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0209B - 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0209B
CN105340209B CN201480034660.XA CN201480034660A CN105340209B CN 105340209 B CN105340209 B CN 105340209B CN 201480034660 A CN201480034660 A CN 201480034660A CN 105340209 B CN105340209 B CN 105340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ook
pmi
csi
information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46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0209A (zh
Inventor
柳亨烈
金润善
李晓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40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0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息元素和第二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如果第一信息元素设置为确定的值且基于第二信息元素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模式为预定模式,则基于CSI报告模式确定码本;基于确定的码本生成CSI,CSI包括秩指示符(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向基站报告生成的CSI。

Description

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已经从早期面向语音的服务演变成了提供数据和多媒体服务的高速高质量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近来,各种移动通信标准,诸如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长期演进(LTE)及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定义的先进LTE(LTE-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中定义的高速分组数据(HRPD)以及在IEEE中定义的802.16,已经发展成支持高速高质量无线分组数据通信服务。具体地,LTE为发展成这样一种通信标准,其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传输并利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最小化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LTE-A是LTE改善数据传输能力的演进版。
LTE基站和终端一般基于3GPP版本8或9,而LTE-A基站和终端基于3GPP版本10。3GPP标准组织正在准备下一个版本,以便超越LTE-A的更加改善性能。
现有的第3和第4代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诸如HSDPA,HSUPA,HRPD和LTE/LTE-A)采取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和对信道敏的调度技术改善了传输效率。AMC允许发射器根据信道条件调整待发射的数据量。也就是,对于差的信道条件,发射器能够减少数据传输量以便将接收信号错误概率固定在特定水平,或者对于好的信道条件增加数据传输量以便有效发射大量信息的同时将接收信号错误概率维持在想要的水平。信道敏感的调度允许发射器在多个用户之中选择性地服务具有较好信道条件的用户,以使得与固定分配信道以服务单个用户相比,增加系统能力。这个系统能力的提高被称为多用户分集增益。AMC和信道敏感的调度是基于来自接收器的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而在最有效的时间采取最佳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
用户设备(UE)能够以周期性CSI报告模式和非周期性CSI报告模式中的一种执行到演进型节点B(eNB)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在周期性CSI中,UE周期性地报告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可包括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中的至少一个。在非周期性CSI报告中,UE响应于来自eNB的请求而报告信道状态信息。
在与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方案一起使用AMC的情况中,可能需要考虑用于发射信号的多个空间层和秩。在该情况中,发射器通过考虑用于MIMO传输中的层的数量以及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确定最佳数据速率。
图1为示出LTE/LTE-A系统中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图。
如图1所示,用于从演进型节点B(eNB)到用户设备(UE)的传输的无线资源在频域内被划分为资源块(RB)并且在时域内被划分为子帧。在LTE/LTE-A系统中,RB包括12个连续载波并通常具有180kHz的带宽。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且跨越1毫秒。LTE/LTE-A系统分配资源以用于在时域中以子帧为单元和在频域中以RB为单位来调度。
图2为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的单个资源块作为LTE/LTE-A系统中的最小调度单元的的时间频率网格。
图2中描述的无线资源是时域中的一个子帧和频域中的一个RB。无线资源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以及在时域中包括14个OFDM符号,即,168个唯一的频率时间位置。在LTE/LTE-A中,每个频率时间位置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且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
如图2中所示那样构造的无线资源可以配置为如下发射不同类型的信号:
-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在小区中在每个子帧广播的参考信号,在小区中的所有UE处用于eNB与UE之间的信道估计,监视无线链路的有效性以及基带上的时间或频率的良好调谐。
-DMRS(解调参考信号):发射到具体UE的参考信号;
-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在下行链路中传输的数据信道,被eNB用来向UE传输数据,并且被映射到图2的数据区域中没有用于参考信号传输的RE;
-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向小区内的UE发射并用于信道状态测量的参考信号。在一个小区内可以发射多个CSI-RS。
-其他控制信道(PHICH、PCFICH、PDCCH):提供UE接收PDCCH所必要的控制信道以及发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操作的ACK/NACK的信道。
除了以上信号之外,可以配置零功率CSI-RS,以便相应小区内的UE以接收由LTE-A系统中的不同eNB发射的CSI-RS。零功率CSI-RS可以应用到为CSI-RS指定的位置,并且通常UE在除了零功率CSI-RS位置之外的资源上接收业务信号。在LTE-A系统中,零功率CSI-RS称为“静默”。这是因为自然静默在没有传输功率的情况下被映射到CSI-RS位置。
在图2中,可以根据发射CSI-RS的天线的数量,在由A、B、C、D、E、F、G、H、I和J标记的位置中的一些位置处发射CSI-RS。并且,零功率CSI-RS(静默)可以映射到位置A、B、C、D、E、F、G、H、I和J中的一些位置。CSI-RS可以根据用于发射的天线端口数量映射到2、4或者8个RE。对于两个天线端口,具体图样(pattern)的一半用于CSI-RS发射;对于4个天线端口,整个具体图样用于CSI-RS发射;以及对于8个天线端口,两个具体图样用于CSI-RS发射。由图样执行静默。也就是,尽管静默可以应用到多个图样,但是如果静默位置与CSI-RS位置不匹配,则其不能部分地应用到一个图样。然而,如果CSI-RS位置与零功率CSI-RS(静默)位置匹配,则静默可以应用到一个图样的一部分。
在发射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中,用正交编码将CSI-RS映射到在时域中两个连续的RE以在天线端口之间进行区分。在发射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中,以相同的方式对另两个天线端口增加两个RE以发射CSI-RS。用于8个天线端口的CSI-RS发射以相同方式执行。
在蜂窝系统中,发射参考信号以用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测量。在3GPP LTE-A系统的情况中,UE基于由eNB发射的CSI-RS,测量信道状态。通过考虑包括下行链路干扰的多个因素,测量信道状态。下行链路干扰包括由邻近eNB的天线引起的干扰以及终端噪声,其在确定下行链路信道条件中是重要的。例如,在具有一个发射天线的eNB发射参考信号至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UE的情况中,UE确定在下行链路中可能接收的每符号能量(Es)和在相应符号接收期间可能接收到的干扰量(Io),以计算来自接收参考信号的Es/Io。计算的Es/Io报告至eNB以使得eNB确定用于UE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
在LTE-A系统中,UE反馈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有关的信息以用于eNB的下行链路调度。也就是,UE测量在下行链路中通过eNB发射的参考信号并将从参考信号估计的信息以LTE/LTE-A标准定义的格式反馈至eNB。在LTE/LTE-A中,UE反馈信息包括以下三个指示符:
-RI(秩指示符):在UE处经历的当前信道可以支持的空间层的数量;
-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在UE处经历的当前信道推荐的预编码矩阵;
-CQI(信道质量指示符):UE在当前信道状态中可以接收信号的最大可能数据率。CQI可替换为SINR、最大错误修正编码速率和调制方案、或者可与最大数据速率类似地使用的每频率数据效率。
