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508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508B
CN105988508B CN201510053397.5A CN201510053397A CN105988508B CN 105988508 B CN105988508 B CN 105988508B CN 201510053397 A CN201510053397 A CN 201510053397A CN 105988508 B CN105988508 B CN 105988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able
groups
hole
electronic devi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33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8508A (zh
Inventor
刘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533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88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88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8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可弯折连接件,通过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将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包括M组可弯折容置件,及M组磁性部件,所述M组磁性部件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当通过一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的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时,通过所述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吸力能够保持所述当前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时,常采用的连接结构有,一种是传统的转轴,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能够绕转轴相互转动,但是采用此种连接方式,不能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间提供良好的支撑力,来使电子设备稳定在一种姿态下,比如:电子设备稳定竖立在桌面上。
为了给电子设备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撑方案,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为此出现了另一种连接方式,如表链式转轴方式,这种转动方式主要包括多个转轴,其中,各转轴的齿轮交错设计,相互交错的齿轮在受到超过预定阈值的作用力时发生相对运动,也就是说,需要基于各部件间的紧密配合,进而克服摩擦力来提供电子设备稳定在各姿态所需要的力。
本申请发明人在发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姿态稳定,往往需要打造多个金属零件,通过各零件间的紧密配合进而实现电子设备的各种工作模式,且为了满足翻转无损伤的标准,各部件就要具有较佳的参数属性,设计成本无疑比较高,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制作工艺复杂以及设计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制作工艺复杂以及设计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工艺流程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可弯折连接件,通过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将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包括M组可弯折容置件,及M组磁性部件,所述M组磁性部件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当通过一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的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时,通过所述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吸力能够保持所述当前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可选地,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止挡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止挡结构中相邻两个止挡结构间形成有一柔性变形区域。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止挡结构中的每个止挡结构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共开设有N个凹槽区域,N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每组磁性部件中的N个磁体单元沿同一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N个凹槽区域内,且容置在每个凹槽区域内的磁体单元的外表面和对应的止挡结构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i-1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磁体单元沿第一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第i-1组可弯折容置件的N个凹槽区域内,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i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磁体单元沿与第一极性方向不同的第二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第i组可弯折容置件的N个凹槽区域内,其中,i为2至M中的任一整数。
可选地,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一本体第一边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孔,以及在所述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二本体第二边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二孔;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M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一边的第三端上开设有第三孔,以及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紧邻所述第二边的第四端上开设有第四孔,其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三孔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一边平行,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四孔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二边平行;或,所述可弯折连接件的紧邻所述第一边的第五端上开设有第五孔,以及紧邻所述第二边的第六端上开设第六孔,所述第五孔边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边平行,所述第六孔边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边平行,通过将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转轴分别穿入对应的孔中,当通过所述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施加所述外力时,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外表面包覆有硅胶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一操作体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绕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操作体离开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时,通过可弯折连接件上的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吸力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保持在第一角度,此时,电子设备处于一稳定的姿态,而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设置多个转轴,然后利用转轴上相互交错的齿轮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保证电子设备能够稳定在各种姿态,也就是说,不必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设计无数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部件,所以,实现了节约工艺流程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节约了工艺流程,还具有设计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其中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包含磁性部件的可弯折连接件30中其中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仅包含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可弯折连接件30在自然状态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仅包含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可弯折连接件30最大弯折角度时且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处于第一角度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以两相邻