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0611B -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0611B
CN105450611B CN201410438096.XA CN201410438096A CN105450611B CN 105450611 B CN105450611 B CN 105450611B CN 201410438096 A CN201410438096 A CN 201410438096A CN 105450611 B CN105450611 B CN 105450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characteristic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80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0611A (zh
Inventor
吴兵
魏永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Advantageous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380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0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0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0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0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接收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以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如果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本发明通过设定同一信任组中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优先级,可在获得来自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同时自动建立两个终端之间操作的方向。

Description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通信终端间的信息传输变得非常普遍,比如手机间电话号码、通信地址和多媒体文件等信息的传输、手机间支付功能的完成、手机和计算机间文件的传输等。其中,大部分传输的主动方和被动方的确定需要每次启用相关软件并人为指定,执行步骤复杂,费时费力,有时还会产生额外费用。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终端安装有指纹传感器,但是其在各通信终端的应用仅限于指纹采集和身份认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通过设定同一信任组中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优先级,可在获得来自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同时自动建立两个终端之间操作的方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服务器预先存储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的对应关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以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如果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本终端的第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以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如果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本终端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服务器预先存储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的对应关系;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查询单元查询到的对应关系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对应关系;
通信装置包括以下单元: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三终端的第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第二获取单元,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通过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通过设定同一信任组中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优先级,可在获得来自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同时自动建立两个终端之间操作的方向。
通过设定同一信任组中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优先级,终端可在获得来自其他终端和第三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同时自动建立与其他终端之间操作的方向。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两个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可以方便而快速地为两个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方便两个终端中的应用相互交换需要安全保证的重要数据。
进一步地,可确保服务器在较短的预定时间段内都收到来自两个终端的指纹信息,增加安全性。防止如果一个人手指已离开,但忘记关闭应用,有可能被入侵者以复制的指纹建立可信任连接的危险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手机采集指纹信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中一种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图1是该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说,该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服务器预先存储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此后进入步骤102,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
此后进入步骤103,根据查询到的上述对应关系,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104;否则结束本流程,或者,发送认证失败的消息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然后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104中,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此后进入步骤105,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此后结束本流程。
可以理解,在本发明中,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包括指纹、面像、虹膜、掌纹等等。操作方向可以是从高优先级向低优先级,也可以反过来。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所称的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云。服务器所涉及的存储、查询、接收等操作可以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完成,也可以在多台服务器上以协作方式完成。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可以是两个终端之间的支付、文件传输、名片信息传输、照片备份等等。
此外,在本发明中,信任组是指能够相互信任的一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至少包括两个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可以是同一个用户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也可以是多个用户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例如,一个组中有10个指纹,可以来自4个人,其中一个人有1个指纹,另3个人各有3个指纹。再如,一个组有2个指纹,有两个用户,分别有1个指纹。再如一个组中有4个指纹,都属于同一个用户。
通过设定同一信任组中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优先级,可在获得来自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同时自动建立两个终端之间操作的方向。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
在上述步骤103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
如果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为第一和第二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
如果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不属于同一信任组,则拒绝为第一和第二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
通过判断两个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可以方便而快速地为两个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方便两个终端中的应用相互交换需要安全保证的重要数据。可确保服务器在较短的预定时间段内都收到来自两个终端的指纹信息,增加安全性。当然,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如果只需要确定操作方向而不需要建立可信任的连接,本步骤也可以不要。
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01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分别包含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中,连接请求中还包括终端标识符作为终端的唯一标识。终端标识符可以为设备标识符和/或APP(Application的缩写,简称“应用”)用户标识符等。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
本实施方式中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且上述步骤101包括以下子步骤:
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信息(即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指纹信息);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终止信号(即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指纹终止信号);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信息(即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纹信息);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终止信号(即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二指纹终止信号)。
并且,在上述步骤102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执行查询对应关系的步骤,否则不执行查询对应关系的步骤:
服务器在收到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一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二指纹信息。或者,服务器在收到第二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一指纹信息。
通过规定接收时间,可防止如果一个人手指已离开,但忘记关闭应用,有可能被入侵者以复制的指纹建立可信任连接的危险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终端为两个手机,且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为两个手机间的支付操作。例如,如图2所示,使用两个手指同时触摸两台手机的指纹验证模块,假如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与优选权的对应关系为同一人的食指的优先级高于中指定的优先级,则同时用食指触碰手机A,中指触碰手机B。上述服务器对该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后确定两个手机间的操作方向,完成两个手机间的支付。例如,如果是由优先级高的终端支付给优先级低的终端,则由食指触碰的手机A支付给由中指触碰的手机B,否则,由手机B支付给手机A。
优选地,终端为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等。此外,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终端除了以移动和便携方式使用,也可以为其它终端设备,例如有指纹输入装置的台式电脑、POS(Point of Sale,销售终端)机等等,两个终端可以类型相同也可以类型不同。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图3是该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说,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该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第三终端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本终端的第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此后进入步骤302,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
此后进入步骤303,第三终端根据查询到的上述对应关系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304;否则结束本流程,或者,发送认证失败的消息给第四终端,然后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304中,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此后进入步骤305,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本终端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此后结束本流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的对应关系存储于第三终端或服务器中或云端。
此外,在所述步骤302之前,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三终端将接收到的来自第四终端的已加密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进行解密。
通过设定同一信任组中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优先级,终端可在获得来自其他终端和第三终端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同时自动建立与其他终端之间操作的方向。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是由终端而不是服务器判断的,相应的操作也是由终端完成。因此,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同样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第四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各方法实施方式均可以以软件、硬件、固件等方式实现。不管本发明是以软件、硬件、还是固件方式实现,指令代码都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访问的存储器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易失性的或者非易失性的,固态的或者非固态的,固定的或者可更换的介质等等)。同样,存储器可以例如是可编程阵列逻辑(Programmable ArrayLogic,简称“PAL”)、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简称“EEPROM”)、磁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等等。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图4是该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说,该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服务器预先存储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的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查询单元查询到的对应关系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该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以下单元:
连接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为第一和第二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
第二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该实施方式在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上述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且上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以下子单元: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信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终止信号。
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信息。
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终止信号。
并且,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以下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控制第一查询单元查询对应关系,否则控制第一查询单元不查询对应关系:
服务器在收到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一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二指纹信息。或者,服务器在收到第二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一指纹信息。
在一实际应用中,上述终端为手机,且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为两个手机间的支付操作。
第三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对应关系。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以下单元: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三终端的第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通过查询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
第四实施方式是与本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四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四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设备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单元都是逻辑单元,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发明上述各设备实施方式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方式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器预先存储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信任组是指能够相互信任的一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如果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通过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指所述第一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为第一和第二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信息;
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终止信号;
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信息;
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终止信号;
在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和第二指纹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的步骤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执行所述查询所述对应关系的步骤,否则不执行所述查询所述对应关系的步骤:
服务器在收到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一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二指纹信息;或者,
服务器在收到第二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一指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手机,且所述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为两个手机间的支付操作。
6.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信任组是指能够相互信任的一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本终端的第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如果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则通过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本终端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指所述第三和第四终端之间通信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的对应关系存储于所述第三终端或服务器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三终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四终端的已加密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进行解密。
9.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服务器预先存储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信任组是指能够相互信任的一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查询单元查询到的对应关系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通过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控制服务器根据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的方向指所述第一和第二终端之间通信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单元:
连接单元,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第一和第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为第一和第二终端建立可信任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以下子单元: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信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一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纹终止信号;
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信息;
第四接收子单元,用于当第二终端的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到指纹消失时,控制服务器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指纹终止信号;且
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以下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控制所述第一查询单元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否则控制所述第一查询单元不查询所述对应关系:
服务器在收到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一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二指纹信息;或者,
服务器在收到第二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终止信号之间的时段中,收到第一指纹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手机,且所述涉及第一和第二终端的操作为两个手机间的支付操作。
14.一种终端之间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优先级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所属信任组之间预先存在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信任组是指能够相互信任的一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以下单元: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四终端的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和来自第三终端的第三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其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为不同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查询所述对应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是否属于同一信任组;
第二获取单元,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属于同一信任组时,通过查询所述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控制第三终端根据第三和第四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对应的优先级确定涉及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三和第四终端的操作的方向指所述第三和第四终端之间通信的方向。
CN201410438096.XA 2014-08-29 2014-08-29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5450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8096.XA CN105450611B (zh) 2014-08-29 2014-08-29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38096.XA CN105450611B (zh) 2014-08-29 2014-08-29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611A CN105450611A (zh) 2016-03-30
CN105450611B true CN105450611B (zh) 2018-08-14

