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213B -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213B
CN105392213B CN201510850228.4A CN201510850228A CN105392213B CN 105392213 B CN105392213 B CN 105392213B CN 201510850228 A CN201510850228 A CN 201510850228A CN 105392213 B CN105392213 B CN 105392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smart machine
connection
controlled sm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502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213A (zh
Inventor
张鹏飞
夏勇峰
苏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8502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2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2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213A/zh
Priority to RU2016132684A priority patent/RU2650505C2/ru
Priority to JP2016549052A priority patent/JP2018506864A/ja
Priority to PCT/CN2016/082688 priority patent/WO2017088376A1/zh
Priority to KR1020167021377A priority patent/KR102376943B1/ko
Priority to EP16180885.2A priority patent/EP3174027B1/en
Priority to US15/359,104 priority patent/US1023790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2Network monitoring prob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60Security, fault tolerance
    • G08C2201/63Redundant transmi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采用本公开所提供的方法,能够根据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实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Description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及计算机处理领域,尤其涉及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冰箱等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各种电子设备在具有联网功能后,变得越来越智能。手机可以与电视、冰箱等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并对其进行多种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根据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实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包括:
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预设的第一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从路由器处获得的第二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种被控智能设备,从而使被控智能设备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包括: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并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链接的无线通讯方式,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确定无线通讯方式是否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发现比当前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更高的通讯方式可以连接时,断开当前通讯方式的连接,并采用优先级更高的通讯方式发送连接请求,从而,更大程度地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地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断开连接后,重新确定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从而,能够保证设备始终通过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进行连接,最大程度地节省用户开支,降低设备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讯方式包括以下任意组合:无线保真WiFi、蓝牙、移动网和短信。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从而使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对被控智能设备连接方法的选择范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发送子模块和第二确定子模块: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发送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发送子模块发送的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示检测模块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界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智能家居将家中的各种数字化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自动控制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设备的自动化,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的智能家居采用有线连接技术,由于其布线复杂,成本高等特点,不利于推广和普及,且控制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线连接技术逐渐被无线连接技术取代,由于无线连接技术免布线、移动性更强、自由度更高、成本更低、控制效果更好等特征,迅速受到市场和大多数用户的青睐。
在采用无线连接智能家居时,可通过蓝牙、短信、移动通信网络、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等各类无线通讯方式来实现对智能设备的连接和控制。上述这些连接技术的使用成本和能耗不同,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来连接智能设备,不仅能够节省能耗,减少开支,还能降低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因而,如何采用更合适的方式与智能设备建立连接,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由移动终端实现,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11-S12:
在步骤S11中,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12中,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13中,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举例而言,在被控智能设备无线连接过程中,前文中介绍各类无线通讯方式的成本不同,例如,通过WIFI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时,首先需要有无线路由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开通宽带服务;又例如,通过蓝牙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时,由于蓝牙的开启,会大幅增加移动终端的耗电量;又例如,采用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时,会消耗移动终端的流量或者通信费用;又例如,采用短信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时,会消耗移动终端的短信费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本实施例中,为每一种无线通讯方式预设优先级,并根据预设的优先级为各个无线通讯方式进行排序。例如,根据预设优先级进行排序的排序结果为:WIFI通讯方式>蓝牙通讯方式>移动通讯网络通讯方式>短信通讯方式。当可以用WIFI通讯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时,优先采用WIFI通讯方式,因为在有无线路由器的情况下,采用WIFI连接的成本是最低的,只消耗少量的电量即可实现连接;由于蓝牙通讯方式仅增加移动终端的耗电量,不可以用WIFI通讯方式控被控智能设备时,优先采用蓝牙通讯方式。但是,由于蓝牙的设计初衷是短距离传输信号,覆盖范围小于10米,当被控智能设备距离较远时,也无法采用蓝牙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此时,选择移动通信网络或短信对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可根据移动终端的套餐情况确定采用移动通信网络还是短信对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当移动终端开通了流量套餐,且流量充足的情况下,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当移动终端未开通流量套餐时,采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连接时,会扣除移动终端的通信费用,使用成本远高于短信连接。故当移动终端未开通流量套餐时,则视为移动通信网络不可用,采用短信连接被控智能设备。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待被连接的被控智能设备时,根据上述对各个通讯方式的排序结果,采用预设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其中,该优先级可以根据网络环境和业务套餐等因素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实施为如下步骤A1-A2:
在步骤A1中,确定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
在步骤A2中,采用预设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采用上述步骤A1-A2实现本方案时,通过采用预设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与步骤S11-S13组成的方案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按照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采用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控智能设备包括:
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预设的第一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从路由器处获得的第二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
举例而言,被控智能设备可以是用于控制智能家居的终端应用界面中通过列表方式进行显示的被控智能。或者,被控智能设备可以是在终端中预先设定的被控智能设备,通过终端界面可查看被控智能设备的标识,如图2所示,点击选中智能电视盒子21,则可查看智能电视盒子21支持的连接方式。其中,该集合是通过配置文件预先配置在终端中。或者,可以向路由器发送查看被控智能设备列表的查看请求,从路由器处接受路由器根据查看请求反馈的被控智能设备列表,从而获得的第二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种被控智能设备,从而使被控智能设备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之前,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B1:
在步骤B1中,确定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上述步骤B1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31-S33:
在步骤S31中,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32中,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在步骤S33中,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在上述步骤S31之前,可确定移动终端和被控智能设备分别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以下分别介绍移动终端和被控智能设备分别支持的通讯方式的确定方法:
通过如下方法确定该移动终端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方法一
通过检查设备管理器中的设备列表,确定可被移动终端硬件支持的无线方式,例如,可检查移动终端设备管理器中的设备列表中是否包含WLAN(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无线局域网)功能,即检测移动终端是否支持WI-FI功能,当设备列表中包含WLAN时,确定移动终端支持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功能,WIFI连接方式为硬件支持的通讯方式,则WIFI连接方式可被视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又例如,可检查移动终端设备管理器中的设备列表中是否包含蓝牙功能,当设备列表中包含蓝牙时,确定蓝牙连接方式为移动终端硬件支持的通讯方式,则蓝牙连接方式可被视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方法二
确定无线通讯方式是否为客观可连接的,例如,在确定移动终端硬件支持WIFI连接方式后,检测当前环境是否被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所覆盖,当当前环境被WI-FI网络所覆盖时,检测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是否连接至该WI-FI网络中,当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连接至该WI-FI网络中时,确定WIFI连接方式为客观可连接的。又例如,在确定移动终端硬件支持蓝牙连接方式后,检测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是否支持蓝牙,当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支持蓝牙时,检测该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是否在移动终端的蓝牙可覆盖范围之内,当待被控制的设备在移动终端的蓝牙可覆盖范围之内时,确定蓝牙连接方式为客观可连接的。
本方法中,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和短信连接方式可被默认为客观可连接的。举例而言,本地支持的连接方式为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信网络连接方式和短信连接方式,预设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排序为WIFI连接方式>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短信连接方式,因而,可确定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蓝牙连接方式,因而,采用蓝牙向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如此,能够通过预先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进而通过本地支持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同时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实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和被控智能设备客观可连接的无线通讯方式之后,进一步验证这些无线通讯方式是否有效,即验证这些无线通讯方式是否能够使移动终端连接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验证能够使移动终端连接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的无线通讯方式才会被视为有效的无线通讯方式。举例而言,在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之后,针对每种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如果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这确定该网络探测信号对应的无线通讯方式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并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链接的无线通讯方式,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确定无线通讯方式是否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上述步骤S13之后,方法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41-S42:
在步骤S41中,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42中,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举例而言,在通过当前使用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连接的过程中,实时检测是否出现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别高于当前使用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当出现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别高于当前使用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当前使用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采用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例如,在移动终端首次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时,没有打开无线路由器,则当前环境中没有WIFI,移动终端采用优先级别最高的蓝牙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而在通过蓝牙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过程中,打开了无线路由器,此时,检测到当前环境中出现了WIFI,则断开蓝牙连接,采用优先级更高的WIFI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发现比当前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更高的通讯方式可以连接时,断开当前通讯方式的连接,并采用优先级更高的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更大程度地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地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上述步骤S42中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之前,方法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51-S52:
在步骤S51中,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52中,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实施例中,在断开第一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并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采用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移动终端首次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时,终端处于没有打开移动网和蓝牙开关的状态,且当前环境下也没有WIFI覆盖,因而,采用短信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而当终端检测到移动网开关被打开时,由于移动网的无线通讯方式优先级要高于通过短信的无线通讯方式,因而,此时,断开通过短信方式的连接,在断开之后,并不直接通过移动网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而是再次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此时,如果当前环境下已被WIFI覆盖,则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无线通讯方式中,WIFI为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因而,通过WIFI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即虽然移动网通讯方式触发了终端与被控智能设备断开连接,但是,在再次获取的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别最高的却是WIFI方式,因而,本实施例中,不采用移动网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而是采用优先级最高的WIFI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断开连接后,重新确定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从而,能够保证设备始终通过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进行连接,最大程度地节省用户开支,降低设备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12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61-S63:
在步骤S61中,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62中,根据预先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63中,采用确定的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实施例中,可直接获取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例如,预先配置一用于记录各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的配置文件,在需要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时,可通过该预先配置的配置文件中获取,另外,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还可以从路由器处获取,在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之后,可根据预先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例如,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连接方式为WIFI连接方式、蓝牙连接方式和移动通信网络连接方式,预设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排序为WIFI连接方式>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短信连接方式,因而,可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为WIFI连接方式,因而,采用WIFI连接方式向待被控制的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和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进而可以通过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实现了通过更合适的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S12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71-S73:
在步骤S71中,确定本地与被控智能设备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72中,根据预先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73中,采用确定的共同支持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为WIFI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和短信连接方式,被控智能设备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和短信连接方式,则本地与被控智能设备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则为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和短信连接方式,而预设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排序为WIFI连接方式>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短信连接方式,因而,本地与被控智能设备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排序为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短信连接方式,因而,共同支持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为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采用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本地与被控智能设备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和预先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共同支持的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从而可以通过共同支持的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实现了通过更合适的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方式包括:无线保真WiFi、蓝牙、移动网和短信。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列举了各类最常见的无线通讯方式,包括WIFI连接方式、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和短信连接方式,当然,可以看出的是,对于被控智能设备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列举的连接方式,例如,还可以通过射频技术、红外技术、紫蜂协议、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方式进行连接。以上举例仅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从而使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对被控智能设备连接方法的选择范围。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由移动终端实现,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81-S88:
在步骤S81中,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82中,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向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在步骤S83中,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84中,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85中,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86中,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步骤S87中,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88中,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以上实施例介绍了当发现比当前无线通讯方式优先级更高的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通过当前的无线通讯方式进行的连接,采用发现的优先级更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的方案。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由移动终端实现,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91-S99:
在步骤S91中,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92中,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向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在步骤S93中,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94中,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95中,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96中,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在步骤S97中,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98中,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在步骤S99中,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以上实施例介绍了当发现比当前无线通讯方式优先级更高的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通过当前的无线通讯方式进行的连接,重新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并在重新获取的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通过以上介绍了解了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实现过程,该过程由移动终端实现,下面分别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介绍。
通过以上介绍了解了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的实现过程,该过程由移动实现,下面分别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介绍。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的框图。参照图10,该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第一确定模块102,用于按照所述获取模块101获取到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103,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2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举例而言,获取模块101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为:WIFI连接方式、蓝牙连接方式、移动通讯网络连接方式何短信连接方式,获取模块101将获取到的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给第一确定模块102,第一确定模块102根据该获取模块101获取到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对应的优先级,确定优先级最高的WIFI通讯方式,并将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为WIFI通讯方式的消息发送给第一发送模块103,该第一发送模块103接收到第一确定模块发送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为WIFI通讯方式的消息时,采用WIFI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发送模块能够根据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实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确定模块111,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11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1111、发送子模块1112和第二确定子模块1113:
第一确定子模块1111,用于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发送子模块1112,用于针对所述确定子模块1111确定的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第二确定子模块1113,用于确定所述发送子模块1112发送的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第二确定模块111中的第一确定子模块1111通过检查设备管理器中的设备列表或通过检测当前环境,确定硬件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并将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给发送子模块1112,发送子模块1112在接收到第一确定子模块1111发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后,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由第二确定子模块1113接收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的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反馈,当接收到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反馈时,将该网络探测信号对应的通讯方式确定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发送子模块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并由第二确定子模块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链接的无线通讯方式,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确定无线通讯方式是否为本地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121和处理模块122:
检测模块121,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处理模块122,用于在所示检测模块122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例如,在移动终端首次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时,没有打开无线路由器,则当前环境中没有WIFI,移动终端采用优先级别最高的蓝牙方式连接被控智能设备,在通过蓝牙通讯方式连接的过程中,检测模块121实时检测是否出现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别高于当前使用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当检测模块121检测到当前环境中有WIFI信号时,将有优先级别高于蓝牙方式的WIFI通讯方式出现的消息发送给处理模块122,处理模块122接收到该消息时,断开通过蓝牙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的连接,采用WIFI方式想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比当前通讯方式的优先级更高的通讯方式可以连接时,处理模块断开当前通讯方式的连接,并采用优先级更高的通讯方式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更大程度地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地为用户节省开支,降低设备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131和第二发送模块132:
第三确定模块131,用于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第二发送模块132,用于采用所述第三确定模块131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例如,在移动终端首次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时,终端处于没有打开移动网和蓝牙开关的状态,且当前环境下也没有WIFI覆盖,因而,采用短信方式与被控智能设备进行连接,而当上述检测模块121检测到移动网开关被打开时,由于移动网的无线通讯方式优先级要高于通过短信的无线通讯方式,因而,通过上述处理模块122断开通过短信方式的连接,在断开之后,第三确定模块131重新确定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此时,如果当前环境下已被WIFI覆盖,第三确定模块131检测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无线通讯方式中,WIFI为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则第三确定模块131指示与其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132通过WIFI向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处理模块断开当前通讯方式的连接后,第三确定模块重新确定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从而,能够保证设备始终通过优先级最高的通讯方式进行连接,最大程度地节省用户开支,降低设备能耗。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1400的框图。例如,装置14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4,装置1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402,存储器1404,电源组件1406,多媒体组件1408,音频组件14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412,传感器组件1414,以及通信组件1416。
处理组件1402通常控制装置14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4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408和处理组件14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4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4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406为装置14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4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4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在所述装置14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4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4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404或经由通信组件14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4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412为处理组件14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4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4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检测到设备14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4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检测装置1400或装置1400的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4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4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4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4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4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4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4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4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4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400的处理器1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可以被配置为:
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包括:
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预设的第一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从路由器处获得的第二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
所述处理器还可以被配置为:
所述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包括:
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处理器还可以被配置为:
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可以被配置为:
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可以被配置为:
所述无线通讯方式包括以下任意组合:无线保真WiFi、蓝牙、移动网和短信。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还可以包括:
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包括:
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预设的第一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从路由器处获得的第二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
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还可以包括:
所述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包括:
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还可以包括: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还可以包括:所述采用预设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包括:
确定本地与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
根据预先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无线通讯方式的优先级,确定所述共同支持的无线通讯方式中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确定的所述共同支持的优先级最高的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还可以包括:
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还可以包括:所述无线通讯方式包括:无线保真WiFi、蓝牙、移动网和短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
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包括:
已打开对应应用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预设的第一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或者
从路由器处获得的第二被控智能设备集合包含的被控智能设备标识所对应的被控智能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包括:
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针对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确定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方式包括以下任意组合:无线保真WiFi、蓝牙、移动网和短信。
6.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装置还用于:
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确定的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发送子模块和第二确定子模块: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硬件支持的多种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发送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每种无线通讯方式,发送网络探测信号;
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发送子模块发送的网络探测信号发送成功的无线通讯方式为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采用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9.一种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
按照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分别对应的优先级,在所述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一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检测是否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
在存在能够进行连接的且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第二无线通讯方式时,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
在断开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方式的连接后,重新在当前与被控智能设备能够进行连接的各个无线通讯方式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
采用所述优先级最高的第三无线通讯方式,向所述被控智能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CN201510850228.4A 2015-11-27 2015-11-27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92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0228.4A CN105392213B (zh) 2015-11-27 2015-11-27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RU2016132684A RU2650505C2 (ru) 2015-11-27 2016-05-19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с управляемым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JP2016549052A JP2018506864A (ja) 2015-11-27 2016-05-19 制御対象スマート機器接続方法および装置
PCT/CN2016/082688 WO2017088376A1 (zh) 2015-11-27 2016-05-19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KR1020167021377A KR102376943B1 (ko) 2015-11-27 2016-05-19 제어를 받는 스마트 디바이스의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EP16180885.2A EP3174027B1 (en) 2015-11-27 2016-07-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controlled smart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5/359,104 US10237901B2 (en) 2015-11-27 2016-11-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controlled smar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50228.4A CN105392213B (zh) 2015-11-27 2015-11-27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213A CN105392213A (zh) 2016-03-09
