的数据,因此可大量减少网络带宽的使用,有效增加网络效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在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于考量随后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后,将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统一化方法于一实施例的实施概念示意图。
图2为以统一化脚本作为实现个人工作空间的中间语言的一较佳概念示意图。
图3为个人工作空间的一较佳配置示意图。
图4为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图4所示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的运作概念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与图5B所示被投影的工作空间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的一较佳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境示意图。
图9为工作发启者邀请第一参与者与第二参与者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应用于图8所示使用情境的运作概念示意图。
图11为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12A为图10所示第一参与者于初始状态下与第一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2B为图10所示第二参与者于初始状态下与第二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2C为图10所示工作发启者于初始状态下与第三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3A为图10所示第一参与者于将第一简报素材加入空白简报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一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3B为图10所示第二参与者于第一参与者将第一简报素材加入空白简报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二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3C为图10所示工作发启者于第一参与者将第一简报素材加入空白简报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三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4A为图10所示第一参与者于第二参与者将第二简报素材加入简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一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4B为图10所示第二参与者于将第二简报素材加入简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二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4C为图10所示工作发启者于第二参与者将第二简报素材加入简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三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图15为一较佳利用主从式架构同步位于不同机器中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示意图。
图16为一较佳利用点对点架构同步位于不同机器中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境的运作概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藉由以下描述,包括以下的术语汇编以及结论性实例,而得到更充分地理解。为简洁起见,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出版物,包括专利的公开内容,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并且仅代表本发明的各种态样及特征。就最受限制的技术意义而言,本文所述的“信息源”指的是可以被诠释为有用讯息的符号序列,且该些有用讯息是用来组织和标签数据;其中,信息源可包括:网站(如互联网服务)、内部网络、网络社群、软件、电子书、数据库以及其他信息的媒体(如非瞬时计算机可用的储存媒体、移动装置储存媒体)。又,本文所述的“原始信息”可包括文件、网页、数据库、策略、规则或任一种可存取于相关机器和服务器的数据,而本文所述的“原始工具”可包括公用程序、界面工具集、智能代理工具、应用程序、服务工具或任一种可存取于相关机器和服务器的可执行元件。惟,信息源、原始信息及原始工具皆不以上述为限。
又,“原始信息”以及“原始工具”皆为本文所述的“原始元素”的一种实施态样,且于实施本发明时,来自相同或不同“信息源”的多个“原始元素”皆能够经由一统一化方法而分别被模型化为多个“统一化元素”,使得在同一作业环境中的多个“统一化元素”皆能够彼此兼容以进而协同进行特定任务;其中,“统一化工具”及“统一化信息单元”皆为“统一化元素”的一种实施态样。又,本文所述的“元素转换器(Matterizer)”为用以对“原始元素”进行统一化的构件、装置或程序代码。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统一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依据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信息,从而将原始信息模型化(modeling)为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依据另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工具,从而将原始工具模型化为统一化工具;其中,该统一化数据结构以及该另一统一化数据结构可相同或不同,且上述统一化方法可藉由元素转换器(Matterizer)来完成。
请参阅图1,其为统一化方法于一实施例的实施概念示意图。图1示意了元素转换器992依据统一化数据结构993而重整原始元素991的一属性和一相关连结(link),以将原始元素991模型化为统一化元素994,使统一化元素994的基本属性包括原始元素994的类型(type)以及指出原始元素994所在之处的连结(link)。
于本实施例中,原始元素991至少包括原始信息(图未示)或原始工具(图未示),但不以此为限。其次,上述统一化方法中,当可从原始信息取得的属性与欲在统一化信息单元中统一的属性相对应时,则可经由元素转换器992而直接产生统一化信息单元;而当可从原始信息取得的属性与欲在统一化信息单元中统一的属性无法对应时,则需先透过对原始信息的属性和相关连结进行逻辑上的重整来重新定义原始信息,使原始信息被转换为其属性与欲在统一化信息单元中统一的属性相对应的新的原始信息,以进而间接地产生统一化信息单元。
又,当原始工具与工作空间(workspace)的作业环境兼容时,可经由元素转换器992而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而当原始工具与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不兼容时,则需透过一转化器(adapter)及/或原始工具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驱动原始工具而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其中,该转化器(adapter)是用来提供工作空间兼容的界面实作(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有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统一化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统一化元素的具体获得方式”以及“元素转换器的具体运作方式”可参考申请号为14/324,069、名称为“A METHODOF UNIFYING INFORMATION AND TOOL FROM A PLURALITY OF INFORMATION SOURCES”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及可参考以该申请号为14/324,069的美国专利申请作为要求优先权基础、申请号为201410768564.X、名称为“将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及工具予以统一化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与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统一化方法仅为本发明所采用的统一化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多个原始元素予以统一化的方法并不以上述为限,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
以下再举例二种统一化方法。第一种统一化方法为应用于Garmin卫星导航中的信息统一化方法。Garmin卫星导航的兴趣地标(Point of Interest,POI)功能即是透过该信息统一化方法对输入其中的原始地标信息(原始信息)进行统一化程序而获得相对应的统一化地标信息(统一化信息单元);第二种方法为应用于安卓(Android)系统的工具统一化方法,安卓(Android)系统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原始码移动装置操作系统,但安卓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原始工具)大都是由Java所编写的,故由Java所编写的应用程序(原始工具)皆可经由该工具统一化方法而被模型化为可与安卓系统中的兼容的统一化应用程序(统一化工具),进而能够在安卓系统中被执行。
再者,本文所述的“工作空间”指的是可供至少一元素转换器及/或至少一工具及/或至少一信息进行互动以执行特定任务的工作空间,且至少一信息及/或至少一工具可藉由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工作空间中,但将信息及/或工具输入工作空间的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其次,以下所述的信息输入器(information importer)(如图2中的信息输入器9881、9882、9883、图6中的Dropbox输入器9761’以及图11、图12A~图12C、图13A~图13C、图14A~图14C中的信息输入器52等)皆为元素转换器的实施态样。再者,本文所述的“统一化脚本”指的是可作为实现工作空间的中间语言,且透过“统一化脚本”可使至少一元素转换器及/或至少一信息及/或至少一工具被提供(如内建或外挂)至工作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至少一信息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至少一原始信息经由被统一化后而形成的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而上述至少一工具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至少一原始工具经由被统一化后而形成的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其中,使用者可依据不同的任务而将所需的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统一化工具由相对应的信息源加入(如内建或外挂)至个人工作空间中,故“工作空间”可为一用户导向的“个人工作空间”。
