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887A -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887A
CN106200887A CN201510220779.2A CN201510220779A CN106200887A CN 106200887 A CN106200887 A CN 106200887A CN 201510220779 A CN201510220779 A CN 201510220779A CN 106200887 A CN106200887 A CN 106200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on
recognizing system
module
light sens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0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人豪
罗忠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xart Imag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2207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0887A/zh
Priority to CN202111192562.7A priority patent/CN113768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0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8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所述动作辨识系统包括环状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至少一光感测单元以及动作辨识模块。环状本体用以套置于使用者的可动部位上。发光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并且用以提供第一光束照射至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光感测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并且用以感测可动部位的此至少一部分反射第一光束所产生的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出光感测信号。动作辨识模块则用以根据此光感测信号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本发明不受电源噪声与EMI的影响,且可测量位置较多以及方便性较佳,进而实现较佳的动作辨识。

Description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作辨识系统及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以光感测可动部位上的肌肉变化而有效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的动作辨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肌肉是人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主要分成三种,分别为骨胳肌、平滑肌与心肌,其中又以主要分布在人体四肢与躯干的骨胳肌来负责支配人的基本活动。详细来说,骨胳肌的收缩运动受人的意识所支配,经由躯体神经的刺激,其伸缩可以带动骨胳的移动,以促成人体的运动。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与记录下来肌肉收缩时所伴随出现的肌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故能有助于反映出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变化。因此,现有的SEMG不仅可以普遍用于医疗诊断之外,还能够用来辨识动作。
然而,由于目前以SEMG在进行动作判断时,仍存在有相当多的缺点。例如,受限于现场可编辑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规划,肌电信号处理装置的处理速度不易达到辨识的需求,感应端的信号放大电路技术较为复杂,且测量位置较局限于胸部与两手之外,肌电信号也较容易受电源噪声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影响。因此,就现有技术来说,以SEMG为主的动作辨识系统,仍存在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意谓着,对于日益发展的穿戴式技术来说,针对以表面肌电信号来作动作辨识的产品,仍不适合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穿戴式装置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作辨识系统,所述动作辨识系统包括环状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至少一光感测单元以及动作辨识模块。环状本体用以套置于使用者的可动部位上。发光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并且用以提供第一光束照射至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光感测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并且用以感测可动部位的此至少一部分反射第一光束所产生的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出光感测信号。动作辨识模块则用以根据此光感测信号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作辨识方法,所述动作辨识方法适用于动作辨识系统,动作辨识系统包括环状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至少一光感测单元以及动作辨识模块,其中环状本体用以套置于使用者的可动部位上。所述动作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发光单元提供第一光束照射至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发光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利用光感测单元感测可动部位的此至少一部分反射第一光束所产生的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出光感测信号,其中光感测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利用动作辨识模块根据光感测信号来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主要是以光感测肌肉变化而产生出感测信号,因此较不受电源噪声与EMI的影响,且可测量位置较多以及方便性较佳,进而实现较佳的动作辨识。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环状本体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所组构成的穿戴式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所组构成的穿戴式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所组构成的穿戴式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4、5、7:动作辨识系统
10:环状本体
10a:内环侧
10b:外环侧
12:发光单元
14:光感测单元
16:动作辨识模块
40:重力感测模块
42:陀螺仪模块
44:光源控制器
50:处理模块
52:多媒体模块
54:显示屏幕
70:传输单元
2:手腕
5a、7a:穿戴式装置
7b:电子装置