CN105392213B true CN105392213B (zh) 2019-07-12

Family

ID=5542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50228.4A Active CN105392213B (zh) 2015-11-27 2015-11-27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7901B2 (zh)
EP (1) EP3174027B1 (zh)
JP (1) JP2018506864A (zh)
KR (1) KR102376943B1 (zh)
CN (1) CN105392213B (zh)
RU (1) RU2650505C2 (zh)
WO (1) WO2017088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2213B (zh) * 2015-11-27 2019-07-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58143A (zh) * 2016-09-14 2017-01-2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分时复用方法及终端
CN108738026A (zh) * 2017-04-17 2018-11-02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网关、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07755A (zh) * 2017-11-20 2018-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电控制权分享方法和装置
CN108134722A (zh) * 2017-12-27 2018-06-08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洗衣机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EP3515052A1 (en) * 2018-01-22 2019-07-24 TP Vision Holding B.V. Operating method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7070362B2 (ja) * 2018-11-19 2022-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819458B (zh) * 2019-02-19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3072A (zh) * 2019-03-04 2020-09-11 青岛海尔多媒体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遥控器的方法及遥控器、储存介质
CN111954279A (zh) * 2019-05-16 2020-11-1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电的通信方法及智能家电
CN111010721A (zh) * 2019-11-18 2020-04-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配网方法、无线配网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9043B (zh) * 2020-02-20 2022-03-22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机器人
CN111479219B (zh) * 2020-05-11 2022-03-1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2434944B1 (ko) * 2021-06-25 2022-08-23 (주)일렉콤 스마트 rtu
CN113556715B (zh) * 2021-07-02 2023-10-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666779B (zh) * 2022-04-08 2024-02-20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840A (zh) * 2012-11-07 2013-03-27 无锡津天阳激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物联网方法与装置
CN103607780A (zh) * 2013-11-19 2014-02-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网络连接方法
CN103856993A (zh) * 2012-12-06 201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581999A (zh) * 2014-12-11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策略选择方法及其终端
WO2015073107A1 (en) * 2013-11-12 2015-05-21 UTC Fire & Security Americas Corporation, Inc Mobile user interface for security panel
CN104731066A (zh) * 2015-02-11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9375A (ja) * 2001-11-30 2003-06-13 Konica Corp 電子機器
US7649456B2 (en) * 2007-01-26 2010-01-1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ed as a home controller
KR101442544B1 (ko) * 2007-12-18 2014-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무선기기 표시 방법
KR101625930B1 (ko) * 2009-10-30 2016-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기 및 그 통신방법
CN102800196A (zh) * 2012-08-27 2012-11-28 上海亿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租车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RU130098U1 (ru) * 2012-09-10 2013-07-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раво Моторс" Система "умный дом" с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м адаптивным входом/выходом
CN103687052A (zh) * 2012-09-17 2014-03-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139877A (zh) * 2012-11-27 2013-06-05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网络的网络选择方法及通信终端
US20140304381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mart objects
CN103561480A (zh) * 2013-10-21 2014-02-05 广东明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JP6239990B2 (ja) * 2014-01-22 2017-11-29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05392213B (zh) * 2015-11-27 2019-07-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840A (zh) * 2012-11-07 2013-03-27 无锡津天阳激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物联网方法与装置
CN103856993A (zh) * 2012-12-06 201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5073107A1 (en) * 2013-11-12 2015-05-21 UTC Fire & Security Americas Corporation, Inc Mobile user interface for security panel
CN103607780A (zh) * 2013-11-19 2014-02-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网络连接方法
CN104581999A (zh) * 2014-12-11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策略选择方法及其终端
CN104731066A (zh) * 2015-02-11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6132684A (ru) 2018-02-19
EP3174027B1 (en) 2018-09-26
KR102376943B1 (ko) 2022-03-21
US10237901B2 (en) 2019-03-19
CN105392213A (zh) 2016-03-09
RU2650505C2 (ru) 2018-04-16
JP2018506864A (ja) 2018-03-08
KR20180087888A (ko) 2018-08-03
US20170156166A1 (en) 2017-06-01
EP3174027A1 (en) 2017-05-31
WO2017088376A1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2213B (zh) 连接被控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8263B (zh) 建立蓝牙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59255B (zh) 终端间共享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20505B (zh) 智能设备接入路由器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281994B (zh)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6507437B (zh) 智能设备联网方法和装置
CN105228147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14244B (zh) 终端的无线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184668A (zh) 物联网的联网方法、装置、路由器、以及第三方设备
CN105246074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01308B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92169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64445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262512B (zh) 切换主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51838A (zh) 获取接入控制参数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491632A (zh) 无线接入点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292316B (zh)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1277984A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5307288B (zh) 断开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43640A (zh) 时域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358064A (zh) 控制电视机的方法及设备
CN109040651A (zh) 视频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88024A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07226A (zh) 信号源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7028B (zh) 连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