RI、PMI和CQI在含义上彼此相关联。例如,在LTE/LTE-A中支持的预编码矩阵被每秩不同地配置。相应地,PMI值“X”对于RI设置为1和RI设置为2的情况解释不同。此外,当确定CQI时,UE假定其已报告的PMI和RI是由eNB应用的。也就是,如果UE报告RI_X、PMI_Y和CQI_Z,这意味着当应用秩RI_X和预编码矩阵PMI_Y时,UE能够以对应于CQ_Z的数据率接收信号。用这种方式,UE假设由eNB选择的传输模式,计算在实际传输中实现的最佳性能的CQI。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至少解决以上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以下描述的优势而给出本发明。为了解决上面讨论的缺陷,其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反馈方法,其能够使用新提出的码本改善4-Tx MIMO传输性能,该新提出的码本与原有码本相比具有大量预编码器并能够应用到LTE-A系统中的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中。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息元素和第二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如果第一信息元素的字段设置为预定值并且基于第二信息元素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模式为预定模式,则基于CSI报告模式确定码本;基于确定的码本生成CSI,CSI包括秩指示符(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向基站报告生成的CSI。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控制信号发射至用户设备,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息元素和第二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报告,其中,如果第一信号元素的字段设置为预定值并且基于第二信息元素确定的CSI报告模式为预定模式,则码本是基于CSI报告模式确定的,其中,基于确定的码本生成CSI的报告,CSI包括秩指示符(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户设备的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与基站通信的收发器;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息元素和第二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如果第一信息元素的字段设置为预定值并且基于第二信息元素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模式为预定模式,则基于CSI报告模式确定码本;基于确定的码本生成CSI,CSI包括秩指示符(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向基站报告生成的CSI。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基站的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收发器;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发射控制信号至用户设备,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信息元素和第二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报告,其中,如果第一信息元素的字段设置为预定值并且基于第二信息元素确定的CSI报告模式为预定模式,则码本是基于CSI报告模式确定的,其中,基于确定的码本生成用于CSI的报告,CSI包括秩指示符(RI)、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中的至少一个。
在开始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阐述本专利文献的全文使用的一些词语短语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及其派生词意味着包括但不限制;术语“或者”是包含式的,意味着和/或;短语“与...相关联”和“与之相关联”及其派生词,可意味着包括、包括在其中、与...相连接、包含、包含在其中、连接至或到、耦接至或耦接到、可与...通信、与...协作、交错、共置、接近...、绑定至或与...绑定、具有、具有...的性质等;以及术语“控制器”意味着控制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设备、系统或其部分,该设备可以实现为硬件、固件或软件,或它们中的至少两个的某种组合。应注意与任何具体控制器相关联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式的或分布式的,不论本地或远程地。对这些术语和短语的定义提供在本专利文献的全文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特别理解,即使不是大多数情况也在许多情况下可将这些定义用于这样定义的词语和短语的现有的以及未来的用途。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CSI发射/接收方法在有效传输CSI报告方面是有优势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的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参考组合附图所做出的以下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为示出LTE/LTE-A系统中时间频率资源的图;
图2为示出下行链路子帧的单个资源块的时间频率作为LTE/LTE-A系统中的最小调度单元的网格;
图3为示出秩为2的示例性预编码操作的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中的eNB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中的UE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4Tx MIMO的eNB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支持用于4Tx MIMO下行链路传输的基于双码本的反馈的UE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讨论的图3到10和用来描述本专利文件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且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实施于任何适当设置的通信系统中。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有可能会省略对并入本文中的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造成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此外,下文中的术语是通过考虑在本公开中的功能来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用途等而改变。因此,这些定义应在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做出。
尽管描述针对的是基于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为3GPP EUTRA,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没有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稍微修改可以将本公开应用到其他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通信系统中。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可以省略并入本文中的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题。这旨在省略不必要的描述以便使本公开的主题变得清楚。
出于相同的理由,一些元件在附图中被夸大、省略或者简化并且在实践中元件可能具有与附图中不同的大小和/或形状。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在MIMO传输中,预编码表示将反应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信道状态的权重乘以相应发射天线以改善接收性能的技术。由乘到相应天线的权重构成的矩阵称为预编码矩阵,并且可用预编码矩阵的集合称为码本。
图3为示出在秩为2的示例预编码操作的图。
为了检查信道状态,eNB发射诸如CSI-RS的参考信号,并且UE生成诸如秩指示符(RI)、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下行链路信道反馈信息,以及将反馈信息发射至eNB。以如下四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执行UE的周期性反馈:
1.模式1-0:RI、宽带CQI(wCQI)
2.模式1-1:RI、wCQI、宽带PMI(wPMI)
2-1.配置8个CSI-RS天线端口
2-1-1.子模式1:RI和第一PMI联合编码
2-1-2.子模式2:wCQI、第一PMI、第二PMI
3.模式2-0:RI、wCQI、子带CQI(sCQI)
4.模式2-1:RI、wCQI、wPMI、sCQI、sPMI
基于通过更高层信令发射的Npd,NOFFSET,CQI、MRI以及NOFFSET,RI确定各个反馈信息的反馈定时。在反馈模式1-0中,wCQI的传输时间间隔是Npd,其是基于NOFFSET,CQI的子帧偏移值确定的。此外,RI的传输时间间隔为Npd×MRI,并且它的偏移为NOFFSET,CQI+NOFFSET,RI
图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特别是当Npd=2、MRI=2、NOFFSET,CQI=1且NOFFSET,RI=-1时RI和wCQI的反馈定时。这里,定时通过子帧索引表示。除了PMI在wCQI发射定时上与wCQI一起发射之外,反馈模式1-1与反馈模式1-0相同。在反馈模式2-0中,sCQI的反馈时间间隔为Npd并且偏移值为NOFFSET,CQI。wCQI的反馈时间间隔为H×Npd并且偏移值为与sCQI相同的NOFFSET,CQI。这里,H=J×K+1,其中K通过更高层信令发射且J为取决于系统带宽确定的值。例如,在10MHz系统中J设置为3。结果,在每H个sCQI时间间隔上而不是sCQI上发射wCQI。RI的反馈时间间隔为MRI×H×Npd并且其偏移为NOFFSET,CQI+NOFFSET,RI。图4示出当Npd=2、MRI=2、J=3(10MHz)、K=1、NOFFSET,CQI=1且NOFFSET,RI=-1时RI、sCQI和wCQI的反馈定时。除了PMI在相同时间定时与wCQI一起发射之外,反馈模式2-1与反馈模式2-0相同。