Family

ID=55560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8096.XA Active CN105450611B (zh) 2014-08-29 2014-08-29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06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083A (zh) * 2009-03-23 2010-09-29 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通信设备及方法
KR20110130770A (ko) * 2010-05-28 2011-12-06 남궁종 홍채정보를 이용한 양방향 상호 인증 전자금융거래시스템과 이에 따른 운영방법
CN103312356A (zh) * 2012-02-01 2013-09-18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接收系统
CN103455742A (zh) * 2012-06-04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基于指纹的快捷键的方法、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便携式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083A (zh) * 2009-03-23 2010-09-29 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通信设备及方法
KR20110130770A (ko) * 2010-05-28 2011-12-06 남궁종 홍채정보를 이용한 양방향 상호 인증 전자금융거래시스템과 이에 따른 운영방법
CN103312356A (zh) * 2012-02-01 2013-09-18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装置以及数据发送接收系统
CN103455742A (zh) * 2012-06-04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基于指纹的快捷键的方法、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便携式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0611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044B (zh) 泛在环境中的认证
US10572715B2 (en) Segment block-based handwritten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5590201A (zh) 移动支付装置及移动支付系统
US10515257B2 (en) Handwritten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time-division segment block
CN103049850A (zh) 一种基于nfc的移动支付终端、系统及其支付方法
CN104364794A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基于位置的访问控制
CN105205374A (zh) 一种应用程序加密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3136508A (zh) 手势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215025B (zh) 一种射频卡功能调用方法及装置
US20220215217A1 (en) Techniques to process transactions with a contactless card based on one or more configurations of the contactless card
US2015036582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hentic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19697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US9449316B2 (en) Settlement terminal device and settlement process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13031137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ying for a product using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299134A (zh) 一种支付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830079A (zh) 认证信息管理系统、认证信息管理设备、程序、记录介质和认证信息管理方法
CN104978652B (zh) 一种数据转移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9426961B (zh) 一种绑卡风险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00098A (zh) 一种机卡交互安全授权方法及装置
CN105450611B (zh) 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0602679A (zh) 显示、传输方法和身份认证、数据传输装置及终端
CN114625756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3761464A (zh) 触摸式设备及触摸控制方法
CN109525395B (zh) 签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408127B (zh) 芯片系统加载方法及芯片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Innovative advanc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