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2327A -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2327A
CN106242327A CN201610573596.3A CN201610573596A CN106242327A CN 106242327 A CN106242327 A CN 106242327A CN 201610573596 A CN201610573596 A CN 201610573596A CN 106242327 A CN106242327 A CN 106242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cement mixture
regenerative micro
micro powder
excit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35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2327B (zh
Inventor
何志斌
张双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anjing Ready-Mixed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uanjing Ready-Mixed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uanjing Ready-Mixed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uanjing Ready-Mixed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735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2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2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2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2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7/00Hydraulic cements
    • C04B7/24Cements from oil shales, residues or waste other than slag
    • C04B7/246Cements from oil shales, residues or waste other than slag from waste building materials, e.g. waste asbestos-cement products, demolition was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10Production of cement,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Cement grind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2~8:0.21~2.1:0.1~1:15~21。本发明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所需原料来源广泛,可降低水泥熟料的用量,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够满足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利用领域,特别是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改扩建规模的不断加大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产生了大量的混凝土、砖、石、砂浆和瓦块等建筑废弃物。据住建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至少达到50亿吨。目前,建筑废弃物大部分采用传统方式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还会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危害。另外,混凝土的大量生产需要大量开采优质天然砂石资源,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建筑废弃物加工成再生骨料来代替天然砂石生产混凝土方面的研究已较多,但将建筑废弃物加工成比表面积大于400m2/kg的超细粉末来代替水泥或作为掺合料制备混凝土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本发明还提供这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制备方法,其简便可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2~8:0.21~2.1:0.1~1:15~21。
优选的,所述活化建筑垃圾粉占水泥熟料质量的百分比为15~25%,更优选为19%。
优选的,所述激发剂的添加量占水泥熟料质量的百分比为6~8%,更优选为7%。
优选的,所述脱硫石膏占水泥熟料质量的百分比为2~4.8%,更优选为4.8%。
优选地,所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各组分比例为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4:1.5:1:21。优选的,所述活化建筑垃圾粉细度≤80μm。
优选的,所述激发剂为CaO、CaCl2、Ca(OH)2或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活化建筑垃圾粉为废弃混凝土粉、废弃砖粉或废弃大理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经破碎、预处理、球磨、煅烧得到。
优选的,所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制备方法如下:
1)破碎:将建筑垃圾破碎为25~30mm的颗粒;
2)预处理:将破碎得到的建筑垃圾在300~500℃的条件下煅烧2~5h;
3)球磨: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球磨2~5h,得到≤80μm的建筑垃圾粉;
4)煅烧:将得到的建筑垃圾粉在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在0.5h冷却到室温,获得活性建筑垃圾粉;
5)混合:将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按质量比例研磨混合均匀。
更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破碎:将建筑垃圾破碎为30mm的颗粒;
2)预处理:将30mm的建筑垃圾在400℃的条件下煅烧3h;
3)球磨: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在球磨机中球磨4h,得到30μm ~80μm的建筑垃圾粉;
4)煅烧:将得到的建筑垃圾粉在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0.5h冷却到室温,获得活性建筑垃圾粉;
5)混合:将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按质量比例称取后在行星磨中研磨混合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材料简单易得,工艺易调控,制作成本低,适应大规模生产。
(2)本发明能够节约水泥土地等资源,削弱建筑垃圾堆积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垃圾经活化处理,可代替水泥熟料,减少了水泥生产的成本。建筑垃圾的转化利用,减少其堆积量,充分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本发明所制备的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在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工作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
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4:1.5:1:21。
上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破碎:将建筑垃圾破碎为30mm的颗粒;
2)预处理:将30mm的建筑垃圾经在400℃的条件下煅烧3h;
3)球磨: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在球磨机中球磨4h,得到≤80μm的建筑垃圾粉;
