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1775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1775B
CN106341775B CN201510408784.6A CN201510408784A CN106341775B CN 106341775 B CN106341775 B CN 106341775B CN 201510408784 A CN201510408784 A CN 201510408784A CN 106341775 B CN106341775 B CN 106341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se
forwarding
parameter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87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1775A (zh
Inventor
尹长川
武霄泳
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87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1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1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1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1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1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避免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转发CSE拥塞或数据溢出,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具体方案为:转发CSE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目的CSE的标识;若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转发CSE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第二数据为转发CSE已缓存的、且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数据;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容量门限为CSE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属于第一类别。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到机器(英文:Machine to Machine,缩写:M2M)技术是物联网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拥有海量节点是M2M网络的特点之一。全球标准化组织oneM2M将M2M网络分为应用层、公共服务层和网络服务层,参见图1。其中,应用层由应用实体(英文:Application Entity,缩写:AE)管理,公共服务层由公共服务实体(英文:Common ServiceEntity,缩写:CSE)管理,网络服务层由网络服务实体(英文:Network Service Entity,缩写:NSE)管理。公共服务层是整个M2M网络的核心,负责汇聚应用层的信息形成资源池,并协调网络服务层的数据传输。
由于M2M网络拥有海量节点,节点转发的数据大多为小数据包,一个转发CSE(其中,转发CSE为从源CSE到目的CSE所途径的任意一个CSE)可能会接收到多个从源CSE发往目的CSE数据,若转发CSE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就转发出去,则会增加该转发CSE与其下游CSE之间的交互次数,增加网络流量。而采用数据聚合技术,该转发CSE可以将接收到的多个从源CSE发往目的CSE数据聚合在一起,再转发出去,这样可以减少转发CSE与其下游CSE之间的交互次数,减少网络流量。现有技术中,每个CSE周期性的发送数据,具体的,每个CSE上都设置有一个定时器,通过定时器可以设置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若当前时刻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时,则转发CSE发送转发CSE上缓存的所有数据(包括聚合后的数据和未经聚合的数据)。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在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到达之前,转发CSE上可能聚合了大量的数据,这样,该转发CSE无法及时将数据发送出去,则有可能会导致该转发CSE拥塞或者数据溢出,从而导致网络崩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可以避免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转发CSE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和所述目的CSE的标识,所述转发CSE为从所述源CSE到所述目的CSE所途径的任意一个CSE;
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所述转发CSE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且由所述源CSE发往所述目的CSE的数据;
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所述容量门限为所述CSE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在所述转发CSE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缓存所述聚合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所述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转发CSE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转发CSE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转发CSE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中还包括: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
在所述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在所述转发CSE接收所述第一资源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接收第二资源,并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且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转发CSE首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别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发CSE接收第二资源,并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之后,在所述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缓存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发CSE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包括:
所述转发CSE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所述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所述容量限制参数;N为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所述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所述预留容量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创建第三资源,所述第三资源中包括所述聚合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容量限制参数;
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聚合数据,包括:
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三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检测所述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若所述转发CSE检测到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公共服务实体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和所述目的CSE的标识;
聚合单元,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且由所述源CSE发往所述目的CSE的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聚合单元聚合得到的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所述容量门限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资源之后,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单元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之后,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缓存所述聚合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初始化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资源之前,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所述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中还包括: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初始化单元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在接收所述第一资源之前,接收第二资源;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且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别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之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资源之前,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容量门限,则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缓存单元,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缓存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所述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所述容量限制参数;N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所述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所述预留容量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创建第三资源,所述第三资源中包括所述聚合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容量限制参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三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发送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转发CSE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目的CSE的标识;若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转发CSE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
