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8061B -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8061B
CN105758061B CN201410776473.0A CN201410776473A CN105758061B CN 105758061 B CN105758061 B CN 105758061B CN 201410776473 A CN201410776473 A CN 201410776473A CN 105758061 B CN105758061 B CN 105758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vehicle
valv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64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8061A (zh
Inventor
谭廷帅
汪耀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764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8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8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8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外第一换热器、车外第二换热器、车内第一换热器、车内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板式换热器。车外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一通断阀与压缩机相连,车内第一换热器通过串联的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通断阀与车外第一换热器相连,第一板式换热器通过第三通断阀与压缩机相连,车外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二节流装置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相连,车外第二换热器与压缩机相连,第五通断阀并联在第二通断阀和车内第一换热器之间,车内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板式换热器相连。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省去了四通换向阀结构,提升了系统可靠性,该空调系统可以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可以适应车内的复杂温度调节的要求。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具有该空调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对车内环境进行制热时,通常是利用压缩机余热来提升车内温度,也有一些车辆的空调系统是具有热泵制热功能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对于车辆的同时具有制冷制热双模式的空调系统而言,都是在系统中安装四通换向阀来切换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这样的结构由于安装了四通换向阀,使系统结构变得复杂,系统控制不可靠,而且这样的系统结构在同一时刻只能进行制冷或者只能进行制热,这样对复杂的车内环境的调节便显得力不从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出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四通换向阀结构,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该空调系统可以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模式,可以适应车内的复杂温度调节的要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低压进口和高压出口;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外部的车外第一换热器,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第一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相连;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部的车内第一换热器,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进口相连,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通断阀与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相连;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进口和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以及第二进口和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三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相连;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外部的车外第二换热器,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相连,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相互串联第四通断阀和第五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进口相连,其中所述第五通断阀并联在所述第二通断阀和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四通断阀的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断阀之间;以及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部的车内第二换热器,所述车内第二换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可以对车内环境进行制冷和热泵制热,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可以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该空调系统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四通换向阀结构,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控性强,适应车厢空间内的复杂温度调节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由此可以提升车辆的档次,提升驾驶舒适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兼具车窗除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在车窗除雾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在车外换热器除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原理图,相对于图1所示的系统原理图,该实施例中多了补气增焓功能。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
压缩机1;低压进口11;高压出口12;中压进口13;
车外第一换热器2a;
车内第一换热器2b;
车外第二换热器2c;
车内第二换热器2d;
第一板式换热器3a;第一进口31a;第一出口32a;第二进口33a;第二出口34a;
第二板式换热器3b;第三进口31b;第三出口32b;第四进口33b;第四出口34b;
第一通断阀51;第二通断阀52;第三通断阀53;第四通断阀54;第五通断阀55;第六通断阀56;第七通断阀57;第八通断阀58;第九通断阀59;
第一节流装置61;第二节流装置62;第三节流装置63;第四节流装置64
第一单向阀71;第二单向阀72;
储液器8;水泵9;车内送风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10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系统100可以适用于各种动力形式的车辆,利用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或者是混合动力汽车等。当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特别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由于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无法利用发动机余热对车厢空间进行升温,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既可以制冷又可以进行热泵制热的空调系统100作为车辆的空气调节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100,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外部的车外第一换热器2a、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外部的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部的车内第一换热器2b、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部的车内第二换热器2d以及第一板式换热器3a。