可弯折容置件以阵列连接方式排列组成可弯折连接件3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模式下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模式下的侧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第三姿态模式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制作工艺复杂以及设计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节约工艺流程以及设计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可弯折连接件,通过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将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包括M组可弯折容置件,及M组磁性部件,所述M组磁性部件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当通过一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的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时,通过所述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吸力能够保持所述当前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一操作体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绕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操作体离开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时,通过可弯折连接件上的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吸力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保持在第一角度,此时,电子设备处于一稳定的姿态,而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设置多个转轴,然后利用转轴上相互交错的齿轮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保证电子设备能够稳定在各种姿态,也就是说,不必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设计无数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部件,所以,实现了节约工艺流程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化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可弯折连接件30,通过可弯折连接件30将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连接在一起,其中,可弯折连接件30包括M组可弯折容置件40,及M组磁性部件50,M组磁性部件50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当通过一操作体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上施加一外力,使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绕可弯折连接件30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本体10和的第二本体20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所述操作体离开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时,通过M组磁性部件50所产生的磁吸力能够保持所述当前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M组可弯折容置件40的其中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可弯折连接件30能够满足数次弯折抗断裂强度的需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每组可弯折容置件具体为具有抗疲劳弯曲特性的塑胶材料或者橡胶材料制成的容置件,比如:PA66(聚酰胺66)、PA6(聚酰胺6)、POM(聚甲醛)等塑胶材料,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丁钠橡胶、乙丙橡胶、顺丁橡胶等橡胶材料。总之,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每组可弯折容置件,在此,本申请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电子设备设计上的支撑强度的要求,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将M组磁性部件50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中,利用磁极异性相吸特性来提供可弯折连接件30弯曲之后的保持力。为此,当用户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上施加一外力时,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绕可弯折连接件30进行转动,由于可弯折连接件30良好的弯曲特性可使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在外力撤去时,由于M组磁性部件50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以使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保持在第一角度,从而使电子设备维持在一固定姿态。如图4所示,为M组磁性部件50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其中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外力作用下,电子设备能够在一种特定模式下保持一固定角度,在具体实现过程中,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止挡结构60,其中,至少两个止挡结构60中相邻两个止挡结构60间形成一柔性变形区域70,在可弯折连接件30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弯曲过程时,止挡结构60可以保证可弯折连接件30所能弯折的最大角度,当相邻两组可弯折容置件上的止挡结构60在外力作用下挤压在一起时,可弯折连接件30弯折到该最大角度,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为一最大角度,该最大角度即为第一角度。也就是说,可弯折连接件30作为电子设备的连接主体,利用其抗疲劳弯曲的特性,配合造型上的止挡结构60,在止挡结构60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弯曲的方向和对应的角度,进而使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第一角度为一固定值。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每一种电子设备的外观、尺寸等参数信息来获得该电子设备稳定在一特定姿态模式下时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所要具有的第一角度,进一步地,根据电子设备确定出的第一角度,来设定止挡结构60的形状和位置。请参考图3所示,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止挡结构60在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所处的具体位置。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图5为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夹角为180°时,由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组成的可弯折连接件30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角度时,由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组成的可弯折连接件30的侧面示意图,其中,仅含有五个止挡结构60,当然还可以是其它个数的止挡结构60,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保证可弯折连接件30在弯曲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弯曲空间,需要在至少两个止挡结构60中相邻两个止挡结构60间形成有一柔性变形区域70,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柔性变形区域70所处的位置。进而为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相邻两组可弯折容置件在弯曲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缓冲空间,此外,还有效地提高可弯折连接件30的抗破坏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将M组磁性部件50容置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内,就需要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相应的位置上开设用于容置每组磁性部件的凹槽区域,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至少两个止挡结构60中的每个止挡结构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600,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601,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共开设有N个凹槽区域,N为大于1的整数。具体可参考图3所示。