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0948B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0948B
CN105790948B CN201410837631.9A CN201410837631A CN105790948B CN 105790948 B CN105790948 B CN 105790948B CN 201410837631 A CN201410837631 A CN 201410837631A CN 105790948 B CN105790948 B CN 105790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ult
terminal
information
certified
determ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76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0948A (zh
Inventor
吕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Advantageous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76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0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0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0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的开销。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将该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该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由于判断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与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是通过第二终端的用户判断的,而不是服务器判断的,服务器仅需要根据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显然,可有效降低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的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网页上操作,并获取服务器提供的各种服务。为了避免合法用户的账号被非法用户截取,服务器在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之前,需要对当前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
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对人脸图像、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认证,来确定用户的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下面以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图像为例,说明现有技术中,对用户身份认证的过程。
在现有技术中,服务器首先识别终端采集的人脸图像,获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人脸信息与预存人脸信息的相似度,来确定用户的身份认证是否通过。服务器在识别人脸图像时,需要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人脸部件、人脸轮廓、神经网络等不同的人脸识别算法,来识别人脸信息,如人脸中的轮廓、五官、表情等人脸信息。服务器识别出人脸信息后,还需要将识别出的人脸信息与预存人脸信息进行比较,来确定二者的相似度。
可见,现有技术在认证身份时,服务器的开销较大,身份认证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的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
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认证模块,用于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将该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该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可见,本申请判断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与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是通过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判断的,而不是服务器判断的,这样,就可有效降低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的开销,从而有效节约身份认证的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S101、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用户实时的人脸图像、包含人脸图像的视频、指纹图像、掌纹图像等生理特征信息,也可以是声音、步态等行为特征信息。
服务器在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时,具体可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某个生理特征信息或某个行为特征信息。
下面以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为待认证人脸图像为例说明。
例如,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用户需要注册或登录某个账号时,服务器需要对该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来确定当前操作的用户为该账号的真实所有者。在进行身份认证时,服务器可通过第一终端向用户展示认证页面,提示用户采集该用户的人脸图像并通过该第一终端向服务器返回采集的人脸图像。则服务器可获取第一终端返回的人脸图像,并将该人脸图像作为待认证人脸图像。
用户采集实时的人脸图像时,可通过第一终端配置的摄像头采集自身的人脸图像,为了避免该用户将第一终端本地的图像作为实时的人脸图像,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禁止第一终端读取该第一终端本地存储的图像,这样,可保证第一终端采集的人脸图像为实时人脸图像,从而可有效提高身份认证的可信度。
S102、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与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类型相同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若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为待认证人脸图像或包含待认证人脸图像的视频时,则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为预存的标准人脸图像,若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为待认证指纹图像,则标准生物特征信息为预存的标准指纹图像。其中,所述的标准人脸图像和标准指纹图像是指账号的真实所有者的人脸图像和指纹图像。具体的,所述的标准人脸图像可以是证件人脸图像,也即,标准人脸图像可以是账号的真实所有者的某个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上的人脸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标准生物特征信息一般均保存在第三方系统中,服务器可以预先从该第三方系统中获取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并保存在服务器的信息库中,服务器则可获取信息库中保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当然,服务器也可直接从第三方系统中获取标准生物特征信息。
沿用上例,考虑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用户需要进行注册或登录某个账号时,服务器出于安全考虑,往往需要用户提供证件信息,以认证该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例如,服务器往往会提示用户在认证页面上输入证件信息,比如,提示用户输入居民身份证的身份证号码,或者护照的护照号码等。则服务器可获取用户提供证件信息,当该用户提供的证件信息合法时,服务器可将从第三方系统中获取的与该证件信息对应的证件人脸图像作为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并保存。则服务器需要获取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时,可获取保存的证件人脸图像。
服务器通过步骤S101获取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后,需要判断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与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时,为了降低身份认证的开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将获取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由各第二终端的用户判断展示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