4)煅烧:将≤80μm的建筑垃圾在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0.5h冷却到室温,获得活性建筑垃圾粉;
5)混合:将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按质量比例称取后在行星磨中研磨混合均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2.85:1.05:0.72:15。
上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破碎:将建筑垃圾破碎为25mm的颗粒;
2)预处理:将25mm的建筑垃圾经在500℃的条件下煅烧2h;
3)球磨: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在球磨机中球磨3.5h,得到30μm ~80μm的建筑垃圾粉;
4)煅烧:将30μm ~80μm的建筑垃圾在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0.5h冷却到室温,获得活性建筑垃圾粉;
5)混合:将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按质量比例称取后在行星磨中研磨混合均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2:2.1:0.1:18。
上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破碎:将建筑垃圾破碎为25mm的颗粒;
2)预处理:将25mm的建筑垃圾经在300℃的条件下煅烧5h;
3)球磨: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在球磨机中球磨2.5h,得到小于80μm的建筑垃圾粉;
4)煅烧:将小于80μm的建筑垃圾在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0.5h冷却到室温,获得活性建筑垃圾粉;
5)混合:将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按质量比例称取后在行星磨中研磨混合均匀。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所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8:0.21:0.5:16。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原料质量比例与实施例1不同,具体为: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4:1.5:1:12。其制备方法相同。
将实施例1~4与对比例1均进行水泥凝结时间、抗折抗压强度以及安定性测试。
经常规测试,所述实施例及对比例形成的水泥胶砂试件的各项指标见附表。
表1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性能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的各参数是在标准实验室进行的水泥各性能试验,参考标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从表中可以看出,再生微分水泥混合材所得水泥凝结时间与普通硅酸盐相差不大,实施例2、3、4力学性能较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略低,但是实施例1力学性能较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略高,安定性符合要求,实施例所测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较对比例各项性能指标更优。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所提供的一种所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由活化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研磨混合得到,各组份按照以下质量比例混合: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为2~8:0.21~2.1:0.1~1:15~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建筑垃圾粉占水泥熟料质量的百分比为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剂的添加量占水泥熟料质量的百分比为6~8%。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石膏占水泥熟料质量的百分比为2~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建筑垃圾粉细度≤8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剂为CaO、CaCl2、Ca(OH)2、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建筑垃圾粉为废弃混凝土粉、废弃砖粉、废弃大理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经破碎、预处理、球磨、煅烧得到。
8.权利要求1所述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破碎:将建筑垃圾破碎为25~30mm的颗粒;
2)预处理:将破碎得到的建筑垃圾在300~500℃的条件下煅烧2~5h;
3)球磨:将预处理后的建筑垃圾球磨2~5h,得到≤80μm的建筑垃圾粉;
4)煅烧:将得到的建筑垃圾粉在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在0.5h冷却到室温,获得活性建筑垃圾粉;
5)混合:将活性建筑垃圾粉、激发剂、脱硫石膏、水泥熟料按质量比例研磨混合均匀。
CN201610573596.3A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242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3596.3A CN106242327B (zh)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3596.3A CN106242327B (zh)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2327A true CN106242327A (zh) 2016-12-21
CN106242327B CN106242327B (zh) 2018-08-17

Family

ID=5761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3596.3A Active CN106242327B (zh) 2016-07-21 2016-07-21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232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0098A (zh) * 2016-12-30 2017-06-09 安徽省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脱硫石膏替代天然二水石膏做缓凝剂和激发剂
CN107056103A (zh) * 2016-12-30 2017-08-18 安徽省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脱硫石膏为缓凝剂和激发剂的水泥的加工方法
CN107056114A (zh) * 2016-12-30 2017-08-18 安徽省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脱硫石膏为缓凝剂和激发剂的水泥
CN108059411A (zh) * 2018-01-22 2018-05-22 成都建工预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再生微粉的钢纤维混凝土
CN109987900A (zh) * 2019-04-23 2019-07-09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建筑垃圾为主要成分的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8043A (zh) * 2019-05-27 2019-08-16 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活性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5136A (zh) * 2020-10-23 2021-07-13 济南方圣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早强型再生微粉的制备方法