与现有技术中只有当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到达时,才发送聚合数据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是根据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和容量门限共同限定转发聚合数据的时机,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虽然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但是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而不用继续等待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再发送聚合数据,因此,可以保证聚合数据被及时转发出去,避免转发CSE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oneM2M规定的网络层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E、CSE和NSE相互之间的接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付资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付资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付资源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M2M网络,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在此介绍M2M网络的背景知识。
为了高效地部署与统一M2M网络,全球标准化组织oneM2M应运而生。oneM2M的基本目标是统一M2M的应用层标准,促进通信产业内部的有效协同。如图1所示,oneM2M将M2M网络分为应用层、公共服务层和网络服务层。其中,应用层由AE管理,负责应用的有关操作与存储;公共服务层由CSE管理,负责汇聚应用层信息形成资源池,同时协调底层网络服务层的数据传输,是oneM2M的核心层;网络服务层由NSE管理,负责管理网络传输。
oneM2M规定了各层进行通信的接口,如图2所示,AE与CSE之间通过Mca接口进行通信,CSE与NSE之间通过Mcn接口进行通信,同一个运营商的两个CSE之间通过Mcc接口进行通信,不同运营商的两个CSE之间通过Mcc′接口进行通信。
oneM2M还规定所有的实体(包括:AE、CSE和NSE等)和数据都是以资源的形式表示。资源的结构如图3所示,一个资源可以包括多个属性和/或多个子资源。属性前面的0..1表示该属性至少有0个,最多有1个。子资源前面的0..n表示该子资源至少有0个,最多有n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101、转发CSE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目的CSE的标识。
其中,转发CSE为从源CSE到目的CSE所途径的任意一个CSE。第一资源可以为交付(英文:delivery)资源,如图5所示,该交付资源中包括:源(英文:source)属性、目的(英文:target)属性和数据属性。源属性中包括源CSE的标识,目的属性中包括目的CSE的标识,数据属性中包括第一数据。
S102、若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转发CSE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为转发CSE已缓存的、且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数据。
转发CSE可以通过定时器设置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例如设置发送时间点为12:00、12:01、12:02以及12:03等。转发CSE也可以设置发送周期,例如,可以将发送周期设为1分钟,从转发CSE开始运行的时刻起,每隔1分钟为一个发送时间点。
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即按照转发CSE接收数据时的先后顺序,在第二数据之后增加第一数据,将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作为一个整体,称为聚合数据,聚合数据的数据量为第二数据的数据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
S103、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
其中,容量门限为CSE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属于第一类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转发CSE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目的CSE的标识;若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转发CSE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
与现有技术中只有当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到达时,才发送聚合数据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是根据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和容量门限共同限定转发聚合数据的时机,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虽然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但是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而不用继续等待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再发送聚合数据,因此,可以保证聚合数据被及时转发出去,避免转发CSE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6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
其中,转发CSE为从源CSE到目的CSE所途径的任意一个CSE。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转发CSE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转发CSE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第三数据为转发CSE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例如,转发CSE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为2000M(兆),转发CSE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为500M,则转发CSE中缓存需进行聚合的数据的最大数据量为1500M,相应的,最大缓存参数等于2000,预留容量参数等于500。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的过程中,可以为第三数据预留存储空间,预留存储空间的大小等于预留容量参数。
缓存策略资源可以为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英文:communicationmanagement and delivery handling buffer,缩写,cmdhBuffer)资源,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为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策略(英文: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nd deliveryhandling policy,缩写,cmdhPolicy)资源的子资源。如图7所示,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maxBuffersize)属性和预留容量(margin)属性,该最大缓存属性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该容量预留属性中包括预留容量参数。
可选的,如图8所示,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中还可以包括:定义(mgmtDefinition)属性、对象标识(objectIDs)属性、对象路径(objectPaths)属性、描述(description)属性和适应的事件类别(applicableEventCategory)属性。其中,定义属性用于描述该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对应的对象的定义,对象标识属性用于指示对象的标识、对象路径属性用于指示对象的路径、描述属性用于描述该对象、适应的事件类别属性用于指示该对象的事件类别,事件类别包括:该事件为立即发送数据、该事件为尽可能的发送数据以及该事件为发送最新收到的数据。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S202、转发CSE接收第二资源,并根据容量限制参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计算容量门限。
其中,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第四数据属于第一类别,且第四数据为转发CSE首次接收到的第一类别的数据。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
第二资源可以为交付资源,如图9所示,该交付资源中包括:源属性、目的属性、数据属性和容量限制(sizeLimitParameter)属性。源属性中包括源CSE的标识,目的属性中包括目的CSE的标识,数据属性中包括第四数据,容量限制属性中包括容量限制参数。
可选的,如图10所示,交付资源中还可以包括:有效期(lifespan)属性、事件类型(eventCat)属性、交付状态信息(deliveryMetaData)属性和订阅(subscription)子资源。其中,有效期属性用于指示数据属性中包括的数据到达目的CSE的截止时间,事件类型属性用于用于指示事件类别,事件类型属性的内容与传播管理与交付处理缓存资源中包括的适应的事件类别属性的内容相同。交付状态信息用于指示交付资源是否转发成功。订阅子资源用于指示转发CSE接收到其下游CSE反馈的信息。交付资源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进一步的,转发CSE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容量限制参数;N为转发CSE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为转发CSE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预留容量参数。
示例性的,假设最大缓存参数为2000,预留容量参数为500,N为3,容量限制参数 (即第一类别的数据的容量参数)为2,转发CSE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 的容量限制参数分别为1、1。则容量门限为750(即,)。
当然,转发CSE也可以采用其他公式计算容量门限,例如可以在上述公式中增加其他系数,再根据增加系数后的公式计算容量门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203、转发CSE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
若当前时刻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执行S204;若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执行S205。
S204、转发CSE发送第四数据。
S205、转发CSE判断第四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
若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执行S204,若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执行S206。
