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8972B -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8972B
CN106468972B CN201610791932.1A CN201610791932A CN106468972B CN 106468972 B CN106468972 B CN 106468972B CN 201610791932 A CN201610791932 A CN 201610791932A CN 106468972 B CN106468972 B CN 106468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touch
substrate
touch electrod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19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8972A (zh
Inventor
谢晓冬
胡明
张明
王静
朱雨
王钰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19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68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68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89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4035 priority patent/WO2018040792A1/zh
Priority to US15/752,643 priority patent/US2019003401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8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8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通过将分别与横纵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连接的信号线异层设置,能够减小走线区域的宽度。该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在触控区域内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横纵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区域一侧的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以及连接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绑定图案的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绑定图案的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异层设置,且第一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第二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屏(Touch Panel)是通过对触控区域内触点坐标的计算以及信息处理等,实现简易灵活的人机交互。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窄边框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上中的触控屏中包括横纵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横向触控电极01和纵向触控电极02在边缘区域均连接有信号线,且所有信号线03位于同层,并通过一次制造工艺形成,由于受制造工艺的限制,信号线03的宽度无法进一步的减小,从而使得走线区域的宽度为上述两种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之和,即整体的走线区域宽度较大,进而不利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将分别与横纵交叉设置的触控电极连接的信号线异层设置,能够减小走线区域的宽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在触控区域内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横纵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域一侧的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绑定图案的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绑定图案的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部分重叠区域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设置第一绑定图案和第二绑定图案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一排触控子电极和连接相邻所述触控子电极的桥点图案,所述触控子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桥点图案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桥点图案同层设置,所述桥点图案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或透明导电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连接位置处搭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桥点图案同层设置,且所述桥点图案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的情况下,所述桥点图案相较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靠近所述衬底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或者,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号线相较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线相较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种的触控基板。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或者外侧,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共用同一个衬底基板;或者,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为两个独立结构,且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
本发明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桥点图案以及第二信号线;在形成有所述桥点图案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绝缘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绝缘图案;在形成有所述绝缘图案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子电极,其中,一排所述触控子电极中相邻的所述触控子电极通过所述桥点图案连接,并构成第二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由金属材质构成的第一信号线、第一绑定图案和第二绑定图案,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绑定图案,所述第二绑定图案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未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该触控基板包括在触控区域内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横纵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触控区域一侧的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以及连接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绑定图案的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绑定图案的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异层设置,由于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的层间结构,从而使得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与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第一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第二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即独立设置的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与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在垂直与衬底基板方向上在触控区域的至少一侧相对设置,从而使得该相对设置的走线区域宽度仅为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或者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该位置处走线区域为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与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的总和相比,能够显著减小走线区域的宽度,从而利于窄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触控基板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包括触控基板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包括触控基板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触控基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备触控基板的层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横向触控电极;02-纵向触控电极;03-信号线;10-触控基板;101-第一触控电极;1011-第一绑定图案;110-遮光层;102-第二触控电极;1020-触控子电极;1021-第二绑定图案;1022-桥点图案;1023-绝缘图案;1024-保护层;11-第一信号线;12-第二信号线;20-显示面板;201-衬底基板;A-触控区域;B-部分重叠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触控基板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触控基板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构图工艺,可指包括光刻工艺,或,包括光刻工艺以及刻蚀步骤,同时还可以包括打印、喷墨等其他用于形成预定图形的工艺;光刻工艺,是指包括成膜、曝光、显影等工艺过程的利用光刻胶、掩模板、曝光机等形成图形的工艺。