S901~S905、S101~S103、S111、S121~S123: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概念可能以许多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例示性实施例。此外,在附图中相同参考数字可用以表示类似的元件。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功能方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环状本体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使用示意图。动作辨识系统1主要包括有至少一发光单元12、至少一光感测单元14以及动作辨识模块16。上述各元件可以是通过纯硬件电路来实现,或者是通过硬件电路搭配固件或软件来实现,总之,本发明并不限制动作辨识系统1的具体实现方式。另外,上述各元件可以是整合或是分开设置,且本发明也不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元件之间亦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以进行数据的传递,本发明也不以此为限。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1可以单纯地由一穿戴式装置实现,又或者由穿戴式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所形成的系统所实现,总之,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因此,若为了方便将此动作辨识系统1组构成一穿戴式装置,此动作辨识系统1还必须包括有一环状本体10。
由此可知,环状本体10为用来使得动作辨识系统1能组构成为穿戴式装置的主要构件之一。请参阅图2,环状本体10用以套置于使用者的一可动部位上。举例来说,此可动部位可以是此使用者身上有以肌肉收缩而促成运动的任何身体部位,例如手部肢体或腿部肢体等,总之,本发明并不以可动部位的种类为限制。
另外,如图2所示,环状本体10的外观上主要可分为有内环侧10a与外环侧10b,其中环状本体10可以是特殊材质或可调长度的链体及扣环的组合,并且可依照所套置的可动部位的位置及尺寸,调整环状本体10的环形大小,以使环状本体10套入于使用者的可动部位时,不会因此容易松脱或掉落。总而言之,本发明并不限制环状本体10的详细实现方式,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环状本体10的设计。
另外一方面,根据以上的教示,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到,此动作辨识系统1所组构而成的穿戴式装置不一定要是环状造型的。换句话说,只要是本体能够易于穿戴于使用者的可动部位上,且不易松脱或掉落即可。因此,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本体外观的设计。下述采用环状本体的方式在此仅是用以举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对此,以下将使用图3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环状本体10可以是用以套置于此使用者的手腕2处上,并且以内环侧10a贴附于手腕2的表面,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1以光感测手腕2处肌肉的变化而产生出感测信号,并且根据此感测信号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例如各手指的运动或手掌的上下弯折、左右移动、紧握、打开与旋转等动作。
发光单元12的一端则露出于环状本体10的内环侧10a,并且用以提供第一光束照射至手腕2的至少一部分上。详细来说,发光单元12可以是任何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总之,本发明并不以发光单元12的种类为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发光单元12在环状本体10的设置位置或数量并不限于图2与图3所例示的位置或数量。在设计上,若为了方便感测到手腕2处的肌肉变化,可如上述将发光单元12设置于手腕2具有较多肌肉群的部位处。另外,若为了辨识出更多的细微动作,也可以视需求增加发光单元12的数量。总之,本发明并不以发光单元12的位置与数量为限制。
光感测单元14的一端同样露出于环状本体10的内环侧10a,并且用以感测手腕2的此至少一部分反射第一光束所产生的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光感测信号。举例来说,光感测单元14可以是任何一种光感测器,例如光体积量测(Photoplethysmogram,PPG)感应器,并且此光感测信号则由所述PPG感应器所取得,利用光感测元件吸收反射光线能量的原理,记录反射光线变化而感应得到的信号。因此,相较于利用肌电信号表示的传统SEMG感应器,PPG感应器主要为以光感测肌肉变化而产生出光感测信号,较不容易受到电源噪声与EMI的影响,故可以提供出更有效且准确的动作辨识。
值得注意的是,光感测单元14在环状本体10的设置位置或数量并不限于图2与图3所例示的位置或数量。在设计上,若为了方便采集到第一光束经由手腕2反射所产生出的第二光束,可如上述将光感测单元14设置于发光单元12附近,也可以视需求增加光感测单元14的数量。总之,本发明并不限制光感测单元14一定要与发光单元12为相同设置数量。另外,本发明亦不限制光感测单元14的种类。
动作辨识模块16则用以根据此光感测信号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动作辨识模块16可以是直接内建于环状本体10中,又或者是设置在外接于环状本体10之外的其他壳体(未绘示)中。总之,本发明并不以动作辨识模块16的设置位置为限制。
举例来说,动作辨识模块16可以是任何具备有足够运算能力的中央处理器,以针对接收到的光感测信号进行运算与分析,进而建立出相对应的特征值向量,以利进行后续的动作辨识。各特征值向量与动作的对应关系图可以是记录在对照表中,且此对照表是可以存储在动作辨识模块16内建的存储空间中,或者存储在外接于动作辨识模块16的存储体装置(未绘示)中,以供动作辨识模块16进行查询(look up)。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动作辨识模块16判断出动作的详细实现方式,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设计。
具体来说,当动作辨识模块16对接收到的光感测信号进行运算与分析后,建立出的一特征值向量时,通过对照表的查询,可以发现此特征值向量所对应动作为一手掌紧握,那么动作辨识模块16便可以判断出使用者目前的动作为“手掌紧握”。又或者说,假设建立出另一特征值向量时,通过对照表的查询,可以发现此特征值向量所对应动作为一V型手势(即表示手指呈现为V字型),那么动作辨识模块16便可以判断出使用者目前的动作为“V型手势”。总而言之,上述采用对照查表的方式在此仅是用以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另外一方面,动作辨识系统1可能会希望再进一步地判断出手腕2的位移量或旋转方向与角度,以达到更为精确的动作辨识。因此,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4之功能方框图。相较于图1中的动作辨识系统1,动作辨识系统4还可以包括重力感测模块40和/或陀螺仪模块42,其中重力感测模块40和陀螺仪模块42亦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动作辨识模块16进行数据的传递。同样地,重力感测模块40和陀螺仪模块42可以是直接内建于环状本体10中,又或者是设置在外接于环状本体10之外的其他壳体(未绘示)中,总之,本发明并不以重力感测模块40和陀螺仪模块42的设置位置为限制。
具体来说,重力感测模块40用以判断出手腕2的位移,而陀螺仪模块42则用以判断出手腕2的旋转方向与角度。接者,动作辨识模块16可以根据手腕2的位移、手腕2的旋转方向与角度以及光感测单元14产生出的光感测信号,更精确地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以使被辨识的动作可以更加多元化。另外,针对重力感测模块40和陀螺仪模块42的测量与分析方式,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求或应用来进行设计,故在此不作赘述。
此外,如前面所述,由于光感测单元14是以光感测元件采集到经由肌肉变化反射的光束而产生出光感测信号,所以光感测单元14对光的灵敏度要求很高。因此,动作辨识系统4还可以包括光源控制器44,其中光源控制器44可以是设置于环状本体10中,并且电性连接于发光单元12,以控制发光单元12所提供的第一光束的亮度。
