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0763A -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0763A
CN104820763A CN201510271032.XA CN201510271032A CN104820763A CN 104820763 A CN104820763 A CN 104820763A CN 201510271032 A CN201510271032 A CN 201510271032A CN 104820763 A CN104820763 A CN 104820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sim
traffic
model
dimension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10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0763B (zh
Inventor
张诗波
李慧
李平飞
杨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710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0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0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0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0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07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是一种用于交通事故三维仿真的新方法,以经典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COM接口二次编程实现。介绍了该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给出了主要环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仿真系统框架构建、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以及交通环境设计。本发明具有工作量大大降低、灵活度大、技术难度不高的特点,适合于事故鉴定机构准确、快速、低成本的实现交通事故的仿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通事故三维仿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相关的交警、当事方、媒体、公众往往都特别希望能有三维仿真动画来表现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增加对事故分析结果的说服力和表现力。目前,以3DMAX为代表的纯3D动画制作技术已经可以制作出类似的动画,但是这类方法一方面需要专业的3D制作人员,另一方面制作周期长、制作费用高昂,不适合事故鉴定行业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的客观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以交通工程行业常用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平台,通过COM接口二次编程实现交通事故仿真的新方法。确定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给出了主要环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仿真系统框架构建、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以及交通环境设计。
(二)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其特征是,是一种用于交通事故三维仿真的新方法,以经典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COM接口二次编程实现;确定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给出了主要环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仿真系统框架构建、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以及交通环境设计;其具体方法如下:
(1)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交通事故三维仿真要素包括A类要素、B类要素和道路交通流C类动态要素三类;VISSIM自带的模型库,是.v3d格式的,该模型库里面的模型只适合于C类要素,而对于A类和B类要素,则需要用户借助其它软件预先构建,方法如下:
(a)V3DM原创:V3DM的工程文件是.vvp格式,这种格式的3D模型是可以被修改的,而其输出文件.v3d格式的模型不能被修改;VISSIM模型库提供了.v3d的模型而非.vvp格式,用V3DM原创A类、B类模型需要从一方一格的添加中堆积完成;
(b)直接用或小修改SketchUP开放库模型:一个逼真的三维仿真需要大量静态的三维要素即A类元素,VISSIM三维模式下可以导入.v3d、.skp两种格式的静态3D模型;构建这类模型时必须充分利用免费共享资源库里大量的SketchUP模型,比较著名的建筑在资源库里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直接放入3D交通环境中合适的位置即可;当资源库里没有原样的模型则找到相近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和修饰;绿化树木可以找到资源库中的树木、草地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制扩展;3D信号灯和标志牌以及路灯可以用VISSIM的专门功能进行添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桥梁、隧道、坡道有高差的道路承载体,除了在外形上要进行专门设计之外,必须以多段的形式绘制路面,使得路面与坡体更好的贴合;
(c)SketchUP源模型+V3DM拼接涂装:网络上有海量的.skp格式的免费开放3D模型库,而V3DM可以引入.skp格式的模型作为生成.v3d文件的雏形;充分利用免费开放的网络资源是构建B类模型的有效途径;.skp格式的文件导入V3DM后原模型的外表颜色和贴图不会保留,需要用V3DM的修改功能在涂装上加以修改;
(2)仿真系统框架构建:通过COM接口,VISSIM可以被其它应用程序调用,其模型和仿真的底层信息对象、方法、属性可以被交互式的使用;应用所有的RAD工具,可以通过VB、VC之类的语言调用和控制VISSIM-COM接口为用户提供的vissim对象库里面的对象;这个库包含了14类对象,每类对象有严格的对象等级;VISSIM是最高等级的对象,其他的对象都是它的子对象;集合是一个特殊的对象类型,它是单个对象们的容器,可用来枚举路网元素;在以上框架的基础上,再放入交通事故直接参与方运动过程的控制语句,即可实现交通事故仿真的整体运行。