以上描述涉及CSI-RS天线端口数量等于或小于4的情况,在CSI-RS天线端口的数量为8的情况下,必须反馈两种类型的PMI。对于8个CSI-RS天线端口,反馈模式1-1分为两个子模式,在第一子模式中,第一PMI与RI一起发射并且第二PMI与wCQI一起发射。这里,wCQI和第二PMI的反馈时间间隔和偏移定义为Npd和NOFFSET,CQI,并且RI和第一PMI的反馈时间间隔和偏移以及定义为MRI×Npd和NOFFSET,CQI+NOFFSET,RI。在第二子模式中,首先发射RI然后同时发射wCQI、第一PMI和第二PMI。
在用于8个CSI-RS天线端口的反馈模式2-1中,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以MRI×H×Npd的时间间隔以NOFFSET,CQI+NOFFSET,RI的偏移与RI一起反馈。如果PTI设置为0,则反馈第一和第二PMI以及wCQI,并且wCQI和第二PMI以Npd的时间间隔以NOFFSET,CQI的偏移同时发射。第一PMI的时间间隔为H'×Npd且其偏移为NOFFSET,CQI。这里,H'表示更高层信号。否则,如果PTI设置为1,则PTI和RI同时发射,wCQI和第二PMI同时发射,并且额外反馈sCQI。在该情况下,不发射第一PMI。PTI和RI的反馈时间间隔和偏移与在PTI为0情况下相同,并且sCQI的时间间隔和偏移分别定义为Npd和NOFFSET,CQI
图5和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发射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特别是当在Npd=2、MRI=2、J=3(10MHz)、K=1、H'=3、NOFFSET,CQI=1且NOFFSET,RI=-1的情况下PTI=0和PTI=1时。
用于原有LTE/LTE-A系统的4-Tx MIMO预编码的码本在表格1中示出。
以由un向量取代的Wn=I-2unun H/un Hun的方式生成预编码矩阵Wn。在Wn {}中,n表示码本索引,{}中的数字表示Wn的行位置,且数字的数量表示秩数。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表示指示码本中的预编码器的指示符,且4-Tx MIMO传输中每个秩存在总共16个预编码器。相应地,UE使用4比特PMI来报告优选预编码器的索引。
表格1
因为如上所述只用16个预编码器执行LTE 4Tx MIMO传输,所以可以想到使用由多于16个预编码器构成的码本以改善性能。在本公开中,考虑使用由多于16个编码器构成的新的码本进行顶级设计。预编码器数量的增加改善了性能,不过用于4Tx MIMO反馈的比特数是固定的。详细地,关于PUCCH的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是资源受限的并因此用于4Tx MIMO反馈的比特数是固定的。因此需要能够允许使用具有更多预编码器的码本进行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新反馈方法。
本公开描述了新码本,其包括增加的预编码器数量以改善原有4Tx MIMO传输的性能的以及用于LTE/LTE-A系统的8Tx MIMO传输中的双码本的结构以增加4Tx码本的预编码器数量。
方程式(1)到(4)示出用于4-Tx MIMO传输中的双码本。从双码本获得的预编码器以第一和第二预编码矩阵组合的形式生成。
方程式(1)为归一化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且特征化为块对角矩阵。
其中n=0,1,..,15
Xn具有4列,并且如方程式(2)所定义的,根据值n生成总共16个矩阵。
W1(n)由在矩阵中包括的Xn确定。Xn具有4列和2行,且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n的值生成总共16个矩阵。W1(n)和Xn在方程式(2)中示出。
方程式(3)为用在秩1传输中的归一化的第二预编码矩阵。
并且
Y=ei∈{e1,e2,e3,e4}且
其中m=0,1,2,…,15
ei表示形式的列向量,其第i个元素为1但其他3个元素 为0,并且作为列选择向量用于选择第一预编码器的列。
W2(m)在一列上包括2×1格式的2个ei
其中,用0、90、180和270度相移来反应底部ei了。这是为了通过反应信道差异来改善终端的接收性能,其中,信道差异的发生是因为在预编码之前eNB的4Tx天线结构的第一和第二天线的极化以及第三和第四天线的极化。α(i)根据由ei选择的列向量,作为附加相移。
也就是,当i=1时,ei=e1且α(1)=1;当i=2时,ei=e2且当i=3时,ei =e3且当i=4时,ei=e4
相应的,为了指示由W2(m)生成的预编码矩阵,四个相移情况和四个ei情况,产生总共16个索引,即,m=0,1,2...,15,并且总共4比特信息区域。以应用第一列选择向量e1的4个相移情况然后应用第二列向量e2的4个相移情况的顺序,标号即索引第二预编码器矩阵W2(m)。对于第三和第四列选择向量e3和e4e4是同样的。方程式(4)示出随着索引m从0变化到15,对于16个W2(m)矩阵生成的矩阵。
其中Y=e1
其中Y=e1
其中Y=e1
其中Y=e1
其中Y=e2
其中Y=e2
其中Y=e2
其中Y=e2
其中Y=e3
其中Y=e3
其中Y=e3
其中Y=e3
其中Y=e4
其中Y=e4
其中Y=e4
其中Y=e4
其中
方程式(5)和(6)为秩为2的归一化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在秩为2的预编码中,方程式(5)或(6)可用作用于生成第二预编码矩阵W2(m)的归一化公式。
以及
(Y1,Y2)=(ei,ek)∈{(e1,e1),(e2,e2),(e3,e3),(e4,e4),(e1,e2),(e2,e3),(e1,e4),(e2,e4)} (5)
以及
以及
第二预编码矩阵W2(m)的第一列预编码成第一数据流,并且第二列被预编码成第二数据流。为了抑制两个数据流之间的干扰,预编码矩阵的两个列可以是正交的。正交表示这样一种特征即同一向量的乘法输出具体的结果值但不同向量的乘法结果值是0。
在秩2中,第二预编码器矩阵W2(m)的编号(索引)像在秩1中一样执行。对于第一列选择向量,优先对于相移然后对于列向量执行编号。
方程式(7)示出当方程式(5)选为第二预编码器矩阵的通式时,随着索引m从0变到15生成的矩阵。
其中(Y1,Y2)=(e1,e1)
其中(Y1,Y2)=(e1,e1)
其中(Y1,Y2)=(e2,e2)
其中(Y1,Y2)=(e2,e2)
其中(Y1,Y2)=(e3,e3)
其中(Y1,Y2)=(e3,e3)
其中(Y1,Y2)=(e4,e4)
其中(Y1,Y2)=(e4,e4)
其中(Y1,Y2)=(e1,e2)
其中(Y1,Y2)=(e1,e2)
其中(Y1,Y2)=(e2,e3)
其中(Y1,Y2)=(e2,e3)
其中(Y1,Y2)=(e1,e4)
其中(Y1,Y2)=(e1,e4)
其中(Y1,Y2)=(e2,e4)
其中(Y1,Y2)=(e2,e4) (7)
方程式(8)示出当将方程式(6)选为第二预编码器矩阵的通式时,随着索引m从0变到15生成的矩阵。
其中(Y1,Y2)=(e2,e4)
其中(Y1,Y2)=(e2,e4)
其中(Y1,Y2)=(e2,e4)
其中(Y1,Y2)=(e2,e4)
其中(Y1,Y2)=(e1,e1)
其中(Y1,Y2)=(e1,e1)
其中(Y1,Y2)=(e2,e2)
其中(Y1,Y2)=(e2,e2)
其中(Y1,Y2)=(e3,e3)
其中(Y1,Y2)=(e3,e3)
其中(Y1,Y2)=(e4,e4)
其中(Y1,Y2)=(e1,e3)
其中(Y1,Y2)=(e2,e4)
其中(Y1,Y2)=(e3,e1)
其中(Y1,Y2)=(e4,e2) (8)
考虑到如同8Tx MIMO传输中的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中一样,在4-Tx MIMO传输中使用双码本。为了检查信道状态,eNB发射诸如CSI-RS的参考信号,并且UE生成诸如秩指示符(RI)、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下行链路信道反馈信息,以及将反馈信息发射至eNB。以如下四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执行UE的周期性反馈:
1.模式1-0:RI、宽带CQI(wCQI)
2.模式1-1:RI、wCQI、宽带PMI(wPMI)
2-1.配置4个CSI-RS天线端口
2-1-1.子模式1:RI和第一PMI的联合编码
2-1-2.子模式2:wCQI、第一PMI、第二PMI
3.模式2-0:RI、wCQI、子带CQI(sCQI)
4.模式2-1:RI、wCQI、wPMI、sCQI、sPMI
基于通过更高层信令传输的Npd、NoFFSET,CQI、MRI和NoFFSET,RI确定各个反馈信息的反馈定时。在反馈模式1-0中,wCQI的传输时间间隔为Npd,其基于NoFFSET,CQI的子帧偏移值确定。此外,RI的传输时间间隔为Npd×MRI,且其偏移为NoFFSET,CQI+NoFFSET,RI
图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特别是当Npd=2、MRI=2、NoFFSET,CQI=1且NoFFSET,RI=-1时RI和wCQI的反馈定时。这里,定时通过子帧索引表示。在反馈模式2-0中,sCQI的反馈时间间隔为Npd并且偏移值为NoFFSET,CQI。wCQI的反馈时间间隔为H×Npd并且偏移值为与sCQI的偏移值相同的NoFFSET,CQI。这里,H=J×K+1,其中K通过更高层信令发射且J为取决于系统带宽确定的值。例如,在10MHz系统中J设置为3。结果,wCQI在每H个sCQI而不是每个sCQI时间间隔发射。RI的反馈时间间隔为MRI×H×Npd并且其偏移为NoFFSET,CQI+NoFFSET,RI。图4示出当Npd=2、MRI=2、J=3(10MHz)、K=1、NoFFSET,CQI=1且NoFFSET,RI=-1时RI、sCQI和wCQI的反馈定时。
由于在4Tx MIMO传输中反馈双码本的两个PMI,所以反馈模式1-1分为二个子模式,并且在第一子模式中,第一PMI与RI一起发射并且第二PMI与wCQI一起发射。这里,wCQI和第二PMI的反馈时间间隔和偏移定义为Npd和NoFFSET,CQI,并且RI和第一PMI的反馈时间间隔和偏移定义为MRI×Npd和NoFFSET,CQI+NoFFSET,RI。在第二子模式中,首先发射RI然后同时发射wCQI、第一PMI和第二PMI。
在反馈模式2-1中,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在MRI×H×Npd时间间隔以NoFFSET,CQI+NoFFSET,RI的偏移与RI一起反馈。如果PTI设置为0,反馈第一和第二PMI以及wCQI,并且wCQI和第二PMI在Npd的时间间隔处以NoFFSET,CQI的偏移同时发射。第一PMI的时间间隔为H'×Npd且其偏移为NoFFSET,CQI。这里,H'表示更高层信号。否则,如果PTI设置为1,则PTI和RI同时发射,wCQI和第二PMI同时发射,并且额外反馈sCQI。在该情况下,不发射第一PMI。PTI和RI的反馈时间间隔和偏移与在PTI为0情况下相同,并且sCQI的时间间隔和偏移分别定义为Npd和NoFFSET,CQI
图5和图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定时的图,特别是在Npd=2、MRI=2、J=3(10MHz)、K=1、H'=3、NoFFSET,CQI=1且NoFFSET,RI=-1的情况下PTI=0和PTI=1时的反馈定时。