另外一方面,根据以上的教示,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归纳出几种动作辨识系统1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前面所述,动作辨识系统1可以单纯地由一穿戴式装置实现,或者由穿戴式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所形成的系统所实现。因此,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6,其中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所组构成的穿戴式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所组构成的穿戴式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另外,图5与图6中部分与图1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因此在此不再详述其细节。
具体来说,环状本体10、发光单元12、光感测单元14以及动作辨识模块16可以组构成穿戴式装置5a。另外,动作辨识系统5还包括有同样设置于穿戴式装置5a中的处理模块50,且处理模块50用以控制穿戴式装置5a执行动作辨识模块16判断出的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进一步来说,由于每一动作可以分别表示为穿戴式装置5a所执行的对应功能,因此当动作辨识模块16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时,将同时输出此动作判断结果给处理模块50,以便处理模块50可依照此动作判断结果来控制穿戴式装置5a所执行对应的功能。
举例来说,穿戴式装置5a内还可能设置有其他的应用模块,例如多媒体模块52,又或者是在穿戴式装置5a上还设置有一显示屏幕54,用以选择性地显示出相关的多媒体信息。因此,当穿戴式装置5a目前执行为多媒体模块52中播放音乐的应用时,可以直接通过动作辨识模块16判断使用者的动作,进而使得处理模块50可依照此动作判断结果来控制穿戴式装置5a内多媒体模块52,执行对应的各种功能,例如播放前/后一首、页面切换、通话接通或挂断、暂停、快转/快退或音量调大/小等功能。总而言之,上述采用处理模块50控制穿戴式装置5a执行判断出的动作所对应的功能的方式在此仅是用以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另外,再请同时参阅图7与图8,其中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所组构成的穿戴式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的使用示意图。另外,图7与图8中部分与图1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因此在此不再详述其细节。
具体来说,动作辨识系统7还包括有传输单元70,且传输单元70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光感测信号传递给动作辨识模块16。环状本体10、发光单元12、光感测单元14以及传输单元70组构成穿戴式装置7a。因此,相较于图5中的穿戴式装置5a,穿戴式装置7a中并未包含有动作辨识模块16。
进一步来说,动作辨识系统7还可以包括有电子装置7b,且动作辨识模块16则是设置于此电子装置7b中。电子装置7b可以是智能型通讯装置、平板电脑、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等,又或者是其他具运算功能的电子产品,例如是多媒体播放装置等等,总之,本发明并不以电子装置7b的种类为限制。
如前面所述,由于穿戴式装置7a仅会通过传输单元70将光感测信号传递给电子装置7b中的动作辨识模块16,因此,相较于图5中的穿戴式装置5a,穿戴式装置7a并不会主动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而是改由电子装置7b中内建的动作辨识模块16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因此当动作辨识模块16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后,则由电子装置7b用以执行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举例来说,电子装置7b为多媒体播放装置,其中使用者的每一动作可以分别表示为电子装置7b所执行的一对应功能,例如播放前/后一首、暂停、快转/快退或音量调大/小等功能。因此,当穿戴式装置7a通过传输单元70将光感测信号传递给电子装置7b中的动作辨识模块16后,动作辨识模块16可以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并且使得电子装置7b依照此动作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各种功能。总而言之,上述采用动作辨识模块16控制电子装置7b执行判断出的动作所对应的功能的方式在此仅是用以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主要是以光感测肌肉变化而产生出感测信号,因此较不受电源噪声与EMI的影响,且可测量位置较多以及方便性较佳,进而实现较佳的动作辨识。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关于动作辨识系统的运作流程,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其动作辨识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例所述的方法可以在图1、图4、图5与图7所示的动作辨识系统1、4、5与7执行,因此请一并照图1、图4、图5与图7以利理解。另外,详细步骤流程如前述实施例所述,于此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首先,在步骤S901中,利用发光单元提供第一光束照射至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发光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接者,在步骤S903中,利用光感测单元感测可动部位的此至少一部分反射第一光束所产生的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光感测信号,其中光感测单元的一端露出于环状本体的内环侧。最后,在步骤S905中,利用动作辨识模块根据光感测信号来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
另外一方面,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中部分与图9相同的流程步骤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因此在此不再详述其细节。相较于图9的动作辨识方法,图10的动作辨识方法还将可动部位的位移、旋转方向与角度考量进去。然而,下述仅是动作辨识方法的其中一种详细实现方式,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0实施例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可以在图4所示的动作辨识系统4中执行,因此请一并照图4以利理解。另外,详细步骤流程如前述实施例所述,于此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图10的步骤S901与S903与图9的步骤S901与S903相同。在步骤S101中,利用重力感测模块判断出可动部位的位移和/或利用陀螺仪模块判断出可动部位的旋转方向与角度。在步骤S103中,利用动作辨识模块根据位移和/或旋转方向与角度以及光感测信号判断出使用者的动作。
另外一方面,所述动作辨识系统可以单纯地由穿戴式装置实现,或者由穿戴式装置与另一电子装置所形成的系统所实现。因此,以下将分别详述图5与图7所示的动作辨识系统5与7内执行的动作辨识方法的几种详细实现方式,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实施例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可以在图5所示的动作辨识系统5中执行,因此请一并照图5以利理解。另外,详细步骤流程如前述实施例所述,于此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图11的步骤S901、S903、S905与图9的步骤S901、S903、S905相同。在步骤S111中,利用处理模块控制穿戴式装置执行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另外,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实施例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可以在图7所示的动作辨识系统7中执行,因此请一并照图7以利理解。另外,详细步骤流程如前述实施例所述,于此仅作概述而不再多加冗述。