请参阅图2与图3,图2为以统一化脚本作为实现个人工作空间的中间语言的一较佳概念示意图,图3为个人工作空间的一较佳配置示意图。图2与图3示意了使用者依据任务的需求而将相对应于Dropbox 982中的原始信息985的统一化信息单元985’、相对应于云端硬盘983中的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6的第一统一化工具986’以及相对应于服务器984中的不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7的第二统一化工具987’组合至个人工作空间981中;详言之,使用者可先编辑一个用以作为实现个人工作空间981的中间语言的统一化脚本980,且藉由统一化脚本980而设置(configure)Dropbox982的信息输入器9881、云端硬盘983的信息输入器9882以及服务器984的信息输入器9883;其中,信息输入器9881可将Dropbox 982中的原始信息985予以统一化为统一化信息单元985’,并输入至个人工作空间981。
再者,图2与图3亦示意了存放在云端硬盘983内的原始工具为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6(也就是该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6可与在个人工作空间981中供统一化工具用的元件架构兼容),且透过统一化脚本980的信息输入器9882可将相对应于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6的第一统一化工具986’直接地提供至个人工作空间981。
又,图2与图3还示意了存放在服务器984内的原始工具为不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7(也就是该不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7与在个人工作空间981中供统一化工具用的元件架构不兼容),且需透过统一化脚本980的可兼容的转化器989以及信息输入器9883才得以将相对应于不可兼容的原始工具987的第二统一化工具987’提供至个人工作空间981。
此外,图3亦示意了使用者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配置安排(如分组(grouping)或置放(placing))统一化信息单元985’、第一统一化工具986’以及第二统一化工具987’在个人工作空间981的特定区域;最后,使用者就可因应统一化工具以及统一化信息单元之间的运作关系(例如两者间的点击动作或拖曳动作)而藉由使用统一化工具存取或控制相对应的统一化信息单元而执行所需的任务。
有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以统一化脚本作为实现个人工作空间的中间语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用者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将所需的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所需的统一化工具由相对应的信息源自由组合至个人工作空间中以执行任务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申请号为14/325,466、名称为“METHOD FOR PERFORMING TASK ON UNIFIED INFORMATIONUNITS IN A PERSONAL WORKSPACE”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及可参考以申请号为14/324,069、14/325,466的美国专利申请作为要求优先权基础、申请号为201410796528.4、名称为“在个人工作空间中对统一化元素进行组合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与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个人工作空间仅为工作空间的一种实施例,应用于本发明的工作空间不以上述为限。举例来说,作为实现工作空间的中间语言的统一化脚本可预先被编辑而使得工作空间成为内建有默认元素转换器及/或默认信息及/或默认工具的工作空间,而这样的工作空间并非是限定给个人操作,亦可因应实际应用需求而供多个使用者同时进行操作或分别进行操作。
再者,本文所述的“工作空间”可经由一“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而被投影至任何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等,但不以上述为限,令任一使用者可于任何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装置上操作“被投影的工作空间(projectedworkspace)”。
于一实施例中,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经由一路径连结信息(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取得由统一化脚本所生成(instantiated)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projectable space instance);其中,统一化脚本被定义来配置元素转换器、信息以及工具中的至少一者以建置工作空间(如先前说明),且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被用来建立相对应于工作空间的被投影的工作空间,以提供用以操作元素转换器、信息以及工具中的至少一者以执行任务的界面;接着,利用一投影手段(projector)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及建立供元素转换器、信息以及工具中的至少一者配置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的作业环境,以进而执行被投影的工作空间,藉此以供至少一使用者与被投影的工作空间互动。
投影手段可从远程数据站、可投影的空间实体或预载应用程序中取得,并被载入至用以提供兼容性环境以执行投影手段的一引擎(engine),而引擎可包括Javascript引擎、视窗应用程序或Linux应用程序,但不以上述此为限;再者,统一化脚本可被一文档类型定义(Document Type Definition,DTD)、一可扩展标记语言纲要(XML schema)、一结构化语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结构化协议(structured protocol)所宣告而成,但不以上述此为限;而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可为一对象(object)、一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XML)文件、或以一结构化语言(structured language)或一结构化协议(structured protocol)所生成的一实体(instance),但不以上述此为限。
请参阅图4、图5A~图5B及图6,图4为上述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5A以及图5B为图4所示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的运作概念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与图5B所示被投影的工作空间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于图4所示的初始状态中,存在有可互相连结(如透过网络连结)的第一电子装置971以及第二电子装置972,且第一电子装置971中储存有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而第二电子装置972中有一内建投影手段974。
在本实施例中,统一化脚本9731是被一文档类型定义(DTD)所宣告而成,且其被定义来配置至少一信息输入器(其为元素转换器的一种实施态样)及/或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至少一统一化工具以建置一工作空间,而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则为一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所生成的实体,其如图6所示,被用来建立相对应于工作空间的一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并被允许信息输入器及/或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统一化工具加入其中或从其中移除。
第二电子装置972的投影手段974会在第二电子装置972上建立供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运作的作业环境975,并提供一微核心977(见图6)予该作业环境975以装载要加入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中的至少一信息输入器及/或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或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其中,当第二电子装置972透过一路径连结信息取得第一电子装置971中的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时,第二电子装置972中的投影手段974就开始对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进行解译,(如图5A所示)。当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被投影手段974解译后,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就会依据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所解译的内容而建立在作业环境975上(如图5B所示)。如此第二电子装置972端的使用者就可经由第二电子装置972与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进行互动,进而执行相关任务。