在LTE/LTE-A系统中,取决于反馈信息的特性,在模式1-1、模式2-0、模式1-1或模式2-1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且分配高达11个比特作为在用于CQI和PMI传输的上行链路信道PUCCH上的信息区域。模式1-1被分成子模式1和子模式2,在子模式1中,RI和第一PMI被联合编码发射,且在子模式2中,wCQI与第一PMI和第二PMI同时发射。如上文所述的,可取决于RI而不同地解释PMI和CQI,因此RI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增加子模式1中的RI的可靠性,使用通过应用码本二次抽样以发射第一PMI的一部分到RI和第一PMI的联合编码从而减少比特数的方法,并且用码本二次抽样解决子模式2的问题即wCQI与第一PMI和第二PMI的总信息数量超过11比特。在模式2-1中,当RI=1时,给wCQI和PMI分别分配4比特以便通知所有第二PMI。在RI>1的情况下,CQI的信息数量增加到7比特以使得造成用于所有第二PMI的信息区域的短缺,导致使用码本二次抽样的2比特传输。
一个有效的码本二次抽样方法通过排除在整个码本中重复出现的预编码器来减少用于指示码本的预编码器的索引数量。
通过将0到15代入方程式(1),可以获得如方程式(2)中所示的16个矩阵。在方程式(2)中显示了当n=0、n=8、n=1和n=9时,矩阵包括相同的列向量,除了列向量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相应地,二次抽样仅应用到n=0到n=7的矩阵,可以示出属于原始W1的所有列。
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码本二次抽样。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反馈模式1-1的子模式1。在反馈模式1-1的子模式1中,联合编码RI和第一PMI以用于传输。因为基于RI生成PMI并基于PMI计算CQI,所以在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中需要RI的高可靠性。通过RI和第一PMI的联合编码过程中的码本二次抽样来减少第一PMI的比特数可以增加RI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1提出了利用秩为1和2的W1(n)的预编码矩阵中的8个连续索引的码本二次抽样。其实例包括,n∈{0,1,2,3,4,5,6,7}、n∈{8,9,10,11,12,13,14,15}、n∈{4,5,6,7,8,9,10,11}和n∈{12,13,14,15,0,1,2,3}。本公开可包括其他基于8个连续索引的码本二次抽样。因为秩3和4的传输/接收特性对预编码不敏感,所以W1(n)使用酉矩阵,并且W2(m)使用原有码本。原有码本由总共16个预编码器构成且不存在码本二次抽样问题。表格2使用n中的8个连续索引设置W1(n)的码本二次抽样。
表格2
在方程式(1)和(2)中,矩阵W1形成分块对角矩阵Wn。相应地,取决于Xn的形式确定W1。参考方程式(2),可以通过选择8个连续索引例如{X0,X1,X2,X3,X4,X5,X6,X7}执行码本二次抽样。在执行如上的码本二次抽样情况下,随着n增加而生成的矩阵W1包括原始码本的所有列向量元素,并且向量列以弧度的时间间隔移相。这意味着UE能够密集地选择预编码矩阵W1的优选索引。也可以利用诸如{X8,X9,X10,X11,X12,X13,X14,X15}和{X4,X5,X6,X7,X8,X9,X10,X11}的其他选择执行二次抽样。在{X0,X1,X2,X3,X12,X13,X14,X15}的情况下,因为相移根据Xn的形式按照X12,X13,X14,X15,X0,X1,X2,X3顺序进行,所以尽管索引不是连续的,当时可以被视为是实施方式1-1的形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2提出了利用n∈{0,2,4,6,9,11,13,15}和n∈{1,3,5,7,8,10,12,14}的码本二次抽样。
在利用上文的索引执行码本二次抽样的情况下,{X0,X2,X4,X6,X9,X11,X13,X15}或者{X1,X3,X5,X7,X8,X10,X12,X14}的矩阵是W1(n)的块对角矩阵。
在实施方式1-1中,随着预编码矩阵W1的索引n增加时,能够由表达为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支持的范围是弧度而不是以弧度时间间隔密集地相移具体的列向量,然而,在实施方式1-2中,二次抽样的集合不具有循环的列向量而是包括存在于W1中的所有列向量。随着n增大,根据每个位置的列向量的以弧度时间间隔移相。这意味着当乘以矩阵W2(m)时,与实施方式1-1相比可以生成能够支持角度广两倍的预编码矩阵。
在实施方式1-1中,随着预编码矩阵W1的索引n增加,能够由表示为列向量的预编码矩阵支持的范围是弧度而不是以弧度时间间隔处密集地相移具体的列向量。然而,在实施方式1-2中,二次抽样的集合不具有循环的列向量而包括存在于W1中的所有列向量。随着n增大,根据每个位置的列向量以弧度时间间隔移相。这意味着当乘以矩阵W2(m)时与实施方式1-1相比可以生成能够支持角度广两倍的预编码矩阵。
表格3
用于W<sub>1</sub>的索引n
1 {0,2,4,6,9,11,13,15}or{1,3,5,7,8,10,12,14}
2 {0,2,4,6,9,11,13,15}or{1,3,5,7,8,10,12,14}
3 单位矩阵
4 单位矩阵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反馈模式1-1的子模式2,其中执行第一预编码矩阵二次抽样和第二预编码矩阵二次抽样。第一预编码矩阵W1(n)的二次抽样可以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或以均匀分布的方式执行,且第二预编码矩阵W2(m)的二次抽样基于发射天线的极化特征以码本二次抽样的方式执行。
如上所述,在反馈模式1-1的子模式2中,同时发射wCQI与第一PMI和第二PMI。当RI=1时,wCQI与第一PMI和第二PMI分别为4比特,使得需要总共12比特。当RI>1时,对于两个发射块,增加3比特空间差分的CQI使得需要总共15比特。为了解决用于CQI和PMI发射的比特数超过在PUCCH上分配给CQI和PMI发射的11比特信息数量的问题,即使对于4Tx MIMO传输的反馈也需要应用码本二次抽样。
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wCQI发射使用4比特或7比特,其中分配给第一PMI和第二PMI总共4比特。其中,3比特分配给第一PMI并且1比特分配给W2(m)的索引。用于W1(n)的码本二次抽样可根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方式1-1和1-2中任何一个或以均匀分布的方式执行。
详细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W1(n)二次抽样方法通过选择用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3个连续索引n执行码本二次抽样。示例包括n∈{0,1,2,3,4,5,6,7}、n∈{8,9,10,11,12,13,14,15}、n∈{4,5,6,7,8,9,10,11}和n∈{12,13,14,15,0,1,2,3}。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W1(n)二次抽样方法选择索引n,以使得第一预编码矩W1(n)具有均匀分布。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索引n∈{0,2,4,6,8,10,12,14}或n∈{1,3,5,7,9,11,13,15}的预编码矩阵执行二次抽样,生成能够在所有方向均匀支持的预编码矩阵。通过以该方式执行码本二次抽样,可以生成这样的预编码矩阵即列向量随着n增大以弧度移相,并因此列向量设置在从0到360度的范围中规则的度数处以便在所有方向均匀支持。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W1(n)二次抽样方法是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W1(n)的索引即n∈{0,2,4,6,9,11,13,15}或n∈{1,3,5,7,8,10,12,14}执行的码本二次抽样方法。该方法的优势是当n变化时W1(n)的每个列具有可支持的方向角,并且与选择8个连续索引的方法相比较宽。选择8个连续索引n的方法对于n=0支持0弧度方向并且对于n=7支持弧度。然而,利用n∈{0,2,4,6,9,11,13,15}执行码本二次抽样的方法对于n=0支持0弧度方向并且对于n=15支持弧度,以便支持更宽的方向。在乘以W2(m)的情况下,有利的是与选择索引n以具有如第二方法的均匀分布的方法相比,不存在循环的列向量。
可以通过考虑到天线极化的相移来执行W2(m)二次抽样方法。在秩1上,利用如方程式(9)中所示的m∈{0,2}表示的预编码矩阵执行W2(m)二次抽样。在秩2上,当方程式(5)用作用于生成W2(m)的通式时,选择由索引m∈{0,1}表示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当方程式(6)用作用于生成W2(m)的通式时,选择由索引m∈{4,5}表示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当方程式(5)和(6)用作通式时,预编码矩阵选择为方程式(10)。
如上所述,与W1相乘的W2包括能够选择W1的其中一个列的两个选择向量。也就是,W2选择W1的两个列向量。两个所选列中的一个具有移相0、60、180和270度的功能。这使得UE能够通过将由于eNB的4Tx天线结构中第一和第二天线的极化特征以及第三和第四天线之间的极化特征之间的差异而发生的信道效应组合来接收信号。在W2的特征、列选择和极化相移之间,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极化相移。相应地,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执行W2的码本二次抽样以使得只反映极化相移。详细地,因为在秩1上极化相移以90度时间间隔存在,所以只在0和180度执行二次抽样以便可以用1比特来指示。在秩2上,其被构造为保证更高层信号之间正交性。因为极化相移只在0和90度处发生,并且到180和270度的相移通过改变W2的列实现,所以不必考虑更宽度数的相位。用于W2二次抽样的最终方程式为在秩1上的方程式(9)和秩2上的方程式(10)。
且Y∈e1 (9)
且(Y1,Y2)=(e1,e1) (10)
以秩1举例,由W=W1·W2生成应用到4Tx MIMO传输的双码本的预编码器:
这里应用实施方式1-1的n∈{0,1,2,3,4,5,6,7}的W1(n)的二次抽样导致:
或者
应用实施方式1-2的n∈{0,2,4,6,9,11,15}的W1(n)的二次抽样导致:
或者
应用n∈{0,2,4,6,8,10,12,14}的W1(n)的二次抽样以具有均匀分布导致:
或者
如该结果中所示,W1(n)和W2的二次抽样的组合在实施方式1-1中生成较窄时间间隔的预编码器但在实施方式1-2中生成较宽时间间隔的预编码器。在具有相对较宽的波束方向图的系统中,预编码器间时间间隔相对次要,因此如实施方式1-2的支持大角度范围的预编码器是有优势的。在应用W1(n)二次抽样以便具有均匀分布的示例中,已显示在所有方向均匀生成预编码矩阵。。