图12的步骤S901、S903、S905与图9的步骤S901、S903、S905相同。在步骤S121中,利用传输单元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光感测信号传递给动作辨识模块。在步骤S123中,利用电子装置执行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主要是以光感测肌肉变化而产生出感测信号,因此较不受电源杂讯与EMI的影响,且可测量位置较多以及方便性较佳,进而实现较佳的动作辨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动作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动作辨识系统包括:
一环状本体,用以套置于一使用者的一可动部位上;
至少一发光单元,其位于该环状本体的一内环侧,并且用以提供一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
至少一光感测单元,其位于该环状本体的该内环侧,并且用以感测该可动部位的该至少一部分反射该第一光束所产生的一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一光感测信号;以及
一动作辨识模块,用以根据该光感测信号判断出该使用者的一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光感测单元为一光体积量测感应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光源控制器,设置于该环状本体,并且电性连接该发光单元,以控制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光束的亮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重力感测模块和/或一陀螺仪模块,该重力感测模块用以判断出该可动部位的一位移,而该陀螺仪模块则用以判断出该可动部位的一旋转方向与角度,且该动作辨识模块根据该位移和/或该旋转方向与角度以及该光感测信号判断出该使用者的该动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环状本体、该发光单元、该光感测单元与该动作辨识模块构成一穿戴式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更包括一处理模块,设置该穿戴式装置中,用以控制该穿戴式装置执行该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传输单元,用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该光感测信号传递给该动作辨识模块,且该环状本体、该发光单元、该光感测单元与该传输单元组构成一穿戴式装置,该动作辨识模块位于该穿戴式装置之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电子装置,且该动作辨识模块设置于该电子装置中,该电子装置则用以执行该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10.一种动作辨识方法,适用于一动作辨识系统,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包括一环状本体、至少一发光单元、至少一光感测单元以及一动作辨识模块,该环状本体用以套置于一使用者的一可动部位上,其特征在于,该动作辨识方法包括:
利用该发光单元提供一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其中该发光单元的一端露出于该环状本体的一内环侧;
利用该光感测单元感测该可动部位的该至少一部分反射该第一光束所产生的一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一光感测信号,其中该光感测单元的一端露出于该环状本体的该内环侧;以及
利用该动作辨识模块根据该光感测信号来判断出该使用者的一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发光元件为一发光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光感测单元为一光体积量测感应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光源控制器,设置于环状本体,且该动作辨识方法还包括:
利用该光源控制器控制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光束的亮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重力感测模块和/或一陀螺仪模块,且该动作辨识方法还包括:
利用该重力感测模块判断出该可动部位的一位移和/或利用该陀螺仪模块判断出该可动部位的一旋转方向与角度;
其中该动作辨识模块根据该位移和/或该旋转方向与角度以及该光感测信号判断出该使用者的该动作。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环状本体、该发光单元、该光感测单元与该动作辨识模块构成一穿戴式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处理模块,设置该穿戴式装置中,且该动作辨识方法还包括:
利用该处理模块控制该穿戴式装置执行该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更包括一传输单元,且该环状本体、该发光单元、该光感测单元与该传输单元构成一穿戴式装置,该动作辨识模块位于该穿戴式装置之外,且该动作辨识方法还包括:
利用该传输单元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该光感测信号传递给该动作辨识模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动作辨识方法,其中该动作辨识系统还包括一电子装置,该动作辨识模块设置于该电子装置中,且该动作辨识方法还包括:
利用该电子装置执行该动作所对应的功能。
19.一种动作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动作辨识系统包括:
一本体,用以穿戴于一使用者的一可动部位上;
至少一发光单元,其位于该本体的一内侧,并且用以提供一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可动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上;
至少一光感测单元,其位于该本体的该内侧,并且用以感测该可动部位的该至少一部分反射该第一光束所产生的一第二光束,并据此产生一光感测信号;以及
一动作辨识模块,用以根据该光感测信号判断出该使用者的一动作。
CN201510220779.2A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62008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0779.2A CN10620088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CN202111192562.7A CN11376849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20779.2A CN10620088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2562.7A Division CN11376849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887A true CN106200887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5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2562.7A Pending CN11376849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CN201510220779.2A Pending CN10620088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2562.7A Pending CN113768497A (zh) 2015-05-04 2015-05-04 动作辨识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376849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708A (zh) * 2008-04-15 2009-10-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动作感测判断输入模式的方法与其输入装置