(3)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VISSIM中有两种方式来呈现车辆的轨迹:一种是通过绘制link路线,让预先定置好的“车辆”出现在该路线上,该车辆就会沿着该路线一直往前行驶,这种方法为A方法;另一种方式是通过COM接口二次编程实时改变3D车辆的坐标,从而实现运动,这种方法为B方法;交通事故仿真中,车辆轨迹的设计一般采用A方法来实现;在A方法中,用常规方法绘制Link之外,还需要通过程序代码控制车辆出现的时刻和位置,用的COM方法为AddVehicleAtLinkCoordinate;需要清除某个车辆时,使用RemoveVehicle方法;在轨迹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调整车辆的出现时间、速度变化来控制交通事故的过程,从而使事故以预设的方式演变;这个过程需要预先分析得到事故的形态、碰撞点、碰撞速度、加速度的信息。
(4)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交通事故碰撞往往是大能量的转换,而且这个转换往往是在小于1秒的时间内完成的突变,从而出现车辆附属物散落、车辆变形、车辆旋转、翻滚、挂车分离、两车合并、起火、起烟尘的现象;这类效果的仿真在VISSIM COM中主要涉及到静态对象的状态控制和坐标控制;在VISSIM 3D环境中可以“摆放”一些静态3D对象StaticObject,而这些静态3D对象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在COM程序中手工编写;某个3D对象摆在某个位置不动时,就不需要编写任何程序;静态3D对象控制的主要方法如下:
①初始化静态3D对象;使用的COM方法为StaticObjects.GetStaticObjectByName();
②改变3D对象的状态;3D对象的状态STATE需要在V3DM软件中预先设定,一个3D对象可以设置多个状态,以供在COM中相应的条件下,显示其中的某一个状态;使用的COM方法为AttValue("3DMODELSTATE")。
③改变3D对象的坐标;在交通事故的仿真中,静态3D对象的坐标的改变可以控制该对象在画面中出现与否、运动与否、速度快慢;使用的COM方法为**.AttValue("position")=vissim.NewWorldPoint(*,*,*)。
(5)交通环境设计: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指事故发生现场及周边除事故直接相关方之外的场景,包括静态的道路、交通设施、绿化、建筑以及动态的行人、自行车、交通流,这些元素决定了交通事故仿真3D效果的真实度;对于静态环境,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构建好静态三维要素,再导入VISSIM三维环境中,通过移动、旋转、缩放的功能调整;对于动态环境,则利用VISSIM交通仿真的常规功能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的总体技术路线是VISSIM留有一个允许用户进行二次编程开发的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更深入的从底层控制VISSIM的对象,从而实现用户自定义的动作和运动模式;其本身并不能生成一个之前没有的三维元素,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来预先构建静态对象的三维模型;VISSIM可以识别的是.v3d和.skp格式的3D模型,分别由SketchUP和V3DM软件制作;以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SketchUP和V3DM,通过COM二次编程实现交通事故仿真。
进一步的,所述的三类要素包括如下三大类:
A类要素:①路面及标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承载路面及路面上的车道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等;②立柱类交通设施:信号灯柱、信号灯臂、路灯、交通标志牌等;③道路构造物:桥梁、隧道、中央分隔带、安全护栏、立交、收费站、公交站台等;④建筑物及绿化:码头建筑、集装箱、厂房、居民楼、道路沿线建筑、树木、草地;
B类要素:事故参与方个体,有具体的外形特征和标识;
C类动态要素道路交通流: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各类车辆、行人、自行车。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以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COM接口二次编程实现交通事故三维仿真的方法相对传统的纯3DMAX方法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量大大降低。仿真中涉及的社会交通流的运行以及大量静态3D建筑的建模,如果用纯3DMAX来做的话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而用本文构建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开放的资源库,同时充分利用VISSIM软件中交通仿真的功能。工作量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的降低。
(2)灵活度较大。本文构建的方法可以利用COM接口挖掘VISSIM的底层信息,可以通过程序设计的方式定时、定点、定量、定型的控制3D对象的状态,这在3DMAX中是没有这种方式的。
(3)技术难度不高。本文构建的方法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库及传统的交通仿真方法,只要有一定交通仿真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胜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技术路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交通设施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道路绿化模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重型货车3D模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小汽车3D模型示意图。
图6、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案例中现场事故的照片。