可根据本发明中所形成的结构选择相应的构图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如图2所示,该触控基板10包括在触控区域A内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横纵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设置在触控区域A一侧的多个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1021,以及连接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一绑定图案1011的第一信号线11、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02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的第二信号线12,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异层设置,且第一信号线11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第二信号线12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B。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述多个横纵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是指,可以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1为横向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02为纵向触控电极;也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101为纵向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02为横向触控电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以下实施例均是以第一触控电极101为横向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02为纵向触控电极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第二,上述第一信号线11所在区域是指,在所有第一信号线11中以最外侧第一信号线11为轮廓线所围成区域;第二信号线12所在区域以最外侧第二信号线11为轮廓线所围成区域。
由于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的层间结构,从而使得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与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第一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第二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即独立设置的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与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在垂直与衬底基板方向上在触控区域的至少一侧相对设置,从而使得该相对设置的走线区域宽度仅为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或者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该位置处走线区域为第一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与第二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的总和相比,能够显著减小走线区域的宽度,从而利于窄边框设计。
以下对上述部分重叠区域B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例如,可以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1采用双边走线方式,第二触控电极102采用单边走线方式,该部分重叠区域B位于触控区域A设置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的一侧。
又例如,可以如图3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均采用双边走线方式,该部分重叠区域B位于触控区域A沿第一触控电极101方向的两侧以及设置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的一侧。
本发明对上述部分重叠区域B的具体的位置不作限定,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走线方式以及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具体设置位置而定。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不同设置方式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同层设置”是指不同结构通过同一次沉积的薄膜形成,其材料组分一致。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该触控基板10中第一触控电极101为一体结构,第二触控电极102包括一排触控子电极1020和连接相邻触控子电极1020的桥点图案1022,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同层设置,桥点图案1022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异层设置。
以下对第二信号线12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第二信号线12可以与桥点图案1022同层设置,且桥点图案1022与第二信号线12由金属材质构成,这样一来,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桥点图案1022和第二信号线12,能够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又例如,第二信号线12可以与桥点图案1022同层设置,且桥点图案1022与第二信号线12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这样一来,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桥点图案1022和第二信号线12,能够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对于上述,第二信号线12与桥点图案1022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且由金属材质构成,与第二信号线12与桥点图案1022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由透明导电材料相比而言,一方面,由于金属材质的电阻率相对于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小,从而使得由金属材质构成的信号线对施加于该信号线上的信号影响较小,而透明导电材料的信号线,由于自身具有的电阻率较大,从而会对施加于该信号线上的信号造成影响,例如信号衰减,因此,一般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信号线宽度大于金属材质构成的信号线宽度,通过增加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信号线的宽度,以减小该信号线的电阻,进而减小对施加于该信号线上信号的影响,从而导致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相比于金属材质构成的信号线的走线区域的宽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相对于金属材质的透光效果好,从而使得采用金属材质构成的桥点图案1022相比于采用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桥点图案1022会对显示效果带来影响,例如光的透过率降低。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第二信号线12与桥点图案1022为金属材质或者透明导电材料。
以下对第一信号线11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同层设置,即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进而达到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
又例如,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异层设置,第一信号线11由金属材质构成,该金属材质构成的信号对施加于该信号线上的信号影响较小,且金属材质构成的信号线宽度较窄,利于窄边框设计。
进一步的,在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异层设置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可以通过过孔连接,也可以是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为相邻层,并采用直接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具体的,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为相邻层且搭接,可以先制作第一信号线11,再制作第一触控电极101,且两者直接在触控区域A的边缘位置搭接;还可以先制作第一触控电极101,再制作第一信号线11,且两者直接在触控区域A的边缘位置搭接。与通过过孔的方式连接相比,本发明优选的,采用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在连接位置处以搭接的方式连接,能够简化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此外,在第二信号线12与桥点图案1022同层设置,且桥点图案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异层设置,且第一信号线11由金属材质构成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桥点图案1022与触控基板中的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均为透明导电材料,本发明优选的,桥点图案1022相较于第一触控电极101靠近衬底基板。
具体的,如果将桥点图案1022设置与相较于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即先制作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后制作桥点图案1022,由于桥点图案1022相对于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图案相比,面积较小,需要刻蚀大面积的透明导电薄膜以形成桥点图案1022,这样一来,在刻蚀的过程中,刻蚀程度不易精确掌控,容易造成对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刻蚀。
但是,如果将桥点图案1022设置与相较于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先制作面积较小的桥点图案1022,且在制作触控子电极1020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过程中,在桥点图案1022与触控子电极1020之间的绝缘图案的保护下,以及触控子电极1020的遮挡下,刻蚀过程并不会对桥点图案1022造成损坏。因此,优选的,桥点图案1022相较于第一触控电极101靠近衬底基板。
实施例二
如图2或3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均为一体结构。
在此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同层设置,即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均为透明导电材料,第二信号线12与第二触控电极102异层设置,第二信号线12由金属材质构成。或者,第二信号线12与第二触控电极101同层设置,即第二信号线12与第二触控电极101均为透明导电材料,第一信号线11与第一触控电极101异层设置,且第一信号线11由金属材质构成。