此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凹槽的形状,比如,可以是燕尾槽,也可以是口小肚大的槽,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凹槽,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以可弯折连接件30上只有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为例,从图3所示,可看出可弯折连接件30上所开设的燕尾槽所处的位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保证每组磁性部件中的相邻磁体单元间能够在磁性力作用下吸附在一起,可以将每组磁性部件中的N个磁体单元沿同一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N个凹槽区域内,且容置在每个凹槽区域内的磁体单元的外表面和对应的止挡结构60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以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其中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为例,从图4可以看出,组装好的可弯折连接件30的结构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将磁体单元容置在所述凹槽区域内。对于同一极性的要求,举个例子来说,在同一组磁性部件中的第一磁体单元501的极性方向为左“N”极,右“S”极,则第二磁体单元502的极性方向也为左“N”极,右“S”极,依次类推,该组磁性部件上的其它磁体单元的极性方向亦为左“N”极,右“S”极。当然还可以是其它设计情况,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每组磁体部件对外不显磁性,即为了减少漏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第i-1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磁体单元沿第一极性方向容置在第i-1组可弯折容置件的N个凹槽区域内,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第i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磁体单元沿与第一极性方向不同的第二极性方向容置在第i组可弯折容置件的N个凹槽区域内,其中,i为2至M中的任一整数。请参考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两组可弯折容置件组成的可弯折连接件30中所采用的阵列连接方式,且其上的可弯折连接件30中相邻两组可弯折容置件上磁体单元的极性排列方式为其中的一种极性排列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组可弯折容置件40的在可弯折连接件30上的排列方式可以是阵列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差排连接方式,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连接方式,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可弯折连接件30与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一本体10第一边100的第一端101上开设有第一孔,以及在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第二本体20第二边200的第二端201上开设有第二孔;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第M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第一边100的第三端102上开设有第三孔,以及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紧邻第二边200的第四端202上开设有第四孔,其中,第一孔和第三孔的第一连线与第一边100平行,第二孔和第四孔的第二连线与第二边200平行;或,可弯折连接件30的紧邻第一边100的第五端上开设有第五孔,以及紧邻第二边200的第六端上开设第六孔,第五孔边线延伸的方向与第一边100平行,第六孔边线延伸的方向与第二边200平行,通过将固定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上的转轴分别穿入对应的孔中,当通过操作体在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上施加外力时,使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绕可弯折连接件30进行相对转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孔的开设情况具体可参见图2所示。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有至少以下三种实现方式,但不仅限于以下三种实现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将这几种连接方式任一组合来获得所需要的连接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
仅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两端开设插孔,在M组可弯折容置件40中的第M组可弯折容置件的两端开设插孔,此时可弯折连接件30上总共开设有四个插孔,相应地,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上分别固定有四个转轴,将四个转轴分别插入相应的插孔中,从而实现了可弯折连接件30与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二种实现方式
可弯折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插孔,整个可弯折连接件30一共有两个插孔,每个插孔分别贯通可弯折连接件30的一端,且边线方向分别与第一边100和第二边200平行。然后通过将固定在电子设备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上的转轴穿入对应的插孔中。
第三种实现方式
可弯折连接件30的两端未开设有任何插孔,通过起固定作用的诸如螺钉或者螺栓来将可弯折连接件30与电子设备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固定连接起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可弯折连接件30在电子设备处于不同姿态下时表面的平整性,还需要在可弯折连接件30表面包覆一层硅胶层,进一步保证了电子设备美观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但不仅限于以下三种模式。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设置电子设备不同的姿态模式。而对于每一种姿态模式又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在此,仅以其中的一种情形进行描述。
第一种模式
以多模一体机式的平板电脑为例,对于为了满足用户利用多模一体机式的平板电脑来进行阅读或者游戏等操作需要时,将电子设备此时的姿态模式称为倾斜模式,当电子设备的可弯折连接件30处于自然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此时,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第一角度为180°,当用户握持住第一本体10给第二本体20施加一足够让两本体间发生相对转动的力时,这时,在可弯折连接件30内的M组磁性部件50磁吸力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由原来的180°变为(180,270)之间的第二角度α,这里的第二角度往往根据电子设备自身的尺寸大小,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的重量进行设置。设置标准主要在第二角度α的前提下,可以为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提供稳定放于桌面上的支撑力。如图8所示,为电子设备姿态模式处于倾斜模式立于水平面上的一种情况的侧面图,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的第二夹角α为280°,当然第二夹角α还可以是其它角度。
第二种模式
参照对第一种模式实现方式的描述,仍然沿用第一模式中的例子,当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发生改变时,比如,此时用户想用多模一体机的平板电脑进行看电影,在需要时刻低头观影的倾斜模式下,用户在长久的低头观看疲劳后,可以重新放置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于桌面上,如图9所示,此时,电子设备由倾斜模式变为了站立模式,图为侧面图。
第三种模式
对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夹角为180°的自然状态下时,还可以在第二本体2上开设一挂孔,然后将电子设备悬挂在诸如墙壁的可悬挂物上,即节省了空间,又给用户增添了另外一种体验,如图10所示,为电子设备的其中一种姿态模式,悬挂模式。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可弯折连接件30具有较强的抗破坏力,可以采用以下两种途径,一方面,通过增加柔性变形区域70的厚度,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磁性单元的体积,提高磁性部件的磁吸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磁铁吸附后提供电子设备处于某一固定姿态的力时,还可以利用磁铁吸附后导通来传递电信号,进而代替传统的通过手动等微动操作来打开或者关闭电子设备电源开关,极大地增强了电子设备的趣味性和使用性,比如,在电子设备从自然状态切换为站立模式时,磁铁吸附在一起,开启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电子设备显示屏亮屏,当电子设备由站立模式中的第一角度转至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间夹角非第一角度时,关闭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进一步节约了电能。此外,为了实现最优成本设计,磁铁的形态,磁铁的安装方式、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外形,体积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一操作体在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绕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操作体离开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时,通过可弯折连接件上的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吸力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保持在第一角度,此时,电子设备处于一稳定的姿态,而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设置多个转轴,然后利用转轴上相互交错的齿轮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保证电子设备能够稳定在各种姿态,也就是说,不必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需要设计无数多个具有优良特性的部件,所以,实现了节约工艺流程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节约了工艺流程,还具有设计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