图8-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案例中事故的仿真效果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其特征是,是一种用于交通事故三维仿真的新方法,以经典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COM接口二次编程实现;确定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所述的总体技术路线是VISSIM留有一个允许用户进行二次编程开发的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更深入的从底层控制VISSIM的对象,从而实现用户自定义的动作和运动模式;其本身并不能生成一个之前没有的三维元素,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来预先构建静态对象的三维模型;VISSIM可以识别的是.v3d和.skp格式的3D模型,分别由SketchUP和V3DM软件制作;如图1所示,以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SketchUP和V3DM,通过COM二次编程实现交通事故仿真的总体技术路线示意图。通过总体技术路线,给出了主要环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仿真系统框架构建、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以及交通环境设计;其具体方法如下:
(1)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交通事故三维仿真要素包括A类要素、B类要素和道路交通流C类动态要素三类;VISSIM自带的模型库,是.v3d格式的,该模型库里面的模型只适合于C类要素,而对于A类和B类要素,则需要用户借助其它软件预先构建,方法如下:
(a)V3DM原创:V3DM的工程文件是.vvp格式,这种格式的3D模型是可以被修改的,而其输出文件.v3d格式的模型不能被修改;VISSIM模型库提供了.v3d的模型而非.vvp格式,用V3DM原创A类、B类模型需要从一方一格的添加中堆积完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构建那些外形简单、棱角分明的建筑物或交通设施,如图2所示,对于车辆就不适合。
(b)直接用或小修改SketchUP开放库模型:一个逼真的三维仿真需要大量静态的三维要素即A类元素,VISSIM三维模式下可以导入.v3d、.skp两种格式的静态3D模型;构建这类模型时必须充分利用免费共享资源库里大量的SketchUP模型,比较著名的建筑在资源库里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直接放入3D交通环境中合适的位置即可;当资源库里没有原样的模型则最好找到最相近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和修饰;绿化树木可以找到资源库中的树木、草地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制扩展;如图3所示。3D信号灯和标志牌以及路灯可以用VISSIM的专门功能进行添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桥梁、隧道、坡道有高差的道路承载体,除了在外形上要进行专门设计之外,必须以多段的形式绘制路面,使得路面与坡体更好的贴合。
(c)SketchUP源模型+V3DM拼接涂装:网络上有海量的.skp格式的免费开放3D模型库,而V3DM可以引入.skp格式的模型作为生成.v3d文件的雏形;充分利用免费开放的网络资源是构建B类模型的有效途;.skp格式的文件导入V3DM后原模型的外表颜色和贴图不会保留,需要用V3DM的修改功能在涂装上加以修改;如图4和图5所示,利用SketchUP源模型+V3DM拼接涂装而形成的重型货车和小汽车模型。
(2)仿真系统框架构建:通过COM接口,VISSIM可以被其它应用程序调用,其模型和仿真的底层信息对象、方法、属性可以被交互式的使用;应用所有的RAD工具,可以通过VB、VC之类的语言调用和控制VISSIM-COM接口为用户提供的vissim对象库里面的对象;这个库包含了14类对象,每类对象有严格的对象等级;VISSIM是最高等级的对象,其他的对象都是它的子对象;集合是一个特殊的对象类型;它是单个对象们的容器,可用来枚举路网元素;在以上框架的基础上,再放入交通事故直接参与方运动过程的控制语句,即可实现交通事故仿真的整体运行。
(3)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VISSIM中有两种方式来呈现车辆的轨迹:一种是通过绘制link路线,让预先定置好的“车辆”出现在该路线上,该车辆就会沿着该路线一直往前行驶,这种方法为A方法;另一种方式是通过COM接口二次编程实时改变3D车辆的坐标,从而实现运动,这种方法为B方法;交通事故仿真中,车辆轨迹的设计一般采用A方法来实现;在A方法中,用常规方法绘制Link之外,还需要通过程序代码控制车辆出现的时刻和位置,用的COM方法为AddVehicleAtLinkCoordinate;需要清除某个车辆时,使用RemoveVehicle方法;在轨迹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调整车辆的出现时间、速度变化来控制交通事故的过程,从而使事故以预设的方式演变;这个过程需要预先分析得到事故的形态、碰撞点、碰撞速度、加速度的信息。
(4)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交通事故碰撞往往是大能量的转换,而且这个转换往往是在小于1秒的时间内完成的突变,从而出现车辆附属物散落、车辆变形、车辆旋转、翻滚、挂车分离、两车合并、起火、起烟尘的现象;这类效果的仿真在VISSIM COM中主要涉及到静态对象的状态控制和坐标控制;在VISSIM 3D环境中可以“摆放”一些静态3D对象StaticObject,而这些静态3D对象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在COM程序中手工编写;某个3D对象摆在某个位置不动时,就不需要编写任何程序;静态3D对象控制的主要方法如下:
①初始化静态3D对象;使用的COM方法为StaticObjects.GetStaticObjectByName();
②改变3D对象的状态;3D对象的状态STATE需要在V3DM软件中预先设定,一个3D对象可以设置多个状态,以供在COM中相应的条件下,显示其中的某一个状态;使用的COM方法为AttValue("3DMODELSTATE")。
③改变3D对象的坐标;在交通事故的仿真中,静态3D对象的坐标的改变可以控制该对象在画面中出现与否、运动与否、速度快慢;使用的COM方法为**.AttValue("position")=vissim.NewWorldPoint(*,*,*)。
(5)交通环境设计: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指事故发生现场及周边除事故直接相关方之外的场景,包括静态的道路、交通设施、绿化、建筑以及动态的行人、自行车、交通流,这些元素决定了交通事故仿真3D效果的真实度;对于静态环境,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构建好静态三维要素,再导入VISSIM三维环境中,通过移动、旋转、缩放的功能调整;对于动态环境,则利用VISSIM交通仿真的常规功能实现。