以下进一步以图6所示的使用情境来说明上述统一化脚本9731、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以及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的相互关系。图6所示的使用情境为:建立一个可被投影并能够读取存放于指定网络空间内的jpg图片文件与gif图片文件以供使用者观看的工作空间,且于本使用情境中,统一化脚本9731以一文档类型定义(DTD)来宣告,而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则以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生成。
又,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中会被加入一个信息输入器以及一个统一化工具,且信息输入器是用来将相对应于原始信息的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输入至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中。于本使用情境中,信息输入器为一Dropbox输入器(即图6所示虚线方框9761),且原始信息为Dropbox 979(信息源)中的jpg图片文件9791、jpg图片文件9792与gif图片文件9793,统一化信息单元则包括稍后所述的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1’、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2’与统一化gif图片文件9793’,而统一化工具为一图片阅读器(即图6中虚线方框9762),其用以读取输入至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中的图片文件。
如上所述,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是于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被第二电子装置972中的投影手段974解译后被建立起来。在该实施例中,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上配置有一Dropbox输入器9761’(相对应于图示虚线方框9761)以及一图片阅读器9762’(相对应于图示虚线方框9762),Dropbox输入器9761’再将Dropbox 979中的jpg图片文件9791、jpg图片文件9792与gif图片文件9793予以统一化并输入至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使得分别相对应于jpg图片文件9791、jpg图片文件9792与gif图片文件9793的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1’、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2’与统一化gif图片文件9793’在被投影的工作空间976上呈现。接着,当第二电子装置972端的使用者经由特定的操作方式对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1’、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2’与统一化gif图片文件9793’中的任一者进行操作时(如点击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1’、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2’与统一化gif图片文件9793’中的任一者,或将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1’、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2’与统一化gif图片文件9793’中的任一者拖曳至图片阅读器9762’),图片阅读器9762’就会读取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1’、统一化jpg图片文件9792’与统一化gif图片文件9793’中的相应该者的内容而使其呈现出来供使用者观看。此外,上述Dropbox输入器9761’以及图片阅读器9762’是由微核心977所装载。
特别说明的是,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的路径连结信息可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路径连结信息或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protocol,FTP)路径连结信息,而若是第一电子装置971与第二电子装置972为一共同装置时,可投影的空间实体973的路径连结信息亦可为本机文件(local file)路径连结信息,但路径连结信息的型态不以上述为限。
有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的具体获得方式”可参考申请号为14/577,772、名称为“METHOD OF PROJECTING A WORKSPA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及可参考以申请号为14/324,069、14/325,466、14/577,772的美国专利申请作为要求优先权基础、申请号为20140814138.5、名称为“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的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投影工作空间的方法仅为本发明将工作空间投影至任何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装置的一种投影方法,但将工作空间投影至任何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装置的投影方法并不以上述为限,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
再者,由于任一工作空间皆可被投影至任何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装置上,因此任一工作空间皆能够被视为可被传送(delivery)至任何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装置的工作空间,故工作空间亦可成为多个协同工作者进行协同工作的一种工作平台,即工作空间可为一种“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以下进一步对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的一较佳方法流程图。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P1:应至少一工作发启者的一工作需求而组合多个统一化元素(matter)于用以建置(model)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projectable spaceinstance)中;以及
步骤P2:投影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予至少一参与者,且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应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而装载(equip)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以供该至少一参与者进行操作(access)而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及/或至少另一参与者协同工作。
请参阅图8~图11,图8为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境示意图,图9为工作发启者邀请第一参与者与第二参与者的过程示意图,图10为该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应用于图8所示使用情境的运作概念示意图,图11为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于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本较佳实施例所举例的使用情境为“一工作发启者23欲邀请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一起协同制作一专题简报”,以下将工作发启者23、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统称为协同工作者2,且该些协同工作者2彼此之间则因应“制作专题简报”这样的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于协同工作开始前,工作发启者23可先于第四机器14中设置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且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是用来建置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工作发启者23可因应制作专题简报的需求以及协同工作时所需的通信方式而将所需的统一化元素5组合在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中。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加入至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中的统一化工具51包括简报读取工具511、简报编辑工具512、视讯工具513以及记录工具514。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为一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所例化而成的实体,其如图11所示,且图11亦示意了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的编译内容及其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中各统一化元素5的对应关系,如图11中任一虚线两端的二相对应者所示。
又,图8还示意了本使用情境中存在有分别供第一参与者21、第二参与者22以及工作发启者23使用的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与第三机器13,且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中分别设置有一投影手段4;其中,投影手段4可至少从一远程数据站(图未示)、第四机器14中的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或预载于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中的应用程序(图未示)取得,但不以上述为限。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分别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于第四机器14(如透过网络连结,图10中虚线所示),故第四机器14中的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能够被传输至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且任何的原始元素(例如第一机器11中的第一简报素材或工具、第二机器12中的第二简报素材或工具、第三机器13中的第三简报素材或工具、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数据或可执行元件)皆可于被统一化后提供至第四机器14。