沿用上例,假设服务器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人脸图像,以及证件人脸图像后,将该待认证人脸图像和证件人脸图像同时发送给N个第二终端,其中,N为预设的正整数,N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100。每个第二终端在收到待认证人脸图像和证件人脸图像后,将该待认证人脸图像和证件人脸图像展示在页面上,供使用该第二终端的用户判断待认证人脸图像和证件人脸图像是否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可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指定状态的第二终端进行展示,该指定状态的第二终端可包括在线状态的第二终端。
S103、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该第二终端展示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服务器在接收到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判定结果之前,还可以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展示,该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终端的用户,对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进行判断。
例如,假设服务器向100个第二终端发送了图像1、图像2和问题1,以及该问题1的两个备选答案;其中,图像1为待认证人脸图像,图像2为证件人脸图像,问题1为第一提示信息,该问题1具体为“请判断图像1和图像2是否为同一个人?”,备选答案包括“是”和“否”,或者“√”和“×”等,其中,“是”和“√”用于表示图像1和图像2为同一个人,“否”和“×”用于表示图像1和图像2不是同一个人。
上例中,各第二终端的用户可以判断图像1和图像2中的人脸图像是否为同一个人,并将判断结果对应的备选答案作为该问题1的答案,将该答案输入页面并通过第二终端返回服务器,该服务器将该接收到的问题1的答案作为第一判定结果。
S104、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具体的,服务器可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指定结果,判断各指定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确定身份认证通过,否则,确定身份认证不通过,该预设条件可包括但不限于:指定结果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指定结果的数量与第一判定结果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的指定结果可以为:确定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相同的判定结果。
继续沿用上例,假设服务器向100个第二终端发送了图像1、图像2,以及问题1,在这100个第二终端中,其中的90个第二终端向服务器返回问题1的答案,其余的10个第二终端未向服务器返回问题1的答案,则各第二终端返回的问题1的答案的数量(第一判定结果的数量)为90。若指定结果为“是”或者“√”,则在第二终端返回的90个问题1的答案中,确定出答案为“是”或者“√”的数量M(指定结果的数量)。假设第一阈值为80,则服务器判断数量M是否大于第一阈值80,若是,确定身份认证通过,否则,确定身份认证不通过。或者,假设第二阈值为0.8,则服务器判断数量M与各答案的数量90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0.8,若是,则确定身份认证通过,否则,确定身份认证不通过。
本申请图1所示的方法,服务器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其中,该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可见,判断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是通过第二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的,而不是服务器通过开销较大的图像识别技术来判断的。第二终端将用户的第一判定结果(即判断结果)提供给服务器,服务器只需要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就可以确定第一终端的用户身份认证是否通过,这样,就可有效降低服务器的开销,从而可有效节约成本。
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可信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向第二终端发送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时,可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地理位置与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具体的,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服务器可先确定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再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地理位置与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在确定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时,可通过互连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来确定,还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基站来确定。
继续沿用上例,当确定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为北京市时,则可将待认证人脸图像和证件人脸图像发送给100个地理位置不是北京市的第二终端,比如,可发送给地理位置为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的100个第二终端。这样,由于第一终端的用户与第二终端的用户位于不同的城市(地理位置),位于不同城市的用户之间一般来说无任何关系,因此,通过与第一终端的用户无关的第二终端的用户来对证件人脸图和第一终端的用户提供的待认证人脸图像是否相同进行判断,可有效提高第一判定结果的可信度,从而可提高身份认证的可信度。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各第二终端的用户在识别第二终端展示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时,一些用户可能会不认真判断,而是随意选择了一个判断结果作为第一判定结果并通过第二终端返回给服务器,这样,服务器接收到的该第一判定结果就是不可信的判定结果,根据该不可信的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时,身份认证的可信度就较低。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根据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具体可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根据该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在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时,服务器可首先向各第二终端发送样本信息组进行展示,该样本信息组包括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等,然后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其中,该第二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确定出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为预设判定结果的第二终端,将确定出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确定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该样本信息组中的文本信息可以为一些样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可以为样本人脸图像。所述的预设判定结果可以为该样本信息组中的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的标准判定结果。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服务器接收各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判定结果之前,还可将第二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展示,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终端的用户,对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进行判定。
本申请实施例服务器向各第二终端发送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样本信息组等各信息时,可将各信息同时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展示。其中,所述的样本信息组中的样本信息可以为与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类型相同的样本信息,例如,若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为待认证人脸图像时,所述的样本信息可以为至少两个样本人脸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两个样本人脸图像可以为同一个用户的人脸图像,则对应的预设判定结果可以为:“是”或者“√”;这两个样本人脸图像也可以为不同用户的人脸图像,则对应的预设判定结果可以为:“否”或“×”。
例如,服务器可预设保存张三和李四的人脸图像,将这两张人脸图像作为样本人脸图像,这两张样本人脸图像分别为图像3和图像4,并且设置第二提示信息为问题2,该问题2具体为:“图像3和图像4是否为同一个人?”,设置预设判定结果为“否”或“×”,该“否”或“×”表示图像3和图像4不是同一个人。