需要说明的是,车外第一换热器2a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动力仓内,车内第一换热器2b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厢空间内部的任意位置处,可选地可以邻近主驾驶座位和/或副驾驶座位设置。第一板式换热器3a可以设置在车辆的任意位置处,在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车外第一换热器2a、车外第二换热器2c、车内第一换热器2b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可以是任意结构形式的空气换热器,例如可以是翅片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吹胀式换热器等,相应换热器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述。可选地,板式换热器为水-水换热器,其内部具有至少两个流通通道,两个流通通道内分别流动不同温度的液体,以使两种不同温度的液体之间可以进行换热,其中其具体结构等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压缩机1包括低压进口11和高压出口12,制冷剂可以从低压进口11进入,经过压缩后从高压出口12排出。可选地,压缩机1还包括中压进口13,一部分制冷剂还可以通过中压进口13进入压缩机1内进行压缩。
其中,车外第一换热器2a的进口通过第一通断阀51与压缩机1的高压出口12相连,车内第一换热器2b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低压进口11相连,车内第一换热器2b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一节流装置61和第二通断阀52与车外第一换热器2a的出口相连。
第一板式换热器3a具有第一进口31a和与第一进口31a连通的第一出口32a、以及第二进口33a和与第二进口33a连通的第二出口34a,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进口31a通过第三通断阀53与压缩机1的高压出口12相连,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进口通过第二节流装置62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出口32a相连,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出口通过相互串联第四通断阀54和第五通断阀55与压缩机1的低压进口11相连,其中第五通断阀55并联在第二通断阀52和车内第一换热器2b之间,第四通断阀54的出口连接在第一节流装置61和第二通断阀52之间,车内第二换热器2d串联在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二进口33a和第二出口34a之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零部件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本空调系统100中的“通断阀”是指可以导通或截断其所在的管路的阀门结构,也就是说,通断阀可以导通相应管路,也可以截断相应管路,优选地,通断阀可以是电磁阀,这样相应管路的通断可以通过电路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提高空调系统100的自动化。本空调系统100中的“节流装置”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节流元件,优选地可以是电子膨胀阀,这样可以通过电路控制系统对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提高空调系统100的自动化,提升控制的精确性。
下面将参考图1-图4具体描述空调系统100在进行制冷、制热时的工作原理。
参考图2空调系统100的制冷模式工作原理图:
在空调系统100进行制冷时,参与工作的部件包括:压缩机1、车外第一换热器2a、车内第一换热器2b,其中第一通断阀51和第二通断阀52处于打开状态,其他通断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节流装置61处于工作状态。制冷剂在空调系统100中的流动方向是这样的: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的制冷剂,经过第一通断阀51所在管路流入到车外第一冷凝器中进行冷凝,在车外第一冷凝器放热后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而后流入第一节流装置61进行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通过第二通断阀52所在管路流入到车内第一换热器2b中进行蒸发降温,车内空气与车内第一换热器2b进行换热温度得到降低,蒸发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后再回到压缩机1,如此完成空调系统100的制冷循环。
参考图3空调系统100的制热模式工作原理图:
在空调系统100进行制热时,参与工作的部件包括:压缩机1、第一板式换热器3a、车外第二换热器2c、以及车内第二换热器2d,其中,第三通断阀53、第四通断阀54和第五通断阀55处于打开状体,其他通断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节流装置62处于工作状态。制冷剂在空调系统100中的流动方向是这样的:
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的制冷剂,经过第三通断阀53所在管路流入到第一板式换热器3a中进行冷凝,其中制冷剂流入到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进口31a和第一出口32a之间的第一通道内,车内第二换热器2d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二进口33a和第二出口34a之间的第二通道连通,由于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为高温气体,由此可以与车内第二换热器2d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提高换热介质温度,车厢内的空气可以与车内第二换热器2d进行换热从而温度可以得到提高,可选地,车内第二换热器2d中的换热介质可以是水、防冻液等。优选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水泵9,水泵9设在第一板式换热器3a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之间,通过设置水泵9从而可以对换热介质在第一板式换热器3a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内的流动提供动力,保证换热介质的有效流通性。
进一步地,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出口32a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节流装置62进行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流入到车外第二换热器2c中进行蒸发降温,蒸发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四通断阀54和第五通断阀55所连通的管路回到压缩机1,如此完成空调系统100的制热循环。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系统100进行制热模式时,也可以对车窗进行除霜。由于车内第二换热器2d对车厢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可以向车窗上吹送热空气,从而可以对车窗上的霜进行融化、快速除掉。
综上情况所述,当需要对车内环境进行制冷时,可以打开第一通断阀51、第二通断阀52和第一节流装置61,关闭其他通断阀,使该空调系统100构成如图2所示的系统流通状态即可;当需要对车内环境进行制热或车窗除霜时,可以打开第三通断阀53、第四通断阀54、第五通断阀55和第二节流装置62,关闭其他通断阀,使该空调系统100构成如图3所示的系统流通状体即可。
本发明的空调系统100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四通换向阀,仍然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模式。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由于省去了四通换向阀,而是通过各个通断阀来控制各个管路的通断,从而可以使该空调系统100可以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循环。
具体地参考图4空调系统100的车窗除雾模式工作原理图。