请参阅图7所示步骤P2以及图9,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具有与其相对应的路径连结信息(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当工作发启者23欲邀请多个参与者一起协同制作一专题简报5时,工作发启者23可利用一平台及/或一应用频道将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的路径连结信息传送给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因此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就可分别藉由该路径连结信息而将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载入第一机器11以及第二机器12中;同样地,工作发启者23亦可藉由该路径连结信息而将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载入自己所使用的第三机器13中。其中,用来传播路径连结信息的平台可为操作系统或浏览器,而用来传播路径连结信息的应用频道可为电子邮件、网内网络、社群网络、博客、网站或聊天通信频道等;惟,上述仅为实施例,平台的形态以及应用频道的形态并不以上述为限。
接下来请参阅图7所示步骤P2以及图10,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的投影手段4会分别在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上分别建立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运作的作业环境41,并提供对应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的微核心61(见图12A~图12C、图13A~图13C、图14A~图14C)以装载(equipping)被编译于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的统一化元素5,如包括统一化工具51以及信息输入器52,且于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分别透过路径连结信息取得第四机器14中的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时,投影手段4就开始对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进行解译,而当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被投影手段4解译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会依据投影手段4所解译的内容而建立在作业环境上,如此一来,第一机器11端的第一参与者21、第二机器12端的第二参与者22以及第三机器13端的工作发启者23就能够分别透过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进行互动,也就是该些协同工作者2皆可对其所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进行操作,进而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
以下以图12A~图12C、图13A~图13C、图14A~图14C以及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协同工作的过程来对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2A为图10所示第一参与者于初始状态下与第一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2B为图10所示第二参与者于初始状态下与第二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2C为图10所示工作发启者于初始状态下与第三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3A为图10所示第一参与者于将第一简报素材加入空白简报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一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3B为图10所示第二参与者于第一参与者将第一简报素材加入空白简报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二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3C为图10所示工作发启者于第一参与者将第一简报素材加入空白简报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三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4A为图10所示第一参与者于第二参与者将第二简报素材加入简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一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4B为图10所示第二参与者于将第二简报素材加入简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二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图14C为图10所示工作发启者于第二参与者将第二简报素材加入简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中并进行编辑后与第三机器中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行互动的概念示意图。
请参阅图12A~图12C,在本使用情境中的初始状态下,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分别被建立在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上,且其中的信息输入器52被设定先将空白简报53统一化并予以输入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中,再透过其中的简报读取工具511使空白的简报53被呈现出来供第一参与者21、第二参与者22以及工作发启者23观看;其中,图12A示意了初始状态下被建立在第一机器11上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除了呈现空白的简报53外,还显示简报读取工具511、简报编辑工具512以及视讯工具513,且视讯工具513用以呈现第二参与者22以及工作发启者23的影像画面,供第一参与者21向第二参与者22以及工作发启者23进行通信与讨论,简报编辑工具512用以供第一参与者21操作而对呈现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上的简报53进行编辑,而记录工具514则用以供第一参与者21操作而记录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协同工作的过程,且记录内容可包括影像信息、声音信息等,并可被指定储存至特定的储存空间。此外,图12A还示意了于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通信与讨论的过程中,第一参与者21准备将第一简报素材54加入空白简报53中,并透过简报编辑工具512对空白简报53进行编辑。
同样地,图12B示意了初始状态下被建立在第二机器12上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除了呈现空白的简报53外,还显示简报读取工具511、简报编辑工具512以及视讯工具513,且视讯工具513用以呈现第一参与者21以及工作发启者23的影像画面,供第二参与者22向第一参与者21以及工作发启者23进行通信与讨论,简报编辑工具512用以供第二参与者22操作而对呈现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上的简报53进行编辑,而记录工具514则用以供第二参与者22操作而记录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协同工作的过程,且记录内容可包括影像信息、声音信息等,并可被指定储存至特定的储存空间。
类似地,图12C示意了初始状态下被建立在第三机器13上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除了呈现空白的简报53外,还显示简报读取工具511、简报编辑工具512以及视讯工具513,且视讯工具513用以呈现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的影像画面,供工作发启者23与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进行通信与讨论,简报编辑工具512用以供工作发启者23操作而对呈现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上的简报53进行编辑,而记录工具514则用以供工作发启者23操作而记录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协同工作的过程,且记录内容可包括影像信息、声音信息等,并可被指定储存至特定的储存空间。
接着,请参阅图13A~图13C,其分别示意了当第一参与者21将第一简报素材54加入空白简报53中并进行编辑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所呈现的内容,其中,当第一参与者21将第一简报素材54加入至空白简报53(如将第一简报素材54拖曳至空白简报53)时,第一简报素材54被信息输入器52统一化为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54',而由图示可知,当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中的空白简报53应第一参与者21的操作行为而产生变化时,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6C中所呈现出简报53亦同步产生相同变化,也就是说,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所呈现的简报53皆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54'以及被第一参与者21编辑后的结果。