US20100145171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otion noise robust pulse wav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10054360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inger mo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246344A (zh) * 2012-02-02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654774A (zh) * 2014-01-02 2014-03-26 北京思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移动手环
CN103885590A (zh) * 2014-03-10 2014-06-25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获取用户指令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4238736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抓握对象识别运动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98686B1 (en) * 2012-07-27 2018-10-10 LG Electronics Inc. Wrist-wearab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268153B (zh) * 2013-05-31 2016-07-06 南京大学 演示环境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机交互系统及交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708A (zh) * 2008-04-15 2009-10-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动作感测判断输入模式的方法与其输入装置
US20100145171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otion noise robust pulse wav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10054360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inger mo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246344A (zh) * 2012-02-02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38736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抓握对象识别运动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03654774A (zh) * 2014-01-02 2014-03-26 北京思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移动手环
CN103885590A (zh) * 2014-03-10 2014-06-25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获取用户指令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497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81855A1 (en)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rosthetic devices by gestures and other modalities
US10860097B2 (en) Eye-brain interface (EBI)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11298551B2 (en) Spherical input and output methods and devices
Al-Eidan et al. A review of wrist-worn wearable: sensors, models, and challenges
CN204965329U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和运动和手势探测系统
Dipietro et al. A survey of glove-based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N104756045B (zh) 用于跟踪由关节连接的身体部位的可佩戴传感器
CN104007844B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可穿戴式输入装置
CN106575164A (zh) 检测装置、检测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6896767A (zh) 一种可携戴式机器人
Divya et al. Smart data processing for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P2022526060A (ja) ジェスチャー検出および分類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ang et al. Literature review on wearable systems in upp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CN112449691B (zh) 通过物理接触细化虚拟网格模型
CN110908515A (zh) 基于腕部肌肉压力的手势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6236103A (zh) 一种钢琴弹奏手形的检测装置
CN105919599B (zh) 基于磁传感器的手指运动检测识别系统及方法
CN205508194U (zh) 智能手套
US20220179554A1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Non-Crossing Conductive Line Pattern
US11705748B2 (en) Wearable gesture recognition device for medical screening and associated ope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ang et al. Wearable technology for robotic manipulation and learning
Mimouna et al. A survey of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 using accelerometer data
Bello et al. Move with the theremin: Body postur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using the theremin in loose-garment with embedded textile cables as antennas
Miyata et al. Wrap & sense: Grasp capture by a band sensor
KR20180073795A (ko) 스마트 의복과 연동하는 전자 장치, 그 동작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