S206、转发CSE缓存第四数据。
在S206之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S207、转发CSE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
其中,第一资源的格式和第二资源的格式相同,第一资源也可以为如图9或图10所示的交付资源。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不同点在于,第一资源对应的交付资源的数据属性中包括第一数据,第二资源对应的交付资源的数据属性中包括第四数据。
S208、转发CSE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
若当前时刻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执行S209;若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执行S210。
S209、转发CSE发送第一数据和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
S210、转发CSE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为转发CSE已缓存的、且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数据。S202中的第四数据属于第二数据。
S211、转发CSE判断聚合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
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执行S212;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执行S213。
S212、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
S213、转发CSE缓存聚合数据。
进一步的,转发CSE可以通过发送资源的方式发送第三数据。具体的,如图11所示,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S212之前,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S214、转发CSE创建第三资源,第三资源中包括聚合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
S212可以替换为S215。
S215、转发CSE发送第三资源。
其中,第三资源的格式与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格式均相同,第三资源也可以为如图9或图10所示的交付资源。第三资源对应的交付资源的数据属性中包括聚合数据。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S216、转发CSE检测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在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转发CSE可以持续监测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S217、若转发CSE检测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转发CSE发送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
若转发CSE检测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转发CSE需要重新计算容量门限,在重新计算容量门限之前,转发CSE需要发送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即需要清空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与现有技术中只有当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到达时,才发送聚合数据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是根据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和容量门限共同限定转发聚合数据的时机,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虽然当前时刻未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但是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转发CSE发送聚合数据,而不用继续等待到达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再发送聚合数据,因此,可以保证聚合数据被及时转发出去,避免转发CSE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CSE1、CSE2和CSE3之间的交互为例进行说明。其中,CSE1为源CSE,CSE2为转发CSE,CSE3为目的CSE。如图13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301、CSE2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
其中,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CSE2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CSE2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第三数据为转发CSE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S302、CSE1向CSE2发送第二资源。
其中,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CSE1的标识、CSE3的标识和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第四数据属于第一类别,且第四数据为CSE2首次接收到的第一类别的数据。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这里,从CSE1发往CSE3的数据属于第一类别。
S303、CSE2根据容量限制参数、CSE2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计算容量门限。
S304、若当前时刻未到达CSE2的发送时间点,且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CSE2缓存第四数据。
S305、CSE1向CSE2发送第一资源。
其中,第一资源中包括: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
S306、若当前时刻未到达CSE2的发送时间点,则CSE2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
S307、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容量门限,则CSE2创建第三资源。
其中,第三资源中包括聚合数据、CSE1的标识、CSE3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
S308、CSE2向CSE3发送第三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与现有技术中只有当CSE2的发送时间点到达时,才发送聚合数据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是根据CSE2的发送时间点和容量门限共同限定转发聚合数据的时机,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虽然当前时刻未到达CSE2的发送时间点,但是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CSE2发送聚合数据,而不用继续等待到达CSE2的发送时间点再发送聚合数据,因此,可以保证聚合数据被及时转发出去,避免CSE2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14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单元41、聚合单元42和发送单元43。
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目的CSE的标识。
聚合单元42,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第二数据为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且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数据。
发送单元43,用于若聚合单元42聚合得到的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发送聚合数据,容量门限为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属于第一类别。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43,还用于在接收单元41接收第一资源之后,若当前时刻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第一数据和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缓存单元44。
缓存单元44,用于在聚合单元42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之后,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缓存聚合数据。
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初始化单元45。
初始化单元45,用于在接收单元41接收第一资源之前,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数据传输装置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第三数据为数据传输装置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进一步的,第一资源中还包括: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
接收单元41,还用于在初始化单元45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在接收第一资源之前,接收第二资源。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46。
计算单元46,用于根据容量限制参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计算容量门限。
其中,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第四数据属于第一类别,且第四数据为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的第一类别的数据。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43,还用于在计算单元46根据容量限制参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计算容量门限之后,在接收单元41接收第一资源之前,若当前时刻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第四数据。
发送单元43,还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发送第四数据。
缓存单元44,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缓存第四数据,第四数据属于第二数据。
进一步的,计算单元46,具体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容量限制参数;N为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预留容量参数。
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创建单元47。
创建单元47,用于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发送单元43发送聚合数据之前,创建第三资源,第三资源中包括聚合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
发送单元43,还用于发送第三资源。