通过在制作触控电极的同时,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制作与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的信号线,能够简化工艺,降低制作成本,同时通过制作与触控电极异层设置的金属信号线,该金属信号线的导电性能好,不会对信号产生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增加制作工艺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综合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当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中一个由金属材质构成,另一个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时,优选的,金属材质的信号线相较于透明导电材料的信号线远离衬底基板,这样一来,在制作金属信号线的同时可以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从而达到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
具体的,当第二信号线12由金属材质构成,第一信号线11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时,可以将第二信号线12设置于相较于第一信号线11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同一次制图工艺在形成第二信号线12的同时形成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其中,第二绑定图案1021与第二信号线12直接连接,第一绑定图案1011通过过孔与下方的第一信号线11连接。
或者,当第一信号线11由金属材质构成,第二信号线12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时,可以将第一信号线11设置于相较于第二信号线12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同一次制图工艺在形成第一信号线11的同时形成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其中,第一绑定图案1011与第一信号线11直接连接,第二绑定图案1021通过过孔与下方的第二信号线12连接。
另外,针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设置方式而言,实施例一中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触控子电极1020同层设置,桥点图案1022单独设置在一层的设置方式,仅需要在桥点图案102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透明的绝缘图案,以使得在桥连接位置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之间互相绝缘;而实施例二中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为独立结构的设置方式,一般采用在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设置整层的透明绝缘层,由于透明绝缘材料会适当的减小光的透过量从而使得实施例一中的设置方式相对于实施例二而言,光的透过率更优,因此本发明优选的采用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触控子电极1020同层设置,桥点图案1022单独设置在一层的设置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触控基板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体至少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例如该显示面板可以应用至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中。
在此基础上,在上述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的情况下,以下对该触控装置中触控基板10的具体设置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例如,如图5所示,该触控基板10可以与显示面板20为一体结构,且触控基板10位于显示面板20的内侧,且显示面板20与触控基板10共用同一个衬底基板201。
又例如,如图6所示,该触控基板10可以与显示面板20为一体结构,且触控基板10位于显示面板20的外侧,且显示面板20与触控基板10共用同一个衬底基板201。
再例如,如图7所示,该触控基板10和显示面板20为两个独立结构,即触控基板10和显示面板20形成于两个不同的衬底基板201和衬底基板201’上,且触控基板10位于显示面板20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7显示装置中触控基板10和显示面板20为独立结构(即外挂式触控基板),在触控基板10在制作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可以在对应走线区域靠近衬底基板201的一侧设置遮光层110,该遮光层的材料可以为黑矩阵材料,以避免外界的光线直接入射至走线区域,并产生反射,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图5和图6显示装置中触控基板10与显示面板20为一体结构(即内嵌式触控基板)而言,在一体结构的触控基板10与显示面板20的外侧的封装基板或者封装薄膜上在对应走线区域设置遮光层(图中未示出),以避免外界的光线直接入射至走线区域,并对显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基板的制备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S101、如图9a所示,在衬底基板201上形成第一导电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桥点图案1022以及第二信号线12。
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
步骤S102、如图9b所示,在形成有桥点图案1022和第二信号线12的衬底基板201上形成绝缘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绝缘图案1023。
具体的,上述绝缘图案1023包括对应桥点图案1022位置处的绝缘图形以及位于第二信号线12区域的绝缘图形(图中未示出)。
步骤S103、如图9c所示,在形成有绝缘图案1023的衬底基板201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子电极1020,其中,一排触控子电极1020中相邻的触控子电极1020通过桥点图案1022连接,并构成第二触控电极102,且第二触控电极102与第二信号线12连接。
步骤S104、如图9d所示,在形成有第一触控电极101的衬底基板201上形成由金属材质构成的第一信号线11、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其中,第一信号线11一端与第一触控电极101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一绑定图案1011,第二绑定图案1021与第二信号线12未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0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信号线11所在的区域在衬底基板201上的投影与第二信号线12所在的区域在衬底基板201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B。
具体的,如图9d所示,上述部分重叠区域B可以位于触控区域A设置第一绑定图案1011和第二绑定图案1021的一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该触控基板10为图7中的外挂式触控基板时,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01之前,还可以在预形成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的走线区域形成由黑矩阵材料构成的遮光层110,以使得当触控基板10应用于显示装置时,能够避免外界的光线直接入射至走线区域,并对显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其中,图10仅是以各结构所在层的制作顺序进行示意的,并不代表该触控基板10的某位置的实际剖面图。
另外,在步骤S104之后,如图10所示,还可形成保护层1024,以避免外界因素对触控基板10内部造成影响,例如空气的氧化或者酸碱的腐蚀等,以对触控基板10起到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在触控区域内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横纵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域一侧的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绑定图案的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绑定图案的第二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在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
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线相较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远离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的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靠近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的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的一端,依次由中间向两侧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绑定图案依次由内侧向外侧连接,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的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的一端,依次由中间向两侧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绑定图案依次由外侧向内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重叠区域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设置第一绑定图案和第二绑定图案的一侧。
3.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结构,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或者外侧,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共用同一个衬底基板;
或者,所述触控基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为两个独立结构,且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
5.一种触控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桥点图案以及第二信号线;
在形成有所述桥点图案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绝缘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绝缘图案;