图13B还示意了该些协同工作者2于进一步进行通信与讨论的过程中,第二参与者22准备将第二简报素材55加入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54’并被第一参与者21编辑后的简报53中,并透过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上的简报编辑工具512对已加入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54’的简报53进行编辑。
请参阅图14A~图14C,其分别示意了当第二参与者22将第二简报素材55加入简报53中并进行编辑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所呈现的内容,其中,当第二参与者21将第二简报素材55加入至空白简报53(如将第二简报素材55拖曳至空白简报53)时,第二简报素材55被信息输入器52统一化为第二统一化简报素材55',而由图示可知,当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中的简报53因应第二参与者22的操作形为而产生变化时,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C中所呈现出简报53亦同步产生相同变化,也就是说,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所呈现的简报53皆已具有第一统一化简报素材54'、第二统一化简报素材55'以及被第一参与者21与第二参与者22编辑后的结果。
如上所述,当任一协同工作者于其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进行操作而使其产生变化时,如何能够让相对应于其它协同工作者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首先说明的是,本发明设计同步化的程序为:当运载于任一机器中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被操作时,会相对应产生输出一同步指令,而透过将同步指令传输至分别运载于其它机器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就能够使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同步产生变化;其中,同步化的程序可经由主从式(client-server)架构、点对点(peer-to-peer)架构等架构来实现。
请参阅图15,其为一较佳利用主从式架构同步位于不同机器中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示意图。在主从式同步架构下,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皆连接于一伺服设备8,因此来自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中的任一者的同步指令皆可经由伺服设备8而传送至其它二者。
图15示意了运载于第一机器11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应第一参与者21的一操作行为而相对应产生输出同步指令D1,而伺服设备8则接收该同步指令D1并将同步指令D1传送至运载于第二机器12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以及运载于第三机器13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进而让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所呈现的内容皆因应第一参与者21的操作行为而产生同步变化。当然,当第二机器12端的第二参与者22对其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进行操作时,或当第三机器13端的工作发启者23对其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进行操作时,亦同理进行同步化程序。
请参阅图16,其为一较佳利用点对点架构同步位于不同机器中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示意图。在点对点架构下,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中的任一者皆可经由第四机器14获得彼此所在的网络位置进而彼此网络相连,因此来自第一机器11、第二机器12以及第三机器13中的任一者的同步指令皆可直接地传送至其它二者。
如图16所示,运载于第二机器12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应第二参与者22的一操作行为而相对应产生输出同步指令D2,且同步指令D2会被直接传送至运载于第一机器11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以及运载于第三机器13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进而让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所呈现的内容皆因应第二参与者22的操作行为而产生同步变化。当然,当第一机器11端的第一参与者21对其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进行操作时,或当第三机器13端的工作发启者23对其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进行操作时,亦同理进行同步化程序。
当然,上述仅为实施例,同步化的程序以及实现同步化程序的架构并不以上述为限,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
较佳者,但不以此为限,任一协同工作者2亦可依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对自己在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进行的任一操作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同步性设定。举例来说,第一参与者21于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上备注了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图未示)或笔记(图未示),但第一参与者21并不愿意分享该些注意事项或笔记,故第一参与者21可设定该些注意事项或笔记不被同步化,因此该些注意事项或笔记就不会呈现在相对应于工作发启者23以及第二参与者22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6C上;再举例来说,工作发启者23于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C上配置了包含有多个统一化工具(图未示)的工具栏(图未示)以方便作业,但工作发启者23希望该工具栏仅与第二参与者22分享,故工作发启者23可设定该工具栏的同步性,使该工具栏仅同步呈现在相对应于第二参与者22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B上。
再者,于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通信与讨论的过程中,亦可随时邀请其他的参与者一起进行协同工作。举例来说,当第二参与者22于制作专题简报53的过程中遭遇阻碍而欲再邀请另一参与者(第三参与者,图未示)来协助时,可利用第三参与者惯用的平台及/或应用频道将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的路径连结信息传送给第三参与者,供第三参与者将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载入自己的机器中以启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进而与工作发启者23、第一参与者21以及第二参与者22协同工作;又,于该些协同工作者2进行通信与讨论的过程中,任一协同工作者2还能够随时应实际需求而将其他的统一化元素5(如美编工具,图未示)提供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
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可以单一协同工作者对单一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单一协同工作者对多个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如广播)、或以多个协同工作者对多个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当然,该些协同工作者亦可为机器本身,以下以另一使用情境来说明。
请参阅图17,其为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情境的运作概念示意图。本较佳实施例所举例的使用情境为“一有线电视设定人员74欲设定位于三个不同家庭的第一网络电视盒71、第二网络电视盒72以及第三网络电视盒73进行网络协同播放工作”,其中,第一网络电视盒71、第二网络电视盒72以及第三网络电视盒73中皆设置有能够于接收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的路径连接信息后自动地解译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并在其上建立一作业环境41'以运载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的投影手段4';在此,有线电视设定人员74即为工作发启者,而第一网络电视盒71、第二网络电视盒72以及第三网络电视盒73则为参与者,且有线电视设定人员74、第一网络电视盒71、第二网络电视盒72以及第三网络电视盒73是应“网络协同播放”这样的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于协同工作开始前,有线电视设定人员74可先于第四机器14中设置用以建置(model)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且有线电视设定人员74因应“网络协同播放”这样的工作需求而将影视播放工具(图未示)以及影视播放列表(图未示)组合在可投影的空间实体3'中;因此,当协同工作开始后,由于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6A'、6B'、6C'皆已分别被运载在第一网络电视盒71、第二网络电视盒72以及第三网络电视盒73中的作业环境41'上,故第一网络电视盒71、第二网络电视盒72以及第三网络电视盒73就能够分别依据有线电视设定人员74所设定的影视播放列表进行影视播放,进而达成网络协同播放的目的。