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48。
检测单元48,用于检测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发送单元43,还用于若检测单元48检测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发送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部分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内容,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现有技术中只有当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到达时,才发送聚合数据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是根据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和容量门限共同限定转发聚合数据的时机,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虽然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但是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数据传输装置发送聚合数据,而不用继续等待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再发送聚合数据,因此,可以保证聚合数据被及时转发出去,避免数据传输装置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如图20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器41、处理器42、存储器43和发送器44。
其中,接收器41、处理器42、存储器43和发送器44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为便于表示,图2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系统总线,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
处理器42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4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4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接收器41,用于接收第一资源,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目的CSE的标识。
存储器4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
处理器42,用于执行存储器43存储的程序代码,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第二数据为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且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数据。
发送器44,用于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发送聚合数据,容量门限为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属于第一类别。
进一步的,发送器44,还用于在接收器41接收第一资源之后,若当前时刻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第一数据和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进一步的,存储器43,还用于在处理器42将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之后,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缓存聚合数据。
进一步的,处理器42,还用于在接收器41接收第一资源之前,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数据传输装置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第三数据为数据传输装置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进一步的,第一资源中还包括: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
接收器41,还用于在处理器42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在接收第一资源之前,接收第二资源。
进一步的,处理器42,还用于根据容量限制参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计算容量门限。
其中,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第四数据属于第一类别,且第四数据为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的第一类别的数据。
进一步的,发送器44,还用于在处理器42根据容量限制参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计算容量门限之后,在接收器41接收第一资源之前,若当前时刻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第四数据。
发送器44,还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发送第四数据。
存储器43,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容量门限,则缓存第四数据,第四数据属于第二数据。
进一步的,处理器42,具体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容量限制参数;N为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预留容量参数。
进一步的,处理器42,还用于若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发送器44发送聚合数据之前,创建第三资源,第三资源中包括聚合数据、源CSE的标识、目的CSE的标识和容量限制参数。
发送器44,还用于发送第三资源。
进一步的,处理器42,还用于检测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发送器44,还用于若处理器42检测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发送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部分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内容,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现有技术中只有当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到达时,才发送聚合数据相比,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是根据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和容量门限共同限定转发聚合数据的时机,当短时间内突发的数据量很大时,虽然当前时刻未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但是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数据传输装置发送聚合数据,而不用继续等待到达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再发送聚合数据,因此,可以保证聚合数据被及时转发出去,避免数据传输装置拥塞或数据溢出,从而可以增强网络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Memory,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和所述目的CSE的标识,所述转发CSE为从所述源CSE到所述目的CSE所途径的任意一个CSE;
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所述转发CSE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且由所述源CSE发往所述目的CSE的数据;
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所述容量门限为所述CSE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在所述转发CSE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缓存所述聚合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所述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转发CSE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转发CSE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转发CSE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中还包括: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
在所述转发CSE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在所述转发CSE接收所述第一资源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接收第二资源,并根据所述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且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转发CSE首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别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发CSE接收第二资源,并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之后,在所述转发公共服务实体CSE接收第一资源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转发CSE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所述转发CSE缓存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CSE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包括:
所述转发CSE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所述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所述容量限制参数;N为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所述转发CSE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所述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所述预留容量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创建第三资源,所述第三资源中包括所述聚合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容量限制参数;
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聚合数据,包括:
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第三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发CSE检测所述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若所述转发CSE检测到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所述转发CSE发送所述转发CSE缓存的所有数据。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中包括:由源公共服务实体CSE发往目的CSE的第一数据、源CSE的标识和所述目的CSE的标识;