用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PUCCH 1-1子模式2的码本二次抽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分配指示预编码矩阵W1(n)的2比特信息数量和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W2(m)的2比特信息数量方法。尽管支持从0到360度的所有方向的预编码矩阵可能是优选的,但由于能够指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数量的限制而可能不支持所有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分配2比特信息数量用于分别指示W1(n)和W2(m)的预编码矩阵,以使得生成总共16个预编码矩阵。通过在从0到360度的范围中以规则的时间间隔设置16个预编码矩阵,可以期望最佳的性能。为了实现这个,执行其,以使用W1(n)作为具有如n∈{0,4,8,12}的4个索引的单元并且选择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列向量作为W2(m)的索引,或者通过天线极化执行180度的相移。能够在秩1上利用m∈{0,2,8,10}执行码本二次抽样,以及在秩2上选择方程式(5)利用m∈{0,1,4,5}并选择方程式(6)利用m∈{4,5,8,9}执行码本二次抽样。
除上述方法外,码本二次抽样可以这样执行,即使用W1(n)的索引n∈{1,5,9,13}、n∈{2,6,10,14}或n∈{3,7,11,15};在秩1上使用W2(m)的索引m∈{1,3,9,11}、m∈{4,6,12,14}或m∈{5,7,13,15},且当选择方程式(5)作为通式时在秩2上使用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m∈{2,3,6,7},以及当将方程式(6)选择作为通式时使用第二预编码矩阵的索引m∈{6,7,10,11}。该方法可以表达为方程式(11)和(12)。
并且Y∈{e1,e3}
或者
并且Y∈{e2,e4} (11)
并且
(Y1,Y2)∈{(e1,e1),(e3,e3)}或者(Y1,Y2)∈{(e2,e2),(e4,e4)} (12)
因为发射/接收性能对在秩3和4上的预编码不敏感,所有可以使用具有16个预编码器的原有码本。
表格4设置码本二次抽样方法,在该方法中W1和W2分别由3比特和1比特指示,以及表格5设置码本二次抽样方法,在该方法中W1和W2分别由2比特指示。
表格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PDCCH模式1-1子模式2中的码本二次抽样方法(W1:3比特,W2:1比特)。
表格4
表格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PUCCH模式1-1子模式2中的码本二次抽样。
表格5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反馈模式2-1。在如上所述的反馈模式2-1中,wCQI、第二PMI和指示由UE优选的子带位置的L一起发射。
在RI=1处,wCQI的4比特、PMI的4比特以及L的2比特的和比RI=1的11比特小,并因此反馈传输不存在问题,但在RI>1处,空间差分CQI的额外3比特与CQI的4比特相加,因此将要传输的比特总数变成13比特。
因此将要传输的比特总数比在PUCCH分配给CQI和PMI传输的信息数量的11比特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第二PMI执行码本二次抽样用来分配2比特。
在秩2上,以这样一种方式执行码本二次抽样,即生成所有在双码本中全部可用的预编码器以及搜索在它们之间没有循环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组合。例如,考虑具有使用方程式(5)生成的双码本W=W1·W2的码本二次抽样方法,其包括仅可以在W2(m)中利用列选择而不利用天线极化相移来执行的4个二次抽样方案(第1、2、3和4号),以及可以在W2(m)中通过考虑天线极化的相移和列选择来考虑的方案的9个二次抽样方案(第5、6、7、8、9、10、11、12和13号)。
表格6
为了在13个情况中搜索到最佳的二次抽样码本,本实施方式选择这样的二次抽样方案,该二次抽样方案使用如方程式(13)和(14)所示的弦(Chordal)距离和富比尼-施图迪(Fubini-Study)距离获得最大的最小值距离。
dFS(A,B)=arc cos|det(AH·B)| (14)
基于以上描述,能够利用4个方案(第1、2、3和4)执行码本二次抽样。为了促进实施,码本二次抽样可用与传统技术类似的方程式(14)(2号)的方案执行。
并且
(Y1,Y2)∈{(e1,e1),(e2,e3),(e1,e4),(e2,e4)} (15)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尽管方程式(5)用作W2,但是也可以使用方程式(6)按同样的方式应用另一种类型的距离而不弦距离和富比尼-施图迪距离执行码本二次抽样。
因为PUCCH模式2-1中W2(m)的码本由2比特信息数量指示,所以二次抽样的W2(m)的索引具有从0到3的距离。随着m值变化而生成的W2(m)的预编码矩阵表达为方程式(16)。
其中(Y1,Y2)=(e1,e1)
其中(Y1,Y2)=(e2,e3)
其中(Y1,Y2)=(e1,e4)
其中(Y1,Y2)=(e2,e4) (16)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也涉及反馈模式2-1。
在如上所述的反馈模式2-1中,一起发射wCQI、第二PMI和指示由UE优选的子带位置L。
在RI=1处,wCQI的4比特、PMI的4比特以及L的2比特的和比RI=1处的11比特小,因此在反馈发射中不存在问题。但在RI>1处,空间差分CQI的额外3比特与CQI的4比特相加,因此将要发射的比特总数变成13比特。
因为将要发射的比特总数比PUCCH上分配给CQI和PMI的信息数量的11比特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第二PMI执行码本二次抽样用来分配2比特。
本实施方式提出了选择第二PMI以使得在秩2上生成的预编码器不会重复出现的方法。表格6设置了与W1(n)的索引n关联的方程式(1)中的Xn的每个列上自然对数e的乘法器中包括的n、(n+8)、(n+16)和(n+24)的值。
表格7
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第一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8(第二列)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16(第三列)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24(第四列)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 1 2 3 4 5 6 7
在表格7中比较由W1(n)的索引n指示的列元素和索引n+8指示的元素,元素位置改变但维持值不变。例如,列n=0的元素以0、8、16和24的顺序列举而列n=8的元素以8、16、24和0的顺序列举。也就是,生成了循环的预编码矩阵。为了防止循环的预编码矩阵出现在表格7中,对于二次抽样的W2(m)可以考虑选择第一或第三列或选择第二或第四列。如方程式(17),在执行2比特W2(m)的码本二次抽样情况中,第一方法分配1比特以指示相移并分配另1比特以指示选择W1(n)的第一或第三列。
以及(Y1,Y2)∈{(e1,e1),(e3,e3)} (17)
第二方法分配1比特以指示相移并分配另一个比特以指示选择W1(n)的第二或第四列。
以及(Y1,Y2)∈{(e2,e2),(e4,e4)} (18)
如上所述在执行二次抽样的情况中,可以在不重复和考虑组合W1(n)和W2(m)的天线极化的相移的情况下,生成对应于表格6中0到31的所有情况的预编码矩阵。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PUCCH模式2-1中的W2(m)二次抽样可以设置为如表格7中所示。在秩1,因为sCQI的4比特、PMI的4比特和L的2比特的和不大于11比特,所以设置了没有应用码本二次抽样的索引情况。在RI>1的情况中,应用码本抽样以使得对于W2(m)具有方程式(5)或(6)的形式的情况分别随着方程式(16)和(17)的索引。在秩3和4上,设置原有码本(表格1)的最后四个索引,这些索引已经被设计为有利于交叉极化线性天线模式。表格8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PUCCH模式2-1中的二次抽样(W2:2比特)。
表格8
图7为示出根据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中的eNB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在操作710,eNB检查UE是否支持用于4Tx MIMO传输的双码本。如果没有响应或如果UE不支持双码本,则eNB使用原有码本。如果UE支持双码本,则在操作720,eNB通过更高层信令通知UE使用双码本和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PUCCH反馈类型。为了这个目的,双码本使用指示符,并且可以使用码本类型指示符。之后,eNB可接收根据发射到UE的配置而生成的周期性CSI报告。eNB在操作730基于双码本和接收到的CSI报告执行预编码并在操作740将预编码的信号发射至UE。
图8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中的UE的操作程序的流程图。在操作810,UE接收由eNB发射的更高层信号以便检查在eNB的4Tx MIMO传输和PUCCH反馈中使用的双码本。如果没有接收到更高层信号或者如果从eNB得到通知使用原有码本,则UE使用原有4Tx MIMO码本。如果从eNB得到通知使用用于4Tx MIMO传输的双重码本(双码本),则在操作820中终端使用双码本执行PDSCH解码。UE生成适合于由接收到的配置所指示的PUCCH反馈类型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在操作830执行码本二次抽样以周期性地报告信道状态。
图9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4Tx MIMO传输的eNB的配置的框图。在图9中,eNB通过接收器910接收周期性的和/或非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PUSCH以及其从UE请求的信息。控制器920基于通过接收器910接收的信息,确定PUCCH反馈类型和是否执行基于双码本的预编码。CSI-RS信号生成器930生成用于UE的CSI-RS以测量信道状态。复用器/预编码器950在PDSCH上使用双码本在由其他信号生成器940输入的信号之间执行预编码,复用PDSCH和由CSI-RS信号生成器输入的参考信号,并将复用的信号发射至发射器960。
eNB的各个部件可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需要的操作。具体地,控制器920控制相应部件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的操作。发射器960和接收器910可整体被称为通信单元。通信单元可发射/或接收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的信号。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支持用于4Tx MIMO下行链路传输的基于双码本反馈的UE的配置框图。控制器1070进行控制以使得从eNB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输入到解复用器1040。解复用器1040将接收到的信号解复用为CSI-RS、控制信号和其他信号。将CSI-RS输入到CSI-RS接收器1030,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器基于CSI-RS生成将要发射到eNB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且信道状态信息发射器将信道状态信息发射至eNB。控制信号接收器1050检查该信息以检查是否使用双码本以及检查PUCCH反馈类型,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控制器1070。控制器1070基于从控制信号接收器1050接收的信息获取W1和W2码本索引以执行解码并将与信道状态反馈有关的信息提供给信道状态生成器1020以执行适于反馈模式的码本二次抽样。