其中,所述的三类要素包括如下三大类:
A类要素:①路面及标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承载路面及路面上的车道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等;②立柱类交通设施:信号灯柱、信号灯臂、路灯、交通标志牌等;③道路构造物:桥梁、隧道、中央分隔带、安全护栏、立交、收费站、公交站台等;④建筑物及绿化:码头建筑、集装箱、厂房、居民楼、道路沿线建筑、树木、草地;
B类要素:事故参与方个体,有具体的外形特征和标识;
C类动态要素道路交通流: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各类车辆、行人、自行车。
2013年12月8日15时许,一半挂牵引车沿成自泸高速公路由自贡往成都方向行驶至K95+500m处时,与其它16辆汽车碰撞,造成7人死亡,23人受伤,现场照片如图6、图7所示。利用本发明介绍的方法仿真再现出了该交通事故,较好地支持了交警部门处理事故、公众了解事故。图8~图11为对该起事故的仿真效果截图。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3)

1.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其特征是,是一种用于交通事故三维仿真的新方法,以经典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COM接口二次编程实现;确定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给出了主要环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仿真系统框架构建、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以及交通环境设计;其具体方法如下:
(1)三维要素模型构建:交通事故三维仿真要素包括A类要素、B类要素和道路交通流C类动态要素三类;VISSIM自带的模型库,是.v3d格式的,该模型库里面的模型只适合于C类要素,而对于A类和B类要素,则需要用户借助其它软件预先构建,方法如下:
(a)V3DM原创:V3DM的工程文件是.vvp格式,这种格式的3D模型是可以被修改的,而其输出文件.v3d格式的模型不能被修改;VISSIM模型库提供了.v3d的模型而非.vvp格式,用V3DM原创A类、B类模型需要从一方一格的添加中堆积完成;
(b)直接用或小修改SketchUP开放库模型:一个逼真的三维仿真需要大量静态的三维要素即A类元素,VISSIM三维模式下可以导入.v3d、.skp两种格式的静态3D模型;构建这类模型时必须充分利用免费共享资源库里大量的SketchUP模型,比较著名的建筑在资源库里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直接放入3D交通环境中合适的位置即可;当资源库里没有原样的模型则找到相近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改和修饰;绿化树木可以找到资源库中的树木、草地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制扩展;3D信号灯和标志牌以及路灯可以用VISSIM的专门功能进行添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桥梁、隧道、坡道有高差的道路承载体,除了在外形上要进行专门设计之外,必须以多段的形式绘制路面,使得路面与坡体更好的贴合;
(c)SketchUP源模型+V3DM拼接涂装:网络上有海量的.skp格式的免费开放3D模型库,而V3DM可以引入.skp格式的模型作为生成.v3d文件的雏形;充分利用免费开放的网络资源是构建B类模型的有效途径;.skp格式的文件导入V3DM后原模型的外表颜色和贴图不会保留,需要用V3DM的修改功能在涂装上加以修改;
(2)仿真系统框架构建:通过COM接口,VISSIM可以被其它应用程序调用,其模型和仿真的底层信息对象、方法、属性可以被交互式的使用;应用所有的RAD工具,可以通过VB、VC之类的语言调用和控制VISSIM-COM接口为用户提供的vissim对象库里面的对象;这个库包含了14类对象,每类对象有严格的对象等级;VISSIM是最高等级的对象,其他的对象都是它的子对象;集合是一个特殊的对象类型,它是单个对象们的容器,可用来枚举路网元素;在以上框架的基础上,再放入交通事故直接参与方运动过程的控制语句,即可实现交通事故仿真的整体运行;
(3)车辆运动轨迹与过程控制:VISSIM中有两种方式来呈现车辆的轨迹:一种是通过绘制link路线,让预先定置好的“车辆”出现在该路线上,该车辆就会沿着该路线一直往前行驶,这种方法为A方法;另一种方式是通过COM接口二次编程实时改变3D车辆的坐标,从而实现运动,这种方法为B方法;交通事故仿真中,车辆轨迹的设计一般采用A方法来实现;在A方法中,用常规方法绘制Link之外,还需要通过程序代码控制车辆出现的时刻和位置,用的COM方法为AddVehicleAtLinkCoordinate;需要清除某个车辆时,使用RemoveVehicle方法;在轨迹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调整车辆的出现时间、速度变化来控制交通事故的过程,从而使事故以预设的方式演变;这个过程需要预先分析得到事故的形态、碰撞点、碰撞速度、加速度的信息;
(4)碰撞瞬间效果设计:交通事故碰撞往往是大能量的转换,而且这个转换往往是在小于1秒的时间内完成的突变,从而出现车辆附属物散落、车辆变形、车辆旋转、翻滚、挂车分离、两车合并、起火、起烟尘的现象;这类效果的仿真在VISSIM COM中主要涉及到静态对象的状态控制和坐标控制;在VISSIM 3D环境中可以“摆放”一些静态3D对象StaticObject,而这些静态3D对象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在COM程序中手工编写;某个3D对象摆在某个位置不动时,就不需要编写任何程序;静态3D对象控制的主要方法如下:
①初始化静态3D对象;使用的COM方法为StaticObjects.GetStaticObjectByName();
②改变3D对象的状态;3D对象的状态STATE需要在V3DM软件中预先设定,一个3D对象可以设置多个状态,以供在COM中相应的条件下,显示其中的某一个状态;使用的COM方法为AttValue("3DMODELSTATE");
③改变3D对象的坐标;在交通事故的仿真中,静态3D对象的坐标的改变可以控制该对象在画面中出现与否、运动与否、速度快慢;使用的COM方法为**.AttValue("position")=vissim.NewWorldPoint(*,*,*);