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的优势在于:第一、由于欲参与协同工作的参与者皆可经由自身经常性使用的平台(platform)及/或应用频道接收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路径连结信息并进而启动供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因此任一身份者(包含任一人、任一机器)皆可被邀请进行协同工作,而不需特别在自身的个人设备(如电脑)上额外装设应用软件或应用程序;第二、由于藉由统一化程序可使供该些协同工作者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成为统一化的环境(unified environment),因此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皆可因应任一协同工作者的工作需求而被自由组合于其中并彼此兼容;第三、任一协同工作者皆可对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的任一信息、任一工具或任一服务进行操作,且由于供该些协同工作者协同作业的环境(即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藉由投影的方式而被运载在所有协同工作者的个人设备(如电脑)上,因此任一协同工作者皆能够同步观看到其他协同工作者在协同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而产生的变化;第四、相对于过去采用屏幕分享的方式来进行协同工作,本发明设计使同步指令于该些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之间进行交流而达到同步化的效果,由于被传送的仅是同步指令,并非是整个屏幕的数据,因此可大量减少网络带宽的使用,有效增加网络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应至少一工作发启者的一工作需求而组合多个统一化元素于用以建置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其中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该多个统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及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且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是藉由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多个原始元素的属性和相关链接,以将多个原始元素模型化为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使该多个统一化元素的基本属性包括原始元素的类型以及原始元素所在之处的链接,该原始元素包括原始信息单元和原始工具,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工具,从而将原始工具模型化为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以及
投影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予至少一参与者,且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应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而装载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以供该至少一参与者进行操作而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及/或至少另一参与者协同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二者彼此之间是应该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当原始工具与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兼容时,经由该元素转换器而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而当该原始工具与该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不兼容时,则需透过一转化器及/或原始工具的软件开发工具包驱动该原始工具而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所进行的至少一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至少一变化是应其同步性设定而使相对应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该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进行该至少一操作行为时产生输出一同步指令;及/或
透过一主从式架构或一点对点架构将该同步指令传送至相对应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以使相对应于该至少一工作发启者、该至少一参与者以及该至少另一参与者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参与者包括一机器,及/或该至少另一参与者包括另一机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以一单一使用者对单一使用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单一使用者对多使用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多使用者对多使用者的工作模式进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另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信息,从而将原始信息模型化为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统一化元素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一原始元素经由被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统一化后所形成,且每一该统一化元素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的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序、一界面工具集、一代理工具、一应用程序、一服务工具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可执行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及/或
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的至少一原始信息包括一文件、一网页、一数据库、一策略、一规则、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运作规范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投影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经由一路径链接信息取得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及
利用一投影手段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并建立一作业环境,以于该作业环境运载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投影手段是被载入至用以提供一兼容性环境以执行该投影手段的一引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引擎包括一Javascript引擎、一视窗应用程序或一Linux应用程序中的至少一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为一对象、一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或以一结构化语言或一结构化协议所例化而成的一实体。
14.一种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应一工作需求而组合多个统一化元素于用以建置一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该多个统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及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且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是藉由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相对应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多个原始元素的属性和相关链接,以将多个原始元素模型化为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使该多个统一化元素的基本属性包括原始元素的类型以及原始元素所在之处的链接,该原始元素包括原始信息单元和原始工具,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工具,从而将原始工具模型化为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以及
投影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予多个协同工作者,且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应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而装载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以供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操作而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另一者协同工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二者彼此之间是应该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当原始工具与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兼容时,经由该元素转换器而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而当该原始工具与该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不兼容时,则需透过一转化器及/或原始工具的软件开发工具包驱动该原始工具而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所进行的至少一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至少一变化是应其同步性设定而使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进行该至少一操作行为时产生输出一同步指令;及/或