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返回的待认证人脸图像,将待认证人脸图像和预存的证件人脸图像分别作为图像1和图像2,并确定图像1和图像2对应的问题1(第一提示信息),该问题1具体为“图像1和图像2是否为同一个人?”。
服务器将图像1~图像4、问题1和问题2发送给100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同时将问题1的备选答案(如“是”和“否”)和问题2的备选答案(如“是”和“否”)发送给各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用户通过判断图像3和图像4是否为同一个人,将判断结果(即问题2的答案)通过第二终端返回服务器,用户还可判断图像1和图像2是否为同一个人,并将判断结果(即问题1的答案)通过第二终端返回服务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问题2的答案作为第二判定结果,将接收到的问题1的答案作为第一判定结果。
若服务器接收到各第二终端(100个第二终端)中的90个第二终端返回的90个问题1的答案(即第一判定结果)和90个问题2的答案(即第二判定结果),则在在这90个问题2的答案中,确定出返回的答案为“否”(即预设判定结果)的第二终端,将确定出的各第二终端返回的问题1的答案作为问题1的有效的答案(即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在90个问题2的答案中,假设有80个第二终端返回的答案为“否”,其余10个第二终端返回的答案为“是”,则将这80个第二终端返回的问题1的答案作为问题1的有效的答案。
服务器在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时,可仅根据该确定出的80个问题1的有效的答案,来判断身份认证是否通过,这样,由于该80个问题1的有效的答案相对来说可信度较高,因此,服务器确定出的用户身份认证的可信度也较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身份认证的可信度,在展示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样本信息组时,展示的先后顺序可以为随机展示,这样,由于第二终端的用户并不知道展示的各信息(即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样本信息组)中,哪些为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哪些为样本信息,因此,一般情况下会认真识别展示的各信息,则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和第二判定结果的可信度较高,从而,可有效提高身份认证的可信度。
以下将结合图2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的详细过。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并确定该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
S202:从第三方系统中获取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
S203: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样本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发送给地理位置与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第二终端。
S204: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和第二判定结果,确定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为预设判定结果的第二终端。
S205:将通过步骤S204确定出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作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并确定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中的指定结果。
S206:判断各指定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8。
S207:确定身份认证通过。
S208:确定身份认证不通过。
其中,步骤S201和步骤S202的先后顺序不限。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32,用于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接收模块33,用于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认证模块34,用于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可选的,所述认证模块具体用于,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根据所述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可选的,所述认证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各第二终端发送样本信息组进行展示,所述样本信息组包括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确定出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为预设判定结果的第二终端,将确定出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确定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35,用于在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之前,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进行判定;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36,用于在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之前,将第二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进行判定。
可选的,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样本信息组在第二终端上展示的先后顺序为随机展示。
可选的,所述认证模块34具体用于,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指定结果,判断所述各指定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确定身份认证通过,否则,确定身份认证不通过;所述预设条件为:指定结果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指定结果的数量与第一判定结果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地理位置与所述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可选的,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图像或者为包括人脸图像的视频,所述标准生物特征信息为证件人脸图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37,用于在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之前从第三方系统中获取所述证件人脸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服务器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将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其中,该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可见,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是多个第二终端的用户识别出并提供给服务器的,而不是服务器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的,这样,就可有效降低服务器的开销,从而有效节约身份认证的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
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具体包括:
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
根据所述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具体包括:
向所述各第二终端发送样本信息组进行展示,所述样本信息组包括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
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二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确定出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为预设判定结果的第二终端;
将确定出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确定为有效的第一判定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进行判定;
在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判定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二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展示,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至少两个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是否相同进行判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样本信息组在第二终端上展示的先后顺序为随机展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具体包括:
从各第一判定结果中确定出指定结果;
判断所述各指定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确定身份认证通过,否则,确定身份认证不通过;
所述预设条件为:指定结果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指定结果的数量与第一判定结果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
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地理位置与所述第一终端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为人脸图像或者为包括人脸图像的视频,所述标准生物特征信息为证件人脸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第三方系统中获取所述证件人脸图像。
10.一种身份认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终端采集的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预存的标准生物特征信息发送给多个第二终端进行展示;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一判定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判定结果为:使用第二终端的用户对所述待认证生物特征信息和标准生物特征信息是否相同的判定结果;
认证模块,用于根据各第一判定结果,判断所述身份认证是否通过。
CN201410837631.9A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790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7631.9A CN105790948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7631.9A CN105790948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948A CN105790948A (zh) 2016-07-20
CN105790948B true CN105790948B (zh) 2019-03-15

Family

ID=5638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7631.9A Active CN105790948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0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2728B (zh) * 2016-10-27 2022-05-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脸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9067791B (zh) * 2018-09-25 2020-05-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中用户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9523408A (zh) * 2018-10-31 2019-03-26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参保人的身份认证方法、保险机构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TWI784166B (zh) * 2019-05-08 2022-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載具輔助系統
CN113779532A (zh) * 2021-08-20 2021-12-10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认证方法、服务器、用户终端、系统及介质
CN114915486A (zh) * 2022-06-02 2022-08-16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4315A (zh) * 2013-12-10 2014-04-09 柳州译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3905430A (zh) * 2014-03-05 2014-07-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名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1838A (ja) * 2001-05-29 2002-12-06 Digicube Co Ltd 認証システム、認証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個人識別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KR20120018242A (ko) * 2010-08-20 2012-03-02 (주)게임스프링 동영상 프로필의 실시간 업로드를 통한 본인 인증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4315A (zh) * 2013-12-10 2014-04-09 柳州译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03905430A (zh) * 2014-03-05 2014-07-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名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948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0948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5553919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8804884B (zh) 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07153A1 (zh) 识别二次放号账户盗用的风控模型训练、风控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JP2022532677A (ja) 身元検証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5337928B (zh) 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安全保护问题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897586B (zh) 一种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权限管理方法与装置
CN107818301B (zh) 更新生物特征模板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881667B (zh) 一种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及装置
EP2683131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performance of authentication systems
CN105245489B (zh) 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9146699A (zh) 基于区块链的相亲交友综合管理方法和系统
US201302392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d associating devices using visual recognition
CN105306202B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032846A (zh) 身份数据的防误用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161020B (zh)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26816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WO2021244471A1 (zh) 一种实名认证方法及装置
US20190155863A1 (en) Associating user logs using geo-point density
CN108460263A (zh) 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063442B (zh) 业务实现、相机实现的方法和装置
US11163862B2 (en) Authentication of users based on snapshots thereof taken in corresponding acquisition conditions
CN104125234A (zh) 一种动态图像安全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0519061A (zh)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50953B (zh) 一种授权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62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Innovative advanc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5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