UE的各个部件可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的操作。具体地,控制器1070可控制相应部件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的操作。发射至UE和从UE接收信号的部件可整体称为通信单元。通信单元可发射/接收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需要的信号。
将理解流程图说明和/或框图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说明和/或框图中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至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或者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生产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施流程图和/或框图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可以指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中运行,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一种制品,该制品包括用于实现在流程图和/或框图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装置。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加载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可操作步骤,从而产生计算机实施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施流程图和/或框图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步骤。
此外,相应框图可示出包括用于执行特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模块、段或代码的部分。此外,应注意在多个修改中可以按不同顺序执行块的功能。例如,两个相续的块根据它们的功能可实质上同时执行,或者可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词语“模块”意味着但不限于,软件或硬件部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执行特定任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模块可有利地配置为位于可寻址的存储器介质并且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因此,模块可例如包括组件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过程、功能、属性、程序、子程序、程序代码段、驱动器、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格、阵列和变量。组件和模块中提供的功能可以组合在更少的组件和模块中或者进一步分离到附加的组件和模块中。此外,组件和模块可以实施为使得它们执行在设备或多媒体安全卡中的一个或多个CPU。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CSI发射/接收方法在有效地发射CSI报告上是有优势的。
前述公开仅旨在阐述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内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修改,所以本公开应解释为包括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内容。
尽管已经用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可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建议各种变化和修改。本公开意图将这些变化和修改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6)

1.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用于导出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至少一个预定码本,所述第二信息指示CSI报告模式;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识别用于CSI报告的码本;
基于所识别出的码本生成CSI;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CS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2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
其中,基于秩指示符RI和所述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并基于所述RI和所述第二PMI识别第二码本索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以下表格中显示的值识别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
其中,IPMI1表示所述第一PMI的值,IPMI2表示所述第二PMI的值,i1表示所述第一码本索引的值,以及i2表示所述第二码本索引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 包括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
其中,基于所述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和RI,以及
其中,当所述RI为1或2时,所述第一码本索引为预定索引集合{0,1,2,3,4,5,6,7}中的一个索引。
5.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用于导出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至少一个预定码本,所述第二信息指示CSI报告模式;以及
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于码本生成的CSI,
其中,所述码本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识别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22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以及
其中,基于秩指示符RI和所述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并基于所述RI和所述第二PMI识别第二码本索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以下表格中显示的值识别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
其中,IPMI1表示第一PMI的值,IPMI2表示第二PMI的值,i1表示第一码本索引的值,以及i2表示第二码本索引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
其中,基于所述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和RI,以及
其中,当所述RI为1或2时,所述第一码本索引为预定索引集合{0,1,2,3,4,5,6,7}中的一个索引。
9.用户设备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与基站通信的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
从基站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用于导出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至少一个预定码本,所述第二信息指示CSI报告模式;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识别用于CSI报告的码本;
基于所识别出的码本生成CSI;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生成的CS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2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
其中,基于秩指示符RI和所述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并基于所述RI和所述第二PMI识别第二码本索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以下表格中显示的值识别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
其中,IPMI1表示所述第一PMI的值,IPMI2表示所述第二PMI的值,i1表示所述第一码本索引的值,以及i2表示所述第二码本索引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
其中,基于所述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和RI,以及
其中,当所述RI为1或2时,所述第一码本索引为预定索引集合{0,1,2,3,4,5,6,7}中的一个索引。
13.基站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
向用户设备发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用于导出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至少一个预定码本,所述第二信息指示CSI报告模式;以及