与图3不同的是,将图3中的第五通断阀55关闭使其所在管路断开,而开启第二通断阀52,使第二通断阀52所在管路导通,进而经过车外第二换热器2c蒸发后的制冷剂可以在车内第一换热器2b中再次进行蒸发换热,这样空调系统100在车厢内同时利用车内第一换热器2b进行制冷功能,且通过车内第二换热器2d进行制热功能,由此可以满足车内复杂环境温度调节的需求。例如当车窗上凝雾时,特别是车内温度较高、车外温度较低时,启动该模式,车内第一换热器2b所产生的低温可以对车窗进行降温,从而可以消除雾气,而由于此时车外环境温度低,车内乘员体感较冷,需要暖气,这时车内第二换热器2d所产生的高温就可以对车厢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升温,从而在消除车窗雾气的同时不会影响车厢空间内的温度,由此有利于提高车内乘员的体感舒适度。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具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可以对车内环境进行制冷和热泵制热,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同时进行制冷和制热,该空调系统100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四通换向阀结构,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控性强,适应车厢空间内的复杂温度调节的需求。
优选地,车内第一换热器2b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相互靠近布置,这样可以节省车厢空间的占用。进一步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设在车厢空间内的车内送风装置10,车内送风装置10邻近车内第一换热器2b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设置。这样可以通过车内送风装置10可以对车内空气进行扰动,使车内空气与车内第一换热器2b和车内第二换热器2d进行有效换热,从而可以提升换热速度和换热的均匀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车外第一换热器2a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也可以相互邻近设置,空调系统100还包括车外风扇装置,其邻近车外第一换热器2a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置,从而当车外风扇装置开启后可以提高车外第一换热器2a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表面空气流速,加速车外第一换热器2a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换热速度。
作为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单向阀71,第一单向阀71串联在第二节流装置62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进口之间,第一单向阀71被构造成从第二节流装置62向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方向导通且反向截断的结构。通过设置该第一单向阀71,从而可以防止制热时制冷剂从车外第二换热器2c流向第二节流装置62,由此可以对系统起到保护作用,提升空调系统100可靠性。
优选地,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储液器8,储液器8串联在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出口32a和第二节流装置62之间。这样通过设置储液器8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进口进一步通过第六通断阀56与压缩机1的高压出口12相连,且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出口通过第三节流装置63与车外第一换热器2a的进口相连,具体地,第三节流装置63的进口连接在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出口和第四通断阀54的进口之间,第三节流装置63的出口连接在第一通断阀51和车外第一换热器2a之间,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七通断阀57,第七通断阀57并联在第一节流装置61的两端。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八通断阀58,第八通断阀58并联在第三节流装置63的两端。
通过上述的技术特征,可以使本空调系统100具有车外换热器除霜和低温制热的工作模式。下面参照图5和图6具体描述空调系统100在进行车外换热器除霜和低温制热时的工作原理。
参考图5空调系统100的车外换热器除霜工作原理图:
冬季,车辆停止一定时间段后,车外换热器上会结霜,这样就会影响空调系统100的制热效率。此时需要对车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在空调系统100进行车外换热器除霜时,参与工作的部件包括:压缩机1、车外第一换热器2a和车外第二换热器2c,其中,第六通断阀56、第七通断阀57和第五通断阀55处于打开状体,其他通断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三节流装置63处于工作状态。制冷剂在空调系统100中的流动方向是这样的:
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气态的制冷剂,经过第六通断阀56所在管路流入到车外第二换热器2c中进行冷凝,由于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为高温气体,因此可以快速地融化掉车外第二换热器2c上的结霜,保证后续制热的需要。进一步地,
进一步地,从车外第二换热器2c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三节流装置63进行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流入到车外第一换热器2a中进行蒸发降温,蒸发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七通断阀57和第五通断阀55所连通的管路回到压缩机1,如此完成空调系统100的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车外换热器除霜可以持续2-3分钟后,就可以进行上述的制热模式,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车外第二换热器2c除霜速度快。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是电动汽车,其中电动汽车内设有底盘冷却系统,底盘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冷却系统、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气控制器冷却系统,其中底盘冷却系统邻近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置。
具体地,动力汽车内部设有动力电池模组,电池冷却系统用于为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散热,电池冷却系统可以包括电池散热器,电池散热器用于吸收动力电池模组的热量。优选地可以将电池散热器邻近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置,这样当启动电动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后,可以利用电池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对车外第二换热器2c起到辅助加热作用,进而可以对废热起到回收作用,提高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除霜速度,降低能耗,保护资源和环境。
驱动电机冷却系统用于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提供冷却,可选地,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可以包括驱动电机散热器,驱动电机散热器用于吸收驱动电机的热量。同理,可以将驱动电机散热器邻近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置,这样当启动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后,可以利用驱动电机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对车外第二换热器2c起到辅助加热作用,进而可以对废热起到回收作用,提高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除霜速度,降低能耗,保护资源和环境。
电气控制器冷却系统用于为电动汽车的电气控制器提供冷却,可选地,电气控制器冷却系统可以包括电气控制器散热器,电气控制器散热器用于吸收电气控制器的热量。同理,可以将电气控制器散热器邻近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置,这样当启动电动汽车的电气控制器冷却系统后,可以利用电气控制器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对车外第二换热器2c起到辅助加热作用,进而可以对废热起到回收作用,提高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除霜速度,降低能耗,保护资源和环境。
优选地,电池散热器、驱动电机散热器和电气控制器散热器可以是一个散热器结构,由此可以降低动力汽车的结构复杂性,降低成本。