CN113233808A (zh) * 2021-05-27 2021-08-1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再生微粉活化方法
CN113387609A (zh) * 2021-07-19 2021-09-14 陕西盛诺艾普绿色建材有限公司 可增加干密度的烧结砖微粉浆体的制备方法和活性增强剂
CN114195412A (zh) * 2021-12-07 2022-03-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156A (zh) * 2003-07-17 2004-02-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以废砖为原料的水泥制备方法
CN101215114A (zh) * 2007-12-27 2008-07-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的方法
CN102690069A (zh) * 2011-03-21 2012-09-26 王晓薇 一种以建筑垃圾作为水泥原料的再生方法
CN103130431A (zh) * 2013-03-06 2013-06-05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活性超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189377A (ja) * 2013-07-02 2013-09-26 Ube Industries Ltd セメント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156A (zh) * 2003-07-17 2004-02-0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以废砖为原料的水泥制备方法
CN101215114A (zh) * 2007-12-27 2008-07-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的方法
CN102690069A (zh) * 2011-03-21 2012-09-26 王晓薇 一种以建筑垃圾作为水泥原料的再生方法
CN103130431A (zh) * 2013-03-06 2013-06-05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活性超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189377A (ja) * 2013-07-02 2013-09-26 Ube Industries Ltd セメント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柯瑞华: "《建筑垃圾应用于水泥混合材的试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0098A (zh) * 2016-12-30 2017-06-09 安徽省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脱硫石膏替代天然二水石膏做缓凝剂和激发剂
CN107056103A (zh) * 2016-12-30 2017-08-18 安徽省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脱硫石膏为缓凝剂和激发剂的水泥的加工方法
CN107056114A (zh) * 2016-12-30 2017-08-18 安徽省高迪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脱硫石膏为缓凝剂和激发剂的水泥
CN108059411A (zh) * 2018-01-22 2018-05-22 成都建工预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再生微粉的钢纤维混凝土
CN108059411B (zh) * 2018-01-22 2021-01-29 成都建工预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再生微粉的钢纤维混凝土
CN109987900A (zh) * 2019-04-23 2019-07-09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建筑垃圾为主要成分的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8043A (zh) * 2019-05-27 2019-08-16 中建材中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活性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5136A (zh) * 2020-10-23 2021-07-13 济南方圣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早强型再生微粉的制备方法
CN113233808A (zh) * 2021-05-27 2021-08-1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再生微粉活化方法
CN113387609A (zh) * 2021-07-19 2021-09-14 陕西盛诺艾普绿色建材有限公司 可增加干密度的烧结砖微粉浆体的制备方法和活性增强剂
CN114195412A (zh) * 2021-12-07 2022-03-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5412B (zh) * 2021-12-07 2022-07-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2327B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2327B (zh) 一种再生微粉水泥混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491B (zh) 铁尾矿基复合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4402345B (zh) 一种大流态微膨高强灌浆料
CN105948653B (zh) 一种再生湿拌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6770B (zh) 一种再生微粉活化方法
CN105272003B (zh) 一种以“磷固废”为原料制备的轻质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1028A (zh)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053A (zh) 一种大掺量粉煤灰c40自密实混凝土
CN102674778B (zh) 一种掺有低温稻壳灰的自流平砂浆
CN105601199A (zh)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2892A (zh) 一种工业废渣干混砂浆
CN102674782B (zh) 用玄武岩微粉-矿渣微粉-石灰石粉作掺合料制备混凝土的方法
CN104817287A (zh) 废弃陶瓷粉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掺和料及其实施方法
CN104386969B (zh) 一种高强高耐久性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152A (zh) 用于负温环境下施工的加固修补灌浆料
CN106186959B (zh) 一种再生微粉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7953B (zh) 一种c30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3684A (zh) 隧道弃渣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制备的混凝土以及制备方法
CN106186958B (zh) 一种再生微粉轻骨料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5110B (zh) 200MPa以上强度等级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0786A (zh) 一种长石废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7716A (zh) 自密实耐火混凝土
CN104478386A (zh) 一种混合增强型粘结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115A (zh) 一种水泥基灌浆料的生产方法
CN103396060B (zh) 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混凝土拌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