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于码本生成的CSI,
其中,所述码本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识别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2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第二PMI,以及
其中,基于秩指示符RI和所述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并基于所述RI和所述第二PMI识别第二码本索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以下表格中显示的值识别所述第一码本索引和所述第二码本索引:
其中,IPMI1表示第一PMI的值,IPMI2表示第二PMI的值,i1表示第一码本索引的值,以及i2表示第二码本索引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CSI报告模式对应于模式1-1子模式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预定码本被使用时,所述CSI包括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
其中,基于所述联合编码的RI和第一PMI识别第一码本索引和RI,以及
其中,当所述RI为1或2时,所述第一码本索引为预定索引集合{0,1,2,3,4,5,6,7}中的一个索引。
CN201480034660.XA 2013-06-17 2014-06-17 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340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069245 2013-06-17
KR10-2013-0069245 2013-06-17
KR10-2013-0070643 2013-06-19
KR20130070643 2013-06-19
KR10-2013-0073369 2013-06-25
KR20130073369 2013-06-25
KR10-2013-0093861 2013-08-07
KR1020130093861A KR102160008B1 (ko) 2013-06-17 2013-08-07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4/005319 WO2014204183A1 (en) 2013-06-17 2014-06-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209A CN105340209A (zh) 2016-02-17
CN105340209B true CN105340209B (zh) 2019-03-26

Family

ID=5267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4660.XA Active CN105340209B (zh) 2013-06-17 2014-06-17 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419765B2 (zh)
EP (1) EP3011696B1 (zh)
KR (1) KR102160008B1 (zh)
CN (1) CN105340209B (zh)
WO (1) WO20142041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6831A1 (ko) * 2013-06-05 2014-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847818B2 (en) * 2013-06-07 2017-12-19 Nec Corpor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and subsampling
US20170070903A1 (en) * 2014-04-28 2017-03-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9942013B2 (en) * 2014-05-07 2018-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11212477B (zh) 2014-06-13 2023-10-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EP3160056B1 (en) * 2014-07-29 2019-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eedback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6111428A1 (ko) 2015-01-05 2016-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의 편파 특성을 이용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보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302269B (zh) * 2015-06-04 2020-06-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838095B2 (en) 2015-07-21 2017-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er rank codebooks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335327A4 (en) 2015-08-13 2018-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222249B (zh) * 2016-03-21 2020-07-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346982B (zh) * 2016-05-06 2020-02-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742480B1 (en) * 2016-05-25 2017-08-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8023624B (zh) * 2016-11-03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082459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545130B (zh) 2016-11-04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892808B2 (en) * 2017-01-06 2021-01-12 Ntt Docomo, Inc. Method of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0140313B (zh) 2017-01-25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US9979456B1 (en) 2017-01-27 2018-05-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n enhanced resources indicator for channel state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03763B1 (ko) 2017-06-27 2022-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명시적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EP3562056A4 (en) * 2017-11-27 2020-08-05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OF PERFORMING A CSI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DOING IT
WO2019127488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8595211B (zh) * 2018-01-05 2021-11-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输出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71276B (zh) * 2018-09-29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050465B2 (en) * 2019-06-21 2021-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initiated channel state feedback codebook selection
US11387877B2 (en) 2020-09-25 2022-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adaptive codebook for dual beamforming feedbac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260736B (zh) * 2020-10-09 2022-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33A (zh) * 2010-06-13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19859A (zh) * 2010-09-26 2013-05-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6974B2 (en) * 2005-08-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and SDMA support