具有电池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用于为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散热,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电池散热器,电池散热器用于吸收动力电池模组的热量,优选地可以将电池散热器邻近车外第二换热器2c设置,这样当启动电动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后,可以利用电池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对车外第二换热器2c起到辅助加热作用,进而可以对废热起到回收作用,提高车外第二换热器2c的除霜速度,降低能耗,保护资源和环境。
参考图6空调系统100的低温制热原理图:
冬季当车外温度较冷时,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制冷的系统制热速度慢,无法快速提高人体舒适度。对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下面的实施例,以解决低温无法快速制热的问题。
空调系统100包括第八通断阀58,第八通断阀58并联在第三节流装置63的两端。与图3所示的制热模式不同的是,当需要在低温环境中制热时,如图6所示,可以关闭第四通断阀54、打开第七通断阀57和第八通断阀58。
这样通过,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出口32a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节流装置62进行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流入到车外第二换热器2c中进行蒸发降温,蒸发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后,再次通过车外第一换热器2a进行蒸发降温后,通过第七通断阀57和第五通断阀55所连通的管路回到压缩机1,如此完成空调系统100的制热循环。这样,在制热工况下,增加了车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在更低温的车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制热,提升人员的舒适性。
可选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72,第二单向阀72串联在第三节流装置63和车外第一换热器2a之间,第二单向阀72被构造成从第三节流装置63向车外第一换热器2a的方向导通且反向截断的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72,可以避免制冷剂从车外第一换热器2a流向车外第二换热器2c,由此保证车外换热器除霜工作和低温制热时的正常工作,提升空调系统100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100。如图7所示的空调系统100与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100不同的是,其进一步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3b,第二板式换热器3b具有第三进口31b和与第三进口31b连通的第三出口32b、以及第四进口33b和与第四进口33b连通的第四出口34b。第三进口31b和第三出口32b连接在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出口32a和第二节流装置62之间,具体地,第三进口31b与第一板式换热器3a的第一出口32a相连,第三出口32b与第二节流装置62的入口相连。第三出口32b进一步通过第四节流装置64与第四进口33b相连,压缩机1还包括中压进口13,第二板式换热器3b的第四出口34b与中压进口13相连。
在第二板式换热器3b处于工作状态时,特别是在空调系统100进行制热循环时,从第一板式换热器3a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板式换热器3b的第三进口31b和第三出口32b限定出的第三通道流入到第四节流装置64中,经过第四节流装置64的节流后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入第二板式换热器3b的由第四进口33b和第四出口34b限定出的第四通道内,与第二板式换热器3b的第三通道内的高温的制冷剂换热汽化蒸发,从而可以增加压缩机1的吸气量,降低压缩机1的压缩比,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制热量,保证空调系统100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因此,通过设置第二板式换热器3b可以对空调系统100起到补气增焓的作用,由此可以更适应低温环境下运行。
优选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九通断阀59,第九通断阀59串联在第二板式换热器3b的第三出口32b和第四进口33b之间。通过设置第九通断阀59可以使空调系统100的补气增焓作用具有可选择性,即需要对压缩机1进行补气时可以使第九通断阀59保持连通,当不需要对压缩机1进行补气时可以使第九通断阀59保持断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100,具有制冷、热泵制热、车外蒸发器除霜、低温制热、车窗除霜、车窗除雾六种工作模式,由此可以提高车辆空调系统100的模式可选择性,适应车内更加复杂的温度调节的需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空调系统100,由于该空调系统100具有上述优点,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档次,增加车辆的驾驶舒适性。
当然该空调系统100更适应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通过动力电池模组提供动力,不具有发动机,因此可以发挥空调系统100多样工作模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车辆内部限定出车厢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低压进口和高压出口;
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外部的车外第一换热器,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第一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相连;
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部的车内第一换热器,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进口相连,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通过相互串联的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通断阀与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的出口相连;
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进口和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一出口、以及第二进口和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三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相连;
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外部的车外第二换热器,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相连,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相互串联第四通断阀和第五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进口相连,其中所述第五通断阀并联在所述第二通断阀和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四通断阀的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通断阀之间,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进一步通过第六通断阀与所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相连,且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三节流装置与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相连;以及
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部的车内第二换热器,所述车内第二换热器串联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向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的方向导通且反向截断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串联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所述车内第二换热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车内第二换热器相互靠近布置,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车厢空间内的车内送风装置,所述车内送风装置邻近所述车内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车内第二换热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七通断阀,所述第七通断阀并联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八通断阀,所述第八通断阀并联在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串联在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向所述车外第一换热器的方向导通且反向截断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三进口和与所述第三进口连通的第三出口、以及第四进口和与所述第四进口连通的第四出口,