聚合单元,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且由所述源CSE发往所述目的CSE的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聚合单元聚合得到的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所述容量门限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第一类别的数据时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资源之后,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单元将所述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进行聚合,得到聚合数据之后,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缓存所述聚合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初始化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资源之前,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所述缓存策略资源中包括:最大缓存参数和预留容量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中缓存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预留容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第三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无需进行聚合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中还包括: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初始化单元初始化缓存策略资源之后,在接收所述第一资源之前,接收第二资源;
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资源中包括:第四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预设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一类别,且所述第四数据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首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别的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除所述第一类别之外的其他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所述最大缓存参数和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计算所述容量门限之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第一资源之前,若当前时刻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则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容量门限,则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缓存单元,用于若当前时刻未到达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的发送时间点,且所述第四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容量门限,则缓存所述第四数据,所述第四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容量门限:
其中,aggregationMaxSizei为所述容量门限;sizeLimitParameteri为所述容量限制参数;N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数据的类别数量,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从同一源CSE发往同一目的CSE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别;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已缓存的所有类别的数据的容量限制参数之和;maxBufferSize为所述最大缓存参数,margin为所述预留容量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若所述聚合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容量门限,则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创建第三资源,所述第三资源中包括所述聚合数据、所述源CSE的标识、所述目的CSE的标识和所述容量限制参数;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三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预留容量参数是否被修改;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留容量参数被修改,则发送所述数据传输装置缓存的所有数据。
CN201510408784.6A 2015-07-10 2015-07-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41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784.6A CN106341775B (zh) 2015-07-10 2015-07-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784.6A CN106341775B (zh) 2015-07-10 2015-07-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1775A CN106341775A (zh) 2017-01-18
CN106341775B true CN106341775B (zh) 2019-11-01

Family

ID=5782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784.6A Active CN106341775B (zh) 2015-07-10 2015-07-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1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8092B (zh) * 2017-08-04 2021-01-26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428895A (zh) * 2019-09-03 2019-11-08 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创面修复传感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3746763B (zh) * 2020-05-29 2022-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645A1 (en) * 2013-07-25 2015-01-29 Convida Wireless, Llc End-to-end m2m service layer sessions
WO2015046960A1 (ko) * 2013-09-27 2015-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2m 시스템에서 통지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581796A (zh) * 2013-10-29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2m应用请求的发送方法、cse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645A1 (en) * 2013-07-25 2015-01-29 Convida Wireless, Llc End-to-end m2m service layer sessions
WO2015046960A1 (ko) * 2013-09-27 2015-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2m 시스템에서 통지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581796A (zh) * 2013-10-29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2m应用请求的发送方法、cse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1775A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4784B (zh) 控制数据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411825B2 (en) In intelligent autoscale of services
CN109076108B (zh) 接收兴趣消息的网络节点、端点节点和方法
CN102594691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4177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278157A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3999414B (zh) 一种归因针对相应用户寄存器的共享资源的拥塞贡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84252B (zh) 网络设备防攻击的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
CN108768873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A2911989C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ectecting instant message spam
CN109155994A (zh) 一种用户面资源管理方法、用户面网元及控制面网元
CN108737292A (zh) 一种批量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服务器
CN105978821B (zh) 网络拥塞避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36730A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tcp代理以及tcp客户端
CN105978936A (zh) Cdn服务器及其缓存数据的方法
CN104052676B (zh) 一种发送通路装置及发送通路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777009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3188120B (zh) 一种组播业务的丢包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40245325A1 (en) Link optimization for callout request messages
CN106911740A (zh) 一种缓存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38989A (zh) 一种数据流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7942A (zh) 一种tcp拥塞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1540494B1 (ko) 네트워크 메시지 관리 디바이스 및 그 방법들
CN107995199A (zh) 网络设备的端口限速方法及装置
Marandi et al. Practical Bloom filter based epidemic forwarding and congestion control in DT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