透过一主从式架构或一点对点架构将该同步指令传送至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以使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的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协同工作者包括一机器。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以一单一协同工作者对单一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单一协同工作者对多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或以一多协同工作者对多协同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另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信息,从而将原始信息模型化为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统一化元素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一原始元素经由被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统一化后所形成,且每一该统一化元素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投影步骤包括下列步骤:
经由一路径链接信息取得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及
利用一投影手段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并建立一作业环境,以于该作业环境运载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
23.一种用于连网协同工作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投影手段,该投影手段于该机器接收一可投影的空间实体后解译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以启动相对应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一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在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装载组合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的多个统一化元素之后,该机器与至少一协同工作者进行协同工作,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的该多个统一化元素包括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及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且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及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是藉由至少一元素转换器而被输入至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或者,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供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操作而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另一者协同工作,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多个原始元素的属性和相关链接,以将多个原始元素模型化为该多个统一化元素,使该多个统一化元素的基本属性包括原始元素的类型以及原始元素所在之处的链接,该原始元素包括原始信息单元和原始工具,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另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工具,从而将原始工具模型化为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其中,该多个统一化元素是应一工作需求而被组合于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中。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协同工作者包括另一机器。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一者于其相对应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中所进行的至少一操作行为所产生的至少一变化是应其同步性设定而使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产生同步变化。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相对应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该至少另一者的该被投影的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是被启动于至少另一机器上。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协同工作者中的至少二者彼此之间是应该工作需求而被关系化,当原始工具与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兼容时,经由该元素转换器而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而当该原始工具与该工作空间的作业环境不兼容时,则需透过一转化器及/或原始工具的软件开发工具包驱动该原始工具而间接地产生该统一化工具。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依据另一统一化数据结构而重整自多个信息源的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原始信息,从而将原始信息模型化为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统一化元素为自至少一信息源所取得的一原始元素是由被该至少一元素转换器统一化后所形成,且每一该统一化元素被加入至该可投影的空间实体。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工具的至少一原始工具包括一公用程序、一界面工具集、一代理工具、一应用程序、一服务工具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可执行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及/或
相对应于该至少一统一化信息单元的至少一原始信息包括一文件、一网页、一数据库、一策略、一规则、该关系化同步工作空间的一运作规范以及任一可存取于一相关机器或一服务器的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CN201580036469.3A 2014-07-03 2015-07-02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Active CN106663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324,069 US9134963B1 (en) 2014-07-03 2014-07-03 Method of unifying information and tool from a plurality of information sources
US14/324,069 2014-07-03
US14/325,466 US9727391B2 (en) 2014-07-08 2014-07-08 Method for performing task on unified information units in a personal workspace
US14/325,466 2014-07-08
US14/577,772 US9626157B2 (en) 2014-07-03 2014-12-19 Method of projecting a workspa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4/577,772 2014-12-19
CN2015100037176 2015-01-04
CN201510003717 2015-01-04
PCT/CN2015/083179 WO2016000638A1 (en) 2014-07-03 2015-07-02 Networking cooperation method and machine using such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3118A CN106663118A (zh) 2017-05-10
CN106663118B true CN106663118B (zh) 2021-05-07

Family

ID=55018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6469.3A Active CN106663118B (zh) 2014-07-03 2015-07-02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164818A4 (zh)
JP (1) JP2017531879A (zh)
KR (2) KR20220111738A (zh)
CN (1) CN106663118B (zh)
SG (1) SG11201610927XA (zh)
TW (1) TWI563404B (zh)
WO (1) WO2016000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6983B2 (en) * 2015-01-29 2022-09-27 Able World International Limited Interactive oper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machine, receiver machine and interactive oper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1327510B (zh) * 2018-12-13 2022-02-08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电计算分析业务的通讯系统
CN109814791B (zh) * 2018-12-20 2020-11-13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流程节点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846A (zh) * 2008-01-04 2008-07-09 清华大学 一种仿真数据的可视化与协同共享方法