WO2011016691A2 (ko) * 2009-08-06 2011-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00628B (zh) * 2010-02-12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45097B (zh) * 2010-04-01 2015-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EP2560296A4 (en) * 2010-04-12 2016-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042321B2 (en) * 2010-04-12 2015-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CN102237984B (zh) * 2010-05-0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s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77627B (zh) * 2010-06-21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2948096A (zh) 2010-06-21 2013-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17365B (zh) 2010-08-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693421B2 (en) * 2010-09-02 2014-04-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8 TX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JP5682710B2 (ja) * 2010-09-03 2015-03-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Mimo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JP5356339B2 (ja) 2010-09-03 2013-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604083B1 (en) * 2010-09-15 2017-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2082637B (zh) 2010-09-16 2015-03-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码本子集约束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EP2625884B1 (en) * 2010-10-08 2020-07-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US8687727B2 (en) * 2010-11-05 2014-04-01 Intel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interference feedback
US8681627B2 (en) * 2010-12-07 2014-03-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rioritizing multipl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122170A1 (en) * 2011-03-07 2012-09-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
JP6026082B2 (ja) * 2011-04-05 2016-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20140099917A (ko) * 2011-08-12 2014-08-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간섭 측정
US8797966B2 (en) * 2011-09-23 2014-08-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891472B2 (en) * 2011-10-04 2014-1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WO2013138715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half-duplex fdd operation in lte fdd network
US11546787B2 (en) * 2012-05-09 2023-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SI definitions and feedback mode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EP3252963B1 (en) * 2012-06-18 2021-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eriodic and periodic csi feedback mode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9225478B2 (en) * 2012-07-02 2015-12-29 Intel Corporation Supporting measurments and feedback for 3D MIMO with data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WO2014007512A1 (ko) * 2012-07-02 2014-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9432168B2 (en) * 2012-12-19 2016-08-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CSI) for supporting 256QAM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9143212B2 (en) * 2013-02-25 2015-09-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on PUCCH for 4Tx MIMO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33A (zh) * 2010-06-13 201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19859A (zh) * 2010-09-26 2013-05-2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4183A1 (en) 2014-12-24
EP3011696B1 (en) 2021-05-05
EP3011696A1 (en) 2016-04-27
US9419765B2 (en) 2016-08-16
EP3011696A4 (en) 2017-01-25
KR20140146507A (ko) 2014-12-26
US20140369279A1 (en) 2014-12-18
US9912391B2 (en) 2018-03-06
US20160352401A1 (en) 2016-12-01
KR102160008B1 (ko) 2020-09-25
CN105340209A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209B (zh) 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2484302B1 (ko) 다운링크 및 업링크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획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51451B (zh) 用于减少的反馈fd-mimo的方法和装置
KR102525602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64939B1 (ko) 다수의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22201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码本子集限制位图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82637B (zh) 一种码本子集约束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7925553A (zh) 用于关于pucch 的csi 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19494B (zh) 使用多天线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35614A (zh) 信令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US20140334407A1 (en) Precoding signaling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118567A (ko) 진보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공분산 매트릭스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54476B (zh) Pusch的上行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8432174A (zh) 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参考信号和通信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案
CN107636984A (zh) 用于操作mimo测量参考信号和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19560A (zh) 用于蜂窝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N107113107A (zh) 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中的信道状态反馈增强
KR20150135002A (ko) 다수의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900227A (zh) 基站、终端、基站的方法及终端的方法
CN10512269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66356A (zh) 用于4Tx MIMO的PUCCH上的CSI反馈的码书亚采样
CN10514460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8252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WO20191727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csi reporting based on space-frequency compression
CN10229122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