所述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所述第三出口进一步通过第四节流装置与所述第四进口相连,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中压进口,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四出口与所述中压进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九通断阀,所述第九通断阀串联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第三出口和第四进口之间。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
底盘冷却系统,所述底盘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冷却系统、驱动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气控制器冷却系统;
其中所述底盘冷却系统邻近所述车外第二换热器设置。
CN201410776473.0A 2014-12-15 2014-12-15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Active CN105758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6473.0A CN105758061B (zh) 2014-12-15 2014-12-15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6473.0A CN105758061B (zh) 2014-12-15 2014-12-15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061A CN105758061A (zh) 2016-07-13
CN105758061B true CN105758061B (zh) 2019-02-26

Family

ID=56336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6473.0A Active CN105758061B (zh) 2014-12-15 2014-12-15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8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0346A (zh) * 2017-07-20 2017-11-03 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车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7757298B (zh) * 2017-11-01 2021-03-23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和包括该热泵空调系统的电动车
CN109278496A (zh) * 2018-10-18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10435384B (zh) * 2019-06-29 2023-02-2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10466311A (zh) * 2019-07-05 2019-1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0497769A (zh) * 2019-09-23 2019-11-2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汽车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47508U (zh) * 2012-07-06 2013-02-20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3697625A (zh) * 2013-12-26 2014-04-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18359U (zh) * 2013-07-09 2014-04-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3964454U (zh) * 2013-12-27 2014-11-26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7581B2 (en) * 2003-12-18 2007-10-3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ull function vehicle HVAC/PTC thermal system
DE102012108731B4 (de) * 2012-09-17 2022-10-06 Audi Ag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47508U (zh) * 2012-07-06 2013-02-20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3518359U (zh) * 2013-07-09 2014-04-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103697625A (zh) * 2013-12-26 2014-04-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64454U (zh) * 2013-12-27 2014-11-26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061A (zh)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5169B (zh) 纯电动汽车用集成乘员舱热泵空调及三电热管理系统
CN106274372B (zh) 具有电池热管理功能的热泵式汽车空调
CN106985632B (zh) 一种多联式多功能的热泵型电动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758061B (zh)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108705915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20927430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104279800B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8749518A (zh) 一种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US20130025311A1 (en) Motor vehicle refrigerant circuit with a refrigeration system circuit and a heat pump circuit
CN107020915A (zh) 一种带有冷却液回路的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热泵系统
CN107512150A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4586420U (zh)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107757298A (zh) 喷气增焓热泵空调系统和包括该热泵空调系统的电动车
KR101811762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CN108973591A (zh) 电动汽车温度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10344A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1251802A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251813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08317766A (zh) 一种电动大巴的空调系统及电动大巴
CN110108055A (zh) 车用空调热泵一体化系统
CN109318679A (zh) 一种适用于大功率快充工况的热泵式汽车空调系统
CN102059930B (zh) 热回收汽车空调
CN110356283B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
CN209126467U (zh) 电动汽车温度调控系统
KR101903143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