(5)交通环境设计: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指事故发生现场及周边除事故直接相关方之外的场景,包括静态的道路、交通设施、绿化、建筑以及动态的行人、自行车、交通流,这些元素决定了交通事故仿真3D效果的真实度;对于静态环境,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构建好静态三维要素,再导入VISSIM三维环境中,通过移动、旋转、缩放的功能调整;对于动态环境,则利用VISSIM交通仿真的常规功能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体技术路线是VISSIM留有一个允许用户进行二次编程开发的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更深入的从底层控制VISSIM的对象,从而实现用户自定义的动作和运动模式;其本身并不能生成一个之前没有的三维元素,需要借助其它工具来预先构建静态对象的三维模型;VISSIM可以识别的是.v3d和.skp格式的3D模型,分别由SketchUP和V3DM软件制作;以VISSIM为基础平台,辅以SketchUP和V3DM,通过COM二次编程实现交通事故仿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类要素包括如下三大类:
A类要素:①路面及标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承载路面及路面上的车道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等;②立柱类交通设施:信号灯柱、信号灯臂、路灯、交通标志牌等;③道路构造物:桥梁、隧道、中央分隔带、安全护栏、立交、收费站、公交站台等;④建筑物及绿化:码头建筑、集装箱、厂房、居民楼、道路沿线建筑、树木、草地;
B类要素:事故参与方个体,有具体的外形特征和标识;
C类动态要素道路交通流: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各类车辆、行人、自行车。
CN201510271032.XA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0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1032.XA CN104820763B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1032.XA CN104820763B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0763A true CN104820763A (zh) 2015-08-05
CN104820763B CN104820763B (zh) 2017-12-15

Family

ID=5373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10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0763B (zh) 2015-05-25 2015-05-25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076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363A (zh) * 2017-05-08 2017-09-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驾驶汽车的仿真测试方法及装置、设备与可读介质
CN110782670A (zh) * 2019-11-05 2020-02-11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融合的场景还原方法、车辆云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0807219A (zh) * 2019-10-16 2020-02-18 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网络的三维仿真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062158A (zh) * 2019-11-29 2020-04-24 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护栏安全综合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486325A (zh) * 2020-12-09 2021-03-1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封闭空间评估系统的行人仿真设备
CN112487617B (zh) * 2020-11-19 2024-03-0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碰撞模型的风险预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12259A (zh) * 2024-03-19 2024-04-19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汽车电子数据的交通事故再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9083A (zh) * 2006-07-20 2007-01-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三维多刚体模型的轿车-人碰撞事故再现优化方法
CN101807224A (zh) * 2010-03-24 2010-08-18 上海交通大学 中微观一体化交通仿真车流加载方法
CN102521438A (zh) * 2011-12-02 2012-06-27 东南大学 交通冲突仿真两阶段参数标定方法
CN102930122A (zh) * 2012-11-23 2013-02-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机动车碰撞事故模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9083A (zh) * 2006-07-20 2007-01-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三维多刚体模型的轿车-人碰撞事故再现优化方法
CN101807224A (zh) * 2010-03-24 2010-08-18 上海交通大学 中微观一体化交通仿真车流加载方法
CN102521438A (zh) * 2011-12-02 2012-06-27 东南大学 交通冲突仿真两阶段参数标定方法
CN102930122A (zh) * 2012-11-23 2013-02-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机动车碰撞事故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诗波 等: "大件运输三维仿真建模方法研究", 《公路与汽运》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363A (zh) * 2017-05-08 2017-09-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驾驶汽车的仿真测试方法及装置、设备与可读介质