可弯折连接件,通过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将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包括M组可弯折容置件,及M组磁性部件,所述M组磁性部件中的每组磁性部件容置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一组可弯折容置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其中,当通过一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施加一外力,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的所述第二本体间的当前角度为第一角度,且在所述操作体离开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时,通过所述M组磁性部件所产生的磁极异性相吸的磁吸力提供可弯折连接件弯曲之后的保持力,以能够保持所述当前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
其中,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止挡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止挡结构中相邻两个止挡结构间形成有一柔性变形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止挡结构中的每个止挡结构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每组可弯折容置件上共开设有N个凹槽区域,N为大于1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磁性部件中的N个磁体单元沿同一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N个凹槽区域内,且容置在每个凹槽区域内的磁体单元的外表面和对应的止挡结构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i-1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磁体单元沿第一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第i-1组可弯折容置件的N个凹槽区域内,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i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磁体单元沿与第一极性方向不同的第二极性方向容置在所述第i组可弯折容置件的N个凹槽区域内,其中,i为2至M中的任一整数。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一本体第一边的第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孔,以及在所述第一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二本体第二边的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二孔;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第M组可弯折容置件的紧邻所述第一边的第三端上开设有第三孔,以及在所述M组可弯折容置件中的紧邻所述第二边的第四端上开设有第四孔,其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三孔的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一边平行,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四孔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二边平行;或,所述可弯折连接件的紧邻所述第一边的第五端上开设有第五孔,以及紧邻所述第二边的第六端上开设第六孔,所述第五孔边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边平行,所述第六孔边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边平行,通过将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转轴分别穿入对应的孔中,当通过所述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上施加所述外力时,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可弯折连接件进行相对转动。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连接件外表面包覆有硅胶层。
CN201510053397.5A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988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3397.5A CN105988508B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3397.5A CN105988508B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508A CN105988508A (zh) 2016-10-05
CN105988508B true CN105988508B (zh) 2020-07-24

Family

ID=57037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3397.5A Active CN105988508B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8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6741B2 (en) * 2019-07-16 2021-12-2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2873A (zh) * 2007-11-21 2011-01-19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CN102123568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及应用该滑动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620516A (zh) * 2011-06-03 2014-03-05 微软公司 柔性显示器绕曲组件
CN103927940A (zh) * 2013-01-11 2014-07-16 株式会社普莱斯科 可折叠的柔性显示装置
CN203933712U (zh) * 2014-05-28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和使用该连接件的开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2873A (zh) * 2007-11-21 2011-01-19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CN102123568A (zh) * 2010-01-07 2011-07-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及应用该滑动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620516A (zh) * 2011-06-03 2014-03-05 微软公司 柔性显示器绕曲组件
CN103927940A (zh) * 2013-01-11 2014-07-16 株式会社普莱斯科 可折叠的柔性显示装置
CN203933712U (zh) * 2014-05-28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件和使用该连接件的开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508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8265B2 (en) Mobile device to operate in tablet mode and phone mode
AU2013317305B2 (en) Freely-foldable flexible LED screen
US8705229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magnet
US907217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H1201950246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CN204652455U (zh) 电子设备
CN205847338U (zh) 柔性铰链及设置柔性屏的移动终端
US10067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985322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314728A (zh) 铰链机构
CN108780338B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US201500550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195117A1 (en) Alignment structure
CN109901667A (zh) 电子设备
US20170299863A1 (en) Revolving member and wearable eyeglasses with the same
CN105988508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75018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4803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86441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076170B (zh) 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167833U (zh)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853622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541954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9196463U (zh) 一种手持环稳定器
CN203433429U (zh) 一种保护套件及电子设备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