CN103092980A (zh) * 2013-01-3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数据自动转换与存储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246901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Litera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bi-directional document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1095A1 (en) 2002-07-01 2004-01-01 Todd Marqu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versal device management
US20040016073A1 (en) 2002-07-25 2004-01-29 Knutson James D. Disposable toothbrush system
US20050080909A1 (en) 2003-10-10 2005-04-14 Anatoliy Panasyuk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alable secure remote desktop access
US7730223B1 (en) 2004-07-30 2010-06-01 Apple Inc. Wireless home and office appliance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US20070016650A1 (en) * 2005-04-01 2007-01-18 Gilbert Gary J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content over an electronic network
US8156500B2 (en) 2005-07-01 2012-04-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al-time self tuning of planned actions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WO2007038522A2 (en) 2005-09-27 2007-04-05 Morgan Stanley Host build and rebuild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138007A1 (en) 2008-11-21 2010-06-03 Qweb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on and setup of home automation
US8301270B2 (en) 2009-01-27 2012-10-30 Eldon Technology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home automation
JPWO2010090286A1 (ja) 2009-02-09 2012-08-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245047B2 (en) 2010-12-10 2016-01-26 Wyse Technology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a remote desktop session utilizing a remote desktop client common interface
CN102332039B (zh) * 2011-04-29 2013-07-03 华南理工大学 网络协同设计的异源cad模型数据集成装置及集成方法
CN103765403A (zh) 2011-09-12 2014-04-30 英特尔公司 应用和web服务之间元数据驱动的合作
EP2847962B1 (en) 2012-05-10 2019-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tocol adaptation
US10235383B2 (en) * 2012-12-19 2019-03-19 Bo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of items with read-only permissions in a cloud-based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6846A (zh) * 2008-01-04 2008-07-09 清华大学 一种仿真数据的可视化与协同共享方法
US20130246901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Litera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bi-directional document management
CN103092980A (zh) * 2013-01-31 2013-05-0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数据自动转换与存储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3404B (en) 2016-12-21
KR102428231B1 (ko) 2022-08-01
KR20220111738A (ko) 2022-08-09
EP3164818A4 (en) 2017-06-14
JP2017531879A (ja) 2017-10-26
EP3164818A1 (en) 2017-05-10
KR20170040225A (ko) 2017-04-12
SG11201610927XA (en) 2017-02-27
TW201626257A (zh) 2016-07-16
WO2016000638A1 (en) 2016-01-07
CN106663118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5082B2 (en) Collaborative remote interactive platform
US84641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reate a collaborative web-based multimedia contextual dialogue
US10574599B2 (en) Method,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providing contents in messenger
Ardito et al. Creation and use of service-based distributed interactive workspaces
CN106663118B (zh)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Kovachev et al. DireWolf Framework for Widget-based Distributed User Interfaces.
García et al. Rethinking remote laboratories: Widgets and smart devices
US868360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isplay apparatus, moderator terminal apparatus,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294193A (zh) 多终端互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Shurtz Application Sharing from Mobile Devices with a Collaborative Shared Display
US20170149578A1 (en) Networking cooperation method and machine using such method
US11711408B2 (en) Content appearance conversion for remote application sharing
TWI626835B (zh) 連網會議方法、工作空間的互動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機器
KR101750493B1 (ko) 웹 기반 실시간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서버 장치
Walczak et al. Adaptable mobile user interfaces for e-learning repositories
CN107291834A (zh) 一种基于可读码的信息输入方法、设备和终端
CN106471776B (zh) 创建社交网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储存媒介
Gatzsche et al. A flexible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sound engineering in object-based audio environments
CN107209782B (zh) 交互式操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传送机器、接收机器与交互式操作系统
CN106326015A (zh) 连网协同工作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机器
Li et 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co-working platform based on lean startup model
CN107209674B (zh) 管理资产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资产管理系统与机器
Pedras et al. EnvironRC: Integra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o offshore engineering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Pedras et al. AppRC: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o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Turner et al. Secure data sharing across portals: experiences from OneV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