CN110807219A (zh) * 2019-10-16 2020-02-18 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网络的三维仿真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07219B (zh) * 2019-10-16 2021-06-01 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网络的三维仿真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82670A (zh) * 2019-11-05 2020-02-11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融合的场景还原方法、车辆云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1062158A (zh) * 2019-11-29 2020-04-24 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护栏安全综合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1062158B (zh) * 2019-11-29 2023-09-26 北京华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护栏安全综合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12487617B (zh) * 2020-11-19 2024-03-0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碰撞模型的风险预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325A (zh) * 2020-12-09 2021-03-1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封闭空间评估系统的行人仿真设备
CN117912259A (zh) * 2024-03-19 2024-04-19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汽车电子数据的交通事故再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0763B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0763B (zh) 一种基于vissim的交通事故三维仿真方法
CN102982703A (zh) 一种汽车驾驶仿真器与虚拟交通环境仿真系统的交互方法
Huang et al. Social force based vehicle model for 2-dimensional spaces
CN101567017B (zh) 基于多分辨率图的城市疏散仿真方法
Rudloff et al. Comparing calibrated shared space simulation model with real-life data
CN103218489B (zh) 一种基于视频样本的模拟车辆个性化驾驶特性的方法
CN103942359A (zh) 无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冲突避让行为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6530691A (zh) 一种考虑车辆占有空间的混合车型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
CN1845202A (zh) 交叉口间的交通协调控制系统
Yue et al. Low-cost urban test scenario generation using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CN109543255A (zh) 一种双车道环形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构建方法
Gangel et al. Modelling the ZalaZONE proving ground: A benchmark of state-of-the-art automotive simulators PreScan, IPG CarMaker, and VTD Vires
Arasan et al. Microsimulation study of vehicular interactions in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on intercity roads
CN113361144B (zh) 一种基于bim的道路驾驶模拟环境建立方法
CN113705000B (zh) 一种基于仿真场景的自动驾驶教育小车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872601B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个性化驾驶习惯训练方案生成方法
Kurnaz Urban traffic modeling with microscopic approach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Chen et al. VISSIM-based simulation of the left-turn waiting zone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Ying et al.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alysis of Chevron deceleration marking based on driving simulator
Han et al. Enhancing highway geometric design: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 visualization system with open-source technologies
Zeb et al. HetroTraffSim: A Novel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WO2021159357A1 (zh) 行驶场景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Yang et al. Traffic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SHANG et al. Research of urban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system
Zhengshu EXPRESSION OF MOVING OBJECT GROUP MOVEMENT IN LARGE SCALE TRAFFIC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5