在形成有所述绝缘图案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子电极,其中,一排所述触控子电极中相邻的所述触控子电极通过所述桥点图案连接,并构成第二触控电极,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由金属材质构成的第一信号线、第一绑定图案和第二绑定图案,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绑定图案,所述第二绑定图案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未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在的区域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具有部分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异层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金属材质构成,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连接位置处搭接;
在由金属材质形成所述第二信号线,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号线相较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
由金属材质形成所述第一信号线,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相较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远离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的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靠近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的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的一端,依次由中间向两侧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绑定图案依次由内侧向外侧连接,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远离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图案和多个第二绑定图案的所述触控区域的一侧的一端,依次由中间向两侧排列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绑定图案依次由外侧向内侧连接。
CN201610791932.1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Active CN106468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1932.1A CN106468972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PCT/CN2017/094035 WO2018040792A1 (zh) 2016-08-31 2017-07-24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US15/752,643 US20190034012A1 (en) 2016-08-31 2017-07-24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1932.1A CN106468972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8972A CN106468972A (zh) 2017-03-01
CN106468972B true CN106468972B (zh) 2020-07-24

Family

ID=58230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1932.1A Active CN106468972B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34012A1 (zh)
CN (1) CN106468972B (zh)
WO (1) WO2018040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8972B (zh) * 2016-08-31 2020-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CN107092394B (zh) 2017-04-26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屏
CN107300998B (zh) * 2017-06-15 2020-04-2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7272982A (zh) * 2017-07-17 2017-10-2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触控膜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7765926B (zh) * 2017-11-22 2024-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200057872A (ko) * 2018-11-16 2020-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955357A (zh) * 2019-12-17 2020-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装置
CN111625143B (zh) 2020-05-26 2024-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934317A (zh) * 2020-07-14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电子设备、触控识别方法
CN112269490B (zh) * 2020-10-22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5176342A (zh) * 2020-12-18 2022-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944A (zh) * 2013-07-02 2013-12-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0474B (en) * 2007-09-29 2011-10-11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low impedan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pacitive touch panels with low impedance
JP2009122969A (ja) * 2007-11-15 2009-06-04 Hitachi Displays Ltd 画面入力型画像表示装置
US20110012845A1 (en) * 2009-07-20 2011-01-20 Rothkopf Fletcher R Touch sensor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TWM380535U (en) * 2009-12-03 2010-05-11 Transtouch Technology In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9007332B2 (en) * 2011-03-22 2015-04-14 Atmel Corporation Position sensing panel
JP2014206936A (ja) * 2013-04-15 2014-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シート
TWI520026B (zh) * 2013-04-23 2016-02-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US9465501B2 (en) * 2013-09-11 2016-10-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layer micro-wire substrate method
US9965113B2 (en) * 2014-04-14 2018-05-08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window
CN104536610B (zh) * 2014-12-31 2018-02-0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04683A (zh) * 2015-09-18 2015-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6468972B (zh) * 2016-08-31 2020-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944A (zh) * 2013-07-02 2013-12-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34012A1 (en) 2019-01-31
WO2018040792A1 (zh) 2018-03-08
CN106468972A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8972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CN107634086B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75066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9665230B2 (en) Touch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740344B2 (en)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0007367B2 (en) Bezel structure of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86583A1 (zh) 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显示装置和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US9152280B2 (en) Touch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7045341A1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18076817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3885578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673225B2 (en) Arr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506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90102012A1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9976566B (zh) 触控结构、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768764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US11086460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US11847276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20001422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05852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650689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04834407A (zh) 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3025671U (zh) 触控面板
WO2023028915A1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34995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